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东师大版高中历史第四分册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华东师大版高中历史第四分册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华东师大版高中历史第四分册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华东师大版高中历史第四分册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1、马克思曾说:“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结合课文中斯托克顿—达林顿铁路公司的实例,说明股份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首先,股份制具有极大的资本积聚功能,特别是能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进行单个资本所无法实现的诸如修建铁路等耗资巨大的工程。如:1825年修建的斯托克顿—达林顿铁路需高达10万英镑的投资,当时没有一个企业或个人能独立承担,于是组建了斯托克顿—达林顿铁路公司。公司通过发售股票的办法,筹集了所需的巨额资金,并在短短一年中完成了铁路建设,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其次,股份公司中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还有利于按市场规律实行生产资源和资金的优化组合。

所以,股份制解决了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生产力需要巨大的资本投入这一关键问题,推动了经济发展。到19世纪中后期,由股份公司和股票交易所等构成的股份经济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中已占主导地位。2、为什么说现代工厂制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首先,现代工厂制度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而出现的。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英国的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资本家将雇佣劳动者集中在一定规模的工厂里,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分工,有条不紊地进行机械化生产。英国的工厂最早出现在纺织行业,到19世纪中叶,工厂已成为英国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组织形式。

其次,现代工厂制度适应了机器大工业的需要。工厂制有利于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根据生产流程,制定各项技术操作规范及其他经营管理的规章,使机器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效能,使工人发挥最大限度的劳动潜力,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所以,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工厂制的普及,有力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第11课工业时代初期的社会矛盾

(一)练习与测评

1、下面是1839年英国政府蓝皮书记载的斯皮特菲尔兹一个丝织工的证词,阅读后回答问题。

问:“你有孩子吗?”

答:“现在没有了,以前有两个,都死了,谢上帝开恩!”

问:“你是说对孩子的死亡感到满意吗?”

答:“正是这样,谢谢上帝!我因此卸下了养育他们的重担;他们呢,可怜的东西,则免除了尘世间的许多苦难。”

你如何理解这位丝织工的回答?

这位丝织工的回答反映了在工业时代初期英国工人的悲惨境遇和尖锐的社会矛盾。

首先,工人在监工的监视下,从事高强度的机械化劳作,他们工作环境恶劣,劳动时间长,工资低廉,无法承担养育子女和家庭的重任。

其次,资本家为取得高额利润,大量雇佣女工和童工,工人的妻子和儿女与成年男人干一样的活,却拿着更为低廉的工资,处境更加悲惨。

第三,工人无法生存必然起来反抗,劳资矛盾极为尖锐,将影响到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四,工人的斗争将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相关的社会立法的出现与完善,促进社会的公正、公平。

2、英国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曾这样总结: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然而并没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面对工业社会初期的社会矛盾,各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作用如何?

工业革命期间,在工人争取生存而斗争的压力下,欧洲一些国家的政府为维护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缓和阶级矛盾,首先从工厂法开始,制定了一些关于劳动、报酬、教育、卫生和社会救济方面的法律和法规。作用:

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社会立法虽然从法律上一定程度保障了社会底层民众的一些基本权利,改善了工人的生活条件,发挥了缓和矛盾、化解社会冲突的作用,但没有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的公正、公平,也没有消弭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和冲突。

第四单元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

第12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一)练习与测评

1、列举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为什么说他们的社会主张是空想?

答: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空想社会主义者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设计了理想中的和谐、协作和平等的社会。

但他们把社会主义看成是理性的产物,正义的体现,天才头脑的发明,而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他们相信天才创造历史,希望理性统治世界,不能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如何实现社会主义,他们回避政治斗争,诉诸经济和社会改良,并把实现社会主义的希望寄托于人们的道德觉悟,而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由于他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实现途径的设想上都存在不足,故只能是空想。

2、马克思主义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答:历史条件:

(1)工人运动的开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阶级条件。

(2)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如自然科学领域的新发现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等社会科学领域的新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理论条件。

(3)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第13课巴黎公社

(一)练习与测评

1、“三月十八日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答:法兰西第二帝国后期,社会矛盾激化;色当战役中法国战败,在内外双重因素影响下,巴黎爆发了以工人为主的革命运动,推翻了法兰西第二帝国,资产阶级建立了第三共和国临时政府。临时政府无力抵挡德军的继续入侵,被迫与德国签订屈辱的和约,割地赔款。巴黎工人对临时政府的无能和卖国行为不满,再加上巴黎被围期间人民生活困苦,工人渴望尝试建立另一种制度来摆脱困境,为此组建国民自卫军,准备夺取政权。 1871年临时政府派军队偷袭国民自卫军防守要塞,引发工人起义,这就是三月十八日革命。

2、巴黎公社采取的措施中,哪些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答:

1.“普选产生公社委员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体现人民政府人民选,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一基本政治原则,对于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借鉴意义。

2.“公社委员及所有公职人员最高薪金不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体现社会主义社会工人与公职人员的经济平等,对防止公职人员的腐败具有借鉴意义。

3.“实行免费劳动介绍、禁止克扣工资、男女同工同酬等社会立法”,对于建立公正、公平、和谐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4.“推行免费义务教育和世俗教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对于今天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使每个孩子都拥有受教育的机会,体现社会主义平等,具有借鉴意义

5.“反对民族沙文主义、民族压迫和侵略战争”,对于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争取稳定的国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单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第14课美国的扩张和强盛

(二)、练习与测评

1、填写下表,整理19世纪中期以前美国领土的主要变化。

独立战争初期:美国领土只有大西洋沿岸13个州,约80万平方公里。

1783年《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并让美国取得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密西西比河以东的那一地区,美利坚合众国的边界是:先后北接加拿大和大湖区,东滨大西洋,南接佛罗里达,西至密西西比河东岸,领土达到230万平方公里。

19世纪中期:在1783年的领土基础上增加了佛罗里达、路易斯安那、德克萨斯、俄勒冈、新墨西哥在内的广大领土,形成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临墨西哥湾的领土范围。

