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肾脏解剖与生理(专业描述)

肾脏解剖与生理(专业描述)

肾脏解剖与生理(专业描述)

肾脏解剖与生理(专业描述)

肾脏的一般结构

一、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一个肾小体和相通的小管组成。人类每个肾脏约有一百万个肾单位。肾小体90%以上分布在肾皮质部分。肾小体是由肾小球及包围在其外的肾小球囊组成。肾小球的核心是一团毛细血管网,它的两端分别与入球动脉及出球动脉相连。肾小球外覆以肾小球囊,肾小球囊的壁层上皮细胞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相延续,其囊腔与肾小管腔相通。

肾单位按其在肾脏部位不同,分为皮质肾单位和髓旁肾单位。在皮质内层近髓质处的称髓旁肾单位,其肾小管甚长,伸入到髓质内层,甚至达到乳头部,其出球小动脉除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网外,还发出直小血管进入髓质内层。皮质肾单位的肾素含量高于髓旁肾单位。而髓旁肾单位的肾小管长,加上有直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这对保持髓质高渗及尿液浓缩有重要作用。

二、肾小球滤过膜是指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的管壁。它由三层构成,最里层是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层为基底膜,外层为上皮细胞(也称足细胞,即肾小球囊的脏层)。

肾小球滤过膜具有一定的“有选择性”的通透性。这是因为滤过膜各层的孔隙只允许一定大小的物质通过,而且和滤过膜带的电荷有关。滤过分子大小一般以有效半径来衡量,半径小于14 如尿素、葡萄糖、通过滤过膜不受限制;半径大于20 如白蛋白,滤过则受到一定限制,半径大于42 ;如纤维蛋白原,则不能通过。滤过膜所带电荷对其通透性有很大影响。正常时滤过膜表面覆盖一层带负电荷的蛋白多糖,使带负电荷的较大分子不易通过,如白蛋白,当在病理情况下滤过膜上负电荷减少或消失,白蛋白滤过增加而出现蛋白尿。

三、肾小球系膜是位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袢之间的一种特殊间充质,由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组成。系膜细胞的作用可能有;①收缩作用,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动脉的收缩作用受系膜细胞的调节,以影响毛细血管袢的内压和滤过率。②支持作用,它填充于毛细血管袢之间,支持毛细血管的位置。③吞噬作用,能吞噬被阻留在基膜内的大分子物质和蛋白质。④分泌肾素,在肾缺血或免疫复合物沉积时,系膜细胞增生且分泌肾素。系膜基质充满系膜细胞,在内皮细胞和基膜之间,能让大分子物质通过并能网络供系膜细胞吞噬。

四、肾小球旁器肾小球旁器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所组成。上述三种成份均位于入球小动脉和

出球小动脉构成三角区上,致密斑构成三角区的底边,肾小球旁器对入球动脉压力及肾小管中的钠浓度反应敏感,以此来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五、肾小管和集合管肾小管为肾小球囊的延续,有近曲小管、髓袢与远曲小管三部份,肾小管主要调节水盐代谢,即进行重吸收和分泌作用。肾小管汇合成集合小管,后者又汇合成集合管,穿过肾髓质至肾乳头顶端开口肾盂。

六、肾血管肾动脉由肾窦入肾实质,然后分成4-5支叶间动脉,行于肾柱中,叶间动脉在髓质和皮质交界处分成弓形动脉,由弓形动脉分成许多小叶间动脉,伸向皮质。由小叶间动脉分成入球小动脉。每个入球小动脉分成毛细血管袢,即肾小球内的毛细血管网。肾小球内毛细血管袢再汇成出球小动脉,围绕肾小管,同时由出球小动脉分出一支直小血管伴随肾小管降支、髓袢及升支,然后入小叶间静脉。静脉伴随各分支动脉而行。在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或交感神经兴奋时,由于入球小动脉收缩,血液经短路直接进出球小动脉,再经直小血管进入髓质区,这样造成皮质区明显缺血,而髓质区相对充血现象。

七、肾间质在肾小管和血管间夹有少量结缔组织,称为肾间质,肾间质在皮质区甚少,而在锥体乳头处则甚丰富。间质内含有纤维、基质和间质细胞。肾间质具有生

成前列腺素的功能、吞噬功能和促进尿液浓缩功能。

肾脏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尿液的生成正常人两侧肾脏血流量每分钟1000-1200ml,其中血浆流量每分钟约600-700ml。单位时间内肾小球滤过的血浆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成人每分钟约120±15ml。两侧肾脏每日从肾小球滤过的血浆总量达150-180升。所滤过的这部分血浆称之为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及集合管,约99%被重吸收。因此排出体外的尿液一终尿仅有1500-1800ml。

机体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如尿素、肌酸、尿酸、肌酸以及一些酸性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后通过肾小管排出体外。除了由肾小球滤过外,肾小管尚可直接分泌其些代谢产物,如肌酐、氢离子、钾离子等,以排出体外。但在排泄分泌的同时尚有重吸收过程。如对葡萄糖、小分子蛋白质、氨基酸以及碳酸氢根能全部重吸收。

二、调节酸碱平衡人体在消化食物过程中及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产物所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和少量碱性物质释放入血液,然后排出体外。其中以酸性物质为主要排泄物。酸性物质分挥发性酸和非挥发性酸,前者指碳酸、后者包括硫酸、磷酸、乳酸、丙酮酸等。

肾脏调节酸碱平衡反应缓慢,但能充分调节血浆pH的变化,它的途径是通过以下方式完成:①通过肾小管细胞

对NaHCO3的重吸收,保留和维持体内必需的碱储备。②肾小管细胞可制造NH3,并不断扩散入肾小管腔内,与管腔内的强酸盐负离子(CI-、SO4-2等)结合成NH4CI或(NH4)2SO4等铵盐随尿排出体外。③肾小管所分泌的H +,可与滤液中Na2HPO4所离解的Na+进行交换,而使NaHPO4转变成NaH2PO4而排出体外,使之尿液酸化。

三、肾脏内分泌功能肾脏能产生某些激素类的生理活性物质,主要有肾素、缓激肽、前列腺素、促红细胞生成素1.25羟D3等。

(一)肾素95%以上来自肾小球旁器,后者是肾素合成、贮存、释放场所。另有2-5%肾素来自致密斑、间质细胞和出球小动脉内皮细胞。它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分子量为42000、可使肝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的链肽水解,形成血管紧张素Ⅰ,再在肺组织转换酶作用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经氨基肽酶水解,继续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Ⅲ。血管紧张素Ⅲ亦可由血管紧张素Ⅰ经脱氨基酶、肺转换酶的作用而生成。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效应主要是调节循环血量、血压及水、电解质的平衡。

肾素的分泌受交感神经、压力感受器和体内钠量的调节。肾小球旁器具有α、β2肾小腺素能受体。交感神经兴奋,末稍释放儿茶酚胺,通过β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产生CAMP,促使肾素分泌。肾小球旁器本身具有压力

感受器,可感受肾小球小动脉内压力和血容量的变化;当全身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内灌注压降低,入球小动脉压力下降,则可刺激肾小球旁器的压力感受器,促使肾素分泌。致密斑则为肾内钠感受器,体钠量减少时,流经致密斑的钠通量减少,亦可刺激肾素分泌。关于致密斑钠通量对肾素分泌的影响,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决定肾素分泌不是致密斑钠通量,而是通过致密斑进入细胞内的钠量,如速尿,可抑制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流经致密斑的钠通量增加,但速尿可抑制钠进入细胞内,使细胞内钠量减少,促进肾素分泌。此外,肾素分泌尚可受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水平的反馈调节。高血钙、高血镁、低血钾等亦可刺激肾素的分泌。

