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1 电现象课堂练习题

3.1 电现象课堂练习题

3.1 电现象课堂练习题
3.1 电现象课堂练习题

电现象课堂练习题

1、物体有了______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______.

2、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一个小球,发现小球被吸引,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这个小球,小球也被吸引,则这个小球______电.

3、放在一起的________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做中和,中和后的两物体都会恢复成______的状态.

4、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____________,因此整个原子是中性的.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失去电子的物体会带________,得到电子的物体会带________.

5、电磁铁是利用电流______效应工作的,电炉是根据电流______效应帛成的,给蓄电池充电是应用了电流的______效应。电流通过灯泡的灯丝,灯丝会发光,在这个过程中,实际是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

6、像磁体周围存在________场一样,带电体周围也存在一种特殊的物质,叫做________.通过________带电体之间不需要接触就能发生________.

7、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个物体和这个验电器的金属球接

触时,而电器的金属箔先合拢后张开,则这个物体一定带______

电。

8、如图12所示,图中______的两个通草球一定带电。

9、下列物质中一定带负电的是()

A.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 B.能与带正电的物体相吸引的轻小物体

C.与带正电物体接触过的验电器 D.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10、用物体甲、乙靠近带负电的物体丙,结果是丙被甲吸引、被乙推开,由此可知 [ ] A.甲带正电. B.甲带负电. C.乙带正电. D.乙带负电.

22、甲、乙、丙三个小球,已知甲、乙、丙互相吸引,乙、丙互相排斥,乙球带负电,则 [ ]

A.甲球带负电,丙球带负电B.甲球带负电;丙球带正电

C.甲球带正电,丙球带负电D.甲球带正电,丙球带正电

23、把带正电荷的玻璃棒与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后,发现两片金属箔张开,这是因为 [ ]

A.有一部分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金属箔上。 B.有一部分电子从金属箔转移到玻棒上. C.有一部分质子从玻璃棒转移到金属箔上。 D.有一部分质子从金属箔转移到玻璃棒上。

24、两相同验电器A、B都带有电荷,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大于B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如图6甲),拿一根带橡胶柄的金属棒ab,把A和B的

金属球连接起来,可观察到:A上的金属箔张开角度逐渐减

小,并到某一角度为止,而B上的金属箔的张角逐减小到零

后,又张开到与A相等,如图6乙,则两验电器原来带的电

荷是 [ ]

A.都带正电。 B.都带负电.

C.带异种电荷,A的电量大于B的电量.

D.带异种电荷,A的电量小于B的电量.

25、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由细线悬吊着的轻质小球时,产生了互相吸引的现象,则该小球()

A.一定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

C.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26、两个金属导体,甲带正电,乙不带电,将二者接触使乙带电的过程是 [ ]

A.甲的正电荷移向乙,乙带正电.B.乙的正电荷移向甲,乙带负电.

C.甲的负电荷移向乙,乙带负电.D.乙的负电荷移向甲,乙带正电.

27、将带负电的物体A靠近挂在细线下的绝缘小球,小球被排斥;若换用带正电的物体B去靠的而未接触该小球,则小球()

A.静止不动 B.一定被物体B吸引

C.一定被物体月排斥 D.可能被物体月排斥,也可能被物体B吸引

28、用经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一个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发现金属箔先合拢后张开,这表明验电器原来(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以上三者均有可能

7.下列现象中,与物质带电无关的是( )

A.塑料与头发摩擦后能吸引小纸屑

B.书本被水浸湿后,里面的纸张全粘在一起

C.琥珀与毛织物摩擦后能吸引纸屑

D.身上穿着的化纤衣服很容易吸到灰尘

29、一个物体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先合拢后又逐渐张开,则这个物体 [ ]

A.带负电.B.带正电C.不带电.D.带正、负电都可能

30、当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个挂在绝缘细线下的小通草球时发现通草也向橡胶棒靠近,由此可判断 [ ]

A.通草球带正电. B.通草球带负电.C.通草球不带电. D.以上判断都不对. 31、两个物体相互擦的时候,物体能够带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个物体上的电子全部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B.失去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C.得到电子的物体带带负电. D.两个物体都带负电(

32、蓄电池是能够重复多次使用的电源,在对蓄电池充电的过程中( )

A.电能转化为内能 B.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电能转化为光能

33、雷雨时,避雷针的尖端能不断向空中释放电子,这时避雷针中的电流方向是( )

A.从地面流向避雷针的尖端 B.从尖端流向地面

C.没有电流D.因不知正电荷的运动方向,无法判断电流的方向34、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

A.摩擦可以产生电。 B.摩擦时原子核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C.核外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D.摩擦时要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转化为电能

35、A、B、C是三个轻质小球,A吸引B,B排斥C,则A的带电情况和A、C的相互作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带正电,A与C相吸 B.若A带负电,A与C相吸

C.若A不带电,A与C相吸D.以上说法都正确

36、某绝缘体甲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先合拢后又逐渐张开,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甲带电情况和得失电子情况无法判断

B.物体甲带正电,电子从物体甲转移到验电器上

C.物体甲带负电,电子从物体转移到验电器上

D.物体甲带负电,电子从验电器上转移到物体上四、科学实践题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国人杜菲对电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733年他通过大量的实验后发现:不同材料经摩擦后产生的电是不同的.他写道:“因此,由所产生的电荷的性质不同这一点可以认为存在两种电荷,一种诸如玻璃、晶体等透明物质,另一类诸如琥珀、树脂等沥青脂类物质……互相排斥的物体具有相同的电性,互相吸引的物体具有不同的电性.不带电的物体可以从另一带电物体上获得电性,而且两个物体最后所带的电性也是相同的……”.杜菲还将玻璃上产生的电命名为“玻璃电”,将琥珀上产生的电命名为“树脂电”.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物理规律?