2、简述导致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

(1)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推动美国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

(2)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和斗争随着其领土扩张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而日趋激烈。表现为双方在市场、关税、西部土地处理、奴隶制存废等一系列利益问题的处理上。

(3)1860年代表北方工业资本家利益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点燃了南北战争的导火索。1861年,擅自宣布脱离联邦的南部州首先挑起内战。

第15课德国的统一和崛起

(二)练习与测评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1810年圣马丁节(11月11日)起,还农民自由身,允许农民自移动与择业;无论贵族、市民、农民都可以分割、抵押、买卖土地。——《十月敕令》

农民可以把使用的土地转为己有,在按规定向庄园赎买义务后,均可以将其田庄转为自身财产。

农民在把世袭耕地变为自由地产时,必须向地主缴纳赎金,或出让部分土地,才能免除徭役和租税。如保留地太小,不能靠割让后的剩余土地维持生活,可保留全部土地而支付租

金。

——《调整敕令》

(1)、普鲁士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完成农业资本主义改造的?

普鲁士通过1807年颁布《十月敕令》,废除农奴制度,让农民获得人身自由,成为自由劳动力;随后又于1811年颁布《调整敕令》,让农奴通过赎买方式清除封建义务并获得对土地的支配权,成为自由经营的小农户,另一方面,普鲁士容克在这一过程中获取了大量的赎金,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积累了雄厚的资本。最终使得普鲁士基本完成了农业资本主义的改造,为资本主义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农民获取自由的方式与获取土地的方式有何不同?

不同点:农民获取自由不需要缴纳赎金,根据《十月敕令》就成为自由民;而农民获取土地则必须向地主缴纳赎金或者让出部分土地,以此来免除诸多的封建义务,从而取得对土地的支配权。

2、19世纪下半叶德国迅速崛起的原因是什么?

① 19世纪70年代德意志统一事业的完成,扫除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障碍。

②德国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 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德国经济的发展

④ 19世纪后期在镇压工人运动的同时,推行福利化的社会政策,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⑤对外推行稳健的“均势外交”政策,为德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第16课俄国的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

(一)练习与测评

1、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都对近代俄国的崛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试比较两者的异同。

相同点:

a、都是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状况。

B、主观上都是代表农奴主阶级利益的改革。

C、都是农奴主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D、改革后都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

e、改革后都加强了对外扩张的力量。

欧亚

洲洲地跨欧亚两大洲的大帝国——沙皇俄国

第17课日本明治维新

(一)练习与测评

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1)19世纪中期,为什么说日本“似乎注定要灭亡”?

德川幕府统治腐败,黑船事件,美国叩关成功,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日美亲善条约》、《日美友好通商条约》,荷兰、俄国、英国和法国仿效美国,强迫日本签订一系列类似的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将日本推到了半殖民地的边缘,使其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

(2)日本是如何逃脱被征服的命运的?

以西南各藩武士为首,发动倒幕运动,废除幕府制度,建立新政府。此后,明治政府积极推行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维新政策和措施,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力不断增强,日本展开“修约运动”,废除了幕府时期和西方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最终实现和西方列强平起平坐的目的。

第1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练习与测评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和标志是什么?

建议:本题可视学生学习基础,分层处理。学业基础一般的学生可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前三点)学业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引导其仿照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分析方法,回忆已学知识,从更多方面进行归纳(如带﹡的)。

历史条件:

一. 政权条件: 19世纪70年代,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欧美主要国家的资产阶级改革或革命基本完成,政局相对稳定,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权保障。

二. 资本条件:19世纪中期,借助第一次工业革命,欧美主要国家实现了初步工业化,又通过扩张,积累了进一步创业的资本。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三. 科技条件:19世纪以来,科学理论的突破和技术发明、创新,为新的工业革命准备了科技基础,这一点,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尤为明显。

﹡四. 市场条件: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欧美和日本的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统一而广阔的国内市场逐步形成;同时,列强在侵略扩张过程中,进一步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这一市场条件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

﹡五. 劳动力条件:一方面,欧美主要国家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如美国解放黑奴,俄国农奴制改革等)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另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更加重视教育,以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使劳动者在素质上有了本质的提高,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劳动力条件。

主要标志: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为主要标志。

2、通过洛克菲勒财团形成的个案,说说19世纪后半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新变化?

提示:本题旨在使学生感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治史原则。

(1)60年代建立第一个炼油厂;分析:石油工业是一种新兴产业,一开始就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生产,自身具备一体化要求,如统一经营开采、提炼、运输、销售等。

(2)70年代组成美孚石油公司,控制着美国10%-20%的石油生产能力;分析:生产的发展和扩大促使资本相互吸引,使它们趋于集中和联合,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而然地走到垄断:少数大企业联合起来,通过订立各种协议来规定价格、划分市场、分配产量,垄断就形成了。

(3)80年代已控制美国90%的石油供给与提炼市场,掌握了美国石油业后,又控制了煤油、电气、制锌、制铅、炼钢、炼铜等企业,分析:垄断组织已经开始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4)90年年代开始将工业资本投向银行业,形成大财团;分析: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溶合起来,形成金融大财团,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结论:19世纪后半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直接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生产规模巨大、资本高度集中的新兴产业,最早产生了垄断和垄断资本。洛克菲勒财团的形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第19课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

(一)练习与测评

1、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和垄断阶段,西方列强经济扩张的手段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殖民活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从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

资本输出给新一轮的殖民扩张活动注入了强大动力,并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扩张。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列强开始了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的高潮,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角逐遍及世界各个地区,程度空前激烈,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是引发地区冲突的根源,也是引起世界范围大规模战争的祸根。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为什么掀起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展,如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世界贸易的兴盛、金融系统的健全等等,很大程度上为进一步的殖民扩张打下了基础,以前受制于交通条件、热带疾病等因素而范围较窄的殖民活动因为有了有利条件而逐步深入和推进。进入垄断时期后,资本输出给新一轮的殖民扩张注入了强大动力(资本输出不仅需要市场,更直接需要投资条件——土地、原料产地、劳动力等),一些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更是不甘落后,纷纷挤入殖民者的行列。当世界被基本瓜分完毕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就异常激烈。

