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 4.10《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素材(华东师大版第一分册)

高中历史 4.10《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素材(华东师大版第一分册)

高中历史 4.10《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素材(华东师大版第一分册)
高中历史 4.10《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素材(华东师大版第一分册)

阿拉伯文明对现代欧洲文明的作用

阿布都?若合曼?贝德威博士著

正当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在许多阿拉伯国家繁荣之际,欧洲当时正处于中世纪,处于思想及知识的停滞时期。许多书籍对这一黑暗时期都有记述。因为在当时知识仅限于宗教学者,又因为知识被宗教所限制,将人们的思维拒之门外。

人们遗忘了古希腊与罗马文明,也不了解亚洲人的文明,将自己与开化的智慧隔离开来。但在安达鲁西亚、西西里岛和意大利南部,从这一峡窄的缝隙中透出了阿拉伯文明之光,照亮了欧洲人的头脑,这是现代复兴的因素之一。

众所周知,不能低估阿拉伯人将古希腊、波斯人、印度人和古叙利亚人的思想遗产译介成阿拉伯语时所起的作用,将其保留为财产,然后又完整地介绍给欧洲。这种译介保留和继承了这些民族的过去。而阿拉伯人则从中学到了思想遗产并对此作了批评,并且添补了其不足,纠正了其错误,还添补了许多从实践中获得的真理。当时阿拉伯人非常喜欢欧洲人,他们保留了古人的遗产,学习现成的遗产,依赖理性,同时依赖实践。其完整的遗产中有思想、哲学、信仰。也包含工业、农业、商业,也有分类的艺术,也有社会,有生活需要的一切。欧洲人翻译了阿拉伯人的医学与哲学书籍,继承了工业,引进了管理制度、社会制度,继承了建筑与装饰艺术。在文学、故事方面效仿了他们的方法。在研究欧洲文明时,当时阿拉伯文明所起的作用,在各个生活艺术及各门学科中起着表帅作用。

一、在科学领域中阿拉伯文明对欧洲的影响

通过拉丁语的翻译,欧洲人开始研读阿拉伯人的科学成果。这些翻译是靠好几个世纪所建立的各大学来完成的,将阿拉伯医学百科全书译介过去,成为欧洲医学的典籍,一直到最近几个世纪。主要为伊本西拿的《医典》及拉兹的《大全》,在保加利亚的鲁凡大学文件中提到,直至十七世纪初,这两部书是该医科大学的教授们的主要参考书。正如艾布?干散穆?赞哈拉威的书《於不能著述者的词法》,在十五世纪译成了拉丁文。

阿拉伯的医学研究结合了其化学研究,在这一新颖的学科中,欧洲人从阿拉伯人那里受益不少。也许当时他们在化学方面学习阿拉伯人比学习医学受益更多。在现代化学术语中,以阿拉伯名字命名的常用语有碱、水银,它是在化学实验中所用的最重要的酸。在加比尔?本?亥牙之前的书中没有记载。他是功绩卓著者,欧洲人从此知道了氯化铵、镀金属、碳酸钾(草碱),硫酸及一些毒药。他的书《七十书》与《化合》在十二世纪初译成了拉丁文,直至十七世纪末,在该学科中,他的书还在欧洲人手中。

象加比尔?本?亥牙的书一样,拉兹的书也翻译了。欧洲人从中将化学物质分类成植物性的、动物性的及矿物性的。阿拉伯人对矿物质的分类在中世纪最为精细,以致于欧洲史在矿物质方面对阿拉伯的名称没有产生任何影响,而巴鲁得的名称表起了影响,将此用于拦截导弹与杀伤性武器方面。我们已经提及,美国波士顿大学是怎样尊敬拉兹的,他们将其名字放置在该校的一个陈列馆中。在物理学与光学方面,阿拉伯人对现代欧洲文明没有起任何影响,只是伊本?海萨姆将古代的位置作了改变,建立了新学科,但抛弃了其中的透视学,建立了现代光学。

在物理学方面,阿拉伯人从珠宝及众多因素中得出了比重,他们照搬了古希腊人在引力、力的分解及比重方面的见解,众所周知,这项研究给牛顿铺平了道路,导致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及重力分解定律,解明了重力是现代科学的基础。西方人又从阿拉伯人那里获得了制药法《药理学》,通过威尼斯和西西里,西方人从阿拉伯草药中取益不少,同时还得到了不少药物书籍,一直传到拉伊地区,仿效者们跟着仿效,并从中得益。人们误解为,地理学的起源与发明是希腊人的科学。因其著作是以两个希腊语的词而著名。因为托勒密本人从埃及和迦南的古阿拉伯人那里引用了不少东西。实际上,历史学家们一致认为,欧洲人在通过阿拉伯文化渠道大量地、有选择地介绍以前的阿拉伯地理学家之前,他们还不知道托勒密其人,更不知道伊地勒斯,他在中世纪著述了地理学书,记载了地理知识文献,其中有地图,地理绘图及阿拉伯人的海上经历。对于发现在复兴时期所完善的地理学起了很大的作用。第九世纪以来,阿拉伯人开始兴建自己的大学,这些大学自从阿里巴巴?散里法斯特尔时代就吸到了许多来自布拉斯山附近的西方人,并且一直持续增加,直至掀起永久的思想浪潮。阿拉伯人给西方人提供了活的典型,让学生们从事生活与科学研究。那些大学通过科学的分级、系科的划分和注重教学方式,给西方人提供了卓越的范例,因为他们不仅仅提供了表象,同时提供了学习大纲。阿拉伯人的特长不仅仅表现在经验科学方面,而且给哲学、文学和艺术这些人文科学作了准备。

二、阿拉伯在人文科学方面的特长

阿拉伯人在应用科学的研究为以后的学科作了准备,如宇宙重要性的研究、心理分析、社会关系以及自然规律的发现等这些研究。将人类思维的精华介绍给了欧洲。尤如从阿拉伯思想源泉所产生的课题,它将阿拉伯文明置于世界的中心。他们把恩惠带给全人类,否则,欧洲文明将晚临几个世纪。

当时,正当欧洲人的思想被教堂教育所禁锢之时,阿拉伯哲学家正在潜心研究希腊哲学,并且对其注解,取其精华。在这方面产生了诸多杰出的学者。西方人从他们那里得到了近代思想的基础。当时这些哲学家中最著名的是,闻名于世的伊本?鲁西迪。在西方以阿维森罗(AVESRROE)而著名。在许多观点上,他曾是中世纪最伟大的哲人。他是精深注解、研读亚里士

