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发生发展流行病学及现代趋势(糖尿病)

糖尿病发生发展流行病学及现代趋势(糖尿病)

糖尿病发生发展流行病学及现代趋势(糖尿病)
糖尿病发生发展流行病学及现代趋势(糖尿病)

糖尿病发生、发展、流行病学及现代趋势

一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流行的疾病,2003年全世界有1.89亿患者,现在已超过2.0亿,预计2025年患者人数将达3亿多。在发达国家,60岁以上的人群中近10%为2型糖尿病人。在中国20岁以上的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为9.7%。中国糖尿病人目前已达9240千万,还有1.48亿糖尿病前期病人,其中90%-95%是2型糖尿病。

二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

(一)以2型糖尿病为主

我国2型糖尿病占90%,1型、妊娠糖尿病、其他类型总计只占5%。

(二)男性、低教育水平是糖尿病的易患因素

曾经有学者在2007—2008年的调查中发现,在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男性患病风险比女性增加26%,而文化程度在大学以下的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57%。

(三)中国人肥胖不如外国人明显

中国人的体重平均指数为25,高加索人(欧洲人)的体重平均指数为30。

(四)餐后血糖高的比例较空腹血糖明显

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中单纯餐后血糖升高者占近50%以上。多数人都是早晨空腹查血糖,若空腹血糖不太高,便觉得自己不是糖尿病,其实他的餐后血糖已经升高,而且餐后血糖升高者占近50%以上。

(五)儿童糖尿病流行病学资料匮乏

国内缺乏儿童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资料,而且研究发现,近年来20岁以下的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

三我国糖尿病流行的可能原因

(一)城市化

我国城市人口2000年占34%,2006年占43%,城市化后饮食好,进食的油脂多,活动量减少,易患糖尿病。

(二)老龄化

在糖尿病人群中,60岁以上占了20%,20-30岁不到5%。年龄每增长10岁,患病率可增长68%。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故糖尿病患者也越来越多。

(三)生活方式改变

城市化后,人们的体力活动明显减少,但热量的摄入并没有减少,而且脂肪摄入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劳动机械化,即使在农村,劳动强度也大幅减少。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特别紧张,节奏特别快,在这种应激状态也易患糖尿病。

(四)肥胖和超重的比例增加

根据我国2007—2008年的调查结果,我国超重人群占25%,肥胖人群占5%。肥胖和超重易患糖尿病。

(五)饮食结构

中国人的饮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如米、面条,而西方人特别注重蛋白质、脂肪的摄取,主食量很少。碳水化合物多,也容易患糖尿病。

(六)体型不同

中国人体型偏瘦,欧美人体型多胖,所以中国人多吃了点东西就不能承受,稍微一胖就容易患糖尿病。综上所述,我国糖尿病具有自己的特点:①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不同于西方,我国是以碳水化合物,以主食为主;②糖尿病血糖代谢状态不同于西方人,餐后高血糖比例较西方高,因为馒头、面条、米饭含碳水化合物高,所以餐后血糖容易升高;③体型不同于西方人,肥胖患者较西方发达国家少;④胰岛素抵抗相对

较轻,但β细胞功能减退更严重。

四 2型糖尿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和结局

导致2型糖尿病主要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种因素综合作用,造成胰岛素抵抗和b细胞缺损,出现血糖升高,糖耐量低下,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小而致密的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另一方面,胰岛素抵抗,可导致高血压,内皮功能细胞障碍,出现微蛋白尿;而且可出现低纤维蛋白溶解状态,血液处于特别容易栓塞的形态,容易发生脑梗塞、心肌梗死;导致血管炎症,造成大、小血管的许多并发症。

五 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

1.从哪一天开始不知道。到临床来看病时,病史已有5-8年。肥胖10年后才出现糖尿病。

2.一般从正常发展到糖尿病大概12年左右。

3.有一个从血糖正常逐步发展到糖耐量低减,再逐渐发展成糖尿病的过程。

4.糖耐量低减时,处于高胰岛素血症状态,胰岛素比正常人高3-4倍。患病前20年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几乎一致;患病前10年空腹血糖逐渐升高,餐后血糖升高得更厉害一些;真正患糖尿病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持续升高。吃的越多,管理血糖的β细胞分泌的越高,若患病前10年、20年都不管,照吃不误,最后β细胞分泌下降,胰岛素下降,血糖就升高。胰岛素抵抗仍然存在,血糖就一直持续性地升高,胰岛素分泌减少,这就是糖尿病的自然病程。

六 2型糖尿病的首诊症状

1.肥胖+高血压

2.肥胖+高血脂症(尤其高甘油三脂)

3.肥胖+冠心病(心绞痛、心梗等)

4.脑血管病(脑梗塞、脑出血等)

5.眼底出血、白内障、青光眼、失明等

6.反复尿路感染、尿蛋白阳性

7.长期反复皮肤瘙痒、皮肤感染

8.顽固性阴道瘙痒症

9.伤口经久不愈

10.四肢末端麻木、行走如踩棉花感

11.反应性低血糖:餐后3-5小时引起的反应性低血糖为首发表现。

12.因各种疾病需手术治疗,在围手术期化验发现高血糖。

13.并无明显症状,仅于健康检查时发现高血糖。

七高血糖的诊断

部分病人是空腹血糖升高,餐后血糖不高;有的病人是独立餐后血糖升高;还有很多病人是单纯的空腹血糖异常,就是血糖总是偏高一点点,在6.1-6.2左右;还有的人是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增高,在7.8-11.1之间。以上各种情况都与高血糖有关系。

八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要求

(一)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糖尿病

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餐后血糖≥11.1mmol/L(200mg/dl)。

2.糖耐量低减

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餐后血糖7.8-11.1mmol/L(140-200mg/dl)。

3.空腹血糖异常症

空腹血糖6-7mmol/L(108-126mg/dl),餐后血糖<7.8mmol/L(140mg/dl)。

糖耐量低减、空腹血糖异常症都是糖尿病的前期,继续发展就是糖尿病。

(二)糖尿病的诊断要求

1.有严重症状和明显高血糖者的诊断,要求其血糖值超过以上指标。

2.在急性感染、外伤、循环或其它应激情况下,测定出的严重高血糖可能是暂时性的,不能因此而立即诊断为DM。

3.无症状者不能依据1次血糖结果诊断,必须还有另一次的血糖值达到诊断标准。无论是空腹或任何时候的血糖或OGTT结果,如果还不能诊断,应定期复查,直到明确诊断。

4.儿童糖尿病:多数儿童糖尿病症状严重,血糖极高,伴大量尿糖或尿酮症,诊断清楚,一般不需做糖耐量试验。少数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症状不严重,则需测空腹血糖和(或)糖耐量试验诊断。