42、小明参观了科技馆后,一组静电实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来后,他把实验情景绘成一幅如图所示的平面示意图,图中A为放在绝缘支架上的带正电球体,B为用绝缘丝线悬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将小球B悬吊在距离A球远近不同的P1、P2、P3处. (1)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原因是什么?

(2)请你根据此图,提出一个问题.

43物理学中把与______摩擦过的______带的电荷叫正电荷,把与______摩擦过的______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2)由表中可知玻璃棒也可带______电.

44玻璃棒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比毛皮______.(填“强”或“弱”)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十章《电与磁》测试试题(含答案)

《电与磁》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对于交流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线圈转动一周,电流方向改变一次,大小改变两次 B.线圈转动一周,电流方向改变两次,大小改变两次 C.线圈转动一周,电流方向改变两次,大小随时间改变 D.线圈转动一周,电流方向改变四次,大小随时间改变 2.如图所示为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以下相关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电动机工作过程中,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B.电动机工作过程中,线圈中也会产生感应电流 C.电动机的线圈转动1周的过程中电流方向改变4次 D.电动机中的线圈转动是利用了惯性,所以线圈质量越大越好 3.图中的两个线圈,套在光滑的玻璃管上,导线柔软,可以自由滑动,开关S闭合后则() A.两线圈左右分开 B.两线圈向中间靠拢 C.两线圈静止不动 D.两线圈先左右分开,然后向中间靠拢 4.关于电磁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制品很容易被磁化 B.电磁继电器中的铁芯,可以用永磁体代替 C.发电机正常工作时,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直流电动机的转向器,由两个彼此绝缘的金属半圆环组成 5.关于电磁继电器的衔铁的选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应选用软铁材料B.应选用钢棒

C.以上两种材料都可以使用D.以上两种材料都不行 6.纳米陶瓷作为高新科技材料应用广泛,它具有坚硬、耐磨、耐腐蚀、耐高温、完全无磁性等特点,它不能应用于() A.公交IC卡B.切割硬物的刀具 C.“嫦娥二号”外表涂层D.装浓硫酸的容器 7.下列设备中,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是 A.电铃 B.电吹风 C.发电机 D.扬声器 8.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在它的周围存在磁场.水平放置、能自由转动的小磁针放置在地球表面赤道上,静止时小磁针的S极指向( ) A.地球的北极B.地磁的北极 C.地球的南极D.地磁的南极 9.如图所示能证实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A.B. C.D. 10.对下列各图描述错误的是() A.条形磁铁周围磁感线的分布 B.奥斯特实验:通电时小磁针的S极转向之内

初二物理光现象试题及答案汇编

光现象B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站在河边的人常常会见到岸边的树木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此倒影实际上是树木的像,则( ) A.该像是倒立的实像B.该像是正立的虚像 C.该像是正立的实像D.该像是倒立的虚像 2.下列各组色光能复合成白光的是( ) A.红、绿、蓝B.红、绿、紫C.红、蓝、橙D.红、黄、蓝 3.一束光线与镜面成30°角,若让其反射光线偏转10°,则平面镜应偏转( ) A.15°B.10°C.5°D.25° 4.以下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暗室中,为能在平面镜中看见自己的面部,应该将手电筒的光照在平面镜上 B.平面镜上蒙上一层水珠后,就无法看清物体在镜中的像,这是因为镜面反射变成了漫反射 C.汽车在夜间行驶,廊该把汽车内的灯打开 D.以上说法均正确 5.如图所示,两平面镜相对竖直放置,相距L,发光点S在两平面 镜中所成的像S l和S2之间的距离为L l,当S在两平面镜中左 右移动时,它所成的两个像S1、S2之间的距离L1将( )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 6.下列各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晴天,茂密的树林里,地面上有许多很亮的圆光斑 B.影子的形成C.彩虹的形成D.小孔成像 7.通常情况下,我们能够看到红色不透明物体,这是因为( ) A.红色物体能够吸收红光B.红色物体只反射红光 C.红色物体能够吸收白光D.红色物体能够反射白光 8.下列事例中,和紫外线无关的是( ) A.电焊工人在焊接时戴上防护罩 B.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呼吁拯救臭氧层,禁止使用氟氯碳化物 C.利用B超检查病人身体 D.常在阳光下照射,皮肤会变黑 9.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平面镜成像的是( ) A.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观察和矫正自己的姿势 B.家庭装修中,常利用平面镜来扩大视野空间 C.夜问行驶时,车内的灯必须关闭 D.牙医借助平面镜看清牙齿的背面 10.如图所示,一束光沿AO射向水面,方向保持不变,反射 光线在水平光屏EF上形成光点Q.打开水阀K,水流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精)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教科版新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一课。本课是《电》单元的起始课, 主要是让学生从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新鲜静电现象, 来认识到电荷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切物质中的,多余的电荷如果在一个物体上静止不动的话,就会产生静电现象,如果电荷沿着导线定向移动, 就会产生电流。从而使学生对电的本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为学生后面学习电的其他知识打基础。 本课一共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体验静电现象 第二部分:认识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部分:初步认识电流 【学生分析】 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动 ; 在干燥的季节脱毛衣时,会听到啪啪声 ; 在干燥的季节用手去触摸门的金属把手,会有触电的感觉 ; 阴云密布的天空,常常有雷电产生…… 这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每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可能都经历过。他们知道其中的一些现象是静电现象, 但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对静电现象进行过深人的探究。本课将为学生探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提供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活动。在一课时内要让学生对静电现象进行全面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所以学生对静电现象的认识只能是初步的、概括的。这些活动将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电的本质,是学生学习其他电的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 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 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和方法: 1. 从摩擦可以使物体产生静电的实验现象中发现, 物体带两种电荷的平衡状态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电荷转移,呈现带电状态。 2. 能在观察到带电物体互相排斥或互相吸引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推理, 发现其中的规律。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生活中自然现象的过程发展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2.进一步培养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 解释静电现象。 难点: 认识正负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关系。 [课时安排 ] 1课时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科学:4.1《自然界的电现象》教案(华师大八下)

