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重要性

论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重要性

论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重要性
论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重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a3264683.html,

论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重要性

作者:郭冰卓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2年第02期

摘要:音乐是感性的艺术,它善于激发人类的情感。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音乐、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音乐欣赏中情感的体验至关重要,严格意义上讲,只有获得情感体验的音乐欣赏才称得上为真正的音乐欣赏。拟从中学音乐欣赏课的进行角度入手来阐释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重要性。

关键词:音乐欣赏;情感体验;重要性

音乐是感性的艺术,它善于激发人类的情感。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音乐、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音乐欣赏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讲,也即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它是聆听者的情感因素与音乐作品所蕴含的音乐情感内涵体验碰撞的过程。情感的体验和参与是音乐欣赏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心理要素,只关注音乐创作技法、曲体结构类型等音乐要素,却将情感体验置之度外的音乐欣赏是“只观其文而未见其心”的欣赏,缺少情感参与的音乐欣赏是不完整的,是无法深刻感悟和领会音乐艺术美的。

一、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特征

情感是我们对自身所经历过事物的内心反应。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无论听什么样的音乐,我们对其音响整体感知的最直接的反映都是情感上的体验。然而人类情感可以区分为许许多多不同的性质和层次。我们对聆听者的情感反应是以他们的生活阅历为前提的。也即为,当聆听者的生活阅历越丰富,以往直接体验或间接体验的情感经验越多,他便能从音响中获得更多、更细微的情感体验,对音乐的感悟也就更深刻、更丰富。

音乐欣赏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心理反应过程,在音乐欣赏的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学生从音响的感知入手,逐步展开想象、联想并引发情感共鸣,最终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意境,做到从喜欢到动情,从动情到理解。通过情感的体验可以使中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热情。心理学角度而言,情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内心反应。情感的体验随着审美经验的积累也会相应增加,所以,在中学音乐欣赏的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聆听大量的音乐,以这种审美经验累积的方式使得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进一步提升,并最终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和审美

能力。

二、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重要性

情感体验与音乐紧密相连,要求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为突出。在目前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课时少、内容多的教学现实下,情感体验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多种

论形体在表演中的重要性

题目论形体在表演中的重要性广东师范大学王碧莲 目录 摘要 (1) 前言 (2) 1、形体动作在表演中的作用 (2) 1.1动作——舞台艺术的基础 (2) 1.2外部形体动作是以心理动作为依据的 (2) 1.3形体动作可以替代语言的表达 (3) 2、形体动作在表演中的重要性 (3) 2.1选择形体动作来刻画人物内心 (3) 2.2外部的形体动作一定要和内部动因构成有机的统一 (4) 2.3形体动作是一种无声交往工具 (4) 3、结论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表演这一名词对于现代人来说并不陌生,其大致的定义为,主体通过运用一定的语言和技巧将特定人物形象表现出来。影响表演效果的元素十分众多,形体就是表演艺术中的一个典型要素,形体是表演者自身所具备的身体特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与稳定性,这篇文章就主要针对形体这个元素对表演艺术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旨在挖掘两者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 关键词:形体,表演,重要性

在众多的著名表演艺术大师当中,卓比林可以算是元老级的艺术家了。他创作的表演形式十分独特,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卓别林的世界里,表演从来都是无声的,与一般的表演艺术相比,无声表演更加能够考验一个演员的自身实力与形象的塑造性。卓别林之所以能够用一种无声的形式在观众的心中烙下无法抹去的印象,就是因为其对于形体艺术的塑造十分丰富。既然不能够用语言进行直接表达,那么形体就幻化做了一种无声的语言,只有将形体控制的恰到好处,才能够达到出彩的效果。通过对卓别林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形体在表演艺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形体动作在表演中的作用 1.1动作——舞台艺术的基础 动作在表演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俄国演员阿列克赛耶夫把表演艺术称为动作的艺术,其传达出灵魂,通过动作来看演员内心的丰富世界,而任何动作都存在于一定的表演环境中进行,如果表演环境变化了,动作也将随之改变。 情感的产生通常可由外部形体动作语言来诱发,换句话说,以外部体现形式为基础创造,进而探索到这种形式所包含的丰富情感体验。也可随着角色的个性、表演环境等的变化,设计并选择出合适的形体动作。 1.2外部形体动作是以心理动作为依据的 形体的控制看似简单,实际上是整个人体系统协调统一后才达成的结果。形体控制离不开相应的心理活动,只有在精神层次上明确了相应的目标,才能够经过大脑的协调后体现在身形上。在创作角色的过程中,即可从内到外,也可从外到内。俄国演员阿列克赛耶夫总结出了这样一个理论:起初,其将形体分为了内外两个部分,他认为形体动作的发生是两个部分有机作用的结果,而且缺一不可。虽然最终的形体表现在外部动作上,但是这并不能够代表主体的内心活动没有发生变化。为了掌握这一过程,如果不是像他先前在实践中所做的那样从动作的内在心理方面出发,而是从动作的形体方面出发,那就会容易很多。 很多表演者在实习剧目的排练过程中经常陷入无法创作角色的痛苦中,继而试着从外部的形体动作入手,通过先抓住外部形体动作的锻炼,后来会开始慢慢的进入角色,用外部形体动作来激发内心情绪或者用来掩饰内心的情绪,会获得

