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斜管沉淀池斜管积泥成因及解决措施

斜管沉淀池斜管积泥成因及解决措施

斜管沉淀池斜管积泥成因及解决措施
斜管沉淀池斜管积泥成因及解决措施

斜管沉淀池斜管积泥成因及解决措施

1 存在的问题

某水厂现供水规模为35×104m3/d。因源水水质日趋恶化而于1999年开始对原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进行了技术改造,现工艺流程见图1。

运行一年多来发现网格絮凝斜管沉淀池斜管上部的绒状积泥现象十分严重,运行3~5d 后整个斜管上部即被一层厚厚的积泥覆盖(尤其是在沉淀池的前端约10m范围内),积泥的堆积高度直至集水分槽的淹没出流孔口处,并呈现前厚(>1.0m)后薄(30~50 cm)的一条陡坡状的积泥曲线,成片的积泥呈悬浮状以致每周至少要洗池一次,为此水厂特派2名员工专职洗池。

经分析斜管上部聚集成片绒状积泥的主要原因为:

①该厂源水属于低浊、多藻微污染水,水中的藻类多、有机物多、浊度低、颗粒少而导致相互碰撞机会少、絮凝效果差,故在絮凝池末端出现矾花少、矾花粒径小、松散和絮体质量小的现象,造成矾花聚积在斜管表面;

②沉淀池长为33.9m、宽为9.8m,沉淀池进水沿着池宽配水,因这种配水方式不理想而导致沉淀效率低;

③在沉淀池进水口处缺乏稳流措施(配水区的设计是为了使已形成的矾花不致被打碎并使絮凝池出水均匀地流入斜管沉淀池的配水区),絮凝池出口也应有整流措施,另外因斜管区下面的配水高度除要保证进口端与末端配水均匀外,还要考虑安装和检修的要求,因此一般其高度≥1.5m,但该厂沉淀池进水处无整流措施且配水高度也仅有1.4m,故对沉淀效果有一定影响;

④因两组沉淀池间无隔墙而导致在两单池的中间形成紊流,已长成一定粒径的絮体承受水流剪力的能力差而易被紊流打碎,从而影响沉淀效果;

⑤沉淀池清水区中的集水分槽所开孔洞个数比理论上所需孔洞数多出38.3%,从而影响水流上升速度及沉淀效率;

⑥设计的上升流速为1.5mm/s,但因斜管的支架采用了宽度达12cm的工字钢从而阻塞了12%的斜管进水孔洞,导致上升流速偏大(达1.78mm/s)并影响斜管内的泥水分离和管内泥的下滑,从而使沉淀效率降低;

⑦因斜管沉淀池沉淀效率高而使单位面积的积泥量较多,因此对排泥的要求也高,而该厂沉淀池中的穿孔排泥管排泥不彻底(特别是在管的末端淤积的污泥较多),尽管4h排泥一次也不能彻底排净,故对沉淀效果存在一定影响。

2 改进措施及运行效果

改进措施(见图2):①在斜管沉淀池进水过渡段增设缓冲整流配水板,单块配水板板厚为10cm ,其平面尺寸见图3;②在两小格单池间增加隔板,从池底一直隔到池顶;③于进水处底部增装斜板,三角形区可用混凝土填实;④取消沉淀池第一格排泥斗槽;⑤取消第一格穿孔排泥管。

改进后运行效果大大改善,表现为:

①积泥大大减少

改进后沉淀池进水端水流状态十分稳定,消除了大块积泥上浮现象,运行半个月后斜管上部才有积泥且其厚度也比以前大大减少并十分均匀,不再有前厚后薄的现象。 ②经济效益良好

整改前清洗周期为1次/周,整改后则15~26d 才清洗一次,洗池次数减少了50%以上,至少可节约清洗水费达20万元/a(见表1)。 表1 整改前、后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 清洗周期(d) 清洗用水量(m 3/次) 水费(元/m 3) 清洗水费(元/次) 清洗次数(次/月) 清洗水费(万元/a)

整改前 5~7 15360 0.78 11981 6~4 86.26~

57.50

整改后 15~26 2~1

28.75~

14.38 ③改善了环境

因积泥中含有大量藻类而易变黑、发臭,每次洗池时臭气熏天、刺鼻难闻,由于洗池次数减少从而改善了周围环境。

为进一步解决绒状积泥问题,又进行了多种尝试:

①投加复合助凝剂和PAM

在增设缓冲整流配水板后,增投XS-Ⅲ型复合助凝剂和PAM(用量分别为10mg/L 和0.1m g/L) ,结果使3#池斜管上部全部覆盖矾花所需时间延长到7d 、4#池延长到19d 。 ②增设刮泥桁车

