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0讲 细胞的增殖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0讲 细胞的增殖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0讲 细胞的增殖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0讲 细胞的增殖

第10讲细胞的增殖

知识内容考试要求知识内容考试要求

1.细胞周期 a 4.活动:制作并观察植

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

时装片

b

2.动、植物细胞的有

丝分裂b

5.细胞有丝分裂各时

期简图的绘制

b

3.活动:观察细胞的

有丝分裂

b

细胞周期

1.细胞增殖

(1)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主要有两种: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2)意义:增加细胞数目。

2.细胞周期

(1)前提条件:连续分裂的细胞。

(2)起止点

起点:一次分裂结束;止点:下一次分裂结束。

(3)时期划分

①分裂间期

a.G1期:合成DNA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

b.S期:DNA的复制;

c.G2期:有丝分裂所必需的一些蛋白质的合成。

②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4个时期。

(4)特点

间期的时间总是大于M期;不同细胞的周期,时间长短各不相同。

[基础诊断]

(1)细胞体积增大,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提高(×)

(2)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不具有细胞周期(√)

(3)高度分化的细胞有细胞周期(×)

(4)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通常比分裂期持续的时间短(×)

(5)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

(6)朊粒(PrP SC)是一种蛋白质,其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教材热考拾遗]

(必修1 P105图4-1改编)如图表示细胞周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a为一个细胞周期

B.a→b过程中易于发生基因突变

C.b→c过程中有中心体复制

D.c→d过程中有转录和翻译

解析:选D。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G1→S→G2)和分裂期(M),是从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结束的,即c→c为一个细胞周期,A错误;a→b过程为分裂间期的G2期,而基因突变发生在S期,即图中的d→a,B错误;b→c过程表示分裂期,而中心体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C错误;c→d过程表示G1期,主要进行相关蛋白质和某些RNA 的合成,存在转录和翻译,D正确。

1.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如人体皮肤生发层细胞、造血干细胞等干细胞、癌细胞、植物根尖(茎尖)分生区细胞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都不具有细胞周期,高度分化的细胞也不具有细胞周期。

2.判断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方法

(1)细胞周期以分裂间期为起点,而不能以分裂期为起点。

(2)分裂间期的时间远远长于分裂期。

(3)图甲A→B→C→A为一个细胞周期,图乙a+b或c+d为一个细胞周期,图丙a+b +c+d+e为一个细胞周期,图丁中B组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正在进行DNA复制,C组细胞处于分裂期。

(1)误以为G2期是合成间期所需的一些蛋白质。G2期合成的蛋白质是为接下来的分裂期做准备。

(2)误以为只有S期才有DNA解旋现象。在G1和G2期都有蛋白质合成,在转录时也涉及DNA解旋现象。

(3)误以为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相同。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一般细胞周期不同。

(4)误以为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5)误以为只有分裂间期才会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发生在任何阶段,分裂期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6)误以为分裂期有大量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所以蛋白质很少再合成。

[题组冲关]

1.(2016·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高等动物体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处于S期时,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核仁

B.蛙胚卵裂球细胞周期变短,子细胞体积变小

C.蛙胚卵裂期细胞G2期显著缩短,细胞分化变快

D.在缺乏营养物质的培养液中培养细胞,可得到大量的G1期细胞

解析:选C。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在分裂前期解体消失,而S期在前期之前,故可观察到核仁,A正确;卵裂球细胞分裂旺盛,细胞周期短,由于卵裂球暂时无法从外界获取营养,故每次分裂细胞体积都会变小,B正确;卵裂期细胞分裂旺盛,G2期显著缩短,但此时细胞分化并不明显,C错误;有丝分裂G1期细胞会合成DNA复制所需的一些蛋白质,缺乏营养物质会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影响DNA的复制,使细胞无法进入S期而大量留在G1期,D正确。

2.科学家用含15N的硝酸盐作为标记物浸泡蚕豆幼苗,并追踪蚕豆根尖细胞的分裂情况,得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的时间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染色体的加倍可发生在CD阶段

B.2~17.3 h期间,DNA分子应处于高度螺旋状态

C.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在2~17.3 h期间活动

D.基因的自由组合应发生在17.3~19.3 h期间

解析:选A。CD段时间为17.3~19.3 h,属于分裂期,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会加倍;2~17.3 h期间为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DNA分子没有处于高度螺旋状态;蚕豆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根尖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能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

与细胞周期有关的三变

(1)联系基因突变: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容易受到内外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差错,即发生基因突变。

(2)联系染色体变异:在细胞分裂前期,秋水仙素或低温都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出现多倍体细胞。

(3)联系细胞癌变:用药物作用于癌细胞,在分裂间期,DNA分子不能复制,可抑制癌细胞的无限增殖。

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时期判断

①写出各图像所在的时期:a.间期,b.中期,c.后期,d.末期,e.前期。

②按照细胞周期排序(填字母): a、e、b、c、d。

③该图表示植物(填“动物”或“植物”)细胞。

(2)分裂各时期的特征(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

细胞周期主要特征

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核被膜消失,核仁解体;染色质高度螺旋化,成为染色体;形成纺锤体

中期

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

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独立的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

末期染色体和纺锤体消失,出现新的核被膜和核仁

(3)

胞质

分裂

??

?

??

过程:两个新细胞间出现许多囊泡→聚集成一

个细胞板→新的细胞壁

2.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不同

项目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前期纺锤

体的来源

由两极细胞质直接发出纺锤

丝形成

由中心体周围发出的纺锤丝

形成末期细胞质

的分裂方式

细胞中部出现许多囊泡形成

细胞板将细胞隔开

细胞两极之间“赤道面”上

向内凹陷,形成环沟,渐渐加

深使两个细胞分开

(1)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2)动物细胞周期的G2期已经形成了1对中心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纺锤体(2016·浙江,3B)(√)

(3)右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模式图(×)

(4)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5)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6)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

[教材热考拾遗]

(必修1 P109图4-4改编)如图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模式图,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②→细胞⑥经历了一个细胞周期

B.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细胞③数量最多

C.细胞②染色体的形成有利于后续遗传物质的均分

D.细胞④→细胞⑤染色体数加倍

解析:选C。细胞周期包括分裂期和分裂间期,细胞②→⑥只代表分裂期,A错误;③为分裂中期细胞,视野中数量最多的细胞是间期细胞,B错误;②为有丝分裂前期,前期染色体的形成有利于后续遗传物质的均分,C正确;④时期细胞着丝粒已经分裂,④→⑤细胞中染色体数不变,染色体数加倍发生于③→④,D错误。

考法1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结构的变化

(1)染色体形态和行为的变化

①染色体形态的变化

②染色体行为的变化

(2)相关结构的变化规律

细胞结构变化规律

纺锤体形成(前期)→消失(末期)

核膜、核仁消失(前期)→重建(末期)

中心体倍增(间期)→移向两极(前期)→平均分配(末期)