多德著作的最伟大的穆斯林和阿拉伯哲学家。因此,给人类将亚里士多德的知识完整地保留下来了,避免了错误。

西方人在许多书中承认,伊本?鲁西迪是最著名的伊斯兰思想家。对他们影响很深远。在文学思想方面,对他们的影响极大。正如“培根”对伊本?鲁西迪著作的译解,他对此作了精深的研究,从中得到了巨大收获,这对他的成果及思想倾向影响很大。他曾对伊本?鲁西迪极为惊奇,不得不承认伊本?鲁西迪是个坚强而深奥的哲学家。他纠正了不少思想错误,加之他的意识成果,同样,没有人能超过他的财富。在他之前的名人,还没有一个能达到他的境地。他删除了论述他的研究书中的含糊不清之处。

西方人完全引用了伊本?鲁西迪的哲学,他的功绩是解开了欧洲人的思想羁绊。他给研究打开了门户,为讨论敞开了大门。就此,创立了鲁西迪派,在研究时注重理性,而不依赖玄妙的传说。比如,他领先于康德研究时空。结果,德国哲学家无所发明了,而只是扩充一下而已。

如我们所述,伊本?西拿对西方的影响不仅是医学,而是以他的哲学影响了基督哲学。所以,他与亚里士多德齐名。受他影响的欧洲哲学家有大巴拉提和托马?艾克威尼,两人效仿他的作品,接受了他的观点和见解。就此,撒尔顿这样评论道:“伊本?西拿的思想在中世纪哲学中最有代表性”。

阿拉伯哲学家中,阿拉姆?伊本?巴加,公元十一世纪末叶出现于安达鲁西亚。他以医学、数学及占星学著称。他曾取代了科学家与历史学家。他将其唯理哲学基于数学与物理学上。这就是康德所希望的,让时空贯穿在他的哲学中。从此,部分研究者认为,伊本?巴加脱离了主导许多研究者的伊斯兰哲学体系;绝大多数的学者认为,随后他脱去了正确知识的外衣,踏上了新的征途。安达鲁西亚的哲学掀起了反对苏菲主义倾向的运动,它认为,理论知识单独可以使人类理解自己,也理解行为智慧。

至于法拉比,留有一百多部著作和笔记。其中有哲学、星象学、逻辑学、工程学和音乐。这些在动荡及战争年月遗失了。除少部分外,均遭浩劫,从仅有的少部分作品中,欧洲人将他们手中的翻译过去。翻译品中包括他的书信和心得。这位哲学家给欧洲影响很大。至今欧美的学者与哲学家对他很重视,称他为第二位导师(称他为第二位导师,仅次于第一位导师--亚里士多德,将这两位哲学家放在同一等级上)。法拉比在他的著作如《美德城人的观点》一书中,研究了部分社会关系,他的著述《知识大全》百科全书,在中世纪知识分类上起了一定影响。

三、阿拉伯人对文学、艺术及生活的宠爱

文学

有一位欧洲学者曾说道:“欧洲是阿拉伯国家争辩浪漫主义的场所,也是叙利亚、阿拉伯

大干河的推动活力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具有所有这些动力的地方,致使中世纪在精神及对世界的思维上有了差异,当时是由罗马独揽天下的。”在十四世纪及其之后,阿拉伯文学的题材与在整个欧洲的诗社名称有所联系。加强了他们之间的联系以及与阿拉伯文化之间的联系。其中值得提及的是意大利作家簿加丘(法国作家---译者)、但丁和叶提拉克及英国的乔叟、西班亚的塞万提斯。在这些国家对古典文学的更新方面,对他们起了明显的影响。在公元1349年,簿加丘写了他的神话,名为《十日谈》,其中效仿了《天方夜谈》即《一千零一夜》。

乔叟曾为英语现代诗之鼻祖,在他那个时代,当他整理其著名故事名为《坷特伯雷故事集》时,他是最大的援引者。其中有辛德的故事,该故事是引自《一千零一夜》中的一个故事,通过蒙古可汉或塔塔尔可汗中的班拉图汗的口述,将其通俗化了。或许,但丁与阿拉伯文化的关系比之簿加丘和乔叟与阿拉伯文化的关系更为密切。好几个东方学家观察到,对于天园的描述,穆哈?迪尼?阿拉比的描写与但丁在《神曲》中的描写极为相似。但丁对先知生平知之并不少。很有可能从这一来源得知了圣人登宵的故事。对夜行的描述及导引使者的描述。他又看到了阿富拉给阿比?阿拉伊的信。从这一参考资料引证了他到另一个世界的整个旅行。

至于塞万提斯,他在阿尔及利亚生活了几年,他写了《唐吉诃德》,毫无疑问,要是读他的书,其风格是阿拉伯语的表达方式。至今,这些事例仍在阿拉伯人中流传着。布兰提科特,西班历史百科知识之作者,他曾断言,滑稽故事《唐吉诃德》,实质上全是安达鲁西亚的东西,只是,这一个特别的借用,其最大影响是普及了阿拉伯语学习。因当时所有的文科与科学只用这两种语言,致使忽视了拉丁语和希腊语写作。且局限于宗教学者,并由宗教学者发号施令。当时的这一大力普及复兴了群众语言,没有通过宗教渠道,传播了诗词、修辞与科学。

阿拉伯文学与现代欧洲文学的关系从十七世纪至今从末中断过。阿拉伯文学对欧洲文学的总体影响是可观的。除诗与散文外,从他们的文学巨将中,我们找不出一个英雄豪杰。这些巨匠是英国的莎士比亚、爱德森、拜伦和雪莱;德国的歌德、海涅、莱辛;法国的福兰特、孟德斯鸿和卢梭。拉务台解释说,在他的寓言故事中,效仿了《坎里兰与笛木乃》一书的动物语言,欧洲人从阿拉伯人那里才知晓此书。

小说方面

欧洲小说在其创立时受到了中世纪阿拉伯小说艺术的影响。这些影响是品级制,为了容誉和爱情而出现的骑士传闻和骑士冒险记。欧洲的评论家们认为,斯威福特的《格列弗游记》,笛福写的《鲁滨逊漂流记》是《一千零一夜》的都市,也是哲学家伊本?图斐利所著的《哈?本?耶格祖尼》这个笔记的都市。当时在文学界,如在政治及扩张期所流行的一样,趋向东方的是通俗运动。至于词汇方面,阿拉伯语词汇已经成熟,并且,西班亚人和葡萄牙人以此丰富了他们

的语言,给辞典增加了不少词汇。

建筑艺术方面

尽管绘画、雕刻、雕塑在阿拉伯文明中没有起重要作用,但这并没有阻止西方人借鉴阿拉伯人的建筑艺术,以及包括那些各式各样的皇宫与圆顶。这些早在英国从伊丽莎白王朝开始流行了。之后,又是浮雕,将此称之为阿拉伯雕刻(阿拉巴士克),在十字军战争后,开始建造圆顶,其风格与阿拉伯风格极为相似,将墙壁复杂化,中间立着高塔,还有城堡平面图,修筑带有直角的门,这种直角不使用门扉,从而阻止射来的弹头射入内院。受阿拉伯风格影响的东方教堂采用了角、圆塔这些风格。在十字军战争之前,欧洲人从未用此风格修过教堂。

