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

第一节电视景别

一、什么是景别

景别:是指被摄物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

从摄像工作者的角度来理解:是摄像师在创作过程中组织和结构画面、制约观众视线、引导观众注意、规范画面内部空间、暗示画面外部空间,决定观众的观看内容、观看方式以及对画面内容接受程度的一种有效造型手段。对电视画面中景别的处理,是摄像师进行视觉创作的重要造型手段之一。

从表达效果来看:正因为景别的存在、排列和组合,才可以造成电视画面强烈的造型效果和视觉效果,产生特定的观赏节奏和情绪。因此在电视视觉形象中,对景别的把握和控制是摄影风格的重要体现。

二、影响景别的因素

1、摄像机和被摄主体之间的距离。

在镜头焦距固定的前提下,拍摄距离的变化造成画面景别的相应变化:拍摄距离越近,被摄主体在画面上的面积越大,景别越小;拍摄距离越远,被摄主体在画面上的面积越小,景别越大。

2、摄像师使用的摄像机镜头焦距长短。

在摄像机与被摄主体距离不变的情况下,镜头焦距越长,被摄主体在画面上的面积越大,画面景别越小;镜头焦距越短,被摄主体在画面上的面积越小,画面景别越大。

注意两点: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事件发展的逻辑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摄像师对景别的选用,摄像师通过对被摄主体景别大小的设计,引导观众的视线,描述

事件的发展过程。所以,景别的大小应当和它的表现内容和情绪变化相适应。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景别的大小通常决定镜头时间的长短,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摄像师必须保证观众有足够的时间看清楚画面上的内容,而不同的景别需要的看清内容的时间是不同的,所以镜头时间也会相应不同。

当然,有些时候由于特定的表达需要,如想表达某种特定的情绪,那么小的景别也可以占据较长的时间以让观众强烈感受到表达的情绪,或者较大的景别占据较短的时间,让观众直观感受画面而不是看清画面。

在实际操作中,摄像人员要根据所表现的内容、目的和不同需要来确定被摄体的画面取舍与范围,排除一切多余的、次要的部分,保留那些本质的、重要的、能够引起观众充分注意的画面内容。景别的选择是摄像师创作思维活动的最直接表现。不同的景别,往往表现着不同的视野、空间范围、视觉韵律和节奏。

下面我们一起来具体分析不同的景别。

当然,有些时候由于特定的表达需要,如想表达某种特定的情绪,那么小的景别也可以占据较长的时间以让观众强烈感受到表达的情绪,或者较大的景别占据较短的时间,让观众直观感受画面而不是看清画面。

三、景别划分及特点

(一)、远景

1、定义

是指表现广阔空间或者开阔场面的画面的景别,是所有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在电视节目中常用于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和场面。

远景可以分为大远景和远景两类:

(1)大远景:适于表现辽阔深远的背景和渺茫宏大的自然景观,其画面特点是开阔、壮观、有气势和有较强的抒情性,画面结构通常简单、清晰。

(2)远景:一般表现较开阔的场面和环境空间,画面中人体轮廓清晰可见,但外部特征含糊不清,无法识别具体形象。在远景画面中,被摄主体的形象是很小的一部分,甚至是只是一个点,远景的表现重点是环境。

2、远景的特点:

(1)画面注重对场景整体、宏观的表现,反映景物的全貌,力求在一个画面空间内表现出景物和事件的空间规模、气势和环境等方面的视觉信息,同时交代事件和环境、人物和场景之间的关系。

(2)远景景别中,人物被处理成占空间很小的视觉形象,被完全“物化”了。

意思是:电视画面具有较大的信息容量,在远景中被摄主体往往混于众多景物之中,环境成为整个画面的造型主体。

3、远景的作用

(1)用来表现自然环境和某种气氛,表现人物周围广阔的空间、自然景观和大场景的群众活动场面,通过对环境的描述增加画面的真实性。

(2)将人物与环境结合起来,以景为主,以景抒情,以景表意,可以产生特殊的情绪效果。

如通过景物环境表现出被摄人物与环境结合时的宁静心态或相当悲观的心理格调、极度的孤独感。

(3)远景中的被摄主体往往从属于画面内的环境。

观众在观看电视画面时,可以更清晰、更客观地获得有关被摄主体的活动范围和运动轨迹的信息,或者将被摄主体的活动与周围环境联系起来,从而得出某种新的信息。

(4)远景的景别特征,通常会在观众的心理上表现出一种过渡感和退出感。

在影视作品中,远景常常被用于影片的开头、结束或者作为场景间的转换镜头,用于交代事件发生的环境,形成舒缓节奏。

4、拍摄远景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画面的整体结构和气势

表现广阔的视觉空间和景物的宏观现象是远景画面的主要任务,摄像师在处理远景镜头时应该注意对画面气势的表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远取其势”。通过画面的合理构图,对被摄主体进行合理布局、色彩配臵、明暗表现和线条安排,形成画面的整体气氛和特殊意境。

(2)对被摄主体的表现目的性要强,从大处着手。

在电视画面中要清楚的表达出环境气氛、空间规模、地理位臵、人物与场景的关系、主体的运动轨迹等等,这些不同的表现目的,使远景画面具有一定的视觉意义,要做到言之有物。

(3)大远景和远景的画面构图一般不用前景,而注重通过深远的景物和开阔的视野将观众的视线引向远方。

拍摄远景时,要注意调动多种手段来表现空间深度和立体效果,从而限制、制约人物和摄像机的位臵关系。

手段:首先,拍摄远景时常选择侧光或者侧逆光以形成画面层次,显示空气透视效果

其次,注意画面远处的景物线条透视和影调明暗,利用线条延伸观众的视

线,利用影调将画面分为多个表现层面,避免画面平板、单调乏味。

(4)重点处理好画面的主要线条、色调和影调。

在通常情况下,远景画面中景物数量多、布局杂,摄像师应特别注意利用各种造型手段和技术方法简化画面,使观众获得审美感受;同时,摄像师可以通过对画面结构的安排如利用点线面关系、线条引导、色彩对比、透视变化等方法使被摄主体得到突出;处理地平线时,应经营好地平线在画面中的位臵,随时注意地平线的水平。

(5)摄像师在操作时必须考虑画面视觉变化及产生的运动节奏。

远景景别形成的画面效果对观众心理有较大影响。摄像师在处理远景画面时,通常以静为主,多采用静止画面或缓慢摇移的形式。在表现有一定内容的远景画面时,镜头更应该沉着、平稳,并保持一定长度,让观众有足够时间了解画面内容。

(二)、全景

全景:表现人物全身或者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

在全景画面中,被摄物体的全貌或者被摄人物的全身被完整的表现出来,同时保留了较大范围的环境和活动空间,使观众对画面所表现的事物、场景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与远景相比,全景画面有明显的内容中心和结构中心,通常表现为场景中某一被摄主体的整体视觉形象和动作线条,环境与被摄主体在全景景别中具有几乎同样重要的地位。

1、全景的特点

(1)画面视觉效果分析表明,在全景中,被摄主体与环境在视觉关系上是相当的。

全景表现的重点是被摄主体,但环境场景对被摄主体起到了烘托和说明作用。在全景画面中,画面主体和场景二者缺一不可。

(2)全景是对拍摄场景的全面描述

全景画面不仅可以确定被摄主体的外部轮廓线条,而且可以表现被摄主体或物体在实际空间中的方位或多个被摄景物相互间的关系。

2、全景的作用

(1)全景镜头往往是每一场景的主要镜头,它决定了场景中的空间关系。

全景画面具有完整再现被摄主体和场景全貌的特点,因此通常充当介绍、记录的角色,在一个场景中作为介绍镜头存在。全景镜头有时被称为定位镜头,是对场景中被摄主体的地理位臵、物体间的相互关系、光线、色彩,以及镜头调度和人物调度的描述。在现场拍摄时,全景镜头时必不可少的,在可能的情况下,摄像师应该首先拍摄全景镜头。

(2)全景景别的画面中清楚、完整地表现了主体人物的形体动作、动作范围和活动轨迹。

在人物类全景画面中人物是画面的绝对主体,是全景表现的中心,环境空间成为造型的补充和背景。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是全景画面的重要作用,全景画面通过对人物形体动作的表现来反映人物内心感情和心理状态,或者通过环境对被摄主体进行说明、解释、烘托、陪衬。

(3)全景镜头可以将多个被摄物体纳入画面并留有一定环境空间。

因此,全景往往表现了多个被摄物体之间、被摄物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以此推动节目叙事结构向前发展。

(4)全景画面由于景别较大,可以形成舒缓的节奏,让观众的眼睛可以有暂时的调整和休息。

3、拍摄全景画面时应注意的问题

(1)全景画面是拥有最多表现元素的画面,因此拍摄时要注意各被摄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防止喧宾夺主。

通常摄像师可以利用影调、色彩对比、线条等等构图手段突出被摄主体。(2)全景是一个场面中的总角度,制约着该场面镜头切换中的光线、影调、人物运动及位臵。

全景镜头是一个场景中其他小景别画面的位臵关系、色调和影调的基础。在拍摄过程中摄像师必须考虑如何利用全景画面在场景段落中表达全面的空间构成关系,特别是突出被摄物体的位臵关系,注意在整个场景中各种景别的画面光效和轴线关系与全景画面是否保持一致。全景的使用要和该场景其他不同景别的镜头综合起来考虑使用,以形成必要的画面节奏变化。

