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加强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建设的有关情况及其启示

美国加强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建设的有关情况及其启示

美国加强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建设的有关情况及其启示
美国加强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建设的有关情况及其启示

美国加强政府部门内部控制

建设的有关情况及其启示

刘玉廷 王 宏

(财政部会计司 100820)

【摘要】文章介绍了美国加强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建设的大致发展进程和一些具体实践,并简要总结了5个方面的

有益启示,为我国开展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政府部门 内部控制 情况 启示

一、引言

在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蓝图的伟大征程中,特别是在我国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践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宗旨观念的过程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风险和挑战,政府内部控制建设实践证明,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是政府部门切实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益和为人民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财政部在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下,专门设立政府及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标准咨询专家组并启动相关课题研究工作。研究、借鉴美国加强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建设的做法与经验,对于全面推进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更好地建设法制政府、责任政府和廉洁政府,具有重要意义。

二、美国加强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建设的有关情况

(一)发展进程

1.1948年,美国审计总署成立会计系统局,提出“适当的内部控制是联邦机构会计系统整体的一部分”,建议加强对会计系统及相关控制的内部审计。此时所称的相关控制,是主要针对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

2.1950年,美国颁布《会计与审计法案》,明确规定联邦各部门管理层对联邦资金会计和控制承担第一责任。各部门的负责人,应根据审计长发布的有关准则,负责建立并维持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该法还规定,审计总署在确定审计程序时,应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内部审计及其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3.根据《会计与审计法案》和《1950年邮政部财务控制法案》,从1951年开始,审计总署在其对邮政部的审计中,开始探索内部控制基础审计,首先检查邮政部的业务流程、测试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而不再逐项检查其每一条原始记录。

4.1981年10月,鲍舍尔就任美国审计长,承诺将进一步完善联邦机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报告制度作为其任期內的工作重点之一。

5.1981年10月,美国管理与预算办公室发布A-123号通知《管理层责任与控制》,重申了建立并维持适当的内部控制系统的要求,并作出以下具体规定:(1)每一个联邦机构均应安排专人负责内部控制;(2)所有联邦机构均须在1982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对其内部控制的弱点评估;(3)联邦机构应对

3

其内部控制进行持续性的复核;(4)联邦机构应建立管理程序强化其内部控制功能,并及时采取行动纠正内部控制缺陷。

6.1982年9月8日,美国国会颁布《联邦管理机构财务诚信法案》,对《会计与审计法案》作了修正,要求“每一个联邦机构要持续地评估和报告其内部会计与管理控制系统的适当性”;“每一个联邦机构应当按照审计长发布的准则建立其内部会计与管理控制;内部会计与管理控制应当为以下方面提供合理保证:(1)债务与成本的合法性;(2)资金、财产和其他资产受到保护,免于浪费、损失、未经授权的使用或者被盗用;(3)机构运行中的收入和费用被正确地加以记录,能够编制可靠的财务报告和统计报告,并维持对资产经管责任的记录。”该法案要求各联邦机构“定期评估其内部控制系统,机构负责人要每年向总统和国会报告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

7.1983年,美国审计总署发布《联邦政府内部控制准则》作为联邦政府机构进行内部控制年度评估以及报告的基础。在该准则的一般准则(General Standards)中规定了5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合理保证、积极的支持态度、胜任的员工、控制活动和控制技术等;在该准则的具体准则(Specific Standards)中规定了6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文件记录、对交易和事项的记录、交易和事项业经授权后执行、职责分离、监控、对资源的接触与责任等。

8.1983年8月5日,美国审计总署发布《对联邦管理机构财务诚信法案第一年执行情况进行审核的审计指引》。在该指引的前言中指出:“在过去数年之中,内部控制尚未成为政府管理者关注的领域。虽然有一些管理者已经开始强调有效的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推进这一工作的资源未得到恰当的配置,所以建立有效的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系统仍处于缓慢的、艰难的过程之中。1950年的会计与审计法案要求各联邦机构执行并维护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该系统被寄希望于在联邦政府运行过程中帮助其防止欺诈、浪费、滥用职权和不当管理。尽管出台了《会计与审计法案》,但政府部门依旧在经历着各种各样的违法行为、越权行为和值得质疑的行为。这些问题通常都源于内部控制薄弱或者执行内部控制乏力。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政府部门中屡屡暴露出诸如预算不当削减、连续不断的欺诈、浪费和滥用职权等问题,以及被曝光仅存在‘可怜’的内部控制的问题,内部控制正越来越引起注意。”

该审计指引进一步明确了审计总署在开展联邦机构内部控制审计与评估中的工作重点,主要包括以下7个部分:(1)对联邦机构概况获得初步了解;(2)掌握该机构为遵循1982年《联邦管理机构财务诚信法案》所作出的努力和加强组织建设的情况;(3)细分该联邦机构的有关工作以便于进行评估;(4)审核该机构的内部控制弱点评估报告;(5)审核该机构的内部控制复核报告;(6)评估该机构的内部控制报告;(7)跟踪并报告该机构就其控制弱点评估、内控复核和改进行动所采取的跟进系统的落实情况。

该审计指引还要求审计人员切实加深对被审计联邦机构的了解,并重点获取以下资料和信息:(1)联邦机构使命声明书;(2)组织结构图;(3)该机构经批准的预算;(4)该机构各部门的职责;(5)审计总署前两个年度对该机构的审计报告和其他重要建议;(6)该机构以前两个年度的总监察长报告或者内部审计报告;(7)该机构执行1982年法案的相关证明文件(比如,高级内控官员的姓名,以及支持该机构在内控方面作出努力的其他证明文件);(8)弱点评估指引、程序手册、培训材料和计划;(9)内部控制指引、程序手册、培训材料;(10)该机构完成内部控制复核的计划与时间表;(11)该机构内部控制责任分派情况;

(12)该机构部门与评估单元工作清册;(13)该机构所完成的弱点评估摘要与分析;(14)该机构所完成的内部控制复核摘要与分析;(15)该机构执行内部控制改进行动的计划与时间表,等等。

9.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政府审计工作,1984年美国国会颁布《单一审计法》。该法案要求接受联邦拨款的州与地方政府组织必须接受对其援助资金进行的审计,并报告拨款条款的遵守情况以及联邦财务拨款的内部会计与管理控制状况。《单一审计法》的颁布,使得对内部会计与管理控制的关注,由联邦机4

构进一步扩大到接受联邦拨款的州及其他各级地方政府。

10.1985年12月,美国审计总署发布其对联邦机构的第二份年度审计报告,报告指出,“政府面临严重的内部控制以及会计系统问题”,并集中讨论了由于内部控制系统设计与执行的不力而对政府项目、政府活动的冲击。

11.1987年,美国审计长鲍舍尔提出财政管理改革方案,包括更新会计体系以加强对资金的控制;提供财务及管理信息;加强预算管理,包括支出、长期投资、票据和费用管理;以及进一步加强联邦机构的内部控制等。

12.1987年,纽约州发布《纽约州内部控制法案(1987年)》,在其第45章中规定了“州立机构的内部控制责任”,明确指出“所有的州立部门、纽约州立大学、纽约市立大学、州政府内设机构和处室、委员会、理事会以及其他政府性实体或者履行类似政府职能的组织”,都负有内部控制责任。该法案在其45章950条款中进一步阐明了政府内部控制的概念和控制责任:“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该过程与一个组织中的活动、计划、态度、政策、系统、资源和人们的努力紧密相连,设计该过程是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和使命提供合理保证。一个内部控制系统的目标包括但不限于:资产保护;会计资料与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运行的效果和效率;确保遵循有关的法律和规定;鼓励坚持既定的管理政策。要定期使用内部控制复核程序评估内部控制系统的持续性,同时评估和监督必要的改进行动是否已得到执行。”“所有州立机构,均负有以下内部控制责任:(1)建立和维护本机构符合本法本章要求和内部控制准则的内部控制系统的指南。(2)建立和维护本机构的内部控制系统以及内部控制复核项目。所设计的内部控制复核项目应当识别内部控制缺陷、识别改进这些缺陷所需采取的行动、监督必要的改进行动的执行、定期评估持续性的内部控制的适当性。(3)就期望每位官员和雇员认真遵循的本机构的管理政策和准则向每位官员和雇员发出清晰、简明的声明。该声明应当强调有效的内部控制对本机构的重要性,以及每位官员和雇员在维持有效的内部控制中的责任。(4)指定一位内部控制官员,该官员执行并复核按照本条款要求确立的内部控制责任,并向本机构的首长报告工作。(5)开展教育和培训,以便确保本机构中的每位官员和雇员对内部控制准则和评估技术有适当的认识和理解。(6)定期评估内部审计功能需求。