在斜管的表面安装一种自制桁车,桁车紧贴斜管的部分采用橡胶片以免损坏斜管。每天刮泥一次,水质差时增加1~2次,这样几乎不再需要洗池,但要避免绒状泥体上浮并流入滤池。

3 结论

①针对斜管沉淀池斜管积泥现象而采取的增设缓冲整流板等措施可有效改善沉淀池进水流态,从而延缓斜管上部积泥的时间,使洗池次数减少50%以上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②增投XS-Ⅲ型助凝剂和PAM可适当延缓斜管上部积泥的时间、改善沉淀池出水水质。

③在斜管上部增设机械刮泥桁车可除去斜管上部的积泥,但此法治标不治本。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5斜管沉淀池说明书

斜管沉淀池 说 明 书

操作须知 操作人员应具有初中文化以上学历、责任心强、熟悉设备工作原理和性能。 认真做好每天的当班记录,定期检测水质情况。 做好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一、概述 斜管沉淀池是指在沉淀区内设有斜管的沉淀池。在平流式或竖流式沉淀池的沉淀区内利用倾斜的平行管或平行管道(有时可利用蜂窝填料)分割成一系列浅层沉淀层,被处理的和沉降的沉泥在各沉淀浅层中相互运动并分离。根据其相互运动方向分为逆(异)向流、同向流和逆向流三种不同分离方式。每两块平行斜板间(或平行管内)相当于一个很浅的沉淀池。 其优点是: ①利用了层流原理,提高了沉淀池的处理能力; ②缩短了颗粒沉降距离,从而缩短了沉淀时间; ③增加了沉淀池的沉淀面积,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这种类型沉淀池的过流率可达36m3/(m2.h),比一般沉淀池的处理能力高出7-10倍,是一种新型高效沉淀设备。并已定型用于生产实践。 ④去除率高,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小。

二、工作原理 斜管沉淀池是根据平流式沉淀原理,在池内增加许多斜管后,加大水池过水断面的湿周,同时减小水力半径,为此在同样的水平流速V时,可以大大降低雷诺数Re,从而减少水的紊动,促进沉淀。另外,在泥渣悬浮层上方安装60度的斜管组件,使原水中的悬浮物、固化物或经投加混凝后形成絮体矾花,在斜管底侧表面积聚成薄泥层,依靠重力作用滑回泥渣悬浮层,继而沉入集泥斗,由排泥管排入污泥池另行处理或综合利用。上清液逐渐上升至集水管排出,可直接排放或回用。 三、操作与维护 操作要点: 1、当设备安装完毕准备投运时,必须对设备(包括辅助设备)进行必要的清理,清除掉设备内部的任何杂物。 2、设备在进水时调节好所有进水手动阀门后,使每台设备进水水量均衡。 3、设备在运行后会有大量的污泥沉淀在设备下部,因此需要定期排泥。在排泥时打开排泥阀门,使污泥从排泥口排出。 4、每个斜板沉淀池需正常排泥在4-5分钟。 5、定期检查、清洗斜管,防止污泥堵塞滤管,影响沉淀效果,滤管应定期检查是否完好。

斜管沉淀池计算例题

沉淀 3.3.1 介绍 给水处理的沉淀工艺是指在重力作用下,悬浮固体从水中分离的过程,原水经过投药,混合与反应过程,水中悬浮物存在形式变为较大的絮凝体,要在沉淀池中分离出来,以完成澄清的作用,混凝沉淀后出水浊度一般在10 度以下。 (1)沉淀池类型的选择 本设计采用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是根据浅池理论发展而来的,是一种在沉淀池内装置许多直径较小的平行的倾斜管的沉淀池。斜管沉淀池的特点:沉淀效率高,池子容积小和占地面积小;斜管沉淀池沉淀时间短,故在运行中遇到水质、水量的变化时,应注意加强管理, 以保证达到要求的水质。从改善沉淀池水力条件的角度分析,由于斜管的放入,沉淀池水力半径大大减小,从而使雷诺数大为降低,而弗劳德数则大大提高,因此,斜管沉淀池也满足水流的稳定性和层流的要求。从而提高沉淀效果。 (2)斜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本设计采用两组沉淀池,水流用上向流。异向流斜管沉淀池宜用于浑浊度长期低于1000 度的原水。斜管沉淀区液面负荷,应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一般可采用~)/(23h m m ?。

