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发展(精)

社区发展(精)

社区发展(精)
社区发展(精)

社区研究的重要概念之一。指社区居民在政府机构的指导和支持下 , 依靠本社区的力量 , 改善社区经济、社会、文化状况,解决社区共同问题,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社区发展属于社会工作的范畴。

社区发展的缘由工业革命以后,欧洲工业国家为了应付当时工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在社区内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工作。对原有的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救济制度进行了改革, 越来越多地注重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 增进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福利的主动精神。 20世纪初期,在英国、法国和美国等国出现了“睦邻运动”,宗旨是充分利用社区的人力、物力资源, 培养社区居民的自治精神和互助精神, 动员社区居民参与改造社区生活条件的活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适应战时的需要,在全国普遍开展了“社区组织运动”,改进社区工作 , 开展战时服务。社区工作的迅速发展 , 引起了社会学家的关注与研究。美国社会学家 F. 法林顿于 1915年首先提出了社区发展这一概念。 1939年,美国社会学家 I.T. 桑德斯和波尔斯在其合著的《农村社区组织》一书中, 对社区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尤其是非洲、亚洲、中南美洲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贫穷、疾病、失业、经济发展缓慢等一系列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仅仅依赖政府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一种运用社区组织方法,合理利用民间资源,发挥社区自助力量的构想应运而生。 1951年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通过了 390D 号议案,计划建立社区福利中心,推动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久又将“社区福利中心计划”改为“社区发展计划”。 1954年, 联合国改组社区组织与发展小组, 建立联合国社会事务局社区发展组, 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积极推动社区发展运动, 并得到了一些国家和地区政府部门的重视。例如, 印度政府较早地接纳了联合国的社区发展计划, 在全国数十万个村庄推广社区发展运动。社区发展已在许多国家实施,并已由乡村扩展到城市。

社区发展的目的与目标联合国和许多国家政府都制订了社区发展指标体系,其中关于社区发展的目的如下:①提倡互助合作精神, 鼓励社区居民自力更生解决社区的问题; ②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意识, 在社区发展过程中促进居民积极参与本社区的公共事务; ③加强社区整合, 促进社区变迁,加速社会进步的进程。根据这些目的, 联合国和许多国家政府又确定了比较相同的社区发展目标。社区发展目标分为直接目标和终极目标两种。直接目标包括:①协助社区认识其成员的共同需要; ②协助社区运用各种援助; ③协助社区开发和利用社区的资源;④协助社区改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终极目标包括:①经济发展。提高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收入水平。②社会发展。建立良好的社区内部人际关系和合理的社区结构。③政治发展。即发展社区居民的民间团体和组织, 培养居民的民主意识和自治、互助能力。④文化发展。提倡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伦理、道德,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社区发展的原则社区发展的原则分为基本原则和工作原则。 1955年联合国在《通过社区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文件中,提出的 10条基本原则是:①社区各种活动必须符合社区基本需要, 并以居民的愿望为根据制订首要的工作方案; ②社区各个方面的活动可局部地改进社区, 全面的社区发展则需建立多目标的行动计划和各方面的协调行动; ③推行社区发展之初, 改变居民的态度与改善物质环境同等重要;

④社区发展要促使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提高地方行政的效能;⑤选拔、鼓励和训练地方领导人才,是社区发展中的主要工作; ⑥社区发展工作特别要重视妇女和青年的参与, 扩大参与基础, 求得社区的长期发展; ⑦社区自助计划的有效发展,有赖于政府积极的、广泛的协助;⑧实施全国性的社区发展计划, 须有完整的政策 , 建立专门行政机构 , 选拔与训练工作人员 , 运用地方和国家资源 , 并进行研究、实验和评估;⑨在社区发展计划中应注意充分运用地方、全国和国际民间组织的资源;

⑩地方的社会经济进步, 须与国家全面的进步相互配合。实际应用的社区发展基本原则, 常因各国或各研究者的不同而相异, 不可强求一律。社区发展的工作原则, 是具体工作时遵循的技术和行动原则。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在《社区组织:理论与原则》一书中认为,社区发展的工作原则应当是:①从发现社区问题入手; ②将不满情绪导入行动; ③社区发展工作要符合社区多数人的利益; ④工作组织应具有社区各方面的代表; ⑤利用社区感情推动社区发展工作;⑥了解各团体和阶层的文化