细胞器名称细胞类型作用时期生理作用

核糖体动、植物间期(主要) 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中心体动物、低等植物前期纺锤体的形成高尔基体植物末期细胞壁的形成

线粒体动、植物整个细胞周期提供能量

与有丝分裂相关的4个易错点

(1)分裂全过程均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不分离。

(2)姐妹染色单体在间期就已形成,只是呈染色质形态,而染色体形态出现于前期。

(3)后期着丝粒是自动分裂而与纺锤丝的牵引无关。若用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没有纺锤丝的牵引,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仍可加倍。

(4)界定赤道面与细胞板:赤道面不是细胞结构,是一假想平面,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细胞板是一真实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出现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

[题组冲关]

1.(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期,一对中心粒分开并移到细胞的两极

B.中期,通常会发生染色体畸变和基因重组

C.后期,细胞的每一极都含有2条性染色体

D.末期,核膜向内不断凹陷并逐渐形成环沟

解析:选C。一个中心体包括一对中心粒,在有丝分裂前期,一对中心体分开并移向细胞的两极;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后期,染色体畸变可能发生于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果蝇为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后期细胞的每一极都含有2条性染色体;末期,细胞膜向内不断凹陷并逐渐形成环沟。

2.如图是同一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B.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③→②

C.该种生物的叶肉细胞中共含有6个DNA分子

D.③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

解析:选B。根据图中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可判断出:①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②表示有丝分裂的末期,③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④表示有丝分裂的中期。这四个时期构成了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其分裂顺序为①→④→③→②;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基因重组;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含有DNA,故叶肉细胞中的DNA分

子数大于6。

考法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等数目变化分析

(1)核DNA、染色体及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以二倍体为例)

项目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染色体2N 2N 2N 2N→4N 4N→2N 染色单体0→4N 4N 4N 00

核DNA2N→4N 4N 4N 4N 4N→2N

(2)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含量变化曲线分析

①曲线模型

②曲线解读

项目上升段的变化原因下降段的变化原因

核DNA 间期(S期)DNA复制,DNA数目加倍末期细胞一分为二,DNA数目减半染色体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减半

染色单体间期(S期)DNA复制,染色单体形成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单体消失

图中ef(BC)段表示S期DNA的复制,染色单体形成;fg(CD)段表示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时期,即有丝分裂G2期、前期和中期;gh(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消失。

(4)根据柱状图判断细胞分裂时期的规律(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①根据染色单体变化判断各时期

染色单体?

????有→前期、中期(甲图)无→后期(乙图)、末期(丙图) ②根据比例关系判断各时期

DNA ∶染色体∶染色单体=?????4n ∶2n ∶4n →G 2期、前期、中期(甲图)4n ∶4n ∶0→后期(乙图)2n ∶2n ∶0→G 1期、末期(丙图)

[题组冲关]

3.(2020·浙江宁波月考)下图是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a)数目、核DNA 分子(b)数目的柱形统计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时期染色体还未复制,核DNA 已完成了复制

B .③时期核膜、核仁重建,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

C .①→②表示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 分子数目不变

D .②时期染色体数目和DNA 数目相等,说明细胞分裂已经完成

解析:选C 。①表示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该时期核DNA 和染色体的复制均已经完成,A 错误;③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此时核膜、核仁重建,但不会出现细胞板,B 错误;①→②表示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 分子数目不变,C 正确;②时期染色体数目和核DNA 数目相等,都是体细胞的2倍,说明细胞中着丝粒已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D 错误。

4.下图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中DNA 含量变化曲线和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曲线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ab 段DNA 含量上升的原因是DNA 分子复制

B .gh 段染色体数量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

C .cd 段和ij 段含量的变化原因相同

D .bc 段和hi 段的染色体数与核DNA 分子数之比均为1∶2

解析:选D 。bc 段染色体数与核DNA 分子数之比为1∶1或1∶2,hi 段的染色体数与

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1。

活动: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

制作及其简图的绘制

1.实验原理

高等植物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较旺盛;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染成深色;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形态和行为变化,可判断分裂细胞所处时期。

2.实验流程

(1)洋葱根尖培养:水培法,常换水。

(2)装片制作

步骤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剂或操作切取

根尖

2~3

mm

10%盐酸

清水

(小水

流为

佳)

0.01 g/mL

龙胆紫溶

液或醋酸

洋红溶液

用镊子取出根尖

置于载玻片上,盖

上盖玻片后用手

指轻压(呈云雾

状)

目的/ 使细胞分

离(根尖酥

软)

避免

解离

过度

和便

于染

使染色体

(质)着色,

便于观察

使细胞分散(以免

细胞重叠和装片

破裂)

时间/ 10~15 min 10 min 1~2 min /

①低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处于分裂期。

②高倍镜观察:将物像移到中央→转动转换器→调细准焦螺旋→观察。

③移动观察:移动装片寻找各时期细胞(解离时细胞已死亡)。

(4)绘图

①目的:绘制有丝分裂中期简图。

②要点:植物细胞形态近似方形、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有染色单体、纺锤体;无核

膜、核仁和中心体。

1.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原理与依据

高等植物体的分生区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就可以判断细胞各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

2.实验材料的选择

观察对象应选择植物分裂旺盛的部位(根尖、茎尖的分生区),取材必须在细胞分裂旺盛的时间(不同植物、不同部位有不同时间),这样才能保证制作的装片可以观察到较多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在本实验中,一般选择生长旺盛、带有分生区的洋葱根尖,且在上午10时至下午2时细胞分裂旺盛的时期进行实验。

3.相关试剂及其作用

(1)10%盐酸→解离液,用于解离(破坏细胞间质)以使细胞分离。

(2)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作为碱性染料,可使染色体着色,以便观察染色体的形态行为。

(3)清水→用于解离后的漂洗,既防止解离过度,又有利于碱性染料染色。

4.绘制细胞分裂图像时的几个注意事项

(1)动物细胞一般画成圆形,外面代表细胞膜;植物细胞一般画成方形,外面代表细胞壁。

(2)动物细胞分裂末期,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终缢裂成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不向内凹陷,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最终形成两个子细胞。

(3)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要画出中心体,高等植物细胞不能画。

(4)细胞分裂后期图像应注意三点

①移向两极的染色体位置不能画反,正确的应为染色体臂朝向中央,着丝粒靠近两极。

②上下对应的两条子染色体的大小、形状、颜色应完全相同。

③每一极同源染色体都应成对存在(二倍体生物)。

[题组冲关]

1.(2019·浙江4月选考)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中,观察到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装片制作过程中需用清水漂洗已解离的根尖便于染色

B.观察过程中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

C.图甲细胞所处时期发生DNA复制及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D.图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图乙细胞中的增加了一倍

答案:C

2.(2020·浙江十所名校阶段性测试)用不同浓度的药物X处理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3 d、5 d后,分别制片观察有丝分裂指数[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数×100%]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药物X浓度为0时有丝分裂指数只有10%,表明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

