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术后低氧血症的预防及护理

浅谈术后低氧血症的预防及护理

浅谈术后低氧血症的预防及护理
浅谈术后低氧血症的预防及护理

浅谈术后低氧血症的预防及护理

[论文关键词] 术后低氧血症;预防;护理

[论文摘要] 目的:对于术后患者及早发现低氧血症并采取预防性措施。方法:术后早期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早期进行氧疗、充分止痛及进行术后各项护理措施。结果:通过以上护理措施,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期,提高了手术疗效。结论: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较高,早发现并采取措施是可以预防的,同时加强术后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低氧血症是指患者动脉血氧分压<11.3 kPa,多发生于术后,预防并及早发现和处理,可提高手术疗效及护理质量,同时为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期提供有效的护理保证。

1 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机制

大多是由于手术创伤、失血、麻醉药物作用等复杂因素造成患者呼吸运动受限,表现为浅而快的呼吸,这种低效率的呼吸方式造成功能残气量减少。另外,术后疼痛、寒战、反应性低热等均可导致机体代谢率增高,使耗氧量增加,造成低氧血症。

2 术后低氧血症与并发症

术后持续的发作性低氧血症可能是发生心脑功能障碍的重要外科危险因素。意识障碍和谵妄可能与动脉血氧不充分有关。临床资料表明,术后30 min动脉低氧血症与昏迷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还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当动脉血氧分压<85%,持续>5 min,则往往发生心肌缺血。其次,组织低氧时对切口愈合及防御切口细菌感染有不良作用。另有文献报道,术后低氧血症已构成与麻醉、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和死亡的危险因素。

3 预防性措施

3.1 术后早期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主要用于监测组织氧和功能及循环功能,与血气对比相关性良好,能早期发现低氧血症。一般监测24~72 h。在监测前应剪短指(趾)甲,以保证监测的准确

性。如果患者有低血压或循环障碍,应4~8 h更换一次探头夹测部位。

3.2 早期进行氧疗

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治疗低氧血症,可迅速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善低氧血症,以维护组织的氧供/氧耗平衡。如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时,应给予大流量高浓度吸氧。如为预防性,可给予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吸氧,直至麻醉面消失。同时密切注意呼吸道通畅和通气量的变化,对术后早期因呼吸不畅而引起的低氧血症,首先是通畅呼吸道。对麻醉药物的残留作用所致的低氧血症,吸氧能提高动脉血氧分压,但不能解决二氧化碳蓄积问题,有条件者应同时监测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首先也必须解决通气不足。

3.3 充分止痛

术后早期应选用止痛作用快、抑制呼吸轻的药物,如强痛定、哌替啶等,有利于增加术后血氧饱和度,减少耗氧量。现有改良的止痛技术,如术后患者直接使用止痛泵,止痛效果能保持48 h。

4 术后护理

4.1 术后体位

术后只要麻醉面消失、循环功能稳定,应尽早改半坐卧位,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早期下床活动。因为半坐卧位后肺顺应性降低9%,肺活量可增加10%~15%,下部胸廓和膈肌活动度增大,膈肌下移后使肺底肺脏扩张较好,从而气体交换面积增大,有利于通气。同时,要进行深呼吸运动及翻身叩背、姿势引流、胸壁震颤协助排痰,对预防和减少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都起着重要作用。

4.2 预防呕吐、反流和误吸

术后导致呕吐、反流和误吸的诱因是:①清醒过程中或神经外科手术后,咳嗽和吞咽反射不健全;②血液内致呕物质(如吗啡类药物、静脉内注灭滴灵)的存在或因胃管、吸氧管触及咽后壁;③胃肠蠕动减弱、胃膨胀。应明确以上诱因,对术后未完全清醒的患者,应避免使用致呕药物。术后应取侧卧位或平卧头侧体位,以减少呕吐物反流发生误吸的机会。

5 讨论

临床资料提示,对于术后低氧血症进行监测和氧疗是正确的,外科手术后应该接受3~6 d的预防性氧疗。高危手术患者,当动脉血氧分压<90%时,应立即接受辅助氧疗。术后器官功能障碍与低氧血症之间存在联系,所以手术后除吸氧、加强动脉血氧分压监测外,必要时,应结合临床表现抽查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此外,改良的止痛技术可使患者早期下床活

动,有利于增加术后血氧饱和度,减少耗氧量。

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较高,术后早期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能及早发现低氧血症。及时给予吸氧,能有效地降低低氧的程度。但在护理过程中,应及早预测危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性措施,这样才能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及由此产生的更严重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李铁聪.术后后期低氧血症与器官功能障碍[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7,18(1):45-46.

[2]张文其.应重视术后低氧血症[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7, 18(4):253-254.

[3]赵兰云,幕赖,凌杰,等.对普外术后患者低氧血症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1996,12(3):118-119.

[4]王彩英.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低氧血症的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 46(19):26-27,54.

