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伤寒论用药统计

伤寒论用药统计

伤寒论用药统计
伤寒论用药统计

伤寒论用药次数统计-共82味药

61次:甘草

36次:桂枝

34次:大枣

33次:生姜

27次:芍药

20次:人参

19次:附子

17次:大黄

16次:干姜

14次:半夏麻黄黄苓

11次:茯苓黄连

10次:白朮

09次:杏仁

07次:石膏

06次:枳实厚朴栀子柴胡芒硝

05次:牡蛎

04次:粳米葛根

03次:细辛阿胶知母龙骨桃仁豉

02次:当归桔梗泽泻麦门冬猪苓赤小豆葶苈吴茱萸赤石脂水蛭虻虫甘遂黄蘗栝蒌根蜀漆猪胆汁葱白

01次:栝蒌实五味子蜀椒滑石升麻胶饴鸡子黄文蛤瓜蒂竹叶贝母茵陈蒿白头翁秦皮旋覆花猪肤连轺生梓白皮天门冬麻子仁代赭石生地黄麻仁铅丹太一禹余粮食蜜妇人中褌巴豆乌梅鸡子苦酒人尿

伤寒论+金贵要略用药次数统计-共170种单味药

123次:甘草

70次:桂枝

67次:生姜

59次:大枣

51次:芍药

38次:半夏

36次:干姜

34次:人参附子

32次:茯苓

31次:大黄

28次:麻黄

27次:白朮

25次:黄苓

19次:杏仁

16次:枳实

15次:细辛黄连

14次:石膏当归厚朴

10次:阿胶栀子

09次:柴胡

08次:芒硝

07次:知母粳米龙骨黄耆桃仁牡蛎

06次:五味子芎穷桔梗泽泻

05次:葛根麦门冬滑石干地黄

04次:蜀椒蟅虫百合

03次:五味防风橘皮防己猪苓赤小豆升麻鳖甲葶苈吴茱萸赤石脂乌头水蛭虻虫甘遂薤白栝蒌实香豉黄蘗栝蒌根薏苡仁茵陈蒿葱白蜜(白蜜、食蜜)

02次:胶饴竹茹蜀漆猪胆汁牡丹瞿麦鸡子黄文蛤瓜蒂牡丹皮紫参矶石薯蓣雄黄竹叶木防己贝母苦参通草豉小麦硝石白酒白头翁秦皮旋覆花麻子仁艾叶

01次:射干紫菀款冬花曲豆黄卷白敛云母猪肤猪膏乱发连轺生梓白皮天门冬蛇床子仁乌扇鼠妇石韦紫葳蜂巢赤硝蟋螂酸枣仁穹穷代赭石白鱼灶中黄土生地黄铅丹栝楼根葵子泽漆白前太一禹余粮盐生葛甘李根白皮干苏叶山茱萸白薇生地黄汁川椒柏叶诃梨勒土瓜根生姜汁羊肉败酱粉葶苈子瓜子干漆蛴螬黄柏蜘蛛皂荚天雄妇人中褌巴豆红蓝花柏皮戎盐栝楼实川乌乌梅狼牙椒目鸡子苦酒王不留行溯瞿细叶桑东南根蒲灰人尿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伤寒论 药物

张仲景五十味药证纲要版张仲景81味药 2012-02-03 图书馆员 张仲景五十味药证纲要版 桂枝:气上冲而脉浮缓虚。 芍药:急痛,尤以脚挛急,腹中急痛,身疼痛为多。 甘草:1.单味主治咽痛 2.复方主治气液不足诸证 3.杂病的躁,急,痛,逆等4.配伍麻黄.石膏,龙骨有增强药效作用? 大枣:配甘草主治动悸,脏躁;配生姜主治呕吐,咳逆;配泻下药保护胃气。 麻黄:主治无汗而肿,兼治喘、身痛、身黄。 附子:主治脉沉微与痛症。 乌头:与附子为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故主治与附子相似,不同者,乌头多用于痛证,主治腹中剧痛,或关节疼痛而手足逆冷,脉沉紧者。 干姜:主治多涎唾而不渴者,配半夏治呕吐,配附子治下利厥冷脉微,配细辛、五味治咳,配白术、茯苓治要冷痛,配蜀椒治腹满腹痛、配赤石脂止下利脓血,配人参、半夏治呕吐不止。 生姜:主治恶心呕吐。 细辛:主治恶寒不渴而或咳,或厥冷,或痛者。 吴茱萸:主治腹痛、头痛而干呕胸满、手足厥冷、脉细者。 柴胡:主治往来寒热而胸胁苦满者。 半夏:呕而不渴,兼治咽痛、咳喘、声哑、心下悸。 黄芪:汗出而肿者 白术:口渴而小便不利,兼治眩晕、四肢沉重疼痛、心下逆满、浮肿、下利或便秘。 茯苓:眩悸、口渴而小便不利者。 猪苓:小便不利。 泽泻:眩冒而小便不利者。 滑石:小便不利而赤者。 防己:下肢浮肿。 葛根:项背强痛而下利 瓜蒌根:渴而不呕 黄连:心中烦而心下痞者,兼治腹痛、呕吐、下利、脉促,血证。 黄芩:烦热而出血者,兼治心下痞、下利、干呕、胸胁苦满。 黄柏:身黄,发热而小便不利且赤者,兼治热利。 栀子:烦热而胸中窒者,兼治身黄、心中结痛、不得眠、小便短赤。 大黄:痛而闭、烦而热、滑而实。 芒硝:便秘、舌面干燥而谵语者。 厚朴:腹满、胸满,兼治咳喘、便秘。 枳实:胸腹痞满而痛且大便不通者。 栝楼实:胸中至心下闷痛而大便不通者。 薤白:胸腹痛,兼治咳唾喘息、里急后重。 石膏:身热汗出而烦渴、脉滑数或浮大、洪大者。 知母:汗出而烦。身热口燥渴,脉浮大者

