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浦大桥是一座双塔双索面斜拉桥

南浦大桥是一座双塔双索面斜拉桥

南浦大桥是一座双塔双索面斜拉桥
南浦大桥是一座双塔双索面斜拉桥

“南浦大桥是一座双塔双索面斜拉桥,主桥长846米,以一跨423米过江,跨度之大为全国之最。”

“主桥桥面

大桥全景(18张)

用钢材与混凝土两种建筑材料叠合而成。桥面

大桥全景2(13张)

下一层用大型‘工字钢’制成框架,上一层是钢筋混凝土桥面板,钢框架与桥面板用电焊焊接,结合处再浇上混凝土,使两者联成一体。这种叠合组成的桥面和钢框架共同受力的新型结构,叫叠合梁结构。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采用,开了我国建桥史上的先河。

“主桥桥面的钢框架共有438根钢梁,其中一根重80吨,为全国之最;制作钢梁用的钢板,最厚的达80毫米,其厚度在钢结构中又是一个全国之最。拼装钢框架用的10多万套高强度螺栓的直径达30毫米,螺栓之大,是我国建桥史上前所未有的。

“大桥主桥桥面是用180根钢索吊在桥塔上的,其中最粗的一根钢索是用265根直径7毫米的高强度钢丝绞合而成,直径146毫米,重21吨,均为全国第一。它长达223米,竖起来相当于三幢国际饭店的高度。180根钢索都是用千斤顶拉后固定在主塔上的,每个千斤顶的拉力达600吨,也是全国之最。

“南浦大桥的通航净空高度为46米,在我国桥梁中首屈一指。“由于桥高,建桥时的作业面就更高,负责主桥桥面施工的上海市基础工程公

司的干部、工人要在50米以上的高空作业,安装斜拉索则要上到110米以上才能操作。这些恐怕也算是‘全国之最’了。

南浦大桥

南浦大桥自1988年12月5日开工,到1991年建成通车,仅仅用了3年时间。三年建造一座大跨度的南浦斜拉桥,其规模之宏大,工艺之严格,技术之复杂,施工难度之高,周期之短创世界建桥史上的奇迹。

其浦西的引桥总长3754米,由于受地域空间的限制,浦西的引桥设计成两个复曲线螺旋状,其造型犹如盘圆团龙,这在国内外桥梁建筑史上也属罕见。游客们乘车盘旋而上,如同进入了盘山公路,朝下看大桥下面的花园绿地,走动的人流变得越来越小,车窗外不断升高的桥体使每个游客都有那种车在桥上走、人在半空游的感觉。

南浦大桥主桥全长846米,桥体轻灵,主跨桥面微微上凸,傲然兀立,匀称协调,空间感好,造型优美。主塔两侧各有对称的几百根斜拉索,将庞大的南浦大桥抓在浦江上空。

南浦大桥的顺利通车,为以后建造杨浦大桥和徐浦大桥、奉浦大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短短几年中先后有五座大桥横跨浦江,还有几座在设计中和制造中。上海浦东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投资商将资金投向这片热土,便利的交通环境使浦东的腾飞添上翅膀。

斜拉桥介绍

斜拉桥又称斜张桥,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其可看作是拉索代替支墩的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其可使梁体内弯矩减小,降低建筑高度,减轻了结构重量,节省了材料。斜拉桥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

斜拉桥作为一种拉索体系,比梁式桥的跨越能力更大,是大跨度桥梁的最主要桥型。

斜拉桥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索塔型式有A型、倒Y型、H型、独柱,材料有钢和混凝土的。斜拉索布置有单索面、平行双索面、斜索面等。如武汉长江二桥、白沙洲长江大桥均为钢筋混凝土双塔双索面斜拉桥。现代斜拉桥可以追溯到1956年瑞典建成的斯特伦松德桥,主跨182.6米。历经半个世纪,斜拉桥技术得到空前发展,世界上已建成的主跨在200米以上的斜拉桥有200余座,其中跨径大于400米的有40余座。尤其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上建成的著名斜拉桥有:法国诺曼底斜拉桥(主跨856米),南京长江二桥南汊桥钢箱梁斜拉桥(主跨628米),以及1999年日本建成的当时世界最大跨度的多多罗大桥(主跨890米)。

中国至今已建成各种类型的斜拉桥100多座,其中有52座跨径大于200米。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在总结加拿大安那西斯桥的经验基础上,1991年建成了上海南浦大桥(主跨为423米的结合梁斜拉桥),开创了中国修建400米以上大跨度斜拉桥的先河。我国已成为拥有斜拉桥最多的国家。[1]

编辑本段建造历史

斜拉桥

斜拉桥(cable stayed bridge)作为一种拉索体系,比梁式桥的跨越能力更大,是大跨度桥梁的最主要桥型。斜拉桥是由许多直接连接到塔上的钢缆吊起桥面,斜拉桥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索塔型式有A型、倒Y 型、H型、独柱,材料有钢和混凝土的。斜拉索布置有单索面、平行双索面、斜索面等。第一座现代斜拉桥是1955年德国DEMAG公司在瑞典修建的主跨为182。6米的斯特伦松德(Stromsund)桥。目前世界上建成的最大跨径的斜拉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苏通大桥,主跨径为1088米,于2008年4月2日试通车。

斜拉桥是将梁用若干根斜拉索拉在塔柱上的桥。它由梁、斜拉索和塔柱三部分组成。斜拉桥是一种自锚式体系,斜拉索的水平力由梁承受、梁除支承在墩台上外,还支承在由塔柱引出的斜拉索上。按梁所用的材料不同可分为钢斜拉桥、结合梁斜拉桥和混凝土梁斜拉桥。

编辑本段构造原理

桥承受的主要荷载并非它上面的汽车或者火车,而是其自重,主要是主梁。以一个索塔为例,索塔的两侧是对称的斜拉索,通过斜拉索将索塔主梁连接在一起。现在假设索塔两侧只有两根斜拉索,左右对称各一条,这两根斜拉索受到主梁的重力作用,对索塔产生两个对称的沿着斜拉索方向的拉力,根据受力分析,左边的力可以分解为水平向向左的一个力和竖直向下的一个力;同样的右边的力可以分解为水平向右的一个力和竖直向下的一个力;由于这两个力是对称的,所以水平向左和水平向右的两个力互相抵消了,最终主梁的重力成为对索塔的竖直向下的两个力,这样,力又传给索塔下面的桥墩了。

斜拉索数量再多,道理也是一样的。之所以要很多条,那是为了分散主梁给建造规格

六车道双墩斜拉桥

现在已建成的斜拉桥有独塔、双塔和三塔式。以钢筋混凝土塔为主。塔型有H形、倒Y形、A形、钻石形等。斜拉索仍以传统的平行镀锌钢丝、冷铸锚头为主。钢绞线斜拉索目前在汕头石大桥采用。钢绞线用于斜拉索,无疑使施工操作简单化,但外包PE的工艺还有待研究。

斜拉桥的钢索一般采用自锚体系。近年来,开始出现自锚和部分地锚相结合的斜拉桥,如西班牙的鲁纳(Luna)桥,主桥440m;我国湖北郧县桥,主跨414m。地锚体系把悬索桥的地锚特点融于斜拉桥中,可以使斜拉桥的跨径布置更能结合地形条件,灵活多样,节省费用。斜拉桥的施工方法:混凝土斜拉桥主要采用悬臂浇筑和预制拼装;钢箱和混合梁斜位桥的钢箱采用正交异性板,工厂焊接成段,现场吊装架设。钢箱与钢箱的连接,一是螺栓,二是全焊,三是栓焊结合。

一般说,斜拉桥跨径300~1000m是合适的,在这一跨径范围,斜拉桥与悬索桥相比,斜拉桥有较明显优势。德国著名桥梁专家F.leonhardt认为,即使跨径1400m的斜拉桥也比同等跨径悬索桥的高强钢丝节省二分之一,其造价低30%左右。

斜拉桥发展趋势:跨径会超过1000m;结构类型多样化、轻型化;加强斜拉索防腐保护的研究;注意索力调整、施工观测与控制及斜拉桥动力问题的研究。

编辑本段我国发展

斜拉桥是我国大跨径桥梁最流行的桥型之一。目前为止建成或正在施工的斜拉桥共有30余座,仅次于德国、日本,而居世界第三位。而大跨径混凝土斜拉桥的数量已居世界第

一。

50年代中期,瑞典建成第一座现代斜拉桥,40多年来,斜拉桥的发展,具有强劲势头。我国70年代中期开始修建混凝土斜拉桥,改革开放后,我国修建斜拉桥的势头一直呈上升趋势。

斜拉桥

我国一直以发展混凝土斜拉桥为主,近几年我国开始修建钢与混凝土的混合式斜拉桥,如汕头礐石大桥,主跨518m;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主跨618m,武汉二七长江大桥为三塔斜拉桥,两个主跨均为616米

。钢箱斜拉桥如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南汊桥,主跨628m;武汉军山长江大桥,主跨460m。前几年上海建成的南浦(主跨423m)和杨浦(主跨602m)大桥为钢与混凝土的结合梁斜拉桥。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主跨将达1700米。

我国斜拉桥的主梁形式:混凝土以箱式、板式、边箱中板式;钢梁以正交异性极钢箱为主,也有边箱中板式。

编辑本段著名斜拉桥

世界上建成的著名斜拉桥有:苏通长江大桥(主跨1088m),法国诺曼底斜拉桥(主跨856米),南京长江二桥南汊桥钢箱梁斜拉桥(主跨628米),以及1999年日本建成的世界最大跨度的多多罗大桥(主跨890米)。我国至今已建成各种类型的斜拉桥100多座,其中有50余座跨径大于200米。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在总结加拿大安那西斯桥的经验基础上,1991年建成了上海南浦大桥(主跨为423米的结合梁斜拉桥),开创了我国修建400米以上大跨度斜拉桥的先河。我国已成为拥有斜拉桥最多的国家,在世界10大著名斜拉桥排名榜上,中国有8座,尤其是苏通长江大桥主跨1088m,为世界斜拉桥第一跨。

