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生态建筑及其技术

论生态建筑及其技术

论生态建筑及其技术
论生态建筑及其技术

论生态建筑及其技术

曹 伟

(宁波大学 建筑系 宁波 315211)

摘 要:提出并建立了生态建筑技术的概念及其研究框架,从新的视觉探讨了生态建筑的思想渊源。指出走可持续

发展的道路,注重生态建筑的节能技术、健康技术等高新技术运用,并且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发展“适用”技术,乃是广义生态建筑技术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生态建筑技术 可持续发展 系统工程 生态理论 城镇生态系统

ON EC OLOGIC AL BUILDING AND ITS TECHN OLOGY

Cao Wei

(Architectural Department ,Ningbo Univers ity Ningbo 315211)

Abstract :The concept and researching frame of ecological building technol ogy are rais ed ,the ideal origin of ecological building is

res earched from the new point .It is the onl y way for generailiz ed ecological building to pa y attention to us ing the tec hnology of conservation energy and healthy ,take full advantage of l ocal res ource ,develop applicable technology and go along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Keywords :ecol ogical building technology sus tainable devel opment system engineering ecological theory urbon ecol ogical system

作 者:曹伟 男 1962年6月出生 副教授收稿日期:2001-01-20

1 生态建筑技术的思想渊源与发展趋势1.1 古代中国哲学思想的延续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最优秀的传统哲学思想。《老子》“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思想都强调了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儒家重人道,道家重天道。这种追求反朴归真、让生活同生命相和谐的方式,实质上反映了以生态为中心的世界观。“天人合一”既是一种宇宙观,也是一种道德观。儒家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道家的“道法自然”的思想,本质上

应该看作是一种古代的生态观念的体现。1.2 建筑物理学内涵的扩充

早在19世纪20年代建筑理性主义思潮兴起时,建筑工作者就开始从科学的角度关注物理环境因素对建筑的影响。勒·可布西耶曾强调“日光、空气和绿地”对现代城市的作用。以格罗皮乌斯为首的包家斯建筑学院对住宅的日照、层高、间距等都作了研究,建立了声、光、热物理环境等应用科学。近代的建筑物理学实际上是应用了心理学、环境性科学的知识所进行的建筑物理环境控制,在海外则将此列入建筑环境学里面。今天我们强调的生态建筑技术实质上是经典建筑物理学丰富内涵的外延的拓展。

1.3 建筑技术的“数字化生存”时代

数字化生存时代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计算机与网

络,它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存状态。数字化生存这个概念,包含了从应用到文化层面上的多方面的含义。在最直接的应用层面上,数字化生存的一大特点就是以“比特”(信息)代替“原子”(物质)作为基础。其所带来的更深一层的影响就是所谓“比特城市”的概念,也即基于信息的城市。今天,网络这一信息时代的载体和媒体,使得信息社会里以信息流代替物质流的趋势得以实现。这样一来提高了信息交换的效率,二来也减少了物质资源的消耗。“SOH O ”即在家办公(Small Office Home Office ),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不必去写字楼上班(其实,写字楼原本的实质在于将工作人员集中到一起,信息集约化、提高效率)。但其以文件为基础的信息交换方式,比起比特流的交换还是差了一截。事实上,在现在的所谓的“5A 智能大厦”中,网络布线已经使信息交换比特化了,实现了所谓的“无纸化办公”。“E -business ”,即电子商务。是将商务活动信息化的意思,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优点。其它象虚拟图书馆、虚拟电影院(又称视频点播系统VOD )。

城市化在工业革命之后的加剧,根源上是由于城市中大量的物质、信息流的特点。基于信息的城

24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2001,Vol .

31,No .6工业建筑 2001年第31卷第6期

DOI :10.13204/j .gyjz2001.06.007

市将摆脱形式的束缚,可能呈现相反的低层化、分散化趋势。W.J.Mitchell就曾大胆地预言:“工业革命产生了摩天大楼,而信息革命则将淘汰摩天大楼。”许多美国的大公司将其总部建在中小城市,有的搬到远郊区。这种举动的前提是基于这样的事实:一方面人们只需要通过网络与他们保持通信联络,而不必知道其“物质性”的总部在何处。另一方面的考虑是基于郊区的生态环境一般优于城市。

最新技术向建筑业的渗透与应用,一方面方便了人自己,另一方面也为城市交通减少了压力,减少了交通环节中的能耗和污染,减少了城市的人流与物流,其适应了现代建筑与城市的生态化、高技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是一致的。

2 技术的“双刃剑”效应

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使人类彻底改变了自身在大自然面前的存在状态。人类找到了资源如煤碳、矿物、植物等等转化为产品的“工具”———大机器工业体系,它使人类感受到工业社会发展文明的曙光。尤其是电的发明,一下子使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生产财富,将资源转化为产品的效率提高。

一方面,人类充分享受到了工业文明的恩惠;另一方面,随着资源的过度消耗,也带来新的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等。人类无时不在饱尝技术及由此产生的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痛苦。以资源消耗为主要特征的“资源经济”(工业文明),在经历了200年“极限的增长之后,已是强弩之末,达到了它的`增长的极限'”。正是这种“资源经济”最终导致了原料和能源危机以及环境生态危机的出现,造成了现有结构没有能力应付危机的压力。值得指出的是大工业、大量消耗的线性技术(生产线技术),在某些生态主义者的笔下,几乎成了生态危机、消费危机、心理危机、社会危机、大众贫困等灾难的罪魁祸首。

3 关于生态建筑的认识

3.1 生态建筑

所谓生态建筑,简而言之就是将生态学原理运用到建筑设计中而产生的建筑。它是新世纪最具有前途、最具有魅力的建筑形式之一。

生态建筑就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以及现代高新技术,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建筑与其他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与自然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既利用天然条件与人工手段制造良好的富有生机的环境,而又同时要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掠夺性使用,力求实现向自然索取与汇报之间的平衡。它寻求人、建筑(环境)、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

3.2 尝试性的诠释

关于生态建筑的定义不下几十种,有人将生态建筑等同于绿色建筑或节能建筑等等,笔者认为:生态建筑≠绿色建筑≠节能建筑,前者比后两者意义更加广泛。因此比较合适的隶属关系应为:绿色建筑∈生态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在强调“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应用给予生态建筑以下的诠释。

生态建筑=(绿色+健康)建筑。

以上等式,才能够真正反映出生态建筑对自然和人的双重关怀,体现建筑、人、环境的协调与和谐的发展,体现出人对环境的友善。

对生态建筑的认识还必须消除两个误区:其一、传统建筑是生态建筑,其二,现代建筑不是生态建筑。

另外,“生态”是一种相对的概念,与时间、地点、条件密切相关。

3.3 绿色建筑与生态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就是资源有效利用的建筑,亦即“4R”建筑,即减少(Reduce)建筑材料、各种资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利用可再生(Reproducible)能源和材料;利用回收(Recycle)材料和排水,设置废弃物回收系统;在结构允许的情况下重新使用(Renew)旧材料。

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对“绿色建筑”所下的定义:所谓“绿色建筑”,包括各种类型的居住建筑、工业建筑、商业建筑,在其设计、建造、改建和拆毁的过程中,都是与环境密切相关。绿色建筑显示了环境科学、经济学和工程技术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其内容包括:节能、能量的有效使用、室内空气品质、资源和材料的有效利用。绿色建筑的概念贯穿于建筑设计、现场施工、建造、使用和拆毁的全过程。

绿色建筑强调的节能包括提高能效和能源的综合利用两大部分;它强调的资源和材料的有效利用包括自然能(如太阳能)的利用、日光、地热的应用以及无公害“绿色”材料的综合利用等。“绿色建筑(住宅)”带给住户的将是舒适、良好的空气品质、高工作效率和低运转费用。