《伤寒论》本科试卷及参考答案

《伤寒论》本科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1分)。 得分:___________ A型题:每题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只许从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案卷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 1.白虎汤证“脉浮滑者”其病机是: A.燥热结聚胃腑 B.邪热充斥内外 C.表热过盛 D.外有表证,内有燥实 E.外有微寒,内有燥热 2.“伤寒下后,——,栀子厚朴汤主之”。请填入:A.心烦腹满 B.昼日烦躁不得眠 C.身热不去 D.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E.卧起不安 3.“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热多”是指: A.内热偏盛 B.湿热较盛 C.阴虚较盛 D.热与水结较盛 E.邪在阳,表不解 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选用何方: A.桂枝汤 B.大青龙汤 C.小青龙汤 D.苓桂术甘汤 E.五苓散 5.大黄黄连泻心汤中大黄的用法哪项是正确的:A.先煮 B.后下 C.用麻沸汤渍之 D.与它药同煮 E.以上均不是 6.桂枝加桂汤证的病机是: A.心阳虚,下焦水饮欲动 B.心阳虚,下焦寒气上冲 C.心阳虚,冲脉之气上逆 D.心阳虚,肝胃之气上逆E.以上都不是 7.“心下痞”一症可见于下列除哪项之外的证候?A.五苓散证 B.甘草泻心汤证 C.桂枝人参汤证 D.赤石脂禹余粮汤证 E.旋复代赭汤证 8.“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________主之” A.小承气汤 B.大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D.白虎汤 E.栀子厚朴汤 9.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的治法:A.清热化滞,滋津润燥 B.清热燥湿,坚阴止利 C.泻热和胃,软坚润燥 D.泻热通便,消滞除满 E.攻下实热,荡涤燥结 10.阳明腑证,失下,昏不知人,气喘舌焦,首选方是: A.白虎汤 B.大承气汤 C.四逆汤 D.四逆加人参汤 E.白虎加人参汤 11.治寒湿发黄“于寒湿中求之”是指: A.发散寒湿 B.温下寒湿 C.发散寒邪,淡渗利湿 D.发散寒湿,补脾利湿 E.温阳祛寒,除湿 12.发热,汗自出、时时恶风、心烦、口燥渴、脉洪大,治用: A.竹叶石膏汤 B.栀子豉汤 C.白虎汤 D.桂枝汤 E.白虎加人参汤 13.“伤寒吐后腹胀满”宜用: A.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B.调胃承气汤

(完整word版)伤寒论整理总结,推荐文档

经方《伤寒论》17方整理总结(转载) 经方之一,许多名医成名方---乌梅丸。 乌梅丸 中国国务学位委员医学科学评议组成员,北京中医学院教授任应秋的老师刘有余以善用乌梅丸治杂病蜚声一时,任老在一旁待诊时,曾见刘有余老师半日曾四次疏用乌梅丸,一用于肢厥,二用于消渴,一用于腹泻,一用于吐逆。毕诊后问难于老师,他说,凡阳衰于下,火盛于上,气逆于中诸证都可以随证施用。 记得有一位名医说的话,《伤寒论》你要弄懂一字一方,即可受用一生,看来说的一点也不假,上面的刘有余可谓是持一方乌梅丸即可蜚声一时。 一、从木土理论看待理肝重剂乌梅丸 肝属木,脾属土,木能克土,而土得林而达之,木能疏土脾滞以行,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见木一动必乘脾胃。 厥阴提纲之症多属肝风内扰乘克脾胃之象,即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其中,消渴,饥而不欲食乃是肝风内扰中消脾胃之症,食则吐蛔乃是肝风内扰,上逆胃口之症,下之利不止,乃是肝风内扰下揎脾土之症,提纲六症属肝风乘土则四。 厥阴主方乌梅丸,有泄木安土之法,其中君药乌梅酸敛肝泻风,佐苦辛之黄连,干姜之类。辛开苦降相伍,可以升降胃气,调和中焦。以参归补虚安中,总体构成泄风木之有余,安中土之不足。使风木得静,中土得安,脾胃得和。则扶土抑木,达到源流并治,治已防变之效果,确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意。此乃泄肝安胃一大法也。

乌梅丸的应用木土不和是治验的主要类型,以肝脾不和,肝胃不和为主。辨证要紧扣肝风同夹寒热,乘虚内扰脾胃,治疗勿忘重用酸收和调理寒热比例,此乃临证取效的关键。 二、从调理阴阳说乌梅丸 乌梅丸本来是治疗蛔虫症药物,既有酸甘化阴配伍,又有辛甘温阳、酸苦泄热、苦辛顺其升降等方法。这可谓寒热并用,刚柔共济,气血兼顾,扶正祛邪集于一身。 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例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粘膜脱垂、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胆囊炎等疾病时,如果病程绵长,有形体消瘦、精神郁闷、体倦乏力、四肢发凉、心烦口苦、食欲差、头晕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可以抓住其阴阳错杂的病机,用乌梅丸加吴茱萸、煅瓦楞子、橘络等来治疗,来针对病症的寒热虚实俱存、上下内外均病等具体情况。治疗高血压病,对一些老年病人,如果长期精神紧张、多愁善感,除了常见的头晕耳鸣症状外,还出现颜面潮红、口干、舌红的上热症状,以及四肢发凉、畏寒、脉沉迟等下寒症状,两者互相交错,此时可用乌梅丸,去掉干姜、川椒、而加用吴茱萸、生姜,取吴茱萸汤(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组成)之意,治疗胃中虚寒,胸膈满闷,手足逆冷。如果失眠多梦,则取肉桂代替桂枝,用交泰丸(由黄连、肉桂组成)之意,交通心肾,治疗失眠。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心率缓慢症状时,如果病程长,有精神忧郁、头晕、胸闷、头面烘热、出汗口苦等上热症状,又有四肢厥冷、畏寒等心阳虚的症状,此时可用乌梅丸,加生地、白芍、琥珀、茯神等药物,以清心安神,活血化瘀。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答案

