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务会计确认与计量分析

财务会计确认与计量分析

财务会计确认与计量分析
财务会计确认与计量分析

财务会计确认与计量

摘要:对会计确认从含义、地位、阶段、基础和标准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及会计计量的定义、选择、属性和新发展几个方面进行了同样的分析。并分析了当前我国在会计确认和计量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同时做了有关公允价值的案例分析。

关键词:会计确认、会计计量、计量属性、公允价值

一、会计确认的含义及地位

FASB将“确认”定义为“将某一项目,作为一项资产、负债、营业收入、费用等正式地列入某一个体财务报表的过程。它包括同时用文字和数字描述某一项目,其金额包括在报表总计之中”。会计确认主要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哪些经济业务或项目应该进入会计系统;

2.进入会计系统的项目,应记录为什么会计要素;

3.何时确认经济业务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4.所确认的金额是多少。

我国葛家澍教授指出,“确认是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程序。它是指交易、事项或情况中的一个项目应否和应在何时和如何当作一项要素加以记录和计入报表内容与合计的过程。”在这里,会计确认解决应否、如何、何时确认三方面的问题。

值得指出的是,只有财务报表表内的表述才是确认报表附注、其它财务报告的表述不能叫做确认。正如FASB指出的,“既然确认的意思是既用文字、又用数字来描述一个项目,其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总计之中,用其它方法作出的交待不是确认。可以在注释、在财务报表正文的括号里、在辅助信息中、以及在财务报告的其它方法交待的有关财务报表各项目的信息及其量度,不能用来替代符合确认标准和项目在财务报表中的确认……最有用的信息,一般应在财务报表中予以确认。”

会计确认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财务报表是会计信息的最主要方式,最重要、最有用的信息都是通过财务报表来提供的,其它财务报告只是补充。而财务报表的形成,离不开会计确认。经济活动发生以后,如何由源数据成为会计信息,提供给用户以帮助其进行投资、信贷和其它决策? 经济业务发生后,只有一些杂乱无章的源数据,这些数据必须要进入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以后,才能以会计信息的方式输出。会计确认就是解决会计信息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的。首先,这些数据并不是全部都能进入会计信息系统,而必须有所选择,因而有一个筛选的过程。这就是会计确认

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应否”。其次,能够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是在本期进入还是在以后期间进入,这就要有一定的标准。这就是会计确认解决的第二个问题“何时”。现代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及由其派生出来的收入实现原则、配比原则来作判断的标准。其三,这些数据最后在财务报表内应以何面目出现,会计确认的第三个问题“如何”就是用来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后,经济业务在报表上所反映的金额是多少,这是会计计量的问题,但如果没有前面的筛选,就无法进行计量,因而确认是计量的前提,没有确认就没有计量,计量是确认的结果。

二、会计确认阶段

(一)输出信息观。

如葛家澍教授在《会计学导论》一书中指出的,“确认包括初始确认和再确认两个步骤。初始确认解决的是经济业务的数据是否应该输入会计系统以及输入会计系统的数据到底对哪些会计要素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再确认则是决定哪些项目是否以及如何列入财务报表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下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一书中指出的,“确认的主要特点在于:何时和以何种金额并通过什么要素记录(初始确认) ;何时和以何种金额并通过什么要素列入财务报表(再确认)。”也就是说,在这种观点下,初始确认解决的是会计记录(输入)的筛选问题,而再确认解决的则是财务报表(输出)的筛选问题。

(二)未来变动确认观。

在这种观点下,初始确认不仅仅是指会计信息系统数据输入的筛选,而且也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反映。而再确认则是指对初始确认和计量进入财务报表后发生的变动的确认,也就是对已确认的事项未来变动或消失而进行的确认。

三、会计确认的基础

会计确认的基础是解决何时确认的问题,对此,有三种选择:

1.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确认收入或费用。在收付实现制下,所有收到的现金,都作为本期收入;所有现金支出,都作为当期费用。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纯粹的收付实现制是不存在的,实际应用的是一种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即在遵循按现金收支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总体原则之下,对其它一些事项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加以确

认。

2.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是以权利或责任的发生与否作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

3.现金流动制。

在现金流动制下利润的确定是采用盘存法,即利润是前后两期净资产的变动额(这实际上是收益计量的资产负债观)。在现金流动制下,是以可能的现金流量来确认利润,期末持有的净资产视为虚拟的现金净流入,期初的净资产被视为虚拟的现金流出,二者的比较相当于当期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额的对比,其差额(虚拟的现金净流量)就是当期所取得的利润额。在现金流动制下,全部资产是以现行市价、未来现金流转现值来计量的。现金流动制所关注的,不限于实际已发生的现金收支,还包括可能的或虚拟的现金流动。

四、会计确认标准

会计确认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对此,FASB指出:确认一个项目,在符合成本效益和重要性原则这两个前提之下,应符合定义、可计量性、相关性、可靠性四个标准。IASC在《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指出,“满足要素的定义的项目,如果满足了以下标准,就应当加以确认:( 1)与该项目有关的任何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会流入或流出企业;( 2)该项目具有能够可靠计量的成本或价值。”CIAC在ASC中认为,会计确认的标准包括:( 1)该项目具有恰当的记录基础,其金额能合理地予以估计;( 2)对那些涉及获取或放弃未来经济利益的项目而言,这些利益的获取或放弃将极有可能发生。以上标准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三点:( 1)符合要素的定义,( 2)未来经济利益可能流入或流出,( 3)能可靠计量。至于相关性、可靠性,乃是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似乎并没有必要专门作为确认的标准。

五、会计计量的定义

美国会计学家井民雄士在《会计计量理论》(1975)一书中认为:“会计计量就是以数量关系来确定物品或事项之间的内在数量关系,而把数据额分配于具体事项的过程”。IASB在《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提出:“计量是指为了在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中确认和计列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具体的计量基础。”AAA在1966年公布的《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中给计量下了一个定义“会计就是要计量和传递一个经济主体活动中的数量方面,虽然定性信息是重要的,但会计职能强调通过数量表示有意义的定量信息来增进有用性。会计从历史上来看,主要是一种以货币形式来反映经济活动的手段。”享德里克森则表述为:“会计上的计量是指给那些与企业有

关的事物确定其数值而按适合于加计总数或分开总数的方式来求得;”我国会计学家葛家澎教授认为:“计量,是指在财务会计中对会计对象的内在数量关系加以衡量、计算并予以确认,使其转换为可以用货币表现的信息”。

在理解会计计量时我们还必须澄清二点认识:

1.会计计量最终是为会计报告服务的,真正目的则是达到为会计目标服务的目的。因此,会计计量原则、方法、模式的选择要服务于会计目标。APB曾于1970年的四号公报中提到“会计功能在于提供有关经济主体的数量信息(主要是财务性质),以便做出经济殊策。”

2.会计计量中,货币单位并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严格来说,会计计量包括使用价值和货币计价两个方面。使用价值定量是会计计量的最基础方面。如某资产的容器体积这个数字。货币计量,以适当的货币尺度将所确定的使用价值计量中以一定的货币数额表现出来。它体现了现代会计要求能综合、全面、系统地反映计量客体。因此现代会计的特征是一种货币计量。

六、会计计量单位的选择

会计计量单位的选择,要根据不同会计计量目的和具体计量对象的特点和要求来确定。从理论上讲,在会计计量的不同阶段、不同范围,或为了满足会计计量的不同目的,确有选择多种计量单位的必要,以确保会计计量能符合多种会计计量目的的要求,提供不同信息使用者特殊需要的会计信息,以使会计信息更具决策有用性。

在国家未作任何变动的情况下,一般均应以法定流通货币的名义单位进行计量,并保持长期稳定。如出现非本位币反映的经济业务,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或市场公认的换算率,将非本位币货币换算成本位币货币进行计量。货币购买力微弱的变化,并不会对会计信息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变化在一段时期内可能被相互抵销,所以不必马上改变货币计量单位。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当物价持续单向变动时,且其变动率较大,有充分理由来证明原有的会计计量单位已不再适用时,才有必要改变原先选定的会计计量单位。如这种改变会引起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发生变化的,则有必要加以充分说明。日常会计计量中在选用非货币计量单位时,应尽可能保持原先选定的计量单位,使各期所用的实物量单位或劳动量单位保持一致,便于比较分析和考核。如要运用某些标准量单位以进行调整换算的,则一经选定也应尽可能地保持稳定,而不宜经常变动。当然,这主要是针对对外报告的会计计量信息而言的。至于对内提供的为特殊决策所用的会计信息而选择特殊的非货币单位计量时,选择上的变化有时是必需的,只是要附加必要的说明解释。

七、计量属性

计量属性是依据一定的规则对计量对象价值属性的反映,可以用于计量的属性有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和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等。如果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会使得相同的对象表现为不同的货币金额,即从不同的角度对经济事项予以量化,得到的是不同的计量结果。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关于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结构体系》中,从三个方面论述计量属性的:

1.若干不同的计量属性可以被不同程度地加以使用,这些计量属性有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实现净值和折现价值;

2.对计量属性和资本保全概念的选择,将决定在编制财务报表中会计模式的使用。实物资本保全概念要求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属性,而财务资本保全概念并不要求使用特定的计量属性;

3.历史成本在编制财务报表时经常用到,也可以配合其他属性一起使用。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计量属性:

1.选择某一计量属性,要求这一计量属性具有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如资产、负债和权益变动必须具有相关的计量属性,可以充分地用货币单位予以计量;

2.提出了五种可供会计实务选择的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现值、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

3.认为虽然历史成本是计量属性的主流,但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的情况会继续下去。

1984年,美国FASB'在其发布的第5号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中:概括了5种普遍认可的计量属性,并同时适用资产和负债等项目的计量。FASB的研究成为中外会计界研究会计计量问题的基本依据。

