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地下变电站的消防设计

浅谈地下变电站的消防设计

浅谈地下变电站的消防设计
浅谈地下变电站的消防设计

浅谈地下变电站的消防设计

发表时间:2016-06-15T14:44:30.950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5期作者:王丽萍孙冰张坤龙锦壮杨光勇

[导读]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用电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导致变电站建设数量在不断的增加。

(1.3.4.5烟台供电公司山东 264000;2.牟平供电公司山东 264100)

摘要: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用电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导致变电站建设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在变电站施工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变电站的特点做好消防设计。

关键词:地下;变电站;消防设计

一、前言

在变电站建设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消防水平,根据变电站不同级别的建设采用不同的消防措施,保证变电站的运行安全。

二、确保变电站主变压器消防系统运行的对策

1、主变压器油温过高的处理

当主变压器油温超过许可限度时,要对其进行如下内容的检查,对主变压器的油温及负荷进行检查,并与同样冷却和负荷条件下的主变压器对比;检查散热器是否打开;检查温度计是否失灵;检查冷却装置是否正常。如果上述检查均正常,并且油温高于平常100C,还在继续上升,此时可以判断为变压器内部出现故障,如匝间短路或铁芯发热等、铁芯发热一般是由涡流导致,或矽钢片间的绝缘破坏,或夹紧用的铁芯与穿芯螺丝接触不良、铁芯发热一般会导致油色逐渐变暗.并诱发油温渐升高,长时期下去会达到发火点温度,严重威胁主变压器消防系统的安全、此时要将主变压器停下,立即报告上级,并进行检修。

2、主变压器着火和漏油的处理

如果主变压器消防系统出现大量漏油时,会诱发油位迅速下降,此时严禁将重瓦斯保护调整为只作用于信号、由于油面过低,会损坏引线绝缘、偶尔主变压器内部还会发出“啪啪啪"的放电声,并形成空气层,这会对主变压器消防系统造成较大的威胁,要立即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避免漏油事故的继续,一旦变压器着火,要拉开所有开关和隔离开关,停止冷却系统运,如果是顶盖上部着火,要马上打开事故放油阀,将主变压器内部的油位控制在着火处以下,并借助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四氯化碳泡沫等灭火,注意油流方向,切记不要用水灭火,以避免火灾扩大化影响到其他设备。

3、主变压器保护动作的处理

对于主变压器消防系统中的瓦斯保护动作,需要根据事故性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动作,主要包括两大类:①动作于信号,并不跳闻;②两者同时发生〔轻瓦斯保护动作,一般是因为加油、滤油和启动导致油循环,而是空气进入主变压器内部;由于漏油或温度下降导致油面缓慢低落;外部穿越性短路的影响;引起重瓦斯保护动作主要是因为主变压器内部出现故障,导致保护装置二次回路故障或油面剧烈下降;此时要进行有效的应急处理.以确保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系统方案设计

1、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子系统

现在许多常规的变电站在安全监视系统上有严重的不足,因此我们组建了多类型的探测器节点之间可以相互协同感知的网络。它由各种探测器的前端相互协同的进行智能监测和感知,对环境有更强的适应性。它可以根据我们现有的一些技术手段,把这些技术融合然后按照需要和按时进行撤防和布放。

2、智能检修维护认证子系统

我们会先对系统中的设备和人进行编码确认,这样在操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先前的编码进行解码获取工作状态的信息,然后我们的主机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后确认需要检修的设备区域,紧接着让该区域摄像头进行监视,并将将要进行维修的设备的编码和位置上传智能终端上。最后运行人员带着智能终端进入该区域进行操作维修并做完安全隔离措施。

3、避雷器状态监测子系统

在我们的避雷监测系统中我们经常会选择电压监测传感器和泄电流传感器两种装置,其中泄电流传感器是通过定时微电流采集泄漏电流并记录下时间。在这里泄电流传感器主要是通过超级电容供电或者太阳能供电,如果在室内的话只要采用合适的保护电路就可以,因为在室内遭受电击的能量会比较小。

4、采暖通风子系统

在变电站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无论什么样的设备以及什么模式的变电站都对温度、湿度有着一定的要求。因此我们通过一些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来进行实时监测然后将这些监测的数据传输到主机上。主机会根据温度和湿度的即时变化情况,智能的调节通风系统和空调的状态。如果比较热的天气下在通风系统满足不了室内的温度要求的时候空调会自动启动,而且还可以实现远程操控空调的启停状态。

5、给排水子系统

监测给排水设备的状态,测量用水量及排水量,检测污物、污水池水位及异常警报,检测水箱水位,控制给排水设备的启停,实现对积水情况的检测及智能处理。安装浸水监测节点,对积水进行实时监测并进行排放处理;启动各个摄像头装置对现场情况进行监测观察,确保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四、地下变电站的消防设计

在地下变电站的消防设计中应严格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做好地下变电站的消防设计,使其消防系统完善可靠,在火灾中发挥应有的效能和作用,确保地下变电站的安全

1、地下变电站的层数不应超过三层,变压器室应设在地下一层,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

2、地下变电站直通地面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两个安全出口的间距不应小于5m当最底层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超过lOm时,