健康建筑指的是具有满足人们居住或生产等活动要求的适宜的热环境、光环境、声环境和空气环境的建筑物。

25

论生态建筑及其技术———曹伟等

从宏观上看,整个自然界有一个神秘的链条联系在一起,这就是生物链,如果链条中任一环节受到破坏,整个链条的平衡状态就不复存在,问题也就随之产生。譬如说,假如人们破坏了一片植被,就会发生动物减少、气候恶化、水土流失等一系列问题。如果一幢建筑物不考虑地形条件或气候条件,就可能造成山体滑坡、气流不畅,难以安居。从微观方面看,每一种生物都有特殊的适应自然界变化的本领,拿人体自身来讲,冬天皮肤毛孔关闭,夏天皮肤毛孔扩张,就是适应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自然反应。建筑就象一个生物,也需要适应自然界的规律。

生态建筑期望运用生态学原理,通过高精的科学技术构建自然通风系统,追求贴近自然,建造出舒适宜人的建筑物。

这种建筑将古代建筑技术和现代应用技术相结合,采用综合设计的方式,把工程师、建筑师、科学家和未来居住者的种种考虑和要求结合起来,房屋建筑考虑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需要,注重节省能源,减少污染,降低造价和居住费用,注意居住者对自然空间和人际交往的需求等。

“生态建筑”的诞生,标志着世界建筑业正面临着自现代主义建筑产生以来的又一次新的革命。这一革命以有益生态、有益健康、节省能源、方便生活为宗旨,对建筑业的设计、材料、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路。

3.4 生态建筑技术

可以认为该技术是在传统建筑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它以生物学方法为平台,综合运用建筑物理、材料科学、建筑设计、气候学等学科知识,同时积极吸收现代高新技术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门建筑系统工程技术。它能使建筑物具备环境保护、低能耗、高效率,给人们提供一种舒适、健康、贴近自然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与传统建筑技术所不同的是生态建筑技术更加强调高效、低耗;高技术、低污染;高附加值、低运行费;以人为本,贴近自然,环境友善,舒适健康。它为人们创造一种协调、平衡的人工生态系统,提供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技术。

4 生态理论

尽管可持续发展完善的理论基础起源于生物学的生态学,今天已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超出了原来的研究范畴,成为人们认识社会、顺应自然、寻求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方法基础,同时,生态学还以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思想内涵,成为可持续发展不断完善的理论基础。

4.1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学说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人类社会不同于生物群落,它是以人的行为为主导、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物质流动为命脉、以社会体制为经络的人工生态系统,即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SE NCE)。人与资源、环境矛盾产生的实质,就是由于自然生态系统中各个成分之间关系的失调。

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有赖于资源持续供给的能力;有赖于其生产、生活的生态功能的协调;有赖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能力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自组织、自调节能力;有赖于社会的宏观调控能力、部门之间的协调行为以及民众的监督与参与意识。任何一个方面功能的削弱或增强,都会影响其他成分,并最终影响到持续发展的进程。

因此,进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框架设计、理论研究、实施运行,必须遵循生态系统原理,从系统观点出发,把自然、经济、社会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

4.2 协调、有序、平衡与适应理论

“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调节好生命系统及其支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有限的环境在现在和未来都能支撑起生命系统的良好运行。生态学中关于生态系统协调、有序、平衡与适应的原理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在人类发展的同时,必须遵循协调性原则,通过合理规划,实现人类社会的有序与和谐;必须遵循适应性原则,在寻求发展的同时,注意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实现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同进化。

4.3 物质循环与再生利用理论

物质的循环与再生利用是生态学的一个基本思想,同时也是生态控制论的基本理论和生态工程设计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世间一切产品最终都要变成废物,世间任一“废物”必然是对生物圈中某一组分有用的“产品”。

“废物”的过多或过少会引起一系列生态问题。为了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必须遵循物质循环利用原则,通过不同发展方式的互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与永久利用,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发展。

4.4 生态位理论

在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能够被生态元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为生态元的生态位,其余部分(即不能够被生态元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为生态元的非生态位。

生态位理论已在很多方面得到应用,对于可持

26工业建筑 2001年第31卷第6期

续发展战略设计、理论发展与具体实践也有指导意义。例如,人作为复合生态系统的组分和调控者,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调控能力,有效地规划并协调经济、资源、环境与人口的关系,使发展达到稳定、持续。

5 可持续发展理论到可持续发展战略

20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最发达的时代,但也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最为严重的时期。不可持续的经济畸增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使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严重挑战。

全球发生了三大影响深远的变化:一是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经济规模的空前扩大,经济增长了近百倍,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从而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二是人口爆炸增长;三是由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污染物质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人类在其出现还不到生物史千分之一的这段时间里,运用其智慧技能对大自然进行无节制地开发、利用,使大自然扭曲变形。这种在地球历史时间坐标的爆作性变更,使人类开始反躬自问,提出了有关整个人类前途的问题,包括人类赖以为生的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陆圈的资源是否会无节制地向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变迁的问题,人类群体在数量上是否能够自我克制到足以与大自然相平衡的问题。

地球生物圈的失衡大致表现为七个方面:酸雨蔓延,“酸度”超常,温室气体增加和全球变暖;同温层臭氧损耗加剧和紫外线辐射增强;森林资源锐减;大面积土地退化和沙漠化;水资源匮乏和清新空气成为奢侈品;固体废物与日俱增。

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之后,学者们开始重新审视发展历程。发展学从发展经济开始,实为“增长经济学”。在增长经济学盛极一时的20世纪50年代末期,发展成了经济学“第一优先的经济议题”,单纯片面的“经济增长”就是发展,衡量发展的标准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及其增长率。这种传统认识导致了人类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粗放式利用,加快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程度。

GNP的增长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反而导致分配不均,两极分化等严重的社会不平等。在人类社会所付出的惨重代价基础之上,人们开始批判不适合人类社会的持续进步和持续发展的错误思路。于是自20世纪60年代起,首先是经济学家、环境学家、社会学家开始审视和反思工业经济中普遍奉行的“不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和探索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初形成之后,立即得到迅速传播,从生态环境研究扩展到整个经济研究领域,并成为左右发展决策的强有力的理论体系。1983年成立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经过三年多调查研究,于1987年召开的第42届联大“环境与发展会议”提交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 e)的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就是要改变传统的资源型发展模式,走上良性的生态发展模式。

该报告,同时提出和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了大会确认,从而为促进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接受“可持续发展观”和加强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再次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得到了183个国家代表团和联合国及其下属机构等70多个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

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方针制定并通过了《21世纪议程》和《里约宣言》等重要文件。

《21世纪议程》是世界各国为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个共同行动准则,反映了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在环境与发展领域广泛开展合作的全球共识和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正式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类发展的主题。详细而深刻地阐明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丰富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方案,为人类改善环境、完善发展展示了广阔前景。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升华到“可持续发展”战略。

6 生态系统工程方法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巨大进展,从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论、协同论及模糊论到系统工程和景观工程等,都极大地促进和激活了建筑、规划和园林设计思维的超常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整体思维,注重人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力图创造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顺应自然,保护环境,使人类与环境持续共生,已成为人类生产与生活的最高目标。生态建筑正是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提出的。因此,研究生态建筑技术将必须应用系统工程的科学方法。方能将建筑(城市)、人、环境纳入整体思维的脉络中。6.1 技术演进

技术演进过程见表1

27

论生态建筑及其技术———曹伟等

表1 技术演进过程

技术层面低技术中技术高技术建筑层面遮蔽物(Shelter)建筑物(Building)建筑(Arc hitecture)

功 能无安全性,依赖地域特点具有安全性的建筑物,结合地方

气候特点,引用了一些新技术注重艺术性、技术性、安全性;具有生态化、智慧化的高技术生态建筑

典型实例半坡村遗址(远)生土(窑

洞)建筑(近)四合院生态高技术建筑如:法兰克福商业银行大厦、蒙

特利尔国际博览会美国馆、仙台运动馆等

技术指标无传统技术与新技术共存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

6.2 技术分层

低技术。较强的地方性和传统性,多“因地制宜”地应用于小规模一般性建筑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中技术。中低等成本,但并不见得有中低等效益,如果管理恰当,可取得较好的效益。有较好的适应性是中等技术的最大优势。中等技术反映一个地区的整体技术水平。

高技术。高成本,高效益,技术导向性强,要求较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6.3 技术与现实