抗菌药物答案 ()除用于治疗钩虫、蛔虫、鞭虫、蛲虫、旋毛虫等线虫病外,还可用于治疗囊虫和包虫病D. 阿苯达唑 ()单剂可治疗单纯性淋病 C. 头孢曲松 ()的肝癌患者具有HBV感染的背景 C.90% ()的适应证是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预防复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A. 秋水仙碱 ()的镇静作用较强,主要用于治疗焦虑性或激动性抑郁症A. 阿米替林 ()对幻觉妄想、思维障碍、淡漠木僵及焦虑激动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用于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D. 奋乃静 ()患者禁用碳酸锂B.妊娠的前3个月以及缺钠或低盐饮食 ()禁用胶体果胶铋 D.严重肾功能不全者及孕妇 ()可通过胎盘屏障,故妊娠后期母体用量可能增加,分娩后6周须减量C. 地高辛 ()可以缓解输尿管平滑肌痉挛,具有缓解疼痛和排石的作用 B.α受体阻断剂 ()是阿片受体拮抗剂,能逆转阿片类药物所致昏迷、呼吸抑制、缩瞳等毒性作用 B.纳洛酮 ()是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治疗的关键 B.早期使用有效抗菌药物 ()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关键 C.积极控制感染 ()是目前公认的早期发现前列腺癌最佳的初筛方法 D.直肠指检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是目前治疗躁狂的首选药物 B.碳酸锂 ()是确诊胃癌的金标准D.组织病理检查 ()是输尿管结石的主要表现,由结石在输尿管内移动所致D.肾绞痛 ()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B.冠状动脉造影 ()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金标准B.肺功能测定指标 ()是治疗宫颈癌的主要方法,适用于Ⅰb期及其以后各期患者,即使对Ⅳ期也能起到姑息作用 B ()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首选药D.糖皮质激素 ()是最有效的控制哮喘气道炎症的药物 B.糖皮质激素 ()适用于麻醉前、中、后的镇静与镇痛,是目前复合全麻中常用的药物A. 芬太尼 ()适用于无须肌松的各种表浅、短小手术。不合作儿童的诊断性检查麻醉。全身复合麻醉,亦可用于吸入全麻的诱导,或作为氧化亚氮或局麻的辅助用药A. 氯胺酮 ()岁以下儿童不应用克拉霉素治疗咽炎 A.12 ()为肺癌影像诊断中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其对肿瘤分期、定位,了解肿瘤侵犯的部位和范围,搜索位于隐蔽部位的病灶等具有重要意义 A.CT ()为胰头癌患者的常见体征 B.背腰部疼痛 ()严禁与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合用B. 哌替啶 ()药物毒性是利多卡因4倍C. 布比卡因 ()宜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口服B. 阿奇霉素 ()用于慢性迁延型肝炎伴谷丙转氨酶升高者;也可用于化学毒物、药物引起的谷丙转氨酶升高者D. 联苯双酯 ()用于敏感微生物所致的耳鼻咽喉部、下呼吸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也可用于军团菌感染,或与其他药物联合用于鸟分枝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A. 克拉霉素 ()用于手术结束时拮抗非去极化肌肉松弛药的残留肌松作用,用于重症肌无力,手术后功能性肠胀气及尿潴留等A. 新斯的明 ()用于治疗习惯性顽固性便秘C. 酚酞 ()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泌尿系统、呼吸系统、肠道感染以及脑膜炎、软组织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等 D. 氨苄西林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 一、单选题 1、气喘,咳痰清稀,宜服用哪方() A.麻黄汤 B.桂枝加杏子厚朴汤 C.桂枝汤 D.小青龙汤 2、"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适用于() A.气血损伤惊悸证 B.心阳虚烦证 C.心阳虚惊狂证 D.邪气弥漫烦惊谵语证 3、下列哪方可以治疗少阴热化证() A.桃花汤 B.猪苓汤 C.麻黄细辛附子汤 D.吴茱萸汤 4、"下列除哪项外,均属吴茱萸汤的主治证() A.胃中虚寒,食谷欲吐 B.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 C.少阴吐利,手足逆冷

D.胃虚停饮,心下痞硬 5、炙甘草汤证的病机是() A.发汗太过,损伤心阳 B.心气不足,气血虚少 C.心阳不足,肾水上逆 D.心阳不振,心阴不足 6、太阳蓄水证“消渴”的病机是() A.水饮内停,阳虚不化 B.里热伤津,津液不足 C.饮停气阻,气不化津 D.阴虚有热,水热互结 7、“虚烦”的含义是() A.正气虚致心烦 B.心烦由阴血虚所致 C.心烦由无形邪热所致 D.虚热扰心致烦 8、阳明病的基本病机是() A.胃肠燥热亢盛,里热实证 B.里热炽盛与肠中糟粕相结 C.邪热结滞于胃 D.里热炽盛,津亏液耗

9、麻子仁丸证的脉症表现哪项是错误的() A.腹满痛 B.大便硬 C.不更衣十日无所苦 D.趺阳脉浮而涩 10、"原文: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其中“协热而利”意指() A.太阳与阳明合病而下利 B.太阳与少阳合病而下利 C.热结旁流之下利 D.里寒夹表热下利 11、"“麻沸汤”是指() A.麻醉用的汤剂 B.煮沸的水 C.麻黄煮沸去上沫 D.即麻黄汤 12、"白头翁汤证的病机是() A.少阴邪热,内迫阳明,损伤肠络 B.厥阴寒热错杂,壅滞肠道,损伤肠络 C.肝经湿热下注,损伤肠络

刘渡舟伤寒论方剂歌诀

此编歌括是老一生研究《伤寒论》之精华"他把《伤寒论》方用歌括形式,分门别类!综合归纳,融为一冶,启迪后学"为我们研究!学习!背诵《伤寒论》经典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笔者80年代跟随老学习《伤寒论》时,亲耳聆听恩师教诲,深受其传,现将此编献与诸同道,若能对今天研《伤寒论》有一点帮助,使老的学术思想发扬光大!泽被后世,足矣" 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 一!桂枝汤: 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和大枣" 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根汤: 桂加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 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 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 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 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 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 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 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 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 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 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加芍效力彰" 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十二!桂枝甘草汤: 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 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十三!小建中汤:

伤寒论用药统计完整版

伤寒论用药统计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伤寒论用药次数统计一共82味药 61次:甘草 36次:桂枝 34次:大枣 33次:生姜 27次:芍药 20次:人参 19次:附子 17次:大黄 16次:干姜 14次:半夏麻黄黄芩 11次:茯苓黄连 10次:白术 09次:杏仁 07次:石膏 06次:枳实厚朴栀子柴胡芒硝 05次:牡蛎 04次:粳米葛根 03次:细辛阿胶知母龙骨桃仁豉 02次:当归桔梗泽泻麦门冬猪苓赤小豆葶苈吴茱萸赤石脂水蛭虻虫甘遂黄蘖栝蒌根蜀漆猪胆汁葱白 01次:栝蒌实五味子蜀椒滑石升麻胶饴鸡子黄文蛤瓜蒂竹叶贝母茵陈蒿白头翁秦皮旋覆花猪肤连轺生梓白皮天门冬麻子仁代赭石生地黄麻仁铅丹太一禹余粮食蜜妇人中褌巴豆乌梅鸡子苦酒人尿 伤寒论+金贵要略用药次数统计一共170种单味药 123次:甘草 70次: 桂枝 67次:生姜 59次: 大枣 51次: 芍药 38次:半夏 36次:干姜 34次:人参附子 32次:茯苓 31次: 大黄 28次:麻黄 27次: 白术 25次: 黄芩 19次: 杏仁 16次: 枳实 15次:细辛黄连 14次: 石膏当归厚朴