斜管设计一般可采用下列数据:管径为25~35 毫米;斜长为1.0 米;倾角为60°。斜管沉淀池的清水区保护高度一般不宜小于1.0 米;底部配水区高度不宜小于1.5 米。 3.3.2 设计计算 (1)设计参数 处理水量Q=0.425 m/s,斜管沉淀池与反应池合建,池有效宽度B=8.8m,混凝处理后颗粒沉降速度u =0.4mm/s,清水区上升速 度v=3.0mm/s,采用塑料片热压六边形蜂窝管,管厚0.4mm,边距d =30mm,水平倾角60度。采用后倾式,以利于均匀配水。斜管长1m,管径一般为25~35mm(即管的内切圆直径),取为30mm。 (2)清水面积 A=Q/v ==142m2 1 其中斜管结构占用面积按照5%计算,人孔所占面积为1 m2,则: =142×+1=149.75m2, 实际清水区所需面积为:A 1 进水方式:进水区沿8.8m长的一边布置。 为了配水均匀设计尺寸:B×L=8.8m×14.3m (3)斜管长度L =v/sin60°==3.5mm/s, 斜管内水流速度v 2

斜管沉淀池操作规程

水质净化斜管沉淀池操作说明 (一)概述 水质净化斜管沉淀池是一种使水中固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下沉,从而与水分离的水处理设备。 斜管沉淀池是基于浅层理论:如果在处理水量不变,沉淀池有效容积一定的条件下,增加沉淀面积,过流率,或单位面积上负荷量就会减少,因而有更多的悬浮物可以沉淀下来的原理设计的。 在普通的沉淀池中增设斜管,以增加沉淀池沉淀面积,缩短颗粒沉降深度,改善水流状态。因斜管沉淀池具有较大的湿周,较小的水力半径,使雷诺数Re大为降低,佛劳德数Fr明显提高,固体和液体在层流条件下分离,沉降效率可大大提高。由于颗粒沉降距离缩小,沉降时间也大大缩短,因而大大缩小了沉淀池体积,故斜管沉淀池为一种高效沉淀设备。 (二)工作原理与构造 水质净化斜管沉淀池由设备箱体、配水混凝系统、斜管区、集水系统、加药系统、集泥斗与污泥处理系统等组成。 污水进入一级搅拌混凝反应池后进入二级絮凝池,经加药混凝絮凝后的需沉淀废水由进水口进入设备,被配水系统均匀地分布在斜管的下方。水流经过斜管向上流动经集水系统聚集后排出设备,沉降物沿斜管滑落至沉降集泥斗,污泥由污泥泵抽吸直接到板框压滤机进行污泥压榨,污泥可以再生利用。

(三)运行 1、开启设备进水阀,开启进水隔膜泵,待水位到池中位时即可开动搅拌机并开始加入PAC和PAM(混凝剂和絮凝剂)。每个调节池中都有两个浮球,一个高液位一个低液位。泵的启停根据调节池液位决定,高开低停。 2、鼓风机:对两个调节池池分别进行曝气,曝气可以使调节池中的沉淀物不容易堆积起来。进水开启,曝气就不停,调节池到达低水位时,曝气关闭。也可以通过手动控制,根据污泥沉淀情况选择开启风机曝气。 3、配药配置:PAC浓度为10%,PAM浓度为0.05%较为合理(PAC,PAM的加药箱均为250L,一箱水配25KG的PAC,0.125KG 的PAM)。 4、加药计量泵的大小根据进水的流量确定(计量泵的具体操作可参考计量泵操作说明书)。 5、出水:沉淀物通过斜管沉降下去,堆积在沉淀池底部的集泥斗,清水则漫过出水堰板通过溢流口排放出去。 6、排泥压泥:根据沉淀情况,定时开启污泥排泥阀,并启动排泥隔膜泵,将沉积在沉淀池下面的污泥排出池外,打入压滤机,待压滤机压力上升至隔膜泵打泥困难时,关闭隔膜泵,关闭排泥阀,停止排泥。然后松掉压滤机压板,将压板上面的泥饼清理干净,并将泥饼运走。 (四)注意事项:

斜管沉淀池

斜管沉淀池 一. 构造 根据水流和泥流的相对方向,可将斜板斜管沉淀池分为异向流(逆向流)、同流向和测向流(横向流)三种类型,其中异向流应用的最广。 异向流的特点:水流向上、泥流向下,倾角60度。 二.沉淀池处理能力的比较 设异向流斜板沉淀池的长度为l ,倾角为θ,水中颗粒沿水流方向的上升速度为v ,受重力沉降的速度为0u 。颗粒沿两者矢量和的方向移动,碰到斜板就认为是已被去除。 由a 移动到b 的那种颗粒的沉速为0u ,这种情况相当于:当颗粒以 v 的速度上升1l l +的距离所需的时间和以0u 的速度沉降2l 的距离所需的