13.1995年6月21日,美国管理及预算办公室对A-123号通知进行了修订,提出了管理控制的概念,并指出:“管理控制是用以为下列方面提供合理保证的组织、政策和程序:(1)项目符合预期结果;

(2)资源的使用与机构的使命相吻合;(3)项目和资源受到保护,使其免遭浪费、欺诈和不当的管理;

(4)相关法律、规章得以遵循;(5)可靠、及时的信息被获取、维护和报告,并用以决策。”该文件还将管理控制划分为一般管理控制与特殊管理控制,指出,“一般管理控制包括:合法性;对保护资产的合理的保证;管理者与雇员的诚信、胜任和态度。”“特殊管理控制包括:组织结构与授权;职责分离与监督;对资源与记录的接近限制;记录与文件管理;对审计发现及其他缺陷所采取的行动”。

14.1999年11月,美国审计总署发布修订后的《联邦政府内部控制准则》,自2000年起生效。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重申了内部控制的意义。审计长戴维?沃克尔在准则前言中指出,“联邦政策制定者和项目管理人员一直在寻求能够更好地完成部门使命和项目结果的各种方法,换言之,他们一直在寻求促进更好地履行职责的方式。帮助实现这一目标并使运行中的问题降至最低程度的方法就是执行适当的内部控制。”“最近以来,其他有关法律也开始聚焦内部控制。1993年的《政府业绩及结果法案》要求政府机构阐明它们的使命,建立战略的和年度的业绩目标,并评估和报告朝着这些目标前进的业绩。内部控制在帮助管理层实现这些目标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1990年发布的《首席财务官法案》要求财务管理系统遵循内部控制准则,1996年发布的《联邦财务管理促进法案》指出内部控制是提升财务管理系统的不可

5

分割的内在部分。”

二是阐述了准则修订的必要性:“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更新与现代计算机系统相适应的内部控制指引。人力资本的管理也越来越被认识到是内部控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此外,针对私有组织的内部控制指引也进行了更新,比如科索委员会发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相应地,审计总署也需要不断更新准则以取代以前发布的《联邦政府内部控制准则》。”“新发布的准则更加重视在政府运行中不断增加的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同时认识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并适当吸收了私有组织内部控制准则中的研究成果。”

三是修订了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是管理一个组织的主要部分。它包括用以实现使命和目标的计划、方法和程序,并对以业绩为基础的管理提供支持。内部控制还为保护资产、防止和发现错误和舞弊提供第一道防线。总之,内部控制(在此与管理控制是同义语)帮助政府管理人员通过对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所期望的结果。”“内部控制应当为政府机构的下列各类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运行,包括实体资源使用的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包括预算执行报告、财务报表,以及对内和对外使用的其他报告的可靠性;遵循有关的法律和规章。”“内部控制的一个子目标是保护资产。所设计的内部控制应当为一个机构防止并及时发现未经授权的资产取得、使用或处置提供合理的保证。”该准则还借鉴科索报告强化了3个基础概念(Funda mental Concep ts),即:内部控制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内部控制提供合理保证而非绝对保证;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影响内部控制,即人是推动内部控制运转的因素(Peop le are what make internal contr ol work1)。

四是界定了内部控制的要素: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5要素,并分别进行了阐述,其内容与科索框架对5要素的阐述基本一致。比如,在控制活动部分,指出常用的控制活动包括:高层对实际业绩的复核;管理层对业务层面控制的审核;人力资本管理;信息处理控制;对容易受到侵害的资产的物理控制;业绩评价指标的建立和复核;职责分离;交易与事项的正确执行;对交易与事项的准确、及时记录;对资源和记录的限制接近和经管责任;对交易及其内部控制的恰当的记录等。

15.2003年,美国修订了其政府审计准则,其中许多内容涉及政府内部控制审计问题。比如,在其2107节明确“被审计单位有关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可能的鉴证业务对象;在其2109节指出“绩效审计包括对项目的效果性、经济性和效率性,内部控制,法律和其他规定的遵循情况进行评估”;在其4112节规定,“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和对法律、规章、合同条款及拨款协议的遵循情况的测试,为审计师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或作出其他关于财务资料的结论提供证据支持”;在其5110节规定,“审计师可以在单独的一份或多份报告中报告与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的遵循情况”;在其5113、5114和5116节中,对报告哪些、如何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作出了规定,并要求“审计师应该在他们的审计记录中包含所有就审计期间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与被审计单位官员进行沟通的证据”。

(二)具体实践

1.1990年,为了改进联邦机构内部控制和财政管理系统,美国审计总署继续关注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中的高危领域,确认了14个容易招致管理不善、诈骗以及滥用职权的项目,包括医疗保险中的可疑赔偿、有担保的学生贷款、对能源部承包商的监督,以及主要防卫系统的购买项目等。

2.1990年2月,美国审计总署发布了对美国空军的财务审计报告。该报告是第一份针对军方进行的综合性财务审计报告。报告指出,空军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不能为其功能复杂的高效运转提供准确可靠的财务信息。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空军的财务制度遗漏了一些大型资金项目,对结余项目进行了不加说明的调整,存货制度不可靠,无法对武器系统的总成本作出解释等。

3.1996年10月8日,新泽西州政府公布了其《与州政府年度综合财务报告审计有关的内部控制及6

遵循报告》。报告附录了审计师的有关报告、意见和建议等,主要包括“独立审计师对财务报表层面的内部控制结构的报告”、“在州年度综合财务报表审计中对其内部控制及其遵循性的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内部控制———交易批准”、“对服务提供商的监督”等内容。在审计师的审计报告中指出,该州在交易授权和对服务供应商的监督上存在“值得报告”的控制缺陷,具体而言:第一,批准职能没有恰当的分离,应当实行正确的分离以便强化内部控制。在审计中发现,州财政局、管理与预算办公室的某些个人集所有不同层级的批准权限于一人,这使得其可以在没有其他任何人监督的情况下进入或更改州会计系统中的某些交易行为。第二,州财政局福利及养老金管理处在自我投保健康计划项目上对服务供应商的行为没有监督。

4.1996年11月27日,美国阿拉斯加州立法会审计部向该州立法会预算与审计委员会提交了一份基于该州一般目的财务报表审计的内部控制结构的审计报告。该报告指出,阿拉斯加州管理当局对建立和维护内部控制结构负责。为了履行这一责任,州政府有必要对建立内部控制结构的预期利益与相关成本作出估计和判断。内部控制结构的目标是为州政府管理当局保护资产(防止资产因未经授权使用或处置而遭受损失)、按照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正确编制一般目的财务报表提供合理的而不是绝对的保证。由于内部控制结构具有固有的局限性,错误或不规范之处仍有可能出现并难以被发现。此外,由于情况总在发生变化,对现有内部控制结构的评估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具有不够适当的风险或者在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上发生变化。该报告指出,这份审计报告将被提交给州政府管理当局、立法会成员,以及为该州提供了财务支持的美国联邦有关机构。同时,该报告也是一份公共档案记录,其发放范围不受限制。

5.2000年,Leon Snead&Co mpany会计师事务所受托对美国得克萨斯州技术学院自1995年9月1日至1999年8月31日的财务报表进行了审计并出具了审计报告,得克萨斯州技术学院随后公布了这份报告。审计报告指出,此次审计的两大目的之一,就是判断该技术学院对所使用的联邦科学基金会资金的内部控制在管理、记录和监督上是否是适当的。审计报告指出,该技术学院在成本分摊和明细资金使用监控上存在内部控制缺陷。

6.2001年11月2日,美国犹他州审计局就该州纳瓦霍人(美国最大的印第安部落)信托资金财务报表及内部控制情况出具了审计报告。在该报告中专辟一部分讲“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问题,指出:在该州纳瓦霍人信托资金内部控制中存在实质性漏洞,并为此问题出具了附件,指明了所发现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审计建议。在此附件中指出:该实质性漏洞是信托基金委员会应当取得在纳瓦霍人部落土地上的石油产品特许权收入,但基金委员会却没有完全及时地取得这些收入;同时,基金委员会对基于石油产品产量的应收特许权收入与实际收到的收入之间的差异没有进行过调查,导致基金会收入的不准确。审计建议提出,建议基金会管理当局跟踪所有的租赁协议以便确认特许权收入及时足额地收取。该基金委员会作出回应说,同意州审计局的意见,认为其应当更密切地监督特许权应收账款。同时表示,已经与有关组织迅速取得联系,并要求他们提供当前的有关数据。