第一节自然界的电现象 教学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是常见的静电现象。 (2)知道在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过程中,电荷只是在物体间发生转移,电荷的总量是守恒的。 (3)知道火花放电和尖端放电是发生在大气中的电中和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用验电器对电荷进行检测。 尖端放电和火花放电现象,用尖端放电和火花放电解释一些放电现象。 难点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的机理。 尖端放电和火花放电现象。 (二)教具 塑料捆扎带一段,手帕一块,钢锯条一根,泡沫塑料一块,橡胶棒一根,毛皮一块, 验电器一个,碎纸屑若干,韦氏起电器。 教学过程 (实验引入) 演示1 演示P48“小实验”,小纸人被吸附。(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使小纸片吸附在塑料梳子上? 学生动手:完成活动1、2。 大家可能很想知道这其中的秘密,这其实就是静电现象,静电现象存在于生活、生产中,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如用硬质橡胶的小梳梳干燥的头发,就能够看到头发相互张开的现象;若在一间黑暗的房间里梳头发,脱化纤衣服时,还可看到微小的火花,并且听见轻微的嚓嚓声。这些都是静电现象,那么上述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一、摩擦起电 (1)梳子或橡胶棒吸引小纸屑;(2)塑料丝向四周飘扬起来;(3)塑料泡沫被吸附在锯上。 想一想用梳理过头发的梳子或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小纸屑时,小纸屑为什么会被吸引? 解析两个彼此绝缘的物体相互摩擦的过程中,使得物体带上了电荷,而带电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作用。用丝绸摩擦一端打结、另一端撕成细丝的塑料带,塑料丝向四周飘扬起来是因为塑料丝带的是同种电荷,所以它们就互相排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也表现出相互排斥。用钢锯锯泡沫塑料板时,塑料泡沫被吸附在锯上是因为塑料泡沫和钢锯带的是两种不同的电,所以就互相吸引。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也表现出相互吸引。在科学上规定: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物理)初三物理电与磁测试题(含答案)

(物理)初三物理电与磁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一矩形线圈放在蹄形磁铁的两极之间,刚通电时在磁场作用下扭转方向如图甲所示.现将该线圈放在图乙所示的蹄形螺线管间,a、b为螺线管与电源的接口.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四次操作: ①a接正极b接负极,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同的电流 ②b接正极a接负极,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同的电流 ③a接正极b接负极,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 ④b接正极a接负极,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 线圈刚通电时扭转方向与图甲所示的扭转方向相同的是() A. ①和③ B. ②和④ C. ①和④ D. ②和③ 【答案】D 【解析】【解答】解:①若乙图中a接正极b接负极,根据安培定则知蹄形螺线管左端为S极,与甲图的磁场方向相反,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同的电流,故线圈刚通电时扭转方向与图甲所示的扭转方向相反;②若乙b接正极a接负极,根据安培定则知蹄形螺线管左端为N极,与甲图的磁场方向相同,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同的电流,故线圈刚通电时扭转方向与图甲所示的扭转方向相同;③若乙a接正极b接负极,根据安培定则知蹄形螺线管左端为S极,与甲图的磁场方向相反,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故线圈刚通电时扭转方向与图甲所示的扭转方向相同;④若乙b接正极a接负极,根据安培定则知蹄形螺线管左端为N极,与甲图的磁场方向相同,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故线圈刚通电时扭转方向与图甲所示的扭转方向相反; 综合分析②③,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根据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2)磁场对电流(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据此制成了电动机;(3)通电导体受力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有关. 2.对下列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初二物理光现象测试题及标准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2、光明是人们祈求的,但有时光也会损害人的视觉和身心健康,成为光污染。下列现象中会造成光污染的是 A.汽车车窗玻璃上贴防晒膜B.城市建筑大面积安装玻璃幕墙 C.晚上学习时用护眼台灯D.用塑料薄膜建造温室大棚 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平静的水面映出蓝天白云B.从岸边看池中的水变浅 C.黑板发生“反光”现象D.大树挡住太阳光形成树荫 4、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B.猜想假设C.进行实验D.分析论证 5、如图2,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实验主要是说明 A.光的反射现象B.光的折射现象 C.平面镜成像特点D.光的色散现象 6、谁也没有我跑得快!我是 A.高速奔驰的磁悬浮列车B.高空翱翔的超音速战机 C.让万物生长的阳光D.把“神六"送上天的“长征”运载火箭 7、潜水艇下潜后,艇内人员可以用潜望镜观察水面情况,下面关于潜望镜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A.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 B.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成像原理 C.光在潜望镜内传播时发生了光的漫反射 D.从潜望镜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 8、图3所示是在镜中看到的钟面指针位置,则实际时刻是 A.9:30 B. 2:30 C. 6:15 D. 12:15 二、填空题 9、小文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3m处,看到了镜中自己的像,这是由于光的现象而形成的,她的像到镜子的距离m;当她向镜子走近1m时,像到她的距离m。 10、“双江塔影”是安徽省芜湖市著名的“芜湖十景”。从中山桥上向北望区中江塔耸立于 青弋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江堤上,掩映在霞光水色之中,如图4所示。“塔影”实际上是由光的 所形成的(选填“实像”“虚像”)。 11、“皮影戏”是我国的民间艺术,演员只要在屏幕和灯光之间抖动拴在道具“小兔”身上 的细线,屏幕上就能出现生动活泼的小兔形象.井且与道具“小兔”动作完全一致,可谓形影不 图2 图3 图4 图5