5.糖耐量低减已不作为一种独立的糖尿病类型,现把它归入了糖代谢紊乱的自然病程的一个分期。空腹血糖达不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时,才能诊断为糖耐量低减。它是一种重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大量证据表明,糖耐量低减患者发展成为糖尿病及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比一般人群高。把FPG(空腹血浆葡萄糖)的诊断标准由7.8mmol/L降至7.0mmol/L后,一些原先属于糖耐量低减的患者将被归入糖尿病患者中。

6.考虑到一些人的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新的分类中又增加了IFG(空腹血糖异常)。其范围为6.1-6.9mmol/L。IFG发展为糖尿病的机率较IGT者小,但比一般人群高。所以强调对IFG患者应做一次完整的OGTT试验。

九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糖

1.OGTT(75g葡萄糖耐量实验)

这是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对可疑的糖尿病者或者糖耐量低减者,可以做75g葡萄糖实验。因为葡萄糖里含有水,故75g无水的葡萄糖折算后等于83g葡萄糖粉。

(1)适应证

①空腹或餐后血糖在诊断边缘上。

②空腹血糖正常但伴有尿糖阳性;糖尿病阳性家族史。

③有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考虑有糖尿病可能。

④病史有肥胖、感染不愈、反复牙周炎、视网膜病变、神经血管及肾脏病变者。

(2)禁忌证

①已明确糖尿病者。

②各种原因所致肠道吸收功能不良以及应激状态卧床不起者。

2.试餐糖耐量(2两馒头餐)

2两(100克)馒头含有75克的葡萄糖。具体操作:可以给患者吃100克馒头,算好时间,2小时后抽血检查血糖。本试验只适于已经诊断的糖尿病者。

3.注意事项

(1)经一夜10-16小时的空腹后进行。

(2)在之前3天,每天碳水化合物不少于150克。

(3)整个试验期间,禁止吸烟,禁止一些特殊运动。

(4)抽取空腹血后,要在2-3分钟内服完75克葡萄糖(溶入300毫升水),或5分钟内随水吃完2两馒头。(5)儿童葡萄糖负荷以1.75克/Kg计算,直到75克。

(6)服糖水第一口算起,1、2、3小时抽血检测血糖。

4.结果分析

(1)正常结果

空腹血糖3.8-6.1mmol/L;餐后1小时﹤10mmol/L;餐后2小时﹤7.8mmol/L;餐后3小时恢复正常。

(2)影响因素

①血糖水平生理波动:空腹时相对稳定,随进食改变。

②年龄:一般随年龄增长糖耐量而减退,每10年增加空腹血糖0.11mmol/L,餐后2小时0.44-1.11mmol/L。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患病率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群中糖尿病患者的的数量越来越多。据调查,目前全世界约有糖尿病患者1.2亿以上。与非糖尿病人相比,糖尿病患者中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率要高3倍;下肢坏疽的发生率约高5倍;尿毒症的发生率约高17倍;双目失明的发生率甚至高25倍等等。的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脏病和肿瘤之后第三种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疾病。 我国在1980~1981年的相关调查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群中糖尿病的标化患病率为0.79%(其中,20岁以上人口的为1.21%);到1998年我国人群中糖尿病标化患病率即升高为3.21%(其中,糖耐量降低的标化患病率为4.76%,50和60岁年龄组的糖尿病标化患病率已经升至7%、11%);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已经接近10%。可见,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糖尿病患病率上升之间的确不无相关。 目前,糖尿病的发病呈现出,男、女患病率接近、中老年人高于年轻人、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体重超重或肥胖者高于正常体重者、富裕地区高于贫困地区、城市高于农村、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等特点,且有发病年龄渐趋低龄化的态势。 糖尿病的病因 1.饮食因素:长期膳食能量摄入与消耗间呈正平衡,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如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过多,而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过少等。故而肥胖者即成为Ⅱ型糖尿病的高发人群,如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50%者中糖尿病的发病率为正常体重者的12倍。而高能量食物摄入过多,总能量消耗过少是导致单纯性肥胖的根本原因。 2.生理、病理因素:年龄增大、妊娠、感染、高血脂、高血压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体内糖代谢紊乱。如糖尿病的发病年龄一般呈现两个高峰,一是在50~70岁时为发病高峰;其次在20岁左右人群中有一个小高峰。前者以2型糖尿病为主;后者多为1型糖尿病。 3.社会环境因素:一者社会经济发达,民众生活富裕,以致体力活动减少;二者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应激反应增多,生活规律紊乱等,均有可能导致体内糖代谢紊乱或能量摄入与消耗间的平衡失调。 4.遗传因素:糖尿病是一种具有家族遗传易感性疾病。我国的调查资料显示,糖尿病的遗传度为44.4%~73.8%。其遗传的一般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它的易感性。由此证明遗传因素与糖尿病的发生有较明显的相关性。其中,2型糖尿病的遗传度为51.2%~73.8%,一般高于60%;而1型糖尿病的遗传度则低于60%。可见,2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较1型糖尿病更为显著。 糖尿病的诊断和分类