背景;⑦加强社区内部的沟通;⑧注重长期规划的制订。社区发展的工作原则同样因国家、地方和学者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工作内容与组织模式内容主要包括:①社区调查;②社区发展计划的制订;③社区内部力量的动员与协调;④社区发展基金的筹集;⑤社区服务;⑥社区发展方案评价。社区发展的组织模式因各国、各地区的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大体可划分为 3种:①整体模式。由中央政府设立专门机构 , 主管制订社区发展的基本政策 , 研究社区发展的长远规划。再分设地方相应机构和组织,推行社区发展计划。印度和菲律宾等国采用了这种模式。②代办模式。政府将社区发展工作交一个或几个部门负责, 将社区发展工作同部门的工作结合起来进行。缅甸和牙买加等国采用这种模式。③分散模式。国家或地区中推行社区发展的组织是分散的,由各有关部门、团体分别制定计划并执行。美国和英国等采用这种模式。中国的社区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政府虽然未参与联合国制订的社区发展计划,但实际上也进行了类似社区发展的工作。这方面有成功的经验, 也有失败的教训。政府曾有计划、有目的地依靠群众力量, 在农村和城市开展了恢复和发展生产, 改善社区环境条件, 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等一系列的工作, 在农村和城市社区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群众自治的组织体系、社会福利制度、卫生保健制度以及文化娱乐设施等。 1985年 5月,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制订了推动农村现代化的技术开发计划,称为星火计划。要求广大科学技术人员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 为发展中小企业, 特别是乡镇企业推广应用技术 , 振兴农村经济 , 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农村治贫致富的步伐。“星火计划” 实施至 1987年底,完成各类项目 2800多个,增加产值 73.9亿元,促进了农村社区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联合国有关组织高度地评价了这一计划, 认为它可能是世界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传统社区经济向现代化社区经济转化的成功模式。

社区建设的历程

社区建设的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回顾社区建设的历程,描述当前社区建设的现状和各地实践的模式,分析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借鉴国际社区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来把握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社区建设的基本走向,以利于下阶段我区社区建设的发展和指导街道、社区顺利开展工作。 一、“社区建设”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按照我国政府权威文件的表述: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也是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的过程,还是我国社会基层组织结构重组和社会资源整合的过程。通过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社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并通过这一体制的有效运作,逐步解决社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概括而言,社区建设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社会性 社区建设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它既不是一种单纯的政府行为,也不是一种单纯的民间活动,而是各类社区主体、各种社区力量共同参与的过程。它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党政组织发挥着领导或主导作用。二是社区建设工作面向整个社区,面向社区成员,为社区组织和成员提供多方位、多样化的服务。三是社区建设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参与,辖区单位与社区居民的共驻共建是社区建设的基础工程。 2.群众性 社区建设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主要表现为:一是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二是社区居民的参与是社区发展的坚实基础。三是社区建设工作必须是全体居民对其所生活的社区形成认同感、荣誉感、归属感与参与感,即社区意识。只有使社区居民真正树立起社区意识,才能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促进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 3.地域性 中国的城市社区是一种地域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因此,社区建设也具有突出的地域性特征。其主要表现为:一是社区建设主要是根据本社区成员的需求和愿望,解决本社区问题,为本社区成员提供多样化服务。二是社区建设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主要是本社区内的居民、单位和群众、组织。三是社区建设的活动范围主要局限于本社区之内,并在一定程度上受本社区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 4.综合性 社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而不是特指某一方面的工作。其表现为:一是社区建设工作涉及面很广,它包括拓展社区服务、美化社区环境、强化社区治安、繁荣社区文化、推进社区卫生。二是社区建设既然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所以评估社区建设工作的标准也不是单一的,或固定不变的。三是社区建设工作是一种多学科的集合体,既有社会学,也有人口学、政治学、环境学、管理学等等。开展社区建设的工作,要求社区工作者必须掌握多方面的知识。 5.计划性 社区建设的计划性表现为:一是社区建设是一项有计划的社区变迁。人们认识和掌握了社会变迁的客观规律,制定社区建设计划,推动社区发展的过程,就是社区变迁。二是社区建设作为有计划的社区变迁,是人的自觉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三是社区建设必须从社

试论社区建设的发展前途

试论社区建设的发展前途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突飞猛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制等,城市管理重心不断下移,促使城市居民逐步突破了传统单位体制的局限与束缚,开始寻求不同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活动方式。“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管理改革思路要求政府和企业将大量的社会和服务职能剥离出来,交由社会或者市场来承担。因此社区建设成为而今建设基层民主的讨论重心。 说到社区建设面临的挑战,讨论较多的,一是如何理顺和确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二是如何建立适应社区发展的可持续运行的财力机制。通过近一个月的学习和实践,我初步了解了社区建设的概念,认识到社区是一个居民自治组织,社区工作对而今政府工

作有着非常大的重要性。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我认为,当前社区建设的当务之急在于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一、集思广益,开拓思路,找准社区建设路途中的关键所在 我们现在依托政府体系中的街道、居委会去引导和推动社区服务的发展,这在社区发展初期是必要的。但社区服务的进一步大发展,社区服务业的供需关系愈益突出,如何构造适应现代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变化的各种需求服务体系,客观上已经超出街道和居委会的管理范围,需要注入新的运行机制,否则把社区服务的建设等同于街道、居委会的管理职能,社区发展就会走入误区。 近年,我国着力推动社区建设,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社区建设仍然较为落后,关键就是缺乏社会中介组织的运行。发达国家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各类非营利性民间组织蜂拥而起,包括基金会、慈善团体、学会、协会、研究会、促进会等,涉及社会福利、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社区服务、生态环境、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国际合作、宗教事务等各个领域,发挥着