宿舍建筑设计要点

宿舍建筑设计 建筑分类: 居住建筑:住宅,宿舍,旅馆,病房.. 公共建筑:教学楼,实验楼,火车站,电影院,剧院等民用建筑 工民建 工业建筑 宿舍设计应依据《宿舍建筑规范》 建筑设计基本要求:适用,安全,卫生,美观,节能 适用: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 安全:防火,防盗。 卫生:提供对人体健康卫生的生活条件。主要包括: 1.日照,即阴面尽量少布置居住房间,或轮换使用,多设置楼梯等。如在住宅建筑中,每户均应有一个向南的房间。 2.通风采光,要求房间有一定面积的门窗。 美观:显示建筑的特点和特色,往往成为被建筑师首要考虑的因素。它不仅包括单体美观,还有群体美观和协调的问题。如在建筑物上设置广告就应注意其市容效果。 节能:主要包括隔热和保温效果。天津市住宅节能标准是要求达到50%,这就要求建筑设计采用保温材料,采取保温措施,另外,增加门窗保温和严密性要求。

宿舍建筑设计可大致按如下几方面进行: 一、总平面设计: 1.满足规划要求。应满足城市规划部门批准的规划,如退线尺寸等。 2.宿舍接近生活服务设施(如食堂)和工作、学习的地点。 3.应有良好的朝向,即建筑的卫生要求。宿舍建筑要求1/2以上的房间应有良好的日照,并远离有污染的场所(如厨房排烟,烟囱粉尘等)。 4.满足间距,为保证北边房屋不被南边房屋遮挡,房屋之间应拉开一定的距离。1:2的距离一般房屋不受遮挡,但在市中心人口密集地区,为节省用地,一般选用1:1.5,1:1.2,1:1.1等。另外, 《防火规范》规定不同防火等级建筑应有不同的防火间距。 5.场地平整,干燥,便于排水。出入口处不应集水,应四周形成洼地,避免建筑四周集水。 二、平面设计: 1.宿舍建筑的组成和功能关系: 居室 盥洗室 出入口 厕所

地下商业建筑防火设计初探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502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When Carrying Out Various Production T asks, We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Ensure Safe Production, Conduct Economic Accounting At The Same Time, And Win Mor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By Reducing Product Cost, So As T o Realize The Overall Management Of Safe Produc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地下商业建筑防火设计初探通用范本

地下商业建筑防火设计初探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贯彻执行各项生产任务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同时进行经济核算,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来赢得更多商业机会,最终实现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管理。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随着地下商业建筑的广泛利用和不断兴建,在防火安全上带来许多不安全因素。地下建筑比高层建筑的火灾发生次数更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更大。因此,地下建筑,特别是地下商业建筑的防火设计更为重要。 一、地下商业建筑火灾特点 (一)火灾烟气大 地下商业建筑失火与地面建筑失火完全不同。火灾时地面建筑约有70%的烟、热是通过门窗排出。而地下商业建筑是通过挖掘方式而获得的建筑空间,其外部由岩石、土壤包围着,只有内部空间,不存在外部空间,没有门窗与外部大

变电站消防系统设计与施工

变电站消防系统设计与施工 企业变电站在整个输变电系统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而在企业生产中其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变电站能否安全运行,消防又是重要的环节。针对突发事件,消防系统能否正常投入运行,实现压制和扑灭早期火灾是非常重要的。结合冶金企业生产的特点及近年来发生的电气火灾事故的经验教训,根据规范设计变电站消防系统是抑制变电站火灾事故扩大,减少停电范围的有效手段。变电站的消防系统由报警系统、灭火系统和防火封堵组成。本文结合变电站消防系统的构成,阐述变电站消防系统的工程设计和施工。 1.变电站的报警系统 变电站的报警系统由探测系统和联动控制系统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及早发现事故隐患,发出报警信号,以提示值班人员采取相应措施或启动联动控制系统抑制火灾发生或扩大。 1.1探测系统 探测系统由烟感探测器、温感探测器、烟温复合式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红外对射探测器、感温电缆、信号输入模块、手动报警按钮等组成。针对不同的保护区域设置不同的探测器,实现对不同类型的火灾探测。 1.2探测器的选择 1.2.1感烟型探测器用于一般建筑物的火灾报警装置,通常在变电站消防系统中不宜采用该类型的探测器,因感烟探测器是以烟气的浓度来启动敏感元件,而在变电站系统当有烟雾发生时在报警已是相当滞后,起不到预报事故的效果。 1.2.2红外对射型和复合感烟、感温型探测器主要针对室顶梁高大于3000mm的建筑。一般用于开关室、控制室。 1.2.3感温电缆主要用于电缆桥架上的电缆,一般以正弦波的方式敷设在电缆上方。但其在应用中应采取相应的抗干扰措施,否则易受电缆中传输的信号或环境的电磁干扰,而误启动敏感元件。 1.2.4可燃气体型是为了防止有可能产生天然气或煤气泄露,并可能顺电缆隧道进入变电站可燃气体。设置在电缆隧道的进端。 1.2.5变压器室的探测: 由于变压器室高度一般都大于8米,最高的能达到14米。因此用传统的探测方式,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我们采用感温电缆加变电站内的继电保护提供的信号,作为变压器的火灾探测信号。