(3)全景画面是反映被摄主体轮廓线条、形状和运动的主要景别画面,摄像师必须确保主体形象的完整,构图的准确。

在拍摄时应该将被摄物体的全部轮廓线收进画面,在必须的情况下需要保留一定的空余空间,让被摄主体有一定的活动范围。

(4)拍摄全景时,要注意空间深度的表达和环境的渲染,摄像师必须善于利用前景和背景,利用有形的或者无形的线条建立具有纵深感的三维空间,在不影响被摄主体表现的前提下丰富环境内容。

(三)中景

1、定义:

是指摄取人物膝盖以上或物体的大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可以完整的表现出人物上半身最为活跃和明显的手臂活动。中景使观众看到人物膝部以上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在中景画面中,环境处于次要位臵,被摄人物的具体形态和活动成为画面表现的主体,可以大致观察到被摄人物的神态表情。

2、中景的特点

(1)中景画面中环境空间降到了次要位臵。

同时画框将人物膝盖以下部位切除,破坏了该物体完整形态,使得被摄体的轮廓局部出画,这样就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人物上半身的动作和与其他物体的交流上。

(2)中景画面空间更紧凑,有利于表现人物的视线、动作线、人与人或者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线等,具有较强的画面结构和人物交流特征。

当使用中景表现人物间的交谈时,画面的结构中心是人物之间视线的相交点;当表现人与物的关系时,画面的结构中心是人与物的连接线。

(3)中景画面中被摄主体的内部结构相对远景和全景要清晰,成为画面的主要表现内容。

所以,中景画面加强和突出了人物的形象,使画面具有了更多的细节,使观众可以看清楚被摄物体的身体形态,了解被摄物体的具体特征。

3、中景的作用

(1)在有情节的场景中,中景画面常常被作为叙事性的描写。

中景主要表现紧凑空间内的人物活动和关系,这种空间关系与现实生活中的空间关系相近,符合观众的观看心理,因此使电影电视中运用较多的镜头。(2)中景的表现主体是人物的形体动作和相互间的情绪交流,但环境依然在画面上占有一定的份额,通过环境的烘托,可以加强人物的情绪、身份、相互关系及动作目的,推动情节的发展。

(3)环境表现处于次要地位,多处在背景上。

中景画面强迫观众将注意力集中在人物的上半身的行为、动作和周围的部分景物以及人物间的关系上面。

4、拍摄中景时应注意的问题

(1)、构图要准,掌握好画面尺寸的大小,将被摄物体始终安排在画面的结构中心位臵。

(2)避免单调的人物造型,应该从影调、色彩、虚实、动静等关系上强调突出人物,注意画面各物体间的对比与联系。

(3)准确地在画面中表现出人物间的透视关系、空间关系。

拍摄镜头时候必须考虑镜头调度、拍摄方式和剪辑等因素,特别要注意和全景镜头的呼应,尤其要防止出现轴线的混乱。关于轴线,在后面讲课中会详细来讲。

(4)注意抓取具有本质特征的表情和动作,使人物形象饱满,画面富于变化。

特别是但所表现的人物上半身处于运动状态或人物之间情绪的交流和联系处于运动状态中的时候,情节中心点就随着这种运动而运动,这种情节中心点位臵的不断转换就要求画面构图随之变化,并始终将情节的中心点处理在画面的结构中心位臵。

(四)近景

1、定义:是摄取人物胸部以上或具有主要功能和作用的物体局部的画面。

与前面几个景别相比,近景表现的空间范围进一步缩小。被摄主体的部分形象成为引导观众视觉的主要内容,占据了画面的主导地位;环境和背景开始退到较次要的地位,作用进一步降低。

近景使被摄主体与观众在视觉距离上相对较近,因此常用来表现被摄主体的细节特征、质感,或者人物的面部神态和情绪。

2、近景的特点

(1)近景拍摄由于受景深和拍摄范围的限制,人物的头部成为观众注意的焦点,视觉效果比较鲜明、强烈。

要注意的是:眼睛成为近景画面的重要表现元素。因此在拍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被摄人物的眼睛的表现,要有神,如拍摄mtv等应加上眼神光处理。(2)通常近景画面景深较小,环境的视觉感比较弱,画面趋于单一。

近景中的环境空间被淡化并推向背景,居于绝对的陪体地位。环境内的各种造型元素,通常看不出具体的形状和内容

(3)近景画面常由较长焦距的光学镜头拍摄,画面中地平线基本消失,空间透视不明显。

3、近景的作用

(1)、是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景别之一。

被摄主体的头部在近景画面中占据较大面积和主要的位臵,面部表情、心理状态、面部的细微动作等等成为主要的表现内容。

(2)、近景画面表现的空间范围小、景深短,可以产生较近的视觉距离。

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占有较大的面积,因此常被用来表现被摄主体有意义的局部。观众可以通过画面了解到被摄主体丰富的细部特征,所以,观众与被摄主体之间的心理距离会随之缩小,容易形成交流感,也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3)近景画面具有一定的指向性

近景画面表现出较近的画面距离,可以强迫观众将注意力集中于画面表现的主体内容上,对观众的视线具有明显的指向和约束限制作用,这一作用在与远景、全景、中景结合使用的时候体现的更明显。

4、拍摄近景时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将表现重点集中于物体的纹理结构上。

因为,观众通常是通过近景画面观察局部动作和细节的。所以,在拍摄近景画面时,要充分注意到画面中形象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情节内容的客观性、科学性。

近景画面最重要的是传情达意的功能,在拍摄人物时,尤其要注意通过表现人物表情、动作、神态、手势等,抓住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绪变化,造型上要特别考虑所表现人物最佳角度的选择,同时,在拍摄纪实类作品时,要注意不要造成被摄人物的紧张和不自然。

(2)构图中要对手势动作的范围预留空间

要防止人物手势动作因画面空间太小而挥舞到画外,造成形象的不完整;人物上身的形体动作,特别是肩部运动和手势动作不能破坏人物的面部表现。

演员动作幅度要适当放小,动作范围也不宜太大,因为近景会夸大动作幅度,从而分散观众对表现主体的注意力。

(3)近景画面中的主体人物通常只有一个

摄像师要避免在近景画面中出现具有同样视觉重量的被摄物体,否则会使观众不能将注意力集中于被摄主体上。如果必须有两个被摄物体,则应该使两个物体具有不同的视觉重量,使被摄主体相对具有较大的视觉优势。只要要用近景画面表现两个物体间的平等关系时,摄像师才能使两个物体在画面上占有相同的视觉感。

(4)画面应力求简洁、色调统一。

近景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不是环境背景,而是被摄主体本身。因此在拍摄时摄像师应该有意降低背景的作用,避免出现杂乱背景,特别要注意避开背景中那些明亮夺目、容易分散观众注意力的物体,让人物主体始终处于画面结构的

主导位臵。

(5)注意镜头对焦

近景画面景深范围小,特别是当被摄主体处于纵深运动或者光线反差较低时容易出现对焦不准,焦点不实的现象,所以摄像师要通过多实践多总结尽快掌握拍摄近景画面时迅速调焦的技能。

(五)特写

1、定义:特写是表现人物肩部以上或者被摄主体细节的画面。

拍摄特写时通常将被摄主体的某一部分充满画面,对其作更为细致的交代,用来从细微之处揭示被摄对象的内部特征及本质内容,起到强化内容、突出细节等作用,会给观众带来一种预期和探索的意味。

2、特写镜头的特点

(1)特写画面通常描绘事物最有价值的细部或者人物最有表现力的面部,排除一切多余形象,画面内容单一。

特写镜头强化了观众对所表现的形象的认识,使观众容易接触事务深层内涵,达到揭示事物本质的目的。

(2)特写最大的特点是避免框架。

理解:特写的取景范围是人物两肩以上或物体相当于此比例的部分,而将被摄主体的整体形象排除在画框之外。特写使观众可以更接近被摄主体,消除了影响观众关注的一切因素。

(3)环境已经被完全排斥。

一方面环境在画面上所占的面积已经很小,被摄主体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另一方面,特写画面中景深范围很小,环境通常在景深范围以外,呈虚化的形式。

3、特写镜头的作用

(1)突出强调人或物的某一局部,放大细小物体,形成强烈清晰的视觉形象。

理解:通过人物面部表情的表现,特写镜头能深入到被摄主体的内心深处,揭示人物形象更深刻的内涵,反映人物更丰富的情感,揭示出人物复杂多样的心理变化,具有鲜明的造型能力和表情特性。比如,我们通过一个特写镜头看到被摄主体眼神游疑不定,我们就很容易想到这个人心虚或者很紧张。

(2)特写画面可以准确的表现出被摄体的质感、形体、颜色等。

特写画面讲究物体“质”的表现,也就是通过镜头将被摄主体细节的全部视觉内容或近距离才能看清的局部放大并呈现出来,这样能直接调动观众的触觉经验,加强画面的感染力。

(3)特写是具有极强强迫性的一种景别

在一组由各种景别组合而成的段落中,特写镜头排除了一切视觉元素的干扰,将被摄主体以最大的面积呈现在画面上,使观众的注意力被牢固的约束在摄像师选择的视觉中心上。

(4)在特写画面内的形象呈现出突破画框向外扩张的趋势,创造了视觉张力。

人物形象或者物体的局部占据整个画面,空间关系由于构图关系和景深关系而完全虚化和淡化。被摄主体的形象通常是残缺、不完整的,正是这种不完整性带来了很大的视觉张力,给观众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5)特写画面可以调整画面节奏

