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求经过时间说课稿

求经过时间说课稿

求经过时间说课稿
求经过时间说课稿

《尊重原认知借助直观迁移提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求经过时间》说课稿

奶子房小学沈学艳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奶子房小学的数学教师张岐。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尊重原认知,借助直观迁移和提升。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求经过时间。下面我将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24时计时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任务是通过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教材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解决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多长时间的情景,引出知道用开车时刻和到达时刻来求经过时间的问题。

在三年级上册时分秒这一单元的学习当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有关时间的计算,但区别在于三年级上册在时间的呈现上采用的是普通计时法,而本课内容时间的呈现既有普通计时法又有24时计时法,需要学生主动调用24时计时法的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

在计算方法上三年级上册只呈现了借助钟面进行口算,本课书除了呈现钟面数出经过时间,还呈现了借助数线图来加深理解并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

除此之外,三年级上册学习的是在同一段内简单的时间计算(都是上午或都是下午),本课例题虽然所计算的时间也在同一时间段内,但书后练习中需要计算从上午到下午或从第一天到第二天的经过时间,这是本课书的生长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二、说学生:

从第一学段的知识分布图可以看出对于时间的认识教材都借助了钟面来进行学习。因此孩子们对于借助钟面解决问题并不陌生。

为了调查有多少学生能自主借助钟面解决问题,因此我借助下面两道前测题对学生进行了调研。

前测题:

1.李叔叔乘公交车上午11:30从家出发,下午1:40到达单位。他从家坐公交车到单位要用多长时间?

2.洋洋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几个小时?

调研对象:本班40名学生

全班40个学生中有23人自主借助钟面法解决问题,26人运用计算法,其中有19人同时运用了钟面法和计算法。由此可见,学生借助钟面法和计算法解决问题已经深深地落在了心里。

全班只有1人运用数线图。于是我对这个学生进行了访谈:“大多数同学都想到了运用钟面法或者计算法解决问题,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学生回答:“开始我也用了钟面法,但是我想这样的话我就得画12个钟面,太麻烦了,于是我就想到了画一条线,把所有的时间都表示出来,一数就行了。”学生感受到用钟面法的局限性但仍脱离不了用直观的模型来解决问题,在原认知遇到困难的时候自主创造出新的方法。

这两道前测题第一题是借助24时计时法求同一天内的经过时间,而第二题

是借助24时计时法求第一天到第二天的经过时间。第一题有29人正确,占全班总人数的72.5%,第二题有10人正确,占全班人数的25%,可见计算从第一天到第二天的经过时间是本课的难点。

分析其原因:

三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用钟面求经过时间,并学会了用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加上学生的生活经验,部分学生对24时计时法有初步的了解,在第一题29个正确的同学当中有20人都能先把下午1:40转化成13:40再进行计算,占全班的一半。

第二题不借助24时计时法也可以解决,但是在计算中需要先计算第一天睡觉的时间,再计算第二天睡觉的时间,最后把这两段时间加在一起,这样的解题思路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综上所述,学生自主调用24时计时法解决问题并不困难,困难在于对分段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的理解和把握。

三、说思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巧为善教者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原有认知,引导他们运用以前所学习过的知识,借助一些直观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本节课我觉得着眼点应该是借助原有旧知,借助直观、进行方法的迁移和提升。

因此,本节课我力图体现以下两点:(我的思考)

1.尊重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借助钟面法、数线法、计算法,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借助直观模型使学生建立概念,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

本节课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调用学生原认知,在此基础上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探寻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以下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

四、说目标:

教学目标:

1.借助直观图形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口算出经过的时间。

2.深化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借助钟面法、数线法和竖式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算法多样化。

3.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在探索过程中,培养观察、对比、概括能力,促进数学思维发展。

教学重点:借助24时计时法采用多种方式求经过时间。

教学难点:理解求从第一天到第二天的经过时间的解题思路。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五、说过程:

教学流程示意图(ppt)

一、引入情景,调用学生的原认知。

二、交流探究,深化对各种算法的理解。

三、进一步探索求经过时间的算法。

四、灵活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小结。

一、引入情景,调用学生的原认知。

在学生分析主题图中的信息和问题后,我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

你知道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用多长时间吗?(3时5分)用你喜欢的方式把你的思考过程在答题纸中表现出来。

根据学情的调研,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下三种方法:

预设:画钟表;画数线图;计算。

二、交流探究,深化对各种算法的理解。

在这一层我将按照钟面法、数线法、计算法的顺序指导学生进行迁移、提升(一)借助钟面法,感知算理

1.呈现用钟面法计算学生的答题纸。请其他学生解读。

2.谈话:你们是怎样用钟面来计算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的时间的?你们小组间先相互演示一下,说说你是如何计算的。(学生小组间演示说明)

