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伦敦巴士的历史

伦敦巴士的历史

伦敦巴士的历史
伦敦巴士的历史

伦敦巴士是伦敦的主要标志之一,典型的车门位于车辆后部的红色Routemaster双层巴士举世闻名。尽管AEC Routemaster已大批退出服务,仅保留两条遗产线路使用此车型,但伦敦大部分公共汽车仍为红色,红色巴士依然是这个城市的象征。

红色Routemaster双层巴士

在英国,用于长途或不能每站停靠、需买票的公交车型称作长途车而不是公共汽车。

组织

早于1829年伦敦街头已出现了公共汽车。当时有人开始提供从帕丁顿到伦敦城的马拉公共汽车服务。最初是个体户经营。1855年伦敦市成立了伦敦马拉公共汽车公司(LGOC),功能是规范公共马车服务。

LGOC于1902年开始使用汽车作为公共汽车,并于1909年起自行制造。LGOC最后一部公共马车于1911年10月25日之后停运。

1912年,当时拥有大部分伦敦地铁通道的The Underground 公司(即“Underground Electric Railways Company of London Limited (UERL)”)收购了LGOC。在1933年,LGOC随着剩下的地铁公司,都变成了新伦敦客运委员会的一份子,因此,该公司的名字London General也变成了London Transport,,也就是红色伦敦巴士的代名词。

LPTB是负责伦敦当地旅客运输最大的公司,它包含了London General green country buses、Green Line Coaches、Tilling Group和一些独立经营的公司。

伦敦巴士经过以下历任单位经营:LPTB (1933 to 1948)、London Transport Executive (1948 to 1963)、London Transport Board (1963 to 1970)、Greater London Council (1970 to 1984)和London Regional Transport (1984 to 2000)。然而却在1969年时,green country services在Greater London Council的领域外将其名改为London Country,并且和Green Line Coaches

合并并成为另一间新公司,更名为London Country Bus Services,并于1970年时变成了National Bus Company的一部分。

早期伦敦巴士上的售票机

1980年代时,英国首相柴契尔夫人决定将大不列巅的巴士营运产业私有化,当时这些单位原先是由London Transport掌管伦敦,主要大城市则是交由大市政厅掌管,至于其他小地区则是由政府单位的National Bus Company和Scottish Bus Group来管理。由于大量的政策因素,伦敦巴士的经营模式和其他地区略有不同,在伦敦已有属于London Transport的伦敦巴士,他们以免责的方式退出合约,但还是配合政府所规定的服务水平和费用。

虽然当今的伦敦巴士所有权已从政府的London Regional Transport转移至市政府的Transport for London,并且其中一部分在2000年时已变成了新的大伦敦政府,但是这个制度至今仍然存在。

车辆

在1900到1960年代间,LCOG都照着自己的方式营运。他们为伦敦设计了独特的车体而非使用现有标准的样式。1912年他们成立了子公司AEC,从此之后巴士的制造以及相关设备皆由自己的子公司制作,一直到1962年才结束这段关系。在当时大部分的车体都是AEC制造,只有少数人是自己设计,或是修改他们的车体再生产制造,并且在伦敦行驶。

在1956到1968年间,AEC帮伦敦制作了最后一台车。虽然当时巴士制造商会被要求符合一个规范,但是这个模型之后还是被用来设计其他地方的车种。有些厂商甚至想要为伦敦建造新车种,于是DMS class的Daimler Fleetline和T class

的Leyland Titan (B15)就此诞生。

Daimler Fleetline

Leyland Titan (B15)

伦敦在1980到1990年代时,因为想要加快传输速度所以出现了minibus 和midibus两种新款式,尽管这些车的运输量并没有大巴士来得多。

旧有的伦敦规范也在移到TFL标案里时被加入了标书中,特别是指新的巴士。伦敦与他区主要的不同是central routes 使用的是双门巴士。

伦敦是其中一个最早使用低地台巴士的地区。自从两千年起,主要的车队double-decker buses和articulated buses车队一起扩大经营,高峰期有393辆Mercedes-Benz O530 Citaro.

Mercedes-Benz O530 Citaro

新型Routemaster / 撤回铰接巴士

新型Routemaster

于2008 伦敦市长选举,候选市长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作出几项改变伦敦公交承诺,例如引出新款Routemaster,及使铰接公车退役。根据市长办公室于2008年5月4日指示,2008年7月4日伦敦交通局宣布引入新车,[6]将为这款新混合动力Routemaster寻找新的概念和详细设计,并将该等设计投产及期望于2012年完成(限期是下次市长选举前)。

