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工程原理第1章作业

食品工程原理第1章作业

食品工程原理第1章作业
食品工程原理第1章作业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报告

姓名:陈蔚婷 学号:1363115 班级:13级食安1班 实验一: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实验目的 1 ?掌握测定流体流经直管、管件和阀门时阻力损失的一般实验方法。 2?测定直管摩擦系数 入与雷诺准数Re 的关系,验证在一般湍流区内 入与Re 的关系曲线。 3?测定流体流经管件、阀门时的局部阻力系数 。 4?学会倒U 形压差计和涡轮流量计的使用方法。 5?识辨组成管路的各种管件、阀门,并了解其作用。 、基本原理 流体通过由直管、管件(如三通和弯头等)和阀门等组成的管路系统时,由于粘性剪应力和涡流 应力的存在,要损失一定的机械能。流体流经直管时所造成机械能损失称为直管阻力损失。流体通过 管件、阀门时因流体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改变所引起的机械能损失称为局部阻力损失。 1 ?直管阻力摩擦系数入的测定 流体在水平等径直管中稳定流动时,阻力损失为: P f P 1 P 2 l U 2 W f d 2 即, 2d p f l u (1) (2) 式中:入一直管阻力摩擦系数,无因次; d —直管内径,m ; P f —流体流经I 米直管的压力降,Pa ; w f —单位质量流体流经I 米直管的机械能损失,J/kg ; p —流体密度,kg/m 3 ; l —直管长度,m ; u —流体在管内流动的平均流速, m/s 。

式中:Re —雷诺准数,无因次; 卩一流体粘度,kg/(m s )。 湍流时入是雷诺准数Re 和相对粗糙度(& /d 的函数,须由实验确定。 由式(2)可知,欲测定 入需确定I 、d ,测定 p f 、u 、p □等参数。I 、d 为装置参数(装置 参数表格中给出), P □通过测定流体温度,再查有关手册而得, u 通过测定流体流量,再由管径 计算得到。 2 ?局部阻力系数 的测定 局部阻力损失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即当量长度法和阻力系数法。 (1)当量长度法 流体流过某管件或阀门时造成的机械能损失看作与某一长度为 l e 的同直径的管道所产生的机械 (2)阻力系数法 流体通过某一管件或阀门时的机械能损失表示为流体在小管径内流动时平均动能的某一倍数, 局部阻力的这种计算方法,称为阻力系数法。即: ,P f u 2 w' f 故 式中: 一局部阻力系数,无因次; P f —局部阻力压强降,Pa ;(本装置中,所测得的压降应扣除两测压口间直管段的压降, 直管段的压降由直管阻力实验结果求取。) p —流体密度,kg/m 3 ; 滞流(层流) 时, 64 Re Re du (3) (4) 能损失相当,此折合的管道长度称为当量长度,用符号 l e 表示。这样,就可以用直管阻力的公式来计 算局部阻力损失,而且在管路计算时可将管路中的直管长度与管件、 则流体在管路中流动时的总机械能损失 W f 为: 阀门的当量长度合并在一起计算, l e W f (8) (9) 2 P f

食品工程原理练习题

传热练习题 1、 某加热器外面包了一层厚度为300mm 的绝缘材料,该材料的热导率为0.16W/(m ·℃),已测得该绝缘层外缘温度为30℃,距加热器外壁250mm 处为75℃,试求加热器外壁面的温度为多少? 2、 用套管换热器将果汁从80℃冷却到30℃,果汁比热为3.18kJ/kg ℃,流量为240kg/h 。冷却水与果汁呈逆流进入换热器,进口和出口温度分别为10℃和20℃,若传热系数为450W/m 2℃,计算换热面积和冷却水用量。 3、在一内管为Φ25mm×2.5mm 的套管式换热器中,用水冷却苯,冷却水在管程流动,入口温度为290K ,对流传热系数为850W/(m 2·K),壳程中流量为1.25kg/s 的苯与冷却水逆流换热,苯的进、出口温度分别为350K 、300K ,苯的对流传热系数为1700 W/(m 2·K),已知管壁的热导率为45 W/(m·K),苯的比热容为c p =1.9 kJ/(kg·℃),密度为ρ=880kg/m 3。忽略污垢热阻。试求:在水温不超过320K 的最少冷却水用量下,所需总管长为多少(以外表面积计)? 4、 在一单程列管式换热器中,用130℃的饱和水蒸汽将36000kg/h 的乙醇水溶液从25℃加热到75℃。列管换热器由90根Ф25mm×2.5mm ,长3m 的钢管管束组成。乙醇水溶液走管程,饱和水蒸汽走壳程。已知钢的热导率为45W/(m·℃),乙醇水溶液在定性温度下的密度为880kg/m 3,粘度为1.2×10-3Pa·s ,比热为4.02kJ/(kg·℃),热导率(即导热系数)为0.42W/(m·℃),水蒸汽的冷凝时的对流传热系数为104W/(m 2·℃),忽略污垢层热阻及热损失。试问此换热器是否能完成任务(即换热器传热量能否满足将乙醇水溶液从25℃加热到75℃)? 已知:管内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为4.08.0Pr Re )/(023.0d λα=,λμ/Pr p C =。 干燥练习题 5、 某物料在连续理想干燥器中进行干燥。物料处理量为3600kg/h, 物料含水量由20%降到5%(均为湿基)。空气初始温度为20℃,湿度为0.005kg/kg 绝干气,空气进干燥器时温度为100℃, 出干燥器时温度为40℃。试求:(1)空气消耗量;(2)预热器传热量。 6、 在某干燥器中干燥砂糖晶体,处理量为100kg/h ,要求将湿基含水量由40%减至5%。干燥介质为干球温度20℃,相对湿度15%的空气,经预热器加热