高中历史第四分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1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资本原始积累:商业战争,贩卖奴隶,殖民掠夺。英国圈地运动典型途径之一。 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 1、百年战争及影响 (1)百年战争:1337—1453年,英、法两国为争夺领地,进行了持续100多年的战争,史称百年战争。 (2)影响:百年战争深刻影响了英、法两国的历史进程。英国无力图谋向欧洲大陆扩张,专注自身事务,民族意识明晰;法国在共同抗击入侵者的斗争中激发了各阶层的民族意识,这一切有利于英、法民族国家的形成。 2、英法民族国家形成的时间和基本要素 (1)时间:15世纪末英法形成民族国家 (2)基本要素:百年战争激发了各阶层民族意识;领土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是民族国家形成的政治前提;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是民族国家形成的经济动力;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形成增加了民族国家的认同感。 3、15世纪下半叶英法政治制度的变化及原因 (1)变化:由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2)原因: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百年战争及玫瑰战争后,英法两国封建贵族失去昔日的权势,开始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寄望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君主专制出现了。 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 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概况和影响 (1)背景: 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关系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贸易逆差;《马可·波罗游记》刺激引发的寻金热;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贸易通道,西欧各国不得不开辟新的航路;科技的进步创造了新航路开辟的技术条件(多桅帆船、地圆说、航海仪等)(客观条件)。(2)概况: 时间国家人物航线 15—16 葡萄牙王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非洲最南端

上海高中历史教材第四分册整理

上海高中历史教材第四分册整理 第四册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单元核心概念: (1)15、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封建制度的解体,西欧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2)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导致生产者逐步与生产资料分离,开始了资本原始积累。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最初的组织形式之一。 (3)英、法等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君主专制取代等级君主制,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4)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海外殖民扩张,推动分散的古代世界逐渐向整体的现代世界演进,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猛力冲击中世纪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对摧毁封建制度和建立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 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 君主专制(B) 1、形成背景: a、民族国家的形成推动王权的强化,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需要强大的王权提供支持 c、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继续加强王权(贵族、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等) 2、形成时间:15世纪下半叶,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3、影响:专制君主颁布一系列重商主义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 一、15世纪东西方的交流:(新航路开辟的背景)(A) 1、时代背景: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关系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对黄金这种主要货币需求增加。 2、主观动机:寻金热,《马可·波罗行纪》刺激西欧人到东方实现黄金梦;传播基督教。 3、客观原因:奥斯曼帝国崛起以后,控制亚欧商路,地中海区域的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 4、条件:西欧各国君主的支持;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造船和航海技术。 二、新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开辟的简况(A) 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欧洲通往印度和美洲的新航 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B) a、积极方面: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加强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世界由闭关自守到联合为一个整体;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统一的世界历史;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冲击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制度,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b、消极方面:西欧各国走上了对亚非美洲的殖民统治道路,给这些地区的各个民族带来空前浩劫,造成长期的贫困与落后。

上海高中历史教材第四分册整理

第5课英国革命 一、议会与国王的斗争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B) a、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鼓吹“君权神授”。专制统治直接损害了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A) 1640年召开的“长期议会”,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 二、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 1、光荣革命(A)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迎请荷兰执政威廉任英国国王,废黜詹姆斯二世,即“光荣革命”。 2、《权利法案》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 1689年,议会通过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这两部法案使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君主立宪制度保证了英国的长期稳定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第6课启蒙运动(17~18 ..) .....世纪 一、启蒙思想家: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A) 1、17世纪的英国:霍布斯、洛克等。18世纪的法国:伏尔泰、孟德斯 鸠、卢梭、狄德罗等 (a)孟德斯鸠:(分权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相互牵制的政府,以防权力腐化和专制暴政。 (b)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赞成开明君主。 (c)卢梭:提出天赋人权、主权在民。 二、批判君主专制:伏尔泰主张建立英国式的“开明君主制 .....”;孟德斯鸠主

张建立一个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 ....、相互牵制的政府;卢梭则推崇实行 直接民主 ..制的共和国,主张全体公民参与立法。 三、宣扬自由和平等(B) 针对封建专制下人们受奴役的状况,启蒙思想家从“天赋人权”理论出发,宣扬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但要“受法律支配”。 四、影响: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传播进步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 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即将到来的美、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进行了舆论动员,也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系统的统治构想。 第7课美国独立战争 一、独立战争的进程 1、独立战争开始标志:1775年列克星敦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2、《独立宣言》(A)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正式通过了由杰弗逊等人 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 二、美国联邦制度的确立(B) 1、确立:为了加强国家机器,1787年《合众国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联邦政府按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构建:由国会为最高立法机构;由民选产生的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联邦高等法院为最高司法机关,享有解释宪法的权利,法官由总统任命,任职终身。 2、意义:解决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联邦政府各种权力分配问题,使美国以后的政局得以长期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第8课法国大革命

历史第六分册答案

历史第六分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15每小题2分,16---25每小题3分,共,6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2011年6月3日,各地纷纷举办活动,纪念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禁毒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件大事172周年,这件大事是指() A.虎门销烟 B.辛亥革命 C.金田起义 D.收复新疆 2.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D.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北平 3.近代以来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日本 C.美国 D.俄国 4.我们称左宗棠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A.率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C.收复了新疆大部分地区 D.创办福州船政局 5.十九世纪末年,有人在北京城门上题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注:1894年是慈禧太后六十大寿)其中“三军败绩”指的是中国在哪场战争中失败()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近代史上,在帝国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中,赔款数最多的是: ()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7.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的是() A.安庆内军械所 B.汉阳铁厂 C.江南制造总局 D.福州船政局 8.“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此诗出自() A. 康广仁 B.谭嗣同 C.刘光第 D.杨深秀 9.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是() A.“民主”与“科学”B.“民权”与“平等” C.“科学”与“平等” D.“民权”与“科学” 10.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A.新文化运动促成中国人民新的觉醒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C.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求荣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1. 以下选项中最符合中国革命影片《开天辟地》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D.红军长征 12.“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这是哪一次重大军事行动的作战方针()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13.小明为井冈山市“红色旅游推介会”撰写宣传语,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新)高中历史第二册练习册答案

