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四经络穴位及精油

十四经络穴位及精油

十四经络穴位及精油
十四经络穴位及精油

十四经络、穴位与精油

一、任脉:相当于女性的雌激素,补肾非任脉莫属

1、中极:

(1)、前列腺炎,肿大(杜松子、乳香)

(2)、尿频、尿急(茶树、洋甘菊、丝柏)

2、关元:

(1)、宫寒、痛经、白带异常(姜、黑胡椒、肉桂)

(2)、妇科炎症:

a、一年以内,急性期(茶树、薰衣草、佛手柑)

b、长期迁延不育(洋甘菊、乳香、檀香)

(3)、男性阳痿早泄(茉莉、伊兰、檀香、黑胡椒)

3、气海:

(1)、补气、养身(玫瑰木、乳香)

(2)、妇科虚性疾病: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玫瑰、天竺葵、丝柏)4、水分:

下肢水肿“梨形”肥胖(葡萄柚、杜松子、黑胡椒)

5、中脘:

一切脾胃问题:a、胃胀气,消化不良(广藿香、茴香)

b、胃痛(丁香、茴香)

c、胃寒(黑胡椒、姜、茴香)

6、承浆:

调节改善血糖(柠檬、天竺葵)

7、谭中:

(1)、心慌、胸闷(伊兰、薰衣草)

(2)、乳腺诸痰,乳腺增生、囊肿等(茴香、天竺葵、玫瑰)8、印堂:

(1)、头痛、头晕(罗勒、佛手柑)

(2)、鼻窦炎(尤加利、香桃木、檀香)

二、督脉——阳脉之海,温阳最佳

1、命门:补肾阳,强腰(月桂、肉桂、茴香、姜)

2、百会:

(1)、降血压,健忘(迷迭香、甜橙、欧薄荷)

(2)、内脏下垂:胃下垂,子宫下垂,直肠下垂(檀香、乳香)

三、手太阳肺经——人体的总理

1、鱼际:

(1)、补肺气,增加肺活量(檀香、雪松、玫瑰木)

(2)、肺燥热,咳嗽(尤加利、香桃木、欧薄荷、柠檬)

2、列缺:

(1)、补肺肾之虚,小病小疾(柠檬、百里香、尤加利)(2)、头、颈、项疼痛(罗勒、佛手柑、薰衣草)

四、手阳明大肠经——肺和大肠的保护神

1、合谷:

(1)、头痛、牙痛(薰衣草、欧薄荷)

(2)、鼻塞、流涕(尤加利、香桃木、薰衣草)

于版十四经络穴位歌诀

于版十四经络循行穴位歌诀 威海-于人杰2015-10-01 诀注:“勤”为宝,“逸”为草,无缘不得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想登到山顶,就得一步一步的走。 目标:力推传统中医文化。 一、手太阴肺经(11) 二、手阳明大肠经(20) 三、足阳明胃经(45) 四、足太阴脾经(21) 五、手少阴心经(9) 六、手太阳小肠经(19) 七、足太阳膀胱经(67) 八、足少阴肾经(27) 九、手厥阴心包经(9) 十、手少阳三焦经(23) 十一、足少阳胆经(44) 十二、足厥阴肝经(14) 十三、任脉(24) 十四、督脉(28) ================== 共计361穴=================== 一、手太阴肺经【穴位】经渠、太渊穴.晨3—5点开穴寅时 【歌诀】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 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少商如韭叶。[左右共22穴] 二、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商阳、合谷穴,晨5—7点开穴卯时 【歌诀】阳明二十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起,下廉上廉手三里,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韧, 天鼎扶突禾髎当,鼻旁五分号迎香。[左右共40穴] 三、足阳明胃经【穴位】足三里、冲阳穴,7—9点开穴辰时 【歌诀】四十五胃足阳明,头维下关颊车停, 承泣四白巨髎行,地仓大迎对人迎, 水突气舍转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轮, 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坤, 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 水道归来气冲次,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三里居,上巨条口下巨虚, 上跳丰隆下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医, 历兑次趾角外栖。[左右共90穴] 四、足太阴脾经【穴位】太白、三阴交穴,9—11点开穴巳时 【歌诀】二十一穴太阴脾,隐白大都太白移, 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凹, 血海箕门冲门远,府舍腹结大横短, 腹哀食窦天溪高,胸乡周荣转大包。[左右共42穴]

十四经经络腧穴名称及读音(穴位拼音)