在2008年八月时,London Transport Commissioner的Peter Hendy宣布从2009年起bendy buses将会被撤回。为了减少TFL的预算,这些巴士将会在合约期满后被彻消,并且被营运商所决定的款式取代,将会取代的选项并不排除是三轴巴士(tri-axle buses)。然而研究指出彻销这些挂接式巴士并非完全不需付出金钱代价;根据2008年9月London Travel Watch 的研究,如果要以三条新的路线维持原有的运输能力,每年可能会因为其他的交通工具而要多费花12.6百万英磅。2008年12月7日Boris Johnson appeared as the "Star In a Reasonably Priced Car" 于英国广播电台频道2 Top Gear 。Jeremy Clarkson 问及市长有关铰接公车退役情况,Johnson 之前已宣布正式实行此事,市长表示公车大概于2010年左右退役。几集前另一主持Richard Hammond 已将几款伦敦常见公车在赛场上比试。单层巴士取胜,原因是双层巴士在最后一个弯被弄趺。

Red Arrow &route 453

第一部退役公车Red Arrow于507线和521线(虽然后来后者需要单层公车以应付经Strand Underpass之客源)基于二月获得之新公车,route 453 成最后一条有铰接公车服务线路,直到2013 (或至2015年,如果延伸两年合约)。

英国历史概况

英国历史概况 英国历史是一部征服与合并和的历史。英国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组成,而整个英国的历史也就是由这四个区域的历史交织组成。1535年威尔士成为英格兰王国的一部分,1707年苏格兰与英格兰正式合并为大不列颠王国,1800年大不列颠王国和爱尔兰合并成为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共和国独立,爱尔兰北部仍留在联合王国内。 苏格兰历史简介 苏格兰位于大不列颠岛北部,英格兰之北。苏格兰的历史的正式记载是在古罗马人入侵不列颠之后的一些纪录。公元5世纪,爱尔兰北部的盖尔人(凯尔特人的一支)移居苏格兰,曾在阿盖尔郡和比特郡地区建立达尔里阿达王国。此后向东扩张到阿瑟尔森林和厄恩河谷,向北扩张到埃尔金地区。公元843年达尔里阿达国王麦卡尔平兼任皮克特王国的国王,建立阿尔巴王国,王号为肯尼思一世,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苏格兰王国逐渐成形。此后,苏格兰历经邓凯尔德王朝、坎莫尔王朝、巴里奥尔王朝、英格兰占领、布鲁斯王朝以及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至1707年与英格兰王国合并成为联合王国。 威尔士历史简介 威尔士位于大不列颠岛西南部,英格兰以西。 距今约29,000年便有人类定居于威尔士。至古罗马人进入了大不列颠岛后,威尔士属于不列颠行省 公元5世纪,随着罗马人的撤离,盎格鲁撒克逊人大举入侵大不列颠,直至到11世纪,威尔士人在盎格鲁撒克逊人的高压统治与入侵中度过,而同时布灵顿人开始称自己威尔士人。公元8世纪,传说中的亚瑟王(King Arthur)领导布灵顿人抗击盎格鲁撒克逊统治。 公元9世纪和10世纪维京入侵使威尔士王国进一步统一,成为一个实体,但同时亦使威尔士落入英国皇室统治之下。 公元927年,威尔士国皇承认盎格鲁撒克逊国王阿瑟斯坦保护威尔士的主人。在随后的11世纪中,威廉一世充分利用了这种先例,在威尔士边境建立的强大而野心的封建领地制度。公元1282年,英格兰王爱德华一世征服最后一个威尔士北部和西部的威尔士公国 (Statute of Rhuddlan)公元1284年,威尔士正式被英格兰合并,爱德华一世以《罗德兰法令》 确立自己在该地区的统治。 公元1535年,《联合法案》完成英格兰和威尔士的统一,划分后者为13个郡,并规定英格兰法律通行全威尔士,英文为其官方语言。大部分威尔士人因此无法担任政府公职,但可以派代表参与英国国会。 北爱尔兰历史简介 北爱尔兰是英国的一个地区,位于爱尔兰岛东北部。公元前6600年前后,人类开始在爱尔兰岛定居。现在的爱尔兰人是古代凯尔特人的后裔,世代居住在爱尔兰岛上。公元5世纪的时候,随着罗马天主教的传入,爱尔兰人逐渐信仰了天主教,并形成了由修道院、传道士和王国组成的文化。公元8世纪末,爱尔兰岛上出现了统一的文明和法律,但政治上还没有出现统一的国家。 公元12世纪末,英王亨利二世利用爱尔兰的分裂局面,率军在爱尔兰岛登陆,征服都柏林和附近地区,建成“爱尔兰领地”,交由其四子约翰统治。但到1609年为止爱尔兰仍然是