B.制作装片过程中使用解离液的目的是固定细胞的形态

C.高浓度的药物X严重抑制了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指数

D.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呈下降趋势

解析:选B。有丝分裂指数为10%的含义是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占10%,说明90%左右的细胞处于分裂间期;解离液的作用是使细胞相互分离;由题图可知,高浓度的药物X使得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减少,严重抑制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根尖有丝分裂指数呈下降趋势。

1.(2019·浙江1月学考)根据每个细胞中核DNA含量不同,将胡萝卜根尖细胞分成三组,每组细胞的数目如下图。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甲组的每个细胞都有1对中心体

B.乙组细胞处于间隙期,正在进行DNA复制

C.丙组中有部分细胞处于染色体加倍状态

D.甲、乙、丙三组细胞均可作为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材料

解析:选C。一个DNA没复制的细胞中中心体一般只有1个,A错误;间隙期是G1和G2期,乙组细胞是处于S期,B错误;丙组细胞有部分细胞处于分裂期的后期,C正确;丙组细胞中有部分细胞能作为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材料,D错误。

2.(2017·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观察小鼠骨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期,分开的中心体之间有纺锤丝相连

B.中期,伸展延长的染色质排列在赤道面上

C.后期,可观察到核被膜逐渐解体形成小泡

D.末期,可观察到由许多囊泡聚集形成的细胞板

解析:选A。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前期核被膜消失;植物细胞在末期时形成细胞板。

3.(2017·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盐酸使植物细胞间的果胶质层松散

B.实验选用的醋酸洋红溶液属于碱性染料

C.装片制作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D.显微镜下观察中期细胞可看到完整的染色体组型

解析:选D。盐酸能使植物细胞之间的果胶质层分散,有利于细胞分散;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色;装片制作的步骤是解离(使细胞彼此分散)→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制片;染色体组型是通过对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进行显微摄影,然后按大小、形态进行配对构建的图像。

4.下列关于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分裂间期,DNA复制含量加倍

B.在分裂前期,由中心粒周围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C.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含染色单体

D.在分裂后期,每一个着丝粒分裂成两个,染色体数目加倍,不含染色单体

解析:选B。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都进行DNA的复制,且复制后DNA含量都加倍,A正确。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过程不同:动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的;植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的,B错误。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面上,且都含染色单体,C正确。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每一个着丝粒都分裂成两个,染色体数目加倍,不含染色单体,D正确。

5.(2020·浙江五校高三联考)如图是某同学实验时拍摄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图,①~⑤表示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胞质分裂可在①所处的时期开始进行

B.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顺序是⑤→④→②→①→③

C.间隙期主要的变化是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D.①中DNA与染色体的数量之比大于1

解析:选C。细胞质分裂在末期①时期开始进行,A正确;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中期、末期、前期、间期,故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顺序是⑤→④→②→①→③,B 正确;有丝分裂间隙期主要的变化是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错误;①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消失,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但细胞质中含有DNA,因此整个细胞的DNA与染色体的数量之比大于1,D正确。

6.(2020·余姚模拟)若干连续增殖的细胞,根据核DNA含量不同分为三组,每组细胞数如图1所示;图2是上述连续增殖的细胞中某细胞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________组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图2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________期,属于图1中________组细胞。

(2)图2中有__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_条染色单体,该生物正常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

(3)丙组细胞数目最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察发现m处线粒体较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甲、乙后丙(2)80 4

(3)丙组细胞为分裂期细胞,细胞周期中分裂期细胞所占比例小(4)m处消耗能量较多

1.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裂间期进行DNA复制

B.前期开始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C.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的最佳时期

D.末期进行着丝粒的分裂

解析:选D。着丝粒的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2.(2020·浙江名校考前押宝)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当细胞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时,该细胞还可能会发生()

A.细胞质进行不均等分裂

B.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C.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

D.DNA聚合酶较为活跃

解析:选C。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时,所处时期为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完成后、前期、中期,因此,该细胞还可能发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发生在中期),但不能发生着丝粒分裂;DNA聚合酶在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时发挥作用,因此,细胞中不会出现DNA聚合酶较为活跃的现象;有丝分裂中不会发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3.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真核细胞增殖才会有DNA的复制

B.细胞增殖过程中都要形成纺锤体

C.细胞增殖过程中都有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D.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异

解析:选C。细胞增殖都有DNA的复制过程,A错误。无丝分裂过程不出现纺锤体,

B错误。细胞增殖过程中要进行DNA的复制,也要合成相关蛋白质,即进行基因的表达,C正确。有丝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突变,D错误。

4.(2020·浙江六校联考)右图是某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图表示雌性动物有丝分裂后期

B.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④有基因A或a

C.此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8个DNA分子

D.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

解析:选A。该图表示雌性动物或雄性动物有丝分裂后期,A错误;相同的基因或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因此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④有基因A或a,B正确;题图中上下两极各有2个染色体组,4个DNA分子,因此共有4个染色体组,8个DNA分子,C正确;该细胞共有4对同源染色体,产生的子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D正确。

5.(2020·浙江“超级全能生”联考)下列有关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观察及相关细胞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观察到的细胞中绝大多数应处于分裂间期的S期

B.一个视野中不容易找全处于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

C.中期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可用于制作染色体组型图

D.整个过程细胞核分裂早于胞质分裂,染色体形成早于纺锤体形成

解析:选A。观察到的细胞中绝大多数应处于分裂间期的G1期,A错误;一个视野中不容易找全处于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可以换一个区域观察,B正确;中期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可用于制作染色体组型图,C正确;整个过程中细胞核分裂早于胞质分裂,染色体形成早于纺锤体形成,D正确。

6.下列关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期,染色单体出现,染色体缩短到最短

B.中期,可以观察到染色体核型

C.后期,分离的染色体以相同的速率分别被纺锤丝拉向两极

D.末期,可以观察到由核膜解体的小泡重建形成的细胞板

解析:选C。染色体缩短到最短发生于有丝分裂中期,A错误;染色体核型分析是以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为研究对象,根据染色体的大小、形状、着丝粒的位置等特征,并借助显微摄影技术对染色体进行分析、比较、排序和编号制作的图像,B错误;有丝分裂后期,分

离的染色体以相同的速率分别被纺锤丝拉向两极,C正确;末期由高尔基体分泌的囊泡聚集形成细胞板,D错误。

7.(2020·杭州一模)下图是某同学进行“制作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时截取的4个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同学的装片制作过程依次为解离、染色、漂洗和制片

B.依据细胞周期先后将图中4个时期排序,应为③→①→②→④

C.过一段时间后,④的细胞将分裂成两个如图③的细胞

D.分裂间期核内无染色体,所以不会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

解析:选B。由题图可知,①为有丝分裂中期,②为有丝分裂后期,③为有丝分裂前期,④为有丝分裂末期。在“制作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的活动中,装片制作过程依次为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A错误;根据分析可知,图中4个时期排序应为③→①→②→④,B正确;由于实验中细胞已经在解离时死亡,所以图④的细胞无法分裂成两个图③的细胞,C错误;分裂间期核内无染色体,但有染色质,所以会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D错误。

