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典型果蔬汁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探析

我国典型果蔬汁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探析

我国典型果蔬汁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探析
我国典型果蔬汁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探析

碳足迹

概念:―碳足迹‖来源于一个英语单词―Carbon Footprint‖,是指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简单的讲就是指个人或企业―碳耗用量‖。打个比方,一个人开着车子在马路上转一圈就留下了一个碳足迹。总的来说―碳足迹‖就是指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其中―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全球变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制造企业的供应链一般包括了采购、生产、仓储和运输,其中仓储和运输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碳足迹,它指每个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二氧化碳为标准计算。这个概念以形象的―足迹‖为比喻,说明了我们每个人都在天空不断增多的温室气体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一个人的碳足迹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 由此可见,碳足迹涉及许多因素。不过,计算碳足迹并不难,许多网站提供了专门的―碳足迹计算器‖,只要输入相关情况,就可以计算你某种活动的碳足迹,也可以计算你全年的碳足迹总量。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 碳足迹的提出是为了让人们意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比如,如果你用了100度电,那等于你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需要种一棵树来抵消;如果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升汽油,大约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需要种三棵树来抵消。 碳足迹计算方法: [基本公式]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耗电度数×0.785; 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油耗公升数×0.785; 乘坐飞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 短途旅行:200公里以内=公里数×0.275;

[足迹,指标,环境]对环境足迹的指标分类与整合进行分析

对环境足迹的指标分类与整合进行分析 自 2012 年足迹家族的概念提出至今,系统性与综合性已成为足迹研究者追求的重要目标。随着生物多样性足迹、土地足迹、能源足迹、化学足迹、氮足迹、磷足迹、社会足迹和经济足迹等一系列足迹指标相继出现,足迹研究突破了以往聚焦某些经典足迹指标的局限,试图从全局的视角统观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系统的压力和影响,在国际上引发了强烈的关注与反响。《科学》(Science)最近刊文,高度评价了足迹类指标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贡献,并指出以降低人类足迹为目标的全球性技术、资源和经济变革迫在眉睫。一般认为,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是共同支撑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三重支柱。其中,环境可持续性既是社会和经济可持续性的前提与基础,同时也是最难以实现的瓶颈因素。作为整个足迹家族中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环境足迹为全面测度地球环境系统的人为压力及其影响、科学评价环境可持续发展状态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本文以环境足迹为研究对象,探讨指标分类的新框架,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两种环境足迹的整合范式,以期为环境综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1 环境足迹分类框架 随着环境足迹阵容的不断扩大,指标分类日益为各国学者所关注。国际上的相关研究主要有:将碳足迹、水足迹、能源足迹、排放足迹和工作环境足迹与生命周期评价(LCA)相结合,从而形成环境绩效战略评价体系;将生态足迹、碳足迹、水足迹分别归为土地类、LCA 类、物质流分析(MFA)类指标;将环境足迹细分为碳足迹、水足迹、能源足迹、土地足迹和水污染足迹;将环境足迹重新定义,包括生态足迹、碳足迹、绿水足迹、蓝水足迹、灰水足迹和材料足迹。上述分类方法各有侧重,但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1)环境足迹类型涵盖不全面,一些重要的足迹指标被遗漏;(2)未对资源消耗和废料排放的足迹类型作明确区分 ;(3)未对生态足迹和水足迹等经典足迹作进一步分类 ;(4)未考虑内部组分加和方式对足迹指标类型的影响。鉴于此,本节将根据各类足迹指标所涉及资源代谢方式和组分加和方式的不同,分两步构建一个新的环境足迹分类框架,以便为探寻足迹整合研究范式奠定基础。 1.1 步骤一:基于资源代谢方式初步分类根据所涉及资源代谢方式的不同,可将环境足迹分为资源足迹和排放足迹两大类,其中一些资源足迹或(和)排放足迹还组成了复合足迹。下面分别予以论述。 1.1.1 资源足迹 资源足迹旨在表征产品生命周期中因自然资源开采而产生的环境压力或影响。按资源性质的不同分为可再生资源足迹和不可再生资源足迹两类。其中,可再生资源足迹包括绿水足迹、蓝水足迹和土地足迹等:绿水足迹是指存储于土壤、并通过蒸发或植物蒸腾消耗的淡水体积;蓝水足迹是指存储于地表和地下并被消耗的淡水体积;土地足迹以供给所需生物资源所占用的土地面积表示。不可再生资源足迹包括化石能源足迹、材料足迹和生物多样性足迹等:化石能源足迹通常以中和化石能源碳排放所占用的林地面积表示;材料足迹主要是指人类消耗的金属、建材和矿物等不可再生资源,也有研究将可再生资源包含在内;生物多样性足迹考查的是世界自然保护同盟红色名录所列的濒危物种,故也将其视为不可再生资源。 1.1.2 复合足迹

