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氯代烃场地地下水污染调查

氯代烃场地地下水污染调查

氯代烃场地地下水污染调查
氯代烃场地地下水污染调查

氯代烃场地地下水污染调查

1 引言

氯代脂肪烃曾经广泛用于机械、电子、皮革、干洗行业和化工企业(Stroo et al., 2003; Scheutz et al., 2011),但由于储存和处置不当,已经造成全球数千个场地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据统计,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存在大量的氯代烃污染场地,特别是发达国家,由于工业高度发展,污染场地数量多、种类全、危害严重.美国环保局检测的美国39个小城镇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地及常用场地的结果表明,有11种挥发性的氯代链烃在未处理过或处理过的地下水中都被检出,其中,检出率最高的是三氯乙烯及三氯甲烷,分别是36%及31%(卢杰等,2008).德国Bitterfeld地区经过近百年的化学工业发展,当地的地下水及土壤受到了氯代烃的严重污染,涉及的土壤和地下水面积达25 km2,约有2亿m3的地下水遭受污染,成为欧洲最臭名昭著的氯代烃污染场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及国家“退二进三”政策的推进,许多污染企业陆续搬出城市中心区.由于管理不善和历史遗留问题,绝大多数搬迁企业都会发生原址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何江涛等(2005)针对我国北方某城市浅层地下水进行了有机污染物的调查,发现在局部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氯代烃污染,四氯化碳(CT)、四氯乙烯(PCE)、三氯乙烯(TCE)和三氯甲烷(CF)是污染区主要的污染物,其中,TCE与PCE污染程度严重,最高浓度分别达到了63.74 μg·L-1和487.55 μg·L-1.路国慧等(2009)选择了沈阳地区主要河流的沿岸地下水及地表水其进行了卤代烃的分析,调查发现,13个检测的井点中有1个站点井水里的1,2-二氯乙烷(101.1 μg·L-1)超标,30个地表水站点的样品里有6个站点的卤代烃化合物浓度超过了我国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俞光明等(2007)对杭州市浅层地下水里的有机污染物进行了调查,发现杭州市的浅层地下水中除了四氯化碳之外还含有其它的卤代烃,包括三溴甲烷、1,1-二氯乙烯、三氯乙烷、三氯甲烷和四氯乙烯,调查工业区、垃圾场和农业区浅层的地下水有机污染情况时发现存在明显的潜在的危害作用,.

1,1,1-TCA主要作为建筑材料、清洗剂和金属除油剂使用.由于不恰当的储存及处置产生的泄漏导致1,1,1-TCA已经成为大多数工业污染场地地下水中普遍存在的污染物之一(Grostern et al., 2006).美国EPA筛选的“国家优先场地名录”中受到1,1,1-TCA污染的场地数量为393个,大约占总数的30%(USEPA,2012).1,1,1-TCA在地下水厌氧条件下可以脱氯生成一系列低氯产物(1,1-DCA、1,1-DCE、CA、VC),这些产物较1,1,1-TCA毒性大而且稳定(Scheutz et al., 2011),它们经常同时出现在污染场地地下水中.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上海浦东某1,1,1-TCA典型污染场地,调查场地地下水中氯代烃污染物种类和浓度分布情况,并通过GMS软件描绘出该场地地下水中氯代烃污染羽分布及迁移规律,以期为该场地的健康风险评估和今后可能的污染场地修复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2 材料与方法

2.1 场地概述

该场地之前主要从事汽车空调系统的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一度使用氯代烃类物质(1,1,1-三氯乙烷,TCA)对金属部件进行除油处理.场地上使用的其它化学品包括润滑油、机油、柴油、煤油和液压油等.该氯代烃污染场地整体形状不规则,占地面积约为98600 m2(图 1).场地西面有一条

约400 m的河流,通向更西边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小河,进而汇入黄浦江的一条支流,而该支流向东具有通往东海的出口.

图 1 场地功能区域与井位分布图(图中井位编号DP代表DNAPL监测井,MW和NW代表地下水监测井,其中MW-26-4为丛井,代表地下水监测井编号26,虑管深度4 m,其余类推)

场地内101A车间北面原有一块三氯乙烷原料桶的存储区;101A车间南面原有一个老TCA清洗单元,运行于1996-2006年,据了解,期间三氯乙烷年消耗量约240 t;101B车间北面另有一座新TCA清洗单元,较前一单元6年后投入使用,已于2008年5月被拆除.另外,101B车间南面及102车间南面自从工厂成立早期就是三氯乙烷和油类等原料的堆放区域,区域内并无污染隔离措施(图 1).此次研究共安装75口监测井(图 1).

2.2 样品采集

本研究使用Sample ProTM(Type MP-SPK-6P-T,QED,USA)采集地下水样品.为了保证采集到的地下水样品具有代表性,在样品采集前抽出3~5倍体积的井中地下水,直到地下水的温度、pH、溶解氧(DO)及电导率(EC)稳定.样品采集的同时,测定地下水的pH、DO、EC值.将采集到的样品迅速转移到40 mL的挥发性有机物分析瓶(VOA)中.瓶子用带有聚四氟乙烯膜塞子的盖子封口,保存在4 ℃左右的保温箱中,运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

2.3 仪器与试剂

仪器:吹扫捕集装置(Tekma Atomx),Agilent 7890A气相色谱仪.

试剂:氯代烃混合标准溶液购买自Accustandards(USA),替代品(甲苯-d8、4-溴氟苯、二溴氟甲烷)购买自Accustandards(USA),高纯氮.

2.4 分析方法

吹扫捕集条件:捕集管型号 OI-10#;U型管(5 mL);气体流量 40 mL·min-1;最初捕集温度20 ℃(根据环境温度);解吸温度 180 ℃;烘烤温度 210 ℃;吹扫时间 11 min;解吸时间 4 min;阀温度 110 ℃;传输线温度 110 ℃;烘烤时间 2 min;样品间的洗涤次数为2次.