九年级物理上册 3.1 电现象教案 (新版)教科版

第1节电现象 课题第1节电现象 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2.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推理得出正负电荷及相互间的作用。3.知道验电器的结构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理是否带电。 4.电荷量的定义及单位,中和定义。 5.能根据原子结构理论解释物体在摩擦时为什么会带电。 6.摩擦起电的实质。 7.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8.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9.知道什么叫电源和电源的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两种电荷规定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根据原子结构理论解释物体在摩擦时为什么会带电;理解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 难点: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摩擦起电的实质 教具 准备 橡胶棒、玻璃棒、绸子、皮毛、纸屑、验电器。 教学过程思考与调整

一.复习提问。 二.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用绸子毛皮在玻璃棒、橡胶棒上摩擦几下,然后反棒靠近纸屑,头发等轻小物体。 现象:棒能吸引轻小物体。 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说明摩擦起电。 三.新课教学。 1.摩擦起电的定义及解释有关现象。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 实验现象:玻璃棒(绸子)靠近玻璃棒(绸子)会排斥。 橡胶棒(皮毛)靠近橡胶棒(皮毛)会排斥。 橡胶棒(皮毛)靠近玻璃棒(绸子)会吸引。 分析推理得出: 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并规定为正电荷、负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验电器 结构 原理: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性质制成。 用途: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可判断带电体的电性(作解释)。 4.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Q )。 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 基本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为1.6×1019 库仑,作为基本电荷。 5.摩擦起电的原因: 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就容易失去电子,使跟它相摩擦的物体得到电子, ②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 讨论: 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什么电?(正电)。为什么带正电?(玻璃棒与丝绸相比,玻璃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较弱,在与丝绸摩擦 时,因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带什么电?(负电。)为什么带负电?(玻璃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丝绸因有多余电子而带负电 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什么电?毛皮带什么电?为什么?(略) 6.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正负电荷分开。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做中和。 说明:由于南方天气较潮湿,所以实验前必须把器材烘干,可能电吹风即时吹即时做才能见到效果,否则摩擦起电将做不了。一.复习:提问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球带什么电?金属箔片带什么电? 提问2:验电器是通过什么方法带上电的? 8.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 引导同学思考:小灯泡持续发光,表示有持续电流通过小灯泡的灯丝。你能否通过上述实验找到维持小灯泡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 ①必须有电源 ②电路要接通(合上开关)。

(完整版)初三物理中考复习电与磁专题训练题含答案

2019 初三物理中考复习电与磁专题训练题 1.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这是模拟奥斯特实验的一个场景 B.图示实验说明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C.将电池正负极对调后,重新闭合电路,小磁针偏转方向改变 D.将图中导线断开,小磁针N 极将指向地磁的北极 2.爱因斯坦曾说,在一个现代的物理学家看来,磁场和他坐的椅子一样实在。 如图所示的磁场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C ) 3.小明在一块有机玻璃板上安装了一个用导线绕成的螺线管,在板面上均匀 撒满铁屑,通电后轻敲玻璃板,铁屑的排列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图中P、Q 两点相比,P 点处的磁场较强 B.若只改变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P、Q 两点处的磁场会减弱 C.若只改变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P、Q 两点处的磁场方向会改变 D.若只增大螺线管中的电流,P、Q 两点处的磁场方向会改变 4.如图所示,根据磁感线的方向,可以判断( D ) A.a 为电源的正极,b 为小磁针的 S 极 B.a 为电源的正极,b 为小磁针的 N 极 C.a 为电源的负极,b 为小磁针的 S 极 D.a 为电源的负极,b 为小磁针的N 极 5.下列情景中,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的是( D ) B.测电笔辨别火线 ,A.司南指示方向) , 与零线)

