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1课 用计算机写文章》微课教学设计

《第11课 用计算机写文章》微课教学设计

《第11课用计算机写文章》微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用计算机写文章》是新疆省新时代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的第11课的教学内容。

1、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拆分与合并的段落方法和文章段落格式、段落缩进的设置。它是学生学习WORD承前启后的一个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刚刚学习了WORD中的文字块操作。在这之后学生将学习WORD中的更加复杂的内容。

2、通过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已具备了一些学习能力。同时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易于接受新知识,个性色彩十足的word对此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让学生学会拆分与合并的段落方法。

2、学会文章段落格式、段落缩进的设置。

[技能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电脑的基本操作。

2、让学生将所学WORD知识应用于实际。

[情感目标]:1、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和精神。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让学生学会文章段落格式的设置。

突出重点的方法:1、让学生体会通过格式设置可丰富版面内容,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

2、通过教学反复练习,从而完成对教学重点的突出。

教学难点:学会设置正文的首行缩进的方法。

突出难点的方法:通过分组练习,小组长和教师的辅助,化难为易

本节课的课时设置是2课时,本课是第一课时。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 本节课将采用“微课教学法”,并借助网络电子教室,通过“微课”的模式导入教学。

[学法] 学生的学习方法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用这种学习方法的优点: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在探究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热情。同时,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协作技巧、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进一步学会学习。

六、教学资源计算机网络教室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视频(一)

老师向学生展示一篇未经处理、修饰的WORD作文“倡议书”,然后再展示一篇已制作好的“倡议书”。问学生“哪一篇对视觉冲击更强烈,更有美感,为什么?”,老师总结比较这两者的区别,由此引出设置文章格式的重要性,引入本课课题《用计算机写文章》(二)探索新知,学生自主练习

视频(二)

1、老师演示如何将文章段落进行拆分和合并。老师教学生认识“回车键”和“退格键”。

2、教师通过网络电子教室将未经处理的“倡议书”的WORD文件传给每一个学生,并提出问题“我们应如何将它修饰处理成一篇有美感的作文呢。”教师安排学生分小组独立完成。

3、提醒学生有些操作步骤忘了的可以看看课本69页。

4、各小组长检查自己组员完成情况并及时向老师反映。

5、老师点评。

视频(三)

1、老师演示:“如何标题居中”教学环节

2、学生独立完成:“标题的居中”任务。组长检查完成情况。

3、老师请个别同学到在电脑上来进行操作演示给所有学生看。

(三)布置任务,分组协作

任务:学生设置正文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

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长可以帮助遇到困难的组员。

(可参照书本71,72页书本知识完成)

2、老师检查完成情况,并点评,请个别学生上机演示给其他学生,由学生点评。

视频(四)

1、老师其他二种对文章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的方法。

2学生尝试着这二种方法对段落进行首行缩进。

3、有时间可请学生机上演示给大家看。并由学生点评。

(四)课堂总结

1) 学生作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作品,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

2)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 课外延伸,激发学习兴趣,课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电脑WORD软件写一篇短文,完成的作品发送到老师的邮箱上。

微课教学设计15篇

微课教学设计15篇 微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例句让学生感受将句子写具体的方法,是多问“怎样”或“什么”。 2、区分“的”与“地”的用法,并能够结合具体的句子正确使用“……的”与“……地”,从而将句子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例句:狗儿跑了。 这是一句完整的话,但不具体。如何把它写具体呢? 方法是:多问“怎样”或“什么”! 思考: 狗儿为什么要跑?(看见了蝴蝶) 这是一条怎样的狗儿?(小花狗) 它是怎样跑的?(箭一般地追了过去) 他从哪儿跑到什么地方去了?(从我身边追到草丛去了) 好,我们来把这句话写具体:小花狗看见前面的草丛中有一只黄色的蝴蝶,它箭一般地从我身边追了过去。 二、方法指导

在句子中加进一些词语,如“……的”与“……地”,将句子写具体。 1、在名词前面加“……的” 什么是名词?表示事物的词叫名词。 判断绝招:前面能用数量词修饰的,就是名词。 如:一张脸一只灰雀一棵白桦树 数量词名词数量词名词数量词名词 在名词前面用问“怎样”的方法,加进适当的修饰成分,可以把话写具体。 2、在动词前面加“……地” 什么叫动词?表示动作的词叫动词。 在动词前面用问“怎样”的方法,加进恰当的修饰成分,也可以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更生动。 3、“的”“地”用法巧记: ①“的”的用法巧记:的(联想)→白药→吃白药的是人→人是名词→名词前面用“……的”。 ②“地”的用法巧记:地(联想)→土地→在土地上劳动,必定要动→动词→动词前面用“……地”。 4、例句: ①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 怎样的?名词 加进的词