吸痰低氧血症的护理

2.1 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对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应术后24h内严密观察气切口有无出血,若有出血及时汇报医生,配合处理。5年前夏季笔者在对一患者更换气管纱布垫时,闻到有异臭味,及时汇报医生,发现切口处填塞凡士林纱条已2d未拔出。医生及时拔出凡士林纱条,并严格检查伤口给予利凡诺纱布垫换药等对症处理后,伤口未感染。故切口处用凡士林纱条填塞止血,术后24h无出血现象应及时拔出凡士林纱条,同时换气管纱布垫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动作要轻柔、敏捷,防止切口出血。 2.2 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注意吸痰时痰管在气道内停留不超过15~20s,防止损伤气道上皮和引起炎症反应〔1〕。吸引时负压不超过2.45kPa,严重缺氧时吸痰前增加氧浓度。痰液性状不同可采用不同的吸痰管,如对稀薄痰液,用较细多孔的硅胶软管并用低负压吸引,较短时间可吸尽痰液,且多孔结构可减轻气管黏膜的机械刺激和损伤;对较黏稠痰液选择较粗的硅胶软管,直接置入痰液中,边吸边提旋转吸引,避免在气道内反复上下提插。痰液黏稠也可用雾化液注入气管或雾化吸入(每天2~6次),待痰液稀释后再吸引。严格无菌吸痰法,吸尽气管内分泌物再吸鼻、口腔内分泌物。吸痰用具应保持清洁无菌,避免呼吸道感染。留置管期间,应2~4h放松气囊1次,以免气道局部长期受压、缺血、坏死,每次放松时间为10~15min。注意放松气囊前应先吸尽口腔分泌物,以防分泌物下漏误吸。定时翻身拍背,促进排痰,每1~2h翻身拍背1次,翻身时要注意保护各管道通畅,防止脱落、扭曲。拍背时要空心手从下往上依次拍背,促进痰液松动,以利吸出,预防肺部感染及皮肤并发症发生。消毒并更换不锈钢内套管每日4次,每日更换气管纱布垫4次或更多,保持切口清洁、干燥,经常检查切口及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湿疹等。另外,还要注意观察更换下气管纱布垫上痰液的性状。8年前笔者在工作中,对更换下的气管纱布垫上的痰液进行观察,发现有脓绿色痰,及时汇报医生做痰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其结果为绿脓杆菌感染。对其换药、吸痰用具专人专用,严格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敷料初步消毒处理后焚烧。经调整药物治疗后治愈。随着医学的发展,预防护理的提高,感染病例已逐年下降。 2.3 呼吸道继发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气管切开后,鼻腔不能发挥过滤气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加之反复吸痰和湿化,如无菌观念淡薄,不重视无菌操作,可导致病人呼吸道继发感染。应加强病房环境清洁和消毒,提倡湿化卫生打扫。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空气用灭菌灯消毒,每日2次,严格控制探视人员,加强口腔护理。气管切口、鼻、口应覆盖湿纱布。湿纱布干后或被痰液污染应随时更换清洁湿纱布,这样可防止空气中尘埃及细菌的进入,也可起到湿化作用。 2.4 窒息的预防及护理干燥结痂的痰液具有吸水性,湿化后易软化膨胀,可堵塞气管、支气管引起窒息,故应严格掌握和逐步增加湿化量,正确有效地吸痰,及时清除痰块,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状况和肺部听诊。 2.5 肺水肿的预防及护理对心、肺、肾功能不全、水纳潴留等病人做雾化吸入时,要严格控制雾化量,避免短期内超过支气管和肺泡的清除能力而发生肺水肿。 此外,在预防以上并发症的同时,还要加强其他各项护理,这对提高临床救治的成功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浅谈术后低氧血症的预防及护理

浅谈术后低氧血症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论文关键词]术后低氧血症;预防;护理 [论文摘要]目的:对于术后患者及早发现低氧血症并采取预防性措施。方法:术后早期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早期进行氧疗、充分止痛及进行术后各项护理措施。结果:通过以上护理措施,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期,提高了手术疗效。结论: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较高,早发现并采取措施是可以预防的,同时加强术后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低氧血症是指患者动脉血氧分压<11.3kPa,多发生于术后,预防并及早发现和处理,可提高手术疗效及护理质量,同时为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期提供有效的护理保证。 1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机制 大多是由于手术创伤、失血、麻醉药物作用等复杂因素造成

患者呼吸运动受限,表现为浅而快的呼吸,这种低效率的呼吸方式造成功能残气量减少。另外,术后疼痛、寒战、反应性低热等均可导致机体代谢率增高,使耗氧量增加,造成低氧血症。 2术后低氧血症与并发症 术后持续的发作性低氧血症可能是发生心脑功能障碍的重要外科危险因素。意识障碍和谵妄可能与动脉血氧不充分有关。临床资料表明,术后30min动脉低氧血症与昏迷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还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当动脉血氧分压<85%,持续>5min,则往往发生心肌缺血。其次,组织低氧时对切口愈合及防御切口细菌感染有不良作用。另有文献报道,术后低氧血症已构成与麻醉、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和死亡的危险因素。 3预防性措施 3.1术后早期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主要用于监测组织氧和功能及循环功能,与血气对比相关性良好,能早期发现低氧血症。一般监测24~72h。在监测前应剪短指(趾)甲,以保证监测的准确性。如果患者有低血压或循环障碍,应4~8h更换一次探头夹测部位。 3.2早期进行氧疗 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治疗低氧血症,可迅速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善低氧血症,以维护组织的氧供/氧耗平衡。如血氧饱和