在欧洲,阿拉伯的产品影响也很大。因此,他们曾效仿却不解其意。其中有书写的字母,珠宝匠将其照搬,他们不知到读法,因为他们提倡模仿阿拉伯装饰。同样,在纺织品、金属、木器、小银盒及雕刻上也能见到同样的装饰。

音乐方面

总而言之,阿拉伯人的艺术欣赏力在各个时代是欧洲人在艺术方面的榜样。该艺术领域包括宫殿、房屋、工厂、市场,而没有局限于艺术俱乐部和画家的绘画。尽管音乐艺术的出现在阿拉伯人与欧洲人跟前有所差异,历史学家不怕欧洲学者的交流,以便研究阿拉伯音乐理论。他们从这些研究中翻译了少部分。其中有好几百人在古勒土班及其它学校求知,其中就有音乐理论。

在真正的安谧方面,阿拉伯音乐与欧洲音乐没有根本差异。只是阿拉伯音乐以名之为四分之一音阶而具特色。从而认为,东西方曲调有根本差别。有些西方音乐以赫斯?巴力特为榜样。库力赛?库夫专心学习四分之一音阶,这不包括这些音乐家,他们将阿拉伯音调引鉴到戏剧性的与非戏剧性的分类中去了。

除此之外,出现了大量商品以及从东方传至西方的产品,象造纸业、香水和丝绸制造业,直至今日,这些在欧洲文明中留下了其名。我们知道阿拉伯文明的地位,其功绩不仅在欧洲文明之上,而且在世界文明之上。阿拉伯人在欧洲知识形成中的作用是阿拉伯人首次生产肥皂,当时用两种东西,一种是苏打,另一种是白色的钾(碳酸钾)。在阿拉伯人之前,古埃及人、古希腊人和罗马人用过滤后的植物灰烬。

是阿拉伯人将甘蔗制糖术引进欧洲。当时是印度人首先种植甘蔗,从其中提炼糖。阿拉伯人将其种植业传至幅员辽阔的一切伊斯兰国家中所有气候适宜的地区。

中国人发明了纸。但没有传入西方,通过阿拉人欧洲人才知道了纸造业尤其在哈如南?拉希迪时代在胡拉散繁荣,他曾授命用纸书写《古兰》,代替了细羊皮纸。造纸术自从伊历第二

世纪即公元第八世纪迅即在整个伊斯兰国家传开了。通过阿拉伯人,造纸传入了欧洲。

同样,阿拉伯人对许多化学产品也很熟悉。用淘洗法采金。用铢砂过滤素馨花油。用蒸馏玫瑰法提炼香水,并生产各种墨水。阿拉伯人还擅长加工装饰性宝石,这则是首要制造业。如果我们从加工业移至种植业,可以看到,在该领域有重大研究,特别是安达鲁西亚,该领域从事农业,然后是药用植物。从此处我们可以从西班牙语中发现相当数量的与植物有关的阿拉伯词汇。特别是水果、花卉和草木。比如,夹竹桃、百合花、素馨、香草、野薄荷、茄子、药豆、杏、稻子豆树和羽扇豆。

阿拉伯艺术的影响波及意大利,自十二世纪以来在意大利可见到许多忙碌的铜匠的面孔。阿拉伯的象牙盒、波斯地毯、土耳其毯子、叙利亚产的条纹纺织品。有图象的装饰纸、大马士革铜币、大马士革的玻璃和器皿……,但抬尸床却用伊斯兰图案装饰。

是阿拉伯人给欧洲传入了许多著名游戏。首先是国际象棋,起源于印度,其后波斯人知道。马球游戏起源于足球游戏和打猎游戏。阿拉伯人擅长打猎,特别是用苍鹰打猎。

阿拉伯人在文学思想形成中所起的作用

阿拉伯人在西方思想形成中显示了其作用。这就是知识有不同的分科。医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自然历史和农业。

至于在数学方面,阿拉伯人功绩卓著,因为是他们引入了数字的十进位制。当时希腊人在数数字时,从1至999用拉丁字母。然后使用破折号和逗点,数字的点之后可达到千万。罗马人使用了七个字母次序字符,这些字母是IVXLCDN,代表下列数,1、5、100、500、1000,然后,在上面放上一横,证明数字被乘以一千。后来,印度人又发明了十进位制,其中数的总额有赖于数的位置所在。这样,5这个数字在右边,1和其它数在北边,依此类推。使用零证明比1更小。阿拉伯人发明了数字的书写法。该书写法传遍西方,其中传到欧洲。这种数字使用至今。例如,欧洲数码。

阿拉伯人以气象观察产生了影响,因为将三角学应用到观测上。发明并制作了观测的新工具,由此导致了新发现,还导致了对托勒密(埃及古代天文学家---译者)的天体说进行了彻底纠正。班它尼发现了太阳极点的改变。推测一年有376天、5小时、36秒。正如阿拉伯的天文学家确以极为精确的度数预报日食和月食,令人惊奇,并且对月亮特别重视,因为阿拉伯历是月历。

伊本?海萨母的望远镜书包含了平镜、柱镜、球镜、椭圆镜的新理论。用之于斜射、鉴别和暗室。伊本?海萨母首次使用暗室观测月食。

最后,欧洲医学研究比阿拉伯晚四个多世纪。至于对从希腊传来说有所争议。其中最重要

的发现是疥癣,伊本?祖海里发现了所寄生的寄生虫。

当时在欧洲建立的医学学校采用阿拉伯语翻译成拉丁文的书本。如穆尼比利、那不利、班瓦尼、巴的瓦、爱尔利亚、朗斯、牛津和剑桥的学校。

译自阿拉伯文《阿拉伯人在欧洲思想形成中的作用》一文

2014年华师大版数学八上能力培优12.3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附答案) 12.3 专题因式分解的巧妙应用 1.如果m-n=-5,mn=6,则m2n-mn2的值是() A.30 B.-30 C.11 D.-11 2.利用因式分解计算32×20.13+5.4×201.3+0.14×2013=___________. 3.在下列三个不为零的式子:x2-4x,x2+2x,x2-4x+4中. (1)请你选择其中两个进行加法运算,并把结果因式分解; (2)请你选择其中两个并用不等号连接成不等式,并求其解集. 状元笔记 【知识要点】 我们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像这样的式子边形叫做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方法技巧】 因式分解的方法: (1)提公因式法: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取出来,将多项式写成公因式与另一个因式的乘积的形式,这样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2)将乘法公式的等号两边互换位置,得到用于分解因式的公式,用来把某些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3)平方差公式:a2-b2=(a+b)(a-b),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 (4)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

参考答案 1.B 【解析】∵m-n=-5,mn=6,∴m2n-mn2=mn(m-n)=6×(-5)=-30.故选B.2.2013 【解析】32×20.13+5.4×201.3+0.14×2013=0.32×2013+0.54×2013+0.14×2013=2013×(0.32+0.54+0.14)=2013×1=2013. 3.解:(1)(x2-4x)+(x2+2x)=2x2-2x=2x(x-1). (2)x2-4x>x2+2x,合并同类项,得-6x>0,解得x<0.