(一)历史成本

FASB在SFACS中的定义为:“历史成本指取得一项资产而付出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历史收入指义务发生时所收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IASC的定义将其概括为:“资产的计量,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是按照为了购置资产而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负债的计量,按照以债务为交换而收到款项的金额,或是在某些情况下(如所得税),按照在正常经营中的为偿还债务将要支付的现金等价物的金额。”即取得资源的原始交易价格。

1.从FASB和AISC的两方定义都可以看出,历史成本的特点是:

发生的时点是资产取得当时,即历史时态下的成本;历史成本是基于过去真实交易。也正因为如此,历史成本所有的优缺点均与此关。

2.历史成本的优点

(1)历史成本因可验证而被认为可靠。由于历史成本是唯一一种基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的计量属性。过去的交易或事项的金额是可以取得并验证的,因此在可靠性方面它比其他计量属性更具有优势,由于历史成本是在过去的市场交易中形成,并有原始凭证作为依据,不同的会计人员按照相同的规则会得出大致相同的结果,因而它具有会计计量的质量标准之一一可验证性,在这一点上,其他计量属性是不能相比的。

(2)历史成本的还有一个优点是计量方法比较简单。这是因为历史成本只对交易和事项进行初次计量,一旦入账之后,不管环境是否变化,都不再重新计量。这也是历史成本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管理当局,投资人和债权人对历史成本己适应。历史成本的概念深入人心,一般人对历史成本操作也很熟悉。而对其他属性,尤其是公允价为何物可能尚不清楚。

(3)历史成本对决策还是有用的。历史信息本身具有反馈价值,是业绩评价的依据,历史信息又是预测的基础,从而成为预测信息所不能缺少的来源。

(4)历史成本取得成本较低。历史成本也有其局限性。首先它的可靠性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按FASB的说法,可靠性应包括可验证性、如实反映、不偏不倚。如实反映指的是一项数值或陈述符合它意在反映的现象。历史成本的如实反映指的是其能够代表真实交易或事项的有效程度,事实表明历史成本并不总是可靠的。如某企业的采购员在采购时接受大量的回扣,那么他采购所形成的历史成本就不能如实反映市场上的公平市价,也就没有了可靠性,所以历史成本可以验证,但它并不一定能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如实反映。在价格变动的情况下,一些局限性就更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了。

3.历史成本的缺点

(1)当价格明显变动时,不同的交易时点,相同的历史成本代表不同的价值量,这些代表不同价值量的历史成本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

(2)由于费用是以历史成本计量,而收入是以现行价格计量,除非发生在同一时点,否则现行成本与历史成本是不一致的,从理论上看,在价格变动时二者的配比缺乏逻辑上的统一性。尤其是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以现行价格与成本的配比来确认收益,必

然低估成本,虚增利润,而虚增的利润不仅要交所得税,还要进行分配,不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

(3)在价格上涨时,费用按历史成本计量将无法区分和反映管理当局的真正经营业绩和外在价格变动产生的持有利得。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的低估,也不能揭示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而信息使用者使用这些历史成本提供的历史信息,面对现在和未来做出决策,这样按历史成本计量得出的信息就有可能其不相关而不可靠。因此,历史成本比其它计量属性可靠,但它的可靠性也是有限的。

(二)现行成本计量属性

现行成本又称重置成本或现时投入成本。美国证券交易委员员会(SEC)第190号《会计文告集》这样解释:重置成本是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为获得具有同等营运能力或生产能力的新资产而需付出的现金数或其他等值。IASB的概念公告将其定义为“现在购买同一或类似资产所需支付现金等价物的金额。现在履行义务所需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不予以折现的金额。”现行成本遵循的是实务资本保全概念。

1.现行成本的特点是:

(1)它首先是一个现在时点的价值;

(2)它以市场价格的形式表现(但是虚拟交易)。

现行成本依不同情况显示不同的价值含义。如重新购置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该资产扣减持有资产己使用年限的累计折的;重新购置有相同生产能力的资产的市价等等。在原始交易日,现行成本与历史成本代表相同的数量,都等同于当时资产的交易价格(现实或虚拟)。原始交易日后,两者在数量往往是不相同的出现偏差。这种偏差来自于市场物价的变动、技术进步及对资产预期等原因。现行成本与历史成本的量差,就是资产的持有利得。

2.现行成本的优点:

(1)避免在物价上涨时虚计利润;

(2)重置成本为现时信息,而不是过去的历史信息,增强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3)将现行成本与现行收入相配比,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可增强期间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4)便于区分企业的经营收益和持产利得,有助于正确评价管理当局的业绩。

3.现行成本法的主要缺点是:

(1)含义不明确,由于条件因素影响,事实上难以存在与原有资产完全吻合的重置成本;

(2)确定较为困难,在计算上缺乏足够可信的证据,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3)若将“持有利得”反映于财务报表,仍不能保证己耗生产能力,得到补偿或更新。

(三)现行市价计量属性

1.现行市价计量属性的特点

现行市价即现行销售价格,指销售某种资产可望得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亦即某计量对象能脱手的价格。它最早是由澳大利亚著名会计学家钱伯斯所提出的。与前两种计量基础的立足点不同的是,站在卖方的立场计量交换的产出价值,而非买方立场的交换的投入价值,从时间角度看可获得是现时的信息资料。现行市价的支持者认为,历史成本作为过去的交易价格,决策的相关性差,而未来的交易价格又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只有采用现行市价来了反映企业现实适应能力,反映企业资源的现实变现价值。在这种计量属性下,从资产负债表可看出会计主体当前的资产可转换现金能力的大小,即应变能力;从收益表可反映出持有资产现行市价的变化,经营能力变动的情况。这种计量属性的理论依据是,会计主体最需要的是对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具备的较强的适应能力,只有如此才能确保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而这些只与资产变现价值有关。

2.现行市价计量属性的优点

(l)由于提供的是若销售可取得的价值的资料,对各利益方更相关,更利于财务决策;

(2)取消成本分配这一繁琐的过程。运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时,成本计算、费用分配是极其复杂的,且带有较强的主观随意性。从这一角度看,现行市价计量基础保证了损益计算的真实性;

(3)建立在生产能力即实物资本保全的基础上。

3.现行市价计量属性的缺点

(1)由于某些资产的现行市价难以确定,降低了信息资料的可验证性,导致了极强的的主观性;

(2)不符合持续经营假设,似乎企业随时处于清算状态不利于履行经营管理的责任。故而人们的会计观念需要作重大的改变。

(四)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称预期脱手价值,它在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情况下,计量资产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可带来的预期现金流入或将要支付的现金流出。IABS将其定义为“通过正常处置出售资产现在所能收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按照我国准则定义,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存货准则特别强调企业在实际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当以取得的可靠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企业因持有存货的目的不同,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的处理方法也各不相同。

(五)现值

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是企业持有资产通过生产经营,或者持有负债在正常的经营状态下可望实现的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根据FABSNO.6的定义,资产是某一特定个体由于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取得或者控制的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负债是某一特定个体由于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现时所承担的义务,需要向其他个体转移资产或提供劳务的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的牺牲。在所有可能的计量属性当中,只有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考虑了现金流量的数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真正体现了资产、负债作为`未来经济利益的获得或者牺牲”的本质属性。因此,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提供的财务信息对于使用者也是最为相关的。根据财务概念公告第七辑,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算涉及形成公允价值的要素包括五个方面:对一系列发生在不同时点的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对这些现金流量的金额与时点的各种可能变动的预朔;用无风险利率表示的货币时间价值;内含于资产或负债价格中的不确定性;以及其他难以识别的因素,如资产变现的困难与市场的不完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三个因素:未来现金流量的期望值、未来现金流量的期望风险和货币的时间价值。

八、会计计量的新发展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AICS(1995)在工AS32《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中指出,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FAS(1996)AFS125《金融资产的转移、服务权及负债解除的会计处理》中指出,一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是自愿的各方之间在现行交易(即非被迫或清算交易)中购买(或发生)或销售(或清偿)资产(或负债)的金额。AFS133(1998)《衍生金融工具和套期保值活动的会计处理》中的公允价值定义与AFS125的定义一样。同时,AFS133比AFS125更简明地说明了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活跃市场中的公开市场报价是公允价值最好的证据,如果能得到的话,应被用作计量的基础。如果公开市场报价能够得到,公允价值就是交易数量乘以该市价的积。如果不能获得公开市场报价,公允价值估计就应基于该环境下可以得到的最好信息。按照工AS36《资产减值》(1998)中定义,活跃市场指满足以下所有条件的市场:市场中交易的项目是同质的;通常可在任何时候找到自愿的买方和卖方;价格公开。值得指出的是,FASB在SFAC7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仍与FAS125中的定义一样。

我国的多项《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解释都是:在公平交易中,知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以上各种对公允价值的表述上,各有其侧重点,但都体现了公允价值的本质公允价值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公允性,它是熟悉情况的双方在自愿的公平下易中形成的。熟悉情况说明不存在信息不对称,自愿表明不带有强制性;公平弓易表明这种交易是在企业持续经营时进行的,排除了在企业清算时或其他不利勇件下进行的情况。即体现公开、公正、公平。在确定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时,应充分考虑当前的情况。公允价值代表的是当前交易下资产或负债的经济“价值”,即公允价值有一个时点的问题,是“现在”时态的计量属性。

(二)公允价值与五种计量属性的关系

“在初始确认时,如果没有相反的证据,则支付或收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历史成本或历史收入)通常被假定为接近公允价值。现行成本和现行市价均满足公允价值的定义。”(para7)FASB认为市场价格是公允价值的最好表现形式,“市场中的交易(在交易日或接近交易日交付现金)是会计确认最普遍的动机,并且,如果没有具有说服力的相反证据,会计师在计量这些交易时一般将实际的交易价格作为公允价值。”(par2a7)其公允性在于“可观察的市场价格包含了所有市场参与者对资产或负债的效用、未来现金流量、围绕这些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参与者为承担这些不确定性所要求金额的