(二)缓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缓激肽是多肽类组织激素。它是由激肽释放酶作用于血浆α2球蛋白(激肽原)而生成。激肽释放酶90%来自近端小管细胞。肾脏中亦存在激肽酶,可使激肽失活,因此,激肽是一种起局部作用的组织激素。其主要作用:①对抗血管紧张素及交感神经兴奋,使小动脉扩张。②抑制抗利尿激素(ADH)对远端肾小管的作用,促进水、钠排泄,从而能使血压降低。肾脏激肽释放酶的产生、分泌受细胞外液量、体钠量、醛固酮、肾血流量等因素调节,其中醛固酮最为主要,它可促进激肽分泌,低血钾可抑制醛固酮分泌,而减少激肽释放

酶,高血钾则反之。

(三)前列腺素前列腺素(PG)是由20个碳原子组成的不饱和脂肪酸,称为前列腺烷酸,有一个环戊烷及二条脂肪酸,据其结构的不同,PG有A、E、F、H等多种,肾小球主要产生PGF1α、PGE2。肾内PG,主要起局部作用。PG最终经肺、肝、肾皮质内PG分解酶(15羟脱氢酶)灭活。PG合成是由PG前体即花生四烯酸(在肾间质细胞内脂肪颗粒中),在PG合成酶作用下生成PG。PG经环氧化酶及血栓素A2合成催化下可转变成TXA2。PG具有很强的扩血管效应,对血压和体液调节起重要作用,亦可刺激环磷酸腺苷的形成,对抗ADH,引起利钠排水,使动脉压下降,但各种PG的生理效应有一定差异;PGF2对血管舒张及利尿作用最强,PGA2与PGE2相似,PGF1α具缩血管作用,PGI2(又称前列腺环素)与TXA2是相互对抗的物质。肾内PG分泌受许多因素影响,缓激肽可直接刺激肾髓质乳头间质胺、血管紧张素亦可促进PG分泌。PG因具利钠排水、扩血管作用,在肾脏降压机制中占有关键性地位。临床上已有应用PGA2、PGE2治疗顽固性高血压、肾脏许多疾病如Bartter/s综合征,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等,与肾内激肽一前列腺素系统失调有关。

(四)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调节红细胞生成

的多肽类激素,分子量60000左右,90%由肾脏产生,约10%在肝、脾等产生。肾脏毛细血管丛、肾小球旁器、肾皮质、髓质均能产生促红细胞因子作用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产物,它是一种糖蛋白、定向与红系祖细胞的特殊受体相结合,加速骨髓幼红细胞成熟、释放、并促使骨髓网织红细胞进入循环,使红细胞生成增加,目前已通过遗传学工程技术可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opoietin,r-hu EPO),其作用与EPO相同,可使慢性肾衰贫血逆转。EPO的合成与分泌主要受组织氧的供求比例来调节,减少氧供或增加组织需氧量,可激活肾脏腺苷酸环化酶,生成CAMP,使非活性蛋白激酶活化而促进EPO的分泌。EPO可通过反馈机制抑制EPO生成,保持机体红细胞维持在正常水平。由于肾脏有EPO的生成与调节的双重作用,一旦肾EPO分泌功能异常,将导致红细胞生成的异常。

(五)1.25羟D3[1.25(OH)2D3] 体内生成或摄入的维生素D3需经肝内25-羟化酶的催化,形成25-羟D3,后者再经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线粒体中1-羟化酶的作用而形成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1.25-羟D3。其主要生理作用:①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1.25羟D3可经血液转运至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的胞浆内与受体蛋白结合,进入细胞核,促进DNA转录mRNA,促使细胞合成钙结合蛋白,1分子钙

结合蛋白可结合4分子钙离子,促进钙离子浓集、转运。磷在肠道的吸收是沿肠粘膜对Ca+运转后所形成的电化学梯度进行弥散的。②促进骨中钙、磷吸收及骨盐沉积。1.25-羟D3可促进破骨细胞的活动,增强甲状旁腺素对破骨细胞敏感性,促进骨溶解,钙从老骨中游离出;它又可促进软骨细胞的成熟与钙化,形成浓集钙质颗粒软骨细胞,促进新骨的钙化,使骨质不断更新。1.25-羟D3受血钙、血磷的调节,并受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的控制。低血钙、低血磷可促进1.25羟D3生成,反之则减少。甲状旁腺素可激活肾脏1-羟化酶,促进1.25羟D3生成,降钙素则抑制1-羟化酶,使1.25羟D3生成减少。当血钙降低,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1-羟化酶活性增强,促进1.25羟D3生成,使血钙升高;反之则血钙降低,从而维持了血钙相对恒定。1.25羟D3的生成还受自身反馈的调节。许多疾病可影响1.25羟D3生成,如慢性肾脏疾病,因肾器质性损害,1-羟化酶生成障碍,使得1.25羟D3生成减少,可诱发肾性佝偻病、骨营养不良及骨质疏松症。

(六)利钠激素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其来源、性质未明。此外,胃泌素、胰岛素、甲状旁腺素均经肾脏灭活,肾功不全,胃泌素灭活减少。

肾脏的解剖特点.docx

肾脏的解剖特点 肾脏的解剖特点肾在人体中的位置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肾贴腹后壁的上部,位于腹膜后间隙内。左肾上极平第11胸椎,其后方有第11、12肋斜行跨过,下端与第2腰椎齐平。右肾上方与肝相邻,位置比左肾低半个到一个椎体,右肾上极平第12胸椎,下极平第3腰椎,第12肋斜行跨过其后方。在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部位称为肾区(脊肋角),在有些肾疾患者,叩击或触压此处还可引起疼痛。肾是实质性器官,外形似蚕豆,分为上下两端,内外两侧缘和前后两面。上端宽而薄,上端窄而厚。肾的前面较凸,朝向前外侧;肾的后面较平,紧贴腹后壁上部,位于腹膜后间隙内,两肾的形态、大小、重量大致相同,其大小约为11cm×6cm×2.5cm,重量100--150g俗称它们为“腰子”。肾的构造肾脏的外缘弯弯地向外凸出。内缘又弯弯地向内凹陷.这个地方称做肾门。血管、神经、淋巴管、输尿管都由这里(肾门)进出肾脏。其排列顺序为:肾静脉在前、肾动脉居中、输尿管在后,该处合称为肾蒂。肾门向肾内延续为由肾实质围成的肾窦,窦内含有肾动脉、肾静脉的主要分支和属支、肾小盏、肾大盏、肾盂和脂肪组织等。肾的构造可以分为被膜和肾实质两部分以及双肾顶部的肾上腺。肾的被膜自内向外可分为三层:(1)纤维膜:为贴于肾实质表面的一层结缔组织膜,薄而坚韧,由致密结缔组织和少数弹力纤维构成。在正常状态下,容易与肾实质剥离。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由于与肾实质粘连,而不易剥离。(2)肾脏外面披着一层厚厚的黄色外衣,是由脂肪构成的.称做肾脂肪囊,起着固定、保护肾脏的作用。(3)肾筋膜:位于脂肪囊的外面,由腹膜外组织发育而来。肾筋膜分前后两层,包绕肾和肾上腺。向上向外侧两层互相融合。向下两层互相分离,其间有输尿管通过。肾筋膜向内侧,前层延至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的前面,与大血管周围的结缔组织及对侧肾筋膜前层相续连;后层与腰大肌筋膜相融全。自肾筋膜深面还发出许多结缔组织小束,穿过脂肪囊连至纤维膜,对肾起固定作用。肾的内部结构又分两部分,周围称皮质,深部为髓质。肾的解剖生理单位称为肾单位,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每个肾约有130万个肾单位。在正常情况下,肾单位交替地进行活动,因此肾具有很大的储备代偿能力。肾小球由毛细血管丛和肾球囊构成,是血浆滤过的器官。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分3层,中间为基底膜,内侧有内皮细胞覆盖,外侧为脏层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基底膜厚约320nm,可分为三层,中间为致密层,内侧和外侧各为内疏松层和外疏松层。毛细血管基底膜内面由一层扁平的内皮细胞覆盖。内皮细胞胞浆很薄,布满许多直径约70~100nm的小孔。脏层上皮细胞(又称足细胞)在基底膜外侧,胞浆丰富形成许多细长的分枝状突起称为足突。上皮细胞由这些足突附着于基底膜外疏松层。足突之间形成许多间隙,宽约20~30nm,称为滤过隙。距基底膜表面约60nm,在相邻的足突之间有一层薄膜称为滤过隙膜。毛细血管壁包括内皮细胞、基底膜、上皮细胞,共同组成肾小球的滤过膜。肾小球的滤过除与毛细血管的结构和滤过物质的分子大小有关外,并与基底膜的生物化学组成及其电荷有关。基底膜主要由Ⅳ型胶原和一些糖蛋白如层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多聚阴离子多糖蛋白等组成。其中尤其是硫酸类肝素多糖蛋白带大量负电荷分布于内、外疏松层。此外,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脏层上皮细胞表面也有带负电荷的唾液酸糖蛋白。肾小球的负电荷可阻止血液中带负电荷的分子如白蛋白滤过。当肾小球多聚阴离子减少时滤过的蛋白质可增加。在肾小球毛细血管之间有少量组织支持毛细血管网,并将毛细血管联系在一起,称为肾小球系膜,由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组成。系膜基质充填在各叶毛细血管之间。系膜细胞散在于系膜基质内。系膜细胞有收缩功能,可参与调节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流。系膜细胞还具有吞噬功能,可吞噬进入肾小球的大分子物质。系膜细胞可产生血管活性物质、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并可产生系膜基质和胶原纤维,对清除肾小球滤过的物质以及与肾小球炎症和损伤时的增生和修复都有重要关系。 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da19160988.html, 第 1 页,共 1 页