地铁建筑防火设计要求

第一章地铁建筑防火设计要求 地铁建筑结构特殊,不同于其他普通建筑,其防火应根据其建筑特性和火灾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建筑防火 (一)耐火等级 1)地下的车站、区间、变电站等主体工程及出入口、风道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2)地面出入口、风亭等附属建筑,地面车站、高架车站及高架区间的建、构筑物,耐火等级不得低于二级。 3)控制中心建筑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4)车辆基地内建筑的耐火等级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有关规定。 (二)防火分区 1)地下车站站台和站厅公共区应划为一个防火分区,设备与管理用房区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使用面积不应大于1500㎡。 2)地下换乘车站当共用一个站厅时,站厅公共区面积不应大于5000㎡。 3)地上的车站站厅公共区采用机械排烟时,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5000㎡,其他部位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500㎡。 4)车辆基地、控制中心的防火分区划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的有关规定。 (三)防火隔离措施 1)两个防火分区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墙和甲级防火门分隔。当防火墙设有观察窗时,应采用甲级防火窗;防火分区的楼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 的楼板。 2)重要设备用房应以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 3)防火卷帘与建筑物之间的缝隙,以及管道、电缆、风管等穿过防火墙、楼板及防火分隔物时,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将空隙填塞密实。 (四)装修材料要求 1)地下车站公共区和设备与管理用房的顶棚、墙面、地面装修材料及垃圾箱,应采用A级不燃材料。 2)地上车站公共区的墙面、顶面的装修材料及垃圾箱,应采用A级不燃材料,地面应采用不低于B1级难燃材料。设备与管理用房区内的装修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1995)的有关规定。 3)地上、地下车站公共区的广告灯箱、导向标志、休息椅、电话亭、售票机等固定服务设施的材料,应采用不低于B1级难燃材料。 4)装修材料不得采用石棉、玻璃纤维、塑料类等制品。 (五)防烟分区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几个要点分析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几个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18-10-22T13:47:34.05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4期作者:杨廷鹤[导读] 为了保证高层建筑中居民的人身安全,应认识到高层建筑特点以及高层在居民安全疏散方面的难点 杨廷鹤 鸡西市建筑设计院 摘要:为了保证高层建筑中居民的人身安全,应认识到高层建筑特点以及高层在居民安全疏散方面的难点,并能以这些分析为基础,制定科学的高层防火安全设计方案。本文就高层建筑方面的防火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关键词:高层;防火设计;建筑物;安全; 高层建筑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宽阔的视野以及现代化的基础设备,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由于高层建筑的实际高度较高、居住居民数量较多,因此也给高层建筑中居民的安全逃生带来了影响,需要设计人员能做好建筑防火方面的设计工作,进一步强化高层居民的个人安全性。 1高层中安全疏散类型设施的设置 1.1安全通道概述 一旦高层建筑在使用中发生了火灾,则需要居民能在短时间内,将自己以及重要物资转移到安全地区中,而在转移的过程中就需要安全通道发挥作用,让人们能免受火灾的影响,安全、迅速的从发生火灾的高层中撤离出来。高层安全通道方面的设计工作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在当代的高层中,起到安全疏散作用的设施通常会包括安全出口部分、高层疏散楼梯结构、高层疏散走道、以及高层消防电梯等设施。高层的种类以及具体结构方面存在差异,因此高层当中消防通道设计也可能会存在微小差别,这也是为了能让消防通道更符合高层居民安全疏散的需要,避免火灾对居住居民的安全以及个人财产造成危害。 1.2安全出口的设计 高层中的安全出口是人们逃生的关键路标以及路径,在现代人的思维中,一旦发生火灾等意外事件就会下意识的寻找安全出口逃生,所以安全出口的设置质量也就会对高层居民疏散质量产生影响。首先,在进行安全出口设计工作的时候,要注意双向疏散原则的落实,也就是需要保证高层居民在建筑任意位置的时候都能有两个逃生方向,避免由于逃生通道的单一而影响安全疏散效果。 其次,还要科学的制定安全通道的数量,安全通道的设计以及安全通道的设置都和高层居民的安全疏散效果有较大关系,但也并不是逃生通道的数量越多越好,需要设计人员能平衡高层建筑逃生需要、高层建筑特点以及逃生通道建造成本等方面要素,让逃生通道的数量保持合理、科学的范围内。 1.3疏散楼梯 封闭楼梯间适用于:12~18层的单元式住宅;10层以下通廊式住宅;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设有空调系统的多层旅馆;超过5层的公共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甲、乙、丙类厂房和高度在32m以下的高层厂房.防烟楼梯间适用于:高度超过32m,且每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房;塔式住宅;一类高层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11层以上的通廊式住宅. 1.4消防电梯的设置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要求消防队员迅速到达起火部位,扑灭火灾和救援遇难人员,如果消防队员从楼梯登高体力消耗很大,难以有效地进行灭火战斗,而且还要受到疏散人流的冲击,因此设置消防电梯,在利于队员迅速登高,而且消防电梯前室还是消防队员进行灭火战斗的立足点,和救治遇难人员的临时场所.下列建筑物应设消防电梯:(1)建筑高度超过32m的高层厂房和仓库;(2)一类公共建筑;(3)塔式住宅;(4)12层及其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 2.1应设置系统的场所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除面积小于5.00m2的厕所、卫生间外,均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除普通住宅外,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一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医院病房楼的病房、贵重医疗设备室、病历档案室、药品库;高级旅馆的客房和公共活动用房;商业楼、商住楼的营业厅,展览楼的展览厅;电信楼、邮政楼的重要机房和重要房间;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性质重要或有贵重物品的房间. 2.2系统的设置部位 火灾探测器的设置.敞开或封闭楼梯间应单独划分探测区域,并每隔2~3层设置一个火灾探测器.前室(包括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和走道应单独划分探测区域,特别是前室与电梯竖井、疏散楼梯间及走道相通,在发生火灾时烟气更容易聚集或流过,是人员疏散和消防扑救的必经之地,故应装设火灾探测器.电缆竖井应单独划分探测区域及装设火灾探测器.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针对各楼层的前室(包括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是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和消防扑救的必经之地,应作为设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首选部位.此外,对一般电梯前室也应设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在公共活动场所(包括大厅、过厅、餐厅、多功能厅等)及主要通道等处,都是人员很集中,并且是主要疏散通道.故应在这些公共活动场所的主要出入口设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其次在主要通道内按“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距离不应大于30米”设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2.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消防联动控制 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对室内消火栓系统应控制消防水泵的启、停,且应显示启泵按钮的位置和显示消防水泵的工作、故障状态.此外,对消火栓设有消火栓按钮之电气装置,其电气装置的工作部位也应显示消防水泵的工作状态(即设置消防水泵的工作指示灯). 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对自动喷水和水喷雾灭火系统应控制系统的启、停,且应显示消防水泵的工作、故障状态和显示水流指示器、报警阀、安全信号阀的工作状态.此外,对水池、水箱的水位也应进行显示监测;为防止检修信号阀被关闭和所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作者认为应采用带电气信号转换的控制信号阀进行显示监测系统的控制信号阀之开启状态. 2.4灭火系统的联动控制