目前世界前10名大跨度斜拉桥(截止2011年8月)

西安浐灞2号桥

安浐灞河2号大桥为扁平流线型混合式钢箱斜拉桥,全长485米,桥梁宽度29.6米,双向6车道。主桥部分全长240米,为双索面拱形单斜塔斜拉桥,半漂浮体系。主跨为最大跨径145米的钢箱梁。桥塔为拱门式钢结构主,高78米,倾角75度,钢塔自重约1621吨,其重量在混合斜拉桥中居国内第一,是西安市的“地标”建筑。

晋江大桥塔

世界第一座“开”字形斜拉桥

2005年5月开工建设,经过三年多的施工,世界第一座“开”字形斜拉桥——泉州晋江大桥全线成功实现合龙(2008年4月30日),是泉州的“新地标”于2008年10月24日试通车。它标志着大桥主体工程全部竣工。

泉州晋江大桥是省重点工程,是省道210线暨泉州沿海大通道上的关键项目,也是泉州迈向崭新泉州湾时代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该工程由主桥和南北引桥及南北互通立交组成。大桥北端起点与市区泉秀东街相连,南岸连接晋江市、石狮市及沿海大通道。大桥全长2.74公里,跨越晋江,其中主桥长365米,桥宽38米,采用“开”字形独塔双索门式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结构,北引桥长1365米,南引桥长1010米;大桥南、北立交均采用八条匝道互通立交,北岸东海立交匝道全长5477米,南岸晋江江滨路立交匝道全长5260米,抗震设防为地震基本8度。工程概算总投资11亿元。

大桥主桥梁体为双波浪鱼腹式结构,具有线条流畅美观、抗台风能力强等特点。大桥主塔高134.125米,采用“开”字形钢筋混凝土结构。

泉州晋江大桥项目工程最终数据:总投资8.8亿元人民币,大桥全长3.6公里,宽度33米.其中主桥大桥(含主桥\引桥)总长2740米,主桥365米,北引桥长1365米,南引桥长1010米,北岸东海立交匝道全长5477米,南岸江滨路立交匝道长5260米,设计桥梁等级为一级公路特大桥,宽度33米,设计速为80公里/小时(匝道50公里/小时),保证通行安全.设计通航安全.设计标准为500吨级客货轮单孔双向通航.是泉州东海跨晋江通往晋江市、石狮市的主要桥梁。苏苏通大桥

1088米,中国,2008年

苏通大桥图片(4张)

苏通大桥位于江苏省东部的南通市和苏州(常熟)市之间,是交通部规划的黑龙江嘉荫至福建南平国家重点干线公路跨越长江的重要通道,也是江苏省公路主骨架网“纵一”——赣榆至吴江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建桥史上工程规模最大、综合建设条件最复杂的特大型桥梁工程。建设苏通大桥对完善国家和江苏省干线公路网、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以及沿江整体开发,改善长江安全航运条件、缓解过江交通压力、保证航运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苏通大桥工程起于通启高速公路的小海互通立交,终于苏嘉杭高速公路董浜互通立交。路线全长32.4公里,主要由北岸接线工程、跨江大桥工程和南岸接线工程三部分组成[2]。杨浦大桥

602米,中国,1993年

杨浦大桥,是一座跨越黄浦江的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塔双索

杨浦大桥

面迭合梁斜拉桥。杨浦大桥,于1991年4月29 日动工,1993年9月15日建成,历时仅2年5个月。总长为7654米,主桥长1172米、宽30.35米,共设6车道。602米长的主桥犹如一道横跨浦江的彩虹,在世界同类型斜拉桥中雄居第一。挺拔高耸的208米主塔似一把利剑直刺穹苍,塔的两侧32对钢索连接主梁,呈扇面展开,如巨型琴弦,正弹奏着巨龙腾飞的奏鸣曲。

杨浦大桥犹如一道横跨浦江的彩虹,高达208米的塔柱似利剑刺破青天,无数根排列整齐的斜拉钢索仿佛一架硕大无比的竖琴迎风弹奏。全桥设计精巧、造型优美、气势恢宏,犹如彩虹横跨浦江两岸,是上海旅游的著名景观。

杨浦大桥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宁国路地区。桥址离苏州河5.3km,离吴淞口20.5km,与南浦大桥相距11km。该桥是市区内跨越黄浦江、连接浦西老市区与浦东开发区的重要桥梁,是上海市内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徐浦大桥

590米,中国,1997 年

徐浦大桥

徐浦大桥,是继南浦大桥、杨浦大桥之后,上海市区第3座跨越黄浦江的特大型桥梁,位于徐汇区华泾镇和浦东新区三林镇附近的江面上,下游距南浦大桥10.2公里。大桥全长6.017公里,主桥长1.074公里,主跨590米,总宽35.95米,主塔高217米;设双向8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最大荷载为汽——超20级。

徐浦大桥西接朱梅路,东连新辟的杨高南路,纵贯东西,形成一条长10多公里的通街大道,为外环线西南段划上了第一条线。它将和建成后的外环线一期工程连成一体,成为沪宁和沪杭高速公路进入上海的交通枢纽,也是今后虹桥国际机场和浦东国际机场之间最便捷的主要通道。

徐浦大桥首次全面采用国STE355钢板,代替进口桥梁钢板加工制作构件,推动了我国特种钢材冶炼和轧制水平的提高。

工程投资20亿元,1994年4月正式开工,1997年6月24日建成通车。

北京斜拉桥

随着京新高速五环至六环段2011年建成通车,京城北部将新添一条进出市区的快捷通道。中铁六局北京铁建公司发布消息称,京新高速跨越京包铁路和城铁13号线的大型斜拉桥正在紧张施工,99米高、水滴造型的主塔将托起桥身,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地标性建筑。

城铁13号线上地站以北100米处,工人们在闷热的“桑拿天”中操纵着十几米高的钻机忙个不停。作为京新高速公路的重要控制性工程,这座分离式立交桥连续跨越繁忙的京包铁路、城铁13号线,狭窄的空间无法像普通桥梁那样由众多桥墩来支撑桥身。同时,考虑到为京张城际铁路预留施工条件,桥身必须距离地面较高。经反复权衡,这座立交桥最终确定采取单塔斜拉桥的特殊结构,由一座高达99米的主塔拽住88根钢索来承受桥身重量,也因此创出北京桥梁的高度之最。

斜拉桥全长510米,宽35.5米,主塔造型酷似天上滴落的水珠,看起来非常轻盈。但实际上大桥的根基异常坚固,主塔下方的60个桩基柱每根都深达80米,直径粗达2米。斜拉桥上的钢索则臂力惊人,4根最长的钢索,每根长222米、重达27吨,也创出北京桥梁之最。这座单塔支撑的斜拉桥增大了桥梁跨度,减少了桥墩数量,使得立交桥下铁路、公路等运输车辆能顺畅通行。

建设中的京新高速五环至六环路段,南起北五环路箭亭桥附近,向北经万泉河、清河、上地南路、沙阳路,上庄北路,道路全长19.9公里,基本位于现有京藏高速路的西侧,与京藏高速路平行。路面设计为双向六车道,时速每小时100公里,建成后将与京新高速六环至德胜口段连接并向北延伸,成为本市西北货运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首发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京新高速五环至六环路段计划2011年底前建成通车,届

时京藏高速五环至六环段的拥堵问题将得到极大缓解,方便上地、海淀后山一带居民的出行,市民驾车从城区前往八达岭景区也将更加安全快捷。

多多罗大桥

多多罗大桥

890米,日本,1999年

多多罗大桥是位于日本濑户内海的斜拉桥,连接广岛县的生口岛及爱媛县的大三岛之间。大桥于1999年竣工,同年5月1日启用,最高桥塔224米钢塔,主跨长89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斜拉桥,连引道全长为1480米,四线行车,并设行人及自行车专用通道,属于日本国道317号的一部分。

其世界最长斜拉桥和最高桥塔的纪录被2008年建成通车的中国苏通长江公路大桥(苏通大桥)打破,苏通大桥跨径1088米,混凝土桥塔高300.4米。

多多罗大桥位于日本的本州岛和四国岛的联络线上,主梁采用钢箱梁,是当时世界上主跨最长的超大型斜拉桥。这座全长1480m,主跨890m的斜拉桥像一条巨大的青龙,将横跨美丽的濑户内海,并将本州的广岛市和四国的松山市的公路交通连接起来[3]。

诺曼底大桥

诺曼底大桥

856米,法国,1995年

诺曼底大桥守卫着法国北部塞纳河上的泥滩,看上去像一个从混凝土桥塔上伸出的钢索所编成的巨大蜘蛛网。这座斜拉桥的落成后(1995 年)堪称世界上同类桥梁中极为壮观的一座。

这是一座1995年1月才开始启用的新桥,连接着翁弗勒尔和勒阿弗尔两上城镇。它是钢索承重桥,很像金门大桥之类的悬索桥,但支撑桥身的钢索直接从桥塔连到桥身。

这座桥由33个部分组成。中间一部分是最后嵌进桥中,由下往上提升而成。

桥的重量由2000千米长的钢绳支撑。两座混凝土桥塔高215米,耸立在相当于20层高楼的基座上。诺曼底桥的中央跨度为856,但这不包括靠近桥两端的引桥。桥的总长是2200米[4]。