因式分解教学设计1 华东师大版〔优秀篇〕

八年级数学因式分解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分析: 因式分解是进行代数式恒等变形的重要手段之一,因式分解是在学习整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不仅在多项式的除法、简便运算中等有直接的应用,也为以后学习分式的约分与通分、解方程(组)及三解函数式的恒等变形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因此学好因式分解对于代数知识的后续学习,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由于本节课后学习提取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来进行因式分解,必须以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为前提,所以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因式分解的概念。由整式乘法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是一种逆向思维过程,而逆向思维对初一学生还比较生疏,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再者本节还没涉及因式分解的具体方法,所以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意义 (2)认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相反变形,并会运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 能力目标:由学生自行探求解题途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智能,深化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接受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目标制定的思想 1.目标具体化、明确化,从学生实际出发,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同时便于上课操作,便于检测和及时反馈。2.课堂教学体现能力立意。 3.寓德育教学方法 1.采用以设疑探究的引课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把因式分解概念及其与整式乘法的关系作为主线,训练学生思维,以设疑——感知——概括——运用为教学程序,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能顺利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坚持启发式,鼓励学生充分地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原则。 4.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前提下,融教材练习、想一想于教学过程中,增设了由浅入深、各不相同却又紧密相关的训练题目,为学生顺利掌握因式分解概念及其与整式乘法关系创造了有利条件。 教学过程安排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看谁算得快? (1)若a=101,b=99,则a2-b2=(a+b)(a-b)=(101+99)(101-99)=400 (2)若a=99,b=-1,则a2-2ab+b2=(a-b) 2=(99+1)2 =10000 (3)若x=-3,则20x2+60x=20x(x+3)=20x(-3)(-3+3)=0 二、观察分析,探究新知 (1)请每题想得最快的同学谈思路,得出最佳解题方法 (2)观察:a2-b2=(a+b)(a-b) ①的左边是一个什么式子?右边又是什么形式? a2-2ab+b2 =(a-b) 2 ② 20x2+60x=20x(x+3) ③ (3)类比小学学过的因数分解概念,(例42=2×3×7 ④)得出因式分解概念。 板书课题: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因式分解,也叫分解因式。 三、独立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 1.下列由左边到右边的变形,哪些是因式分解?哪些不是?为什么?

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教案-华师大版高三历史

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租借的设立、管理,分析“国中之国”的涵义;了解晚清至民国华界市政的变化,分析租界对上海城市现代化的客观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租界的建立、机构及特权等内容的学习,理解“租界使上海成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的涵义;通过自晚清至民国上海华界市政的规划与实施内容的学习,理解“上海引领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涵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上海城市化道路的历史回顾,使学生认识社会发展的曲折性。 【教学重点】 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晚清华界的市政;清政府颁布的自治章程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评价租界的出现。 【教学过程】 导入:鸦片战争对上海的影响 《南京条约》规定,上海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随后英、美、法等国先后在上海设立租界,从此上海有了租界与华界之分。 1.“市政”的含义 市政,从字面上讲,市指城市,政指政治和行政。 广义的市政: 是指城市的政党组织和国家政权机关,为实现城市自身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狭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对市辖区内的各类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2.租界的含义 租界:旧时帝国主义国家在我国大城市以租借名义强迫划定的有其管理的区域。 公共租界:旧时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在我国大城市以租借名义强迫划定的共同管理的区域。 3.华界的含义 在中国土地上有中国人居住和管理的区域。 一、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 1.上海开埠:1842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屈辱地签订《南京条约》,上海成为条约中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开埠。 2.租界的市政 (1)租界产生的依据和标志 A.依据:1845年11月,以《虎门条约》为主要依据 B.标志:《上海土地章程》的颁布 a内容:具体规定了上海西人居留地的租地方法、范围、使用界定、市政管理原则等内容。 b影响:宣告上海第一个租界——英租界的辟设,而美、法两国紧随英国之后相继辟设租界,从此上海有了租界与华界之分;租界的辟设使上海成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问题:上海租界的历史从何年何事开始?何年何事结束? 1845年《上海土地章程》的颁布第一个租界英租界的辟设——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宣布全部收回在华租界和租借地。 问题:为什么当时清政府官员对于租界的设立仅持使其(西人)“不骚扰居民”,免生事端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因式分解》教案

《因式分解》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明确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探索中进行新知识的比较,理解因式分解的过程,发现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明白可以将因式分解的结果现乘出来就能检验因式分解的正确性. 3、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分析 重点:掌握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难点:怎么样进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如何能将多项式分解彻底; 关键:灵活应用因式分解的常用方法,对于每个多项式分解因式分解彻底.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运用前两节课的知识填空: 1、()m a b c ++= ; 2、()()a b a b +-= ; 3、2()a b += . 二、探索问题: 请完成以下填空: 1、()()ma mb mc ++= 2、2 2()()a b -= 3、2222( )a ab b ++= 通过学生的动手,发现: 运用多项式乘法的逆思维来探索出因式分解的新知识,“探索”与“回忆”正好相反,它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这就是因式分解. (1)中的多项式ma mb mc ++中的每一项都含有相同因式m ,称m 为公因式,把公因式提出来,多项式ma mb mc ++就可以分解成两个因式m 与a b c ++的积了,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2)、(3),是利用乘法公式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称之为公式法. 三、动手体验: 试一试,对下列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1、33a b += ;

2、555x y z -+= ; 3、2 24x y -= ; 4、2269m mn n ++= . 四、举例分析: 例1 对下列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1、2 525a a -+ 2、239a ab - 3、2 22516x y - 4、2244x xy y ++ 例2 对下列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1、322 344x y x y xy ++ 2、32312x xy - 五、随堂练习: P45 exc1、2 六、课堂小结: 1、什么叫因式分解; 2、因式分解和乘法有何区别; 3、常用因式分解方法有几种; 4、在因式分解时就注意几个问题.

