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革胡子鲶的特征与生活习性

革胡子鲶的特征与生活习性

革胡子鲶的特征与生活习性

革胡子鲶的特征与生活习性

革胡子鲶为鲶形目,胡子鲶科,胡子鲶属,是一种热带鱼类。在水温9℃以上能正常生存。死亡临界水温为7℃,20℃-35℃摄食能力较强,生长迅速,是我国从埃及引进的一种热带优质鱼类,它可在其他鱼类不能生存的低氧和浅水环境中生存、生长,耐低氧能力极强,只要体表保持湿润,长时间离承都不会死亡。鲶鱼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饲养周期短、经济效益好。革胡子鲶每年生长期有4-6个月,一般经过4个月饲养,个体可达0.5-1千克,大者1.5-2千克。在饲料充足的前提下,该品种能高密度养殖,在池塘中一般亩产可达1500-2500千克。稻田养鲶能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当稻田需要施肥、治虫、晒田时,鲶鱼仍能正常摄食生长,而且生长期与稻谷生长期同步。因此,鲶鱼宜为稻田养鱼的首选品种之一。

(一)形态特征

革胡子鲶身体前半部分呈圆筒或椭圆筒状,后半部分略侧扁,体表光滑无磷,体侧有不规则的灰白色斑点和黑色斑点,胸腹部灰白色。头部扁平而坚硬,枕骨较宽,吻宽而钝,口稍下位,横裂。眼小,前侧位。触须发达有4对,鳃耙数多达90对,上、下颁及犁骨上密生绒毛状牙齿,形成牙带。背鳍很长,约占体长的2/3以上,尾鳍呈圆扇形,两胸鳍各有1根发达的硬刺。

(二)生活习性

草胡子鲶生活于淡水水域中,常栖于河川、湖泊、池塘的黑暗处和洞

1

如何治疗鱼类烂身病

烂身病的治疗 虽然说烂身病一旦发病后,治疗难度非常大,用药疗程也较长,但只要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还是可以再一定程度上进行控制的。在多年的防治实践中,我们摸索总结出如下的治疗方案,供广大从业人员参考。 第一步:调水、解毒 由于发病鱼塘大多亚硝酸盐浓度较高,水面有死鱼尸油,而且养殖户多用过毒性较大的烈性消毒药和杀虫药,所以只有先调水、解毒,才能提高后续用药的效果。净水解毒剂、水质保护解毒剂化水后全池泼洒,同时停止投喂饲料或冰鲜鱼。 第二步:消毒 为防止病原扩散,消毒是非常有必要的。通常情况下,发病后鱼体质较弱,不宜选用刺激性较大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宜选用菌毒消(复合碘溶液)、沐菌消(戊二醛溶液)、出血宁(45%苯扎溴铵溶液)等温和型消毒剂进行消毒。实践表明,在水温和水体中有机质浓度较低时,使用菌毒消消毒效果较好,而水温和水体有机质浓度均较高时,使用沐菌消Ⅲ型+出血宁效果较好。 第三步:内服药物 消毒后再内服消炎生肌的药物可促进伤口早日愈合。用马灵9号+板蓝息毒敏消炎生肌,配以应激宁进行增效和矫正,再配上鱼用多维改善药饵的适口性和补充营养。投喂3天后捞鱼检查可发现鱼体一些小伤口已基本愈合呈方块状补丁样,且补丁颜色与周围颜色不一致而多呈现灰色。大一点的伤口还没完全收口,可酌情继续补喂2-4天进行巩固。 烂身病属于一种慢性病,治疗有一定的难度,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如下事项:①治疗期间及刚治好病后不要大量换水、大量施肥及捕鱼,以免引起应激反应,而加重病情或复发。②治疗期间最好不要投喂冰冻海水鱼,宜选择新鲜淡水鱼或优质配合饲料制作药饵进行投喂。③发病后,必须及时捞除病死鱼,争取尽早控制病情,以免扩大感染。④病治好后,仍应继续做好预防工作,鱼体对该病不产生终身免疫。 https://www.doczj.com/doc/dc14327637.html,

烂鳃病的症状分类与治疗

烂鳃病的症状分类与治疗 烂腮病可分为寄生虫性烂腮病和细菌性烂腮病两大类。 1. 寄生虫性烂腮病 ⑴指环虫寄生引起的烂腮病 症状:腮丝明显浮肿,腮盖张开,腮丝失血,精神呆滞,严重时停止进食,最终因呼吸受阻窒息而死。主要在夏秋季节发病,蔓延较快。 防治方法:用10千克水溶解1克晶体敌百虫,让病鱼洗浴10分钟左右。 ⑵车轮虫寄生引起的烂腮病 症状:腮盖边缘和腮丝缝隙间受成群的车轮虫寄生,腮片失血,严重时腮丝局部溃烂,呈灰黄色,腮软骨外露,造成呼吸困难,停止进食,最终窒息死亡。 防治方法:用10千克水,加入0.5克硫酸铜,或增加0.2克硫酸亚铁,让病鱼洗浴10分钟左右,需多次用药才能得以根治。或用2×10-6的福尔马林溶液给鱼洗浴。 ⑶由指环虫、车轮虫同时寄生引起的烂腮病 症状:腮丝严重受损,迅速失血,呼吸不畅,病情恶化快,死亡率高。 防治方法:用10千克水溶解0.5~0.7克晶体敌百虫,0.5克硫酸铜及0.2克硫酸亚铁,让病鱼洗浴10分钟左右,需多次用药。 ⑷由粘孢子虫引起的烂腮病 症状:腮丝上出现许多肉眼可见的灰白色点状或瘤状胞囊,逐渐由小变大,破坏腮组织,严重影响呼吸功能。一旦胞囊破裂,会有更多的孢子虫进入水体,侵入其他健康鱼的腮部,导致患病,造成观赏鱼的成批死亡。 防治方法:用10千克水掺入150克氨水或溶如0.5克晶体敌百虫,让鱼洗浴10分钟左右,需多次使用。在饲料内投入适量老枫杨树皮或倒入适量煎煮后的枫杨树皮汁,让鱼洗浴10分钟左右更换清水,数次使用可见效。 2. 细菌性烂腮病 由粘球菌侵入引起发病。 症状:腮丝溃烂并有较多的白色粘液,严重时,腮盖骨内的皮肤充血,腮丝被腐蚀成一个个圆形小洞,软骨外露,直接影响观赏鱼的呼吸,以至窒息死亡。 防治方法:用10千克水溶解11.5%浓度的氨胺0.05克,让鱼洗浴15分钟左右,需多次使用。配制0.2×10-6 呋喃西林混合液,让鱼洗浴10分钟左右也可。使用药物洗浴的同时,还可隔天为病鱼肌注1万单位青霉素杀菌解毒,配合治疗。 鱼类烂鳃病的诊断及治疗 引发鱼类烂鳃病的病因主要有三种:一是细菌———鱼害粘球菌引起细菌性烂鳃病;二是真菌———鳃霉引起的鳃霉病;三是寄生虫引起的各种鳃病,包括原生动物、粘孢子虫、指环虫和中华蚤引起的各种鳃病。 鳃病症状 1.由鱼害粘球菌引起的细菌性烂鳃病,鳃丝腐烂,严重时鳃软骨外露,并且常带有污泥,鳃盖内侧表面充血,中央表皮常被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的小洞,俗称“开天窗”。 2.由真菌引起的鳃霉病,病鱼鳃部呈苍白色,有时有点状充血或出血现象。此病常使鱼