在实践中,这些技术满足了不同方面的需求,因而都会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对某种技术的接受与否同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改变传统生活方式也可能对节能与技术进步有所贡献。

6.4 适合地域特性

(1)多年前,挪威人普遍认为,冬季办公室温度以25℃~26℃为宜,而从节能和环保角度考虑,现在人们根据不同情况,将20℃~24℃定为舒适度标准,这一变化可为挪威节省大量的能源消耗,因为冬季每提高1℃就多消耗约6%的能源。为此人们也将以往标准的衬衣领带式办公室着装改为便装毛衣,这样就适当降低了室内采暖温度,节省了能源。这可以说是以改变生活方式这种“低技术”取得节能效果的例子。

(2)马来西亚建筑师杨经文在充分利用能源和在热带条件下创造可持续发展的高层建筑方面卓有成效,他被认为是生物气候建筑实践的典范,按照他所倡导的“生物气候原则”,在建筑物的周围栽种花草树木,并能最好地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角度而建起的摩天大楼能比一般建筑节省80%的能源,如果全球都采纳这项建筑原则,那就能节省价值2000亿美元的能源。

(3)最著名的生态建筑之一———荷兰阿姆斯特丹ING银行。该银行现在消耗的能源只有它的前身所耗能源的10%。

(4)陕北窑洞建筑即应用地域特点的生态建筑。

6.5 “高技”与“低技”的实践

针对具体的技术手段,出现技术的可能性和经济发展的现实性之间的矛盾。由此两方面因素就出现了“高技”与“低技”之分。作为发达国家,经过长期工业发展的积累,社会物质程度与技术水平已相当高,在这种情况下仍然不遗余力地发展科学技术(据报道,美国联邦政府的科研预算在今后的五年内有可能增加一倍,并继续加强基础研究)。对于接着出现的问题,欧美各国的建筑师都在乐观地通过技术手段加以解决。当然这并不说明对于建筑其它方面包括艺术与文化不重视,但总的潮流与趋势是明显的。对于亚洲、南美洲等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现实物质基础条件差,因而出现了用“低技术”的办法解决建筑问题,即立足本土,走乡土化的道路。当然他们的前提还是要发展、要进步。我国的情况尤为复杂,东西发展的不平衡与差距似乎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高技也好,低技也好,都有了用武之地。在上海、深圳等沿海开放城市,由于海外先进技术和观念地大量引人,高新技术的生态建筑出现很多,使得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在新疆、陕北等相对落后的地区,运用土技术和低廉材料的设计方法也被大量推广应用,其结果使先进地区和落后地区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

7 走向广义型建筑技术

建筑的技术已从20世纪的60~70年代的单纯型向现在的广义型发展,结合自然,生态,绿化,节能的技术才是现在的技术,它的范围扩大了,程度也变得更加复杂了。过去技术是很表面的,也许人们一眼就能辨认出它是技术型的建筑,原因是它运用了很多的钢和玻璃。而今天,真正的高技术建筑也许在外观上没有显著的变化,甚至有些还其貌不扬,但它的内部却非常复杂,充满了高技术成分。采用新技术的大跨度建筑更加轻巧灵活,适应不同功能的需求与变化。人们可以不断地变换其内部功能和外观形式而增加使用时间,这同样也是节约资源。当然,新技术也能使建筑产生从未有过的新颖空间和造型。一项合理设计,精心施工的技术本身就是一种美。它对于扩大人们的审美范畴,坚定技术发展道路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新的技术革新带来新的材料革新,而新的材料革新又会带来新的技术革新,相辅相成。从历史上看,建筑的发展总是滞后于材

28工业建筑 2001年第31卷第6期

料与技术的发展(最近几年,欧美出现建筑的发展同步于材料与技术的发展,甚至还有超前发展的情况)。所以,材料与技术的革新是建筑革新的前提,新的材料将为建筑的发展打开局面。

面向未来,必须重视材料和能源的数量和生命周期,使建筑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技术与材料的影响在生态建筑中越发显示出重要作用。无论是生态建筑还是节能建筑,技术手段是重要的支柱,是实现我们理想目标的关键。

7.1 技术的转向:从“生态建筑”单体到“城镇生态系统”

城镇人类活动对局地、区域和全球环境的胁迫效应,自然生态的响应机制,城镇时、空、构、序耦合规律、动力学机制和调控论方法是当前国际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过去对城市生态或建筑生态的研究往往就城市论城市、就建筑论建筑,研究方法也局限于分析方法,即将城市或建筑分成若干部分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这种研究多少带有“牛顿机械自然观”的缺陷。因为城镇本来就是一类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它是一个非线性系统,城镇生态系统的功能并不能等于建筑单体各部分或城镇各个子系统功能的简单叠加。因此生态建筑未来的走向很显然应该是注重“城镇生态系统”技术的研究。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提出“城镇生态一体化”、“全球生态一体化”的新概念,无疑不会只停留在概念层面上,而应变为一个具体的行动。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不再是一个区域、一个地方的问题,它已变成一个跨国界、跨学科的全球问题。是一个涉及政治、文化、伦理、社会、自然、科学、技术等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巨系统。

因此,研究城镇生态系统的调控机理与对策,调控的指导思想与调控原则。必须站在系统工程科学的高度,用自然科学理性与量化的观点,重新审视城镇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与调控机理,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城镇生态系统模型与调控机制。并应用数学与计算机技术建立城镇生态系统模型,近而对典型城镇生态系统的应用与分析,提出城镇生态系统的规划、调控的新理论、新方法,预测城镇生态的发展方向;近而为城镇生态规划、生态建筑设计及政府决策提供借鉴与参考。

7.2 技术的转向之二:应用自然科学的成果形成跨学科边缘交叉的新技术

生态建筑技术未来将更加注重应用自然科学的成果进行跨学科、边缘交叉的新技术研究。近内来,国际上生态复杂性研究出现了一个新动向,其特点是利用复杂学(complexity)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生态学和进化问题,研究内容涉及到生态系统内不同层次上的结构和功能。由于复杂学本身也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国内生态学界对它较为陌生,探讨城市生态系统包括生态建筑复杂性的研究尚不多见。另外,从混沌、耗散结构理论、熵、系统工程等角度进行城镇生态系统的研究也会衍生出许多新的生态建筑技术。

参考文献

1 董卫,王建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建筑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12

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绿色建筑,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6

3 Brenda&Robert Vale.Green Architecture-Design for a Sustainabl e Fu-ture.Thams and Huds on,1991

4 王如松,周启星等.城市生态调控方法.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3 5 沈基清.环境革命与城市发展.城市规划,2000(4)

6 侯正华.“数字生存”时代对建筑的影响.建筑学报,2000(8)

7 林其标.论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1999(10)

·书讯·

《重型设备吊装手册》简介

重型设备吊装是安装界关注的重大技术关键问题之一。本手册介绍了设备吊装机具的选用与计算、吊装机械及其应用、重型设备吊装、设备吊装方案的编制与实施等内容。本手册涉及冶金、电力、石油化工、矿山、建材和轻工等部门的重型设备吊装技术,有桥式起重机、龙门起重机、塔类设备、立式罐类设备,高炉、转炉、轧机、水压机、压力机、电动机、发电机、电站锅炉、回转窑、球磨机等重型设备的吊装技术。为便于读者查阅和应用,增加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手册列举了数十个重型设备的吊装实例,并系统归纳了多种吊装工艺方法,还较详细地叙述了起重作业的操作技术。为增加可读性,本手册图文并茂,全书结合文字叙述绘制插图400余幅,为读者展现直观的吊装技术知识。

本手册可供从事设备吊装工作的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中专院校的师生参考。

本手册由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发行,676千字,定价59元,全国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29论生态建筑及其技术———曹伟等