②她害怕了,(呜呜地)哭起来。 怎样地?动词 加进的词 三、探究练习 试着将下列句子写具体。 1、你看见过一只灰雀吗? 2、老山羊看了狼一眼。 微课教学设计2 【微课内容分析】 本节微课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第2子目“选官制”的内容。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建树,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对此的理解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这是确定科举选官制为本节微课讲授内容的主要依据。 【学情分析】 首先,学生对一些重要历史概念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和表面,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使认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其次,学生的一些学习能力还不完全具备,在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判断、评价等方面尚有欠缺。这些都是学生目前学习中的难点,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逐一解决,使能力获得提升。 【教学目标】

2023年微课教学设计15篇

2023年微课教学设计15篇 微课教学设计1 一、学生起点分析: 通过前几节解方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在此过程中也初步掌握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基本会通过分析简单问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列出方程解应用题,但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常常会遇到一下困难,就是从题设条件中找不到所依据的等量关系,或虽能找到等量关系但不能列出方程。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课以“等积变形”为例引入课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分析问题,体会用图形语言分析复杂问题的优点,从而抓住等量关系“锻压前的体积=锻压后的体积”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图形变换的应用等活动,展现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因此,本节教材的处理策略是:展现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检验解的合理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立体及平面图形学会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体会直接与间接设未知数的解题思路,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必须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变胖了”中的数学问题的探讨,使学生在动手、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四、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内容:同学们自己预习的基础上,用已经备好的橡皮泥,自制“瘦长”与“矮胖”的圆柱,观察分析个中现象。 考虑几个问题: 1、手里的橡皮泥在手压前和手压后有何变化? 2、在你操作的过程中,圆柱由“瘦”变“胖”,圆柱的底面直径变了没有?圆柱的高呢? 3、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是否有不变的量?是什么没变? 目的:让学生在玩中体会等体积变化的现象中蕴涵的不变量。同时分析出不变量与变量间的等量关系。 学生能够认识到:手里的橡皮泥在手压前和手压后形状发生了变化,变胖了,变矮了。即高度和底面半径发生了改变。手压前后体积不变,重量不变。 环节二:运用情景,解决问题 内容:例1、将一个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为36厘米的“瘦长”形圆柱锻压成底面直径为20厘米的“矮胖”形圆柱,高变成了多少?

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除此之外还包括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素材课件、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各内容相结合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1 一、教材分析 《赵州桥》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说明文,它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其中,怎样理解赵州桥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而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理解书本上的字面意思应该不成问题。但在现代化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让学生明白到一千三百多年前的赵州桥的设计有着如何深远的影响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教学时要借助多媒体课件这一直观手段,让学生体悟课文语言,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二、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独立思考,弄清桥的几个主要特点及作用:没有桥墩,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石料;4个小桥洞,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从中理解赵州桥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三、教学过程 1、理解“创举”的意思。 2、通过对比,突出赵州桥设计的特别之处。 (1)出示与赵州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桥”的其余三桥的图片资料: 洛阳桥始建于宋皇祐五年(1053年),建成于嘉祐四年(1059年),是一座47孔、1106米长的石梁桥。 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建成于明昌三年(1192年),全桥长266.5米,10墩11孔,是一座圆弧联拱石桥。 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7年(公元1171年),初为浮桥,由浮船连接而成,初名康济桥。后自两岸到江心逐墩修筑,至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建成23墩。

小学信息技术《神奇的画笔》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Scraino《神奇的画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山东教育出版社新版小学信息技术第四册《第11 课画神奇的画笔》中的内容。本课主要介绍scraino 中扩展模块“pen”模块的相关命令,属于基础模块学习。角色运动会留下一定的痕迹,这些痕迹的保留,需要“画笔”指令的支持。教材将画笔的设置与小猫的运动结合起来, 将枯燥的命令趣味化,可以让学生在欢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学生对于用Scraino 软件进行作品创作积极性很高,通过前期的作品创作对于Scraino 中的常用指令已经比较熟悉,能创作出一些简单的作品。对于老师演示的小动画、小游戏很感兴趣,但当真正开始编写程序时,很多学生却对着任务一筹莫展,不知如何入手;在编程过程中,也有部分孩子表现出畏难的心理。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从学习特点来看,学生很容易Scraino 中各种角色等其他功能所吸引,对所学的重点功能反而不感兴