第一课 一、1.1万畜牧业2.炎黄中原 3.C C C 6.显性信息:随葬品差异显著隐性信息:贫富分化或私有制发展、原始平等被打破。 二、7.(1)巢居、熟食、渔猎、农耕(2)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对上古历史的记述,虽不完全真实,但也蕴含着一些有效信息。 8.生产-栽培水稻、农业工具先进;房屋-干栏式建筑;出行-舟船为主要工具;原始信仰-自然崇拜 第2课 一、1.禅让世袭 2.国家二里头文化 3.B C B D 7.世袭制代替禅让制;设官分职;有一定数量军队;设置监狱,制定刑法以镇压反抗者。 8.(1)宫殿建筑群的出现,说明社会分化明显;青铜器、玉器作礼器、祭器,体现社会等级森严及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原始宗教信仰)。 (2)考古发掘印证了“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的记载。 (3)考古发掘出的遗址、遗物对文献记载具有印证或补充的功能。 第3课 一、1.汤外服内服2.甲骨文商 3.BACD 二、7.政治:内外服制;经济:重视农业;文化: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思想:崇尚鬼神和祖先,实行礼制。 8.(1)经济状况、生产生活状况、政治统治。 (2)材料一商人凡事都要占卜的风俗印证了材料二的表述。 (3)甲骨文是反映商代生活的直接记录,是研究商史的第一手资料,印证了文献中有关商的记载,使商代历史成为信史。 第一单元练习 一、1.满天星斗、八方雄起,其中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最集中的区域。2.南稻北粟,稻作农业与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原因:自然环境不同,北方干旱少雨,南方潮湿多雨。 3.C 4.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和渔猎谋生,成为食物的生产者,为人们提供了可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使比较稳定的居住有了保障,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 5.古代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 二、1.特征:部族间冲突激化,产生凌驾于一般聚落或部落之上的政治实体。区别:共同耕作、平均分配-随着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原始平等关系被破坏。 2.有一定道理。墓地和随葬品差别明显-高下有序的社会等级存在;随葬品的配套出现-体现等级森严的礼制文化的发端;朱书字符-可能是早期文字;大规格的城址-政治实体产生。 3.从禅让制到世袭制。象征着国家的产生,夏朝完成了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转折。原因: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和阶级分化的出现。 4.制作精美,形式、功能多样,纹饰独特,说明商代青铜冶炼铸造工艺的成熟。 5.A 6.甲骨文是汉字的起源;汉字对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用;对东亚国家对文字创造产生重要影响。 三、1.在文字未发明之前,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是经一代代人口耳相传而得以保留传承的。神话传说。既有夸张和想象的成分,又蕴含了一定的真实历史信息。 2.用火、畜牧、耕稼。 3.D

华东师大版高中历史第四分册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第四分册教学目标和辅助栏目的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1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一)练习与测评 1、15——16世纪,西欧社会生产力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随着庄园制度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经验的积累,西欧社会生产力获得长足进步,动力技术和生产技术具有重大改进;手工业和农业进一步分离,商品生产和流通迅速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2、资本的原始积累“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马克思语),怎样理解这是一段“血和火”的历史?并请列举西欧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 答:西欧主要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始于15世纪末,一般都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的,充满了残酷的剥削,所以马克思称资本的原始积累“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西欧主要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在国内是:强制剥夺农民土地,并借助国家立法迫使失地农民转变为雇佣劳动者;在国外是:商业战争、贩卖奴隶和殖民掠夺等方式。 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 (一)练习与测评 1、简述近代英、法民族国家形成的条件 答:(1)百年战争激发了各阶层的民族意识;(2)领土统一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领土的统一是政治因素;(3)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促进地区间的交流,这是经济因素;(4)以民族语言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发展是文化因素。 2、15世纪下半叶,英法的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15世纪下半叶,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英法百年战争及英国的玫瑰战争后,两国封建贵族失去昔日的权势,开始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君主专制出现了。 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 (一)练习与测评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它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它们皈依我国神圣宗教的经验,便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哥伦布《航海日志》 (1)哥伦布为什么“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2)材料所述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他航海探险的动机还有哪些? 答:⑴奥斯曼帝国崛起后,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所以必须把目光投向大西洋,开辟直达东方的新航路。而且哥伦布坚信地球是圆的。 ⑵材料中所述哥伦布的目的是“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它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它们皈依我国神圣宗教的经验”;他的其它动机是掠夺梦寐以求的黄金、白银、香料等。 2、请为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们制作一张表,以展示他们的航海历程。 根据书上大字内容整理归类,仅供参考:

上海高中历史第六分册答案word版

第一单元 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基础练习 1.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瓦窑堡抗日民族2.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3.C 4.D 5.C 6.B 7.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5年华北事变;l937年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 变(任举四例)。 二、拓展练习 8.(1)西安事变;1936年。(2)对张发动西安事变目的看法的矛盾;是和平解决还是武力解决;西安事变时各方的态度即“杀蒋”还是“放 蒋”。(3)西安事变时各方的态度是由其各自利益决定的(可引用材料中的史实加以证明);西安事变时各方的态度围绕“杀蒋”和“放蒋”展 开,可见,国内和国际矛盾相当复杂;中共在处理西安事变时,起到了关键作用,最终使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第2课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 一、基础练习 1.平型关李宗仁台儿庄2.太平洋缅甸3.B 4.A 5.D 6.C 7.B 8.(淞沪会战)1937.8—11 太原会战(1937.9—11) 徐州会战(1938.1—5) (武汉会战)1938.6— 10 二、拓展练习 9.(1)淞沪、太原、徐州及武汉;台儿庄战役。(2)1937年,洛川会议确定人民军队的战略任务是,在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敌 后抗日根据地;之后,八路军开辟了晋察冀、晋绥等敌后抗日根据地,新四军也开辟了苏南、皖中等敌后抗日根据地。(3)国民党正面战场是 抗日的重要战场。在抗战防御阶段,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企图。消耗了日本的人 力、物力、财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潭,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支援了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由于敌强我弱,再加上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防御的方针,正面战 场的战局对中国抗战形势不利。(4)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全民族统一抗战的有机组成部分,两个战场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互相配合,少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共六套】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一】 选择题 1、法国作家雨果说1860年有两个强盗闯入圆明园,能拿的拿走,拿不走的烧坏、 砸坏,这两个强盗指的是( B) A八国联军B英法联军C美日同盟 2、电影《大独裁者》的主演是(B ) A克拉克.盖博B卓别林C格里高利.派克 3、新文化运动中提倡的德先生是指(C) A白话文B科学C民主 4、十七世纪的“海上马车夫”指的是(B) A英国B荷兰C西班牙 5、中山装前襟四只口袋代表立国的四维是(A) A礼义廉耻B智信勇仁C温良恭让 6、被誉为“小说的莎士比亚”是(C) A雨果B托尔斯泰C巴尔扎克 7、法国作家贝克特的现代荒诞剧《等待戈多》中的“戈多”指的是(C) A一个人B一件东西C某种生活的名称或人类生存的本质 8、古代的水排是(A) A冶炼工具B灌溉工具C排水工具 9、上海发昌机器厂的性质是(B) A洋务企业B民族企业C外资企业 10、画僧八大山人是(A) A明宗后裔B元宗室后裔C清宗室后裔 二、填空题 1宋代的二府三司是指__________(C二府是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是度支、户部、盐铁) A二府是宣政院、枢密院,三司是度支、户部、盐铁) B二府是中书省、门下生,三司是度支、户部、盐铁 C二府是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是度支、户部、盐铁2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A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A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B公民大会轮番而治 C民众法庭、五百人议事会 3、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________(B《十二铜表法》) A《查士丁尼民法大全》B《十二铜表法》C习惯法 4、辛亥革命后被推翻的最后一位皇帝是________(C) A路易十六B查理一世C溥仪 5、二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是________

华东师大版高中历史第四分册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1、马克思曾说:“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结合课文中斯托克顿—达林顿铁路公司的实例,说明股份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首先,股份制具有极大的资本积聚功能,特别是能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进行单个资本所无法实现的诸如修建铁路等耗资巨大的工程。如:1825年修建的斯托克顿—达林顿铁路需高达10万英镑的投资,当时没有一个企业或个人能独立承担,于是组建了斯托克顿—达林顿铁路公司。公司通过发售股票的办法,筹集了所需的巨额资金,并在短短一年中完成了铁路建设,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其次,股份公司中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还有利于按市场规律实行生产资源和资金的优化组合。 所以,股份制解决了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生产力需要巨大的资本投入这一关键问题,推动了经济发展。到19世纪中后期,由股份公司和股票交易所等构成的股份经济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中已占主导地位。2、为什么说现代工厂制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首先,现代工厂制度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而出现的。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英国的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资本家将雇佣劳动者集中在一定规模的工厂里,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分工,有条不紊地进行机械化生产。英国的工厂最早出现在纺织行业,到19世纪中叶,工厂已成为英国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组织形式。 其次,现代工厂制度适应了机器大工业的需要。工厂制有利于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根据生产流程,制定各项技术操作规范及其他经营管理的规章,使机器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效能,使工人发挥最大限度的劳动潜力,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所以,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工厂制的普及,有力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第11课工业时代初期的社会矛盾 (一)练习与测评 1、下面是1839年英国政府蓝皮书记载的斯皮特菲尔兹一个丝织工的证词,阅读后回答问题。 问:“你有孩子吗?” 答:“现在没有了,以前有两个,都死了,谢上帝开恩!” 问:“你是说对孩子的死亡感到满意吗?” 答:“正是这样,谢谢上帝!我因此卸下了养育他们的重担;他们呢,可怜的东西,则免除了尘世间的许多苦难。” 你如何理解这位丝织工的回答? 这位丝织工的回答反映了在工业时代初期英国工人的悲惨境遇和尖锐的社会矛盾。 首先,工人在监工的监视下,从事高强度的机械化劳作,他们工作环境恶劣,劳动时间长,工资低廉,无法承担养育子女和家庭的重任。 其次,资本家为取得高额利润,大量雇佣女工和童工,工人的妻子和儿女与成年男人干一样的活,却拿着更为低廉的工资,处境更加悲惨。 第三,工人无法生存必然起来反抗,劳资矛盾极为尖锐,将影响到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四,工人的斗争将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相关的社会立法的出现与完善,促进社会的公正、公平。 2、英国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曾这样总结: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然而并没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面对工业社会初期的社会矛盾,各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作用如何? 工业革命期间,在工人争取生存而斗争的压力下,欧洲一些国家的政府为维护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缓和阶级矛盾,首先从工厂法开始,制定了一些关于劳动、报酬、教育、卫生和社会救济方面的法律和法规。作用: 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社会立法虽然从法律上一定程度保障了社会底层民众的一些基本权利,改善了工人的生活条件,发挥了缓和矛盾、化解社会冲突的作用,但没有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的公正、公平,也没有消弭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和冲突。

