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文学史(1)

外国文学史(1)

假如从那丰满的蓝子中,

大家都能一样地采取;

假如在权利的桌边的座位,

大家都能一样的占据;

假如精神的光也一样地

把所有房子的窗户照遍:

那时我们就可以说:?停下!

看哪,这儿正是迦南!

19世纪中后期文学

教学重点

1.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2.现实主义文学在各国的发展概况。

3.相关文学名词的解释。

4.大仲马的多彩人生。

一、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

社会基础:资本主义的彻底胜利,矛盾更加尖锐化;社会风气、思想意识随之转变。

科学、哲学基础: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的传播。

文学基础:自古以来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特别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和启蒙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发展;也吸收了浪漫主义作家的写作经验。文学理论上对现实主义理论的探讨。

人性的异化:狂热地追逐金钱、名利。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1.19世纪30-40年代,产生、发展,中心在法国。斯丹达尔、巴尔扎克;

2.19世纪50-60年代,英国文学成为主流。狄更斯、福楼拜、果戈理、屠格涅夫;

3.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心在俄国。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

4.其他国家作家:易卜生、安徒生;美国:马克·吐温;英:哈代;法:有自然主义倾向,

左拉、莫泊桑、都德。

三、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

1.批判性和改良性

热情关注人的生存现状,愤怒谴责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鞭笞拜金观念下人性的丑恶,对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表现出强烈的道义感和使命感。同时,否定暴力革命,主张自上而下的改良,对贵族阶级消亡的命运表示惋惜。

其一,指?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反映生活?。

其二,指消除自我。

其三,指细节的真实。

3.描写环境塑造人物的典型性

典型环境与作家的历史感。

典型人物对历史的强调。

历史的变动性与人物性格形成的过程。

人道主义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典型的小资产阶级文学。

4.长篇小说的创作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4.反映生活的两种方式:

内倾性和外倾性

内倾性作家以描写人的心理矛盾见长,如司汤达、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等;外倾性作家以描写社会矛盾见长,如巴尔扎克、狄更斯、果戈理等。

1.文学渊源

1.荷马史诗。?生活的感性教材。?

2.古希腊悲剧。对人生的朴素认识,对命运的神奇感悟。

3.中世纪。禁欲主义与出世主义,神性与奴性。

4.文艺复兴时期。人性的张扬。

5.古典主义时代。拥护王权,崇尚理性。

6.启蒙主义时代。现实性与历史理性交织融合。

7.浪漫主义。强烈的自我意识,主观抒情性。

四、文学概况(教材P1-9)

19世纪中期文学指法国?七月革命?(1830)到?巴黎公社革命?(1871)之间的文学。主要文学包括:

浪漫主义文学(雨果、乔.治桑)

早期无产阶级文学(宪章派文学和德国工人诗歌)

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诗意现实主义,温和现实主义等。其中批判现实主义为主流。)

宪章派文学(名词解释)

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宪章运动的产物。主要成就是诗歌。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广泛的群众性。最有名的宪章派诗人:琼斯和林顿。

第一章法国文学

一、历史文化背景:(教材P15-18)

1、时代。

2、传统。

3、拿破仑崇拜。

二、浪漫主义文学

?(一)大仲马(Alexandre Dumas 1802-1870)

2002年法国总统希拉克签署的总统令,11月30日,大仲马的灵柩从他的家乡维莱-科雷特的墓地迁入巴黎先贤祠。

1.多面人生。

?丰富多彩的人生。父亲、女人、友谊、文学、政治、旅行、烹饪。

2.写作奇才。

自发而灿烂的才华。

虚实相生。

《基督山伯爵》

?创作于1844年,大仲马小说中最好的一部。通俗小说。宏伟的场面,引人入胜的情节,传奇

的浪漫色彩,机智生动的对话,栩栩如生的人物。对坏人进行个人主义的复仇总比对坏人迁就容忍要好得多。

(二)乔治·桑(George Sand)

?1804-1876。本名奥罗尔·杜班(Aurore Dupin)

?思想主张:性的自由平等,家庭范围内妇女的合法地位。

?代表作品:《莱利亚》、《莫普拉》、《康素爱萝》。

?创作特色:细腻的描绘和抒情笔调相糅合,文字清丽,风格温婉情切。

三、现实主义文学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状况:

?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阶段。

斯丹达梅里美

?古典现实主义阶段。

巴尔扎克

?转向阶段:对客观、科学原则的强化。

福楼拜

斯丹达尔是法国最早的现实主义作家,其文艺评论集《拉辛与莎士比亚》是现实主义的第一部纲领性的文献,长篇小说《红与黑》被称为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

梅里美19世纪法国极富艺术魅力的作家。常从道德的角度?研究人的心灵?发掘未经现代文明?洗礼?的自然状态下雄伟顽强的原始生命形态。《卡门》:卡门是个?拥有娇小而出色的姿态,热情如火的大眼睛中不时射出凶暴的眼神?的奔放而浪荡的、以恶抗恶的、酷爱自由的吉卜赛

女郎,她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化外之民,一朵?恶之花?。

巴尔扎克是西欧现实主义文学的最杰出代表,他的《人间喜剧》不仅汇集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而且形象地展现了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和贵族阶级的衰落史以及金钱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本质。他使现实主义从理论到创作实践臻于完善,把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