英国等。。:特别是伦敦的公交车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英国:特别是伦敦的公交车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交通系统智能化。英国公交系统将道路、驾驶员和车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一方面,英国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道路监控设施将道路交通及车辆行驶状况及时反馈给公交车驾驶员,保证驾驶员及时获悉交通运行状况;另一方面,车站电子显示屏上详细标有不同线路的公交车目前所在位置,预计到达车站时间,乘客可以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等车。 车票多样化。英国公交车票种类丰富:有一日之内有效的两地往返票,有一日之内在一定区域内不限次数乘坐的日票,有在一周内有效的周票,还有月票、季票、年票等。各种票的价位不同,甚至一天之内不同时间段的票价也不一样,高峰时段的票价高,非高峰时段的票价低。这是利用票价差异调节客流量的有效方法。此外,市民凭地铁票也可以乘坐公交车,无需另外购票。 道路规划保证公交优先。英国城市市区内的道路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A级路,即主干道;另一种是B级路,即次干道。在绝大部分A级路和小部分B级路上都设有公交车道。伦敦不同地段的车流量不同,因此公交车道的运行时间也有所差异,比如有的是周一到周五7时至10时,16时至18时30分;或者7时至18时30分;或者是24小时运行。在标明的时间段内,只有标示牌上允许的车辆才能占用公交车道,而在这些时间段以外,所有车辆都可占用。 特定人群免费乘坐。从2005年9月起,伦敦市内的有轨电车和公交车对16岁以下青少年实行免票制;从2006年4月起,伦敦地铁对11岁以下儿童实行免票制,从而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伦敦市长肯?利文斯通今年5月9日宣布,从今年9月起,免费乘坐伦敦有轨电车和公交车的年龄限制由16岁改为18岁。此外,从2001年6月起,英国所有地方政府开始向领取抚恤金者和残疾人提供半价车票,大约5120万名领取抚恤金者和1120万名残疾人从中受益。从2003年4月1日起,6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可以享受半价车票,这又使得100万人受益。地方政府向公交运营商补偿减免部分的票价款额。这笔费用每年大约为5亿英镑,主要来自市民缴纳的房屋税。 巴黎:公交“一票通” 巴黎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历来为世人所称道。概括而言,巴黎的公交系统主要由市内地铁、郊区地铁(也称郊区列车)和公共汽车组成,在巴黎及其周边地区织成一张庞大的

英文介绍英国的著名景点

1:The River Thames is the second longest river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longest river entirely in England, rising at Thames Head in Gloucestershire[ 格洛斯特郡(英格兰)], and flowing into the North Sea at the Thames Estuary(河口). It has a special significance in flowing through London, the capital of the United Kingdom, although London only touches a short part of its course. The river is tidal in London with a rise and fall of 7 metres (23 ft) and becomes non-tidal at Teddington [特丁顿(英国国立物理研究所所在地)]Lock. The catchment area covers a large part of South Eastern and Western England and the river is fed by over 20 tributaries. The river contains over 80 islands, and having both seawater and freshwater stretches supports a variety of wildlife. the river has supported human activity from its source to its mouth for thousands of years providing habitation, water power, food and drink. It has also acted as a major highway both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through the Port of London, and internally along its length and connecting to the British canal system. The river’s strategic position has seen it at the centre of many events and fashions in British history, earning it a description by John Burns as ―Liquid History‖. It has been a physical and political boundary over the centuries and generated a range of river crossings. In more recent time the river has become a major leisure area supporting tourism and pleasure outings as well as the sports of rowing, sailing, skiffing, kayaking, and punting. The river has had a special appeal to