泌尿系统解剖概要

泌尿系统解剖概要 黄乔、胡柳等 1泌尿系统: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2肾蒂:出入肾门的结构总称’肾蒂内结构排列关系由前向后依次为肾静脉、肾动脉、输尿管, 从上向下依次为肾动脉、肾静脉、输尿管 4肾门:内缘中间成凹陷状,是肾脏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输尿管出入的部位. 5肾盂的大部分位于肾外者称为肾外肾盂,肾盂位于肾内者称为肾内肾盂。 6肾周筋膜:肾及其内上方的肾上腺由肾脂肪囊包绕,肾脂肪囊表面的筋膜 7肾上腺 与肾同在肾周筋膜脂肪囊内。 左侧多呈半月形,右侧多为三角形。 8输尿管 细长的肌性管道,平均长度25~35cm。 三个狭窄: 肾盂与输尿管交界处。 输尿管跨越髂动脉处。 输尿管进入膀胱壁内段。 9膀胱 囊状肌性器官。 正常成人容量约400~500ml。 形状、大小和位置均随尿液充盈程度而变化。 膀胱分底部、顶部及体部。 膀胱三角区:膀胱底部有两侧输尿管开口及膀胱颈组成的三角部分。 10男性尿道 起自膀胱的尿道内口,止于阴茎头的尿道外口 前列腺部、膜部及海绵体 三个狭窄、三个膨大、两个弯曲 三个狭窄: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尿道外口 三个膨大:尿道前列腺部、尿道球部、舟状窝 两个弯曲:耻骨下弯、耻骨前弯 前尿道包括尿道球部和海绵体部;后尿道包括尿道前列腺部和膜部。 11女性尿道 直而短,成人中长约3~5cm。位于耻骨联合之后,阴道前壁之前,周围有筋膜固定,开口 于阴道前庭。正位为管状,侧位呈倒置锥形,长2.5-5cm。 12 X线平片及造影检查 ①腹部平片KUB 包括双肾、输尿管及膀胱,观察肾脏大小、形态. 显示尿路不透光结石及钙化 肾脏长度存在个体差异:成人的肾长径约相当于同一个体3个腰椎椎体与2个椎间隙高度之和; 青少年肾长径约相当于同一个体4个腰椎椎体与3个椎间隙高度之和。 若将肾长轴向上延伸,与脊住相交,约与中线成15°~20°角,称为肾脊角。 ②静脉肾盂造影(IVP) 检查前准备:

人体肾脏解剖学知识点

人体肾脏解剖学知识点 人体的肾脏是一对位于腹腔后部的器官,对维持体液的平衡、排泄 废物和调节血压起着重要的作用。了解人体肾脏的解剖学知识点对于 理解其功能和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介绍人体肾脏的解 剖结构、血供和神经支配等方面的内容。 一、肾脏的位置和外观 人体的肾脏位于腹腔背部,相对位置稍低于第11肋骨水平。肾脏 呈豆形,表面光滑,颜色为深红色。每个肾脏长约11-14厘米,宽约 5-7厘米,厚约2-3厘米。肾脏的外轮廓分为凹面和凸面两个部分,凹 面为肾门,有肾门相对应的面称为肾小盏面。 二、肾脏的解剖结构 1. 肾实质:肾实质又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皮质位于髓质的外侧,质地较硬,呈红色。髓质被皮质包围,颜色较浅,质地较软。 2. 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每个肾脏内含有数以百 万计的肾单位。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肾小球由毛细血管 围成,是肾脏的过滤器。肾小管则负责管道运输和调节尿液的成分。 3. 肾盂:肾盂是连接肾脏和输尿管的部分,呈杯状,位于肾脏的凹面。 4. 肾小盏:肾小盏是肾盂内的小囊状结构,接受肾小管的开口。 三、肾脏的血供

肾脏是全身血液循环中重要的器官之一,其血供主要来自肾动脉。肾脏的血流量较大,约占全身心输出量的20%。肾动脉分为主动脉、主干动脉和小动脉,最后再进入肾单位的肾小球。 四、肾脏的神经支配 肾脏的神经支配主要来自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纤维从腰交感神经节发出,沿肾动脉和肾小动脉分布。这些神经纤维对肾小球的舒缩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可以调节肾小球滤过率。 总结: 通过了解人体肾脏的解剖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肾脏承担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排泄代谢产物、调节水盐平衡和血压的作用。对肾脏的正常解剖结构和血供神经支配的了解,将有助于我们预防和治疗与肾脏相关的疾病,并提高对肾脏保健的认知水平。掌握这些知识,不仅对医学专业人士有益,也有助于普通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

肾脏解剖与生理(专业描述)

肾脏解剖与生理(专业描述) 肾脏解剖与生理(专业描述) 肾脏的一般结构 一、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一个肾小体和相通的小管组成。人类每个肾脏约有一百万个肾单位。肾小体90%以上分布在肾皮质部分。肾小体是由肾小球及包围在其外的肾小球囊组成。肾小球的核心是一团毛细血管网,它的两端分别与入球动脉及出球动脉相连。肾小球外覆以肾小球囊,肾小球囊的壁层上皮细胞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相延续,其囊腔与肾小管腔相通。 肾单位按其在肾脏部位不同,分为皮质肾单位和髓旁肾单位。在皮质内层近髓质处的称髓旁肾单位,其肾小管甚长,伸入到髓质内层,甚至达到乳头部,其出球小动脉除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网外,还发出直小血管进入髓质内层。皮质肾单位的肾素含量高于髓旁肾单位。而髓旁肾单位的肾小管长,加上有直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这对保持髓质高渗及尿液浓缩有重要作用。 二、肾小球滤过膜是指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的管壁。它由三层构成,最里层是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层为基底膜,外层为上皮细胞(也称足细胞,即肾小球囊的脏层)。