[音乐欣赏,情感,音乐]谈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中的体现

谈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中的体现 音乐是艺术的一个品种,它带给人们的是美感和幸福,是表达或寄托人们感情的艺术语言,它比一般的语言更直接地传达情感,并且它始终与美感结合在一起。它不受人种、民族、国家、地域、时代、阶层、职业等的限制,但存在一些微小的个别差异及各自特色。音乐是通过人的感官刺激才使人感知到美,并产生了生活联想及艺术想象,从而又发展了美感。音乐不以说理方式来传播,而是更多地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或奏或听,都内涵着及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即使以叙事为主的歌唱,音乐也并不全依靠语义来传达内容,而必定会用赋有感情的音乐语言和赋予美的因素来表达或烘托或寄托感情,即使是附有歌词的声乐曲,其表达感情主要的仍是音乐本身。在综合艺术中(如戏剧、舞蹈、影视等),也总是当需要抒发感情之时,就常常让音乐来负担,借音乐的抒情性能,把情感表露出来,并有所渲染、强调、夸大。 音与音之间连接或重叠,就产生了高低、疏密、强弱、浓淡、明暗、刚柔、起伏、断连等等,它与人的脉搏律动和感情起伏等等有一定的关联。特别是对人的心理,会起着不能用言语所能形容的影响作用。语言和文字尚需通过符号,或带感情起伏的语气语调信号,来传达感情或思想、内容,且语言及文字有时因民族不同而尚须翻译,那就麻烦了。而音乐,它可以直接地来反映人们内心感情的起伏及复杂的情绪,且不受人种、民族、国家、地域等等限制。因此,不论什么民族、国家、地城、阶层的人民,虽语言不通,却都能通过音乐直接感受这种真挚朴素的感情。因此音乐是真正的世界语音乐是感情的语言,音乐无国界,这些近百年来已得到全世界有识之士的共识,即乐与情通。本文就是讲述了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中各方面的体现及要素。 音乐欣赏中情景(场面)变化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当人们打开音像资料第一遍欣赏音乐,首先听到的是音乐的旋律,其次是音乐的力度是强还是弱、速度是慢还是快,然后才是考虑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在对力度、速度这一要素的欣赏中,只是注重了音乐所表现的场面,而不去挖掘音乐的要素。通过对乐曲慢与快的比较,轻与重的比较体会出音乐的强与弱、快于慢的音乐要素的变化。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的根本是音乐场面、情境的变化是音乐要素变化的真理。 音乐欣赏的情绪、情感变化中要渗透音乐要素变化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情绪与情感是密切相关又相互区别的两种心理形式。但从关联范围来说,情绪比情感要更广泛。虽然当我们体验到某种情感时,总会感到具有一定的情绪色彩,但这种情绪色彩远不如情感那样稳定和持久。情感有强度和深度之分、有高低层次之分。情绪与情感是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对音乐教学来说,不仅尤为突出,而且还有特殊的表现内容。从音乐美的本质来说,音乐进行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同时也是音乐要素发展变化的过程,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虽无语义,但却是最生动的心灵语言,常言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就艺术形式来说,音乐的表现力远远胜过其他艺术门类,其特质就是情感抒发、情感的撞击、情感宣泄、情感交流和情感审美。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表的层面上,更需要内心深处的体验,寻求那种动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艺术效果与境界。通过对乐曲舒展与紧张而终情绪的比较,体会出音乐快与慢的音乐要