一致观点”。所以,现行成本和现行市价与公允价值是一致的。

需要指出的是,历史成本在发生的当时也是公允价值。不过,事过境迁,历史成本就成了与公允价值对立的概念了。SAFCS中的可变现净值和现值与公允价值是不一致的”。可变现净值是未折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把看似相同实则不同的项目看作是相同的,而这是市场参与者所不能接受的。公允价值与现值的关系关于公允价值与以上四种计量属性的关系是容易理解的,在现值与公允价值的关系上往往存在着模糊的认识,对于此二者的关系SFAC7作了详细地阐述和界定。何时采用现值计量?“可观察的市场金额比必须采用未来现金流量估计的计量,一般更为可靠且可以更有效地确定,“如果资产或负债,或者实质上类似的资产或负债的价格能够在市场中观察到,,就没有必要使用现值计量。市场对现值的评估己经体现在这种价格中了(paral7),在没有现金交易时,会计师转向以其他技术对资产或负债进行初始确认,但是计量目标仍然保持不变。这一过程从确定其他人是否在最近的现金交易中购买或出售同样或类似的项目开(para28)。“如果类似资产或负债没有可观察到的交易,就可能会要求主体在计量中使用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para29)”上述这些话就是说,在市场上资产或负债的价格或类似资产或负债的价格不能取得时,才采用现值计量。通过对上述五种计量属性的剖析可以看出,每一种计量属性基于现实的局限性,都表现为各有优劣,没有一种是绝对理想化的。在研究会计计量属性选择时,取决于计量的目标,即看是否服务于会计的目标,计量属性(满足体现计量对象的经济实质)的选择能否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无论哪个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它都是以会计信息的高质量为前提的。即会计信息应能客观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它应具有可靠性,充分性相关性和可比性,从而在总体上体现为有用性。由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会计信息需求各不相同,五种计量属性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在五种计量属性中,按依据的基础的不同,可分为二类。

第一类以所处环境下的市场状态为基础,会计人员以现行己知的金额—交易价格作为入账金额。这类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历史收入、现行成本、现行市价。这类计量属性着眼于价格(成本是对取得者而言,对出售者则是价格)。

第二类计量属性根据现存信息,预测未来的现金流动,根据未来利益或牺牲来确定资产的现行经济价值。这类属性包括可实现净值和现值。这一类计量属性着眼于经济价值。如按时间序列来分,5种计量属性又可分成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种属性。历史成本是过去交易的代价,属于过去时态的计量属性。现行市价和现行成本是计量对象现在的现金等值,是现在时态的计量属性。可变现净值和现值是计量对象未来的流入(或流出)金额,因而是具有未来时态的计量属性。

(三)公允价值的优点

1.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支持决策有用观公允价值能动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历史成本是一个静态的成本,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但企业是动态发展的,市场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不可能动态地反映一个企业的现实状况。

2.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符合实物资本维护的理论。实物资本维护观点认为,资本是企业的实物生产经营能力或取得这些能力所需的资金或资源。很明显,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耗费这些能力(资源),同时为了进行再生产又必须购回这些能力(资源),只有这样简单再生产才能维护,扩大再生产才有基础。

3.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符合会计的配比原则要求一般认为,配比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收入与成本、费用要保持时间上的配比,即某一时段的收入必须与成本、费用相对应;另一方面则要求进行配比的收入与成本、费用之间应具有经济内容和性质上的必然因果联系,即不同收入的取得是因为发生了与之相适应的不同成本和费用,而不同成本和费用的发生是为了获得不同的收入。配比原则还应有在计量属性方面进行配比的含义。目前收入和成本、费用在计量的单位方面是配比的,都是采用货币计量单位。但是在计量的属性方面却不配比,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成本、费用却是按历史成本计价,导致利润分配制度出现收益超分配,虚利实分的现象。

(四)公允价值的缺点

1.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可靠性问题

对于公允价值计量标准的认定,我国新会计准则中提供了三种参考方式:存在市场(活跃的)交易的情况下,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在不存在实际交易事项的情况下,应该寻找市场上同类(或类似)的交易,以同类(或类似)交易的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如果某项资产或负债没有由市场直接决定的可观察到的价格,却有合约规定的或可以预期的未来现金流量加以估计,就可运用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也可以采用专业评估人员的评估结果。

2.对职业判断的过度依赖使得公允价值被操纵存在理论上的可能与其他计量属性相比,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最大特征在于大部分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其在每一会计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立即计入当期损益。因此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比,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时,更充分地考虑了我国的国情,提出了较多的限定性条件,要求只有在存在一定程度的可靠性时,才允许运用。但这种计

量模式的应用依赖于会计人员对具体交易事项和相关条件的职业判断,在我国现阶段相关市场尤其是资产评估市场不够成熟和充分的客观情况下,公允价值的确认难免出现“显失公允”现象,可能会使公允价值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

九、我国现行会计确认、计量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确认基础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 各国会计普遍以权责发生制作为财务报表的确认基础。根据其定义,权责发生制应该完全按照权利是否形成、义务或责任是否产生为标准确认。但是,传统财务会计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往往只对交易与事项的结果进行确认,凡不存在明确交易与事项的,则不予确认。因此,现实会计工作中所采用的权责发生制实际上是一种并不完全的权责发生制。而且,早期的权责发生制也仅仅涉及收入和费用的确认,近年来才开始尝试用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就现实经济生活而言,权责发生制至少存在两方面的缺陷:一是对一些已形成的权利或义务,由于没有相应的交易或事项,而往往无法确认,最典型的是自创商誉;二是对一些新近出现的新兴经济活动与事项,权责发生制仍无能为力,如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处理。这些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我们突破权责发生制确认基础的局限性,对其进行某种程度的修改,以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环境的需要和信息使用者的相关需求。境的需要和信息使用者的相关需求。

(二)确认标准不够规范

确认标准是进行会计要素确认的规范性要求。根据国际通行的做法,现行确认标准一般有四个,即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在现行的财务会计模式下,由于会计要素在定义上的失之偏颇和狭隘,已经导致许多事项因不符合要素定义,无法确认而被挡在会计的“门槛”之外,使报表反映的财务状况与企业的实际严重脱节。

(三)传统计量模式与环境不适应

“历史成本/名义货币”的计量模式曾因较强的客观性、可核实性及易于操作等优点,成为传统会计的基准计量模式,这在“决策有用”的价值取向下,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出与环境不适应。于是,作为对历史成本的“修正”,现时成本、重置成本、可实现价值及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诸多计量属性纷纷出现,在整个报表体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这种“大杂烩”式的计量模式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它削弱了资产计价

的可比性。会计早已习惯于接受资产计量的可靠性,这是历史成本不甘“沉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决策有用”的价值取向,则使大家更关心计量的相关性,于是公允价值脱颖而出。然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诸多客观“瓶颈”约束以及稳健观念和“成本——效益”原则都限制了公允价值的推广和应用。

(四)财务报表确认(或计量)内容与应披露内容的界定不规范

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理应成为信息披露的精髓,附注等表外信息是对主表的补充、解释和说明,应从属于主表,可是在当前的财务报告中,附注信息明显占据了比财务主表更大的篇幅,加之信息使用者对附注信息的倚重,表里表外已事实上已分不清主次。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现行会计运行机制的缺憾。除了受报表的格式、项目的约束外,相当一部分信息是因受现行会计确认、计量规则的局限,而只好旁落于主表之外。我们似乎已经形成一种习惯,即对于会计上尚不能找到更好解决办法的问题,就采取所谓表外披露的形式。当前对信息披露的强调,使得会计即便采取了不一贯或不适当的会计政策,也可以因为在附注中作了披露而显得心安理得,这意味着将进一步牺牲主表的质量,加大信息利用的迷惑性和难度。

十、解决现行会计确认、计量模式局限性的对策建议

1.会计确认、计量模式应顺应环境变化适时、适当地变通。当前,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浪潮已经开始冲击财务会计原有的概念和原则,适时、适当变通传统会计模式显然是各国会计政策的明智之举。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计量属性在信息技术时代必将受到排挤,但现阶段要彻底改变它是不切实际的,计量属性的选择必须符合现实的经济发展环境。针对我国实际,对传统意义上的基础资产、负债仍按历史成本属性予以计量,而其他具有重要意义的资产等要素应尽可能按公允价值计量,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同时,还应尽量避免多重计量属性混合带来的“大杂烩”,有必要针对不同确认、计量标准的实现程度,采用类似“彩色”报告的模式,将它们予以区别。

2.构建完整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确认和计量予以明确规范会计确认和计量作为会计的核心,自然应当成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所要明确的重要内容。FASB的第5号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确认和计量》以及IASC发布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的第7部分“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和第8部分“财务报表要素的计量”都对会计确认和计量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在我国,“确认”、“计量”词语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时常被引用,但至今都还没有对它们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有关确认、计量的标准问题也仅仅散见于各个具体准则和制度条文当中,缺乏对确认和计量的系统完整的表述。至于准则和制度之间,以及各自的内部,在确认和计量方面也存在许多不一致和不协调的地方。因此,当务之急是顺应国际会计改革的思路,建立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确认和计量予以明确规范。

3.结合财务报告改革,完善现有的确认、计量程序和方法“决策有用观”的目标导向,已经促使当代财务会计的重心从确认计量转向报告和披露,披露的内容也从单纯的财务报表转化为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并存。我们可以根据美国SEC委员先生提出的彩色报告模式,及AICPA和FASB在1994年和2001年提出的改进财务报告的建议,作如下设想:第一,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可把它列为财务报告的第一层次,表中项目必须符合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与可靠性四项标准,并努力创造条件,完成重要信息向报表的归拢。第二,凡不符合四个确认中一个或几个标准的,可以按满足标准的程度分层次在财务报告中列示,即在确认方面,运用彩色报告模式,把原财务报表的内容加以扩大。第三,配合彩色报告体系的不同层次,设计相应的彩色账户体系,使报告的内容在会计系统上有迹可寻、有“据”可查,也便于将来在时机成熟时顺利完成向基本账户的过渡。第四,根据彩色报告设计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会计的计量程序和方法。如果采取类似彩色确认的方式,可以尽量缩小确认和披露之间的差距,提高和强化会计系统的过程理性。

