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省豫南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豫南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豫南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蚕和蜘蛛吐出的细而坚韧的丝、雄孔雀求偶季节展示的华丽的羽毛、羚羊浓密的毛和坚硬的角,这些看似完全不同的物质,却是由同一类蛋白质构成的。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锴误的是( )

A.不同生物体中的蛋白质具有特殊的生物学功能,取决于其特定的结构

B.常温下生物体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稳定,但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发生改变

C.不同种多肽的差别在于其中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的不同

D.蛋白质具有催化、充当主要能源物质等功能,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2、科学家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失活植物细胞的叶绿体时,发现视野中有一些细小纤维状的物质,有人猜想这些物质可能是DNA。欲验证这种物质的化学本质,以下所采用的手段最可靠的是( )

A.滴加甲基绿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B.继续观察这些物质是否发生复制

C.继续观察这些物质是否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D.滴加DNA酶,观察这种物质是否消失

3、下列有关体现细胞统-性的生命活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以ATP为直接能源物质

B.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C.利用核糖体合成核酸等大分子物质

D.以细胞膜为边界控制物质进出

4、右图为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细胞的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1中含有少量DNA

B.结构2在有丝分裂前期倍增,后期移向细胞两极

C.结构3与内质网的结合与结构3的膜的流动性有关

D.结构5具有双层膜,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中心

5、自噬最初是细胞内废物处理和回收的机制,现已成为与许多类型的人类疾病密切相关的关键生理过程,该过程与溶酶体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会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结构

B.溶酶体吞噬损伤的线粒体主要依赖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C.溶酶体发挥其功能的过程受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控制

D.溶酶体内的少量水解酶释放到细胞质不会导致细胞严重损伤

6、将洋葱鳞片叶表皮置于0.3g·mL-1的蔗糖溶液中,待细胞形态不再发生变化,如图甲所示;再将该表皮从蔗糖溶液中取出并置于清水中,直到细胞吸水膨胀后形态不发生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甲乙

A.b中充满了蔗糖溶液;c中含细胞液

B.甲→乙的变化是由于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

C.乙状态时细胞液的渗透压消失,不再有水分子进入细胞

D.乙状态时细胞壁对原生质层的压力达到了最大程度

7、细胞内的多种生命活动都需要酶和ATP参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酶和ATP的组成元素可能相同,但合成酶和ATP的原料不同

B.小分子物质合成蛋白质、淀粉等大分子物质的过程会消耗ATP

C.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以及ATP的产生速率

D.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可以产生ATP,但不需要酶

8、抑索是细胞释放的,能抑制细胞分裂的蛋白质,作用于分裂间期。研究发现,皮肤破损后,抑素释放量减少;伤口愈合时,抑素释放量增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抑素的合成过程中会有水分子产生

B.培养癌细胞时加入抑素会使细胞周期变短

C.抑素可以抑制染色体着丝点的分裂

D.皮肤破损后,抑素释放量减少,细胞分裂减慢

9、下列对某二倍体雄性动物的体细胞(已知①④为同源染色体)分裂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图示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

B.图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

C.①④为常染色体,②③为性染色体

D.①⑤是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所含的基因一般相同

10、下图是DNA分子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D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分子复制时,解旋酶可作用于上图中的⑨

B.上图中的⑧等碱基对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C.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能储存遗传信息

D.DNA上的基因表达时,至少需要3种RNA参与

11、下列对“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基因型改变,生物的表现型一定改变

B.环境改变,生物的表现型一定改变

C.表现型受到环境影响后发生的改变是不可逆的

D.环境可以通过影响基因型进而影响表现型

12、下列关于RNA、密码子及反密码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密码子与反密码子不都是一一对应的

B.每种氨基酸都由几种密码子决定

C.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位于rRNA上

D.tRNA可转运氨基酸进人细胞

13、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捕食者具有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

C.突变和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D.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14、小麦的矮秆和高秆分别由基因A、a控制,A对a为完全显性。将纯合矮秆不抗矮黄病小麦(品系甲)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偃麦草抗矮黄病基因(B)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可插人小麦的不同染色体上(不影响小麦配子的可育性),经选育得到矮秆抗矮黄病小麦品种(品系乙),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品系甲品系乙

A.获得品系乙的原理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B.品系乙中的类型1自交,产生的后代中矮秆抗矮黄病个体约占3/4

C.品系乙中的两种类型杂交,产生的后代中矮秆不抗矮黄病个体约占1/4

D.品系乙中的两种类型的基因A.B的遗传均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15、科学家在研究豌豆茎的高度变化时发现豌互细胞中的G酶是参与赤霉素生物合成的1种

酶,这种酶受基因gal控制。目前已经获得了9种不同的突变基因(gal-1~gal-9),这些突变株的细胞内赤霉素水平显著下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gal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B.基因gal能通过基因突变产生9种不同的突变基因,说明基因突变的频率较高

C.9种突变株的茎高度低于突变前的植株

D.9种不同突变基因的根本区别是所含脱氧核苷酸的数量不同

16、下图表示三种育种程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甲乙丙

A.三种育种方式的原理分别是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

B.育种方式甲中,只有F3才能出现纯合的矮秆抗锈病个体

C.相比于育种方式甲,育种方式乙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育种方式丙需要大量处理育种材料,且可能达不到育种目的

17、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代谢产生的酸会显著降低内环境的pH

B.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可改变内环境中的离子含量

C.细胞合成的一些物质释放到内环境中,可使内环境的成分发生变化

D.细胞合成的一些物质释放到内环境中,可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18、下列不属于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的是

A.调控生长发育

B.调节物质和能量代谢

C.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D.对外界刺激作出精确反应

19、在寒冷的环境中,建筑工人在高楼外粉刷墙面。下列关于建筑工人体温调节过程的叙述,合理的是( )

A.感受寒冷刺激的冷觉感受器主要位于下丘脑

B.建筑工人在运动时,骨骼肌是他们的主要产热器官

C.为防止体温下降,建筑工人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D.寒冷环境中稳态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

20、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甚至摄人许多“非己”物质,如鱼、虾等,一些人会出现皮肤红肿等症状。这种现象最可能属于( )

A.正常的免疫反应

B.过敏反应

C.自身免疫疾病

D.免疫缺陷病

21、下图为动物体内两个通过突触结构联系的神经元,已知ab=ac,bc=cd。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刺激a处,则d处电位发生变化较c处迟