社区工作者面试问题

请说下你为什么想要进社区工作? 答:我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这个问题。 首先,【社区工作的价值】社区是社会最基层的组织,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却具有重要的作用,没有社区的稳定,就没有社会和国家的稳定。因此,如果能够进入社区这个基层组织工作,为社会和国家的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实现人生的价值,将会是我的荣幸。 其次,【社区发展的需要】从社区发展的角度来说,在目前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社区除了保持稳定外,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改革与发展,因此,需要一群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补充进社区的基层工作队伍,如果我能进入社区工作,我的所学一定能够为社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对个人的发展的锻炼,个人经验的积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说,作为一名刚刚走入社会的大学生,我现在最欠缺的就是经验,包括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而进入社区基层工作,恰恰能够弥补我这方面的不足。通过为社区居民服务,我能够有机会与更多的人打交道,从而积累社会经验;通过担任相关职务,处理具体的各种事务,我能够积累工作经验。所以,我相信通过担任社区工作者,我个人的发展将会有长足的进步。 能谈谈你的优点和缺点吗? 优点:学习方面:踏实,勤奋,举例子:多次获得奖学金和三好学生称号。 善良,乐于助人:在日常生活中,我能够主动去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同学生病的时候帮他带饭,打水。与同学相处中与人为善,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另外,我不仅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还带动班里同学一起助人为乐。担任团支部书记期间,多次组织班里同学一起到养老院敬老,和老人们聊天,帮他们打扫卫生,给他们送去营养品等。 易于与人沟通,有团队合作精神:因为我知道,当代社会,个人的价值的实现不再是某个人单打独斗就能够成功的,更多的依赖于团队集体的力量。在学校期间,我积极参加学生会、文学社等社团活动,我们一起组织活动,计划协调、各司其职,总是能够圆满完成活动任务。我相信,如果我有幸能够进入社区工作的话,我会继续发挥自己的长处,多向社区的领导和老工作者学习,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社区内需要帮助的人,并且要积极融入社区这个大家庭中,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缺点:社会经验不足,在处理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的时候,可能会考虑得不够周全,这些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多向社区的其他前辈虚心请教,并且多观察,多学习,遇到问题三

某县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可编辑版】

某县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 某县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xx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见》(中发14号)的要求,按照省委、市委的部署,我县将从201X年3月至201X年2月分两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四川省情和合江实际,认真贯彻省委“两个加快”和市委“四个四”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合江 ‘融入重庆半小时经济圈,打造川黔渝结合部金三角’”的活动主题,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科级以上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我县加快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把全县上下抓发展的积极性进一步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切实加快“实力合江、魅力合江、和谐合江”建设步伐,努力开创我县各项工作新局面。 二、目标要求根据中央和省、市委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学习实践活动具体达到以下目标要求:

(一)思想认识有新提高。进一步加强全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增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解放思想,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进一步理解强县战略和“立足川南、融入重庆、服务黔北”发展定位的深刻内涵,深刻认识当前形势下加快发展就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最好坚持,加快发展是做好合江工作的第一要务和鲜明主题,着力强化忧患意识、创新意识、求真意识、大局意识和爬坡意识,使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在什么是科学发展、要不要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怎么样科学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 (二)工作作风有新转变。始终坚持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以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三项制度”建设为切入点,大力推进行政效能建设,机关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表率意识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工作方法明显改进,真正使合江成为“办事态度好、办事程序少、办事速度快、办事水平高、办事成本低”的发展热土,着力打造群众和业主双满意的“合江速度”。 (三)发展能力有新提高。通过学习实践活动,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掌握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谋划和领导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处理复杂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特别是执行能力和协调能力得以大幅度提高,切实解决慢执行、乱执行、机械执行、中梗阻等突出问题,着力打造一支会执行、善协调、能干事的干部队伍,形成奋力推进合江跨越发展的中坚力量。

关于当前社区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关于当前社区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已成为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素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社区建设是城市社区服务深化发展的产物,它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在新的形势下,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解决城市发展中诸多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随http://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涌现:一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开始走向市场,广大职工和离退休人员也开始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伴随着这种情况的持续发展,试图继续依靠“单位”来实现社会整合已不大可能,唯一选择只能把“单位”承担的一部分整合职能向城市社区转移,使社区成为实现社会整合的基地。二是随着改革力度的加大和企业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大批下岗人员流向社区。如何把解决下岗人员的管理、教育、生活安排、再就业和社会保障与社区建设有机结合,已成