?都德19世纪后期一位带有自然主义倾向的现实主义作家。

?代表作:

?长篇小说《小东西》

?短篇小说集《月曜日的故事》(《最后一课》、《柏林之围》)

福楼拜

19世纪法国一位承前启后的作家。创作中偏重于客静写实和形式完美,以?客观而无动于衷?的美学原则和精致的艺术风格为后来的自然主义和唯美主义奠定了基础。《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爱玛是一个在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腐蚀和逼迫下堕落毁灭的妇女形象。

?福楼拜:在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历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艺术主张:

1.追求真实性

2.追求客观态度

3.追求艺术美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这部残酷的写实主义名著,在一定意义上是对消极浪漫主义的清算。它熄灭

了让人不切实际的幻想光环,令人看见底下黯然的真相。没有一点让人做梦的企图,让你领受到的是更为真实和残酷的现实。

四、唯美主义文学和巴那斯派

?1.唯美主义文学

哲学基础:主观唯心主义。

倡导者:戈蒂埃(1811-1872)。?为艺术而艺术?。《珐琅和雕玉》。

?美的使者?.[英]佩特《文艺复兴:艺术和诗的研究》,艺术的目的是培养人的美感,艺术欣赏要强调刹那间的美感。

代表作家:奥斯卡·王尔德(1856-1900)。

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

诗剧:《莎乐美》

童话:《快乐王子》。

2.巴那斯派(教材P21)

五、巴黎公社文学(教材P21-22)

思考题

1.现实主义文学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特征表现?

2.简述现实主义文学在欧美各国的发展概况。

3.大仲马的创作在法国文学史上有何意义?

4.以作品为例谈谈你对乔治·桑所主张的?自由?的理解。

5.名词解释:现实主义、唯美主义、巴那斯派、巴黎公社文学、《基督山伯爵》

第一,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产生于30年代,四五十年代达到高潮,70年代以后渐趋衰落。 16-17世纪,英国文学以诗歌和戏剧为主。18世纪经过笛福、斯威夫特、菲尔丁等人的开创,现实主义小说勃然兴起,形成了一套创作模式。 18-19世纪之交,奥斯丁承上启下。 19世纪30年代开始,主要反映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描写小人物的命运。40-50年代出现一大批出色的小说家,狄更斯、萨克雷、乔治?艾略特和勃朗特姐妹等,达到了 19世纪英国小说的顶峰。

第二,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最先描写劳资矛盾题材,揭露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政治欺骗,正面描写工人的生活和斗争,善于描写?小人物?的命运,成功地表现了小资产阶级的痛苦挣扎和个人奋斗的生活经历;具有温和的人道主义和浓厚的改良主义倾向,感伤色彩和劝善说教明显;女性文学异军突起;与读者市场息息相关,?我们成了一个读小说的民族。?

第三,主要代表作家及作品

维多利亚时代前期的著名作家有狄更斯、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勃朗特姐妹等,他们被马克思称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此外,稍早于这个时期的简?奥斯丁也很有名。

简?奥斯丁

简·奥斯丁 (Jane Austen, 1775-1817)文学史上颇有争议的作家,同时代人司各特赞赏她把?把平平常常的凡人小事勾勒得津津有味。?评论家刘易斯称其为?散文中的莎士比亚?。夏洛蒂?勃朗特批评她?全然不知激情为何物?。马克吐温对她怀有?生理上的反感?。进入二十世纪,奥斯丁成为公认的经典作家,特别是 80年代以来,随着新保守主义的盛行,她的作品被陆续搬上银幕,掀起新一轮高潮。

作品:《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

《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诺桑觉寺》和《劝导》。

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这部社会风情画式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盖斯凯尔夫人

盖斯凯尔夫人( Mrs.Gaskell,1810-1865)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反映劳资矛盾的作家,是第一个把工人形象再现在艺术创作之中的作家,最早将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斗争作为小说主题的英国作家。

代表作《玛丽?巴顿》反映了宪章运动中的劳资矛盾。

萨克雷

?萨克雷:维多利亚时代?一位犀利而无情的讽刺家?长篇小说《名利场》:副标题?没有主人

公的小说?。蓓基?夏泼。

?作品繁多,有二十多卷。长于现实主义小说和历史小说。特点是偏重描写英国资产阶级的风俗

人情,尤其擅长揭开所谓上流社会的阴暗面。

勃朗特姐妹

夏洛蒂.勃朗特( Charlotte Bronte,1816-1855)

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1818-1848)

安妮.勃朗特(Anne Bronte,1820-1849)

勃朗特姐妹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小说表现了简?爱的女性意识和对维多利亚传统的叛逆精神。简?爱的出现,标志着欧洲文学史上新女性的。

《简爱》

----一部自传

?主要人物:

简?爱,罗切斯特,伯莎·梅森,圣约翰

?简?爱的主要经历:

盖茨海德堡

劳沃德慈善学校

桑菲尔德庄园

出走

简·爱的平等宣言

??你以为我会留下来,做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我是一个机器人?是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能受得了别人把我仅有的一小口面包从我嘴里抢走,把仅有的一滴活命水从我的杯子里泼掉吗?你认为,就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帝曾赋予我一点美貌、大量财富的话,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凭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凭着血肉之躯跟你讲话,这是我的心灵在跟你的心灵说话,就仿佛我们都已经离开了人世,两人一同站立在上帝的眼前,彼此平等,——就像我们本来的那样!?