食品工程原理习题和答案完整版

食品工程原理习题和答 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食品工程原理 第一章 P31: 1. 2. 4. 8. 9. 10. 11. 第二章 P78: 【1】一食品冷藏室由内层为19mm厚的松木,中层为软木层,外层为51mm厚的混凝土所组成。内壁面温度为 ℃,混凝土外壁面温度为℃。松木、软木和混凝土的平均热导率分别为,3,W/(m·K),要求该冷藏室的热损失为15W/m2。求所需软木的厚度及松木和软木接触面处的温度。 解:三层平壁的导热。 1)所需软木的厚度2b?由:

【4】将粗碎的番茄通过内径为60mm的管子从20℃加热到75?℃。其流量为1300kg/h,管内壁面温度为105℃,求对流传热系数。 已知粗碎的番茄物性数据如下:ρ=1050kg/m3;cp=kJ/(kg·K); μ=mPa·s℃时),mPa·s(105?℃时);λ=W/(m·K)。 解:流体在管内被加热。管中流速: 5. 一带有桨式搅拌器的容器内装有温度为℃的料液。用夹套内的蒸汽加热。容器内径为m,搅拌器直径为m,转速为r/s,容器壁温为℃。料液的物性为: ρ=977?kg/m3 ;Cp=kJ/(kg·K);μ=100?mPa·s℃时),mPa·s℃时)料液热导 率)/。求料液对容器壁的对流传热系数。 解:该对流属于流体在搅拌槽内强制对流。 8. 10.在逆流换热器中,用初温为20?℃的水将kg/s的液体[比热容为 kJ/(kg·K)、密度为850kg/m3]由80℃冷却到30?℃。换热器的列管

直径为Φ25?mm×mm,水走管内。水侧和液体侧的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850W/(m2·K)和1?700W/(m2·K),污垢热阻可忽略。若水的出口温度不能高于50?℃,求水的流量和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解:传热量为 12. 【14】某列管换热器的管程走冷却水,有机蒸汽在管外冷凝。在新使用时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度分别为20?℃和30?℃。使用一段时间后,在冷却水进口温度与流量相同的条件下,冷却水出口温度降为26?℃。已知换热器的传热面积为m2,有机蒸汽的冷凝温度为80℃, 冷却水流量为kg/s,求污垢热阻。 解:无污垢时的传热量: 【16】有一套管换热器,内管为Φ19?mm×2mm,管长为2m,管内的水与环隙中的油逆流流动。油的流量为270kg/h,进口温度为100℃,水的流量为360kg/h,进口温度为10℃。若忽略热损失,且知以管外表面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且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联系。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学知识和物理化学知识。食品工程原理以食品加工单元操作为主要对象,研究食品物料在加工过程中的动量、能量、质量的传递与守恒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食品加工常见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与工艺计算,典型设备的设计计算。综合利用所学知识与食品工程生产实际相结合,着重培养分析与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为进一步学习食品领域的专业课程或从事食品工业生产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 (一)理论教学部分 0. 绪论 (基本内容) 1)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三种传递过程及其物理量的守恒 2)本课程的研究方法、学习要求 3)物理量的量纲与单位换算 (可选内容) 食品工程发展现状及趋势 1.流体流动 (基本内容) 1)流体静力学: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及其应用; 2)流体流动的守恒原理: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质量守恒----连续性方程式,机械能守恒----伯努利方程式,动量守恒及其与机械能守恒之间的关系; 3)流体流动的内部结构:雷诺实验与流体流动类型,直圆管内流体的流速分布,流动边界层; 4)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沿程阻力,局部阻力; 5)简单管路的计算 6)流量测量:测速管,孔板流量计,转子流量计; (可选内容) 非牛顿流体的流动阻力; 复杂管路(并联/分支)的计算; 2. 流体输送 (基本内容) 1)液体输送机械:离心泵;其他类型泵(容积泵、浓浆泵、磁力驱动泵); 2)气体输送机械:离心式风机,鼓风机和压缩机,真空泵及真空管路; 3)流体输送设备的种类特点及选型

第七章食品工程原理习题

第七章吸收与蒸馏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吸收 2 对流传质 3 扩散系数 4 气-液相平衡 5 最小回流比 6 全塔效率 7泡点回流 8 蒸馏 9 精馏 10 相对挥发度 11 回流比 二、填空 1 若溶质在气相中的分压大于其( ),就会发生( )过程。 2 某气体用水吸收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气-液平衡线和操作线均为直线,其平衡线的斜率可用()常数表示,而操作线的斜率可用()表示。 3 对接近常压的低浓度溶质的气液平衡系统,当总压增加时,亨利系数(),相平衡常数m(),溶解度系数H()。(增加、减少、不变)。 4 由于吸收过程气相中的溶质分压总()液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