4.顺应国际潮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向国际会计模式靠拢在新的时期,“公允价值”是一种理想的会计计量模式,只不过现时环境束缚了它的使用,这也成了国际会计致力改革的方向。鉴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完善,以及以高新技术和金融创新为特征的信息社会正在逐步形成,我们应该大力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如建立动态报价系统、大力培植专业化的评估体系、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为公允价值的利用提供条件,推动会计由历史成本计量向公允价值计量过渡。相信在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环境逐渐完善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索,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将日臻完善,会计按公允价值计量必将得到普及。

十一、案例

中国衍生品应用引发的“327国债事件”:327是一种国债代号,不是案发时间,事件发生于1995年的2月23日,英国金融时报将这一天称为中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327国债产品设计时,兑付办法是一种票面利率8%加保值贴息的国债,由于保值贴息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该产品在期货市场上有一定的投机价值,也成了当时最为热门的炒作素材,而由此引发的"327国债事件”,可谓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巴林事件”。

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在1993年10月25日向社会公众开放国债期货交易,最初,国债期货交易未被投资者所认识,市场规模较小,行情波动也不大。1994年以后,中国央行提高了3年期以上的储蓄存款利率,同时恢复了存款保值贴补,国库券利率也同样实行保值贴补。正是由于保值贴补率的不确定性,为国债期货的投机炒作提供了空间,有不少机构投资由股市转入债市,当时的国债期货市场行情火爆,成交额也创出新高,市场交易规模急速扩大。

1991年至1994年三年间的情形是中国通胀率一直居高不下,当时保值贴补率一直在7%、8%的水平上。围绕着327国债期货品种的到期价格的预测,多空双方始终对峙。1992年3年期国库券年息为9.50%,到期的基础价格己经确定(票面价值100元加上3

年合计利息28.50元,合计为128.5元)。而受到保值贴补率和是否加息的影响,导致市场对327国债期货品种到期的预测价格看法不一,存在较大的操作空间。据当时的万国证券预测:“327国债的保值贴息率不可能上调,即使不下降,也应维持在8%的水平,并推测327国债将以132元的公允价值格兑付”。因此,当市价在147-148元波动的时候,万国证券联合“辽国发”(辽宁国发集团),成为了市场空头主力。与此同时,另一方,当时隶属于财政部的“中经开”(中国经济开发有限公司),认为掌握了财政部将上调保值贴息率的信息。因此,中经开成为了多头主力。

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发布公告:327国债按148.50元兑付。当日,“中经”率领多方,借利好大量买入,进一步将价格推到151.98元。至此,空头万国证券和“辽国发”预期判断完全失败。在形势对空头及其不利的情况下,“辽国发”的高岭、高原兄弟随即由空翻多,将手中50万口的做空单迅速平仓,反手买入50万口来做多,327国债在1分钟内就涨了2元。这对万国证券是一个沉重打击,导致其巨额亏损60亿人民币。为维护自身利益,时任万国证券总经理的有“中国证券教父”之称的管金生,在收盘前八分钟,做出疯狂举措,来避免万国证券产生巨额亏损:卖出国债期货,大举透支做空国债。在手头并没有足够保证金的前提下,下午四点二十二分,空方突然发难,先卖出50万口,把价位从151.30元打到148元,最后一张卖出了面值为1460亿元的730万口,巨大的卖单把价位打到147.40元。23日当天开盘的多方全部爆仓,并且由于时间仓促,多方根本没来得及反应,这场激烈的多空绞杀最终以万国证券盈利告终。而另一方面,以“中经开”为代表的多头产生了约40亿元的巨额亏损。为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上交所2月23日晚十点召开紧急会议,宣布当天最后8分钟的交易无效,即1995年2月23日16时22分13秒之后8分钟的所有327国债交易因异常宣布无效,当日国债成交额调整为5400亿元,327国债产品的当日收盘价为违规前最后签订的一笔交易价格151.30元。327国债的最终兑付价格形式上是由会员协议价格确定的,而实际上由于监管部门干预和上交所的决定,使得327国债当日收盘前8分钟内的所有卖单无效,致使万国证券的尾盘操作收获瞬间化为泡影,万国亏损56亿人民币,面临破产。

次日,上交所发布《关于加强国债期货交易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对国债期货交易的监管事项作出六项规定:一是从2月24日起对国债期货交易实行涨跌停板制度;二是严格加强最高持仓合约限额;三是建立客户持仓限额规定;四是严禁会员公司间相互借用仓位;五是对持仓限额使用结构实施控制;六是严格国债期货资金使用管理。为了进一步维持市场的稳定,1995年2月27日开始,国债期货交易休市,同时开办协议平仓专场,组织协议平仓。鉴于当时中国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基本条件尚未成熟,1995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决定停止国债期货交易,发布了《关于暂停全国范围内国债

期货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市仅两年零六个月的国债期货市场无奈关门,划上了句号。中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也就此夭折。

国家监察部、中国证监会等部门经过深入调查取证,都公布了对“327事件”的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相关违规当事人受了除公职、撤消行政领导职务等纪律处分和免职调离等组织处分,涉嫌触犯刑法的做了移送司法机关的处理,对违反规定的证券机构也相应进行了经济处罚。管金生辞职后因挪用公款等经济问题被立案,但其并没有以违反期货交易规则定罪,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相关证券法规的缺失和量刑不利。1997年“中经开”对外支付出现多次危机,证券承销恶性竞争,投资、信托不景气,之后的“四川长虹转配股事件”和“银广夏案件”,“中经开”78亿元债台高筑,使其也走入下降通道。经国务院批准,2000年6月,“中经开”信贷资产被资产管理总部清收,实业投资剥离给“中经投”公司。“中经开”成为经清理整顿后,首批移交给中央金融工委管理的保留下来的中央级信托投资公司之一。

十二、案例分析

纵观事件始末,可以看出这是一次在中国资本市场不成熟,公允价值缺乏监管的前提下超前运用金融工具的失败案例。主要原因是上交所对市场存在的过度投机潜在的风险严重估计不足,期货市场发展超前、交易规则不完善,交易所监管不利、风险管控滞后,导致了上海万国证券、辽宁国发集团公司和中国经济开发有限公司的国债期货交易战,致使短短时间内屡次发生严重违规交易,在国内外造成极坏的影响。

会计准则要求以公允价值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计量,公允价值计量势必会对中国上市公司的报表数据产生进一步的影响,有关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探究必将不断深入开展下去。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障碍分析

从中国的"327国债事件”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的一些障碍。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虽受到过极力追捧,甚至一些会计理论界人士称其为唯一完美的计量模式,建议应对所有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由于各国资本市场实际情况有所差异,公允价值计量也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应用障碍。2006年会计准则推进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然而,现阶段的中国并不具备全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由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中国应用还处于初始阶段,引入年限尚短,在理论和实务上都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和提高,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扩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反思目前金融危机背景下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中国过多推进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

(二)应用环境和机制导致公允价值的推广障碍

企业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己经有百余年的时间,历史成本无论是在会计理论还是实务上都己经发展成熟。而相对来说,公允价值的应用从世界范围来看不过30多年,在中国公允价值的应用还不到十年时间,中国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在理论和实务上,都处于起步阶段,应用还不够规范。从会计人员的主观意识来看,他们更愿意采用自己比较熟悉和擅长的历史成本来计量,而不愿意接受难度较大且不易理解的公允价值来计量,这不利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推广使用。

(三)实施过程中应用的可靠性难以保障

公允价值有多种定价法,其确定可能有赖于企业管理层的主观决策,存在计量不准确问题。管理层能力参差不齐,特别是小企业,对公允价值确定往往受主观因素影响,导致确定的公允价值不能真实反应现时价值。同时,中国的市场机制还不够成熟,大部分资产在中国很难有存在活跃市场。大量的不活跃市场导致资产市场价值难以确定,即使存在活跃市场,由于资源配置不够完善,反应出的资产价值有时也是有失公允,进而导致了公允价值计量的不合理。

(四)基于成本效益视角的实施成本问题

公允价值模式操作相对复杂。企业在选择公允价值计量资产时,首先需考虑资产处于何种市场环境,即考虑其是否存在活跃的市场,然后再对资产所处的不同市场环境,考虑具体的定价方法。对不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公允价值需进一步釆用估值技术确定。不同的估值技术又具有不同的估值模型及参数假设,通过估值技术来确定公允价值是非常复杂且难以操作的。复杂的操作对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前中国状况,企业会计人员并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

(五)公允价值可能导致的利润操纵顾虑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企业都力求抓住最好的机遇以形成竞争优势,并追求规模效益来使其利润最大化,企业间为达到目的往往通过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等投资来建立彼此间的关联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双方通常会以互利互惠的方式进行交易,由于定价机制不够完善,中国的关联方在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或债务重组交易时,确认的公允价值通常会与资产的真实价值或市场价值背离,以此借助关联方之间的这种

非公平的交易达到粉饰会计报表、避税、转移企业利润等目的。

(六)监管力度薄弱导致应用效果的可验证性不足问题

现行的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够健全完善,这也不利于公允价值在中国的应用。一方面,现行制度对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和报告尚未有统一的规定,上市公司报告对公允价值披露不充分或不披露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些公司会提供虚假或失真的会计信息;配套的法律制度也不够健全,给管理层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创造了机会。另一方面,中国对财务报告的监管力度也不够。政府部门作为监督一方,只是定期对上市公司的披露的信息进行抽查,往往不易发现上市公司的造假现象;而社会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监督的另一方,有时也会迫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与被审计的上市公司坑靡一气,出具有利于上市公司的违规审计报告。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使本来不够完善的资本市场更加难以扩大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

(七)公允价值计量的“瀑布效应”