勃朗特姐妹

爱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唯一的长篇小说。男主人公?希斯克厉夫?。小说突出的三点:打破了流行的?奋斗—成功?的模式代之以?复仇—毁灭?的情节;打破了流行的?绅士淑女?型的人物模式,代之狂野不羁的新人物;打破了流行的从容体面的风格,代之以狂热恐怖的歌特式风格。

狄更斯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最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其创作代表了当时英国现实主义文学最高成就,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作品有《匹克威克先生外传》、《奥列佛·推斯特》、《老古玩店》、《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代》、《双城记》等。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影响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因素:

一是时代:封建农奴制度走向崩溃、资本主义逐渐兴起;

二是知识分子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是特殊的地理环境,培养了俄国人民吃苦耐劳和喜欢沉思的习惯;同时基督教精神的浸入培养了俄国人的宗教情感和基督教人道主义。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

第二,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文学与民族解放运动紧密相连,以批判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为主;具有悲怆的情调,反映时代的苦难,表达知识分子的人道主义思想;独特的形象系列(多余人、小人物、官僚系列);有系统的进步理论做指导。

第三,主要代表作家及作品

19世纪30年代前后,俄罗斯文学逐渐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农奴制危机加深,促进了一部分作家转向现实主义。普希金的后期创作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并奠定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

第三,主要代表作家及作品

莱蒙托夫是30年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当代英雄》以主人公毕巧林的遭遇为主线,分别叙述了他在高加索与玛丽公主的调情并引起决斗、与土司女儿贝拉的爱情及其悲惨结局等故事。这部小说的重大成就在于塑造了俄国文学中第二个?多余人?形象。

第三,主要代表作家及作品

50——60年代,俄国现实主义文学进入繁荣期,出现了一批名家名作,形成了文坛上群星灿烂的局面。屠格涅夫的《罗亭》、《贵族之家》和冈察洛夫的《奥勃洛摩夫》是描写?多余人?的重要代表作。它们反映了40——50年代?多余人?逐渐蜕化而丧失其历史进步性和贵族地主阶级日益衰败的历史趋势。描绘历史舞台上出现的?新人?——平民知识分子形象,是当时重要的艺术课题。屠格涅夫的小说《前夜》和《父与子》是最早描写新人物形象的重要代表作。

自然派(俄国现实主义文学)

自然派: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一个派别,指三、四十年代由果戈理倡导的,经过别林斯基正面总结和阐述的、带有讽刺和批判倾向的现实主义文学。该派以果戈理的创作为楷模,极力忠实于?自然?即现实,抨击反动腐朽的农奴制和专制制度。文学题材上多以描写?小人物?即小官员、小职员、农民为主。体裁上多以散文(即小说)为主,后来?自然派?便成为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别称。

小人物(名词解释)

小人物——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典型形象。他们在社会中官阶、地位低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懦弱、胆小怕事,因此成为?大人物?统治下被侮辱的牺牲者。普希金以其短篇小说《驿站长》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先河。果戈理继承了普希金的现实主义又把它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著名评论家和作家

?别林斯基:俄国现实主义美学理论和文艺批评的奠基人,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先驱。他肯定了果

戈理为代表的自然派。捍卫了现实主义原则。他的理论有力地推动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发展。代表作《文学的幻想》。

?赫尔岑:第一次使用了?多余人?这一文学批评概念来论述当时俄国文学的民族性。《谁之罪》

(问题小说):主人公别尔托夫(多余人)。

冈察洛夫

代表作《奥勃洛摩夫》是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小说的同名主人公奥勃洛摩夫也成为文学史上的一个经典形象。

奥勃洛摩夫:继奥涅金、毕巧林、罗亭等人之后的俄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个多余人形象。

屠格涅夫

《罗亭》:罗亭是40年代俄国贵族知识分子中?多余人?的典型。《贵族之家》:对正在?崩溃的贵族阶级的一曲挽歌?。

《前夜》:俄国姑娘叶琳娜和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是性格坚强,具有崇高理想的新人形象(第一部反映新人形象:平民知识分子的作品)。

《父与子》(代表作):一部社会心理小说。

?新人?

19世纪五六十年代,俄国贵族知识分子逐渐被平民知识分子取代,文学中?新人?形象取代了?多余人?形象;

所谓?新人?,指的是平民知识分子,他们出身低贱,有革命理想,有坚实行动,尊重友谊、爱情等;

屠格涅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等塑造了许多?新人?典型。

屠格涅夫创作的艺术特色:

善于捕捉人物内心的瞬间变化,以描写?心理活动的结果——人物的行动?,卓有成效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以抒情大师而著称,西方人把他的现实主义称之为?诗意的现实主义?。

简洁。

车尔尼雪夫斯基

19世纪后期杰出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批判家,在哲学、美学和文学方面有很高的建树。

《怎么办》(长篇小说):典型的?问题小说?。主人公是一群?新人?:薇拉、罗普霍夫、吉尔沙诺夫。最高典型拉赫美托夫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光辉形象。