肾小球滤过膜具有一定的“有选择性”的通透性。这是因为滤过膜各层的孔隙只允许一定大小的物质通过,而且和滤过膜带的电荷有关。滤过分子大小一般以有效半径来衡量,半径小于14 如尿素、葡萄糖、通过滤过膜不受限制;半径大于20 如白蛋白,滤过则受到一定限制,半径大于42 ;如纤维蛋白原,则不能通过。滤过膜所带电荷对其通透性有很大影响。正常时滤过膜表面覆盖一层带负电荷的蛋白多糖,使带负电荷的较大分子不易通过,如白蛋白,当在病理情况下滤过膜上负电荷减少或消失,白蛋白滤过增加而出现蛋白尿。 三、肾小球系膜是位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袢之间的一种特殊间充质,由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组成。系膜细胞的作用可能有;①收缩作用,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动脉的收缩作用受系膜细胞的调节,以影响毛细血管袢的内压和滤过率。②支持作用,它填充于毛细血管袢之间,支持毛细血管的位置。③吞噬作用,能吞噬被阻留在基膜内的大分子物质和蛋白质。④分泌肾素,在肾缺血或免疫复合物沉积时,系膜细胞增生且分泌肾素。系膜基质充满系膜细胞,在内皮细胞和基膜之间,能让大分子物质通过并能网络供系膜细胞吞噬。 四、肾小球旁器肾小球旁器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所组成。上述三种成份均位于入球小动脉和

肾脏解剖及生理

肾脏解剖及生理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排出机体新陈代谢中产生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肾脏是泌尿系统中最重要的脏器,其主要功能包括:将体内的代谢产物和进入体内的异物排出体外;调节体内水与电解质的平衡;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肾素、前列腺素、前列环素、1,25-双羟维生素D3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肾的这些功能对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起重要的作用。肾生成尿液的过程受神经、体液及肾自身的调节。 下面我们从大体解剖和微观解剖两大方面进行讲解 肾脏的大体解剖 一.肾的形态 肾是实质性脏器,位于腹后壁,左右各一,形似蚕豆,其表面光滑,质柔软,新鲜时呈红褐色。肾分内外侧两缘,前后两面及上下两端。肾内侧缘中部四边形的凹陷为肾门,是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之门户。由肾门伸入肾实质的凹陷为肾窦,由肾血管、肾小盏、肾大盏、肾盂和脂肪所占据。肾门是肾窦的开口,肾窦是肾门的延续。肾的前面凸向前外侧,后面紧贴腹后壁,上端宽而薄,下端窄而厚。成年人肾脏长约10cm(8~14cm),(随人的身高有所浮动)宽约5cm(5~7cm),厚约4cm(3~5cm),约120~150g重。 (一)肾的位置与毗邻 1. 肾的位置肾位于脊柱两侧,腹膜后间隙内,属腹膜外位器 官。肾的高度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体下缘,下端平第2腰椎体下

缘;右肾上端平第12胸椎体上缘,下端平第3腰椎体上缘。(因受肝的影响,右肾较左肾约低1~2cm)两肾上端相距较近,下端相距较远(外八字)。肾门约在第1腰椎椎体平面,相当于第9肋软骨前端高度,在正中线外侧约5cm。在腰背部,肾门的体表投影点在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夹角处,称肾区。肾病患者触压或叩击该处可引起疼痛。(肾内科体格检查很重要的一项) 2.肾的毗邻肾上腺位于两肾的上方,两者虽共为肾筋膜包 绕,但其间被疏松的结缔组织所分隔。故肾上腺位于肾纤维膜之外,肾下垂时肾上腺可不随肾下降。左肾前上部与胃底后面相邻,中部与胰尾和脾血管相接触,下部邻接空肠和结肠左曲。右肾前上部与肝相邻,下部与结肠右曲相接触,内侧缘邻接十二指肠降部。两肾后面上1/3与膈相邻,下部自内侧向外侧与腰大肌、腰方肌及腹横肌相毗邻。 (二)肾的结构 观察肾的冠状切面,肾实质可分为表层的肾皮质和深层的肾髓质。肾皮质厚1~1.5cm,新鲜标本为红褐色,富含血管并可见许多红色点状细小颗粒,由肾小体与肾小管组成。肾髓质色淡红,约占肾实质厚度的2/3。可见15~20个圆锥形、底朝皮质、尖向肾窦、光泽致密、有许多颜色较深、放射状条纹的肾锥体,肾椎体的条纹有肾直小管和血管平行排列形成。2~3个肾锥体尖端合并成肾乳头,并突入肾小盏,肾乳头顶端有许多小孔称乳头孔,肾产生的终尿就是经乳头孔流入肾小盏内,伸入肾锥体之间的皮质称肾柱。肾小盏

人体解剖学知识:肾脏结构与生理功能解析

人体解剖学知识:肾脏结构与生理功能解析肾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位于腰部,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都非常复杂。肾脏主要的功能是排泄代谢产物和维持体内水、电解质等物质的平衡,对于人体健康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肾脏结构、生理功能两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肾脏结构 肾脏位于腰部,左右各一,形似蚕豆,大小约为胶囊大小。外表有一层结缔组织殻,称为肾包膜,其内侧有许多小囊泡状突起,称为肾小囊体。肾小囊体是肾功能的基本单位,在肾小囊体中,有一个复杂的小管系统,包括肾小球、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等。肾小球由被腔上皮细胞包裹的小管和跨越小管的血管球组成,血液在这里被过滤,形成原尿。近曲小管主要用于重新吸收原尿中的水、电解质等物质,而远曲小管主要用于排泄体内过剩的总酸、总碱、钠和水。 肾脏生理功能 肾脏的生理功能非常复杂,主要由肾脏的滤过、分泌、重吸收三个过程组成。

在肾小球里,由于腔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血液中的水分、草酸、葡萄糖、尿素等一系列物质可以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球内部,形成初 步的原尿。滤过过程是一种简单的物理过程,主要靠分子的大小和荷 电性来筛选物质。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是肾脏生理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 2.分泌 肾小管不仅可以过滤血液中的物质,还可以在血液中的某些物质 排泄过程中进行分泌。分泌物质可以是非常多样的,包括药物、其他 有机溶质和离子等。分泌过程是人体内药物代谢和毒性物质排泄的重 要途径之一。 3.重吸收 肾小管在对原尿进行处理时,不仅要与体液进行分泌和外排,还 要将有效成分重新吸收回体内。近曲小管和部分集合管乃至肾髓质成 为了重吸收过程的主要场所。吸收液体、离子和小分子有机分子是肾 脏重吸收过程中的重要途径,重吸收过程对于人体维持水、电解质平 衡至关重要。

肾脏解剖学知识点

肾脏解剖学知识点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之一,具有过滤血液、调节体液平衡和 产生尿液的功能。肾脏解剖学涉及其结构、位置、血液供应以及与周 围器官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点。本文将系统介绍肾脏解剖学的相关知识。 一、肾脏的位置与外形 肾脏位于腹腔后部,左肾位于脊柱上方的T12椎体至L3椎体之间,右肾稍低,约相当于第一腰椎到第三腰椎水平。成年人的肾脏大小约 为长约10-12厘米、宽约5-6厘米、厚约1.5-2.5厘米,呈豆腰形。 二、肾脏的表面结构 肾脏的外膜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与周围组织相连。左肾与 胰腺、脾脏等相邻,右肾与肝脏相邻。肾脏的凹面内凹称为肾门,肾 门处有供应肾脏的血管、神经和输尿管穿出。 三、肾脏的内部解剖 1. 肾实质:肾实质包括肾小球、肾小管和集合管。肾小球是肾脏的 过滤单位,由肾小球囊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球囊由毛细血管瓣膜包绕 而成,肾小管包括近曲小管、远曲小管等。集合管起源于肾皮质,最 终将尿液输送至肾盂。 2. 肾间质:肾间质是由结缔组织、血管和淋巴管构成的,填充在肾 小管和肾小球之间。肾间质中的间质细胞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