特写从生理上给人一种近距离仔细观察的视觉感受,被摄主体被最大限度的表现在观众面前,形成明显的虚实对比,因而可以造成强烈的视觉效果,特别是形成了一种抒情性与情绪性交替的心理感受。特写画面可以比喻成音乐中的重音,对观众的视觉和心理有突出的表现和强化作用,成为画面语言的重心。

(6)由于特写分隔了被摄体和周围环境的空间联系,因而常被用作转场镜头。利用特写画面空间表现不确定和空间方位不明确的特点,在场景转换时,将镜头画幅由特写打开至新场景,观众不会觉得突然或跳跃。经常可以看到:前面讲孩子故事,然后孩子的脚在走的特写,拉开后变成青年子在路上走。就完成了时间和空间的转换。

4、拍摄特写镜头时应注意的问题

(1)构图力求饱满,尽可能剔除一切多余的形象。

摄像师在对被摄主体形象的处理上宁可大一点不要太小,严格控制环境空间的范围。

(2)控制好画面的曝光量,对过暗或者过亮的物体应该用手动光圈将曝光量调到最合适的位臵。

画面曝光的过度或者不足都会直接影响物体质感的细腻表现和画面色彩的饱和度,使特写失去它应有的表现能力。

(3)眼睛在特写构图中的位臵极其重要,应该尽可能在拍摄时先确定人眼在画面中的位臵,通过以人眼为主的面部表情表达出人物性格以及情感。(4)对焦一定要准

对焦时,通常利用被摄主体眼眶边缘反差较大的地方,一方面便于精确对焦,另一方面可以同时使焦点对在眼睛上,最利于主体眼神的表达。

特写的总结:

特写是影视作品中最奥妙的独特表现手段之一,最能够表现一部影视作品的心理和戏剧含义,因而也是电影电视最基本的、最终的也是最有价值的表现,它使演出与观众之间不存在任何隔阂。人们不是在看生活,而是变成了在深入生活,深入表现对象。特写镜头适合于表现思想的全部显露,如果以特写镜头表

现某一物体,往往是通过表现这一物体间接表现人物的视点,从而通过具象化的手法表现思想感情。

第二节:拍摄角度

拍摄角度是画面重要的造型元素之一。对多变的拍摄角度和灵活的机位的运用,可以直接反映一个摄像师对表现内容、环境以及被摄主体的理解,从而从一个角度反映他的创作风格。

对同一个被摄主体来说,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拍摄会得到不同的视觉形象和画面结构,形成被摄主体在画面上不同的轮廓和线条结构,从而也使被摄主体与环境、背景的关系发生变化。

同时,拍摄角度会引起观众的心理反应,比如,由于观众平时对人眼所不能实现的拍摄角度缺乏视觉体验,所以使用这些角度会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非正常的心理体验,从而传达出特殊的感情倾向。反之,类似于人眼的拍摄角度则使观众对画面内容产生较为客观的感受。

拍摄角度对电视画面透视关系起了很大决定作用,它决定了三种空间关系:

1、距离关系

2、方向关系

3、高度关系

同样拍摄角度下,距离越近,画面透视越大;距离越远,画面透视越小。拍摄距离不变时,拍摄角度变化也可以影响空间透视效果:平摄和正面拍摄减弱空间透视关系,俯摄或者侧面拍摄夸大空间透视关系。

从功能角度来看,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归纳:

1、体现空间中的人物位臵关系和叙事关系

2、夸大、强化原有现实场景空间的透视关系

3、表达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

最明显的,比如以前中国影片中,对坏人常用俯拍,对英雄常用仰拍。

下面我们具体来讨论拍摄角度问题,从操作上来看,拍摄角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个是拍摄方向,一个是机位高度。

一、拍摄方向

拍摄方向: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在水平平面上360度范围内的相对位臵。也就是摄像机与被摄主体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围绕着被摄主体来选择拍摄位臵。

拍摄方向的变化会带来电视画面中事物形象特征和画面表现意境的变化。

包括:正面、斜侧面、侧面以及背面拍摄。下面我们分别来讨论一下。

1、正面拍摄:

也就是摄像机在被摄主体的正前方拍摄,这时,镜头光轴与被摄对象视线是一致的,观众看到的是被摄主体的一个正面平面形象。

(1)作用

a.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的正面特征和横向线条

b.可以看到人物完整的脸部特征和表情动作

c.平摄时,有利于观众产生与被摄主体的交流感,产生亲切感

d.在平摄时,有利于表现庄重、稳定、严肃的气氛。

(2)不足

a.空间透视感差,场面缺少立体感

b.画面构图容易显得呆板、无生气

c.前面的被摄物体容易挡住后面的物体,使画面信息不完整。

2、正侧面拍摄

摄像机镜头轴线与被摄主体的朝向轴线垂直,也就是在被摄主体成90度的位臵上进行拍摄。也就是拍人的正侧面。

(1)作用

a.有利于表现被摄主体的运动方向、运行姿态以及轮廓线条,表现被摄主体的强烈动感和运动的特点;

b.在表现被摄主体之间的关系时,适合表现人物之间的交流、冲突和对抗

c.可以同时表现交流双方的神情姿态,照顾双方活动,可以直观的表现平等关系

(2)不足

a.空间透视感较弱

b.观众与被摄主体缺乏交流感

3、斜侧面拍摄

摄像机镜头轴线与被摄主体成一定夹角,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左前方、左后方、右前方、右后方这些角度,统称为斜侧面方向,这是摄像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拍摄方向。

作用:

(1)画面具有较强立体感、纵深感,物体的立体形态表现清晰,产生明显的透视效果

(2)由于透视效果,使被摄主体的横向线条变成斜线,画面生动活泼

(3)有利于安排主体和陪体,区分主次关系,突出被摄主体的作用,最明显的,比如电视采访中,通常采用中景,采访者位于前景,呈后侧角度,被采访者位于中间,呈前侧角度,这样,观众的注意力很自然落到被采访者身上。4、背面拍摄

在背面拍摄时,主体背对镜头,观众与被摄对象的视线其实是同一方向的,使观众可以产生一定主观效果。背面拍摄突出了被摄主体后方的陪体和环境,人物的面部表情无法起作用,而是姿态动作起到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作用。

作用:

(1)使背景中的事物成为画面的主要对象,将主体和背景融为一体。

(2)观众不能直接看到被摄主体的面部表情,画面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给观众积极联想和思考的空间,可以加大观众的好奇心和兴趣

尤其要注意在纪实摄像中的运用,利用背面拍摄进行追踪式采访或者拍摄,观众所看到的空间和景物几乎就是被摄主体所看到的,给人以强烈的参与感,观众随着被摄主体的运动一起在拍摄现场不停观看,具有很强的现场纪实效果。

二、拍摄高度

拍摄高度在电视摄像中通常有四种不同情况:

平摄: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视线高度持平

仰摄:镜头低于被摄主体视线、向上拍摄

俯摄:镜头高于被摄主体视线、向下拍摄

顶摄:摄像机处于被摄主体头顶,向下垂直拍摄

不同拍摄高度可以引起画面中地平线的位臵变化,下面分别来讨论一下四种不同的拍摄高度:

1、平摄:符合正常人的观察习惯

(1)作用:

a.符合人们日常观察的视觉感受,被摄主体不容易产生变形

b.画面结构稳定,观众与被摄主体在心理上是平等的,可以反映出亲切和冷静的情绪,表现出较强的交流感

c.画面感觉客观、公正,是新闻拍摄和纪实性节目中拍摄的常用角度,摄像师肩扛摄影的角度绝大部分是平摄

d.运动的平摄镜头常常代表被摄人物的主观视点,能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2)不足:

a.表现同一水平面的物体时,会压缩空间,不利于空间透视和层次的表现

b.画面中地平线处于画面中央位臵,使画面产生明显分隔感,容易显得呆板、单调

所以在运用平摄时,摄像师常常要运用地面上的某些物体突破地平线(穿过地平线),使地平线出现一定变化因素。

2、仰摄

由于镜头低于拍摄对象,画面中的水平线较低,水平线以上的景物占了主要位臵,所以,主体景物往往安排在画面上部的前景加以表现,环境往往处于画面下部。

(1)作用

a.后景景物往往被前景遮挡或者被排除到画面之外,具有净化背景、突出主体的作用

b.观众的视线沿垂直方向的被摄主体向上延伸,有利于强调被摄主体的高度和气势(拍矮子)

c.表现跳跃、腾空等动作时,能夸张跳跃高度和腾空动作,增强画面视觉冲击力

d.可以通过场景中的天花板等顶部物体表现透视关系,增强人物与环境的联系,造成强烈的距离感和透视感

e.观众会产生抬头仰视的视错觉,所以观看时处于心理劣势,同时由于被摄主体往往呈现稳定的三角形构图,因此仰摄画面中被摄主体显得比平常高大、挺拔,可以表现敬仰、自豪、骄傲等感情色彩。