十四经经络腧穴名称及读音 手太阴肺经:本经一侧 11 穴(左右两侧共 22穴) 本经穴位: 中府zhōngfǔ、云门yúnmén、天府tiānfǔ、侠白xiábái、尺泽chǐzé、孔最kǒngzu ì、列缺lièquē、经渠jīngqú、太渊tàiyuān、鱼际yújì、少商shàoshāng 手阳明大肠经:本经一侧 20 穴(左右两侧共 40穴) 本经穴位: 商阳shāngyáng、二间èrjiān、三间sānjiān、合谷hégǔ、阳溪yángxī、偏历piānlì、温溜wēnliū、下廉xiàlián、上廉shànglián、手三里shǒusānlǐ、曲池qūchí、肘髎zhǒuliáo、手五里shǒuwǔlǐ、臂臑bìnào、肩髃jiānyú、巨骨jùgǔ、天鼎tiāndǐng、扶突fútū、口禾髎kǒuhéliáo、迎香yíngxiāng 足阳明胃经:本经一侧 45 穴(左右两侧共 90穴) 本经穴位: 承泣chéngqì、四白sìbái、巨髎jùliáo、地仓dìcāng、大迎dàyíng、颊车jiách ē、下关xiàguān、头维tóuwéi、人迎rényíng、水突shuǐtū、气舍qìshè、缺盆quēpén、气户qìhù、库房kùfáng、屋翳wūyì、膺窗yīngchuāng、乳中rǔzhōng、乳根rǔgēn、不容bùróng、承满chéngmǎn、梁门liángmén、关门guānmén、太乙t àiyǐ、滑肉门huáròumén、天枢tiānshū、外陵wàilíng、大巨dàjù、水道shuǐdào、归来guīlái、气冲qìchōng、髀关bìguān、伏兔fútù、阴市yīnshì、梁丘li ángqiū、犊鼻dúbí、足三里zúsānlǐ、上巨虚shàngjùxū、条口tiáokǒu、下巨虚xiàjùxū、丰隆fēnglóng、解溪jiěxī、冲阳chōngyáng、陷谷xiàngǔ、内庭nèit íng、厉兑lìduì 足太阴脾经:本经一侧 21 穴(左右两侧共 42穴) 本经穴位:隐白yǐnbái、大都 dàdōu、太白tàibái、公孙gōngsūn、商丘shāngqiū、三阴交sānyīnjiāo、漏谷l òugǔ、地机dìjī、阴陵泉yīnlíngquán、血海xuèhǎi、箕门jīmén、冲门chōngmén、府舍fǔshè、腹结fùjié、大横dàhéng、腹哀fùāi、食窦shídòu、天溪tiānxī、胸乡xiōngxiāng、周荣zhōuróng、大包dàbāo 手少阴心经:本经一侧 9 穴(左右两侧共 18穴) 本经穴位: 极泉jíquán、青灵qīnglíng、少海shàohǎi、灵道língdào、通里tōnglǐ、

人体十四条经络

人体最重要的十四条经络 一、手太阴肺经 1.经脉循行:起于中焦(胃),向下联络大肠,再上行穿过横膈膜,入属于肺脏;从肺系(指肺与喉咙相联系的脉络)横出腋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和手厥阴之前,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掌面桡侧入寸口(桡动脉搏处),过鱼际,沿鱼际的边缘,出拇指的桡侧端。 腕后支脉:从列缺穴处分出,一直走向食指桡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2.主治概要:本经主治胸、肺、喉部疾患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3.美容美体常用腧穴: 中府云门尺泽孔最列缺太渊

二、手阳明大肠经 1.经脉循行: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沿食指桡侧,通过第1、2掌骨之间,向上进入拇长伸肌健与拇短伸肌健之间的凹陷中,沿前臂背面桡侧缘,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上行至肩端(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会于督脉大椎穴,然后进入缺盆,联络肺脏,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缺盆部支脉:上走颈部(扶突),经过面颊,进入下齿龈,回绕口唇,交叉于水沟,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在鼻旁(迎香),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2.主治概要:本经主治头面、五官疾患和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3.常用腧穴: 合谷阳溪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迎香

三、足阳明胃经 1.经脉循行:起于鼻翼两侧(迎香),上行到鼻根部,与旁侧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着鼻的外侧(承泣),入上齿龈,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内承浆穴(任脉)处,再向后沿着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足少阳经),沿发际至额(头维),与督脉会于神庭。 面部支脉: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会大椎,入缺盆,向下通过横膈,属胃,络于脾脏。 缺盆部直行之脉:经乳头,向下挟脐旁,入小腹两侧气冲。 胃下口部支脉:沿首腹里向下到气冲处与前脉会合,再由此向下至髀关,直抵伏兔部,下至膝膑,沿着胫骨前嵴外侧,下经足背,进入足第2趾外侧端(厉兑)。 经部支脉:从膝下3寸(足三里)处分出,进入足中趾外侧。 足背部支脉:从足背上(冲阳)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2.主治概要:本经主治胃肠病、神志病和头、面、眼、鼻、口、齿疾患,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3.常用腧穴: 承泣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头维膺窗乳根梁门天枢水道归来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丰隆