诺曼底大桥计划缩短驾车横越法国北部的时间。据估计,每天已有6000辆汽车通过大桥。

100年以前,法国画家克劳德.莫奈曾绘制过诺曼底大桥的所在地。这不仅使这个地方名噪一时,而且由于莫奈使用了一种被称为印象主义的全新绘画风格而引起了争议。现在这个地方的景色被新桥彻底地改变了。

南京长江三桥

南京长江三桥

648米,中国,2005年

南京长江三桥是长江南京段继南京长江大桥、二桥之后建设的又一座跨江通道,2005年10月,三桥建成通车,这样,长江南京段已拥有三条快速过江通道。

南京长江三桥是我省2010年前在长江江苏段规划建设的五大战略性通道之一,也是我省和南京市“富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先导程。

南京三桥位于现南京长江大桥上游约19公里处的大胜关附近,横跨长江两岸,南与南京绕城公路相接,北与宁合高速公路相连,全长约15.6公里,其中跨江大桥长4.744公里,主桥采用主跨648米的双塔钢箱梁斜拉桥,桥塔采用钢结构,为国内第一座钢塔斜拉桥,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弧线形钢塔斜拉桥。

南京长江二桥

南京长江二桥

628米,中国,2001

南京长江二桥位于现南京长江大桥下游11公里处,全长21.337公里,由南、北汊大桥和南岸、八卦洲及北岸引线组成。

其中:南汊大桥为钢箱梁斜拉桥,桥长2938米,主跨为628米,当时建成时,该跨径仅次于日本多多罗大桥和法国的诺曼底大桥位居同类型桥中世界第三,中国第一;北汊大桥为钢筋混凝土预应力连续箱梁桥,桥长2172米,主跨为3×165米,该跨径在国内亦居领先。全线还设有4座互通立交、4座特大桥、6座大桥。设计标准: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设计荷载:汽──超20,挂──120;路基宽33.5米,桥面宽32米(不含斜拉索锚固区)。全线设有监控、通讯、收费、照明、动静态称重等系统,并设有南汊主桥景观照明,南、北汊桥公园和八卦洲服务区。

青州闽江大桥

闽江大桥

605米,中国,2001年

青州闽江大桥位于福州市马尾区青州路及长乐县筹东村之间,是福州长乐国际机场连接福州市区的专用通道上跨越闽江的交通工程,目前已成为同三线国道的组成部分。这一重大工程对福建省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对台交流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建成的青州闽江大桥是一座主跨为605m的双塔双索面叠合梁斜拉桥,其跨度在同类型桥梁中列世界第一。桥宽29m,主梁采用工字型边梁与预应力混凝土桥面板叠合断面。A字型桥塔高175m。空间索面、梁上索距为13.5m。

香港昂船洲大桥

1018米,2009年12月20日上午7时,世界上最长的斜拉桥之一的

全球第二长斜拉桥香港昂船洲大桥

香港昂船洲大桥正式通车。

昂船洲大桥位于香港,是全球第二长的双塔斜拉桥。大桥主跨长1018米,连引道全长为1596米。是本港首座位处市区环境的长跨距吊桥,在香港岛和九龙半岛都可以望到这座雄伟的建设。大桥属于8号干线的一部份,跨越蓝巴勒海峡,将葵涌和青衣岛的8号和9号货柜码头连接起来。

昂船洲大桥离海面高度73.5米,而桥塔高度则为290米,两者都比青马大桥为高。桥面为三线双程分隔快速公路。而昂船洲大桥于2003年1月开始动工兴建,耗资27.6亿港元[5]。

香港政府把修建世界最长斜拉桥的合同给了Media-Hitachi-Yokogawa-HsinChong合资公司,合同金额高达48亿港元(合6.16亿美元)。这座大桥名为“昂船洲大桥”,设计者是OveArup 合伙事务所,主要跨度长1018米,超过了世界上最长的同类斜拉桥日本的多多罗大桥(890米),直到被苏通大桥超越。

白沙洲长江大桥

618米,中国,2001年

白沙洲大桥

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于1997年5月开工,2000年9月9日正式通车,工程总投资11亿元全长3589米,桥面宽26.5米,6车道,设计时速为80公里,日通车能力为5万辆,分流过江车辆29%,主要分流外地过汉车辆。它是武汉88公里中环线上的重要跨江工程。位于武汉长江大桥上游8.6千米处。南岸在洪山区青菱乡长江村与107国道正交;北岸在汉阳江堤乡老关村与318国道连通。白沙洲大桥的建成,使107、316、318等国道由"瓶颈"变通途,是打通武汉中环的两座桥梁之一。

编辑本段兴建规划中的斜拉挢

社子大桥

社子大桥为台北市的一座兴建中要跨越基隆河连接士林及社子地区的桥梁,以解决北投士林地区与社子岛往返问题。一期工程为跨越基隆河,二期工程为连接跨越淡水河的芦社大桥,让社子与新北市芦洲区连接并贯通两市。社子大桥跨河段桥长435米,全桥总长约630米,系台湾第一座平衡式斜拉挢,主桥宽度38米,包含公共汽车专用道、双向各2线快车道、1线机车道及人行道,并且预留九米宽度做为未来社子轻轨兴建使用。

淡江大桥

淡江大桥是未来会兴建的一座跨河大桥,位于台湾新北市,为连结淡水区与八里区的跨河大桥。1980年代末提出兴建计划,目前预估最快可于2014年动工,并于2018年完工通车。预计可以舒缓关渡大桥的交通流量,并且带动淡海新市镇的开发。

南澳跨海大桥

南澳跨海大桥为广东省汕头市正在修建的跨海大桥,大桥东起南澳岛,跨越南中国海,西至汕头澄海区,全长11.08公里,预计将于2012年通车,建成后大桥将成为广东省最长的跨海大桥。

旗山桥及旗尾桥

旗尾桥为高雄市一座兴建中跨越旗山溪的桥梁混凝土悬臂工法由左右各13对斜张钢索(共计26根钢索组成),钢索以白色外套管保护。该桥为台湾第3座脊背桥,双向各4车道,是老旧桥梁部分,预定2010年完工启用。

铜陵长江公铁大桥

铜陵长江公铁大桥为安徽省2008年“861”计划重点建设项目,是京福高铁安徽段项目的一个控制性工程,同时还是合肥-庐江-铜陵铁路和铜陵至巢湖高速公路的过江通道,因此在功能设计中作为一座公铁两用桥,上方按双向六车道建设一条铜陵通往无为至巢湖的高速公路,路面宽33.5米,设计时速为100公里;下方按四条铁路复线建设,其中,京福高铁客运专线设计时速250公里,作为南北货运通道的合庐铜铁路专线设计时速为160公里。将刷新皖江大桥建设规模的新历史。铜陵长江公铁大桥位于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山河段荻港水道中部,桥长6000米,主跨630米,桥高32米,为菱形混凝土主塔,塔高225米,主跨630米,公铁共建部分2100米左右,含南北接线在内的该大桥项目全长44公里,计划于2010

年4月底开工建设,建设工期4年半,项目总投资预估超过70亿元,是铜陵建市以来单项投资最大的项目,由安徽省和铁道部合资建设。徽省的铜陵长江公路大桥塔高153米,安庆长江公路大桥主塔高179米,在建的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塔高175米。另一座在建铁路桥--安庆长江铁路大桥,高210米主塔名列国内铁路桥桥塔高度第一,而铜陵长江公铁两用桥将刷新这一纪录,在建同类型大桥中创下了世界第一。

斜拉索的力而已。

内部的钢索是由很多组高张力钢线构成的,可以想象一下钢丝绳的形态。

材料力学原理告诉我们,受拉材料的细长比越大,受力断面的应力分布越简单合理,材料的利用效率越高。所以大型单纯受拉钢材一般都被设计成绳索状的。多股钢线绳的另一个好处是重量分散,降低了施工安装的难度。

另外在多股钢线中即便有几根损坏断裂,也不致影响整体的安全,理论上说还可以分别更换。1.1斜拉桥又称斜张桥,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是由承压的索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主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主梁的重力和桥体上的车辆重量通过斜拉索传递给索塔,因此塔柱之间不需要其他的支撑,使斜拉桥具有较大的跨度。索塔所受到非常大的向下的力压,全部由地基承担,而主梁则受到较大的弯矩。桥面越长,则索塔越高,拉索的角度也越小,拉力越大,这便影响了斜拉桥跨度的进一步延伸

斜拉桥又称斜张桥,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是由承压的索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主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主梁的重力和桥体上的车辆重量通过斜拉索传递给索塔,因此塔柱之间不需要其他的支撑,使斜拉桥具有较大的跨度。索塔所受到非常大的向下的力压,全部由地基承担,而主梁则受到较大的弯矩。桥面越长,则索塔越高,拉索的角度也越小,拉力越大,这便影响了斜拉桥跨度的进一步延伸。图 1 1.1.2 按照材质的分类,斜拉桥分为混凝土斜拉桥、钢斜拉桥、钢—混凝土结合梁(叠合梁)斜拉桥、钢—混凝土混合梁斜拉桥。其中混凝土斜拉桥造价低,后期养护简单便宜,但跨越能力不如钢结构。钢斜拉桥跨度大,但后期养护工作量大,且抗风稳定性差。钢—混凝土结合梁节省钢材且刚度和抗风稳定性优于钢主梁斜拉桥。钢—混凝土混合梁斜拉桥适用于边跨和主跨比南浦大桥是中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双塔双索面、迭合梁斜拉桥。主塔上“南浦大桥”四个红色大字为邓-小-平同志题写(每字大16平方米)。浦西引桥造形优美,曲线螺旋形,上下三环分岔,衔接内环线高架路,中山南路和陆家滨路。南浦大桥于1988年12月15日动工,1991年12月1日建成通车。南浦大桥宛如一条昂首盘旋的巨龙横卧在黄浦江上,它使上海人圆了“一桥飞架黄浦江”的梦想。大桥造型刚劲挺拔、简洁轻盈,凌空飞架于浦江之上,景色壮丽。入夜大桥采用中杆照明,主桥用泛光照明,在钢索的根部有投光灯,将光射到桥塔上,光彩夺目。