所以吸收操作线总是在平衡线的()。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则操作线向()平衡线的方向偏移,吸收过程推动力(y-ye)()。 5 在气体流量,气相进出口组成和液相进口组成不变时,若减少吸收剂用量,则传质推动力将(),操作线将()平衡线。 6 用Δp为推动力的气膜传质速率方程有两种,以传质分系数表达的传质速率方程为(),以总传质系数表达的传质速率方程为()。7在精馏操作中,加料板以上的管段称为( ),加料板以下的管段称为( ) 8( )进料时精馏段汽相摩尔流量与提溜段相等。 9精馏操作中塔板上汽液接触状态主要有( )、( )和( )。其中以( )接触的传质阻力最小。 10精馏装置主要包括( ),( )和( )。 11工业生产中的操作回流比一般是最小回流比的( )倍。 12按蒸馏操作方法不同,蒸馏可分为( )、( )、和( )三大类。 三、选择 1 采用填料塔进行气体吸收,当操作线和平衡线相交(或相切)时,( )。 A. 塔底吸收液浓度最高; B. 吸收剂用量最少; C. 吸收速率最高 2 若气相溶质分压大于其液相平衡分压,就会发生( )过程。 A. 吸收; B. 解吸; C. 平衡 3 总压不太高时,一定温度下气、液两相的平衡关系服从( )。

食品工程原理 第五章 习题解答

第五章习题解答 1. 什么样的溶液适合进行蒸发? 答:在蒸发操作中被蒸发的溶液可以是水溶液,也可以是其他溶剂的溶液。只要是在蒸发过程中溶质不发生汽化的溶液都可以。 2. 什么叫蒸发?为什么蒸发通常在沸点下进行? 答:使含有不挥发溶质的溶液沸腾汽化并移出蒸汽,从而使溶液中溶质浓度提高的单元操作称为蒸发。在蒸发操作过程中物料通常处于相变状态,故蒸发通常在沸点下进行。 3. 什么叫真空蒸发?有何特点? 答:真空蒸发又称减压蒸发,是在低于大气压力下进行蒸发操作的蒸发处理方法。将二次蒸汽经过冷凝器后排出,这时蒸发器内的二次蒸汽即可形成负压。操作时为密闭设备,生产效率高,操作条件好。 真空蒸发的特点在于: ①操作压力降低使溶液的沸点下降,有利于处理热敏性物料,且可利用低压强的蒸汽或废蒸汽作为热源; ②对相同压强的加热蒸汽而言,溶液的沸点随所处的压强减小而降低,可以提高传热总温度差;但与此同时,溶液的浓度加大,使总传热系数下降; ③真空蒸发系统要求有造成减压的装置,使系统的投资费和操作费提高。 4. 与传热过程相比,蒸发过程有哪些特点? 答:①传热性质为壁面两侧流体均有相变的恒温传热过程。 ②有些溶液在蒸发过程中有晶体析出、易结垢或产生泡沫、高温下易分解或聚合;溶液的浓度在蒸发过程中逐渐增大、腐蚀性逐渐增强。二次蒸汽易挟带泡沫。 ③在相同的操作压强下,溶液的沸点要比纯溶剂的沸点高,且一般随浓度的增大而升高,从而造成有效传热温差减小。 ④减少加热蒸汽的使用量及再利用二次蒸汽的冷凝热、冷凝水的显热是蒸发操作过程中应考虑的节能问题。 5. 单效蒸发中,蒸发水量、生蒸气用量如何计算? 答:蒸发器单位时间内从溶液中蒸发出的水分质量,可用热负荷来表示。也可作物料衡算求得。 在蒸发操作中,加热蒸汽冷凝所放出的热量消耗于将溶液加热至沸点、将水分蒸发成蒸汽及向周围散失的热量。蒸汽的消耗量可通过热量衡算来确定。 6. 何谓温度差损失?温度差损失有几种? 答:溶液的沸点温度t往往高于二次蒸汽的温度T’,将溶液的沸点温度t与二次蒸汽的温度T'之间的差值,称为温度差损失。 蒸发操作时,造成温度差损失的原因有:因蒸汽压下降引起的温度差损失'?、因蒸发器中液柱静压强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和因管路流体阻力引起的温度差

食品工程原理(赵思明编)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绪论 一、填空 1、经济核算 2、物料衡算、经济核算、能量核算、物系的平衡关系、传递速率 3、液体输送、离心沉降、混合、热交换、蒸发、喷雾干燥 二、简答 1、在食品工程原理中,将这些用于食品生产工艺过程所共有的基本物理操作过程成为单元操作。例如,奶粉的加工从原料乳的验收开始,需要经过预热杀菌、调配、真空浓缩、过滤、喷雾干燥等过程;再如,酱油的加工,也包含大豆的浸泡、加热、杀菌、过滤等工序,这两种产品的原料、产品形式、加工工艺都有较大的不同,但却包含了流体的输送、物质的分离、加热等相同的物理操作过程。 2、“三传理论”即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 (1)动量传递理论。随着对单元操作的不断深入研究,人们认识到流体流动是一种动量传递现象,也就是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其内部发生动量传递。所以凡是遵循流体流动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都可以用动量传递理论去研究。 (2)热量传递理论。物体在加热或者冷却的过程中都伴随着热量的传递。凡是遵循传热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都可以用热量传递的理论去研究。 (3)质量传递理论。两相间物质的传递过程即为质量传递。凡是遵循传质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都可以用质量传递的理论去研究。 例如,啤酒的灭菌(热量传递),麦芽的制备(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等。 三传理论是单元操作的理论基础,单元操作是三传理论具体应用。 3、单元操作中常用的基本概念有物料衡算、能量衡算、物系的平衡关系、传递速率和经济核算。 物料衡算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对于一个生产加工过程,输入的物料总量必定等于输出的物料总质量与积累物料质量之和。能量衡算的依据是能量守恒定律,进入过程的热量等于离开的热量和热量损失之和。平衡状态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平衡关系可用来判断过程能否进行,以及进行的方向和能达到的限度。过程的传递速率是决定化工设备的重要因素,传递速率增大时,设备尺寸可以减小。为生产定量的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设备,根据设备的型式和材料的不同,可以有若干设计方案。对同一台设备,所选用的操作参数不同,会影响到设备费与操作费。因此,要用经济核算确定最经济的设计方案。 4、流体流动过程包括流体输送、搅拌、沉降、过滤等。传热过程包括热交换、蒸发等。 传质过程包括吸收、蒸馏、萃取、吸附、干燥等。 5、(略) 三、计算 1、质量分数20%;摩尔分数1.30%;摩尔浓度0.62mol/L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报告

