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历史,隋唐至明清经济

初中历史,隋唐至明清经济

初中历史,隋唐至明清经济
初中历史,隋唐至明清经济

一、中国古代主要经济政策的调整:(经济思想:以农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唐朝: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武则天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

元朝: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①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②治理黄河;③推广棉花种植。清朝:推行“重本抑末”(重农抑商),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实行“闭国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中国古代衡量经济发展的一般标准是什么?有什么启示?

衡量标准:生产力发展水平,如工具的改进与发明;耕地面积的增加和农作物产量的提高状况;人口增值的幅度;社会经济繁荣和社会安定的程度;封建社会后期还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活跃程度等。

启示:古代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是靠科技、政策、和人民的辛勤劳动,这对我们现代化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1、中国古代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

唐朝时,制成了曲辕犁,并创造了筒车。

2、兴修水利

隋朝:开凿大运河。

唐朝:唐玄宗时修建了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

,与原有运河

(刘家港出发);治理黄河。

3、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及推

广

北宋: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

在江南地区推广

明清时期:原产美洲的玉

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

明代从国外引进,清代不断

推广种植;明代从国外引进

的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等,在不少地方推广种植。

4、经验积累

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

科全书”)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丝织业

唐朝,丝织品花色品种很

多,丝织技术高超;蜀地

丝织品“号为冠天下”,北

宋,南方丝织业有了很大发

展,江浙产量高,供应朝廷;

明代,苏州是丝织业中心;

清代,南京的丝织业后来居

上。

棉织业

①南宋时,从海南岛兴超的

棉织业已发展到东南沿海

地区;②明代,棉纺织业已

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

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出现了“机户”。

3、陶瓷业

(唐朝:越窑青瓷、邢窑白

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

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

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

的美感,景德镇成为著名的

瓷都。(宋代是制瓷史上的

辉煌时代)

明清: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

中心,所产青花瓷器畅销海

内外。

4、建筑业

隋唐建筑业兴盛,隋朝李春

设计建行了赵州桥,唐朝的

大明宫含元殿;

明朝,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

明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

东到辽东)(明长城东起鸭

绿江、西至嘉峪关)

5、造船业

宋朝,我国的造船业居当时

世界首位,广州、泉州等地

造船业发达;明朝,郑和下

西洋,每次大小船只200

多艘,最大的海般长44丈,

宽18丈。

四、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1、古代货币的演变

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

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

币。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

展。(作用)

2、对内贸易

(唐朝:大都市有长安、洛

阳、扬州和成都。长安城内

有东市和西市,都是繁华的

商业区。

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

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

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开封和

杭州。南宋都城临安不仅有

早市、夜市,还有各种小贩、

货郎走街串茶花巷叫卖,市

场上有来自全国各地以外

的商品。

元朝:大都商业繁荣(即是

经济中心,也是政治中心),

开辟了南北海运航线。

明清: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

贸城市,还出现数十座较大

的商业城市。

3、对外贸易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

与亚州以至非洲、欧洲一些

国家都有往来。长安、各国

称中国人为“唐人”。(史实:

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天竺)

宋朝:海外贸易:近至朝鲜、

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

洲东海岸。广州、泉州是闻

名世界的大商港。宋在主要

港口设立市舶司,管

理海外贸易。

元朝:大都是闻名世

界的商业大都市,中外交往

非常频繁。

明朝:郑和下西洋,与亚非

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

友好贸易。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4、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唐朝:长安、洛阳、扬州和

成都;宋朝:东京、临安、

泉州和广州;元朝:大都;

明朝:北京和南京;清朝:

北京、苏州和扬州

◆古代经济重心转移

南宋时,中国经济重心完成

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的规律:由

北向南;由内地向沿海逐渐

转移。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①

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

平稳定;②北方农民大批

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

术,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

力;③江南统治者为发展

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④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

勤劳动,开发了江南;⑤

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

比较优越。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

有三个明显特征:①北方

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

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

②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

③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

◆清朝闭关锁国的原因、表现、影响

(1)原因:①清朝统治者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②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要地位,统治者认为天朝的物产丰盈,无须同外国互通无关。③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外国商人和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危及其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表现:清初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清统一台湾后四口通商;以后一口通商,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影响:①积极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②消极影响: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清政府看不到世界形势发展变化,不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概况、作用