10次:阿胶栀子 09次: 柴胡 08次:芒硝 07次:知母粳米龙骨黄耆桃仁牡蛎 06次: 五味子芎穷桔梗泽泻 05次: 葛根麦门冬滑石干地黄 04次:蜀椒蟅虫百合 03次:五味防风橘皮防己猪苓赤小豆升麻鳖甲葶苈吴茱萸赤石脂乌头水蛭虻虫甘遂薤白栝蒌实香豉黄蘖栝蒌根薏苡仁茵陈 蒿葱白蜜(白蜜、食蜜) 02次:胶饴竹茹蜀漆猪胆汁牡丹瞿麦鸡子黄文蛤瓜蒂牡丹皮紫参矾石薯蓣雄黄竹叶木防己贝母苦参通草豉小麦硝石白酒 白头翁秦皮旋覆花麻子仁艾叶 01次:射干紫菀款冬花曲豆黄卷白敛云母猪肤猪膏乱发连轺生梓白皮天门冬蛇床子仁乌扇鼠妇石韦紫葳蜂巢赤硝蟋螂?酸枣 仁穹穷代赭石白鱼灶中黄土生地黄铅丹栝楼根葵子泽漆白前太一禹余粮盐生葛甘李根白皮干苏叶山茱萸白薇生地黄汁 川椒柏叶诃梨勒土瓜根生姜汁羊肉败酱粉葶苈子瓜子干漆蛴螬黄柏蜘蛛皂荚天雄妇人中褌巴豆红蓝花柏皮戎盐栝楼 实川乌乌梅狼牙椒目鸡子苦酒王不留行溯瞿细叶桑东南根蒲灰 人尿

★★伤寒论用药剂量中药用量计量单位 数字图书馆

伤寒论用药剂量中药用量计量单位数字图书馆 伤寒论用药剂量中药用量计量单位 摘要:“中医治疗的巧处在量上,中医不传之秘在量上”说明正确掌握中药用量的不容易《伤寒论》用药剂量的研究的重要性有以下四点 一、剂量是方剂的重要构成部分现今传世《伤寒论》载方112首每首皆详载剂量二、剂量影响方剂效果如半夏止呕效果与剂量成正比 三、剂量影响方剂功效经方用药有主次,剂量有所轻重不同,功效也大相逕庭 《伤寒病》剂量计量单位有标准度量衡制和非标准度量衡制的计量两大类标准度量衡制一、重量单位加“铢、两、斤”二、容量计量单应如“合、升、斗、斛”,及三、长度单位如“尺”特别是重量用“两”与容量“升”为最多 笔者根据文献考据与药物实测的方法进行研究一、经方文献考据法从《伤寒论》方剂的来源,探讨《伤寒论》“两”的折算 1.据钱超尘教授《中华经典医书》第二集,杨绍伊《伊尹汤液经》附录中《论方药分量》所云伤寒方应是继承商代伊尹《汤液经法》的考证 2.《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与《伤寒论》经方用量的考证二、《伤寒论》药物实测法 从《伤寒论》方剂本身的线索,探讨《伤寒论》的“两”探讨《伤寒论方剂用量的“实”质,考据经方用“两”的历史事实的实值导师傅延龄教授,提出由半夏与射干药物实测方法 三、东汉衡制与衡器考据

一方面从东汉的衡器,来探讨东汉的“两”值的大小制存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从东汉衡制的大小来研究如1.东汉货币考据、2.东汉嘉量考据、3.东汉衡器之考据、4.累黍之法的考证、5.根据水比重对东汉两考据、6.根据黄金以及7.《同度记》汉粟米法等七种方法考据笔者考据《伤寒病》剂量计量单位的折算结果如下 一、东汉“两”值的结果有两组 第—组、东汉一两为13.75克~15.6克此项是结果是据东汉货币、嘉量、衡器、累黍、水比重、黄金,以及《同度记》汉粟米法对东汉两的考据其中又以丘光明的考据结论载于《中国科学技术史》,考东汉标准制的一两为13.75克,目前公认最具公信 第二组、东汉一两为9.375克此项根据孔继涵《同度记》汉粟米法考据所得此项符合章太炎《医论》第八集在《论汤剂轻重之理》“古一两今在二钱到三钱间者为近”7.5~11.25克以药性平列所推测的合理范围章氏并于《论宋人煮散之得失》、《古汤剂水药重量比例说》与《伤寒论若干方重量与水之折合》等多处,以“汉一两当今二钱五分”9.375克的结论作为伤寒方在临床使用的折算标准,并推崇以孔继涵《同度计》汉粟米法考据“最为精审”,故汉一两应折今 9.375克为《伤寒论》—两 二、《伤寒论》“两”制应传承源自伊尹的《汤液经》 据杨绍伊《伊尹汤液经》附录《论方药分量》考据结论说明,伤寒方应是继承古代伊尹《汤液经法》的计量单位,所以“一两约合现代三钱” 三、《伤寒论》一“两”值应为10克此为半夏与射干药物实测共同结果本结论符合四项验证如1.药物配伍用量原则、2.药量与用水比例、3.药物相对剂量比例,及4.医家临床用量经验,说明本结论合理性及可信度 四、《伤寒论》一“升”与东汉一“升”折算为今大约200毫升,结果相近此系根据现今大量东汉的量器考据与《伤寒论》中所载“温服一升,本云黄耳杯”考据,大抵已确定一升为200毫升

伤寒论B作业答案

A型题:*1.厥阴头痛主要表现为:D.巅顶痛 *2.根据原文,下列哪一项,未出现手足厥冷?D.半夏泻心汤证 *3.手足厥冷,心下悸,小便利,口不渴,证属:D.茯苓甘草汤证 *4.瓜蒂散证中,厥的病机:C.痰阻胸阳 *5.以下诸方,除……外均有黄芩:C.黄连汤 *6.“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治以:D.牡蛎泽泻散 *7.非小柴胡汤治疗的热型:E.蒸蒸发热 *8.当归四逆汤的药物组成是:C.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通草、大枣 *9.原文填空“热利,下重者:C.白头翁汤主之 *10.“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是因:B.胸上有寒 *11.理中汤加减法中出现“渴欲饮水”的机理是:B.脾不散精,水津不布 *12.凡厥逆者,最基本的病机是:E.阴阳气不相顺接 *13.下列用大枣最多的方剂是:E.炙甘草汤 *14.厥阴阳复太过,可出现除下列哪项以外的证候:D.下利清谷 *15.竹叶石膏汤的证候是:C.虚羸少气,气逆欲吐 *16.下列何证若用白虎汤治疗是欠妥的:C.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 *17.哪种脉证可用白虎汤治疗:D.伤寒脉滑而厥 *18.当归四逆汤证厥冷的病机是:E.以上都不是