流化床干燥实验报告 姓名:张萌学号:5602111001 班级:食品卓越111班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常压干燥设备的基本流程和工作原理。 2. 掌握测定干燥速度曲线的方法。 3. 掌握根据实验干燥曲线求取干燥速率曲线以及恒速阶段干燥速 率、临界含水量、平衡含水量的实验分析方法。 二、基本原理 1.干燥速率:单位干燥面积(提供湿分汽化的面积)、单位时间内所除去的湿分质量。 2.干燥速率的测定方法:利用床层的压降来测定干燥过程的失水量。需要用到的公式有: 物料中瞬间含水率X i=(△p-△p e)/△p e 式中:△p-时刻τ时床层的压差; 计算出每一时刻的瞬间含水率X i,然后将X i对干燥时间iτ作图,即为干燥曲线。 3.干燥过程分析: (1)物料预热阶段 (2)恒速干燥阶段 (3)降速干燥阶段。 非常潮湿的物料因其表面有液态水存在,当它置于恒定干燥条件下,则其温度近似等于热风的湿球温度tw ,到达此温度前的阶段称为

(1)阶段。在随后的第二阶段中,由于表面存有液态水,物料温度约等于空气的湿球温度tw,传入的热量只用来蒸发物料表面水分,在第(2)阶段中含水率X随时间成比例减少,因此其干燥速率不变,亦即为恒速干燥阶段。在第(3)阶段中,物料表面已无液态水存在,亦即若水分由物料内部的扩散慢于物料表面的蒸发,则物料表面将变干,其温度开始上升,传入的热量因此而减少,且传入的热量部分消耗于加热物料,因此干燥速率很快降低,最后达到平衡含水率而终止。(2)和(3)交点处的含水率称为临界含水率用X0表示。对于第(2)(3)阶段很长的物料,第(1)阶段可忽略,温度低时,或根据物料特性亦可无第二阶段。 三、实验装置与流程 1.主要设备及仪器 (1)鼓风机:BYF7122,370W; (2)电加热器:额定功率2.0KW; (3)干燥室:Φ100mm×750mm; (4)干燥物料:耐水硅胶; (5)床层压差:Sp0014型压差传感器,或U形压差计。 2.实验装置

食品工程原理习题

第一章 流体力学 【1-1】 椰子油流过一内径为20mm 的水平管道,其上装有一收缩管,将管径逐渐收缩至 12mm ,如果从未收缩管段和收缩至最小处之间测得的压力差为800Pa ,试求椰子油的流量。 【1-2】 牛奶以2×10- 3m 3/s 的流量流过内径等于27mm 的不锈钢管,牛奶的粘度为2.12×10-3Pa.s ,密度为1030kg/m 3,试确定管内流动是层流还是紊流。 【1-3】 用泵输送大豆油,流量为1.5×10-4m 3/s ,管道内径为10mm ,已知大豆油的粘度为 40×10- 3Pa.s ,密度为940kg/m 3。试求从管道一端至相距27m 的另一端之间的压力降。 【1-4】试求稀奶油以6m/s 的速度流过管道时,因摩擦而引起的压力降。管道直径 mm ,长100m ,为水力光滑的不锈钢管。已知稀奶油的密度为1000kg/m 5238.×φ3,粘度为12×10- 3Pa.s 。 【1-7】某离心泵安装在高于井内水面 5.5m 的地面上,吸水量为40m 3/h 。吸水管尺寸为 mm ,包括管路入口阻力的吸水管路上的总能量损失为4.5J/kg 。试求泵入口处的真空度。(当地大气压为1.0133×104114×φ5Pa ) 【1-8】用离心泵将密度为1200kg/m 3的水溶液由敞开贮槽A 送至高位槽B 。已知离心泵吸入 管路上各种流动阻力之和 J/kg 、压出管路的∑=10s ,f L ∑=30D ,f L J/kg 。两槽液面维持恒定,其间垂直距离为20m 。每小时溶液的输送量为30m 3。若离心泵效率为0.65, 求泵的轴功率。 【1-9】每小时将10m 3常温的水用泵从开口贮槽送至开口高位槽。管路直径为mm , 全系统直管长度为100m ,其上装有一个全开闸阀、一个全开截止阀、三个标准弯头、两个阻力可以不计的活接头。两槽液面恒定,其间垂直距离为20m 。取管壁粗糙度为0.25mm 、水的密度为1000kg/m 357×φ3、粘度为1×10-3Pa.s 。试求泵的效率为70%时的轴功率。 【1-10】用泵将开口贮槽内密度为1060kg/m 3、粘度为1.1×10- 3Pa.s 的溶液在稳定流动状态下送到蒸发器内,蒸发空间真空表读数为40kPa 。溶液输送量为18m 3/h 。进蒸发器水平管中心线高于贮槽液面20m ,管路直径357×φmm ,不包括管路进、出口的能量损失,直管和管件当量长度之和为50m 。取管壁粗糙度为0.02mm 。试求泵的轴功率(泵的效率为65%)。 【1-14】拟用一台3B57型离心泵以60m 3/h 的流量输送常温的清水,已查得在此流量下的允 许吸上真空H s =5.6m ,已知吸入管内径为75mm ,吸入管段的压头损失估计为0.5m 。