(1)目的: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

(2)概况:从1405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从刘家港出发,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3)意义(作用):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3课 盛唐气象 知识点整理 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知识点整理 第3课盛唐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________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________和________。 2.手工业: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的水平。闻名中外的________,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3.商业:都城________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________的大都会。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4.________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________两族的友好关系。 5.唐太宗实行________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________”。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6.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风貌。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7.唐诗: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传世的诗歌有________多首。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最为著名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书法绘画: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________和欧阳询。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宗教画,著名的画家有________、吴道子等。 答案: 一、 1.垦田曲辕犁筒车 2. 唐三彩 3. 长安国际性 二、 4. 唐蕃和亲汉藏 5. 开明天可汗 三、 6. 昂扬进取积极向上 四、 7. 唐朝50 000 李白杜甫白居易 8. 颜真卿阎立本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教案.docx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教案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 替教案 第三章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 第一节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 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孙刘联合抗曹与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司马炎代魏建立晋朝;西晋灭吴;西晋的统治;“永嘉之乱”;西晋的结束。司马睿建立东晋;东晋的偏安;东晋后期的腐朽统治与东晋的灭亡。南朝四个朝代的名称;刘宋前期的统治局面;陈朝末年的腐朽统治。十六国北朝;北魏统一北方;北周武帝改革,统一黄河流域。 二、能力培养目标 1.三国时期,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但与东汉后期的情况相比较,区域性统一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通过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把握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三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赤壁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它促成了三国鼎立格局的形成。在教师指导下,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获得胜利,在赤壁之战中却遭到失败的历史环境及其主观、客观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曹操曾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

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分析与综合有关史实和历史材料,区分历史上的曹操与文艺作品中的“曹操”,从而全面、准确地叙述评议他一生的重大活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分析、综合、评价能力,并且让学生逐步学会掌握“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对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等历史研究的一些最基本的原则。 4.西晋的历史虽很短暂,特别是统一的时间不长,但是具体情况十分复杂。教师须引导学生既要力求全面,找到历史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方面的因素,又要突出重点,抓住问题关键,从而培养和提高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5.指导学生对照三国鼎立形势图,结合相应的史实,加深对历史发展基本脉络的理解。以此提高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地理知识的能力,并逐步养成“左图右史”的习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而且南朝、北朝的政权更迭都比较频繁,因此各朝疆土范围也多有变化,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王朝黑暗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东汉末年一些军事集团割据混战的局面,形成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西晋使我国从分裂鼎峙的状态复归于统一,这既符合人民的愿望,也适应了社会经济、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 2.三国时期,在长期剧烈的战争中,在极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军事统帅和杰出的政治家,曹操、诸葛亮、孙权等都是这一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们的政治谋略、军事指挥艺术,直到今天,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 3.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对峙时期,但是统一是历史的趋势,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通过与东晋十六国的混乱状况相比较,了解南北朝分裂对峙之时,一些促使国家统一的因素也在发展并逐渐成熟起来,从而清楚地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要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考纲要求】 (1)知道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 )以大运河、赵州桥为例,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3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4)知道文成公主入藏;以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自主学习,完成练习】 一、.科举制度 1. 概念:科举制度指从隋唐到清朝的封建王朝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 以______________ 作为选官的标准和原则。 2. 诞生 (1)____________ 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 (2) ________ 时开设进士科,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3. 完善(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科目有明经、进士。) (1)_____ 时大大地扩充国子学规模国学、扩建学舍、增加学员;进士科第一名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 ____________ 时开创________ 和。 (3)_____ 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这一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_______________ ) 4?僵化 明清时期规定: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举制演 变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5. 废除 ____________________ (1905年)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 6. 影响: (1)、积极影响:科举制度使_____________ 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改善了用 人制度;_______________ 的权利从地方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 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2)、消极影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忽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问,同时也阻碍了我 国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发展。 【易错易混】科举制产生于隋文帝时期,在隋炀帝时期正式形成。 相关史料图片探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二、大运河大运河 (1 )目的:为了加强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对 全国的统治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皇帝: (3)路线:以__________________ 为中心,北达___________________ (今北京),南至 (杭州),是古代世界史上最长的运河。 (4 )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交流。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促进南北经 济交流,巩固国家统一局面。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隋唐宋元明清时期 对外关系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隋唐宋元明清时期对外关系导学案新人教版 一、遣唐使(官方交往) ①唐朝时,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目的),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 ②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③影响: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 文字、典籍、制度、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向东)(民间交往) ①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6 次东渡日本)。 ②贡献:在日本传授佛经、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 三、玄奘西行(向西)(民间交往) ①时间与过程: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古印度)取经(走西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 一路西行),遍访天竺,曾在佛学最高学府游学。 ②著作:《大唐西域记》它记载了玄奘所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 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四、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 、宋朝的对外关系: ①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是闻名世界大商港。 ②宋代的海路形成多条航线,中国商船可通往朝鲜、日本、东南亚、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远达半岛(波斯湾)和岸,当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国家有五六十个。 ③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海关),加以管理。 、元朝的对外关系: ①陆路: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了加强同各地的联系,建立了四通八达的。元代陆路 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 ②海路: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较大发展,并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使得 宋元时期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 进入时期,当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国家有140多个。 ③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 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中国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 币、驿站制度等输入西方,西方药物、数学等也传到中国。元朝在中央设置了、 回回药物院等机构,来自伊斯兰地区的天文历法、医药等方面的科技人才受到朝廷的重用 1、郑和下西洋的: ①目的: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 和,“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 ②经过: 从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满载中国丝绸、瓷器、茶叶和漆器 及大量金银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③意义: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与 之间的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戚继光抗倭 ①元未明初,时人称日本为。②明朝中期,倭寇猖獗,时称。 ③戚继光抗倭经过:率领戚家军到东南沿海抗倭,南下浙江。1561年率军在浙江 九战九捷歼灭倭寇一万多人。此后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④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和爱国主义者。 3、明清的对外关系:①末期,荷兰侵占台湾。②收复台湾:年,被荷兰殖民 者占据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英 4、清朝的闭关锁国: ①原因:A.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B.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 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②表现:A.顺治时,颁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B.台湾设立行政键之后,宁波、漳州为对 外通商口岸,但严格限制进口种类和出海船只载重量。C.1757年,清政府下令只开放 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③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历史速记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2017)