地下室建筑防火设计的要点(新编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地下室建筑防火设计的要点(新 编版)

地下室建筑防火设计的要点(新编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地下室是指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的建筑。地下室大都附设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内,多为无窗建筑。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地下室建筑越来越多地被用来作为娱乐场所,一旦发生火灾不仅疏散扑救困难,而且烟火还威胁地上建筑的安全。1993年1月3日,上海海底皇宫娱乐总汇正在装修中的地下建筑工地施工现场发生火灾,虽然市消防局指挥中心迅速调集六个消防中队的10辆消防车150余名消防干警前往扑救,但由于火灾发生在地下室,且有多名人员被困在地下室,这起火灾致使11人死亡,13人受伤,造成经济损失192.4万元,而且其地上建筑也受到严重损失。因此,作好地下室建筑的防火设计尤为重要。下面就从安全疏散、防火防烟分区的划分、内部装修、自动消防设施的设置等几个方面谈一下作好地下室建筑防火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安全疏散 地下室建筑的安全出口在火灾时既是疏散口,又是排烟口,同时

变电站防火要求

变电站防火要求

注:1建、构筑物防火间距应按相邻两建(构)筑物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如外墙有凸出的燃烧构件时,则应从其凸出部分外缘算起。 2相邻两座建筑两面的外墙为非燃烧体且无门窗洞口、无外露的燃烧屋檐,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减少25%。 3相邻两座建筑较高一面的外墙如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但两座建筑物门窗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5m。 4生产建(构)筑物侧墙外5m以内布置油浸变压器或可燃介质电容器等电气设备时,该墙在设备总高度加3m的水平线以下及设备外廓两侧各3m的范围内,不应设有门窗、洞口;建筑物外墙距设备外廓5~10m时,在上述范围内的外墙可设甲级防火门,设备高度以上可设防火窗,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90h。 5、控制室室内装修应采用不燃材料。 6、屋外油浸变压器之间的防火最小间距:35KV及以下最小间距5M;110KV最小间距8M;220KV及以上最小间距10M。 当间距不能得到满足时应设置防火墙,防火墙高度应高于变压器油枕,长度不应小于变压器的储油池两侧各一米 7、油量为2500KG及以上的室外变压器或电抗器与本回路油量为600KG以上且2500KG以下的带油电气设备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M。

8、35KV及以下室内配电装置,当未采用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时,其油断路器,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应设置在两侧有不燃烧实体墙的间隔内 9、35KV以上室内配电装置应安装在有不燃烧实体墙的间隔内,不燃烧实体墙的高度不应低于配电装置中带油设备的高度。 总油量超过100KG的室内变压器应设置单独的变压器室, 10、室内单台总油量为100KG以上的电气设备,应设置储油或挡油设施,挡油设施的容积应按油量的20%设计,并应设置能将事故由排至安全处的设施,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设置能容安全部油量的储油设施, 11、室外单台油量为1000KG以上的电气设备,应设置储油或挡油设施,挡油设施的容积应按油量的20%设计,并应设置将事故有,排至安全处的设施,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且变压器未设置水喷雾灭火系统应设置能容纳全部油量的储油设施,当设置有油水分离措施的宗事故储油池时,容量按最大油箱容量的60%确定,储油或挡油设施应大于变压器外廓每边各一米, 12、储油设施内应铺设卵石层,厚度不应小于250MM,卵石直径应为50——80MM。 13、设置带油电气设备的建(构)筑物与贴邻或靠近该建(构)筑物的其他建(构)筑物之间应设置防火墙。 14、当变电站内建筑的火灾危险性为丙类且建筑的占地面积超过3000m2时,变电站内的消防车道宜布置成环形;当为尽端式车道时,应设回车场地或回车道。消防车道宽度及回车场的面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的有关规定。 二电缆及电缆敷设 1、电缆从室外进入室内的入口处、电缆竖井的出入口处、电缆接头处、主控制室与电缆夹层之间以及长度超过100m 的电缆沟或电缆隧道,均应采取防止电缆火灾蔓延的阻燃或分隔措施,并应根据变电站的规模及重要性采取下列一种或数种措施: (1)采用防火隔墙或隔板,并用防火材料封堵电缆通过的孔洞; (2)电缆局部涂防火涂料或局部采用防火带、防火槽盒。 2、220kV 及以上变电站,当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或通信电缆敷设在同一电缆沟或电缆隧道内时,宜采用防火槽盒或防火隔板进行分隔。 3、地下变电站电缆夹层宜采用C 类或C 类以上的阻燃电缆。 4、建筑物中电缆引致电器柜,盘或控制屏、台的开孔部位,电缆贯穿隔墙,楼板的空洞应采用电缆防火封堵材料,进行封堵,其防火封堵组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被贯穿物的耐火极限,且不应低于1H 5、在电缆竖井中,每间隔约7M应设置防火封堵,在电缆隧道或电缆沟中,应设置防火墙: (1)公用主隧道或沟内引接的分支处 (2)电缆沟内间距100M处 (3)通向建筑物的入口处 (4)厂区围墙处 6、当电缆采用架空敷设时,应在虾下列部位设置阻火设施: (1)架空敷设间隔100M处 (2)电缆桥架分支处 7、防火墙上的电缆孔洞,应采用电缆防火封堵材料进行封堵,并应采取防止火焰延燃的措施其防火封堵组件的耐火时间应为3H