在泡沫经济时期,公允价值计量可以增强幸福感;在危机时期,由于公允价值的“多米诺骨牌连锁反应”,会加重恐慌情绪,即顺周期特征产生“瀑布效应”。经济繁荣、资金流动性强的环境,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价格不断上涨,容易造成产品价值高估,损益表上体现出大量未实现的利润,使管理层滋生盲目乐观情绪,信用的过度扩张和财务杠杆的过度使用,市场上系统性风险也会进一步放大。一旦经济不景气,公允价值计量使资产瞬间缩水,利润大幅下降甚至导致严重亏损,而按不同的资产属性计提准备或减少所有者权益,又将影响到企业的盈利水平,为规避不利影响,企业势必又会加大对有关资产的抛售力度,连带投资者的信心受到打击,引起恐慌性抛售,造成价格的新一轮下跌。可见,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会导致资产负债表收缩、扩张速度加快,产生盲目的不计后果的投资行为,进而加剧泡沫膨胀或经济萧条,推广使用必须谨慎。

(八)公允价值计量带来的估值风险

估值风险主要还是存在于非活跃市场定价方面,当不存在活跃市场时,参考类似项目市价估计公允价值。当缺乏活跃交易市场时,由于金融工具流动性低,没有或少有市价信息时,需要借助各种估值模型,采用估价技术对公允价值加以估计。而往往不同模型及设计的波动性、相关性等等变量的差异,使估值结果不可避免带有主观色彩,产生估值风险,这就无法保障公允价值的可靠。

总之,在推广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方面,中国尚存诸多障碍,需要针对具体的

国情,谨慎、适度地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同时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环境和条件。

十三、参考文献

[1]FASB.论财务会计概念[M ]. 娄尔行译.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3. 228,

229-230, 224.

[2]葛家澍.中级财务会计[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41.

[3]葛家澍,刘峰. 会计学导论[M ].第2版.上海: 立信会计出版社, 1999. 130.

[4]王跃堂,邓小洋.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 问题与思考[ J].黑龙江财专学报, 1999, ( 1):

63-66.

[5]蒋尧明. 衍生金融工具主要问题研究综述[ J]. 当代财经, 1998, ( 11): 41-45.

[6]王文彬,林钟高. 高等会计学[M ]. 上海: 立信会计出版社, 1995. 56.IASC. IAS39

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会计研究,1999, ( 6): 48-62.

[7]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收入.财会通讯, 1998, ( 8): 35.

[8]赵德武.会计计量理论研究[M ].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6. 15-16.

[9]葛家澍. 财务会计理论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10]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08 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11]葛家澍,陈朝琳.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新篇章[J].会计研究,2011(3)

[12]陈朝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会计计量.当代财经.2000.9,p.53一59

[13]黄世忠.公允价值会计:面向21世纪的计量模式.会计研究.1997.12

[14]卢永华、杨晓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会计研究.2000.4,p.60一62

[15]石本仁.以市场为导向的会计计量:现值与公允价值会计——FABS第7号财务会

计概念公告简介与评析.广东财会.2001.1,p.10一巧

[15]孙菊生.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抉择一对我国现实的思考.中

南财经大学学报.1998.10,p.50一53

[16]王光丽.物价变动与历史成本会计.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打印稿,1989

[17]谢诗芬著.会计计量中的现值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7

[18]赵德武著.会计计量理论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19]张为国、赵宇龙.会计计量、公允价值与现值——FABS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

告概览.会计研究.2000.5,p.9一5

[20]黄世忠.公允价值——面向21世纪的计量模式.会计研究,1997.12

[21]卢永华,杨晓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会计研究,2000.4

[22]张为国、赵宇龙.《会计计量、公允价值与现值——FASB第7辑财务会计概念

公告概览》.会计研究,2000.5

简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简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1)服务对象不同。管理会计工作的侧重点是针对企业经营管理遇到的特定问题,以专门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进行分析研究,以便向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有关预测决策和控制考核信息资料,其具体目标主要是为企业内部服务,所以管理会计又称为“内部会计”;财务会计工作的侧重点在于通过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记录,登记帐簿,定期编制有关的财务报表,向企业外界有经济利息关系的团体和个人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其具体目标主要是为企业外部服务,所以财务会计又称为“外部会计”。 (2)工作重点不同。管理会计的作用时效不仅限于分析过去,而且还在于能动地利用已知的财务会计资料进行预测和规划未来,同时控制现在。管理会计面向未来的作用时效是放在首位的,而分析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控制现在和规划未来;财务会计的作用时效主要在于反映过去,因此,无论从它坚持客观 (3)遵循的原则和依据的基本概念框架结构不同。管理会计可不受会计基本假设、公认的会计原则和会计制度的约束,完全根据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来选择实施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其使用的许多概念都超出了传统会计的基本概念框架,完全服从企业管理决策的特定要求;财务会计工作必须遵循会计基本假设和公认的会计原则。它们是规范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行为准则,其基本概念的框架结构相对稳定。 (4)时间跨度不同。财务会计按年、季、月报告过去时期,固定时间,没有弹性;管理会计报告过去或将来,不固定时间,时间跨度有较大的弹性。 (5)工作主体(范围)的层次不同。管理会计的工作主体可分为多个层次,它既可以整个企业(如投资中心、利润中心)为主体,又中将企业内部的个别部门,甚至某一管理环节(如成本中心、费用中心)作为其工作的主体;而财务会计的工作主体只有一个层次,即主要以整个企业为工作主体;工作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从而适应财务会计所特别强调的完整反映监督整个经济过程的要求。 (6)工作程序不同。管理会计具有比较大的灵活性,不同企业和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管理会计工作程序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财务会计工作程序具有固定性。 (7)方法体系不同。管理会计可选择灵活多样的方法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财务会计必须依照会计准则、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要求和规定,选择和采用核算的方法,而且核算方法在前后各期要保持一致和相对稳定,不得随意变更。 (8)核算要求、信息特征及信息载体不同。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为满足内部管理的特定需要而有选择的、部分的和不定期的管理信息。既包括定量资料,也包括定性资料;其计量单位既可使用货币单位,又可选择实物量单位、时间量单位和相对数单位。其中,凡涉及未来的信息不要求过于精确(无此必要和可能),只要求满足信息披露及时性和相关性的质量要求。由于它们往往不向社会公开发布,故不具有法律效力,只有参考价值;管理会计的信息载体大多是没有统一格式的各种内部报告,而且对这些报告的种类也没有统一的规定。财

计算分析题

计算分析题 一、财产清查 【例题1·单选题】红星企业2010年6月30日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为155000元,银行对账单的余额为182000元。经逐笔核对后,发现以下未达账项: (1)企业收到一张支票48 000元,已登记银行存款增加,而银行尚未记账; (2)企业开出支票支付购货款30 000元,持票单位未到银行转账,银行尚未记账; (3)企业委托银行代收款项47 000元,银行已收妥并登记入账,但企业尚未记账; (4)银行代企业支付水费2 000元,银行已记账,企业未收到银行付款通知,尚未记账。 则红星企业2010年6月30日实际可动用的存款数额为()元。 A.202000 B.230000 C.200000 D.152000 【答案】C 【解析】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例题2·不定项选择题】 某企业2010年3月31日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账面余额为460000元,银行对账单的余额为525000元,经逐笔核对,查明的未达账项有: ①企业月末存入银行的转账支票3000元,银行尚未记账;(企业已收,银行未收) ②企业月末开出的转账支票2250元,银行尚未记账;(企业已付,银行未付) ③银行代企业收入销货款66500元,企业尚未记账;(银行已收,企业未收) ④银行收取了企业短期借款第一季度的利息750元,企业尚未记账。(银行已付,企业未付) 根据本题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会造成企业银行存款账面余额大于银行对账单余额的未达账项有 ( )。 A. 未达账项① B. 未达账项② C. 未达账项③ D. 未达账项④ 【答案】AD 2.会造成银行对账单余额大于企业银行存款账面余额的未达账项有 ( )。 A. 未达账项① B. 未达账项② C. 未达账项③ D. 未达账项④ 【答案】BC

中级财务会计习题与案例

中级财务会计练习题及案例 练习一 【目的】练习货币资金业务的核算 【资料】甲公司2011年9月发生部分经济业务如下: (1)9月1日,本单位王某因公出差预借差旅费5000元,以现金支付。 (2)9月2日,将款项交存银行,开出银行汇票一张,金额40 000元,由采购员王强携往沈阳以办理材料采购事宜。 (3)9月5日,因临时材料采购的需要,将款项50 000元汇往交通银行上海分行,并开立采购专户,材料采购员李民同日前往上海。 (4)9月9日,为方便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事务,办理信用卡一张,金额12 000元。 (5)9月13日,采购员王强材料采购任务完成回到企业,将有关材料采购凭证交到会计部门。材料采购凭证注明,材料价款31 000元,应交增值税5 270元。(6)9月14日,会计人员到银行取回银行汇票余款划回通知,银行汇票余款已存入企业结算户。 (7)9月17日,开出转账支票上交增值税,款项金额150 000元。 (8)9月20日,收到银行收款通知,即应收丙公司的货款450 000元已收到,并存入银行。 (9)9月22日,企业接到银行的收款通知,交通银行上海分行采购专户的余款已转回结算户。 (10)9月25日,行政管理部门小李用信用卡购买办公用品,支付款项3 200元。 (11) 9月27日,为购买股票,企业将款项200 000元存入某证券公司。 【要求】:根据上述经济业务为甲公司编制会计分录。 练习二 【目的】练习货币资金及应收项目的会计处理