手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护理

手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护理 低氧血症为病人手术麻醉后常见并发症。早发现低氧血症,可迅速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病人因低氧血症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并发症。 关键词:麻醉、低氧血症、护理 病人在指测血氧饱和度SPO<90%,PaO<8kp(60mmHg)时为低氧血症。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发绀、躁动不安、心动过速、心率紊乱、血压升高等。病人出现低氧血症如不及时纠正,病情将进一步发展医学教育|搜集整理,乃至出现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20XX年,我院手术病人有18例在手术结束、麻醉终止后出现低氧血症,经迅速抢救,全部成功,无一例死亡。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8例病人,男7例、女1l例,年龄30~79岁。16例为全麻气管插管的手术后病人,2例为椎管内麻醉辅用静脉麻醉病人。 方法:病人手术结束、麻醉终止、清醒后送回外科(15例回普通病房,3例带气管导管回外科监护室),给予氧气吸人,氧流量为2~3L/rain。迈瑞MEC一1000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电、血氧饱和度和无创血压。SPO<90%为低氧血症,探头接触良好。 2.结果 18例抢救成功率为。13例在拔除气管导管后发生,3例在保留气管导管“T”管吸氧时发生,2例鼻导管给氧时发生。给开放气道、加压给氧、吸痰等处理后,全部转危为安,未发生麻醉相关死亡。 3.讨论 由于手术和麻醉的影响医学教育|搜集整理,手术后早期病人可能存在轻重程度小一的低氧血症。为了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和死亡率,同时也使医、护等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我院于20XX年6月在手术室成立麻醉恢复室(PACU)。PACU建立在手术室靠门口处。主要收治人员为:当日全麻病人和非全麻病人情况尚未稳定者,或神经功能未恢复者。保障病人在麻醉恢复期间的安全,监护和治疗在此阶段内出现的生理功能紊乱。在病人各方面综合评估后送回病房或ICU继续治疗。病人在PACU期间加强监测并记录,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防止手术、麻醉后出现严重并发症。

护理措施

一,胸痹的发病机制 胸痹是由多种原因导致心脉痹阻,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发作期主要是气滞、寒凝、痰浊、血瘀痹阻心脉;缓解期主要是气血阴阳亏虚,血脉失于滋养、温煦而痹阻不通。胸痹的病位以心为主,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病理性质主要表现本标实,虚实夹杂。发作期以标实表现为主,缓解期主要气血阴阳亏虚。临证应分清标本虚实,治疗上应补中寓通,通中寓补,通补兼施,当以补正而不碍邪,祛邪而不伤正为原则,不可滥补,猛攻。 预防调节:本病必须高度重视精神调节,避免大喜,大怒,忧思无度,保持心情平静愉快。不宜感受寒冷,居处除必须保持安静、通风,还要注意寒温适宜。饮食调摄方面,不宜过食肥甘、戒烟,少饮酒,宜低盐饮食,多吃水果及富含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饮食宜清淡,食勿过饱。 二,急、慢性胃炎的主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一)主要护理诊断 1.疼痛:上腹部痛:与胃粘膜的炎性病变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胃粘膜的炎性病变所致的食物撮人、吸收障碍有关。 3.焦虑:与呕血、黑便;与病程迁延不愈有关。 4知识缺乏:缺乏急、慢性胃炎的病因及病情进展知识;缺乏急、慢性胃炎的自我护理知识。 (二)主要护理措施 1.休息急性胃炎及慢性胃炎的急性发作期中,病人应卧床休息;慢性胃炎恢复期, 病人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2.疼痛的护理遵医嘱给予局部热敷、针灸、按摩,或给止痛药物等缓解上腹部的疼痛,同时护士应安慰、陪伴病人以使病人精神放松,消除其紧张恐惧性心珲,保持情绪稳定,从而增强病人对疼痛的耐受性。 3.蚀食护理急性胃炎及慢性胃炎的急性发作期病人一般可给于无渣、半流质的温热饮食。如少量出血可给予牛奶、米汤等以中和胃酸,有利于粘膜的修复。剧烈PKni、呕血的病人应禁食,可静脉内补充营养。恢复期可进食富含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定时进餐、少

浅谈术后低氧血症的预防及护理

浅谈术后低氧血症的预防及护理(作者: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论文关键词]术后低氧血症;预防;护理 [论文摘要]目的:对于术后患者及早发现低氧血症并采取预防性措施。方法:术后早期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早期进行氧疗、充分止痛及进行术后各项护理措施。结果:通过以上护理措施,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期,提高了手术疗效。结论: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较高,早发现并采取措施是可以预防的,同时加强术后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低氧血症是指患者动脉血氧分压v 11.3kPa,多发生于术后, 预防并及早发现和处理,可提高手术疗效及护理质量,同时为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期提供有效的护理保证。 1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机制 大多是由于手术创伤、失血、麻醉药物作用等复杂因素造成患 者呼吸运动受限,表现为浅而快的呼吸,这种低效率的呼吸方

式造成功能残气量减少。另外,术后疼痛、寒战、反应性低热 等均可导致机体代谢率增高,使耗氧量增加,造成低氧血症。 2术后低氧血症与并发症 术后持续的发作性低氧血症可能是发生心脑功能障碍的重 要外科危险因素。意识障碍和谵妄可能与动脉血氧不充分有关。临床资料表明,术后30min动脉低氧血症与昏迷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还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当动脉血氧分压v 85%持续〉 5mi n,则往往发生心肌缺血。其次,组织低氧时对切口愈合及防御切 口细菌感染有不良作用。另有文献报道,术后低氧血症已构成与麻醉、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和死亡的危险因素。 3预防性措施 3.1术后早期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主要用于监测组织氧和功能及循环功 能,与血气对比相关性良好,能早期发现低氧血症。一般监测24~72h。在监测前应剪短指(趾)甲,以保证监测的准确性。如果患者有低血压或循环障碍,应4~8h更换一次探头夹测部位。 3.2早期进行氧疗 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治疗低氧血症,可迅速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善低氧血症,以维护组织的氧供/氧耗平衡。如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寸,应给予大流量高浓度吸氧。如为预防性,可给予低流