8.(2018·浙江4月选考)下表为实验测得离体培养的胡萝卜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

周期G1S G2M 合计

时间(h) 1.3 2.7 2.9 0.6 7.5

A.G1期的细胞中主要进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增生

B.用含DNA合成抑制剂的培养液培养1.3 h后,细胞都被阻断在S期

C.G2期的细胞中每个染色体含2条并列的染色单体,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D.胡萝卜各组织细胞周期时间长短相同,但G1、S、G2和M期的时间长短不同

解析:选A。G1期细胞主要进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A正确;DNA合成抑制剂是抑制DNA复制,使细胞都被阻断在S期,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至少2.9+0.6+1.3=4.8 h后才能使细胞都被阻断在S期,B错误;染色体数目加倍是由着丝粒分裂引起的,

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后期,C错误;胡萝卜各组织细胞周期时间长短一般不同,D错误。

9.(2020·浙江六校联考)下图为动物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分裂间期、乙为分裂末期,⑤聚集成为赤道面

B.①由微管组成,在前期较晚时形成纺锤体作用于②

C.若甲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则甲产生的子细胞为生殖细胞

D.③④均为细胞膜,两种细胞的胞质分裂方式相同

解析:选B。甲为分裂前期、乙为分裂末期,⑤聚集成为细胞板,A错误;①为中心体,由微管组成,在前期较晚时形成纺锤体作用于②的着丝粒,B正确;有丝分裂不能产生生殖细胞,甲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可能是含一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生物进行有丝分裂,C错误;

③为细胞膜,④为细胞壁,两种细胞的胞质分裂方式不同,D错误。

10.(2020·温岭选考模拟)如图所示分别表示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下列相关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个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B.甲、乙、丙三个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与核DNA分子数比例都为1∶2∶1

C.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复制,发出纺锤丝,形成了纺锤体

D.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

解析:选A。根据图中染色体的行为特点可知:甲、乙、丙三个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A正确;乙细胞中着丝粒分裂,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甲和丙细胞中含有染色单体,所以甲、乙、丙三个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与DNA分子数比例分别为1∶2∶2、1∶0∶1和1∶2∶2,B错误;中心体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C错误;图示细胞中没有细胞壁,所以该生物不可能是低等植物,D错误。

11.(2020·浙江宁波十校高三期末)药物A能抑制多种癌细胞增殖,用不同浓度的药物A 处理海拉细胞,得到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随药物A浓度增加,G1期细胞所占比例增加

B.药物A可使海拉细胞停留在G2/M期

C.药物A可抑制海拉细胞的DNA复制

D.药物A抑制海拉细胞的最适浓度是50 μg/mL

解析:选B。随药物A浓度增加,G1期细胞所占比例减少,A错误。由题图可知,当药物A的浓度逐渐升高至150 μg/mL时,G1期的海拉细胞数目逐渐减少,G2/M期的细胞数目逐渐增多;当药物A的浓度超过150 μg/mL时,G2/M期的细胞数目开始减少,由此可知药物A可使海拉细胞停留在G2/M期,且最适浓度是150 μg/mL左右,此时抑癌作用最佳,B正确,D错误。DNA复制是在S期,若药物A抑制海拉细胞的DNA复制,则应该出现G1期细胞百分比增加的情况,与题图不符,C错误。

12.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图乙、丙、丁分别是对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统计(图乙、丙、丁中的a、b、c表示的含义相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动物各个体细胞中都含有4条染色体

B.图乙中的a、b、c分别表示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

C.图丙可以最恰当地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关系

D.图丁所示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解析:选C。根据题意可知,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像,从图甲可以看出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据此可以推测该动物体细胞中一般含有4条染色体,但不能说明该动物各个体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都是4条,如图甲细胞就有8条染色体,A错误;根据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的数量关系以及染色单体数可出现“0”,可以判断图乙中的a、b、c分别表示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B 错误;图丙中染色单体数为0,但染色体数加倍后与DNA分子数相同,据此可判断图丙表

示的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故图丙可以最恰当地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DNA 和染色单体的关系,C正确;图丁所示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与DNA数目相等,可以判断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或间期中DNA复制之前的时期,D错误。

13.(2020·杭州模拟)如图为一个连续分裂的细胞染色体含量的变化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从________开始到________结束。

(2)图1表示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cd段表示细胞分裂进入________期,染色体变化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de表示细胞分裂进入________期。

(3)细胞核内DNA含量加倍发生在________段。纺锤体出现是在________段,最易辨认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时期是在________段。

(4)图2表示的细胞分裂期相当于图1中__________段,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染色体________条。

解析:分析曲线图可以看出cd、hi段染色体数目加倍,说明cd、hi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根据有丝分裂的先后顺序,ef、fg、gh、hi、ij分别表示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答案:(1)e j(2)后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末(3)ef ab或fg bc或gh (4)bc或gh 4

14.(2020·舟山四校联考)如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与观察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过程叫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过程叫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过程需要对载玻片上的根尖进行按压,以便促使细胞________________。

(4)E过程中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的________________,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观察。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生物 含答案

(高三暑假返校联考)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2020届第一次联考 生物试题卷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区域规范作答,答在试卷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关于人类对全球环境影响的叙述,错误 ..的是 A.全球气候变暖能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业生产 B.每一种野生生物的灭绝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基因库消失 C.防治酸雨的最有效办法是限制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D.最近30多年的人类活动使臭氧的分解作用大于生成作用 2.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艾滋病是一种可通过体液传播的疾病 B.HIV只感染人体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 C.HIV感染者的免疫功能严重衰退而出现痴呆 D.HIV可通过蚊子叮咬等途径传播 3.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与蛋白质有关。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蛋白质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B.蛋白质不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 C.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 D.热变性后的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 4.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但有染色质 B.核被膜的外层与光面内质网相连 C.核仁是细胞内核糖体的形成场所 D.细胞核行使遗传功能的重要结构是染色质 5.下列群落中,植被结构简单、种类稀少,生长缓慢,只有那些能忍受强风吹袭的植物才能生存的是

高中生物知识点——细胞的增殖

高中生物知识点——细胞的增殖 知识点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1.细胞生长的原因 (1)细胞的生长 (2)细胞数目的增多 2.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1)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越低。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生长。 (2)细胞核所控制的细胞质范围有一定的限度,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细胞的核质比限制了细胞的生长。 3.模拟实验 (1)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2)NaOH的扩散速率(深度):随琼脂块的体积增大保持不变。 (3)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体积之比:随琼脂块体积的增大而减小。 知识点2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1.细胞周期

1.细胞的增殖状态 (1)能持续分裂的细胞:红骨髓造血细胞、形成层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等; (2)暂时停止分裂的细胞:肝脏细胞、黄骨髓造血细胞等; (3)不能持续分裂的细胞:高度分化的细胞,如神经细胞、精子等。 3.细胞周期的判断方法 (1)细胞周期以分裂间期为起点,而不能以分裂期为起点。 (2)分裂间期的时间远远长于分裂期。 知识点3有丝分裂 1.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真核细胞可进行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2.有丝分裂过程(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 (1)分裂间期 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分裂期