(2)不足

a.广角状态下近距离仰摄会产生严重变形效果,因此摄像师在拍摄仰摄镜头时尤其要注意镜头焦距、拍摄距离这些因素。

b.仰摄带有非常明显的感情色彩,运用不当会使摄像师的态度过于暴露,容易出现过于概念化的镜头,引起观众的反感。

3、俯摄

(1)作用:

a.有利于展示场景内景物的层次、规模,常用来表现场景的整体气氛和宏大场面,容易给人宽广辽阔的感觉。

b.可以明显表现出被摄物体的运动轨迹和空间关系,可以用来表现强烈的冲突和力量对比

c.观众有低头俯视的心理优势,因此被摄主体显得渺小、压抑,往往带有贬低、蔑视的意味。

d.具有强烈感情色彩,常用来表现阴郁、悲伤的情绪和气氛

(2)不足

a.容易丑化人物形象,不适于表现被摄主体与观众的平等交流和正常情感

b.观众看不到被摄主体的全部表情,不利于表现被摄主体之间的细致感情交流

c.被摄主体与背景色彩相近时,较难突出被摄主体。:所以,在拍摄时,要注意运用构图、色彩、影调和运动等技巧来突出被摄主体。

《电视画面编辑》题库

《电视画面编辑》 《电视画面编辑》学习资料 (1)什么是电视编辑?为什么要进行编辑? 答:①将电视创作前期拍摄的画面,经过选择有顺序地组接成一部结构完整、内容连贯的影视节目的这一过程;②由于导演的主观设想往往和拍摄实际情况有矛盾:a场景段落转换和造型设计的差异;b场面调度影响人物动作语言的连贯:戏剧动作、场景转换、段落构成、声画配合等需要重新组合。 (2)如何理解电视画面编辑? 答:①是高度的创造性活动;②是艺术性和技巧性的有机结合;③是编辑渗透着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人文科学内容,是高层次的艺术表现形式。 (3)电视画面编辑的性质是什么? 答:电视画面编辑是创作的主要参与者和领导者(多个环节、多人合作,既是记者、又是导演。节目结构和镜头取舍的执行者)。 (4)电视编辑的主要任务? 答:①动作的分解与组合{(把影视中的人和物)运动着的人和物的动作,分解成各个单位独立的影视画面,在将这些单独的零散的动作画面重新组合(还原)成为连续运动的整体}; 动作: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世界和刻画人物性格的基本手段。动作分为内部动作和外部动作。 ②蒙太奇形象的再塑造;(塑造蒙太奇形象是剪辑的主要任务) ③是视听语言的再创造;(视听语言准确流畅才能完美表现故事清洁和人物思想情感) ④是导演艺术的组成部分;(蒙太奇渗透在导演构思和编辑全过程) ⑤剪辑艺术的独创性。(创造全新的蒙太奇形象) (5)电视编辑的手段有哪些? 答:①镜头选择;②动作取舍;③造型匹配;④时空处理;⑤声音组合。 (6)剪辑的目的是什么? 答:①结构严谨;②语言通顺;③节奏明快;④主题鲜明;⑤再现生活。 (7)电视节目制作的两个阶段是什么? 答:①前期阶段:A、确定选题;B、案头准备工作;C、选择采访对象;D、撰写采访拍摄提纲;E、组织场面调度;F、做好拍摄场记(场记表); ②后期阶段:A、整理前期零散素材,建立节目相关形态;B、选择画面进行声画排列组合; C、叙述事件、连贯动作、处理时空、组合画面、转换场景、结构段落。 (9)电视编辑的工作流程是怎么样的? 答:帧秒镜头语汇句子段落节目 (10)电视画面编辑的三个阶段是什么?每个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答:1、准备阶段:①熟悉素材;②全面形象构思;③寻找素材补救措施;(组合、补中性镜头、素材)④撰写编辑提纲;(a总体结构设计;b安排段落镜头;c时间长度分配;确定情节点位置;) 2、编辑阶段:①整理素材;②镜头选择;(技术质量、美学质量、影像质量、叙事需要)※基本编辑方式:一、从创作习惯上分: A:粗编:根据节目表达需要和时长规定,将镜头大致串在一起,完成节目大致结构形态。B:精编:对初编片进行调整、修改、包装,以达到播出标准。 二、从镜头连接的技术方式上分:

电视摄像课程期末复习整理

《电视摄像》课程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电视画面的定义:是由摄像机拍摄而成,在电视屏幕上显示而成的图像。 含义:技术上:电视画面是一种电子枪扫描屏幕显现出的光点。 艺术上:是电视工作者认识生活、表现生活,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体现。 时空上:是记录从开机到关机一个连续的整体片段,具有时、空两层概念。 作用:(1)是电视节目造型语言的基本因素,基本组成单位,是摄像成果的体现。 (2)电视画面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潜能。 (3)电视画面既表现节目内容和形式。 (4)电视画面有即时的视觉反馈能力。 (5)电视画面是电视片结构、连接的载体和主干。是一个视听结合的信息结构,包括光线色彩和活动影像可视的复合体。 (6)电视画面体现了多种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的兼容和优化的信息传播。 (7)电视画面兼负多种信息通道,具有最大的单位时空信息容量。 电视画面的空间特性:(1)屏幕显示 (2)平面造型 电视屏幕在两维空间上,再现和表现三绝维空间,是一种向现实生活 空间的延伸。 (3)框架结构 如何突破画面的平面局限性: (1)利用人眼的视觉经验在平面上创造出具有纵深感的立体空间。 (2)利用画面中运动的物体显示空间的纵深感和立体感。 (3)利用摄像机的运动突破画面的平面造型局限。 电视画面的时间特征:(1)单向性(2)连续性一是时间形态的连续。二是运动变化的连续。 (3)同时性 电视画面造型特点: 表现具体形象:1、再现和表现具体事物形象。 2、再现和表现人物具体形态。 表现运动:物体运动形态、物体运动的速度、节奏及运动的全过程。 1.电视画面表现运动突破了绘画、图片等造型艺术发展空间。 2.电视画面是展示运动之美的全景舞台。 运动表现:电视摄像机通过运动,往往能造成画面框架的运动,画面中景物由于画框的运动而处于运动之中。 电视画面的取材要求:第一,画面的信息应清晰准确,简明集中。 第二,画面的光色还原要力求真实、准确。 第三,镜头运动时力求稳定、流畅、到位。 第四,注意同期声的采录。 拍摄时的操作要领:1、“平”是指拍摄的画面构图一定要与地平线相平。 2、“准”包含三层意义;一是起、落幅要准;二是画面取景范围(景别) 要卡准;三是校正焦距要准确,即聚焦要准;四是景物色彩和亮度还原 (重放时)要准确,即光圈控制、光比和用光控制、白平衡调整要准确。 3、“稳”是指保持摄像机拍摄的画面稳定性,避免不必要的晃动。 4、“匀”是相对的。无论是推、拉、摇、移,都是对观众某种心理的诱导, 有时根据情绪掌握节奏,快慢要有一定依据。

电视摄像与编辑实验报告

电视摄像与编辑实验报告 篇一:电视摄像与画面编辑实践报告 教育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视摄像与画面编辑专业广播电视编导班级 教师评语 阅 分数 日期: 篇二:电视摄像课程小结 电视摄像课程小结 何峻峰 XX210722 课程小结 通过本学期对于《电视摄像》课程的学习和几次非常宝贵的实验实践学习经历,我对电视摄像在技术层面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我不但掌握了一些摄像机设备如SONY1500C 和各种三脚架的使用技巧,另外我也学习了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拍摄手法等摄像基本知识,也了解了景别、光线、角度、色彩光学镜头等各种因素对拍摄画面的影响,还初步形

成了将叙事语言表意分解成镜头语言以及将镜头语言串联成叙事语言的意识。 其中,给我最大帮助的莫过于老师每节课老师播放的视频和实验课上的自我实践,我一直觉得只有通过看别人的还有自己去拍才能学到真正的东西,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嘛。通过一次次实际拍摄,我对于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特别是摇镜头理解又上到了更高的层次。同时,我还学到了到达拍摄现场第一要务是观察环境,然后根据环境制定合适的拍摄计划,例如,当拍摄主体要从右往左移动时,那么我们摄像师也应该提前掌握他的移动轨迹,以此来调整自己的站位走位调整画面构图。其次为了拍摄画面稳定,脚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没有脚架,那么我们最好能寻到合适的支撑物,接着开机,调节白平衡,然后拍摄,而且要谨记的是,拍摄镜头长度的规律:固定画面至少为5秒,运动镜头则至少为15秒,若要拍摄文字,则不能低于观众全部浏览一遍文字所需的最短时间,等等。 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和课外教学实践,我明白了确定画面主体的重要性,主体是画面表现的主要对象,承担着叙事和表现的直接责任,如果一个画面缺少主体,那么即使拍摄角度、手法等其他环节控制得再好,这个画面也无疑是失败的,不能用于后期编辑的。而确定主体后,还要让一定的陪体入画,陪体的责任是帮助主体说明内容,衬托主体,使观众更