车尔尼雪夫斯基

?《怎么办》

—新人的故事

其他作家

?杜勃罗留波夫《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针对《大雷雨》的评论。

?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最后一多余人形象,蜕化到了极点。

?奥斯特洛夫斯基(俄国著名的戏剧大师):《大雷雨》被称为?生活的戏剧?。

?涅克拉索夫:《谁在俄罗斯能过上好日子》(长诗)。

德国文学

?海涅,浪漫主义的?幻想之王?,开创德国新诗派的?第一只夜莺?。

?重要论著:《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论浪漫派》。

?代表作:《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长诗)。

?政治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之歌》。

5.美国文学

美国的?废奴文学?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萌芽。

希尔德烈斯《白奴》:美国第一部反蓄奴制的现实主义小说。

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被认为?世界小说中最令人感动的事件?。

安徒生

安徒生,世界著名童话作家。

《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

五、19世纪英、法、俄三国

现实主义文学特征比较

相同点:

第一,现实主义文学是19世纪英、法、俄三国文学主流;

第二,都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的、本质的、真实的东西,同时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第三,他们都特别注意社会底层生活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的描写;注重表达广大人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对社会的批判,是从改良主义制度出发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都注意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五、19世纪英、法、俄三国

现实主义文学特征比较

相异点:

法国文学的特征:从经济关系入手描写社会;反映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的矛盾;揭露了金钱的罪恶描写了个人反抗者形象。

英国文学的特征:最先描写劳资矛盾题材;善于描写小人物的矛盾;具有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的倾向;女性文学异军突起,经受过女权主义洗礼的英国妇女开始觉醒,她们用文学来实现自身的价值。(乔治?艾略特、勃朗特姐妹)

俄国文学的特征:文学与人民解放运动紧密相连,以批判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为主要内

容;具有悲怆的情调;独特的形象系列:多余人、小人物形象;有系统的进步理论作指导: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的美学。

思考

1.现实主义文学是如何产生的?

2.现实主义文学有哪些主要特征?

3.简述现实主义文学在西欧各国的发展情况。

4.名词解释:现实主义文学;宪章派;自然派;小人物;新人;《简·爱》。

第二节斯丹达尔

一、生平

?自称?米兰人?的作家

?仇恨父亲

?意大利情怀

?外祖父的影响

?追随拿破仑从军

?定居米兰,使用斯丹达尔笔名

?巴黎写作

1842年3月20日斯丹达尔突然中风,与世长辞。斯丹达尔死后,遗体安葬在蒙马特尔公墓。墓碑按照斯丹达尔生前遗嘱,刻着意大利文:

亨利·贝尔

米兰人

写作过

恋爱过

生活过

二、斯丹达尔的性格

1. 敏感多疑而又善于克制。(沉静、稳重、坚毅、独立)

2.两种热情:热爱战争和热爱女人,具体化为崇拜拿破仑(代表战争)和意大利女人。

3.对人不信任,对人类的怀疑,成了他根深蒂固的性格特征。

理性特质

斯丹达尔像冷静的哲学家,企图把感情生活的每种现象分解成种种元素,并借助数、量、衡来说明问题,这使他的写作具有强烈的科学性,表现出现代思维的零度风格。

这种充满理性的静观默察源于他对18世纪严格讲究理性的唯物主义哲学的继承,源于当时冷静务实的社会风气和他对数学的热爱。他小说中的人物也能理解自己灵魂里发生的一切,因此,他的小说中经常出现连篇的人物独白,把人物心灵深处的思想活动揭露无遗。

三、斯丹达尔的思想特征

1.在政治上,他是个坚定的拿破仑分子,反对封建复辟,歌颂自由、平等和民主。

2.在哲学上,他是个唯物论者。

3.在宗教上,他是个无神论者。

四、斯丹达尔的创作原则

1.现实主义的创作主张,主张文学应该反映现实生活。

?文学就是社会的表现。?

——《意大利绘画史》

?小说是一面镜子,摆在大路上,有时照出蔚蓝的天空,有时照出路上的泥沼。?

——《红与黑》

2.反对?三一律?。

斯丹达尔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是在反对古典主义中提出的,他对古典主义的批评集中表现为反对?三一律?。

3.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先驱者和奠基人。

斯丹达尔的美学思想,不仅支持了当时与古典主义作斗争的法国浪漫主义运动,而且为1830年以后兴起的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先驱者和奠基人。

五、斯丹达尔的创作实践

斯丹达尔一生写了10余部小说,重要小说是《红与黑》与《巴马修道院》,另外他写了三部人物传记,四篇游记和多篇论文。重要论文是《拉辛和莎士比亚》和《论爱情》。

斯丹达尔的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米兰时期(1814—1821)

文学成就:人物传记、政论、

随笔和艺术史

《意大利绘画史》(1817)首次提出现

实主义主张。

《罗马、那不勒斯、佛罗伦萨》(1817)第一部旅行随笔。

?文笔生动,流畅自如?——歌德

2.巴黎时期(1821—1830)

文学成就:文艺评论和小说。

《论爱情》(1822)激情、趣味、虚荣、肉欲。

《拉辛与莎士比亚》(1823—1825)现实主义的第一部理论著作。

《阿尔芒斯》(1827)第一部小说,是斯丹达尔通过爱情故事反映政治主题小说的初步尝试。

《法尼娜?法尼尼》(1829)意大利题材的短篇小说。

《红与黑》(1830)标志着斯丹达尔的创作高峰。

3.奇维塔维基亚时期(1830—1842)

文学成就:小说、回忆录和旅行随笔等,

以意大利题材为主。(创作后期)