3. 肾脏的分段:肾脏可分为肾实质和肾盂两个主要部分。肾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位于髓质的外侧,呈贝壳状包绕肾盂。 四、肾脏的血液供应 肾脏是体内血液最丰富的器官之一,其血液供应主要通过肾动脉和肾静脉完成。肾动脉分为主动脉、分叉部、主干、叶间动脉和弓弯动脉。肾静脉则将过滤后的血液回输至全身循环。 五、肾脏与周围器官的关系 肾脏与周围器官有着紧密的关联,这些关系对于临床诊断和手术操作具有重要意义。肾脏与肾上腺、腹膜后腔、膀胱、输尿管等器官相邻,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和解剖特点需要在临床实践中加以了解和熟记。 六、肾脏的生理功能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主要功能包括血液过滤、体液平衡和产生尿液。肾脏通过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等过程,清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物质,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 七、与肾脏相关的疾病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常见的与肾脏相关的疾病有肾小球肾炎、肾结石、肾衰竭等。了解肾脏的解剖学知识对于理解这些疾病的病理过程和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结语

肾脏的结构与功能

肾脏的结构 (1)肾脏的位置 肾脏(kidney)位于脊柱和大血管的两侧,紧贴腹后壁,居腹膜后方,属腹膜后脏器,在横膈之下。前面有腹腔内的肠管,后面有强壮的腰部肌肉。肾的长度相当四个椎体的总高度,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下缘,下端平2腰椎下缘,左侧第12肋斜过左肾后面的中部.右肾由于肝脏关系比左肾略低1—2厘米(右肾比左肾低半个椎体),右侧第12肋斜过右肾后面的上部。距髂嵴最高点2.5~5厘米。左肾门对第一腰椎横突,右肾门对第二腰椎横突。正常肾脏上下移动均在1-2厘米范围以内。肾脏的高度随体位和呼吸而变动,站立时比卧位时低2。5厘米,呼吸时随膈的升降而上下移动.肾的体表投影:位于上腹部,左肾上极平剑突处尖部,下极平第10肋下最低点.右肾下极则稍低于肋下平面,伸入中腹部。肾的上下极分别离人体正中线2.5厘米和5。5厘米,瘦弱的人腹肌松弛,用力吸气时,医生可用腰腹双合诊法触得右肾下极。 体检时,瘦弱的人腹肌松弛,用力吸气时,医生可以用腰腹双合诊法在肋骨下缘扪及右肾下极,左肾则不易摸到。临床上将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部位,称为肾区(脊肋角),当肾有病变时,触压或叩击该区,常有压痛或震痛。 (2)肾脏的解剖 肾脏为成对的扁豆状实质性器官,位于腹膜后脊柱两旁浅窝中。约长10-12厘米、宽5-6厘米、厚3-4厘米、重120—150克;左肾较右肾稍大,肾纵轴与脊柱成30度左右角度。肾的外侧缘隆凸,内侧缘中部凹

陷,称肾门(renal hilum),是肾盂、血管、神经、淋巴管和输尿管出入门户.这些出入肾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合称肾蒂(renal pediculus)。肾静脉在前,动脉居中,肾盂在后;以上下论则肾动脉在上,静脉在下。由肾门凹向肾内,有一个较大的腔,称肾窦(renal sinus)。窦内含有肾动脉、肾静脉、淋巴管、肾小盏、肾大盏、肾盂和脂肪组织等. (3)肾脏的被膜 肾脏的表面包有三层被膜,由内向外依次为纤维囊、脂肪囊和肾筋膜.①纤维囊(fibrous capsule).贴在肾表面,薄而坚韧,由致密结缔组织和少量弹力纤维构成。在正常状态下,容易与肾实质剥离。在肾破裂或肾部分切除时,必须缝合此囊.②脂肪囊(adipose capsule)。位于纤维囊的外面,为肾周围呈囊状的脂肪层,包裹肾和肾上腺,对肾起弹性垫样保护作用。③肾筋膜(renal fascia).包于肾脂肪囊外面,由腹膜外组织发育而来,分前、后两层。在肾上腺的上和肾的外侧缘处,前、后两层互相愈合,形成一个向内下方开放的囊.其间有输尿管通过.肾筋膜向内侧,前层延至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的前面,与大血管周围的结缔组织及对侧肾筋膜前层相续连;后层与腰大肌筋膜相融合。自肾筋膜发出许多结缔组织小束,穿过脂肪囊,与肾纤维囊紧密相连。因此肾筋膜是固定肾的主要结构。此外,肾脂肪囊、肾血管、肾的邻近器官、腹膜和腹内压等,对肾也有固定作用。当肾的固定装置不健全时,肾可向下移位,造成肾下垂或游走肾。 (3)肾脏的分层结构

肾脏应用解剖

第四章腹腔镜肾脏手术 第一节肾脏应用解剖 一、肾脏的位置和毗邻 肾脏位于腰部脊柱双侧,左右各一,紧贴腹后壁的上部,位于腹膜后间隙内,周围有肾周筋膜及脂肪囊包裹。左肾上极平第11胸椎,其后方有第11、12肋斜行跨过,下极与第2腰椎齐平。右肾上方与肝相邻,位置比左肾低半个到一个椎体,右肾上极平第12胸椎,下极平第3腰椎,第12肋斜行跨过其后方。 肾脏后面的毗邻关系在左右肾大致相同。肾脏上1/3(右边)或1/2(左侧)与膈肌毗邻,膈肌下缘由内侧向外侧依次内侧弓状韧带、外侧弓状韧带和末肋。它们的下方依次为腰大肌、腰方肌和腹横肌腱膜。值得注意的是外侧弓状韧带的上方,膈肌常(尤以左侧)留下一个大小不等的三角形肌肉缺损区,成为腰肋三角。此处胸膜和肾筋膜直接接触,肾脏手术时应当小心,不然易误入胸膜腔。 肾脏前面的毗邻关系(图4-1-1)除上极前面与肾上腺毗邻外,其余左右不同。右肾前面上极除与右肾上腺相邻外,大部份隔腹膜与肝相毗邻,小部份无腹膜处为肝裸区,肝肾之间的腹膜延伸为肝肾韧带。前面近肾门处与十二指肠降部直接相邻,前面下极邻结肠肝区,内侧隔腹膜与空肠或回肠毗邻。左肾前面上极内侧邻左肾上腺,上外侧隔腹膜与脾脏相邻,二者之间腹膜形成脾肾韧带。中部近肾门处与胰尾和脾血管直接相邻。胰尾上方隔网膜囊与胃后壁相邻。胰尾下方直到肾下极,内侧隔腹膜与空肠相邻,外侧与结肠脾区相邻。 肾脏前面的毗邻关系 二、肾脏血管 肾脏的动脉多为一条总干,于肠系膜上动脉下方的腹主动脉发出。肾动脉在进入肾门前发出肾上腺下动脉及供给输尿管上段的分支。右肾动脉于下腔静脉和肾静脉的后方行走,左肾动脉位于左肾静脉的后方和稍上方。肾动脉分成前后两支进入肾窦,后支于肾盂后方通过供给肾后段,前支于肾盂和肾静脉之间走行,发出分支供给肾上、中、下段。肾的动脉间没有交通支。