南浦大桥竣工通车于1991年12月1日的南浦大桥,总长8346米,主桥长846米,跨径423米,通航净高46米,桥下可通行5.5万吨巨轮。它是目前世界上第四大双塔双索面斜拉桥,呈“H”形的主桥塔高150米,上有邓-小-平同志亲笔书写的“南浦大桥”四个大字。主桥设有6条机动车道,桥面总宽为30.35米,两侧各设2米宽的人行道,游人可乘坐电梯到达主桥,一览浦江两岸无限风光。南浦大桥是黄浦江的第一座大桥,宛如一条巨龙横卧浦江之上,使上海人圆了“一桥飞架浦江”的梦想。

南浦大桥飞架于浦西陆家浜路至浦东新区南码头之间的江面上,为世界第三大斜拉桥。桥全长 8346米,分主桥、主引桥、分引桥三部分,中孔主跨423米,桥宽30.35米,6车道,日通机动车5万辆;主塔高154米,塔座是由98根长52米、直径为91.4厘米的钢管打入地下层,加上4000立方米的承台坚实地凝聚而成的地基,其承受能力为6万吨;塔柱中间,由两根高8米、宽7米的上下拱梁牢牢地连接着,呈“H”

型;桥下净空高度46米,5.5万吨位的巨轮可安全通行。

“南浦大桥是一座双塔双索面斜拉桥,主桥长846米,以一跨423米过江,跨度之大为全国之最。

“主桥桥面用钢材与混凝土两种建筑材料叠合而成。桥面下一层用大型‘工字钢’制成框架,上一层是钢筋混凝土桥面板,钢框架与桥面板用电焊焊接,结合处再浇上混凝土,使两者联成一体。这种叠合组成的桥面和钢框架共同受力的新型结构,叫叠合梁结构。这在中国还是第一次采用,开了中国建桥史上的先河。

“主桥桥面的钢框架共有438根钢梁,其中一根重80吨,为全国之最;制作钢梁用的钢板,最厚的达80毫米,其厚度在钢结构中又是一个全国之最。拼装钢框架用的10多万套高强度螺栓的直径达30毫米,螺栓之大,是中国建桥史上前所未有的。

较小的情况,但结构细节较南浦大桥是一座双塔双索面斜拉桥,主桥长

846米,以一跨423米过江,跨度之大为全国之最。

主桥桥面用钢材与混凝土两种建筑材料叠合而成。桥面下一层用大型‘工字钢’制成框架,上一层是钢筋混凝土桥面板,钢框架与桥面板用

电焊焊接,结合处再浇上混凝土,使两者联成一体。这种叠合组成的桥面和钢框架共同受力的新型结构,叫叠合梁结构。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采用,开了我国建桥史上的先河。

主桥桥面的钢框架共有438根钢梁,其中一根重80吨,为全国之最;

制作钢梁用的钢板,最厚的达80毫米,其厚度在钢结构中又是一个全国

之最。拼装钢框架用的10多万套高强度螺栓的直径达30毫米,螺栓之大,是我国建桥史上前所未有的。

大桥主桥桥面是用180根钢索‘吊’在桥塔上的。其中最粗的一根钢索是用265根直径7毫米的高强度钢丝绞合而成,直径146毫米,重21

吨,均为全国第一。它长达223米,竖起来相当于三幢国际饭店的高度。

180根钢索都是用千斤顶拉后固定在主塔上的,每个千斤顶的拉力达600

吨,也是全国之最。

南浦大桥的通航净空高度为46米,在我国桥梁中首屈一指。

由于桥高,建桥时的作业面就更高,负责主桥桥面施工的上海市基础工程公司的干部、工人要在50米以上的高空作业,安装斜拉索则要

上到110米以上才能操作。这些恐怕也算是‘全国之最’了。

南浦大桥飞架于浦西陆家浜路至浦东新区南码头之间的江面上,为世界第三大斜拉桥。桥全长8346米,分主桥、主引桥、分引桥三部分,中孔主跨423米,桥宽

30.35米,6车道,日通机动车5万辆;主塔高154米,塔座是由98根长52米、

直径为91.4厘米的钢管打入地下层,加上4000立方米的承台坚实地凝聚而成的

地基,其承受能力为6万吨;塔柱中间,由两根高8米、宽7米的上下拱梁牢牢地连接着,呈“H”型;桥下净空高度46米,5.5万吨位的巨轮可安全通行。

“南浦大桥是一座双塔双索面斜拉桥,主桥长846米,以一跨423米过江,跨度之大为全国之最。

“主桥桥面用钢材与混凝土两种建筑材料叠合而成。桥面下一层用大型…工字钢?制成框架,上一层是钢筋混凝土桥面板,钢框架与桥面板用电焊焊接,结合处再浇上混凝土,使两者联成一体。这种叠合组成的桥面和钢框架共同受力的新型结构,叫叠合梁结构。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采用,开了我国建桥史上的先河。

“主桥桥面的钢框架共有438根钢梁,其中一根重80吨,为全国之最;制作钢梁用的钢板,最厚的达80毫米,其厚度在钢结构中又是一个全国之最。拼装钢框架用的10多万套高强度螺栓的直径达30毫米,螺栓之大,是我国建桥史上前所未有的。

“大桥主桥桥面是用180根钢索…吊?在桥塔上的。其中最粗的一根钢索是用265根直径7毫米的高强度钢丝绞合而成,直径146毫米,重21吨,均为全国第一。它长达223米,竖起来相当于三幢国际饭店的高度。180根钢索都是用千斤顶拉后固定在主塔上的,每个千斤顶的拉力达600吨,也是全国之最。

“南浦大桥的通航净空高度为46米,在我国桥梁中首屈一指。“由于桥高,建桥时的作业面就更高,负责主桥桥面施工的上海市基础工程公司的干部、工人要在50米以上的高空作业,安装斜拉索则要上到110米以上才能操作。这些恐怕也算是…全国之最?了。

南浦大桥自1988年12月5日开工,到1991年建成通车,仅仅用了3年时间。三年建造一座大跨度的南浦斜拉桥,其规模是宏大,工艺之严格,技术之复杂,施工难度之高,周期之短创世界建桥史上的奇迹。

独塔单索面混凝土斜拉桥受力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c12623540.html, 独塔单索面混凝土斜拉桥受力分析 作者:刘旭勇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下半月》2015年第10期 【摘要】本文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 2015对一座独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进行计算,对其主要受力特点进行分析,为此类斜拉桥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独塔单索面斜拉桥;调索 引言 斜拉桥按其桥塔的数目一般分为独塔式、双塔式和多塔式。独塔斜拉桥具有跨越性强的优点,可以跨越中小河流,使用最为广泛。 本文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 2015对一座独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进行计算,对其主要受力特点进行分析,为此类斜拉桥的设计提供参考。 1 工程概况 主桥采用独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总长160m,桥面以上塔高53.0m,塔柱纵向中距3.3m。斜拉索在主梁上标准索距6.5m,主塔上1.8m,桥面宽25.4米。斜拉桥边墩墩顶处支座采用纵向无约束支座形式,梁塔采用固结形式联结。 主梁单箱三室斜腹板截面,箱梁顶宽25.16m,底板宽15.0m,悬臂长4.0m,箱梁对称中心线处梁高2.8m。标准箱梁顶板厚0.28m,底板厚0.25m,外腹板厚0.3m,中腹板为直腹板,厚0.40m。斜拉索为单索面体系,主梁上索距6.5m,主塔上索距1.8m,全桥斜拉索共有9 对,18根。索塔为钢管混凝土结构;索塔总高自桥面起为53m。主塔墩采用圆台形结构,顶 面半径2.75m,底面半径3.5m。转体施工用设备均布在承台上,承台下布置7根φ1.8m的钻孔灌注桩,呈梅花形布置,桩长40m。待转体完成后,将主墩与承台固结,形成塔墩梁固结形式。 2 技术标准 荷载:城—A级;地震烈度:7度;风速: 31.7m/s;桥面路幅宽度:0.6m(护栏)+3.0m (人行道)+8.0m(车行道)+2.2m(索锚区)+ 8.0m(车行道)+ 3.0m(人行道)+ 0.6m(护栏)=25.4m;桥面纵坡:±2.5%;桥面横坡:行车道±1.5%; 3 整体结构分析

斜拉桥的分类

斜拉桥的总体布置与结构体系 总体布置主要有跨径布置、拉索及主梁的布置、索塔高度与布置。 一、跨径布置主要有下面三种类型 (1)双塔三跨式。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跨径布置方式。下面是立面图与其荷载作用不同位置时发生的索塔与主梁的形变。 (2)独塔双跨式。这也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跨径布置,但由于它的主孔跨径一般比双塔三跨式的小,故特别适用于跨越中小河流、谷地及作为跨线桥,或用于跨越较大河流的主航道部分,也可用主跨跨越河流,索塔及边跨布置在河流一岸的方式。