鱼类常见病害(定稿)

鱼类常见病害 草鱼出血病 【病原】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水面,主要症状是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根据病鱼所表现的症状及病理变化,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1)“红肌肉”型病鱼外表无明显的出血症状,或仅表现轻微出血,但肌肉明显充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均呈红色,鳃瓣则严重失血,出现“白鳃”。这种类型一般在较小的草鱼种(体长7——10cm)较常见。 (2)“红鳍红鳃盖”型病鱼的鳃盖、鳍基、头顶、口腔和眼眶等明显充血,有时鳞片下也有充血现象,但肌肉充血不明显。这种类型一般见于在较大的(体长13cm以上)草鱼种。(3)“肠炎”型病鱼体表及肌肉的充血现象均不明显,但肠道严重充血。肠道充血时,仍具韧性,肠内虽无食物,但很少充有气泡或粘液,可区别于细菌性肠炎。这种类型在各种规格的草鱼种中都可见到。 【流行情况】本病是我国草鱼鱼种培养阶段为害最大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2.5——15cm 的草鱼和1足龄的青鱼。每年6——9月是此病的主要流行季节,水温27℃以上最为流行,水温降至25℃以下,病情逐渐消失。 【防治方法】疾病一旦发生,彻底治疗通常比较困难,故强调预防。 (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不从疫区引进鱼种。 (2)清除池底过多淤泥,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含有效氯30﹪),或漂白精(含有效氯60﹪)消毒,以改善池塘养殖环境。 (3)注射疫苗,进行人工免疫。 (4)养殖期内,每半个月全池泼洒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或三氯异氰尿酸(强氯精),浓度为0.3㎎/㎏;或泼洒漂白粉精,浓度为0.1——0.2㎎/㎏。 (5)口服大黄粉,按每年100㎏鱼体重用0.5——1.0㎏计算,拌入饲料内或制成颗粒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3——5天。 (6)每万尾鱼种用水花生4㎏,捣烂后拌入250㎏大蒜、少量食盐和豆粉制成药饵,每天投喂2次,连续3天。 (7)50﹪大黄、30﹪黄柏、20﹪黄芩制成三黄粉,每50㎏鱼用三黄粉250g、麸皮4.5㎏、菜饼1.5㎏和食盐250g制成药饵投喂,连用7天为一个疗程。 (8)口服植物血球凝集素(PHA),每千克鱼用量4㎎,隔天喂1次,连续2次,或用浓度为5——6㎎/㎏的PHA溶液浸洗鱼种30min。此外,还可用注射法,每千克鱼注 射PHA4——8㎎。 (9)加强饲养管理,进行生态防病。 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柱状屈桡杆菌 【症状及病理变化】病鱼体色发黑,反应迟钝,或离群独游水面。鳃盖内表皮往往充血发炎,严重者鳃盖中部的内表皮溃烂,形成一个透明小区“开天窗”。鳃丝分泌粘液增多,肿胀,呈花鳃状,局部因缺血色或淡红色,或淤血成紫红色或有出血点。鳃小片愈合。严重者鳃丝溃烂,鳃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鳃丝软骨外露,坏死处往往有细菌和污物粘附。

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概述 [编辑本段] 英文名称:Catfish Effect 鲶鱼效应即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相关物流企业。其实质是一种负激励,是激活员工队伍之奥秘。 鲶鱼,一种生性好动的鱼类,并没有什么十分特别的地方。然而自从有渔夫将它用作保证长途运输沙丁鱼成活的工具后,鲶鱼的作用便日益受到重视。沙丁鱼,生性喜欢安静,追求平稳。对面临的危险没有清醒的认识,只是一味地安逸于现有的日子。渔夫,聪明地运用鲶鱼好动的作用来保证沙丁鱼活着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他也获得了最大的利益。 鲶鱼效应由来 [编辑本段]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原来鲶鱼进入鱼槽,使沙丁鱼感到威胁而紧张起来,加速游动,于是沙丁鱼便活着到了港口。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启示 [编辑本段] 鲶鱼效应对于“渔夫”来说,在于激励手段的应用。渔夫采用鲶鱼来作为激励手段,促使沙丁鱼不断游动,以保证沙丁鱼活着,以此来获得最大利益。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要实现管理的目标,同样需要引入鲶鱼型人才,以此来改变企业相对一潭死水的状况。 鲶鱼效应对于“鲶鱼”来说,在于自我实现。鲶鱼型人才是企业管理必需的。鲶鱼型人才是出于获得生存空间的需要出现的,而并非是一开始就有如此的良好动机。对于鲶鱼型人才来说,自我实现始终是最根本的。 鲶鱼效应对于“沙丁鱼”来说,在于缺乏忧患意识。沙丁鱼型员工的忧患意识太少,一味地想追求稳定,但现实的生存状况是不允许沙丁鱼有片刻的安宁。“沙丁鱼”如果不想窒息而亡,就应该也必须活跃起来,积极寻找新的出路。以上四个方面都是探讨鲶鱼效应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鲶鱼效应的根本就是一个管理方法的问题,而应用鲶鱼效应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应用好鲶鱼型人才。如何对鲶鱼型人才或组织进行有效的利用和管理是管理者必须探讨的问题。由于鲶鱼型人才的特殊性,管理者不可能用相同的方式来管理鲶鱼型人才,已有的管理方式可能有相当部分已经过时。因此,鲶鱼效应对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管理者掌握管理的常识,而且还要求管理者在自身素质和修养方面有一番作为,这样才能够让鲶鱼型人才心服口服,才能够保证组织目标得以实现。因此,如今的企业管理在强调科学化的同时,应更加人性化,以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