气相色谱条件:Agilent 7890A气相色谱;Agilent化学工作站;毛细管色谱柱(DB-VRX 60 m ×0.25 mm(ID)×1.4 μm);进样温度 240 ℃;柱流速(氦气)2 mL·min-1;初始温度 45 ℃,保持0 min;升温程序:12 ℃·min-1升至190 ℃,保持2 min;运行时间 12.3 min;分流比为20∶1;终止运行温度 235 ℃,保持0 min;传输线温度 230 ℃.本研究中5种氯代烃的检出限为0.5 μg·L-1.

2.5 数据处理

本研究利用GMS(Version 7.1)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克里金空间插值法.首先考虑的是各个井位浓度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异分布,确定对一个待插点值有影响的距离范围,然后用此范围内的采样点污染物浓度值来估计待插点的属性值,描绘场地地下水污染现状.

3 结果与讨论(Results and discussion) 3.1 污染场地水文地质 3.1.1 地质构造模型的建立

根据钻井时取得的静力触探数据对场地内的土壤进行分类,确定每个监测井垂直方向上的土层分布状况.该场地土壤主要分为回填土、粉质粘土、粉质砂土、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淤泥质砂质粉土和淤泥质粘质粉土.据此首先在GMS(Version 7.1)软件中用Borehole模块描绘出检测井的空间位置,由软件自动形成监测井之间的断层带及分配滑动面代号,勾画出监测区域边界后,构建区域内不规则三角形网络(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简称TIN),最终绘制整个污染场地中监测井所代表区域的地下三维地质实体(Solid)构造图(图 2),以便了解水文地质状况.

图 2 场地三维地质构造模型(X轴正向代表北向)

所构建的实体表明,浦东污染场地地层构造较为简单,各地层层次分明,应该是上海地处长江出海口,属冲积平原的原因.区域内地表为1 m左右的填土层,主要为褐色,中到低可塑性;以下是1~3 m的粉质粘土层;再下面为4 m左右的淤泥质粉质粘土层,两层中间部分区域夹杂有粉质砂土及淤泥质砂质粉土层;场地最下部是淤泥质粘土层,主要为灰色,低可塑性,部分位置含薄砂层.

3.1.2 地下水流向

《大气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大气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1.大气中有哪些重要污染物?说明其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 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若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两大类;若按形成过程则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按照化学组成还可以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和含卤素化合物。主要按照化学组成讨论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如下: (1)含硫化合物 大气中的含硫化合物主要包括:氧硫化碳(COS)、二硫化碳(CS 2 )、二甲基 硫(CH 3) 2 S、硫化氢(H 2 S)、二氧化硫(SO 2 )、三氧化硫(SO 3 )、硫酸(H 2 SO 4 )、 亚硫酸盐(MSO 3)和硫酸盐(MSO 4 )等。大气中的SO 2 (就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来 说)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SO 2约有50%会转化形成H 2 SO 4 或SO 4 2-, 另外50%可以通过干、湿沉降从大气中消除。H 2 S主要来自动植物机体的腐烂, 即主要由植物机体中的硫酸盐经微生物的厌氧活动还原产生。大气中H 2 S主要的 去除反应为:HO + H 2S → H 2 O + SH。 (2)含氮化合物 大气中存在的含量比较高的氮的氧化物主要包括氧化亚氮(N 2 O)、一氧化氮 (NO)和二氧化氮(NO 2)。主要讨论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 2 ),用通式 NO x 表示。NO和NO 2 是大气中主要的含氮污染物,它们的人为来源主要是燃料的 燃烧。大气中的NO x 最终将转化为硝酸和硝酸盐微粒经湿沉降和干沉降从大气中去除。其中湿沉降是最主要的消除方式。 (3)含碳化合物 大气中含碳化合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 2 )以及有机的碳氢化合物(HC)和含氧烃类,如醛、酮、酸等。 CO的天然来源主要包括甲烷的转化、海水中CO的挥发、植物的排放以及森林火灾和农业废弃物焚烧,其中以甲烷的转化最为重要。CO的人为来源主要是在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大气中的CO可由以下两种途径去除:土壤吸收(土 壤中生活的细菌能将CO代谢为 CO 2和 CH 4 );与HO自由基反应被氧化为CO 2 。 CO 2 的人为来源主要是来自于矿物燃料的燃烧过程。天然来源主要包括海洋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卤代烃》知识梳理

第三节 卤代烃 答案:(1)—X(F 、 Cl 、Br 、I) (2)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 (3)分子中除了碳氢原子外,其余是卤素原子 (4)少数 (5)液体和固体 (6)难 (7)CH 3CH 2OH ――――――→NaOH 水溶液,△CH 3CH 2—OH +H — Br (8)+NaOH ――→醇△CH 2===CH 2↑+NaBr +H 2 O 1.卤代烃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1)卤代烃的结构: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R —X ,如CH 3CH 2Br 、CHCl 3、CH 2===CHCl 、Br 、CH 2—Cl 、氟利昂(氟氯代甲烷和氟氯代乙烷的总称)等。 卤代烃的官能团是—X(F 、Cl 、Br 、I)。 芳香卤代烃,如Br 常温下,卤代烃中除少数为气体外,大多数为液体和固体,不溶于水,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本身是很好的有机溶剂)。 ①互为同系物的卤代烃,熔沸点随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升高。 ②除脂肪烃的一氟代物和一氯代物外,其余液态卤代烃的密度一般都比水的密度大。 ③溴乙烷在常温下是无色液体,沸点38.4 ℃,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 (4)卤代烃的用途 卤代烃的用途很广泛。如有些多卤代烃,其化学性质稳定、无毒,具有不燃烧、易挥发、