“环境足迹”以小见大,威立雅从“碳”与“水”开始

“环境足迹”以小见大,威立雅从“碳”与“水”开始 1.“环境足迹”增多,全球环境遭遇挑战 自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经济开始不断稳定前进。各国各地区为了实现社会的 进步,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盲目发展,人类开始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借此换取各种用以 生活享受的物质条件。直到80年代,经济繁荣的景象在全世界出现,具有全球性影响 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导 致了新的环境问题不断出现: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固体废弃物成灾和大气污染肆虐,成为了当今世界十大最普遍也最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而该问题也使得我们的 经济发展正遭受着最大的挑战。 不得不承认,现在的环境问题已经危及到我们的社会发展和人类的正常生活,在我国“雾霾”问题、饮用水问题频现,足以证明此观点,实践环保并用于促进经济结构调 整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减少“碳足迹”与“水足迹”,威立雅不断创新 在过去三十年中,科学研究已经收集了关于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GHG)浓度上升 的证据。温室气体浓度的升高,主要源于工业化及人类活动,该气体浓度的上升不利 于人类的生存环境。如今,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痛点”。在 2005年,191个国家签署《京都议定书》,并引入“碳足迹”,用以计量温室气体排 放量。2011年,中美两国签署联合声明首次提出加强现有清洁能源合作,鼓励推动先 进节能减排、清洁能源技术开发、减少碳足迹,共同应对应对气候变化。而在今年, 第21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出席会议的 43名国际集团CEO共同发出倡议“让我们在 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结成伙伴”。呼吁各国领导人在大会上采取行动,减少“碳足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这一系列会议的内容都得到了整个社会的认同,威立雅也响应可 持续发展和减少环境足迹的口号,不断在做着努力和创新。 威立雅在水务方面,具备用以计算客户水务活动碳足迹的专业知识,并且凭借全 球公认的运营知识和技术,为客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优化解决方案,加以实施并持续 跟进,确保每一位客户的碳足迹在长期内得以削减。在威立雅位于澳大利亚的污水处 理厂中,三个微型涡轮机被威立雅设计并投入其中,用以减少处理厂在当地的碳排放。该涡轮机利用处于相对高压的进水来带动桨轮,产出电能。该水力发电设施让该厂实 现完全能源自给,并将多余电力输出至当地电网,不仅减少“碳足迹”还贡献了能源,可谓是一举两得。 “水足迹”的提出是为了计量人类日常活动与工业生产对淡水资源的影响。是环境 问题中被人们议论最多的一个话题,在淡水资源逐渐稀缺的现在,各种“水足迹”话 题也常常引起人们的纷争。

产品碳足迹

产品碳足迹 近年来,温室效应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环境影响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产品环保设计成为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大议题。消费者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当务之急是培养公众节能减排意识,引导公众环保消费这也是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方向。 这种形势下,产品碳足迹标识应运而生但至今为止,产品碳足迹还是相对新颖的概念,尤其在中国,这个概念还没有普及因此,本文将对碳足迹产品碳足迹及产品碳足迹标识的相关概念进行介绍,分析国内外有关产品碳足迹的发展现状,最后将对产品碳足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本文将对社会普及碳足迹概念和引导更多中国企业实施产品碳足迹起到促进作用。 一、碳足迹及产品碳足迹 1、碳足迹的定义 碳足迹首先是英国提出,具体通过测量碳消耗产生的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元素二氧化碳量来评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英国的碳信托公司将碳足迹定义为用以确定和衡量每件产品或每一项活动的供应链流程步骤中温室气体总排放碳当量的一种明确的方法和技术比较权威和综合性的ThomaWiedmann定义:碳足迹是社会活动或某一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虽然温室气体还包括其他气体,但是碳足迹是以二氧化碳这个当量表达的全部温室气体量,即其他含碳气体都被换算成二氧化碳来表示碳足迹表明人们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帮助个人和组织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同时,碳足迹也是参考的基准,有助于评估和减少今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还可以为企业的环境报告提供有效信息。 2、产品碳足迹 碳足迹可分为国家碳足迹、个人碳足迹、企业碳足迹、产品碳足迹四个层面。其中,产品碳足迹是应用最广的概念,即研究产品生命周期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碳足迹标识是附加在产品上显示产品碳足迹的标识。设计该标识的目的之一是使企业更好地与其消费者进行产品信息上的沟通。此外,一些碳标识还提示消费者应如何更有效地使用洗涤或者处置产品。