十四经络穴位记忆歌诀

十四经络循行穴位歌诀 一、手太阴肺经----- 四、足太阴脾经 二、手阳明大肠经---- 三、足阳明胃经 五、手少阴心经------ 八、足少阴肾经 六、手太阳小肠经---- 七、足太阳膀胱经 九、手厥阴心包经---- 十二、足厥阴肝经 十、手少阳三焦经---- 十一、足少阳胆经 十三、任脉----- 十四、督脉------ =============================================== 一、手太阴肺经【穴位】经渠、太渊穴 .晨3—5点开穴寅时 【歌诀】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 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少商如韭叶。(左右二十二穴) 二、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商阳、合谷穴。晨5—7点开穴卯时【歌诀】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左右四十穴) 三、足阳明胃经【穴位】足三里、冲阳穴。7—9点开穴辰时 【歌诀】四十五穴足阳明,头维下关颊车停。 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 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梁门起。 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 水道归来气冲次,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 下巨虚跳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 内庭历兑经穴终。(左右九十穴) 四、足太阴脾经【穴位】太白、三阴交穴。9—11点开穴巳时 【歌诀】二十一穴脾中州;隐白在足大指头。 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三阴交可求。 漏谷地机阴陵穴,血海箕门冲门开。 府舍腹结大横排,腹哀食窦连天溪, 胸乡周荣大包随。(左右四十二穴)。 五、手少阴心经【穴位】少府、神门穴。11—13点开穴午时 【歌诀】九穴午时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 灵道通里阴郄遂,神门少府少冲寻。(左右一十八穴) 六.手太阳小肠经【穴位】阳谷、腕骨穴。13—15点开穴未时 【歌诀】

十四经络图解说明

十四经络图解说明 一、肺经(手太阴肺经)在中医醫學的領域中,认为肺不仅指現代醫學的肺脏器官,更是整个呼吸系统的统称。肺经乃以肺为中心,连接胸、手、手掌、拇指的经脉。呼吸系统受到伤害时,寻找位于此经脉的各穴位,并利用这些穴位加以治疗便能产生疗效。肺部的功能主要是将空气吸入体内,并将其连送分配至五脏(内脏),以维持生存。若此机能发生异常时,会有上火、口干渴、胸痛、咳嗽、心悸、喘息等症状出现。此外,尚会产生脖根部痛、肘至手腕痛及麻痹等。随著身体机能降低,皮肤呈现干燥、没有光泽的现象、脸色苍白、声音微弱、元气丧失,并连带地失去耐性。精神上也常会因为小小的挫折,而导致心情暗淡。呼吸系统的疾病,在秋冬之际会有恶化的倾向,故请提高警觉。食物方面会偏好清淡的食物,而不喜吃油腻的食物。当身体呈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请刺激肺经上的穴位,使气血流通顺畅,身体便能迅速恢复轻松愉快。肺经的主要穴位有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等。

二、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大肠经是和肺经关系非常密切的经脉。呼吸系统有疾病时,以大肠经上的曲池穴位为治疗点,是经常使用的疗法。现代医学中,大肠是承接小肠以上的直肠、结肠、盲肠,并以下连接肛门为终点的消化器官之一。然而,以中医学而言,大肠是指从肚脐上约一、五寸的穴位开始,经直肠直通肛门的整个系统。大肠经发生异常时,会有牙痛、鼻塞、口干渴、喉咙肿等症状出现。若压迫肩膀至手臂之部位时,亦会有疼痛感。因为肺机能不好,所以皮肤会出现苍白干燥、失去光泽的现象;又因养份无法顺利运送,精神有不安定、容易焦躁的倾向。压迫腹部的肚脐两侧及腰部时,会产生疼痛感。身体出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使用大肠经的穴位加以治疗,症状能减轻,身体也会感到轻快。治疗大肠经的穴位有二十个,脸部有迎香、水沟。脖子部有扶突、天鼎。肩、肘部有巨骨、肩髃、臂孺、五里、肘髎、曲池、手三里、上廉、下廉、温溜、偏历、阳谷。手掌有合谷、三间、二间、商阳等。

经络循行原文及腧穴定位--十四经版

循行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定位 中府在胸外侧部,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 云门在胸外侧部,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天府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侠白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 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孔最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 7寸处。 列缺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经渠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 l寸。 太渊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鱼际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少商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手阳明大肠经 循行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定位 商阳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二间微握拳,当手食指本节前桡侧凹陷中 三间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后,桡侧凹陷处。 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阳溪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偏历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处。 温溜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处。 下廉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处。 上廉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处。 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肘髎在臂外侧,屈肘,曲池上方 l寸,当肱骨边缘处。 手五里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 臂臑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七寸处。 肩髃在臂外侧,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 巨骨在肩上部,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 天鼎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结喉旁,扶突与缺盆连线中点。