*19.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E.茯苓甘草汤 *20.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主之:B.四逆加人参汤 *21.在伤寒论中用栀子最多的方剂:D.栀子柏皮汤 *22.下列哪首方剂不治下利:E.附子泻心汤 *23.寒格吐利的主方是:C.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B型题: *24.煮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时需用:A.清酒和水 *25.煮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时需用:D.甘澜水 *26.属桂枝汤小和之的身疼痛:D.呕吐止而身痛不休 *27.属附子汤的身疼痛:B.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 *28.四逆汤所治之厥的机理为:A.阳气虚衰,不能达于四末 *29.当归四逆汤所治之厥的机理为:E.肝血不足,复受外寒《伤寒论B》第3次作业 A型题: *1.桂枝加芍药汤证病变部位:C.太阴脾经 *2.桂枝加大黄汤中大黄的作用:D.行瘀止痛 *3.桂枝加大黄汤的药物组成:E.桂枝汤加重芍药再加大黄*4.不属于治疗少阴寒化证的方剂:B.四逆散 *5.少阴寒化证的口渴,其原因是:E.阳虚不能蒸化津液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与《国家 基本药物处方集》培训大纲 一、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 (一)培训目标。掌握各系统、章节疾病概述、诊断要点、药物治疗与注意事项等内容,以及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与需要现场及时抢救得急诊与危重症应用基本药物得处理。熟悉较为复杂疾病应用基本药物得初步处理。了解复杂或疑难疾病应用基本药物得有关处理。 (二)授课学时及重点内容。 1.第一章急诊及危重症与第十一章急性中毒 掌握:猝死与心肺复苏、高血压危象、急性左心衰、动物咬蜇伤、中暑、淹溺、电击伤、鼠药中毒、有机磷杀虫剂中毒、急性酒精中毒。 熟悉:休克、破伤风、亚硝酸盐中毒、苯二氮卓类中毒。 了解:糖尿病急性病发症、氰化物中毒、阿片类药物中毒、瘦肉精中毒。 2.第二章感染性疾病 掌握: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社区获得性肺炎、

急性膀胱炎、肾盂肾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猩红热、肠道寄生虫病。 熟悉: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毒性肝炎、伤寒与副伤寒、霍乱、阿米巴病、败血症、百日咳、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病。 了解:急性脓胸、肺脓肿、感染性心内膜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布鲁菌病、炭疽、黑热病、绦虫病、囊虫病、包虫病。 3.第三章呼吸系统疾病 掌握: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症、咯血。 熟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呼吸衰竭。 了解:肺血栓栓塞症。 4.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 掌握:急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食管返流病、消化性溃疡、便秘、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 熟悉:药物性肝病、肝硬化、酒精性肝病、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腹泻。 了解:食道喷门粘膜撕裂综合征、应激性溃疡、幽门梗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慢性胰腺炎。 5.第五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国医通 2018-2019 金匮要略及部分伤寒论试题答案汇总

《伤寒论》 1、证见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而属表里同病,治当。:C A、先治表 B、表里同治 C、先治里 D、治表多治里少 E、治里多治表少 2、黄芩汤证见下利,其性质是( ) 。:A A、胆热迫肠 B、肠中热邪内蕴 C、肠中湿热内阻 D、肝热迫肠 E、表邪内迫大肠 3、霍乱病病程中出现吐利止表现,下列表述中最为确切的是:A A、既有病向愈,亦有气阴耗竭者。 B、为阳气耗竭,无驱邪外出之力。 C、为阳气来复,病向愈者。 D、为阴血耗伤,无物可下。 E、为阳气耗伤,阴凝阻中 4、阳明病提纲"胃家实"的涵义下列哪项解释最确切():B A、胃家燥邪亢盛 B、胃肠燥热亢盛 C、胃肠邪气盛实 D、肠中燥结成实 5、下列麻黄汤的煎服法中,哪项是错误的::B A、先煮麻黄,去上沫 B、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C、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 D、温覆取微汗 E、禁生冷、油腻、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的食物 6、以原文为据,下列脉证,哪项在太阳中风提纲中未予明叙():C A、汗出 B、发热 C、头痛 D、浮缓 7、太阴病下利可兼见下列( ) 症状?:C A、手足厥冷 B、下利清谷 C、手足自温 D、脉微细 E、利下臭秽 8、《伤寒杂病论》作者::C A、王叔和

B、成无己 C、张机 D、张景岳 E、张志聪 9、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无汗身痒者,治用:A A、桂麻各半汤。 B、桂二麻一汤。 C、桂二越一汤。 D、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E、茵陈蒿汤。 10、太阳中风证发热的特点是:B A、蒸蒸发热 B、翕翕发热 C、时发热 D、或已发热,或未发热 E、往来寒热 11、《伤寒论》中厥阴最为全面的概括是( ) 。:E A、手厥阴心包 B、足厥阴肝 C、手、足厥阴 D、阴阳学说中的阴尽阳生 E、脏腑经络及阴阳学说两个不同范畴 12、"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应:A A、在发热自汗出之前,用桂枝汤。 B、在发热自汗出之后,用柴胡桂枝汤。 C、在发热自汗出之前,用柴胡桂枝汤。 D、在发热自汗出之后,用桂枝汤。 E、在发热自汗出之后,用小建中汤。 13、白虎加人参汤证出现恶风寒的表现是( ) :D A、发热与恶寒并见 B、不发热而但恶寒 C、其背恶寒如掌大 D、时时恶风,或背微恶寒 14、以下除哪项外,均为痞证可见证():C A、痞 B、痞满 C、疼痛 D、呕吐 15、下述汤方均具清上温下之功,能治疗厥阴病上热下寒证的是( ) 。:E A、黄连汤 B、栀子干姜汤 C、麻黄升麻汤 D、干姜芩连人参汤 E、乌梅丸