3.有丝分裂中规律性变化规律 (1)有丝分裂相关结构的变化规律 (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规律

(3)核DNA、染色体及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以二倍体为例) 数量变化: 曲线变化模型: (4)染色体、染色单体及DNA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当有染色单体存在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 当无染色单体存在时,染色体∶DNA=1∶1。 4.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5.有丝分裂的意义 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了细胞的亲子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2021高中生物细胞增殖知识点带答案

专题四细胞增殖 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①模拟实验 ②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2)受细胞核 控制能力的制约。 ③细胞体积越小,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表面积)就越大,越有利于物质交换 2.细胞周期 ①个体发育的基础是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真核生物细胞进行分裂的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原核细胞分裂方式为二分裂。能够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备细胞周期,如果根尖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皮肤的生发层等。细胞周期以分裂间期为起点,而不能以分裂期为起点;分裂间期的时间远远长于分裂期。 ②一般情况下,如果细胞高度分化就丧失分裂能力,也就没有细胞周期,但是像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记忆细胞在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也能增殖分化;细胞如果变成癌细胞,就会获得无限增殖的能力,细胞周期变短;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因为分裂结束后就不再进行分裂了。当然不管进行哪种分裂都要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如果用某种方法抑制了DNA分子的复制,细胞也就不再进行分裂,临床上用某些化学物质控制肿瘤的发展,还有抑制细菌的增殖等都是利用这种机制。 3.有丝分裂过程 ①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复制前,一条染色质上1个DNA,复制后一条染色质上2个DNA,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分裂间期核膜核仁仍然存在。 ②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 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末期:两消两现重开时。 ③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点是:间期:动物细胞中心体倍增;前期: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末期:动物细胞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膜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为两部分。 ④秋水仙素和低温作用于细胞分裂的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着丝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届第二次联考高三生物试卷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届第二次联考高三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季相的形成是由于群落存在 A.垂直结构 B.水平结构 C.时间结构 D.营养结构 2.下列人体细胞中有多个细胞核的是 A.肝脏细胞 B.神经细胞 C.横纹肌细胞 D.红细胞 3.任何生物都可以被归到一个物种中去,物种是生物 A.分类的基本单位 B.进化的基本单位 C.繁殖的基本单位 D.存在的基本单位 4.人口、粮食、环境和资源是人类发展面临的四大问题,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利用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产生的硫、氮氧化物,使臭氧减少危及全球生物 B.水土流失的冲积物、放射性物质、电厂的废热等不会对水体产生污染 C.大量猎杀野生动物使物种多样性降低,但不会影响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全球人口控制的目标是:人口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 5.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至少已发现了3000多种单基因遗传病,大多属于常见病 B.多基因遗传病在患者后代中的发病率远远低于1/2或1/4的频率水平 C.猫叫综合征起因于第五号染色体缺失,属于非整倍体变异 D.近亲结婚会导致伴性遗传病的发生率大大提高 6.生长素作用的研究过程中,科学家对多种幼苗茎和根的生长和弯曲部位 进行观察,发现如图所示的共同特点,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乙侧细胞小于甲侧,因此细胞分裂速度大于甲侧 B.生长素是尖端部位产生后作用于生长部位的 C.茎和根弯曲的直接原因是甲侧细胞伸长生长快于乙侧 D.外界环境的作用导致生长素从乙侧向甲侧运输 7.下图曲线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甲、乙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选取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 B.甲溶液中的植物细胞吸水能力逐渐下降 C.两条曲线差异的原因是甲、乙溶液的浓度不同 D.10min时取出两个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均可看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8.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有氧条件下,线粒体能将C6H l2O6分解为CO2和H2O B.需氧呼吸产生的CO2中的O都来自于底物C6H12O6 C.厌氧呼吸时丙酮酸在酶的催化下被[H]还原为乳酸,同时产生少量ATP D.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再转变为C6H12O6需要消耗能量 9.下列生理过程在生物膜上发生的是 A.水绵细胞内NADPH的消耗 B.人体细胞内RNA分子的合成 C.效应B细胞内抗体的合成 D.叶肉细胞内O2的产生 10.以下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北方针叶林是最大的森林带,也是世界木材的主要产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6章第1节 细胞的增殖教案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简述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能力方面: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 ⑴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⑵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解决方法: ⑴用吹塑板做成细胞和染色体模型,边讲解边在黑板粘贴有丝分裂各时期剪贴图。 ⑵运用多媒体再现动态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2、教学难点: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 化。 解决方法: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既让学生感受细胞分裂过程的动态性和连续性,又能克服电教手段转瞬即逝的弊端,再通过表格、曲线图呈现变化。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启发法。 五、教具准备:课件 六、学生活动 1、通过实验,启发学生发现事物的规律性。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知识点,回答相关问题。 七、教学程序 第1课时 [问题探讨]出示教材P110图讨论: 1、推测象与鼠相应器官和组织的细胞大小差异如何? 2、生物体的长大,是靠细胞数量的增多还是靠细胞体积的增大?(让学生明确多细胞生物体体积的增大,即生物体的生长,既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还要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不同动(植)物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一般无明显差异,器官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数量的多少。)

导言:细胞为什么都那么微小呢?什么因素限制了细胞的长大?让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探讨之。 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先引导学生设计模拟实验的方案,然后讨论各种方案的可行性,最后实验按教材P110——111提供的方案。 1、据测量结果计算后填入教材P111表中。 2、写出实验结论。 3、讨论回答教材P111的讨论题。 4、教师总结: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二、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1、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2、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细胞增殖包括 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有丝分裂 3、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无丝分裂 减数分裂 三、有丝分裂 引言: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学生阅读教材P112) 教师提问: 1、什么叫细胞周期? 2、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哪两个阶段? 3、什么是分裂间期,什么是分裂期?哪个时期长? 4、细胞分裂间期有什么特点? 5、新的细胞周期从什么开始? 6、要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采用什么样的细胞比较好?分裂期细胞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 们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来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 教师可先用吹塑板做成细胞和染色体模型,边讲解边在黑板粘贴有丝分裂各时期剪贴图。 1、前期:⑴染色质成为染色体(特点见教材P113)⑵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⑶纺缍体形成⑷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缍体的中央(两失两现一散乱)

浙江省新高考生物考纲(选考版)