【资料】甲公司为一般纳税企业,应收账款的会计处理采用总价法,12月份发生货币资金及应收项目的经济业务如下: (1)12月1 日公司出纳员交来因上月工作错误,由本人赔偿的现金200元; (2)12月2日公司填制“银行本票申请书”申请不定额本票60,000元,银行收取手续费50元; (3)12月3日公司赊销给阳光公司商品一批80,000元,付款条件“2/10、n/30”; (4)12月4日公司以不定额本票购进原材料50,000元,支付增值税8,500元,余额由收款单位转账退回; (5)12月5日销售给玉泉公司商品一批价款100,000元,玉泉公司当即开出一张无息,期限为1个月的商业承兑汇票; (6)12月6日,一张出票日期为11月6日、月息为8‰,票面价值为150 000元,为期一个月的商业承兑票据到期,公司收到本金和利息; (7)12月7日阳光公司因产品质量问题,未支付货款前退回不合格商品10 000元; (8)12月8日公司因急需资金,将一张11月28日签发的,为期2个月,年息为6%,面值180 000元的商品承兑汇票向银行贴现,银行的年贴现率为9%; (9)12月9日甲公司收到阳光公司支付合格品的货款; (10)12月l0日公司销售给福田公司商品一批,福田公司当即开出一张面值175,500元(其中:货款150,000元、增值税额25,500元),为期1个月的无息商业承兑汇票一张; (11)12月11日公司购进秦川公司原材料一批,价款150,000元、增值税额为25,500元,公司将持有的福田公司票据背书转让给秦川公司; (12)12月25日公司确认为坏账并已核销的科林公司的应收账款50,000元又收回;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甲公司12月份的会计分录。 练习三 【目的】练习应收账款信息的披露以及坏账准备的核算

会计基础计算分析大题

会计1--1题

会计2--1题

会计2--2题 计算资产负债表中下列报表项目, 甲企业2011年12月的试算平衡表如下: 补充资料: 1.长期借款期末余额中将于一年内到期归还的长期借款数为45000元。 2.应收账款有关明细账期末余额: 应收账款-甲公司贷方余额 5800 应收账款-乙公司借方余额27000 3.应付账款有关明细账期末余额: 应付账款-丙公司贷方余额32500 应付账款-丁公司借方余额8400

4.预收账款有关明细账期末余额: 预收账款-戊公司贷方余额 4500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甲企业2011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报表项目的期末数。 (1) 应收账款( )元 (2) 存货( )元 (3) 流动资产合计( )元 (4) 预收款项( )元 (5) 流动负债合计( )元 会计1---2题 填写记账凭证(1)-(5)处: 1、引航公司2013年3月6日销售M产品一批,价款20000元,增值税销项税率17%,收到购买单位支票一张,收讫后存入银行。出纳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银行存款收款凭证。 2、引航公司2013年3月9日购入甲材料一批,买价8000元,增值税进项税率17%,材料已经验收入库,开出支票一张支付购料款。出纳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会计3--1题

会计3--2题 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生产和销售甲、乙两种产品,增值税税率为17%。该公司所得税税率25%,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该企业2012年8月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1)销售甲产品600件,单价90元,增值税率17%,款项尚未收回。 (2)销售乙产品1200件,单价110元,增值税率17%,款项已存入银行。 (3)预收甲产品货款40000元存入银行。 (4)用银行存款支付管理人员工资9000元和专设销售机构的人员工资6000元。 (5)销售材料400公斤,单价30元,增值税税率17%,款项已存入银行。该材料单位成本为25元。 (6)结转已销售的甲、乙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甲产品单位成本60元,乙产品单位成本80元。

财务会计-会计作业 精品

会计作业1 ( )。 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C.会计期 间D.货币计量 2.下列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是( )。 A.银行存款B.短期借款C.应收账 款D.利润分配 3.丁字账户的左边记录的发生额为( )。 A.增加发生额B.减少发生额C.增加或减少发生额 D.以上都不对 4.某酒店本月取得收入200万元,已收款120万元,月末结平“主营业务收入”账户,则该账户本月借方结转额为( )。 A.200万元B.120万元C.80万元D.0 5.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是( )。 A.复式记账法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C.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D.借贷平衡 A.长期投资B.实收资本C.资本公 积D.未分配利润 2.旅游企业向银行借款10万元,存入银行,这项业务引起()的增减变化。 A.资产B.负债C.所有者权益D.收入 3.下列属于明细分类科目的有()。 A.原料及辅助材料B.短期借款C.长期投 资D.应交增值税 4.在借贷记账法下,期末结账后,一般有余额的账户有( ) A.资产账户B.负债账户C.费用账户D.收入账户E.所有者权益账户 2.经济业务的发生,可能对会计等式的平衡产生影响。( ) 3.客房收入应以实际收到房租的时间作为入账时间。( ) 4.旅行社应按营业收入净额,即营业收入扣除代付的房费、餐费、交通费等费用后计算应纳的营业税。( )

5.原始凭证有时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 6.从银行提取现金,既可编制现金收款凭证,也可编制银行存款付款凭 证。() 7.记账凭证一律由会计人员填制。( ) 8.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 9.结账包括日结、旬结、月结、年结。( ) 10.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 四、计算分析题 1、资料(1)某饭店商场部5月末分摊前的“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为28300元,“库存商品”账户余额为5360元,本月“营业收入”账户余额为68500元。(2)某饭店商场部12月31日统计资料如下: 结转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24600元 “库存商品”账户余额57700元 经盘点所经营的商品售价金额账实相符,库存商品进价总金额为43100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并结转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 解: (1)差价率=28300÷(5360+68500)×100%=38.31% 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68500×38.31%=26242(元) ①平时按商品售价结转成本的企业,月终将计算出的本月应分摊已销商品实现的进销差价冲减多转销售成本和已实现差价,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商品进销差价26242 贷:主营业务成本26242 ②平时不随商品销售结转成本企业,月终应同时核销已销商品进销差价和结转成本,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42258 商品进销差价26242 贷:库存商品68500 (2)差价率=24600÷(57700+43100)×100%=24.4% 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43100×24.4%=10516(元) ①平时按商品售价结转成本的企业,月终将计算出的本月应分摊已销商品实现的进销差价冲减多转销售成本和已实现差价,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商品进销差价10516 贷:主营业务成本10516 ②平时不随商品销售结转成本企业,月终应同时核销已销商品进销差价和结转成本,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32584 商品进销差价10516 贷:库存商品43100 2、资料:假定某饭店月末发生下经济业务: (1)分配本月工资费用,其中餐饮部职工工资30000元,客房部职工工资20000元,商品部职工工资5000元,管理部职工工资15000元。 (2)计提本月固定资产折旧10000元,其中营业用固定资产折旧7000元,管理部门固定资产折旧3000元。

企业财务会计练习题(1)

《企业财务会计》 第二章货币资金及支付结算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企业将款项委托开户银行汇往采购地银行,开立采购专户时,应借记的科目是()。 A、“银行存款”科目 B、“材料采购”科目 C、“其他货币资金”科目 D、“其他应收款”科目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其它货币资金”科目核算内容的是()。 A、信用证存款 B、存出投资款 C、备用金 D、银行汇票存款 3、企业存放在银行的信用证存款,应通过()科目进行核算。 A、其他货币资金 B、银行存款 C、在途货币资金 D、库存现金 4、企业采用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方法购进货物,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经开户银行承兑时,支付的承兑手续费应计入()。 A、管理费用 B、财务费用 C、营业外支出 D、其他业务成本 5、企业在现金清查中发现多余现金,在未经批准处理之前应借记“现金”科目,贷记( )科目。 A、营业外收入 B、待处理财产损溢 C、其他应付款 D、其他业务收入 6、银行存款日记账由()登记。 A、会计负责人 B、会计人员 C、出纳人员 D、业务经办人员 7、经过“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整后的银行存款余额为( )。 A、企业账上的银行存款余额 B、银行账上的企业存款余额 C、企业可动用的银行存款数额 D、企业应当在会计报表中反映的银行存款余额 8、对于银行已经收款而企业尚未入账的未达账项,企业应作的处理为() A、以“银行对账单”为原始记录将该业务入账 B、根据“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和“银行对账单”自制原始凭证入账 C、在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同时入帐 D、待有关结算凭证到达后入账 9、企业工资、奖金等现金的支取,只能通过( )账户办理。 A、基本存款 B、一般存款 C、临时存款 D、专用存款 10、商业承兑汇票的承兑人通常为( )。 A、购货企业 B、销货企业 C、购货企业的开户银行 D、销货企业的开户银行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现代会计有两个重要的领域,即传统的财务会计与新兴的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主要是通过传统的记帐、算帐,并定期编制报表的专门方法,提供企业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以及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和资金流动情况的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尽管财务会计也向企业管理当局传输财务信息,以便加强财务管理,但它的服务主要是外向的,侧重于对企业外界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团体和个人进行报告:1、供股东及潜在的投资人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获利能力,以便评价业绩,作出投资决策;2、供银行及其他债权人了解企业的经营成果和偿债能力,作出信贷决策;3、供政府的税务机关核定税务;4、供政府的证券管理机构(证券交易委员会)实施证券管理。正因为如此,财务会计又称“外部会计”,或“对外报告会计”。 管理会计主要是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企业领导作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由于管理会计的服务主要是内向的,侧重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帮助各级管理人员预测经济前景,判断经营环境,确定最优的经营和投资方案;分析差异,控制成本,挖掘潜力,消除浪费;划清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并在评价和考核业绩的基础上奖勤罚懒,以便调动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谋求最大经济效益的目标而努力;故管理会计又称“内部会计”或“对内报告会计”

从上表所列示的内容来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许多方面确实存在着千

差万别。但应该注意的是:它们之间也经常互相渗透、密切联系。 首先,它们的原始资料很多是相同的。管理会计一般不涉及填制凭证和按复式记帐法登记帐簿的问题,它经常直接应用财务会计的记帐、算帐和报帐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有时根据这些资料进行必要的加工、调整、改制和延伸,再结合其他有关信息进行计算、对比和分析,编成各种管理报表,为改进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其次,财务会计有时也把一些原属于管理会计的内部报表,列入对外公开发表的范围。 另外,,财务会计有时还把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主要产品的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实际利润与目标利润的对比数作为对外报表的补充材料。 企业管理循环与管理会计循环 在企业管理中,通常把程序划分为“计划”与“控制”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又可具体分为五个步骤,它们经常不断地、重复地进行周而复始的活动,故称为企业管理循环,其情况如图所示:

从计量属性角度分析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异同

从计量属性角度分析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异同 摘要: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是企业发展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要清楚了解两者之间的异同,从而完善两者之间协调价值,促进企业会计计量工作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计量属性;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异同 作为企业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但也存在一定的区别。例如,在会计计量属性等方面,二者及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即在对计量属性简单了解的基础上,分析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计量属性异同以及协调相关问题。 一、初步认识有关会计的计量属性 它是根据一定的计量标准和方法,将一些符合条件的会计要素以会计报表的形式呈现出来,进而确定其相关的数据金额。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准确的计量。 原始成本(或称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公允价值、可实现净值和现值是会计计量的五种不同的属性。它们是在不同时期提出的,大多是为了适应经济的多元化和复杂化而提出的,它的多元化是由于不同的因素引起的。第一,是由于会计职能的内涵需不断往外延伸。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

下,会计的职能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它的职能从单一的财务监督的职能延伸为了参与公司的一些经济决策和对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作出预测,此外还对于公司的一些经营业绩作出一定的评判。而这些职能也对相关的财会人员做出了很大的行为制约,财会人员在提供信息资料的时候必须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要通过这些信息准确的反映经济发展的前景。第二,是由于物价的变动使历史成本不能满足经济的需要。通货膨胀对于市场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而对历史成本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物价的变动使历史成本计价反映的跨级信息缺乏可靠性。这些都将导致企业在资金的流动方面陷入困境,使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投资决策出现失误,进而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的运营下去。 二、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计量属性的异同 (一)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计量属性不同之处 财务会计是从业的利益出发,为企业利益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相关信息,在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在公司的资金经济利益方面进行核算时,可以通过财务会计提供的有效信息进行一些正确有效的经济决策。税务会计是和公司相关于税务问题有紧密的联系,它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的,对公司的纳税活动引起的相关的资金方面进行一些准确的记录和报告。它在处理这些事项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很大一部分资料和信息都是来源于财务会计的,但它的主要对象就是公司关于税

会计基础计算分析题真题.doc

账户本月借方发生额合计为(300 000 \ 账户本月贷方发生额合计为(300 500 1 账户本月月末余额为(7 500 1 账户本月贷方发生额合计为( 5 000 \账户本月月末余额为(46 000 \ _、计算分析题 (-)甲股份有限公司为制造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X 处发生下列交易与事项: (1) 7月1日,接受乙公司投入的商标使用权,该商标使用的双方协议价为12750000元 (为该商标使用权的公允价值),甲股份有限公司本次增资的注册资本额为1265000元。 (2) 7月2日,从丙公司购入N 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列示N 材料货款金额161000元, 增值税27370 ,均以转账支票支付,N 材料于当天验收入库,公司原材料核算采用实际成 本法。 (3 ) 7月5日,以转账支票支付丁公司广告费36000元。 (4 ) 7月9日,采用电汇结算方式向某小学捐赠款项432000元。 (5 ) 7月31日,计提行政管理部门用E 运输设备折旧。E 设备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E 设备原价为133000 ,净残值率4%。总工作量为100000公里,E 设备备本月行驶3000 公里。 1、 编制业务(1)所述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分录。 2、 编制业务(2 )所述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分录。 3、 编制业务(3)所述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分录。 4、 编制业务(4 )所述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分录。 5、 编制业务(5)所述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分录。(该题除应交税费外,其他科目不要求设 置明细科目) 1、借:无形资产12750000 贷:实收资本 1265000 资本公积11485000 2、 借:原材料 1610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7370 贷:银行存款 188370 3、 借:销售费用36000 贷:银行存款36000 4、 借:营业外支出432000 贷:银行存款 432000 5、 借:管理费用3830.4 贷:累计折旧3830.4 甲公司2013年5月1日期"库存现金”账户与〃应付账款〃账户余额如下: 账户名称期初借方余额账户名称期初贷方余额 库存现金8 000应付账款41 000 甲公司5月份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从银行提取现金300 000元。 (2 )用现金发放职工工资300 000元。 (3 )用现金500元购买办公用品。 (4 )购买材料应付款5 000元。 要求计算: %1 .〃库存现金〃 %1 .〃库存现金〃 %1 .〃库存现金〃 %1 .〃应付账款〃 %1 .〃应付账款〃 (三)、资料如下: (1) 现金蛊盈659元,原因待查。 (2) 现金盘盈原因无法查明,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进行会计处理。 (3 )原材料盘亏2070元,原因待查。 (4)经查明,原材料盘亏属于正常损失,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进行会计处理。 (5 )盘盈一台未入账的设备,该设备市场价格为48200元,估计的新旧程度为9成新。 则作为前期会计差错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的金额为() 票求,根据上述资料1-4 ,逐笑编制甲公司的会计分录,并计算资料5。 L 借:库存现金659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659 2.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659

财务会计习题集及标准答案

财务会计习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同一会计主体在不同会计期间尽可能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这一原则在会计上称之为( )。 A.可比性原则 B.一贯性原则 C.相关性原则 D.配比性原则 2.下列各项支出中,属于企业收益性支出的是( )。 A.购入不需要安装设备支付的运杂费 B.购买土地使用权支付的耕地占用税 C.以购买债券形式进行长期投资时支付的经纪人佣金(金额较小) D.申请专利时支付的注册费 3.企业在现金清查中发现多余现金,在未经批准处理之前,应借记“现金”科目,贷记( )科目。 A. “营业外收入” B. “待处理财产损溢” C. “其他应付款” D. “其他业务收入” 4.经过“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整后的银行存款余额为( )。 A.企业账上的银行存款余额 B.银行账上的企业存款余额 C.企业可动用的银行存款数额 D.企业应当在会计报表中反映的银行存款余额 5.下列应收、暂付款项中,不通过“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的是( )。 A.预付给企业内部各单位的备用金 B.应向运输部门索赔的村料短缺赔款 C.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 D.应向购货方收取的代垫运杂费 6.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下列票据中应作为应收票据核算的是( )。 A.支票 B.银行本票

C.商业汇票 D.银行汇票 7.某工业企业2001年1月1日甲材料账面实际成本90000元,结存数量500吨;1月2日购进甲材料500吨,每吨实际单价200元;1月15日购进甲材料300吨,每吨实际单价180元;1月4日和20日各发出甲材料100吨。如该企业按移动平均法计算发出甲材料的实际成本,则2002年1月31日甲材料账面余额为()。 A.206452元 B.208000元 C.206000元 D.206250元 8.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甲材料计划单位成本为每千克35元。企业购入甲材料500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材料价款为17600元,增值税额2992元。企业验收入库时实收490千克,短缺的10千克为运输途中定额损耗。该批入库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为()。 A.450元 B.100元 C.3442元 D.3092元 9.某企业1月1日以97000元的价格,购入甲公司当日发行的债券,债券面值为100000元,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10%,债券溢价或折价采用直线法摊销。该企业本年年末确认的本年债券投资收益为 ()元。 A.10000 B.11000 C.9700 D.10700 10.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对于被投资企业因外币资本折算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投资企业应按所拥有的表决权资本的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将其计入()。 A.资本公积 B.投资收益 C.其他业务收入 D.营业外收入 11.某企业1月1日以97000元的价格,购入甲公司当日发行的债券,债券面值为100000元,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10%,债券溢价或折价采用直线法摊销。该企业本年年末确认的本年债券投资收益为 ()元。 A.10000 B.11000 C.9700 D.10700

财务会计练习题

财务会计练习题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财务会计练习题 1、甲企业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2017年发生固定资产业务如下: (1)1月20日,企业管理部门购入一台不需安装的A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500万元,增值税为85万元,另发生运输费5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 (2)A设备经过调试后,于1月22日投入使用,预计使用10年,净残值为40万元,决定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3)7月15日,企业生产车间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B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600万元,增值税为102万元,另发生保险费8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 (4)8月19日,将B设备投入安装,以银行存款支付安装费3万元。B设备于8月25日达到预定使用状态,并投入使用。 (5)B设备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11万元,预计总工时为5万小时。9月,B设备实际使用工时为700小时。 要求: (1)编制甲企业2017年1月20日购入A设备的会计分录。 固定资产=5000000+50000*93%=5046500 应交税费=850000+50000*7%=8533500 借:固定资产 50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0000

贷:银行存款 5900000 (2)计算甲企业2017年2月A设备的折旧额并编制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 贷:累计折旧 (3)编制甲企业2017年7月15日购入B设备的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 608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费) 1020000 贷:银行存款 7100000 (4)编制甲企业2017年8月安装B设备及其投入使用的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 30000 贷:银行存款 30000 (5)计算甲企业2017年9月B设备的折旧额并编制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 83580 贷:累计折旧83580 2、B公司2017年2月1日销售一批产品给C公司,价款100 000元,增值税17 000元。3月1日,C公司交给B公司商业承兑汇票一张,期限6个月,面值117 000元,不带息,用以抵付上月的购货款。2017年9月1日票据到期,C公司支付票款。根据上述发生的业务,请分别做出B、C两个公司的会计分录。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

第三次作业: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 2011级财务管理一班王阳阳(201101050087)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 虽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有其不同侧重点,但二者统一服务于现代企业会计管理的总体要求,共同为实现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目标和满足外部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服务。会计系统是由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耦合而成的,它是企业管理系统的核心子系统,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会计中的广泛应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将进一步融合,共同组成会计系统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发挥核心作用,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联系。1、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是一种管理活会计自产生以来就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的。只是由于客观条件及技术水平所限,会计的功能被局限于核算上。本质而言,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讲求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财务会计侧重于实际运行状态的记录和总结;管理会计则是利用经济数据通过各种方法来帮助企业管理当局做出决策,侧重于过程控制,运用预测、决策和预算编制等技术方法完成其设定的管理目标。但是作为会计的两个分支,都是为企业管理服务。2、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对象相同,因为从系统理论的角度来看,现代会计是现代化经济管理这个大系统的分系统,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则是现代会计这个分系统的两个子系统。由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分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因此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对象从总体上来说也应该是一致的,即以物资运动和价值运动为基础,以信息运动为纽带,体现人与人之间社会生产关系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只不过由于分工的不同,二者在“时”、“空”两方面各有侧重而已。