3..学生边操作边汇报。

钟表的时针由2走到了5,5-2=3小时,分针由40走到了45,45-40=5分钟,所以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用3时5分。

追问:为什么是5?(17时用的是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就是下午5时)4..小结:刚才我们利用钟面法数出了经过时间。(板书:钟面法)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或学具,加强他们的观察与操作,引导他们观察时针、分针在钟面上所经过的时间,强调24时计时法,练习表达感知算理。

(二)借助数线法,理解“时间”与“时刻”的意义和区别

如果学生主动采用了数线法,那么就借助学生所呈现的数线图进行解读,如果学生没有出现这种方法,那么教师就直接呈现下面的数线图。

1.请同学们观察这副数线图,在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重点监控学生说出:开车时刻、到达时刻、它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指一指

2.谁上来给大家指指你看到的信息?

在学生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到:开车时刻和到达时刻在数线图上是一个点,从开车时刻到到达时刻所经过的时间是一条线段,教师再进行点拨,使学生利用数线法的表现方式让学生理解“时刻”和“时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深化求经过时间的方法的理解。

(三)借助计算法,明确数量关系。

在这一层主要是借助学生的计算归纳计算方法,明确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是用到达时间-开始时间。其次是教师通过板书进行竖式书写格式的指导(课件演示)。

竖式:17时45分

- 14时40分

3时05分

在这一环节,通过这三次交流探究,其目的是在借助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点拨与指导,使学生迁移提升。同时,让他们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

三、进一步探索求经过时间的算法。

然后让学生从刚才学过的三种表达方式中,选择最喜欢的一种方法进行计算。然后组织学生汇报。

在这里,我会重点监控第二题,因为本题涉及了计算从第一天到第二天的经过时间。重点指导方法如下:

①提问:对于到点时间里出现的第二天,你们是怎么算的?(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②展示学生计算的方式,学生汇报。

借助钟表演示,让学生感受分段计算的思路。

借助画数线图,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计算思路。

③总结算法:

(1)延时算

把两天合并为1天,当成48时,即第二天8∶00就是32时。

32- 18=14(小时)

(2)分段算

24- 18=6(小时)6+8=14(小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模型,在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利用迁移深入理解算理和算法,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突破难点。

四、灵活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是本堂课的教学课堂效果评价,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分析学生是否能灵活运用24时计时法解决问题。

六、说特点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力争体现以下两点:

1.尊重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时间的计算在学生的生活中有着一定的认知基础,学生有着或多或少的感性认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没有按照常规的教学程序一步步引导,而是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学习的展开完全站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沟通,在相互接纳中不断建构。

2.借助直观模型使学生建立概念,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

首先,在调研的基础上借助钟面法和数线法解决问题贯穿始终,帮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其次,借助钟面和数线图通过让学生拨一拨、指一指开始时刻、到达时刻以及经过时间,直观感受时间和时刻的概念。

始终做到尊重原认知,借助直观迁移提升。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四年级美术《时间告诉我》说课稿[学习资料]

四年级美术《时间告诉我》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第4课《时间告诉我》一课(课件),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程程序、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课件) 一. 教材分析(课件)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时间告诉我》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课件) 思想目标: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钟表,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课件)

教学重点是:钟表的制作。 教学难点是:钟面设计的合理性和协调性。(将钟面巧妙的设计在造型中)。 二.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课件)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创设情境欣赏钟表 我首先设计了“创设情景——欣赏钟表”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了学生们都喜爱的迪斯尼动画片段,把学生带入钟表的世界中,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钟表,为后面设计钟表做好铺垫,并提问:“我们生活能离开钟表吗?”引导学生通过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引出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单元复习》说课稿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单元复习》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的单元复习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三单元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以及基本的简便计算方法(连减、连除)基础上进行的整理复习课。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通过复习、梳理,学生能熟练掌握加法、乘法等运算定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算法的能力,能灵活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并熟练掌握运算定律,正确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灵活计算。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四、说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1、谈话:我们的学习,每天都在与计算,特别是简便计算打交道。请你说一说:对于计算,你有什么经验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 2、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对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进行一番复习吧! 二、整理、复习