7.为了符合内部控制的有关要求,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制定了《内部控制/遵循活动》等有关控制政策和程序。比如,在其采购与支付业务流程控制中,就对校董批准同意、供货商关系、采购方式与条件等约10方面的问题作出了具体规定,并针对每一方面的问题分别从5个角度做了详细阐述,包括:政策规定、政策描述、风险(可能做错什么)、风险因素(为什么该错误可能发生)和一般程序(怎么样防止这种错误)等。

8.2002年2月15日,美国南科他州立法会审计部向该州长及立法会成员提交了对该州政府财务报表及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遵循情况的审计报告。

9.2006年11月3日,Cherry Bekaert&Holland会计师事务所向弗吉尼亚州汉诺威县的监管委员会成员提交了一份审计报告。报告表明,经审计的联邦资助项目主要包括:学校膳食及日用品项目;儿童营养

7

项目;职业教育项目;婴幼儿和残疾人家庭特殊教育项目等。颇有意思的是,在该事务所出具的另一份审计报告中,还就汉诺威县在法制建设方面是否遵守了弗吉尼亚州的有关法律、规定、协定和授权进行了审计。

10.2006年9月,美国审计总署与国土安全部总监察长办公室就国土安全部内部控制情况出具联合报告,指出,国土安全部在其购物卡业务中存在控制漏洞,这将使国土安全部有可能受到欺诈活动、错误活动和滥用职权活动的侵蚀。该报告指出,拟通过审计活动判断:(1)国土安全部的控制环境以及购物卡使用控制是否是有效的;(2)国土安全部的关键控制活动是否有效运行并为购物卡的恰当使用提供了合理保证;(3)国土安全部的购物卡业务中是否存在潜在的欺诈、错误、滥用职权或者值得质疑之处。该报告指出,审计总署和总监察长办公室发现,许多业已完成的重要购物卡业务缺乏记录。经过统计抽样,审计总署和总监察长办公室估计有约45%的购物卡业务交易未经正确的授权;有约63%的购物卡交易没有证据表明货物或服务已经收到;有约53%的购物卡交易并未优先考虑指定的购货渠道。

11.美国审计总署通过内部控制审计和其他途径定期建立、发布联邦机构高风险提示报告已经成为一项制度。在其2007年1月更新的报告中,对自1990年以来关注的高风险领域总体情况进行了总结(表1)

在其高风险领域清单中揭示了应重点关注的具体领域,比如:养老金受益保证、海外财产管理、银行保险资金、农场贷款项目、全国气候服务现代化项目、计算机2000年挑战问题、资产罚没项目、

表1高风险领域总体情况

1990-2007高风险领域变化情况

高风险领域数量

(单位:个) 1990年的高风险领域14

自1990年以来增加的高风险领域33

自1990年以来减少的高风险领域18

自1990年以来进行合并的高风险领域2

2007年的高风险领域27

学生财务(经费)资助项目、抵押贷款和租房援助项目、邮政改革问题,等等。

12.2007年4月23日,美国审计总署签发了其对证交会(SEC)的审计报告,报告的主题是:《内部控制———证交会需在其会计与运作程序中加以进一步提升》。报告指出证交会在会计与运作的内部控制中存在6方面的问题,并就解决每一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建议。这6方面的问题是:对罚没款项的会计处理,主要是未准确、及时地记入会计系统等;财务报表编制与报告,个别交易并未在发生当月及时加以记录;现金收入;财产和设备,主要是未对现有租赁的财产与设备进行复核并就租赁费用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问题作出判断,同时在有关总分类账中进行必要的调节;联邦雇员与薪金数据系统;证交会对审计总署提出的关于联邦管理机构财务诚信法案(F MF I A)缺陷的反应,主要是对前期提出的内部控制缺陷是否已经采取了必要的改进措施。在上一年度的审计中,审计总署指出证交会在两个方面存在内部控制的实质性漏洞。

证交会主席考克斯迅速对此报告作出回应,感谢审计总署提出的报告及有关建议,指出:证交会已采取措施改进内部控制缺陷,比如:针对罚没款项问题,执行了一套新的信息技术系统,使得证交会能够及时、正确地记录罚没款项;在财产和设备方面,雇佣了专人更新有关政策和程序,同时对财产与设备的记录情况进行半年度审计,等等。

三、几点启示

(一)加强政府部门内控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过程。美国推进政府内控建设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一方面摸索出了许多好做法、好经验,另一方面也仍然处于进一步探索、完善之中。正如审计总署在其20多年前的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薄弱的内部控制,尤其是内部控制执行不力,是困扰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的重要原因。其中既有方法技术的原因,更有人的因素,比如美国审计总署就曾表示,尽管法8

律有要求,但有的联邦机构在资源配置等方面对强化内部控制并没有真正到位的支持,影响了内部控制的发展。美国审计总署1998年的一份报告显示,联邦政府的财务管理制度仍存在着重大缺陷,基本的账面记录与凭证不完整、内部控制薄弱,导致无法对联邦政府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发表意见。尽管有所曲折甚至反复,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加强政府内控建设乃大势所趋、潮流所向,时至今日,美国联邦机构以及各级地方政府机构的内部控制已大大增强,涉及的范围已十分广泛,这为我们借鉴美国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推进政府内控建设积累了有益素材。

(二)政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与资源调配的适当性是美国政府内部控制的核心关注点。从美国联邦机构和地方政府,包括部分公立医院和大学加强内部控制的情况看,对纳税人负责、向纳税人报告自己的经济管理责任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而其中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政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与资源调配的适当性等方面。我们也注意到,美国各级审计机关,包括审计总署和地方审计机关,在其对政府机构的审计中也主要关注上述内容。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一方面,美国政府机构内部控制越来越与高风险领域和业务紧密相关,大力强化高风险业务与事项的内部控制;另一方面,审计总署等对联邦机构内部控制的评价,依然是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为核心和主线展开的。我们理解,关键的原因仍在于两方面:第一,审计总署等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仍与对财务报表的审计整合进行,无论最后出具的内控评价报告是单独的还是与财务报表审计报告联同的,对内控的评价工作都并非是孤立的,而是协同进行的;第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不仅是对价值运动的客观揭示,而且与政府行政行为合法性、资源调配适当性等密切相关。通过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评价,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反映政府机构内部控制的总体水平。

(三)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的发展,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我们注意到,涉及政府内部控制的有关文献,其对内部控制的定义、要素等的认识,与企业界和会计审计职业界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已基本趋于一致,并表现出企业先行、政府及非营利组织适时跟进、合理吸纳的基本特征。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关政府部门也并非总是被动接受的角色,恰恰相反,它们有时也发挥了积极的推动者和参与者的作用。比如,在科索委员会提出1992内控框架之后,审计总署明确指出该报告存在两大缺陷,一是没有要求提供有关内部控制的管理层报告,二是在控制类型中欠缺保证资产安全方面的控制。审计总署对此施加压力和影响的方式,是指出科索1992框架不适用于公共部门,使得科索委员会不得不在1994年7月修订了1992框架,并在其报告附录中特意增加了“防止未经授权取得、使用或处置资产的内部控制”这一内容。事实证明,审计总署的要求是合理的、具有前瞻性的。我们也注意到,有美国“内部控制之父”美誉的前审计长鲍舍尔,对企业内部控制与政府内部控制的互动充满信心。他乐观地估计,“与萨奥法案404条款类似的内部控制要求在联邦机构中也将会提到”,并“期望在私营部门实施的萨奥法案404条款通过实践变得更加完善,将来形成一个适用于联邦政府机构的版本”。

(四)加强政府会计准则建设是推进政府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内容。研究资料表明,在美国审计总署于1983年发布联邦政府内部控制准则之后,其着力开展的一项重要配套工作是加强政府会计准则建设。1984年,美国成立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并陆续制订了适用于各级政府的会计准则,因为“改进的会计和报告模式能提供足够的预警,政府领导就能及时避免危机”。事实上,如果没有政府会计准则的支撑,对政府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评价将难以顺利进行。