手术后低氧血症病人的护理

手术后低氧血症病人的护理 四川省峨边县人民医院手术室(614300)吴秀容 摘要低氧血症为病人手术麻醉后常见并发症。早发现低氧血症,可迅速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病人因低氧血症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关键词麻醉低氧血症护理 病人在指测血氧饱和度(SPO2)<90%,PaO2<8kp(60mmHg)时为低氧血症。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发绀、躁动不安、心动过速、心率紊乱、血压升高等。病人出现低氧血症如不及时纠正,病情将进一步发展,乃至出现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2009年,我院手术病人有18例在手术结束、麻醉终止后出现低氧血症,经迅速抢救,全部成功,无一例死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8例病人,男7例、女11例,年龄30——79岁。16例为全麻气管插管的手术后病人,2例为椎管内麻醉辅用静脉麻醉病人。 1、2 方法病人手术结束、麻醉终止、清醒后送回外科(15例回普通病房,3例带气管导管回外科监护室),给予氧气吸入,氧流量为2~3L/min。迈瑞ME C—1000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电、血氧饱和度和无创血压。SPO2<90%为低氧血症,探头接触良好。 2 结果18例抢救成功率为。13例在拔除气管导管后发生,3例在保留气管导管“T”管吸氧时发生,2例鼻导管给氧时发生。给开放气道、加压给氧、吸痰等处理后,全部转危为安,未发生麻醉相

关死亡。 3 护理 3、1 加强呼吸系统监护术后呼吸支持是保证循环功能稳定的前提。病人手术结束、麻醉终止后,继续给氧、血氧饱和度监测、心电监护、测量无创血压等。密切观察病人有无缺氧症状,观察呼吸节律、胸廓起伏、面色和唇色、血氧饱和度指数,检查探头接触是否良好,四肢末端皮肤颜色。18例低氧血症均在血氧饱和度监测下发现。使用指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为早期发现术后低氧血症提供了方便,并为及时治疗和预防进一步损害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3、2 拔除气管导管后发生 3、2、1 开放气道,加压面罩给氧,吸痰13例病人出现低氧血症后、立即手法开放气道,最有效的方法为头后仰托下颌法,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协助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呼吸皮囊加压面罩给氧,氧流量调至15L/min,根据呼吸节律给予加压面罩给氧,同时观察胸廓起伏,口唇颜色,血氧饱和度指数,评估四肢肌张力,神志清醒情况。有8例经呼吸皮囊加压面罩给氧3~10min 后SPO2上升到98%~100%。病人清醒后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鼓励深呼吸,用力咳嗽,将口中分泌物咳出。如病情许可,让病人半坐咳嗽效果更好。 3、2、2 拮抗持续上述处理过程,5例病人肌张力恢复欠佳,给予新斯的明1mg和阿托品0.5mg静脉推注后2~3min缺氧纠正。 3、3 保留气管导管下发生加压给氧,吸痰。3例病人出现低氧血症后,立即将氧流量调至15L/min。将呼吸皮囊同气管导管连接

吸氧护理

氧疗:即氧气吸入疗法,是通过提高吸入气中的氧浓度,增加肺泡气氧浓度,促进氧弥散,提高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缓解和纠正机体缺氧的医疗措施. 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和病理状况下机体对氧供需求的明确增加存在低氧血症,机体又缺氧; 无低氧血症,但机体处于高危缺氧状及机体不能耐受低氧。轻度低氧血症:SaO2>80%,无紫绀,如有呼吸困难,可给予低流量低浓度(氧流量1~2L/ min)氧气中度低氧血症:SaO260%~80%,有紫绀、呼吸困难,需氧疗重度低氧血症:SaO2<60%,显著紫绀、呼吸极度困难、出现三凹征,是氧疗的绝对适应证. 氧浓度与氧疗种类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低浓度吸氧:低于40%;用于低氧血症伴二氧化碳潴留患者中等浓度氧疗:40~60%;用于血红蛋白浓度很低或心输出量不足患者高浓度

氧疗:高于60%;用于单纯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潴留患者.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1.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防火、防震,防油、防热。 2.患者吸氧过程中,应当先将患者鼻导管取下,调节好氧流量后,再与患者连接。停止吸氧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量表。 3.吸氧时,注意观察病人脉搏、血压、精神状态皮肤颜色等情况有无改善,及时调整用氧浓度。 4.持续鼻导管吸氧者,每日更换鼻导管2次以上,双侧鼻孔交替插管,并及时清楚鼻腔分泌物,防止鼻导管堵塞。 5.吸氧水每天更换一次,吸氧管、湿化瓶及湿化芯每周更换两次(周二、周五)。 6.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压力表上指针降至5kg/cm2时,即不可再用。 氧疗副作用及预防措施表现:胸骨下不适、疼痛、灼热感,继而出现呼吸增快、恶心、呕吐、烦躁、干咳。预防措施:避免长时间、高浓度给氧。表现:烦躁。呼吸、心率增快,血压上升,继而出现呼吸困难、发绀、昏迷。预防措施:鼓励病人作深呼吸,多咳嗽,经常改变卧位、姿势,防止分泌物阻塞。表现:呼吸道黏膜干燥,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鉴于2型呼吸衰竭病人,由于PaCO 长期处于高水平,呼吸中枢失去了对二氧划碳的敏感性,呼吸的调节主要依靠缺氧对周围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来维持,吸入高浓度氧,解除了缺氧对呼吸的刺激作用,使中枢抑制加重,甚至呼吸停止。预防措施:给予2型呼吸衰竭病人,给予低浓度、