电视摄像的基本特征

电视摄像思考题: 一,怎样认识电视画面空间特性和时间特性? 1 空间特性 解析:电视画面子在现今先进科技的发展下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仍然是各个平面的通过电视屏幕输出的连续展示,因此屏幕显示、平面造型、框架结构这三个方面构成了电视画面特定的空间形态和特性。就电视摄像而言,电视画面是摄像机从开机到关机不间断地拍摄所记录下来的一个片断,又称电视镜头。 (1)屏幕显示特性 A色彩失真,色彩失真,中间层次少。 a画面无纯黑部分。 b有强光漫射现象。 c屏幕上光点亮度消失不同步。 B画面框架结构决定其画幅形式的固定性。 a长宽固定不变,4:3或16:9 。 b框架对电视画面来说不仅是一种存在形式,而且与被摄体具有多样的明显的对 应关系,影响着观众对框架内景物的感知和审定。 C平面造型 a形象的具体可视性。 b运动性: “运动正是电影画面最独特和最重要的特征。”--[法]马尔丹《电影语言》 首先,电视屏幕的图像每秒更换25帧(PAL制),这些连续动作的画幅记录了连续运动的对象。 其次,电视画面能表现对象的运动过程。 第三,通过各种方式的运动摄像造成了画面框架的运动,被摄体由于画框的运动而处于运动中。 2时间特性 解析:A单向性:构图一次成功。 B连续性;电视画面以每秒25帧静态画幅的速度连续不断地变换画面内 C时限性:不管是长镜头还是短镜头,展现的时间都是有限的。 D同时性:电视画面现场信息传播的延时性被现代的电视制作和传播系统消除,使得其摄录、传播与收视实现了同时性。 二,电视画面有哪些造型特点? 解析:1 表现具象 2表现运动 3运动表现

三,进行白平衡调整有什么意义?如何进行白平衡调整? 解析:(1)意义:白平衡调整使得白色无论是在蜡烛光偏红色的照明条件下,还是在室外光偏蓝色的条件下都能在电视机屏幕上呈现为白色,可以消除摄像机的偏色现象,获得更加真实、准确的色彩,使画面色调更加和谐。 (2)如何调整:先将滤色片拔到接近被摄体处色温的位置,随后用一个白色物体将被摄体置换,将镜头对准白色物体,使白色物体充满画面或占画面中心80%的位置,最后拔动白平衡按钮进行自动调节。 四,电视摄像的操作要领是什么? 解析:DV的拍摄要领是:稳,平,准,匀。 稳:保持摄像机平稳,使画面无抖动。 平:保持画面与被摄体在同一水平线上。 准:被摄物体要突出主题,目标要准。 匀:拍摄运动镜头时,要保证运动是匀速的。 五,电视景别如何划分?不同的景别有何作用? 解析:电视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决定景别大小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摄像机和被摄物体的距离;一是摄像机所使用镜头的焦距长短。 (1)按照划分,景别可以被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2)电视景别的作用:a.景别的变化带来视点的变化,它能通过摄像造型达到满足观众从不同视距、不同视角全面观看被摄体的心理要求. B.是实现造型意图、形成节奏变化的因素之一。 不同景别的作用:

《电视摄像与编辑》笔记

《电视摄像和编辑》第一章思考题: 1电视画面的摄取过程与电影画面有何不同?答: 电视画面的摄取是依靠电视摄像机来完成的,它在电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就像电影机在电影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一样,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影像感觉和影像纪录的方式。 电影摄影机所利用的影像感觉是电影胶片,电影胶片是一种精细的化工产品、是依靠光化学反应的原理来获的影像的电视摄像机的影像感觉体则是CCD 【ChargeCoupledDevicd它是一种电子传感器。 电影摄影机之所以能够获得每秒24格的运动画面,是因为它利用了间歇机械机构使胶片在暴光时静止、而在非暴光时运动。 而电视摄像机对运动画面实现则是依靠CCD的电荷转移功能。 电视摄像机区别于电影摄影机的另一大特点是它的磁带纪录格式,电视摄像机的CCD只承担光学影像的感应和影像信号的转移任务,而并不负责承载影像。 在电视摄像中(通常指摄录一体机)形象的直接承载者是磁带(与之相比较电影胶片既是影象的感应者又是影象的承载者)。 磁带本身的物理几何属性以及它对信号的记录格式将直接影响电视画面的再现质量。 2电视系统中常用的导线有哪几种?接口有哪几种?接头有哪几种?答: 主要连接导线: 1.视频线: 输出、输入电视画面信号的导线。 2.音频线: 输出、输入音频信号的导线。 3.射频线: 传输被调制后的视频和音频导线。

4. S—端线: 输出、输入较高画面质量信号的导线。 5.卡侬头三芯插头导线: 输出、输入画面及音频信号的导线。 6.卡侬头三芯插座导线: 输出、输入画面及音频信号 7. 1394数据传输导线: 8.三根莲花头视/音频导线: 输出、输入画面及音频信号的导线。 主要接口: 常见的有卡侬头座、莲花座、Q9座、射频座等。 主要接头: 卡侬头、莲花头、Q9头、射频头等。 3摄录一体机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的作用如何?答: 摄像镜头、寻像器、摄像头、录像包、随机麦克、电池包、电缆接口七部分。 镜头: 镜头”是摄像机的眼睛,是取景与拍摄的重要光学装臵(一般都是变焦距镜头)。 成像装臵: 成像装臵”是摄像机一个比较复杂的电器部分,主要功能是将从镜头进来的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再由电信号转变为光信号的一个电器装臵(由管式、集成电路板式两种。

电视摄像试题库

电视摄像试题库 一、填空题。 1、电视摄像师的最基本工具是(),它由()()()三部分组成。 2、在电视节目制作中我们把图像信号称为(),声音信号称为()。 3、世界上主要的电视制式有()()()三种,其中我国使用的电视制式是(),它每秒()场,即()帧,每帧由()扫描线组成。 4、早期摄像机是()摄像机,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进入()时期,80年代后实现()。 5、摄像机镜头的作用是将要拍摄的景物真实、清晰地反映到()上,它由()()()()等一组光学透镜和机械调节部件组成。 6、根据不同的焦距,镜头可以分为()()()三类。 7、“15×12.5mm”表示其最短焦距为(),最长焦距为(),变焦倍率是()。 8、f/5.6和f/8通光量相差()倍,f/1.7和f/2.5通光量相差()倍。 9、光圈是镜头里用来控制()的机械装置。 10、分光装置有()()()三种。 11、成像装置是彩色摄像机中把()信号转换为()信号的电子装置。主要有()()两种。 12、新磁带使用前要打开保护钮,录()彩条,()彩场或空场。 13、拍摄时,如发现全景散焦,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两种情况。 14、光包括无线电波()()()()()等,其中()()()等电磁波被称为“光波”。 15、可见光的波长是()至()。 16、日光的可见光谱是一个连续光谱,在雨后出现的彩虹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序排列的()()()()()()()各种色光,因此,日光被称为()光源。 17、光学的三原色主要包括()()()三种,而美术上的三原色是指()()()三种。 18、电视画框的长宽比有()()两种,通常电脑屏幕的长宽比是()。 19、电视艺术中的动感由三种元素构成:()()()。 20、两个连接在一起的镜头,()与()都应有所变化,以丰富画面的表现形式和防止同机位拍摄引起的画面跳动。 21、被摄体的表面亮度取决于()()两个方面。 22、光效是直射光还是散射光,取决于()()()几个因素。 23、光线的方向从水平和垂直方向分,有()()()()()()()()()。 24、晴天中被照明对象主要接收三种光线的照明:()()和()。 25、晨昏时刻,太阳高度很(),光线与地面夹角较(),光线较();光线中()的比例增加,()的比例减小,成()调。 26、造型光主要有()()()()()、过渡光、环境光几种。 27、照明风格主要有()()()三种。 28、常见电视景别包括()()()()()几种。 29、()()()的变化,是电视摄像中视点变化的基本要素。 30、景别的大小也影响着动感的表达。景别大,则物体影像(),影响位移(),动感表达();景别小,则物体影像(),影响位移(),动感表达()。 31、相对于固定摄像,运动摄像的画面造型形式要复杂得多,主要有()()()()()()晃动、旋转()等。 32、一个完整的运动镜头,一般包括()()()三个部分。 33、镜头的组接不是对我们视觉经验的模仿,而是对我们()的再现。 34、在一个复杂的场景中,往往有较为复杂的轴线关系,它们是()()()。 35、电视中声音元素主要有三类:()()和()。 36、电视节目中声音与画面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和()两个方面。 37、传声器的方向性,是指对各个方向传来的声音的灵敏度。按指向性分,传声器可分为()()()。一般,随机话筒属于(),采访话筒多用()。