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

音 乐善于激发和表现感情。应该说,在音乐欣赏的实践活动中,感情的表 现和体验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在他的《艺术论》中写道:“在自己的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段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但是,与其他艺术相比,音乐与人的感情之间的联系最为直接。换言之,音乐更善于直接激发和表现感情。 ■感情体验的定义 音乐欣赏的感情体验,指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音响所产生的感知和体验活动。 人生活在世界上,依靠各种感觉器官与周围世界发生着感性的,自然而直接的联系。在长期的社会环境中经过生存劳动和各种社会实践,发展起那些能够确证自己是属人的美的感受,其中包括对于自然音响和对于作为艺术的音乐音响的美的听见感受。人们在听到某些自然音响和音乐音响时,会不假思索地从中得到一种感知,“当倾听某种歌声时,我们还没有听清其歌词与旋律,便已深受感动了。有些音色会使人立即兴奋或松弛,有时会使人狂怒,有时会像微风一样轻抚我们,它们作为通向生动性情感的美感的激发,只在几秒钟对我们起作用”。 ■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 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1.感性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方式 感性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方式,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比如,我们在听到一首乐曲的时候,对这首乐曲所表达的感情,凭借自己的感性经验,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体验。这种伴随着音乐感知而自然产生的感情体验,就是我们所说的感性上的直接体验。 欣赏者从音乐中获得的这种感情体验,并不是由于标题或文字说明等所引起的,而是一种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当然,欣赏者能够在自己的意识中,把从听觉感受到的音乐音响转化为感情的体验,是要以正确的音乐感知为前提的,而当欣赏者对某种音乐音响及其艺术风格不熟悉,不能正确地进行音乐感知的时候,那他就不可能获得正确的感情体验。所以,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性的或者说是直感式的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方式。 2.理性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进一步要求 感性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方式。然而,它毕竟是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一种初步体验。如果欣赏者仅凭直感去进行体验,虽然有可能体验到乐曲的基本感情,但却往往会局限于喜怒哀乐的感情类型的体验上面,而不能更深入地体验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因此,对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进一步要求就是要有理解认识的参与,即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只有在对乐曲感情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之后,才有可 能更深刻、更准确地领会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当然,我们这里是指对那些的确表现了深刻的感情内涵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而言。而我们之所以对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提出这种进一步的要求,是因为音乐中所表现的感情既不是一种与人的思想没有什么联系的神秘莫测的东西,也不是没有生活基础的主观自生的东西。相反,音乐中的感情内涵是由一定的社会生活所引起,并且是和一定的思想相联系的。正如我国古典音乐论著《乐记》所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3.感性感情体验与理性感情体验相结合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最高境界 音乐表现手段的特殊性,使得它在表现感情的同时,却不能把感情所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同样明确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欣赏者在对音乐中的感情内涵凭借感性进行体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理解因素,深入体验乐曲感情表现的内涵。由于音乐中的感情内涵常常可以在音乐以外的因素中找到理解的根据,因此,在对声乐作品与标题器乐作品的感情体验中,对这些非音乐因素予以充分注意是完全必要的。如果对这些非音乐因素不予注意,而仅凭感性体验是很难深刻领会乐曲的感情内涵,特别是它的社会意义。音乐是一种表现生活的艺术,为了避免音响材料的局限性,更好地进行艺术表现,它往往需要和其他艺术相结合,由于非音乐因素已经和音乐紧密地融合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欣赏者在对音乐进行感情体验时,就需要运用理解认识这一心理要素去对这个艺术整体加以研究,从而加深对音乐的感情内涵的体验。 有些无标题音乐作品,并没有综合运用非音乐因素,但是却并不意味着这些音乐中的感情表现就没有它们的生活和思 浅谈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 ■汤佩莹(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 [音乐教育] The music is e ducate d 栏目责编:艾华

论文浅谈表演中的速度与节奏

重庆大学本科论文 表演艺术中的速度与节奏 学生所在系(院)美视电影学院 专业(方向)影视表演 年级 09级2班 姓名李矜群 学号 20091405 指导教师姓名付强 完成时间:2011 年 9 月

关于表演艺术中的速度与节奏 摘要:速度是运动的快慢、张弛,节奏是运动的规律,是从“紧张”到“松弛”的交替循环过程。而节奏的形成离不开速度,速度与节奏是不能分割的整体。 对于表演艺术来说,速度节奏既是内部行动的规律,同时又是外部动作的组织形式。速度节奏既直接影响着演员的表演,同时表演的速度节奏,又影响艺术作品整体的速度节奏,因此速度与节奏对于艺术作品的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表演艺术动作速度节奏内部速度节奏外部速度节奏 一何为速度与节奏 1.1速度与节奏的重要性 综观艺术发展史,现代表演技巧已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化了几个世纪。 然而,表演作为一门艺术,它的发展变化所依托的便是整个文化、艺术、思想界的进步,是基于世界的存在和推动世界进步的动因的思考:人类、信仰、文化、政治、道德和生活方式。 斯坦尼的“自然主义”的理论是对现代电影表演众多真实人物形象的最恰当的理论指导,体系中有关真实性、细节、速度与节奏的控制和省略的处理方法,仍然是影视演员所要遵循的表演原则。表演艺术的特性,要求演员对于速度、节奏、形体、语言等元素更加真实、细致、精确的把握的重要性进一步突显出来。 如今,诸多的表演理论家和实践者们越来越多地开始在舞台表演和荧幕表演两个领域中,关注表演艺术中的一个恒久不变而又及其重要的理论元素——速度与节奏。 速度与节奏一词引自音乐语言的术语,它是构成艺术表现的内部技巧和艺术的感觉的问题,一谈到感觉,就是一个相当复杂和难于讲清的问题了,因为它涉及到导演对于演员表演的处理问题,以及戏剧情节的走向,戏剧结构的构筑及戏剧表现力的张扬等多重深层次的问题。 在话剧中,演员的表演,场面的调度,灯光布景……甚至于大幕的拉起与闭合的速度和变化都能配合剧情的演进形成话剧艺术所需要的速度与节奏。[1] 在戏剧中,速度与节奏的问题更加繁复和重要,在戏剧的表现形态中,速度与节奏的问题便更加鲜明地摆在每一位创作者面前。 当今时代,戏剧样式的多元化,传媒时代标志化的影视视觉盛宴充斥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一切的一切都更加昭示着戏剧影视工作者们应该对表演艺术的速度与节奏这一共通而永恒的话题引起重视并深入地进行研究和进一步探索。 1.2速度与节奏的关系 世界是处于无限的运动中的,生命也在运动中延续。速度与节奏——作为运动的规律,伴随着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继而也在随时随地的改变着每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人们永远是生活在一定的速度、节奏之中,不同性格,不同身份和不同经历的人,有着不同的速度、节奏。而每一个人形体动作的速度、节奏变化,又是受他的心理状态,动作目的和任务制约的。也就是说,人们不同的速度、是他内心活动与形体运动速度有机结合的产物。反而言之,形体动作的快慢和节奏的变化,体现着人们不同的心里状态。不同的形体动作,从速度节奏上反映了不同的心理状态、区分着动作的目的和性质不同。有什么样的内心活动,就会产生相应的速度、节奏。 在时间艺术中(诗歌、音乐、电影等),节奏总是通过一定的节拍再现出来的。速度