趣,因此教师要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兴趣,可以考虑对学生必要的约束。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1.了解Scraino 编程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 使用计算机的兴趣。 2.能使用“画笔”模块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将源于生活的创意利用数字化方式加以描述。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旧知识的迁移和新知识的探索并重。 4.合理使用计算机,在有趣的情境中逐步培养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落笔”与“抬笔”积木的区别;结合除法算式计算画笔旋转的 角度与次数。 难点:结合除法算式计算画笔旋转的角度与次数。合理使用计算机,在有趣的情境中逐步培养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信息技术《巧妙运用文本框》说课稿

《巧妙运用文本框》说课稿 京通小学 田春青 2011/12/27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是京通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田春青,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巧妙运用文本框》。这个课题出自北京出版社信息技术第二册北京出版社《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二单元《用电脑写文章》,第11课《巧妙运用文本框》。本教材适用于我校的小学五年级。 首先我说一下这节课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根据素质教育的根本思想和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倡导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上适当的进行德育渗透,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 要落实这些任务,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不适合的,而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原理上的“任务驱动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转变学习方式。 本课以任务驱动下的自主学习探究、互助学习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为主要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引导、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和任务练习,力求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通过学习文本框,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文字的基本技能,更要培养他们学习、使用word的兴趣和意识,为将来进一步学习word打下基础。)我把这部分内容安排了教学过程中,在说教学过程的时候,会有体现。 接下来我说一下第二部分教学背景分析,第一、教学内容: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信息技术第二册用我word写文章中的一课《巧妙运用文本框》,主要让学生掌插入、缩放、移动、修饰文本框。在此之前,学生初步掌握了文字的输入、复制与粘贴、文字格式的设置等。在教学环节中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学习文本框的插入。文本框的插入方法其实很简单,但能够灵活运用还需要一些技巧,因此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把重点放在了修饰文本框的内容上。第二、学生情况:学生为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信息素养,熟悉鼠标、键盘的基本操作,学会简单的word排版,学生在校开设美术课程,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为本节课教学做了铺垫。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法,针对重难点,采取教师启发、引导的方法使学生在模仿和创造结合的学习中巩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灵活能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敏锐思考的能力。第三、教学方式: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根据本课程的教学重难点,我分别应用了自主学习探究、互助学习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为主要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培养,教师只演示一遍,其他的尽量切换到学生的屏幕,让学习较快的同学进行演示,增强了好学生的自信心。更激发其他学生积极发言,能够让所有的同学看自己的屏幕。各个环节尽量安排小组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从而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第四、教学手段:教具课件板书

(完整版)计算机微课教学设计

(完整版)计算机微课教学设计 1. 课程概述 本微课旨在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巧,帮助学员掌握和应用计算机技术,提高计算机运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2. 教学目标 - 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 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巧,包括文件管理、软件使用等; - 学会使用常见的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和图表制作; - 了解互联网和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 -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编程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内容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 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 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功能 - 计算机软件的种类和应用 -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第二章:计算机操作技巧 -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 文件管理和文件夹的管理 - 常见软件的使用技巧 第三章:办公软件的使用 - 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应用 - 数据处理软件的功能和应用 - 图表制作软件的功能和应用 第四章:互联网和网络安全 - 互联网的发展和基本原理 - 常见网络应用和服务 - 网络安全的基本原则和常见威胁 第五章:计算机编程思维 - 编程基础知识和概念 - 基本的编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简单的编程实践

4. 教学方法 -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和演示,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 - 实践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练,让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具体应用技巧。 - 互动讨论:设置问题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编程实践:通过编写简单的程序,帮助学生培养计算机编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教学评估 - 平时表现:参与课堂讨论、完成练和作业的情况。 -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 期末项目: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小型的计算机应用项目,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6. 参考资料 - 《计算机基础教程》 - 《计算机知识与技术基础》