建筑设计防火设计基本知识

建筑高度与建筑层数 (建设防火设计基本知识之一) 建筑是三维构成提供给人们活动的空间,所有建筑在地面上反映出的竖向尺度就是建筑高度。一定的高度划分为若干层,形成建筑的层数。建筑高度与层数客观反映了建筑物的固有特性。 防火规范以及技术措施许多方面由建筑高度与建筑层数所决定,因此有必要了解掌握建筑高度、建筑层数与防火设计的关系,与建筑设计技术措施的关系。这里主要谈与防火设计关系,与技术措施关系涉及面较广,只作稍带。 一、建筑高度、建筑层数的设计意义 1.建筑消防划分多层建筑与高层建筑的依据。设计中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通称建规)还是“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通称高规)的依据。 2.确定建筑间距,满足日照要求,满足建筑的采光、通风、视觉卫生等要求。 3.设置电梯的依据。 4.建筑墙身抗震限高要求。 5.控制名胜景区,特殊地段或街道景观高度要求。建筑高度必须符合道路退让和景观分析确定的建筑控制高度或建筑限制高度。 6.航空线路、微波通道对建筑限高要求。在机场、电台及其他有净空限制的地区,新建建筑物高度必须符合有关净高限制或高度控制的规定。 二,建筑高度H的计算 1.建筑消防认定:浙江省公安厅消防局明确:坡屋面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到檐口的高度;平屋面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浙30) 2.建筑技术措施规定:坡屋面为室外设计地面至建筑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平屋面为室外设计地面至建筑女儿墙高度。(技2.3.2) 3.屋顶上的附属物如电梯间、楼梯间、水箱间、烟囱等,对于消防可不计入高度(建1.0.3);对于一般地区其总面积不超过屋顶面积25%,或高度不超过4m时不计入建筑高度之内(技2.3.2);对于城市景观、微波通道则必须计入建筑高度;对于航线必须计入总高度,而且应计算到建筑最高点含微波天线,旗杆等构件。

变电站消防设计

变电站消防设计 关键词:变电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气体灭火主变排油注氮灭火系统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展开,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也在加快。在城网改造建设过程中,市区变电所的建设数量呈上升趋势。为了节约用地、减少建筑面积、操纵工程造价和与城建规划相和谐,许多变电所都设计为综合自动化无人值班变电所,采纳全户内或半户内布置方案。在此种情形下,消防系统的正常运行关于变电所的安全生产显得更为重要。关于变电所的消防设计,要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满足一旦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报警和有效防范的要求。 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用于尽早探测初期火灾并发出警报,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例如疏散人员、呼叫消防队、启动灭火系统、操作防火门、防火卷帘、防烟、排烟风机等)的系统。常用的一样分为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操纵中心报警系统。 区域报警系统比较简单,但使用面专门广。它是由通用报警操纵器或区域报警操纵器和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警报装置等组成的火灾报警系统。其原理框图,如下图所示: 集中报警操纵系统应当设有一台集中报警操纵器(或通用报警操纵器)和两台以上区域报警操纵器(或楼层显示器、带声光报警)。按照治理情形,集中报警操纵器设在消防操纵室,区域报警操纵器设在各区域,以便与治理。集中报警系统加上消防联动操纵设备就构成了操纵中心报警系统,其要紧用于大型综合楼工程。 在设计区域报警系统时,按照规范要求应符合下列几点: 在一个区域系统中,宜选用一台通用报警操纵器,最多不超过两台; 区域报警操纵器应当设在有人值班的房间;

该系统比较小,只能设置一些功能简单的联动操纵设备; 当区域报警操纵器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面或楼板的高度为1. 3~1.5米,靠近门轴的侧面距离不小于0.5米,正面操作距离不小于1.2米; 报警系统的各组成部分中: 1) 火灾探测器是组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重要组件,是系统的感受器官,其作用是监视被爱护区域有无火灾发生。若发觉火情,可将火灾的特点物理量,如温度、烟雾、气体和辐射光等转换成电信号,并赶忙动作,向火灾报警操纵器发送报警信号。火灾探测器按照探测火灾参数的不同,可划分为感烟、感温、感光、气体和复合式。按结构造型也可分为点型和线型两大类。火灾探测器的要紧技术性能要求有:可靠性、工作电压和允差、响应阈值和灵敏度、监视电流、承诺的最大报警电流、报警电流、爱护范畴、工作环境条件等。点型火灾探测器的探测区域内的每个房间至少应当设一只探测器。探测器的爱护面积和爱护半径应按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执行。 2)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在每个防火分区至少应当设置一只。从一个防火分区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一个火灾报警按钮的步行距离不应大于30米。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宜设置在公共活动场所的出入口处,按钮应当设置在明显的和便于操作的部位,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高度宜为1.3~1.5米,且应有明显的标志。 3) 火灾报警操纵器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火灾报警操纵器担负着为火灾报警提供稳固的工作电源;监视探测器及系统自身的工作状态;同意、转换、处理火灾探测器输出的报警信号;进行声光报警;指示报警的具体部位及时刻;同时执行相应辅助操纵等任务。 在全户内布置的变电所内,在主变压器室、配电装置室、电容器室、消弧线圈及接地变室、地下电缆室、二次设备室、通信室等重要场所均应当设置配套的离子感烟、定温报警探测器,在主变本体、电缆隧道、竖井、二次设备室及通信室活动地板下的电缆层之间敷设感温电缆。当变电所内有火灾发生或有烟气散发时,火灾报警主机发出报警声光信号并显示火灾地点或联动启闭消防设备和通风设施。系统通过接点及数字通信接