(完整版)方剂学完整整理

方剂:是在辩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基本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 方剂学: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先秦时期复方的产生和发展 《五十二病方》:记载五十二种病的症状与治疗方剂(外科、皮肤科为主)、283首方,用药242种、记载丸、汤、饮、散等内服剂型,敷、浴、蒸、熨等外用剂型。标志方剂临床应用已初具规模。 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黄帝内经》载方13首、剂型较丰富:汤、饮、膏、丸、丹、酒、醴、提出方剂分类:“七方”说、提出治则:“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提出制方理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 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辨证论治,方中寓法,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配伍严密,药变方殊载方323首,使用药物270多味;剂型丰富,煎服有法;疗效卓著,流传千古。 魏晋南北朝时期注重实用,略于理论 《肘后备急方》(简、便、廉、效):单方510首、复方494首;多用于治疗突发急症;论述简要,载录之药方“皆已试而后录。 隋唐时期大部头方书的出现 《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孙思邈):载方7500多首;病症类方,首列妇儿;专辑“食治”卷;收录保健、美容方。 《外台秘要》:载方6800多首;保存许多散失方;按科、病分类方剂。 宋(金)元时期方剂学的全面发展 1.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典 载方确有效验而实用;详列主治、组成外,尚详述药物的炮制和制剂;用药辛温香燥 2.专科方书问世:《小儿药证直诀》(钱乙),最早的儿科专科方书 3.方论专着产生:《伤寒明理论》(成无已)--第一部专门用君臣佐使理论剖析方剂的专著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善用寒凉,为寒凉派,著《宣明论方》;张从正主张攻下,为攻下派,著《濡门事亲》;李东垣专补脾胃,为补土派,著《脾胃论》;朱震亨力倡滋阴,为滋阴派,著《丹溪心法》 明清时期方药共荣、由博返约 1.载方之巨,历史之最:《普济方》载方61739首--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 2.方论专着,层出不穷:《医方考》、《医方集解》 3.专病专方,病证结合 《医林改错》(王清任)--主要针对瘀血病证 《温病条辨》(吴瑭)--针对温热病证 4、方剂分类,已具模型(1)功效分类方剂《医方集解》 (2)治法分类方剂《景岳全书》(张景岳) 《医学心悟》(程钟龄) 近现代时期继承整理与现代化研究 1、大量古代方书之校刊出版 2、方剂工具书的大量涌现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杰出代表 3、教材建设的不断更新 4、实验方剂学的雏形出现 5、中药新药的研究和生产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治疗大法:针对某一类证候(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

国家基本药物应用指南

附件1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培训参考大纲 (化药部分) (一)目的 掌握《指南》中各系统、章节疾病概述、诊断要点、药物治疗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需要掌握的内容主要为基层医疗机构常见病、多发病和需要现场及时抢救的急诊与危重症,这些疾病与病症可以利用基本药物进行处理;通过学习需要全面掌握这些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熟练应用基本药物处理这些疾病。 熟悉内容主要包括较为复杂,可以利用基本药物进行初步处理的疾病,在进行初步处理后,需要及时转上级医疗机构处理;通过学习能够利用基本药物对这些疾病进行初步处理,并适时转上级医院进一步处理。 了解的内容大多较为复杂或疑难,处理与基本药物有关,但诊治需要更为全面的检查和更多药物,基层医疗机构多不能独立处理。(二)授课学时及重点内容(26学时) 第1章急诊及危重症和第十一章急性中毒(2学时) 1. 掌握:猝死和心肺复苏、高血压危象、急性左心衰、动 物咬蜇伤、中暑、淹溺、电击伤、鼠药中毒、有机磷杀 虫剂中毒、急性酒精中毒; 2. 熟悉:休克、破伤风、亚硝酸盐中毒、苯二氮卓类中 毒; 3. 了解:糖尿病急性病发症、氰化物中毒、阿片类药物中 毒、瘦肉精中毒。 第2章感染性疾病(3学时)

1. 掌握: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急性化脓性扁 桃体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 社区获得性肺炎、急性膀胱炎、肾盂肾炎、细菌性食物 中毒、细菌性痢疾、猩红热、肠道寄生虫病; 2. 熟悉: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毒性肝 炎、伤寒和副伤寒、霍乱、阿米巴病、败血症、百日 咳、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 病; 3. 了解:急性脓胸、肺脓肿、感染性心内膜炎、新型隐球 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 血热、炭疽、黑热病、绦虫病、囊虫病、包虫病。 第3章呼吸系统疾病(2学时) 1. 掌握: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症、 咯血; 2. 熟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呼吸衰竭; 3. 了解:肺血栓栓塞症 第4章消化系统疾病(3学时) 1. 掌握:急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 胆汁返流性胃炎、胃食管返流病、消化性溃疡、便秘、 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性胰腺炎、消化道 出血、; 2. 熟悉:药物性肝病、肝硬化、酒精性肝病、溃疡性结肠 炎、慢性腹泻; 3. 了解:食道喷门粘膜撕裂综合征、应激性溃疡、幽门梗 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慢性胰腺炎; 第5章心血管系统疾病(3学时)

伤寒论方剂汇总

伤寒论方剂汇总 计量考:1斤=250克两=15.625克升=200毫升合=20毫升撮=2克 1铢=0.7克梧桐子大=黄豆大 1分=4克蜀椒1升=50克葶苈子1升=60克吴茱萸1升=50克五味子1升=50克半夏1升=130克附子大者1枚=20-30克中者=15克乌头小者=3克大者6克杏仁大者10枚=4克 1.四逆汤: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五,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用。 2.通脉四逆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三两,炙甘草二两。 3.通脉四逆猪胆汤:通脉四逆汤加猪胆一合。 4.四逆人参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五钱,炙甘草二两,人参一两。 5.茯苓四逆汤:四逆人参汤加茯苓六两。 6.吴萸四逆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五钱,炙甘草二两,吴萸一两。 7.干姜附子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 8.白通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葱白四茎。 9.百通加人尿猪胆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葱白四茎,人尿(即童便)五合,猪胆汁一合。 10.甘草干姜汤:炮干姜二两,炙甘草四两。 (附子,先煮二小时左右,到不麻口为止)如果附片未煮透服,被麻醉不安者,即以好肉桂三到五钱泡水服之,轻者立解,重者渐愈,切忌用冷水洗胃每多促亡! 附方: 潜阳封髓丹:附子二两,西砂三钱,龟板四钱,黄柏二钱,甘草二钱。 大回阳饮:附片二两,干姜一两,肉桂四钱,炙甘草三钱。 麻黄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杏仁七十枚。 麻杏石甘汤:麻黄四两,杏仁五十枚,石膏半斤,炙甘草二两。 大青龙汤:麻黄六两,桂枝二两,甘草二两,杏仁四十枚,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石膏二两(如鸡子大)。 小青龙汤:麻黄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五味半升,半夏三两,生姜二两,细辛三两。