易液化等特性,曾被广泛用作制冷剂(如氟利昂)、灭火剂(如CCl4、C2F4Br2)、麻醉剂(CF3CHBrCl)、有机溶剂(如氯仿CHCl3)等;有些卤代烃还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如合成聚氯乙烯树脂(塑料材料)、聚四氟乙烯(不粘锅涂层)等。 近年来发现有些含氯、溴的氟代烷可以对大气中的臭氧层产生破坏作用,已被国际上禁止或限制使用。 【例1】下列关于卤代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溴乙烷(CH3CH2Br)分子中,溴元素的存在形式为溴离子 B.在卤代烃中,卤素原子与碳原子形成共价键 C.聚四氟乙烯(塑料王)为高分子化合物,不属于卤代烃 D.卤代烃比相应的烷烃的沸点高 解析:在卤代烃分子中,卤素原子与碳原子是以共价键结合的,所以溴乙烷分子中溴元素是以溴原子的形式存在的,A 不正确;聚四氟乙烯虽然是高聚物,但是也属 于卤代烃,C错。 答案:AC 2.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在卤代烃分子中,卤素原子是官能团。由于卤素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强,使共用电子对偏移,C—X键具有较强的极性,因此卤代烃的反应活性增强。下面以溴乙烷为例研究卤代 溴乙烷和NaOH在不同的溶剂中发生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 溴乙烷的消去反应: ①溴乙烷的沸点低,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应采用水浴加热。 ②证明Br-生成的方法:向大试管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后,滴加2滴AgNO3溶液。 现象:大试管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③检验Br-时,必须先用稀硝酸酸化,否则AgNO3会与OH-反应,生成褐色的Ag2O,会干扰观察浅黄色的AgBr沉淀。 ④消去反应是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如H2O、HX等),而生成含不饱和键化合物的反应。 ⑤如果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检验消去反应生成的乙烯,必须先用水吸收生成的HBr,否则HBr会影响乙烯的检验,因HBr也会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使溶液褪色。 ⑥乙醇在卤代烃消去反应中不是催化剂,只是起到了溶剂的作用。 巧记卤代烃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条件和产物:无醇(水溶液)则有醇(生成醇),有醇(醇溶液)则无醇(产物中没有醇)。 【例2】下列关于卤代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卤代烃都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的液体 B.所有卤代烃在适当条件下都能发生消去反应 C.并不是所有卤代烃都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

第1讲 烃和氯代烃

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1.掌握烃(烷、烯、炔、芳香烃)及其衍生物(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II 2 .从官能团的角度掌握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并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物分子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II 3.根据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特点,判断有机反应类型.II 4.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I 5.认识烃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I 6.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III 考纲要求 基础梳理

1.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与 CH 4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 答案 A ①氯气 ②溴水 ③氧气 ④酸性KMnO 4溶液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2.能通过化学反应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 答案 D A .苯 B .氯化铁 C .乙烷 D .乙烯 3.利用下列反应不能制得括号中纯净物质的是 ( ) 答案 C A .乙烯与氯气加成(1,2-二氯乙烷) B .乙烯与水加成(乙醇) C .等物质的量的氯气与乙烷在光照条件下反应(氯乙烷) D .氯气与苯用氯化铁作催化剂反应(氯苯) 4.下列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 答案 D ①光照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 ②乙烯通入溴水中 ③在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 ④苯与液溴混合后撒入铁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5.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HO —CH 2CH===CHCH 2—COOH ,该有机物不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答案 A A .水解 B .酯化 C .加成 D .氧化 6.若要将0.6 mol 甲烷完全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并且生成相同物质的量的四种取代物,则需要氯气的物质的量为 A .2.5 mol B .4.5 mol C .0.6 mol D .1.5 mol 答案 D 7.(2011·新课标全国卷,8)分子式为C 5H 11Cl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答案 C A .6种 B .7种 C .8种 D .9种 9.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聚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 (2010·福建理综,6A) (×) (2)乙烯和甲烷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 (2009·福建理综,9D) (√) (3)乙烯和苯都能与溴水反应 (2009·福建理综,9A) (×) (4)乙烯和乙烷都能发生加聚反应 (2010·广东理综,11A) (×) (5)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2010·山东理综,12A) (×) (6)苯不能使KMnO 4溶液褪色,因此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2009·山东理综,12D) (×) (7)用溴水鉴别苯和正己烷 (2012·广东理综,9A) (×) (8)甲烷和Cl 2的反应与乙烯和Br 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2012·山东理综,10B) (×) (9)乙烯和甲烷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2012·福建理综,7D) (√) (10)在浓硫酸存在下,苯与浓硝酸共热生成硝基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2011·福建理综,8D) (√) (11)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2011·山东理综,11C)(√) 经典习题—A