伦敦市公共交通体系

在英国近现代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伦敦从16 世纪一个典型的小城市逐步演化成为一个具有近千万人口的世界城市,是世界上最早形成的大都市之一。伦敦的发展经历了步行时代—马车时代—铁路时代—汽车时代的演变过程。现在伦敦的交通已经十分发达。 伦敦道路系统的主要特点 放射状道路加同心圆环路直交的道路网。围绕市中心的一环路,主要任务是改善内伦敦地区的交通,一部分是路垫式,一部分是高架式。围绕外伦敦是二环路。放射状道路主要分为三类:干线道路(高速公路)、A级道路及地方代管道路。 伦敦的公共交通系统十分发达 融合了公共汽车、有轨电车、地铁、道克兰轻轨及泰晤士河水上交通在内的多种交通方式。其中,轨道交通由11 条地铁线、3 条机场轨道快线、1 条轻轨线和26 条城市铁路线组成。在市中心公共汽车线路达700 多条。在伦敦市区,公共交通出行占总出行比例达到了72%,在伦敦大都市区范围内,公共交通出行占总出行比例达到38%。 轨道交通----采用多层次、多类型的交通模式,分为地铁、快速轻轨(以地面或高架形式为主)以及高架独轨等类型,形成了一个综合的轨道交通系统。地铁是伦敦公共交通的核心,承担着伦敦大都市区公共交通客运量的26.3%;地面轨道交通(包括火车和轻轨)集中在泰晤士河南岸地区,其客运量占伦敦大都市区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的23.7%。 市郊铁路-----线路网十分稠密,呈放射状,总长650公里,有550个车站,市中心有15个终点站。 公共汽车----伦敦公共汽车电车作为地铁、轻轨系统的补充,定位于服务中短距离的出行,共有线路700多条,车辆6500多辆,日均客流量540万人次。 私人小汽车与自行车----20世纪80年代,三分之二的家庭拥有私人小汽车。伦敦当局开始限制小汽车的发展,允许自由选择交通工具,但在伦敦市中心和内伦敦采取某些限制措施。 伦敦交通系统的最成功之处 主要体现在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枢纽站多元交通方式换乘接驳体系功能的一体化。伦敦的一些重要铁路车站和地铁站几乎都建在一栋站舍内,而且出站就有公共汽车站或小汽车停车场。有1/ 3 的地铁车站和小汽车停车场结合在一起。许多地铁车站设置在人流相当集中的大商店或办公楼底部,形成了十分方便的换乘体系。这种体系既在城市中心或繁华地区为公共交通提供方便,又有效地限制了私人小汽车进入市中心区,保证市郊居民即使在不使用小汽车的情况下,也能在1小时内到达市中心办公区域。 公共交通发展战略 多年来,伦敦交通部门基本上采取限制交通的战略,其实质是要有目的的对交通量加以限制,不是消极的转移交通混乱,而是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管理。 一方面是把城市的居住、工作、购物和文娱等许多活动规划好,安排在人们可以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的走廊地带,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的作用,减少不必要的交通;另一方面,以多种手段限制小汽车的使用。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加强交通管理的政策。 存在问题 伦敦市内由于道路较窄且小汽车很多,违章停车的现象比较严重,造成了交通阻塞及由此而产生的公共汽车“串车”现象。另外,外环线高速公路将城里繁忙的交通引向城市,已经发挥了价值,但其交通量比预计的高40%,有时出现阻塞。地铁和快速交通延伸至郊区后,战线周围又自发建起大批房屋。由此可见,伦敦在交通实践中,仍需不断探索和改进。

伦敦公共交通可达性分析方法及应用

伦敦公共交通可达性分析方法及应用 张天然悠闲老头看交通2018/7/26 1引言 在伦敦交通规划TfL(Transport for London)中,需要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和服务的作用,一个重要的分析方法就是连通性(connectivity),也称为可达性(accessibility)。 使用可达性分析的主要目的: [1] 识别因交通改善而得益的区域; [2] 更好的了解新的公交线路、站点和道路规划的影响; [3] 识别就医等公共服务的最佳选址以便居民使用; [4] 了解伦敦的哪些地方更适合居住和办公的开发; [5] 对不同区域的停车配建指标高低提出建议。 可达性分析的主要形式: [1] 基于区域内公共交通的服务距离和频率的公共交通可达性指标 PTAL(Public Transport Access Level); [2] 等时线图,展示特定区域到其他区域的时间或一定时间内可以到达 的区域; [3] 服务范围分析(Catchment Analysis),描述了特定区域在一定时 间内可以可以到达的工作地点,或不同形式的服务情况。 2公共交通可达性指标PTAL PTAL的取值范围为0-6,越大表示可达性(连通性)越好。因为历史原因,1类的PTAL值分为1a和1b,6类的PTAL值分为6a和6b,因此一共有9个PTAL值:0,1a,1b,2,3,4,5,6a和6b。PTAL的值用固定的颜色在地图上进行表示。一般来说PTAL值高的地方,具有以下特点: [1] 步行到最近的公交站点距离很近; [2] 最近的公交站点等待时间很短; [3] 最近的公交站点有很多公交车服务; [4] 附近有主要的轨道交通站点; [5] 以上因素的组合。 因此PTAL可以看出是对公交网络密度的度量。PTAL不考虑每个地方可以到达的目的地,也不反映公交和轨道交通的拥挤情况。PTAL主要针对公共交通,不包含小汽车出行的情况。 2.1 PTAL的应用 PTAL最早是在伦敦的Hammersmith & Fulham行政区引入的,后来被深入和广泛地应用到伦敦的各种规划程序,包括战略规划和区域规划。例如包含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的2031年伦敦战略规划,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确

英国名胜介绍(英文版)