(五)政府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在加强政府内部控制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政府部门的内部审计功能,主要是由设在各部门的总监察长办公室O I G(the Office of I ns pect or General)来承担的。美国的总监察长审计制度是通过1978年《总监察长法》建立起来的。在美国的联邦行政系统、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等所有联邦预算单位,都设有总监察长办公室,它是审查、监督各部门的业务活动和经济效果,以及

9

该部门官员行为的合法性的机构,负责人为总监察长。目前美国联邦层次设有57位总监察长(包括审计总署也设有监察长办公室)。在美国,总监察长的独立性很强。总监察长由总统提名并经参议院确认或由所在部门负责人(部长,下同)任命,职位相当于副部长,基本上是终身制,除非由国会或州议会投票表决作出相应决议,否则任何人无权罢免其职务。虽然总监察长本人也受所在机构负责人监督,但机构负责人不得防碍或阻止总监察长进行审计或调查工作。总监察长办公室的预算也是独立的,由国会批准,部门负责人不能以经费为由限制总监察长办公室的业务活动。总监察长签发的审计报告虽经由各部门负责人向总统和国会报告,但是各部的部长一般不得加以改变,若有不同意见,可向总统或国会另外提出说明。总监察长有主要有两大职责,一是内部审计,二是调查犯罪方面的事务。就内部审计方面而言,总监察长办公室一直将财务管理及相关内部控制作为其首要的关注点,并取得了显著成果。统计资料显示,仅1980年前6个月,农业部的总监察长就提出了447份审计报告和976个调查报告,这些报告不仅促进了增收节支,而且提出了一系列改进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建议意见,逐步奠定和巩固了内部审计机构在政府部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地位。

主要参考文献

FederalM anagers Financial I ntegrity Act of1982,Sep te mber8,1982

Audit guides t o revie w i m p le mentati on of FederalManagers Financial I ntegrity Act:the first year,G AO,August5,1983

G AO/AF MD-86-14,Dec123,1985

NYS internal contr ol act of1987

Circular No1A-123,revised,June21,1995

Standards f or internal contr ol in the federal govern ment,G AO,Nove mber,1999

Govern ment Perf or mance and Result Act of1993

Chief Financial Officers Act of1990

Federal Financial manage ment I m p r ovement Act of1996

I nternal contr ol and comp liance reports related t o our audit of the State’s comp rehensive annual financial report,State of Ne w Jersey

I ndependent audit or’s report on the internal contr ol structure based on an audit of general pur pose financial state ments perfor med in accordance with govern ment auditing standards,A laska D ivisi on of legislative audit

I ndependent audit or’s reports and financial schedule,Texas state Technical College

Report on comp liance and on internal contr ol over financial report based on an audit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perf or med in accord2 ance with govern ment auditing standards,office of the state audit or,U tah

I nternal contr ol/comp liance activities,University of M innes ota

Report on comp liance and on internal contr ol over financial report based on an audit of general pur pose financial state ments per2 for med in accordance with govern ment auditing standards,depart m ent of legislative audit,South Dakota

I ndependent audit or’s report on the internal contr 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on comp liance and other matters based on an audit of financial state ments perf or med in accordance with govern ment auditing standards

I ndependent audit or’s report on comp liance with common wealth of V irginia’s la ws,regulati ons,contracts and grants

Purse card:contr ol weakness leave DHS highly vulnerable t o fraudulent,i m p r oper,and abuse activity,G AO-06-1117

H igh-R isk Series,An Update,G AO,January2007

I nternal contr ol:I m p r ove ments needed in SEC’s accounting and operati onal p r ocedures,Ap ril3,2007

Comments fr om the U1S1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 issi on

01

English Abstracts of Ma i n Papers

Evoluti on and Practi ces of I n terna l Con trol i n Governm en t Agency i n USA

L iu Yuting&W ang Hong

The article intr oduces the evolution and p ractices about internal contr ol in government agency in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Based on the general situati on,the authors briefly summarize s ome helpful ins p irati on fr om five as pects.

Con structi on of Governm en t Accoun ti n g Syste m i n Ch i n a

Zhang Guoxing

W ith Chinaπs social and econom ic transf or mation,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 goes further,and budget accounting will face further re2 f or m too.The paper discusses the shortcom ings in Chinaπs budget accounting,how to draw lessons fr om the experience of government accounting ref or m from the advanced countries,and gives the fundamental idea of Chinaπs government accounting system.

The I n teracti on between Changes of I nvestor Protecti on and Accoun ti n g Reform

Cai N ing et al.

Based on theories and accounting p ractices in China,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teracti on bet w een changes of investor p r otection and account2 ing ref or m.Due to the fact that accounting p lays an i mportant r ole in the invest or p rotection mechanis m,a concerted interacti on bet ween invest or p rotecti on and accounting ref or m exists consecutively.Accounting supports the objective-realization of investor p rotecti on temporizingly,and p rovides essential inf or mation t o suit such a necessity through its own refor m and devel opment.The30years accounting ref or m in China demon2 strates that,under the government oriented circum stance,the interacting relati onshi p is a dynam ic character bet ween changes of invest or p rotec2 ti on and accounting ref or m.

The L og i c on D isclosure of B i olog i ca l A ssets Apprec i a ti on:

from the V i ew of Accoun ti n g I nforma ti on Qua lity

W ang L ejin&Q i Haodong

The discl osure of bi ological assets natural app reciati on is al w ays a difficult issue in both accounting theory and p ractice.According to au2 thoritative op inions of FAS B,I A SC and“Joint Project”,this paper demonstrates certain l ogic of the discl osure of biological assets natural app re2 ciati on which focuses on t w o p ri m ary qualities:Relevance and Reliability,fr om the view of 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accounting inf or mation under the restriction of accounting objective.The author holds that the disclosure of bi ological assets natural app reciation is the necessity of Rele2 vance,is the requirement of Rep resentati onal Faithfulness,is the embodi m ent of Materiality,and als o comp lies with Cost-benefit Princip le. The main obstacle of this kind of discl osure is how to make it verifiable.

Research on I n terna l Con trol I nforma ti on D isclosure of Publi c

L isted Co m pan i es i n Shangha i Stock Exchange i n2006

Yang Youhong&W ang W ei

Based on the regulations related t o internal control discl osure inandreleased by SSE,the authors did s ome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2006annual reports of all listed companies and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there are still s ome p r oblem s in the current situati on.The results show that:(1)laws and regula2 ti ons of mandat ory discl osure are not i m p lemented effectively;(2)voluntary disclosure of infor mati on is not motivated;(3)managementπs self -assess ment report and accounting fir m sπaudit report on internal control are lack of unif or m criteria f or i mp lementati on.So we put f or ward the f ollowing suggestions:(1)establish a clear framework for internal control t o be as the foundati on of constitute,i mp lementation,evaluati on and audit;(2)adop t the integration method of mandat ory disclosure and step-by-step s olution about self-assess ment report of internal control;

(3)adop t the integration method of mandatory discl osure and voluntary disclosure about audit report of internal contr ol;(4)strengthen the su2 pervise of inf or mati on discl osure of internal control.