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知识分享

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1.1.前言 地下水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如今,随着我国人口的迅猛增加和经济的法则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加,全国水资源量27940亿,其中地下水水资源量为8840亿,占总水资源量的1/3。在我国当前的用水结构中,地下水雄踞一端,占据了全国总供水量的20%,饮用水供水量的70%,农田灌溉水量的40%,工业用水量的38%,并且这种用水结构短期内不会改变。 然而,我国地下水体的保护.安全情况并不乐观,污染比较严重,并且呈现日益增加的趋势。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我国地下水污染概况,熟悉其污染途径和污染成因,从长远利益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制定科学的防治对策,让我过的水体结构更加科学,地下水更加安全,能够长远的造福人类。 1.2.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 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大幅度增长。近30年来,我国地下水的开采量以每年25亿的速度递增,全国有400个城市开采地下水。有些城市基本上是依靠地下水来满足对水资源的需求。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地下水水情通报(2005年度)》,2005年在具备系统统计数据的171个地下水漏斗中,漏斗面积扩大的就有65个,占到了统计数的38%,面积扩大了6736,仅河北沧州第Ⅲ承压含水层漏斗面积就扩大了2089,最大水位埋深达到10m。由此导致了湿地消失、植被死亡和土地沙漠化等严重的生态灾难,以及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 目前,我国地下水污染呈现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城市到农村的扩展趋势,污染程度日益严重。全国195个城市监测结果表明,97%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40%的城市地下水污染趋势加重;北方17个省会城市中16个污染趋势加重,南方14个省会城市中3个污染趋势加重。在一些地区,地下水污染已经造成了严重危害,危及到供水安全。例如,辽宁省海城市污水排放造成大面积地下水污染,附近一个村因长期饮用受污染的地下水,多数人患上当地未曾有过的特殊病症,造成160人因饮用受污染的地下水而亡;淮河安徽段近5000范围内,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浅层地下水面积仅占11%;由于地水的严重污染,淄博日供水量51万立方m的大型水源地面临报废,国家大型重点工程——齐鲁石化公司水源告急;在首都北京,浅层地下水中也普遍检测出了具有巨大潜在危害的DDT、六六六等有机农药残留和尚没有列入我国饮用水标准的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有机物。 地下水超采与污染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水污染造成的水质性缺水,进一步加剧了对地下水的超采,使地下水漏斗面积不断扩大,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下水位的下降又改变了原有的地下水动力条件,引起地面污水向地下水的倒灌,浅层污水不断向深层流动,地下水水污染向更深层发展,地下水污染的程度不断加重。日益严峻的地下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自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1.3.地下水污染的途径 地下水污染途径指污染物从污染地进入地下水中所经过的路径。除了少部分气体,液体污染物,可以直接通过岩石空隙进入地下水外,大部分污染物会随补给地下水的水源一道进

大学环境化学问答题

1、环境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主要有:元素、无机物、有机化合物和烃类、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含氧有机化合物、有机氮化合物、有机卤化物、有机硫化物、有机磷化物等。 2、我国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急需解决哪些重大问题? 1.地表水污染机理与水环境修复?2.地下水污染与修复?3.安全饮用水技术保障体系?4.污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成套技术?5.大气污染形成机理与控制?6.城市空气质量控制机理与技术?7.城市物理污染机理及其控制?8.土壤污染机理与修复?9.固体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10.绿色化学与清洁生产?11.环境监测新技术?12.持久性有毒物质与生态安全?13.区域环境调控与环境建设?14.国家重大建设项目与生态环境安全 当前三大全球环境问题:气候变化、酸沉降、臭氧层损耗都发生在大气圈内 3、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P15) 4.简述世界著名八大公害事件。 (1)比利时马斯(Meuse)河谷烟雾事件。 (2)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3)多诺拉烟雾事件 (4)伦敦烟雾事件: (5)四日市哮喘事件 (6)痛痛病事件: (7)水俣病事件:。 (8)米糠油事件: 三、简答: 1、试述光化学烟雾的化学特征及形成条件。 答:1、化学特征:(1)烟雾蓝色;(2)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橡胶开裂;(3)强烈刺激人的眼睛、呼吸道等,并引起头痛、呼吸道疾病恶化,严重的造成死亡;(4)会伤害植物叶子; (5)使大气能见度降低;(6)刺激物浓度峰值出现在中午和午后;(7)污染区域出现在污染源下风向几十到几百公里的范围内。 2、形成条件:(1)大气中有强烈的太阳光;(2)大气中有碳氢化合物(烃类特别是 烯烃的存在);(3)大气中有氮氧化合物;(4)大气相对湿度较低;(5)气温为24—32℃的夏季晴天。 2、大气中的污染物氯氟烃有哪些特点及危害? 答:1、特点:(1)、在对流层中不会发生光解反应;(2)、在对层中难以被OH?氧化;(3)、不易被降水清除。 2、(1)、可以使臭氧层遭到破坏;(2)、氟氯烃化合物也是温室气体;(3)、氟氯烃化合 物的浓度增加具有破坏平流层臭氧层和影响对流层气候的双重效应; 3、简述HO2·的来源 (1)主要来自大气中甲醛(HCHO)的光解 HCHO + hν→H? + HC?O (光λ<370nm)(光分解) H? + O2→HO2?HC?O + O2→CO + HO2? (2)亚硝酸甲脂(CH3ONO)光解所产生的自由基HCO?和H3CO?(烷氧基自由基)与空气中的氧作 用的结果 (3)HO?与H2O2或CO作用的结果。 HO?+ CO →CO2 + H? H?+ O2→ HO2? (4)烃类光解或者烃类被O3氧化,都可能产生H2O? RH + hν→R?+ H? H?+ O2→ HO2? RH + O3 + hν→RO?+ HO2? 4、请以CH3CH=CHCH3为例,参考下面的光化学烟雾形成示意图,写出光化学烟雾形成的有

地下水污染评价报告

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XXX灯泡厂 水文地质调查评价设计 姓名:李庭明 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学号:201003080207 报告编写单位:成都理工大学环工院10级地下水报告提交时间:二〇一三年七月

指导老师:李晓 报告提交单位:成都地质调查局

目录 第一章前言 (5) 一、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 (5) 二、交通位置及历史资料 (5) (一)交通位置 (5) (二)历史资料 (7) 第二章灯泡厂的地质、水文地质环境概况 (7) 一、自然地理 (7) (一)地形地貌 (7) (二)气象及水文 (8) 二、地质条件 (9) (一)地层岩性 (9) (二)地质构造 (10) (三)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11) 三、水文地质条件 (12) (一)主要含水层与隔水层 (12) (二)地下水类型 (12) (三)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的特征 (13) (四)地下水埋深 (13) 第三章调查评价工作的内容及布置 (13) 一、钻探工程 (13) 二、物探工程 (15) 三、现场观察测试 (16) (一)主要目的 (16) (二)观察内容 (17) 四、取样 (17) (一)水样的采集 (17) (二)岩土的采集 (19) 五、水土分析 (19) (一)地下水常规检测项目 (19)

