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津藏书家刘明阳藏书叙录

天津藏书家刘明阳藏书叙录

天津藏书家刘明阳藏书叙录
天津藏书家刘明阳藏书叙录

天津藏书家刘明阳藏书叙录

摘要:刘明阳为近现代天津著名藏书家,藏书以明刻罕传史料书为收藏重点。是文从题名卷数、版本、版式、藏书印、批校题跋等角度对刘氏藏书逐一叙录。

关键词:河北大学图书馆刘明阳藏书印藏书叙录古籍整理批校题跋

辛稼轩词十二卷,(宋)辛弃疾著,(明)李濂批评,(明)何孟伦重校,明嘉靖二十四年何孟伦刻本。是书板框高二十·六厘米,廣十三·七厘米,半叶九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双边,线装,六册。是书有明嘉靖十七年李濂撰《稼轩词序》,明嘉靖二十四年何孟伦撰《刻稼轩词小序》。钤有印章数枚,有“渠梦翔/秘笈珍/藏之印”、“迂疏百/笑难/随俗”、“刘/明阳”、“研理楼刘氏/倭敌馀藏”、“刘明阳王/静宜夫妇/读书之印”、“宝静簃/主王静/宜所得/秘笈记”、“研理楼/刘氏藏”、“會稽钮/氏世学/楼图籍”、“山阴沈/氏南陔/草堂藏/书之章”、“刘明阳所得善本”、“刘/凖”、“有书真/富贵无/病即神仙”。

六臣注文选六十卷诸儒议论一卷,(梁)萧统撰(唐)李善等注,明嘉靖二十八年刻本。序跋后刻有牌记:“茶陵东山陈氏古迂书院刊行。”是书板框高二十一厘米,廣十三·七厘米,半叶十行,行十八字,小字双行二十三字,白口,四周单边,双对黑鱼尾,线装,三十二册。是书有萧统撰《文选序》。钤有印章数枚,有“半潭/秋水/一房山”、“见/索”、“金印/抒忠”、“砚谿”、“字句/思

中国古代建筑练习题(有答案)

单元自测题 ----- 《导游基础》笫七章中国古代建筑 一、单选题 1、我国古代建筑发展成熟的阶段是(B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原始社会 D、现代社会 2、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宫殿遗址是(D ) A、岐山凤雏西周遗址 B、头山遗址 C、楼兰古城 D、偃师二里头遗址 3、西周建筑上出现与使用了选项中的何种结构,解决了屋顶防水问题,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是(B ) A、制砖技术 B、瓦 C、琉璃瓦 D、屋顶 4、我国目前已知最早最严谨的四合院是(A ) A、岐山凤雏西周遗址 B、荆州古城 C、汉故城遗址 D、齐国故城、 5、我国古代的城市和建筑有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城市的规模、道路的宽度以及建筑物必须按等级来定是(B )时期,。 A、商朝 B、西周 C、汉 D、隋唐 6、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除宫殿、住宅、园林继续发展外,乂出现了新的建筑类型是(C ) A、皇家建筑 B、私家园林建筑 C、建筑 D、寺观建筑 7、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是在(C ) A、宋朝 B、元朝 C、隋唐 D、汉 8、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一个独特体系,是在 _____ 时期基本形成的。(A ) A、汉 B、隋唐 C、明清 D、春秋

9、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是在(D) A、隋唐 B、明清 C、春秋 D、晋南北朝 10、系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称为(A ) A、台基 B、斗拱 C、普通台基 D、最高级台基 11、经常用于宫殿和著名寺院中的主要败堂建筑的台基是(C ) A、普通台基 B、较高级台基 C、更高级台基 D、最高级台基 12、彩画原为防潮、防腐、防蛀功能,后来突出其装饰性,其中等级最高的彩画