经络穴位歌

肺: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中府乳上三肋间,上行寸六云门安,云在璇玑旁六寸,天府腋三动脉求,侠白肘上五寸主,尺泽肘中约纹是,孔最腕侧七寸处,列缺腕上一寸半,经渠寸口陷中取,太渊掌后横纹头,鱼际节后散脉里,少商大指内侧端。 大肠: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商阳食指内侧边,二间寻来本节前,三间节后陷中取,合谷虎口歧骨间,阳溪腕上筋间是,偏历交叉中指端,温溜腕后去五寸,池前四寸下廉寻,池前三寸上廉中,池前二寸三里逢,曲池曲肘纹头尽,肘髎大骨外廉近,若问五里何处寻,肘上三寸向里行,臂臑肘上七寸量,肩髃肩端举臂取,巨骨肩尖端上行,天鼎扶上一寸真,扶突人迎后寸五,禾髎水沟旁五分,迎香禾髎上一寸,大肠经穴是分明。 胃: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免,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次指外间。 其支者,下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胃之经兮足阳明, 承泣目下七分寻, 四白目下一寸取, 巨髎鼻孔旁八分, 地仓挟吻四分近,大迎颔前寸三分,颊车耳下曲颊陷,下关耳前颧弓下,头维神庭旁四五,入迎喉旁寸五真,水突筋前迎下在,气舍突下穴相乘,缺盆舍外横骨内,相去中行四寸明,气户璇玑旁四寸,至乳六寸又四分,库房屋翳膺窗近,乳中正在乳头心,次有乳根出乳下,各一寸六不相侵, 却去中行须四寸,以前穴道为君陈,不容巨阙旁二寸,却近幽门寸五新,其下承满与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上下一寸无多少,共去中行二寸寻,天枢脐旁二寸间,枢下一寸即外陵,枢下二寸在巨穴,枢下三寸水道在,水下一寸归来好,距离中行二寸边,气冲鼠蹊上一寸,又距曲骨二寸间,髀关膝上有尺二,伏兔膝上六寸是,阴市膝上三寸记,梁丘膝上二寸记, 膝髌陷中犊鼻存,膝下三寸三里穴,膝下六寸上巨虚,膝下八寸条口位,膝下九寸下巨虚,髁上八寸丰隆量,解溪附上系鞋处,就在髁横纹中央,冲阳跗上五寸唤,陷谷庭后二寸间,内庭次趾外间陷,厉兑大次趾外端。

十四经络及歌诀

十四经循行及穴位歌诀 1:任脉 循行: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穴位: 任脉穴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两阴间。 曲骨之前中极在,关元石门气海边。 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 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里。 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止。 2:督脉 循行:脉起下极之腧,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属阳脉之海。 穴位: 督脉行背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 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上中枢。 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周。 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 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 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3:手太阴肺经 循行: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穴位: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 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拇指白肉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4:手阳明大肠经 循行: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穴位: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济,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5:足阳明胃经 循行: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穴位: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 地仓大迎登颊车,下关头维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 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出梁门。 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里。 水道归来达气冲,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底。 下巨虚下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 内庭厉兌阳明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6:足太阴脾经 循行: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穴位: 足太阴脾由足拇,隐白先从内侧起。 大都太白继公孙,商丘直上三阴交。 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前。 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连。 胸乡周荣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7:手少阴心经 循行: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穴位: 手少阴心起极泉,青灵少海灵道全。 通里阴郄神门穴,少府少冲小指边。

十四经脉图及取穴歌诀(完全整理版)

十四经脉图及取穴歌诀(完全整理版) 关于经的走向1、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 2、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 3、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手三阳三阴,足三阳三阴。太阴对阳明,少阴对太阳,厥阴对少阳。阴配脏,阳配腑。三个大循环。经的走向:如果你将双手上举,阳经是从上往下,而阴经是从下往上走。你可以想象为太阳光(阳)从上照下来;地气(阴)从地下升上来。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向上走手,手三阳经从手向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向下走足,足三阴经从足向上走腹(胸)。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阴经与阳经(互为表里)在手足末端相交,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相交,阴经与阴经在胸部相交。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十二经脉的流注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阴阳相贯,首尾相接,逐经相传,到肝经为止,从而构成了周

而复始、如环无休的流注系统。将气血周流全身,起到濡养的作用。一手太阴是肺经,臂内拇侧上下循。 中府乳上数三肋,云门锁骨窝里寻, 二穴相差隔一肋,距腹中行六寸平。 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肘上五寸擒, 尺泽肘中横纹处,孔最腕上七寸凭, 列缺交叉食指尽,经渠寸口动脉行, 太渊掌后纹头是,鱼际节后散脉索, 少商穴在大指内,去指甲角韭叶明。二手阳明属太肠,臂前外侧须审量。 商阳食指内侧取,二间握拳节前方, 三间握拳节后取,合谷虎口歧骨当,

阳溪腕上两筋肉,偏历腕上三寸量, 温溜腕后上五寸,池前四寸下廉乡, 池下三寸上廉穴,三里池下二寸长, 曲池屈肘纹头是,肘髎大骨外廉旁, 肘上三寸寻五里,臂臑髃下胭端详, 肩髃肩峰举臂取,巨骨肩尖骨陷藏, 天鼎扶下一寸取,扶突鼎上结喉旁, 禾髎水沟旁半寸,鼻旁五分是迎香。三足阳明是胃经,起于头面向下行。 承泣眼眶边缘下,四白目下一寸匀。 巨髎鼻旁直瞳子,地仓吻旁四分零, 大迎颌前寸三陷,颊车耳下曲颊临,