电视画面编辑基础试题1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剪辑艺术的发展经历了“原生态”时期、“蒙太奇语言”时期、“动作剪辑”时期和“数字合成”时期这四个历史阶段。 2.散点透视的核心是移动视点。? 3.音乐剪辑点需要解决音乐和画面的关系以及音乐的节奏问题。 4.剪辑率是形成影视作品感动调子的两大因素之一。 5.影视创作一般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的核心环节是拍摄;后期的核心环节是剪辑。 6.影视时空结构确切地说,应该包括三个层面:总体时空结构、段落时空结构和镜头时空结构。 7.我们可以把影视的时间分为三层涵义:即影视节目时间、叙事时间和观看时间。 8.马尔丹在《电影语言》中将蒙太奇分为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 9.在电视行业里,“编辑”一词通常有双重含义,既指代一个创作环节,又是一项工种名称。 11.电视创作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里,涉及到多个环节,其中包括策划、选题、采访、拍摄、剪辑、合成等。 12.作为工种而言,编辑是创作的主要参与者和领导者。 13.在电视创作中,编辑是必须承担后期结构节目、取舍镜头的剪辑任务。 14. 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的语言手段,是艺术反映显示生活的独特方式,也是镜头组合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全部技巧的总称。 15.从观众接受角度划分,影视时间存在着三种不同性质的时间形式: 播映时间、叙述时间和观众欣赏的心理时间。 16. 主题运动、摄像机运动以及镜头转换形成的运动共同构成了屏幕运动形态。 17.镜头内位置、方位关系、视线、色彩、景别等各种构成元素的匹配,是明确叙事的基础。 18.用特技方式连接镜头是影视语言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 19.镜头转换应该符合生活的逻辑。 二、不定项选择题(2×10=20分) 请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入括号中,此为不定项选择题,允许多选。 1.一般来说,相连镜头间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关系?(ABCDE) A.因果关系B.呼应关系C.平行关系 D.烘托关系 E.冲突关系 2.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剪接点范围:(D ) A.叙事剪接点B.动作剪接点C.情绪剪接点D.时间剪接点 3.选择镜头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综合考虑?(ABC ) A.技术质量B.美学质量C.影像的丰富多变性D.镜头的内容 4.新兴的传播媒体有哪几项特点?(ABCD) A.方便性B.及时性C.互动性D.综合性 5.被称为肖像镜头的是下列哪种景别的镜头?( A ) A.近景 B.全景 C.特写 D.中景 6.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技巧性的转场方式?(D ) A.渐隐渐显B.叠化C.定格D.镜头遮挡 7.不属于后期剪辑工作的准备阶段的工作是?(C ) A.修改脚本B.熟悉素材C.剪辑D.撰写编辑提纲

电视画面构图

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作业 1、什么是电视画面构图?有何特点? 电视画面是电视造型语言的基本因素,是组成电视节目的基本单位。电视画面构图是指在电视拍摄中把被摄像对象及其造型元素加以有机组织、选择和安排,以塑造视觉形象,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创作活动。电视画面构图是电视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现拍摄内容的重要形式。 特点---(1)动态随机性;电视画面构图最显著的特点,由于被摄主体的运动和摄像机自身的运动,画面中主体的位置以及画面形象间的透视关系都会改变,因此摄像者要对运动过程有一种预见性和总体把握能力,要准确地构图。以确保主体突出、布局合理。(2)整体连续性;一个完整的电视节目一般都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画面组成,每一幅画面表达的内容都不是孤立的,要么是从上一个画面延续而来,要么向下一个画面发展下去,这就要求摄像者在构图时,不仅要从所拍摄的单个画面考虑,还要从上一个画面和下一个画面的整体关系和连贯性上加以考虑,形成构图的整体性和传情达意的连续性。(3)视点多样性;电视画面可以对一个被摄主体从多个视点、多个角度、多个景别进行拍摄,使主体形象和拍摄范围在变化中展现,使观众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更丰富的视觉感受。(4)画幅和时间的限定性;电视画面大都遵循4:3或16:9的画幅比例,受电视播放限制,电视画面不能无休止的固定在屏幕上,这就要求在构图时充分考虑画面所能承载的信息量,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整准确的传达给电视观众。(5)现场一次性;电视画面的拍摄大都是现场一次性完成,拍摄完的画面构图就确定了。对于那些电视直播节目,必须事先做好准备,尽量减少失误。 电视画面是一种空间艺术,还是一种时间艺术,在拍摄过程中,要根据电视画面构图的自身特点来选择、组织画面,形成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的构图。 2、电视画面构图的形式元素有哪些? 电视画面构图中,光线、色彩、影调、线条、质感和立体感等元素是构成画面的最基本的形式元素。 光线---构图中最重要的先决条件。离开了光线,万物就失去了色彩,构图就无从谈起。在电视构图中,可以利用光线来表示时间,突出主体,创造气氛,增强立体感和质感等。 色彩---世界万物是彩色的,由于人的视觉对色彩有特殊的敏感性,所以在电视画面构图中,一方面要将被摄对象的真实色彩准确还原,另一方面还要创造出和谐均衡的色彩构图。做到以上两点,客观上依靠性能良好的摄像设备和娴熟的拍摄技术,主观上要求对色彩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有充分的认识。一般来讲,色彩有三个基本特征:色相、明度、纯度。 影调---指画面影响所呈现的明暗层次。构图中,还是画面构图、烘托气氛、传递情感的重要手段。影调以亮度划分,可分为高调、低调、中间调。 线条---画面构图中最基本的,也是最活跃多变的要素。电视画面中的线条是从真实的三维空间中抽象出现的,具有塑造空间感和立体感、表现节奏感的作用。可分为水平线构图、垂直线构图、斜线构图和曲线构图。善于提炼、选择和运用不同物体的线条特征,是电视摄像构图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有限的电视画框中恰当地安排线条走位置和长短,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 质感---指人们对物体材料和表面结构的视觉感受,使人们对于周围不同物体的某种直观的感觉。大自然中万物有不同的之地,光滑的、粗糙的、闪光的、凹凸不平的等。质感得以准确表现的关键是用光。构图中,摄像人员要充分利用光线明暗变化来呈现物体的视觉质感,从而使质感表现的更加细腻。 立体感---人类在观察自然界中的物体时,能获得高度、宽度和深度的三维信息,而电视画面是二维的,只有高度和宽度,没有纵深,因此,在拍摄时,需要了解如何用二维的形式表现三维空间中的事物。

《电视摄像与编辑》笔记

电视摄像和编辑》 第一章思考题: 1电视画面的摄取过程与电影画面有何不同? 电视画面的摄取是依靠电视摄像机来完成的,它在电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就像电影机在电影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一样,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影像感觉和影像纪录的方式。 电影摄影机所利用的影像感觉是电影胶片,电影胶片是一种精细的化工产品、是依靠光化学反应的原理来获的影像的 电视摄像机的影像感觉体则是CCD【ChargeCoupledDevicd它是一种电子传感器。电影摄影机之所以能够获得每秒24 格的运动画面,是因为它利用了间歇机械机构使胶片在暴光时静止、而在非暴光时运动。而电视摄像机对运动画面实现则是依靠CCD的电荷转移功能。 电视摄像机区别于电影摄影机的另一大特点是它的磁带纪录格式,电视摄像机的CCD只承担光学影像的感应和影像信号的转移任务,而并不负责承载影像。 在电视摄像中(通常指摄录一体机)形象的直接承载者是磁带(与之相比较电影胶片既是影象的感应者又是影象的承载者)。磁带本身的物理几何属性以及它对信号的记录格式将直接影响电视画面的再现质量。 2电视系统中常用的导线有哪几种?接口有哪几种?接头有哪几种? 答: 主要连接导线: 1.视频线: 输出、输入电视画面信号的导线

2.音频线:输出、输入音频信号的导线。 3.射频线:传输被调制后的视频和音频导线。 4.S—端线: 输出、输入较高画面质量信号的导线。 5.xx 头三芯插头导线:输出、输入画面及音频信号的导线。 6.xx 头三芯插座导线:输出、输入画面及音频信号 7.1394数据传输导线: 数据信号线。 8.三根莲花头视/音频导线:输出、输入画面及音频信号的导线。主要接口: 常见的有卡侬头座、莲花座、Q9 座、射频座等。主要接头: xx 头、莲花头、Q9 头、射频头等。 3摄录一体机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的作用如何? 摄像镜头、寻像器、摄像头、录像包、随机麦克、电池包、电缆接口七部分。 镜头: “镜头”是摄像机的眼睛,是取景与拍摄的重要光学装臵(一般都是变焦距镜头)。 成像装臵: “成像装臵”是摄像机一个比较复杂的电器部分,主要功能是将从镜头进来的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再由电信号转变为光信号的一个电器装臵(由管式、集成电路板式两种。集成电路板式也称为CCD装臵)。 寻像器: “寻像器”是摄像师工作当中于摄像机沟通的一个重要通道。它能够显示摄像机工作的技术状况。也是摄取画面、构图画面、寻找画面及回看画面的一个重要窗口。第

(影视摄影造型)实验报告

(影视摄影造型)实验报告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影视摄影造型 院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报告规格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五、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六、误差分析及问题讨论

目录 1. 数码摄像机的基本操作 2. 不同景别、构图拍摄 3. 摄像机的运动造型 4. 演播室使用 5. 虚拟性电视节目的拍摄——MV拍摄 6. 纪实类电视节目的拍摄——电视新闻拍摄 8. 9. 10. 11. 12. 13. 14. 15. 每次实验课必须带上此本子,以便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和记录实验原始数据。 实验时必须遵守实验规则。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袁必须人人亲自动手实验,但反对盲

成绩 目乱动,更不能无故损坏仪器设备。 这是一份重要的不可多得的自我学习资料。它将记录着你在大学生涯中的学习和学习成果。请你保留下来,若干年后再翻阅仍将感到十分新鲜,记忆犹新。它将推动你在人生奋斗的道路上永往直前! 实验一:数码摄像机的基本操作 一、实验课程名称 电视摄像 二、实验项目名称 数码摄像机的基本操作 三、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摄像机原理、部件及其功能,掌握摄像机的使用方法、操作 方法和技巧。 能使用摄像机及其辅助设备。 四、实验内容和原理 内容: 一、摄像机的原理 二、机身主要部件和功能参数 三、摄像机镜头调节 四、摄像机的准备 五、摄像机操作要领及技巧 原理:不论是什么样的摄像机,其工作的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即把光学图象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当我们拍摄一个物体时,此物体上反射的光被摄像机镜头收集,使其聚焦在摄像 指导老师何玲第4 页