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摘要:建筑施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涉及的施工工艺非常的多,为了满足 建筑行业日益增长的需求,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文章对建筑 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分析,对建筑施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及发 展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一、引言:在科技水平的发展之下,我国的建筑技术也逐渐的成熟起来,有 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建筑施工技术与国外的发达 国家相比而言还有着一些不足之处,在未来阶段下,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 进行摸索,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施工经验,开拓新的技术领域,加强建筑施 工技术能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二、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 1.建筑装饰施工技术 目前,建筑装饰技术获得一定的发展,尤其是在材料制造技术方面更是有了 很大的突破,逐渐趋于成熟,如石材毛面铺设技术、陶瓷复合技术、石材研磨技术、木制品集成技术等,使用性能较强,并且广泛地应用于建筑装饰施工中。 2.建筑施工技术中的钢结构安装技术 钢结构安装技术,一般用于大跨度的建筑物建筑施工中。在此基础上,钢结 构预应力技术也逐渐研究出来,由此而形成了多样化的钢结构体系,包含了预应 力网架钢结构体系等等。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钢结构安装过程中的操作简便性和 可靠性。 3.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泵送技术是我国混凝土施工中的一项关键的技术,其发展水平处于世界先进 行列。外加剂技术和减水剂技术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一些新 型的混凝土形式,如泵送混凝土、特细砂混凝土、水下混凝土等也成功地研制出来。大面积混凝土浇注技术是混凝土施工的难点,目前也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诸如模板工程施工技术、清水饰面混凝土技术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并且获得 了广泛的应用。 4.建筑施工技术中的深基坑支护技术 水泥墙技术、土钉墙技术以及排桩技术,这些都属于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建 筑施工中应用非常广泛,并且随着施工技术的发展,技术水平获得很大的提高。 目前,在深基坑支护技术中,复合土钉墙技术发展得最快,广泛应用于软土地区,可以获得很好的施工效果。在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地铁车站和人防工程中,应用 预应力地下连续墙技术,可以明显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能。而逆作法施工工艺, 作为深基坑支护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技术,可以使施工成本降低,并缩短施工周期。 5.建筑施工技术中的混凝土灌桩技术 随着桩检测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混凝土灌桩技术也逐渐成熟和完善起来。尤 其是后压浆技术,极大地减少了建筑施工所需的成本,桩体体积明显减少。而混 凝土灌桩技术的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 三、建筑施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1.工业化水平的推进在下一阶段下,需要在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上吸取传统

中国古建筑报告技术专业就业前景,就业方向分析.doc

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前景,就业方 向分析 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前景,就业方向分析 更新:2018-10-11 20:10:37 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分析 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美术、建筑构造、中外建筑史、砖木结构、古建筑瓦石纬构、古建筑油漆技法、古建筑工程预算、古建筑施工与管理、古建筑鉴定与修缮、风景写生、古建筑测绘、课程设计、毕业综合实训等课程。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掌握古建筑工程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从事古建筑维修、仿古建筑设计、古建筑工程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具有中国古建筑工程修缮设计、古建筑施工管理、古建筑预算等方面职业能力,能在古建筑工程企业从事古建筑修缮设计、施工管理、监理、预算等职业岗位群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就业范围非常广泛,毕业生主要在建筑公司、装饰公司、建筑及装饰设计单位、房地产或装饰工程监理等单位从事建筑装饰设计、咨询、施工、管理、监理等工作。具体如在设计院或建筑装饰设计公司从事建筑装饰设计、施工、管理、监理、造价等岗位;房地产公司从事建筑装饰项目管理、监理、招标、市场营销等岗位;装饰施工企业从事施工员、装饰工程项目管理、材料员、预算员、工程监理等岗位;生产企

业、销售可从事家具、橱柜设计与销售工作;展示展览公司从事会展空间设计;建筑企业和房地产公司可从事建筑绘图、效果图设计等。 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古建园林设计企业、古建园林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事古建筑修缮、文物保护、仿古建筑设计、古建筑施工与管理等方面工作。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100%,专业对口率90%以上。多家用人单位来我院洽谈订单培养计划,建立企业奖学金,学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薪为2903元。2013年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校毕业人数为250-300人,其中男62%、女38%,2013年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校招生男女比例为文科42%、理科58%,近几年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就业率分别为2011(95%-100%)、2012(95%-100%)、2013(90%-95%)。 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排名好不好_主要 课程及就业前景分析 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排名好不好_主要课程及就业前景分析

生态建筑的发展与意义

生态建筑的发展与意义 一、建筑在世界的发展中所经历的变化 建筑学,是一种研究建筑物以及其环境的学科,它的目的在于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以指导建筑设计创造,构造某种体系环境。建筑学同时要满足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要求。所以说社会生产力,政治,文化,宗教,生活习惯等等的变化都影响着建筑技术和艺术。 原始社会初期的时候,人们为了自身的生存,在与自然界作斗争的同时促进了生产与社会的发展,并且建造了建筑的雏形。雨果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矗立在沙漠中的埃及金字塔,蜿蜒在群山中的中国长城,永远回响着钟声的巴黎圣母院,在历史的长河中告诉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类它们的故事。然而在期间随着历史的慢慢推进,建筑也随之变化。 从最早的古埃及建筑开始就已经完全展现了人们的智慧。形体呈正方锥形,高达146.4米,底边各长230.6米的胡夫金字塔是埃及最大的金字塔,其占地5.3公顷,用230余万块平均重约2.5吨的石块砌成,在一望无际的黄色沙漠上,这座建筑是千百万奴隶的劳动与智慧结晶。接着是天堂般空中花园式的古巴比伦建筑,神秘又透漏着威严的古希腊建筑,影响着后来建筑发展具有教科书意义的古罗马建筑,

“生长”在美丽海岸上的地中海建筑等等。 “全世界的思想意识都在微妙地转变,我们在最后面,像历来那样,建筑师正在向火车末尾的守车上爬。”这是美国建筑师?约翰逊1978年获得AIA金奖时说过的一句话。事实也的确是这样,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也都在慢慢改变着。随之的建筑历程上又萌发了些学派和思潮,如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狂野主义、解构主义、地域性、高技派……,而其中的一个则是我所要重点讲的——生态建筑。 二、生态建筑的发展以及在当代社会所具有的意义 18世纪末在西欧兴起工业革命后,使得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征服自然的物质革命,革命带来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后果: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酸性沉降、土地退化……,这一切的一切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以世界的角度来看,整个建筑活动所消耗的能源占总能耗的50%,占自然资源总消耗量的40%;建筑活动的污染源也是最主要的,大约一半的温室效应气体来自与建筑材料相关的生产以及运输、建筑施工以及相关的能源消耗、废弃物占人类产生的垃圾总量的40%。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索取,造成了当今社会严重的生态、资源和环境危机。面对严峻的挑战,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意识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共识,运用生态科技创造真正意义的生态建筑,成为当代建筑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技术的应用