London introduction London,the capital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Europe's largest city, one of the world's two major(主要)center city, is one of the most prosperous(繁荣的)global city. London is the center of economic(经济的)financial(财务的)and trade (贸易)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New York, tied for the world's most important financial center. The Big Ben, Tower Bridge Big Ben is Elizabeth Tower. London's famous ancient(报时)bell, the palace of Westminster clock. The British Parliament (英国国会)meeting hall clock tower, built in 1859. Tower bridge is the Tower Bridge of London. Tower Bridge of London is the first bridge the river Thames from where it begins, is a symbol (象征)of London, "London front gate", was built in 1886. The London Eye The London Eye, The London Eye, British Airways, also known as the Millennium(千禧)Wheel, is located(位于)the banks of the river Thames in London, is the world's fourth largest Ferris wheel, is one of the landmarks(标志)of London, is one of the most attractive(具有吸引力的)tourist attractions(旅游景点)in London. Thames River Thames River is a famous British mother river, rising in southwest Coates Ward Hills(科茨沃特丘陵)of England, 338 kilometers in length. Buckingham Palace Buckingham Palace is the Royal Palace(王宫), built in 1703 and named for the Duke of Buckingham(以白金汉公爵命名). Westminster Cathedral Westminster Cathedral(威斯敏斯特大教堂)is located in the North Bank of the Thames River, was a Benedictine monastery(修道院), founded(成立)in the year 960 ad(公元960年), was expanded(扩建)in 1045, built in 1065. Tat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The Tat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泰特现代美术馆)is located in the South Bank of Thames River, face each other across the river and the St.Paul's Cathedral, connecting(连接)them is the Millennium Bridge across Thames River. St.Paul's Cathedral St.Paul's Cathedral located in London, a representative(代表)of Baroque style architecture (巴洛克风格的建筑), is the world's second largest dome(圆顶)of the church, it imitated(模仿的)Papal Basilica(教皇的教堂)of Saint Peter in Rome(整体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British classical architecture. University of Oxford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is a public university located in the city of Oxford, founded in 1167, is the oldest university in the English speaking world. Stratford Evan upon Avon Ford (埃文的斯特拉特福德)(Stratford) is located on the banks of the Evan River, a beautiful city is the greatest playwright(剧作家)of England, the hometown of Shakespeare(莎士比亚).

伦敦新型双层巴士设计惊艳亮相

伦敦新型双层巴士设计惊艳亮相 发表时间:2010-11-04T11:33:00.020Z 来源:《英语周报》(高中教师版)2010年第4期供稿作者:[导读] 老款“马路主人”于2005 年12月退出了伦敦街头,但现在人们仍可在伦敦保留的两条“遗产”线路上看到它的身影。 What is red but green, open but closed and old but new? Answer: London’s stunning new double-decker buses. The traditional red double-deckers are a symbol of London. Their iconic status was sealed in 2008 when one bus made the longer-than-usual trip to Beijing to collect a very special passenger——the Olympic Flame. Now a new bus design has been unveiled and it has been wowing Londoners. The new bus uses more efficient green technology and has two staircases and an open platform, enabling people to hop on and hop off. It also has a unique asymmetric design for the front end, which gives it a futuristic look.Despite its innovations the design is not all new. Its exterior is very reminiscent of London’s faithful old double-decker, the Routemaster. In December 2005 the original Routemaster was withdrawn from general service for acces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reasons, but it can still be seen on two heritage routes in London. In July 2008 a competition was launched by the London Mayor, Boris Johnson, to design a new Routemaster bus for the capital. There were over 700 entries, with several designers jointly winning the 25,000 prize. The new double-deckers, which have three doors to speed up boarding, are expected to be in service in 2012. Mr. Johnson said: “This iconic new part of our transport system is not only beautiful,butalsohasa green heartbeating beneath its stylish, swooshing exterior.” He expects cities around the globe to be “beside themselves with envy”for what he described as a “stunning red emblem”of 21st-century London. 什么东西既是红色的又是绿色的(环保)?既封闭又开放?既是传统的又是新的?这就是伦敦推出的极具看点的新型双层巴士。 传统的红色双层巴士是伦敦的象征。2008年,一辆双层巴士不远万里前往北京,去搭载一位非常特殊的乘客——奥运圣火,而双层巴士的标志性地位也由此筑就。 如今,一款新型双层巴士的设计惊艳亮相,赢得了伦敦人的盛赞。 新型双层巴士使用更为节能的环保科技,设有两个楼梯和一个可让人们“跳上跳下”的开放式平台,巴士前端还设计成独特的不对称结构,极为新潮。尽管新型双层巴士有所创新,但也并非彻底变样。它的外观与服务伦敦多年的老款巴士——“马路主人”十分相像。 由于乘坐的方便性和环保等原因,老款“马路主人”于2005 年12月退出了伦敦街头,但现在人们仍可在伦敦保留的两条“遗产”线路上看到它的身影。 2008 年7 月,伦敦市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发起了一项新款“马路主人”设计 大赛。比赛共收到700 多份设计作品,最终有几位设计者共同获得了2.5万英镑的大奖。 新型双层巴士设有3 个车门,以加快上下车速度。新型巴士预计将于2012 年投入使用。 约翰逊说院“伦敦公交系统这一标志性的新成员不仅外观漂亮,而且在它 时尚、旋弧形的外表之下,还有一颗‘绿色’的心。”