商业建筑设计规范与防火规范

商业建筑综合规范(最新)

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design of commercial buildings 目次 1.总则 2.术语 3.商业建筑规模分类和耐火等级 3.1商业建筑规模分类 3.2耐火等级 4.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4.1总平面布局规定 4.2防火间距 4.3消防车道 4.4平面布置 5.防火防烟分区 5.1防火分区的一般规定 5.2多层商业建筑防火分区 5.3高层商业建筑防火分区 5.4地下商业建筑防火分区 5.5商业建筑连通空间的防火分区 5.6营业厅与仓库的防火分隔 5.7防烟分区 6.安全疏散 6.1 商业建筑营业部分面积计算 6.2 商业建筑营业部分顾客人数的计算 6.3 商业建筑营业部分疏散宽度的计算 6.4 商业建筑营业部分安全出口数量要求 6.5 商业建筑营业部分安全疏散距离的确定 7.建筑构造 7.1 外墙灭火救援窗与屋顶临时避难平台设置要求 7.2 防火墙、隔墙和楼板 7.3 防火门和防火卷帘

7.4 楼梯间 7.5 电梯、自动步道、消防电梯 8. 小型商业用房防火设计 8.1 小型商业用房分类 8.2 小型商业用房一般规定 8.3 小型商业用房安全疏散要求 9. 消防给水和灭火设备 9.1 基本规定 9.2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9.3 室外消防给水 9.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0. 防烟、排烟与采暖通风、空气调节 10.1 防烟设计 10.2 排烟设计 10.3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11. 电气 11.1消防电源及其配电 11.2电力线路及电气装置 11.3消防应急照明和消防疏散指示标志 11.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

小区消防车道设计要点说明

小区消防车道、登高面设计要点 1.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m。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以下围不应有障碍物。 2.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不宜小于15m×15m。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消防车道下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消防车辆的压力。 3 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m。 4 消防车道与高层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 用于生态消防通道基层设计要求: (1).地基土应分层夯实,密实度应达到85%以上:属于类同淤泥层的,应先抛填块石或换填连沙石并碾压至密实,密实度应满足一般混凝土消防车道基础的承重要求(注:参照当地消防车通行设计标准)。 (2).设150mm厚砂石层。具体作法为:中粗砂20%、20—35mm 直径碎石70%,泥土10%混合拌匀,摊平碾压至密实(或当地连砂石也可以)。消防车道的碎石层、石粉稳定层做法应参照当地消防车道设计标准。 (3).设置80mm厚稳定层(兼作养植层)做法为:60%的小碎石、10%粗河砂、30%泥土并加入适量的有机肥,翻拌均匀,摊铺在经碾压密实的承重层上,碾压密实、即可作为植草板的基层。

(4).如果在基层上撒上少许有机肥,人工铺装植草板,外形尺寸可根据消防通道选择适应的产品类。 (5).完成植草板铺装后应在草格的凹槽铺填略高于草格6mm种植土。 (6).在植草板种植土层上铺草皮或撒草籽,铺草皮时需将草皮压实于植草板面层土上,浇水养护待草成活后车辆即可通行。 消防车道设计要求 高层(指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消防车道设计要求:低层、多层、中高层住宅的居住区宜设有消防车道,其转弯半径不应小于6m。高层住宅的周围应设有环形车道,其转弯半径不应小于12m。 居住区消防车道的隐形美化处理【隐形消防车道怎么做?】 规里面很清楚的写到:

地下室建筑防火设计的要点正式版

Guide operators to deal with the process of things, and require them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details of safety technology and be able to complete things after special training.地下室建筑防火设计的要 点正式版

地下室建筑防火设计的要点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指导操作人员处理某件事情的流程和主要的行动方向,并要求参加 施工的人员,熟知本工种的安全技术细节和经过专门训练,合格的情况下完成列表中的每个操作事 项。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地下室是指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的建筑。地下室大都附设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内,多为无窗建筑。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地下室建筑越来越多地被用来作为娱乐场所,一旦发生火灾不仅疏散扑救困难,而且烟火还威胁地上建筑的安全。1993年1月3日,上海海底皇宫娱乐总汇正在装修中的地下建筑工地施工现场发生火灾,虽然市消防局指挥中心迅速调集六个消防中队的10辆消防车150余名消防干警前往扑救,但由于火灾发生在地下室,且有多名人员被困在地下

室,这起火灾致使11人死亡,13人受伤,造成经济损失192.4万元,而且其地上建筑也受到严重损失。因此,作好地下室建筑的防火设计尤为重要。下面就从安全疏散、防火防烟分区的划分、内部装修、自动消防设施的设置等几个方面谈一下作好地下室建筑防火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安全疏散 地下室建筑的安全出口在火灾时既是疏散口,又是排烟口,同时也是消防扑救口,常常造成人员交叉混乱,疏散扑救困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所以,地下室建筑每个防火分区应设不少于两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对于有些地下室建筑面积较大,具有多个防火分区时,一是它们同时

地下商业建筑防火设计初探(通用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地下商业建筑防火设计初探(通 用版)