B.若刺激a处,则b、c处会同时检测到动作电位

C.若刺激c处,则b、d处会同时检测到动作电位

D.刺激c处会使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减小

22、某鱼类种群经过--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鱼类种群增长曲线是受资源因索等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种群数量为丙时开始捕获可持续较多地收获该种鱼类

C.当种群数量大于丁时,种群密度逐渐减小

D.种群数量为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23、高原鼠兔是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上的一种小型啮齿动物,其挖洞造丘、啃食牧草可能引起草地退化。科研人员在高原鼠兔分布的草地建立围栏样地,设置鼠害草地、补播草地(即鼠害草地部分区域替换成披碱草)和人工披碱草草地三种样地,研究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通过测定有效洞口数来表示鼠兔的种群密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使用样方法调查鼠兔洞口数目,则应注意随机取样

B.通过统计鼠兔的性别比例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的变化

C..上图表明,种植披碱草能降低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

D.大量种植披碱草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

24、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绝大多数采用微生物处理技术。一般情况下,污水处理要经过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参与的厌氧处理和好氧微生物参与的好氧处理两个步骤。城市污水处理时要注意控制污水流入氧化池的速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有氧相比,厌氧处理时,厌氧微生物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

B.对无机污染物的净化主要依赖微生物的分解

C.好氧处理会抑制好氧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D.控制污水流入氧化池的速率,有利于出水口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

25、在鸟类巢寄生行为中,寄生生物和寄主之间在共同进化,寄生生物通过一定的识别信息将卵产于寄生巢中,寄主通过增强对寄生卵的颜色和斑纹的识别能力来降低被寄生的可能性。模型卵常被广泛用于验证和测试寄主对外来寄生卵的识别能力。鸟类研究者尝试利用模型卵来测试鸟类的卵识别能力,研究杜鹃(寄生生物)和共寄主的行为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寄主通过物理信息识别杜鹃卵来防御巢寄生

B.制作模型卵应考虑大小、形状、颜色和斑纹等因素

C.杜鹃和其寄主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

D.用模型卵可以防止对真卵的破坏,从而保护鸟类

二、读图填空题

26、智能温室可实现立体栽培、无土栽培,并通过科学的环境控制手段实现雨水、CO2的全面回收利用,实现高产、节水。图1为智能温室的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某种温室作

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CO2吸收速率或释放速率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在图1所示的智能温室的左边栽种蔬菜的同时,右边养殖--部分蘑菇有利于提高蔬菜的产量,原因是____________,图1中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2)图2的两条曲线中,实线(CO2吸收速率)表示的是________速率;F点对应的温度条件下,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速率。请在“10°C、20°C和30°C”三个温度中,选择-一个最有利于蔬菜生长的白天和夜间的温度组合:____________________

27、水稻中胚轴的伸长有助于提高种子的出苗率。某小组开展了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对水稻幼苗中胚轴伸长生长的研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赤霉素(GA)和脱落酸等植物激素足由植物体内产生,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

_________________起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据图可知,在浓度为0.08~2.5pμmol·L-1时,GA和ABA对水稻中胚轴的伸长起

___________________(填“协同”或“拮抗”)作用。研究发现,脱落的器官中乙烯含量明显较高,从ABA对乙烯的影响的角度分析,较合理的解释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可知,GA对中胚轴的伸长生长具有_______________性,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8、分析下图并回答相关问题:

(1).上图是否具有构成生态系统的所有组成部分?_______________,理由是。

(2)图中体现出的种间关系有___。腐生细菌的作用是__________。

(3)能量在营养级之间的传递逐级递减是因为______________等生理过程的存在。

(4)若螳螂全部迁走,则黄雀的数量将会___________。

29、燕麦为自花传粉植物,其颖色有黑色、黄色和白色三种颜色,由B、b和Y、y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只要基因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为研究燕麦颖色的遗传规律,某实验小组进行了下图所示的杂交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B、b和Yy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__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2中的黑颖植株有______________种基因型,其中纯合黑颖植株的个体数在F2中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3)现有一株黄颖燕麦,欲确定其基因型,请设计一种最简便的办法进行验证。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并进行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菜籽粕含有35%~45%蛋白质,是畜禽饲料的重要原料,但其中的单宁等抗营养因子限制了菜籽粕的应用。研究者将不同菌种接种到菜籽粕制成的培养基中发酵48h,测定菜籽粕中单宁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基中的菜籽粕为微生物提供____________。据图可知,_____________对单宁的去除效果最为理想,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锅内水加热煮沸后,必须将锅内原有的冷

空气______,以保证锅内气压上升,温度达到100C以上。对培养基进行倒平板操作时,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倒人培养皿前,需要将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对照组处理是____。使用平板划线法分离并纯化黑曲霉菌时,在灼烧接种环之后,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1、盐碱地中栽种烟草往往产量不高,某科研机构从某细菌中提取抗盐基因,转人烟草并培育成转基因抗盐烟草。下图表示转基因抗盐烟草的培育过程,含有目的基因的DNA

和质粒上的实线箭头表示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各种限制酶产生的黏性末端不同),虚线箭头表示转录的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知,如果采用SmaI处理目的基因和质粒,会__________________。

与只使用EcoRI相比,选用限制酶组合是BamHI和HindI切割质粒和外源DNA,这样可以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将重组质粒导人农杆菌前,用________________处理农杆菌,应将烟草细胞置于

(3)过程⑤⑥能培育出烟草幼苗的原理是____________,获得转基因抗盐的烟草幼苗中的抗盐基因足否转录可采用_______________法进行检测,细菌的抗盐基因能在烟草细胞中表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D错误

2、答案:D

解析:A、只滴加甲基绿,DNA和RNA分布的位置都呈绿色,A错误;B、观察这些物质是否发生复制无法确定这些物质的本质,B错误;C、观察这些物质是否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不能确定这些物质的本质,C错误;D、酶具有专一性,滴加DNA酶,若这种物质消失,则证明该物质是DNA,D正确。故选D。

3、答案:C

解析:A、以ATP为直接能源物质,体现了细胞在能量方面的统一性,故A不符合题意;B、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体现了细胞在遗传方面的统一性,故B 不符合题意;C、利用核糖体合成蛋白质而不是核酸,故C符合题意;D、以细胞膜为边界控制物质进出,体现了细胞在结构方面的统一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答案:A