第一单元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是北周。581年外戚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 3、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编订户籍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统一南北货币、加强中央集权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二、隋朝大运河 1、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隋炀帝,605开始,历时六年(610年) 3、规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自北向 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 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4、作用: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制 1、魏晋以来,官吏选拔有上层贵族垄断,选官只看重门第,不注重才能。 2、隋文帝废除前朝选官制度,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3、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科举制的确立。 4、科举制的影响:①加强了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②扩大了官吏的选拔 范围、③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④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四、隋朝的灭亡 1、隋朝灭亡的原因:隋炀帝的暴政,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 侈无度。起义军首先在山东爆发。 2、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第2课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 1、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626年,李世民即位,627年改年号“贞观”。 2、李世民的治国思想:他吸取隋朝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3、魏征是有名的谏臣,李世民把魏征比作是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 4、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人称“房谋杜断”。 5.李世民改革的措施: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决策程序、制定 法律、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重要的 科目、注重吏治。 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农业生产。 军事:突厥控制漠北和西域,李世民发兵反击,击败东西突厥。 6.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国力增强,文教昌盛,称为“贞 观之治”。 7.武则天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在位期间。打击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

魏晋南北朝朝代更替表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朝代更替表 东汉(25—220) │ ┌————————————————————┐ │↓│ 蜀(221—263)———→魏(220—265)吴(222—280) ↓│ 西晋(265—316)←—————┘ │ ┌————————————————————————————————┐ │││ ││十六国(304—439) │││ ┌———————————————─———————————————┐││↓││ │┌——————【成汉】(氐)【汉(前赵)】(匈奴)代(鲜卑)│ ││(304—347)(304—329)(338—376)│ ││↓││ ││后赵实现了北方地区的部分统一←—【后赵】(羯)→冉魏(汉)→【前燕】(鲜卑)│【前凉】(汉)││与前燕、前凉并存(319—351)(350—352)(337—370)│(320—376) ││↓↓↓ ││——————— │↓↓ 东晋(317—420)————→前秦于382年进驻西域实现了北方地区的统一←—————【前秦】(氐)│↑ 383年淝水之战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351—394) │││ ││┌—————————————————————————————————┤ ││││││ │└—西蜀(汉)【西凉】(汉)【后凉】(氐)西燕(鲜卑) │(405—413)(400—421)(386—403)(384—394) ││││ ││┌—————————————┐│ │↓││↓↓ │【北凉】(匈奴)【南凉】(鲜卑)【后秦】(羌)→东晋【后燕】(鲜卑) │(401—439)(397—414)(384—417)↑(384—409) ││││││ │││││┌—————┐ ││↓│││↓ ↓│【西秦】(鲜卑)【夏】(匈奴)【南燕】(鲜卑)【北燕】(鲜卑)├————┐│(385—431)(407—431)(389—410)(409—436) ││↓↓↓↓ ││┌——————————————————————————————— ↓││↓ 宋(420—479)南(420—589)北(439—581)北魏(386—534)—→北魏于439年重新统一北方地区││││ │││┌————————————┐ ↓││││ 齐(479—502)朝朝西魏(534—557)东魏(534—550) ↓││↓↓ 梁(502—557)│└——北周(557—581)←—————北齐(550—557) ↓││ 陈(557—589)→┴——————————┐│ ↓↓ 隋(581—618) 注: ①“↓、↑、←、→”表示该政权被谁所灭,“│”表示该政权由前一政权分裂而来。 ②“【】”是《十六国春秋》中提到的十六个少数民族政权,十六国时期政权并不仅此十六个。 ③“()”括号内表示政权的建立民族及其存在时间。