肾脏解剖学肾脏的结构和排泄功能

肾脏解剖学肾脏的结构和排泄功能肾脏解剖学:肾脏的结构和排泄功能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之一,除了排泄废物外,它还参与调节体液平衡、维持酸碱平衡和电解负荷等生理功能。本文将介绍肾脏的解剖结构和排泄功能,以便更好地了解其重要性和作用。 一、肾脏的结构 肾脏位于腰部,左右两侧对称,大约呈肾豆形。一般来说,右肾略低于左肾,这是由于右侧肝脏的压迫所致。肾脏的外层被一层厚厚的纤维膜所包裹,称为肾包膜。在肾包膜下是肾皮质,肾皮质内分布着许多小囊状单位,称为肾小体。肾小体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球是由一个扭曲的小球状构造和周围的毛细血管组成。肾小管是由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组成,起到输送和调节尿液的功能。 二、肾脏的排泄功能 肾脏的排泄功能主要通过肾单位实现,包括滤过、吸收和分泌三个基本过程。 1. 滤过: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被称为肾小球滤器,它通过高血压驱动下的血液滤过过程将血浆中的盐、水、葡萄糖、尿素等小分子物质滤入肾小管系统中,形成初尿。

2. 吸收:初尿通过肾小管系统进一步处理和吸收,使得有价值的物质,如维生素、糖类和氨基酸等,被重吸收回血液,以维持体内正常水平。 3. 分泌:肾单位还具有分泌功能,能将一些物质从血液中转运至肾小管,进一步调节体液的组成和酸碱平衡。常见的分泌物包括尿酸、草酸和某些药物等。 以上过程综合起来,有助于排除体内代谢废物和毒素,调节体液平衡和维持内环境稳定。 三、肾脏的功能障碍和疾病 1. 肾功能不全:当肾脏出现结构异常或功能障碍时,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常见的原因包括肾脏炎症、肾小球肾炎和肾衰竭等。肾功能不全会导致尿液量减少、代谢废物和水分潴留等问题,严重影响人体整体健康。 2. 肾结石:肾结石是由尿液中的溶质沉积形成的硬块,常见症状包括腰部疼痛、血尿和尿频等。肾结石的发生与尿液中溶质浓度高、尿液酸碱度失衡以及膀胱排尿困难等因素有关。 3. 肾小球肾炎:这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其特征是肾小球滤过功能丧失,导致尿液中蛋白质和红细胞的丢失。严重的肾小球肾炎可能导致肾衰竭和水肿等症状。 四、保护肾脏的方法 为了维护肾脏的健康,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人体解剖生理学泌尿系统解剖与生理总结

人体解剖生理学泌尿系统解剖与生理总结 泌尿系统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包括肾脏、尿道、膀胱和尿道括约 肌等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排泄代谢产物,维持体液的平衡以及参与 一些生理过程。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 与生理功能,以帮助你全面理解这一重要的生理学知识。 一、肾脏解剖与生理功能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主要功能包括排泄代谢产物、调节体液 平衡、维持血压和参与酸碱平衡等生理过程。它的解剖结构主要包括 肾小球、肾小管和肾盂等部分。肾小球是肾脏的滤过单位,通过滤出 的尿液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肾小管则参与尿液的再吸收和分泌过程,将对身体有益的物质重吸收,同时排出体内多余的物质。肾盂是收集 尿液的地方,最终将尿液输送至尿道,排出体外。 二、膀胱解剖与生理功能 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器官,其解剖结构主要由三层平滑肌组成,能够根 据尿液的充盈程度而进行自主性收缩和松弛。在生理功能上,膀胱可 以通过感觉神经感知尿液的充盈情况,当尿液充盈达到一定程度时, 膀胱会发送信号,引起排尿反射,将尿液排出体外。 三、尿道解剖与生理功能 尿道是将尿液从膀胱排出体外的通道,男性和女性的尿道长度和位置

略有不同。尿道在生理功能上主要起到排尿的通道作用,同时男性尿道还兼有排精的功能。 总结回顾 通过对泌尿系统的解剖与生理功能的全面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在维持体液平衡、排泄代谢产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保护泌尿系统的健康,避免过量饮酒、多吃蔬果、保持适当的运动等,有利于维护泌尿系统的健康。 个人观点 泌尿系统是人体内重要的排泄系统,其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让人不得不对其加以重视。我认为,通过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泌尿系统的相关知识,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人体内部复杂的生理过程,增进我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保护。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一些泌尿系统相关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促进我们对自身健康的保护和维护。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饮水、保持适度活动、不憋尿等,以维护泌尿系统的健康,促进我们的身体健康。希望大家都能够从中受益,关注自身的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泌尿系统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系统,它通过肾脏、膀胱和尿道等器官的协同作用,维持了人体内部的水电解质平衡,排泄代谢废物,调节血压和参与酸碱平衡等重要生理过程。下面我们将对泌尿系统的一些常

肾小球的名词解释生理学

肾小球的名词解释生理学 肾小球是人体肾脏中的一个重要结构,主要起着过滤血液的功能。它是肾脏的 基本功能单位,由一群微小的血管和被称为肾小球滤过膜的组织构成。肾小球的解剖结构及其生理学功能对于理解肾脏的正常功能以及一些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肾小球的解剖结构。肾小球由肾小球球壁和肾小球滤过 膜组成,而滤过膜则由内皮细胞层、基底膜和足突细胞层构成。肾小球球壁由一层连续的内皮细胞覆盖,内皮细胞上布满了微细的突起,形成了肾小球滤过膜的一部分。肾小球滤过膜的另一部分是由基底膜和足突细胞层构成的,基底膜起到筛选大小分子通过的作用,而足突细胞则通过收缩运动来调节滤过膜的通透性。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肾小球的生理学功能。肾小球是肾脏的主要过滤单位,它通过滤过膜将血液中的废物、代谢产物和多余的水分从血液中过滤出来,形成初尿。初尿中包含了大量的水、电解质和一些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初尿的产生对于体内废物的排泄和水平衡的维持非常重要。 然而,肾小球的滤过过程并不是随意进行的,它受到多种调控机制的控制。其中,最重要的是血流动力学和神经调节。在正常情况下,肾小球的滤过压力是由肾小球内外的压力差、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以及肾小管对初尿的重吸收和分泌调节等因素决定的。通过调节这些因素,肾脏可以根据身体的需要来调节滤过液的组成和量。 此外,肾小球还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肾小球细胞可以分泌一些激素,如醛固 酮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这些激素对于体液平衡、电解质调节和红细胞生成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我们还要了解一些与肾小球相关的疾病。肾小球疾病是肾脏疾病中的一 类常见病理情况,它可以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和功能障碍,从而影响肾小球的

人体泌尿系统的解剖与功能

人体泌尿系统的解剖与功能人体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器官组成的系统,它在维持体内水盐平衡、排除废物和维持酸碱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将对人体泌尿系统的解剖和功能进行详细介绍。 一、肾脏的解剖与功能 肾脏位于腹膜后,主要由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组成。肾脏是泌尿系统的核心器官,其功能分为排泄、调节和分泌三个方面。 1. 排泄功能:肾脏通过滤过、重吸收和排泄,将体液中的废物、代谢产物和过量的水分转化为尿液,经尿管排出体外。 2. 调节功能:肾脏能够根据机体的需要,调节体内水盐平衡、酸碱平衡和血压等重要生理参数,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3. 分泌功能:肾脏能够分泌多种激素,如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参与机体的代谢和调节过程。 二、输尿管的解剖与功能 输尿管是将尿液从肾脏输送到膀胱的管道,每个肾脏都有一条输尿管。输尿管主要由黏膜、肌层和外膜组成。 输尿管的主要功能是将肾脏产生的尿液通过蠕动运动推送到膀胱。在输尿管的过程中,尿液会通过输尿管的粘膜和肌层的蠕动,逐渐推进到膀胱中,完成尿液的传输。 三、膀胱的解剖与功能