,C.电饭煲通电煮饭) ,D.手摇发电机产生电流) 6.如图是家庭电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电能表示数的单位是千瓦 B.与开关 S 直接相连的导线a 是零线 C.若在导线a 和b 之间接一个灯泡 L1,则 L1与L 串联 D.若c 处断开,洗衣机插头插入插座,洗衣机虽能工作但有安全隐患7.下列符合安全用电的是( A ) A.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其外壳要接地 B.家用电器着火时,应迅速用水把火浇灭 C.发现有人触电,立即用手把触电者拉离带电体 D.使用试电笔,千万不要接触金属帽 8.1820 年4 月的一天,奥斯特讲课时突发奇想,在沿电流方向的导线下方放置一枚小磁针,保证导线和小磁针能平行放置进行实验,接通电源后发现小磁针明显偏转。随后奥斯特花了三个月时间,做了60 多个实验证明电流的确能使磁针偏转,这种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的发现,拉开了研究电磁间本质联系的序幕。 9.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只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电动机的转动方向会(选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电风扇、洗衣机、抽油烟机等家用电器都装有电动机,这些用电器是并联接入家庭电路的。 10.如图是一款能发电的魔方充电器,转动魔方时,它根据电磁感应(选填“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或“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原理发电,

《电现象》教案 教科版物理

1.电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1.静电现象 了解电荷并掌握带电体的性质;掌握电荷的种类;掌 握摩擦起电及起电原因、实质,了解使物体带电的其 他方法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了解验电器并掌握其工 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3.电流了解电流并掌握电流的方向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观看动画“怒发冲冠”头发竖起来视频。 让学生思考头发竖起来的原因是什么?这里面存在着什么奥秘?这节课我 们就一块儿来揭开这个谜底!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静电现象 活动1:学生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归纳总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作带电体。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作摩擦起电。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 活动2: 实验1:首先将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观察现象. 实验2: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观察现象. 实验3: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观察现象. 实验4:用手捋散开的塑料包装绳,在捋的次数不断增加的过程中,观察现象.

归纳总结: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1)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指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负电荷:指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活动3:根据上面的学习,出示一个塑料棒,让学生交流、讨论,要想知道我手中的这个塑料棒是否带电, 你有哪些方法来验证? 归纳总结: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 (2)利用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来判断。 (3)出示验电器,介绍也可以利用手中的这个工具----验电器来检验。 探究点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活动:演示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角的变化,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的变化。换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重做上面的实验。让学生分析、讨论现象原因,不同意见的给予补充。 归纳总结: (1)构造:它是由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等几部分组成的。 (2)原理:它利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 (3)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多少不同。 (4)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初中物理电与磁精选考点练习题

初中电与磁经典考题 一、选择题部分 1、物理研究中常常用一个抽象的“模型”来形象地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如:可以用一条有方向的直线 ——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下列事例中,也用到这种方法的是:【】 A.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B.用音叉溅起的水花显示音叉的振 动 C.用水银气压计测量大气压D.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2、图5是温度自动报警器的原理示意图,当水银温度计内的水银柱上升至 与其上端的金属丝相接触时,出现的情况是:【】 A.红灯亮B.绿灯亮 C.红、绿灯同时亮 D.红、绿灯都不亮 3、如图6所示的演示实验,可以验证:【】 A.电磁铁磁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B.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C.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 D.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4、在真空中传播的电磁波具有相同的:【】 A.波速 B.波长?C.频率D.能量 5、电动机可以带动水泵抽水。如图7所示的4幅图中,能反映出电动机工作原理的是:【】C 6、下列四幅实验装置图所反映的原理,对电动机的发明有直接影响的是:【】 7、下列关于电磁铁和磁感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磁铁的磁性有无和磁性强弱可以改变B.电磁铁能永久性地保持磁性 C.磁感线是真实存在的 D.磁体外部的磁感线总是从S 极出发,回到N极9.有关电和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着形磁铁靠近时一定会会相互排斥 B.指南针静止时它的北极总是指向地理的南极 C.电磁铁磁性强弱可以用改变电流大小来控制 D.直流电动机转动方向不能由电流方向来控制 10.小王利用光敏电阻受到光照时电阻变小的特性,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自动控制电路,要求光暗时灯亮,光亮时灯灭。在实际调试时,发现灯始终亮着,而光敏电阻和其他电路元件都正常。下列调节能使控制电路达到要求的是( ) A.减少螺线管线圈的匝数B.抽出螺线管中的铁芯 C.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 D.减小控制电路电源电压 11.如图所示,给电磁铁通电,铁块及弹簧在图中位置静止,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b端滑动时,关于电流表示数和弹簧长度变化情况是() A.电流表的示数增大,弹簧的长度增加B.电流表的示数增大,弹簧的长度减小 C.电流表的示数减小,弹簧的长度增加D.电流表的示数减小,弹簧的长度减小 12.如图所示,电磁铁的左下方有一铁块,在弹簧测力计作用下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当铁块从电磁铁的左下方运动到正下方过程中,同时滑片逐渐向上滑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磁铁的磁性逐渐增强B.电磁铁的磁性逐渐减弱 图5 图7 图6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物理上《光现象》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光现象》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3×3分=39分) 1. 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A. 放电影时所看到的银幕 B. 放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画面 C. 月亮 D. 猫的眼睛 2. 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B. 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 C. 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D.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里是沿直线传播的 3.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平面镜,桌面上有一个小球向右滚去。要使平面镜中小球的像沿竖直方向下落,则镜面与桌面间的夹角α应为() A. 30o B. 45o C. 60o D. 90o 4. 如图所示,一只小鸭浮在平静的湖面上。能正确表示小鸭和它在水中的“倒影”的是 () 5. “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一个月亮,如图,以为月亮掉进水中了,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B. 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 C. 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D. 和猴子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6. 光污染已成为21世纪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据测定,室内洁白、光滑的墙壁能将射到墙 上的太阳光的80%反射,长时间在这样刺眼的环境中会感到很不舒服。如果将墙壁表面做成凹凸不平,其作用之一可以使射到墙上的太阳光变成散射光,减少光污染,这是利用了()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镜面反射 C. 光的漫反射 D. 光的折射 7. 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如果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 A. 逐渐减小,且总大于入射角 B. 逐渐增大,且总小于入射角 C. 逐渐减小,且总小于入射角 D. 逐渐增大,且总大于入射角 8. 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定会发生偏折 B. 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C. 反射和折射不会同时发生 D. 只要光进入另一种介质,速度就一定改变 9. 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在水中看见岸上的路灯位置变高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哪一幅图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教科版九上《电现象》教案