伦敦蛇形画廊2010夏亭

伦敦蛇形画廊2010夏亭 每年夏季,伦敦蛇形画廊都会邀请一位建筑师在海德公园进行“夏亭”的创作,这个为市民建造夏季凉亭的项目从第一任设计师扎哈·哈迪德开始,不知不觉已经坚持了10年,成为建筑界和艺术界每年夏日的固定节目。

本月10日,2010年度“夏亭”即将向公众开放,今年担纲设计的是法国当代著名建筑师让·努维尔,对于这座惊人的全红色凉亭,让·努维尔不无感性地解释自己的灵感来源:“当你直视夏日艳阳,然后你眨了下眼睛,世界将消融在一片红色的光晕之中。”然而,这座矗立在绿荫之上的红色“夏亭”,也引发了一些质疑,《每日电讯》报就毫不客气地宣称这是一个一根筋的设计:“一切都是红的。直率地说,这设计简直像是由一位建筑新手随意画在信封背面的草图而来。” “选择红色是因为太阳” 努维尔的“夏亭”并不只是在建筑外墙刷上红色,在外部的红色钢架和红色帆布篷之下,是红色的橡胶地板,内部空间中点缀着红色乒乓球桌、红色桌椅、红色象棋。即使是礼堂、咖啡厅,也是红色的,就像咖啡厅里的红色冰箱一样。而且,为了以防万一你找不到这里,在凉亭的一侧矗立起一块高12米的红色玻璃墙,墙体像某种巨大的指示符号般从草地上“生长”出来。被努维尔称作“太阳眼镜”的这堵红墙以一种令人不安的倾斜角度向着“夏亭”主体倾斜过来,仿佛要威胁到凉亭的存在,为整个设计增添了戏剧感和刺激感。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我的‘夏亭’是一个阳光机器,而从另一方面,它就像是在夏日艳阳下生长出来的脆弱花朵,在秋天枯萎然后消失。”让·努维尔说,“当然,某种程度上,红色也是伦敦的颜色——巴士、邮筒、女王的士兵,但更多的,我选择红色是因为太阳。”在奥斯卡·尼迈耶、伊东丰雄、雷姆·库哈斯

伦敦巴士的历史

伦敦巴士是伦敦的主要标志之一,典型的车门位于车辆后部的红色Routemaster双层巴士举世闻名。尽管AEC Routemaster已大批退出服务,仅保留两条遗产线路使用此车型,但伦敦大部分公共汽车仍为红色,红色巴士依然是这个城市的象征。 红色Routemaster双层巴士 在英国,用于长途或不能每站停靠、需买票的公交车型称作长途车而不是公共汽车。 组织

早于1829年伦敦街头已出现了公共汽车。当时有人开始提供从帕丁顿到伦敦城的马拉公共汽车服务。最初是个体户经营。1855年伦敦市成立了伦敦马拉公共汽车公司(LGOC),功能是规范公共马车服务。 LGOC于1902年开始使用汽车作为公共汽车,并于1909年起自行制造。LGOC最后一部公共马车于1911年10月25日之后停运。 1912年,当时拥有大部分伦敦地铁通道的The Underground 公司(即“Underground Electric Railways Company of London Limited (UERL)”)收购了LGOC。在1933年,LGOC随着剩下的地铁公司,都变成了新伦敦客运委员会的一份子,因此,该公司的名字London General也变成了London Transport,,也就是红色伦敦巴士的代名词。 LPTB是负责伦敦当地旅客运输最大的公司,它包含了London General green country buses、Green Line Coaches、Tilling Group和一些独立经营的公司。 伦敦巴士经过以下历任单位经营:LPTB (1933 to 1948)、London Transport Executive (1948 to 1963)、London Transport Board (1963 to 1970)、Greater London Council (1970 to 1984)和London Regional Transport (1984 to 2000)。然而却在1969年时,green country services在Greater London Council的领域外将其名改为London Country,并且和Green Line Coaches

英语介绍 英国伦敦大本钟

THE STORY OF BIG BEN At 9'-0" diameter, 7'-6" high, and weighing in at 13 tons 10 cwts 3 qtrs 15lbs (13,760 Kg), the hour bell of the Great Clock of Westminster - known worldwide as 'Big Ben' - is the most famous bell ever cast at Whitechapel. This picture, painted by William T. Kimber, the head moulder responsible for casting the bell, shows George Mears with his wife and daughter inspecting the casting prior to despatch. Big Ben was cast on Saturday 10th April 1858, but its story begins more than two decades earlier.... On 16th October 1834, fire succeeded where Guy Fawkes and his fellow plotters had failed on 5th November 1605, and destroyed the Palace of Westminster, long the seat of the British government. Those few bits of the Old Palace that survived the fire - most notably Westminster Hall, which was built between 1097 and 1099 by William Rufus - we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new buildings we know today, along with many new features. Big Ben remains the largest bell ever cast at Whitechapel. Visitors to the foundry pass through a full size profile of the bell that frames the main entrance as they enter the building. The original moulding gauge employed to form the mould used to cast Big Ben hangs on the end wall of the foundry above the furnaces to this very day. Among the gift items available from Whitechapel Bell Foundry are a finely detailed miniature of the bell itself and an illustrated booklet about Big Ben. These can