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表

糖尿病病人个案调查表 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 1.1姓名: 1.2性别(1)男(2)女口1.3出生日期:年月日 1.4户籍(1)常住(2)暂住(满一年)口1.5家庭住址:省市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居委会(自然村) 1.6民族(1)汉族(2)满族(3)蒙古族(4)回族(5)藏族(6)苗族(7)壮族 (8)维吾尔族(9)其他口1.7婚姻状况(1)未婚(2)已婚(3)离婚(4)丧偶口 1.8文化程度(1)大学及以上(2)大中专(3)高中(4)初中(5)小学(6)文盲口 2.身高: cm 3.体重: kg 4.血压: mmHg 5.糖尿病类型(1)1型(2)2型(3)其他类型口 6.首次确诊时间:年月日 7.现在(或曾经)是否吸烟(1)否(2)是口7.1若吸烟,每天吸烟支数(1)偶尔吸(2)1-5支(3)6-10支(4)10支以上口7.2吸烟年限:年 7.3是否戒烟(1)否(2)是口 7.4戒烟年限:年 8.现在(曾经)是否饮酒(1)否(2)是口8.1若饮酒,每天饮酒:两,饮酒:年 8.2是否戒酒(1)否(2)是口 8.3戒酒年限:年 9.请回忆过去5-10年的饮食情况 9.1是否经常吃下列食物(1)甜食(2)咸食(3)腌制食品(4)烤制(5)辣味口9.2经常所食油脂(1)动物油(2)植物油(3)两者兼有口9.3是否经常吃下列食物(可多选)口口口口口口 (1)肉类(2)动物内脏(3)豆制品(4)鱼类(5)蛋类(6)奶类 (7)蔬菜(8)水果(9)其他 10.是否患有下列疾病(1)否(2)是疾病口10.1高血压,患病年,服用药物 10.2高脂血症,患病年,服用药物 10.3冠心病,患病年,服用药物 10.4脑梗死,患病年,服用药物 10.5其他疾病,患病年,服用药物 11.是否有下列症状(可多选)口口口口口口 (1)无(2)视力下降(3)手足麻木、疼痛(4)下肢水肿(5)肢体疼痛 (6)间歇性跛行(7)便秘(8)腹泻 12.是否患糖尿病并发症(可多选)口口口口口口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完整版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完整版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会沉重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自2005年世界糖尿病日聚焦糖尿病和足部管理开始,各国都先后制定了糖尿病足诊治指南。2011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发布糖尿病足部问题住院管理指南,同年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WGDF)发布糖尿病足管理和预防实践指南。2012年澳大利亚发布糖尿病足溃疡的管理实践指南,2012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发布了更细化的关于糖尿病足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年美国足部协会(APMA)发布通过优化减压管理糖尿病足溃疡指南。2016年IWGDF对2011年的指南进行修订更新。我国尚未拥有符合我国糖尿病足特点的防治指南,为进一步规范糖尿病足的诊断和治疗,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变学组组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冉兴无教授牵头制定了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从糖尿病足病的流行病学和防治策略等方面给出建议。 一、糖尿病足流行病学现状 全球糖尿病足溃疡的患病率是6.3%,男性高于女性,2型糖尿病高于1型糖尿病。各国和不同地区之间糖尿病足溃疡患病率差距极大,波动于1.5%~16.6%[1]。在我国,糖尿病足溃疡的年发病率为8.1%,年复发率为31.6%,年死亡率为14.4%。45%的患者为Wagner 3级以上(中重度病变),总截肢率19.03%,其中大截肢2.14%,小截肢16.88%[2]。

确切的有关糖尿病足病发病率和患病率的数据仍很有限,根据现有文献报告的数据,往往低估糖尿病足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截肢率。 糖尿病足病预后很差,甚至比除肺癌、胰腺癌等以外的大多数癌症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还高。全球每年约有400万糖尿病患者发生足溃疡。足溃疡是糖尿病足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也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1%,而截肢患者更是高达22%[3]。据估计,全球每20秒钟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截肢。相对于非卧床的糖尿病门诊患者,糖尿病足病患者接受住院/急诊诊治、转诊给其他医生以及1年就诊次数分别增加3.4倍、2.1倍和1.9倍,医生花费在诊治上的时间更多;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直接转诊到急诊或住院诊治的概率增加6.7倍[4]。2017年全球糖尿病的医疗费用高达7 270亿美元,其中中国为1 100亿美元。在发达国家,糖尿病足病占用了12%~15%的糖尿病医疗卫生资源,而在发展中国家,则高达40%[5]。 二、糖尿病足的筛查与预防 早期筛查并矫正糖尿病足病危险因素对避免及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具有关键作用。筛查需涵盖整体与局部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整体危险因素是指:男性、糖尿病长病程、吸烟、视力障碍、并发症与合并症多,此类患者需要重点关注足部情况。而局部危险因素更多是导致糖尿病足溃疡的诱因方面,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周围动脉病变、足部力学变化、足溃疡病史、截肢史等。本次指南的亮点之一就是参考中国临床研究数据,针对糖尿病足主要诱因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提出了具体的筛查流程与频次,使指南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此外指南结合我国

糖尿病足的流行病学及分类和分级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以长病程、难治愈、高财务支出、致残致死率高为特点。 一、糖尿病足的流行病学 发达国家5%糖尿病病人有足的问题,糖尿病患者的一生中六个人中即有一个人会患糖尿病足。德国文献报道,30万患者足病归因于糖尿病,诊断4年内50%面临截肢。在英国,2型糖尿病相关小截肢率增加了2倍,2型糖尿病相关大截肢率增加了43%。全球每30秒即有一个糖尿病患者失去一条腿,85%的糖尿病相关截肢继发生于足溃疡。发展中国家40%~70%的下肢截肢与糖尿病有关。在我国糖尿病足患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14%,老年人是糖尿病足的危险人群, 糖尿病足多发生于糖尿病起病后10年。糖尿病足致残率高,需行截肢手术者约占5%-10%,占所有非创伤性截肢的50%以上。截肢后三十天内死亡率约有10%%14%,其生存期中位数为22个月,对患者危害极大。我科近年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049人,其中:男性666人,女性383人;年龄<50岁的患者241人, 占22.97%;51-60岁的患者278人, 占26.50%;61-70岁的患者238人, 占22.69%;>70岁的患者295人, 占28.12%。在1049人糖尿病足患者中,60岁以上(含60岁)患者702人, 占66.92%。 做好糖尿病足分类和分期,准确地评估糖尿病足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对指导糖尿病足的治疗、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糖尿病足分类和分期 (一)、糖尿病足的分类 1、糖尿病足按照病因性质分类 1.1 神经性溃疡神经病变是造成足部损害的病理基础。 ①感觉系统的神经病变:表现为敏感性丧失,这种对疼痛等刺激的麻木特别容易使足部受到外部暴力的伤害。 ②运动性神经病变:它发生的直接原因在于糖尿病足的形态学和机能的改变,促使脚底面的反常压力的发展。 神经性溃疡(主要发生于足底)和神经性关节病(charcot关节)。 1.2 神经-缺血性溃疡这些患者同时有周围神经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 1.3缺血性溃疡单纯的缺血所致的足溃疡,无神经病变。 2、糖尿病足按照病变性质分类 根据糖尿病足部病变的性质可分为湿性坏疽、干性坏疽和混合坏疽三种临床类型。 2.1 湿性坏疽