论音乐欣赏的重要性

论音乐欣赏的重要性 音乐欣赏,顾名思义,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并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的活动。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活动。美国音乐学家默塞尔说过:“音乐欣赏在一定意义上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随着音乐教育应是审美教育最终目的这一观念的深入,音乐欣赏活动日益引起理论界和各级学校的关注,音乐欣赏也正从以前的边缘地位向遵循音乐听觉艺术感知规律的中心地位迈进。它与其他的艺术形式有着本质的区别,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人世间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找到相应音乐来表达。一切音乐都可以给人听觉上的愉悦感。但音乐的情感不是任何人都能准确、深刻感受到的,更不是任何人都能恰当地表现出音乐情感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是毫无意义的。”但是,对音乐的欣赏并不困难神秘,只要大脑、听觉健全的人都能欣赏音乐。但要真正理解音乐作品、把握住作品的内涵,并引起相应的共鸣,就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具备相应的知识,并经历一个长期反复聆听和学习的过程。 一、音乐欣赏的教育教学作用 我个人认为音乐欣赏在音乐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欣赏课不仅使学生学到多方面的知识,更能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提高审美情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音乐欣赏是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活动,也属于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随着社会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当今学生们的视野开阔了,他们给自己的大脑补充各种知识,手不释卷地学习着,努力成为新型的知识型人才。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就一般人而言,其感受音乐的能力要远远超过创造和再现音乐的能力。没有专门学习过作曲的人,创作不出声部众多、布局严谨、优美动听的乐曲;没有接受过演奏演唱训练的人,难以演奏、演唱出技巧性很强的乐曲。但是只要稍加指点,这些人就能对音乐有不同层次的领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音乐欣赏课并上好欣赏课。 二、音乐欣赏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活动 有人认为音乐欣赏活动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行为,只不过是用耳朵去听,通过听觉去感知音乐,这是片面而缺乏能动性的。事实上音乐欣赏绝不仅仅是一种被动性的接受行为,而且还是一种积极的主体性创造活动。如果将谱曲看做是第一度创作,演奏演唱是第二度创作的话,那音乐的欣赏则可以看做是第三度创作。 欣赏是听觉,感知和联想相结合的特殊认识过程。在听音乐时,往往使我们想到听觉以外的事物。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把作品背景、内容、特点、思想等直接传授给学生,或者只是从这几个方面简单地进行介绍,然后欣赏;由于学生经验不足和音乐的“不确定性”,创造性教学就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挖掘作品,

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论文 题目: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作者:王辉亚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音乐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其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我从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体验的深浅这一角度出发进行论证,得出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这一结论。 关键词:音乐欣赏感情体验基本要求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专业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对于音乐专家来说,假如在欣赏音乐时只注意技巧、技术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而在感情上却无动于衷,那么他对音乐的欣赏也只见其文而未见其心,见其表而未见其里,并不能完整地感受与领会音乐的美。一位有经验的英国音乐教育家曾告诫说:不要允许你的批评性的敏捷聪明窒息你的情绪反应。那些专家们经常把他们的注意力局限在技巧上。①他还说:除非你也重新抓住了激动过贝多芬写这一作品(指Waldstein)钢琴奏鸣曲—引者注)的同样感觉,或是认为你也有这种情感,你才有权利说你欣赏他。②音乐是一种羞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例如,我们听到这样一些音乐主题: 例1:快速地 郑路、马洪业:《北京喜讯到边塞》 我们自然会从这个由弦乐器和木管乐器奏出的快速而又活跃的音乐主题中,获得一种欢乐和喜悦的感情体验。 例2:慢速的 《江河水》 当在钢琴上响起了这个在左手持续不断地上下滚动的音型衬托下,由右手奏出的号角般铿锵有力的音乐动机时:一种悲苦、凄凉的感情会不由自主地在我们的心头涌起。 例3:肖邦《C小调练习曲》 音乐中所表达的那种激昂的感情波涛,会把我们深深地打动。 欣赏者从音乐中获得的这种感情体验,并不是由于标题或文字说明等所引起的,而是一种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当然,欣赏者能够在自己的意识中,把从听觉感受到的音乐音响转化为感情的体验,是要以正确的音乐感知为前提的,而当欣赏者对某种音乐音响及其艺术风格不熟悉,不能正确地进行音乐感知的时候,那他就不可能获得正确的感情体验。我在为学生讲课的过程中所做的课