2AUnit 12The London Bus 伦敦的公共汽车

新概念英语青少版2A课文Unit 12 Lesson 23:The London Bus 伦敦巴士 The new buses in London are just "buses". They aren't "London buses". The real "london bus"was the old Rountemaster. This was our favourite bus for fifty-one years. It was a design classic. 在伦敦的新巴士,只是“巴士”。他们不是“伦敦的公共汽车”。真正的“伦敦巴士”是旧的“马路大师”。五十一年来,它是我们最喜欢的公交车。是经典的设计。 Were Rutemaster really dangerous? 马路大师真的非常危险吗? The back of the bus was an open platform with no doors. Perhaps this wasn't very safe-but Londoners like to do their own thing . And the Rout master were fast in the traffic. 车的后部是一个没有门的开放式平台。也许这不是很安全,但伦敦人喜欢做自己的事情。而且马路大师在车流中行驶很快。 Modern buses are safe,but they are slow. Passengers hate the doors.Car drivers hate the buses. The buses drivershate the buses. The bus drivers have a hard time. 现代公车是安全的,但也很慢。乘客恨车门,小汽车司机不喜欢公共汽车。巴士司机很辛苦。 The first Routemaster wre on our roads in 1954. The last official Roumaster journey was on Route Number 9,on 15th February 2006. That was some years ago. 第一批“马路大师”在1954年上路,最后官方的“马路大师”行车路线是9号干线,于2006年2月15日。那是几年前。 Today, Londoners remember the Routemaster's name. They remember the designer's name: Douglas Scott. 今天,伦敦人会记住“马路大师”的名字。他们记得设计师的名字:道格拉斯·斯科特。 The new buses don't have a name. How can we love them? 新的巴士没有名字。我们怎么去喜欢他们呢?

英语国家概况

《英语国家概况》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B170832223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名称:英语国家概况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翻译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总学分:2 总学时:32 先行课程:英语语法、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汉翻译 课程简介:本课程属于翻译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旨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达到专业四级水平;同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作风和正确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丰富学生社会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推荐教材:王恩铭. 英语国家概况[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3 参考书目: [1] 来安方. 英美概况[M]. 河南: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7 [2] 余志远. 英语国家概况主编[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3] 朱永涛. 英国社会与文化[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二、课程总目标 以《英语国家概况》(王恩铭著)为蓝本。本课程主要是为了使英语专业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概况,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的其他情况。本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文化知识课。一方面通过英语阅读主要英语国家的背景材料扩大知识面,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文化知识进行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巩固和提高英语水平。 三、教学指南 课程重点:本课程教学的重点使英语专业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概况,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的 其他情况。 课程难点:在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主要的地理、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概况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作风和正确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 工作能力,丰富学生社会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讨论+练习