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前言:近年来,我国不少药品开发厂商越来越看好糖尿病用药市场,2000年我国居民用于糖尿病治疗保健的费用总额高达43亿元人民币,其中中成药11亿元、化学药23亿元,保健品9亿元。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糖尿病人越来越多,而且糖尿病具有治愈难、费用高的特点,素有“富贵病”之称。本文搜集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有关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加以汇总整理,希望对药品经营企业的科研开发和市场推广有所裨益。 第一部分:疾病概况 一、糖尿病概述: 1、糖尿病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高血糖为其共同标志。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所造成的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的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2、它可以涉及全身各个系统,甚至诱发许多致命性并发症,严重影响人的劳动 能力,并威胁人的生命安全。 3、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严重危 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4、防治糖尿病已成为临床上重要的、紧迫的医疗保健问题之一,日益为人们所 重视。 二、糖尿病的几种类型 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型糖尿病 IDDM) 2)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 NIDDM) 3)营养不良型糖尿病 4)其它类型糖尿病。 其中II型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总患病人数的95%,本文中除特殊注明之外,均 指II型糖尿病。 此外,据多种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糖耐者降低者(IGT)数量远远大于糖尿

病患者数量,这个庞大的糖尿病后备军,会进一步发展成为真正的糖尿病患者。 三、糖尿病症状 1、血糖值和尿糖值均高于正常人 2、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1)多尿:日小便次数明显增多 2)多饮:日饮水量超5镑(1壶半) 3)多食:没有出现“三十三,大转弯”,反而食量超常增长 4)消瘦:体力不支、体重下降(较以往) 此外,糖尿病患者常发生餐前低血糖现象,在饮食上表现出“上管不了下顿”。但相当一部分甚至多数病人并非具有全部上述症状,而是仅表现出某一种症状,甚至平时一无所知,直到全面体查时才被发现。 3、严重的并发症 1)感染合并症:以皮肤感染常见,疮疥易生难愈等。该并发症发病率没有明确的统计,但据我国某糖尿病专家介绍,糖尿病患者同时发生此症的比率不低于 20%。 2)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的概率比正常人高10倍,我国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比率高达47%(国际平均水平为45%),是各种并发症之首。 3)高血压:我国糖尿病患者并发高血压的比率高达43%(国际平均水平为35%), 是糖尿病患者第二大并发症 4)肾脏病变:糖尿病会诱发肾小球微血管病变、肾动脉硬化和反复或慢性肾炎等肾脏病变,我国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病变的比率为41。9%(国际平均水平为 31%),是糖尿病患者的第三大并发症。 5)冠心病:不少冠心病患者的致病元凶其实就是糖尿病,我国25%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国际水平为27%)同时患有冠心病。 6)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还可诱发下肢血管病变,8.1%的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下肢血管病变(国际水平为5.6%)。 7)脑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也是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的问题,据统计,7%的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脑血管病变(国际平均水平更高,为11%)。 以上情况表明,我国目前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的患病率已处于国外报道的中上水平,这些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四、糖尿病发病的基本特征

关于2型糖尿病的生活方式和风险的流行病学

关于2型糖尿病的生活方式和风险的流行病学 摘要 关于生态和移民的研究表明,西方生活方式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相关性质。在最近几年来,从个人角度,关于2型糖尿病的生活方式和风险的研究数据逐渐积累2型糖尿病的研究。本文阐述了关于影响2型糖尿病的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讨论了各种方式方法。随机性干预的研究表明,改变饮食和体力活动可以影响2型糖尿病的发展,通过身体肥胖的改变,但是也通过其他的途径。从合作研究和调查试验已经表明,高消费的谷物产品产品和用于交换的不饱和脂肪饱和脂肪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的风险。此外,几个新的有进展的假设关于饮食和2 型糖尿病的发展是最近正在被调查的。轻至中度酒精量也可能降低风险的2型糖尿病的风险,然而,大量饮酒和香烟吸烟可能会增加风险,预防体重增加通过能量平衡摄入和支出,对于现在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是最重要的。此外,其他影响生活方式的因素在降低2型糖尿病的风险中可以发挥。 关键词: 究竟摄入量, 吸烟,饮食,流行病学, 病因, 生活方式, 身体运动,2型糖尿病 介绍: 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影响了大概1.35亿人,并且糖尿病患者人数在已惊人的速度增长,预计在工业化发展中的国家[1]。此外,在几个国家的研究表示,糖尿病的患病率大幅增加,在过去十年中[2-4]。糖尿病的两种主要类型是1和2型糖尿病。从全球来看,2型糖尿病占有所有糖尿病病例的90%。2型糖尿病中是被认为是一种老年人疾病,但现在越来越多地诊断出儿童和青少年与糖尿病相关联,而且发病率过早。并发症包括外周动脉疾病,冠状心脏疾病,中风,视力不佳,威胁性视网膜病,肾功能衰竭,这可能导致足部溃疡和下肢截肢。由于糖尿病是一个严重的长期影响健康的疾病,需要不同的预防措施,本文将给出一个简要的概述,关于生活方式和2型的糖尿病之间的发展关系,并且将讨论各种方法。 生态移民研究 移民研究和长期趋势表明,西方生活方式与2型糖尿病有较高关联。例如,印度

糖尿病足综述

糖尿病足综述 摘要 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及人口寿命的延长,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增长,已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严重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与疾病本质不同的是,其合并症——糖尿病足,会给患者日常生活造成许多活动性障碍。在临床中,登记在各社区医院、基层医院的糖尿病患者人数众多,其中同期出现“糖尿病足”的患者不在少数,初步统计比例为30.23%。为了进一步完善、优化糖尿病护理服务,保护糖尿病患者在长期治疗、管理疾病的途中,时刻保持安全、科学的生活习惯,笔者阅读了大量有关糖尿病足预防及护理的文献,得出了以下结论,合并症的根本发病原因是患者的意识低下、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医护知识摄取量不够等等。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新颖观点,提出科学性建议。 关键词:糖尿病足预防护理 一、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血管病变,血液粘稠度增高引起下肢微循环障碍,以及精神病变造成感觉缺失使下肢保护功能减退而发生溃疡和坏疽。足部是糖尿病这个多系统疾病的一个复杂靶器官,所以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极易受到周遭环境的变化、疾病的变化影响,而出现组织病变。 二、糖尿病足的预防 1、糖尿病的控制 1)控制血糖,保持血糖正常,才是从根本上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高血糖状态下,机体的抵抗力下降,伤口处细菌易生长繁殖,血液粘稠度增加,不利于肢体的血液循环,导致伤口愈合减慢。 2)抗生素应用,患者入院后伤口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一般2周做1次药敏实验,以防耐药。早期,足量,高效,联合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2、预见性教育的作用 预见性教育对防治糖尿病足也有重要作用,预见性教育是根据病人具体病情进行评估, 及时针对病人出现的健康问题, 制定预防性计划。早期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是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但是糖尿病病人大多是在家中治疗,而且对足部的保护知识不够了解,有时错误的做法反而使得脚部的病情更糟糕。所以, 当病人在住院期间时,就要告知病人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确保病人知道出院后应该如何做。尤其是足部护理给反复的指导及护理示范。 二、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糖尿病足患者流行病学特征的研究探讨