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三是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城市外来流动人口急剧增加。社区能否把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好,事关城市的繁荣安定。四是在社会发生变革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各种思想观念以及利益之间的相互冲撞,社区现实生活中不断出现着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各种违法案件和社会治安问题时有发生,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单靠哪一个部门、单位是做不到的,只有形成合力,抓好基层社区建设,才能使社会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们全面加快了城市化步伐,旧城改造和城市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提高城市现代化建设管理水平的重任无可置疑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提高城市现代化建设管理水平,既是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展示城市良好的形象、吸引更多的有识人士来办厂经商、投资兴业、发展区域经济的需要。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居民群众对社区环境、社区服务、

策划书-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新选版)

策划书: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新选Plan book: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of the activities of in-depth study and practice of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 工作计划 ) 汇报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用于工作计划/工作汇报/新年计划/全文可改

策划书: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新选版) 根据中央和省、市、区委的安排部署,按照《xx区参加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南学组发〔2011〕1号)的要求,xx区教育系统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从2011年3月开始,到2011年8月基本完成。为扎实搞好xx区教育系统参加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全区教育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委要求,切实增强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更好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和统一全党思想的重大举措,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

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有利于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头脑,有利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城区建设、落实“学有所教”行动计划,有利于进一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 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市、区委的安排,xx区教育系统参加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的范围是:区教育局机关、区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区教育系统参加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单位承担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动全区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职责,发挥着保证教育科学发展、和谐稳定和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中坚力量。近年来,我区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学有所教”行动计划,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区教育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破解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把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贯彻落实到教育工作之中,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实效性上

当前社区建设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这是一个由政府推动的社会体制的改革,又是政府由权力、责任、利益中心脱离出来,通过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形成政府与社区组织共同服务和管理社区的过程。由于长期以来城市街居体制孱弱,民间组织不发达,政府把社会稳定置于首要目标,因此将权力和责任向街居体制转移并实现服务到位,保持社会稳定并不是容易的事。社会的急剧变化也使社区建设面临着众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求有强有力的推动,一方面又要实现政府权力的下放甚至过渡,这对政府是一个考验。 当前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1、社区建设中的“行政化”、“形式化”现象;2、社区建设中的居民归属感问题;3、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工作能力、工作方法还未完全适应社区建设发展的客观要求。 解决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1、清除体制性障碍;2、做好社区居民归属感的培育;3、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我国的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社区管理本着“以人为中心寻求发展”的思路,宗旨在于谋求城市文化和市民素质的提高。文明社区建设在我国正呈燎原之势,它的发展将大大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 当前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市社会组织方式的需要。这是一个由政府推动的社会体制的改革,又是政府由权力、责任、利益中心脱离出来,通过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形成政府与社区组织共同服务和管理社区(社会)的过程,即由单位体制主导转向社区体制主导的过程。由于长期以来城市街居体制孱弱,民间组织不发达,政府把社会稳定置于首要目标,因此将权力和责任向街居体制转移并实现服务到位,保持社会稳定并不是容易的事。社会的急剧变化也使社区建设面临着众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求有强有力的推动,一方面又要实现政府权力的下放甚至让渡,这对政府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一、社区建设的历史回顾及其意义 在我国,社区建设这一概念由民政部于1991年5月首次提出。按照民政部负责人的解释,社区建设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并借鉴了国外先进经验提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民政部在城市广泛开展社区服务,但它又难以包含政府希望的城市基层社区组织所要承担的职能。在这种情况下民政部提出社区建设的概念,并力图以此去开拓民政工作。随着我国城市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城市的社会问题及服务、管理体制中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将城市社区建设提上议事日程,江泽民总书记也于1996年指出,“要大力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的作用”。在这之后,社区建设作为民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被纳入议事日程。1998年国务院的政府体制改革方案确定民政部在原基层政权建设司的基础上设立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进一步推动了社区建设在全国的发展。现在政府已将社区建设上升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高度”,即适应城市企业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保证社会稳定,促进城市社会发展。在这里,可以明显发现政府对社区建设目标的诉求:支持和保障企业体制改革,化解社会压力,保障城市社会稳定。同时我们不应忽略其中的另一重要涵义:城市社会组织方式、社会管理方式的转换。 具体说来,社区建设有以下重要意义。1、社区建设适应了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单纯的社区服务功能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城区工作的需要。只有全方位地开展社区建设,才能保证城市社会经济稳定健康的

关于社区工作地区发展模式的思考

社区工作 关于社区工作地区发展模 式的思考 ——基于某社区的案例分析 [键入作者姓名]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

关于社区工作的地区发展模式的思考 ——基于某社区的案例分析 【摘要】社区工作好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那么不同的社区工作模式在不同的形势下的选择与运用有利于社区的稳定、团结与发展。本文结合实际案例,站在地区发展模式的视角来分析案例,从而了解认识学习地区发展模式这一社区工作模式。 【关键词】社区工作地区发展模式案例分析 地区发展或者社区发展模式,为社会工作的一种介入手法,通过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互助合作,以及政府、社会机构组织的协助和支持,动员社区内外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满足居民需求的一种工作模式。 该模式强调的是居民的参与和合作沟通,注重居民在参与守区发展过程的个人能力、公共意识和社区归属感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社区物质环境的建设。一种强调居民的参与、合作,集体组织起来控制、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满足社区福利需求,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的社区工作方法。 美国学者罗斯曼(J.ROthman)在总结美国社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于1979年提出了社区组织的三大实用操作模式,地区发展模式是其