中国古代科学家5位

中国古代科学家5位 1、张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2、沈括(1033-1097),字存中,北宋科学家杭州钱塘人。沈括的科学贡献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地质、气象、生物、医学等各领域。梦溪笔谈》全面总结了宋朝以前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在世界上享有极高声誉。在数学上,他发明了“隙积术”和“会圆术”,“隙积术”比国外计算高阶等差级数的公式早500 多年,“会圆术”是我国球面三角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沈括提出的地磁有偏角存在现象,比哥伦布1492年横渡大西洋时“首次”发现磁偏角现象要早400 年。李约瑟教授称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赞许他的著作《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3、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顺德邢台人。元代天文学家,水利专家。先后制造了简仪、高表、仰仪、正方案等近20种天文仪器,很多仪器其设计的科学性和使用的准确性,在当时世界上也处于领先地位。大大提高了观测精度,对元、明时期天文研究的影响极为深远,郭守敬曾领导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郭守敬根据观测的结果,于公元1280年3 月,制订了部准确精密的新历法《授时历》。这部新历法设定一年为365.2425天,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运行时间只差26秒。国际天文学会组织将美国在月球上发现的一座环形山和太阳系国际编号为2012的小行星,均以郭守敬的名字进行了命名。 4、徐光启(1562-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上海徐家汇(今属上海市)人,明末著名的科学家,第一个把欧洲先进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天文学知识介绍到中国,终生从事研究天文、历法、水利、测量、数学、农学,较早接触并容纳西方文化,有《农政全书入《崇祯历书》和《几何原本》等著译,可谓我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 5、宋应星(公元1587—约1666年),字长庚,南昌奉新北乡(今宋埠乡)人。中国明朝著名科学家、诗人。着有《天工开物》。《天工开物》共有上、中、下3 卷,分为乃粒(粮食作物耕培)、粹精(谷物加工)、作咸(制盐)、甘嗜(制糖)、膏液(榨油)、乃服(养蚕与纺织)、彰施(染色)、五金、冶铸、锤锻、陶埏(陶瓷)、燔石(煤、石灰、矾石、硫黄、砒石)、杀青(造纸)、丹青(颜料与墨)、舟车、佳兵(兵器)、蘖(酒母、酒)及珠玉18部分,并附有123 幅图画。此书几乎论述了工农业所有部门的技术,反映了我国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许多生产技术和经验,对研究明代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具有很高的价值,被欧洲学者称为“技术的百科全书”。 现代科学家5位 1、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梁启超长子。1924年,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获建筑硕士、美术学士学位。他代表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大厦的设计,被普林斯顿大学赠予名誉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

任务驱动型“杭州图书馆允许拾荒者 无业游民入馆”考场作文

任务驱动型“杭州图书馆允许拾荒者、无业游民入馆”考场作文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杭州图书馆允许拾荒者、无业游民入馆,让他们在设有空调的书馆内免费阅读、看影视、上网、听音乐。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这个做法已经坚持了十余年。因此,杭州图书馆被称赞为“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 曾有读者对身边的流浪读者散发异味而感到不满,无法接受,说允许他们进图书馆是对其他人的不尊重。对此,馆长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您如觉不便可更换座位,或者选择离开。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将你的看法写一篇评论。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体现你的思考。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场作文】 尊重每一份灵魂 文王定邦,以成宗法,列序陈次,杀伐遂起。唯贤者墨翟,兼相爱,层尚贤,以成仁治,其人虽没,其魂犹存,今之吾辈,当承先贤遗志,兼相爱,无差等,尊重每一份灵魂。 杭州图书馆允许流浪者进馆阅读,传为美谈,究其根本,乃在尊重。馆长尊重每一道渴求知识的目光,尊重每一份赤诚的灵魂,每每念起,唏嘘不已! 尊重每一份拼搏的灵魂,才能成就百炼的英才。 耶和华说:你来,亲吻我,在我面前,所有的罪都被宽恕,我视你们,如视我子,因而皆无分别。 三国时期的名将许诸,既无出身兵权,出身农家,不谙世事,然而当他投奔曹营时,曹操却并不像其他人一般看轻他,相反,无比尊重此人,并将其送至军中历练,许诸方有成就武痴功名的机会。希腊时期的学院,并无贵贱之分,导师们平等对待每一位求学之人,尽力培养,于是英杰辈出,古典时代来临。孔子曾有云:有教无类,大概此理。来者不问出处,功名君可自取,尊重每一份拼搏的灵魂,于是我们所仰望的星空,群星闪耀。 尊重每一份向上的灵魂,邦国方有繁盛的未来。 一国之兴,在于其政,政之所得,在于其人,人之所系,即国之有治,等而视之,兴而不灭。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自诞生之初便发挥了巨大的功用,其核心便在于尊重,与世官制只看出身或察举制唯问世家不同,科举制尊重每一阶层每一个人向上的灵魂,于是春蚕食叶,天下英雄尽入吾帐中,第二帝国从东方再起。而同时期的罗马帝国却已是苟延残喘,因为固执的贵族掌权,使上层社会迅速腐化,固化的阶级带来了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国将不国。由此观之,国家与政府尊重每一份向上的灵魂,政治才有民主,国家才有富强。 尊重差异的灵魂,尊重不同的目光,无论人种,无论贵贱,无论高下,才是文明得以长存的理由。 或许我们曾生活在等级分明的社会,但马丁.路德金高喊:我们不需要匍匐在教皇的脚下,当我们望向上帝,就会得救;或许我们曾生活在以财取人的社会,但王尔德轻笑:迷人的不是财富,而是非凡的人;或许我们曾生活在充满歧视的社会,但林肯用政令证明:请给每一个生命以生命;或许我们曾生活在殖民压迫下,但孙文先生怒斥笔戟:中国之国民政府,乃一切国人之政府,乃独立之政府! 或许我们仍然生活在不平等,有歧视的世界。但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在,万隆会议的精神在,启蒙之理性在,孔孟之仪范在,墨者之先训在,基督之义佛道之理伊斯兰的古兰在,文明便