《吕西安?娄凡》(《红与白》)(1834)

《意大利遗事》(1837—1839)表现了

?意大利的热情性格?和对?力?的崇拜。

《巴马修道院》(1839)用52天完成的,

生前唯一获得成功的作品。

六、小说艺术特色

1. 传记小说:在叙述方法上,基本上是按照传记的规则来写小说的,对主人公的一生作较为详尽的叙述。

以个人经历组织故事,安排情节,尽可能地描写人的性格、气质,?在轶事中刻划个人,在传记中表现时代?(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法国的浪漫派》)。

斯丹达尔的所有长篇和中篇都是按传记方式写的,我们可以称之为传记小说。

个人生活记录

《红与黑》最初的书名叫《于连》,这表明小说是以于连的个人经历来安排情节。小说从于连初入社会,做家庭教师开始到进入上流社会当贵族秘书,被判死刑止,记录了他短暂的一生。

他的生活分为三个时期,维立叶尔小城做家庭教师,贝尚松省城入神学院,巴黎首都当秘书。

《巴马修道院》对法布利斯从出生、上学、从军,写到做主教,最后去世,同样记录了他的一生的生活。

英雄传记

斯丹达尔的传记小说是?英雄?传记。他以英雄的模式来塑造人物,刻画人物的英雄性格和英雄气概。于连、法布利斯、吕西安、奥克塔夫等,虽然各具特色,但他们都具有英雄性格,充满力的热情。他们都是力的英雄。

勃兰兑斯谈道:?他们有着某种真正的、虽被歪曲了的英雄主义,有着某种振奋情绪的渴望的力量;而在经历考验的时刻,他们却表现出比大多数人有更高贵的感情和更坚强的心灵。?(《法国的浪漫派》)

奥克塔夫:贵族阶级叛逆者

《阿尔芒斯》被认为是《红与黑》的?前奏曲?,主人公奥克塔夫和于连一样,崇拜拿破仑,渴望建立丰功伟绩。奥克塔夫生活在复辟王朝时期,他是贵族阶级的叛逆者,不愿过庸庸碌碌的生活与享受贵族?非正义的特权?。最后离家出走,前往正为民族独立而战的希腊。

?啊,英雄的国家,我向你致敬!?他是一个孤独的叛逆者形象。

法布利斯:力的热情

在《巴马修道院》中,法布利斯出身贵族,不需要像于连那样去谋取社会地位,但他像于连一样,热情大胆,渴望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他和于连一样非常崇拜拿破仑,并有幸投奔拿破仑,赶上了滑铁卢战役的尾声,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然而,拿破仑的失败,使法布利斯的英雄幻想破灭,在君主专制的社会,不能施展才干,不能为自己的理想和意大利的自由而奋斗。在他身上,同样体现了力的热情。虽然最后他做了大主教,却对仕途、名利、地位不感兴趣,毅然辞去大主教职务,退隐巴马修道院。

吕西安:抛弃名利

《红与白》继承了《红与黑》的主题。吕西安生活在七月王朝时期,他正直善良,因同情共和党人被学校开除。他兴致勃勃地从军,兴奋地期待着英雄主义传统的复活,怀着英雄的幻想。然而现实打破了他的英雄梦,他被派去镇压纺织工人罢工。最后,他厌恶了政治,逃离了法国。

这些人物在与周围环境、反动势力和贪婪自私的世界的冲突中,表现出力的热情,要么以死反抗,要么抛弃名利,显示了高尚的情感和坚强的心。

不以成败论英雄

斯丹达尔用传记形式写出普通人惊心动魄的命运,表现个人反抗和个人奋斗的英雄精神。

这些主人公的奋斗与反抗,都以失败告终,作家着重表现他们不怕失败、壮烈失败的英雄气概。这是对以成败论英雄的传统的反叛,体现了作家蔑视权贵、唐突神灵、重视人格、反对等级的理性主义、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把普通人提到神灵的高度,把失败者当做歌颂的英雄。

2.心理描写

丹纳说,斯丹达尔是这个时代和任何时代里最伟大的心理作家。法国近代文学史权威朗松说,斯丹达尔是一位人类心灵的观察家。

斯丹达尔是人物心理描写的大师,他以自己独具的匠心,开创了心理小说这一类型,以至有人把他称为心理小说家。

斯丹达尔的心理描写在内容上分两个层次,一是社会心理,一是爱情心理。

社会心理描写

社会心理表现为时代的普遍心理状况和精神面貌,它是主人公性格发展的陪衬和背景意识。

3.政治倾向

斯丹达尔的小说在思想内容方面的一大特点是具有鲜明、突出的政治倾向,政治性强,政治色彩浓。这种政治倾向也成为斯丹达尔小说与其他作家创作的一大区别与标志。为此,我们可以把斯丹达尔的小说称之为?政治小说?。

斯丹达尔的政治性

斯丹达尔的生活与拿破仑反对欧洲君主联盟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经历了帝国时期的节节胜利,也随着拿破仑的失败而经历了波旁王朝复辟的历史回旋。他对1789年以来的历史和斗争有直接的观察和深切的体验,他始终站在进步力量一边,反对封建阶级。

他的小说也表现了他经历的历史和他对阶级关系、政治斗争的深刻理解,成为19世纪前期政治斗争的宝贵文献。与巴尔扎克相比,斯丹达尔小说的政治倾向主要表现为批判封建残余势力,反对封建复辟倒退,揭露封建专制社会,而巴尔扎克则是揭露资产阶级社会。

小说的政治倾向

?斯丹达尔对小说的政治倾向是直言不讳的。《巴马修道院》:?在一部文学作品里出现政治,就像在音乐会里响起一下手枪声,虽然粗俗,可是又不能不对它注意。?