糖尿病足患者流行病学特征的研究探讨(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了解糖尿病足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其健康教育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入住院38例糖尿病足患者病例进行调查,数据分析用SPSS软件包。结果糖尿病足患者年龄为42~87岁,男30例,女8例,原因以年龄,病程,外周动脉血管感染,多发性神经病变为主;平均住院日14.5天。出院后患者定期复查,随访。结论糖尿病足发生原因复杂,健康教育应针对糖尿病足的发生原因,采取患者与相关群体健康教育相结合,建立院前、院中、院后健康教育一体化模式,掌握健康教育技巧,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 【关键词】糖尿病足回顾性研究健康教育 [Abstract] Objective To hand in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and explore the response of health education.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urvey of June 2008 to May 2009 for 38 case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was analyzed using SPSS software package.Results

The outcome of diabetic foot patients aged 42~87 years old.Thirty cases were male,eight female.The reasons were age,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infection,polyneuropathy.The average hospital stay was 14.5 d. Reviewed patients after discharge,and followed-up.Conclusion The cause of diabetic foot is complex,health education should focus on the causes of diabetic foot,use the relevant groups and patients with a combin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the establishment of pre-hospital,the hospital,the hospital integrated model of health education, master health education skills,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diabetic foot. [Key words] diabetic foot;retrospective study;health education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残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糖尿病患者中有15%~20%在其病程中发生足溃疡或坏疽。糖尿病足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20倍,美国每年的非创伤性截肢患者中约50%是糖尿病患者,在我国这方面的资料很少,截肢很常见,没有专业的足部护理,非常少的糖尿病足部专科门诊。因此,加强糖尿病足患者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采取系统的科学措施,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本文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流行病学研究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新泰市第二人民医

糖尿病发生发展流行病学及现代趋势

糖尿病发生、发展、流行病学及现代趋势 一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流行的疾病,2003年全世界有1.89亿患者,现在已超过2.0亿,预计2025年患者人数将达3亿多。在发达国家,60岁以上的人群中近10%为2型糖尿病人。在中国20岁以上的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为9.7%。中国糖尿病人目前已达9240千万,还有1.48亿糖尿病前期病人,其中90%-95%是2型糖尿病。 二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 (一)以2型糖尿病为主 我国2型糖尿病占90%,1型、妊娠糖尿病、其他类型总计只占5%。 (二)男性、低教育水平是糖尿病的易患因素 曾经有学者在2007—2008年的调查中发现,在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男性患病风险比女性增加26%,而文化程度在大学以下的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57%。 (三)中国人肥胖不如外国人明显 中国人的体重平均指数为25,高加索人(欧洲人)的体重平均指数为30。 (四)餐后血糖高的比例较空腹血糖明显 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中单纯餐后血糖升高者占近50%以上。多数人都是早晨空腹查血糖,若空腹血糖不太高,便觉得自己不是糖尿病,其实他的餐后血糖已经升高,而且餐后血糖升高者占近50%以上。 (五)儿童糖尿病流行病学资料匮乏 国内缺乏儿童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资料,而且研究发现,近年来20岁以下的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 三我国糖尿病流行的可能原因 (一)城市化 我国城市人口2000年占34%,2006年占43%,城市化后饮食好,进食的油脂多,活动量减少,易患糖尿病。 (二)老龄化 在糖尿病人群中,60岁以上占了20%,20-30岁不到5%。年龄每增长10岁,患病率可增长68%。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故糖尿病患者也越来越多。 (三)生活方式改变 城市化后,人们的体力活动明显减少,但热量的摄入并没有减少,而且脂肪摄入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劳动机械化,即使在农村,劳动强度也大幅减少。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特别紧张,节奏特别快,在这种应激状态也易患糖尿病。 (四)肥胖和超重的比例增加 根据我国2007—2008年的调查结果,我国超重人群占25%,肥胖人群占5%。肥胖和超重易患糖尿病。 (五)饮食结构 中国人的饮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如米、面条,而西方人特别注重蛋白质、脂肪的摄取,主食量很少。碳水化合物多,也容易患糖尿病。 (六)体型不同 中国人体型偏瘦,欧美人体型多胖,所以中国人多吃了点东西就不能承受,稍微一胖就容易患糖尿病。综上所述,我国糖尿病具有自己的特点:①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不同于西方,我国是以碳水化合物,以主食为主;②糖尿病血糖代谢状态不同于西方人,餐后高血糖比例较西方高,因为馒头、面条、米饭含碳水化合物高,所以餐后血糖容易升高;③体型不同于西方人,肥胖患者较西方发达国家少;④胰岛素抵抗相对较轻,但β细胞功能减退更严重。