浙江省新高考生物考纲 (选考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生物(选考考纲) 一、考试性质与对象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试。其主要功能一是引导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必修和选修课程的教学要求,检测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测、评价和反馈高中教学质量;二是落实《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要求。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既是高中学生毕业的基本依据,又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每年开考2次。考试的对象是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在校学生,以及相关的往届生、社会人员和外省在我省异地高考的学生。《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2014版)》是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 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生物(2014版)》的要求,按照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选考科目考试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省高中生物教学的实际制定而成的。 二、考核要求 (一)知识考核要求 生物考试着重考查学生在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二)能力考核要求 生物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 1.理解与表达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相关内容。 2.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1)能从所给材料中鉴别、选择相关的生物学信息,能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所得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2)能运用获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3.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活动),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设计实验,提出或完善实验思路,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处理、分析和解释。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能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和预期、确认变量、设计实验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做出合理的判断,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4.综合运用能力 (1)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巾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三)品质考核要求 生物考试注重对学生品质的考核,要求学生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生物考试的知识范围是《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生物(2014版)》中规定的必修l、2、3三个模块和选修l、3两个限定性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分为必考题和加试题。对考试内容掌握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分别用字母a、b、c表示,其含义如下: a一了解: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实例;捕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b—理解:能解释和说明所学知识的含义;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能进行解释、判断、区分、扩展;能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能观察、检测、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 c一应用:能在新情境巾使用抽象的生物学概念和原理;对生物学知识进行总结、推广;通过分析、推理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实际问题:能设计实验思路,合理评价有关观点、实验方案和结果。

2020届浙江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2月新高考创新考试卷(一)理科综合生物试卷及解析

2020届浙江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2月新高考创新考试卷(一) 理科综合生物试卷 ★祝考试顺利★ (解析版) 一、选择题 1.下图结构式所代表的物质为() A. 氨基酸 B. 肽链 C. 二肽 D. 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肽链经过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详解】图中含有一个肽键,是由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二肽,肽链是由多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蛋白质是由一条或几条肽链构成的,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下列有关人类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圈内各个层次都具有较强的生物生产力 B. 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我国北方干燥地区变得湿润 C. 人类生存的唯一出路是设法降低出生率,提高死亡率 D. 深海海底与地表生物圈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能量来源和代谢途径的差异上 【答案】D 【解析】 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污染、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人口增长过快在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同时,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措施是降低出生率,使人口在低出生率和低死

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 【详解】A、如果用一座八层楼房的高度(约30m)代表地球的直径,那么生物圈的厚度就相当于楼上约4cm厚的一个薄层,而生物圈中有生物生产力的部分就相当于一张纸的厚度,可见生物圈内不是各个层次都具有较强的生物生产力,A错误; B、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北半球亚热带地区因副热带高压增强,可能降水减少,干旱加重,B错误; C、人类生存的唯一出路是设法降低出生率,而不能提高死亡率,C错误; D、深海海底与地表生物圈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能量来源和代谢途径的差异上,生物圈地表部分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深海热裂口的能量来源于地热和H S 的氧化,D正确。 2 故选D。 3.下列关于高尔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是真核细胞内的物质转运系统 B. 由单位膜构成的扁平小囊和小泡组成 C. 仅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 D. 可将分拣后的蛋白质分送到细胞内或细胞外的目的地 【答案】C 【解析】 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都有,但功能不同,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详解】A、高尔基体是真核细胞内的物质转运系统,承担着物质运输的任务,A正确; B、高尔基体由一系列单位膜构成的扁平小囊及其产生的小泡组成,B正确; C、高尔基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C错误; D、高尔基体的作用是把集中在高尔基体的蛋白质进行分拣,并分别送到细胞内或细胞外的目的地,D正确。 故选C。 4.进食后半小时,内环境中会显著增多的成分是() A. 胰高血糖素 B. 肝糖元 C. 葡萄糖 D. ATP合成酶 【答案】C 【解析】

高一生物 细胞的增殖 第2课时示范教案 新人教版

高一生物 细胞的增殖 第 2 课时示范教案 新人教版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对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变化的模型剪贴图。如图 6—1-2。
图 6—1-1 染色体的复制
图 6—1-2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两条染色体
学生用橡皮泥制作染色体的模型,以供上课用。
[情境创设]
教师:上节课我们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到的细胞是死的还是活的?为什么?
学生:是死的,解离的时候已经把细胞杀死了。
教师:为什么要对视野中的细胞进行计数?
学生:因为细胞已经被杀死,我们不能观察到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只能用看到的视野中细胞的多少
来说明细胞分裂的某个时期的长短。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精彩(掌声鼓励)。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有丝分裂的过程。
[师生互动]
教师演示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动画课件。
学生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即连续分裂的细胞,
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
间期和分裂期。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的实验结果怎样呢?
学生:根据实验的计数,我们发现:细胞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大约是其他各期细胞的 8 倍。
教师:非常好!引导学生观察课本 P112 表 6—1 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t/h)。在细胞周期里,
哪一个时期长?
学生:细胞分裂间期。
教师:细胞分裂间期有什么特点呢?
1

(完整版)高中生物《细胞的增殖》练习题

细胞的增殖练习 一.选择题 1.高等动物器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 ) A.细胞体积的大小,B.细胞数量的多少 C.细胞体积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少D.细胞大小一般无明显差别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只能适度增大,不能无限增大B.细胞越小越好 C.生物细胞的大小可以各种各样D.细胞越大越好 3.在一个细胞周期中( ) A、分裂间期占有的时间长 B、分裂间期占有的时间短 C、分裂期占有的时间长 D、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占有的时间相当 4.关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的形态较稳定,数目较清晰 B.每条染色体都有两条染色单体 C.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位置上 D.每条染色体中只有一个DNA分子 5.细胞核中每条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为两个,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彼此分开的时期是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 6.植物有丝分裂期中,不具有姐妹染色体的是( )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7.动物细胞中心粒倍增的时期是( ) A.分裂间期 B.分裂前期 C.中期 D.后期 8.生物有丝分裂使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这是因为 ( ) A.子代细胞和亲代细胞的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DNA不变 B.分裂间期染色体和DNA自我复制一次 C.分裂后期染色体和DNA分子平均分配了一次 D.分裂期细胞平均分裂了一次 9.动物细胞的无丝分裂中( ) A.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中部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核 B.一般是整个细胞先延长,中部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 C.有纺锤丝的出现 D.也有染色体的出现 10.人体皮肤受伤后,伤口处细胞分裂促使伤口愈合,这种细胞分裂是( ) A.无丝分裂B.有丝分裂C.减数分裂D.分裂生殖11.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你观察时,处于哪一个时期的细胞最多A.分裂中期B.分裂后期C.分裂前期或分裂末期D.分裂间期( ) 12.洋葱根尖细胞染色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主要是因为 A.易使细胞染色 B.细胞质着色( ) C.细胞壁着色 D.染色体着色 13.有丝分裂中“丝”指的是( ) A.染色质丝 B.染色体 C.姐妹染色体 D.纺锤丝 14.细胞既不能无限长大,也不能无限小,细胞最小的限度是由什么决定的( ) A.生物的种类所决定 B.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联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联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结构中不具有细胞壁的 A.伞藻细胞B.棉花叶肉细胞C.烟草花叶病毒D.蚕豆叶下表皮细胞 2.海洋鱼类在不同季节种类组成有着显著性的差异,这体现了群落的 A.垂直结构B.水平结构C.演替现象D.时间结构3.豌豆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下列对紫花和白花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一种性状B.两种性状C.两种表现型D.一对相对性状 4.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某离子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该离子是A.Fe3+ B.Ca2+C.Fe2+ D.I- 5.下列关于种群的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种群的年龄结构是进行害虫预测预报及研究种群动态的基础 B.只有少数物种的种群,其性比率基本保持1:1 C.对动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 6.在DNA双螺旋模型搭建实验中,使用代表氢键的订书钉将代表四种碱基的塑料片连为一体。那么,A与T之间以及C与G之间需要的钉子个数分别是 A.2和2 B.2和3 C.3和2 D.3和3 7.将杂合的二倍体植株的花粉培育成一株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该幼苗发育成的植株是 A.杂合体B.纯合体C.单倍体D.四倍体8.下列有关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导致我国农业生产能力下降 B.防治酸雨最有效的办法是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排放 C.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湿地 D.来自电厂的废热不属于水体污染物 9.某生物种群中基因型AA的频率为10%,基因型aa的频率为60%,则基因a的频率为A.36% B.50% C.60% D.75% 10.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凋亡虽是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必然步骤,但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避免 B.所有动物的正常发育中都有一些细胞要发生凋亡 C.细胞凋亡对于完成人体的正常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D.蝌蚪在发育过程中,尾部细胞将发生凋亡,从而使其能转变成正常的成体蛙 11.下列关于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细胞中最重要的放能反应是糖的氧化 B.吸能反应所需要的能量全部来自于放能反应 C.在肌肉收缩过程中,肌肉做功,失去能量,恢复原状,是吸能反应 D.因为ATP所含能量较多,所以能作为细胞中普遍使用的能量载体 12.下列有关遗传病及预防的叙述,错误的是