59

内控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

内控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营业部为了保障反洗钱工作的有效开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及公司制度,明确了反洗钱工作的目标和原则,确定了反洗钱工作小组人员设置及主要职责。(二)、营业部反洗钱工作制度和流程的制定情况:完善和下发了营业部相关细则和办法,将日期细化、具体,并将各项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上,营业部全体员工在工作中严格遵照执行。(三)、组织机构建设情况:设立营业部反洗钱工作办公室主要负责落实营业部各岗位、各项业务管理中涉及洗钱活动预防和监控措施,以及客户身份识别、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的保存、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等工作,保障反洗钱工作的有效开展。设立反洗钱专干:全面负责营业部反洗钱具体工作的组织和实施,以及与上级监管部门的沟通联系。(四)、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情况:对可疑交易客户留存信息及相关客户资料再次进行审核、检查。并将核查内容和结果及时准确地反馈至合规管理部,并按照规定保存反洗钱工作核查底稿。严格按照《公司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中安全、准确、完整、保密的原则,妥善保存客户反洗钱反馈记录。(五)、客户身份识别和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的情况:1 、业务办理中客户身份识别情况:(1)、在开户环节对客户身份识别在办理开户业务时,要求客户本人持有效的身份证件或身份证明文件,真实、完整地填写客户基本信息表格,业务人员通过“居民身份证阅读器”、“其他的身份辅助证明”、“公安信息查询网”核查客户身份证明文件相关信息,或通过现场征询、客户回访等方式确认客户的身份信息,认真、严格审核客户填写的信息内容,留存相关资料复印件。并准确录入客户信息,建立客户信息档案,包括客户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国籍、职业、联系地址、邮政编码、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电子邮箱,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的种类、号码和有效期限等信息。对所办理业务进行检查,各项业务办理均符合相关制度要求,未发现匿名、假名账户。(2)、客户相关信 息资料变更我部办理资金账户重要信息修改业务均严格按照公司的有关规定,对客户重新识别身份信息,要求客户提供有效身份证件或身份证明文件和公证机关出具的证明书办理变更手续,未为身份不明的客户办理业务或提供服务。 (3)、客户转托管、撤销指定及大额资产转出业务营业部在办理转托管、撤销指定交易业务、大额资产转出业务,经检查,业务人员在为客户办理此类业务时, 均严格按照公司的相关业务流程和审批制度进行办理。(4)、其他业务办理过 程中的身份识别,包括第三存管、变更存管银行、代办股份确权、清密、账户基本信息变

xxx单位内部控制基本制度(试行)

xxx单位内部控制基本制度(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法治机关,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有效防控廉政风险和业务风险,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按照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强化流程控制、依法合规运行的要求,结合我委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内部控制,是指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查找、梳理、评估xx业务工作中的各类风险,制定、完善并有效实施一系列制度、流程、程序和方法,对xx业务工作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及机制。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市本级xx业务中政策法规管理、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会计业务管理、机关决策运转及信息系统管理和人事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内部控制活动。 第四条xx工作内部控制目标: (一)合法性。各项政策与规定制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得到有效贯彻执行,各项xx业务活动遵循法定程序与工作纪律。 (二)安全性。各项xx工作在预定流程中运行,确保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最大限度保障资

金和干部安全。 (三)效率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有效履行xx职能,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 (四)效益性。科学配臵xx资源,提高xx资金的有效性,实现支出效益的最大化。 第五条内部控制主要因素: (一)内部环境。包括管理结构、机构设臵及职权分配、内部监督检查、干部队伍建设、机关文化等。 (二)风险评估。及时识别分析工作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对风险进行评估、分级,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四)信息沟通。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及时准确全面地收集、处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委内以及我委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和应用。 (五)内部监督。对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缺陷并督促改进。 第六条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改进和反馈全过程,贯穿各项xx工作流程和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科室和岗位,并由全体干部职工参与。任何决策或业务均应做到过程留痕、责任可追溯。

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案例解析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案例 一、资金内部控制 (一)某公司出纳贪污公司款项案。 A事务所在对G公司进行审计时,在对货币资金项目审计中执行如下的审计程序,到达现场前将询证函交予给出纳李某,由其到银行函证后带回,在现场审计时交给审计助理。同时提供银行对账单。对于未达账项,该公司系由出纳李某编制未达账项调整表。审计人员对于重要的未达账项进行检查。 几年之中A事务所一直在这样进行审计,该公司出纳也一直由李某担任,并配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 后一次偶然事件中,李某临时调任,由其妻子接任出纳,在与银行对账时发现差额较大。在检查对账单时发现,该对账单系伪造的。进一步调查中,该公司发现,李某竟然贪污公款100多万元,用来开公司。几年来李某一直通过伪造银行公章在询证函上加盖确认章,对于银行对账单也同样进行伪造。且李某贪污一直隐瞒家人,其妻子父母也均不知晓。 结果:A事务所被辞聘,公司向李某追回贪污款60余万元,由于李某的父亲是该公司的老员工老技术骨干,李某的妻子也在该公司工作,因此公司仅决定向李某一家追回剩余的贪污款项,并未向李某提起诉讼。 但银行由于李某伪造银行公章,对李某提起诉讼,李某因此锒铛入狱。 思考:问题何在?风险何在? 1.传统思维,会认为A所的审计程序执行过程不当,未严格进行函证的控制。 2.新准则下,问题应当如何考虑? 1)未合理进行风险评估。 李某同时担任出纳及未达账项调整的工作,属于不相容岗位。导致风险加大。 李某连续担任出纳多年,没有及时轮岗,增加了舞弊的机会。 李某调任,而由其妻子接任,从本质角度来讲,依然不能属于合理的轮岗。 2)未能根据评估的风险来进行相应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没有对由于内部控制缺陷而可能导致的舞弊进行特殊考虑,设计并执行相应的审计程序。 3)已执行的审计程序执行过程不当,未严格进行函证的控制。 进一步:G公司对李某的“网开一面”行为,给今后舞弊留下的后患。因此,对于后任事务所而言,在审计中对于舞弊仍要给予特别的考虑和重视。 (二)杰克公司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案例 杰克公司的前身是一家国有企业,始建于1978年。1998年转制为杰克公司,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工艺技术和一定的管理经验,有许多公司管理制度。公司经过多年的不间断改造、完善,提高了产品的生产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并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公司具有较强的新产品开发能力,主要生产5大系列28个品种120多种规格的低压和高压、低速和高速、异步和同步电动机。公司具有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2002年通过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年创产值2 800万元,实现利润360万元。企业现有员工600多人,30%以上具有初、中级技术资格,配备管理人员118人,专职检验人员86人,建立了技术含量较高的员工队伍。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已经影响到公司的发展。 该公司出纳员李敏,给人印象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待人热情、工作中积极肯干,不论分内分外的事,她都主动去做,受到领导的器重、同事的信任。而事实上,李敏在其工作的一年半期间,先后利用22张现金支票编造各种理由提取现金98.96万元,均未记入现金日记账,构成贪污罪。 其具体手段如下: 1)隐匿3笔结汇收入和7笔会计开好的收汇转账单(记账联),共计10笔销售收入98.96万元,将其提现的金额与其隐匿的收入相抵,使32笔收支业务均未在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余额调节表中反映; 2)由于公司财务印鉴和行政印鉴合并,统一由行政人员保管,李敏利用行政人员疏于监督开具现金支票; 3)伪造银行对账单,将提现的整数金额改成带尾数的金额,并将提现的银行代码“11”改成托收的代码“88”。杰克公司在清理逾期未收汇时曾经发现有3笔结汇收入未在银行日记账和余额调节表中反映,但当时由于人手较少未能对此进行专项清查。 李敏之所以能在一年半的时间内作案22次,贪污巨款98.96万元,主要原因在于公司缺乏一套相互牵制的、有

国内企业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企业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速度加快,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重组和配置的程度不断提高,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和挑战,良好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作为现代企业企业制度的核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关系的探讨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内部控制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对内部控制问题逐渐关注,研究日趋繁荣,但未形成共识。进入21世纪,对内部控制的研究散见于专家学者的文章中,但也主要是针对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内部会计控制等方面来做研究。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渐兴起和公司治理研究的深入,政府部门和相关协会开始重视推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有关规定见诸于若干法律、法规文件,但至今尚未提出类似COSO 报告那样受到广泛认可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本文主要从内部控制的总体构想、内部控制的评价、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等方面对国内外有关企业内部审计的文献进行了总结归纳,以反映当今内控研究领域的现状以及提出一些实质性建议。 二、关于内部控制的总体论述 吴水澎等(2000)从控制论原理出发,对内部控制做了多层面的理解;在研究了内部控制理论的最新进展,即COSO报告出台的背景、具体内容及创新特点之后,提出该报告对构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综合框架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加强信息流动与沟通、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和团体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准则或指南,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一个框架和参考。 程新生(2004)以委托代理理论、组织学理论解释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以科学决策和效率经营为核心,以决策机制、激励机制、监督约束机制为纽带,建立治理型内部控制;指出对治理效率和经营效率的共同追求推动了内部控制演进。 林钟高、郑军(2007)在分析评述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引入契约经济学理论,首先确立了内部控制的契约属性,是一种评价利益关系的契约装置。同时从新制度经济学出发,进一步论述了内部控制契约是企业理性的各个要素主体之间关于经济利益的分配而构建的一个旨在协调其经济活动有序、有效运行的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执行的效率和效果工作总结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标准化工作总结 为了适应公司全国性布局与规范管理的发展要求,贯彻中建总公司、局内部控制标准化发展战略,公司于2009年8月结合“决策与业务流程优化及组织再造”启动了内部控制制度标准化工作。2010年3月出台《公司管理手册》、《各系统标准管理手册》共11本。2011年发布了《搅拌站标准管理手册》、《生产作业指导书》、《技术作业指导书》、《人财物及后勤作业指导书》、《搅拌站记录表样》。公司继搅拌站标准化完成后,紧接着于2011年5月启动了分公司标准化建设,目前已完成《分公司标准化手册》,2012年4月试运行。现已建立起总部—分公司—搅拌站三个层次的一套高效、科学的内控管理流程标准化体系,实现公司管理无缝连接。 近三年来,公司在内控体系的贯彻上,突出“执行”二字,重在“狠”、“严”上下功夫,多次邀请三局领导和外部专家进行了内部流程制度评审与指导修订,有效地实现了防范风险的目的,而且推动了公司各项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促进了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内控执行、按程序办事的规矩日渐形成 公司根据内控要求,结合自身管理存在着有章不循、执行力不强的现象,进行了对照检查,找出了差距和不足。为此,公司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以确保内控体系执行有力。 加强培训,注重宣贯,确保手册相关内容人人掌握。开展以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标准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全面学习