地下商业建筑防火设计初探(通用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随着地下商业建筑的广泛利用和不断兴建,在防火安全上带来许 多不安全因素。地下建筑比高层建筑的火灾发生次数更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更大。因此,地下建筑,特别是地下商业建筑的防火设计更为重要。 一、地下商业建筑火灾特点 (一)火灾烟气大 地下商业建筑失火与地面建筑失火完全不同。火灾时地面建筑约有70%的烟、热是通过门窗排出。而地下商业建筑是通过挖掘方式而获得的建筑空间,其外部由岩石、土壤包围着,只有内部空间,不存在外部空间,没有门窗与外部大气相通,只能通过地面连接的出入口或者采光天窗排烟散热,因此通风条件不如地面建筑。 (二)火势蔓延快 在地下建筑火灾的初期阶段,通道厅室内的风流和烟气,是朝着原来的扩散方向流动的,当火势进一步扩大时,洞室内空气成分发生变化,

地下商业建筑防火分区

地下商业建筑防火分区 1.地下商业建筑营业厅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三层以下。 2.地下商业建筑不应经营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储存物品属性的商品。 3.地下商业建筑应设置防烟和排烟设施。 4.地下、半地下商业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500㎡。当符合下列条件时,其营业厅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2000㎡。 (1)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内部装修设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的规定。 5.当地下商店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时,应采用防火墙分隔,且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相邻区域确需局部连通时,应选择采取下列措施进行防火分隔。 (1)设置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 1)该室外开敞空间的设置应能防止相邻区域的火灾蔓延和便于安全疏散。不应布置任何经营性商业设施。 2)下沉式广场的短边尺寸不应小于13.0m且最小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80㎡。 3)应设置不少于一座宽度不小于2.0m直通地面的室外疏散楼梯。4)开向下沉式广场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并可计入疏散总宽度,但该宽

度不得超过通向下沉式广场各防火分区总人数一半的计算值。 (2)设置避难走道。 1)避难走道与相邻防火分区间的墙及前室隔墙应为实体防火墙,各防火分区进入避难走道处应设置面积不小于12㎡的防烟前室,前室内分别设置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常开式甲级防火门。 2)避难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3)避难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设计容纳人数最多的一个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各安全出口最小净宽度之和。 4)避难走道各部分的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必须为A级。 5)避难走道的防烟、消火栓设置、火灾应急照明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人民防空工程技术防火规范GB50098的有关规定。 (3)设置防火隔间。 1)防火隔间内不应布置任何经营性商业设施。 2)防火隔间的墙应为实体防火墙,在隔间的相邻区域分别设置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常开式甲级防火门。 3)常开式甲级防火门洞口宽度不应大于2.4m,防火隔间相邻区域间距不应小于5m。 (4)设置防烟楼梯间:该防烟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为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常开式甲级防火门。

高层住宅建筑防火设计要点实用版

YF-ED-J7311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高层住宅建筑防火设计要 点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高层住宅建筑防火设计要点实用 版 提示:该操作规程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一、高层住宅建筑的火灾隐患特点及防火 原则 高层住宅建筑由于其建筑内部实体隔墙较 多,纵向和横向防止火势蔓延扩大的功能都比 较好,加之这类建筑的内部装修比较简单和内 含人员较少,国内火灾实例不多,所以在其消 防功能方面往往被有意无意地忽视,建设中从 设计、施工到管理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思想和 技术准备不足。这种不足主要反映在高层住宅 建筑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对《高层民用建筑

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的不遵循、不落实上;同时也反映在我们公安消防部门对高层住宅建筑防火工作的宣传、教育与监督管理工作的疏漏和玩忽职守上。这种不足与日新月异超常发展的城市建设速度形成了尖锐矛盾,直接造成了先天性火灾隐患的产生。一般地说,住宅建筑防火主要应考虑三个原则:一是从设计上保证建筑物内的火灾隐患降到最低点;二是最快地知晓和最及时地依靠固定的消防设施消除火灾火警;三是保证建筑结构具有规定的耐火强度以利于建筑内的居住者在相应的时间内有效地安全撤离。基于以上的原则,可将建筑防火设计分为主动防火系统和被动防火系统两大部分。所谓主动防火系统是由自动(或手动)控制的报警、灭火、防排烟以

110kV变电站消防设计分析说明书模板

XXX110kV变电站新建工程 消 防 设 计 说 明 书 XXXXX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2013.11 设计文件目录

一、设计原则及设计依据: XXX110kV变电站消防设计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设计保证消防车道、防火间距、安全出口、事故排烟及照明等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变压器采用干粉灭火方式,并配置一定数量的其它消防设备。以满足自救为主、外援为辅的要求。设计遵循以下规范: (1)《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 (2)《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 (3)《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防火规范》SDJ 278-90 (4)《水力发电厂厂房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程》DL/T 5165-2002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GB50016-2006 (6)《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219-95 (7)《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技术规范》GB50116-98 二、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 (一)工程建设规模: 某某市110kVXXX变电站工程,属新建工程,拟建站址位于某某市市城关南部郊区XXX的塔下工业园,靠南平至武夷山S303省道。随着城关水东片区、回瑶工业园、塔下工业园及周边发展建设,新建XXX变电站主要为满足某某市市城关南部区域供电需要,提高区域电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改善电能质量。

建设规模详见表1-1 表1-1 XXX110kV变电站建设规模 (二)设计范围与分工: 1)设计范围 根据建中标通知书要求,按最终建设规模进行总体布置。主要设备选型、布置设计及相应的主辅生产建筑物、构筑物及辅助生产设施,110kV部分设计至站内配电装置处,35kV和10kV部分设计至高压开关柜底部铜接线板,站内的相关建筑物、主变基础、构架、油坑等按远景规模本期一次建成。 2)设计分工 本工程设计界限为变电站围墙内按最终规模进行征地和场平及本期规模的相应部分设计。 所区供水水源、给排水、施工水、电源引接及道路引接。 下列内容不属于本设计范围,需要由建设单位另行委托设计,但