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知识讲解

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音乐是美好的,音乐是神奇的,一首动人心扉的音乐,能唤起人们甜蜜的回忆,能奇迹般地给人以生活的勇气和奋进的力量。而人们常常把节奏比作是音乐的脉搏,也就是说,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本文对节奏与节拍、声音、感觉、律动、速度等五个方面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并对一些谱例进行分析,强调了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及掌握好节奏的重要性。 懂得音乐的人常常不无根据地把音乐作品的节奏比作是音乐的脉搏,换句话说也就是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我觉得人们这样的比喻是恰好不过的。他们不把节奏和钟表的滴答声相比,而是和脉搏相比,是有理由的。在我们生命存在的每时每刻,我们的脉搏都在跳动,每个健康的人脉搏的跳动是很均匀的,在心绪稳定的情况下,基本上保持在七十次上下,当兴奋一些时,跳得便略快一些,安静时,则跳的慢一些,这些正常的伸缩都是合理的。如果基本次数是一分钟跳七十次,忽然在几秒种之内变成了九十次,一百次,忽然又掉到五十次,六十次,若出现这样的变化,那一定是心脏出了问题了。音乐节奏不可能像机器一样地纹丝不变。一首奏鸣曲,一个乐章虽有一个基本速度,但在欢快时,也许稍稍加快了一点,抒情的地方也许要稍稍放慢一些,但是基本速度不能改变,从整体感觉上,速度必须是统一的,这样,乐曲才能完整。 节奏和节拍方面的若干普遍的缺点,使人们认为节奏节拍可分为较难的和较易的。在这里,首先明确是节奏与节拍是不同的。节拍包含在节奏的概念中。从人们把节奏的比喻上就可以看出,他们并没有把节奏和摆钟的摆动,钟表的滴答声和节拍器的敲打声上比,其实这些都是节拍,并不是节奏。在音乐的领域里,节奏和节拍最为吻合的情况发生在进行曲中,因为士兵们的步伐最接近节拍的机械而准确的敲击,在音乐作品表演中,节奏应当更接近于节后,而不是接近于无节奏,应当更像健康人的脉搏。 关于一些基本常用的节拍,如四四,四三,八六,八三等。我们首先要养成数拍子,打拍子的习惯,需要的时候也可以借助一下节拍器来帮助没有数拍子习惯的学生。节拍器的使用只是借助一下外力,从根本上来说,还要我们自己有拍子准确的概念和感觉。

音乐欣赏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音乐欣赏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雨母山乡中心学校殷姿 音乐欣赏,顾名思义,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并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的活动。音乐欣赏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活动。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对音乐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从音乐实践的总体来看,音乐欣赏的存在不是可有可无的。正如美国音乐学家默塞尔所说:“音乐欣赏在一定意义上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与其他的艺术形式有着本质的区别,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人世间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找到相应音乐来表达。一切音乐都可以给人听觉上的愉悦感。音乐是最富于情感的艺术。但音乐的情感不是任何人都能准确、深刻感受到的,更不是任何人都能恰当地表现出音乐情感的。这主要是因为音乐的情感不单是人的本能生理现象,而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性的美感。 但是,对音乐的欣赏并不神秘和困难,只要大脑、听觉健全的人都能欣赏音乐。但要真正理解音乐作品、把握住作品的内涵,并引起相应的共鸣,就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具备相应的知识,并经历一个长期反复聆听和学习的过程。马克思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德国音乐评论家舒曼也说过:“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要早点学会辨别调性和个别的音。”“要及早注意各种乐器的声音和性质,把它们的独特音色深深地铭刻在听觉记忆里。”这种感知能力的获得,只有通过欣赏的实践才能提高。 初中音乐欣赏课是一门新的课题,在担任初中音乐教学的几年中,我一直在探索适合初中音乐课的上课方法,我个人认为音乐欣赏在音乐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欣赏课不仅使学生学到多方面的知识,更能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提高审美情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音乐欣赏是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活动,也属于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祖国下一代的美育教育日趋倍受人们的关注。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如果学生缺乏最起码的体验感受

浅析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报告) 题目:浅析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 系(院) 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 学号1428060116 学生姓名刘学青 指导教师汪长礼职称讲师 指导教师朱豹职称工程师 2017 年05 月15日

浅析小学生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 摘要 音乐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依。音乐是一门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学会欣赏音乐也是非常重要的。音乐欣赏已成为我国小学生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欣赏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技能,还能陶冶小学生们的情操。本文通过对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的研究,旨在提高小学生的欣赏能力与水平,从一开始的对曲调歌词等的赏析,到整个歌曲的意境的赏析,进一步引导小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达到情感的共鸣,并从中得出自己的人生感悟,并旨在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自己一份贡献。 关键词:音乐欣赏;情感;体验;小学生;教育