和重点学习相结合,培育标准化企业文化,增强标准化意识。各单位召开“达标活动”推进动员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安排部署。由公司各系统部门从内部选举标准内部培训师,按标准手册制作PPT培训课件,进行专业标准制度宣贯培训。将标准制度中相关内容,编成相关工种的培训资料制作成岗位操作规程上墙等活动,为内控体系的有效执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健全内控工作网络,确保组织机构落实。公司成立了内控标准化体系工作领导组(内控制度方向把关)、评审组(内控制度质量把关)、工作组(内控制度编制),进一步加强了内控工作组织领导和机构落实。 狠抓落实,层层负责,确保流程控制实现真正的落地。为了使内控真正落到实处,公司制定《公司标准化管理办法》、《星级搅拌站评定管理办法》,明确标准化各级、各部门的职责,规定企业标准的制定、宣贯实施及监督检查考核具体方法措施。主要有:(1)与“创先争优”和“标准化青年先行”工作相结合,开展技能比武、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为进一步推进标准化管理工作,公司将《搅拌站管理手册》中厂站标准化管理内容,开展知识竞赛,武汉事业部、成都分公司、天津分公司、设备运输分公司、西安筹备组分别组队,参加了竞赛。 (2)搅拌站星级评定。为推进公司搅拌站各项业务标准化,夯实搅拌站基础管理,公司根据分级管理与激励的需要,设置“达标搅拌站、三星、四星、五星级搅拌站”四个等级开展星级评定。每季度,分公司星级评定小组组织所属搅拌站对照《考评标准》,对各

2012关于加快构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关于加快构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国资发评价〔2012〕68号 关于加快构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中央企业: 近年来,部分中央企业按照财政部等五部委印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的有关要求,相继启动了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为推动中央企业扎实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加快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夯实基础管理工作,促进实现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发展目标,经研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将面临极其复杂的外部环境,经营压力和风险加大,迫切要求企业强基固本,实现规范、稳健、高效发展。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保障。各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工作,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作为管理提升活动的重要任务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集团层面要成立专门的内部控制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协调;设立专职机构或确定牵头部门,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实施工作;建立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跨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共同推进,并做好对子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组织指导工作;按照内部控制建设与监督评价职责相分离的原则,明确内部审计或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各中央企业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工作责任制,将内部控制建设与执行效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确保内部控制不断完善并得到有效执行,为战略有效实施、资源优化配置、企业价值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分类分步推进,全面启动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工作。各中央企业要力争用两年时间,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的要求,建立规范、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总体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分析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内部控制环境分析 小组成员:邢圆会计五班(83100528) 晋婉婷会计五班(46100526) 王晓瑜会计五班(24100520) 徐鹏详会计四班(24100404)

目录 第一部分公司概论 (一)公司成立 (1) (二)公司上市 (1) (三)股东情况 (1) (四)经营范围 (2) (五)业务模块 (2) (六)经营业绩 (3) 第二部分内部控制环境现状 (一)风险管理 (3) (二)管理结构 (4) (三)组织结构 (4) (四)企业文化 (5) (五)人力资源 (5) (六)内部审计 (7) (七)社会责任 (8) 第三部分内部控制环境缺陷及改进建议 (一)内部控制环境缺陷 (10) (二)改进建议 (11)

一、公司概论 (一)公司成立 宝钢(Bao steel),是中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国有企业,总部位于上海。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上交所:600019),简称宝钢股份,是宝钢集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钢)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1978年12月23日,就在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的第二天,在中国上海宝山区长江之畔打下第一根桩。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是以宝山钢铁(集团)公司为主体,联合重组上海冶金控股(集团)公司和上海梅山(集团)公司,于1998年11月17日成立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经过30多年发展,宝钢已成为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最具竞争力的钢铁联合企业。 (二)公司上市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注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系经中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以国经贸企改[1999]1266号文批准,由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前称“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宝钢集团”)独家发起设立,于2000年2月3日于上海市正式注册成立,注册登记号为 3100001006333。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行字[2000]140号文核准,本公司于2000年11月6日至2000年11月24日采用网下配售和上网定价发行相结合的发行方式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18.77亿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每股发行价人民币4.18元。 (三)股东情况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

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

内部管理制度和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1、内部控制管理 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我单位不断加强自身的制度建设,进行不断的梳理和完善,对内控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强制约,不断完善新业务的操作规程和流程,同时加强考核,以考核促提高,以提高促发展。从制度、会计、审计、安全等多方面,形成相互融通相互制约机制。我单位专门成立业务检查小组,定期、不定期对人员进行考核、检查,并结合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全面提高制度执行力。 2、财务会计管理 对财务会计方面,实行领导负责制,对我单位进行管理和检查,实行报告制。①加强学习和内部管理。对上级部门下发的各类文件和规章制度及时组织内部人员进行学习,并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办理各项业务,确保结算和核算质量;②加强核算,提高经营效益。③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合理使用资金。严格按上级部门规定列支各项费用,坚持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 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方式与程序 一、决策原则 (一)坚持依法决策。重大决策必须以宪法、法律和法规为依据,事先进行法律分析或法律审查,防止和纠正违反宪法、法律和法规的行政决策。

(二)坚持科学决策。重大决策,必须以基础性、战略性研究或发展规划为依据,对一些专业性强、情况复杂、影响深远的问题,要组织有关专门机构进行论证,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相对完善的方案,或多个比较方案。 (三)坚持民主决策。重大决策,应充分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要广泛听取其他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 二、决策程序 对重大事项的决策,一般分为决策准备、决策提交、决策反馈三个阶段。 (一)决策准备阶段。包括提出建议、调查研究、拟订方案、论证评估及征求意见等工作。 (二)决策提交阶段。包括确定提交、准备材料、通知落实、审议决策、形成纪要等。 (三)决策反馈阶段。在作出决策后,负责决策实施的部门或实施单位要定期向上级领导报告决策贯彻落实情况,及时反映决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便进行追踪决策。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的关键点及其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的关键点及其控制 作者:高绍维 当前,企业要在世界资本体系中健康有序运行,首先要保障和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建设。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企业的发展轨迹发现,建立有效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有助于企业提高风险防控能力、保证企业有序运行,而且可以促进全球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规范市场经济。 一、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 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不断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控制水平,不管对企业自身还是整个经济社会的顺利有序运行都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对企业而言,强化内部控制可以帮助管理层理顺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风险防控意识,及时发现和规避潜在风险,实现企业持续健康经营。企业身处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全球范围内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较大甚至致命影响,企业管理层只有不断强化内部控制、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才能有效应对越来越多的风险,提升发展空间、把握发展机遇、实现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 其次,作为市场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企业要不断适应现代企业管理需要,深化管理改革。只有建立健全以风险方法和控制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才能有效深化企业改革发展,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唯有通过强化风险管控、内部控制,才能真正完善内部治理结构,预防和抵御风险,促进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实现市场经济的健康有效运行,从而推动市场体系的健康发展。 最后,企业强化内部控制可以有效保证企业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而减少管理舞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并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从这个角度讲,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意识,强化内部控制对于保障投资者和公众的合法权益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点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面对日益融合的世界经济、日益激烈的竞争和瞬息万变的外部条件,面临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这使得企业处于高风险之中。在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常常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战略风险、决策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这些企业内外风险都给企业的管理和生产经营增加了压力,带来了不确定性,处理不好会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企业要制定内部控制就要本着防范预防风险的目的去操作。如何把握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关键点和风险点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应对,成为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主要因素。 总的而言,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面临的关键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内部控制的规划上,应当着重考虑如下情况:企业管理层有没有制订内部控制的相关规划,以及制订的规划是否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是否仅仅将符合法律规定作为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只做表面文章、敷衍了事、不发挥实际效用、没有促进战略目标实现的积极意义;是否制订了内部控制年度计划并将计划落实到实践中。这是内部控制在规划方面的关键点和风险点。 2.在内部控制的组织部门和机构方面,要考虑的风险点有:内部控制负责人与公司的主要领导是否为一人,这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能否有效落实;内控部门人员是否对内部控制法规和制度足够了解和熟悉;相关人员是否对内控工作积极热心、切实负责;内控部门成员是否具有足够代表性。针对此方面,企业应合理设置内控部门,匹配内控人员,由主要领导督促执行。 3.在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上,要考虑以下关键点和风险点:单位是否足够重视内部控制作用,是否有意培养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是否将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作为深化企业管理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契机;管理层是否具有强烈的遵纪守法意识;能否实现关键岗位的定期轮流;企业的相关子公司是否也制订内部控制战略规划。这些都是内部控制在环境建设方面的关键点。