红尾鲶的疾病防治

红尾鲶的疾病防治 体表疾病 出血病 病原:初步认为是细菌感染所致。症状:病鱼最初表现为独游水面,头上尾下,嘴部张开,稍受惊即窜游于水下,不久即又上浮;中期病鱼于流水处聚集成团;临近死亡时,病鱼激烈翻滚、窜游,头部常带有污泥。吻端粘膜溃烂;鳍及鳍基出血,鳍条末端稍腐烂,体表充血发炎;撕开皮肤,可见肌肉呈局部点状、线状或斑块状出血;鳃丝颜色变淡,粘液增多,末端腐烂缺刻,多数病鱼的鳃由于严重贫血及出血,而呈花斑状;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肠道充血发炎,腹腔内积有淡黄色 或红色腹水;部分病鱼的肝、脾、肾等实质器官有不同程度的点状出血,胆囊也常肿大变色。流行情况:此病主要发生在3~15厘米的苗种阶段,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均较流行。流行于5~7月。水温24~28摄食度。防治方法:(1)用浓度1毫克升的漂白粉或0.3毫克/升的强氯精全池泼洒。并在当天开始投喂鱼血散,每天每万尾鱼种用药100克拌饵投喂连喂5天。(2)用浓度0.3~0.4毫克/升的鱼虾安全池泼洒连续3天;并开始用鱼血康以3%~5%的含量拌饵投喂连喂6天。 烂鳃病 病原待研究。症状和病理变化:早期可见病鱼鳃丝颜色变淡,有少量腐烂,尾部与体表黑色素增多,食量减少,每日可见个别

死鱼。后期可见病鱼体色发黑,鳃丝边缘附有污泥或饵料残渣,大部分鳃丝腐烂缺刻,每日数量急增。此病流行于4~6月。 防治方法:(1)外用药物--漂白粉:浓度为1毫克/升(治疗网箱养殖大口鲇时,加0.4~0.5毫克/升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或全箱泼洒。强氯精:0.3毫克/升(或生石灰15~20毫克/升)全池或全箱泼洒。(2)内用药物--呋喃唑酮:每100千克鱼体重每日用药10~20克,拌饵投喂,每天1次,连用3天。鱼菌灵:每100千克饵料加药200克,制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用3天。 赤皮病 病原为细菌,详细情况有待研究。症状及流行情况: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充血发炎。主要危害鱼种,6~7月流行。防治方法:用浓度为1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泼洒,同时用磺胺噻唑拌饵投喂,第一天每100千克鱼用药10克,第二至第六天减半,连喂6天。 白头白嘴病 病原为一种细菌。症状:病鱼吻端、头部失去正常颜色而呈白色,该现象在水中观察尤为明显。此病主要危害大口鲇3日龄水花或1~1.5厘米的鲇苗。防治方法:(1)五倍子煎剂全池泼洒,使池水成2~4毫克/升浓度。(2)呋喃唑酮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2~0.5毫克/升浓度。 白皮病 病原为细菌。病鱼首先是尾鳍发白,继而扩展至整个尾柄和体后半部发白,与前半部显著不同,故此病又称白尾病。严重的病鱼尾鳍烂掉或残缺不全。主要危害3~6厘米的大口鲇苗种,高密度下容易发生。防治方法:(1)浓度为1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

烂鳃病

一、细菌引起的烂鳃 1.病原体柱状嗜纤维菌,属黏细菌科。菌体细长、柔韧,可屈挠,大小为(0.5~4)微米×48 微米。生长最适温度为28℃,37℃仍可生长,5℃以下不生长;适宜pH 值6.5~8,pH 值8.5 时不生长; 2.症状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离群独游或漂浮水面,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病情严重的鱼不吃食,鱼体消瘦,各鳍的边缘色泽变淡呈“镶边状”。病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故又称“乌头瘟”。随着病情的加剧,病鱼鳃盖内表皮出现充血,中间部分的内膜常被腐蚀成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鳃瓣变灰白色或白色,鳃瓣边缘附着污泥或大量黏液。草鱼患此病时症状显著,掀开鳃盖可见到病鱼鳃上黏液增多,有的沾有污泥,鳃丝肿胀腐烂,末端软骨外露,鳃小片坏死脱落,在病变组织的周围常有淡黄色附着物。 3.流行情况该病一般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生,15~30℃间随温度升高其危害性变大。此外还与水体中病原菌的浓度、鱼的密度、鱼的抵抗力、水质等因素有关。鱼类感染是鱼体与病原菌直接接触引起的,鳃受损后更容易感染。该病主要危害草鱼和青鱼,从鱼种至成鱼均可受害。 4.诊断

(1)肉眼观察,鱼体发黑,鳃丝肿胀,黏液增多,鳃丝末端腐烂缺损,软骨外露;用显微镜镜检无大量寄生虫或真菌寄生,即可初步诊断为细菌性烂鳃病。 (2)取鳃上淡黄色黏液,或剪取少量病灶处鳃丝放在载玻片上,加上2~ 3 滴无菌水(或清水),盖上盖玻片,几分钟后,在显微镜下可见有大量细长、滑行的杆菌,有些菌体聚集成柱状,即可进一步诊断为细菌性烂鳃病。 5.预防 (1)彻底清塘消毒,杀灭病原体。 (2)养殖期间每隔20 天施用生石灰1 次,每立方米水体生石灰用量为20克,化水全池泼洒,以改善水质。 (3)鱼病流行季节,每月用“戊二醛、苯扎溴铵复合制剂”或“溴氯海因”或“高铁酸钾”全池泼洒。 (4)主养草鱼的池塘经常注入新水,控制池水肥度,水体透明度掌握在35 厘米左右,高温季节晴天的中午开动增氧机2小时,保持充足溶氧。 6.治疗 (1)全池泼洒“双季铵盐碘”或“溴氯海因”或“强氯精”或“菌毒双效宁”。 (2)拌饲:饲料中加入“三黄散”、“水产用复合维生素C、E”、“复方恩诺沙星粉”,连投5~7天为一疗程。 (3)拌饲:在配合饲料中,掺入2.5%的食盐,可防治青鱼肠炎病、烂鳃病,一般2天可见效果。 (4)浸泡:2%~4%盐水浸泡10~15 分钟,可抑制柱状纤维菌的生长。