An Analysis of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in the Music Appreci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bstract Music exists in all aspects of life,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our daily life. Music is an art, art comes from life but higher than life. Music is very meaningful in our lives, so learning to listen to music is also very important. Music appreci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students music education. The process of listening to music is the pursuit of the process of beauty, in the process of college students can experience the emotional resonance, get the psychological art to meet, and can cultivate the students' sentiment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in music appreciation, this paper aims to improve the appreciation ability and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lyrics of the lyrics and other appreciation to the mood of the whole song appreciation, and further guide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music appreciation To achieve the emotional resonance, and come from their own life insights, and aims to China's music education to make their own contribution. Keywords: music appreciation; emotion; experienc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education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情感的研究”心得体会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形式,通过音乐可以起到宣泄情感,疏导情绪的作用,在音乐欣赏、演唱、演奏过程中,通过引起学生的共鸣,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受到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渗透,从而达到情感培养的目的。 小学生尚处于蒙昧之时,基本上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和经验,他们的审美情感、思想情感、道德情感都处于形成阶段,由于小学缺乏产生特定情感的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音乐教学活动,采用各种适合的手段,从各方面来培养和促进小学生丰富而健康、积极而向上的情感。怎样更好的发挥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呢? 一、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任何艺术都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时,也可以反所用于生活。“当语言无法表达的时候请让音乐响起来吧。”这句话形象的告诉我们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可以通过特定的形式,更集中、更强烈也更容易地表现人们在生活中的情感,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使人心境平和、舒缓,激烈、快速和强劲的音乐使人心情激动、兴奋,而下行的旋律又会让人忧伤。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小学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打动学生的

情感,给他们一种熏,一种滋养,让他们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的不断地受到情感的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也最适合于表现感情的艺术。 二、情感培养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 (一)、培养审美情感。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要充分挖掘小学音乐教材中歌曲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等,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直观形象的教具的使用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启发学生对音乐中美的因素的鉴赏力及表现力。如在教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在悠扬的演唱结束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这些美丽的景色,老师轻轻的朗诵:舞动的船桨、粼粼的波浪、白塔、绿树、红墙、还有树上的夕阳,然后再让学生谈谈对这首歌的感受,在重新演唱中,要求学生把歌声唱的更加悠扬、更加优美,(如果有条件,也可以把这首歌的MTV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下)从而达到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学生逐渐懂得欣赏美、发现美,并体会到生活中的美的存在。又如在《嘀哩嘀哩》一课时里面,老师通过边表演边朗诵:“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山林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这里有红花,有绿草,还有小黄鹂在嘀哩嘀哩的唱歌”。老

论述演员表演过程中所呈现出的节奏感

论述演员表演过程中所呈现出的节奏感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表演技巧也得到了一定的进化。表演作为艺术的一类,所发生的变化主要受制于文化、思想以及艺术的整体变化。同时也在随着人类社会的文化、信仰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改变。表演节奏一词主要来源于音乐术语,它是艺术表现的内部技巧。本文主要对演员表演过程中的节奏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表演;节奏;艺术 人类日常活动中,速度和节奏都是无处不在的,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以及不同身份的人都有着互不相同的速度与节奏。并且人类所呈现出的速度和节奏都是由本身的心理所支配。所以,我们可以说人们表现出的不同速度与节奏是心理作用和形体运动共同组合而成的。相反,速度和节奏的变化也能很好地体现出人们的心理状态。速度与节奏作为表演中的两个术语,有着并不相同的两个概念,但是,由于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联,所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将这两个术语进行结合,将“速度节奏”作为一个术语来使用。 1 演员表演的节奏分析 1.1 表演节奏的来源 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喜怒哀乐、语言以及形体动作都会左右节奏的改变。人们的各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节奏,

所以,生活中的节奏是无处不在的。自然界中,突如其来的降雨、狂风暴雨以及平时的微风等也能改变生活节奏。这些生活中所形成的节奏,正是演员在艺术表演过程中节奏的写照,所以,人们要学会对生活节奏的总结和分析,将其更好地应用于表演过程当中。以戏剧演员来讲,戏剧这门艺术主要来源于生活,它与电影表演和电视表演存在本质上的区别,戏剧是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为切入点,分析人们的性格。所以,我们必须从生活和实际出发,将生活中的节奏作为艺术节奏的主要来源,真正地认识到生活中的节奏。 1.2 表演节奏的重要性 生活中节奏是不可缺少的,表演艺术中节奏更是占有重要地位。舞蹈表演不能离开节奏,音乐所产生的节奏、运动的节奏都融入舞蹈当中。随着音乐的响起,舞蹈演员的舞蹈和音乐结合在一起,给观众呈现出一种美的节奏,音乐强度的不同、动作幅度的大小都能使节奏发生一定的改变。电影演员给观众所呈现的节奏感更为明显与丰富,电影情节的转换、配乐的轻重以及演员的极力表演都能够使电影的节奏发生变化,呈现给观众更好地视觉体验,电影的节奏让电影更加的生动,所有的电影都存在节奏,没有节奏的电影根本不可能存在。节奏是音乐存在的灵魂,音乐所呈现出的节奏感是作曲者心理变化的体现,通过音乐表现出的节奏来影响