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技术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10-09T14:12:57.7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作者:唐方舟[导读] 摘要:人们在进行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开始认识到生态建筑设计技术的重要性,并逐渐将相应的生态建筑技术理念融入建筑设计中,确保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重庆市 400000 摘要:人们在进行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开始认识到生态建筑设计技术的重要性,并逐渐将相应的生态建筑技术理念融入建筑设计中,确保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合理地应用生态建筑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建筑;技术 1、生态建筑概述 生态建筑也被设计者称为可持续建筑与绿色建筑,在设计这种建筑时,同样需要融合多种学科系统,构建系统化工程,其不仅需要建设方参与设计,还需要社会的其他力量的支持,这种建筑将居住者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效联系,进而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能够保持平衡。设计者不仅要认识到设计生态建筑的现实意义,还要深刻领悟生态建筑的设计内涵。 生态设计在我国当前的设计中,是一项值得深入发展的设计理念,对我国的建筑领域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与研究意义。在现代建筑之中生态建筑是最核心的一项内容,它是在生态环境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建筑学以及生态学等基本理论知识,将建筑自身和其他因素之间的有效关系结合和组织起来。具体目标是将环境与建筑结合在一起,并创造出良好的室内环境,满足大众对于生活环境的基本需求,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友好共处。其基本任务通常是改善生存质量和生态环境。从基本的设计技术上分析,健康与舒适是一项基础内容,并将住宅高效性作为核心。这类建筑是整个行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指导性内容,具体要求为生态、低碳、高效,并将生态学与相关建筑技术作为基础理论。所以在具体设计的时候应该要以舒适和健康作为基础、高效作为核心、美观作为原则等等,进而给具体设计提供一定依据。 2、如何在我国建筑设计中应用生态建筑观 2.1、协调好周边的环境 生态观的第一要义就是要让建筑物与其周边的环境相协调,所以,建筑工程项目在立项以及进行整体规划之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选址工作,选择的地址应该合理、因地制宜,并且应该协调好建筑环境与建筑经济效益之间存在的矛盾,在建筑物与环境当中,应该优先考虑环境问题。 2.2、积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在社会不断进步当中,建筑工程施工中也出现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所以在设计建筑时可以积极利用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解决目前我国建筑设计当中存在的一些生态性的问题。首先,建筑的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时应该深入了解和把握建筑生态环境中的相关问题,使用先进、科学、合理的技术,评估建筑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对建筑设计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运用科学的手段,排解建筑设计当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和建筑安全隐患。 2.3、对生态建筑设计中存在的空气流通问题进行合理规划 在设计建筑的过程中影响住宅的总体建筑体系布局设置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住宅的空气流通问题。因此,相关的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建筑群当中的空气环境问题,一般比较专业的人员的相关风环境的理论知识和检验技术都比较扎实,但是要想保证建筑设计存在生态性,还需要相关人员的不断学习。 3、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技术的应用 3.1、智能化技术 建筑设计之中的主要生态建筑技术之中尤为引人注目的便是网络化技术,网络化技术重要是源自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并且起于建筑设计行业之中普遍采用。智慧建筑的建设,必需要有和之相匹配的智能化产业链,提高智能产业的发展水平,融合信息技术与生态理念,保证网络化技术的恰当应用和发展。透过对于建筑的智能化技术使用情况展开分析得悉,网络化技术的使用,可提升价值自身的建设水平,提高建筑本身的服务水平,保证合乎生态环境的要求,增进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其实构建人与自然的共存共处。如图1所示,清华大学对智能建筑的研究很多,比较突出的便是超低能耗示范楼,其中所牵涉到的方面很多,提高了综合建筑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3.2、绿色建筑技术 绿色建筑技术的价值在于,能够通过建筑施工技术的科学化运用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在不同类型建筑物施工中,所应用的施工技术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必须要对绿色建筑技术进行科学化应用,在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真正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要与建筑物特征、环境条件以及建筑物功能相符合,比如排水系统施工中可采用变频供水等节能系统,选用变频供水设备等低能耗、高效率设备。建筑内可设计雨水回收系统,提高资源利用率。 图1 清华大学超低能耗智能建筑示范楼 3.3、原生自然能源的利用技术 生态建筑观本身就是要求在进行建筑设计和构造的过程中,要建设出节能、环保的建筑物,所以我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一些环保并且无污染的材料,进一步将建筑物在建筑设计中所产生的一些污染减少,不断加深建筑生态化的理念,让资源实现循环利用,从而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建筑行业生态化的发展。

浅谈对建筑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

浅谈对建筑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 现代建筑技术是指通过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它是集现代建筑、现代通信网络、现代控制网络和现代计算机于一体的技术。 标签:现代建筑发展分析 1 现代建筑的内涵 现代建筑的内涵实质就是:在建筑构架中,根据系统工程原理,适应特定人群的需求,融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生物技术、材料科学和环境科学所建立的舒适、环保、节。能、高效、安全、信息有效传递并可持续发展的人工环境。 2 现代建筑施工中应用的新技术 2.1 光纤接入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建筑和智能家庭设备开创了一个新的网络时代。基于Web的Intranet网络技术正成为建筑物或企业内部的信息主干网的主流形式。现代建筑要求网络具有足够大的带宽和一定的服务质量保证,使得多媒体信息能够在用户浏览器平滑显示,为人们的信息交流和生活方式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世界。信息网络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致使:①降低了人们和现代建筑内外部信息通信与信息发布、传播的成本;②采用开放的网络传输协信息系统软硬件投资和性能提升与维修成本;③提高建筑内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建筑物业管理层,制定管理方案和全局事件协同处理的工作能力;④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操作以及综合信息数据的访问;⑤能够增加通讯自动化控制系统与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与数据的交换能力,可通过防火墙实现无缝连接;⑥信息与控制系统集成可直接使用建筑物中的综合布线系统,网络互联与扩展很容易实现。 2.2 电视传输信号传输技术是宽带网传输技术的关键。实现3种信号(有线电视信号、计算机信号和电话信号)在同一传输介质中的无干扰传输是采用双向传输方法。为了构成双向线路需要设置上行和下行线路。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技术的实现是采用频分多路复用和时分多路复用。上行传输的信号主要是计算机信号、有线电视模拟信号和电话语音信号,下行传输的信号主要是电视信号和数据信号。双向电视传输技术使现代建筑内的传统CATV网改造为可提供交互信息与数据传输的宽带高速网络,为未来现代建筑内实现电视网、计算机网、电话网的综合传输模式提供预留网络接口。双向电视传输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有:①数字或模拟电视点播;②交互式电子游戏;③提供宽带网络接入。 2.3 住宅智能化智能住宅的构想和构成来源于现代建筑。智能家庭网络是指信息家电和其它设备通过物理方式连接在一起,使之能相互通信,从而形成家庭式网络系统或家庭局域网。它的构建有利于信息家电的统一化、智能化管理。

传统建筑形式与现代技术及功能的结合

传统建筑形式与现代技术及功能的结合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向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成为建筑设计领域的必然趋势。但是,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与现代的功能使用、形式、尺度、结构以及技术上都 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在不同类型的建筑中,如何以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的探讨和理解来权释传统建筑文化,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是中国建筑师的一项历 史使命。 在这里我们试图在大型的公共建筑中,如何体现传统建筑的结构形式和美感等问题,用建筑的“原型”而非“装饰”来体现传统建筑的象征性的课题进行探讨。 一、建筑概况 昆明市行政中心12组团位于整个行政中心的最北端,是建筑群中最具有标志性的建筑。整个行政中心占地51.8公顷,由13栋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建筑呈传统园林围合式的布局形态,并按照阶梯及礼仪观念来组织设计。空间采用“三进”的传统空间层次概念,建筑形式采用了屋顶、叠涩、垂花、柱廊、基座等中式元素来组织。不同层的重檐表达了建筑群的中国礼仪设计思想,考虑到行政中心的整体设计布局形态,12组团必须在形式和尺度上与周边建筑相统一,又要统领全局,成为建筑布局中的高潮。 12组团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层数4层。总长度217米,总高度40米,功能极为复杂。由1个1300人的会堂(甲等多功能剧院),1个700人多媒体会议厅,2个300人大会议室,6 个150人的中型会议室,19个80~60人的小型会议室,6 个展厅,1个大型接见厅,1个新闻发布厅,1个信息中心和半地下室车库构成。设14 个主要流线及出入口,由19 个不同防火分区组成。 二、传统建筑的演绎 1、结构形式 传统木构建筑中采用的是“柱——梁——檩——椽”的传力结构系统,利用木材的特点,把荷载由上层较小的木构单元分“层”传递,并集中到与之正交较大的木构单元,最后出现由木构架组成的“间”作为人们生活居住的单元,这一传力系统中每“层”的构件独立,形态个性清晰。下大上小的结构形式,成功地化解了地