中国历史上那些著名的藏书楼

中国历史上那些著名的藏书楼 中国是世界上热爱读书和藏书的国家之一,延绵数千年的藏书文化是我们堪为珍视的传统文化。据史料记载,中华大地曾有过数以千计的藏书楼,随着岁月变迁,世事沧桑,除少数幸运儿外,现留存于世寥若晨星的藏书楼命运大都岌岌可危。 回望千年的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藏书楼,我们为曾拥有灿烂的藏书文化而自豪,也为损毁于时局变迁与战乱风波中的藏书楼与古籍而惋惜。 中国藏书文化追本溯源,已有逾千年的历史,最早的藏书家应该是孔夫子。他为教育学生,准备教材,搜集文献,“删诗书、定礼乐”,逐渐形成了最初的私家藏书。秦汉以来,私家藏书与官藏并驾齐驱,成为中华文化保存和传播的两大重要渠道,特别是从唐代出现雕版印以后,书籍开始普及,私家藏书有了重要物质和技术的支撑,宋元以来渐成风气,明清则达鼎盛时期。 据文献中记载,中国最早私人藏书楼始于北魏,在此后的一千五百多年中,相继出现过几千座藏书楼,其中有一定影响的达1000多座。中国藏书楼的规模、历

史和功绩在世界文明史上都是独具特色的,它们对于中国古代典籍的收藏、保护,乃至古文献的研究、校勘、刊布发行等方面,都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北四阁南三阁”: 《四库全书》珍藏之所 《四库全书》是清乾隆年间编纂的我国历史上卷帙最大的一部丛书,与万里长城、大运河一起,被誉为古代中国的三大工程。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开始设馆,历时十年才纂修完成的《四库全书》,共收书约三千五百种,七万九千余卷,分经、史、子、集四部。

文渊阁 《四库全书》当年仅缮写了七部,分别藏于北京、沈阳、扬州、杭州等地。紫禁城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盛京皇宫的文溯阁、避暑山庄的文津阁,称为“北四阁”。扬州天宁寺的文汇阁、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杭州圣因寺的文澜阁,称为“南三阁”。阁与书历经沧桑,伴随着中国近代史上的频繁战乱而饱受摧残,目前只有文渊、文津、文溯、文澜四阁尚屹立人间。

中国古代十大科学家

中国古代十大科学家 1、张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2、张仲景(公元150 —219 )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 医圣" ,奉" 伤寒" 、" 金匮" 为医经(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中医" 四大经典" ,张仲景一人就完成了两部。他所确立的" 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 道经千载更光辉". 3、祖冲之(429 -500 ),字文远,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л)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 到3.1415927 之间。他提出约率22/7 和密率355 /113 ,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他编制的《大明历》,第一次将“岁差”引进历法。提出在391年中设置144 个闫月。推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1481日,误差只有50秒左右。为了纪念祖冲之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祖桓,祖冲之的儿子,字景烁,生卒年代无可考。 祖冲之的杰出成就主要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他研究过《九章算

图书馆信息素养系列讲座方案

图书馆信息素养系列讲座方案 新的信息环境下,人们的信息素养的重要性逐步突显,各国逐渐将信息素养从战略的高度纳入到了教育体系。对于数字原生代的大学生而言,信息素养支撑和服务着他们的学习生活,但在多媒体交互式学习、小课题文献调研、论文撰写等过程中,他们的信息检索、分析、管理、评价、应用能力差别较大,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甚至到毕业了还不会利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各大高校的图书馆首当其冲地成为教育的主体。 我校图书馆多年以来一直通过新生入馆教育、信息素养系列讲座、个性化预约讲座、嵌入课程教学等各种形式坚持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其中最常规的方式就是信息素养系列讲座,近年部分讲座主题见附表一。为更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图书馆与教务处、各学院联合,将信息素养系列讲座纳入到大学生创新实践(Ⅱ类)学分管理办法之中。图书馆信息素养系列讲座相关情况如下: 一、培训对象 本校在校生。 二、讲座形式 讲座主要以主讲老师演讲演示、学生实践练习为主,辅以研讨、沙龙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深度,同时灵活集成相关MOOC课程、网络视频等资源丰富讲座的内容和形式。 三、讲座内容 根据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主要围绕提升大学生对信息的检索、获取、分析、加工、评价、应用、创新、分享、传播等各项能力指标,同时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信息态度、情感、价值观,每学期统筹规划10讲左右的主题系列。 2017年上学期的系列讲座主题见附表二。 四、支持平台 1.讲座信息管理 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讲座预约系统,功能包括讲座信息发布、读者预约讲座、读者取消预约、讲座前短信提醒、读者信息管理、参与讲座院(系)排行、读者讲座参与情况查询等。 网址:

藏书

藏书楼是中国古代的图书馆,其中最负盛名、最具影响力的就是清代建立的七大藏书楼:文渊阁位于北京故宫太和殿东南,东华门西北,文华殿之后,清代乾隆四十年(1775年)建,藏书后归故宫博物院收藏。文源阁位于北京圆明园内,乾隆四十年(1775年)建,咸丰十年(1860年)八国联军入侵时纵火焚毁。文津阁位于避暑山庄(今河北省承德市)平原区西北部山脚下,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藏书于1915年运至北京,现归北京图书馆收藏。文溯阁位于辽宁沈阳故宫之西,乾隆四十七年(1782)兴建,是七阁中藏书最完整而散失较少的一阁,现属辽宁省图书馆。文汇阁位于江苏省江都县(今扬州市)大观堂,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建,咸丰四年(1854年)毁于大火。文宗阁位于江苏省镇江市的金山寺,建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咸丰三年(1853年)毁于大火。文澜阁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面,是江浙三阁中仅有的一阁,初建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倒毁,部分藏书散失。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现属浙江省图书馆。 古代藏书楼不仅收集、保存了丰富的文献典籍,同时也整理传播了博大精深的祖国文化,成为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功不可没,泽及后人。藏书楼本身和它的历史,体现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绵延不绝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精神。虽然藏书楼的地位和作用已被近代以来的图书馆所代替,留存至今的藏书楼也屈指可数,但作为中华古代文明载体的鲜明证明,是每一个热爱祖国文化、热爱知识、热爱书籍的人所应当了解的。 文献是伴随着文化的创造而产生的。中国早在殷商时代就有了甲骨文的收藏,春秋时期,又出现了收藏典籍的盟府或故府,并有专门的管理官员,文献储存已成为国家的重要文化措施。到西汉武帝时“广开献书之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并对藏书进行校勘、分类、编目,正式确立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官府藏书制度。此后,官府藏书制度越来越完善,不仅建立了众多的藏书楼,而且还有日益齐备和专业化的管理机构,文献的积累量也越来越丰富。唐代仅集贤院一处藏书,在玄宗时即达8. 9 万卷。明代文渊阁藏书最盛时曾达到近百万卷,多是宋元刻本和抄本。清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收录图书3457种,79070卷,《四库全书总目》“存目”部分著录图书6793 种, 93556 卷。为了收藏《四库全书》,清廷修建宫庭四阁和江南三阁,并建立了较完善的藏书组织、借阅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我国私人藏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唐代以后, 私藏风甚,藏书家遍及全国,到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了江、浙、闽三个藏书中心地域。私人藏书不仅是读书人和学者利用之资,也是政府藏书的重要补充来源。它不仅满足了藏书家的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人的需要。西晋时期,寺观藏书出现了。明清时期,全国各地的重要寺观都有自己的藏书,藏书受到较好的保存,其保存藏书的方法。建立佛藏、道藏也因其卓有成效而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寺观不仅收藏佛道典籍,也收藏众多的儒学和其他诸子、文集、方志等类书籍。唐代以后,出现了书院,书院藏书学术品位较高,内容也没有多少限制,而儒学藏书则受官方控制较严。两者不仅满足了师生的阅读和查考需要,也供当地读书人使用。这是古代最为开放的藏书类型。 文献的保存不仅延绵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也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前提,人类文明正是通过对前人文献的保存继承发展的。典籍的不断积累给一代又一代人提供着继承、借鉴、创新之资。哲学思想、学术巨匠,无不与藏书有关。实际上,私人藏书的兴起和发展,就是因为当时无公共图书馆可资利用,士子们为了修身明道,研究学问,不得不先致力于图书的收集,所以私家藏书一开始就是自觉的:藏书的目的就是为了经世致用。学者们利用藏书,博古通今,教育学生,著书立说,促进了学术文化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十大科学家

关于古代科学家的资料 中国古代十大科学家1、张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2、张仲景(公元150 —219 )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 医圣" ,奉" 伤寒" 、" 金匮" 为医经(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中医" 四大经典" ,张仲景一人就完成了两部。他所确立的" 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 道经千载更光辉". 3、祖冲之(429 -500 ),字文远,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л)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 到3.1415927 之间。他提出约率22/7 和密率3 55 /113 ,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他编制的《大明历》,第一次将“岁差”引进历法。提出在391年中设置1 44 个闫月。推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1481日,误差只有50秒左右。为了纪念祖冲之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

杭州图书馆2018年工作思路

杭州图书馆2018年工作思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干组成部分,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生力军。2018年,杭州图书馆将以坚定文化自信为目标,从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建设,结合第六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的经验,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推动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入手,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加强业务研究,练好内功,积极探索服务创新,满足市民文化需求。 一、抓基础服务,建设文献资源 我馆拟从优化馆藏资源结构入手,做好基本文献服务。梳理读者重点关注的阅读问题,如传统文献借阅中存在的文献难借问题,建立涵盖纸本文献、数字资源、网络资源等各种资源类型的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提升文献资源保障能力,满足市民借阅文献的需求。 二、抓阵地建设,推进文化服务 杭图作为我市文化服务的主体阵地之一,将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为重要服务方式,向市民提供文化服务。一是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局党委重点工作、社会热点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开展主旋律阅读推广活动;二是以图书馆为阵地,发挥区域、分馆特色,向市民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全年不少于1500场,对馆内活动进行梳理,不能光有数量,关键是质量。三是建设文化活动品牌,激发优质文化活动活力。 三、抓法制保障,宣传公共图书馆法 《公共图书馆法》是党的十九大之后全国人大党委会通过的第一部文化立法,也是公共文化领域《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之后的又一部重要法律,2018年也是普法年,我馆将以普法为抓手,拟采用讲座、展览、培训等多种形式面向全市读者和全市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进行公共图书法的普及宣传。 四、抓科技应用,开展新技术服务 在公共图书馆建设、管理和服务中,推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技术,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在智慧文化平台、文澜在线的内容上、技术上深化提高。拓展思路,推进“信用借还”项目,利用新技术解决在推进过程中的短板,开展电子书外借、线上听书等服务,实现数字资源、数字平台的无缝对接,线上