?《红与黑》:?若是你的人物不谈政治,那就已经不是1830年的法国人了,你的书也就

不再是一面镜子,像你所要求的了。?他的小说,从书名、副标题到小说内容,都充满政治性。?爱伦堡:?斯丹达尔描写爱情、野心和犯罪的时候,从来不曾忘掉过政治。?

小说内容的政治色彩

斯丹达尔小说的内容,自始至终充满政治色彩。各部小说的主人公都生活在政治阴谋、政治斗争的漩涡中。

主人公的传记史构成了小说的经线,政治斗争便成了小说的纬线。经纬交织,从而使人物的复杂性格得到很好的刻画,并且真实地再现了历史斗争的画卷。

七、代表作《红与黑》

1.《红与黑》的文学地位

司汤达的《红与黑》已显示了20世纪小说的方向,进入这本书中,我们就会感受到只有第一流的心理小说家才能给予的震撼,因为它带给我们的是更富真实感的精神内涵。

——美国费迪曼教授

《红与黑》是我平生最受益的书籍。

——法国杰出小说家纪德

司汤达的《红与黑》中的于连是19世纪欧洲文学中一系列反叛资本社会主义的英雄人物的?始祖?。

——高尔基

《红与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层次。小说以深刻细腻的笔调充分展示了主人公的心灵空间,广泛运用了独白和自由联想等多种艺术手法挖掘出了于连深层意识的活动,并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是一首?灵魂的哲学诗?。

——《外国文学史》

《红与黑》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法国有专门研究斯丹达尔和《红与黑》的学问——?斯丹达尔学?和?红学?,还有专门研究该书的?斯丹达尔俱乐部?。

——《法国文学史》

缪塞的《一个世纪儿的忏悔》中有一段话,可以用来作为《红与黑》和《巴马修道院》的题词:?当青年人谈到光荣时,他们得到的答复是:成为教士吧!谈到荣誉时,答复也是:成为教士吧!谈到希望、爱情、权力、生命时,答复永远是同样的:成为教士吧!?

《红与黑》的多种译本

2.小说的故事情节

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的个人奋斗及两次爱情经历的描写,揭示了复辟王朝时期的政治黑暗、教会腐败、贵族反动和资产阶级利欲熏心的广阔生活画面。于连的两次爱情动机都是以爱情占有为出发点,最终要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精彩语句

?宁愿受宗教的制裁,也要达到令美人羡慕的境界。

?只怀疑而不证实。

?嬉笑就是虚伪的舞台。

?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如果你得不到人家的尊敬,你的不幸是注定的了。

?看呀!这个骄傲的女人,居然躺在我的脚下了!

3.小说的创作意图

副标题?1830年纪事?表明了作者通过描写当代法国两种对立的力量和斗争,反映社会现实,批判复辟王朝的创作意图。因此,小说首先是一部政治小说,一部通过爱情而写的政治小说。

4.思想内容(?政治小说?)

《红与黑》副标题为?1830年记事?,具有鲜明倾向的?政治小说?:

第一,反映了1825年—1830年王政复辟后期法国社会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

第二,反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各个阶层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

第三,写出了王政复辟时期青年一代的不幸命运,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主题。

5.于连:平民反抗英雄

在《红与黑》中,作者多次称于连为?英雄?、?我们的英雄?。于连是个头脑敏锐,意志坚强,高傲自尊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崇拜拿破仑。因为在拿破仑的时代,坚强的个性可以不凭门第和财产而发挥自己的才能。于连说:?在那个时代,像我这样的人,或者已经被杀死,或者在36岁时就当上了将军。?他满怀英雄气概,充满英雄幻想,却生不逢时,生活在王政复辟时期。尽管他用尽种种手段想打入上流社会,然而都失败了。当他发现他的种种追求都毫无意义时,他放弃了卑鄙的手段,不愿向现实社会妥协。他说:?天才要么成为拿破仑,否则就要像个罪犯被处决掉。?他不顾别人的解救,毅然选择了死。