2019年糖尿病足防治指南文档

【标准与规范】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Ⅰ) 摘要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着"中国实践,中国证据,中国指南"的原则,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此部适合我国糖尿病足现状的临床指南,旨在规范我国糖尿病足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本指南有以下特点:(1)突出临床实用性;(2)充分纳入糖尿病足领域的中国证据;(3)重视早期筛查与管理,强调糖尿病足的预防胜于治疗;(4)强调规范化综合管理的重要性;(5)强调糖尿病足的多学科协作诊断与治疗。另外,参照2017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要求,增加了要点提示和证据级别,根据证据质量、临床意义、普遍性、适用性等将证据级别分为A、B、C三个等级。A级:证据基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Meta分析。B级:证据基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对照研究。C级:仅为专家共识意见和(或)基于小规模研究、回顾性研究和注册研究结果。 前言 糖尿病在我国已从少见病变成流行病,糖尿病足的患病率也明显增加,我国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病率高达8.1%。据估计,全球每20秒钟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截肢;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1%,而截肢患者死亡率更高达22%;国内外研究表明,糖尿病足花费巨大,约占整个糖尿病医疗费用的三分之一。因此,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会沉重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有鉴于此,1996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变学组成立后,一直致力于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我国糖尿病足相关领域学术交流以提高学术水平。除了组织大型流行病学调查、召开全国糖尿病足病及相关疾病论坛外,还积极制定糖尿病足相关共识与诊疗手册,以帮助各级医师提高糖尿病足相关知识,组建多学科协作的治疗团队,同时积极探讨糖尿病足的诊疗新技术。近20年来,虽然我国糖尿病足的小截肢率没有变化,但大截肢率从12.1%降至2.14%,从而降低了糖尿病足相关社会和经济负担。 纵观全球,自2005年以来,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全球范围内提出"关注足以预防截肢",国际上开始重视糖尿病足并发症,一系列足病相关的指南相继问世,如在2011年开始,英国国立卫生保健研究所(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糖尿病足问题住院管理指南与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The 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on the Diabetic Foot,IWGDF)糖尿病足管理和预防实践指南,2012年澳大利亚糖足网糖尿病足溃疡的管理临

2017年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2017年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糖尿病足是导致我国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治疗困难,花费巨大。因此,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组织全国糖尿病足相关专家起草了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糖尿病足及高危足的概念 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因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 糖尿病高危足:糖尿病患者未出现足溃疡但存在周围神经病变,不管是否存在足畸形或周围动脉病变或足溃疡史或截肢(趾)史。 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 神经病变表现:患肢皮肤干而无汗,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觉减退或缺失,呈袜套样改变,行走时脚踩棉絮感。 下肢缺血表现:皮肤营养不良、肌肉萎缩,皮肤干燥弹性差,皮温下降,色素沉着,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糖尿病足的辅助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得到诊断。 1. 10g尼龙丝检查法 该方法是较为简便的感觉神经检测方法,要具备一根特制的尼龙丝(其弯曲45°能够产生10g的压力)。 2. 震动觉 该检查是对深部组织感觉的半定量检查。

3. 踝反射、痛觉、温度觉 这3种检查方法,也可以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 4. 神经传导速度(NCV) 过去被认为是DPN诊断的“金标准”,通常认为有两项或以上NCV减慢者结合其他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可考虑存在DPN。 血管病变检查 1. 体检 通过触诊,扪及股、腘、足背动脉和(或)胫后动脉搏动了解下肢血管病变;通过Buerger 试验了解下肢缺血情况。 2. 皮肤温度检查 红外线皮肤温度检查是一种简单、实用的评估局部血供的方法,最好采用温度差判断肢体血供。 3. 踝肱指数(ABI) ABI反映的是肢体的血运状况,正常值为0.9~1.3,0. 71~0.89为轻度缺血,0.5~0.7为中度缺血,<0.5为重度缺血,重度缺血的患者容易发生下肢(趾)坏疽。 4.经皮氧分压(TcPO2) 正常人足背TcPO2>40mmHg;如<30mmHg提示周围血液供应不足,足部易发生溃疡,或已有的溃疡难以愈合;如TcP O2<20mmHg,足溃疡几乎没有愈合的可能。 5.血管影像检查 包括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适用于血管病变大范围筛查。CTA和MRA可以

糖尿病足相关知识汇总

糖尿病足相关知识汇总 糖尿病足(dinbetic foot,DF)是糖尿病综合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总称,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者需要截肢,截肢率高达40% 。因此提高对本病认识和综合治疗极为重要,现将糖尿病足相关知识汇总如下。 一、糖尿病足的流行病学 糖尿病足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合并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人截肢残废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是引起糖尿病脚合并症的基本原因,糖尿病人的脚特别容易发生血管和神经病变,糖尿病血管和神经病变互相影响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脚病,包括足趾疾病,胼胝形成,皮肤损害和脚溃疡,肌肉骨骼病变导致足变形。糖尿病人由于神经病变往往导致脚的散失或减低而易受外伤,轻微的外伤都能迅速导致溃疡、感染和坏疽,以致最终不得不截肢。糖尿病脚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这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全球性糖尿病患病人数的增加,②糖尿病人均寿命延长以致糖尿病病程也延长,③老龄化人口的增加。糖尿病脚的患病率各国报告不一,约占住院糖尿病人的6%~12%,美国每年糖尿病截肢者超过40000人,实际上50%的非外伤性截肢者为糖尿病人,糖尿病人下肢截肢的危险性为非糖尿病人的15倍。 病人和医生往往只注重糖尿病脚溃疡,因为它可能导致截肢的可怕结局,而对神经性小损害不注意,但它们更常见而且能引起脚功能损害,而这些损害通过对病人进行教育和早期治疗是可以预防的。 二、糖尿病足的发病机理 1、神经病变致感觉障碍是引起糖尿病足基础 肢体血管的植物神经病变使血管运动减弱,局部组织抵抗力降低,微小创伤即可引起感染,而又因局部感觉障碍,微小的病变不能及时治疗,导致伤口迅速扩展。同时由于肢体感觉障碍,还易导致烫伤。神经病变可引起足部小肌肉萎缩,由于长肌无对抗性牵拉,形成爪状足趾〔特别是第三、四及五趾〕。这种畸形使跖骨头成为足底负重的支撑点,由于摩擦,有胼胝形成,极易发生感染及穿透性溃疡,重者扩散至附近的骨骼引起骨炎。由于深感觉消失和关节运动反射障碍,使病人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有些关节负荷过度,失去了对多次重复创伤的保护性作用,使关节及关节面变得很不规则,易出现骨折、关节脱位和半脱位,特别是跖趾关节。 2 、下肢发生动脉硬化导致足部缺血,促使糖尿病足得发生 下肢发生动脉硬化后引起足部缺血,特别是足趾,加上小血管及微血管病变,使足趾