2019年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故宫博物院》教案及教学反思

11.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标: 1.认识“鳌、銮、蟠、磬、鎏、”等13个生字,读准“紫禁城、额枋、迥然不同、藻井”等6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能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3.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能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民族创造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能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2.难点: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能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民族创造精神。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故宫博物院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故宫的记忆》音频、微课《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的图片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故宫的记忆》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去过故宫吗?(生自由回答)去过的人,都赞叹它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特别是那些珍藏着的无数稀世珍宝,更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世,每个参观者都能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古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按照作者给我们安排的游览路线,去参观一下这座宏大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吧!生齐读课题:《故宫博物院》,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1《彩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1彩虹(第二课时写字微课) 毓璜顶小学语文教研团队 【教学过程】 一、根据结构,分类识字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写第11课《彩虹》的生字。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翻到第50页,这一课有8个字要求会写【出示写字表】,我们一起读。 2.这8个字的结构类型比较多,你能看出都有哪些字形结构吗?这8个字可以分成五种结构。“那、到、裙”是左右结构的字,“着、成”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兴”是上下结构的字,“高”是上中下结构的字,“千”是独体字。【随讲解出示结构分类】 3.给同学们1分钟时间读一读并记住这8个字。自己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几个字。 二、借助小口诀和图片规范坐姿和执笔姿势。 我们先通过小口诀和图片来调整坐姿和执笔姿势。请同学们拿起铅笔,一边看,一边跟着做。首先看,写字姿势【出示图片: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接着看,执笔姿势【出示图片】相信通过刚才的回顾,同学们已经做好了写字的准备。请你保持坐姿,认真听。 三、根据结构,分类写字 (一)学写“那、到”两个字。 一看 【出示那到】这两个都是左右结构。 先看宽窄,【出示色块】你发现了什么?对,在色块的帮助下,我们能看出“那、到”是左宽右窄的字。再看长短,你又发现了什么?是的,不难看出,“那和到”都是左短右长的字。 二写【播放老师示范书写视频】 ①那怎样写好“那”呢?请同学们边听小口诀,边看老师写。 横折钩,竖中线,第二短横线上占。双耳旁,竖要长,左高右低才漂亮。 ②到撇折贴着横中线,一点落在竖中线。土字下横变成提,立刀竖钩细又

长。 三对照 现在,请同学们端正坐姿,正确握笔,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用平移笔画的方法,在书上的田字格里把“那、到”这两个字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的同学,对照田字格里的范字,自主修改,在田字格里再写一个。请先暂停视频,写完后继续播放。【出示:“那、到二字”】 (二)学写“高、兴、着、裙、成”五个字。 一看 1.【出示五个字】这五个字中都有相同的笔画,你发现了吗?【停2秒】 对,这些生字中都有“点”这个笔画,并且“高、兴、着、裙”四个字的第一笔都是点。【课件:“高、兴、着、裙”第一笔变红】 2. 【课件出示“着、高”横画虚线对比】 “着、高”的横画较多,我们上节课学习“真”时已经讲过了,要注意横与横之间等距。 二写 1. 写“高、兴”【播放老师示范书写视频】“高兴”是一个词语,认请同学们边听小口诀,边看老师写。 ①高一点一横长,扁口在下方,中线横折钩,扁口正中央。 ②兴两点一撇在上方,长横平平横中线,左边撇,右边点,两边对称才好看。 现在,请同学们端正坐姿,正确握笔,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用平移笔画的方法,在书上的田字格里把“高、兴”这两个字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的同学,对照田字格里的范字,自主修改,在田字格里再写一个。请先暂停视频,写完后继续播放。【出示:高兴两字】 2. 写“着、裙”【播放老师示范书写视频】请同学们边听小口诀,边看老师写。 ①着半包围结构,倒八点撇立两边,三横一定要等宽,长撇起笔竖中线,最后目字立下边。 ②裙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浙摄影版(2020) 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11课 初识Scratch

11 《初识Scratch》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Scratch趣味编程的第一课。该单元主要目标是学生学习和感受计算机编程,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作为单元起始课主要内容有:认识Scratch界面,初步了解其基本功能,体验编写脚本过程。 二、学情分析 本次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二年的信息技术学习,具备了良好的软件操作能力,为学习新软件scratch奠定了基础。他们对游戏、动画充满兴趣,但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三、教学目标 通过作品欣赏、观看视频、界面操作等方式了解Scratch软件的主要功能及积木式编程的特点。 通过观看微课认识Scratch软件的界面,能指出舞台区、角色列表区、脚本区、指令面板区等基本的功能区域,并了解它们的功能。 通过观看微视频掌握拖曳、拼接、删除指令、修改指令参数以及运行脚本等基本操作。 通过创作动画“我教小猫来学校”,认识 指令,体验和感受编写脚本的基本过程。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Scratch界面。 教学难点:了解编写脚本的一般方法。

五、教学方法 以任务驱动法与问题探究法为主,展开基于信息技术学习平台的自主学习。 六、环境与素材 学生机安装Scratch2软件。 信息技术学习平台(learnsite) Scratch项目文件(小猫的礼物.sb2、我带小猫游开化.sb2)。 微视频(Scratch是什么、认识Scratch界面) 七、教学过程