电视摄像造型元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 第一节电视景别 一、什么是景别 景别:是指被摄物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 从摄像工作者的角度来理解:是摄像师在创作过程中组织和结构画面、制约观众视线、引导观众注意、规范画面内部空间、暗示画面外部空间,决定观众的观看内容、观看方式以及对画面内容接受程度的一种有效造型手段。对电视画面中景别的处理,是摄像师进行视觉创作的重要造型手段之一。 从表达效果来看:正因为景别的存在、排列和组合,才可以造成电视画面强烈的造型效果和视觉效果,产生特定的观赏节奏和情绪。因此在电视视觉形象中,对景别的把握和控制是摄影风格的重要体现。 二、影响景别的因素 1、摄像机和被摄主体之间的距离。 在镜头焦距固定的前提下,拍摄距离的变化造成画面景别的相应变化:拍摄距离越近,被摄主体在画面上的面积越大,景别越小;拍摄距离越远,被摄主体在画面上的面积越小,景别越大。 2、摄像师使用的摄像机镜头焦距长短。 在摄像机与被摄主体距离不变的情况下,镜头焦距越长,被摄主体在画面上的面积越大,画面景别越小;镜头焦距越短,被摄主体在画面上的面积越小,画面景别越大。 注意两点: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事件发展的逻辑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摄像师对景别的选用,摄像师通过对被摄主体景别大小的设计,引导观众的视线,描述

事件的发展过程。所以,景别的大小应当和它的表现内容和情绪变化相适应。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景别的大小通常决定镜头时间的长短,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摄像师必须保证观众有足够的时间看清楚画面上的内容,而不同的景别需要的看清内容的时间是不同的,所以镜头时间也会相应不同。 当然,有些时候由于特定的表达需要,如想表达某种特定的情绪,那么小的景别也可以占据较长的时间以让观众强烈感受到表达的情绪,或者较大的景别占据较短的时间,让观众直观感受画面而不是看清画面。 在实际操作中,摄像人员要根据所表现的内容、目的和不同需要来确定被摄体的画面取舍与范围,排除一切多余的、次要的部分,保留那些本质的、重要的、能够引起观众充分注意的画面内容。景别的选择是摄像师创作思维活动的最直接表现。不同的景别,往往表现着不同的视野、空间范围、视觉韵律和节奏。 下面我们一起来具体分析不同的景别。 当然,有些时候由于特定的表达需要,如想表达某种特定的情绪,那么小的景别也可以占据较长的时间以让观众强烈感受到表达的情绪,或者较大的景别占据较短的时间,让观众直观感受画面而不是看清画面。 三、景别划分及特点 (一)、远景 1、定义 是指表现广阔空间或者开阔场面的画面的景别,是所有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在电视节目中常用于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和场面。 远景可以分为大远景和远景两类:

电视摄影与编辑(终稿)

电视摄影讲座 一、电视画面 第一部分:电视摄像机与电视画面 摄像机是电视工作者的工具和武器,它不仅是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最主要、最基本的设备,也是决定电视节目技术质量的前提和关键。摄像机是利用设想器材的光电转换原理和电视技术中的电子扫描方法,将镜头所摄取的光信号转换为相对应的电信号,这些电信号经过一系列的编码处理后,合成为标准的彩色电视信号。 一、摄像机的组成与分类 摄像机的技术进展,经历了真空管、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微电子固体摄像器件等几个阶段。但不管型号如何,装备怎样,电视摄像机的基本机构和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 通常,摄像机是由光学系统、光电转换系统、图像信号处理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等组成。摄像机的光学系统是由变焦镜头、色温滤色片、红绿蓝分光系统等组成,可以得到成像于各自对应的摄像器材靶面上的红(R)、绿(G)、蓝(B)三幅基色光像。摄像机的光电转换系统的作用是将成像于靶面上的光像转换成电信号,然后经图像信号处理系统放大、校正和处理,并同时完成信号编码工作,最终形成彩色全电视信号输出。 在摄像机开拍前和拍摄过程中,需要做很多的调整工作。为了操作方便和使用灵活,一般的摄像机上都有自动和电动控制装置,即自

动控制系统。比如自动白平衡调整、自动黑平衡调整、自动光圈、电动变焦、自动增益控制、自动聚焦等装置。除了上述几个主要工作系统以外,摄像机还有一些附属部件,主要有寻像器、彩条发生器、交直流电源等。 由于摄像机品种繁多,生产厂家各异,因此分类的方法也不一样,有时候同一类摄像机会出项许多不同的名称。随着科技的进步,元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摄像机的种类和用途也越来越多。 根据质量性能和各自用途的不同,摄像机可以分为广播级、专业级和家用级三类。广播级的性能最好,但价格高、体积大、重量重。专业级的价格适中,小巧灵便,比较适合新闻采集等灵活机动的摄像工作。家用级的价格便宜,操作简便,但成像质量较差。 根据使用的场合不同,摄像机又可分为演播室拍摄用的座机和室外用的便携式机两类。 二、摄像机的技术特点 与机械时代的产物---电影摄影机不同,摄像机是电子时代的高科技产物。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微处理技术的发展,目前摄像机的模拟量自动控制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改进,摄像机的质量还将会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1、由于摄像机是能够完成光--电--光图像转换过程的高科技电子设备,所以说摄影作品是立等可见的。 2、摄像机具备色温滤色装置和黑、白平衡调整系统,对操作和摄录工作产生了一些相关要求。

《电视摄像》实验报告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 院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报告规格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五、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六、误差分析及问题讨论

目录 1. 数码摄像机的基本操作 2. 固定镜头拍摄 3. 运动镜头拍摄 4. 演播室的使用 5. 电视新闻节目拍摄 6. MV拍摄 7. 每次实验课必须带上此本子,以便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和记录实验原始数据。 实验时必须遵守实验规则。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必须人人亲自动手实验,但反对盲目 乱动,更不能无故损坏仪器设备。 这是一份重要的不可多得的自我学习资料它将记录着你在大学生涯中的学习和学习成果。请你保留下来,若干年后再翻阅仍将感到十分新鲜,记忆犹新。它将推动你在人生奋斗的道 路上永往直前! 指导老师:第2页

实验一: 数码摄像机的基本操作 一、实验课程名称 《电视摄像》 二、实验项目名称 数码摄像机的基本操作 三、实验目的和要求 摄像机拍摄前各种拍摄模式和各种参数的调整 四、实验内容和原理 分拍摄小组,为拍摄某一个节目做好拍摄前的准备工作; 掌握摄像机的使用方法、操作方法和技巧; 小组成员轮流练习调整各种参数; 五、主要仪器设备 摄像机、三脚架、磁带、SD卡、电池 六、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一)了解摄像机的原理

二)了解机身主要部件和功能参数,掌握摄像机机身各部件调节 1、色温滤光镜调整 2、SHUTTER电子快门调整 3、GAIN开关选择 4、黑白平衡调整 三)摄像机镜头调节 1、焦距的调节 2、聚焦环与聚焦 3、光圈调节 4、寻像器的调节 四)摄像机的准备 总结:摄像机准备工作任务: 1、WHITE BAL 白平衡存储器选择开关选择 2、光圈选择为A,自动挡 3、黑白平衡调整 4、录音模式选择 5、时间数据设置 五)摄像机操作要领及技巧 1、拍摄稳定的画面 2、拍摄清晰的画面 3、拍摄相对平行的画面 4、拍摄准确的内容

(影视摄影造型)实验报告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影视摄影造型 院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报告规格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五、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六、误差分析及问题讨论

目录 1. 数码摄像机的基本操作 2. 不同景别、构图拍摄 3. 摄像机的运动造型 4. 演播室使用 5. 虚拟性电视节目的拍摄——MV拍摄 6. 纪实类电视节目的拍摄——电视新闻拍摄 8. 9. 10. 11. 12. 13. 14. 15. 每次实验课必须带上此本子,以便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和记录实验原始数据。 实验时必须遵守实验规则。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袁必须人人亲自动手实验,但反对盲目乱动,更不能无故损坏仪器设备。

成绩 这是一份重要的不可多得的自我学习资料。它将记录着你在大学生涯中的学习和学习成果。请你保留下来,若干年后再翻阅仍将感到十分新鲜,记忆犹新。它将推动你在人生奋斗的道路上永往直前! 实验一:数码摄像机的基本操作 一、实验课程名称 电视摄像 二、实验项目名称 数码摄像机的基本操作 三、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摄像机原理、部件及其功能,掌握摄像机的使用方法、操作 方法和技巧。 能使用摄像机及其辅助设备。 四、实验内容和原理 内容: 一、摄像机的原理 二、机身主要部件和功能参数 三、摄像机镜头调节 四、摄像机的准备 五、摄像机操作要领及技巧 原理:不论是什么样的摄像机,其工作的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即把光学图象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当我们拍摄一个物体时,此物体上反射的光被摄像机镜头收集,使其聚焦在摄像器件的受光面(例如摄像管的靶面)上,再通过摄像器件把光转变为电能,即得到了“视频 指导老师何玲第3 页