鱼类的性别决定与人工控制

第22卷第2期2003年3月 水 产 科 学 FISHERIES SCIENCE Vol122,No12 Mar1,2003鱼类的性别决定与人工控制① 刘良国[1,2],赵 俊2,崔 淼2 (11常德师范学院生物系,湖南 常德 415000;21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摘 要:鱼类性别的人工控制是鱼类育种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本文概述了鱼类的性别决定机制及 鱼类生理性别的表现方式,同时介绍了鱼类性别的多种人工控制方法,为育种单位的生产实践提供参 考。 关键词:鱼类;性别决定;人工控制 中图分类号:S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111(2003)022******* 在动物界中,雌雄个体之间在外部形态或生理上的差异是较为普遍的。由于某些差异会带来极其重要的经济差别,因而认识动物的性别决定机制,以及如何控制动物的性别具有重大的意义。许多鱼类雌雄个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生物学性状诸如生长率、成熟年龄、繁殖方式、体色、体型、个体大小等差异,而且大多数鱼类性成熟后生长速度显著下降,大部分能量消耗在性腺发育上,致使可食部分减少,肉质变差。因此,人们可以根据需要专门生产全雌或全雄苗种进行单性养殖,或者培育出性腺不发育的中性鱼以消除性成熟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大大提高养殖鱼类的经济效益。 很早以来,鱼类的性别决定机制以及鱼类性别的人工控制就一直引起人们的重视,发展迅速,有些研究成果已进入应用阶段,现就鱼类的性别决定及鱼类性别控制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1 鱼类的性别决定 在脊椎动物中,性别是由受精时两个配子所携带的性染色体所决定的,鱼类的性别决定亦是如此。然而这种遗传性的决定并非一成不变,在鱼类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的生殖腺同时具有向雌性和雄性发展的双向潜力,某些外部和内部因素,如水温、光照以及激素、代谢物等都可能通过某种途径改变机体的新陈代谢,特别是改变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某些生理生化过程,从而影响鱼类的性别分化。因此鱼类性别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各种类型的性染色体机制、雌雄异体、雌雄同体及各种外部性别和行为性别等。 111 鱼类性别的染色体机制 每种鱼都有它自己独特的染色体性别。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大约有1600多种真骨鱼类进行过染色体组型的研究,但其中大多数鱼类用常规核型分析方法都难以分别出性染色体,已被证明具有性染色体机制的种类只有72种,能从细胞学上鉴定出性别的不超过30种。鱼类中存在的与性别相关的异型性染色体类型有:XX/XY,XX/XO,ZW/ZZ,ZO/WW;复数性染色体也有报道,如X1X2X1X2/X1X2Y[1,2];有的鱼类存在复杂的性别决定系统,如在月鱼Xiphophorus m aculates(Poecilide,花鱼将科)中存在3个性染色体W、X、Y,此物种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类型为WY、WX或XX,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类型为XY或YY[3]。我国目前已研究过的染色体鱼类中,只有12种具有异型性染色体,分布于进化历史不同的5个分类群(目)中(表1)。 Hammerman和Avtalion[5]根据Chen(1969)对罗非鱼不同种之间杂交和回交的实验结果,于1979年提出鱼类性别决定的“常染色体平衡理论”,该理论认为调节鱼类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鱼类的性别是由染色体上雄性和雌性的基因产物数量优势来决定:如果雄性决定因素超过雌性决定因素,则雄性比例较高,反之,雌性决定因素超过雄性决定因素,则雌性比例较高。在行天然雌核发育的银鲫、彭泽鲫等种群中存在少量的雄性比例,这一事实说明鱼类的常染色体似乎确有控制性别的基因存在。 表1 我国已研究过的具有异型性染色体的鱼类[4]目 种 名雌性雄性作 者 鲤形目鲫Carassius aurat us auratas XX XY昝瑞光,1982银鲫C.a.gibelio XX XY 鲶形目胡子鲶Clarias f uscus XX XY邬国民等,1986革胡子鲶https://www.doczj.com/doc/dc14327637.html,zera XX XY 斑点胡子鲶C.macrocephalus XX XT 蟾胡子鲶C.bat rachus XX XY 白缘Leiobagrus marginalus XX XY李康等,1985 黑尾L.nigricauda XX XY 拟缘L.marginatoides XX XT 鲈形目刺鳅Mastacembelus aculeatus XX XY余先觉等,1989鳗鲡目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 ZW ZZ喻子牛等,1995鲱形目短颌鲚Colia brachygnathus ZO ZZ洪云汉等,1984 ①收稿日期:2002-09-29; 修回日期:2002-12-051 作者简介:刘良国(1970-),男,讲师,现为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1级硕士研究生1主要从事鱼类系统进化和遗传育种的研究1 致谢:本文撰写过程中承蒙陈湘麟教授的指导、修正,特此致谢!

如何缓解鱼类急性烂鳃病

如何缓解鱼类急性烂鳃病 随着市场激烈竞争的加剧,鱼类饲料的营养水平也随之提高,特别是饲料中的脂肪含量上升明显,这势必会造成肝脏负担的加重,另外,养殖户还面临着鱼类急性鳃出血等疾病导致的鱼类大面积死亡的问题。因此这两个问题是当下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1、饲料脂肪水平不断提高 适当增加饲料油脂的使用量,可以显著提高水产动物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效率。北方地区养殖鲤鱼配合饲料脂肪水平在8-9%,而前些年只是5-6%,可以看出饲料中油脂的添加水平呈上升趋势。鱼类的肝体比有上升的现象,这表明随着饲料油脂水平的提高,肝脏中脂肪的积累也随之提高。 另一方面,油脂的使用不当会引发鱼类脂肪性肝病、脂质代谢紊乱、抗应激能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2、急性烂鳃病 鱼类急性烂鳃病(俗称疱疹病毒病)一般发病初期死亡率不高,但是一旦经过药物刺激、水质变化、天气变化都会导致鲤鱼死亡大幅度上升,甚至“全军覆灭”。病主要在高产精养池塘,发病鱼开始在池边慢游,第二天可见有死亡。病鱼体表无明显症状,鳃部发紫,眼眶有凹陷,肝脏嗜血,胆囊肿大,肠道充血无食,从发病到大批死亡仅需一周时间,如不及时对症用药,后果相当严重。 池塘老化、水质恶化、滥用药物和不合理的投饲管理是引起鱼类急性烂鳃病的原因。在防治该疾病时,养殖户都采用水质消毒、内服药物等防治方法,而内服药物大多采用投喂添加有抗生素和保肝护胆的药饵料。 预防及防治 饲料中添加龙昌胆汁酸,不仅可以起到保肝护胆的作用,而且还对缓解急性烂鳃病。胆汁酸可以预防脂肪肝,胆汁酸可以参与脂肪代谢,降低肝脏中脂肪的含量,从而避免脂肪肝的发生。另外,胆汁酸促进血清中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合成,加速肝脏中的脂肪向各组织的转运,从而防治鱼类脂肪性肝病。在军曹鱼上的研究表明,肝脏脂肪质量分数和肝体比随着饲料胆汁酸添加量的上升而降低,这就说明了胆汁酸降低了脂肪在肝脏中的沉积,减少了脂肪肝发生的可能性。 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可显著降低鲤鱼血清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这表明胆汁酸修复了肝脏损伤。当水产动物发生细菌性疾病时,会使用抗生素防治疾病,细菌被抗生素杀灭后会产生大量的内毒素,内毒素可引起肝脏的损伤。胆汁酸通过结合或分解肠道内的内毒素,阻止内毒素通过肠粘膜屏障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减少肠道对内毒素的吸收,防止内毒素对肝脏乃至鱼体的危害。另外,胆汁酸在代谢过程中,会有一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大肠段,胆汁酸可以有效的控制肠道的pH值,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肠道常在菌的增殖。另外,对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等呼吸道常见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埃及塘虱和鲶鱼的区别是什么