1、先来考考大家的口算: 25?4= 176--76= 125?8= 38+64= 25?8= ( )?( )=48 2、接着来考考大家的眼力:判断。 A?B=B?A.......() 325?( 15+85) =325?15+85 ( ) 136÷4÷17=136÷(4?17) 32?(20+4) =32?20+4...... ( ) 125?32?25=125?8+4?25( ) 看来,我们需要对这些所学对这些所学的运算定律或性质进行一下整理,才能更好地掌握他们。 (设计意图:为了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后面表格的整理做铺垫,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考考大家的眼力,出示要求: 小组合作,分类整理。合作提示: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这些运算定律或性质: A、举一些例子说明 B、用语言来表达 B、用字母或符号表示 (2)遇到不太理解的内容,可以相互交流,也可以相互补充,还可以相互提问。 A、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B、运算定律或性质 4、学生整理,反馈: (1)教师将学生表格投影出示。 (2)出示教师的表格: 加法的运算定律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他们的内容有什么相同之处?有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3)减法的性质和除法的性质呢?有没有相同或不同之处? 三、练习提升: 大家观察得真仔细。闭上眼,让我们有序地把这些运算定律默记在脑海中。是啊,这些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在我们的计算中,可以给我们提供许多的简便。接下来,就请大家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下面这些问题吧! 1、基本练习 125?13?8 12?(97+3) 273-63-37 (4+8)?25 3200-4?25 48?25

《时间在流逝》说课稿

《时间在流逝》说课稿 《时间在流逝》是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的第1课。研究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感受时间的存在,利用各种自然现象,估计时间,意识到时间的长短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根据教材特点,本着人人参与教学活动,亲身经历探究过程的理念。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经历各种活动,感知、体验 1 分钟时间的长短,进而合理估计10 分钟、 1 小时能做到的一些事。 2、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每天流逝的时间,意识到时间的长短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3、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能根据各种自然现象估计时间。 教学重、难点: 1.感知1 分钟时间的长短。感悟时间的流逝,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 2.经历从模糊估时到较准确估时的整个探究过程,积累估时的方法,提高估时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 从学生感兴趣的谜语导入,引出时间的概念。 二、现在几点了 在这个环节中,主要让学生不借助工具,估计一下现在几点了,让学生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现象去估计时间。接着学生板书现在的准确时间,为下面引出课题打下伏笔。 三、一分钟有多长(分三步走) 1、如果说“现在几点了”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对一天中某一个时间进行估计,那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对某一个时间段进行估计和感受。 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学生可能没有真正去注意过,感受过。为此,我先让学生看着钟面,跟着秒针走动的节奏,静数一分钟。

2、在学生对一分钟有了感性的经验后。我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看钟面,你能估计一分钟有多长吗?有多少种方法?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讨交流,力求方法的多样性。 3、有了方法,怎样使学生的估计更准确?我特意安排了下面的教学环节:让学生选一种自己认为最准确的方法自己估计一分钟,自己转过身去检测这种方法是否合适。当然,估计时间总是存在误差,特别是学生第一次估时,决大多数的学生都会经历失败。接着就让学生谈谈估计不准确,问题出在哪?从而改进方法。于是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的估时,直到大多的学生都能成功了。这一环节的设计也是想让学生亲身经历从模糊估时到较准确估时的整个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 (二)感知更长的时间 在学生对一分钟有了切身的体验,紧接着让学生对10分钟、一个小时进行估计,交流方法。有了前面的基础,这部分的学习对学生来说相对容易了,因此,做简单教学。 四、过去多长时间了 新课标也指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一些教学情境,比简单的问答,更易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为此,在这个环节中,我设置了两个活动:一个是看看一段1分钟的动画,另外让学生做个运动:双手平举一分钟,通过对比,明显体验时间的快慢。再让学生联系生活进一步体验:时间是不以人们的意志而改变,总是一刻不停往前走。再让学生去看一下几点了,板书。通过对比,引出了课题:时间在流逝。此时,渗透情感教育:时间总是静悄悄,从我们身边流逝,要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情感教育也就水到渠成了。

《路程、时间与速度》说课稿

《路程、时间与速度》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2、说预期效果 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预想达成的教学效果如下: (1) 知识目标:通过对生活材料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 能力目标: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会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 情感目标:养成学生积极关注、收集、处理生活中数学信息的习惯,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 3 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是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二、说教学方法 1、教法:本节课我运用了迁移法、复合的现实数学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 2、学法:教学中运用了分析综合法、经验归纳法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法指导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达成预期效果,我准备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一)再现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因此本节课一开始就再现了同学们都非常熟悉和喜爱的运动会场景,“今年10月,我校举行了第八届运动会,学校打算选出一位运动员参加省‘径赛明星’的比赛,你会怎么选?”同学们当然会选跑的快的运动员。由此自然地进入第二环节。 (二)主动探究模型,探究新知。 观察运动员的两张比赛成绩表,从表中你能得出哪些数学信息?谁跑的最快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思考,从表1中得出200米径赛中张方最快,因为他用的时间最少,而1分钟定时往返跑中丁勇跑的路程最长,所以他跑的最快,从而领会“路程一定时,时间越短速度越快;时间一定时,路程越长速度越快。”在上面的两组快慢比较中,表面上看是比较路程或时间,实质上比的就是速度。怎样让学生透过表面看实质呢?于是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