?社会就像一根竹竿,它分成若干节,一个人的伟大事业就是爬上比他自己更高的阶级去,而上面的那个阶级则利用一切力量阻止他爬上去。

——斯丹达尔《自我崇拜回忆录》

?平凡的人听从命运,只有强者是自己的主宰。

?怯懦的动物,总是成群结队地行走,只有狮子在旷野中独往独来。

——[法]德·维尼《一个诗人的日记》

于连形象的多元多层次结构

?性格系统结构:自尊-自卑,虚伪-正直,雄心-野心,反抗-妥协;善心不泯,刚强坚毅,向往民主。

?反抗性是突出特征,个人奋斗是根本特征。

?结论:具有反抗精神的个人奋斗者。

?另有?野心家说?、?伪君子说?、?革命者-民主战士说?。

于连性格发展的三个典型环境

维利叶尔德·瑞那市长家:反抗青年。

于连以高傲对抗贵族的轻蔑,借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具有平民反抗意识。

贝尚松神学院:野心家。

于连以高傲的沉默对付周围的敌人,小心谨慎地施展伪善的本领,与教会妥协乃至同流合污。

巴黎木尔侯爵府:复辟实力的走卒。

于连以虚伪抗击虚伪,以轻蔑对付轻蔑,借以保护自己不受侵害。

监狱中:彻底的反抗者。

于连从沉迷中苏醒,决心以死来反抗不公平的社会。

法庭答辩

?于连临死前的法庭答辩表现了他的英雄性格的力量,他说:?先生们,我没有荣耀属于你们那个

阶级,你们可以看见我是一个乡下人,不过对于自己处境的微贱,敢作反抗的举动罢了。……我决不是被我的同阶级的人审判。我在陪审官的席上,没有看见一个富有的农民,而只是些令人气愤的资产阶级的人。?

陪审官先生:

对于轻蔑的恐惧,使我说话。这种轻蔑,我本来以为死的时候,是可以不在乎它的。先生们,我没有荣耀属于你们那个阶级。你们可以看见我是一个乡下人,不过对于自己处境的微贱,敢作反抗的举动罢了。

我不向你们祈求任何的恩惠,我一点也不幻想,死亡正等待着我,而且它是公正的。我曾企图刺杀最值得敬慕的一位女人,德·瑞那夫人曾经像慈母般的对待着我,我的犯罪行为是残暴的,而且是蓄谋的,因此我是应该定死罪的。但是,陪审官先生们,即使我的罪没有这样重大,我看见有许多人,不会因我的年少而怜惜我,他们愿意惩罚我,借我来惩诫一般少年,出身微贱,为贫穷所困扼,可是碰上运气,接受教育,而敢混迹于富贵人所谓的高等社会里的少年。

先生们,这便是我的犯罪行为,将受到更严厉的惩罚,因为事实上,我决不是被我的同阶级的人审判。我在陪审官的席上,没有看见一个富有的农民,而只是些令人气愤的资产阶级的人...... 于连形象的意义

于连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个人奋斗者的形象,在他身上,既体现了大革命后英雄主义尚存的法国社会的时代精神,特别是表现了受压抑的一代年轻人对人生与社会的理想,同时也投射出司汤达自身的人生体验和心理欲望。于连身上表现的反压迫、求自由,坚定地追寻自我生命价值的精神,体现了人的一种普遍的生存需求,因而具有积极意义,而他那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则成了这一形象历来难以为读者完全肯定和接受的根本原因。

造成于连悲剧的原因

斯丹达尔说:于连是同社会奋战的不幸的人。

于连是复辟时期无权和受压迫的小资产阶级青年的典型形象,他敢于反抗现存制度,但其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的,因此他的失败是必然的,动摇和妥协也是必然的。他虽然具有反抗的意识和行动,但并不是大革命时期的英雄,他身上兼具反抗性、动摇性和妥协性。然而他最终还是一个为统治阶级所不容的平民青年。

两位女性形象

德·瑞那夫人:带有作家本人的审美理想,作家本人有俄底浦斯倾向。道德完美、容貌美丽、性格动人、爱情坚贞的完美女性。

玛特尔小姐:个人主义,自我中心,造成她的爱情走极端。在最不合情理的地方折射出奇异的光彩。集自私、冷漠、骄傲、施虐与被虐的深层心理于一身。

6.小说艺术特色

A.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于连奋斗过程中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主要

在维立叶尔城(市长家)、贝尚松(神学院)、巴黎(木尔侯爵府)三个典型环境中被展示出。

B.杰出的心理描写:环境的重压和向上爬的野心,于连强烈的自我意识表现为自尊与自卑,

虚伪与正直,野心与警觉,激情的冲动与理性的束缚,欢乐与痛苦,反抗与妥协多重矛盾心理。(引领现代小说注重心理的发展方向)

C.善于运用戏剧冲突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D.小说情节结构完整、严谨,富有戏剧性。

自读书目

1、作品:《红与黑》;《巴玛修道院》

2、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

思考题

1.?红?与?黑?有什么寓意?

2.概括《红与黑》的主题。

3.分析于连·索黑尔的形象及其悲剧原因。

4.谈谈《红与黑》的艺术特色。

第三节巴尔扎克

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三座高峰

法国社会的?书记官?——巴尔扎克

??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列夫·托尔斯泰

??被托尔斯泰高峰挡住的更高峰?——陀思妥耶夫斯基

一、文学地位:

?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第一等的一个;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高的一个。??从今以后,他的名声在作品的顶尖熠熠发光……这样的棺柩,表明的就是不朽。?——雨果

二、生平

1.孤独的童年

巴尔扎克于1799年5月22日生于巴黎以南的古城图尔,这天是圣奥诺雷节,所以取名奥诺雷·巴尔沙。

巴尔扎克出生后不久就被寄养到附近村子里。从小学到中学,他一直在寄宿学校和教会学校读书,很少享受家庭的温暖。孤独的童年生活使他养成独立不羁的个性。

2.精明过人的父亲

巴尔扎克的父亲原姓巴尔沙,出身农村,粗通文墨。中年发达,曾任拿破仑驻军的军需处长、税务官和外省副区长等职务,是一个靠个人奋斗发迹的资产者。

3.辉煌而艰辛的文学梦

法科学校毕业后,巴尔扎克拒绝做律师,立志当作家。

处女作诗剧《克伦威尔》失败。

为谋生办过印刷厂出版古典作家文集,结果债台高筑,隐姓埋名,躲进阁楼写作还债。

巴尔扎克故居

巴尔扎克的书桌(1842-1848)

4.失败的婚姻

影响巴尔扎克一生的三位女性:

巴尔扎克的母亲,反对儿子从事文学创

作,她是巴尔扎克的积极后盾;

德·贝尔尼夫人,她在很多方面(包括经济方面)给巴尔扎克无私的帮助,是他忠实的朋友;

波兰的伯爵夫人韩斯卡夫人,巴尔扎克的妻子。

韩斯卡夫人

巴尔扎克?活在5万杯咖啡上,也死在5万杯咖啡上。?