埃及塘虱和鲶鱼的区别是什么在生活中有很多看起来比较相似的东西,比如人类,就有长相比较相似的时候,这显然很正常。同理,鱼类也有长得比较相似的,比如埃及塘虱和鲶鱼,它们的外观很相似,都是有胡须而且颜色是发黑的,所以这两种鱼类很多人都不懂得分辨,那么它们到底存在何种区别呢? 一、塘鲺的区别 在我国的塘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埃及塘鲺,是我国自非洲引进试养的经济型鱼种,通常叫做胡子鲶,也叫革胡子鲶,它的繁衍能力、适应能力都很强,而且个头大长得快。一种是本土的鲶鱼,一般通称塘鲺、塘角鱼。肉质鲜嫩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是人们非常喜欢的美味。但野鱼生长缓慢,一般重量不超过一斤。 (1)埃及塘鲺 埃及塘鲺,学名叫做埃及胡子鲶,和大家平常所见的本地土鲶有很大的区别。主要在于埃及塘虱背部有很大一块背鳍,且有八条胡子(四对),一般体色发黑。 (2)本地塘鲺 本体塘鲺,一般叫做小口鲇、胡子鲶、土鲶、塘鲺。和埃及塘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背部只要一小撮背鳍,且胡须只有2对四根上颌须可深达胸鳍末端,下颌须较短。本地塘鲺一般个体较小,

体色多为浅黄色或土黄色。 二、鲶鱼的区别 鲶鱼是一个种属的名字,下面有很多种鲶,包括胡子鲶、大口鲶、海鲶,胡子鲶一般就是我们俗称的塘鲺,大口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六须鲶、河鲶、叉口鲶等,海鲶是生活在海洋里的鲶鱼,不一定是鲶属,但由于模样相似,一般统称海鲶。 (1)大口鲶 看上去跟本地鲶鱼没什么区别,但是嘴巴很大,肉质也比较平常,一般来说,黑心的酒店最喜欢用这种鲶鱼坑不懂的食客。唯一的区别就是大口鲶生长迅速,个体比鲶鱼要大上很多,外形上可以以嘴型辨别。 (2)海鲶 生活在海里的鲶鱼,在物种上归为海鲶科,在我国的东海、南海较常见,味腥、肉质差,一般加工为咸干品,或红烧。

革胡子鲶鱼温室大棚养殖技术

革胡子鲶鱼温室大棚养殖技术 革胡子鲶鱼温室大棚养殖技术日期:2007-10-29 作者: 来源: 鲶鱼,又名生仔鱼、胡子鲢,学名鲇鱼。鲶鱼营养丰富、骨刺少、肉质细嫩、易消化,特别适合老人和儿童食用。鲶鱼对手术后病人伤口的愈合、小儿疳积、消化不良等症还有辅助治疗效果,所以,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食品。 革胡子鲶鱼生长快、产量高、生长周期短,每年可养2到3季。经过4~5个月饲养,当年鱼苗一般可长到0.5—1.5千克,最大个体可达2千克以上。对于上年越冬鱼种,普遍可长到1千克,最大个体可达4千克以上。 作为热带鱼类,革胡子鲶鱼喜欢生活在15到32摄食度的水中,低于这个温度,它的食欲会明显的减弱,同时基本停止生长,抗病力也会随之降低。当水温升到15以上时开始正常摄食,此时生长速度最快。当水温降到8℃~10℃会造成冻伤、感染水霉病;当降到7℃以下时,它会停止摄食,并在短时间内死亡。革胡子鲶鱼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水温下限是7摄食度。因此,革胡子鲶鱼在无热水水源的地方革胡子

鲶不能安全越冬。 在我国北方地区,许多养殖户选择在池塘里养殖革胡子鲶鱼,但一到十月份,就会因为低温而陆续死亡,大大制约了革 胡子鲶鱼的发展,因此,使用温室大棚养殖鲶鱼渐渐推广开来。 在大棚里养鱼能够适应市场在冬季鲜鱼断层的形势,能取得较高效益;并且可以由蔬菜大棚直接改造成养鱼大棚,不需要太多成本。 在本期节目里,我们将着重为观众朋友们介绍革胡子鲶鱼养殖大棚的建造,育苗期的管理,成鱼期的管理和疾病防治。一养殖大棚的建造 养殖革胡子鲶鱼的大棚与冬暖式蔬菜大棚的构造基本一致,要选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无工业废水污染,灌排水方便,环境洁净地方建棚。 棚面呈半坡形,三面围墙,一面向阳。一年四季均可使用。大棚的角度是致关重要的,东西方向建棚,吸收阳光热量最佳的角度是偏西5度。棚的长度50至80米,宽8到10米。面积太大了不好管理,太短了棚的保温性能较差。脊高3.2m,后墙高2.2m,前肩高1.3m,东、西、北三面墙体均厚 1m。每隔米用一水泥立柱做骨架支撑。棚的顶部用两层薄膜中间夹一层草毡,塑料薄膜选用无滴聚乙烯膜,即使在北方地区的冬季,大棚里的水温也基本能够保持在10度以上,

