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圣归来的背景分析

大圣归来的背景分析

大圣归来的背景分析
大圣归来的背景分析

7 月10 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下简称:《大圣归来》)的出品人、天空之城投资公司创始人路伟刚走下飞机,就收到一条朋友发来的微信:“如果你这个片子最终破了 3 亿票房,一定会成为中国动画电影非常重要的符号。破了3 亿我请你喝酒。”

截至7 月22 日,《大圣归来》的总票房已超过 5 亿,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而《大圣归来》上映时,面对同期上映的《小时代4:灵魂尽头》和《栀子花开》,皆是具有强大吸金能力的粉丝电影。首映日《大圣归来》的排片不足10%,单日票房不到2000 万。但在这之后,《大圣归来》却实现了一场完美“逆袭”。众多网友自发地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推荐《大圣归来》,推动影片排片量与票房逐步上升,该片也被推上了一个“不可不看的国产良心剧”的神坛。

赢得“票房奇迹”之外,《大圣归来》也成为了国产动画电影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标杆。虽然与美国、日本的优秀动画电影尚存在一段遥远的距离,但放在中国动画电影的语境里,它实属上乘之作,它的故事颠覆了《西游记》原著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关系,特效制作精良,动作场景好看,配乐等细节处理巧妙。更重要的是,《大圣归来》的成功也让资本认识到了中国动画的市场潜力,电影上映后,光线传媒以2000 万元资金,与名不见经传的“十月动画”工作室核心团队成员田晓鹏、梁辉、林中伦、刘伟共同设立霍尔果斯十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这或许能成为一个供其他中国动画工作室、公司效仿的成功范本也未可知。

孙悟空的“中年危机”

8 年前,北京的一个小酒馆里,路伟第一次见到了田晓鹏。当时田晓鹏才30 出头,拥有一个叫做“十月动画”的动画制作小公司,业务都是一些动画外包项目。在路伟的印象中,田晓鹏是一个“非常有情怀,有梦想,特别喜欢动画的人”,路伟告诉《外滩画报》记者,那天晚上田晓鹏一直在聊关于动画未来的构想,用一句话形容,“他是一个艺术家。”

当时的田晓鹏正怀揣着一个做中国版“超级英雄”的想法,这源自于他偶然间见到2 岁的儿子津津有味地看奥特曼和蝙蝠侠,他觉得:“我得做出点什么,起码让儿子在看动画片的年纪,能看到老爸的作品。”

他想到了孙悟空,这个出自于《西游记》的英雄。《西游记》从不缺少影视化改

编,通常改编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尽可能还原原著小说描摹的奇幻世界,或抽取重要章节成为“折子戏”;另一是将《西游记》作为一个经典文本,以后现代的方式去解构。前者的榜样有1964 年版动画片《大闹天宫》、80 年代的电视剧《西游记》等,而后者则以周星驰的电影《大话西游》为代表,导演刘伟强完全打破原著叙事架构和人物关系,将唐僧、孙悟空等人物放入时间迷宫中。

改编《西游记》难度很大,很容易就落入前人的窠臼。而田晓鹏则从孙悟空出发,他认为:“孙悟空骨子里,是一位大侠。”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有些像乔峰、武松等东方式英雄,他们不似好莱坞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那般圆满,会有些桀骜、沧桑,甚至沾染着悲情色彩。故事情节上,田晓鹏感兴趣的是孙悟空在大闹天宫和西天取经之间的转折,即孙悟空是如何从一个顽劣魔性的“妖猴”,转变成充满“人性”甘愿护送凡人取经的孙行者。他联想起《肖申克的救赎》中摩根·弗里曼演的那个老黑人,一个曾经的街头小流氓,出狱之后变得对世界充满恐惧且格格不入;他由此推测被如来压了500 年的孙悟空一定也基本丧失了斗志,如他曾在采访中形容的那样:“像一个历尽沧桑的中年男人一样忘记了梦想,也就不再是个大英雄,他内心这些美好的东西和他的超能力都是要靠一个外因去激发。”激发“中年危机”孙悟空的外因就是江流儿,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和尚,田晓鹏所虚构的唐僧十次转世中的某一世。至此,孙悟空从一个“落魄英雄”变成了一个“无敌奶爸”,他和江流儿之间的情感也随经历不断改变而深化,最后他也因江流儿而揭开封印,在《小刀会序曲》的音乐中变身成“孙大圣”。

在《大圣归来》之前,田晓鹏并没有制作动画电影的经验。监制金大勇告诉记者,2006 年,田晓鹏将《大圣归来》的想法和故事告诉他,大家一听就来了兴趣,聊完便着手做起来,不过,“我们都是第一次,摸索着来的。”从筹备到上映,田晓鹏总共花了8 年时间,前四年是孵化期,后四年才正式立项制作。最初,田晓鹏对于《大圣归来》最后呈现的面貌、所需的成本以及上映后可达到的预期,并没有什么概念,就像金大勇说的那样:“我们只想做得更好,具体要达到什么境地,倒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而田晓鹏当时对《大圣归来》的构想也就是一部“中国本土化的、符合中国人口味的动画”。

田晓鹏完全采用一种“匠人”般的工作方式,比如剧本,就是他和员工反复聊,反复修改而成。接下来是分镜,角色、场景、道具等等的设计和定型,之后照此建

模,这个阶段就是粗略地把架子搭起来;下一步是模型、场景和角色的简模细化;再之后,进入动画阶段,继续调整精模,测试材质,比如悟空的皮肤毛发等等,最后灯光渲染,上材质。

“其实每部分都很困难,”金大勇说。比如分镜,就涉及场景、镜头调度设计,和明确的表演设计,对于前者,田晓鹏采用的方法是观看经典影片寻找灵感,山妖与江流儿悬崖追逐的一场戏,是受到《丁丁历险记》的启发;动作戏的设计方面,田晓鹏参考的则是香港动作片,如孙悟空空中踢出巨石攻击反派混沌的动作,就神似《功夫》。而为了解决后者,即表演设计的问题,田晓鹏找来了他的演员朋友,亲自表演给动画师们看,江流儿在树林里跟悟空絮絮叨叨说话时,拔了他胳膊上的一根毫毛,就是当时演江流儿的小女孩灵光一现。

“最关键的是三维,把镜头里设计的东西用三维语言更加到位、更加丰富地表现出来。”在美术总监齐帅看来,《大圣归来》最困难的就是把二维的美术设计三维化,他曾在采访中总结了《大圣归来》好看的原因:“看这个片子的时候不光是画面造型,你看动作表演,包括国内的同类影片,动画表演部分能做到这样的也不是很多。” 这个动作表演其实就取决于三维的表现。

在金大勇的讲述中,《大圣归来》的创作过程是专业化、精细分工下的产物,这种精细分工的制作过程,其实已接近于美国的动画公司,只是在经验和细节上还存在欠缺。比如皮克斯公司的绘图师会用一些色彩设计来辅助塑造角色性格和情绪,在情节和细节的设计上也更老练,游刃有余。当然,美国动画公司制作一部动画片的资金和时间周期也更长,人才储备也多。

相比之下,“十月动画”制作《大圣归来》的过程,就像是一个动画电影商业化生产的雏形。尽管因为经费问题,大部分工作人员只是项目合作,工作完成就离开公司,在制作方式上也更接近“土法炼钢”,但《大圣归来》的成功很可能让一个“十月动画”就此成名。后续作品如能持续产出,并形成专属的视觉语汇、作品风格,“十月动画” 经年累月,很有可能成为中国的“皮克斯”,当类似的动画公司越来越多时,无疑能推动中国的动画产业上升一个台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