201706浙江省新高考英语听试卷力及原文(含答案)

浙江真题听力系列2 201706浙江高考英语听力 第一节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movie? A. It’s amusing. B. It’s exciting. C. It’s disappointing. 2. How will Susan spend most of her time in France? A. Traveling around. B. Studying at a school. C. Looking after her aunt. 3.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Going out. B. Ordering drinks. C. Preparing for a party. 4.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In a classroom. B. In a library. C. In a bookstore. 5. 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do? A. Go on the Internet. B. Make a phone call. C. Take a train trip. 第二节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is the woman looking for? A. An information office. B. A police station. C. A shoe repair shop. 7. What is the Town Guide according to the man? A. A brochure. B. A newspaper. C. A map.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 What does the man say about the restaurant? A. It’s the biggest one around. B. It offers many tasty dishes. C. It’s famous for its seafood. 9. What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order? A. Fried fish. B. Roast chicken. C. Beef steak.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 Where will Mr. White be at 11 o’clock? A. At the office. B. At the airport. C. At the restaurant. 11. What will Mr. White probably do at one in the afternoon?

高考生物复习:细胞的增殖

第三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专题7 细胞的增殖挖命题 【考情探究】 考点考向考题示例素养要素难度预测热度 1 有丝分裂和无 丝分裂 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2016海南单科,6,2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易★☆☆ 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 2017课标全国Ⅲ,29, 8分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中★★☆有丝分裂过程中的 相关数量变化 2015北京理综,3,6分科学思维、生命观念中★☆☆ 2 观察细胞的有 丝分裂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2017北京理综,1,6分科学探究、生命观念易★★☆ 丝分裂的区别,常常以模型(分裂图、曲线图、柱状图等)的形式与减数分裂相联系,通过分析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规律,考查细胞增殖的过程和实质。“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则重点考查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的分析。复习本专题时应在归纳比较有丝分裂各时期物质和结构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与减数分裂的区别和联系,并通过对细胞图像、坐标图等的识别,更深入地理解变化实质、掌握变化规律。 【真题典例】 破考点 【考点集训】 考向1 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1.(2018山西运城期中调研测试,14)下列关于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解释错误的是( ) A.体积越大,物质的运输效率越低 B.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限制了长大 C.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着细胞长大而增加 D.酶促反应和核糖体必须占有一定的空间 答案 D 2.(2019黑龙江哈师大附中开学考,30)图1中,a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cd表示另一个细胞周期。图2中, 按箭头方向,表示细胞周期。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 ...的是( ) A.图1中的a、图2中B→A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B.图1中的b、图2中A→B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 C.图1中染色单体形成发生在b段 D.图2中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B→B 答案 C 考向2 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 3.(2019届山东德州上学期11月月考,10)下列关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但数目不变 B.在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清晰 C.在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DNA含量加倍 D.在分裂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进入两个子细胞 答案 C 4.(2019届云南玉溪第二次调研,26)如图是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上述细胞有丝分裂的顺序是甲、丁、乙、丙 B.显微镜下观察到最多的细胞处于甲时期 C.开始出现染色体的时期是丁;染色体开始转变成染色质形态的时期是丙 D.若某药物可抑制纺锤体形成,则它极可能作用于丙图 答案 D 5.(2019届广西南宁三中开学考,11)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2020年浙江省高考生物新优化优选综合模拟检测卷(一)

2019年浙江省高考生物新优化优选综合模拟检测卷(一)

综合测试卷(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综合测试卷第41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18浙江“七彩阳光”联盟8月联考)下列细胞或生物具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的是() A.蓝细菌 B.筛管细胞 C.乳酸菌 D.酵母菌 答案D 2.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温室效应会引起永冻土层融化 B.植树造林是防治酸雨最有效的方法 C.工业用水封闭化属于水体污染治理的措施 D.大气中臭氧层减少会使人体免疫功能减退 答案B 3.促进蛋白质合成,刺激细胞生长的激素是() A.生长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 答案A 4.(2018浙江“七彩阳光”联盟8月联考)

右图表示ATP—ADP的循环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属于放能反应,在细胞内与其他吸能反应密切联系 B.溶酶体中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需要②过程提供能量 C.人在饥饿时,细胞内的过程①和②也能达到平衡 D.各种生物均能独立完成ATP—ADP的循环 答案C 5.(2018浙江“七彩阳光”联盟8月联考) 右图表示正常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细胞内水分子的相对数量等于血浆的水分子相对数量 B.此时血浆中水分子不能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红细胞 C.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依赖于膜蛋白的形状改变 D.各种物质出入红细胞都要通过红细胞的质膜 答案B 6.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可以充当能源物质 B.蛋白质中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肽键中 C.蛋白质分子要被消化成基本单位氨基酸才可以被人体吸收 D.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以及空间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的功能 答案D 7.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因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B.单基因遗传病,成人比青春期发病率高 C.妊娠早期避免致畸剂,可以显著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 D.成人很少新发染色体病,但随年龄增长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生物学业水平考试-新高考-2018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试题含答案附详解