内部控制规范工作实施方案

内部控制规范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湘财会[2016]16号)等文件的要求,现制定我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内容 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明确规定:内部控制是单位对经济活动的控制,是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一)控制目标 内部控制是我单位履行职能、全面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障。为做到自我约束和规范,我们的控制目标为: 1.经济活动合法合规。采取必要的措施合理保证预算收支等各类经济活动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2.各项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加强资产管理,做到资产实物与财务情况相吻合,合理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3.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可靠。合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客观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4.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好预算管理,为完成各项财政任务提供资金保障,合理分配各项资金,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作为反腐倡廉的重要手段。在我单位内部逐步完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分立的机制,发挥制度和流程的控制作用,有效预防腐败。 (二)实施范围 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范围包括:本单位。 要充分利用已经开展的科学化、精细化梳理工作和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等已有成果,结合本次内控工作的具体要求,追踪资金的具体流向,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三)实施原则 在我单位制定实施内部控制的各项目标时,应当做到: 1.对单位预算收支的全过程进行控制,资金走到哪里,内控跟踪到哪里。 2.突出重点,监控一般,对关键控制点和关键岗位要特别加以防范。 3.要相互牵制和制衡,各项收支业务的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环节要相互分离,各环节的不相容岗位和人员要相互分离。 4.各项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实施,要行得通、做得到、管得住、用得好、可持续。 (四)工作任务 1.梳理并完善经济业务流程。全面梳理并完善预算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6大经济业务流程,同时明确各项经济业务流程中涉及到的部门、岗

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a17574956.html, 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张娟 来源:《中国经贸》2015年第20期 【摘要】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瞬息万变的国内外形势,公司的经营风险日益增加,风 险防控已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采取的措施,对如何加强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集团公司;风险防控 每一个组织在日常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来自内外部的各种风险,为了有效识别风险并对其影响的可能性进行准确的判断,制定出相应的策略,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从而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 随着企业各项制度的日益完善,大多数企业已经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了,但是这种重视往往还只是停留在表面,仅止步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好像只要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就已经实现了内部控制。而制度的建立往往又照搬照抄,或者委托第三方,制定一套看起来很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挂在墙上,完全不符合本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缺乏可操作性,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成效,同时也不采取切实举措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最终还会抱怨,认为内部控制也不管什么用,制定了完善的内控制度,还照样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二、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或形同虚设 目前,很多企业存在着治理结构不完善或形同虚设的问题,内部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关键人员大权独揽,集体决策制度流于形式;内部机构设计不切实际,责权分配不明晰、合理,职能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能缺失或交叉,或者有些虽设置合理但员工并不了解,不清楚本企业架构及责权分配情况,不能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甚至导致企业经营困难,走向破产的境地。 2.发展战略不清晰或不明确 每个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的发展战略,但是很多企业的战略不清晰、不明确,或者根本就不符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企业没有对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或因主观原因致使战略频繁变动,让大家无所适从,最终发展战略变成一纸空文。 3.风险意识淡薄,忽视风险控制

公司内控制度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公司内控制度方面的基本情况说明 2011年4月14日 一、制度体系的基本情况: 截至到目前,公司内部制定并仍有效、在沿用的规范性文件(含各类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工作流程)共计57份,其中:安全、综治管控类11份,生产组织、服务质量管控类13份,固定资产、设备及工程管控类6份,人力资源管控类(包括干部管理、薪酬及绩效管理、员工教育培训、考勤休假加值班管理、社会统筹管理等)14份,物资采购、后勤管控类4份,财务管控类3份,其它管控类6份。 今年年初,按照集团“持续改善管理”的目标要求和自身开展“制度执行年”的工作所需,公司对2011年之前出台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集中清理,结合管控实际需要整理出60份现行规章制度,并分门别类提出了保留、修订、废止的意见。60份规范性文件中,公司将其中仍可沿用的45份文件汇编成册并印发到各单位、各部门供日常查阅,同时为后一步深入推进“制度执行年”的工作提供基础;另外对其中的12份文件提出了修改意见并明确了主责部门和完成时限,同时废止了3份文件。 二、制度执行情况及相关措施: 总体上来说,以“制定好”和“执行好”为主线,通过近两年多措并举的方式,公司在制度执行力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观,突出表现在中层管理团队、基层员工对集团、公司各方面的管控要求、管控目的更明白,对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掌握的比较到位,能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在日常工作中能时时刻刻按规则处事,大到一个项目的运作、一项工作的推进,小到一支笔、一件工具的购臵,都能按照集团和公司的规定去处理。 采取的具体措施: 总的来说把握了以下原则:1、集团有明确规定的,按集团规定执行; 2、集团没有明确规定的,按公司已有的规定执行; 3、集团、公司都没有明确规定的,由公司会议集中商讨一个方案,权限范围内的按方案执行,权限范围外的报集团审批同意后执行。 1、抓好制度的“制定”环节: 一是要求出台的制度要简洁、适用、有效。公司近两年推出的各项管理规定,文字上基本上没有“穿衣戴帽”的废话,都是结合日常工作实际、有明确管控要求、可操作性强的实质性内容。

内部控制建设规划工作方案

潦河镇内部控制建设规划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通知》(财会【2012】21号)文件要求,推动潦河镇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提高管理能力,加强廉政风险防范,现就实施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提出以下方案。 一、重要意义 (一)实施内控规范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实施内控规范就是发挥制度笼子的作用,利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限制权力的滥用,减少自由裁量权的空间和余地,有效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推动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二)实施内控规范是促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的长效机制。解决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检验群众路线活动的实际效果,关键是把握制度建设工作重点。实施内控规范就是将各相关制度梳理整合,统筹考虑,不断优化、固化、E化(信息化)的过程,强化考核监督,确保制度落实,形成群众路线活动的长效机制。 (三)实施内控规范是推进财政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的积极实践。为满足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和现代国家治理的需要,客观要求财政工作必须深化改革,规范管理。内控规范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风险的防范和管

控,包括: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以及合同管理等主要经济活动的风险控制。实施内控规范可以有效保障单位业务稳健高效运行,确保财务记录、财务报告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可靠、完整。实施内控规范必将对提升财政管理的水平、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财政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原则 (一)工作原则 1.全面性原则。内控规范应当贯穿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员参与、全业务覆盖、全过程监控,保证控制范围的全面性。 2.重要性原则。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控规范应当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针对本单位的重要经济活动、可能存在重大风险的环节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 3.制衡性原则。内控规范应当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的有效机制,真正发挥出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作用。 4.适应性原则。内控规范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三、工作目标