中国古代科学家

张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张仲景(公元150 —219 )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

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 医圣" ,奉" 伤寒" 、" 金匮" 为医经(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中医" 四大经典" ,张仲景一人就完成了两部。他所确立的" 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 道经千载更光辉". 祖冲之(429 -500 ),字文远,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л)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 到3.1415927 之间。他提出约率22/7 和密率355 /113 ,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他编制的《大明历》,第一次将“岁差”引进历法。提出在391年中设置144 个闫月。推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1481日,误差只有50秒左右。为了纪念祖冲之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

位于杭州钱江新城的杭州图书馆

位于杭州钱江新城的杭州图书馆,环境优美,设施齐备,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其中甚至包括乞丐和拾荒 者。 杭州图书馆此举是为数不多温馨的事情。对于有读者曾投诉说,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图书馆,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馆长褚树青的回答是:“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这样的回答, 所体现的正是“知识面前人人平等”。 每个人都有读书的权利。乞丐也罢拾荒者也罢,他们同样有求知的渴望和权利。他们之所以成为了乞丐和拾荒者并不是他们先天的素质出了问题,而是在于他们后天的知识获取不够,这种获取不够,有家庭原因,也有社会原因。当他们有了强烈的知识获取渴望时,从哪里去获取知识?只有借助于国家能为他们提供“免费午餐”,让他们能与正常人一样进入图书馆,才是再好不过的了。 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作家博尔赫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公民身份没有三六九等之分,获取知识的权利也不以人的身份贵贱来衡量。乞丐和拾荒者,有权利享受法律赋予的基本权利,当然包括有享受文化知识的获取权利。图书馆是用于公民求知的公益设施、公共资源,只要乞丐和拾荒者遵守图书馆管理规章,就该允许他们进入图书馆看书、看报获取知识。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图书馆“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本身是投诉者对乞丐和拾荒者公民人格的歧视,是欠公允 的。 其实,给予公平的社会求知环境,再穷的人也可能成功。世界上不少名人曾经也是乞丐或拾荒者,只因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这个国家赋予的平等的求知权利。安德鲁·卡内基,本是苏格兰的一个穷孩子,13岁那年,怀着对美国的向往,卡内基和家人来到美国。到免费的图书馆阅读图书和进夜校学习,成了他后来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成就了这位世界钢铁工业巨富。