伦敦_车辆拥堵费_失灵的启示

2008.01.01 9 观察时评 编辑:孙艳兰 观察?论坛 (以上评论不代表本刊观点) 骏一/绘 周正龙为何担心很多官员会“倒下”? ■安徽滁州 王 清 这种做派,表面上看显得没有基本科学素养、实事求是精神和自证清白的勇气,实际是虚张声势,色厉内荏。   昨晚近10时,记者通过关系打听到周正龙在北京住宿酒店的电话,并与他通话。周问记者,“如果是假的,是不是省、地(市)、县(很多官员)都会倒?”(2007年12月20日《新快报》) 只有周正龙心里最清楚,他“创作”的后来被陕西省林业厅“鉴定”为真实的华南虎系列照片,到底是真老虎还是纸老虎。当谎言一篇一篇被揭穿,当真相一步一步被逼近,当科学和真理的光芒涤荡一切污垢及阴暗的时候,这位尚没泯灭良知的农民开始良心发现,惴惴不安地为一干官员头上的乌纱所担忧。 揣摩周正龙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看来“周老虎”的版权确实不能够为他一人所独占。早在2007年7月份由陕西省林业厅组织的华南虎科考论证会上,就得出了华南虎依然存在的结论,只是缺少照片佐证。这之后不久,周正龙就拍到了野生华南虎。这种谋划、构思和创意,好像超越了周正龙的智慧范畴,背后应该有高人指点。那位专门开了博客、力挺“周老虎”的陕西林业厅宣传信息主任,拿自己的党性、人格、地位担保,信誓旦旦,声嘶力竭,容不得公众的任何质疑。还拉着周正龙上山,弄了一出“还原现场”的把戏,让人们相信他们的作为。还有那位副厅长,在“周老虎”的原型“年画虎”被发现之时,急匆匆赶到周正龙家里,为周正龙打气、鼓励和安慰;并“慷慨激昂”地表示,要是照片有假,就立马辞职。这种做派,表面上看显得没有基本科学素养、实事求是精神和自证清白的勇气,实际是虚张声势,色厉内荏。若没有共同的利益和关系,断不会把自己的声誉、地位和人品都押在周正龙那只随时都会引爆的“炸药包”上的。 早有舆论指出,在这场“虎照事件”中,周正龙只不过是前台一个技艺蹩脚的演员而已,背后有一干人马在导演他的一言一行。他们前期一再肯定照片真实,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政绩和水平;当照 片受到广泛质疑之时,他们仍然坚持初衷,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权威和尊严;而当事实真相基本水落石出以后,他们继续顽抗到底,是坚信即使网议如潮、民怨沸腾、舆论哗然、民心向背,只要上级部门不追究,事情都会不了了之。也确实是这样,任民间的讨伐风暴一浪高过一浪,他们独自岿然不动。正当媒体和舆论都在叹息和失望之际,传来国家林业局责令陕西省林业厅必须重新鉴定虎照真伪的消息。这才有了周正龙的惶恐不安,担心有 多少人会因此“倒下”。 假的当成真的,可以欺骗一时,不可 能欺骗一世;可以蒙蔽一些人,却不能蒙蔽所有人。当真相大白于天下的时候,也就是启动问责程序的开始。那些利欲熏心、不择手段,不惜以玷污党的实事求是原则为代价,拿政府的诚信做赌注,视科学和真理为游戏,肆无忌惮地进行偷梁换柱、瞒天过海、欺世盗名、愚弄民众的人,必须受到党纪国法的严肃追究。 ■伦敦“车辆拥堵费” 失灵的启示 ■浙江台州 宣华华 伦敦推行“车辆拥堵费”后“越收越堵”的尴尬,无疑给“车辆拥堵费”的支持者浇了一头冷水。 伦敦5年前推行车辆拥堵费征收方案,已收了8亿英镑,但现在交通状况却毫无改善。目前,平均每行进1公里要等待2.27分钟,而在2003年2月,也只要2.3分钟。同时,用于拥堵费行政管理的支出,去年上升到1.6亿英镑,花费掉了拥堵费收入的一大部分。(2007年12 月11日《东方早报》) “车辆拥堵费”是今年国内一个流行词汇。从北京、上海到全国各大中城市,日益增多的汽车使得城市道路越来越拥挤,许多人开始纷纷呼吁征收“车辆拥堵费”。然而,伦敦推行“车辆拥堵费”后“越收越堵”的尴尬,无疑给“车辆拥堵费”的支持者浇了一头冷水。分析伦敦“车辆拥堵费”失灵的原因,从中吸取“车辆拥堵费”的教训和经验,显然成了一门城市管理的“必修课”。 必须看到,伦敦刚开始征收“车辆拥堵费”的第一年,行车速度达到20年来的最快,充分表明“车辆拥堵费”在一定范围内有其效果。伦敦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更多巴士交通线路的开发和行人优先交通策略的实施,导致了道路重新回到了以前拥堵的状态。最受指责的是,伦敦征收的“车辆拥堵 费”中,只有很少一部分用在了减少交通拥堵上,更多的收费都成为行政开支,直接导致“车辆拥堵费”缴费者的不满。 反思伦敦“车辆拥堵费”失灵,必须首先承认的一个事实是:征收“车辆拥堵费”只在一定条件下有效果,一旦外部条件发生改变就会导致新问题,将抵消征收 “车辆拥堵费”的正面效应。简单的说:收 费是可行的,但收费不是万能的。因而,我 们在思索和借鉴“车辆拥堵费”之时,必须摒弃经济学家的“收费万能论”,绝不能把目光仅仅局限在收费上,更不能纵容少数部门借此为自身敛财。同时,“车辆拥堵费”失灵只是表象,它还暗含了一个选择的问题:我们的目标,究竟是让车辆通行变得速度更快,还是让更多人的出行更为便捷?应当注意 到,尽管“车辆拥堵费”征收之后“越收越堵”,但是公交体系的扩充和便于行人 过街的红绿灯增设,仍然在帮助更多的伦 敦人享受更为便捷的出行,而不仅仅是驾驶汽车出门的人。很显然,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在汽车拥有量猛增的态势下,提倡“公交优先发展”,保证更多人出行便捷,远比征收“车辆拥堵费”更值得。 不管怎样,伦敦“车辆拥堵费”失灵的现实,都不啻为我们提供的重要参考。我们负责政策制订和实施的有关部门,以及关注道路交通条件改善的人们,都有理由认真研究伦敦“车辆拥堵费”的案例,并以此为基础做出更好的选择。最重要的是, 不要 相信“收费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