历史第三分册答案

历史第三分册答案 【篇一:高中历史第三分册习题答案】 宋太祖对赵普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据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a.削弱节度使的实权 b.杯酒释兵权 c.设置转运使 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 2、宋太祖采用“更戍法”,轮流变化驻地,其目的是 a.重用功臣宿将 b.实行兵农合一 c.锻炼禁军的能力 d.防止武将割据 3、“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是宋代流行的俗语,它反映的当时社会现象的突出特点是 a.中央集权b.强干弱枝 c.外患频仍 d.文人政治 4、唐末五代以来,藩镇的拥兵自重和武将的篡夺皇位,不知重演了多少次,而最后一次就是赵匡胤自导自演的“陈桥兵变”。这次兵变发生在 a.581年b.626年 c.960年 d.1127年 5、下列北宋时期的官职中,不是由文官担任的是 a.枢密院的长官 b.三衙的长官 c.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d.参知政事 6、“向者登科名级,多为势家所取,致塞孤寒之路,甚无谓也。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畴昔之弊也。”其中“躬亲临试”是指 a.乡试b.省试 c.殿试 d.“弥封” 7、下列关于北宋科举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考试分乡试、省试、殿试 b.殿试当时尚未成为定制 c.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 d.在考试方法上实行糊名 8、欧阳修说:“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欧阳修发表此言论的根据是 a.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 b.废帖经,不以诗赋取士 c.“弥封”、“誊录” d.增加策论内容 9、北宋科举制比唐朝有了较大的改革和发展,其表现不包括

高中历史第四五七分册复习练习

第七分册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 朱熹笔下的孔子 C.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 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名字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符号,有时还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在《宋史》中大量出现了如:“焦守节、李克让、陈从信、赵安仁、张忠恕”等名字。这一现象产生的思想根源是……()A.宗法思想B.法家思想C.佛家思想D.理学思想 1845年11月29日,清政府苏松太兵备道官慕久与巴富尔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The Shanghai Land Regulations),据此设立了上海………………………………………………()A.英租界B.美租界C.法租界D.公共租界 20世纪初,梁启超倡议“为全体国民写史,写全体国民的历史”,由此掀起了“史界革命”。梁启超提出这一主张主要源于…………………………………………………………() ①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②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 ③西学传入的不断影响④统治阶级的极力支持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3、有人说:“从政治文化意义上说,辛亥革命是一场失败的革命。假如这场革命能象________那样,除了在政治形式或社会生活上带来改变外,也造成政治文化的改变的话,中国就不必承受此后长期内乱的痛苦”。假如这一观点成立的话,空格内应该填入最典型、确切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十月革命 C.彼得一世改革D.明治维新 39、历史事实的阐释——“西化”与“东化” 材料一我们对西方文化和外国文化,当然要重视“拿来”,就是把外国的好东西“拿来”。这里涉及到三个方面,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心的部分,都要拿。 材料二我们不能只讲西化,不讲“东化”。我们知道,……在明末清初以前确实有过东学西渐。……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东学西渐”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他们向中国文明的学习,与后来中国人接受欧洲文明的顺序是相似的,……不能只重视“西学东渐”而忽视“东学西渐”。 ----以上材料均摘自季羡林《东学西渐与东化》问题:(12分) (1)联系材料一,说明近代中国是怎样从“三个方面”将外国的好东西拿来的?(6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2)联系材料二,如何理解欧洲人“向中国文明的学习,与后来中国人接受欧洲文明的顺序是相似的”?(2分) (3)从“东化”到“西化”转变的原因是什么?(2分) 39.(1)(运用核心史实,并阐释得当,每一部分得2分,边缘史实1分) “物”的部分:开展洋务运动,创办军事、民用工业、开设新式学堂等(2分);“心物”结合部分:戊戌变法,试图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1分)辛亥革命,创建资产阶级民

上海高中历史第四分册(修改)

第四分册 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 一、百年战争的影响(1337~1453年) 1.英法两地为争夺领地在14世纪中期到15世纪中期进行了长达一百多年的战争。 2.影响: 1)利于英、法民族国家的形成 2)英法两国王权得到加强 二.英法民族国家的形成 1.条件:共同的语言、中央政府、领土统一、统一的国内市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2.英法两国在15世纪末成为民族国家。 三.君主专制 1.形成原因: 1)民族国家的形成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3)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 2.形成时间:15世纪下半夜形成 3.影响: 1)君主专制初期,英法两国继续打击大贵族的势力,全力强化王权 2)颁布一系列重商主义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 一、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原因: 1)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关系进一步发展,作为当时主要货币的黄金在市场上普遍短缺(根本原因); 2)《马可?波罗行纪》极大的刺激了一些西欧人追求财富的欲望,他们期望能到东方去实现自己的黄金梦(直接原因); 3)奥斯曼帝国崛起后,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交易总量锐减,商品价格飞涨。 条件: 1)西欧各国君主为了自身利益,相继支持开辟新航路的活动; 2)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 二、新航路开辟的简况: 1.时间支持国家探险家航线 1487年葡萄牙迪亚士西欧——好望角 1492——1498年西班牙哥伦布西欧——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 1497年葡萄牙达?伽玛西欧——好望角——印度(开通了欧亚之间的海上航路)1519——1522年西班牙麦哲伦环球航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 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世界从孤立走向整体; 2)随着全球贸易范围扩大和商品流通数量,品种急剧增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3)引发早期殖民扩张,增加了资本原始积累,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4)引发的早期殖民扩张给亚、非、美洲人民带来了空前的浩劫。 三、早起殖民扩张与掠夺(西方工业革命完成以前)