中运用非常广泛的模式。根据罗斯曼的定义,地区发展作为社区工作的介入模式之一,其目标在于建立社区自助的能力和社区的整合。着重于推动社区内不同团体及居民广泛地参与,界定本身的需要,并采取自助及互助的行动去改善社区关系,解决社区问题,进而改变社区。 案例分析 案例:某社区的建设 该小区是较老的小区。辖区现有常住居民2400户、人口6900人,低保户84户、210人。60岁以上老年人660人,占总人口的10%,其中空巢老人140人,独居老人79人,人口老龄化问题非常突出。同时,小区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残障人士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总体来看,小区居民大多收入不高,生活不富裕。 为改善该社区的现状,社区工作者介入了该社区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工作思路,以社区建设为重点,以文化来交流人心,以平安促和谐,开展了一系列创建活动,为社区居民营造了一个安定、祥和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社区近年来先后成立了老年人协会、残疾人协会、驾驶员协会、志愿者协会、群众艺术团、法律援助服务站、党员服务站、青少年活动站、便民服务站、医疗卫生服务站等社区组织,会员人数达几百多人。在社区建设的实践过程中,这些社区组织发挥着独特重要的作用。

社区建设意义

社区建设意义 社区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常见的有各种家庭文化、广场文化、科普宣传、文体比赛等,这些活动从不同角度、层次等方面满足了广大社区居民的精神需求,同时社区成员在参与社区集体活动的过程中,也加强了彼此精神与情感的交流,社区文化所倡导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深入社区居民心中。 由此可知,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不仅有助于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而且有助于陶冶居民的情操,以及提升居民的精神境界。第二,社区文化有助于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凝聚力是社区稳定的粘合剂,是维护社区稳定、和谐、进步的重要因素,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每项文化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参与和支持,居民在共同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过程中,由陌生到逐渐熟识,彼此之间的理解与认同加强,关怀与帮助增多,也逐渐形成了对大家共同生活的家园——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通常,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越强,就越能够意识到自己是社区的一员以及自己作为社区成员的权利与义务,进而越能自觉主动关心社区事务,积极参与社区开展的各项活动,改善社区环境,增强社区的凝聚力,而社区凝聚力的增强对于稳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又起到了促进作用,故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机制。因此,社区文化有助于增强社区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二、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管理机制不健全,主体缺位 政府并没有把社区文化建设纳入到社区建设的整体考虑之中,没有明确社区文化建设的主管部门,更谈不上进行社区文化发展的长期规划;有的地方政府在开展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采取“重心下移”的管理方式和“以块为主,融条于块”的组织设计,这无疑加重了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的任务,然而街道办事处并不能胜任。于是街道办事处利用手中的权力将社区文化建设的任务分派到各个社区居委会,结果这又导致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社区居委会疲于应付街道办事处分派的各项任务,社区文化建设行政色彩浓厚,无论是从思路、步骤、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安排,没有真正从社区居民实际需要出发,社区文化活动流于形式。 从对社区文化资源的调配方面看,政府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导力量,但是社区文化建设真正的主体应该是广大社区居民,只有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才能真正具有本社区特色。然而目前我国社区文化真正的主体——社区居民,往往处在被动状态,除去自发性的、得到政府允许的兴趣团体活动外,对社区文化发展决策和实施的参与度很低。另外,社区文化建设的覆盖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老年人、儿童以及其他弱势群体一定程度上成为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生力军,而真正有能力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决策、实施尽一份力的广大中青年却被忽视。

2019医院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

---------------------------------------------------------------范文最新推荐------------------------------------------------------ 2019医院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 按照中央、市委统一部署,根据县委《关于在全县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县委发〔2019〕9号)和县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参加全市小草范文网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导意见》(忠学组发〔2019〕5号),结合全县医院实际,现就医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方案。一、参加对象及活动领导关系参加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医院包括:全县未参加全市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和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试点的医院,凡是党组织关系在上述范围内的党员,均属此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对象。其他未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医疗卫生单位比照医院参加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医院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关系按照党组织隶属关系确定。各乡镇党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本地医院学习实践活动。医院学习实践活动以医院党组织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为重点,全体党员参加。入党积极分子以适当方式参加活动。医院党组织要注意邀请本单位党外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参加有关活动,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未建立党组织医院的党员参加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的学习实践活动。二、具体目标要求医院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准确把握“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和“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基层组织、促进科学发展”的总目标, 1 / 10