(二)现场分析与监测 (21) 第四章工作内容与安排计划表 (23) 第五章调查工作所需经费的预算 (23) 一、资料收集 (23) 二、现场调查 (24) 三、钻探工程 (24) 四、物探工程 (25) 五、水样与土样分析 (25) 六、报告印刷费及管理费 (25)

烃和卤代烃的知识点及题型

烃和卤代烃的知识点及题型 答: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脂肪烃 一、烷烃和烯烃 1、结构特点和通式: (1) 烷烃:仅含C—C键和C—H键的饱和链烃,又叫烷烃。(若C—C连成环状, 称为环烷烃。)通式:C n H 2n+2 (n≥1) (2) 烯烃:分子里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不饱和链烃叫做烯烃。(分子里含有两个双键的链烃叫做二烯烃) 通式:C n H 2n (n≥2) 2、物理性质 (1) 物理性质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规律性变化,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 (2) 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3) 常温下的存在状态,也由气态(n≤4)逐渐过渡到液态(5≤n≤16)、固态(17≤n)。 (4) 烃的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3、基本反应类型 (1) 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如烃的卤代反应。 (2)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叁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如不饱和碳原子与H2、X2、H2O的加成。 (3) 聚合反应: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分子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如加聚反应、缩聚反应。 4、烷烃化学性质(与甲烷相似)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 (1)取代反应:CH 3CH 3 + Cl 2 →CH 3 CH 2 Cl + HCl(光照) 注意:1、此反应不会停留在第一步,会继续和乙烷生成二氯乙烷、三氯乙烷···· 2、烷烃只能和纯净的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不和卤素的水溶液发生反应 (2)氧化反应:C n H 2n+2 + —O 2 →nCO 2 +(n+1)H 2 O 3n+1 2 点燃

含氯代烃废水的生物毒性与处理方法探讨

含氯代烃废水的生物毒性与处理方法探讨 贺启环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南京210094 摘要:卤代烃是在有机物分子中的碳原子上用卤素基团取代出氢的卤化产物,这个变化使有机物的生物毒性增大,是卤素有机态毒性的体现;另一方面,卤代烃在生物水解或降解过程中又会重新释放出带正电荷的卤素,与水结合后成为次卤酸而具有无机态卤素的生物毒性。作者在提出这种卤代烃生物毒性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在含卤代烃废水预处理与生物处理中的解毒、降毒、抗毒和减荷及提高可生化性的措施,以提高含卤代烃废水的综合处理效率。 关键词:卤代烃;氯代有机物;废水处理;生物毒性 Discussion on the Bio-toxicity and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with Chlorinated Hydrocarbon HE Qi-huan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S. & T., 210094 ) Abstract: When the H ydrogen in the organic molecule’s carbon group is substituted by halogen, the compound is called halohydrocarbon. This substitution enhances the bio-toxicity of the organic compound (the toxicity of organic halogen). On the other side, halohydrocarbon can release electropositive halogen again in the process of bio-hydrolysis or bio-degradation. The released electropositive halogen can combine with water and show inorganic halogen bio-toxicity. Based on the his “halohydrocarbon’s bio-toxicity” theory, author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methods on detoxification, decreasing toxicity, anti-toxification and improving the biochemistribility in the process of pretreatment and bio-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with halohydrocarbon. Thus, we can advance the efficiency of all-around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with halohydrocarbon Key words: halohydrocarbon; chlorinated organic compounds; wastewater treatment; bio-toxicity 1. 氯代烃的生物毒性机制解释 1-1 有机物的卤化 卤代烃(脂肪烃或芳烃)类被我国和许多其它国家列入水中污染物黑名单,许多情况下它是卤化反应的产物。卤化反应主要是在有机物分子中的碳原子上引入一

焦化厂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工作流程说课讲解

焦化厂场地环境调查工作流程 1. 技术路线 通过对焦化厂特定的行业进行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人员访谈等污染识别,现场布点、采样分析,确定焦化场地土壤是否受到污染,污染程度及范围,是否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等,工作顺序为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 1.1 场地环境调查 根据《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与《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场地环境调查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二阶段为定性评估阶段,第三阶段为定量评估阶段。 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是以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为主的污染识别阶段,原则上不进行现场采样分析。若第一阶段调查确认场地内及周围区域当前和历史上均无可能的污染源,则认为场地的环境状况可以接受,调查活动可以结束。 第二阶段场地环境是否污染确认阶段是以采样分析为主的污染证实阶段,若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表明场地内或周围区域存在可能的污染源,或者由于资料缺失等原因造成无法排除场地内外存在污染源时,作为潜在污染场地进行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确定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和空间分布。该阶段通常可以分为初步采样分析和详细采样分析,每一步均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现场采样、数据评估和结果分析等步骤。根据初步采样分析结果,如污染物浓度均未超过国家和地方等相关标准及背景点浓度,并且经过不确定分析确认不需要进一步调查后,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工作可以结束;否则认为可能存在环境风险,需要进行详细调查,在初步采样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样和分析,确认场地污染程度和范围。 若场地需要进行风险评估或土壤修复时,则需要进行第三阶段场地环境调查。本阶段以补充采样和测试为主,获得满足风险评估所需要的参数,提出详细的污染程度评估及污染范围界定,并提出治理目标与推荐治理方案。本阶段