四年级美术上册《时间告诉我》教案设计 湘教版

《时间告诉我》 一、关于教材 湘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第4课《时间告诉我》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学生造型表现力的培养,绘画技能的提高,对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时间对我们是平常的概念,但它对于儿童来说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课题将时间拟人化,向我们述说着时间的重要性,给人以亲切的感觉。通过钟表的制作和有关时间的绘画表现,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我的教学对象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但是,他们虽接触和了解了一些时间、钟表的知识,但在想象和操作能力上还是比较弱的。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结合这一特点,为使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我确定本课采用2课时完成。现就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向各位老师做一陈述: 1、认识、感受时间,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2、通过情景创设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用 绘画表现“同时不同人或不同时相同人在做什么”,在故事、生活情境中提高学生绘画表现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运用绘画表达自己思想与情感的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验和表现时间。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认识、了解并制作钟表。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制作钟表。教学重、难点、设计制作比较合理和美观的钟表。(下面我主要针对第一课时进行说课) 四、教法的运用与学法的指导 为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设计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通过谈话导入、故事情景创设、观察思考、学科知识整合、教师示范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中,让学生积极表现,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思、说、画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创设情境认识时间 我首先设计了“创设情景——认识时间”这一环节,用多媒体出示时间改变万物的动画,引导学生通过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引出本课课题——《时间告诉我》。 (二)引导启发了解时间 让学生思考自己从小到大发生的变化,并讲讲身边与时间相关的故事或人物,通过语言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说课稿

8 时间的脚印选读课 教材分析 本文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既是一篇科普读物,又是一篇很好的文艺性事理说明文。它所追踪的时间脚印不在我们的生活中,而在岩石上,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读懂文章内容,然后理清文章思路,体味课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学情分析 课文所指脚印不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脚印,而是在岩石的生成过程中留下的。并且作者在文中举例子、下定义等一系列说明方法,多种方法综合运用,通俗易懂,激发了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弄清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2.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 过程与方法 通过速读、跳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弄清说明的层次和说明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生动、准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说明的层次、语言特色和写法特点。 教学难点 阅读较长文章,把握说明的层次。 教法学法

速读法、跳读法、“巧妙裁剪”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谁看见过时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把时间比作一去不复返的流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这里人们把时间比作为飞速的“箭”和梭”……其实时间把它的脚印留在了许许多多我们不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方。在那里,隐藏着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脚印,而且还有无数的宝藏。例如,那千万年来躺在山野里的岩石,便是一部历史的教科书……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我国著名科普学家陶世龙的科普小品《时间的脚印》,和陶老先生一起走进大自然。 二、关于岩石 岩石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沉积岩分为沙石岩和泥石岩,砾岩是沙石岩的一种。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鹅卵石,和今天我们见到的雨花石,都是砾岩的一种。砾岩体积较大,内部有原始形态的鹅卵石和雨花石,质地较硬,称为“砾”;在“砾”和“砾”之间,有质地较细较软的岩石。它们紧挨在一起,形态有点像公园里的鹅卵石小道。当砾岩中较细较软的部分松动,原始形态的鹅卵石和雨花石就脱离开来,经过长期的水流搬运、冲击,被不断地磨圆,最后沉积在河床的底部。 三、作者简介 陶世龙,1929年4 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他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四、检查预习

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内容教材通过例10先让学生利用计算器独立探索,发现规律,再利用规律来完成计算。在探索规律时,有时要根据计算结果寻找规律,但有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如小数除法,小数位数比较多的乘法等,如果用计算器计算省时省力又很准确,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计算负担,便于把主要精力用于寻找规律。因此教材结合小数除法的学习,专门安排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同时体会计算器的工具性作用。 2、说教学目标: 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能力。 3、说教学重难点: 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二、说教法: 1、开课激趣,老师利用“缺8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如老师出示一个很有趣的数,让学生想办法很快地记住它?(板书:12345679)然后让学生利用计算器计算这个数乘9得多少?乘18得多少?最后让学生探索规律,体会发现的乐趣。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学生对规律的发现要经历一个观察、对比、分析等过程,所以教学中给学生留足发现规律的时间,先让学生独立发现,再小组交流的方式组织教学。这样既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又能借鉴同伴的发现结果,还能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把发现的规律都说出来,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3、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注重探索过程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听为自主学,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通过计算、猜测、验证、总结归纳,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三、说学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能借助计算器观察、归纳、概括、推理、探索和数字想象等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被动学会”自主转变成“主动会学”。在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同时,力图让他们体验到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这一课的内容,我安排的教学程序:提供材料,开课激趣-自主探索——总结归纳——独立练习。 (一)开课激趣。 谈话导入:老师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数,你有什么办法很快地记住它?(板书:12345679)我们把它叫“缺8数”。 1、用这个数乘9得多少?12345679×9= (用计算器计算) 2、你能再算一算:12345679×18=