十四经络循行原文(附图)

*肺手太阴之脉,起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间,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手少阴心经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十四经脉穴位分寸歌(图)

十四经脉穴位分寸歌 (一)手太阴肺经穴位分寸歌(11穴) 乳上三肋间中府,上行云门一寸许, 云在璇玑旁六寸,天府腋三动脉求, 侠白肘上五寸主,尺泽肘中约纹是, 孔最腕后七寸拟,列缺腕上一寸半, 经渠寸口陷中取,太渊掌后横纹头, 鱼际节后散脉里,少商大指内侧端, 鼻衄喉痹刺可已。 (二)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分寸歌(20穴) 商阳食指内侧边,二间寻来本节前, 三间节后陷中取,合谷虎口歧骨间, 阳溪腕上筋间是,偏历腕后三寸安, 温溜腕后去五寸,池前四寸下廉看, 池前三寸上廉中,池前二寸三里逢, 曲池屈肘纹头尽,肘髎大骨外廉近, 大筋中央寻五里,肘上三寸行向里, 臂臑肘上七寸量,肩髃肩端举臂取, 巨骨肩尖端上行,天鼎扶下一寸真, 扶突人迎后寸五,禾髎水沟旁五分, 鼻翼中点外迎香,大肠经穴是分明。

(三)足阳明胃经穴位分寸歌(45穴) 胃之经兮足阳明,承泣目下七分寻, 四白目下方一寸,巨髎鼻孔旁八分, 地仓挟吻四分近,大迎颔前寸三分, 颊车耳下曲颊陷,下关耳前颧弓下, 头维神庭旁四五,人迎喉旁五寸真, 水突筋前迎下在,气舍突下穴相承, 缺盆舍外锁骨上,相去中线四寸明, 气户锁骨下缘取,库房屋翳膺窗近, 均隔寸六到乳头,乳中正在乳头心, 次有乳根出乳下,第五肋间细扪循, 不容巨阙旁二寸,以下诸穴与君陈, 其下承满与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 上下一寸无多少,共去中行二寸寻, 天枢脐旁二寸间,枢下一寸外陵安, 枢下二寸大巨穴,枢下三寸水道全, 水下一寸归来好,共去中行二寸边, 气冲归来下一寸,髀关髂下对承扶, 伏兔膝上六寸是,阴市膝上方三寸, 梁丘膝上二寸记,膝髌陷中犊碧存, 膝下三寸三里至,胫外一指需细温, 膝下六寸上巨虚,膝下八寸条口位, 膝下九寸下巨虚,条口之旁丰隆系, 却是踝上八寸量,解溪跗上系鞋处, 冲阳跗上五寸唤,陷谷跖趾关节后, 内庭次趾外间陷,厉兑大次趾外端。 (四)足太阴脾经穴位分寸歌(21穴)大趾内侧端隐白,节前陷中求大都, 太白结后白肉际,结后一寸公孙呼, 商丘踝前下陷逢,踝上三寸三阴交, 踝上六寸漏谷是,阴陵下三地机朝, 胫髁起点阴陵泉,血海膝髌上内廉, 萁门穴在股肌尾,冲门曲骨旁三五, 冲上七分府舍求,舍上三寸腹结算, 结上三寸是大横,却与脐平莫胡乱, 建里之旁四寸处,便是腹哀分一段, 中庭旁六食窦穴,膻中去六是天溪, 再上一肋胸乡穴,周荣相去亦同然, 大包腋下有六寸,渊腋之下三寸悬。

十四经穴位歌

一、督脈 DU督脈二八良,起長強止齦交上,腦病爲主次分段,急救熱病及肛腸。尾骨之端是長強,骶管裂空取腰俞,十六陽關平髂量,命門十四三懸樞,十一椎下脊中藏,十椎中樞九筋縮,七椎之下乃至陽,六靈台五神道穴,三椎之下身柱藏,陶道一椎之下取,大椎就在一椎上,啞門入髪五分處,風府一寸宛中當,粗隆上緣尋腦戶,強間戶上寸半量,後頂再上一寸半,百會七寸頂中央,前頂囟會俱寸五,上星入髪一寸量,神庭五分入髪際,素髎鼻尖準頭鄉,水溝鼻唇溝上取,兌端唇上尖端藏,齦交系帶齒齦交,經行背頭居中央。 二、任脈 RN任脈二四呈,起於會陰承漿停,強壯爲主次分段,泌尿生殖作用宏。會陰兩陰中間取,曲骨恥骨聯合從,中極關元石門穴,每穴相距一寸程,氣海臍下一寸半,臍下一寸陰交明,肚臍中央名神闕,臍上諸穴一寸勻,水分下脘與建裏,中脘上脘巨闕行,鳩尾歧骨下一寸,中庭胸劍聯合中,膻中正在兩乳間,玉堂紫宮華蓋重,再上一肋璿璣穴,胸骨上緣天突通,廉泉頜下結喉上,承漿唇下宛宛中。 三、手太陰肺經 LU十一是肺經,起於中府少商停,胸肺疾患咳嗽喘,咳血發熱咽喉痛。中府乳上數三肋,雲門鎖骨下窩尋,兩穴相差隔一肋,相距中線六寸平。天府腋下三寸取,俠白府下一寸擒,尺澤肘中肌腱外,孔最腕上七寸憑,列缺交叉食指盡,經渠一寸突脈中,太淵紋上動脈動,魚際大魚骨邊中,少商指甲根外角,去指甲角艽葉明。