趣味记忆伤寒论中方剂歌诀

趣味记忆伤寒论中方剂歌诀 1、桂枝汤:桂枝用勺炒枣姜。发热汗出桂枝汤,桂枝芍药草干姜。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2、桂枝葛根汤:桂枝用勺炒枣姜,葛麻黄。汗出恶风项背强,桂枝汤中葛麻黄。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二两(去皮) 3、桂枝加附子汤:桂枝用勺炒枣姜,附子来帮忙。发汗不止人恶风,桂枝汤中附子藏。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4、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炒枣姜。下后脉促胸又满,桂枝去芍是良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5、桂枝去芍加附子汤:桂附无芍炒枣姜。恶寒去芍加附子,桂附无勺草枣姜。 桂枝甘草生姜附子 6、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汤中杏麻黄。面热身痒各半汤,桂枝汤中杏麻黄。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麻黄杏仁

7、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汤中杏麻黄,关键在用量。汗出脉洪形似虐,桂二麻一莫彷徨。桂枝汤中杏麻黄,取名桂二麻一汤。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麻黄杏仁 8、白虎加人参汤:知母石膏炒迷人。汗后烦渴脉洪大,就用人参白虎汤。 知母石膏粳米人参 9、桂枝二越婢一汤:桂麻炒芍、姜枣膏。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麻黄石膏 10、四逆汤:四逆汤,附子炒干姜。 附子甘草干姜 11、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硝炒黄。 大黄甘草芒硝 12、葛根加半夏汤:桂枝汤半葛麻黄。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半夏葛根麻黄 13、干姜甘草汤 干姜甘草

14、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 15、麻黄汤:麻桂炒杏仁。 麻黄桂枝甘草杏仁 16、小柴胡汤:人炒芩柴半枣姜。 人参柴胡黄芩甘草半夏大枣生姜17、大青龙汤:麻桂炒杏、姜枣膏。 桂枝麻黄甘草杏仁生姜大枣石膏18、小青龙汤:好细辛、麻桂勺炒姜夏味。 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半夏五味子生姜细辛19、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汤中朴杏仁。 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厚朴杏仁20、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新加汤,人参放进桂枝汤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人参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与《伤寒论》相关性研究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与《伤寒论》相关性研究研究目的:以《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组方法度审视《伤寒论》之组方、用药,以加深对仲景经方的理解,并以此探究六经实质,为指导中医临床提高疗效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本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是以文献整理研究为基础,结合统计学分析方法,以《辅行诀》中“汤液经法图”的组方理论,对《伤寒论》基本方剂进行计数统计,以《辅行诀》五行互含思想对仲景方常用药物确定五行互含属性。从《辅行诀》阴阳二旦、四神大小诸汤证中总结出外感病辨治规律,并和《伤寒论》六经辨治体系进行对比,从而探究仲景对《汤液经法》处方用药的创新与发展。 研究内容:本课题是对《辅行诀》与《伤寒论》的相关性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以中医天人相应理论为指导思想,气化学说为基础,结合《素问·脏气法时论》《阳阳离合论》《灵枢·根结》等篇文章,探究《黄帝内经》中三阴三阳之含义,以阐明《内经》三阴三阳对《伤寒论》六经体系建立的指导作用。2.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六淫学说,以《辅行诀》治疗外感天行病阴阳二旦、四神汤证为研究对象,从病因、发病、传变、辨证体系等方面和《伤寒论》六经体系进行对比,从而归纳总结六经病的病理特点。3.以《辅行诀》中“汤液经法图”组方理论审视《伤寒论》基本方,并和现今组方理论比较出异同。 4.以《辅行诀》五行互含注1思想对《伤寒论》中体用补泻注2药物进行归类,寻求仲景用药规律。注1:“五行互含”为《辅行诀》特有的药物分类方法,如肝木其气升散,辛味能散,故认为辛味属木。譬如桂枝味辛,故属木;桂枝入肝,为木中木药;细辛味辛属木,入肺,为木中金药。 此与传统中医理论中辛味属金不同,其对指导临床用药更具实用性。注2: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版)

1.关于人纤维蛋白原的用法用量叙述错误的是() A 2.在痴呆中,最常见的类型是( ) C 3.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可采用氨甲苯酸()g溶于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缓慢静脉注射,一日2~3次 C 4.年龄>()岁的高血压患者,称之为老年高血压 A 89.原发性疱疹性龈口炎多见于()岁的儿童,亦可见于青少年 B 5.噻嗪类利尿剂主要不良反应是() 90.以下关于硝酸甘油配伍禁忌与相互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B? 6.()是目前公认的早期发现前列腺癌最佳的初筛方法 D 7.前列腺癌的核素检查可比常规X线片提前()个月发现骨转移灶 B 88.有机磷杀虫剂中毒的特殊解毒剂是() B 8.头孢唑林常见不良反应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发生率为 B 9.以下关于氢氯噻嗪配伍禁忌与相互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B 32.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采用的是“()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分类标准” B 34.诊断系统性硬化症的主要条件是() C 10.司莫司汀可抑制身体免疫机制,使疫苗接种不能激发身体抗体产生。用药结束后( )内不宜接种活疫苗 A 12.关于利福平叙述错误的是() D 13.丙戊酸钠治疗癫痫,当一日用量超过()mg时应分次服用,以减少胃肠刺激 D 14.()可以缓解输尿管平滑肌痉挛,具有缓解疼痛和排石的作用 B 15.噻吗洛尔的全身副作用不包括() C 16.()的肝癌患者具有HBV感染的背景 C 17.阿苯达唑治疗囊虫病特别是脑囊虫病时,主要与囊虫死亡释出异性蛋白有关,多于服药后()出现头痛、发热、皮疹、肌肉酸痛、视力障碍、癫痫发作等,须采取相应措施 A 18.关于沙丁胺醇配伍禁忌与相互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19.以下关于碳酸氢钠常见不良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A 20.艾附暖宫丸在下列哪类情况下禁用() B 21.上消化道出血,()岁以下儿童需禁用雷尼替丁 D 38.以下关于右旋糖酐禁用慎用说法错误的是() B 40.以下哪项不属于阿昔洛韦常见不良反应() B 22.高血压急象的治疗原则,不包括以下哪项() A 39.绒促性素在下列哪种情况需要禁用() D 23.()是目前治疗躁狂的首选药物 B 24.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选用()治疗方案 A 90.玉屏风颗粒粒对下列哪种患者禁用() B 25.阿莫西林与甲硝唑联合用药治疗冠周炎的不良反应,以()反应最为常见 B 26.以下哪项不属于头孢氨苄常见的不良反应() D 27.以下哪项不属于布洛芬常见不良反应() B 28.以下关于呋塞米禁用慎用的内容说法错误的是() A