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

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 肖晓宇贵州森堡生态实业有限公司550081 摘要:水资源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资源,对人类的生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很多工业的兴起对水资源造成了不少的浪费和污染,特别是对地下水的污染尤其值得关注,再加上地下水的自净能力有限,严重破坏了地下水资源的使用,导致多个地区发生干旱、缺水。所以,笔者在研究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的基础上,联系先进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对地下水污染和防治进行论述。 关键词:地下水;概念;特点;污染途径;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1.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城市垃圾及农药化肥等被生产出来。而地下水是全国近1/3人口饮用的主要水资源,是城市和工农业的主要用水资源。由于一些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以及很多企业没有认真做好排污项目,还有一些市民对于保护地下水资源的意识不够等,使得我国的地下水资源在逐渐受到污染,这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很大的挑战,对公民的正常生活和饮水安全也是很大的威胁。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加大对地下水资源的关注程度,采用有效的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防治地下水资源受到污染。通过了解地下水污染定义及特点,分析污染途径,从而提出污染防治措施,望能给相关者提供一些帮助。 一、地下水污染的定义及特点 1地下水污染的定义 所谓的地下水污染是指,基于地下水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后,超过背景值的基础上,地下水的可利用范围与原来的水质可利用范围相比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可见,地下水的污染跟人类的活动有很大的关系,在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之后,地下水资源的水质比之前有所改变,而且是向着负面方向的改变。 2地下水污染的特点 区别于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有着自身特殊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隐蔽性。与地表水污染不同,地下水污染有着很好的隐蔽性,很难被人们发现。通常情况下,地表水被污染之后都可以通过一些水的气味或者颜色有所发现,或者是通过观察水生物的状况来判断,但是地下水污染就不同,很难发现其是否受到污染,以及受污染的程度。这种隐蔽性很容易使得人们误饮到受污染的地下水。(2)难以逆转性。由于地下水的流速较慢,自净能力有限,当发现水质被污染时已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事,这就大大增加了治理地下水污染的难度,所以,更加应该注意防止地下水的污染,只有减少了污染的情况,才能减少后期的治理工作。这不仅是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策略,也是节约我国发展成本的有效渠道,更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二、地下水污染途径 1间歇入渗型。通过大气降水或灌溉水的冲刷,固体废物、表层土壤或地层中的有害或有毒组分从污染源通过包气带渗入含水层,这一过程是周期性的。这种方式一般都是呈非饱和状态的淋雨状渗流形式,或呈短时间的饱水状态连续浚流形式。此种污染途径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其污染对象主要是潜水。 2连续入渗型。存在于污水或污水溶液中的污染物随之不间断的渗入地下含水层。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诸如污水池、污水快速渗滤场及污水管道等的污水

浅谈地下水污染的调查方法及防治的几点措施

-16 - 一、地下水的污染源 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源是城市垃圾填埋场、加油站以及一些工农业废水、被污染的地表水。一些地区癌症高发,与包围城市的大量垃圾填埋场的渗漏和储油罐管的渗漏有关。 二、地下水污染的调查方法 浅谈地下水污染的 调查方法及防治的几点措施 程生平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地下水污染调查,是环境水文地质 工作的一个中心内容。调查的主要目的 是:以保护地下水供水水源为前提,查明 地下水的污染状况,有害物质污染类别, 污染过程和污染规律,确定地下水的污 染源,判断地下水污染发展的趋势;为控制和消除污染,保护水源提出治理规划 和防治措施。 1、水文地质调查 根据以往所做的工作及本次工作 目的,对于本区地质、地貌及第四纪地 质仅作一般性的调查和了解。水文地质 调查工作侧重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1)查明区内地下水补给、径流、排 泄条件。包括地下水埋深,地下水补给 来源,排泄出路及水动力条件; 2)进一步查明调查区内的含水层 条件及包气带岩性特征。包括含水层岩 性、结构、富水性、导水性,包气带岩性、厚度、包气带中粘性土层厚度等;3)查明调查区内地下水、地表水开采利用情况及历史背景;4)查明地下水污染状况,判断污染来源及危害程度。2、污染现状调查仅靠我们本身是无法取得比较系统的污染现状资料的,必须在地方有关部门通力合作下才有可能取得。根据这一点,主要依靠地方卫生部门及卫生防疫部门配合,从而保证了污染现状资料,主要是工业“三废”资料的取得。1)生活及农业污染调查内容:生活及农业污染需要调查的内容很多,限于条件,侧重调查了生活污水排放、生活垃圾排放、厕所结构等,农业污染的调查主人依靠农科部门所掌握的资料,对农药施用情况进行一般性调查。2)工业“三废”调查内容:工业“三废”调查指工业废水、废气、废渣 的调查,着重调查工业废水来源、排放量、废水中的有害成份等;废气的排放量、排放物质;废渣的排放量、排放来源、堆入地点和堆放时间等。3)地表水污染调查内容:地表水本区主要指泉沟河,主要调查沿泉沟企业分布情况,企业对泉沟污水排放情况,包括排放量,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排放方式(集中、连续、间断)。泉沟本身的地质、地貌特征,泉水去向等。三、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1.地下水的污染预防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地下水一旦遭受污染,它的治理和恢复是非常 困难的,治理费用巨大,所需的时间很长。这是因为污染物不仅会污染地 下水体,还会被含水介质(砂、黏土)吸附。如美国的超级基金(Super Fund) 项目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环境污染修复计划,在20世纪的最后近20年里,美国在土壤和含水层污染治理方面的费用达到7500亿美元,仅清理油渗漏造成的土壤和2004年,一位日本专家估计,全日本污染重点场地达40万处之多,如果全部进行处理,需要10 兆日元以上,从经济角度考虑,这样做 DOI :10.3969/j.issn.1001-8972.2010.22.001