中国古代鲜为人知的科学家

中国古代鲜为人知的科学家、发明家 鲁班,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鲁国人(都城山东曲阜,故里山东滕州),“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出色的发明家,两千多年以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我国的土木工匠们都尊称他为祖师。 李冰,人名,在中国较为普遍出现。当代主要指战国时期水利家李冰,他主持修建了世界 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另外也有,如艺术家、主持人、教授、主持人、企业家、政府官员等同名名人。 李春,隋代造桥匠师。现今河北邢台临城人士。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初(595~ 605)建造赵州桥(安济桥)。唐中书令张嘉贞著《安济桥铭》中记有:“赵州蛟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但赵州桥存世1400多年,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另有同名演员、运动员等。 曾公亮(998年-1078年)字明仲,号乐正,汉族,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军火家。 喻皓(生卒年不详)工人建筑师。生活在(五代末北宋初)浙江杭州一带。北宋初年,曾当过都匠(掌管设计、施工的木工),尤其擅长建筑多层的宝塔和楼阁,晚年写成《木经》三卷,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木结构建筑的手册,可惜后来失传了。 苏颂(1020~1101)字子容,泉州(今福建)南安人。北宋著名科学家。他主持创制了当时先进的天文钟之一———水运仪象台,能表示天象,又能计时。苏颂所著《新仪象法要》,详细地介绍了水运仪象台的构造,欧洲人认为他是现代天文钟的祖先。 贾宪北宋数学家,创制“贾宪三角”。他最著名的数学成就,是创制了一幅数字图式,即“开方作法本源图”,实际上是一个指数为正整数的二项式定理系数表,被称为中国的帕斯卡三角形。 钱乙(1032~1113)祖籍浙江,后到郓州(今山东省东平县)定居。其著作《小儿药证真诀》是中国最早的儿科学专著,被视为中医儿科学的经典著作,钱乙被后人视为“儿科之圣”、“儿科鼻祖”。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荟萃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荟萃 (2012-11-19 20:07:06) 标签: 杂谈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形式,对我国文化教育的发展曾产生过重大影响。它既是教育中心,又是学术文化中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良好的学术传统。书院学子皆为有志于学的成年士子。其主持人称山长或堂长,由书院办院人聘请或自任,此人须是名重一时的学者。书院采取问难论辩式,师生各抒己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学术研究和教育相结合,是书院教学的一个突出的特点。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唐玄宗开元三十一年,下诏设丽正书院,到宋代书院逐渐形成一种制度。 我国古代著名的书院主要有河南嵩阳书院、河南睢阳书院(又名应天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并称我国“四大书院”。 岳麓书院:书院坐落于历史名城长沙市湖南大学校园,该院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创建。咸平二年(999),州守李允则扩建,奠定了书院的基本格式。宋真宗时期,山长周式以品学称著,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召见周式,赐"岳麓书院"题额,于是"书院称闻天下,鼓简登堂者不绝",学生增至数百人。岳麓书院自始建到清光绪二十几年(公元1903年)改成高档学堂,绵延927年,历宋、元、明、清四朝,原名不变,直到现在已越千载,真不愧为"千年学府"。培育了大批楚才。在南宋时,闻名理学巨匠张拭主持书院时,朱熹曾两次来此讲学,当时学生达千人,从而使岳麓书院有"潇湘洙泗"之誉,几与孔子在家乡讲学的处所并称。该院从南宋到清代,名人辈出,陶澍、贺长龄、郭嵩焘、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谭嗣同、唐才常、黄兴、蔡锷、陈天华、程潜等更是岳麓高徒。在岳麓进入学堂时期,又为中国培养了大批革命家,蔡和森、郑中下、谢觉哉、甘泗淇、周小舟等毕业于该校。毛泽东曾三次寓居岳麓,问学于恩师杨昌济。现有布局,系清同治七年(1868)湖南巡抚刘昆修建。书院大门横匾“岳麓书院”四个大字,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讲堂正中悬清乾隆御书“道南正脉”匾,左右壁有刻字石壁“忠、孝、廉、节”

中国十大科学家-推荐下载

李四光 (1889—1971) 湖北省黄冈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领导人。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了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为中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

邓稼先(1924—1986) 安徽怀宁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他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 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 步奖特等奖;邓稼先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等问题试工作护装置

钱学森(1911-2009)浙Array江杭州人。中国共产党优秀 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 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 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之一。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 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 曾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重要职务。2011年12月8日,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 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1年12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的 钱学森图书馆正式建成对外开放。

绍兴人,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 学。1940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1946年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 微物理学奖金。曾任法国国家科 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导师, 并获法兰西荣誉军团军官勋章。 1948年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物理 系教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 究所(后为原子能研究所)副所 长、所长,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 处秘书长,二机部(核工业部) 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名 誉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等。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56年参加中国第一次12年科学规划的确定,与钱伟长、钱学森一起,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中国科技界的“三钱”。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 被誉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中国两弹之父”。杰出科学家。

杭州图书馆2017年工作思路

杭州图书馆2017年工作思路 2017年,我馆将抓住十三五有利开局之势,趁势而上,实行两手抓的管理方式,一手抓基础服务,关注和培养市民的阅读热情,为市民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和多元文化活动;一手抓服务创新,紧跟时代发展,围绕 “互联网+”,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图书馆服务深度融合,积极参与推进城市国际化发展,加强社会化合作,增强国际服务能力。 一、应用及发展互联网+成果,让平台更“智慧” 搭建智能文化服务网络平台。依托“杭州智慧文化服务平台”,形成“内容+平台+终端”的新型传播体系,整合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信息,市民可以通过各种移动互联网方式随时随地了解文化活动信息,享受文化服务,不断引进和对接世界各地的文化资源和信息,充实我们自建信息和内容。充分利用平台,开展各类型专业网络建设,如开设“浙江省合唱网”,以及向企业和相关机构院所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科技咨询服务”服务等。同时,将根据用户体验,对“杭州智慧文化服务平台”及APP的栏目功能与内容进行优化,提升用户对平台及APP的体验和满意度,并考虑引入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让市民不出家门也能体验到身临其境的展览、活动、讲座等各种公共文化服务。完善“悦读”和“悦借”服务。继续深化线上O2O平台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悦借”服务,适时推出“悦享”服务,让市民真正享受互联网繁荣下的图书馆人性化阅读服务带来的悦借、悦读、悦享、悦购四大借阅体验。多元发挥图书馆教育职能。借助智慧文化平台,我馆将国际最新的慕课学习形式与市民社区大学课程相结合,为市民提供全新学习模式,并借助全市县、区(市)公共图书馆将此项目推广,形成全市普及的局面。 二、加快社会化进程,让合作更“亲密” 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实施,助推杭州市公共文