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器官,位于骨盆的中线位置。膀胱主要由黏膜、 肌层和浆膜组成。 膀胱的主要功能是存储尿液。当膀胱内的尿液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会感到排尿的冲动。在排尿时,膀胱的肌层会收缩,同步放松尿道的 括约肌,尿液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四、尿道的解剖与功能 尿道是连接膀胱与体外的管道,女性的尿道相对较短,而男性的尿 道较长。尿道主要由黏膜、肌层和外膜组成。 尿道的主要功能是将尿液从膀胱排出体外。男性的尿道还具有性交 和排精的功能。当尿液要排出体外时,膀胱的肌层收缩,同时尿道的 括约肌放松,使尿液顺利排出。 综上所述,人体泌尿系统的解剖与功能非常复杂而精细。肾脏作为 核心器官,拥有排泄、调节和分泌等重要功能。输尿管将尿液从肾脏 输送到膀胱,膀胱则负责储存尿液,而尿道则将尿液从膀胱排出体外。这一系列器官的协同工作,使得人体能够维持正常的水盐平衡、排除 废物,并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于人体健康来说,泌尿系统的正 常解剖和功能至关重要。

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一)肾 肾为实质性器官,左、右各一,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的脂肪囊中,右肾位置略低于左肾。每个肾由约100万个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及与之相连的肾小管组成,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 1.肾小体肾小体是由肾小球及肾小囊构成的球状结构。肾小球也称为血管球,是一团毛细血管网丛,分成4~8个毛细血管小叶,与输入及输出小动脉相连于血管极。肾小囊由内外2层组成,内层为肾小囊的脏层,紧紧包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及球内血管系膜区的周围,在脏层和毛细血管内皮间有共同的基膜;外层称为壁层,是肾小囊的外壁,壁层与近端小管曲部的管壁相连接。内、外2层之间为一囊腔,与近端肾小管的管腔相连通,原尿经肾小球滤出后经该囊腔进入肾小管。肾单位中滤过膜(滤过屏障)是最为重要的结构,可分为3层: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层、基底膜和伸出许多足突的上皮细胞层(肾小囊的脏层)。上述任何一种屏障损伤均可引起蛋白尿。肾小球具有滤过功能,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双肾血流量约为1L/min。 2.肾小管肾小管分为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3部分,近、远端小管又分为曲部(分别称为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直部2段。近、远端小管的直部和细段组成U字形的肾小管髓袢。肾小管的主要功能有:①重吸收功能: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绝大部分物质被选择性地重吸收而回到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其中近曲小管的重吸收量最大。原尿滤液中绝大部分的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钾、钙、钠、水、无机磷等都在近曲小管重吸收。 ②分泌和排泄功能;肾小管上皮细胞将本身产生的或血液内的物质分泌或排泄到尿中,借此调节人体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排出代谢产物和进入人体内的某些物质,如药物等。③浓缩和稀释功能:正常人在机体缺水时,组织渗透压升高,通过渗透压感受器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比重上升,尿液浓缩;反之,尿比重降低,尿液稀释而排出机体多余的水分。 3.肾小球旁器肾小球旁器位于皮质肾单位,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三者组成。肾素绝大部分由肾小球旁器的球旁细胞分泌,可以感受肾入球小动脉内压力和血容量的变化,当全身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时,肾内灌注压下降,入球小动脉内压力下降,肾素分泌增加。肾素使肝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I再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生成血管紧张素Ⅱ及血管紧张素Ⅲ,它们均可通过收缩血管和增加细胞外液量两种作用而使血压升高,血管紧张素Ⅱ的缩血管作用较强,使血压升高,血管紧张素Ⅱ的缩血管作用较强,血管紧张素Ⅲ的容量效应较强。通过刺激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加血容量。 4.肾的皮质和髓质肾的皮质和髓质内含有大量肾单位和许多集合小管,构成肾的实质部分。在这些结构之间,含有少量结缔组织,称为肾间质。内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穿行。肾皮质可产生1羟化酶,使25羟维生素D3转化为有活性的1,25二羟维生素D3,从而调节钙、磷代谢。肾脏髓质中的间质细胞能分泌前列腺素,主要有PGE2、PGA2及少许PG2a,前两者能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促进水钠排出,使血压降低;PG2a则有收缩血管的作用;肾皮质内所含缓激肽释放酶促使激肽原生成激肽(在肾脏主要为缓激肽),对抗血管紧张素的作用,使小动脉扩张,增加肾血流量,促进水和钠的排泄,使血压降低。此外,激肽释放酶还可促使前列腺素的释放。肾素、前列腺素、激肽释放酶3类激素共同调节肾的血液循环和肾小球滤过,并与其他激素共同维持血压和水盐代谢平衡。 此外,当机体组织缺氧时,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激素(EPO)增多,刺激骨髓红系增殖、

生理学┃肾的功能解剖

生理学┃肾的功能解剖 生理学· 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一节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肾脏是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通过尿的生成和排出,参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肾脏能排出机体代谢终产物以及进入机体过剩的物质和异物,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调节体液渗透压和电解质浓度,调节动脉血压和调节酸碱平衡等。 尿生成包括三个基本过程:①血浆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处的滤过,形成超滤液;②超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过程中被选择性重吸收;③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最后形成终尿。 肾脏也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可合成和释放肾素,参与动脉血压的调节;合成和释放促红细胞生成素,调节骨髓红细胞的生成;肾脏中的1α-羟化酶可使25-羟维生素D3转化为1,25-二羟维生素D3,参与调节钙的吸收和血钙水平;肾脏还能生成激肽、前列腺素,参与局部或全身血管活动的调节。此外,肾脏还是糖异生的场所之一。可见肾脏具有多种功能,本章重点讨论尿的生成和排出。 “ 一、肾的功能解剖 肾是实质性器官,位于腹腔后上部,脊椎两旁,左右各一。肾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皮质位于表层,富有血管,主要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髓质位于深部,血管较少,由15~25个肾锥体构成。锥体的底朝向皮质髓质交界,而顶部伸向肾窦,终止于肾乳头。在肾单位和集合管生成的尿液经集合管在肾乳头处开口进入肾小盏,再进入肾大盏和肾盂,最后经输尿管进入膀胱。肾盏、肾盂和输尿管壁内含有平滑肌,其收缩运动可将尿液驱向膀胱。在排尿时,膀胱内的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一)肾单位的构成 人的每个肾中约有10^6个肾单位(nephron),它是尿生成的基本功能单位,它与集合管共同完成尿的生成过程。肾不能再生新的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详解(肾)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详解(肾) 肾(附:命门)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右微下,左微上,外形椭圆弯曲,状如豇豆。与膀胱、骨髓、脑、发、耳等构成肾系统。主藏精,主水液,主纳气,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在五行属水,为阴中之阳。在四时与冬季相应。 (一)肾的解剖形态 1.肾的解剖位置: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右微下,左微上。“肾两枚,附脊第十四椎”(《类证治裁·卷之首》)。 2.肾的形态结构:肾有两枚,外形椭圆弯曲,状如豇豆。“肾有二,精之居也,生于脊齐十四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形如豇豆,相并而曲附于脊外,有黄脂包裹,里白外黑”(《医贯》)。 (二)肾的生理功能 1.肾藏精: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人身精气的作用。 (1)精的概念与分类 ①精的概念:精,又称精气,是中国古代哲学气一元论的重要范畴。在中国气一元论发展史上,精气论者以精、精气释气,即精、精气就是气。引入中医学领域,形成了中医学气和精或精气的概念:在中医学中,气与精虽同属于生命物质系统范畴,但精是除气之外的精微物质的总称,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具有多层含义的概念。一般而言,精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之精是构成人体的维持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和脏腑功能活动的有形的精微物质的统称。故曰:“精有四:曰精也,血也,津也,液也”(《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前一个“精”字即指广义而言。广义之精包括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即先天之精,以及后天获得的水谷之精,即后天之精。 狭义之精是禀受于父母而贮藏于肾的具生殖繁衍作用的精微物质,又称生殖之精。 ②精的分类:就精的来源而言,可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类。