氯代烃

17.为了鉴定溴乙烷中溴元素的存在,试分析①~⑥的各步实验,其中操作顺序合理的是①加入AgNO 3溶液 ②加入NaOH 溶液 ③加热 ④用HNO 3酸化溶液⑤加入NaOH 溶液醇溶液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① C . ④③⑤① D .④②⑤③ 1.化合物丙由如下反应得到:C 4H 10O C 4H 8C 4H 8Br 2(丙),丙的结构简式不 可能是( ) 5.下列一卤代烷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A .CH 3CH 2Cl B. (CH 3)2CHCl C. (CH 3)3CCl D. (CH 3)3CCH 2Cl 30.已知一个碳原子连两个—OH 的结构不稳定,会很快脱去一分子水,其变化如下: C OH OH → C O + H 2O 下图中B 和CH CH 3Cl 、CH CH 2 Cl 等都是A 和Cl 2发生反应生成的产物,E 是一种 高分子化合物,透光性能好,常用作一些灯饰外壳。过程中一些小分子都已经略去。 ⑴化合物B 的结构简式为: ⑵与反应②条件相同的反应为 (选择序号),与反应⑤类型相同的反应为 (选择序号)。 ⑶写出反应④和⑦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④: 反应⑦: 21.(10分)为探究苯与溴的取代反应,甲用下图装置Ⅰ进行如下 实验:

将一定量的苯和溴放在烧瓶中,同时加入少量铁屑做催化剂,3~5分钟后发现滴有AgNO3的锥形瓶中有浅黄色的沉淀生成,即证明苯与溴发生了取代反应。 (1)装置Ⅰ中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②中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中长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烧瓶中生成的红褐色油状液滴的成分是________,要想得到纯净的产物,可用NaOH溶液试剂洗涤。洗涤后分离粗产品应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 (4)甲做实验时,乙观察到烧瓶中液体沸腾并有红棕色气体从导管中逸出,提出必须先除去红棕色气体,才能验证锥形瓶中的产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Ⅱ,并用下列某些试剂完成该实验。可选用的试剂是:苯;液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四氯化碳。 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b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 比较两套装置,装置Ⅱ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污染场地环境调查水文地质勘查技术

污染场地环境调查水文地质勘查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需要,人们利用地下水的程度也逐渐变高,但矿业、工业、农业等各行业对环境及地下水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环境问题逐渐恶化,如土壤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周边水资源也受到影响,如水资源受到污染后,其治理费用及其高昂,污染后对水资源的影响久远,对周边区域的生存环境危害极大。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土十条”、“水十条”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一、污染场地环境调查概况 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其目的是通过专业地质人员进行的现场调查,对场地的污染源、污染类型、污染程度、污染范围及污染原因等进行分析评价,最终结合调查结果制定出相对应的预防、治理的措施。污染场地环境调查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污染识别阶段,就是调查人员通过收集、查阅与污染场地相关的文献论著、报告资料等,对目标区域进行走访调查,对污染场地的情况做到比较详实的了解,初步圈定污染场地范围,为后继场地环境调查做好准备,第二,采样分析阶段,由专业调查人员对初步圈定的可能受到污染的区域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污染源等进行分别采样测试,综合确定污染场地的地质环境、污染程度情况,第三,风险评价阶段,就是对前面的调查、取样分析中得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有效可行的污染防治方法,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水文地质勘查技术在污染场地环境调查中的应用 水文地质,是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变化运动规律,水文地质在工程建设、矿山开采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水文地质勘查,是指对水文地质的勘查活动。在污染场地环境调查中,水文地质勘查是及其重要的环节。通过水文地质勘查,可以查明周边污染源对土壤、地下水造成的污染程度、影响范围、污染类型等,及时修复污染场地的环境,从而有效避免污染的持续恶化。 2.1 污染场地调查及水文地质勘查内容 在实际的场地环境调查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污染场地进行初步的调查工作,确定基础的调查数据,确定污染源的类型、污染范围、污染程度等,其次,水资源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下水的勘查工作对勘查技术有着比较高的要求,要根据水资源的类型和分布,综合确定最终的勘查内容和技术要求,再次是在实际勘查工作完成后,需提交相应的勘查资料和成果报告,报告中应明确的提出对污染场地的有效的防治建议,为后续的污染场地治理提供依据。污染场地调查中水文地质勘查的主要内容有:一是污染场地的历史活动及变迁状况,污染场地的使用现状,污染源的范围、种类及污染的途径等,二是污染场地区域的水文地质情况,如地下水的分布情况、补径排条件、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情况、地下水的流向和流速等,三是对污染场地的土壤和污染分清情况、特征等进行调查,四是对污染场地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应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提出有效可行的防治措施。 2.2 水文地质勘查技术要点 (1)水文地质监测点。 水文地质勘查程度的高低,与水文地质监测点的选定息息相关,为了保证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合理的布置水文地质监测点,我们需要做好下面三个方面:一是已经明确污染场地的情况下,在同一范围内需将勘查点的数量保持在三个或三个以上,选择可靠的监测点分布方式,才能准确反映出场地的实际污染情况。二是合理的布置监测井,避免出现监测井无效等资源浪费的情况出现,为了对场地污染进行有效的监测,需在地下水上、下游设置相应数量的监测井,三是监测井的数量及深度,一般监测井的数量根据污染场地的实际情况来调整,监测井的深度应结合场地的地层情况,以揭穿主要含水层为宜。

关于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地下水与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1)源头上控制对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 企业应从设计、管理中防止和减少污染物料的跑,冒,滴,漏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措施包括工艺、管道、设备、土建、给排水、总图布置等防止污染物泄露的措施。在处理或贮存化学品的所有区域设置防渗漏的地基并设置围堰,以确保任何物质的冒溢均能被回收,从而防止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污染。 设计强酸或强碱操作的区域的地基、地面、围墙、排水沟均通过耐酸碱混凝土或耐酸碱胶泥或花岗岩处理;其他操作区域的地基、地面均铺设防渗漏地基。严格按照化工环境保护设计规范设计施工。设计化学物质的输送管线均设置在地面上,不设地下贮罐。地下集水池经过酸性防腐和防渗漏处理。 企业危险废物临时堆场设置应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要求,固废临时堆场应采取防雨淋、防扬散、防渗漏、防流失等措施,以免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 企业与污水集中处理厂的危险废物仓库应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并与产业园监控中心及地方环保主管部门联网。 (2)地下水污染监控 建立企业地下水环境监控体系,包括建立地下水监控制度和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监测计划、配备必要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要求企业在运行期严格管理,加强巡检,及时发现污染物泄漏;一旦出现泄漏及时处理,检查检修设备,将污染物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 (3)应急预案及应急处置 建立企业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当发生异常情况时,按照装置制定的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启动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内尽快上报主管领导,启动周围