小学美术《时间告诉我》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告诉我》---课堂教学设计 姓名:学校: 【教材分析】: 《时间告诉我》是湘版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中的第2 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时间对我们是再重要、再平常、使用再多不过的概念了,但时间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通过钟表的制作和有关时间的绘画表现,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生分析】: 通过前三年美术的学习,孩子对美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动手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水平,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较高,想象力丰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时钟的造型,构成,发展演变,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时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钟表,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有关钟表的外观造型及钟面的结构组成。掌握钟表的整体造型和钟面的设计,合理利用各种材料制作新奇、有趣的钟表。 【教学难点】: 钟表合理的结构安排,造型设计的新颖奇特,色彩的和谐搭配【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范例各种材料 【学具准备】:各种材料 【教学活动】: 一、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时间像小马车》师生律动。 师:时间过得真快,我们又相聚在快乐的美术课堂,喜欢看动画片么?

生:喜欢 师:好,让我们坐好,认真仔细地观看迪士尼影片《tick tock time》 师:谈一谈观看之后的感受! 生:生动、有趣、视频中展示了许多钟表……(你们的观察真仔细) 师:钟表告诉我们了什么呢? 生:时间 师:对,那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时间告诉我》,感受时间的魅力吧。 2、出示课题:时间告诉我 二、讲授新课 1、启发认识钟表 带领大家走进钟表店,欣赏钟表图片(古老的钟表和现代的钟表)师:通过我们逛钟表超市,聊一聊钟表的特征,这种不同的钟表给你什么样的独特的感受呢?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简便计算》说课稿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简便计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简便计算》这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八册数学第三单元P44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以及除法的定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熟练地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计算等一些定律并把前面一节课所学知识与今天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进行简便计算,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与效果。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自学讨论法进行教学。师生作适当归纳或总结性的讲解;最后进行巩固练习。通过这种教法,引导学生充分提出问题并充分讨论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活动的组织者。 三、说学法: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的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四、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使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经历观察、概括的过程,理解乘法结合律,通过体验,感悟、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说重点、难点: 理解乘法的结合律的意义及运用。 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题。(卡片) 12=4×()25=100÷() 32=4×()125=1000÷() 2×550×225×48×125125×8040×25 通过刚才的口算题,你们很快算出结果,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哪三对好朋友呢? 教师板书:5×225×4125×8 请同学们要牢记这三对好朋友,一会儿它要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2、师生比赛看谁算得快(直接写得数) 25×42×469×125×84×39×25 【这一环节的目的:既复习了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又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虽是

《时间的脚印》说课稿

《时间的脚印》说课稿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能解释一下什么是“时间”吗?你能谈一下自己对“时间”的感受吗?的确,时间不是可看可触的物质,但它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是由过去、现在、未来构成的连绵系统。它是物质的运动,是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那你们注意观察过自然界昭示我们时间流逝的现象吗?不错,树木的年轮、四季的轮回……可你们知道时间是怎样在岩石上打下烙印的吗? (一)明确目标 1.理解本文说明的科学常识。 2.理解本文的说明层次。 3.学习探究自然奥秘的规律性知识。 (二)整体感知 1.本文共31个自然段,连同写在前面的四句诗,我们请32个同学(或32人次)来朗 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勾画出生字词,勾画出不懂的科学术语或原理,勾画出自己感兴趣的语句或语段。 2,朗读后教师按学习小组评价朗读的水平,然后要求大家默读,默读的过程中仍思考 朗读时思考的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 3.要求同学借助字词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然后解释词语。 腐蚀(shí):①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②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变质堕落。(本文用①义项) 浑浊(hún):(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 海枯石烂(kū):海水枯干,石头粉粹。现多用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但本文是原意。 山麓(lù):山脚。 粗糙(cāo):(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龟裂(jūn):裂开缝隙。 刨刮(bào):刮平。 沟壑(hè):山沟。 胶结:半流体干燥后变硬黏结在一起。 钟鼎文(dǐng):古代铜器上铸的或刻的文字,通常专指殷周秦汉铜器的文字。 甲骨文:古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内容多是殷人占卜的记录,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下来的。 楔形文字(xie):公元前三千多年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苏马连人创造的文字,笔划像楔子,古代巴比伦人、亚述人、波斯人等都曾使用这种文字。 (三)教学过程 1.学生讨论:你读了本文,了解了哪方面的知识? 讨论明确: (1)躺在山野里的岩石,是大自然保存时间记录的一种方式。 (2)每一厘米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3)北京故宫里的计时装置一一铜壶滴漏,是用水滴记录时间的方式。 (4)大自然中他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运动着。 (5)“海枯石烂”会有时。 (6)“石烂”的原因: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太阳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着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它的破坏。 (7)岩石的毁灭与生成过程。 (8)一米厚的岩石形成需要的时间: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 (9)岩石形态“平卧”或“倾斜”的原因。 (10)根据岩石层与层之间的顺序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