四、手陽明大腸經 LI二十手大腸,起于商陽止迎香,頭面眼鼻口齒喉,皮膚神熱與胃腸。商陽食指外甲角,二間握拳節前方,三間握拳節後取,合穀虎口岐骨當,陽溪腕上兩筋陷,偏曆腕上三寸良,溫溜腕後上五寸,池前四寸下廉鄉,池下三寸上廉穴,三里池下二寸長,曲池尺澤髁中央,肘髎肱骨內廉旁,池上三寸尋五里,臂臑三角肌下方,肩髃肩峰舉臂取,巨骨肩尖骨陷當,天鼎扶下一寸取,扶突肌中結喉旁,禾髎孔外平水溝,鼻旁唇溝取迎香。 五、足陽明胃經 ST四五是胃經,起於承泣厲兌停,胃腸血病與神志,頭面熱病皮膚病。承泣下眶邊緣上,四白穴在眶下孔,巨髎鼻旁直瞳子,地倉吻旁四分靈,大迎頜前寸三陷,頰車咬肌高處迎,下關張口骨支起,頭維四五旁神庭,人迎結喉旁動脈,水突人迎氣舍中,肌間氣舍平天突,缺盆鎖骨上窩中,氣戶鎖下一肋上,相去中線四寸平,庫房屋翳膺窗接,都隔一肋乳中停,乳根乳下一肋處,胸部諸穴要記清,不容巨闕旁二寸,其下承滿與梁門,關門太乙滑肉門,天樞臍旁二寸平,外陵大巨水道穴,歸來氣沖曲骨鄰,髀關髂下平會陰,伏兔膝上六寸中,陰市膝上方三寸,梁丘膝上二寸呈,膝外下陷是犢鼻,膝下三寸三里迎,膝下六寸上巨虛,膝下八寸條口行,再下一寸下巨虛,條外一指是豐隆,解溪跗上系鞋處,沖陽跗上動脈憑,陷穀蹠趾關節後,次中趾縫尋內庭,厲兌次指外甲角,四十五穴要記清。 六、足太陰脾經 SP二一是脾經,起于隱白大包終,脾胃腸腹泌尿好,五臟生殖血舌病。隱白大趾內甲角,大都節前隱中尋,太白節後白肉際,基底前下是公孫,商丘內踝前下找,踝上三寸三陰交,踝上六雨漏穀是,陵下三寸地機朝,膝內輔下陰陵泉,血海股內肌頭間,箕門血海上6寸,

十四经络

十四经络的讲解及销售话术十四经是指人体的十二条正经(包括手三阳经,手三阴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和任脉,督脉。现在养生市场上很流行的就是经络养生,疏通十四条经络就是最 全面的经络养生 1、督脉是人体所有阳经之海,掌管全身的阳气,并且心、肝、脾、肺、肾、小肠等,都在督脉上有反射区,所以调督脉可以调节五脏六腑的平衡,并且可以有效改善脊柱弯曲,颈椎,腰椎的问题,督脉是主管人体精气神的,调理督脉可以让您更有精气神 2、任脉是从女性子宫(男性会阴)发起的一条经络,它主管全身的阴血,调理任脉可有效调理月经於少、阴道松弛、面部黄褐斑等问题,它主管女性的性激素; 3、肺经主管人体营气和呼吸系统,可改善咽喉不适,气短,并且达到清除肺部垃圾的作用,经常调理疏通肺经可保证肺部的正常工作,有效预防肺部疾病; 4、大肠经调理能促进大肠的蠕动,能将人体大肠内的宿便排除,并且改善调理便秘,使人体的万恶之源得到有效的清理和排出; 5、心包经是代心受过的大臣,所有心脏的病症和问题都可以通过心包经的调理来改善和治疗,并且经常疏通心包经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心肌梗塞,特别是有心季和家族有心脏病的人需要长期的调理;