食品工程原理重点知识讲解

食品工程原理复习 第一章 流体力学基础 1.单元操作与三传理论的概念及关系。 不同食品的生产过程应用各种物理加工过程,根据他们的操作原理,可以归结为数个应用广泛的基本操作过程,如流体输送、搅拌、沉降、过滤、热交换、制冷、蒸发、结晶、吸收、蒸馏、粉 碎、乳化萃取、吸附、干燥 等。这些基本的物理过程称为 单元 操作 动量传递:流体流动时,其内部发生动量传递,故流体流动过程也称为动量传递过程。凡是遵循流体流动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 均可用动量传递的理论去研究。 热量传递 : 物体被加热或冷却的过程也称为物体的传热过程。凡 是遵循传热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均可用热量传递的理论去研究。 质量传递 : 两相间物质的传递过程即为质量传递。凡是遵循传质 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均可用质量传递的理论去研究。 单元操作与三传的关系 “三传理论”是单元操作的理论基础,单元操作是“三传理论” 的具体应用。 同时,“三传理论”和单元操作也是食品工程技术的理论和实践 基础 2.粘度的概念及牛顿内摩擦(粘性)定律。牛顿黏性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y u d d μτ±= ,服从此定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 μ比例系数,其值随流体的不同而异,流体的黏性愈大,其值愈 大。所以称为粘滞系数或动力粘度,简称为粘度 3.理想流体的概念及意义。 理想流体的粘度为零,不存在内摩擦力。理想流体的假设,为工 程研究带来方便。 4.热力体系:指某一由周围边界所限定的空间内的所有物质。边

界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边界所限定空间的外部称为 外界。 5.稳定流动:各截面上流体的有关参数(如流速、物性、压强) 仅随位置而变化,不随时间而变。 6.流体在两截面间的管道内流动时, 其流动方向是从总能量大的截面流向总能量小的截面。 7.1kg理想流体在管道内作稳定流动而又没有外功加入时,其柏努利方程式的物理意义是其总机械能守恒,不同形式的机械能可以相互转换。 8. 实际流体与理想流体的主要区别在于实际流体具有黏性,实际流体柏努利方程与理想流体柏努利方程的主要区别在于实际流体柏努利方程中有阻力损失项。 柏努利方程的三种表达式 p1/ρ+gz1+u12/2 = p2/ρ+gz2+u22/2 p1/ρg+z1+u12/2g = p2/ρg+z2+u22/2g p1+ρgz1+ρu12/2 = p2 +ρgz2+ρu22/2 9.管中稳定流动连续性方程:在连续稳定的不可压缩流体的流动中,流体流速与管道的截面积成反比。截面积愈大之处流速愈小,反之亦然。对于

中国农大食品工程原理 第8章 (6) 液体吸附与离子交换

第8章液体吸附与离子交换 吸附与离子交换都是相间传质过程,物质传递方向是由液相到固相。 1 液体吸附 1.1 吸附作用和吸附剂 1.1.1 吸附作用 利用多孔固体颗粒选择性地吸附流体中的一个或几个组分,从而使流体混合物得以分离的单元操作。 分离的依据:各组分的吸附力不同。 吸附剂: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 吸附质:被吸附的组分。 固相具有吸附能力的根本原因是固体表面分子处在一个不平衡力场中,也既是表面力在起作用。 物理吸附: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作用力仅为分子间引力的吸附; 化学吸附: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作用力为化学键力的吸附。 物理吸附的特点: ①放热过程;②吸附无选择性;③吸附速度快,易达平衡;④可以是多分子层吸附; ⑤可逆过程,解吸容易。 化学吸附的特点: ①放热过程;②吸附有选择性;③吸附速度慢,不易达平衡;④单分子层吸附; ⑤解吸困难。 1.1.2 吸附剂及其性能 吸附剂的来源: ①天然矿产: 活性白土、漂白土、硅藻土、凹凸棒等; ②人工制品:活性炭、硅胶、活性氧化铝、分子筛、吸附树脂等。 食品工业中常用的吸附剂有: (1)活性炭 包括粉末活性炭和颗粒活性炭两种。 (2)活性白土 (3)硅胶 包括球形、无定形、粉末状及加工成型四种。 (4)膨润土 (5)分子筛 (6)吸附树脂 食品工业对吸附剂的要求主要有: ①吸附量大;②选择性好。 一些常用吸附剂的性能见表8-1。 1.2 吸附理论 1.2.1 吸附平衡 (1)单组分吸附吸附剂只选择性的吸附一个组分(溶质)。

可用等温吸附方程(弗氏方程)表示: n kC 1*=ω 式中:ω-吸附质在固相中的浓度,kg 吸附质/kg 吸附剂; C *-吸附质与固相浓度成平衡的液相质量浓度,kg 吸附质/m 3。 k ,n-与吸附剂(质)性质、温度有关的常数。一般n 在2~10之间易吸附,小于0.5时,吸附困难。 吸附浓度较低时,可用线性方程表示: * kC =ω 参见下图,活性炭对醋酸(水容液)和苯甲酸(苯溶液)的吸附: 从图中可以看出,吸附质不同,吸附平衡浓度不同;另外,浓度低时ω~C *基本为线性关系。 吸附平衡后,对吸附质作物料衡算,得: m C C V ) (*0-=ω 式中:m-吸附剂的质量,kg ; V-液相体积,m 3; C 0,C *-平衡前、后的溶液浓度,kg 吸附质/m 3。 (2)双组分吸附 既吸附溶质又吸附溶剂。 设 x-液体中溶质的体积分数; y-固体中溶质的体积分数。 则以x ~y 曲线表示的平衡关系如下图所示:

《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概况 课程名称:食品工程原理 课程名称(英文):PRINCIPLES OF FOOD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0611306 课程总学时:70学时(讲课60学时,实验10学时) 课程学分:3.5学分 课程分类:必修课 开设学期:第4学期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机械制图》等课程 后续课程:《粮油食品工艺学》、《畜产食品工艺学》、《果蔬食品工艺学》、《食品机械》、《食品工厂设计》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的必修课之一。本课程是在高等数学、物理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承前启后,由理及工的桥梁。主要目的是培养分析和解决有关单元操作各种问题的能力,以便在食品生产、科研与设计中到强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设备生产能力及效率,降低设备投资及产品成本,节约能耗,防止污染及加速新技术开发等。主要任务是:研究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构造及工艺尺寸的计算(或选型)。 三、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一)理论教学 绪论 目的要求:了解食品工程原理的性质、任务、学习方法;掌握单位换算、物料衡算、能量衡算的基本方法。 主要内容: 一、食品工程原理的发展历程 二、食工原理的性质、任务、与内容 三、单位制与单位换算 四、物料衡算 五、能量衡算 六、过程平衡与速率 重点:单元操作的概念单位换算、物料衡算、能量衡算。 难点:经验公式的单位变换、试差计算法 1 / 8

第一章流体流动 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流体平衡和运动的基本规律,熟练掌握静力学基本方程式、连续性方程式、柏努力方程式的内容和应用、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在此基础上解决管路计算、输送设备功率计算等问题。 重点:静力学基本方程式、连续性方程式、柏努力方程式的内容和应用、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 难点:柏努力方程式的推导及其应用、流动边界层的概念、流动阻力计算公式的推导 主要内容: 第一节流体静力学方程式及其应用 一、流体静力学方程式 二、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应用 第二节流体在管内的流动 一、稳定流动与不稳定流动 二、连续性方程式 三、柏努利方程式 四、柏努利方程式的应用 第三节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 一、顿粘性定律与流体的粘度 二、流动类型与雷诺准数 三、滞流与湍流 四、边界层的概念 五、流动阻力 第四节管路计算与流量测量 一、管路计算 二、流量测量 第二章粉碎与筛分 目的要求:掌握粉碎与筛分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 重点:粒度的大小、形状及分布,粉碎速率、粉碎能耗、平均粒度、筛分速率 难点:食品物料粒度的大小、形状及分布,粉碎速率、粉碎能耗、平均粒度、筛分速率。 主要内容: 第一节粉碎 一、概述 二、粉碎理论 第二节筛分 一、筛分理论

食品工程原理试题

食工原理复习题及答案(不含计算题) 一、填空题: 1. 圆管中有常温下的水流动,管内径d=100mm,测得其中的质量流量为15.7kg.s-1,其体积流量为____ 0.0157m3.s-1 _____.平均流速为_ 2.0m.s-1_____。 2. 流体在圆形管道中作层流流动,如果只将流速增加一倍,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_2___倍; 如果只将管径增加一倍,流速不变,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____ 1/4_倍。 3. 离心泵的流量常用____出口阀____调节。 4.(3分)题号2005 第2章知识点100 难度容易 某输水的水泵系统,经管路计算得,需泵提供的压头为He=25m水柱,输水量为20kg.s-1,则泵的有效功率为__ 4905w_______. 5. 用饱和水蒸汽加热空气时,换热管的壁温接近____饱和水蒸汽________的温度,而传热系数K值接近______ 空气______的对流传热系数。 6. 实现传热过程的设备主要有如下三种类型__ 间壁式_________、____ 蓄热式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混合式________. 7.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又称______ 标准式_________。由于中央循环管的截面积_______。使其内单位容积的溶液所占有的传热面积比其它加热管内溶液占有的______________,因此,溶液在中央循环管和加热管内受热不同而引起密度差异,形成溶液的_______________循环。 ***答案*** ,较大,要小,自然 8. 圆管中有常温下的水流动,管内径d=100mm,测得中的体积流量为0.022m3.s-1,质量流量为_________,平均流速为_______。 ***答案*** 22kg.s-1 ; 2.8m.s-1 9. 球形粒子在介质中自由沉降时,匀速沉降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滞流沉降时,其阻力系数=____________. ***答案*** 粒子所受合力的代数和为零24/ Rep 10. 某大型化工容器的外层包上隔热层,以减少热损失,若容器外表温度为500℃, 而环境温度为20℃, 采用某隔热材料,其厚度为240mm,λ=0.57w.m-1.K-1,此时单位面积的热损失为_______。(注:大型容器可视为平壁) ***答案*** 1140w 11. 非结合水份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主要以机械方式与物料相结合的水份。 12. 设离心机转鼓直径为1m,转速n=600 转.min-1,则在其中沉降的同一微粒,比在重力沉降器内沉降的速度快____________倍。 ***答案*** 201 13. 在以下热交换器中, 管内为热气体,套管用冷水冷却,请在下图标明逆流和并流时,冷热流体的流向。