(3)多塔多跨式。多塔多跨式斜拉桥适用于需要多个大通航孔的大江大河、宽阔湖泊或海峡上,但这种结构一般采用较少,主要原因是中间塔顶没有端锚索来有效地限制它的变位, 使结构柔性及变形增大,整体刚度差。 多塔多跨式斜拉桥示意图 二、拉索的布置,拉索的布置分为空间上的布置与索面内的布置。 (1)拉索索面在空间可布置成单索面和双索面,而双索面又可分为竖直双索面和倾斜双索 面。

单索面斜拉桥(临海大桥) 竖直双索面斜拉桥

倾斜双索面斜拉桥 (2 )拉索在索面内的布置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辐射形、竖琴形及扇形。 辐射形:拉索与水平面的平均交角较大,拉索的垂直分力较大,故拉索的用量最省。由于在 拉索的水平分力在塔顶基本平衡,故索塔的弯矩较小,索塔高度也较小,但由于拉索都固定 在塔顶,所以塔顶的结构复杂,集中应力现象突出,给施工和养护带来困难。 竖琴形:所有拉索的倾角完全相同,且拉索与索塔的锚固点分散布置,使拉索与索塔、拉索 与主梁的连接构造简单,易于处理。竖琴形布置拉索加强了索塔的顺桥向刚度,对减少索塔的弯矩和提高索塔的稳定性都有利。但是其拉索的倾角与水平方向的交角较小故所需的拉索数量大,布置密集,一般都用于中小跨径的斜拉桥中。

【桥梁方案】预应力混凝土独塔双索面斜拉桥总体施工方案

目录 一、施工方案总体说明 (1) 1.编制依据 (1) 2.总体目标 (2) 二、总体施工方案 (5) 1.主桥工程 (5) 1.1.桩基施工方案 (5) 1.2承台施工方案 (12) 1.3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案 (19) 1.4主梁施工方案 (36) 1.5斜拉索施工方案 (47) 2.引桥工程 (64) 2.1桩基施工方案 (64) 2.2系梁施工方案 (69) 2.3墩柱施工方案 (75) 2.4盖梁施工方案 (79) 2.5承台施工方案 (88) 2.6预制箱梁施工方案 (92) 2.7箱梁架设方案 (101) 2.8桥面系施工方案 (103)

xx市xx大桥总体施工方案 一、施工方案总体说明 1.编制依据 1.1亚行贷款xx市城市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的有关招投标文件。 1.2现场调查、施工能力及类似工程施工工法、科技成果和经验;我单位为完成本合同段工程拟投入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机械设备等资源。 1.3建筑部颁布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及国家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建筑施工手册》等。 1.4国家、xx市有关部门颁布的环保、质量、合同、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 1.5国家、交通部现行的有关工程建设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安全规则等。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2-2008) 《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CJJ 99-2003)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01-2004) 《公路斜拉桥实施细则》(JTG/T D65-01-2007)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范》(JTG/B01-2003) 建质【2009】87号等。

双塔双索面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案

主塔施工方案 1、概述 ********斜拉桥为双塔双索面斜拉桥,其中主塔分别为位于盐河水道与京杭大运河交界处的27#主墩(以下称北塔)和位于京杭大运河南侧的28#主墩(以下称南塔)。 南北主塔均采用“H”型结构,高137.1m,断面形式完全一致,分为下、中、上塔柱及上、下横梁。 ⑴主塔结构尺寸(见图1) 下塔柱 高13.1m,其底标高为+13.737m,呈双肢向外的分布形式,最宽处为塔身最宽处,距离48.3m(外-外)。下塔柱采用“十”字隔板的钢筋砼箱型断面。底部截面尺寸11.0m(顺桥)×7.0m(横桥),顶部截面尺寸(位于横梁中心处)为8.0m×4.5m。 中塔柱 高47m,呈双肢向内的分布形式,其底部(标高+26.837m)与下塔柱相交于下横梁中心处,其截面尺寸为8.0m×4.5m。顶部(标高+73.837m)与上塔柱相交于上横梁底部,其截面尺寸为7.0m×4.5m。中塔柱为箱型结构,四角与下塔柱一样设有R=30cm的圆弧倒角。 上塔柱 高77m(含塔冠),呈双肢平行的分布形式,顶标高+150.837m。双塔肢中-中间距为36.0m,单塔肢截面尺寸从上至下均为7.0m×4.5m的箱型结构,其中在箱内顺桥向对称布置有30对斜拉索索套管和张拉齿板结构。上塔柱内布有146根环向预应力。塔冠高2.6m,为角边向外的直角三角形结构。 横梁 主塔在双塔肢间设有上下两条横梁,下横梁高6m,宽6.8m,长39.3m,中心高程为+26.837m,空心矩形截面,预应力钢筋砼结构,其中预应力采用270级高强低松弛钢绞线体系。 上横梁高6m,宽6.0m,长31.5m。底高程为+73.837m。 主塔塔身(含塔柱及横梁内)设有劲性骨架以满足塔身钢筋施工的需要。

广东独塔双索面斜拉桥施工方案

. 目录 一、概述 (1) 二、总体施工工艺 (2) 三、主要施工方法 (5) 1、施工准备 (5) 2、斜拉索的制作、运输、检查验收及存放 (9) 3、斜拉索提升至桥面 (9) 4、斜拉索的塔端挂设 (10) 5、桥面放索 (11) 6、斜拉索梁端安装 (12) 7、塔端软牵引 (14) 8、塔端张拉 (17) 9、斜索力调整 (18) 10、斜拉索施工注意事项 (19) 四、主要材料、机械、设备计划(全桥) (20) 五、劳动力使用计划 (21) 六、斜拉索施工进度计划 (21) 七、斜拉索相关参数 (22) 八、质量保证措施 (26) 九、安全保证措施 (27)

独塔双索面斜拉桥施工方案 一、概述 广东省***大桥为独塔双索面斜拉桥,桥跨布置为180+101+45m,索塔采用由直塔柱和斜拉柱组成,无上横梁的异型索塔,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形梁,双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并采用前支点挂篮悬臂浇筑主梁混凝土。斜拉索两端均采用张拉端锚具,张拉端设在塔上;斜拉索中心线处的梁高为2.3m,斜拉索按扇形布置,塔上竖向间距1.8m,梁上水平间距6.0M,采用平行钢丝斜拉索。 主桥标准横断面布置为:1.5m(人行道)+2.0m(非机动车道)+2.25m(斜拉索布索区)+0.5m(防撞栏杆)+23.0m(机动车道)+0.5m(防撞栏杆)+2.25m(斜拉索布索区)+2.0m(非机动车道)+1.5m(人行道),总宽35.5m。 主桥斜拉索共设4×27=108根,斜拉索为塑包平行钢丝束,钢丝采用φ7镀锌高强钢丝,钢丝排列整齐,同心绞合,外缠包带,在缠包带外挤包高密度聚乙烯护套两层(黑色和彩色)。斜拉索两端均为带螺纹的冷铸锚。斜拉索共分为PES7-127、PES7-151、PES7-7、PES7-199、PES7-223、PES7-253六种规格,最长索A27长190.923m、重12.8682t,斜拉索钢丝总重756.1539t。平行钢丝斜拉索构造见图1。全桥斜拉索布置情况见图2。 图1平行钢丝斜拉索构造示意图

独塔双索面混合梁斜拉桥斜拉索安装施工方案[优秀工程方案]

赣州市飞龙岛大桥 斜拉索安装 施 工 方 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柳州欧维姆工程有限公司

一、工程概况 飞龙岛大桥位于赣州中心市区的西部,连接河套老城区和章江新城区.起点为客家大道,由南向北跨越章江南大道、章江、飞龙岛、章江北大道,连接文明大道与扬公路交叉口,止点为交叉口以北100米,工程总长1449.761米,其中主桥长230米,引桥长565米,接线道路长624.761米,桥下道路长373.35米.主要工程内容:桥梁工程、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全桥共21个墩台,南岸引桥0号到7号墩,第一联(0号到2号)2x30米整幅桥,单箱双室;第二联(2号到7号)30+2x35+2x30米连续梁,为双幅桥, 单箱双室.北岸引桥10号到21号,第四联(10号到14号)4x30米连续梁,双幅桥,第五联(14号到19号)30+2x35+30米连续梁,为双幅桥,第六联(19号到21号)2x30米整幅桥. 主桥为独塔双索面混合梁斜拉桥,主桥长230米,主跨150米,采用不对称布置,即150+(45+35)=230米,其中长128.5米为钢箱梁,其余101.35米均为混凝土箱.主塔顺桥向为曲线型斜塔、横桥向为“A”型,顺桥向:索塔塔背为圆曲线.塔高承台以上为87米,桥面以上为70.823米. 斜拉索采用空间双索面,每索面共9对斜拉索,全桥共36根斜拉索.斜拉索采用ф7米米镀锌平行钢丝,外挤双层PE,内层为黑色,外层为彩色,钢丝标准强度 =1670米pa.斜拉索规格共8种,即:61ф7,73ф7,91ф7,109ф7,121ф7,127фf pk 7,151ф7,187ф7.斜拉索在主梁处最小倾角28.5°,最大倾角61.7°.斜拉索锚具采用冷铸墩头锚,梁端及塔端锚具均采用张拉端锚具.