6、三焦经是人体水液的通道,它主管人体内分泌系统和淋巴系统,调理三焦经可以感受面色,加速淋巴代谢,并且有调节内分泌的作用; 7、心经主要管头部,头部的活动,调理您的心经能缓解头部的压力,改善失眠多梦等睡眠质量的问题; 8、小肠经堵塞会影响人体精微物质的吸收,人体会变得抵抗力下降,体质变弱等症状,当您的这条经络通畅时,您的身体慢慢会变的强壮,并且可以调理慢性肠炎,疝气等问题 ;9、肾经是人体先天之本,现代人90%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肾虚现象,而能帮肾补充肾气的只有肾经,因为打针和吃药都会伤到肾的元气,因为是药三分毒,而所有的毒素都需要肾来代谢,当您肾经通畅,肾气充足,身体各方面功能都能达到最好状态,而肾主骨,主生殖和发育,对女性来说通肾经可以改善经量少的症状; 10、膀胱经是人体的垃圾站,所以对于膀胱经,我们用泄的手法来泄除体内的风寒,湿,燥火等毒素,当泄完膀胱经您会发现小便的气味和颜色都有变化,证明您身体的毒素在往外代谢,而膀胱是人体最长的经络,它贯穿头,背,足,调理膀胱经能很快的改善腰背,痛紧的现象; 11、肝经是从脚经子宫,生殖区,到胸,到头,到眼的经络,它掌管人体的情绪,肝气上行为乳下行通经血,所以肝经对女性而言是调理月经於,有血块色暗,乳腺,更年期最好的经络之一,可有效调理肌瘤、月经病、乳腺增生、眼干、头晕的症状,经常调理肝经可使女性更柔美,远离妇科疾病困扰;

十四经络循行原文

十四经络循行原文及病候 手太阴肺经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 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LU十一是肺经,起于中府少商停,胸肺疾患咳嗽喘,咯血发热咽喉痛,中府云门下一寸,云门锁骨下窝寻,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府下一寸擒,尺泽肘中肌腱外,孔最腕上七寸凭,列缺交叉食指近,经渠一寸突脉中,太渊掌后横纹跳,鱼际大鱼骨边中,少商拇指根外角,经穴十一左右同 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间,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是动则病,齿痛,颈肿, 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 LI二十手大肠,起于商阳止迎香,头面眼鼻口齿喉,皮肤神热与胃肠,商阳食指外测取,二间握拳节前方,三间握拳节后取,合谷虎口歧骨当,阳溪腕上两筋陷,偏历腕上三寸量,温溜腕上五寸取,下廉腕上八寸相,上廉腕上九寸穴,腕上十寸三里量,曲池尺泽髁中央,肘髎肱骨外廉旁,池上三寸寻五里,臂臑三角肌下方,肩髃肩峰举

经络腧穴歌

经络腧穴歌 十二经循行交接 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乡 十四经穴 手太阴肺经 一手太阴是肺经,臂内拇侧上下循。中府乳上数三肋,云门锁骨窝中求,二穴相差隔一肋,距腹中行六寸平。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肘上五寸擒,尺泽肘中横纹处,孔最腕上七寸凭。列缺交叉食指尽,经渠寸口动脉行,太渊掌后纹头是,鱼际节后散脉营,少商穴在大指内,距指甲角韭叶明。手阳明大肠经 二手阳明属大肠,臂前外侧须审量。商阳食指外侧取,二间握拳节前方,三间握拳节后取,合谷虎口歧骨当,阳溪腕上两筋内,偏历腕上三寸量,温溜腕后上五寸,池前四寸下廉乡。池下三寸上廉穴,三里池下二寸长,曲池屈肘纹头是,肘髎大骨外廉旁,肘上三寸寻五里,臂臑髃下困端详,肩髃肩峰举臂取,巨骨肩尖骨陷藏,天鼎扶下一寸取,扶突鼎上结喉旁,禾髎水沟旁半寸,鼻旁五分是迎香。 足阳明胃经 三足阳明是胃经,起于头面向下行。承泣眼眶边缘下,四白目下一寸匀,巨髎鼻旁直瞳子,地仓吻旁四分零,大迎颌前寸三陷,颊车耳下曲颊临,下关耳前扪动脉,头维四五傍神庭,人迎结喉旁寸五,水突迎下大筋凭,