社会预案,密切关注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组织装专业队伍负责查找环境事故发生地点,分析事故原因,尽量将紧急时间局部化,如可能应予以消除。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监测,处理,对事故后果进行评估,采取紧急措施制止事故的扩散,扩大,并制定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的措施。 事件诱因:因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废气中的污染物质、废水中污染物质、固体废物中的污染物或其渗透液)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事件类型: 1、大气污染物通过干、湿沉降过程污染水体和土壤; 2、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3、固体废物堆积、掩埋等处理污染水体和土壤; 4、企业使用的原辅材料发生泄漏处理不当污染水体和土壤。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土壤中重金属或类金属污染对居民的危害通过农作物和水进入人体;(痛痛病) 2、农药污染的危害: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首先使土壤受到污染,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可引起急、慢性中毒极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 3、生物性污染:是当前土壤污染的重要危害,影响面广,可引起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可引起钩端螺旋体病、炭疽病、破伤风及肉毒中毒等。 对环境的影响: 地下水与土壤污染是具有隐蔽性和潜伏性、不可逆性和长期性两大特点。地下水与土壤污染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危害也是持续的、具有积累性的;使地下水与土壤质量下降,造成污染,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大气环境质量和危害人体健康。

大气环境化学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大气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1.大气中有哪些重要污染物?说明其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 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若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两大类;若按形成过程则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按照化学组成还可以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和含卤素化合物。主要按照化学组成讨论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如下: (1)含硫化合物 大气中的含硫化合物主要包括:氧硫化碳(COS)、二硫化碳(CS2)、二甲基硫(CH3)2S、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硫酸(H2SO4)、亚硫酸盐(MSO3)和硫酸盐(MSO4)等。大气中的SO2(就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来说)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SO2约有50%会转化形成H2SO4 2-,另外50%可以通过干、湿沉降从大气中消除。H2S主要来自动植物机或SO 4 体的腐烂,即主要由植物机体中的硫酸盐经微生物的厌氧活动还原产生。大气中H2S主要的去除反应为:HO +H2S→H2O+ SH。 (2)含氮化合物 大气中存在的含量比较高的氮的氧化物主要包括氧化亚氮(N O)、一氧化氮 2 )。主要讨论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用通式(NO)和二氧化氮(NO 2 NO x表示。NO和NO2是大气中主要的含氮污染物,它们的人为来源主要是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NOx最终将转化为硝酸和硝酸盐微粒经湿沉降和干沉降从大气中去除。其中湿沉降是最主要的消除方式。 (3)含碳化合物 大气中含碳化合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以及有机的碳氢化合物(HC)和含氧烃类,如醛、酮、酸等。 CO的天然来源主要包括甲烷的转化、海水中CO的挥发、植物的排放以及森林火灾和农业废弃物焚烧,其中以甲烷的转化最为重要。CO的人为来源主要是在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大气中的CO可由以下两种途径去除:土壤吸收(土壤中生活的细菌能将CO代谢为CO2和CH4);与HO自由基反应被氧化为CO2。

烃和卤代烃 专题复习

烃和卤代烃专题复习 考点一脂肪烃 1.烷烃、烯烃、炔烃的组成与结构特点 (1)烷烃、烯烃、炔烃的组成、结构特点和通式 (3)烯烃的顺反异构 ①存在顺反异构的条件 由于碳碳双键不能旋转而导致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产生的异构现象。每个双键碳原子上连接了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 ②两种异构形式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①均能燃烧,其燃烧的化学反应通式为:C x H y+(x+y 4)O2――→ 点燃 x CO2+ y 2H2O。 ②强氧化剂氧化三类脂肪烃中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烯烃和炔烃。

(2)烷烃的取代反应: ①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 ②烷烃的卤代反应 ③甲烷跟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 4+Cl 2――→光 CH 3Cl +HCl ;CH 3Cl +Cl 2――→光 CH 2Cl 2+HCl ; CH 2Cl 2+Cl 2――→光 CHCl 3+HCl ;CHCl 3+Cl 2――→光 CCl 4+HCl 。 (3)烯烃、炔烃的加成反应: ①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②烯烃、炔烃的加成反应 (4)烯烃、炔烃的加聚反应: ①乙烯的加聚反应: n CH 2===CH 2――→ 催化剂 。 ②丙烯的加聚反应: n CH 3CH===CH 2――→催化剂。 ③乙炔的加聚反应: n CH ≡CH ――→ 催化剂 。 4.

1.下列三种情况的褪色原理相同吗? (1)CH4与Cl2混合光照后黄绿色褪去。 (2)丙烯与溴水作用溴水褪色。 (3)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利用酸性KMnO4溶液能否鉴别乙烷和乙烯?能否除去乙烷中的乙烯杂质?3.制备一氯乙烷有以下两种方案: (1)乙烷和氯气光照取代;(2)乙烯和HCl发生加成反应。采用哪种方案更好?考点二芳香烃 1.苯的分子结构及性质 (1)苯的结构: (3)苯的化学性质: 2.苯的同系物 (1)概念: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烷基取代的产物,通式为C n H2n-6(n≥6)。 (2)化学性质(以甲苯为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