鱼类微生物病常用药

鱼类微生物病常用药 鱼类与陆生动物有许多不同的生物习性,在使用鱼药时要考虑鱼类的特性及其特殊的生活环境,同时还应掌握各种药物的性质、功用、用法和剂量,避免因使用不当而无效,甚至出现严重事故。 (一)漂白粉 漂白粉又称含氯石灰,是将氯气通入石灰水中制成,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为灰白色粉末,有氯臭,含有效氯25-30%。漂白粉稳定性差,极易受潮分解失效,遇光、热、潮湿分解更快。一般保存条件下,每月损失有效氯1-3%,因此在使用前应估算补足用量,最好是能测定有效氯的含量,市售有"水生"漂白粉有效氯测定器,经常使用漂白粉的养殖场可以考虑购买。 1.作用与用途 漂白粉加入水中产生次氯酸,而次氯酸又可放出活性氯和初生态氧,呈现杀菌作用。能杀灭细菌、芽孢、病毒及真菌。其杀菌作用强,但不持久。 2.用法与用量 ①鱼池清塘消毒为20ppm;②浸洗鱼种为10ppm;③全池泼洒为1ppm;④食场挂篓,每只袋内装100-150克,通常挂3-6只。 3.注意事项 应保存在阴凉、干燥处,不可与易燃物品放在一起,对金属有腐蚀作用,盛装时用陶器或木器。用时现配,久贮易失效。 附:漂白粉精 是从漂白粉中提取的较纯的次氯酸钙,含有效氯56%左右。其作用与注意事项与漂白粉相同,全池泼洒时0.1-0.2ppm。 (二)优氯净与防消散 优氯净为二氯异氰脲酸钠的制品,防消散为二氯异氰脲酸的制品,前者含有效氯56%,后者含有效氯60%。均为白色粉末,作用同漂白粉,但作用较强而持久,且稳定性好。是目前广为应用的有机氯消毒剂。 1.用法用量 ①以0.3ppm浓度全池遍洒;②按每100公斤鱼用1.5-3克的用量拌入饲料喂,3天为一个疗程,对细菌性肠炎病疗效好;③食场挂篓,每篓内装50-100克,一般挂3-6个篓。 2.注意事项 同漂白粉。 (三)鱼安

20种常见鱼病防治(水产养殖)

介绍二十种常见鱼病 一、车轮虫、斜管虫病 (一)病原病症 由卵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而引起的鳃病。这些原虫对幼鱼和成鱼都可感染,在鱼种阶段最普遍,严重时成“跑马病”。虫体常成群地聚集在鳃丝边缘或鳃丝缝隙里,使鳃丝腐烂,严重影响鱼的呼吸机能,使鱼死亡。 (二)防治方法 1.每立方米池水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全池泼洒,可杀死鳃上车轮虫。 2.最好第二天用二氧化氯、二溴海英、聚维酮碘等兑水全池泼洒,以防继发感染烂鳃病,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二、小瓜虫病 (一)病原病症 由多子小瓜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成虫为球形,全身纤毛均匀,胞口圆形,大核香肠形或马蹄形。病鱼的体表有许多被小瓜虫侵袭而形成的白色小脓泡,故又称白点病。寄生处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异常,呼吸困难而死亡。对高密度养殖的幼鱼及观赏鱼危害最为严重。 (二)防治方法 1.放养时用亚甲基兰10ppm浸泡10—30分钟。 2.用敌百虫辛硫磷粉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三、指环虫病 (一)病原病症 由指环虫寄生在鱼鳃上引起的鳃病。病鱼大量感染指环虫时,鳃丝黏液增多,鳃丝全部或部分苍白,妨碍鱼的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出鳃外。鳃部显著肿胀,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直至死亡。 (二)防治方法 1.鱼种放养前,每立方米水体用高锰酸钾20克洗浴10—30分钟。 2.用90%晶体敌百虫0.2~0.5ppm全池遍洒,对杀灭指环虫也有很好效果。

3.最好是用指环净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杀虫后第三天用二氧化氯、二溴海英、聚维酮碘等兑水全池泼洒,以防继发感染烂鳃病。 四、中华鳋病 (一)病原病症 由大中华鳋和鲢中华鳋寄生而引起的鳃病。大中华鳋寄生在草鱼鳃上,鲢中华鳋寄生在鲢鱼鳃上。雌虫用大钩钩住鱼的鳃丝,像挂着许多小蛆(因此又称鳃蛆病),它破坏鳃组织,并分泌一种酶,刺激鳃组织增生,使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变形,严重时,整个鳃丝肿大发白,甚至溃烂。 (二)防治方法 1.鱼种放养前,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5克、硫酸亚铁2克,浸洗鱼种20~30分钟,杀灭鱼体上的中华鳋幼虫。 2.用氯氰菊脂溶液、精博混杀灵、虫菌强杀、敌百虫辛硫磷粉等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五、锚头鳋病 (一)病原病症 由多种锚头鳋寄生而引起的鱼病。常见的有寄生在鲢、鳙鱼体表的多态锚头鳋,寄生在草鱼鳞片下的鲩锚头鳋,寄生在鲤、鲫、金鱼、乌鳢等鱼体的鲤锚头鳋。锚头鳋体大、细长,呈圆筒形,肉眼可见。锚头鳋把头钻人鱼体吸取营养,使鱼消瘦。被钻人部位鳞片破裂,皮肤肌肉组织发炎红肿,如遇低温往往有水霉菌侵入丛生。1条6~9 厘米长的鱼种,如有3~5条锚头鳋寄生,就能引起死亡。 (二)防治方法 用氯氰菊脂溶液、精博混杀灵、虫菌强杀、敌百虫辛硫磷粉等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六、鱼鲺病 (一)病原病症 由多种鱼鲺寄生而引起的鱼病。常见的有日本鲺、大鲺和中华鲺等。虫体椭圆形,透明,肉眼可见。鱼鲺寄生到鱼体后,用口刺刺破鱼的表皮,并用大颚撕破表皮,吸食鱼的血液,造成许多伤口,使组织溃烂,病鱼呈现极度不安。能造成病鱼死亡。 (二)防治方法 用氯氰菊脂溶液、精博混杀灵、虫菌强杀、敌百虫辛硫磷粉等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鱼类病害学重点