教学资源:请关注你的四个“足迹”

【教学资源】 请关注你的四个“足迹” 湖北省石首市文峰中学刘涛 一、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又称生态占有,是指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其含义为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能够只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 1992年加拿大规划与资源生态学教授里斯提出生态足迹概念。通过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进行比较,进而定量地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和建议。 二、碳足迹 “碳足迹”是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通常所有温室气体排放采用二氧化碳当量来表示。 碳足迹标示着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这里的“碳”则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人们消耗的能源越多,“碳”耗用就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那么“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碳足迹的计算包括一切用于电力、建设、运输等方面的能源以及我们所使用的消耗品。低碳生活、低碳技术及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今天的热门话题,其基本理念就是节能减排。 三、水足迹: “水足迹”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公众消费产品及服务过程所耗费的那些看不见的水,可形

象比喻为水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踏过的脚印(见图三)。“水足迹”概念最早在2002年由荷兰学者阿尔杰恩·胡克斯科拉提出,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2008年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中首次引进这一概念,其完整概念包括国家水足迹、个人水足迹两部分,而国家水足迹包括用于农业、工业和家庭生活的河水、湖水、地下水,以及供作物生长的雨水,又分为内部水足迹和外部水足迹。个人水足迹计算的则是一个人用于生产和消费的总水量。 理解水足迹有助于我们关心水、爱惜水和保护水。请各位同学尝试登陆“你的水足迹计算器”,率先成为节约水资源的先行者。 四、氮足迹 “氮足迹”是继生态足迹、碳足迹和水足迹之后所提出来的第四个足迹,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产生的活性氮排放污染量。氮足迹概念是在全球活性氮污染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所提出的,而氮足迹计算器一种衡量个人产生的氮污染量的方法。 氮污染大多与农业和畜牧业相关,全球爆炸性人口对农产品、奶制品和肉制品需求量日益增大,这就要过度增施氮肥等化肥,逐渐成为农产品增产的最有力手段,还有肉乳品为我们提供了动物性蛋白质,蛋白质在水中的水解过程则是主要的含氮污染物。活性氮的污染表现为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平流层臭氧层破坏等。氮足迹定量评价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对活性氮排放的影响,调整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减少活性氮危害等。于是,联合国有关报告提出:人类有必要将饮食方式转变为纯素食(见下图四)。 【中考题原创】 计算污染水的“水足迹” 【资料背景】我国央视新闻调查以“谁为地下水疗伤”为专题,曝光了河北某地化工厂连续20多年排放工业污水,该村周边的地下水都被污染,实地采访发现抽出的地下水呈铁红色,经检测含有高浓度的多种有毒化学物质,这将说明这块土地已经受伤,而更加受伤的是生活在这里的数百名村民的心身,他们对地下水和生存环境的忧虑,并不随着企业的停产和搬迁而消除,地下水污染后遗症仍在持续。利用“水足迹计算器”为本地受污染的地下水计算其“水足迹”,并呼吁为了防止地下水污染,应当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中考原创题】