2018 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 小题,每小题2分,共56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与家兔肌肉细胞相比,菠菜叶肉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 A.细胞壁 B.叶绿体 C.液泡 D.中心体 2.下列属于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的措施是 A.减少氟利昂的使用 B.增加化肥的使用 C.增加污染物的排放 D.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 3.将某种海鱼的抗冻基因导入西红柿细胞中,培育成耐低温的西红柿新品种。这种导入外源基因的方法属于 A.杂交育种 B.转基因技术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 4.影响水生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温度 B.氧气的垂直分布 C.光的穿透性 D.大气中颗粒物含量 5.一对A血型和B血型的夫妇,生了A B 血型的孩子。AB 血型的这种显性类型属于 A.完全显性 B.不完全显性 C.共显性 D.性状分离 6.下列关于人体内性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睾酮促进卵细胞的发生 B.雌激素促进女性皮下脂肪的积累 C.雌激素增强输卵管和子宫的活动 D.雄激素促进男性附属生殖器官的生长 7.下列关于细胞癌变与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癌细胞的分裂失去控制,但其增殖是有限的 B.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的增加,使其易化扩散转移 C.有些物理射线可诱发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癌变 D.癌变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此分化大多可逆 8.人体细胞内存在一套复杂的膜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单位膜包被的溶酶体含多种水解酶 B.高尔基体主要进行蛋白质的分拣和转运 C.肝脏细胞的光面内质网上含氧化酒精的酶 D.核被膜与质膜的相连可通过线粒体来实现 9.某同学进行了2,4-D 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丙是蒸馏水处理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高一生物细胞增殖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细胞增殖知识点总结 1、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细胞分裂间期,这些物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成网状,这些丝状物质就是染色质。 2、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细胞核内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 3、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每条姐妹染色单体含1个DNA,每个DNA一般含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 4、有丝分裂:大多数植物和动物的体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加数目。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5、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间期。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6、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质中出现的结构,

它和染色体的运动有密切关系。 7、赤道板: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准确地排列在纺锤体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 8、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例如,蛙的红细胞。 1)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点的数目。 2)DNA数目的计算分两种情况:①当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分子;②当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 1、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关系:第一,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第二,染色单体是染色体经过复制后仍连接在同一个着点的两个子染色体;当着丝点分裂后,两染色单体就成为独立的染色体。 2、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以染色体着丝点的数目来确定的,无论一个着丝点上是否含有染色单体。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一个 DNA分子,但当染色体复制后且两染色单体仍连在同一着丝点上时,每个染色体上则含有两个DNA分子。 3、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

2019年4月浙江省新高考选考科目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9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生物试题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56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生物中含有叶绿体的是() A .菠菜B.大肠杆菌C.酵母菌D.蝴蝶 2.冬候鸟秋天飞到南方越冬,使群落的组成发生了变化。这体现了群落的() A .时间结构B.水平结构C.向光弯曲生长D.分层现象 3.豌豆种子的黄色(Y)和绿色(y)、圆粒(R)和皱粒(r)是两对相对性状。下列基因型中属 于纯合子的是() A .YyRr B .YYRr C .YYRR D .YyRR 4.哺乳动物血液中某种离子含量过低会导致肌肉发生抽搐。该离子是() A .Fe2+ B.Ca2+ C.Cl- D .I- 5.在婴幼儿时期分泌不足引起侏儒症的激素是() 6.与DNA 分子相比,RNA 分子特有的碱基是() A .鸟嘌呤(G)B.胞嘧啶(C)C.尿嘧啶(U)D.腺嘌呤( A ) 7.研究人员用X 射线处理野生型青霉菌,选育出了高产青霉菌新菌株。这种育种方法属于( ) A .杂交育种B.单倍体育种C.诱变育种D.多倍体育中 8.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酸雨会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 B.大气中的CO2 浓度的增加会使世界气候变暖 C.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增加对地球资源的消耗 D.平流层中臭氧含量变化与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辐射量无关 9.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 .HIV 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B.感染HIV 后一般要经过较长的潜伏期才会发病 C.艾滋病是一种削弱人体免疫功能的疾病 D.HIV 侵入人体后只感染辅助性T 淋巴细胞 10.下列关于人体衰老细胞的叙述,准确的是() A .多种酶的活性降低B.线粒体数量增加 C.细胞呼吸明显加快D.细胞核体积变小 11.下列关于细胞中系能反应和方能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糖的氧化反应式方能反应 B.光合作用的碳反应是吸能反映 C.ATP 是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纽带 D.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是放能反应 12.每年二月的最后一天为“国际罕见病日”。下列关于罕见病苯丙酮尿症的叙述,准确的是() A .该病是常染色体多基因遗传病 B.近亲结婚不影响该病的发生率 C.该病的发病风险在青春期会增加 D.“选择放松”不会造成该病基因频率的显著增加 1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厌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厌氧呼吸产生的能量绝大部分用于合成ATP B.厌氧呼吸第一阶段是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CO2 C.成熟苹果的果肉细胞缺氧时主要实行乳酸发酵

浙江省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四)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 小题,共6.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奔腾咆哮的海,暗流汹涌的海,他们或行走在浪尖上,或悬停在海空中,或潜 入深海,他们怀揣(chuā)i着一颗勇敢的心与大海搏斗,只为庇(bì)佑航海者的平安。 B.让作者如此陶然其中的“安乐窝”,究竟有着怎样的良晨美景呢?其实,所谓圭窦 (dòu),是指墙上凿(záo)门,上锐下方,像圭的形状。 C.改革需要行动,面对沉疴(k ē)积弊、激流险滩,迎难而上,背水一战,这是我 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不能推卸责任、敷衍(yǎn)了事、无所做为。 D.批评者吹毛求疵(ch ī),文中那些散发出一种暧(ài)昧、甜腻得仿佛要溶化 读者坚硬心灵的气息的关于美酒、好花的文字,自然也是被批判的对象。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雄安站今日开工建设,该车站建成投产后,雄安新区可直达京津冀主要城市,实现 与北京、天津半小时交通圈,将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区域高速铁路网结构,便利沿线群众出行。 B.进博会是中国秉持开放合作、共同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过去四十年中国经济发展 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 C.摩纳哥蒙特卡罗拍卖行的一场拍卖会以135 万欧元的价格卖出了一幅卷轴总长度 约为17 米的《死者之书》纸草本,成交价之高,几乎赶上了当天其它所有拍卖品的总和。 D.对光观察纸币时可以看到有一条完整的或断续(开窗)的线埋藏于其中,在纸币制 作过程中,在纸张的特定位置包埋入特制的金属线或不同颜色的聚酯类塑料线,称为安全线。 二、默写(本大题共1 小题,共8.0 分) 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曾子曰:“ __________ , __________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鹏之徙于南冥也, _________ ,_________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___________ ,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__________ , _________ 。(王实甫《长亭送别》) 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___________ ,_________ 。(《蝶恋花》柳永)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 小题,共10.0 分)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听颖师琴歌[唐]李贺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 语。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听颖师琴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本诗前八句描写 ____________ ,后八句叙写________ 。 文字是无声的,却能够生动刻画有声的音乐,在《听颖师琴歌》中,李贺是如何表现古琴的音乐魅力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