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 一、西方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 二、香港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 三、中国本土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一、西方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 一、社区工作的孕育和早期发展 (一)英国的济贫法 1、历史背景 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的工业化进程导致大量贫民产生,城市贫困问题加剧,慈善机构和教会的财力入不敷出。 2、主要内容 (1)每个教区向地主征收济贫税,由政府办理社会救济事业。 (2)贫民救济应由地方教区主办,每个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人,中央政府设立监察人员。(3)凡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必须参加工作,以工作换取救济。 (4)禁止无家可归者及无业游民行乞游荡,设济贫所收容救济,强迫其在济贫所里工作。(5)人民有救济其家人和亲属的义务。 (6)将贫民分为三类:一是体力健全的贫民;二是缺乏工作能力的贫民;三是失去依靠的儿童。 3、意义 (1)政府负担起了社会救济的责任,并直接参与了社会救济活动的组织工作; (2)以教区为单位推行济贫事务; (3)从立法的角度确立了助人自助的救助原则; (4)确定由专门人员从事济贫救助活动; (5)济贫法实施的院外救济也是社会工作提供服务的一种基本形式。 (二)德国汉堡制(1788~1801) 1、性质:以社区为单位管理济贫事务的制度。 2、背景:工作化所导致的社会贫困。 市政府 中央办事机构 分区监察员分区 监察员 分区 监察员 对贫民进行调查和救济对贫民进行 调查和救济 对贫民进行 调查和救济

(1)为失业者介绍工作; (2)将贫苦儿童送往工艺学校学习; (3)将患病者送往医院救治; (4)对沿街乞讨者不予救济,避免养成依赖。 (三)爱尔伯福制(1852~1980年代) 1、性质:以社区为单位管理济贫事务的制度。 2、内容: 3、意义 (1)建立了有效的三级工作组织,济贫工作信息畅通,灵活高效; (2)由地方热心人士担当赈济员,提倡志愿服务精神; (3)赈济员分段管理,贫民人数不多,保证了工作实效; (4)不仅注重消极的救助,而且积极扶助贫民自助; (5)对受助者实施救助前后,赈济员需做家庭访问调查。 (四)慈善组织会社(1869年~1917年) 1、背景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社会贫困加剧,社会问题严峻,慈善组织和救济机构缺乏协调,导致社会福利资源的浪费。 2、内容 市政府 中央委员会 赈济区 监察员 监察员 赈济区 监察员 段 赈济员 段 赈济员 段 赈济员 市政府 理事会 分区 志愿委员会 分区 志愿委员会 分区 志愿委员会 咨询部 咨询部 咨询部

新形势下社区的发展

新形势下社区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近年来各地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部署,积极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为加强和改进基层社会管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这是一个由政府推动的社会体制的改革,通过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形成政府与社区组织共同服务和管理社区的过程。然而社会的急剧变化也使社区建设面临着众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求有强有力的推动,一方面又要实现政府权力的下放甚至让渡,这对政府是一个考验.针对此情况我实地考察了我所在的昌吉市团结院社区。 导语: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和人居的基本平台,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加强社会管理的重心在社区,改善民生的依托在社区,维护稳定的根基在社区。实践证明,和谐社区建设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的和谐稳定。1当前,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重要时期,社区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会点、各种社会矛盾的集聚点、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做好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对于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满足普通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所谓社区,是指由居住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城市社区是指在特定的城市区域内,由一定规模的、从事各种非农业劳动职业人群所组成的基层社会。城市社区建设指的是城市基层社会在党和政府的支持、指导下,通过调整、强化社区自治组织和其他社区组织,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整合社区功能,发展社区事业,改善社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把社区与整个国家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从而通过社区建设促进整个社会进步的持续发展过程。 一、社区建设的历史回顾及其特征 在我国,社区建设这一概念由民政部于1991年5月首次提出。按照民政部负责人的解释,社区建设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并借鉴了国外先进经验提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民政部在城市广泛开展社区服务,但它又难以包含政府希望的城市基层社区组织所要承担的职能。在这种情况下民政部提出社区建设的概念,并力图以此去开拓民政工作。随着我国城市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1马成文.关于和谐社区建设到几点思考[J].决策导刊,2007,(08):3-4

小学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

XX学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 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 为树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我校办学水平,根据镇党委部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会议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决定在全校开展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校和谐发展”为主题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讨论活动,现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组织全校党员特别是学校领导班子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着力提高推进学校科学发展、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能力,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和完善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体制机制,达到“提高认识、增强能力、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活动目标。 学习实践活动具体达到以下目标要求: 1、提高科学发展认识。深刻认识教育为推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统一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密联系学校实际,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要求,对事关学校科学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形成共识,确立符合我校实际的科学发展理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增强科学发展能力。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不断提高抢抓机遇推进我校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推进高素质教师干部队伍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能力;不断提高谋划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局部发展与全局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统筹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以及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等关系的能力。 3、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应当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深刻分析和清醒认识教育事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大实际”和“最大问题”,努力解决制约学校科学发展及社会、家长、师生反映强烈的问题。 4、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努力实现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坚持