绿色生态建筑——现代建筑的追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a6029924.html, 绿色生态建筑——现代建筑的追求 作者:马志杰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1期 摘要:随着全球能源危机与环境恶化的日益加剧,绿色建筑已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课题,以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污染为核心内容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逐渐成为建筑师追求的方向。他们关注本土文化和地区气候,逐步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气候观,走上一条“生态技术”的探索之路。关于绿色生态建筑,国外已经开始投入到实践中,并有好多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关键词:绿色;生态;节能;高层建筑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绿色建筑的核心是"四节"和环保,人、建筑、环境的和谐统一和协调共生。阐述了绿色 建筑的含义,分析了国内外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结合国外先进的理念和研究成果,从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和材料等方面,展望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说明绿色建筑是我国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是未来建筑发展的方向 1.我国绿色建筑的现状与问题 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社会的认同,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也逐渐受到了重视。1996年,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正式将“绿色建筑体系研究”列为“九五”计划重点资助课题。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发布的《北京宪章》,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和工程师在新世纪中的工作准则。 我国的高层建筑有近七十年的历史,东北地区,现代化高层建筑的诞生仅有二十几年的历史,然而城市中任何建筑都是城市设计、规划的一部分,城市设计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我国在这方面的经验不多,而且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往往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工作不甚周密和协调,甚至失去控制,有许多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有待于探索和改进,所以说,今天的高层建筑设计仍处在一个不太成熟的阶段。 2.实例 柏林国会大厦 主要依靠自然采光而且具有顶光,通过透明的穹顶和倒锥体的反射将光水平反射到下面的议会大厅,议会大厅两侧的内天井也可以补充自然光线,基本上可以保证议会大厅内的照明,

浅谈生态建筑

浅谈生态建筑 【摘要】在世界建筑发展的浪潮中,生态建筑成为全球性的热点问题,是建筑技术进步的重要代表,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建筑行业的实现方式。发展生态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字】生态建筑;朱比丽分校 1.生态建筑概述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生态建筑还是个较为陌生的概念,有人甚至把生态建筑片面的理解为有植物的建筑就是生态建筑,显然是不对的。生态建筑的概念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合理地设计和建造居住、办公、商贸、生产等用房,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生态建筑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以有益于生态、健康、节能为宗旨,确保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确保居住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状态,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融合,达到人与自然双赢。其核心内容是尽量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尽可能采用有利于提高居住品质的新技术、新材料。生态建筑既是节能环保、健康舒适、讲求效率的绿色住宅生产方式,也是符合21 世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居住生活方式。 2.生态建筑的要求 生态建筑在要求节能的基础上,从设计、建设、使用到废弃整个过程都做到与环境协调,对人和环境无害化。除了传统的运用建筑材料来达到建筑的生态效益以外,还要根据建筑的所处环境,通过建筑形体和内部空间设计提高建筑应对环境的能力。 (1)生态建筑设计应从选址规划尽量保护原生态系统,利用建筑物的朝向和主风向,开辟组织建筑区风道与生态走廊,并注重周围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和营造,使环境健康舒适,日照良好,自然通风,同时要使建筑内部具有良好的室内空气条件、采光条件和生态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生活的舒适。 (2)建筑材料生态化,要使用能再生的、不产生副作用的天然材料和环保型的新型建筑材料,充分考虑其经济性、可持续性及安全性等因素,并尽快扩大这种材料的使用范围。 (3)生态建筑建设资源利用要高效循环,尽量使用再生资源,尽量使用节能降耗的综合措施有效节能,采用太阳能、地热、风能、水能和生物能等自然能源,做到节电、节水。 (4)应注重生活废弃物的处理与回收,做到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并采用各种生态技术实现废水、废物资源化,以再生利用,减轻环境污染。 3.生态建筑的技术 建筑要实现生态,应充分利用环境中的自然资源,以有益于生态、健康、节能为宗旨,确保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确保建筑使用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状态,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融合,达到人与自然双赢。其核心内容是尽量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尽可能采用有利于提高居住品质的新技术、新材料。可以从建筑材料与新能源的应用方面入手。并可细致

生态建筑技术合理性分析

生态建筑技术合理性分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日益加重,人们对于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当前环境下,生态建筑技术应运而生。相较传统技术而言,生态建筑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建材的使用量,将建筑与环境更好地融合。与此同时,我国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弱,尚待提高。我国的建筑环境也存在着复杂多样的特点,不同环境下的生态建筑技术也有很大区别,因此,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就地取材并结合当地特点完成设计施工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将从几个方面论述生态建筑技术的合理性,以资参考。 标签:生态;建筑技术;合理性 doi:10.19311/https://www.doczj.com/doc/da6029924.html,ki.16723198.2017.05.093 0前言 在今天,各式各样的建筑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建筑技术被运用在了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生态建筑技术作为近几年开始流行的一種新技术,其在环保节能方面的突出作用以及实现人、建筑、环境相互交融的效果,使其吸引了众多建筑企业的关注。目前,世界能源危机、环境保护压力均在上升,生态建筑技术作为节能环保的方式之一,对缓解能源危机及环保压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也符合我国当前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建筑技术采用新型材料,合理对建筑的朝向及内部设置进行设计,实现了建筑基本的居住功能,同时还可以对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生态建筑技术的含义 1.1生态建筑技术的简介 生态建筑技术,顾名思义,就是采用环保节能的材料进行建筑施工。在当今社会,生态建筑技术越来越受人们喜爱,其原因在于生态建筑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小,且生态建筑技术的成品将建筑与环境有机融合,在保证建筑正常功能的同时使建筑内的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环绕。生态建筑技术采用建筑学、现代高新技术、生态学等学科的知识,设计与建筑所在地环境相融合的构筑物,使得建筑与环境在资源的索取与回报中达到平衡。生态建筑技术的最终目标是:减少建筑对环境资源的索取,保护生态环境,使环境与经济效益获得最大化的平衡。 1.2传统与现代的生态建筑技术 在许多地区,建筑技术水平较低,但这种低技术恰恰是生态建筑技术的一种,如:福建土楼、黄土高原的窑洞等。从建材上看,这类建筑采用的是当地的土壤,施工时采用的粘合剂取自天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低。从建筑形态上看,窑洞具有多种形式,如:天井式、平顶式、靠崖式等,不同样式的窑洞对应着不同的

生态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生态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工程中的应用,供同行参考。 1 生态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生态建筑遵循生态法则,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协调人、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达到三者的和谐共生。发展生态建筑,使资源和能源得到有效率用,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起到重要作用。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地球上不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将进一步减少直至枯竭。为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在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节约能源的同时还必须要开发和利用绿色环保并可再生的新能源。 1.1 墙体技术生态化 现代化高层建筑的玻璃幕墙采用了由镜面玻璃与普通玻璃组合,隔层充入干燥空气的中空玻璃。中空玻璃有两层和三层之分,两层中空玻璃由两层玻璃加密封框架,形成一个夹层空间;三层玻璃则是由三层玻璃构成两个夹层空间。中空玻璃具有隔音、隔热、防结霜、防潮、抗风压强度大等优点。据测量,当室外温度为-10℃时,单层玻璃窗前的温度为-2℃,而使用三层中空玻璃的室内温度为13℃。而在夏天,两层中空玻璃可以挡住90%的太阳辐射热。阳光依然可以透过玻璃幕墙,但晒在身上大多不会感到炎热。使用中空玻璃幕墙的房间可以做到冬暖夏凉,极大地改善了生活环境。

1.2 通风系统生态化 采取顺应的方式适应自然变化,通过对建筑造型、结构、构件的改进,大大减低能耗,同时利用主动的设备进行通风,对抗较恶劣的气候条件,实现公共建筑通风设计的生态化。对于通风生态化设计,可以将常见的生态式通风方式约略分成大循环、小循环、微循环3类。它们在不同层次上实现建筑生态化通风发挥自己的作用。大循环,指的是从建筑物尺度上考虑的通风设计,主要表现为建筑造型上对通风的考虑,在建筑尺度上的通风循环,实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林茨的会议展览大厅的屋顶结构设计成一个扁平的、由玻璃表面覆盖的拱。钢梁架使屋顶结构可以承受荷载,跨度达到76 m,覆盖了一个204m80m的范围。小循环,指的是从房间尺度上考虑的通风设计,主要表现为替换式通风等形式。小循环的典型方式包括最近国外正流行的一种替换式通风,在这种方式下,比室内气温约低1℃的空气从地板下以很低的速率(一般0.2 m/s)提供。这些空气被使用者体温、计算机等设备和照明光源加热,然后上升通过天花板和高窗排出,提供更好的室内空气质量和舒适程度。坐落于英国伦敦的HELICON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这一建筑占据了伦敦一整个街区。包括6层办公室以及其下的5层零售商店(其中2层位于地下)。微循环,指的是从建筑构件尺度上考虑的通风设计,主要表现为双层幕墙等形式。微循环的一种典型的形式是双层外墙系统。外墙是建筑室内外环境之间的分界,其设计往往直接影响到室内环境质量和建筑在生态方面的表现,特别是玻璃幕墙。外墙应该能满足自然光