华东师大版高中历史第四分册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第四分册教学目标和辅助栏目的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1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一)练习与测评 1、15——16世纪,西欧社会生产力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随着庄园制度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经验的积累,西欧社会生产力获得长足进步,动力技术和生产技术具有重大改进;手工业和农业进一步分离,商品生产和流通迅速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2、资本的原始积累“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马克思语),怎样理解这是一段“血和火”的历史?并请列举西欧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 答:西欧主要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始于15世纪末,一般都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的,充满了残酷的剥削,所以马克思称资本的原始积累“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西欧主要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在国内是:强制剥夺农民土地,并借助国家立法迫使失地农民转变为雇佣劳动者;在国外是:商业战争、贩卖奴隶和殖民掠夺等方式。 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 (一)练习与测评 1、简述近代英、法民族国家形成的条件 答:(1)百年战争激发了各阶层的民族意识;(2)领土统一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领土的统一是政治因素;(3)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促进地区间的交流,这是经济因素;(4)以民族语言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发展是文化因素。 2、15世纪下半叶,英法的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15世纪下半叶,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英法百年战争及英国的玫瑰战争后,两国封建贵族失去昔日的权势,开始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君主专制出现了。 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 (一)练习与测评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它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它们皈依我国神圣宗教的经验,便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哥伦布《航海日志》 (1)哥伦布为什么“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2)材料所述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他航海探险的动机还有哪些? 答:⑴奥斯曼帝国崛起后,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所以必须把目光投向大西洋,开辟直达东方的新航路。而且哥伦布坚信地球是圆的。 ⑵材料中所述哥伦布的目的是“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它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它们皈依我国神圣宗教的经验”;他的其它动机是掠夺梦寐以求的黄金、白银、香料等。 2、请为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们制作一张表,以展示他们的航海历程。 根据书上大字内容整理归类,仅供参考:

高中历史二三分册 纵向整理(上海华师大版)

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原始农耕: 发现时间:距今一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 生产方式: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共同耕作平均分配 特点:南稻北粟同时出现 生活方式:聚族定居形成农耕聚落(姜寨遗址) 夏朝(BC2070—BC1600) 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特点:具备国家基本特征;——军队和监狱,禅让制转变为世袭制,建立官制,制定刑法。社会性质: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转变 考古: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 二重证据法:考古资料、文献记载 商朝(BC1600-BC1046) 制度:内外服制 信史: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 文字: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用来记载占卜情况 青铜器主要是礼器乐器 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和木器 第二单元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 西周(BC1046-BC770) 制度:封邦建国体制,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井田制,方式——土地轮作制 周公——礼乐制度,“敬天保民”思想 社会大变革与百家争鸣(春秋:BC770-BC476 战国-BC476-BC221) 社会大变革 背景:连年征战,社会动荡 经济领域:铁制农具与牛耕技术 推行奖励农耕军功政策 私人手工业商业活跃 政治领域:内政改革——趋同,为统一奠定基础 施行耕战并重政策 富国强兵为目标 思想文化领域: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背景:社会转型时期,“士”最为活跃 代表:儒家——“仁”“礼”“仁政”——孔子,孟子,荀子 法家——“法制”,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受到当时当政者的欢迎),提倡专制独断、

严刑峻法(消极)——韩非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幻想回到“小国寡民”、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后世哲学有重大影响)——老子,庄子 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BC221—BC206) 秦的统一 客观因素:区域性统一 内政改革出现趋同倾向 地处要塞,开化较晚,风气淳朴 *人民渴望统一 *经济发展——人民的辛勤劳动 主观因素:商鞅变法 重视选拔人才 法家改革 兼并战争 中央集权体制 目的:为了有效控制大一统的新局面 内容: 制度:中央——三公九卿——丞相(行政,百官之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地方——郡县制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 文化:统一文字 政治:建造驰道与直道 军事:建筑长城、开边移民 思想:焚书坑儒 影响:秦创立的中央集权体制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 秦末农民起义 秦的灭亡 1、表现:徭役繁重,过度征发民力,大兴土木 秦律名目繁多,诛罚苛刻 赋税沉重 2、未及时调整治国方略 3、宫廷斗争 4、文化专制,将士人推到对立面 5、六国臣民故国之思,未能在短期内归属秦朝统治 BC209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刘邦项羽起义(巨鹿之战——以少胜多,楚胜),四年楚汉战争(BC206-BC202) 第三单元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西汉:BC202-9) 汉承秦制:

华东师大版高中历史第四分册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1、马克思曾说:“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结合课文中斯托克顿—达林顿铁路公司的实例,说明股份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首先,股份制具有极大的资本积聚功能,特别是能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进行单个资本所无法实现的诸如修建铁路等耗资巨大的工程。如:1825年修建的斯托克顿—达林顿铁路需高达10万英镑的投资,当时没有一个企业或个人能独立承担,于是组建了斯托克顿—达林顿铁路公司。公司通过发售股票的办法,筹集了所需的巨额资金,并在短短一年中完成了铁路建设,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其次,股份公司中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还有利于按市场规律实行生产资源和资金的优化组合。 所以,股份制解决了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生产力需要巨大的资本投入这一关键问题,推动了经济发展。到19世纪中后期,由股份公司和股票交易所等构成的股份经济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中已占主导地位。2、为什么说现代工厂制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首先,现代工厂制度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而出现的。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英国的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资本家将雇佣劳动者集中在一定规模的工厂里,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分工,有条不紊地进行机械化生产。英国的工厂最早出现在纺织行业,到19世纪中叶,工厂已成为英国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组织形式。 其次,现代工厂制度适应了机器大工业的需要。工厂制有利于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根据生产流程,制定各项技术操作规范及其他经营管理的规章,使机器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效能,使工人发挥最大限度的劳动潜力,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所以,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工厂制的普及,有力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第11课工业时代初期的社会矛盾 (一)练习与测评 1、下面是1839年英国政府蓝皮书记载的斯皮特菲尔兹一个丝织工的证词,阅读后回答问题。 问:“你有孩子吗?” 答:“现在没有了,以前有两个,都死了,谢上帝开恩!” 问:“你是说对孩子的死亡感到满意吗?” 答:“正是这样,谢谢上帝!我因此卸下了养育他们的重担;他们呢,可怜的东西,则免除了尘世间的许多苦难。” 你如何理解这位丝织工的回答? 这位丝织工的回答反映了在工业时代初期英国工人的悲惨境遇和尖锐的社会矛盾。 首先,工人在监工的监视下,从事高强度的机械化劳作,他们工作环境恶劣,劳动时间长,工资低廉,无法承担养育子女和家庭的重任。 其次,资本家为取得高额利润,大量雇佣女工和童工,工人的妻子和儿女与成年男人干一样的活,却拿着更为低廉的工资,处境更加悲惨。 第三,工人无法生存必然起来反抗,劳资矛盾极为尖锐,将影响到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四,工人的斗争将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相关的社会立法的出现与完善,促进社会的公正、公平。 2、英国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曾这样总结: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然而并没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面对工业社会初期的社会矛盾,各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作用如何? 工业革命期间,在工人争取生存而斗争的压力下,欧洲一些国家的政府为维护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缓和阶级矛盾,首先从工厂法开始,制定了一些关于劳动、报酬、教育、卫生和社会救济方面的法律和法规。作用: 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社会立法虽然从法律上一定程度保障了社会底层民众的一些基本权利,改善了工人的生活条件,发挥了缓和矛盾、化解社会冲突的作用,但没有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的公正、公平,也没有消弭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和冲突。