水产动物病害学重点 (除了有几个选择题没听清全题而没有外,其他都有,大家好好复习哈) 一、名词解释 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在其全部或部分生活过程中,必须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夺取其营养物质、体液或其组织作为食物来源,并对该生物产生危害作用的生活方式。 保虫寄主:寄生虫寄生于某种动物体的同一发育阶段,有的可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这类其他动物常成为某种动物感染寄生虫病的间接来源,故站在某种动物寄生虫学之立场可称为保虫寄主或储存寄主。 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鱼药残留:水产养殖生物接触渔药后,药物的原形、代谢产物以及与该药物相关的杂质蓄积在其细胞、组织或器官内,称为渔药残留。 应激源:凡是偏离养殖动物正常生活范围的异常因素 应激状态:由环境因子和其它因子引起的鱼类等水生生物的适应性超过其范围而使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某些功能下降,导致活力降低,该状态称为应激状态。 渔药:是指专门用于渔业的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协助机体恢复正常功能,确保水产动植物机体健康成长的物质。 炎症:机体对致炎因素的局部损伤所产生的具有防御意义的应答性反应 二.填空题 1、疾病的发生是由病原、宿主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2、草鱼出血病的重要特点是全身性出血,病原是_草鱼出血病病毒_,现定名为_草鱼呼 肠弧病毒。其症状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是红鳍红鳃盖型、__红肌肉型___和__肠炎型_ 3、孢子虫的主要特征是在整个生活史中都毫无例外地产生__孢子____,生活史较复杂,包括无性阶段的分裂生殖/裂配生殖和有性阶段的配子生殖。 4、草鱼三病是指__赤皮____、__烂鳃____和__肠炎____。 5、1ppm如换算成公斤/亩米,应为 0.667 公斤/亩米。 6、新开的鱼池中,由于重金属盐类含量过高,故鱼苗、鱼种很容易患弯体病。 7、常用的消毒用药有:漂白粉_、氨基酸碘、_优氯净、溴氯海因、生石灰。 8、指环虫病的主要寄生部位是鳃。 9、鱼类原虫病病原主要包括_鞭毛虫__、__肉足虫_、_孢子虫_、纤毛虫__四大类 10、常见的鞭毛虫种类有_锥体虫_、_隐鞭毛虫__和_鱼波豆虫__。 11、常见孢子虫种类___艾美虫__、_粘孢子虫__、_微孢子虫_和_单孢子虫__、血簇虫 12、草鱼三病是指__赤皮____、__烂鳃____和__肠炎____。 13、烂鳃病的主要病原是柱状黄杆菌(曾用名为鱼害粘球菌和柱状屈桡杆菌)。 14、青虾养殖期间主要的寄生虫病是纤毛虫病,治疗药物是 ZnSO4 。 15、寄主可分为__终末寄主_、__中间寄主__、__保虫寄主____三大类。 16、日本鱼怪主要危害鲫鱼,该虫常在大水面水域中常见。 17、生石灰消毒用量为10~13kg/亩.米 18、有机氯中毒用硫代硫酸钠消毒。 19、有机磷中毒用硫酸铜消毒。 20、四种禁用药为孔雀石绿、硝酸亚汞、呋喃唑酮、氯霉素。 三、判断题 ( √ ) 1. 孢子虫是水产动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危害较大的一类寄生虫。 ( × )2. 跑马病主要是因寄生虫侵袭而引起的鱼围绕池边成群狂游,驱赶也不散,呈跑马

烂鳃病的症状和治疗

烂鳃病的症状和治疗 春季是水产养殖的旺季,但鱼类的一些疾病也就随之而来。在这里,神普水产专家就给大家主要讲解下这个鲤鱼烂鳃病的一些症状和治疗方法。不过像这种急性烂鳃病还得以“预防重于治疗”的理念。 烂腮病可分为寄生虫性烂腮病和细菌性烂腮病两大类。 1. 寄生虫性烂腮病⑴指环虫寄生引起的烂腮病,症状:腮丝明显浮肿,腮盖张开,腮丝失血,精神呆滞,严重时停止进食,最终因呼吸受阻窒息而死。主要在夏秋季节发病,蔓延较快。 ⑵车轮虫寄生引起的烂腮病,症状:腮盖边缘和腮丝缝隙间受成群的车轮虫寄生,腮片失血,严重时腮丝局部溃烂,呈灰黄色,腮软骨外露,造成呼吸困难,停止进食,最终窒息死亡。 ⑶由指环虫、车轮虫同时寄生引起的烂腮病,症状:腮丝严重受损,迅速失血,呼吸不畅,病情恶化快,死亡率高。 2. 细菌性烂腮病由粘球菌侵入引起发病。症状:腮丝溃烂并有较多的白色粘液,严重时,腮盖骨内的皮肤充血,腮丝被腐蚀成一个个圆形小洞,软骨外露,直接影响观赏鱼的呼吸,以至窒息死亡。 鲤鱼急性烂鳃病防治措施对于鲤鱼急性烂鳃病的防治强调“预防重于治疗”,可以从改善和优化养殖水环境、添加改善饲料品质的添加剂,如微生态制剂、中草药等、增强鱼体自身抵抗力、切断病原传播途径和科学的养殖方式等方面迚行鲤鱼急性烂鳃疾病的综合防治。平时预防鲤鱼急性烂鳃建议,能不用药则不用,必须用时尽量少用,平时尽量使用中草药而不是用化学药物,一旦必须使用化学药物,尽量使用复方制剂,不使用原药。 此病在我国北方地区5~9月的高温时期容易流行,流行水温在25℃~37℃,发病率高达50%~80%,发病的鲤鱼的死亡率可高达60%~100%,水温在20℃以下时鲤鱼得此病的几率相对较小。在夏季高温天气下,病鱼的死亡高峰期可持续1~2周 性发病,病鱼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但此病持续时间长。鲤鱼急性烂鳃主要威胁200克以上鲤鱼200克以下发病率逐年增加,特别是成鱼的危害性更大,此病的水平传播速度极快,尤其是水质恶化、鲤鱼吃食不好的池塘更容易患此病。 那么就这种疾病,有什么更好的药物可以治疗呢?神普用药专家就给大家介绍下几种常见的药物。 1,车轮斜管双杀 【主要成份】硫酸铜、硫酸亚铁粉。 【性状】本品为浅蓝色粉末。 【药理作用】Cu2+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络合物(螯合物),使蛋白质变性,沉淀,因而能使寄生虫体内酶失去活性,起到杀死寄生虫的效果,尤其对原虫有较强杀伤力。硫酸亚铁为辅助药物,具有收敛作用,对硫酸铜杀虫起辅助作用。 【适应症】用于防治水生动物由车轮虫、斜管虫等纤毛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可用于防治草鱼、鲢、鳙、鲫、鲤、鲈、鳜、鳗、胡子鲶等多种养殖鱼类由车轮虫、斜管虫、口丝虫、鳃隐鞭虫、波豆虫、毛管虫、舌杯虫,半眉虫、固着类纤毛虫等引起的寄生虫病,也可杀灭鱼塘中青泥苔、水网藻、蓝绿藻等。鱼类常见纤毛虫寄生病症状如下:车轮虫病鳃组织腐烂、体色发黑,体表有大量粘液,有时头及嘴部皮肤呈白色)、斜管虫病(鳃丝残缺、鳃组织及体表有大量粘液,体表形成苍白色或淡蓝色的一层粘液层)、毛管虫病(鳃上粘液增多,显微镜检查鳃可见毛管虫)、鳃隐鞭虫病(鳃及体表有大量粘液,显微镜检查鳃可见鳃隐鞭虫)、鱼波豆虫病(鳃及体表有一层灰白色粘液层,显微镜检查鳃可见鱼波豆虫)、复