解析:A、图中I为线粒体,具有双层膜,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含有少量DNA,A 正确;B、图中2是中心体,中心体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倍增,在前期移向细胞的两极,B错误;C、图中3是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不能体现膜的流动性,C错误;D、图中5为细胞核,具有双层膜,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D错误。故选A。

5、答案:B

解析:A、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A正确;B、溶酶体吞噬损伤的线粒体主要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B错误;C、溶酶体发挥其功能主要依赖其内的水解酶,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在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合成的,C正确;D、细胞质基质中pH高于溶酶体内的pH,溶酶体内的少量水解酶释放到细胞质,水解酶活性降低或失活,因此少量的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泄漏到细胞质基质中不会引起细胞损伤,D正确。故选B。

6、答案:C

解析:A、b是细胞膜和细胞壁之间的空隙,充满了蔗糖溶液,c中是液泡内的液体,为细胞液,A正确;B、甲→乙的变化是质壁分离后的复原过程,是由于外界溶液浓度

低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形成的,B正确;C、乙状态时细胞吸水膨胀,细胞液的渗透压会对细胞壁产生一定的压力,此时仍有水分子进入细胞,只是水分子进出可能达到了平衡,C错误;D、实验结束时,细胞吸水量达到最大,细胞壁对原生质层的"挤压"达到最大程度,D正确。故选C。

7、答案:D

解析:A、ATP的组成元素有C、H、O、N、P,若酶的本质是RNA,则其组成元素为C、H、O、N、P,二者的组成元素可能相同;ATP是由ADP和磷酸合成的,而合成酶的原料为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A正确;B、小分子物质合成蛋白质、淀粉等大分子物质的反应是脱水缩合,需要消耗ATP,B正确;C、温度会影响酶的结构,进而影响酶的活性,而ATP的合成需要酶催化,因此温度也会影响ATP的合成速率,C正确;D、光合作用中的各步反应都需要酶的催化,D错误。故选D。

8、答案:A

解析:A、抑素的本质是蛋白质,氨基酸经脱水缩合过程形成蛋白质,故抑素合成过程中会有水分子产生,A正确;B、由题可知,抑素可抑制细胞分裂,若培养癌细胞时加入抑素,则癌细胞的细胞周期会变长,B错误;C、抑素主要作用于分裂间期,而染色体着丝点的分裂是在分裂后期,C错误;D、抑素可抑制细胞分裂,皮肤破损后,抑素释放量减少,细胞分裂加快,D错误。故选A。

9、答案:B

解析:

10、答案:B

解析:A、DNA分子复制时,解旋酶可作用于上图中的⑨氢键,A正确;B、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成,B错误;C、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能储存遗传信息,C正确;D、DNA上的基因表达时,至少需要3种RNA参与,即mRNA(翻译的模板)、tRNA(转运氨基酸)和rRNA(组成核糖体的成分),D正确。故选:B。

11、答案:D

解析:A、基因型改变,生物的表现型不一定改变,例如AA和Aa控制的形状相同,A错误;B、环境改变,生物的表现型不一定改变,B错误;C、表现型受到环境影响后发生的改变是可逆的,C错误;D、环境可以通过影响基因型进而影响表现型,例如紫外光导致基因发生显性突变,就会影响表现型,D正确。故选D

12、答案:A

解析:A、密码子有64种,其中62种编码氨基酸(包括一种终止密码子),另有两种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反密码子有62种,与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对应,A正确;B、氨基酸至少由一种密码子决定,有的只有一种密码子,如硒代半胱氨基酸,有的有四种密码子,例如脯氨酸,B错误;C、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C错误;D、tRNA位于细胞质中,能运输氨基酸到核糖体上,D错误。故选A。

13、答案:C

解析: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B、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相互选择,共同促进对方种群的发展,B正确;C、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C错误;D、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其中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正确。故选C。

14、答案:D

解析:D、类型1(AABO)×类型2(AABO),类型1相关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故品系乙中的类型1的基因A、B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类型2相关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故品系乙中的类型2的基因A、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故选D

15、答案:C

解析:A、据题可知,豌豆细胞中基因gal控制G酶合成,G酶参与赤霉素生物合成,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A错误;B、豌豆细胞中的gal基因突变获得了9种不同的突变基因(gal-1~gal-9),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错误;C、9种突变株的细胞内赤霉素水平显著下降,因此突变株的茎高度低于突变前的植株,C正确;D、9种不同突变基因的根本区别是所含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D错误。故选:C。

16、答案:B

解析:B、甲是杂交育种,F2能出现纯合的矮秆抗锈病个体,B错误

17、答案:A

解析:A、机体内存在缓冲物质,细胞代谢产生的酸不会显著降低内环境的pH,A错误;B、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使离子的进出发生改变,会改变内环境中的离子含量,B正确;C、细胞合成的物质释放到内环境,使内环境的成分发生变化,C正确;

D、细胞合成的一些物质释放到内环境,变成内环境的一部分,可以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正确。故选A。

18、答案:D

解析:A、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可调控生长发育,A不符合题意;B、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物质和能量代谢,B不符合题意;C、激素调节是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的一部分,C不符合题意;D、对外界刺激做出精确反应是神经调节的功能,D符合题意。故选D。

19、答案:B

解析:A、感受寒冷刺激的冷觉感受器主要位于皮肤,下丘脑中含有体温调节中枢,A 错误;B、粉刷墙面时,机体处于运动状态,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B正确;C、工人在寒冷环境中仍能保持体温平衡,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错误;D、寒冷环境中稳态的调节方式既有下丘脑等参与的神经调节,也有甲状腺激素等参与的体液调节,故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D错误。故选B。

20、答案:B

解析:过敏反应是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是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可分这两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一些人"会出现皮肤红肿等症状,且是对"非己"物质产生的反应。符合过敏反应的概念和特点。故选B。

21、答案:A

解析:A、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神经冲动可以双向传导,若刺激a处,则b、c处会同时检测到动作电位,A正确;B、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只能

d→a,若刺激a处,d处不会检测到电位变化,B错误;C、若刺激c处,d处不会检测到电位变化,C错误;D、刺激c处会使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产生动作电位,D错误。故选A。

22、答案:A

解析:分析题图,横轴为种群数量,纵轴为种A、横轴为种群数量,纵轴为种群增长速率,该曲线表示的种群呈S型增长,所以该鱼类种群增长曲线是受资源因素等限制

而呈现的结果,A正确;B、种群数量为丁时开始捕获,让剩下的鱼保持在种群最大增长速率,可持续较多地收获该种鱼类,B错误;C、当种群数量大于丁时,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仍然在增加,种群密度逐渐增大,C错误;D、种群数量为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D错误。故选A