中国古代藏书的文化意蕴

?文献学? 中国古代藏书的文化意蕴 王国强 (郑州大学信息管理系 河南郑州 450052) 〔摘 要〕 典籍是文化传承的最主要渠道和表现形式。典籍的收藏是一个民族,尤其是藏书家的文化自觉。文章从藏书的文化地位、文化理念、文化品位和藏书的地理变迁等方面揭示中国古代藏书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古代藏书 藏书文化 藏书楼 中国图书馆史 〔中图分类号〕 G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03)04-0020-05 1 中国古代藏书的文化地位 文献是伴随着文化的创造而产生的。中国早在殷商时代就有了甲骨文的收藏,春秋时期,又出现了收藏典籍的盟府或故府,并有专门的管理官员,文献储存已成为国家的重要文化措施。到西汉武帝时“广开献书之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并对藏书进行校勘、分类、编目,正式确立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官府藏书制度。此后,官府藏书制度越来越完善,不仅建立了众多的藏书楼,而且还有日益齐备和专业化的管理机构,文献的积累量也越来越丰富。唐代仅集贤院一处藏书,在玄宗时即达8.9万卷。明代文渊阁藏书最盛时曾达到近百万卷,多是宋元刻本和抄本。清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收录图书3457种,79070卷,《四库全书总目》“存目”部分著录图书6793种,93556卷。为了收藏《四库全书》,清廷修建宫庭四阁和江南三阁,并建立了较完善的藏书组织、借阅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 我国私人藏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唐代以后,私藏风甚,藏书家遍及全国,到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了江、浙、闽三个藏书中心地域。私人藏书不仅是读书人和学者利用之资,也是政府藏书的重要补充来源。它不仅满足了藏书家的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人的需要。 西晋时期,寺观藏书出现了。明清时期,全国各地的重要寺观都有自己的藏书,藏书受到较好的保存,其保存藏书的方法———建立佛藏、道藏———也因其卓有成效而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寺观不仅收藏佛道典籍,也收藏众多的儒学和其他诸子、文集、方志等类书籍。 唐代以后,出现了书院,书院藏书学术品位较高,内容也没有多少限制,而儒学藏书则受官方控制较严。两者不仅满足了师生的阅读和查考需要,也供当地读书人使用。这是古代最为开放的藏书类型。 政府、私人、寺观和书院(含儒学)四大藏书类型的相互补充,为我国文化典籍的积累保存做出了重要贡献。藏书整理、保管和利用的方法,也成为重要的文化遗产。 藏书,成为一个时代、一个地域的重要文化体现,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著作家的重视。早在先秦时期,已有周王室和各诸侯国藏书和管理官员的记载,一些私人著作,如《墨子?贵义》、《庄子?天下篇》、 《韩非子?五蠹》等都有关于私家藏书的记载。《史记》、 《汉书》以后,各家正史都有关于政府和私人藏书的记载,不少文集、笔记、传记资料中也涉及一些私人藏书情况。明代一些地方志(包括寺观志、书院志等)也记载有关藏书情况。如明释传灯法师所撰《天台山方外志》卷七录有《教观书目》和《石室藏书》,分别记载了历代天台山僧人所撰著作300余部和天台山石室藏书71种。《(万历)湖州府志》给我们留下了明代府学、县学藏书数量、书名的完整记录。有关政府藏书的专门著作始于宋代程俱《麟台故事》,集中记载私人藏书家的专门著作则始于明代祁承火业《澹生堂藏书约》,而清丁申《武林藏书录》开了记一地藏书家的先河。更为全面地记载古今私人藏书家的著作是清叶昌炽《藏书纪事诗》六卷。其他如清潘衍同辑《灵隐书藏纪事》则专录一寺藏书的源流。可见,藏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旦诞生,就有了重要的历史地位。正史艺文志(或经籍志)记一朝藏书之盛,视藏书为一代文教盛衰的标志,则又是更为突出的例证。 除了引起史家的重视外,古代藏书的实际功用主要有两方面: 其一,保存了丰富的文化典籍。 中国古代典籍非常宏富,但其散佚也是相当严重的。《汉书艺文志》所记之书,以《隋书经籍志》考之,十已亡其六七,《隋书经籍志》所记之书,以《宋史艺文志》考之,亦复如是。存世的8万余种典籍,主要依赖于公私收藏。先人保存的典籍,学科门类 ? 2 ?图书与情报 2003?3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 李时珍——中国古代卓越的药物学家。 (公元1518年)生于湖北一个世医家庭。少年时代,常跟父亲和哥哥采集草药,或帮父亲抄写药方,听父亲讲解药物学知识。当时科举盛行,他14岁中了秀才。但他热爱医药事业,对八股文不感兴趣。因此,考举人三次落榜后,放弃了科举入仕的道路,一心做医生。 在行医当中,他发现当时的本草书收药不全,名称混乱,多有谬误。于是,下决心编写一部新的本草书。他详细研究了古代有关的本草学、医学等各类书籍,长期深入民间向广大劳动群众学习,到深山老林采集药材,开辟药园栽培药物,通过27年的埋头苦干,终于在61岁时写成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该书不仅对我国古代本草学作了一次历史性总结,也将以前的化学知识予以系统化,并使之达到一个新的认识水平。该书载药1 892种,其中无机物达266种,而且药物的分类更详细,对一些较为混乱的物质命名加以更正。 葛洪--中国古代的炼丹家 中国是炼丹术出现最早的国家。虽然炼丹家以追求炼制长生不老之仙丹为目的,但采用的方法和使用的原料使他们成为最先开始进行化学实验和化学研究的人。在我国历史上研究炼丹术的人中,最著名的要算晋朝的葛洪(约281~361)。 葛洪自号抱朴子,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贵族家庭。13岁时,父亲去世,家境每况愈下。但是,他发奋读书,无钱买纸笔,就用木炭练字。他博览群书,对经书、史书、医书、百家之言等都认真学习研究,因此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他一生对炼丹感兴趣。虽做过“关内侯”的官,但最终还是辞官不做,专事炼丹、制药,兼做医生。他长期远离尘世,从事炼丹研究,了解了许多化合物如铜青(硫酸铜)、矾石(明矾)、密陀僧(氧化铅)的性质,并进行包括炼丹、炼汞等在内的许多化学转变。除炼丹外,他还把炼丹中观察到的化学变化详细予以记载。他一生著作颇多,有《抱朴子》内外篇共一百六十篇,还有《金匮药方》一百卷,《时后要急方》四卷。其中《抱朴子·内篇》是他的主要炼丹著作。 张衡 张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 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 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在文学方面,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