某独塔单索面斜拉桥施工方案比选

某独塔单索面斜拉桥施工方案比选 摘要:余姚市中山路主桥是一座部分矮塔斜拉桥,本文对中山路主桥几种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受力性能、经济性能等几种指标的比较,为以后类似的部分斜拉桥的施工方案的比选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矮塔斜拉桥施工方案比选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余姚市城区中部,南至四明东路,北至阳明东路,中山路主桥是连接江南片和江北片交通的一条主要交通通道。主桥为独塔单索面斜拉桥,跨径为76m+76m=152m。桥梁北侧主桥宽度为0.25m(栏杆)+4.0m(人、非混行道)+0.5m(防撞栏杆)+11.0m(机动车道)+3.50m(索区及绿化带)+11.0m(机动车道)+0.5m(防撞栏杆)+4.0m(人、非混行道)+0.25(栏杆)=35.0m ;南侧主桥的人非混行道设置在辅道上,因此桥梁宽度为16.5m。 主桥汽车荷载等级为城市A级,设计行车速度40km/h,桥下净空≥4.5m,通航等级为四级,通航净空为55×7m。 图1 中山路主桥效果图 2 桥梁结构简介 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单箱五室斜腹板截面(图3)。箱梁宽度为26.3m。标准横隔板每6.0m布置一道,并与斜拉索索距对应。箱梁节段划分如下:0号块节段长12.0m,其余节段长度为3.95m~6.0m,标准节段重量为377.0t。最良江侧人行道板搁置在箱梁外挑悬臂梁上,悬臂梁设置间距同箱梁横隔板,标准厚度为45cm,高度为35cm~100cm,采用预制拼装。 主塔采用钢壁结构,内灌补偿收缩混凝土。桥塔外轮廓采用椭圆形截面,承台以上塔高62.7m,桥面以上塔高51.6m。整个塔柱的外轮廓为椭圆锥形状,在锚固区范围的36.5m内,桥塔中心被挖空,由两个部分椭圆通过钢横撑连接。塔尖为空心钢结构,外形为椭圆锥,高7m,与桥塔主结构最上面的椭圆形钢板焊接。主塔柱钢结构在工厂预制,现场拼装,内部混凝土通过泵送灌注。 斜拉索采用单索面扇形布置,利用中央分隔带作为拉索锚固区,在每个锚固点处横桥向并排布置2根斜拉索,横向间距塔上为0.6m,梁上为1.0m。全桥斜拉索共9对,主梁上标准间距6.0m,最长索约153m,最短索约47.3m。 中墩采用花瓶式门式墩,塔墩基础由12根直径为1.8m钻孔桩组成群桩基础。

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总体施工组织设计1yg

目录 目录............................................................................. - 1 - 2.1.1地质条件 .................................................................................................................... - 1 - 2.1.2气象 ............................................................................................................................ - 2 - 2.2.2索施 ............................................................................................................................ - 3 - 第三章施工总体计划和关键节点计划............................................... - 3 -施工总体计划安排.. (3) 3.1.1编制原则和依据 ......................................................................................................... - 3 - 3.1.2施工总体进度计划..................................................................................................... - 5 - 关键节点计划 (5) 抵现场。主要机具设备进场方式及时间安排见表。...................................... - 5 -拟投入的主要设备.. (6) 4.2.1起重船 ........................................................................................................................ - 6 - 4.2.2运输船、驳船............................................................................................................. - 7 - 4.2.3混凝土搅拌船............................................................................................................. - 7 - 4.2.4钢管复合桩施工设备................................................................................................. - 7 - 4.2.5补给船、交通船......................................................................................................... - 7 - 4.2.6拖轮及锚艇配置......................................................................................................... - 8 - 4.2.7钢筋加工设备配置..................................................................................................... - 8 - 4.2.8其他施工设备配置..................................................................................................... - 8 - 第五章施工组织机构............................................................. - 9 - 施工组织安排总体思路 (9) 施工组织机构 (10)

双层桥

国内、外双层桥梁介绍 一、上层机动车、下层人非 1、南昌市朝阳大桥 南昌朝阳大桥连接朝阳新城和红角洲地区,西起红角洲地区丰和南大道,东至朝阳新城抚生路,沿线接前湖大道、跨赣江南大道、跨滨江南大道、接九洲大街,为快速路桥梁。该大桥跨越赣江范围全长1560米,其中主桥长720米,桥宽38.5米,为六塔七孔单索面斜拉桥结构,拉索间距为6米。双向八车道,塔高35米。主梁梁高4.5米,采用单箱多室形式,顶板之上通行机动车,边箱内用于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2012年9月开工,2014年底建成。 2、南昌大桥 大桥横跨于朝阳洲和红谷滩之间,是中国在赣江上修建的第一座行人、公路两用桥梁,被称为“千里赣江第一桥”。南昌大桥于1994年9月1日开工建设,于1994年元月10日建成通车,总投资达6.18亿元。主桥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

梁桥,桥面总宽为30.35米,上层为双向六机动车道,下层为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南昌大桥设有观光电梯,游人可乘电梯上桥观光。 3、上虞外环南路曹娥江大桥 上虞市环城南路曹娥江大桥采用双层连续梁桥方案,通过箱梁底板挑出悬臂设置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箱梁顶板仍作为行车道,非机动车和行人与机动车道的完全分离保证了车道的快速无阻,并降低了人行和非机动车道的坡度,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桥梁标高、减小了桥梁的宽度和长度,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 主桥为双层桥面七跨一联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跨径组合为 55m+5×72m+55m。上层桥面总宽18m,横向布置为:0.5m(防撞栏)+17m(机动车道)+0.5m(防撞栏);下层桥面单侧宽度5.5m,横向布置为:4m(非机动车道)+1.5m(人行道与护栏)。 4、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帝国桥

斜拉桥

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1章绪论 1.1概述 斜拉桥是一种桥面体系受压、支承体系受拉的结构,其桥面体系由加劲梁构成,其支承体系由钢索组成。 上世纪70年代后,混凝土斜拉桥的发展可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稀索,主梁基本上为弹性支承连续梁; 第二阶段:中密索,主梁既是弹性支承连续梁,又承受较大的轴向力; 第三阶段:密索,主梁主要承受强大的轴向力,又是一个受弯构件。 近年来,结构分析的进步、高强材料的施工方法以及防腐技术的发展对大跨斜拉桥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斜拉桥除了跨径不断增加外,主梁梁高不断减小,索距减少到10m以下,截面从梁式桥截面发展到板式梁截面。混凝土斜拉桥已是跨径200m~500m范围内最具竞争力的桥梁结构。 1.1.1 结构体系 斜拉桥的基本承载构件由梁(桥面)、塔和索三部分组成,且三者以不同的方式影响总体结构的性能。实际设计时三者是密不可分的。塔、梁及索的不同变化和相互组合,可以构成具有各自结构性能且力学特点和美学效果的突出的斜拉桥。正因为如此,斜拉桥基本体系可按力学性能分为漂浮体系、支承体系、塔梁固结体系和刚构体系: 漂浮体系为塔墩固结、塔梁分离,主梁除两端有支承外,其余全部用拉索悬吊,是具有多点弹性支承的连续梁。 支承体系即墩梁固结、塔梁分离,在塔墩上设置竖向支承,为具有多点弹性支撑的三跨连续梁。 塔梁固结体系即塔梁固结并支承在墩上,梁的内力和挠度同主梁与塔柱的弯曲刚度比值有关。其支座至少有一个为纵向固定。 刚构体系为梁塔墩互为固结,形成跨度内具有多点弹性支承的刚构。这种体系的优点是既免除了大型支座又满足悬臂施工的稳定要求,结构整体刚度较好,主梁挠度小;缺点是主梁固结处负弯矩较大,较适合于单塔斜拉桥。在塔墩很高的双塔斜拉桥中,若采用薄壁柔性墩来适应温度和活载等对结构产生的水平变形,形成连续刚构,能保持刚构体系的优点,并使行车平顺。采用这种体系的有美国的Dames Point桥和我国的广东崖门大桥等。 - 1 -

双塔斜拉桥设计说明

双塔斜拉桥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交通部交公路发[2003]252号文《关于二连浩特至河口国道主干线山西省侯马至禹门口段黄河大桥技术设计的批复》。 2、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务[2001]27号文《关于国道二连浩特至河口公路山西侯马至禹门口段黄河大桥桥位与桥型方案审查意见请示的批复》。 3、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2002年11月编制的《国道主干线二连浩特至河口公路山西侯马至禹门口段黄河大桥技术设计》。 4、郑州黄河康利经贸有限公司2001年4月编制的《国道主干线二连浩特至河口公路禹门口黄河大桥防洪影响评价》。 5、山西省地震工程勘察研究院1999年2月编制的《国道主干线二连浩特至河口公路禹门口黄河公路大桥桥址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二、设计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 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 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5、斜拉桥热挤聚乙烯拉索技术条件(GB/T18365—2001) 6、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试行)(JTJ027—96) 7、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2—85) 8、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9、公路桥梁抗风设计指南 10、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 114—97) 三、主要技术标准 1、双塔斜拉桥桥面宽:28+2×1.3(布索区)=30.6m。 2、荷载标准:汽车超—20级,挂车—120。 3、桥面横坡:双向2%。 4、地震烈度:基本烈度7度,按8度采取设防措施。 5、设计洪水频率:1/300。 6、通航:根据山西省、陕西省交通厅航运管理局联合制定的航道规划,桥址处黄河的通航标准为Ⅳ(3)级航道,通航净宽35米,通航净高8米,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为10年一遇洪水位。 7、船只撞击力:顺桥向300kN,横桥向400kN。 8、风速:初步设计收集了离桥位最近的河津市气象局1973~2002年历年各月份最大风速,根据此系列资料推算出桥位处设计风速为24.1m/s,基本风压为363pa。查《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桥址区域基本风压为500pa,设计偏安全的按基本风压为500pa进行计算,相应设计风速28.3 m/s。 四、主要材料 1、混凝土 混凝土技术标准应符合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有关规定。砼的配合比、拌制、运输、浇筑、振捣、养生、施工缝、以及砼配合料所采用的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材料的要求,应严格按