碳排放计算方式

碳排放计算方式 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是水汽(H2O),水汽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大约占整体温室效应的60%~70%,其次是二氧化碳(CO2)大约占了26%,其他的还有臭氧(O3),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全氟碳化物(PFCs)、氢氟碳化物(HFCs)、含氯氟烃(HCFCs)及六氟化硫(SF6)等。 有5种气体: 二氧化碳; 甲烷; 氧化亚氮(一氧化二氮); 臭氧; 氯氟烃(CFC). 烃:烃是化学家发明的字,就是用“碳”的声母加上“氢”的韵母合成一个字,用“碳”和“氢”两个字的内部结构组成字型,烃类是所有有机化合物的母体,可以说所有有机化合物都不过是用其他原子取代烃中某些原子的结果。碳氢化合物,只含有碳和氢的一大类有机化合物之一,它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的成员、脂环烃(如环状萜烯烃及甾族化合物)和芳香烃(如苯、萘、联苯),在许多情况中它们存在于石油、天然气、煤和沥青(石油、天然气、煤、沥青等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中。 沥青分为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天然沥青类似原油,可以制成汽油、柴油或作为燃料油。 氯氟烃的英文缩写为CFCs,是20世纪30年代初发明并且开始使用的一种人造的含有氯、氟元素的碳氢化学物质,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还有不少的用途。在一般条件下,氯氟烃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很低的温度下会蒸发,因此是冰箱冷冻机的理想制冷剂。它还可以用来做罐装发胶、杀虫剂的气雾剂。另外电视机、计算机等电器产品的印刷线路板的清洗也离不开它们。氯氟烃的另一大用途是作塑料泡沫材料的发泡剂,日常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地方都要用到泡沫塑料,如冰箱的隔热层、家用电器减震包装材料等。 然而,氯氟烃有个特点:它在地球表面很稳定,可是,一蹿到距地球表面15~50千米的高空,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就会生成新的物质和氯离子,氯离子可产生一系列破坏多达上千到十万个臭氧分子的反应,而本身不受损害。这样,臭氧层中的臭氧被消耗得越来越多,臭氧层变得越来越薄,局部区域例如南极上空甚至出现臭氧层空洞。 甲烷(CH4):甲烷是在缺氧环境中由产甲烷细菌或生物体腐败产生的,沼泽地每年会产生150Tg (1T=1012)消耗50Tg,稻田产生100Tg消耗50Tg,牛羊等牲畜消化系统的发酵过程产生100-150Tg,生物体腐败产生10-100Tg,合计每年大气层中的甲烷含量会净增350Tg左右。它在大气中存在的平均寿命在8年左右,可以通过下面的化学反应:CH4 + OH --> CH3 + H2O 消耗掉,而用于此反应的氢氧根(OH)的重量每年就达到500Tg。

水足迹与印染

生态足迹与印染 摘要由于生态足迹概念比较具体、形象、其核算方法简便易行,目前对生态足迹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水足迹及碳足迹的标准制定、模型建立及测算上。生态足迹分析法能改善资源的管理。纺织印染行业不仅是高耗水耗能行业,也是高废水废物排放行业,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影响纺织印染行业的未来发展。以纺织品为研究对象,介绍了产品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包括水足迹的连锁求和法,和步进式累积法以及以PAS 2050:2008、ISO 14040:2006、ISO 14044:2006为参考标准来计算产品碳足迹的5个步骤。阐述了发展纺织印染行业生态足迹的意义。 关键字:纺织印染;生态足迹;水足迹;碳足迹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printing and dyeing industry Abstract Ecological footprint is a vivid and specific term with easy-applying accounting method, and the research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is focused on the standards developing, modeling and measuring of water footprint and carbon footprint. The analysis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is good for improving resource administration.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rate of resources influences the development of printing and dyeing industry. Because printing and finishing industry is a high water and energy consumption and high waste discharging industry. With textile as research object,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was introduced, including chain summation, stepping accumulation method and 5 steps for carbon footprint calculation based on PAS 2050:2008、ISO 14040:2006、ISO 14044:2006. The meaning of developing ecological footprint in textile printing and dyeing industry was expounded. Key words printing and dyeing of textiles;ecological footprint;water footprint;carbon footprint 纺织印染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比较明显的重要产业之一,对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人、积累资金、出口创汇、繁荣市场、提高城镇化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1]2009年I-5月,全国规模以上印染企业2301家,同比增加244家,印染布产量189.77亿m,同比增加1.41%,工业总产值达到879.69亿元,同比增长5.12%,实现利润24.52亿元,同比小幅增长0.44%。 面对金融危机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国际纺织品贸易体制的新变化,推行环保、节能、清洁生产印染加工技术,实现印染行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预防”转变;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淘汰高能耗、高污染和废水治理达不到要求的落后工艺装备和印染企业,是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中的重点任务。