建筑工程技术发展前景分析

建筑工程技术发展前景分析 发表时间:2019-03-26T10:09:07.903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1期作者:宁升圆[导读] 本文详细分析建筑工程技术发展前景,希望可以为今后相关工作提供理论性帮助。宁升圆黑龙江千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摘要:近些年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在施工过程中不断的引入全新的施工技术、施工理念,不仅在施工成本方面得到了明显的改进,同时施工质量、施工效益等多方面均有明显的提升空间。对此,为了更好的推动建筑领域长远发展,本文详细分析建筑工程技术发展前景,希望可以为今后相关工作提供理论性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发展;前景前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着我国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其中也涉及到了建筑领域。当前我国部分施工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并不大。建筑领域属于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撑,建筑施工技术是保障建筑施工质量、施工效率以及施工经济效益的关键,同时也是推动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关键。对此,探讨建筑工程技术发展前景具备显著现实意义。 1.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前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高兴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衍生出了大量的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建筑技术当中的智能化技术主要是体现在施工技术、电子信息、网络化技术以及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技术,在实际工作中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主要在于管理方面。在建筑物当中和建筑之间可以实现电子信息化的管理以及无线网络的对接化管理,其能够显著提升信息共享效率以及应用效率。智能化技术可以科学的应用当前的科学技术,并在目前的建筑系统当中可以有效的表现智能化的作用,其中建筑技术智能化主要涉及到的内容有市场分析、工序报告、智能化设计、材料的选择以及工程监理等多个方面,同时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还可以应用到验收竣工等方面。 2.节能化技术的发展前景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落实以及我国建筑领域的快速发展,建筑建设数量不断增多,同时能源消耗量也在不断的提升,这也间接提高了建筑领域中绿色节能理念的应用必要性。绿色节能理念在建筑施工项目当中的应用是以降低施工成本以及减少或消除建筑施工对于周边环境、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从而在实现项目经济价值的同时突出建筑项目的社会价值以及环境效益,从更高的角度提高建筑施工效益。 目前建筑工程中节能技术的应用已经有所成就,下面提出几点关于建筑工程中节能技术的发展:(1)建筑墙体的发展。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建筑墙体是最为重要的一项施工任务,同时也是能源消耗最多的一个环节,所以在绿色节能理念之下墙体的改进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通过对墙体施工技术的改进,不仅可以实现能源的节省作用,同时还可以实现环境保护的作用。在节能环保的环境之下,建筑墙体的施工材料普遍使用绿色、环保的为主,在生产工艺方面主要是以低能耗的制作工艺为主,在保障材料对环境污染较低的同时采取低能源消耗的施工方式。另外,建筑墙体的绿色施工材料一般还具备防火与防辐射的功能,对于人体健康普遍具备一定的推动作用。另外,根据施工工艺的不同进行类型分别,可以将绿色的墙体材料划分为烧制、蒸压、胶凝三种类型。对于烧制而言,其最为普遍的应用时空心砖,其具备减轻建筑结构自重的优势,同时空心砖的厚度相对比较高,所以在建筑中可以尽量多的使用砂浆,这也间接减少了施工周期,同时对于人工劳动力也有一定的节省作用;(2)施工工艺的发展。在建筑的建设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实现绿色节能环保的目的,整个建设周期都需要高度重视绿色节能理念[3]。因为建筑工程属于周期性的工程,往往需要较长的使用周期,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同时必然会形成大量的能源消耗,这也间接导致大量的污染与噪音的发生,与绿色节能理念存在冲突。对此,有必要对施工技术进行改革发展,采取具备一定科学性的施工工艺。例如,提升施工人员的节能环保方面的意识,提升其节能环保的施工技能,根据施工过程中所衍生出的问题采取绿色化的方式进行处理,将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应用到施工项目当中。另外,对于监理部门而言,可以要求施工部门的施工工艺必须在噪音、粉尘等方面做到良好的控制,降低建筑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按照建筑工程的施工气候环境、地理环境等因素,制定具体的施工技术,同时在原本基础上进行发展。例如,在气候环境较为寒冷的地区,可以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工期与程序进行适当优化,墙体的施工尽可能规避大风大雨环境,从根本上提高施工效益;(4)环保与能源的发展。建筑建设过程中,节能环保与能源利用是突出施工项目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键,同时也是建筑施工技术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技术。建筑施工当中,节能环保的工作方向应当是以降低能源消耗与提升能源使用率两个方面为主。在气候环境相同的情况下,采取一些保温性能较差的材料必然会导致建筑使用过程中能源的额外消耗。 3.工程技术的发展前景探讨建筑施工技术行业的基本目标就是以最小的投资谋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根据这一点,谈一下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向高技术化方向发展新的技术已经在建筑领域多层次,多方面的得到了应用,在建筑行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种技术促使建筑技术体系的内涵和外延同步发展,向着运转长久化、功能多样化、操作智能化、结构精致化、驱动电力化为一体的高技术方向发展。技术也向着功能多样化,结构化和高技术方向发展。向这种发展趋势,施工单位应采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施工高效化,合理化运转。 3.2 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开发高性能质量,低消耗浪费,循环利用废弃物是走生态化道路的要求。所以建设单位要根据建筑设计的要求,对建筑工程的未来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充分的考虑,选择符合环保的材料,做到质量、成本和环保三者的平衡,走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建筑物和环境和谐统一。在这种情况下,对建筑技术者要求就更高了,不仅要考虑成本,注重质量,还要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在新形势下,要研发一种新的高科技材料,从而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结束语

生态建筑论文中英文对照

国外著名建筑师的生态建筑思想比较 [摘要]该文通过简要阐述生态建筑的概念和表现形式,以及对托马斯·赫尔佐格和诺曼·福斯特两位建筑大师的生态建筑思想和作品的比较,来学习和理解生态建筑,最后希望借助两位大师的突出成就来引起我国建筑师对生态建筑的重视和思考。 关键词: 托马斯·赫尔佐格诺曼-福斯特生态建筑生态建筑的表现形式生态建筑思想生态美学 目前,随着人们对防治环境污染和保持生态平衡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城市绿化的日益发展,创造低能耗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环境这个崭新的建筑研究方向,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推崇。那么,什么样的建筑可称之为生态建筑呢? 生态建筑是将建筑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其内部各种物质能源有序的循环使用,因而获得高效率、低能耗、少污染的建筑环境,并与自然相平衡,以此达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本文对同样在生态建筑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两位国外建筑师(托马斯·赫尔佐格&诺曼·福斯特)进行分析和比较,希望能进一步达对生态建筑的认识和理解。 1 生态建筑的概念 所谓生态建筑,就是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且适合人类的栖居。生态建筑必须满足以下四点:第一,必须与周围环境协调,并且对周围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第二,建筑物本身绝不可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或破坏,建筑物内部的使用者能较好地享受大自然并感受到其赋予的舒适和愉快;第三.室内设计应尽量回归自然,如天然采光、自然通风、利用太阳能、理想的室内绿化等;第四,各种物质、源在建筑系统内可以有序的循环转换。归纳起来也就是要做到尊重环境和回归自然。 2生态建筑的表现形式 针对上述定义,结合目前国内外生态建筑实例,可将生态建筑的表现形式归纳为以下几点: 2.1建筑节能 以目前的建筑态势来看,低能耗已经成为生态建筑的重要标志之一。较为常见的方式有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无污染能源,直接或通过技术转换成为可被建筑利用的形式,帮助建筑在采光、通风、采暖等方面降低能耗。 2.2建筑污染防治 建筑的污染防治是生态建筑的重要一环。三废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环境保护的核心问题之一。人们的治污观念也从只注重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污的治理,逐渐转向了建筑从建设到营运、维护过程中的污染治理。 2.3建筑资源再利用 在整个世界的能源消耗中有50%是在建筑的建造、维护和使用中所消耗的,所以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建筑资源利用在生态建筑这一领域中有待迅速提高的一个环节。 近年来,生态建筑材料③的出现缓解了这一问题。其主要特征首先是节约资源和能源,其次是减少环境污染,最后是易于回收和循环利用。 通过以上的论述,对生态建筑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要进一步研究生态建筑,光靠理论阐述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去分析一些实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地研究和理解生态建筑。下文通过对两位大师(托马斯·赫尔佐格和诺曼·福斯特)的生态建筑思想和作品的分析和比较,来更进一步地认识和研究生态建筑,从大师的思想与实践中汲取营养,探讨生态建筑在我国的发展与前景。