南浦大桥是一座双塔双索面斜拉桥

“南浦大桥是一座双塔双索面斜拉桥,主桥长846米,以一跨423米过江,跨度之大为全国之最。” “主桥桥面 大桥全景(18张) 用钢材与混凝土两种建筑材料叠合而成。桥面 大桥全景2(13张) 下一层用大型‘工字钢’制成框架,上一层是钢筋混凝土桥面板,钢框架与桥面板用电焊焊接,结合处再浇上混凝土,使两者联成一体。这种叠合组成的桥面和钢框架共同受力的新型结构,叫叠合梁结构。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采用,开了我国建桥史上的先河。 “主桥桥面的钢框架共有438根钢梁,其中一根重80吨,为全国之最;制作钢梁用的钢板,最厚的达80毫米,其厚度在钢结构中又是一个全国之最。拼装钢框架用的10多万套高强度螺栓的直径达30毫米,螺栓之大,是我国建桥史上前所未有的。 “大桥主桥桥面是用180根钢索吊在桥塔上的,其中最粗的一根钢索是用265根直径7毫米的高强度钢丝绞合而成,直径146毫米,重21吨,均为全国第一。它长达223米,竖起来相当于三幢国际饭店的高度。180根钢索都是用千斤顶拉后固定在主塔上的,每个千斤顶的拉力达600吨,也是全国之最。 “南浦大桥的通航净空高度为46米,在我国桥梁中首屈一指。“由于桥高,建桥时的作业面就更高,负责主桥桥面施工的上海市基础工程公

司的干部、工人要在50米以上的高空作业,安装斜拉索则要上到110米以上才能操作。这些恐怕也算是‘全国之最’了。 南浦大桥 南浦大桥自1988年12月5日开工,到1991年建成通车,仅仅用了3年时间。三年建造一座大跨度的南浦斜拉桥,其规模之宏大,工艺之严格,技术之复杂,施工难度之高,周期之短创世界建桥史上的奇迹。 其浦西的引桥总长3754米,由于受地域空间的限制,浦西的引桥设计成两个复曲线螺旋状,其造型犹如盘圆团龙,这在国内外桥梁建筑史上也属罕见。游客们乘车盘旋而上,如同进入了盘山公路,朝下看大桥下面的花园绿地,走动的人流变得越来越小,车窗外不断升高的桥体使每个游客都有那种车在桥上走、人在半空游的感觉。 南浦大桥主桥全长846米,桥体轻灵,主跨桥面微微上凸,傲然兀立,匀称协调,空间感好,造型优美。主塔两侧各有对称的几百根斜拉索,将庞大的南浦大桥抓在浦江上空。 南浦大桥的顺利通车,为以后建造杨浦大桥和徐浦大桥、奉浦大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短短几年中先后有五座大桥横跨浦江,还有几座在设计中和制造中。上海浦东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投资商将资金投向这片热土,便利的交通环境使浦东的腾飞添上翅膀。 斜拉桥介绍 斜拉桥又称斜张桥,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其可看作是拉索代替支墩的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其可使梁体内弯矩减小,降低建筑高度,减轻了结构重量,节省了材料。斜拉桥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 斜拉桥作为一种拉索体系,比梁式桥的跨越能力更大,是大跨度桥梁的最主要桥型。

独塔单索面斜拉桥主塔稳定性分析

独塔单索面斜拉桥主塔稳定简化分析 郭卓明 李国平 袁万城 上海城建设设计院 同 济 大 学 摘要:由于悬吊桥梁采用索塔支撑,其主塔往往须承受强大的轴向压力,因此其稳定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尤其独塔单索面斜拉桥在空间受力和稳定性方面都相对比较薄弱,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更显必要。本文在对其主塔受力的适当简化之后,分别对其弹性及弹塑性稳定进行了简化分析,在传统的弹塑性稳定内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独塔单索面斜拉桥主塔弹塑性稳定分析的简化方法。并以两座独塔单索面斜拉桥为背景做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简化分析方法是可行的。 关键词:独塔单索面 斜拉桥 主塔稳定 简化分析 一、引言 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家对基础设施投入的进一步加强为我国大跨桥梁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近十几年来,斜拉桥在我国迅速发展。由于单索面斜拉桥在美学上的优势,目前采用这种形式的斜拉桥也越来越多。由于悬吊桥梁的主塔均需承受巨大的轴向压力,而且随着桥梁跨度的增大,主塔也越来越高,结构越来越柔,其稳定问题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其侧向稳定在设计时更需特别注意。 结构的稳定是一个较为经典的问题。从1744年欧拉的弹性压杆屈曲理论,到1889年恩格赛的弹塑性稳定理论,到Prandtl, L.和Michell, J. H. 的侧倾稳定理论,再到李国豪教授、项海帆教授等对桁梁桥、拱桥稳定的研究[1]以及近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各种具体结构稳定的研究,稳定问题在理论上已经比较成熟。在斜拉桥的稳定方面,1976年Man-chang Tang 提出了弹性地基梁的屈曲临界荷载估算法,葛耀君[5]用能量法分析了斜拉桥的面内稳定,此外樊勇坚、李国豪以及钱莲萍等都提出过各种实用计算方法,但都是仅限于弹性稳定的简化分析,且基本集中于主梁的稳定。对于弹塑性稳定,最近谭也平、景庆新[2]等都用有限元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稳定问题在计算方法上经历了经典的平衡微分方程方法、能量法等简化方法和有限元的数值计算方法这三个阶段,目前众多的研究尤其是对弹塑性稳定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有限元分析上。然而在精确的有限元分析的同时,采用直观明了、概念清晰的力学简化分析,无论在对有限元分析结果的检验还是在初步设计时进行简单的估算都十分必要。本文在对独塔单索面斜拉桥主塔的受力特性进行适当简化之后,对独塔单索面斜拉桥主塔的弹性及弹塑性稳定问题分别进行了简化分析。 二、弹性稳定简化分析 考虑最一般的情况,主塔失稳方向和拉索平面成夹角β,如图(1)所示。失稳线形假定为()()v z V f z H ?=,分解到斜拉索平面内和平面外分别为: 平面内:()()()x z v z V f z H =?=?cos cos ββ 平面外:()()()y z v z V f z H =?=?sin sin ββ 主塔产生变形以后,外力功主要有拉索做功、主塔本身轴压做功和风荷载做功,其中拉索做功需考虑其在平面内的弹性支撑和平面外的非保向力作用,则由能量法可方便的导出主塔势能的总表达式:

第5章 斜拉桥实例

第五章实例 第一节铜陵长江公路大桥 一、概况 铜陵长江公路大桥是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位于安徽省铜陵市西南约10km的羊山矶下游600m 处,上游距九江大桥约230km,下游距南京长江大桥220km,是连接徐州-合肥-铜陵-黄山的南北公路咽喉,全桥总长2592m,于1995年建成通车。 二、主要技术标准 荷载等级:汽车-超20级,挂车-120 人群荷载3.5kN/m2; 桥面宽度:2.5m(人行道)+15m(行车道)+2.5m(人行道),总宽20m; 洪水频率:300年一遇,设计水位15.362m; 最高通航水位:14.262m; 通航净空:下行航道通航净宽不小于210m,上行航道通航净宽不小于182 m,高24m。 图4-5-1 铜陵长江公路大桥总体布置 三、设计要点 1、结构体系 采用半漂浮体系,塔墩固结,各墩都设盆式支座。孔跨布置为80m+90m+190m+432m+190m+90m +80m的7孔一联、总长为1152m的双塔双索面PC斜拉桥,如图4-5-1所示,连续长度在国内罕见。 2、主梁 铜陵大桥主梁采用轻型肋板截面(图4-5-2),边实心梁高2m,顶宽1.5m,底宽1.7m,全宽23m,板厚0.32m。高跨比为1/194。梁上索距8m,每8m节段设一横梁。 476

477 3、6号墩由于悬臂施工每侧28m 的需要,根部肋板式截面梁高度增大至3.5m 。河侧悬臂28m 处,高度降至标准节段的2m ;岸侧悬臂28m 处,高度降至2.5m ,并带底板,以便与2、7号墩悬臂施工的箱梁连接。 图4-5-2 肋板式主梁横断面(cm ) 3、索塔 如图4-5-3所示,采用H 形塔,总高153.03m ,桥面以上塔高105.5m ,高跨比0.244。下塔柱横桥向底宽20.4m ,逐步向上放宽,至中、下塔柱交界的下横梁处(放置梁处)最宽,为33m 。中塔柱向上略收窄,至上横梁处宽26m ,垂直至塔顶。顺桥向下塔柱底宽13m ,逐步缩小至7m ,直至塔顶。 塔截面呈八角形,在下塔柱中部以下为四室箱截面,外壁厚1m ,内壁厚0.5m 。下塔柱中部以上均为单室箱截面,外壁厚1m 。 索塔采用了环向预应力束来平衡斜拉索力产生的弯矩和轴力,为了方便施工,塔柱内设劲性骨架。 图4-5-3 塔身构造(cm ) 4、主塔基础