碳排放计算公式

碳排放计算公式(部分)【自己算一算】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耗电量×0.785 开私家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油耗公升数×2.7 乘坐飞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200公里以内=公里数×0.275 200公里至1000公里=55+0.105×(公里数-200) 1000公里以上=公里数×0.139 家用天然气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天然气使用度数×0.19 家用自来水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自来水使用度数×0.91 走楼梯上下一层楼能减少0.218千克碳排放,少开空调一小时减少0.621千克碳排放,少用一吨水减少0.194千克碳排放……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结束之后,“低碳”概念开始高频率地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现在,杭州开始建设低碳城市,大家对碳排放量的多少非常关心,但又知道得很模糊,不知道到底该怎么算的。 事实上,碳排放和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至于碳排放量有多少,有关专家给出碳排放的计算公式: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斤)=耗电度数×0.785; 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斤)=油耗公升数×0.785; 坐飞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斤): 短途旅行:200公里以内=公里数×0.275; 中途旅行:200至1000公里=55+0.105×(公里数-200); 长途旅行:1000公里以上=公里数×0.139。 火车旅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里数×0.04 此外,还有人发布了肉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肉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斤)=公斤数×1.24。 这些计算公式是如何得出的? 据了解,碳足迹计算国际上有很多通用公式,这些公式是由联合国及一些环保组织共同制作的。在这些公式的基础上使用中国本土的统计数据和转换因子,使计算更符合中国国情,也更准确地反映你的实际碳足迹。

对环境足迹的指标分类与整合进行分析

自 2012 年“足迹家族”的概念提出至今,系统性与综合性已成为足迹研究者追求的重要目标。随着生物多样性足迹、土地足迹、能源足迹、化学足迹、氮足迹、磷足迹、社会足迹和经济足迹等一系列足迹指标相继出现,足迹研究突破了以往聚焦某些经典足迹指标的局限,试图从全局的视角统观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系统的压力和影响,在国际上引发了强烈的关注与反响。《科学》(Science)最近刊文,高度评价了足迹类指标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贡献,并指出以降低人类足迹为目标的全球性技术、资源和经济变革迫在眉睫。一般认为,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是共同支撑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三重支柱。其中,环境可持续性既是社会和经济可持续性的前提与基础,同时也是最难以实现的瓶颈因素。作为整个足迹家族中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环境足迹为全面测度地球环境系统的人为压力及其影响、科学评价环境可持续发展状态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本文以环境足迹为研究对象,探讨指标分类的新框架,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两种环境足迹的整合范式,以期为环境综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1 环境足迹分类框架 随着环境足迹阵容的不断扩大,指标分类日益为各国学者所关注。国际上的相关研究主要有:将碳足迹、水足迹、能源足迹、排放足迹和工作环境足迹与生命周期评价(LCA)相结合,从而形成环境绩效战略评价体系;将生态足迹、碳足迹、水足迹分别归为土地类、LCA 类、物质流分析(MFA)类指标;将环境足迹细分为碳足迹、水足迹、能源足迹、土地足迹和水污染足迹;将环境足迹重新定义,包括生态足迹、碳足迹、绿水足迹、蓝水足迹、灰水足迹和材料足迹。上述分类方法各有侧重,但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1)环境足迹类型涵盖不全面,一些重要的足迹指标被遗漏 ;(2)未对资源消耗和废料排放的足迹类型作明确区分 ;(3)未对生态足迹和水足迹等经典足迹作进一步分类 ;(4)未考虑内部组分加和方式对足迹指标类型的影响。鉴于此,本节将根据各类足迹指标所涉及资源代谢方式和组分加和方式的不同,分两步构建一个新的环境足迹分类框架,以便为探寻足迹整合研究范式奠定基础。 1.1 步骤一:基于资源代谢方式初步分类根据所涉及资源代谢方式的不同,可将环境足迹分为资源足迹和排放足迹两大类,其中一些资源足迹或(和)排放足迹还组成了复合足迹。下面分别予以论述。 1.1.1 资源足迹 资源足迹旨在表征产品生命周期中因自然资源开采而产生的环境压力或影响。按资源性质的不同分为可再生资源足迹和不可再生资源足迹两类。其中,可再生资源足迹包括绿水足迹、蓝水足迹和土地足迹等:绿水足迹是指存储于土壤、并通过蒸发或植物蒸腾消耗的淡水体积 ;蓝水足迹是指存储于地表和地下并被消耗的淡水体积;土地足迹以供给所需生物资源所占用的土地面积表示。不可再生资源足迹包括化石能源足迹、材料足迹和生物多样性足迹等:化石能源足迹通常以中和化石能源碳排放所占用的林地面积表示;材料足迹主要是指人类消耗的金属、建材和矿物等不可再生资源,也有研究将可再生资源包含在内;生物多样性足迹考查的是世界自然保护同盟红色名录所列的濒危物种,故也将其视为不可再生资源。 1.1.2 复合足迹 复合足迹是指由上述若干资源足迹或(和)排放足迹组成的环境足迹,如生态足迹、水足