如何理解社区和社区建设

社区的含义:“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意思是共同的东西和亲密伙伴的关系。1881年,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F·Tonnies)首次将社区(Gemeinschaft)一词用于社会学。后来,美国人把滕尼斯的社区一词翻译成Community,意思是公社、团体、社会、共同体等。首先将Community译为汉语“社区”一词的,是三十年代以费孝通为首的一些燕京大学学生。后来,“社区”一词在我国社会学界广为流传和应用,逐步成为社会学的一个专门概念。在政府机关,首先由民政部门使用这一概念,于1986年提出开展社区服务,后又提出开展社区建设,然后又被广泛引用到其他领域。 1989年的《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在法律条文中最先运用“社区”一词,规定居委会可以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事业。在使用“社区”一词时,大多数时候是指居委会辖区范围。 社区的构成要素:社区一般是由人口、地域、社会组织、社会文化四大因素构成。社区就是这四大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人在这四大因素中起主导作用。主要包括人口的数量与质量、人口的结构、人口的分布与流动状况等。社区人口的数量、质量、组合、构成,直接影响着社区的发展。社区的地域是社区的地理基础,包括社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条件两个方面。人们改造以地域为基础的自然环境的状况,决定着社会进步的程度。社区组织主要指社区内部各种社会群体、社会组织之间的构成方式及其相互关系。是社区发展的纽带,是人们为了开发地域等自然环境,获取物质财富,满足自身的各种需要而以垂直式或网络式组成的社会组织结构。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中心内涵,一般包括风俗习惯、历史传统、民间规约、交际语言、生活方式、社区归属与认同感等等。是社区居民为了生存和发展,长期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斗争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实践中社区的定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0〕23号)指出:“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我国除上海全市以及北京、青岛、南京的个别地方把社区规模界定在街道层面外,绝大多数地方是把社区规模界定在居民委员会的辖区层面上;农村社区规模,除少数地方界定在自然村落或乡镇外,绝大多数是界定在村民委员会的辖区层面。 社区建设的概念:“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

如何做好社区工作

谈谈对社区工作的认识如何做好社区工作 一是一定要具备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是作为社区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态度决定一切。首先要求我们认清自身位置,认清自身价值,这能帮助我们放平心态。其次学习社区工作相关文件,明白社区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白社区工作者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再次本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态度,把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 二是要熟识礼仪,就是待人接物不急不躁,来往送迎,礼数周全。这可以看看此方面的书,对于当地习俗礼貌要运用得当。不管是对社区居民,还是同事,懂礼貌都非常重要。 三是语言,口齿清晰,有逻辑,毕竟在社区接触人多,要告知,解释的事情也多,一定要跟人说清楚,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这就靠平时多练,不强的话可以拿家人练嘴,用最简练的语言达到最好的效果。 四是学习能力,思维要清晰,反应要敏捷,这方面的提高,并不那么容易,这与恐怕跟学历有一定的联系,像一般本科生都应该没问题,足矣应对领会上级文件,理解开会内容,学习新接手的工作。甚至是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社区工作者的待遇并不高,为什么选择来社区工作? 第一,政府重视,已经着手解决。第二,社区工作者是有着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和不怕吃苦不计报酬的恒心,为人民而工作,非为钱财,第三社区工作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青年的历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青年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第四待遇不高的情况下,我们更要艰苦朴素,克服种种困难。 怎样建设好居委会? 答:居委会的建设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1)调查研究,全面准确分析居委会现状。 以居民服务为中心,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兴办有关服务事业(2)选好班子,配齐配强居委会干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掌握居委会干部的条件、广开居委会干部来源渠道、民主选举)(3)找准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困难 你为什么选择社工?你的初衷是什么? 答:首先,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社会的安定有序。社区是社会最基层的组织,他们虽然在组织结构中的层次不高,但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却具有重要的作用,没有社区的稳定,就没有社会和国家的稳定。因此,如果能够进入社区这个基层组织工作,为社会和国家的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将会是我的荣幸。 其次,从社区发展的角度来说,在目前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社区除了保持稳定外,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改革与发展,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需要一群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补充进社区的基层工作队伍,而我认为我恰属于这方面的人才,我的所学一定能够为社区的发展作出贡献。 最后,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说,作为一名刚刚走入社会的大学生,我现在最欠缺的就是经验,