2016年护理资格考点:低氧血症伴有二氧化碳潴留病人应选择何种类汇总

1.低氧血症伴有二氧化碳潴留病人,应选择何种类型的氧疗方式: ( D ) A.高压氧疗 B.高浓度氧疗 C.中等浓度氧疗 D.低浓度氧疗 2.护士在制定计划中列出“3天内病人自觉腹胀症状减轻”,这是: ( C ) A.护理诊断 B.护理措施 C.护理目标 D.护理评价 3.念珠菌性阴道炎白带的特点为: ( C ) A.泡沫状 B.脓性 C.干酪样或豆渣样 D.乳白色黏液状 4.骨筋膜室综合征最多见于: ( D ) A.上臂掌侧 B.足背 C.大腿 D.前臂掌侧和小腿 5.下列有关幻觉的概念,正确的是: ( B ) A.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是病人的一种自我感觉 B.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是在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某种事物的情况下,病人却感知它的存在C.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是病人在客观现实中能感觉到的 D.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是病人在客观现实中不能感觉到的 6.蛋白质的生理功能不包括 ( D ) A.构成和修复组织 B.供给热能 C.调节代谢 D.阻止癌细胞分裂 E.维持胶体渗透压 7.关于消毒因子对人体的危害,错误的是 ( A ) A.微波对人体无害 B.紫外线直接照射可伤害人体皮肤和角膜 C.液体消毒剂可以造成人体过敏 D.环氧乙烷泄漏不仅对人体直接有毒,还可以发生爆炸 E.吸入戊二醛气体对人体有害 8.产前检查时间应从何时开始: ( D ) A.孕3月 B.孕4月 C.孕5月 D.从确诊早孕开始 9.癔病性痉挛的主要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D ) A.抽搐

C.无发作先兆 D.病理反射阳性 E.不易跌伤 10.中医问诊的内容不包括 ( E ) A.寒热 B.汗、痛 C.饮食口味 D.二便 E.舌苔 11.大量饮清水后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D ) A.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D.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E.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1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房患所在的病区,关于空气乳酸加热熏蒸消毒,下列哪项正确 ( B ) A.面积为40m2房间乳酸用量为6mL B.面积为50m2房间乳酸用量为10mL C.面积为60m2房间乳酸用量为8mL D.面积为70m2房间乳酸用量为12mL E.面积为100m2房间乳酸用量为18mL 13.肾病综合征严重水肿病人起身应慢,以防止: ( A ) A.体位性低血压 B.高血压 C.坠床 D.皮肤损伤 14.肾病综合征病人血浆清蛋白值常为: ( A ) A.30g/L C.40g/L D.45g/L 15.有关老年病的临床特点,错误的是: ( D ) A.症状和体征不典型 B.多病性及多脏器病变 C.病程长、病情重、恢复慢 D.药物不良反应小 16.男,5岁,烧伤总面积为30%(Ⅱ度),其烧伤严重程度为 ( D ) A.轻度 B.中度 C.重度 D.特重度 E.深度 17.确诊淋巴瘤的最主要依据是: ( B )

麻醉后低氧血症处理原则

麻醉后低氧血症处理原则 低氧血症不仅是全身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而且导致严重后果。根据于丹麦的文献报告术后发生次或一次以上低氧血症(SaO2<90%)的患者占55%,并指出其发生是与全麻时间、麻醉药物应用及吸烟史有关。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早期以来,脉搏血氧饱和度测定法(SpO2)已经成为评估患者动脉血氧合情况的安全可靠、简便易行的方法,能及时发现低氧血症。在临床SpO2已被作为第五生命指征。 1 易引起麻醉手术后低氧血症的群体 1.1 术后患者发作性术后低氧血症可在手术后最初的几个小时内发生,也可以直到术后五日才发生。术后患者存在氧合差的危险是由于麻醉药物的残余效应,疼痛限制呼吸运动,止痛引起的呼吸抑制及卧床休息。进行腹部或胸部大手术,或任何上呼吸道区域手术的患者被认为危险性高。另外,那些有明显围术期氧合缺陷或术前存在肺部疾患的患者在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也高。 1.2 非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在非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有复杂的医疗或外科情况的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其心肺功能状态。患者被工作人员检查的频率可能低,护理人员对这些患者的留意自然也少;在这些地方监测技术应用减少会导致对低氧血症的估计不足。

1.3 疼痛或接受镇痛治疗的患者疼痛及镇痛均可导致低氧血症。疼痛会限制胸壁的扩张,影响患者的活动度与运动。镇痛可能会引起呼吸抑制。健康监护策略与研究协会关于镇痛的临床指导方法建议将阿片类作为选择的药物,且需经常观察有无呼吸抑制。因其是阿片药物应用中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1.4 确诊有梗阻性睡眠呼吸暂停或病态肥胖的患者患者经常对于他们自己的睡眠习惯引起呼吸暂停了解甚少或根本不了解,然而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明显与低氧血症的形成有关。术后期间,通气不足是阿片类应用期间主要的呼吸系统副反应,有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应用阿片类药物镇痛时发生呼吸暂停相关的低氧血征的风险更高。 1.5 已存在心肺功能障碍的患者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的患者,指的是那些至少有一次记载的缺氧发作并需氧气治疗病史的患者,是最易发生低氧血症的群体。 1.6 接受镇静治疗的患者同时进行或不进行镇痛,镇静可以导致保护性反射丧失,导致低氧血症产生。 1.7 新生儿、儿科及老年患者这类患者的肺储备一般是减少的,尤其相对于他们较高的氧需求来说。这些患者比一般成年人去饱和更快,增加了他们发生低氧血症及相关并发症的危险。