上海高中历史第六分册--知识整理

第六分册 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知道: 1.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提出改组南京国民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立即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局为重,确定了以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2、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挑起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1937年8月13日,日本在上海发动了军事进攻,史称“八·一三”事变。 4、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进入南京后,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理解: 1、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影响 (1)背景:华北事变后,中日两国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瓦窑堡会议,正式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决定停止进攻红军,逼蒋抗日;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威逼张、杨执行“剿共计划”。(2)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的转折点,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2、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向蒋介石送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8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西北主力红军和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9月,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3、1938年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它是抗战初期中日两国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为沿海工业的内迁赢得了时间,进一步推动了全国规模抗战的开展。 第2课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 知道: 1、八路军相继开辟了晋察冀、晋绥、晋冀豫等敌后抗日根据地,华中的新四军也迅速开辟了苏南、皖中等敌后抗日根据地。 2、1938年10月,日军在占领武汉后,基本停止了对正面战场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抗日战争开始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3、1940年8月,为粉碎日军“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了百团大战。 理解: 1.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板垣师团,获得了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2.1938年3月,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军队召开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是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战果最大的一次胜利。 第3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知道: 1、中共七大: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和领导全国人民最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

上海高中历史第四分册梳理

2013学年第二学期考试复习资料 高中历史知识点梳理(第四分册) 第一单元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单元核心:15、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封建制度的解体,西欧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导致生产者逐步与生产资料分离,开始了资本原始积累。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最初的组织形式之一。英、法等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君主专制取代等级君主制,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科目语文 名称期中考试 年级高二 类型校考 班级高二(3)班 姓名陈俊逸 日期2014.3.25 内容第四分册梳理 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海外殖民扩张,推动分散的古代世界逐渐向整体的现代世界演进,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猛力冲击中世纪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对摧残封建制度和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删) 二、民族国家的形成 1.百年战争的影响:①形成四要素:确定的领土疆域、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国民经济、全民族通用的语言、国民文化的认同。②中世纪西欧封建制:经济→庄园制;政治→等级制;宗教→基督教。③获胜方:法国。 2.英、法民族国家的形成:①含义:具有现代社会特征的国家形态,15世纪末。②影响:促使英法两国政治制度从等级君主制向君主专制转变。 3.君主专制:①形成条件:四要素。②形成原因:封建贵族逐渐衰落只得依附王权;新兴资产阶级需要发展希望借助王权;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为改善生存环境而寄希望于王权。③影响:打击封建大贵族的势力;颁布重商主义政策,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④区别:法国

强调“君权神授”,王权几乎控制各方面,专制强于英国;而英国有议会制约王权。 三、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 1.15世纪东西方的交流:①传统商路:由中国或印度出发,经过中亚和南亚,由海路或陆路转往欧洲的贸易航线。②开辟背景:经济(资本主义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推动黄金热;《马可?波罗行纪》刺激西欧人到东方追求财富的渴望);直接(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占君士坦丁堡,阻断传统东西商路,交易总量锐减,商品价格飞涨);政治(各国王室为了自身利益相继支持开辟);宗教(基督教会想在全世界传播);客观条件(造船技术进步、地理知识积累、地圆说传播、指南针运用)。 2.新航路的开辟:①路线:一个中心(欧洲)、两个方向(西方、东方)、两条航线(西欧→美洲→亚洲→西欧;西欧→非洲(好望角)→印度)。②影响:积极(从区域文明向全球文明演变,人文碰撞使世界整体化;西欧加强与世界各民族地区的联系,开拓世界市场,促进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欧洲主宰世界的世界殖民体系逐步确立);消极(引发的早期殖民扩张给亚、非、美洲人民带来了空前的浩劫)。③三角贸易:去程(欧→非,满载欧洲廉价工业品);返程(美洲口岸→非洲,用黑奴换取北美工业原料);影响(非洲急剧衰落;美洲被提供廉价劳动力;欧洲积累大量资金)。④进程: 时间人物国别航线支持者 1487-1488 迪亚士葡萄牙西欧→好望角葡萄牙王室 1492-1498 哥伦布意大利西欧→美洲 (欧美航路) 西班牙王室 1497-1498 达·伽马葡萄牙好望角→印度 (欧亚航路) 葡萄牙王室 1519-1522 麦哲伦(殖民掠 夺开始)葡萄牙环球航行 (第一次) 西班牙王室 四、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1.意大利文艺复兴:①定义:14-16世纪,西欧各国掀起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②背景因素:根本原因(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基础(文化条件→中世纪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和发展、思想家学者云集)。③核心: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基本内涵崇尚人性、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摆脱宗教束缚 区别宗教神学神为中心;禁欲和来世;等级观念;蒙昧主义 人文主义人为中心;享受和现实;自由平等;理性科学 意义一种为创造现实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世界观 ④文艺复兴运动价值: 文学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人文主义之父) 艺术三杰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大卫》; 拉斐尔《圣母与圣子》 思想家马基雅维利《君主论》(意大利政治、历史、外交学家) 扩展地域:英(莎士比亚);西班牙(塞万提斯);法(拉伯雷) 领域:近代自然科学兴起,提倡科学方法和实验→天文学、培根 影响积极:促进思想解放、推动科学文化发展、繁荣文学艺术,从而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消极:过于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带有个人主义倾向。 2.宗教改革:①定义(性质):16世纪爆发于德意志并迅速席卷西欧的一场由新兴资产阶级

高中历史第五分册19--26课参考答案

高中历史第五分册19—26课参考答案 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练习与测评 1、(1)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主张的自由、平等、民主等人权思想和观念源源不断地传入中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态度。 (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发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促成了社会习俗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3)受过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知识分子积极响应和支持政府的倡导,并身体力行,为移风易俗树立榜样。 2、二次革命的失败的原因: (1)南北武力悬殊。民初政党除国民党外,大多拥护袁世凯,军队亦倾向支持他,袁氏又贿买部分国民党人,使他们倒戈,当时尚未形成一种武力讨袁的社会氛围。 (2)列强冷眼旁观。列强恐怕再次革命妨碍商贸活动,贷款给袁的国家例如日本等更不想袁氏失败,加上欧洲亦有动荡,因此并不支持革命军。 护国运动胜利的原因: (1)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遭到了全国人民的激烈反对。 (2)曾任云南都督的蔡锷在云南举起反袁大旗,全国各地纷纷响应。 因此,前者失败,后者胜利。 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练习与测评 1、(1)陈独秀:新文化运动主将;1915年9月在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提倡民主与科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1917年,发表《文学革命论》,要求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来表达新思想,掀起了文学革命。(2)李大钊:新文化运动主将;在新文化运动后期,为宣传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作出杰出的贡献,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3)胡适:新文化运动主将;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倡白话文,改良中国文学,胡适的这篇文章首倡白话文。 (4)鲁迅:新文化运动主将;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小说把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是新