社区建设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社区建设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这是一个由政府推动的社会体制的改革,又是政府由权力、责任、利益中心脱离出来,通过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形成政府与社区组织共同服务和管理社区的过程。 由于长期以来城市街居体制孱弱,民间组织不发达,政府把社会稳定置于首要目标,因此将权力和责任向街居体制转移并实现服务到位,保持社会稳定并不是容易的事。社会的急剧变化也使社区建设面临着众多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求有强有力的推动,一方面又要实现政府权力的下放甚至过渡,这对政府是一个考验。 当前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1、社区建设中的“行政化”、“形式化”现象;2、社区建设中的居民归属感问题;3、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工作能力、工 作方法还未完全适应社区建设发展的客观要求。 解决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1、清除体制性障碍;2、做好社区居民归属 感的培育;3、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我国的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社区管理本着“以人为中心寻求发展”的思路,宗旨在于谋求城市文化和市民素质的提高。文明社区建设在我国正呈燎原之势,它的发展将大大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 当前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市社会组织方式的需要。这是一个由政府推动的社会体制的改革,又是政府由权力、责任、利益中心脱离出来, 通过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政府与社区组织共同服务和管理社区(社会)的过程,即由单位体制主导转向社区体制主导的过程。由于长期以来城市街居体制孱弱,民间组织不发达,政府把社会稳定置于首要目标, 因此将权力和责任向街居体制转移并实现服务,保持社会稳定并不是容易的事。社会的急剧变化也使社区建设面临着众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求有强有力的推动,一方面又要实现政府权力的下放甚至让渡, 这对政府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一、社区建设的历史回顾及其意义 在我国,社区建设这一概念由民政部于1991年5月首次提出。按照民政部负责人的解释,社区建设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并借鉴了国外先进经验提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民政部在城市广泛开展社区服务, 但它又难以包含政府希望的城市基层社区组织所要承担的职能。在这种情况下民政部提出社区建设的概念,并力图以此去开拓民政工作。随着我国城市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城市的社会问题及服务、管理体制中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

法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实施方案

法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实施方案 法院学习实践科学进展观调研实施方案 法院学习实践科学进展观调研实施方案科学进展观学习实践活动,重在实践,为仔细降实“突出践行科学进展观”学习教育主题活动要求,确保中心的调研活动扎实有序进行,依照中心深入学习实践科学进展观活动方案,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特制定中心调研工作方案。 一、调研主题 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市法院工作会议精神,联系九台法院工作实际,结合九台法院20xx年工作重点,突出践行科学进展观为主线,重点环绕着力强化“四个意识”、提高“三个能力”,即:强化进展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强化服务意识,在服务进展中说党性、重品格、做表率;强化阵地意识,做到守土有责,恪尽职守;强化全局意识,自觉把审判工作放在九台大局考虑和把握。进一步提高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能力,研判复杂形势、驾驳复杂局面的能力,以及破解难题、解决咨询题的能力。经过调研,掌握实情,总结经验,发觉咨询题,剖析原因,提出对策,解决咨询题。 二、调研组及调研安排 1、筹备时期(4月16—4月20日)。参加调研的成员组成调研组,结合调研实际事情,研究确定调研主题、调研重点和调研时刻、地方。调研分五个课题组:一组为审判治理调研组,组长张绍华,成员审判治理办公室。二组为执行工作调研组。组长才巨伟,成员执行局。三组为刑事审判调研组,组长胡青春,成员刑事庭。四组为民事审判调研组,组长谷海波,成员民事审判部门。五组纪检调研组,组长房国华,成员监察室。 2、调研时期(4月20—30日)。结合九台法院的实际,密切结合本职工作,环绕九台法院三年建设目标,搞好“四结合”:一是结合本院实际,在提高思想认识、查寻存在咨询题、理清工作思路、促进审判工作等方面下功夫;二是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形势,积极研讨,注重解决与诉讼、执行有关的社会难点、热点咨询题;三是结合群众需求,在便民、为民、利民措施上做出努力,解决好审判工作与司法为民咨询题;四是结合审判职能,统筹做好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工作,加强调研,别断提高审判工作质量。寻出困扰法院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咨询题,提出破解难点的对策。 一组重点调研九台法院对比科学进展观在审判治理现状、存在的咨询题,提出解决咨询题的方法。 二组重点调研执行工作现状、形成执行难的原因,对比科学进展观在执行工作方面存在的咨询题,提出解决咨询题的方法。 三组重点调研刑事审判工作的现状,对比科学进展观存在的咨询题,提出解决咨询题的方法。 四组重点调研构建多元化解纷机制方面,对比科学进展观存在的别脚和咨询题,提出构建多元化解纷机制的实施意见和可行方法。 五组重点调研我院干警,对比科学进展观在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咨询题及原因,提出加强廉政建设的可操作性机制建设方案。 3、大讨论时期(5月1日至5月10日)。在调研的基础上,着重就怎么解决妨碍九台法院科学进展的认识咨询题进行解放思想大讨论,切实转变别符合科学进展的观念,努力形成科学进展的共识。要紧环绕以下十二个研讨专题讨论。(怎么认识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道路;怎么认识和坚持人民法院工作的全然动身点和检验标准;怎么认识和自觉运用科学进展观指导人民法院工作;怎么认识和把握人民法院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怎么认识和把握实现人民法院工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怎么认识和提高司法公信力、加强司法权威;怎么认识坚持党的领导这一重大政治原则;怎么认识贯彻人民法院“三个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