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三上语文教材培训材料

部编三上语文教材培训材料

部编三上语文教材培训材料
部编三上语文教材培训材料

部编三上语文教材解读

-----部编版《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今天所呈现的课件,如果大家需要,我也可以传给您。我是5月27日至28日参加了为期两天的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省级培训。这次短暂而宝贵的培训,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今后教学的向,使我对三年级上册教材有了全新清楚的认识。现在我就把这次学习的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向大家作个汇报。

我主要谈从以下两个面谈起:一结构体系及主要容,二编写思路及主要特点。

一、体系结构与主要容:

与低年级比较:二年级下册教材包括八个单元:集中识字(1个单元,有4课),课文(7个单元,每个单元3-4篇课文)每单元后安排有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书后还有三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词语表。

再看看我们三年级上册新教材就有了新变化,请大家看看图中红色标记新增了四个容:每单元前面多了个单元导语,另外还特别安排了两个主题单元:策略单元和习作单元(习作主题是观察,这个单元有两篇课文和两篇例文),每单元比二年级下册还多了习作,其他容基本就是相同的了。

我在培训时,老师建议我们老师们在备课时,首先就要明确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打开书目录我们就来看看。第一单元是围绕“学校生活”的一组课文;第二单元古诗三首《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赠景文》一年好景君需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开篇写道: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都是关于描写秋天的诗。《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金色巴掌就是指金色的落叶,也是秋。《6.秋天的雨》、《7.听听秋的声音》很

明显也是写秋,那这个单元我们就用金秋时节来概括;第三单元“童话世界”;第四单元就是前面说的新增的一个策略单元(即预测);第五单元是关于“观察”的习作单元,第六单元围绕“祖国河山”在写,第七单元是“我与自然”,最后第八单元是关于美好品质的。这八个单元主题老师们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在书中目录作下标记。

这八个单元的人文主题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金秋时节、观察、我与自然这三个单元的主题是关注学生“人与自然”的发展,“美好品质”一单元主题关注的是学生人与自我的发展,“学校生活、祖国河山、童话世界”关注学生人与社会的发展。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所要培养的语文素养又是什么呢?第一单元的“学校生活”,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第二单元“金秋时节”让我们用多种法理解难懂的词语。第三单元“有趣的童话”,让我们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第四单元“策略单元”,要我们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还要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法。第五“习作单元”就要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围事物的。六“祖国河山”单元,要能借助关键词语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七“美丽的大自然”要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第八单元“美好的品质”,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其实,这些要达到、提高的语文素养,在我们的教材中都明显指出来了,每个单元的右下写的清清楚楚,大家在备课时要紧紧围绕这些要求来设计教学,紧抓新教材中的这条“双线”。

了解了教材的整体框架,接下来,我们来看单元的部结构:

首先我们来看阅读单元,包括五部分:导语、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课文又包括精读和略读课文。精读课文里面有识字(生字条)、写字(田字格)和思考练习题(课后)。略读课文只有生字条中的识字和课前的阅读提示。

有的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后面还有资料袋和阅读。在语文园地包括的容就丰富了,有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识字加油站和书写提示。

这是阅读单元的部结构,那习作这个新增的单元又有哪些容呢?本单元包括六部分:单元导语、精读课文(同样有识字、写字容和课后思考题)、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学了例文也仿写一下自己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一些事物)、习作例文(包括批注和课后思考练习题)和习作。现在我们对教材从整体到局部的结构有了大致的了解,还要利用好每单元前的导语,它是单元主题的概括,也很重要。如:第一单元导语“美丽的校园,成长的摇篮,梦想启航的地”是用很形象的语言描述的,告诉我们本单元将围绕“学校生活”来写,这一页下提出的“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这就用了抽象的语言揭示了要培养的语文要素。在教第一单元的三篇课文时,就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关注新鲜感的词句。在习作练习中让学生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第二单元“金色的,洒在树叶上,洒在花瓣上,也洒在我们的心上”生动形象的语言概括了单元主题“金秋时节”。右下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学习写日记,这是用抽象的语言揭示了语文要素。剩下的大家都可以来看一看,了解每单元的主题和要素。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用了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的一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就是要我们看,要我们观察,主题“观察”就概括出来了。这是第六单元、第七单元、第八单元。我们了解了体系结构和主要容,现在我来说第二个面:

二、编写思路及主要特色

三上教材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面:

1.加强单元整合,落实课程目标

2.加强法指导,促进素养提升

3.加强语言实践,强调积累运用

4.创新编排体例,实现特殊功能

5.重视交际表达,听说读写并重

(一)加强单元整合,落实课程目标。这里的整合包括单元各板块之间的整合,课文与课文间的整合,能力训练系统的整合,语言建构与思维发展的整合。每个单元的导语点明要素;安排的三篇课文则落实要素,其中贯穿法指导;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对所学容进行梳理总结,进一步提练法;后面的词句段的运用和习作是对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环环相扣,联系紧密。

如果说一、二年级是以识字为主,那三年级学课文就要抓“词语”的学习了。下面我们来看词语的理解,它共分三个学段:

第一学段: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第二学段: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第三学段: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一二年级属于第一学段:借用图画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三年级是第二学段:运用多种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后续年级就属于第三学段:在实践中运用。

以第二单元为例,导语中要求我们运用多种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在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后就有一道练习题:下面加点的词语你是用什么法理解的?和同学交流。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2.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明朗”可结合生活实际等来理解,意思是晴朗,上文也说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天放晴了”。“凌乱”我们可联系上半句“排列的并不规则”可理解为:杂乱,不整齐。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分小组总结遇到不理解词语的法,如: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看图画,问老师可不可以?当然可以,也可以问同学,如在家还可以问家长,法是灵活多样的。

教会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法,接下来,我们再来看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中关于句子的教学。在每个单元导读的下面有针对性对句子的学习提出了要求: 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词句。

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这是三年级下册将要达到的目标。

这样一步步的深入学习,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我们来看第一单元导语:

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

什么是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呢?“有新鲜感的词句”就是超出学生原有

的知识储备,在思想上发生碰撞或情感有所触动的;包括特殊结构的词语或句子(成语、修辞、歇后语等)“新鲜感”是极具个性化的词语——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来定,因人而宜。

如第一单元的《1大青树下的小学》课后要求: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我们就可引导学生把自己不理解的、为之一振的、写法上有特色的词找出来说一说,如:“坪坝”这个词不懂,什么是“坪坝”?学生就可以提出来交流。也还有的学生找到了“绚丽多彩”这个词,这不就是指颜色很多、很华丽吗?边找边说,学生就有所得了。再如《2花的学校》课后题:读课文的时候,你注意到下面加点的部分了吗?说说你的理解和体会。

1.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哨....

。 2.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 第一句中的“走过荒野”、“吹着口哨”、第二句中的“互相碰触着”、“拍着大手”都用了拟人的手法,我们边读句子边体会加点的词。“风吹着口哨,树枝在风中触碰着,绿叶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写出了东风、树枝、绿叶、雷云的声音,各种声音奏响的交响曲,从中感受了无比快乐的心情。再照样子写一写:“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清风一吹,他们( ),”“蝴蝶一来,他们( )”。让孩子们读一读这些句子,想一想,写出来,孩子们也会说:清风一吹,他们就欢快地跳起舞来。清风一吹,他们就梳妆打扮了。蝴蝶一来,他们就拍手欢笑。让学生随意说大胆说,思维就得了扩展。随着课文的学习,要素就落实了。

还有第七单元也对词语作了要求:导语出示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

的语句。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21大自然的声音》课后习题,让我们读读课文中描写声音的短语,说说你在哪里听到过这样的声音: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雄伟的乐曲,充满力量的声音、热闹的音乐会、轻快的小曲、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积累这样的偏正短语,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除了有微风吹拂时,有的同学也会想到:小燕子也会发出这样的声音。雄伟的乐曲,让我们想到了波澜壮阔的大海,充满力量的声音,如国歌等,这些孩子们都可联系生活实际来畅谈。《22.父亲、树林和鸟》这一课让我们读句子,结合句子去感受加点的形容词(课件)。《23带刺的刺猬》课后让我们读句子,从作者对刺猬的不同称呼中,体会“我”的情感变化。“那个东西”是作者初见一个事物时的客观描述、“那个家伙”到后来叫“小东西”言语中不只不觉就使情感加深,爱上了这个会偷枣的聪明小刺猬!

就这样,单元中揭示的词句运用的要素都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了落实。接下来,教材又在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中进行了总结梳理,图中的小男孩说:读书时我会画出写的好的词句,记录在摘抄本上,我喜欢归类摘抄。把描写同类事物的语句分门别类的写下来,经常翻看,对我的习作很有帮助。小女孩说:摘抄时,遇到特别有新鲜感的语句,我会在旁边写写感受,有时还会背下来。我会在摘抄容的右下注明出处。他们各自向我们介绍了学习词句,积累词句的好法。接下来的词句段运用,则是对知识的实践运用。如:读一读,照样子写句子,小家伙摔的还挺重。老师急得直跺脚。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妈妈累得()。()得()。学生能说就行。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小溪流向河流,河流流向大海,大海汹涌澎湃”,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顶针,就像词语接龙,例如: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

的小桥,接着往下说弯弯的(小桥)旁边是弯弯的(小船),让孩子们多读一读,发现句中的秘密说一说,其实是非常有趣味的!

词语的理解我们教会学生法了,三年级的孩子在阅读面又有那些新要求呢?这个时期的孩子要学会默读了。

默读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学段:学习默读。(从二年级开始)

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带着问题默读(三年级)第三学段:默读要有一定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第四学段:养成默读习惯,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后续年级)

教材第八单元的提出了默读的要求:

1.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2.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26.灰雀》一课课后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都喜爱灰雀)。本单元的《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又总结梳理了默读的要求和法:1.默读时不要发出声音,尽量不要用手指着读,否则会影响阅读速度,默读时,随时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读完后再想办法弄清楚它们的意思。还可以把没读懂的地标记出来,向别人请教,或联系上下文进一步思考,让学生对默读有个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容了。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容又有那些法呢?

1.借助关键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三上)

2.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三上)

3.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三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