华师大版因式分解教案

华师大版因式分解教案 宜宾县高场镇中梁宗鹏 【教学目标】 1.能区分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会根据因式分解的意义来判定一个等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否为因式分解;会运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2.通过与算术中的因数分解相比较,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与多项式的乘法相比较,发展逆向思维能力。 3.通过因式分解在简化计算中的作用等,培养“用数学”的意识,增强求知欲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难点:多项式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类比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 生活情境 设置悬疑【多媒体演示】 酸奶中的乳酸菌的营养; 【介绍小知识】 介绍活性乳酸杆菌在0℃~7℃的环境中 存活是静止的,但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乳酸 菌会快速死亡。 观看多媒体演示,并 思考下面问题: 每升酸奶在0℃~ 7℃时含有活性乳酸杆 菌220个,在10℃时活性 乳酸杆菌死亡了217个, 在12 ℃时又死亡了219 个,那么此时活性乳酸杆 菌还剩多少个? 你的列式是 (学生列完式看到 如此庞大的乘方可能会 不知如何处理。教师就可

适时地告诉学生:学完此节课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二)复旧孕新 导入新课: 1、做一做 计算下列各式: (1)m(a+b+c)=_________ (2)(a+b)(a-b)=_________ (3)(a+b)2=___________ 填空: (1) ma+mb+mc=_____________ (2) a2-b2 =_______________ (3) a2+2ab+b2=______________ 2、想一想 填表: m(a+b+c)= ma+mb+mc ma+mb+mc = m(a+b+c) (a+b)(a-b)= a2-b2a2-b2 = (a+b)(a-b) (a+b)2=a2+2ab+b2a2+2ab+b2 = (a+b)2 等号左边等号右边等号左边等号右边 通过启发学生回忆小学中引述分解与 乘法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 乘法的关系。 评述: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 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3、练一练 下列各式由左边到右边的变形,哪些是因 式分解?哪些不是因式分解?为什么? (1)3(x+2)=3x+6 (2)ma+mb+mc=m(a+b+c) (3)x2+1=x(x+ x 1 ) (4)y2+x2-4=y2+(x-2)(x+2) (5)5a3b-10a2bc=5a2b(a-2c) (6)x2-4y2=(x-4y)(x+4y) 4、议一议 (1)3(x+2)=3x+6 整式乘法 (3)x2+1=x(x+ x 1 ) 不是整式 (4)y2+x2-4=y2+(x-2)(x+2) 不是积的形式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 答问题。 通过填表格比较、观 察、思考:能发现这两组 等式的联系与区别? 积极思考,举手回 答。 学生讨论“注意点”

高中历史 4.15《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性问题》教案 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

高中历史 4.15《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性问题》教 案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 第15 课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性问题教案回顾:世界市场的形成: 开始形成: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亚、非、拉等地区成为西欧资产阶级疯狂掠夺金银财货和获取廉价原料的狩猎场(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初步形成:18 世纪60 年代发生的工业革命,进一步刺激了对这些地区的原料需求和商品销售。火车和轮船等新型交通工具的使用和普及,加快了国际间的商品流通,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 标志:伦敦逐渐成为世界金融贸易的中心。 影响: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中,各地区的经济交往不断扩大,先进科学技术广泛传播。一些落后国家和地区被迫打开门户,卷入世界市场体系之中;一些国家则改革政治与经济结构,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完全确立:20 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垄断阶段)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已经形成。

特点:国际贸易迅猛发展,各国之间经济联系加强,全球贸易体系初步形成。 世界范围内的地区分工初步显现经济全球化启动:(具体表现为)其中,欧美工业国是主要的工业品生产地与资本输出国,亚、非、拉农业国沦为它们的经济附庸、原料产地与商品市场。 与此同时,世界已无“世外桃源”。 19 世纪末掀起的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狂潮让几乎所有国家和民族都被迫卷入国际政治漩涡。 加快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市场的扩大和全球贸易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 表现:1948 年,由23 个国家签订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是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多边贸易协定。 深入发展: 到80 年代,随着跨国公司的兴起,经济全球化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表现:跨国公司的出现推动了经济在此基础上,世界贸易组织( WTO)于1995 年宣告成立,进一步加强了国际经济合作。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联系空前加强,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大力增长。 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之日起(20 世纪初,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已经形成),经济

华师大版初二数学因式分解知识点及例题详解

初二数学——分解因式 一、 考点、热点分析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 (一)常见形式:(1)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 (2)完全平方公式:2222()a ab b a b ±+=± (3)立方差公式:3322()()a b a b a ab b -=-++ (4)立方和公式:3322()()a b a b a ab b +=+-+ (5)十字相乘法(十字相乘法是适用于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的方法.) ①二次三项式: 把多项式c bx ax ++2,称为字母x 的二次三项式,其中2ax 称为二次项,bx 、 为一次项,c 为常数项.例如,322--x x 和652++x x 都是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 在多项式2286y xy x +-中,如果把y 看作常数,就是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 如果把x 看作常数,就是关于y 的二次三项式. 在多项式37222+-ab b a 中,把ab 看作一个整体,即3)(7)(22+-ab ab ,就是 关于ab 的二次三项式.同样,多项式12)(7)(2++++y x y x ,把x +y 看作一个整体,就是关于x +y 的二次三项式. ②十字相乘法的依据和具体内容 它的一般规律是:(1)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q px x ++2,如果能把 常数项q 分解成两个因数a ,b 的积,并且a +b 为一次项系数p ,那么它就可以 运用公式 分解因式.这种方法的特征是“拆常数项,凑一次项”. 注意:公式中的x 可以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当常数项为正数时,把它分解为两个同号因数的积,因式的符号与一次项系数的符号相同;当常数项为负数时,把它分解为两个异号因数的积,其中绝对值较大的因数的符号与一次项系数