时间的计算说课稿

《时间的计算》说课稿 大家好!我要说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62页、63页《时间的计算》这一课题。 一、说课标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所以我把“加强生活体验,注重学生发展”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理念。 二、说教材: 1、教学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时间的计算这一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学习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可以加深对时间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培养时间观念。 2、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掌握时间换算的方法,正确地进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计算两个时刻之间经过的时间;养成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3、本课教学的重点:计算间隔不超过1小时的两个时刻之间经过的时间。 难点:开始和结束的时刻及经过的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知识生长点:让学生在认识了时、分、秒及时间单位的进率的基础上

进一步学习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和经过时间的计算。 三、说教法 1、如何突出重点: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某个学生早晨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得出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再找三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离家和到校的时间,计算经过的时间。最后让学生总结经过时间得计算方法。再通过让学生计算我们学校早自习和第一节课用的时间,来巩固经过时间得计算方法。 如何突破难点:通过画时间轴,标出某时刻,及经过的间,教师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时刻和经过时间的概念,进而学会本节重点内容。 2、学思路和策略上,我选择了发现教学的方法,组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法,选择这种方法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自主探究学习新知。在思维活动的组织上采取由实例列算式抽象的方法,从个别到一般的概括方法,由此及彼的类比推理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用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展示学生上学的情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课件呈现由易到难的题目,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并能够及时给出正确答案,让学生有充足的对照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使课堂更有效率。 四、说学法 1、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心理、思维发展水平还不高,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没有形成抽象思维的能力。

四年级美术时间告诉我教案

第二课时间告诉我教案 课型:绘画制作课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1课时 设计思路:时间对我们是再重要、再平常、使用再多不过的概念了,但时间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课题将时间拟人化,向我们述说着时间的重要性,给人以亲切的感觉。通过钟表的制作和有关时间的绘画表现,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钟表设计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而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制作钟表,局限于外观造型的设计。钟表的设计包括钟的整体造型和钟面的设计。在钟表的色彩搭配上,应注意协调关系,重点突出,钟面指示明确,便于大家更准确地看清时间。活动一作业的形式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把纸睬用折叠的方法制作手表;另一种是收集身边的材料,通过联想制作不同造型的钟表。活动二的学习内容以时间为题材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相同的人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的活动,或同一时刻不同的人的活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有关钟的历史和文化,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时钟、手表。 2、能力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回忆想像相同时刻不同的人物或一天中不同的时刻相同的人物所做的事情,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情感目标: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利用生活中废旧材料进行钟面的设计,以绘画的方式记录某个时间某个场景。教学难点:怎样让学生掌握制作和绘画钟表的技巧。

教具准备:画具,可利用材料等 教学方法:讨论法、活动、总结、讲解、指导、启发与鼓励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课程: 1、提问,同学们什么时候吃午饭呢,是什么时间呢。你怎样知道时间的呢,引出课题时间告诉我 二授新课: 一、观赏钟 1.观看迪士尼影片《time》的幻灯片,欣赏感受各种风格的钟表.聊一聊钟表的特征及每种风格的钟表给人的独特感受。 2.学生拿出从自己家带来的钟表,与同学们一起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 二、了解钟通过观察自己带的钟表.引导学生认识钟的外形结构。 三、设计钟 1.师生讨论,考虑钟表设计方法及要求,设计体现创意。从整个钟表外形的设计及指针、刻度和数字的设计等方面考虑。 2.欣赏钟表,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钟表?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分出适合做钟面的材料、适合做刻度的材料、适合做指针的材料。 3.通过展示各种设计不够完美的钟表.使学生巩固钟表设计的特点与方法,避免学生制作中出现类似的问题。如:钟面太过复杂看不清指针、指针太过相似、时间不明确、钟表外形阻碍指针行走等等。 4.自学纸手表的折法,师生共同探讨指正。 四、创造钟 2—3位同学为一组,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一只精美别致的钟表。也可折叠一只纸手表,设计添画完整。与同学一起玩一玩时间游戏。 五、评析钟开展“我的红星送给谁”的评价游戏.并在游戏的过程中相互看看同学们设计的钟表外形,相互提提改进意见,说一说你喜欢的设计,在自己最喜爱的钟表作品上贴上一个红星。 最后,比比谁的红星最多。 六、知识迁移 1.古代的人们是用什么方法记录时间的? 2.欣赏历史上最早的计时器(日晷、沙漏等)。通过图片欣赏,让学生了解钟的历史文化。 3.课后通过上网找资料或去图书馆等方式了解更多的有关时间的知识。4.请一名学生上台拨动大钟表报时,三名同学为一组,上台分别从纸盒里抽出一张纸条,扮演纸条上不同角色(如:工人、农民、医生等).表