教科版九上《电现象》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2.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推理得出正负电荷及相互间的作用。 3.知道验电器的结构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理是否带电。 4.电荷量的定义及单位,中和定义。 5.能根据原子结构理论解释物体在摩擦时为什么会带电。 6.摩擦起电的实质。 7.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8.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9.知道什么叫电源和电源的作用。 重点 两种电荷规定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根据原子结构理论解释物体在摩擦时为什么会带电;理解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 难点 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摩擦起电的实质 教具 橡胶棒、玻璃棒、绸子、皮毛、纸屑、验电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二.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用绸子毛皮在玻璃棒、橡胶棒上摩擦几下,然后反棒靠近纸屑,头发等轻小物体。 现象:棒能吸引轻小物体。 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说明摩擦起电。 三.新课教学。 1.摩擦起电的定义及解释有关现象。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 实验现象:玻璃棒(绸子)靠近玻璃棒(绸子)会排斥。 橡胶棒(皮毛)靠近橡胶棒(皮毛)会排斥。 橡胶棒(皮毛)靠近玻璃棒(绸子)会吸引。 分析推理得出: 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并规定为正电荷、负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验电器 结构原理: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性质制成。 用途: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可判断带电体的电性(作解释)。 4.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Q)。 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基本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为1.6×10库仑,作为基本电荷。 5.摩擦起电的原因: 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就容易失去电子,使跟它相摩擦的物体得到电子,

(物理)初中物理电与磁练习题

(物理)初中物理电与磁练习题 一、电与磁选择题 1.如图中的a表示垂直于纸面的一根导线,它是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它在下图所示各磁场中水平运动时,哪种情况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答】解:磁极间的磁感线是从N极指向S极,由图可知,ACD中的导体运动时都会切割磁感线,所以会产生感应电流; 只有B没有切割磁感线,所以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故选B. 【分析】能否产生感应电流,就要看图示的情景能否满足①闭合电路;②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这两个条件. 2.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导体M就会运动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发电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B. 在此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 此实验说明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 D. 同时改变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可以改变导体M的运动方向 【答案】 C 【解析】【解答】当闭合开关时,导体中有电流通过,导线会动,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而运动。

3.如图所示,导体棒ab向右运动,下列操作能使导体棒向左运动的是() A. 调换磁极 B. 取走一节干电池 C. 将导体棒a、b端对调 D. 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两个因素有关; A、将磁体的磁极对调,磁场方向与原来相反,则导体棒的受力方向与原来相反,能使导体棒向左运动,故A正确; B、取走一节干电池,减小电源电压,减小电路中的电流,会改变受力大小,但不会改变运动方向,故B错误; C、将导体棒a、b端对调,不能改变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不能改变受力方向,故C错误; D、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电路的电阻减小,电路中的电流增大,会改变受力大小,但不会改变运动方向,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受力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磁场方向,另一个是电流方向.如果只改变一个因素,则导体受力方向改变,如果同时改变两个因素,则导体受力方向不变.改变电流大小,只能改变受力大小,不能改变受力方向. 4.下列设备,利用电磁继电器工作的是() A. 水位自动报警器 B. 动圈式话筒 C. 电磁起重器 D. 直流电铃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如图,由容器、左侧电源和电磁铁组成的是控制电路,由有灯和右侧电源组成的是工作电路,这是一个电磁继电器用控制电路来控制工作电路的。A符合题意。 B、如图的动圈式话筒,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只有一个电路。B不符合题意。 C、电磁起重机是利用电流磁效应工作的,只有一个电路,C不符合题意。