84双塔双索面斜拉桥索塔施工工法

斜拉桥索塔施工工法 GGG(中企)C4084-2008 田克平阳华国黄天贵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1 前言 随着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公路等级不断提高,斜拉桥、悬索桥等具有高墩、大跨径特点的桥梁被广泛应用到工程实际,同时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索塔作为斜拉桥、悬索桥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造价高昂、施工周期长,如何科学组织施工,优质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工法依托江苏省连盐高速公路灌河特大桥索塔施工工程实例,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索塔施工技术和工艺特点。已建成的索塔成品倾斜度、空间尺寸以及外观质量均满足规范要求,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施工进度科学合理。该工法被证明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施工工法,代表了目前索塔施工的先进水平。 2 工法特点 1 本工法工艺简练,操作性强,施工易于实现。在合理设计模板、支架和爬架系统的基础上,可以实现高度较大的索塔施工。 2 本工法施工结构设计合理,力学模型明确,设计计算量不大,易于被工程技术人员掌握。 3 质量易于控制,通过采用相对基准极坐标法进行测量控制,以及模板支撑体系的优化,结构物实体质量和外观质量优良。 4 本工法投入的大型机械设备相对较少,施工成本较低,循环施工周期较短,具备较高的投入产出比。 3 适用范围 本工法具有施工快捷,结构合理,经济实惠等特点,可以被广泛应用到斜拉桥、悬索桥的索塔施工中,尤其适合于索塔截面比较规则,塔柱高为100~200m的中小型钢筋砼索塔。通过对模板系统以及爬架提升装置的改进和优化,也可以应用到变截面及高度较大的索塔施工中。 4 工艺原理 本工法是索塔施工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工艺方法。工法原理:在塔柱内预先安装劲性骨架作为钢筋模板安装定位的依托,纵向主钢筋采用机械连接,下塔柱采用钢管支架模板体系、中上塔柱采用内翻外爬附爬架的分节段爬模施工模式,砼采用拖泵泵管输送,在中塔 第1页共13页

大跨径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施工控制研究

大跨径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施工控制研究 大跨径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施工控制研究 摘要:本文以宁波象山港公路大桥主桥钢箱梁斜拉桥为背景, 对钢箱梁斜拉桥施工监控的主要过程进行研究,重点从施工张拉力、安装线形计算及施工监测等方面进行剖析,特整理形成本文,以供业内同行共同参考借鉴。 关键词:大跨径钢箱梁施工控制工艺要求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斜拉桥以其简洁优美的外形及良好的跨越能力而被广泛采用。近年来, 随着交通量的剧增, 桥面宽度及桥梁跨径均呈上升趋势, 传 统的混凝土斜拉桥已难以满足实用要求, 大跨径钢箱梁斜拉桥因此 应运而生。但该类桥的施工控制与以往的混凝土斜拉桥的施工控制存在着较大差异, 故而施工控制必须因桥而异,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国内外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对斜拉桥的施工控制进行了许多研究, 提出了诸如卡尔曼滤波法、最小二乘误差控制法、无应力状态控制法、自适应控制法等许多实用控制方法[1,2]。这些方法的实质都 是基于对施工反馈数据的误差分析, 通过计算和施工手段, 对结构 的目标状态和施工的实施状态进行控制调整, 达到对施工误差进行 控制的目的。施工控制方法必须与各类斜拉桥设计施工的特点相结合, 才能在确保结构安全及施工便捷的前提下, 切实可靠地实现控制目标。目前国内大多数斜拉桥的施工控制文献都是针对混凝土斜拉桥进行的, 其相应的控制方法也是针对混凝土梁的施工特点提出来的, 对于大跨径的焊接钢箱梁斜拉桥施工控制积累的经验还比较少。虽然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和钢箱梁斜拉桥施工控制的主要内容并无太大 差异, 但由于结构自身特点以及施工工艺的不同, 所以在施工监控 工作中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本文以宁波象山港公路大桥主桥钢箱梁斜拉桥为背景, 对钢箱梁斜拉桥施工监控的主要过程进行研究。 1工程概况

基于荷载试验的独塔双索面刚构体系斜拉桥受力分析

基于荷载试验的独塔双索面刚构体系斜拉桥受力分析 发表时间:2019-09-16T17:06:14.6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作者:朱文忠 [导读] 摘要:某独塔双柱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跨径为2×110m,塔墩梁固结体系,横跨京沪铁路,采用转体施工,转体重量21000t。 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某独塔双柱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跨径为2×110m,塔墩梁固结体系,横跨京沪铁路,采用转体施工,转体重量21000t。为了详细了解该桥的受力性能和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为该桥的交工验收及后续的养护提供数据支持,对该桥进行了荷载试验。[1]~ [2]。 一、工程概况 该桥为独塔双柱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塔墩梁固结体系,横跨京沪铁路,采用转体施工,转体重量21000t。跨径为2×110m,桥面标准宽度23.2m,主塔墩总高66.7m(塔座以上),上塔柱为2根一字型箱型截面,下塔柱采用空心倒梯形结构型式。主梁采用双边主梁箱型截面,最低点高度2.6m,桥面设置2%横坡,除0号段和边跨现浇段采用C50外,其它梁段混凝土均采用C60混凝土。设计荷载等级为公路-I级。 二、理论分析及现场试验 (1)模型分析 理论计算采用桥梁专用程序MIDAS CIVIL建立斜拉桥空间模型进行整体分析。 (2)索力测试 斜拉索的索力状态是衡量斜拉桥是否处于正常受力状态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荷载试验前进行索力测试,不仅能为总体上评估斜拉桥的工作状态提供依据,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拉索锚固系统及主塔受力是否正常[3]。 全桥共68根拉索,采用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分别对左右侧拉索进行测试,并与设计索力对比。 测试采用频率法。频率法是依据索力与索的振动频率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的特点,在已知索长度、两端约束情况、分布质量等参数时,将高灵敏度的拾振器绑在斜拉索上,拾取拉索在环境振动激励下的振动信号,经过滤波、信号放大、A/D转换和频谱分析即可测出斜拉索的自振频率,进而由索力与拉索自振频率之间的关系获得索力。 计算采用考虑拉索抗弯刚度的索力公式: 注:——对应n阶自振频率的索力;——拉索线密度;——拉索第n阶自振频率;——拉索计算长度;——索的振动阶数;——索的抗弯刚度。 为了减弱日照温度对索力的影响,本次索力测试选择在夜间进行。 图3 实测索力与设计成桥索力对比图 通过对实测值的分析,1#、1’#、2#、2’#拉索因内置减震装置对短索索力测试有较大影响,所以仅做参考,不做评价外。该桥其余实测索力值接近设计索力值,且两侧对应索力比较接近,成对称性。 (3)荷载试验 荷载试验分为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 静载试验主要通过在桥梁结构上施加与设计荷载基本相当的外荷载,采用分级加载的方法,利用检测仪器测试桥梁结构的控制部位与控制截面在各级试验荷载作用下的挠度、应变等特性的变化,将测试结果与结构按相应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值及有关规范规定值作比较[4]。 根据本桥的结构特点和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确定受力最不利截面为控制断面,试验工况为主梁最大正弯矩、最大挠度、墩塔梁固结处最大负弯矩、塔顶纵向偏位、索力增量等13个测试工况。各工况实际试验效率ηq=0.99~1.05,满足JTG/T J21-2011中试验效率要求(0.95≤ηq≤1.05),说明本次试验能够反映结构的控制截面在设计荷载(公路-I级)下的工作性能。 动载试验主要通过对结构进行脉动测试、跑、跳车试验,测试桥梁结构的自振频率、冲击系数等动力特性参数,将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值作比较,得到结构的实际动力特性[5]。 三、试验结果分析 通过试验得到截面实测应变与截面高度的关系曲线接近于直线,实测中性轴与理论中性轴基本吻合,应变沿截面高度分布符合平截面假定。且试验加载前后均未发现裂缝产生,同时也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 各工况的挠度校验系数在0.62~0.83之间,应变校验系数在0.63~0.90之间,塔顶偏位校验系数为0.84,各工况下斜拉索实测索力增量均小于计算索力增量,说明斜拉索受力正常,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均满足设计要求。 主桥的实测一阶自振频率(f’1=1.076Hz)高于理论计算频率(f1=0.802Hz),实测冲击系数μ=1.04低于理论冲击系数μ=1.05;说明该桥动刚度和抗冲击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桥梁荷载试验规程(JTG/T J21-01-2015)[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桥梁承载能力评定规程(JTG/T J21-2011)[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双塔双索面矮塔斜拉桥主桥箱梁支架方案

XX航道整治一期工程(XX段)11标主桥箱梁施工方案 编号: 版本号: 发放编号: 编制: 复核: 审核: 批准: 有效状态: 中铁XX有限公司 XX航道整治一期工程11标项目经理部 2010年01月

1 编制依据及规范标准 1.1 编制依据 (1)现行施工设计标准 (2) XX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X9桥)设计文件 1.2 规范标准 (1) XX市《城市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GJ08-117-2005 J10617-20050)(2) XX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 (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5)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 025-86) (6)建筑施工碗扣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28-2000) (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8)路桥施工计算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5) (9)装配式公路钢桥使用手册 2 工程概况 2.1 工程结构概况 XX航道整治一期工程(XX段)位于XX浦东地区XX内,是XX航道的后半段,起于XX河,途径XX河、新开挖XX港和XX沟,止于XX港内河集装箱港区XX大道,全长16.3km。目前XX河仅宽20~30m,跨河的桥梁等级很低,XX河航道等级改建为Ⅲ级航道,原有航道上的桥梁全部拆除,航道开挖整治、改建。 本工程11标(航道部分)则位于XX市XX区XX镇XXXX河航段内,拟建桥梁为一座双塔双索面矮塔斜拉桥,桥梁全长554.88m、跨径布置为西引桥(6×22.84+22.44)+主桥(61.96+112+61.96)+东引桥(22.44+6×22.84),主桥桥宽31.7m,引桥标准段桥宽24m,塔总高20m,每一索面9根斜拉索,共36根。主桥两侧辅道,将主线道路两端引道与现状机耕路接顺段; 主桥箱梁底宽22.7m,顶宽31.7m,高度2.8m~4.5m,箱梁底板厚度250mm~500m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