食品工程原理试题思考题及习题及答案

思考题与习题 绪论 一、填空 1 同一台设备的设计可能有多种方案,通常要用()来确定最终的方案。 2 单元操作中常用的五个基本概念包括()、()、()、()和()。 3 奶粉的生产主要包括()、()、()、()、()等单元操作。 二、简答 1 什么是单元操作?食品加工中常用的单元操作有哪些? 2 “三传理论”是指什么?与单元操作有什么关系? 3 如何理解单元操作中常用的五个基本概念? 4 举例说明三传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5 简述食品工程原理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地位。 三、计算 1 将5kg得蔗糖溶解在20kg的水中,试计算溶液的浓度,分别用质量分数、摩尔分数、摩尔浓度表示。已知20%蔗糖溶液的密度为1070kg/m3。 2 在含盐黄油生产过程中,将60%(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添加到黄油中。最终产品的水分含量为15.8%,含盐量1.4%,试计算原料黄油中含水量。 3 将固形物含量为7.08%的鲜橘汁引入真空蒸发器进行浓缩,得固形物含量为58%得浓橘汁。若鲜橘汁进料流量为1000kg/h,计算生产浓橘汁和蒸出水的量。 4 在空气预热器中用蒸气将流量1000kg/h,30℃的空气预热至66℃,所用加热蒸气温度143.4℃,离开预热器的温度为138.8℃。求蒸气消耗量。 5 在碳酸饮料的生产过程中,已知在0℃和1atm下,1体积的水可以溶解3体积的二氧化碳。试计算该饮料中CO2的(1)质量分数;(2)摩尔分数。忽略CO2和水以外的任何组分。 6 采用发酵罐连续发酵生产酵母。20m3发酵灌内发酵液流体发酵时间为16h。初始接种物中含有1.2%的酵母细胞,将其稀释成2%菌悬液接种到发酵灌中。在发酵罐内,酵母以每2.9h 增长一倍的生长速度稳定增长。从发酵罐中流出的发酵液进入连续离心分离器中,生产出来的酵母悬浮液含有7%的酵母,占发酵液中总酵母的97%。试计算从离心机中分离出来的酵母悬浮液的流量F以及残留发酵液的流量W(假设发酵液的密度为1000kg/m3)。

《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为食品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的三大传递理论及其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即研究食品工程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动量传递内容包括流体力学和流体输送机械(泵与风机)的选用、颗粒与流体间的相对运动;热量传递内容包括传热学和蒸发操作等;质量传递内容包括传质过程、吸收与蒸馏、吸附与离子交换,浸出与萃取等单元操作;此外还包括热、质同时传递的过程,如食品的干燥等。 食品工程原理是一门主要研究食品加工过程的技术原理与工程实现的应用基础课程,与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等学科的有关课程密切相关,其基础涉及数学、物理、力学、热力学、传热学和传质学等。本课程以单元操作为主线,研究食品加工过程的有关理论与工程方法,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近专业的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研究提供参考。 二、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及其相近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宽,对理论分析、设计计算、实验探索、工程经验的贯通融合和创新应用方面要求很高。学习中要注重逐步树立学生的工程观念,从先进实用、安全可靠、经济方便、节能减排等方面认真掌握单元操作和工程系统集成方面的知识。 1.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和应用的能力。食品加工工艺千变万化,其实现的途径又可以多种多样,所以要树立学生的工程观念,能够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物料特性,合理地选择单元操作及相应的设备,完成过程分析、设计计算,努力使系统集成达到最优化。 2.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攫取能力。食品工程原理学科研究的历史短,基础数据十分缺乏。如何通过网络或资料查取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或者通过实验测取、生产现场查定相关数据、是进行良好的食品工程设计的重要前提。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习实验设计、单元操作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4. 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食品工程原理》习题答案

《食品工程原理》复习题答案 第一部分 动量传递(流动、输送、非均相物系) 一.名词解释 1.过程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物质的量或能量。 2.雷诺准数:雷诺将u 、d 、μ、ρ组合成一个复合数群。Re 值的大小可以用来判断流动类型。 3.扬程(压头):是指单位重量液体流经泵后所获得的能量。 4.分离因数:同一颗粒在同种介质中的离心沉降速度与重力沉降速度的比值。 二.填空题 1.理想流体是指 的流体。(黏度为零) 2.对于任何一种流体,其密度是 和 的函数。(压力,温度) 3.某设备的真空表读数为200mmHg ,则它的绝对压强为 mmHg 。当地大气压强为101.33×103 Pa 。(560mmHg ) 4.在静止的同—种连续流体的内部,各截面上 与 之和为常数。(位能,静压能) 5.转子流量计读取方便,精确,流体阻力 ,不易发生故障;需 安装。(小,垂直) 6.米糠油在管中作流动,若流量不变,管径不变,管长增加一倍,则摩擦阻力损失为原来的______倍。(2) 7.米糠油在管中作层流流动,若流量不变,管径、管长不变,油温升高,粘度为原来的1/2 ,则摩擦阻力损失为原来的 倍。(1/2) 8.米糠油在管中作层流流动,若流量不变,管长不变, 管径增加一倍,则摩擦阻力损失为原来的_____倍。 (1/16) 9.实际流体在直管内流过时,各截面上的总机械能 守恒,因实际流体流动时有 。 (不,摩擦阻力) 10.任何的过程速率均与该过程的推动力成 比,而与其阻力成 比。(正,反) 11.在离心泵吸入管底部安装带吸滤网的底阀,底阀为 。(逆止阀) 12. 是为了防止固体物质进入泵内,损坏叶轮的叶片或妨碍泵的正常操作。(滤网) 13.离心泵工作时流体流速与压力的变化为: 高压流体泵壳通道 逐渐扩大的的离心力机械旋转所造成的气压流体被甩出后常压流体)()((低速流体、高速流体) 14.泵的稳定工作点应是 特性曲线与 特性曲线式M 的交点。(管路,泵或H-q v ) 15.产品样本上离心泵的性能曲线是在一定的 下,输送 时的性能曲线。 (转速,20℃的水或水) 16.用离心泵向锅炉供水,若锅炉中的压力突然升高,则泵提供的流量_____,扬程_________。 (减少;增大) 17.根据操作目的(或离心机功能),离心机分为过滤式、 和 三种类型。 (沉降式、分离式) 18. 常速离心机、高速离心机、超速离心机是根据 的大小划分的。(分离因数) 19.某设备进、出口的表压分别为 -12 kPa 和157 kPa ,当地大气压为101.3 kPa ,试求此设备进、出口的压力差为多少Pa 。 (答:-169kPa ) kPa 16915712-=--=-=?出进P P P 三.选择题 1.在连续稳定的不可压缩流体的流动中,流体流速与管道的截面积( A )关系。 A .反比 B.正比 C.不成比 2.当流体在园管内流动时,管中心流速最大,层流时的平均速度与管中心的最大流速的关系为( B )。A. u =3/2 u max B. u =1/2 u max C. u =0.8u max 3.湍流的特征有( C )。 A.流体分子作布朗运动中 B.流体质点运动毫无规则,且不断加速 C.流体质点在向前运动中,同时有随机方向的脉动 D.流体分子作直线运动 4.微差压计要求指示液的密度差( C )。