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广东省龙川县教师进修学校龙川517300 【摘要】音乐教育是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理想、能力、意识、修养、情趣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素质教育音乐欣赏教学音乐表演与活动 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有机构成部分,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审美、情感、节奏、音准、创意等内容,都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构成要素,其中最基本的要素是情感培养和能力培养,它是衡量学生素质的基准。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指出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高尚的人格。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音乐应该同其它学科一样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个性。”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实际上音乐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素质教育。音乐教育是人的全面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音乐提高学生们的精神境界和综合素质,也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音乐教育既能提高学生们的文化知识水平,又让学生们在审美观念、理想、能力、意识、修养、情趣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1.音乐欣赏中陶冶学生情感 音乐教育能陶冶情感——德国作曲家瓦格纳说:“心灵的器官是乐音,心灵的艺术意识语言是音乐。”当我们接触一部音乐作品时,我们正感受着作曲家的灵魂,并直接触摸到了他们的情感,不管是欢快还是悲伤的音乐都能引起听者的共鸣,这就是音乐的语言。在平时的课堂音乐欣赏教学中,笔者就着重培养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获得真、善、美和获得心灵的净化。 例如,从作曲家冼星海的生平、作品的历史背景入手,在音乐欣赏中注重学生们情感的体验。冼星海的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是人们早已熟悉的作品,但对生活在温室的学生们来说,他们还不太了解也很难理解那个时候的历史,于是笔者从钓鱼岛事件入手,给学生们讲解抗战时期的有关历史,还把自己大学时观赏纪录片《南京大屠杀》的经历和感受与大家探讨。当学生们再次聆听《黄河大合唱》时,他们的内心都能感受到音乐作品对心灵的震撼,都有一种深深的感动,同时也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 优秀的音乐作品能使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优秀的民族音乐,渗透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具有民族文化的独特气质,学习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例如,在学生们感受华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的情感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它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可见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呢? 一、运用生动教学语言,引发学生情感投入 音乐教师是音乐美的传播者,音乐美要依靠情感来体验。因此,音乐教师首先要以自己的情感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只有具备一定审美素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没有情感就没有创造。教师用好课堂语言就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因为课堂语言是维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是课堂教学的凝聚剂。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因为音乐本身作为一种艺术,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要学生进入所创设的情境之中,需要教师的语言也要相应的生动形象,精辟而精练。把音乐作品所蕴涵的艺术形象鲜明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真正融入音乐情境中,接受音乐的感染与熏陶,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因此,课堂教学语言对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投入 情感的诱发,依赖于一定的情境。创设情境,是要根据音乐的情绪、风格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有了良好的情境,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联想。在现代教育手段中,多媒体的运用也能发挥出很好的创设情境的功效。特别是在欣赏音乐形象明显的组曲、配音诗、配音画时,可以—展身手。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笔者采用多媒体技术营造了强烈的森林气氛,使学生置身于葱郁的大森林中体验各种不同的动物形象。虽然没有看到真实的动物,但他们能通过音乐感受到狮子的威武勇猛和大象的憨态可掬。 三、通过音乐内在魅力,催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教育用音响的魅力给人们以各种感受。音乐的旋律起伏变幻、抑扬顿挫、迂回曲折中,在动和静、高和低、快和慢、紧和松的对比组合运动中,展现它特有的美丽并激起人们感情的博览。所以音乐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音乐本身的美,去滋润学生的心田,陶冶情操。一首好的歌(乐)曲,常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尤其是对青少年,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列宁说:“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在哪里,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异邦人,言语不同,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的熟悉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这就是音乐特殊的魅力所在。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曾鼓舞了多少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走上抗敌最前线;一曲《爱的奉献》,又促使多少人慷慨