这个小游戏是用什么软件创作的呢? 揭题:初识Scratch。 1.认识软件 师:Scratch是什么软件?它能做什么?请带着这2个问题来观看视频。 (老师再次提问,学生回答) 2.认识软件界面

语文微课教学设计5篇

语文微课教学设计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微课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背景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三种固定搭配。 2、掌握“的、地、得”的区别与联系。 3、运用小儿歌“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的口诀帮助正确使用“的、地、得”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 五、教学时间 8分钟微课堂 六、教学适用对象 义务教育九年制内的学生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屏软件 八、教学设计与过程 开场白:

你们好!我是来自文一街小学文一校区的语文老师金颖,以下是我的微课作品《“的、地、得”的区分与使用》 (一)问题与疑惑 1、重要性 同学们,汉字中的“的地得”作为一级字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常用字,经测算,每100个汉字中就会出现四次。可是,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却经常出错!你瞧! 2、错误使用案例的纠正 (1)使用错误: 因为我地表现好,老师高兴得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地更好! 疑问:这个句子哪里出问题了呢? (2)纠正错误: 因为我的表现好,老师高兴地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得更好! 释疑:原来正确答案应该是这样的! 3、过渡质疑: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区分“的、地、得”呢?赶紧来找 找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吧! (二)区别与联系 1、相同之处:原来它们都是念轻声“DE”,都是结构助词,起连接作用。 2、不同之处:但是它们的搭配及用法却各不相同。 (1)怎么样的什么 (2)怎样样地干什么 (3)干得怎么样 3、区分的方式与方法:小儿歌小结: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 (三)巩固操练 1、练习巩固

部编七下语文第11课《台阶》课文朗读+视频微课+图文讲解+知识点+同步练习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李森祥,生于1956年,浙江衢州人。1986年在《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1991年调到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著有小说《传世之鼓》《村野子弟》《屋脊丘陵》等。 二、故事背景 《台阶》是作者亲历农村生活的深刻感受。李森祥远离故乡,从戎军营,时空的距离,使他对故乡产生了一种极其亲切、真实的回忆。作者根据当时中国农村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极低,许多农民以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立志改变现状这一现实写下了这篇小说。 三、文体知识 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1)人物是小说的第一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 手段。 (2)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时前面 还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这几个部分组织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故事情节,用以展现人物性格,表达中心思想。 (3)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 四、理解词义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低眉顺眼:形容驯良恭顺的样子。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惘。 五、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5):破题。交代台阶的来历、台阶给“我们”带来的惬意和欢乐及家庭的贫苦。 第二部分(⑥-⑧):开端。写父亲认为台阶低。 第三部分(9-15):发展。写筑高台阶造新屋的艰辛准备过程。 第四部分(16-23):高潮。写造屋及筑高台阶的过程。 第五部分(24-31):结局。写父亲的心愿实现了,但人也老了。发人深思,回味无穷。 六、问题归纳 1. “台阶”这个标题有什么作用? “台阶”是文章命题立意的核心,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2. “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怎样的作用? 运用细节描写,写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和农民的本色,也说明家庭的贫困。表明父亲吃苦耐劳的品质,那些 “沟”“沙子”“泥土”都是父亲辛劳的见证。

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方案7篇

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方案7篇 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方案篇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话能力。 教学重点:口语交际(学生开口说) 教学难点:习作(学生动笔写) 教法学法:读、说、写相结合 教学用具: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教学设计 1.实物投影仪。 2.把自己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画成图画。 3.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理由,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画或挂图(可以是前面课文的挂图,也可生画的)。

师: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大家带来很多的来的快乐,是吗?板书:秋天的快乐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在秋天做事时高兴的心情。 2.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a、请学生说说自己在金秋时节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先说说。 b、具体说说自己在秋天所做的事,各自准备。要求: (1)把做的事儿说清楚。 (2)说出自己的快乐。 (3)可以边说边演,可以请同桌一起说说演演。 3.讲评结合,促进交流。 a、指名学生上台口述,师生结合要求评点。 b、以示范为例,和同桌或在小组内互述,并推荐出让自己感受最快乐的同桌上大堂交流。 c、师生评选最佳学生。 4.学习小结,指导实践。 小结学生交际的情况(以肯定为主的不足,以指导学生生活实践。 5.拓展活动 画一画秋天的图画或所做的快乐的事。 教学后记:这节课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让学生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