直下气舍平天突,缺盆锁骨陷凹寻,气户锁下一肋上,相去中行四寸评,库房屋翳膺窗接,都隔一肋乳中停,乳根乳下一肋处,胸部诸穴君须明,不容巨阙旁二寸,其下承满与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脐旁二寸平,外陵大巨水道穴,归来气冲曲骨邻,诸穴相隔皆一寸,俱距中行二寸程。髀关膝上交分内,伏兔膝上起肉形,阴市膝上方三寸,梁丘膝上二寸呈,膑外下陷是犊鼻,膝下三寸三里迎,膝下六寸上廉穴,膝下八寸条口行,在下一寸足下廉,踝上八寸丰隆盈,解溪跗上系鞋处,冲阳跗上动脉扪,陷谷庭后二寸取,次趾外侧是内庭,厉兑次趾外甲角,四十五穴须记清。足太阴脾经 四是脾经足太阴,前内侧线向上循。隐白大趾内甲角,大都结前陷中寻,太白核骨白肉际,节后一寸公孙明。商丘踝前陷中找,踝上三寸三阴交,踝上六寸漏骨是,膝下五寸地机朝。膝内辅下阴陵泉,血海膝髌上内廉,箕门鱼腹大筋处,冲门耻骨上边缘,冲上七分求府舍,再上三寸腹结连,结上寸三大横穴,适当脐旁四寸骈,腹哀建里旁四寸,中庭旁六食窦全,天溪胸乡周荣上,每隔一肋陷中湮,大包腋下方六寸,上直渊腋三寸悬。手少阴心经 五是心经小指边,极泉腋窝动脉牵,青灵肘上三寸寻,少海肘后五分连,灵道掌后一寸半,通里腕后一寸间,阴郄去腕五分是,神门锐骨端内缘,少府小指本节后,少冲小指内侧边。 手太阳小肠经 六经小肠手太阳,臂外后缘尺侧祥。少泽小指外甲角,前谷泽后结前扬,后溪握拳节后取,腕骨腕前骨陷当,阳谷锐骨下陷取,养老转手踝空藏,

十二经脉循行原文

十二经脉循行原文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冲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冲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趾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吞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腨)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趾外侧。 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趾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腨)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

-经络腧穴学歌诀

井荥输原经合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大墩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十五络穴歌

人身络穴一十五,我今逐一从头举,手太阴络为列缺,手少阴络即通里,手厥阴络为内关,手太阳络支正是,手阳明络偏历当,手少阳络外关位,足太阳络号飞扬,足阳明络丰隆记,足少阳络为光明,足太阴络公孙寄,足少阴络名大钟,足厥阴络蠡沟配,阳督之络号长强,阴任之络号尾翳,脾之大络为大包,十五络名君须记。十二募穴歌 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气门寻,脾募章门胃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何处取?胸前膻中觅浅深。

十六郄穴歌 郄义即孔隙,本属气血集。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 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 心则取阴郄,小肠养老列; 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 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 胆郄在外丘,肝经中都是; 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 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下合穴歌 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胆经之合阳陵泉,腹病用之效必彰。

八会穴歌诀 腹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血会膈俞骨大杼,脉太渊气膻中存。八脉交会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十二经气血多少歌 多气多血经须记,手足阳明大肠胃;少血多气有六经,少阳少阴太阴配;多血少气共四经,手足太阳厥阴记。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十四经络穴位及精油

十四经络、穴位与精油 一、任脉:相当于女性的雌激素,补肾非任脉莫属 1、中极: (1)、前列腺炎,肿大(杜松子、乳香) (2)、尿频、尿急(茶树、洋甘菊、丝柏) 2、关元: (1)、宫寒、痛经、白带异常(姜、黑胡椒、肉桂) (2)、妇科炎症: a、一年以内,急性期(茶树、薰衣草、佛手柑) b、长期迁延不育(洋甘菊、乳香、檀香) (3)、男性阳痿早泄(茉莉、伊兰、檀香、黑胡椒) 3、气海: (1)、补气、养身(玫瑰木、乳香) (2)、妇科虚性疾病: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玫瑰、天竺葵、丝柏)4、水分: 下肢水肿“梨形”肥胖(葡萄柚、杜松子、黑胡椒) 5、中脘: 一切脾胃问题:a、胃胀气,消化不良(广藿香、茴香) b、胃痛(丁香、茴香) c、胃寒(黑胡椒、姜、茴香) 6、承浆: 调节改善血糖(柠檬、天竺葵)

7、谭中: (1)、心慌、胸闷(伊兰、薰衣草) (2)、乳腺诸痰,乳腺增生、囊肿等(茴香、天竺葵、玫瑰)8、印堂: (1)、头痛、头晕(罗勒、佛手柑) (2)、鼻窦炎(尤加利、香桃木、檀香) 二、督脉——阳脉之海,温阳最佳 1、命门:补肾阳,强腰(月桂、肉桂、茴香、姜) 2、百会: (1)、降血压,健忘(迷迭香、甜橙、欧薄荷) (2)、内脏下垂:胃下垂,子宫下垂,直肠下垂(檀香、乳香) 三、手太阳肺经——人体的总理 1、鱼际: (1)、补肺气,增加肺活量(檀香、雪松、玫瑰木) (2)、肺燥热,咳嗽(尤加利、香桃木、欧薄荷、柠檬) 2、列缺: (1)、补肺肾之虚,小病小疾(柠檬、百里香、尤加利)(2)、头、颈、项疼痛(罗勒、佛手柑、薰衣草) 四、手阳明大肠经——肺和大肠的保护神 1、合谷: (1)、头痛、牙痛(薰衣草、欧薄荷) (2)、鼻塞、流涕(尤加利、香桃木、薰衣草)

(完整版)十四经络循行原文

十四经络循行原文 手太阴肺经 *肺手太阴之脉,起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间,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足阳明胃经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足太阴脾经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手少阴心经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颊,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 *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循外踝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