(财务会计)会计科目及核算内容

库存现金 核算企业的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核算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其他货币资金 核算企业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 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外埠 存款等其他货币资金。 交易性金融资产 核算企业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 资、基金投资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应收票据 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 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应收账款 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 取的款项。 预付账款 核算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 应收股利 核算企业应收取的现金股利和应收取其他单位分 配的利润。 应收利息 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等应 收取的利息。 其他应收款 核算企业除存出保证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 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长期应收款等 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 坏账准备 核算企业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 材料采购 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 材料的采购成本。 在途物资 核算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或进价)进行材料、商 品等物资的日常核算、货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 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 原材料 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 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 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包装材料、 燃料等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编号 会计科目 一、资产类 核算内容 1001 1002 1012 1101 1121 1122 1123 1131 1132 1221 1231 1401 1402 1403

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 库存商品 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 或计划成本(或售价),包括库存产成品、外购 商品、存放在门市部准备出售的商品、发出展览 的商品以及寄存在外的商品等。 委托加工物资 核算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材料、商品等物 资的实际成本。 周转材料 核算企业周转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包括 包装物、低值易耗品。 存货跌价准备 核算企业存货的跌价准备。 持有至到期投资 核算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可按持有 至到期投资的类别和品种,分别 “成本 ”、“利息调 整 ”、 “应计利息 ”等进行明细核算。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核算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准备。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核算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包括划分为可供出售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等金 融资产。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类别和品种,分 别“成本”、“利息调整 ”、“应计利息 ”、 “公允价值 变动 ”等进行明细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 核算企业持有的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的长期 股权投资。 采用权益法核算的,还应当分别 “成 本 ”、“损益调整 ”、“其他权益变动 ”进行明细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核算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准备。 长期应收款 核算企业的长期应收款项,包括融资租赁产生的 应收款项、采用递延方式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商 品和提供劳务等产生的应收款项等。 固定资产 核算企业持有的固定资产原价。 累计折旧 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 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材料计划 材料成本差 异 1405 1408 1411 1471 1501 1502 1503 1511 1512 1531 1601 1602 1603 1404

会计基础计算分析题题库

一、资料:ABC公司2011年9月份部分业务如下,要求根据资料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1. 9月1日,向甲企业购买钢材一批,货款50000元,增值税85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款项未付。 借:原材料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 500 贷:应付账款58 500 2. 9月5日,从银行存款提取现金4 000元。 借:库存现金 4 000 贷:银行存款 4 000 3. 9月10日,向金融机构借入短期借款200 000元,款项已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200 000 贷:短期借款200 000 4.9月15日,购入不需要安装的设备一台,价款2 000 000元,增值税340 000元,支付运输费用1000元,款项已用银行存款付清。 借:固定资产 2 00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0 000 贷:银行存款 2 341 000 5. 9月20日,销售甲产品一批,售价400 000元,增值税68 000元,收到银行承兑汇票。借:应收票据468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4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8 000 6. 9月25日,领用材料100 000元,其中:产品生产用55 000元,车间一般耗用25 000元,管理部门耗用20 000元。 借:生产成本55 000 制造费用25 000 管理费用20 000 贷:原材料100 000 7. 9月30日,分配本月工资费用70 000元,其中生产工人工资50 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2 800元,企业管理部门人员工资17 200元。 借:生产成本50 000 制造费用 2 800 管理费用17 2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70 000 8. 9月30日,计提固定资产折旧20000元,其中生产车间折旧费为16000元,管理部门折旧费为4000元。 借:制造费用16 000 管理费用 4 000 贷:累计折旧20 000 9.9月30日,支付银行借款利息50 000元。 借:财务费用50 000 贷:银行存款50 000 10.9月30日,股东甲以厂房对本公司投资,双方协议价值2 929 000元。 借:固定资产 2 929 000 贷:实收资本 2 929 000

高级财务会计计算分析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计算分析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已知甲公司销售利润率为11%,资产周转率为5(即资产销售率为500%),负债利息率25%,产权比率(负债/资本)3﹕1,所得税率30% 要求,计算甲企业资产收益率与资本报酬率。 2.某企业集团所属子公司甲于1999年6月份购入生产设备A,总计价款2000万元。会计直线折旧期10年,残值率5%;税法直线折旧年限8年,残值率8%;集团内部折旧政策仿照香港资本减免方式,规定A设备内部首期折旧率20%。依据政府会计折旧口径,子公司甲1999年、2000年分别实现帐面利润1800万元、2000万元。所得税率33%。 要求: 计算1999年、2000年实际应纳所得税、内部应纳所得税。试问各年度总部是如何与子公司进行相关资金结转的? 3.已知目标公司息税前经营利润为3000万元,折旧等非付现成本500万元,资本支出1000万元,增量营运资本400万元,所得税率30%。 要求:计算该目标公司的运用资本现金流量。 3.2001年底,K公司拟对L企业实施吸收合并式收购。根据分析预测,购并整合后的K 公司未来5年中的股权资本现金流量分别为-4000万元、2000万元、6000万元、8000万元、9000万元,5年后的股权资本现金流量将稳定在6000万元左右;又根据推测,如果不对L 企业实施购并的话,未来5年中K公司的股权资本现金流量将分别为2000万元、2500万元、4000万元、5000万元、5200万元,5年的股权现金流量将稳定在3600万元左右。购并整合后的预期资本成本率为6%。 要求:采用现金流量贴现模式对L企业的股权现金价值进行估算。 4.A公司意欲收购在业务及市场方面与其具有一定协同性的B企业54%的股权相关财务资料如下: B企业拥有5000万股普通股,1999年、2000年、2001年税前利润分别为2200万元、2300万元、2400万元,所得税率30%;A公司决定按B企业三年平均盈利水平对其作出价值评估评估方法选用市盈率法,并以A企业自身的市盈率15为参数 要求:计算B企业预计每股价值、企业价值总额及A公司预计需要支付的收购价款。 5.已知某年度企业平均股权资本50000万元,市场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0%,企业实际净资产收益率为28%。若剩余贡献分配比例以50%为起点较之市场或行业最好水平,经营者各项管理绩效考核指标的有效报酬影响权重合计为80%。 要求:(1)计算该年度剩余贡献总额以及经营者可望得到的知识资本报酬额。 (2)基于强化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效应,促进管理绩效长期持续增长角度,你认为采取怎样的支付策略较为有利。 6. 已知2000年、2001年A企业核心业务平均资产占用额分别为1000万元、1300万元;

财务会计报表练习题

财务报表编制习题 甲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年初余额略)及2007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表分别见表1和表2。假设甲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度除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导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外,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均等于其计税基础。假定甲公司未来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表1 资产负债表 会企01表

表2 科目余额表 根据上述资料,编制甲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见表3。

表3 资产负债表 会企01表编制单位:甲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2月31日单位:元

相关项目的计算: 货币资金=2 000+786 135+7 300=795 435(元) 应收账款=600 000-1 800=598 200(元) 存货=275 000+45 000+38 050+2 122 400+4 250=2 484 700(元) 关于材料成本差异的处理: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用来核算企业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月末借方(以正数表示)余额,表示库存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超支差),贷方(以负数表示)余额表示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节约差)。 本题“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为借方余额,表示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故计算存货项目的金额时应加上“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借方余额。 固定资产=2 401 000-170 000-30 000=2 201 000(元) 甲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度有关损益类科目本年累计发生净额见表4: 表4 损益类科目2007年度累计发生净额单位:元 表5 利润表 会企02表

XXXX年《财务会计》考试大纲

2010年《财务会计》考试大纲 一、财务会计基础 (一)考试目的 通过本部分的考核,测试考生对财务会计目标、会计前提、会计要素分类、会计计量属性等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考核考生运用上述会计基本原则、方法进行会计处理的能力。 (二)考试基本要求 1、掌握的内容 (1)财务会计的目标。 (2)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 (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4)会计要素的分类。 (5)会计计量属性及其运用原则。 (6)财务会计报告。 2、熟悉的内容 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3、了解的内容 财务会计与资产评估之间的关系。 二、金融资产 (一)考试目的 通过本部分的考核,测试考生对各类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各类金融资产之间转换的会计处理以及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基本要求 1、掌握的内容 (1)金融资产的分类。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3)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4)贷款和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 (5)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6)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2、熟悉的内容 (1)金融工具、衍生工具和金融资产等含义。 (2)银行存款支付结算方式及其会计处理。 (3)其他货币资金的会计处理。 3、了解的内容 现金的会计处理。 三、存货 (一)考试目的

通过本部分的考核,测试考生对存货含义、分类、存货清查方法、存货盘存制度等的熟悉程度;考核考生运用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方法、存货期末计价方法等进行相关会计处理的能力。 (二)考试基本要求 1、掌握的内容 (1)存货的初始计量。 (2)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3)存货按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计价的会计处理。 (4)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 (5)存货期末计量及其会计处理。 2、熟悉的内容 (1)存货清查的方法及其会计处理。 (2)存货的盘存制度。 3、了解的内容 存货的含义和分类。 四、长期股权投资 (一)考试目的 通过本部分的考试,测试考生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和权益法的核算的会计处理能力。 (二)考试基本要求 1、掌握的内容 (1)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 (2)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会计处理。 (3)长期股权投资权益的会计处理。 2、熟悉的内容 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会计处理。 3、了解的内容 (1)投资的含义。 (2)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含义。 (3)企业合并、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含义。 (4)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的会计处理。 五、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及其他资产 (一)考试目的 通过本部分的考核、测试考生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资产等含义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考核考生运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处置、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确认和计量原则、其他资产的会计处理原则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基本要求 1、掌握的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