隋唐历史简介

隋唐历史简介 隋唐时期历史简介 隋朝 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到618年隋炀帝杨广被绞杀,共存在了37年,是个典型的短命王朝。隋文帝的贡献最大:一是官制,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建立起三省六部制。隋文帝还制定了新 的法律,刑罚不再像南北朝时那么残酷。此外,创立了科举制度, 创新了官吏的选拔方式。隋炀帝除了修造大运河有一半功劳外(另一 半是为了游玩),其他方面没有给后人留下好印象。隋炀帝的残暴在 历史上也很有名。由于其横征暴敛,激起民怨沸腾,终于自食恶果 被绞死于江都,隋朝宣告灭亡。 唐朝 从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到907年被朱温灭掉,大唐王朝共存在了289年。唐朝分前期和后期,中间以安史之乱为界限,前期是昌盛期,后期则是衰亡期。唐高祖建立了唐朝,而唐太宗李世民领兵用 十年时间完成了统一大业。历经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登位之后,经 过励精图治,使唐朝在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此后,唐 玄宗时期又出现了"开元盛世",国强民富,升平之世再次出现。但 同样也是在唐玄宗时期发生了安史之乱,从此唐朝走向了衰亡。 后期的唐朝政治混乱,从牛李党争到宦官专权,其间农民起义不断发生,终于爆发了黄巢起义,起义领袖之一朱温开始叛降唐朝, 后又取代唐朝自立为帝,建立了五代的第一个王朝--后梁。 隋唐历史对后世的影响 隋唐时,典章制度方面多有建树,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两税法等,对后世影响深远。隋唐对外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 文化交流频繁。文学以唐诗成就最大。以初唐陈子昂,盛唐李白、

杜甫,中唐白居易、元稹,晚唐李商隐、杜牧为杰出代表。韩愈、 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对后世影响甚大。颜真卿的书法,阎立本、吴道子、李思训、王维的绘画,《霓裳羽衣舞》等音乐舞蹈,以及 众多的石窟艺术,均流传后世。科学技术方面,中国四大发明中的 印刷术和火药两项均出现于这一时期。

最新2020年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版:隋唐时期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隋唐时期考点归纳整理 考纲解读 考点提示 1、隋唐时期的政治:三省六部制 2、隋唐时期的经济 3、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三教合一 4、唐太宗 复习建议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段非常重要时期,考点主要集中在政治制度方面,以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为代表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入完善阶段,同时经济方面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唐文化也是不错的出题角度。 知识清单 隋唐时期 时间隋(581~618年),唐(618~907年) 总体时代特 征 古代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 政治 国家统一,政治稳定,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 以①制和②制为代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入完善时期。 经济以唐太宗为代表的统治者采取③、劝课农桑的措施,使经济繁荣,礼会安定,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明显的发展。 文化 隋唐时期以④、⑤为代表的科技世界领先;哲学、宗教兴盛;文学艺术全面辉煌; 唐文化泽被后世,促进了亚洲乃至全世界文明的进步。 参考答案: ①三省六部,②科举,③轻徭薄赋,④雕版印刷,⑤火药 考点聚焦 考点一、隋唐时期的政治 (一)三省六部制 1.内容: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如图所示:

2.特点: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 3.作用:提高办事效率;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分割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有利于集思广益,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后代基本沿用。 (二)科举制 1.创立和完善: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太宗——继续完善,提高进士科的地位。 武则天——首创殿试,开创武举。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2.评价: 进步性——①冲破特权,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的素质;②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世沿用。 局限性——忽视实用性学问的研究,科技发展受到影响。 (三)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 (1)背景: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 (2)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 (3)出现原因: ①政治:选举贤能,虚心纳谏;制定《唐律》(仁义为本,刑罚为末)。 ②经济:本着“存百姓”的民本思想,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 ③文化: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历史简介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简介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中的分分合合不间断,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的朝代更替中,还夹带有春秋战国、楚汉争霸、三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时期。但是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又与其他时期有着严格的区别:这些朝代的中国大部分是处在统一的阶段。 秦朝,西元前221年由秦始皇建立,君主代表就是秦始皇,著名事件是“焚书坑儒”。创立过程简单来说就是灭六国,修灵渠,统一越族,统一西南,击退匈奴,夺取河套地区。朝代功绩是创立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从此在中央集权统治下货币统一土地私有,书同文、车同轨,修建长城抵御外敌。灭亡主要原因是秦朝的暴政统治。人民渴望和平稳定的生活,而秦国一直沿用“苛政”(有功重赏、有错重罚)。随着秦统治的扩大而秦政越来越苛刻,被压迫的人民,在忍无可忍的后决定揭竿起义,秦朝在起义反抗之下崩溃了。汉朝,西元前202年由汉高祖刘邦建立。创立过程从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和刘邦楚汉之争开始,到刘邦的获胜并创立汉朝结束。君主代表为汉武帝,最著名事件让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朝代功绩主要集中在经济科技方面,开辟丝绸之路,东汉时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纸,张衡发明世界上第一台能够预报地震的“地动仪”,司马迁还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等等。灭亡的主要原因有①皇帝昏庸,苛捐杂税众多②政权旁落宦

官专权,政局混乱。 隋朝,581年隋文帝杨坚代北周称帝,改国号为隋。589年灭了南朝陈,结束了中国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正式确立隋朝。君主代表是隋文帝,著名事件是兴修了至今仍能使用的大运河。朝代功绩有①政治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②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③经济文化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增加政府收入,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繁重的无休止的兵役和徭役,导致劳动力空前缺乏,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阶级矛盾的激化,农民爆发起义。 唐朝,由李渊于618年建立。隋朝末期,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爆发隋末农民起义617年五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孙子代王杨侑为帝,但是在618年李渊夺位称帝,定国号为唐,唐朝正式确立。君主代表是唐太宗,著名的“贞观之治”时期让世界记住了唐朝。朝代功绩发展完善和确立了后世运用的三省六部和科举选士制,又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经济得以发展,繁荣了文化、美术、宗教领域,最瞩目的就是唐诗。灭亡最主要原因是君主昏庸无能,战事不断,经济衰退,藩镇割据,经过黄巢起义后,、唐朝的基础被打破,很快就灭亡了。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赵匡胤首先行假途灭虢之计,灭亡了南平和楚,之后又灭亡后蜀、南汉、南唐三国,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在公元960年正式确立。君主代表是宋徽宗,著名事件就是“靖康之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梳理(隋唐至唐)

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的统一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灭陈,统一全国。 2、隋朝建立后的政策: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隋文帝的政策促进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开通大运河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时间:605年--610年 中心:洛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连接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魏晋时期:官吏选拔看门第,不看才能。 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隋朝的灭亡 灭亡原因: 1、征发大批劳动力,修大运河,长城驰道等。 2、加强各地的统治,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3、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当兵役,使人们无法正常生产。 因为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爆发农民起义,618年隋朝统治被推翻。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3、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称为“贞观之治"。 4、唐太宗统治时期形成贞观之治的原因: >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大臣魏征敢于纳谏。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谋杜(如晦)断。 >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上: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改国号周,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隋唐时期

第9讲隋唐时期(2): 三、唐朝:开放的帝国 (一)唐朝的建立 (一)关陇大族的兴起与唐朝的建立 ▲1、关陇大族 所谓关陇大族,指的是自北魏以来在北方特别是关陇地区建立的政权中占主导地位的统治集团。关陇大族兴起于魏晋之际。关陇大族凭借其政治、经济上的优势,支撑着西魏、北周政权的局面。其势力之庞大,一直延续到隋唐时期。 据统计,隋代三省18名高级官员,有11人曾在北周任职,15人来自西起天水京畿地区东迄洛阳这条东西向的地带。六部的46名尚书中42人是北魏(13人)和北周(29人)官员的子孙,其中3人有任职北齐的经历。46人中的30人来自天水、京畿及洛阳地带,7人来自山西,其余来自华北平原。而武川(今内蒙武川东北)系军事贵族则居于隋朝政权的统治核心。(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页177。) 2、唐朝的建立与统一全国 1)618年,李世民灭其继承人薛仁杲,占陇西全境。 619年,推翻李轨政权,有河西五郡。 620年,灭刘武周,恢复巩固了在山西的统治。 2 )罗艺:据涿郡,称幽州总管。618年归附。 王世充:据洛阳。620年,李世民出关攻之,621年出降。 刘黑闼(ta):有河北。621?a623年遭镇压。 高开道:冀北。亦相继败亡。 3 )江南地区: 萧铣:据巴陵(岳阳),迁江陵,称梁帝。控两湖地区。 621年,在唐军突袭下,降唐。 林士弘:有江西,建楚国。622年,遭唐军镇压。 辅公祏(shi):624年,遭唐军镇压。 4 )漠南: 梁师都:据朔方(内蒙杭锦旗北),国号梁,突厥封他为?°解事天子?±。 628年(贞观二年),太宗乘突厥衰乱,击灭之。 (二)大唐盛世及其衰亡 1、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玄武门之变 2)贞观之治 3)武则天时代的革旧鼎新 4)开元盛世 2、唐中后期的政局及其衰亡 1)安史之乱 2)藩镇割据 3)朋党之争、宦官专权与唐的衰亡 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则过之。所以能及此者,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李世民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籍忠臣。魏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唐太宗 3)武则天时代的革旧鼎新 (1)从“废王立武”到“二圣” (2)从“圣母神皇”到大周皇帝 (3)武周的结局 4)开元盛世 (1)李隆基即位 (2)开元之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族教育