两种污水厂碳足迹计算方法的介绍与比较

两种污水厂碳足迹计算方法的介绍与比较 近年来,温室气体的排放已成为各国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并逐渐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污水处理是一种易被人忽视的、高能耗的产业,其碳排放的统计与计算多种多样。对两种最常用的方法:生命周期评价法和IPCC法进行了介绍并概括其局限性与适用性。 标签:碳足迹;生命周期评价法;IPCC 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与扩张,污水处理已经成为一种高能耗、高碳排放的产业。为了让人们更加清晰、直观的了解污水处理厂的碳排放情况,通常使用投入产出法、《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计算方法、生命周期评价法(life cycle assessment,LCA)、碳足迹计算器等对污水厂的碳排放进行计算。其中,国际上通用的LCA法和IPCC法应用较多。 1 生命周期评价法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汇总和评估一个产品(或服务)体系在其整个寿命周期期间的所有投入及产出对环境造成的和潜在的影响的方法。 ISO14040将生命周期评价分为相互联系又循环往复的四个步骤;目的与范围确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价和结果解释[3]。 目的与范围的确定:进行生命周期评价的首先要界定研究的范围。研究的范围决定了所研究的产品系统、边界、数据要求、假设及限制条件等。清单分析[4]:是对产品、工艺或活动在其整个生命周期阶段的资源、能源消耗和向环境的排放(包括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及其它环境释放物)进行数据量化分析。生命周期影响评价:对分析清单上的数据进行定性,或定量排序的一个过程。对生命周期进行解释说明:总结前几个阶段的研究结果及发现,得出结论,进行分析,对其局限性进行解释,尽量使结果易于理解并且有一定的完整。根据ISO14043的要求,生命周期解释主要包括三个要素:识别、评估和报告。 生命周期评价相比于传统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有着如下优势[5]:(1)生命周期评价面向的是产品系统。评价整个系统总的对环境的影响,是使产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2)该方法是对产品或服务从“诞生”到“消亡”的全程的评价,涵盖面广,系统性强。(3)该评价方法非常直观,将各种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便于体现节能潜力较大的重要单元。(4)生命周期评价是一种充分重视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将清单中分散的数据以一定的逻辑关联到一起,加强产品与环境之间的联系性。 然而生命周期评估过程中有一些潜在的不确定因素,使其结论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受到影响。中国的生命周期评估数据库不够成熟,并且缺乏针对我国各个地域的具体信息。洪静兰等人发现,采用其他国家地区的LCIA模型对我国产业活

水足迹评价研究进展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水资源研究, 2019, 8(3), 234-241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9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dc14583684.html,/journal/jwrr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dc14583684.html,/10.12677/jwrr.2019.83028 Research Progress on Water Footprint Assessment Zeliang Dong, Xianhui Pan*, Jing You, Zongyu Li, Jianmei Wu The Institute of Seawater Desalination and Multipurpose Utilization, MNR (Tianjin), Tianjin Received: May 7th, 2019; accepted: May 22nd, 2019; published: May 31st, 2019 Abstract Water footprint assessment is a new technology to measure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water resources, and it will help people to use water resources 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 In the paper, the utilization status of water resources is analyzed briefly. The method of water footprint assessment is summarized based on life cycle assessment theory. The research status of water footprint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s reviewed. The important field of water footprint research in the future is sug-gested. Keywords Water Resources, Water Footprint, Life Cycle, Assessment 水足迹评价研究进展 董泽亮,潘献辉*,尤菁,李宗雨,吴建梅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天津 收稿日期:2019年5月7日;录用日期:2019年5月22日;发布日期:2019年5月31日 摘要 水足迹评价是一种衡量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影响的新技术,有助于人类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本文简要分析了水资源利用现状,阐述了水足迹理论的内涵,总结了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的水足迹评价方法,综述了水足迹量化评价及其应用领域内的研究状况,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作者简介:董泽亮(1984-),男,安徽蚌埠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水资源、分离膜检测及评价技术研究。 *通讯作者。