初二物理光现象测试题及答案(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五章 光现象 一、选择题 1、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2、光明是人们祈求的,但有时光也会损害人的视觉和身心健康,成为光污染。下列 现象中会造成光污染的是 A .汽车车窗玻璃上贴防晒膜 B .城市建筑大面积安装玻璃幕墙 C .晚上学习时用护眼台灯 D .用塑料薄膜建造温室大棚 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平静的水面映出蓝天白云 B .从岸边看池中的水变浅 C .黑板发生“反光”现象 D .大树挡住太阳光形成树荫 4、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分析论证 5、如图2,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 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实验主要是说明 A .光的反射现象 B .光的折射现象 C .平面镜成像特点 D .光的色散现象 6、谁也没有我跑得快!我是 A .高速奔驰的磁悬浮列车 B .高空翱翔的超音速战机 C .让万物生长的阳光 D .把“神六"送上天的“长征”运载火箭 7、潜水艇下潜后,艇内人员可以用潜望镜观察水面情况,下面关于 潜望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 B .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成像原理 C .光在潜望镜内传播时发生了光的漫反射 D .从潜望镜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 8、图3所示是在镜中看到的钟面指针位置,则实际时刻是 A .9:30 B. 2:30 C. 6:15 D. 12:15 二、填空题 A B 图2 图3

《电现象》教案

《电现象》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2.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推理得出正负电荷及相互间的作用。 3.知道验电器的结构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理是否带电。 4.电荷量的定义及单位,中和定义。 5.能根据原子结构理论解释物体在摩擦时为什么会带电。 6.摩擦起电的实质。 7.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来源:学科网] 8.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9.知道什么叫电源和电源的作用。 重点 两种电荷规定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根据原子结构理论解释物体在摩擦时为什么会带电;理解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 难点 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摩擦起电的实质 教具 橡胶棒、玻璃棒、绸子、皮毛、纸屑、验电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二.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用绸子毛皮在玻璃棒、橡胶棒上摩擦几下,然后反棒靠近纸屑,头发等轻小物体。现象:棒能吸引轻小物体。 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说明摩擦起电。 三.新课教学。 1.摩擦起电的定义及解释有关现象。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 实验现象:玻璃棒(绸子)靠近玻璃棒(绸子)会排斥。 橡胶棒(皮毛)靠近橡胶棒(皮毛)会排斥。 橡胶棒(皮毛)靠近玻璃棒(绸子)会吸引。 分析推理得出: 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并规定为正电荷、负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验电器 结构原理: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性质制成。 用途: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可判断带电体的电性(作解释)。 4.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Q)。 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基本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为1.6×10库仑,作为基本电荷。 5.摩擦起电的原因: 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初中物理电与磁试题及答案

2011年中考物理分类汇编----电和磁 一、选择题 (衢州)15.在研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时,实验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四个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A.两人各拿一块条形磁铁,并将各自的一个磁极相互靠近 B.用一块条形磁铁的一个磁极靠近另一块条形磁铁中间 C.将放在粗糙桌面上的两块条形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 D.用条形磁铁的一个磁极靠近另一块用细线悬挂并静止的条形磁铁的一个磁极 答案:D (兰州)1. 下列用电器中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工作的是 A.电烤箱 B.电铃 C.动圈式话筒 D.电风扇答案:C (兰州)6. 关于磁体和磁场,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悬挂起来的小磁针静止时,小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附近 B.铁、铜、铝等金属材料都能够被磁化 C.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D.通电导体周围一定存在磁场 答案:B (兰州)14.图7所示的是直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图,关于直流发电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直流发电机线圈内产生的是交流电,供给外部电路的是直流电 B.直流发电机线圈内产生的是直流电,供给外部电路的也是直流电 C.它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而转动的原理工作的 D.图中的E、F称为换向器,它的作用是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 答案:A 图7 (黄冈)14.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开幕.如图所示是上海世博 会门票,门票中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世博芯”,它记录着参观 者的资料,并能以无线方式与遍布世博园区的传感器交换信息.在交换信息时, 应用了大量的物理知识,下列知识得到应用的是 A.回声 B.电流的热效应 C.电磁感应D.光的反射 答案:C (河南)15.放在条形磁铁和通电螺线管旁边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就是小磁针中心所在位置的磁场方向,图8所示的四幅图中,小磁针的指向错误的是