怀鲶鱼的人工养殖技术

怀鲶鱼的人工养殖技术 这是鲶鱼吗?不太象,身体比鲶鱼宽;是怀头鲶鱼?也不是,比怀头鲶鱼少两根须子。它呀!叫怀鲶鱼,是由黑龙江鲶鱼爸爸和怀头鲶鱼妈妈,经人工杂交繁育的后代,是北方高寒地区养殖品种里的一个新成员。怀鲶鱼属于鲶类,是经人工培育的一个肉食性杂交新品种。 怀鲶杂交鱼综合了双亲的优良特性,克服了父本个体小和母本肉质粗糙的缺点,具有怀头鲶的个体大、生长速度快和鲶鱼的细嫩肉质等优良性状。与南方鲶类相比 ,在北方集约化池塘进行套养和单养,怀鲶杂交鱼表现出生长迅速、耐寒、抗逆性强、可以驯养等明显优势,当年就能养成商品鱼,饲养三个月,体重就可以达到1公斤以上。怀鲶鱼的肉质细嫩,通过化学分析,它的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等一些主要营养元素的含量,都高于亲本。 怀鲶鱼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生物特性: 一是适应性强,能在0-31℃的水温环境中生存,生长的最佳水温为20-28℃,而且耐低氧,溶解氧在每升0.6毫克以上就能生存;在每升1毫克以上可正常摄食;pH值适应范围在6.0-9.0。

二是生长快,病害少。据试验,这种鱼在黑龙江省从体长5厘米左右的夏花阶段开始养殖75天,就可长成1公斤以上的商品鱼,最大个体可达2.5公斤,养殖2年可长到4公斤左右,最大个体可达7.5公斤。而且不易得病。 三是易捕捞,肉质细嫩,无肌间刺,经济效益好。怀鲶鱼比黑龙江鲶鱼上网快,很容易捕捞干净。肉质几乎同本地鲶鱼一样细嫩,无肌间刺,市场售价高,比革胡子鲶鱼高出2-3倍,经济效益好。 四是耐粗饲,易饲养,抗寒能力强。这种鱼食性较广,各种低值鱼类、畜禽内脏等陆生动物饲料都可作为它的饲料。在动物性饵料缺乏时,经驯化,也吃粗蛋白比例在35-40%之间的人工配合饲料,饲养容易。怀鲶鱼的抗寒能力强,适合在北方和高寒地区养殖。 在外观上与鲶鱼相比,怀鲶鱼头比较大、扁平,眼睛较小,口大,颌须上下各一对,侧线明显,尾部较宽,腹部较大。我们再仔细的看一看怀鲶鱼和鲶鱼的区别,左边是鲶鱼右边是怀鲶鱼,怀鲶鱼的头大、扁平、眼睛小、口大,花纹比较多,侧线比较明显,腹部较大,尾部较宽。 那么怎样才能繁殖和饲养怀鲶鱼呢?

我国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与可持续发展(精)

我国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建国以来,我 国先后从国外引进了上百种水 产养殖新品种,如德国镜 鲤、白鲫、革胡子鲶、蟾胡 子鲶、卡特拉鱼、虹鳟、红 鲍、绿鲍、罗非鱼、俄罗鳄、 太平洋牡蛎、海湾扇贝、巨 藻、异枝麒麟菜、褐首鲶、沟鲶、尖吻鲈、加州鲈鱼、淡水白鲳、南美白对虾、英国大菱鲆、美国红鱼、美国条纹鲈、日本红鳍东方等。且绝大多数已形成了产业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发展我国的水产养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概述了我国历年来引进水产养殖新品种的现状,分析讨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战略与对策,强调了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要害词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 一、国内外主要养殖种类 l、甲壳类 世界养殖的虾蟹类有30多种,其中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是闻名的三大养殖虾类,其它一些较重要的养殖品种还有:日本对虾、印度对虾、墨吉对虾、长毛对虾、宽沟对虾、短沟对虾、小褐对虾、白对虾、巴西对虾、桃红对虾、西方对虾、南方白对虾、加州对虾、食用对虾、蓝对虾、刀额新对虾、近缘新对虾。另外,近几年许多淡水虾类和海淡水蟹类如红螯螯虾、雅比虾、麦龙虾、罗氏沼虾、日本沼虾、中华绒螯蟹、据缘青蟹、三疣梭子蟹、日本鲟、龙虾类等。 2、鱼类 世界海水鱼类养殖上百种,其中重要种类有:虹鳟、银鲑、大西洋鲑、褐鲑、大西洋首鱼、红姑鱼、海鲑、条纹鱼、鲶鱼、鳅、鳗鲡鱼、石斑鱼、大西洋鲽、遮目鱼、条纹鲻、线鳍西鲱、红笛鲷、军曹鱼、兰鳍金枪鱼、 黄条、罗非鱼、牙鲆、大菱鲆、真鲷、黑鲷、金鲷、花鲈、尖吻鲈等。

目前,世界上约有海水养殖贝类30余种,主要的养殖种类为褶牡蛎、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太平洋牡蛎、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贝、海湾扇贝、虾夷扇贝、大扇贝、皇后扇贝合浦珠母贝、大珠母贝、珍珠贝、菲律宾蛤仔、皱织盘鲍、杂色鲍、硬壳蛤、缢蛏等。 正在研究和开发养殖 的贝类有:绿鲍、滑顶薄壳鸟 蛤、密鳞牡蛎、)巴西牡蛎、 紫枢扇贝、圆扇贝、墨西哥湾 扇贝、短颈蛤、砂海螂、地鸭 蛤、剃刀蛏、长竹蛏、大砗磲、鳞车磲、砗蚝、奶油蛤、又蛤、黄蛤等。 4、藻类 目前养殖的经济藻类品种有:褐藻的主要养殖品种有海带、裙带菜;红藻有麒麟菜、江蓠、红毛藻,角叉藻,龙须菜及紫菜;绿藻主要是礁膜。近年来有些种类的经济价值也逐渐得到重视,小规模的养殖也已开展。如绿藻的Enteromopha spp.,Lanlerpa spp.,褐藻Claodosiphon olamurannus等都被广泛养殖,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现状 建国初期,我国的水产总产量不足50万吨。50年代末期,我国加快了水产事业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使我国的水产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非凡是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渔业产业结构经过几次调整,水产品总产量到2000年达4278.99万吨,比1999年增加156.5万吨,增长3.80%。发展最快的当数水产养殖业。 水产养殖事业的高速发展,除了我国的渔业政策引导和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外,其三要原因是我国加大了新品种的引进力度。从而促进了我国水产养殖事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大规模的新品种引进工作始于50年代末,早在1957年,我国就通过民间渠道从越南引进莫桑比克罗非鱼。1959年我国政府接受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赠予的原产于北美洲的虹鳟发眼卵5万粒和稚鱼6000尾,之后,非凡是改革开发以来,先后从孟加拉、日本、埃及、美国、泰国、 越南、非洲、墨西哥、苏联、印度、澳大利亚、英国等引进了上百种水产养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