产品碳足迹量化应用实例(服装碳标签)

Case Study CTS056 Working with Continental Clothing Product carbon footprinting in practice

Continental Clothing was the first business-to-business (B2B) company to participate in the Carbon Trust’s product carbon footprinting and labelling initiative. The project gave new insights about how carbon footprint assessment and communication can uniquely benefit B2B companies; how the analysis can be done cost-effectively by a smaller business; and how a textile company can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across its supply chain. It is also an early example of a company rolling out the initial pilot to other product lines in their portfolio and even to partners up and down the supply chain.

Continental is differentiated by its direct distribution model and fast bespoke service, combined with an ethically-driven mission: “To inspire and implement solutions to the environmental crisis”. It has four sustainable apparel lines including its leading brand EarthPositive? launched in 2007 as: “Apparel to combat climate change”. Continental’s supply chains vary by product line. Some products are manufactured using a vertically-integrated supply chain in which certified organic cotton farming, spinning, dying and clothing production all take place in wholly-owned sites; others are produced using a more traditional, disaggregated supply chain. The pilot project: motivation Continental Clothing has a strong commitment to sustainable production, and the fight against climate change is central to its strategy. It had already initiated several measures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as part of this broader sustainability agenda. The purpose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initial Carbon Trust pilot and using the Carbon Reduction Label was to certify Continental’s in-house assessments of product-level carbon emissions and to provide customers with independent, credible verification to prove it. The EarthPositive? line of shirts was a natural choice for Continental’s product carbon footprinting pilot since it already minimises environmental impact in all production stages: ?O rganic farming – all shirts are 100% certified organic cotton. ?N atural irrigation – cotton farms in India are located in areas where enough water occurs naturally through the monsoon rains to supply 95% of water. ?R enewable energy – production facility in India is powered by a nearby wind farm, generating verifiable renewable power. ?W aste: – C otton waste generated (the production of a T-shirt requires five times its end weight in raw cotton) is either returned to the field as an organic fertiliser or used for other textile and upholstery products manufactured in the local area. – D yes are made in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 where wastewater is thoroughly treated. ?P ackaging – all shirts are packaged using biodegradable or 100% recycled materials. ?T ransport – Continental has a ‘no airfreight’ policy – all goods are shipped by sea. Given the considerable effort put in to make EarthPositive? sustainable, Continental wanted to assess the impact these measures have had on its product carbon emissions. Established in 1994, Continental Clothing is a B2B wholesaler of blank printable t-shirts, polo shirts and sweatshirts for corporate, leisure and promotional wear, with customers primarily in the music and advertising industries. Continental Clothing employs 45 people and operates in the UK, US and Germany. Company background C O N T I N E N T A L?