华师版八上数学-因式分解练习题-华师大版

因式分解练习题 一、知识要点: 1、分解因式; 2、提公因式法; 3、运用公式法; 二、典型例题: 1、填空题: (1)mn my mx --= ;(2)422-y x = ; (3)442+-a a = ;(4)64162++m m = ; (5)22n m +-= ;(6)222b ab a -+-= ; (7)b ab b a 10552+-= )2(2+-a a ;(8)m m m a a a =-+15( ) (9)若22)121 (141 -=++x kx x ,则k= ; , (10)+2x -10=)(5(+x ) 2、选择题: (1)下列变形中,从左边到右边是因式分解的是( ) A .n x n m n nx mx -+=-+)( B .23237321y x y x ?= C .)32)(32(942-+=-x x x D .23)1)(23(2--=-+x x x x (2)下列各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 A .224y x + B .2225y x -- C .9)2(2--y x D .3 6y x - (3)在下列各式的因式分解中,分组不正确的是( ) A .)2()1(122222n mn m n mn m ++-=+-+ B .)1()(1+++=+++x y xy y x xy ~ C .)()(xy ay bx ab xy ay bx ab +++=+++ D .)()(32233223y y x xy x y y x xy x +++=+++ (4)用提取公因式把m m x x 392-分解因式后,括号内的代数式是( ) A .m x 3 B .m x 3-1 C .m x -3 D .1312--m x (5)m ab b a +-+4422有一个因式是12+-b a ,那么m 的值是( )

华师大版八年级因式分解教案

《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黄埠一中王亚【教学设计思路】 因式分解共二个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本节课以类比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在数学过程设计中,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引入,从生活场景中提炼数学知识,设置疑问,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知识,最后又运用新知解决疑问和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 2.设计问题化、发现化的“概念形成”、“探究新知”,通过“做一做”、“想一想”、“练一练”、“议一议”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利用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自我思考归纳总结,体会数学的价值。 3.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并非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由此,本课组织学习因式分解概念与提公因式法时,让学生通过已学过的因数分解及整式乘法相类比,进行探索新知,自我小结归纳,再给出一系列辨析题。在最后的环节中,将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错误问题全部展现,为学生提供经验与教训,让学生能更透彻地理解本节课的重点和化解难点。 4.本课教学流程图: 情境激趣复旧孕新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自主小结深化提高

【教材分析】: “因式分解(提取公因式法)”是“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第十三章第五节内容。本课安排在“整式的乘法”后,明确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联系,起到知识的链接开拓作用。提取公因式法是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也为学习因式分解的其他方法及利用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因为我们班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移民的学生,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浓,所以我通过具有现实意义的情境引入新课,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教学目标】 1.能区分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会根据因式分解的意义来判定一个等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否为因式分解;会运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2.通过与算术中的因数分解相比较,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与多项式的乘法相比较,发展逆向思维能力。 3.通过因式分解在简化计算中的作用等,培养“用数学”的意识,增强求知欲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难点:多项式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法:采用“引导类比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体系;设置探究式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灵活应用。 学法: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活动中,既要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拓展学生探究问题的深度与广度,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新版华东师大版高中历史第七分册综合试卷(附答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高中历史第七分册综合试卷(附答案) 一、单选题 1.陈寅恪先生认为“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之演变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佛学名词、术语),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这说明 A.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长期处于统治地位 B.儒学从宋代开始才具有哲学思辨色彩 C.儒学融合了儒、道、法、阴阳诸家思想 D.宋代儒学是中外思想文化融合的产物 2.“初,秉忠(刘秉忠)以《大明历》自辽、金承用二百余年……议欲修正而卒……守敬首言:‘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今司天浑仪,宋皇祐中汴京所造,不与此处天度相符,比量南北二极,约差四度;表石年深,亦复欹侧(倾斜)。’”因此,当时的科学家() A.创制简仪B.发明了浑象仪 C.进行子午线长度测量D.颁布《太初历》 3.东林党人顾宪成在谈到中因古代一位思想家时说:“其势必至自专自用,凭恃聪明,轻侮先圣,注脚六经,高谈阔论,无复忌惮”。高攀龙则认为该思想家“有扫荡廓清之功”,也“有流入空虚为脱落新奇之论”的危险。他们评价的这位思想家极有可能是 A.韩非子B.董仲舒C.朱憙D.王阳明 4.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鲜明,下列能体现宋代文学特色的佳句是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D.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5.下图为中国古代相关的发明成就。它们的主要作用是( ) A.测试温度B.预测晴晦C.明辨方向D.劈山开路 6.《十二铜表法》第九表规定了立法者不得为个人利益立法,贪官污吏应受到惩罚,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被处死刑;第八表限制了利率,每月利息不得超过1%;第三表规定了还债的30天“恩惠期”等等。有关《十二铜表法》的上述规定 A.体现了平民斗争成果B.保护了自由人的利益 C.强调司法程序的严格D.凸显法律公平与正义

华师大版 上海高中教材《高中历史》 1-7册整理

《高中历史》Beta 1 第一章:世界古代史 第一节:古代东方 考点: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A) 两河流域是指西亚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中下游区域,东临伊朗,西临阿拉伯大沙漠,北极小亚细亚山地,南临波斯湾,相当于今日之伊拉克,在希腊语中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处于亚非欧交界处。 考点: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A) 一.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引起书写笔画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公元前3100年,苏美尔人就开始使用这种文字,它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二.《吉尔伽美什》 《吉尔伽美什》是古代流域的著名史诗,用楔形文字写成,并通过泥版文书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是至今保存的为数不多的古代优秀文字作品之一。 考点:《汉穆拉比法典》(B) 背景:公元前1792年,汉穆拉比成为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他在位期间逐渐统一了两河流域,国力臻于极盛,古代两河流域也随之迎来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目的:更有效的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内容与价值:《汉穆拉比法典》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不是第一部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法制价值)法典全面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内容)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文献。

法典保留了诸如神明裁决,同态复仇等原始习惯法的部分内容,但同时也否定了血亲复仇,私人报复,抢婚等原始风俗的合法性,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法典一再强调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严禁奴隶逃亡和藏匿奴隶,倒卖奴隶的行为,充分显示出法典的时代特征。 考点: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A) 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他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并控制着所有军队,掌握着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第二句话是对第一句的解释) 考点:金字塔和来世信仰(A) ●金字塔的象征意义:金字塔式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利的象征,它向世人展示了法老 至无无上的权威。(政治上)金字塔也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宗教 上) ●金字塔的历史意义: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是古代埃及人卓越的创造性智慧 的结晶,也是古代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一项具体成就。 考点:象形文字(A) 发明时间和命名原因:古代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这种文字因为其字形与各种具体事物的形态相像而得名。 书写工具:埃及人最初以石头和刻刀做书写工具,发明了笔和墨水,纸草、木片、石头和陶片都成了书写材料,其中纸草的使用最为普遍。 象形文字消亡原因: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复杂难懂(内因),只有祭祀、书吏、官员和一些大商人掌握读写能力,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埃及受到了强势的希腊文化的冲击,从公元639年被阿拉伯人征服起,埃及迅速“阿拉伯化”(外来侵略和强势文化冲击:外因) 考点:种姓制度(B) 1.背景: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0世纪,雅利安人先后征服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在征服的过程中曾用种性区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区别其高贵的身份地位、维护雅利安人的统治地位。当雅利安人的氏族制度走向解体时。内部出现了等级划分,社会分为四大种性集团。 2.等级划分:婆罗门(祭祀、僧侣等精神统治者)刹帝利(以国王为首的军事贵族等世俗统治者)吠舍(普通的雅利安自由民)首陀罗(被征服的土著) 3.实质是等级制度 4.特点: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新版华东师大版高中历史第三分册综合试卷(附答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高中历史第三分册综合试卷(附答案) 一、单选题 1.如图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的比较 据此可知,运河的整修 A.出于古代政治中心转移需要B.为解决北方水资源匮乏问题 C.为弥补陆路运输的严重不足D.巩固了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 2.中国人口达到3亿以上最初应是在 A.16世纪B.17世纪C.18世纪D.19世纪 3.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商业活动不受空间限制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商业活动不受规模限制 4.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A.“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B.“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D.“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一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 5.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幕”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主要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坊和市的界限十分鲜明 C.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D.官府直接监管交易活动