浅谈术后低氧血症的预防及护理

内容摘要: [ 论文关键词] 术后低氧血症;预防;护理 [论文摘要] 目的:对于术后患者及早发现低氧血症并采取预防性措施。方法:术后早期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早期进行氧疗、充分止痛及进行术后各项护理措施。结果:通过以上护理措施,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期,提高了手术疗效。结论: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较高,早发现并采取措施是可以预防的,同时加强术后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论文关键词]术后低氧血症;预防;护理 低氧血症是指患者动脉血氧分压<11.3kpa,多发生于术后,预防并及早发现和处理,可提高手术疗效及护理质量,同时为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期提供有效的护理保证。 1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机制 大多是由于手术创伤、失血、麻醉药物作用等复杂因素造成患者呼吸运动受限,表现为浅而快的呼吸,这种低效率的呼吸方式造成功能残气量减少。另外,术后疼痛、寒战、反应性低热等均可导致机体代谢率增高,使耗氧量增加,造成低氧血症。 2术后低氧血症与并发症 术后持续的发作性低氧血症可能是发生心脑功能障碍的重要外科危险因素。意识障碍和谵妄可能与动脉血氧不充分有关。临床资料表明,术后30min动脉低氧血症与昏迷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还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当动脉血氧分压<85%,持续>5min,则往往发生心肌缺血。其次,组织低氧时对切口愈合及防御切口细菌感染有不良作用。另有文献报道,术后低氧血症已构成与麻醉、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和死亡的危险因素。 3预防性措施 3.1术后早期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主要用于监测组织氧和功能及循环功能,与血气对比相关性良好,能早期发现低氧血症。一般监测24~72h。在监测前应剪短指(趾)甲,以保证监测的准确性。如果患者有低血压或循环障碍,应4~8h更换一次探头夹测部位。 3.2早期进行氧疗 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治疗低氧血症,可迅速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善低氧血症,以维护组织的氧供/氧耗平衡。如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时,应给予大流量高浓度吸氧。如为预防性,可给予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吸氧,直至麻醉面消失。同时密切注意呼吸道通畅和通气量的变化,对术后早期因呼吸不畅而引起的低氧血症,首先是通畅呼吸道。对麻醉药物的残留作用所致的低氧血症,吸氧能提高动脉血氧分压,但不能解决二氧化碳蓄积问题,有条件者应同时监测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首先也必须解决通气不足。 3.3充分止痛 术后早期应选用止痛作用快、抑制呼吸轻的药物,如强痛定、哌替啶等,有利于增加术后血氧饱和度,减少耗氧量。现有改良的止痛技术,如术后患者直接使用止痛泵,止痛效果能保持48h。

重症监护室病房病人护理常规

重症监护室病房病人护理常规 第一节呼吸系统 一、双鼻式鼻塞吸氧的应用 【目标】 病人经鼻塞吸氧后,低氧血症得到纠正 【标准程序】 1.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 2.注意一下容易出现的危险因素 (1)连接氧气流量表与氧源 (2)打开氧气流量表,按医嘱调好流速以供给鼻导管 (3)将鼻塞置入鼻孔。 (4)将两根塑料管分别固定在病人的耳朵上及下巴(颏)下。(5)轻柔调节塑料管上的滑片,固定好鼻导管。 3.观察病人以下的任何异常变化1)呼吸模式。2)SaO2/Spo2水 平。3)生命体征和总体状况。 4.在病历上记录下护理措施。 【结果标准】 1.正确給氧。 2.病人的PAO2或SAO2/SPO2水平提高 3.准确记录 二、氧气面罩的应用 【目标】

病人经氧气面罩吸氧后,低氧血症得到纠正。 【标准程序】 1.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 2.注意以下容易出现的危险因素 (1)连接氧气流量表与氧源 (2)打开氧气流量表,按医嘱调好流速以供给面罩。 (3)选择合适的面罩戴在病人的嘴巴及鼻子上。 3.观察病人以下的任何异常变化1)呼吸模式。2)SaO2/Spo2水平。 3)生命体征和总体状况。 4.在病历上记录下护理措施 【结果标准】 1.正确給氧。 2.病人的PAO2或SAO2/SPO2水平提高 3.准确记录 三、持续脉搏血氧含量监测 【目标】 病人经持续脉氧监测后准确测得动脉血氧含量,以反应氧合状况。 【标准程序】 1.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极可能的并发症。 2.注意以下出现的危险因素 (1)选择合适型号的感应器。

使用呼吸机患者吸痰时发生低氧血症的处理流程

莆使用呼吸机患者吸痰时发生低氧血症的处理流程 袈 袅【评估】 肁1.操作前评估: 腿(1)患者病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血氧饱和度等。 蚅(2)呼吸道分泌物,如颜色、性状、量等。 羄(3)呼吸机的各项参数。 薀(4)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合作程度。 袇(5)病区环境是否适合护理操作。 螇2.发生低氧血症时评估: 肂(1)患者病情。如血氧饱和度、出现呛咳或喘憋的程度、生命体征(包括呼吸的节律和深度)及意识状态等。

羀(2)初步分析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的原因 螈【准备】 蒄护士:着装整洁,仪表大方,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洗 手、戴口罩。 荿物品: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的吸痰用物应常规放置于床旁。包括吸引器、电插板、治疗盘内盛:治疗巾、无菌持物钳、物品开封标签、气道湿化液(根据医嘱配置)、消毒弯盘、一次性吸痰管数根,无菌手套数双、瓶装0.9%生理盐水一瓶(吸痰时润滑、冲管用)、安尔碘、棉签、快速手消液、餐巾纸、听诊器。0.1%含氯消毒液(浸泡吸引器接头用)、医用垃圾桶。 莈环境:安静、舒适、整洁、明亮。 薅体位:吸痰时取侧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 薃 肂【方法】