伤寒论用药统计

伤寒论用药次数统计一共82味药 61次:甘草 36次:桂枝 34次:大枣 33次:生姜 27次:芍药 20次:人参 19次:附子 17次:大黄 16次:干姜 14次:半夏麻黄黄芩 11次:茯苓黄连 10次:白朮 09次:杏仁 07次:石膏 06次:枳实厚朴栀子柴胡芒硝 05次:牡蛎 04次:粳米葛根 03次:细辛阿胶知母龙骨桃仁豉 02次:当归桔梗泽泻麦门冬猪苓赤小豆葶苈吴茱萸赤石脂水蛭虻虫甘遂黄蘗栝蒌根蜀漆猪胆汁葱白 01次:栝蒌实五味子蜀椒滑石升麻胶饴鸡子黄文蛤瓜蒂竹叶贝母茵陈蒿白头翁秦皮旋覆花猪肤连轺生梓白皮天门冬麻子仁代赭石生地黄麻仁铅丹太一禹余粮食蜜妇人中褌巴豆乌梅鸡子苦酒人尿

伤寒论+金贵要略用药次数统计一共170种单味药 123次:甘草 70次: 桂枝 67次:生姜 59次: 大枣 51次: 芍药 38次:半夏 36次:干姜 34次:人参附子 32次:茯苓 31次: 大黄 28次:麻黄 27次: 白朮 25次: 黄芩 19次: 杏仁 16次: 枳实 15次:细辛黄连 14次: 石膏当归厚朴 10次:阿胶栀子 09次: 柴胡 08次:芒硝 07次:知母粳米龙骨黄耆桃仁牡蛎 06次: 五味子芎穷桔梗泽泻 05次: 葛根麦门冬滑石干地黄 04次:蜀椒蟅虫百合 03次:五味防风橘皮防己猪苓赤小豆升麻鳖甲葶苈吴茱萸赤石脂乌头水蛭虻虫甘遂薤白栝蒌实香豉黄蘗栝蒌根薏苡仁茵陈蒿葱白蜜(白蜜、食蜜) 02次:胶饴竹茹蜀漆猪胆汁牡丹瞿麦鸡子黄文蛤瓜蒂牡丹皮紫参矾石薯蓣雄黄竹叶木防己贝母苦参通草豉小麦硝石白酒白头翁秦皮旋覆花麻子仁艾叶 01次:射干紫菀款冬花曲豆黄卷白敛云母猪肤猪膏乱发连轺生梓白皮天门冬蛇床子仁乌扇鼠妇石韦紫葳蜂巢赤硝蟋螂酸枣仁穹穷代赭石白鱼灶中黄土生地黄铅丹栝楼根葵子泽漆白前太一禹余粮盐生葛甘李根白皮干苏叶山茱萸白薇生地黄汁川椒柏叶诃梨勒土瓜根生姜汁羊肉败酱粉葶苈子瓜子干漆蛴螬黄柏蜘蛛皂荚天雄妇人中褌巴豆红蓝花柏皮戎盐栝楼实川乌乌梅狼牙椒目鸡子苦酒王不留行溯瞿细叶桑东南根蒲灰人尿

【继教】 《伤寒论》述要 答案

《伤寒论》作者简介及成书 1、《伤寒论》的六经分证方法来源于(D ) A、《素问.病能论》 B、《素问.疟论》 C、《素问.风论》 D、《素问.热论》 2、(A )是我国第一部将理法方药一脉贯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医学著作,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基础 A、《伤寒论》 B、《黄帝内经》 C、《神农本草经》 D、《难经》 3、《伤寒论》成书于约公元(B )年 A、204 B、205 C、206 D、207 4、少阳病的症状主要包括(D ) A、头项强痛而恶寒 B、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 C、脉微细,欲寐 D、口苦咽干目眩 5、《伤寒杂病论》主要继承了(C )的唯物主义与辨证法思想 A、《难经》 B、《针灸甲乙经》 C、《黄帝内经》 D、《肘后备急方》 《伤寒论》历史沿革 1、《伤寒杂病论》原书共(A )卷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 A、16 B、18 C、20 D、22 2、(A )是伤寒学派形成和发展中的第一个关键人物,他收集、整理、编次《伤寒论》,并使之得以流传后世 A、王叔和 B、扁鹊 C、华佗 D、李时珍 3、(A )是第一本阐发《伤寒论》辨证论治、平脉辨证精神的著作 A、《伤寒微旨论》 B、《伤寒九十论》

D、《伤寒明理论》 4、《伤寒杂病论》成书后流传不广的原因不包括(D ) A、书籍为竹简,传抄难度高 B、《伤寒杂病论》成书后恰逢东汉未年,封建割据、内战频繁 C、《伤寒杂病论》难逃兵火洗劫,原书散佚不全 D、荆州刘表重视文教 5、据不完全统计,自宋金以来,研究、整理、阐发《伤寒论》的著作不下()余种,学者(B )多家 A、600,500 B、500,400 C、400,300 D、300,200 《伤寒论》的伟大成就(上) 1、太阴病的治法是(A ) A、温中健脾 B、温阳滋阴 C、回阳救逆 D、清热泻火 2、《伤寒论》的学术价值不包括(A ) A、奠定了古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 B、创立了六经辨证理论体系 C、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 D、确立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理用一致的中医学术体系 3、少阳病的主症是(C ) A、高热或痞满燥实 B、下利腹满脉弱 C、口苦咽干脉弦等 D、脉微细,但欲寐 4、下列关于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B ) A、六经辨证的具体运用,无不贯穿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内容 B、六经是以表里为总纲,以虚实统领六经 C、六经病也不外乎表里 D、三阳病为实证,三阴病则为虚证 5、下列哪项不是三阴证涉及到的脏腑(C ) A、脾脏 B、心肾 C、膀胱 D、心包 《伤寒论》的伟大成就(下) 1、(D )是中医学第一部理法方药紧密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理用一致的辨证论治的专书 A、《本草纲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