物理光现象中考试题大全

专题2 光现象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理知识是“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 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 B.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C. 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 D.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 2.下列现象与彩虹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 B. C. D. 3.下列四幅图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4.在泸州市委党校大礼堂举办了学习“十九大”精神宣讲报告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看到主席台上鲜红的党旗,这是因为党旗吸收了白光中的红光 B. 会场中各个方向都能看到宣讲者,是由于光射到宣讲者身上时发生了漫反射 C. 进入会场后手机设为静音状态,这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宣讲者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音调 5.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岸边的人在水中所成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像越大 C. 使用投影仪可以在屏幕上形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光在屏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D.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6.学校大门旁竖直放置了一块平面镜,小张同学逐渐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张的像逐渐变大 B. 小张想通过平面镜看完自己的全身像,则平面镜的高度至少为整个身高的一半 C. 小张在平面镜中看见了小王,则小王在平面镜中看不见小张 D. 小张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7.一束平行光从水中射入空气,OP是其中的一条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光线OP的光路图是() A. B. C. D.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 B. 夏天雨后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C.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 D. 汽车的后视镜是凹面镜,可以扩大视野 9.从物理学角度解释诗句,下列说法与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A. “潭清疑水浅”实际上是一种光的反射现象 B. “看山恰似走来迎”中描述的“山”在“走”,是以山为参照物 C. “花气袭人知骤暧”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D.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诗中磁针指向南方的一端是磁针的N极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教科版新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一课。本课是《电》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从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新鲜静电现象,来认识到电荷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切物质中的,多余的电荷如果在一个物体上静止不动的话,就会产生静电现象,如果电荷沿着导线定向移动,就会产生电流。从而使学生对电的本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学生后面学习电的其他知识打基础。 本课一共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体验静电现象 第二部分:认识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部分:初步认识电流 【学生分析】 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动;在干燥的季节脱毛衣时,会听到啪啪声;在干燥的季节用手去触摸门的金属把手,会有触电的感觉;阴云密布的天空,常常有雷电产生……这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每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可能都经历过。他们知道其中的一些现象是静电现象,但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对静电现象进行过深人的探究。本课将为学生探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提供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活动。在一课时内要让学生对静电现象进行全面的认识是不可能的,所以学生对静电现象的认识只能是初步的、概括的。这些活动将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电的本质,是学生学习其他电的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和方法: 1.从摩擦可以使物体产生静电的实验现象中发现,物体带两种电荷的平衡状态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电荷转移,呈现带电状态。 2.能在观察到带电物体互相排斥或互相吸引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发现其中的规律。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生活中自然现象的过程发展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2.进一步培养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 解释静电现象。 难点: 认识正负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磁与电 第2节 电现象》教案 教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磁与电第2节电现象》教 案教科版 教学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2.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推理得出正负电荷及相互间的作用。 3.知道验电器的结构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理是否带电。 4.电荷量的定义及单位,中和定义。 5.能根据原子结构理论解释物体在摩擦时为什么会带电。 6.摩擦起电的实质。 7.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8.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9.知道什么叫电源和电源的作用。 重点 两种电荷规定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根据原子结构理论解释物体在摩擦时为什么会带电;理解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 难点 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摩擦起电的实质 教具 橡胶棒、玻璃棒、绸子、皮毛、纸屑、验电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二.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用绸子毛皮在玻璃棒、橡胶棒上摩擦几下,然后反棒靠近纸屑,头发等轻小物体。 现象:棒能吸引轻小物体。 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说明摩擦起电。 三.新课教学。 1.摩擦起电的定义及解释有关现象。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 实验现象:玻璃棒(绸子)靠近玻璃棒(绸子)会排斥。 橡胶棒(皮毛)靠近橡胶棒(皮毛)会排斥。 橡胶棒(皮毛)靠近玻璃棒(绸子)会吸引。 分析推理得出: 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并规定为正电荷、负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验电器 结构原理: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性质制成。 用途: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可判断带电体的电性(作解释)。 4.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Q)。 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基本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为1.6×10库仑,作为基本电荷。 1 / 2

最新中考物理电与磁基础练习题

最新中考物理电与磁基础练习题 一、电与磁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电和磁的说法正确的() A. 最早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科学家是法拉第 B. 磁体外部的磁感线总是从S极出发,回到N极 C. 电动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D. 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最早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科学家是奥斯特,故A错误; B、磁体外部磁感线从N极出来回到S极,故B错误; C、电动机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原理制成,故C错误; D、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对电与磁的基础知识、结合电与磁重要试验的理解对下面的各个选项依次判断即可 2.下列作图中,错误的是() A. 动力F1的力臂 B. 静止物体的受力分析 C. 平面镜成像 D. 磁体的磁场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 A、反向延长得出力F1的作用线,从支点作作用线的垂线,得垂足,支点到垂足的距离为动力臂L1,如图所示,故A错. B、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竖直向下)、支持力(垂直斜面向上)和摩擦力(沿斜面向上)的作用,三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故B正确; C、物体成的像为虚像,用虚线画出,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故C正确; D、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N极出,回到S极,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1)根据力臂的画法进行分析,力臂是支点到力作用线的垂线段;(2)静止在

斜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成的像为虚像,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4)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N极出,回到S极.本题考查了力臂的画法、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平面镜成像的画法以及磁感线的方向,属于基础题目. 3.有一小磁针静止在通电螺线管上方,如图所示,则通电螺线管() A. 左侧为N极,a端为正极 B. 左侧为S极,a端为正极 C. 左侧为N极,b端为正极 D. 左侧为S极,b端为正极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由于小磁针静止时,其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根据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可知,螺线管的右端为S极,左端为N极。 根据螺线管的N、S极和螺线管的线圈绕向。利用安培定则可以确定电流是从螺线管的右端流入左端流出。由于电流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经过外电路回到电源负极。所以可以确定电源的右端为正极,左端为负极。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可知螺线管的磁极,再利用安培定则可知电流方向. 4.下面所做探究活动与得出结论相匹配的是() A. 活动:用铁屑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结论:磁感线是真实存在的 B. 活动:观察惯性现象→结论:一切物体都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C. 活动:马德堡半球实验→结论:大气压真实存在且很大 D. 活动:探究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结论: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磁感线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磁感线实际上并不存在,A不符合题意; B、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它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C符合题意; D、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磁感线是研究磁场时假想的线,惯性是性质不是力,马德堡半球实验最早证明大气压的存在,电荷间的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如图是“水位自动报警器”电路图,容器中装有盐水,和分别是“2.5V,0.3A”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