肾脏解剖及生理

肾脏解剖及生理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排出机体新陈代谢中产生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肾脏是泌尿系统中最重要的脏器,其主要功能包括:将体内的代谢产物和进入体内的异物排出体外;调节体内水与电解质的平衡;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肾素、前列腺素、前列环素、1, 25-双羟维生素D3 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肾的这些功能对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起重要的作用。肾生成尿液的过程受神经、体液及肾自身的调节。 下面我们从大体解剖和微观解剖两大方面进行讲解 肾脏的大体解剖 一.肾的形态 肾是实质性脏器,位于腹后壁,左右各一,形似蚕豆,其表面光滑,质柔软,新鲜时呈红褐色。肾分内外侧两缘,前后两面及上下两端。肾 内侧缘中部四边形的凹陷为肾门,是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 入之门户。由肾门伸入肾实质的凹陷为肾窦,由肾血管、肾小盏、肾大 盏、肾盂和脂肪所占据。肾门是肾窦的开口,肾窦是肾门的延续。肾的 前面凸向前外侧,后面紧贴腹后壁,上端宽而薄,下端窄而厚。成年人 肾脏长约10cm(8~14cm),(随人的身高有 所浮动)宽约5cm(5~7cm),厚约4cm(3〜5cm),约120〜150g 重。 (一)肾的位置与毗邻 1. 肾的位置肾位于脊柱两侧,腹膜后间隙内,属腹膜外位器官。肾

的高度左肾上端平第11 胸椎体下缘,下端平第 2 腰椎体下1

缘;右肾上端平第12 胸椎体上缘,下端平第 3 腰椎体上缘。(因 受肝的影响,右肾较左肾约低1〜2cm)两肾上端相距较近,下端相 距较远(外八字)。肾门约在第 1 腰椎椎体平面,相当于第9 肋软骨前端高度,在正中线外侧约5cm。在腰背部,肾门的体表投影点在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夹角处,称肾区。肾病患者触压或叩击该处可引起疼痛。(肾内科体格检查很重要的一项) 2. 肾的毗邻肾上腺位于两肾的上方,两者虽共为肾筋膜包绕,但 其间被疏松的结缔组织所分隔。故肾上腺位于肾纤维膜之外,肾下垂 时肾上腺可不随肾下降。左肾前上部与胃底后面相邻,中部与胰尾和脾血管相接触,下部邻接空肠和结肠左曲。右肾前上部与肝相邻,下 部与结肠右曲相接触,内侧缘邻接十二指肠降部。两肾后面上1/3 与膈相邻,下部自内侧向外侧与腰大肌、腰方肌及腹横肌相毗邻。 (二)肾的结构 观察肾的冠状切面,肾实质可分为表层的肾皮质和深层的肾髓质。肾皮质厚1〜1.5cm,新鲜标本为红褐色,富含血管并可见许多红色点状细小颗粒,由肾小体与肾小管组成。肾髓质色淡红,约占肾实质厚度的2/3。可见15〜20个圆锥形、底朝皮质、尖向肾窦、光泽致密、有许多颜色较深、放射状条纹的肾锥体,肾椎体的条纹有肾直小管和血管平行排列形成。2〜3个肾锥体尖端合并成肾乳头,并突入肾小盏,肾乳头顶端有许多小孔称乳头孔,肾产生的终尿就是经乳头孔流入肾小盏内,伸入肾锥体之间的皮质称肾柱。肾小盏呈漏斗 形,共有7~8 个,其边缘包绕肾乳头,承接排出的尿液。在肾窦内,

肾的功能经典总结

第一节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一、肾的功能解剖 1.肾单位及其分类:肾单位是肾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按所在部位不同,肾单位可分为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①皮质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生成尿液、分泌肾素。②近髓肾单位在尿液浓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集合管不属于肾单位,但功能上与远曲小管有相同之处。其在尿生成过程中,特别是在尿液浓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2.球旁器:球旁器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由颗粒细胞、球外系膜细胞和致密斑三种细胞组成。(1)颗粒细胞可分泌肾素。(2)致密斑可感受小管液中NaCl含量的变化,并将信息传递至球旁细胞,调节肾素的分泌。(3)球外系膜细胞具有吞噬和收缩功能。 二、肾脏血液循环的特征和调节 1.肾血流特征:(1)血流量大。(2)肾脏不同部位供血不均。(3)经两次毛细血管分支,两级血管网压力不同。 2.肾血流量的调节: (1)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在没有外来神经支配的情况下,肾血流量在动脉血压80~180mmHg的变动范围内能保持恒定的现象,称为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2)肾血流量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①神经调节:肾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肾血管强烈收缩,肾血流量减少;引起肾素分泌增加等。

②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等均可引起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肾组织局部生成的舒血管物质则使肾血管舒张,肾血流量增加。 第二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一、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滤过膜 1.滤过膜的构成 肾小球滤过膜包括三层结构:(1)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内层):小分子溶质和小分子量的蛋白质可自由通过,但血细胞不能通过。(2)基膜层(中层):是阻碍血浆蛋白滤过的重要屏障。(3)肾小囊上皮细胞层(外层):膜上的小孔构成滤过膜的最后一道屏障。 2.滤过膜的通透性:滤过膜的通透性取决于被滤过物质的分子大小及其所带的电荷。 (1)滤过量与物质分子的有效半径成反比,有效半径大于4.2nm 的物质不能滤过。 (2)由于滤过膜各层含有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可排斥带负电荷的血浆蛋白,因此,带正电荷的物质易于通过,带负电荷的物质则不易通过。 二、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是指促进滤过的动力与对抗滤过的阻力之间的差值。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肾盂的名词解释解剖

肾盂的名词解释解剖 肾盂(Renal pelvis)是人体中的一个重要器官,位于肾脏内部,与肾实质相连。作为尿液的集聚和传输的结构,肾盂在泌尿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下面将从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相关疾病等方面进行肾盂的全面解释。 一、解剖结构 肾盂是肾脏的内部空腔,近似圆锥形,上端与输尿管相连,下端则与肾盏融合。它是泌尿系统中的关键部位,主要由平滑肌组织构成。肾盂分为主体部分和扩张部分。主体部分通常位于肾脏的中央区域,形状呈漏斗状,上端与输尿管相连,下端与肾盏相连。扩张部分主要是肾盏的融合,多个肾盏汇合形成一个较大的空腔。二、生理功能 肾盂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集聚、传输和排尿。当肾小球过滤出的尿液进入肾盏后,通过肾盂的集聚功能,将多个肾盏内的尿液汇聚在一起,形成更大容量的尿液。随着尿液的积聚,肾盂逐渐充盈,并向输尿管传输。当泌尿系统正常运作时,肾盂会以一定节律性收缩,将尿液顺利传输至输尿管,从而实现后续的排尿。 三、相关疾病 1. 肾结石:肾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肾盂疾病,它是尿中某些物质结晶后形成的固 体物质。当结石大小适中时,可以随着尿液排出体外。但如果结石过大或过多,可能会堵塞肾盂或输尿管,引发严重疼痛和尿液潴留等症状。 2. 肾盂炎:肾盂炎是指肾盂和肾实质的炎症反应,通常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 常见症状包括背部疼痛、尿频、尿急、尿痛等。如果不及时治疗,肾盂炎可能会导致肾功能损害和其他严重并发症。 3. 肾盂肿瘤:肾盂肿瘤是指发生在肾盂内部的恶性肿瘤。常见症状包括血尿、 腰痛、体重下降等。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肾盂肿瘤的预后至关重要。

四、结语 肾盂作为泌尿系统中的关键结构,承担着尿液集聚和传输的重要功能。了解肾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对于更好地了解和预防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肾盂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依赖于医疗技术的发展,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检查仍然是维护泌尿系统健康的重要保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