南朝时期的士族阶层的家庭教育 摘要:南朝时期,政权更替较为频繁,官学兴废不定,家庭教育为了弥补官学的不足却兴盛起来,同时士族阶层为了使本家族能长期稳定的享有各种特权,也十分重视家庭教育,而这种情况使得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格外兴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这一时期士族阶层家庭教育兴起的背景,以及在这一背景影响下的内容,分析这些对南朝时期子女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南朝家庭教育内容形式影响 前言: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士族阶层的家庭教育十分兴盛。门第观念、儒玄佛道的交融、社会动荡等因素是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家学、“家馆”、家训等是其主要的教育形式。魏晋南北朝的家族教育具有鲜明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分裂,战乱频繁的时代,但同时又是一个学术文化繁荣发展的时代。人口的大流动和民族关系的大变动带来了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大交流。玄学、佛学、道教、儒学以至法家、名家既相互争胜又相互吸收。此时,由于封建王朝的不断更迭,官学教育呈现出时兴时废之状,难以担当起传递和发展文化的使命。而与之相反的是,在门弟观念的强化、九品中正制的推行等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并臻于鼎盛。 家族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不够发达和普及,家族教育占有重要位置。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族教育是学术界较为重视的问题。对其相关研究的成果较为丰富。如马镛《中国家庭教育史》、阎爱民《中国古代的家教》等,都有一定篇幅论及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情况。此外,还有一些论文对汉魏南北朝时期的家学和《颜氏家训》所反映的家庭教育等进行了专门讨论,比较重要的如刘守旗《颜氏家训与家庭教育科学化》(《辽宁师大学报》,1993、6)、王若《浅谈中国古代家训》(《辽宁师大学报》,1993、6)、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试卷新人教版

隋唐时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 1.阅读下表,导致隋朝至北宋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发生变化的政治制度是隋至北宋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统计表 朝代隋唐北宋 比例17.2% 24.5% 46.1% A. 世袭制 B. 科举制 C. 郡县制 D. 分封制 【答案】B 2.文成公主长期以来受到汉藏人民的喜爱。这主要是因为() A. 促进了汉藏经济文化交流 B. 嫁给了松赞干布 C. 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 D. 促进了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 【答案】A 3.以下盛世局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贞观之治②文景之治③开元盛世④光武中兴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②④①③ D. ②①③④ 【答案】C

4.在文化领域中,有很高成就的人被称为“圣”,下列的人物与其称呼的对应中存在错误的一项是 A. 医圣——张仲景 B. 书圣一一王羲之 C. 诗圣——李白 D. 画圣一一吴道子 【答案】C 5.唐朝时期,诗歌空前繁荣,究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A.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 经济繁荣、国家强盛 C. 对内、对外交往频繁 D. 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 【答案】D 6.下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所绘的《步辇图》。图中的皇帝是唐太宗,这一图片反映了下列哪一民族友好关系的事例 A. 汉高祖把公主嫁给匈奴单于 B. 王昭君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 C. 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D. 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答案】C 7.“天朝第一君,是个女儿身。抱在娘怀也娇嫩啊,不爱胭脂爱乾坤。”这首《武则天》唱出了一代女皇的英姿。下列对其统治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 她的统治,促进了唐朝经济的进步和国力的增强 C. 她的统治,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D. 她的统治使唐朝由盛转衰 【答案】D