中国糖尿病足病防治指南解读

中国糖尿病足病防治指南解读 导语 糖尿病足病是由下肢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或两者结合所造成踝部以远组织的缺损,主要表现为足部伤口难于愈合,处理不当可导致截肢。2005 年,世界糖尿病日聚焦「糖尿病足」,强调足部并发症是糖尿病最严重、费用最昂贵的并发症之一。自此,这个曾经的「少见病」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并且于近年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近年来国际上相继推出糖尿病足病诊治指南供临床医生参考,但由于中国糖尿病足病患者患病特点与他国不完全相同,结合中国证据与中国实践的「中国糖尿病足病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推出已是迫在眉睫。为此,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领导下,糖尿病足及周围血管病变学组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历时一年,商讨并落实了「指南」的编写,「指南」将于近日正式发布。 在遵循尽可能采用国内最新研究资料,保证足病诊治流程与国际接轨,强调足病预防重要性的原则下进行编写,冉教授在汇报中分享了以下几个制订要点: 1 糖尿病足流行病学及诊治现状

根据一项纳入了1333 名患者,包括452 名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和881 名糖尿病(DM)患者,为期1 年的队列研究数据显示,约8% 的DM 患者新发糖尿病足,31.6% 的已治愈DFU 患者因足病护理不佳而出现DFU 复发,同时,具有DFU 病史患者死亡率约为未合并足溃疡DM 患者的6 倍。 与此同时,我国DFU 患者大截肢(踝关节水平以上的截肢)率于近年间明显降低,但是我国糖尿病足患者小截肢多的现状并没有改变,主要与很多糖尿病足患者就诊时间晚以及糖尿病足复杂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2 糖尿病足的筛查与预防 糖尿病足预防大于治疗,高危足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DFU 甚至截肢的重要原因。 表DFU、截肢发生率与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相关联

儿童1型糖尿病

儿童1型糖尿病 【流行病学】 分布特点 世界各国小儿1型糖尿病(DM)发病率高低不一,以北欧最高,东亚最低。1986年Drash 报道各国小儿1型糖尿病发病率如表1。 表1 世界各国1型DM发病率[×1(10万·年)] 我国天津地区1981~1986年0~14岁1型糖尿病平均发病率为0.33/(10万·年),而1987~1991年增加至0.54/(10万·年)。其中0~4岁为0.22/(10万·年),5~9岁0.52/(10万·年),10~14岁0.93/(10万·年)。天津市儿童医院1型糖尿病患者10~14岁占52%,女性略多于男性,发病季节多在冬春季,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1型糖尿病占所有儿童糖尿病90%~95%,自1991年出现首例2型糖尿病以来,天津市儿童医院1型糖尿病已由95%降为90%,其中以1A型多见。2型糖尿病已由占糖尿病总数2%上升为8.8%。 【病因与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1A型糖尿病往往与易感基因及抗病基因有关。具有HLA DR3或DR4的人较常人患病机会多4倍。如两者均具备,患病机会增加至12倍,另一个易感基因为HLADQ α1-52精氨酸;而抗病基因为HLA DR2及HLA DQβ-57门冬酸。天津儿童医院曾与WHO糖尿病研究中心合作,对比中美儿童1型糖尿病发病率与遗传基因的关系,发现美国Allegeny 县较天津地区发病率高20倍,原因之一是美方病儿多缺乏HLA DQ β-57精氨酸抗病基因,且多为纯合子缺乏,我国病儿虽亦有缺乏该抗病基因者,但多为杂合子缺乏。同时取正常人对照发现:美国人群中缺乏抗病基因者亦多于我国正常人。国外在1A型糖尿病早期诊断方面应用遗传基因、胰岛细胞抗体检测及胰岛素首相分泌降低三方面可提前8~9年做出诊断。 2.环境因素1A糖尿病与病毒感染关系密切,如柯萨奇B4病毒、腮腺炎病毒、巨细胞病毒及风疹病毒等,均可以通过自家免疫反应或直接引致胰腺炎损伤胰岛B细胞发病。牛奶喂养可能与1A糖尿病发病有关,Dosch等发现芬兰1A型糖尿病小儿对牛奶白蛋白的片段呈现强烈的免疫反应,而在极少饮用乳制品的小儿中却很少见此种反应,估计这些牛奶蛋白质可破坏胰岛细胞,故鼓励4个月内婴儿尽量母乳喂养。

高血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稿)修改后

高血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一、背景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外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目前已是严重威胁生命健康及造成社会经济负担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数众多,是各类慢性病患者之首。患病率高达30%以上,同时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及控制率不佳,是导致患者致残及致死的主要原因。上述情况均引起了我国政府及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积极制定相应措施。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糖增高为特征的功能异常的全面代谢紊乱性疾病,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又一严重危害大众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我县以山区、丘陵为主,居住有土家族、苗族、汉族等多民族人口的少数民族农业县,曾是国家和省(市)的老少边穷地区。目前我县尚无全面的、具有代表性的、全县城乡高血压、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报道,为了准确了解秀山县高血压、糖尿病的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填补相应空白,以便及时、有效的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在本地区的蔓延以及其带来的严重危害,为防治高血压、糖尿病提供更好的科学依据,保障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将在本地区开展一次高血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分析。 二、调查目的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我县35岁及以上人群的高血压、糖

尿病患病率及年龄分布情况;高血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分布情况,城乡患病率的差别等,为我县以后的卫生政策提供科学基础的防制资料。 三、调查内容及方法 (1)抽样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结合整群随机抽样,全县27个乡镇及街道按照东、西、南、北、中5个地理方位分为5个片区,每片区中各乡镇及街道按照常住人口数比例分配调查人数,各乡镇及街道随机抽取1-2个村或居委会完成目标人群的调查(各乡镇将辖区内的村或居委会用阿拉伯数字编号,然后根据各村常住居民人口数随机抽出1-2个村,不愿意参与的村民调查其邻居,直到完成调查任务数)。(2)调查对象及数量 调查对象为辖区内35岁及以上的常住(本辖区居住满6个月)居民,本次调查拟定调查2000人,被抽到的居民自愿参加此次调查。 (3)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体格检查加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被调查者需接受专业医务人员测量三次不同时的血压,并做一份高血压、糖尿病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四、调查员培训 由我县疾控中心对各乡镇及街道调查员进行培训。培训