?我的童年很不幸福,我的春天从来没有花朵和缀饰,可是现在我该享受一下明亮的夏天和甜美的秋天了。?

1850年8月18日,巴尔扎克带着未曾实现的梦想和莫大的遗憾与世长辞。

巴尔扎克在灵床上

三、巴尔扎克复杂的世界观

1.哲学观:唯物主义者,决定了他客观冷静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2.宗教观:并非宗教信徒, 却肯定宗教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

3.政治观:崇尚拿破仑式的英雄,却又不满七月王朝的腐败, 痛恨资产阶级的唯利是

图。钦羡贵族阶级的高贵门第, 又憎恨波旁王朝森严的等级观念。

4.人性观:认为人性无所谓善恶, 贪欲使他作恶, 社会法则却使他向善。

5.人道主义立场:对弱者的同情,对贵族阶级的同情。

6.爱情观:爱情是门艺术,是理性的放纵,是伟大心灵的严肃享受。

四、巴尔扎克的深层心理积淀

1.对金钱的既爱又恨。幼年时母亲的格言:财产就是一切。

2.对贵夫人的追逐。贵夫人是地位的符号,爱幕虚荣的作家有贵夫人情结。

五、巴尔扎克的文学观

1.文学描写的焦点:

A.描写人性中的?热情?;

B.肯定理性对?热情?的约束。

2.文学反映现实的方法:

A.主张塑造典型人物;

B.讲求细节的真实。

六、巴尔扎克的创作

1.1829到1834年,是《人间喜剧》的酝酿阶段,发表小说42篇,大多是中短篇精品。

《苏城舞会》《高布赛克》(1830)

《驴皮记》( 1831 )

《夏倍上校》(1832)

《欧也妮·葛朗台》(1833)

2.1835到1842年,有计划地为《人间喜剧》大厦准备构建的阶段,发表16部长篇、10部中

篇和8个短篇,篇篇堪称佳作。

《高老头》(1835)序幕并点出整套作品的中心——金钱在当今社会中的杠杆作用。

《禁治产》(1836)

《古物陈列室》(1839)

《幻灭》(1839)等。

3.1842到1848年,系统地出版《人间喜剧》的阶段。巴尔扎克一面修改、汇编旧作,一面

不断补充新作。

《农民》(1844)是本阶段的新成果。

《人间喜剧》以每年三至四卷的速度出版,至1846年9月,16卷本已全部出齐。

《贝姨》(1846)、《邦斯舅舅》

(1847)补编为17卷,于1848年出版。至此一座由90余部小说构成的《人间喜剧》大厦已基本落成。

七、关于《人间喜剧》

?《人间喜剧》这个基本意思,在我的脑海里,最初像一个美梦,像一种不能实现的计划,我对它反复思量,又让它飘然远引;又像一个幻想,它微笑着,露出一张女性的脸庞,但马上又展翼振翅,飞回奇幻的太空。可是这个幻想,也如许多幻想一样,却化为现实,它发号施令,它有束缚力量,非听从它不可。?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 前言》

但丁的启示:但丁的《神曲》原名《神的喜剧》( La Com é die di vine )。巴尔扎克在 1840 年决定把自己作品总集命名为《人的喜剧》( La Com é die humaine ),中译本译作《人间喜剧》。

专家争执:关于书名的中文译法,中法学者均有异议: La Com é die humaine 中的关键词 Com é die ,在权威法文辞典中有二义:一泛指?戏?,另一专指?喜剧?。巴尔扎克的小说描写了人在?兽性?和?热情?驱使下上演的一幕幕人间悲剧,应当翻译为《人间戏剧》。有资料证明,最近新版的中文译本?巴尔扎克小说总集?,已将总标题改正为《人间戏剧》。

别解及辩护:福楼拜说?喜剧是最深刻的悲哀?。

所以有人认为《人间戏剧》的译名过于直白、平淡,译为《人间喜剧》更能突出其批判精神和反讽意味。

4.《人间喜剧》的主题

?首先,《人间喜剧》反映了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罪恶发家史。

?其次,《人间喜剧》反映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

?第三,《人间喜剧》描写了一幕幕惨剧,这些惨剧围绕着争夺金钱而展开。

?此外,《人间喜剧》还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也描写到了底层人物。

《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以毕生经历完成的光辉创作群,堪称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奇迹。

他以清醒的现实主义笔触,再现了1816-1848年,也就是?王政复辟?到七月王朝期间广阔的社会图景。

《人间喜剧》展示了法国社会的整个面貌。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金钱罪恶,被称为三大主题。

5.《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

第一,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