东胜区七年级历史下册隋唐宋元明清时期对外关系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一、遣唐使(官方交往) ①唐朝时,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目的),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 ”。 ②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③影响: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 文字、典籍、制度、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民间交往) ①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 (6次东渡日本)。 ②贡献:在日本传授佛经、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 (民间交往) ①时间与过程:贞观初年,玄奘西行 (古印度)取经(走西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 一路西行),遍访天竺,曾在佛学最高学府 游学。 ②著作:《大唐西域记》它记载了玄奘所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 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四、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 1、宋朝的对外关系: ①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是闻名世界大商港。 ②宋代的海路形成多条航线,中国商船可通往朝鲜、日本、东南亚、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远达 半岛(波斯湾)和 岸,当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国家有五六十个。 ③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 (海关),加以管理。 2 ①陆路: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了加强同各地的联系,建立了四通八达的 。元代陆路 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 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 宋元时期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 进入 时期,当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国家有140多个。 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中国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 币、驿站制度等输入西方,西方药物、数学等也传到中国。元朝在中央设置了 、 回回药物院等机构,来自伊斯兰地区的天文历法、医药等方面的科技人才受到朝廷的重用 1: ①目的: 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 和 ,“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 。 ②经过: 从 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满载中国丝绸、瓷器、茶叶和漆器及大量金银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 ③意义: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 与 之间的 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 ①元未明初,时人称日本为 。 ②明朝中期,倭寇猖獗,时称 。 ③戚继光抗倭经过: 率领戚家军到东南沿海抗倭,南下浙江。1561年率军在浙江 九战九捷歼灭倭寇一万多人。此后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④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 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 和爱国主义者。 3、明清的对外关系:① 末期,荷兰侵占台湾。② 收复台湾: 年,被荷兰殖民 者占据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英 4 ①原因:A.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B.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 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②表现:A.顺治时,颁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B.台湾设立行政键之后,宁波、漳州为对 唐朝对外 关系 宋元 时期 对外 关系 隋唐宋元明清时期对外 关系

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知识点总结

七下第一单元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1课 隋的统一与灭亡 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统一全国。 2.隋朝大运河: ⑶概况:①三点: ②四段:由北向南分别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③五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⑷地位:全长2000多千米, ⑸影响 | 3.科举制 ⑵作用: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加强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官吏 选拔范围。2)推动教育发展。3)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1300多年。 4. 1. 2. ⑴ 名臣:镜子) 谋杜断) ⑵措施:用人上:虚心纳谏,广纳贤才 政治上:②制定法律,减省刑法 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3) 贡献|措施的作用: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3. 女皇武则天 ⑴统治措施:① ③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⑵作用: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⑵措施:①政治: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③文化: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开元盛世”。 盛唐气象的表现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 ) ⑴背景|原因:①唐玄宗后期,朝政日益腐败(根本原因) ②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③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和地方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⑵时间 :755年——763 (3)影响:① 2、黄巢起义 ⑵结果: 3、五代十国: ⑴北方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吴、南唐、吴称“五代十国”。 ⑵实质: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3)影响: 总结 1.隋朝繁荣的史实:1)统一天下;2)经济繁荣;3)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2.唐朝繁荣与开放的史实: 1)经济繁荣的史实:①农业发达:改进曲辕犁、发明筒车 ②手工业发达: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珍品。 商业:长安是国际大都市。 2)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友好的史实):文成公主入吐蕃、唐太宗被尊为“天可 汗” 3)开放的社会风气 4)文化发达的史实: ①诗歌: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②书法:颜真卿和欧阳询 ③绘画:阎立本和吴道子 5)对外友好活跃的史实: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6)治世、盛世局面: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开元盛世”

初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五) 隋唐时期

基础知识过关 中国古代史(五)隋唐时期 1、①大运河开通的目的是什么?(1分) ②开凿时间是在何时、皇帝是谁?(2分) ③其三点、四段、五河分别是什么?(3分) ④大运河开通的影响是什么?(2分) 2、①科举制创立的背景是什么?(2分) ②创立的经过是什么?(2分) ③创立的影响是什么?(2分) ④科举制的历史地位是什么?(2分) 3、①唐朝建立时间是何时?(1分)开国皇帝是谁?(1分)都城在哪里?(1分) ②唐朝第二个皇帝是?(1分)他在位期间的盛世后世称为?(1分)他在位期间有名的谏臣是? ③唐朝国力达到鼎盛时期是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1分)他的统治期间的盛世被后世称为?(1分) ④唐朝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出现了哪些先进农业生产工具?(2分)