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糖增高为特征的功能异常的全面代谢紊乱性疾病,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又一严重危害大众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的急性和慢性并发症很多,足病(足部坏疽、截肢)、肾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眼病(模糊不清、失明)、脑病(脑血管病变)、心脏病、皮肤病、性病等。 一、调查目的 通过本次调查: ①了解又罚糖尿病的各种危险因素; ②了解糖尿病并发症情况及影响因素; ③了解糖尿病患者的死亡情况兵进行死亡研究; ④及早发现是尚未被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糖耐量低减者及高危人群,及时治疗与防治,减少糖尿病的发生率。 ⑤了解糖尿病的病因和遗传标志,掌握糖尿病及糖耐量低减的自然发展规律,了解造成糖尿病易感性的原因; ⑥了解目前邵阳市地区各个年龄组、各性别、各职业、各民族、以及城乡的糖尿病患病率和发病率,为我市以后的卫生政策提供科学的方法和依据,提供科学基础的防制资料; 二、调查范围 1.选择对象: (1)15周岁以上当地常住居民参加本次糖尿病调查; (2)15岁以下的患者应进行IDDM登记,但不参加本次调查。 2.排除对象: (1)急性疾病或外伤手术患者; (2)因各种疾病或后遗症而卧床不起者; (3)严重肝脏疾病患者; (4)继发性糖尿病患者(如胰腺疾病或手术后,库欣综合征等); (5)妊娠妇女(孕前有糖尿病者应如实登记); (6)流动人口。 三、抽样方法 1.样本量:取样量不必过大。应根据当地人口总数和估计的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的患病率决定样本量。一般而言,调查市人口的万分之1~6,使实际人口不低于1000,不超过10000,城乡人口各半,年龄组成合理,就能够得到理想的材料。在估计患病率较低的地区,应适当扩大调查率和样本量。 2.抽样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结合整群随机抽样。 (1)每县随机选择2~8个地区;

高血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石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高血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一、背景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外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目前已是严重威胁生命健康及造成社会经济负担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数众多,是各类慢性病患者之首。患病率高达30%以上,同时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及控制率不佳,是导致患者致残及致死的主要原因。上述情况均引起了我国政府及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积极制定相应措施。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糖增高为特征的功能异常的全面代谢紊乱性疾病,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又一严重危害大众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我镇以平原为主,流动人口多,城镇化程度高。为了准确了解石龙镇高血压、糖尿病的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填补相应空白,以便及时、有效的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在本地区的蔓延以及其带来的严重危害,为防治高血压、糖尿病提供更好的科学依据,保障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将在本地区开展一次高血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分析。 二、调查目的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我镇35岁及以上人群的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及年龄分布情况;高血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影

响因素分布情况,城乡患病率的差别等,为我镇以后的卫生政策提供科学基础的防制资料。 三、调查内容及方法 (1)抽样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结合整群随机抽样,全镇3个区按照新城区、旧城区、西湖3个地理方位分为3个片区,每片区中各村及街道按照常住人口数比例分配调查人数,各乡镇及街道随机抽取1-2个村或居委会完成目标人群的调查(将辖区内的村或居委会用阿拉伯数字编号,然后根据各村常住居民人口数随机抽出1-2个村,不愿意参与的村民调查其邻居,直到完成调查任务数)。 (2)调查对象及数量 调查对象为辖区内35岁及以上的常住(本辖区居住满6个月)居民,本次调查拟定调查200人,被抽到的居民自愿参加此次调查。 (3)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体格检查加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被调查者需接受专业医务人员测量三次不同时的血压,并做一份高血压、糖尿病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四、调查员培训 由我中心对各区及街道调查员进行培训。培训主要内容为:体格检查血压及血糖测量的正确方法,着重强调被调查

我国糖尿病足病的诊治现状与未来研究方向

我国糖尿病足病的诊治现状与未来研究方向 2014年08月26日14:20来源:中国糖尿病杂志 作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糖尿病足诊治中心(冉兴无);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杨兵全);解放军第306医院内分泌科(许樟荣) 目前我国拥有近1亿糖尿病患者,是全球发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约15%的糖尿病患者会在一生中发生足溃疡,其下肢截肢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其中大约85%的截肢是足溃疡所致;糖尿病足病患者医疗费用巨大,平均住院费用2~3万元,平均截肢费用也在3万元左右。这些数据提示我们,需要加强对糖尿病及其足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规范足病诊治行为,进而减少足病的发生以及降低截肢率和死亡率,本文简要回顾我国糖尿病足病的诊治现状,并提出今后糖尿病足病工作组的发展方向。 一、我国糖尿病足病事业的现状 糖尿病足病学组(2011年改名为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学组)成立18年,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关心和支持以及全体学组成员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糖尿病足病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期许樟荣教授就我国糖尿病足病专业的发展及糖尿病足病工作的成就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总结。除此之外,我国的糖尿病足病工作还取得了以下成就: 1.临床流行病学方面:2003年Guan等组织了中国7个大城市的大型医院关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流行病学调查,第一次提出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根据踝肱指数(ABI)检查在50岁以上住院糖尿病患者中周围动脉疾病(PAD)的发生率高达19.47%;而在社区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PAD发生率为1 2.2%,其中糖尿病人群中为15.1%,糖调节受损人群中为7.7%。2008年Liu等在中国8省市的12家教学医院进行了门诊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病率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病率为17.2%,同时指出我国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筛查率和治疗率低。2009年,糖尿病足病学组与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组织修复专业委员会合作,在中国14省市的17家三甲医院进行住院患者慢性皮肤溃疡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我国慢性皮肤溃疡的细菌学特点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常见致病菌,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为常见真菌。 2.与足病相关的科学研究方面:2004年,严励等开始应用足底压检测分析系统,探讨我国正常人足底压力的正常值和分布,其后俞光荣团队也开展相应的研究,结果发现:正常人足底压力分布:由大到小依次为第2跖骨头>第3跖骨头>第1趾>足跟>第4跖骨头>第1跖骨头>第5跖骨头>第2趾>足弓>第3~5趾,两脚的足底压力参数(MPP)和压力分布无明显差异。在站立、行走、慢跑、上下楼梯等5种生理状态下,足底压力分布各有特点,静、动态差别显著;四种动态方式中,以水平行走的步态最为稳定,步速加快和上下楼导致步态不稳;步速的影响则有显著性意义。男女之间MPP无差别,但压力分布不同。体重和体质指数(BMI)不影响MPP,但增加某一区域的足底压力。胼胝与足底压力增加密切相关。其后进一步开展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足底压力分布研究,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足底压力分布异常、承受压力时间延长;两种因素共同作用致足底压力-时间积分增高,后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