T发现患者痰鸣音加重或呼吸困难T进行操作前评估,向膈着装整齐,巡视病房 患者或家属告知操作目的及方法T核对床头卡、手腕带T 消毒双手T调节呼吸机的氧浓度为100%即给予患者纯氧2分钟T 铺治疗巾-检查所有物品的有效期-按照无菌原则抽取湿化液-轻轻松开呼吸机接头T左手分离呼吸机接头,右手缓慢滴入湿化液2-3ml -连接呼吸机T将湿化液放入消毒弯盘T打开并检查吸引器,调节负压(成人为300-400mmHg或0.02-0.04MPa)T消毒双手T取出无菌小药杯置于治疗盘内T打开0.9%生理盐水瓶盖-倾倒0.9%生理盐水于无菌小药杯中T撕开吸痰管,置于治疗盘内T带无菌手套于右手T左手取吸痰管递于右手(缠绕于右手)T抽吸小药杯中的0.9% 生理盐水润滑吸痰管T再次核对并解释T左手将呼吸机端分离并放于治疗巾上T右手将吸痰管在无负压状态下插入气道9cm左右T进 行吸痰T患者突发呼吸困难,饱和度明显下降T立即停止吸痰T请家属或同事立即通知值班医生T立即连接呼吸机T调节呼吸机的氧浓度为100%T小药杯中0.9%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T分离一次性吸痰管,弃于医用垃圾桶T吸引器端置于0.1%含氯消毒液中T消毒双手 T①患者血氧饱和度逐渐回升T遵医嘱调节呼吸机氧浓度至合适范围T整理用物及床单元T解释及安慰患者T消毒双手T交代注意事项并记录T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②患者低氧血症仍无改善T准备急救用物及设备T遵医嘱进行急救。 羅【评价】 蚇

手术中严重低氧血症的处理.do

手术中出现严重低氧 1.原因分析 (1)混合气体中氧含量低:①流量计显示有误;②第二气体效应(特别是拔管时);③供氧故障;④麻醉机故障。 (2)通气失败:①通气受限或昏迷状态(NB:使用阿片类药物后进行区域阻滞);②呼吸机麻痹,但IPPV不足(NB:用药失误); ③呼吸回路断开;④气管导管位置有误(进入食管或支气管);⑤气道、气管导管、过滤器、mount、回路等梗阻;⑥气道阻力增加(喉痉挛、支气管痉挛、过敏反应);⑦功能余气量减少(气胸、腹内压增高、病理性肥胖)。 (3)分流:①肺不张;②呼吸道分泌物增多;③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减弱(扩血管药或β2受体激动剂);④CCF伴有肺水肿; ⑤胃内容物误吸;⑥原有病理基础(如:室缺,房缺+全身血管阻力减小,返流)。 (4)氧供减少:①全身低灌注(低血容量、脓毒败血症);②拴塞(气拴/空气/血栓/骨水泥/脂肪/羊水);③局部问题(四肢冰冷,Raynaud`s病,镰状细胞性贫血)。 (5)氧耗增加:①脓毒败血症;②恶性高热 2.紧急处理措施:100%纯氧吸入;检查吸入氧浓度;暴露病人,察看有无中央紫绀;检查双侧通气情况;用一简易装置进行手控通气,开始3-4次大潮气量,以使肺泡复张;保证气道通畅;吸尽气管内分

泌物;开始时PEEP为0;若伴有脉搏微弱,可给予肾上腺素。进一步检查:二氧化碳浓度监测,胸片,动脉血气分析,CVP±PCWP,超声心动图。 3.后续处理:(1)确定FiO2:如果怀疑麻醉机的吸入氧浓度有误,可以使用独立的瓶装氧气(还可以用手控呼吸吸入室内空气,作为最后一步,此时吸入氧浓度为21%)。 (2)气管内导管位置有误?听诊上腹部及双侧腋下,监测二氧化碳浓度,反复确定胸廓起伏。 (3)通气故障:简化呼吸回路,直至问题解决。例如:不用呼吸机,改用气囊手控呼吸;不用循环回路,改用Bain回路;使用自膨胀气囊;不用气管内导管,改用面罩呼吸等等。 (4)寻找漏气或梗阻处:这在开始时没有保证病人氧供来的重要。首先应当保证病人的安全,其次再进行系统的检查,找出漏气或梗阻处。找出问题最快的方法可能是进行拆分。比如说,在气管导管连接处将回路分为两部分,然后再判断问题到底是在病人一方,还是在麻醉机一方? (5)严重的右向左分流:SVR降低时,血流经心脏上的先天性缺陷处返流,产生旁路肺循环,此时即发生严重低氧。由此引起的低氧血症又可以引起低氧性肺血管收缩,肺血管阻力(PVR)升高,加重血流经心脏缺陷处的分流,从而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对此有双重措施:①升高SVR:抬高双腿,使用肾上腺素,静脉补液。这在脓毒败血症时尤其强调。②降低PVR:停用PEEP,防止胸内压过高,提

浅谈术后低氧血症的预防及护理

浅谈术后低氧血症的预防及护理 [论文关键词] 术后低氧血症;预防;护理 [论文摘要] 目的:对于术后患者及早发现低氧血症并采取预防性措施。方法:术后早期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早期进行氧疗、充分止痛及进行术后各项护理措施。结果:通过以上护理措施,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期,提高了手术疗效。结论: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较高,早发现并采取措施是可以预防的,同时加强术后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低氧血症是指患者动脉血氧分压<11.3 kPa,多发生于术后,预防并及早发现和处理,可提高手术疗效及护理质量,同时为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期提供有效的护理保证。 1 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机制 大多是由于手术创伤、失血、麻醉药物作用等复杂因素造成患者呼吸运动受限,表现为浅而快的呼吸,这种低效率的呼吸方式造成功能残气量减少。另外,术后疼痛、寒战、反应性低热等均可导致机体代谢率增高,使耗氧量增加,造成低氧血症。 2 术后低氧血症与并发症 术后持续的发作性低氧血症可能是发生心脑功能障碍的重要外科危险因素。意识障碍和谵妄可能与动脉血氧不充分有关。临床资料表明,术后30 min动脉低氧血症与昏迷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还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当动脉血氧分压<85%,持续>5 min,则往往发生心肌缺血。其次,组织低氧时对切口愈合及防御切口细菌感染有不良作用。另有文献报道,术后低氧血症已构成与麻醉、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和死亡的危险因素。 3 预防性措施 3.1 术后早期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主要用于监测组织氧和功能及循环功能,与血气对比相关性良好,能早期发现低氧血症。一般监测24~72 h。在监测前应剪短指(趾)甲,以保证监测的准确