23、答案:B

解析:A、调查鼠兔洞口数目时应注意样方大小及做到随机取样,A正确;B、鼠兔的性别比例会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并不能起到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作用,B错误;C、通过洞口数判断,补播草地和披碱草草地可降低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C 正确;D、大量种植披碱草会导致其他物种在竞争过程中被淘汰,导致物种丰富度下降,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D正确。故选B。

24、答案:D

解析:A、厌氧微生物只能在无氧条件进行无氧呼吸,无法与有氧呼吸相比,A错误;B、对有机污染物的净化主要依赖微生物的分解,对无机污染物的净化主要依赖过滤、沉降等措施处理,B错误;C、好氧处理会抑制厌氧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C错误;D、控制污水流人氧化池的速率,让微生物充分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有利于出水口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D正确。故选D

25、答案:C

解析:A、寄主通过增强对杜鹃卵的颜色和斑纹的识别能力来降低被寄生的可能性,卵的颜色和斑纹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B、制作模型卵应考虑大小、形状、颜色和斑纹等因素,使模型卵和真卵高度相似,B正确;C、杜鹃根据一定信息才将卵产于寄生鸟巢中,而寄主通过对寄生卵颜色、大小的识别来降低被寄生的可能性,可见二者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C错误;D、模型卵和真卵高度相似,用模型卵可以防止对真卵的破坏,从而保护鸟类,D正确。故选:C。

26、答案:(1)蘑菇呼吸作用释放的CO2可以为蔬菜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温度、光照强度、CO2浓度、无机盐等

(2)净光合;大于;白天30℃、夜间10℃;

解析:

27、答案:(1)生长发育;

(2)协同;脱落的器官中ABA含量较高,ABA能促进乙烯的产生;

(3)两重;与GA浓度为0时相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GA对水稻中胚轴的伸长有促

进作用,超过一定范围,GA对水稻中胚轴的伸长有抑制作用;

解析:

28、答案:(1)是;上述成分中有非生物环境成分,还有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等成分;

(2)捕食、竞争;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3)呼吸作用

(4)增加;

解析:

29、答案:(l)是(或遵循);黑颖植株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且分离比接近于12:3:1.是9:3:3+1的变化式;

(2)6;1/8;

(3)用该黄颖植株自交,观察子代植株的性状并统计分离比;若子代全为黄颖植株,则该黄颖植株的

基因型为YYbb;若子代中黄颖植株白颖植株=3:1(或子代中出现了白颖植株),则该黄颖植株的基因型为Yybb

解析:

30、答案:(1)氮源和碳源;黑曲霉菌;与对照组相比,黑曲霉菌发酵菜籽粕中单宁含量最低;

(2)彻底排除;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3)不接种微生物;以免接种环温度过高,杀死菌种;

解析:

31、答案:(1)破坏目的基因和质粒中的标记基因;目的基因和质粒的自身环化(及反向连接);

(2)Ca2+;含M抗生素;

(3)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分子杂交;它们的表达过程相同,且共用同一套密码子;

解析:

河南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调查土壤中某种蚯蚓的种群密度不能采用样方法 B. 调查一片玉米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记重捕法 C. 不同生物的生态位及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问题 D. 从山谷到山坡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2、种群增长率与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等因素密切相关,水塘中某种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与种群增长率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浮游动物的出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而增大 B. 该浮游动物种群密度越低,其种群数量增长越多 C. 单位时间内该浮游动物种群数量的增加量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D. 该浮游动物种群密度超过24个·cm-3时,其种群的增长率可能为负值 3、影响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可以概括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下列有关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环境中水的多少属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 B. 食物量的多少属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 C. 地震和火灾属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 D. 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有关 4、在水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小动物甲、小动物乙三者间只存在单一捕食关系。某年度调查的甲、乙两种动物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小动物甲与小动物乙之间主要是种间竞争关系 B.水稻及稻田中的所有动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C.统计水稻田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用目测估计法 D.小动物乙数量的增加不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 5、某地因森林火灾原有植被消失,之后该地发生了群落演替。下列关于该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地发生的演替类型为初生演替 B.若没有外力干扰,该地可能重现森林 C.该地发生的演替过程不会经历地衣阶段 D.随着时间延长,该地群落结构可能越来越复杂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蓝细菌都是生产者 B.细菌都是分解者 C.生产者都是植物 D.动物都是消费者 7、下图所示为某地生态系统中的几条食物链及生物的种间关系,有关下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猫头鹰与食虫鸟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种间竞争 B. 草原生物群落既有水平结构也有垂直结构 C. 图中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缺少分解者 D.若猫头鹰的能量1/2来自兔,1/4来自食虫鸟,则猫头鹰增重10 g,至少需要消耗草550 g 8、调查发现某种蜣螂不仅吃粪便,还取食蜈蚣、千足虫等。与普通蜣螂相比,这种蜣螂后腿卷曲,便于捕猎,头部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等昆虫的内脏。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恰当的是( )

河南省豫南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豫南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蚕和蜘蛛吐出的细而坚韧的丝、雄孔雀求偶季节展示的华丽的羽毛、羚羊浓密的毛和坚硬的角,这些看似完全不同的物质,却是由同一类蛋白质构成的。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锴误的是( ) A.不同生物体中的蛋白质具有特殊的生物学功能,取决于其特定的结构 B.常温下生物体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稳定,但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发生改变 C.不同种多肽的差别在于其中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的不同 D.蛋白质具有催化、充当主要能源物质等功能,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2、科学家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失活植物细胞的叶绿体时,发现视野中有一些细小纤维状的物质,有人猜想这些物质可能是DNA。欲验证这种物质的化学本质,以下所采用的手段最可靠的是( ) A.滴加甲基绿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B.继续观察这些物质是否发生复制 C.继续观察这些物质是否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D.滴加DNA酶,观察这种物质是否消失 3、下列有关体现细胞统-性的生命活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以ATP为直接能源物质 B.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C.利用核糖体合成核酸等大分子物质 D.以细胞膜为边界控制物质进出 4、右图为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细胞的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1中含有少量DNA