“杭州图书馆流浪汉入内读书”任务驱动型作文范文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杭州图书馆允许拾荒者、无业游民入馆,让他们在设有空调的书馆内免费阅读、看影视、上网、听音乐。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这个做法已经坚持了十余年。因此,杭州图书馆被称赞为“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二曾有读者对身边的流浪读者散发异味而感到不满,无法接受,说允许他们进图书馆是对其他人的不尊重。对此,馆长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您如觉不便可更换座位,或者选择离开。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将你的看法写一篇评论。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体现你的思考。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尊重每一份灵魂 你來,亲吻我,在我面前,所有的罪都被宽恕,我视你们,如视我子,因而皆无分别。 ----- 耶和华文王定邦,以成宗法,列序陈次,杀伐遂起。唯贤者墨崔,兼相爱,层尚贤,以成仁治,其人虽没,其魂犹存,今之吾辈,当承先贤遗志,兼相爱,无差等,尊重每一份灵魂。 杭州图书馆允许流浪者进馆阅读,传为美谈,究其根本,乃在尊重。馆长尊重每一道渴求知识的目光, 尊重每一份赤诚的灵魂,每每念起,唏嘘不已! 尊重每一份拼搏的灵魂,才能成就百炼的英才° 三国时期的名将许诸,既无出身兵权,出身农家,不谙世事,然而当他投奔曹营时,曹操却并不像其他人一般看轻他,相反,无比尊重此人,并将其送至军中历练,许诸方有成就武痴功名的机会。希腊时期的学院,并无贵贱Z分,导师们平等对待每一位求学之人,尽力培养,于是英杰辈出,古典吋代来临。孔子曾有云:有教无类,大概此理。來者不问出处,功名君可自収,尊重每一份拼搏的灵魂,于是我们所仰望的星空,群星闪耀。 尊重每一份向上的灵魂,邦国方有繁盛的未来° 一国之兴,在于其政,政之所得,在于其人,人之所系,即国之有治,等而视之,兴而不灭。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自诞生之初便发挥了巨大的功用,其核心便在于尊重,与世官制只看出身或察举制唯问世家不同,科举制尊重每一阶层每一个人向上的灵魂,于是春蚕食叶,天下英雄尽入吾帐中,第二帝国从东方再起。而同时期的罗马帝国却已是苟延残喘,因为固执的贵族掌权,使上层社会迅速腐化,固化的阶级带来了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国将不国。由此观Z,国家与政府尊重每一份向上的灵魂,政治才有民主,国家才有富强。 尊重每…个有差界的灵魂,文明才有得以长存的理由。 或许我们曾生活在等级分明的社会,但马丁.路德金高喊:我们不需要匍匐在教皇的脚下,当我们望向上帝,就会得救;或许我们曾生活在以财取人的社会,但王尔德轻笑:迷人的不是财富,而是非凡的人;或许我们曾生活在充满歧视的社会,但林肯用政令证明:请给每一个生命以生命;或许我们曾生活在殖民压迫下,但孙文先生怒斥笔戟:中国之国民政府,乃一切国人之政府,乃独立之政府! 或许我们仍然生活在不平等,有歧视的世界。但马丁路徳金的梦想在,万隆会议的精神在,启蒙之理性在,孔孟之仪范在,墨者之先训在,基督之义佛道之理伊斯兰的古兰在,文明便不会走远。 尊重每一份赤诚的灵魂,尊重每一道向善的目光,尊重每一双期许的手,尊重每一个活着的人,请用尊重,给文明以存在的价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