数学 简便计算 说课稿

说课《简便计算》 一、说教材: 《简便计算》这个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八册数学第三单元P44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以及除法的定律有了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归纳、使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更好地实行简便计算,达到灵活使用的目的与效果。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自学讨论法实行教学。师生作适当归纳或总结性的讲解;最后实行巩固练习。通过这种教法,引导学生充分提出问题并充分讨论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仅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活动的组织者。 三、说学法: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的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四、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方法实行简便计算。 2.使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经历观察、概括的过程,理解乘法结合律,通过体验,感悟、使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实行简便计算。 (三)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说重点、难点: 理解乘法的结合律的意义及使用。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方法实行简便计算。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生比赛看谁算得快(直接写得数) 25×42×469×125×84×39×25 【这个环节:既复习了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又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虽是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但学生完全能够使用知识得以加深理解,没有增加负担,反而增加了学生探究的乐趣。为新课做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创设:同学们来解决一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王老师买了5副羽毛拍,330元,还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 ⑴首先让学生说说“一打装”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白一打装是12个。 ⑵你们根据这些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并记录。 请小组长汇报。(鼓励学生能够提出各种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①每副羽毛球拍多少钱? ②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钱? ③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④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⑤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⑥买羽毛球拍比买羽毛球多花了多少钱? 【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就能获得学生思维火花,同时体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发现、体验成功、健康发展”的教学思路。充分给学生以自主权,鼓励学生能够提出各种问题,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本教学理念。】

和时间赛跑说课稿

《和时间赛跑》 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特点,教学的重点、难点 《和时间赛跑》一文是北师大版第6册第四单元“快与慢”中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在这篇课文里主要讲了两层意思:一是“我”从爸爸的谈话中,从太阳落山、鸟儿的飞行中,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从“我”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怎样珍惜时间。作者慧眼独具地抓住了生活中不经意的时间流逝现象,以祖母去世,“我”哀痛万分,通过父母对我的启示和自己的切身感受,把时间变成了可以觉察到、并在行动中可以抓得住的东西,从而点明了中心,使人们认识到: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会获得成功。这样一篇教育学生珍惜时间的好教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学生在阅读时获得这一启示,并能引导他们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 本课学习的难点:由于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时间概念也比较模糊,因此,引导学生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教材的内容,依照单元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如下

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情朗读课文。展示收集、积累的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 (2)、过程与方法:能对自己不理解的语句质疑,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在个性化的朗读中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懂得时间一去就不复返,要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二、说学情。 1、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比如能够自学生字,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会语文学习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更有助于今后更好的学习语文。 2、我班的大部分孩子不知道学习时间的宝贵,缺乏上进心,不懂得珍惜时间努力读书,缺乏竞争意识和自悟能力,但同时他们也较容易被引导,所以可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从故事中受到启示,感受到时间的可贵与紧迫;在老师、家长和书本的引导下能从现在开始养成和时间赛跑、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青岛版小学数学《年月日》说课稿

青岛版小学数学《年月日》说课稿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青岛版小学数学《年月日》说课稿 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青岛版小学数学《年月日》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年月日》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年月日这一单元 的内容之一。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二年 级已经学过与他们生活比较接近的时间单位时、分、秒。随 着年龄增长,生活经验的增多,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 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了形成较长的时间观念 的基础,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借助一定的 想像力。因而教材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 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知识的基础上进 行教学的。教材先组织学生利用年历进行活动,并注意联系 实际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 闰年的基本含义及相互关系。接着给学生介绍了平年、闰年 的判断方法及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从而引出全年天数的 计算方法。最后,给学生归纳整理出所学时间单位的一览表,以便学生记忆时间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为应用到今后的生 活和学习中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说学生) 我班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时间单位时、分、秒方

面的知识,大多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 的感性认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且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教学 中,学生可能对年、月、日概念有理解上的困难,对此,我 将利用课件进行三球运动的演示。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 时、分、秒等时间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有关年、月、 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学生在课堂上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但 在实际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 三、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对教学要求的阐述,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 和学生知识基础及能力水平,本着服务于学生这一教学理 念,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节课的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 月,平年、闰年,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平年、 闰年。 2、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通过探索 与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数感,培养学生认 真观察、归纳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参与探索实践活动中学 会合作、交流与简单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实际