B.结构2在有丝分裂前期倍增,后期移向细胞两极 C.结构3与内质网的结合与结构3的膜的流动性有关 D.结构5具有双层膜,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中心 5、自噬最初是细胞内废物处理和回收的机制,现已成为与许多类型的人类疾病密切相关的关键生理过程,该过程与溶酶体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会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结构 B.溶酶体吞噬损伤的线粒体主要依赖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C.溶酶体发挥其功能的过程受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控制 D.溶酶体内的少量水解酶释放到细胞质不会导致细胞严重损伤 6、将洋葱鳞片叶表皮置于0.3g·mL-1的蔗糖溶液中,待细胞形态不再发生变化,如图甲所示;再将该表皮从蔗糖溶液中取出并置于清水中,直到细胞吸水膨胀后形态不发生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甲乙 A.b中充满了蔗糖溶液;c中含细胞液 B.甲→乙的变化是由于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 C.乙状态时细胞液的渗透压消失,不再有水分子进入细胞 D.乙状态时细胞壁对原生质层的压力达到了最大程度 7、细胞内的多种生命活动都需要酶和ATP参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酶和ATP的组成元素可能相同,但合成酶和ATP的原料不同 B.小分子物质合成蛋白质、淀粉等大分子物质的过程会消耗ATP C.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以及ATP的产生速率 D.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可以产生ATP,但不需要酶 8、抑索是细胞释放的,能抑制细胞分裂的蛋白质,作用于分裂间期。研究发现,皮肤破损后,抑素释放量减少;伤口愈合时,抑素释放量增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抑素的合成过程中会有水分子产生

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关于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需要用CO2培养箱 B.都需要加入生长素等激素 C.都需要胰蛋白酶处理 D.都是细胞工程的基础技术 参考答案: D 2. 2009年春我国许多地方出现旱情,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下列有关水对生命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①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有利于抵抗不利的环境条件。 ②细胞内自由水含量的降低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 ③癌细胞中自由水含量较正常的细胞低。④当人体缺水时,体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 C 3. 2008年1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①体内产热量增加②机体耗氧量增加③皮肤血管舒张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 参考答案: B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人体在寒冷时的体温调节过程为: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热增加(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散热减少(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解答】解:在低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兴奋,通过减少散热、增加产热来实现体温的稳态,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小可有效减少散热,同时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机体的耗氧量增加,提高人体代谢水平,增加产热. 所以,①②④⑤正确. 故选:B. 4. 下图是关于生长素发现的相关实验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实验③探究的是植物的感光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还是尖端下面一段 B.实验④中的单一变量是琼脂块是否与胚芽鞘尖端接触过 C.实验⑤的结论是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物质)可以透过琼脂块 D.实验①②③都能验证单侧光照射引起尖端产生的刺激(物质)发生横向移动 参考答案: ABC

河南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联考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寒流、火灾、食物等因素会影响种群数量增长,它们都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B.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 变化 C.“J”形增长的数学模型为N t=N0×λt,λ值大于1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2、某研究小组在不同季节对某封闭岛屿的社鼠种群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 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该岛屿社鼠种群的密度时,可以采用标记重捕法 B.常通过性别比例的变化预测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发展趋势 C.社鼠种群数量增加时,雌性个体数可能少于雄性个体数 D.直接决定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3、某草场总面积为25hm2,某研究小组欲对该草场上老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第一 次捕获了80只老鼠并都做好标记放回,但在放回过程中有5只被标记的老鼠意外死 亡,但该段时间内有老鼠出生,故种群总数量稳定。一段时间后对该草场上的老鼠再 次调查,第二次捕获的老鼠中有30只被标记,20只未被标记。据此估计,该草场上 老鼠的种群密度为( ) A.5.3只/hm2 B.132.5只/hm2 C.125只/hm2 D.5只/hm2 4、下图表示甲、乙两种群先后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 )

A.乙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后,改变了甲种群的丰富度 B.甲种群在O~t1,时间段,出生率大于死亡率,t1~t2时间段相反 C.由t3时刻以后甲、乙种群数量变化可知,甲、乙的关系为种间竞争 D.乙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后,使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变小 5、高眼鲽为近海冷温性底层鱼类,肉质鲜美、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都较高,高眼鲽以小型鱼类、虾类等为食。下列有关生态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眼蝶的生态位、种群密度都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内容 B.研究高眼鲽、虾与柳树的生态位时,三者研究的内容都相同 C.若高眼鲽与其他鱼类生态位重叠区域大,则种间竞争较激烈 D.海洋群落中各种生物维持相对稳定的生态位都是物种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6、下列有关教材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只需统计群落中物种数即可 B.统计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应先滴加酵母菌培养液后盖盖玻片 C.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实验中,实验组土壤要进行灭菌处理 D.设计制作生态缸实验中,需不断通入氧气,并将其置于散射光照下 7、某研究小组对某地火灾后的自然群落演替到稳定森林的过程进行了45年的追踪研究,调查各种植被类型及其丰富度的变化情况,部分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的最终结果一定与该地发生的演替结果相同 B.草本层植物的丰富度大于灌木层和乔木层,说明草本植物是优势种

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1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A.影响因素不同 B.起始条件不同 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 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 2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志25只鼠,第二次捕获30只未标志的鼠和10只标志的鼠,则该鼠种群密度大约为 A.125只/公顷 B.100只/公顷 C.75只/公顷 D.50只/公顷 3下图是一温带地区在原生(初级)演替过程中两种量值变化曲线,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什么?