第三部分:低碳校园建设—碳足迹报告

第二部分:华师大学城校区校园碳足迹调研报告 一、校园碳足迹的研究背景 关于校园低碳建设的研究,国内外的文献基本上都是研究两个问题:一个是对校园存在的高碳现象的分析,另一个是相应的措施建议的提出。国外一般直接对第二个问题进行研究,且从定量的角度出发,通过实际测量的方式计算出校园的碳排放数据,即碳足迹来说明问题。具体操作是先测量一次碳足迹,之后在校园内实施他们提出的低碳方法,然后再进行多一次的碳足迹测量。通过前后两次的碳足迹对比量的减少来说明措施的可行性,从实证层面上检验低碳措施。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是加州大学的伯克利分校,他们的一个专门小组对校区内的碳排放量和减排的具体措施都进行了详尽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减排目标。而国内的文献多数从定性的角度出发,概括出校园高碳浪费的现象,然后指出现象存在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只是这样的研究思路,对于第二个问题大部分都只是停留在规范分析的层面上,没能为自己的建议提供足够的支持。不过近些年来也开始有部分高校进行了对低碳校园建设的实证研究。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的张婷等人(2012)根据碳足迹的间接计算公式,通过收集学校内四个不同功能区(学生区、居民区、教学行政区、公共活动区)的用电量和用水量数据计算出各个区对应的碳足迹,经过统计分析之后针对不同的功能区提出对应的对策措施。姚争等人(2011)以北京大学作为研究对象,把能源,交通,日常生活作为研究碳足迹的内容,分析北京大学的生态足迹,并与国内外其他高校的碳足迹进行比较。王菲凤等根据生态足迹成分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评价了福州大学城所高校新校区2006年的校园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并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鲁丰先等运用生态足迹成分法从能源、食物、垃圾、水、纸张和校际交通6个方面计算和分析了河南大学2006年的生态足迹,提出了减少校园生态足迹的措施和建设资源节约型学校的建设。姚争等人也以生态足迹理论研究北京大学的低碳校园建设。此外还有中南大学的陈宝玉等人(2012)以中南大学为对象,结合访谈与问卷的方法定量核算出学校物质能源输入输出及碳循环的碳排放清单,并结合对校园低碳问题的归纳,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低碳校园建设方案。 二、华师校园碳足迹研究的目的 综合国内外关于碳足迹的研究,我们小组发现,国外的碳足迹研究是为了给低碳措施提供定量支持,而在国内,因为研究的投入成本与周期等问题的存在,虽然计算出碳足迹,但未能借此为低碳措施提供数据支撑。虽然碳足迹实证研究的投入成本较高,但其相对于国内

对环境足迹的指标分类与整合进行分析

对环境足迹的指标分类与整合进行分析 自2012 年“足迹家族”的概念提出至今,系统性与综合性已成为足迹研究者追求的重要目标。随着生物多样性足迹、土地足迹、能源足迹、化学足迹、氮足迹、磷足迹、社会足迹和经济足迹等一系列足迹指标相继出现,足迹研究突破了以往聚焦某些经典足迹指标的局限,试图从全局的视角统观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系统的压力和影响,在国际上引发了强烈的关注与反响。《科学》(Science)最近刊文,高度评价了足迹类指标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贡献,并指出以降低人类足迹为目标的全球性技术、资源和经济变革迫在眉睫。一般认为,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是共同支撑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三重支柱。其中,环境可持续性既是社会和经济可持续性的前提与基础,同时也是最难以实现的瓶颈因素。作为整个足迹家族中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环境足迹为全面测度地球环境系统的人为压力及其影响、科学评价环境可持续发展状态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本文以环境足迹为研究对象,探讨指标分类的新框架,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两种环境足迹的整合范式,以期为环境综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1 环境足迹分类框架 随着环境足迹阵容的不断扩大,指标分类日益为各国学者所关注。国际上的相关研究主要有:将碳足迹、水足迹、能源足迹、排放足迹和工作环境足迹与生命周期评价(LCA)相结合,从而形成环境绩效战略评价体系;将生态足迹、碳足迹、水足迹分别归为土地类、LCA 类、物质流分析(MFA)类指标;将环境足迹细分为碳足迹、水足迹、能源足迹、土地足迹和水污染足迹;将环境足迹重新定义,包括生态足迹、碳足迹、绿水足迹、蓝水足迹、灰水足迹和材料足迹。上述分类方法各有侧重,但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1)环境足迹类型涵盖不全面,一些重要的足迹指标被遗漏;(2)未对资源消耗和废料排放的足迹类型作明确区分;(3)未对生态足迹和水足迹等经典足迹作进一步分类;(4)未考虑内部组分加和方式对足迹指标类型的影响。鉴于此,本节将根据各类足迹指标所涉及资源代谢方式和组分加和方式的不同,分两步构建一个新的环境足迹分类框架,以便为探寻足迹整合研究范式奠定基础。 1.1 步骤一:基于资源代谢方式初步分类根据所涉及资源代谢方式的不同,可将环境足迹分为资源足迹和排放足迹两大类,其中一些资源足迹或(和)排放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