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新时代背景下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浅析新时代背景下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浅析新时代背景下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发表时间:2019-08-08T17:05:52.26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7期作者:白梅

[导读] 混合所有制是我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在国有企业治理中尚存在众多阻碍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因素,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要努力营造公平市场环境;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协调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建立充分的市场竞争机制;激发企业家精神,构建管理层激励机制,积极推动国企混改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青岛科技大学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混合所有制是我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在国有企业治理中尚存在众多阻碍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因素,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要努力营造公平市场环境;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协调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建立充分的市场竞争机制;激发企业家精神,构建管理层激励机制,积极推动国企混改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关键词:新时代;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路径

促进国有企业发展尤其重要,而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我们必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

企业。”[1]

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性

(一)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深化国企改革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结合起来,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赋予了新的内涵。虽然目前我国的经济已经转变为高质量增长,但这并不能改变我们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我们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改变。

(二)盘活国有企业资产存量

目前,部分国企缺乏活力,甚至出现了连续亏损的情况。一方面,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众多非国有资本也纷纷响应号召,加入国企改革的行列中,实现了国企与其他资产的融合,有利形成新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另一方面,对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后,有益于将国有资本的技术优长、规模等和民资、外资的创新能力结合起来,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三)推进国有企业成功转制

随着社会发展,国企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但是仍旧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国企变成了政府行政组织机构的附属单位。外部市场对国企的约束较小,企业内部又不必自己承担盈亏,长此以往国企活力逐渐缺失。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出现给国企改制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会,在这样的局势之下,国有资本也仅仅是企业内部的所有者,为了发展,不得不同另外的市场主体展开公平竞争

二、国有企业治理中阻碍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因素

(一)国有企业垄断地位尚未打破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国企不断发展壮大。但从当前的情况看,竞争性国企的垄断地位依然十分突出,我国国有企业大都存在于带有自然垄断性质的产业及重工业,这些产业的重要特点就是专用性投资大,成本回收期限长,存在大量沉淀成本。这种国有企业特有的先行者优势形成了阻挡民营企业进入市场的壁垒,产生了垄断。

(二)国有企业股权配置不科学

国有企业,尤其是大中型的央企大多分布在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和公共领域之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非国有资本的持股比重,在这些相关领域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股份居于绝对控制地位,然而每个国资产权代表并不能把关注自身利和重视国有资产效益结合起来。国有企业股权分配不科学是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三)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提升问题

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就开始实行政企分开,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具体的执行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国企的主要管理人才是由政府任命的,在其领导下,经营管理模式表现出了一定的弊端,例如,机构庞大、流程繁琐等弊病经常出现在国企中,阻碍了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管理层激励不足,缺乏企业家精神

“国有企业转型升级表面看是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智能制造等方面,但深层次却是管理创新。”[2]国有企业成功地实现转型升级需要企业家的创新精神,然而,在现实中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激励有待增强。一方面,国企发展混合所有制与当前的国企人事管理制度矛盾突出。在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中,采取行政任命制度,导致管理层的创新意识淡薄。另一方面,随着国企混改的深入开展,非公资本涌入,股权被稀释。在这种情况下,高级经理层的选拔和薪金仍由政府掌控,无法对管理者所做奉献做出客观评价,出现高管辞职等现象。

三、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措施

(一)营造公平市场环境,逐渐破除垄断弊端

一方面,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偏爱”,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发挥。新时代,政府理应在营造公平市场环境上下功夫,发挥市场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混合所有制改革

过程中,应当加快取消对部分领域的不当准入限制,并真正解决实施中的‘玻璃门’、‘旋转门’。”[3]

(二)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形成高效的运行机制,应该进一步调整法人治理结构。首先,应该有意提高非公有资本的代表比重,并适当扩大其决策权,以激发其加入到国企治理行列的主动性;其次,应该在提高非公有经济主体的监督权力上下功夫,以形成对治理层的全方位制约,更好的促进国企进步。最后,应该采取措施加强对产权的保护。例如,及时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产权。

(三)协调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建立充分的市场竞争机制

各种混改措施有力的执行的前提条件是要依赖于公平的市场环境的。但目前,我国的市场体系还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无论是在开放程度方面,还是在竞争的公平度方面都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稍有不慎,便会阻碍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建立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形成科学的市场体系已经是迫在眉睫。另外,如今国企改革已经踏入了攻坚克难时期。“国有企业改革与效率提升的速度决定着我国整体经济效率提升的速度,决定着‘蛋糕’不断做大的速度。”[4]因此,国企不能单看到盈利这一单纯的目的,而应该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主动贡献力量,提升公平与效率。

(四)激发企业家精神,构建管理层激励机制

激发企业家精神能够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精神动力和人力资源支撑。为此,首先,企业应该重新审视激励机制的地位,增强重视度。激励机制是能够有效的降低员工消极情绪的必经之路,是增强工作效益的必要方法,也是提高国企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其次,要构建国企经理人经营权和决策权的保障机制。在国企混改革应赋予经理人以经营权和决策权,界定好政府边界。最后,构建对管理层的激励机制,科学评估管理层人员的贡献,适当给予一定的薪酬激励或政治激励等。

推行国企混改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案。我们要关注国企混改质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吸收各资本的优势,真正实现经济的协调、稳定、有序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年版,第33页

2]邹俊:《“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推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难点及对策》,《经济纵横》第11期,2015年。

3]张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脉络、问题与建议》,《预算管理与会计》第8期,2018年

4]冯根福:《中国特色基本经济制度:攻克人类“公平与效率”难题的中国贡献》,《当代经济科学》第6期,2017年.

作者简介:白梅(1994-),女,山东聊城人,青岛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