4、①玄奘在哪个皇帝在位期间去天竺?(1分)他在哪座佛学最高学府游学?(1分)他回到长安后口述哪一本书籍?(1分)该书的内容、有何价值?(2分) ②鉴真在哪个皇帝在位期间去日本的?(1分)他的历史贡献有哪些?(2分)他在日本主持修建的什么建筑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1分) 5、①唐朝时期是什么文学体裁创作黄金时期?(1分) ②谁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被称为?(2分) ③谁的诗淳朴厚重,反应了历史真情实况,他被誉为什么?他的诗有什么之称?(3分) ④唐朝中期谁的诗直面社会现实,平易近人,通俗易懂?(1分)

参考答案 1、①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②605年隋炀帝杨广③中心洛阳,端点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四段:从北到南为永济渠、通济渠、淮河、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④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开凿运河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①魏晋南北朝官吏由上层贵族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②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③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推动了教育的发展。④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3、①618年,唐高祖李源,长安②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魏征③唐玄宗,开元盛世④曲辕犁和筒车 4、①唐太宗,那烂陀寺,《大唐西域记》,内容:加载了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价值: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②唐玄宗;东渡日本,传播中华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唐招提寺 5、①唐诗②李白;诗仙③杜甫;诗圣;诗史④白居易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历史简介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简介班级:09级国贸7班姓名:周珂俊学号:109333070730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中的分分合合不间断,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的朝代更替中,还夹带有春秋战国、楚汉争霸、三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时期。但是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又与其他时期有着严格的区别:这些朝代的中国大部分是处在统一的阶段。 秦朝,西元前221年由秦始皇建立,君主代表就是秦始皇,著名事件是“焚书坑儒”。创立过程简单来说就是灭六国,修灵渠,统一越族,统一西南,击退匈奴,夺取河套地区。朝代功绩是创立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从此在中央集权统治下货币统一土地私有,书同文、车同轨,修建长城抵御外敌。灭亡主要原因是秦朝的暴政统治。人民渴望和平稳定的生活,而秦国一直沿用“苛政”(有功重赏、有错重罚)。随着秦统治的扩大而秦政越来越苛刻,被压迫的人民,在忍无可忍的后决定揭竿起义,秦朝在起义反抗之下崩溃了。 汉朝,西元前202年由汉高祖刘邦建立。创立过程从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和刘邦楚汉之争开始,到刘邦的获胜并创立汉朝结束。君主代表为汉武帝,最著名事件让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朝代功绩主要集中在经济科技方面,开辟丝绸之路,东汉时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纸,张衡发明世界上第一台能够预报地震的“地动仪”,司马迁还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等等。灭亡的主要原因有①皇帝昏庸,苛捐杂税众多②政权旁落宦官专权,政局混乱。 隋朝,581年隋文帝杨坚代北周称帝,改国号为隋。589年灭了南朝陈,结束了中国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正式确立隋朝。君主代表是隋文帝,著名事件是兴修了至今仍能使用的大运河。朝代功绩有①政治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②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 ③经济文化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增加政府收入,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繁重的无休止的兵役和徭役,导致劳动力空前缺乏,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阶级矛盾的激化,农民爆发起义。 唐朝,由李渊于618年建立。隋朝末期,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爆发隋末农民起义617年五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孙

(名师整理)最新历史中考复习《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知识点提纲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知识网络】 一、隋朝 1. 建立: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 统一:589年,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 开通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4. 科举制:成为隋唐以来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 5. 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 二、唐朝 1.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 唐朝治世 ⑴“贞观之治”——唐太宗 ⑵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⑶“开元盛世”——唐玄宗 3.盛唐气象 ⑴经济繁荣 ①农业生产技术改进,曲辕犁和筒车等生产工具的推行 ②手工业发展水平高,以唐三彩为代表;商业繁荣 ⑵民族交往与交融: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 ⑶多彩的文学艺术 ①文学:唐诗盛行,诗人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代表 ②书法: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

③绘画:阎立本、吴道子 4. 中外文化交流 ⑴中日交往 ①遣唐使学习唐朝先进的制度、文学艺术、建筑技术等,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②鉴真东渡,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 ⑵唐与新罗的交往:派遣使节和留学生来唐学习;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⑶玄奘西行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并将见闻记录而成《大唐西域记》 5. 衰亡 ⑴安史之乱:755~763年,使唐朝由盛转衰 ⑵黄巢起义:黄巢率领起义军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⑶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6.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社会动荡,南方相对稳定,经济有所发展 基础知识梳理 一、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知识点1.隋的统一 1.隋朝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2.隋朝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隋的发展 (1)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结果,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隋朝成为国力强盛的王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