内部控制工作实施方案

内部控制工作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内部权力制约,有效防控廉政风险和行政风险,根据上级财政工作会议有关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内容 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明确规定:内部控制是单位对经济活动的控制,是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一)控制目标 内部控制是我单位履行职能、全面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障。为做到自我约束和规范,我们的控制目标为: 1.经济活动合法合规。采取必要的措施合理保证预算收支等各类经济活动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2.各项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加强资产管理,做到资产实物与财务情况相吻合,合理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3.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可靠。合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客观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4.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好预算管理,为完成各项财政任务提供资金保障,合理分配各项资金,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作为反腐倡廉的重要手段。在我单位内部逐步完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分立的机制,发挥制度和流程的控制作用,有效预防腐

败。 (二)实施范围 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范围包括:本单位。 要充分利用已经开展的科学化、精细化梳理工作和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等已有成果,结合本次内控工作的具体要求,追踪资金的具体流向,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三)实施原则 在我单位制定实施内部控制的各项目标时,应当做到: 1.对单位预算收支的全过程进行控制,资金走到哪里,内控跟踪到哪里。 2.突出重点,监控一般,对关键控制点和关键岗位要特别加以防范。 3.要相互牵制和制衡,各项收支业务的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环节要相互分离,各环节的不相容岗位和人员要相互分离。 4.各项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实施,要行得通、做得到、管得住、用得好、可持续。 (四)工作任务 1.梳理并完善经济业务流程。全面梳理并完善预算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6大经济业务流程,同时明确各项经济业务流程中涉及到的科室、岗位、职责、权限等,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2.调整和明确职能分工。明确各项经济业务的归口管理科室、涉

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介绍材料

企业内部控制手册》 项目说明书 一、项目的目的 按照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的要求,制定上市公司(以下简称“公司” )内部控制手册,建立、健全并执行行之有效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进一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内部控制,公司各级管理部门从保护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出发,确保经济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XX内部因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组成一个严密的、完整的、有效的、以财务控制为核心、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 二、内部控制的组织形式 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及内部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并承担相应的职责。按照现有上市公司的要求,未来XX组织形式中应包括(含建议成份): (1 )董事会 董事会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定期召开董事会议,商讨内部控制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并作出决策。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对企业组

织架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加大了董事会及其全体董事的责任,具体包括:科学选择经理层并对其实施有效监督;清晰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就企业的最大风险承受度形成一致意见;及时知悉企业重大的风险以及经理层是否恰当地予以应对。 2)审计委员会 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下设的专业委员会。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对审计委员会的人员构成、议事规则、报告机制等均有重要影响,要求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及其成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独立性、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审计委员会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责一般包括: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监督内部控制有效实施;领导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与中介机构就内部控制审计和其他相关事宜进行沟通协调等。 (3)监事会 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监事会监督不同于审计委员会对经理层的监督,是一种层次更高、独立性更高的再监督。监事会主席及其成员应当定期参加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召开的涉及内部控制的会议,如对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有关内部控制的决策持有异议,或认为董事会和经理层成员存在舞弊行为,还可提议召开独立的监事会议。 (4)经理层 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经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最高执行者,在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尤其承担着重要责任,包括:贯彻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决策意见;为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提供内部控制方面的领导和指引;定期与采购、生产、营销、财务、人事等主要职能部门和业务单元的负责人进行会谈,对他们控制风险的措施及效果进行督导和核查等。

建设单位内部控制制度,项目建设管理制度

建设项目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本单位所有工程项目的建筑质量,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工程项目符合有关规范和要求,最大限度的节约建设资金和发挥投资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工程。 第二章组织管理体系 第三条为了加强本单位基本建设的宏观管理,科学合理的安排工程项目,本单位就具体工程项目成立管理处,管理处负责对该制度进行具体实施。 第四条管理处职责: (一)根据生产、工作、生活的需要,研究决定基本建设项目及投资; (二)研究决定管理处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临时提出的急需建设的单项工程; (四)研究决定工程设计的重大变更; (五)管理处领导组织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听取项目情况汇报,研究决定工程项目方面的重大问题,如有特殊情况可临时召开,会议的时间、内容、地点、参加人,由管理处请示分局领导决定,办公室负责会议的通知,记录并及时编写会议纪要,管理处方面记录由管理处同志负责记录并整理; (六)管理处会议由主任主持召开,主任外出由工程部负责人主持召开。 第五条管理处下设工程部、计划投资部,是项目的执行部门,负责项目的管理和具体实施工作。 第六条工程部职责: (一)贯彻落实基本建设的法律、法规、条例、规定、规范及技术标准; (二)收集相关资料,为领导组决策工程项目、投资、预决算、重大设计变更提供尽量详细必要的依据; (三)提出工程项目立项的建议,组织实施工程项目的设计、预算、工程质量监理、验收、决算等管理工作。 (四)参加工程项目的招议标工作,凡单位符合条件的工程项目必须进行招

议标; 工程项目的招议标由单位负责领导提出申请,由管理处负责组织。 招议标参加人员: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安全负责人、生产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监察负责人、办公室负责人。其他参加人员由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开会研究决定。所有工程项目招议标后,必须签订合同书,合同书必须遵守国家合同法,所有参加人员都必须签名。 (五)工程完工后,组织工程验收; (六)工程验收后,及时审查施工方决算和施工资料,确保工程资料(尤其是保证资料)的齐全完整,并及时入档保存。 (七)加强对工程监理单位的管理和协调,加强对本单位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考核和培训,确保工程的质量、进度及款项拨付。 (八)及时召开有关方面参加的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工程项目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交流管理经验,协调好有关各方的关系。 第三章项目立项及审核管理 第七条管理程序 项目申报部门根据单位需求、技术需求向单位主管部门提交项目立项申请报告,经单位负责人召开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后,由生产股组织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任务书》。生产股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任务书》要求,进行调研和可行性研究,组织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项目可行性评审 分管领导及管理处主任组织实施项目的协调和评审相关工作。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初审,并及时向单位负责人及上级领导汇报,审核通过后,及时组织相关单位及相关人员编制《项目立项评审报告》。 2、立项的批准 生产股将《项目可行性研究任务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立项评审报告》送交单位负责人、分管领导审查,交由上级领导及相关单位批准。 3、立项结束 生产股将立项文档归档备案。

华为学校内部控制工作机制

某某某学校内部控制工作机制 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包括: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实行有效分离;建立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岗位责任制、内部监督机制。 一、经济活动决策、执行、监督实行有效分离。 进行经济活动组织架构和岗位设置,既要服从“三定方案”规定要求,在现有编制内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设计,又要从单位经济活动特点出发,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机制侧重点为: (一)过程分离:决策(授权审批)、执行、监督过程分离。 (二)岗位分离: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执行与监督、决策与监督分离、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财产保管与清查稽核等岗位相分离。 二、建立健全议事决策机制。 单位重大经济事项实行班子集体决策制度,防范“一言堂”或者“一支笔”造成的决策风险和腐败风险。 (一)重大经济业务事项内容 纳入本制度的重大经济事项包括: 1.年度财务预算、决算; 2.超过一万元的支出; 3.经济分配方案,主要是指职工劳保、奖金及福利待遇分配等; 4.非正常经济(资产)损失的处置; 5.对外捐赠资金、资产;

6.单位基本建设投资; 7.资金筹集等其他经济业务重大事项。 (二)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原则 1.科学、依法、民主、集体决策的原则。重大事项必须集体讨论后按规定程序报批,坚决禁止校长独断专行的决策行为。 2.专家咨询和评估的原则。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必须进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 3.公示原则。坚持政务公开、透明特别是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问题的决策,必须进行公示广泛听取教职工意见。 4.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实行重大经济事项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参与决策有关人员在集体讨论时应明确个人意见(同意、反对、弃权)。 5.财务室充分论证的原则。财务人员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从单位预算资金的安排情况、自有资金状况、资金筹措能力、财务和预算制度等方面对有关重大经济事项的可行性提出意见和建议,对重大经济事项支出的合理性、合法性及预算安排进行审核。 (三)集体决策的程序集体决策采取校长会、教代会的形式,由校长负责主持,财务负责人参加,必要时有关分校负责人列席参加(会议列席人员由校长确定)。 1.确定议题。会议议题由校长根据分管校长和相关部门的提议确定。 2.准备材料。会议所需文件、审议需要的决策方案、草案及说明等资料,由分管校长组织相关部门提前准备。 3.酝酿意见。会议召开的时间、议题一般应提前通知与会人员。必要的会议材料应于会前送达。与会人员要认真熟悉材料,酝酿意见,做好发言准备。 4.充分讨论。议题由分校校长或有关负责人作简要说明,与会人员应就议题充分讨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