上海高中历史第四分册整理

第四册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 知道: 1.英法百年战争的影响。 深刻影响了两国的历史进程,民族意识增强,有利于英、法民族国家的形成。 2.英法民族国家形成的基本因素及形成时间 统一的领土疆域、统一的国内市场、全国通用的语言、共同的民族意识。15世纪末,英、法两国发展为民族国家, 理解: 君主专制: 15世纪下半叶,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原因: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支持加强王权:英法百年战争及英国的玫瑰战争后,两国封建贵族失去昔日的权势,开始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 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 知道: 1.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 A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关系进一步发展。 B盛赞东方富庶和繁华的《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广为流传,极大地刺激了一些西欧人追求财富的欲望。 C奥斯曼帝国崛起以后,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 D西欧各国君主为了自身利益,相继支持开辟新航路活动,大力向海外扩张。 E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为新航路开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新航路开辟的基本情况 理解: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积极方面:(1)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加强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2)世界由闭关自守到联合为一个整体;(3)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统一的世界历史;(4)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5)客观上冲击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制度,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消极方面:西欧各国走上了对亚非美洲的殖民统治道路,给这些地区的各个民族带来空前浩劫,造成长期的贫困与落后。 第4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知道: 1.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和代表人物 发源地:意大利。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马基雅弗利 理解: 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及影响

高一历史练习册第二分册答案(手打版)

2-03-08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练习册【参考答案及思路】 一、基础练习 1、布衣将相、世袭贵族主宰政治 2、无为而治、豪族、土地兼并 3、D 4、A 5、D 6、D 二、拓展练习 7、 (1)经济萧条,国家贫弱。 (2)汉高祖。倡导以农为本,多次下诏减轻百姓赋税,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3)受到秦朝横征暴敛导致失国的历史教训的影响,同时汉初统治者作风朴实谨厚也对国家政策的实施有影响。 (4)汉初一系列“轻徭薄赋、省刑约法”的措施为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景象。史家称其为“文景之治”。 8、 (1)主张无为而治,实行仁义。反对严刑峻法;反对滥用民力,主张减轻徭役;反对奢侈骄淫,崇尚俭朴。 (2) 以道家的清净无为思想为主体,体现儒家的仁政思想。 西汉的无为不是消极、倒退思想,而是把无为作为实行仁政的具体体现,这种思想顺应了当时的客观形势和人心所向,也与汉初统治者朴实谨厚的作风相一致。 2-03-09 汉武帝时代

练习册【参考答案及思路】 一、基础练习 1、亲信近臣、内朝、外朝 2、C 3、D 4、C 5、D 6、C 二、拓展练习 7、 (1)西域、河西四郡 (2)A:西域都护府;B:酒泉郡;C:长安 8、 (1)可以参考汉代出土的农书记载; (2)还可以通过大量出土的各类农业生产工具、农作物或种子遗存、汉代水利工程遗址、汉代画像砖以及墓室画上关于农业生产画面的描绘等丰富的一手资料,发现、了解这一时期我们农业的发展情况。 2-03-10 东汉的兴衰 练习册【参考答案及思路】 一、基础练习 1、王莽、托古改制 2、文教治国、皇家图书馆、郡国学 3、C 4、D

高一历史练习册(第三分册)答案

高一历史练习册(第三分册)答案 第17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一、基础练习 1.960 契丹陈桥驿2.考试制度殿试弥封 3.B 4.D 5.C 6.D 二、拓展练习 7、宰相都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文人,很少有武将,以此避免武将专权;各类官职多用文人;文官地位高于武将;皇帝有“不杀士大夫’’的“祖宗之法”,尊重士大夫。 8、史料是:其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评价是:科举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为赵宋王朝选拔人才、巩固中央集权统治,起了积极作用。 第18课北宋中期的改革 一、基础练习 1.宋神宗制置三司条例司2.司马光元祐更化 3.C 4.C 5.A 6.A 7.D 二、拓展练习 8、(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带来的各种后果。(2)以整顿吏治为核心的庆历新政和以理财为主要内容的王安石变法,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 第19课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一、基础练习 1.耶律阿保机辽2.党项族西夏3.B 4.A 5.C 6.B 民族政权建国时间民族杰出首领都城 宋960年汉赵匡胤开封 辽916年契丹耶律阿保机上京 西夏1038年党项元昊兴庆 金1115年女真完颜阿骨打中都 元1271年蒙古忽必烈大都 二、拓展练习 8、(1)官分南北指辽设置的从中央到地方两套平行的政权机构,因办事机构分别设在皇帝宫帐的南、北两侧而得名。(2)适应游牧文明的管理制度为国制,适应农耕文明的管理制度为汉制。(3)在契丹人和北方诸族居住地实行适应游牧文明的管理制度,在南方渤海人和燕云十六州的汉人居住地实行可适应农耕文明的管理制度,从而有利于辽朝的统治。第2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基础练习 1.水稻太湖流域2.机户江西景德镇3.B 4.C 5.D 二、拓展练习 6、(1)从图片中可以了解宋代江南农业生产的状况。如画面上树木茂盛,说明江南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田庄里的农民繁忙劳动的景象,反映了那时候江南社会比较安定,为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还描绘了南方一人一牛犁耕的方法,说明宋代南方耕作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插秧与收获同时进行的情景,说明我国农业精耕细作水平攀升到一个新高度,等等。这些都充分展现了宋代农业生产的新发展、新气象。(2)西汉时期,南方人口大大少于北方;唐代南方人口增加;宋代南方人口大大超过北方。(3)南方赋税收入已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由此可见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4)北方人口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