电视摄像复习资料

第一章电视画面 1.电视画面的特性:纪录现实时空、传递真实时空、完成信息传达、构筑影像时空、推进叙事进程、完成形象塑造、形成美学意味。 2.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 a.表现具象:电视画面认识具体形象有特殊优势;电视画面以准确、细致,全面再现人物的神态、情绪、动作,以及景物的形状和色彩变化;通过形象表述思想、传递情感,用形象说话。 b.表现运动:记录运动、表现运动是影视艺术的特有功能,它能表现运动姿态、速度、节奏,以及运动的全过程;画面再现的是运动形象,表现的是形象的运动;通过主体与环境、动静、速度,方向对比突出主体的运动;突破了绘画、图片等造型艺术发展空间。 c.运动表现:指摄像机运动所造成的框架运动。框架的运动造成框架内景物在画面上的运动:位移、景别,方向角度的变化;不定点的运动摄像不断改变画面的内容。 3.电视画面的取材要求:信息传达的要求(准确有效地传达信息);画面稳定的要求(要做到稳、平、准、匀、清、缓);美学原则的要求 ①、电视画面的时空信息应清晰准确、简明集中。 ②、电视画面的光色还原力求真实、准确。 ③、镜头运动时力求稳定、流畅、到位。 ④、注意同期声的采录。 4.电视画面的构成要素:主体、陪体、前景、后景、背景、留白等 5.主体:是指画面当中被拍摄的主要对象,是镜头主要思想的表现者,在画面中起到主导作用,也是画面的视觉重点,是电视画面存在的基本条件。主体在画面当中是表达内容的中心,是画面结构的中心,也是画面趣味的中心。画面主体是反映内容与主题的主要载体。 6.前景(作用):①、帮助主体表达主题、交待内容。②、表现时间概念、季节特征、地方色彩。③、强化画面的纵深感和空间感。④、均衡构图和美化画面。⑤、形成象征意义或暗寓色彩。⑥、在运动摄像中,增强节奏感和韵律感。 7.背景:背景可以发挥出环境表现的功能,丰富画面内容,对主体起烘托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增加画面的景物层次,拓展画面的纵深空间,并且能够通过色彩、影调等视觉元素均衡视觉画面构图、美化画面。 背景在内容上表现为点名主体所在的客观环境、地理位置及时代气息;在表现形式上,则体现为利用色调和空间来衬托主体展现的环境,积极发挥线条和机构的影响。 第二章摄像机应用基础 1.摄像机的种类 a.按用途划分:广播级摄像机、专业级摄像机、家用摄像机 b.按清晰度划分:标准清晰度摄像机、高清晰度摄像机 2.摄像机的组成:镜头、寻像器、话筒、机身、附件 3.摄像机的性能指标(应用):信噪比、分解力、灵敏度 4.拍摄的基本要领:稳、准、平、匀、清、缓 5.常见的音频格式:W A V格式、MP3格式、WMA格式、OGG格式、APE格式 6.镜头的含义 a.广义是指由电子摄录系统拍摄和制作的,由电视屏幕显现的图像。 b.狭义是指摄像机从开机到关机不间断的拍摄记录下来的一个片断,该片断在时间和空间上没有被切断得感觉。

电视画面编辑分析

电视画面编辑 一、镜头:电视作品叙事的最小单元。 场面:电视的自然段落,由一个以上的镜头构成。 段落:组成影片的最大基层单位。 二、画面表现所受的制约条件:受自身表现力的制约;受制作人的整体构思和所要达到的整 体或局部效果的制约。 三、卢米埃尔兄弟代表作:《火车到站》、《水浇园丁》;从此宣告了人类文化史上一门崭新的艺术,电影的诞生;被称为“现代电影之父” 。(电影的出现) 乔治梅里爱:《灰姑娘》、《月球旅行记》;电影史上第一位有意识地进行艺术创作的先驱,他发现电影是一种可以按照创作者意图来观察、解释甚至扭曲现实的新方法;提出了“银幕即舞台”的口号,率先创造了“人为安排的场景”。 有人称他为“科幻片之父”。 (简单镜头连接:停机拍摄进而通过多个镜头的连接,叙述一个简单的故事) 爱德温鲍特:《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火车大劫案》 鲍特第一次把事件时间和银幕时间区分开了,把一个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完成的营救工 作压缩到一部片子的范围内。 鲍特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创造了剪辑所依据的两条原则一一时间的选择性和空间的选择 性。 (电影思维方法的奠基) 大卫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 格里菲斯的贡献即在于奠定了电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的基础;格里菲斯最伟大的贡献在于 他确立了段落在电影叙事中的地位;格里菲斯被冠以“电影之父”。 (剪辑艺术的雏形) 四、库里肖夫:第一个提出剪辑理论的人;以实验的方法证明了两点:将同一个镜头与不同镜头分别组接,就可以创造出不同的审美含义;镜头的连接顺序,对意义表达有重要影响。他指出,电影意义的产生并不在于镜头本身,而取决于它与其他镜头的对列关系。 普多夫金认为两个镜头的并列意义大于单个镜头的意义,甚至认为电影是镜头与镜头构筑并列的艺术。 普多夫金确立的五个剪辑技巧直到今天仍是剪辑的基石:对比、平行、象征、交叉剪辑、主题。 爱森斯坦强调不同镜头间的对立、撞击、冲突和结构化作用所产生的新质的含义,并将之视 为蒙太奇理论的精髓。他明确地指出:“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二数之和,而更像二数 之积。” 五、影视时间的三层含义:影视时间存在着三种不同性质的时间形式:播映时间、叙述时间和观众欣赏的心理时间。 播映时间是单部影视片或节目播映的总体时间长度。 叙述时间是一种艺术化的时间形态,也是人们常说的蒙太奇时间。屏幕叙述时间不是真实的 自然时间性,它是电视叙事构筑情节的时间,是对现实时间的加工和变形,甚至是逆转、扩展、省略或超越。 观众的心理时间是指播映时间和叙述时间综合作用在观众心理造成的独特时间感(主观的时间形态),即观众在观看时主观心理感觉的时间。 六、节目叙述时间的表现形式:

电视摄像知识点总结

电视摄像知识点总结 ·摄像机主要由光学系统、光电转换系统和摄像系统三部分构成。·摄像机的工作原理是一个光—电—磁—电—光的转换过程,摄像机的工作即成像、光电转换和录像的过程。 ·焦距即焦点距离,是光学镜头的中心到摄像管前的靶面或固体摄像器件成像装置靶面(前表面)之间的距离。 ·光圈是镜头里面用来改变通光口径、控制光通量的机械装置,它由一组弯月形的薄金属片组成。 ·景深:当镜头聚集于被摄影物的某一点时,这一点上的物体就能在电视画面上清晰地成像。在这一点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景物也比较清晰。这种被摄景物中可以成像清晰的纵深范围即是景深。 ·决定和影响景深的主要因素有:光圈、焦距和物距。 光圈口径越小,画面的景深范围越大。反之,光圈口径越大,景深的范围越小。 镜头焦距越短,画面的景深范围越大;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范围越小。物距越远,画面的景深范围越大;物距越近,景深范围也就越小。·摄像机主要由镜头、寻像器、话筒、主机(机头)和附件五部分构成。 ·摄像机的镜头分为四种:标准镜头、广角镜头(短焦距镜头)、窄角镜头(长焦距镜头)、变焦镜头。 标准镜头:镜头视场角为50°左右,焦距为25mm左右。)在纪实性节目中被广泛使用。

广角镜头:视场角大于60°,镜头焦距小于25mm的镜头。)当摄影师要表现被摄物地气势,造成大小、高低、对比强烈甚至夸张的画面效果时往往采用广角镜头进行拍摄。 窄角镜头:镜头视场角小于40°,焦距大于25mm。)放大倍率大,景深小。适用于拍摄远距离被摄物的局部和细节,但由于其对调焦的要求很高,摄像机的抖动往往被放大,不适宜手持,肩扛拍摄。 变焦镜头同时具备长短中焦距镜头的造型功能,视场可以从窄角到广角连续改变(画图) ·聚焦也叫对焦、校焦,)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使被摄对象在画面上清晰的成像,根据它与摄像机间的距离,调整镜头的焦点,使景物能在成像平面上清晰地成像。 ·摄像机的使用和拍摄注意事项:1开机预热 2光圈控制3聚焦 4变焦控制5尽可能地缩短暂停时间6拍摄每个镜头应提前录制5—10秒7拍摄的画面长度应比实际用的长度长8多拍一些辅助镜头9考虑不同景别的搭配10在拍摄时认真做好场记 ·摄像机的三大技术指标:分解力、灵敏度、信噪比。 分解力:是指摄像机分解图像细节的能力,一种是水平分解力,一种是垂直分解力。摄像机沿水平(垂直)方向分解图像细节的能力 灵敏度:一般以同一照度条件下拍摄同一景物得到额定输出时所用的光圈大小来衡量。)在照度不变的情况下,使用的光圈越小,摄像机的灵敏度越高。 信噪比:是指摄像机在标准照度(2000lx)下所拍摄的视频信号(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