四年级美术上册 时间告诉我 1 教案 湘美版

时间告诉我 教材分析: 时间对我们是再重要、再平常、使用再多不过的概念了,但时间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课题将时间拟人化,向我们述说着时间的重要性,给人以亲切的感觉。通过钟表的制作和有关时间的绘画表现,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钟表设计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而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制作钟表,局限于外观造型的设计。钟表的设计包括钟的整体造型和钟面的设计。在钟表的色彩搭配上,应注意协调关系,重点突出,钟面指示明确,便于大家更准确地看清时间。 活动一作业的形式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把纸睬用折叠的方法制作手表;另一种是收集身边的材料,通过联想制作不同造型的钟表。活动二的学习内容以时间为题材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相同的人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的活动,或同一时刻不同的人的活动。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钟的历史和文化,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时钟、手表。 2.联系生活实际,回忆想像相同时刻不同的人物或一天中不同的时刻相同的人物所做的事情,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教学重、难点: 利用生活中废旧材料进行钟面的设计 教学准备: 各总钟的资料、剪刀、胶水、各种装饰材料。 教学过程: 活动一: 一、观赏钟 1.观看迪士尼影片《time》的幻灯片,欣赏感受各种风格的钟表.聊一聊钟表的特征及每种风格的钟表给人的独特感受。 2.学生拿出从自己家带来的钟表,与同学们一起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 二、了解钟 通过观察自己带的钟表.引导学生认识钟的外形结构。 三、设计钟 1.师生讨论,考虑钟表设计方法及要求,设计体现创意。从整个钟表外形的设计及指针、刻度和数字的设计等方面考虑。 2.欣赏钟表,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钟表?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分出适合做钟面的材料、适合做刻度的材料、适合做指针的材料。

热门-小学数学《简便计算》说课稿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简便计算》这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八册数学的 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以及除法的定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熟练地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计算等一些定律并把前面一节课所学知识与今天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进行简便计算,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与效果。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自学讨论法进行教学。师生作适当归纳或总结性的讲解;最后进行巩固练习。 通过这种教法,引导学生充分提出问题并充分讨论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活动的组织者。 三、说学法: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的.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四、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 使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经历观察,概括的过程,理解乘法结合律,通过体验,感悟,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说重点,难点: 理解乘法的结合律的意义及运用。 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题。(卡片)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二课 时间告诉我 ︳湘美版

时间告诉我 第二课时我的一天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钟的历史和文化,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时钟、手表。 2、联系生活实际,回忆想像相同时刻不同的人物或一天中不同的时刻相同的人物所做的事情,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 钟表的制作和有关时间的绘画表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钟表的设计及整体造型的变化,画面的布局。 课前准备: 师:课件、实物钟、投影仪 生:彩色卡纸、剪刀胶水、水彩笔、各种形状的钟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人“报时“小游戏:课件展示:一台卡通收音机,它正在播出播音员的声音:“滴、滴、滴,最后一响,北京时间8点整,问学们,第一节课时间到了。准备上课了。” “滴、滴、滴,最后一响……” 1、讲台前面摆着一个大钟表模型,请一名学生七台根据播音员的报时拨动指针,设置时间。(观看课件,学生设置时间) 2、请学生上台,模拟电台播音员进行报时游戏,拨动大钟表指针。其他学生_在座位上用上节课制作的钟表一起拨动指针。 二、方法探索表现同一人物在不同时间里的不同活动。 1.师生互动:教师拨动大钟表指针,并报一天中的不同时刻,学生们在座位上(可在座位旁)做动作表演这个时间自己在于什么。 2.观看课件,教师依次提出问题,(课件展示:《我的一天》打乱顺序的三幅画)“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我”在打扫教室,“我”在上课。(课件拖动排序。)课件展示:出示《婷婷的一天》,其中有一幅画没有出现婷婷。有两幅画画的都是“婷婷”住上课时的情景,只是时间不同。

学生讨论:1、这三幅画各画了什么?这三幅画有什么联系? 2、你能将这三幅画按顺序排一排吗?为什么这样排? (按时间顺序) 3、观看课件:找错误,(不是同一主人公。两幅画的内容太接近。)并说说理由。 表现在相同时间里不同人物的不同活动。 1、相同的时间里,不同的人都忙着做些什么呢? 2、游戏表演:请一名学生上台拨动大钟表报时,三名同学为一组,上台分别从纸盒里抽出一张纸条,扮演纸条上不同角色(如:工人、农民、医生等).表演在这个时间各自在做什么。 3、讨论:了解有“时差”的现象——世界各地时间不一样。(课件展示:世界各地时间图。点不同的城市出现不同国家的小朋友在他那个时间里的活动。) 4、观看课件:说说这些绘画作品的特点,与前面的作画方式有什么不同? 课件展示:a.录像展示晚上8点一家人的不同活动,点击画面展示由真实的生活情景转化为绘画作品的过程。b两种不同作画形式的范画欣赏,并有简单文字说明。 三、创作训练 播放音乐《时间像小马车》,同时展示各种学生作品。 1、课件出示作画要求。 2、学生任选一种作画形式独立创作。 3、教师巡同辅导。 四、展示交流将自己的画贴在教室四周的展示板上。与同学互相介绍自己的画,并进行简短的评价。 五、拓展延伸 1、听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谈谈感受。 2、课后自己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学会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