6.明朝大移民从洪武三年至永乐十五年,共十八次,主要向中原地区移民。凡垦田移民,朝廷都有拨发路费、耕牛和籽种,免征三年赋税。此政策 A.促进长途贩运进一步发展B.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 C.为资本主义萌芽创造条件D.利于农村经济的恢复 7.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实行“郡国并行制和内外朝制”;孝文帝“采用汉制,习儒家经典”;武则天“设武举、开殿试”;清雍正“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历代帝王这样做的目的是 A.为了政治改革的顺利进行B.为了维护统治与巩固政权 C.为了预防官员的贪污腐败D.为了彰显皇帝的特权地位 8.余梓东在《康熙皇帝:不修长城修“关系”》中指出:“这种用人而不是用砖石固边御敌的思想,充分体现出清朝统治者在制定和实施民族政策的理念方面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也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清朝……实现了‘固国不以山川之险’。”下面能够体现该观点的是 A.设立主管边疆事务的地方机构—理藩院B.实行“区别对待,因俗而制”的政策C.设置辽阳行省管理东北D.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 9.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佐证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史实是 A.唐朝健全科举制B.宋朝创文官体制C.明朝设置内阁制D.清朝设立军机处 10.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宋代,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那样重门阀,而看重金榜题名之人;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财富,富商娶宗室女的现象司空见惯。”材料反映出宋代婚聘变化的原因有 ①科举制度盛行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①理学的兴起①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A.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 二、填空题 11.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________制宣告废除,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________制逐步形成。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________。但________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定夺军国机要,皇权受到很大的限制。后雍正时期设________,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三、简答题 12.聚焦古代边疆中国古代的边疆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期发展的产物和有机组成部分,

华师大版整式 因式分解教案

2006年数学中考总复习 第一章 《数与式》 第二节 整式和因式分解 知识网络 一、?→→?? 单项式:系数、次数 代数式有理式整式多项式:次数、项数 二、????? 垐垎噲垐互逆 提取因式法整式乘法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分组解法 一、选择题 1.【05泸州】把12-x 分解因式为 A .()2 1-x B .()2 1+x C .()()11-+-x x D .()()11-+x x 2. 【05绵阳】 对x 2-3x +2分解因式,结果为 A. x (x -3)+2 B. (x -1)(x -2) C. (x -1)(x +2) D. (x +1)(x -2) 3.【05绵阳】如图1,宽为50 cm 的矩形图案由10个全等的 小长方形拼成,其中一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为 A. 400 cm 2 B. 500 cm 2 C. 600 cm 2 D. 4000 cm 2 4.【05乌鲁木齐】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1243x x x =? B 、12 43)(x x = C 、326x x x =÷ D 、743x x x =+ 5.【05杭州】若化简2 1816x x x ---+的结果为25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x 为任意实数 (B)14x ≤≤ (C)1x ≥ (D)4x ≤ 6.【05嘉兴】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242x x x += (B )224 x x x += (C )236x x x ?= (D )235 x x x ?= 7.【05嘉兴】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中挖去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a>b )(如图1),把余下的部分拼成一个矩形(如图2),根据两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可以验证 (A )2 2 2 ()2a b a ab b +=++ 图3 a a 图2 图1

华师大版高中历史第一册期末测试1

、选择题( 60 分) 1.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尤其是在人类文明的早期,改造自然能力还较弱的时候,显现 的尤为突出。以下四个古代文明中,自然环境明显不同于其他三个的 是 ,,,,,,,,,,,,,,,,,,,,,,,,,,,,,,, ( ) A ?古巴比伦文明 B ?古印度文明 C ?古希腊文明 D ?中华文明 2.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人类最早居住的地区 B .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字 C .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D .对世界文化贡献最大 3. 动荡不安的伊拉克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 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闻名的发祥地之 一,下列哪一文明成果出自该地区 ,,,,,,,,,,,, ( ) A .金字塔 B .佛教 C .《汉谟拉比法典》 D .种姓制度 4. 当你漫步罗浮宫时, 解说员指着一黑色的石柱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 的比较完备的成 文 法 典 。” 请你 判 断 , 此 文 物 应 产 生 于 何 处 , 该 法 典 用 哪 种 文 字 记 载? ,,,,,,,,,,,,,,,,,,,,,,,,,,,,,, ( ) 5?在西亚已经出土数百万块泥版文书,它们是研究西亚历史的宝贵资料。这些文书是用什 么文字记载的? ,,,,,,,,,,,,,,,,,,, ( ) A .甲骨文字 B .象形文字 C .楔形文字 D .字母文字 6?下列关于古巴比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古巴比伦位于两河流域 ②古巴比伦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③古巴比伦的建立者是汉 谟拉比 ④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历史上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7 .古埃及象形文字,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自公元前 3500年起逐渐形成,一直 使用到公元 2 世纪。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系由原始的图画符号演变而来。 按符号在文字体系中 的作用可分为表意文字(意符)和表音文字(音符)两类。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书写材料通常 石 质 材 料 、 陶 片 、 木 料 和 纸 草 。 其 中 最 为 普 遍 的 材 料 是,,,,,,,,,,,,,,,,,,,,,,,,,,,, ( ) A. 石质材料 B.陶片 C.木料 D.纸草 8.人称“西方史学之父”的希罗多德曾记载,建造胡夫金字塔的石头是从“阿拉伯山” (可 能是西奈半岛 )开采来的,修饰其表面的石灰石,是从河东的图拉开采运来。在建造胡夫金 字塔时,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被分成 10 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大群人 要劳动 3 个月。 这些劳动者中有奴隶, 但也有许多普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 下列选项中不能 反映上述意义的是 ,,,,, ( ) A .百万奴隶劳作的结果 B .金字塔群承载着古代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历史 C .金字塔是国王们权力的象征 C .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 第一分册试卷 A ?尼罗河流域,象形文字 C ?印度河流域,甲骨文 B ?两河流域,拉丁字母 D ?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