论表演节奏的重要性

论表演节奏的重要性, 节奏,在生活中总能被人在经意和不经意间轻易地察觉和感受,也易被人挂在嘴边,诸如我们常说的说话节奏、行动节奏、生活节奏、时代节奏、人生节奏? ?正如瑞典著名导演伯格曼所说“节奏无处不有,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尽管我们没有意识到,却总是处在这样一种或那样一种节奏中——呼吸、心跳、眨眼、昼夜的转换、破坏与创造的交替等等。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无一不存在着节奏。因此,艺术创作也理应建立在这一事实上”。的确,作为一个学习和研究表演艺术的学生来说,我发现:在排练时,“节奏”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专业术语之一;看完一台话剧演出后,“节奏”经常成为被讨论的焦点之一;在所阅读的戏剧理论书籍中,“节奏”也永远是倍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无怪乎法国一位艺术理论家慕西纳克说:“是节奏,不然就是死亡。”凡是艺术都讲究节奏,由于使用的材料和方法各不相同,各门艺术的节奏的体现与运用也是不同的。音乐的节奏靠声音来体现,文学作品的节奏靠语言文字来体现,绘画的节奏靠线条、色彩来体现,而戏剧表演的节奏则是靠演员的动作、台词来体现的。诚然,节奏,生活中无处不在,艺术创作中无处不在,舞台上无处不在,演员表演中更是无处不在。节奏,是戏剧演出的呼吸、生命,而构成舞台节奏的主要因素是演员表演中的正确的速度、节奏,它是演出的节奏基础。也就是说演出节奏主要靠演员的表演去实现。演员对于节奏的把握正确与否,关系到整个演出的成败。戏剧节奏是舞台艺术创作者把各方面的创作因素都完美地综合起来,才获得的一个新的、既有整体又有局部的完美统一的结果。舞台艺术创造者要费尽一生的力量去追寻,才能使这个最后的完美节奏,让观众不费力地得到、欣赏和满足。一般来讲,节奏这个问题常常给人一种错觉,认为它只是艺术最后的表现形式,实际上,它同时也是一个过程。在过程中时刻都体现着节奏,节奏也必须以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从形成节奏的条件与过程看,必须是容与形式反复整合,才能使二者完美统一在一起,体现出节奏来。不管是容的表现还是形式的体现,演员都是最主要的参与者,也就是说演员的创造是实现这个过程的基础,演员把握表演节奏的过程就是形成舞台节奏的最主要的过程。一般印象中,谈节奏大概都以为是导演的事情,但是,任何一位戏剧导演在创作一部舞台作品的时候,也不能否认一出戏的整体节奏最终要落实到演员的表演上,要靠演员的表演去体现。演员的表演节奏如果处理得当,整个演出的节奏才会得以正确的呈现。这里,我并不否定演员对其所扮演角色的表演节奏的把握会受到导演对全剧节奏处理的制约,但是,有约束并不代表没有创作,正是演员和导演在剧本的节奏处理上达成了某种共识,才使得舞台节奏顺理成章的产生。作为以演员表演为中心的戏剧艺术,更多时候是演员积极有效的创作才使导演的创作构思得以完美的体现。换言之,如果演员做不到,导演再怎么

最新对音乐的赏析

最新对音乐的赏析 最新关于对音乐的赏析 对音乐的赏析篇一:论情感对音乐赏析的影响 摘要: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情感是技术与感受、理解的融合,这种有别于自然状态的乐感需要天赋,更需要培养。 关键词:乐感理解:来源;培养 乐感是指人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与理解能力。通常表现为人在音乐欣赏或音乐表现时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感受能力。前者的表现是隐性的,潜在于人的内心活动;而后者则将这种内心活动付诸音响传达出来。 一、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 二、乐感需要天赋,更需要培养 在音乐欣赏中,一个人若难以或不能真切地感受到音乐的美,便认为他的乐感不好;同样,在音乐表现中,一个人若难以或不能贴切地传达音乐的美,我们也会认为他的乐感不好,因而乐感这一概念的涵义应当包括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两方面。 三乐感的培养 (1)首先要注重文化知识与中外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文化与艺术方面的修养。文化修养与对外部事物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直接有关。文化修养不足的演奏者,在表达作品意境、诠释作品内涵的程度必然受到一定局限。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有着相同之

处,在产生背景、社会功效、创作与欣赏均需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许多钢琴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有 关甚至是直接受文学作品启迪而创作的。古今中外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奇、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精华。 (2)其次要注重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音乐理论的学习,不 断提高宏观把握、微观分析钢琴音乐作品的能力。钢琴是和声与复 调类的乐器,钢琴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是乐队作品的浓缩。如同指挥 家指挥乐队(无论管弦乐队还是民族乐队)需要音乐理论这一基础知 识一样,钢琴家驾驭钢琴同样离不开音乐基本理论。否则,便无法 通晓钢琴作品的和声配置、复调形式、织体特点、曲式结构,便无 法做到胸有成竹,不仅直接影响对具体作品的感受、理解与表达, 而且还会影响钢琴演奏整体水平的提高。。 (3)要注重对于一切优秀音乐作品,包括中外钢琴音乐、交响音乐、民族民间音乐的欣赏,特别要注重对于优秀钢琴演奏家的演奏 的欣赏,以便博采众长、融会贯通,逐步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演奏 风格。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运用听觉器官大量欣赏,可以直接有效 地吸取艺术精华、培养良好的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领略作 品的韵味与内涵、洞悉作品的情绪与意境。欣赏优秀的钢琴音乐, 可以深入地体味作品处理方面的细微差异;欣赏中外管弦乐与民族 管弦乐,可以有益于发挥钢琴演奏和声与复调的独特作用;欣赏民 族民间音乐,可以更准确地表现中国钢琴音乐的东方神韵。而当今 高度发达的现代科技、传播媒介,则为音乐作品的传播普及开辟了 多种途径。录音录相、广播电视、舞台演出、电影放映等形式使音 乐欣赏成为举手之劳。 总之,乐感,需要一定的天赋,更需要经过专业技术的训练与培养,我认为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首先对音乐表现为感性上 的直接体验,其次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 在含义。换句话说,欣赏者要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 的感情内涵,这是欣赏者在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当然,我又认为问题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音乐欣赏者的欣赏能力各 不相同,而且每个欣赏者都只能根据自己的不同生活经验来体验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