手术后低氧血症的原因及防治

手术后低氧血症的原因及防治【关键词】手术后低氧血症原因防治 术后低氧血症通常是指呼吸室内空气时或给氧的情况下动脉氧分压下降,脉搏血氧饱和度低于90%,其发生率可高达55%。本文综述了对术后低氧血症原因当前的了解,重点介绍最近对术后低氧血症的研究、预防和治疗。 1 麻醉后术后低氧血症的原因与机制 麻醉用药,通气量的大小及氧浓度,麻醉后肌松药的残余作用将影响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及发展。肥胖,高龄、术前CC/FRC增大、原先存在的心肺疾病和手术时间过长等都与术后低氧血症有关。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的大小及持续时间与手术是否接近膈肌和手术操作时间长短相关。腹部或胸腔内手术后,呼吸动力学异常的特点是限制型呼吸功能障碍和吸入性容量(IC)及肺活量(VC)的严重降低;但是更重要的是降低功能余气量(FRC)。术后FRC下降导致肺通气量减少,咳嗽乏力,分泌物潴留,可引起肺不张和肺炎等并发症。 1.1 动力学因素 1.1.1 增加分流和通气/血流失衡正常肺泡氧分压(Pulmonary

Oxygen..PaO2)的病人所发生的低氧血症应通气与血流分布障碍增加或分流量的增加。早期研究表明,上腹部及胸腔内手术后24h,分流量增加平均达到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CO)的1%~5%,总的混合静脉血可从术前CO的5.2%增加到术后CO的23.4%,因此可想而知,最主要的效应应归于通气/血流(Ventilation/Perfusion ration V/Q)分布失调。另外有研究表明,上腹部及胸腔内手术后病人在术后第1、3和第6天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lveolar-arterial-oxygen gradient PA-a-DO2)可因分流的增加而明显的增大,而并没有于通气/血流失衡的改变。最后又有人研究表明,分流和通气/血流失衡两者均在术后1~2h后增加。 1.1.2 FRC的减少和闭合气量变化现在已明确,很多手术术后可引起FRC减少,这种下降已被认为是临床上最重要的肺容量变化,上腹部或胸腔内手术后24hFRC减少至术前70%水平,并在数天内保持低水平,此后在7~10天内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全身麻醉诱导能降低FRC并伴有肺顺应性降低;以麻醉开始的最初几分钟最为明显。全麻下不管是控制呼吸还是自主呼吸,FRC下降程度一致,并与术后低氧血症相关。 1.1.3 肺活量的减少腹部或胸腔内手术后初期,VC可下降至术前的40%水平,并保持近似水平至术后10~14天;下腹部手术VC改变比较轻;而体表或肢体末端手术不合并有任何肺容量的异常,由此

麻醉后低氧血症处理原则

麻醉后低氧血症处理原则 低氧血症不仅就是全身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而且导致严重后果。根据于丹麦的文献报告术后发生次或一次以上低氧血症(SaO2<90%)的患者占55%,并指出其发生就是与全麻时间、麻醉药物应用及吸烟史有关。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早期以来,脉搏血氧饱与度测定法(SpO2)已经成为评估患者动脉血氧合情况的安全可靠、简便易行的方法,能及时发现低氧血症。在临床SpO2已被作为第五生命指征。 1 易引起麻醉手术后低氧血症的群体 1、1 术后患者发作性术后低氧血症可在手术后最初的几个小时内发生,也可以直到术后五日才发生。术后患者存在氧合差的危险就是由于麻醉药物的残余效应,疼痛限制呼吸运动,止痛引起的呼吸抑制及卧床休息。进行腹部或胸部大手术,或任何上呼吸道区域手术的患者被认为危险性高。另外,那些有明显围术期氧合缺陷或术前存在肺部疾患的患者在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也高。 1、2 非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在非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有复杂的医疗或外科情况的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其心肺功能状态。患者被工作人员检查的频率可能低,护理人员对这些患者的留意自然也少;在这些地方监测技术应用减少会导致对低氧血症的估计不足。

1、3 疼痛或接受镇痛治疗的患者疼痛及镇痛均可导致低氧血症。疼痛会限制胸壁的扩张,影响患者的活动度与运动。镇痛可能会引起呼吸抑制。健康监护策略与研究协会关于镇痛的临床指导方法建议将阿片类作为选择的药物,且需经常观察有无呼吸抑制。因其就是阿片药物应用中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1、4 确诊有梗阻性睡眠呼吸暂停或病态肥胖的患者患者经常对于她们自己的睡眠习惯引起呼吸暂停了解甚少或根本不了解,然而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明显与低氧血症的形成有关。术后期间,通气不足就是阿片类应用期间主要的呼吸系统副反应,有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应用阿片类药物镇痛时发生呼吸暂停相关的低氧血征的风险更高。 1、5 已存在心肺功能障碍的患者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的患者,指的就是那些至少有一次记载的缺氧发作并需氧气治疗病史的患者,就是最易发生低氧血症的群体。 1、6 接受镇静治疗的患者同时进行或不进行镇痛,镇静可以导致保护性反射丧失,导致低氧血症产生。 1、7 新生儿、儿科及老年患者这类患者的肺储备一般就是减少的,尤其相对于她们较高的氧需求来说。这些患者比一般成年人去饱与更快,增加了她们发生低氧血症及相关并发症的危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