A、A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 B、A表示整个种群的生物量,B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 C、A表示土壤中有机物总量,B表示整个植被中的种类数量 D、A表示食肉类的种类数量,B表示食肉类的生物总量 4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B.水稻虫害严重 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5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 A.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6为了调查废水污染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 0.1 0.5 1.0 2.0 4.0 动物类群数(类/m3) 20 23 37 50 58 动物个体总数(个/m3) 365 665 750 l 983 2490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各种描述错误的是 A.土壤污染物浓度与动物类群数的丰富度成正相关 B.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仍有一些土壤动物,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C.水污染会显著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 D.距离污染源越远,污染物的浓度越低,土壤动物的多样性越大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测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测试题(含答案) 高二生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等信息 2.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人体内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下列各种变化中,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 ①抗体与抗原结合②消化道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③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④氧气在人体内的运输 ⑤胰高血糖素的合成⑥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⑦HIV的增殖⑧甲状腺激素的运输 A.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⑥ C.③④⑤⑦⑧ D.①④⑥⑧ 2.某研究小组欲探究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果,设计了一系列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设计思路,说法错误的是( ) A.随机选取三组生理状况相同、数量相等的健康小鼠,其中两组制备成患糖尿病的小鼠 B.对照组除每天饲喂等量的食物,也要注射等量的桑叶提取液 C.每组小鼠在实验开始前和实验结束后都需要测量其血糖浓度 D.患糖尿病小鼠既可以作为实验组又可以作为对照组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可以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当人体受到刺激后体内会发生如图所示的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 B.刺激引起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是神经—体液调节 C.下丘脑中有神经递质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受体 D.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以促进肌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 4.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B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 B. B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属于抗原呈递细胞 C.溶菌酶主要由唾液腺、泪腺分泌,因此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 T细胞又可以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 5.如图是免疫调节过程的部分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类似于物质Ⅰ、Ⅱ这样的免疫活性物质,仅由淋巴细胞合成分泌 B.细胞④可识别病原体,并使其裂解死亡 C.细胞③的活化往往需要病原体的刺激和细胞②的协助 D.病原体被细胞①特异性识别并摄入后进行处理的过程需要溶酶体参与 6.如图表示的是某病发病原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022-2023学年豫南九校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3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人体内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状腺产生甲状腺激素包括T3和T4 B.卵巢产生雌激素包括孕激素和性激素 C.胰岛产生调节血糖的激素包括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D.垂体产生促性腺激素包括促卵泡激素和黄体生成素 2.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3.在肺炎双球菌转化的系列实验中,S型菌的部分DNA片段进入R型菌内并整合到R型菌的DNA分子上,使部分R型菌转化为S型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转移到R型菌内的DNA片段,其表达产物是荚膜多糖 B.由R型菌转化的S型菌,其DNA上的碱基数量关系不遵循卡伽夫法则 C.用DNA聚合酶处理过的S型菌的DNA是无法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 D.肺炎双球菌转化效率的高低与提取的S型菌的DNA纯度有关 4.稻飞虱以刺吸水稻的汁液为生,成虫有短翅型和长翅型两种,长翅利于稻飞虱在水稻发育晚期迁移到适宜生存的环境。研究人员在含糖量不同的封闭环境中饲养稻飞虱若虫(幼虫),探究种群密度对成虫翅形比例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稻和稻飞虱共同组成生物群落 B.稻飞虱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C.稻飞虱种群在高糖、高密度情况下迁移能力提高 D.水稻与稻飞虱在相互选择中共同(协同)进化 5.抗原与抗体形成的复合物可激活血清中的C蛋白,从而形成C蛋白复合物。后者可在被抗体结合的细胞膜上形成亲水性穿膜孔道,使细胞发生破裂。用绵羊红细胞免疫小鼠后,小鼠脾脏中产生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浆细胞。将免疫小鼠的脾脏细胞、绵羊红细胞、C蛋白混合后,观察绵羊红细胞裂解的相对量,用以评估产生抗体的浆细胞的功能。对此实验原理及结论的分析,错误的是 A.绵羊红细胞膜上有刺激小鼠产生抗体的抗原 B.小鼠体内浆细胞的产生过程中有T细胞参与 C.C蛋白复合体参与了绵羊红细胞的裂解过程 D.裂解的绵羊红细胞数量与抗体的数量成反比 6.下列有关细胞的成分。结构或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核的体积变大 B.所有细胞内核糖体的形成均与核仁有关 C.真核细胞在生长过程中都会出现核DNA加倍现象 D.核糖体和线粒体均参与了唾液淀粉酶的合成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将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某研究团队拟从餐厨垃圾中分离出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并制成菌制剂,用于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所进行实验的简要步骤如下: 步骤一:取一定量的餐厨垃圾样品,筛除大块杂质后,装入无菌袋中密封,备用。 步骤二:配制用于培养菌种的培养基,配方如下表所示。 成分蛋白氯牛肉膏氯化钠琼脂 含量(g/L)10 15 10 5 步骤三:制备样品稀释液,并将不同浓度的样品稀释液涂布于平板培养基表面进行培养,48h后观察结果。

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是() A.热带雨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 C.苔原生态系统D.沙漠生态系统 参考答案: A 【考点】G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解答】解:上述生态系统中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最多,营养结构最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强,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故选:A. 2.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 A. 都以太阳能作为能源 B. 都需要环境中的物质氧化释放的能量 C. 都可以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 D. 都是高等生物的代谢类型 参考答案: C 化能合成作用以无机物氧化分解产生的化学能为能源,A错误;光合作用以太阳能为能量,B错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分别用光能和化学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过程,C正确;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是低等生物,D错误。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名师点睛】(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实质是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2)自然界中存在某些微生物,它们能以二氧化碳为主要碳源,以无机含氮化合物为氮源,合成细胞物质,并通过氧化外界无机物获得生长所需要的能量.这些微生物进行的营养方式称为化能合成作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六校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六校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30.0分) 1. 科研人员新发现在深海沉淀物中存在病毒和细菌,在这之前人们普遍认为深海处不存在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病毒和细菌均属于生命系统的基本结构层次 B. 新发现的病毒很可能从环境中直接获取营养物质 C. 病毒和细菌中均不含有细胞器,但细菌具有细胞膜 D. 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结构不稳定,易突变 2. 水华是池塘、河流等淡水水体中氮、磷等元素增加而引起其中的蓝细菌、绿藻等大量繁殖的一种现象。下列关于蓝细菌、绿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河流中所有的蓝细菌构成一个种群,其细胞结构与绿藻不同 B. 蓝细菌的各类群均为单细胞生物,多以细胞群体的形式存在 C. 各类群蓝细菌均以DNA为遗传物质,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D. 绿藻和蓝细菌的细胞中均含有叶绿素,均可进行CO2的固定 3. 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我国纪念2023年“世界水日”的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与水为极性分子有关 B. 寒冷环境中植物细胞内结合水含量多于自由水 C.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中有水的消耗 D. 水的比热容较高有利于生命系统稳定性的维持 4. 人体每天需要摄入一定量的钙,钙可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具有凝血作用,可调节神经、肌肉的敏感性等,若缺乏,会出现骨骼畸形、肌肉抽搐等现象,过量则会导致胆结石等疾病。当老年人缺钙时易出现骨质疏松等症状,原因是老年人的钙吸收能力下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钙在人体内都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且只有溶于水中才能被人体吸收 B. 儿童迅速生长期和老年人均容易出现缺钙症状,但缺钙的原因不同 C. 儿童在补钙的同时补充适量维生素A,可有效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 D. 细胞中的钙属于微量元素,缺乏或过量均会导致人体生命活动异常 5. 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河南省豫南五市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豫南五市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下图中甲、乙、丙分别是以紫色洋葱的鳞片叶、根尖细胞和正常叶为材料进行实验得到现象或结果。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细胞正处于质壁分离过程中 B.图乙所示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顺序是⑤→④→②→①→③ C.若用图甲材料提取与分离色素能得到图丙实验结果 D.图丙中④对应的色素是叶绿素a 2.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 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使H+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跨膜运输 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从而建立膜两侧质子的电化学势能 D.溶液中的H﹢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膜进入保卫细胞 3.如图是某家族中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Ⅱ7个体不含有乙病致病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与乙病、红绿色盲相关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2021-2022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三(上)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附详解)