建筑工程技术基本现状及发展前景

建筑工程技术基本现状及发展前景 建筑工程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正是依靠专业的建筑工程技术和不断发展进步的专业技术手段,才能为这一行业在快节奏的社会发展中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一、国际基本情况 目前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潜力巨大,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未来1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达到3%。根据美国标准普尔公司的预测,全球建筑市场未来几年仍将保持5.1%年均增长率。亚洲地区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国际建筑工程承包市场。据统计,2013年亚洲地区国际工程在全球所占份额达到33.1%,此后一直保持在30%以上;欧洲紧随其后,所占份额保持在20%以上;从增长情况看,亚洲和欧洲市场上工程合同额(营业额)基本持续正增长。与此相对应,中东、非洲和拉美市场所占份额不断下降。 未来15年,亚洲仍将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并将保持5%~6%的增长速度,亚洲的国际建筑承包市场大致保持在600亿美元左右。 国际建筑市场的行业结构及其发展趋势。从国际工程市场的行业结构看,的变动趋势看,过去10年形成的结构变动趋势还将持续下去,

总体的行业结构特征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近年来,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结构正在发生重要变化。为了提高竞争能力,特别是扩展在世界各地承揽工程的地缘优势,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筑承包商开始走向合作的道路,跨国兼并活动不断增多,国际建筑市场的集中程度随之不断提高,金字塔的顶端更加尖锐。这种发展趋势对后来居上的发展中国家的建筑企业,正在提出新的挑战。 从独立的技术创新到全球技术资源的共享。为了降低风险,减小研发成本,同时保持在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在技术研发领域开始走向合作,并逐步形成了全球技术资源共事的新局面。一方面,一些建筑企业为了降低研发成本,让其他企业共同分担研发成本,正逐步将自身的技术研发机构从母体脱离出来,同时引进新的投资者;另一方面,这些机构为了提高研发成果的效益,也开始向更多的企业提供服务。一定程度上,这种现象是国际建筑业内部分工进一步深化的必然结果。 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的融合。近十年来,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手段的快速发展以及两方面力量的互相促进和融合,促使国际建筑业的管理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流能够以更快捷和更低成本的方式进行传递,极大地减小了管理成本,同时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在此推动下,企业的组织结构开始出现扁平化的趋势,管理跨度不断增加。这一方面缩短了企业的管理流程,以及企业与市场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在全球范围快速扩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生态建筑论文

生态建筑 作者:王优达学号:0808103231 班级:城规0802 摘要:本文阐述了生态建筑的发展、设计原理。并结合其发展、设计原理对世界著名的生态建筑进行分析研究(保罗·索莱里、杨经文生态建筑师的作品等)。总结出生态建筑特点,和对建筑设计的思考。 关键词:生态建筑、可持续、以人为本、环境 引言:当今世界,人口剧增,资源锐减,生态失衡,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生存和发展与全球的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生态危机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为了建筑、城市、景观环境的“可持续”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学科开始了可持续人类聚居环境建设的思考。 正文:所谓生态建筑,就是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本质就是能将数量巨大的人口整合居住在一个超级建筑中,通过组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①。当今世界,人口剧增,资源锐减,生态失衡,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生存和发展与全球的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生态危机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为了建筑、城市、景观环境的“可持续”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学科开始了可持续人类聚居环境建设的思考。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休戚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必须优先考虑生态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即今天的发展应该是“满足当前的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1,生态建筑的发展 欧美国家本世纪60年代以前的生态建筑设计主要表现为对气候的关注,形成名为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的设计理论。60年代以后,随着与生态建筑设计密切相关的绿色运动中的深层次生态学、生物建筑运动、盖娅运动的发展以及后来可持续思想的完善,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大大丰富。生态建筑设计的关注点逐渐变化:从早期注重人体对气候生物反应的建筑设计,发展为利用替代能源和适用技术的建筑设计,现在逐渐转向寻求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建筑设计。 人、建筑、环境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生态问题日趋严重,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特别是1992年178个联合国成员国通过了《里约宣言》,为促进地球生态系统的恢复,实现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②。生态技术在这一背景下,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快车和实现保证。生态技术是利用生态学原理,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注意整个系统的优化,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浪费和无谓损耗,以较小的消耗获得丰厚的目标,从而获得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虽然生态建筑才刚刚起步,但它的发展为有着深厚的社会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从“以人为本”到“以环境为中心”的社会思想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人本主义是西方实现现代化的主导思想之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自18世纪以来

西北乡村民居适宜性生态建筑技术实践研究

第30卷 第3期 2010年5月西安科技大学学报JOURNAL OF XI ′AN UN I V ERSI TY OF S C I E NCE AND TECHNOLOGY Vol .30 No 13May 12010 文章编号:1672-9315(2010)03-0345-07 西北乡村民居适宜性生态建筑技术实践研究 梁 锐1,2,张 群2,刘加平2 (1.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65;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摘 要:西北地区乡村住宅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冬季的室内低舒适性、高能耗与自然能源的浪费,针对西北地区农村乡村住宅节能的突出问题,提出太阳能利用、生态建材、合理建筑设计等适宜性技术手段,并在银川市碱富桥村的设计实践中对此进行了探索。通过实验测试、走访调查等方法与传统住宅进行比较分析,验证生态适宜技术的有效性。以期通过理论分析结合工程实例,探索一条西北地区乡村住宅设计道路,对气候环境恶劣地区的人居环境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关键词:西北地区;生态建筑;乡村民居;适宜技术 中图分类号:T U 201.5 文献标志码:A 0 引 言 西北地区有着独特的气候环境,漫长的冬季、风多、雨少、日照强度高,生态环境脆弱,导致西北地区乡村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着比其他地区更巨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 [1]。伴随着乡村经济发展的加速,农村住房面积的总量及人均建筑面积正在快速增长,导致乡村住宅的能耗也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突出问题表现为以下方面。 1)冬季室内温度过低。农村住宅以独立式单体建筑为主,体形系数大,同时采暖方式落后,保温措施低效,造成大量农宅室温低。 2)建筑耗能严重。一方面,乡村住房的建设活动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导致建筑质量低下,建造、使用过程能耗和污染都很严重;另一方面,多数农宅采用燃煤作为采暖的主要燃料,建筑保温性能差,采暖系统效率低,使耗煤量达到30~40kg 标煤/m 2,导致采暖成为多数农户沉重的经济负担。 3)可再生自然能源缺乏有效利用。西北地区拥有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蕴含丰富的可再生自然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但是,多数情况下对这些能源的关注集中在投资回收期长,超出农民经济承受力的技术上;同时,在乡村地区,这些能源的应用缺乏科学的指导 。 图1 碱富桥村鸟瞰图Fig 11 Overall pers pective of J ianfuqiao 针对这些问题,积极研发适合当地环境、文化和经济状况 的生态适宜性建筑技术,是实现西北农村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 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碱富桥 生态民居示范村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对未来我国西北乡 村生态住宅模式的一种探索。 1 项目背景 碱富桥村位于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东 部,该示范工程选址具有鲜明的西北地区地域特征,是国家“十 3收稿日期:2009-11-20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6BAJ04A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项目(50921005/E0803) 通讯作者:梁 锐(1977-),女,湖北武汉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建筑环境设计、建筑设计与技术、城市规划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