食品工程原理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 流体力这基础 1. 解:已知d 1 = 0.02m ,d 2 = 0.012,Δp = 800Pa ,ρ = 940kg/m 3 列出伯努利方程 根据题意:z 1 = z 2,Δp = p 1 – p 2,由此得: 2 -2 122u u p = ?ρ (1) 再与连续性方程联立 解得:u 2 = 1.398 m/s ,由此求得: )/(1058.134s m Q -?= 2.解:已知s m Q /10233-?=,d = 0.027m ,s Pa ??=-31012.2μ,ρ = 1030kg/m 3。 根据流量求出流速 s m u /49.3= 441011058.4Re ?>?= ∴ 此管内流动为紊流。 3.解:已知:s m Q /105.134-?=,d = 0.01m ,s Pa ??=-31040μ,ρ = 940kg/m 3,l = 27m 。 列出伯努利方程: ∑+++=++f L u p z u p z 2 g 2g 2 2 22211 1ρρ 根据已知条件得:z 1 = z 2,u 1 = u 2。由此得: ∑=?f L p ρ 根据流量求出流速,再判断流动状态 ∴ 此管内流动为层流。 计算1426.0=λ 根据范宁公式:∑?=2 2 u d l L f λ计算kg J L f /23.702=∑ 由此得: ∑=?= ?kPa L p f 6600ρ 4. 解:已知:u = 6 m/s ,d = 0.033m ,l = 100m 。s Pa ??=-3 1012μ,ρ = 1000kg/m 3

∑+++=++f L u p z u p z 2 g 2g 2 2 22211 1ρρ 根据已知条件得:z 1 = z 2,u 1 = u 2。由此得: ∑=?f L p ρ 判断流动状态 ∴ 此管内流动为紊流。管内壁为水力光滑管,所以可认为粗糙度Δ = 0。查摩擦因数图,求得:λ = 0.027。 代入范宁公式,得: kg J L f /73.1472=∑ 由此得: ∑=?=?=?kPa L p f 73.1472100073.1472ρ 5. 解:根据范宁公式: ∑?=22 u d l L f λ 已知液体作层流流动,∴ Re 64= λ,d d 2 1=' 计算流速和Re 变化的倍数 ∑∑=' f f L L 16 6. 解:根据范宁公式: ∑?=22 u d l L f λ 已知:Q Q 2=',得: u d Q d Q u 24 242 2=='= 'ππ Re 22e R =??= ' = 'μ ρμ ρu d u d 已知流体处于紊流区,圆管为光滑管,根据布拉休斯公式,可得: 841.0Re) 2(3164 .0)e (R 3164.025 .025.0=='=λ ()∑∑=??='?'='f f L u d l u d l L 36.32 2841.022 2λλ

食品工艺原理03280理论

课程名称:食品工艺原理课程代码:03280(理论)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食品工艺原理》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的专业课程之一,也是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食品加工保藏技术理论和原理,为进一步学习食品领域的专业课程或从事食品工业生产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食品工艺原理》是研究食品资源利用、原辅材料选择、保藏、加工、包装、贮藏、运输以及上述因素对食品质量、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方向的主要科类基础课。本课程主要传授食品质量概念、组成及特性,食品败坏的原因及影响因素,食品保质期的概念和测算,食品加工保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栅栏技术原理,罐藏基本原理、加热杀菌的理论和基本方法及新的杀菌技术,食品冷冻保藏的原理、食品的冻结规律、冻藏与解冻的理论与方法及冻结与解冻的新技术,食品干藏原理、干制机理及影响因素、食品干制方法及新技术和腌渍加工保藏技术原理和腌渍理论。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在本课程的助学或教学中应当尽可能采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熟悉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工程原理等课程。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食品工艺学的内容与任务,了解食品保藏的历史和发展,熟悉食品贮藏加工的目的和类型。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第一节引言(一般) 识记: 理解:商品食品的要求。 应用: 第二节食品工艺学的内容和任务(一般) 识记: 理解:食品工艺学的内容和任务。 应用: 第三节食品储藏加工的目的和类型(一般) 识记: 理解:食品储藏加工的目的和类型。 应用: 第四节食品保藏的历史和发展(一般) 识记: 理解:食品保藏的历史和发展过程。 应用: 第二章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熟悉控制食品质量变化的主要途径,了解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生物学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