地下室建筑防火设计的要点

地下室建筑防火设计的要点 地下室是指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的建筑。地下室大都附设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内,多为无窗建筑。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地下室建筑越来越多地被用来作为娱乐场所,一旦发生火灾不仅疏散扑救困难,而且烟火还威胁地上建筑的安全。1993 年1月3 日,上海海底皇宫娱乐总汇正在装修中的地下建筑 工地施工现场发生火灾,虽然市消防局指挥中心迅速调集六个消防中队的10 辆消防车150 余名消防干警前往扑救,但由于火灾发生在地下室,且有多名人员被困在地下室,这起火灾致使11 人死亡,13 人受伤,造成经济损失192.4 万元,而且其地上建筑也受到严重损失。因此,作好地下室建筑的防火设计尤为重要。下面就从安全疏散、防火防烟分区的划分、内部装修、自动消防设施的设置等几个方面谈一下作好地下室建筑防火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安全疏散 地下室建筑的安全出口在火灾时既是疏散口,又是排烟口,同时也是消防扑救口,常常造成人员交叉混乱,疏散扑救困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所以,地下室建筑每个防火分区应设不少于两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对于有些地下室建筑面积较大,具有多个防火分区时,一是它们同时着火的可能性很小,二是建筑平面布置多个出口不但困难,而且不经济。因此,对于这种情况,可利用每个防火分区的防火墙上通向相邻的防火分区的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应特别注意的是每个防火分区必须有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当地下建筑规模较小,经常停留人员少,如使用面积不超过50 平方米,且人数不超过15 人时,可只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地下室建筑中的疏散楼梯为便于人员疏散,往往自下而上直通首层到达对外出口。在首层与地下室楼梯之间应设防火分隔措施,这样既可有效地防止人员误闯入地上建筑而不向室外疏散,又能阻挡烟火在这两部分相互蔓延。而且《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明确要求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隔墙与其它部位隔开并宜直通室外,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二)防火防烟分区 地下室建筑应用防火墙划分防火分区。其建筑面积应比地上建筑更严格,以使火灾时,把火灾有效地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疏散扑救工作量小,火灾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烟气少,火势控制较易,造成的经济损失少。如规范中规定的地下民用建筑防火分区的最大面积为500 平方米,而地上非高层民用建筑防火分区的最大面 积可达2500 平方米,一类高层民用建筑的为1000 平方米,二类高层民用建筑的为1500 平方米,正是根据以上原则作出的。 地下室建筑防烟分区的划分基本原则与防火分区的划分原则是一致的,设置防烟分区时,如果面积过大,会使烟气波及面积过大,增加受灾面,不利于安全疏散和扑救;如面积过小,则会提高工程造价,不利于工程设计。因此,地下室建筑防烟分区的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 1、每个防烟分区的面积,对于地下建筑,其使用面积不应大于400 平方米(当顶棚高度在6 米以上时,可不 受此限)。 2、地下室建筑应单独划分防烟分区,不能同其地上建筑部分划分在同一防烟分区内。

2021地下商业建筑的防火和安全疏散设计

Enhance the initiative and predictability of work safety, take precautions, and comprehens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work safety.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地下商业建筑的防火和安全 疏散设计

2021地下商业建筑的防火和安全疏散设计导语: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文档可用作电子存档或实体印刷,使用时请详细阅读条款。 摘要:为了保证人们生活的安全性,现代建筑必须要对防火与安全疏散进行合理的设计,本文将简单的介绍与分析商业建筑的建筑特点以及这种特点下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的可行性方案,接着讨论了如何科学合理的使用防火设计与安全疏散设计方案。 关键词:地下商业建筑、防火、安全疏散 一、前言 商业建筑的形成与发展在社会经济水平与科学进步的前提下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传统的商业建筑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商品、娱乐、休闲、餐饮等的多种需求,因此现代的商业建筑发展为能为消费者提供多种体验的服务性建筑,备受喜爱。因此商业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它的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业要不断地完善,才能保证发生火灾是能最快的将顾客疏散转移,确保安全。 二、地下商场建筑火灾的危险性 1、发生火灾概率较大

地下商场内部建筑结构一般较为复杂,用电设备繁多,存在着多种隐形火源和大量可燃物,人流量较大,如管理不善,很容易发生火灾。特别是一些建筑面积较大、有多层结构的地下商场,情况就更为复杂,存在大量的火险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2、烟气大温度高 地下商场空间封闭,排气通风条件较地上建筑较差,且易燃商品多,一旦发生火灾,商场内烟气很难及时向外排出,使得地下商场内烟气浓重,C0,SO:等有毒气体含量剧增,氧气含盆降低,商场内温度急剧升高,人员生存可能性降低。 3、疏散困难 地下商场通道多而窄且安全出口较少。疏散距离长而且容易出现拥堵情况。根据调查显示,当地下商场危险发生时,很容易找到出口的人仅占17%,而能在3min以内逃出去的人仅占13%,市民对地下商场逃生知识认知较低,给疏散工作加大了难度。 4、扑救困难 地下商场发生火灾时,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扑救的难度很大。火灾现场热辐射强、烟雾浓、火势蔓延的速度快、途径多,商场内的浓烟流向与消防人员扑救方向完全相反,消防人员难以到达着火点实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