2021-2022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三(上)第二次联考生 物试卷 1.左旋肉碱能够促进脂肪水解的产物--脂肪酸穿过线粒体膜进行氧化供能,因此在运 动时可以促进身体内脂肪的燃烧来提供能量,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脂肪酸和糖类的组成元素都是C、H、O,都能进入线粒体分解供能 B. 线粒体的内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多于外膜 C. 人体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有脂肪、肝糖原和肌糖原 D. 运动能够使左旋肉碱促进脂肪酸进入线粒体的速率增强 2.将牛的胃黏膜细胞和某种蛙的卵母细胞分别放入加入神经肽X(能改变细胞膜的通 透性)的培养基培养,发现牛的胃黏膜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明显改变而蛙卵母细胞膜的通透性不变。以牛胃黏膜细胞的某种mRNA为模板合成DNA片段Y。将DNA 片段Y注入蛙卵母细胞的细胞核后再放入加入神经肽X的培养基培养,其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明显改变。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将牛的胃黏膜细胞和某种蛙的卵母细胞分别放入加入神经肽X的培养基培养,牛胃黏膜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明显改变是因为其细胞膜上具有______;而蛙卵母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不变的根本原因是蛙卵母细胞中______。 (2)以牛胃黏膜细胞中的某种mRNA为模板合成DNA片段Y的过程需要提供的原料是______,并需要提供______进行催化。 (3)若将DNA片段Y注入蛙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基质,蛙卵母细胞膜的通透性 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原因是______。 3.下列关于膜蛋白的合成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膜上载体蛋白合成过程中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B. 细胞膜上的膜蛋白都能接收信号分子传递的信息 C. 癌变的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多于正常细胞 D. 叶绿体内膜上的蛋白质具有催化ATP合成的作用 4.如图为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的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选项中依次满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要求的是() ①泉山森林公园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②徐州水族馆中全部鱼类③骆马湖中所有鳙鱼④鄱阳湖湿地生态公园. 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②①D.③①④ 参考答案: D. 【考点】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的概念. 【分析】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 【解答】解:①泉山森林公园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是所有生物的集合体,属于群落; ②徐州水族馆中全部鱼类既不是种群(不是同一个物种)又不是群落(没有包括全部生物); ③骆马湖中所有鳙鱼是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属于种群; ④潘安湖湿地生态公园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2. 下列有关生物工程叙述,错误的是 A.进行胚胎移植时,可选用右图所示时期的胚胎或卵裂球或桑椹胚 B.高等动物的胚胎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发育到幼体的过程 C.右图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囊胚示意图,其中③为内细胞团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 D.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原肠胚期的胚胎进行参考答案: D 3. 分析一有机小分子样品,发现含有C、H、O、N元素,则该样品物质最可能是 A.核苷酸 B.脂肪 C.氨基酸 D.葡萄糖 参考答案: C 4. 下列与生物体内核酸分子功能多样性无关的是() A.核苷酸的组成种类 B.核苷酸的连接方式 C.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D.核苷酸的数量多少 参考答案: B 5. 下列变异中,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A.水肥充足时水稻穗大粒多 B.经常锻炼使四肢肌肉发达 C.经生长素处理后获得的无子番茄 D.镰刀型贫血症 参考答案: D 【考点】94:基因突变的原因. 【分析】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变异能否遗传,关键是遗传物质是否改变. 【解答】解:A、水肥充足时水稻穗大粒多是由于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A错误; B、人由于锻炼使四肢肌肉发达是由于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B错误; C、经生长素处理获得无子番茄是由于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C错误;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形成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属于可遗传变异,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变异的类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4学年生物高二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4学年生物高二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连续奋战在抗洪救灾第一线的战士,内环境依然能保持稳态,其调节机制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 C.免疫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2.下图表示某反应进行时,有酶参与和无酶参与的能量变化,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反应为放能反应B.曲线Ⅰ表示有酶参与 C.E2为反应前后能量的变化D.酶参与反应时,所降低的活化能为E4 3.下列有关生物体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葡萄糖跨膜进入线粒体被彻底氧化分解,同时释放能量 B.细胞呼吸如果没有水产生,则进行的是无氧呼吸 C.酒精发酵中有机物氧化不彻底,大部分能量储存在酒精中 D.干燥、低温、低氧可降低细胞呼吸强度,有利于种子的储存 4.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只有胰岛细胞中有胰岛素基因 B.人体内成熟的体细胞中共有46个DNA分子 C.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内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D.性激素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 5.下列实例中不能体现群落结构的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外貌随季节变化 B.草原上的植物形成斑块状和镶嵌状的分布状态 C.田间的玉米合理密植,有高有矮

D.森林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分层分布 6.关于生物体内水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可以作为反应物参与细胞代谢 B.生物体的含水量随着生物种类的不同有所差异 C.处于休眠状态的小麦种子中通常不含水分 D.黄瓜幼苗体内的水分占其鲜重的绝大部分 7.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促进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 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 8.(10分)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b”,那么在视野中看到的是() A.b B.d C.p D.q 二、非选择题 9.(10分)红细胞含有大量血红蛋白,红细胞的机能主要是由血红蛋白完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携带O2和CO2,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前取新鲜的血液,要切记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洗涤红细胞时要用______(填溶液)反复洗涤、离心。要让红细胞破裂,释放血红蛋白时要加入_________。 (2)得到的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中透析,即血红蛋白的粗分离,目的是除去_______。 (3)然后通过_____(填方法)将样品进一步纯化,最后进行纯度鉴定,使用最多的是______(填方法)。 10.(14分) (一)请回答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等发酵食品制作过程的相关问题: (1)在臭豆腐的制备过程中,常用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___,在此过程中,豆腐相当于微生物生长的 __________________。 (2)在腌制泡菜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用水封坛的作用是_________,欲检测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使用检测试剂后颜色变__________。 (3)在果酒继续发酵产生果醋过程中,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用反应式表达)。 (二)在胡萝卜素的提取过程中既用到萃取装置,又用到蒸馏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萃取时的加热方式与蒸馏时的加热方式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萃取装置中冷凝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4分)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过程。请分析回答:

河南省中原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生物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中原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 生物试卷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60分,每题2分。) 1.构成人体内环境的主要组成是() A. 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 B. 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 C. 体液 D.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2.以下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水和无机盐④激素⑤血浆蛋白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②③ 3.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①~③分别代表组织液、淋巴液和血浆 B. ①~③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C. 激素主要存在于③中 D. 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①处的液体会减少 4.下列选项不属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途径的是() A. 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pH B. 细胞生命历程中细胞内的酶要不断更新 C. 内环境中的尿素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D. 胰岛素与靶细胞结合降低血糖浓度 5.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机体新陈代谢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 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氨基酸、糖原均会出现在内环境中 D. 体温、pH、胃液浓度等相对稳定均属于内坏境的稳态 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B. 细胞依赖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C. 在任何情况下,内环境都可以通过调节维持稳态

2023-2024学年河南省豫南豫北名校高考压轴卷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种群的数量超过K/2时,易导致该种群的丰富度降低 B.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同化量可以用生产者的干重积累量表示 C.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志物部分脱落,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 D.捕食者的存在会降低物种的多样性,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下列关于人类对全球环境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臭氧能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 B.大气中增加的二氧化碳分子吸收了地球更多的反射热,导致地球海平面上升 C.水中的放射性物质是造成水体污染的因素之一 D.我国北方重工业比较发达,导致降酸雨的频率和酸度都强于南方 3.某实验小组研究了不同金属离子对β -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下表为添加一定量化合物后,β-葡聚糖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注:忽略Cl-对酶活性的影响 A.实验中Na+、Cu2+、Mn2+、Fe3+均对β-葡聚糖酶具有显著激活作用 B.Cu2+可能通过改变该酶空问结构抑制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能力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生活中如果不小心摔伤了膝盖,膝盖处皮肤会出现红、痛、热、肿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出现“红”的现象是毛细血管破裂,局部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引起 B.出现“痛”的现象是因为受到外界刺激在膝盖处产生了痛觉 C.出现“热”的现象可能是膝盖处细胞代谢异常,局部产热量增加引起 D.出现“肿”的现象是局部血浆渗透压相对降低,出现组织水肿引起 2、下图为某离体反射孤结构的模式图,其中乙表示神经中枢,甲、丙未知。神经元 A、B上的1、2、3、4为四个实验位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刺激位点4,在位点3检测到电位变化且丙有反应,则可以初步认为兴奋在B上双向传导,且B为传出神经 B.若刺激位点4,在位点1检测到电位变化,且刺激位点1,在位点4没有检测到电位变化,则可以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且B为传入神经 C.若在位点1切断A神经,刺激位点2后丙有反应,则可以初步认为A神经为传入神经 D.若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位点2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侧,刺激位点4后,电流表指针偏转2次,则可以初步认为A为传入神经 3、人体皮肤瘙痒的感觉与一种神经递质——5—羟色胺有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痒觉和痛觉的形成都属于人体的条件反射 ②当神经递质进入受体细胞后,会引起后者兴奋或抑制 ③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 ④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等细胞间信息分子发挥完作用后会被灭活 ⑤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降低,动作电位的峰值将会减小或者不出现 A.①②③⑤ B.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 4、人和高等动物胰液的分泌受“神经——体液”调节,进食可引起胰液大量分泌(如

河南省周口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周口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 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长江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生存环境恶化,长江江豚 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目前我国科研人员已对长江江豚成功实施迁地保护,并利用水下 生态声学记录仪对其生活习性进行研究,发现长江江豚存在合作捕食的行为,它们会 采用翻转身体的方式扩大声呐信号的探测范围来寻找更多的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凡是影响长江江豚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环境因素均能影响长江江豚种群的数量 B.迁地保护的长江江豚若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空间中,则遗传多样性水平可能下降 C.长江江豚捕食时以翻转身体的方式给同伴传递物理信息 D.长江江豚的合作捕食行为属于原始合作 2、某科研小组在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查松鼠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期间,为了比 较诱饵防护和隔离带对捕获效果的影响,在调查面积为2公顷的区域同时开展了四种不 同捕捉实验。部分数据如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B.诱饵防护与隔离带同时使用时对松鼠的捕获效果最好 C.小组成员初步估算调查地区松鼠的种群密度为50只/公顷 D.松鼠在被捕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会导致估算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低 3、科研小组对某地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N t+1/N t随时 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 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 t+1表示第t+1年的种群 数量)。下列错误的是( )

A.甲种群在0~t3段的N t+1/N t不断增大,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t3后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C.0~t3段,甲的种群密度先减小后增大,乙种群密度先增大后减少最后维持平衡 D.甲种群在t3后数量呈“J”增长,原因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 4、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的作用是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这种因素被称为密度制约因素;有些因素虽对种群数量起限制作用,但其作用强度和种群密度无关,被称为非密度因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预防新冠病毒措施之一是居家隔离,原因之足病毒在密度大的人群中更容易传播 B.森林中,害虫和食虫鸟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体现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种群数量 C.持续38℃高温可以引起蚜虫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高温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D.两种因素不都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或迁移率来起着控制种群数量的作用 5、某同学重复了生态学家高斯的草履虫竞争实验:将从同一自然水域获得的双小核草履虫(a)和大草履虫(b)两种草履虫放在一个培养管中混合培养时,其种群增长如图1;当两种草履虫单独培养在不同的培养管中培养时,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种草履虫单独培养时种群数量均呈逻辑斯谛增长 B.由图1可以推断,在自然环境中大草履虫存在竞争优势 C.图1中2小时之前两种草履虫生态位有重叠,但不一定存在竞争 D.若在培养管中继续单独培养,两种草履虫的数量可能均会下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