时间相同,颗粒从a 运动到b 。 210l l l u v +=--------------------------------(*) 假设沉淀池内共有n 块斜板,则每块斜板的水平间距为L/n (板厚忽略不计)。 则: 1s e c L l n θ= ---------------------------------------------------(1) 2t a n L l n θ=--------------------------------------------------(2) 斜板中的过水流量为为与水流垂直的过水断面面积乘以流速: s i n Q v w v B L θ== → sin Q v BL θ =----------------(3) 将以上(1)(2)(3)式代入(*)得: 201u cos vl Q l l nBL LB θ==++ 故: 0Q u cos nBL LB θ=+() c o s n B L θ是全部斜板的水平投影面积,LB 是沉淀池的水平表面积。因此 异向流斜板沉淀池的处理水量与斜板总面积的水平投影面积A 斜与液面 面积A 原之和成正比 0Q=u A +A 原斜() 可见:与未加斜板的沉淀池的处理量0Q=u A 原相比,在相同的沉淀效率下, 处理能力大大提高了。 在实际沉淀池中,由于进出口构造、水温、沉积物等影响,不可能 全部利用斜板的有效容积,故在设计斜板沉淀池时,应乘以斜板效率η(可取0.6-0.8),即: 0Q=u A +A η原斜() 同理,对同向流和侧向流斜板沉淀池,分别有: 0Q=u A -A η原斜() 0Q=u A η斜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2

斜管沉淀池设计方案 1.二层池改建说明 二沉池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后面,用于沉淀去除活性污泥或腐殖污泥取消MBR膜池,增加三个二次沉淀池,更好的对污水的处理、沉淀,达到排放要求。再改建好氧区,各部分,多增加回流部分,充分利用污泥,并增设添加药剂管道。 池体结构复杂、设备安装和使用精度要求高,必须保证池体结构具有相当高的尺寸、标高和公差配合要求,以便顺利安装和保证正常使用,例如反应区池壁的标高、角度和斜板的平直度;过墙柔性套管的位置和标高以及平直度;各种设备基础、预埋螺栓轴线及位置和尺寸均需精确无偏差,反应区、集泥槽底部工艺混凝土的坡度控制、位置尺寸等必须精确控制。 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口设在池长的一端,一般采用淹没进水孔,水由进水渠通过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流入池体,进水孔后设有挡板,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池宽的横断面。沉淀池的出口设在池长的另一废水沉淀池端,多采用溢流堰,以保证沉淀后的澄清水可沿池宽均匀地流入出水渠。堰前设浮渣槽和挡板以截留水面浮渣。水流部分是池的主体。池宽和池深要保证水流沿池的过水断面布水均匀,依设计流速缓慢而稳定地流过。污泥斗用来积聚沉淀下来的污泥,多设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 【构造】

根据水流和泥流的相对方向,可将斜板斜管沉淀池分为异向流(逆向流)、同流向和测向流(横向流)三种类型,其中异向流,应用的最广。异向流的特点:水流向上、泥流向下,倾角60度。初步设定为横向流。 【斜管沉淀池的排泥】 斜管沉淀池由于单位面积出水量高,因而泥量亦相应增加,与普通平流式沉淀池相比,每单位面积的积泥量,将增加好几倍,积泥分布在整个底板上,虽比较均匀,但积泥不及时排除将会严重影响出水水质。 常用的排泥措施: A机械刮泥;适用于大型斜板沉淀池,管理简单,可以自动控制。但加工维修困难,某些部件质量尚未过关,容易发生故障,影响使用,在国积累经验上不多,有待提高和巩固。 B穿孔管排泥;应用于平流沉淀池已有相当历史,目前用于斜板沉淀池也不少,但须严格管理,不然容易堵塞,

斜管沉淀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斜管沉淀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摘要 斜管沉淀池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污水物化处理工艺。本文针对实际应用所遇到的问题,如沉淀池进口布水不均匀,污泥斗被堵死,矾花上浮等致使出水水质下降,通过分析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斜管沉淀池;絮凝体;沉降速度 1综述 斜板(斜管)沉淀池是由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一般为60°左右)的众多斜板或斜管放置于沉淀池中构成,水从下向上流动(也有从上向下、或水平方向流动),颗粒则沉于斜板或斜管底部。当颗粒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便自动滑下。斜板(斜管)沉淀池具有沉淀表面积大,雷诺数小,水力负荷高,为其他沉淀池的一倍以上,沉淀效率高,产水量大,占地面积少等优点。其沉淀效率η与几何参数板间距wp、安装角度α、板长Lp、板的粗糙度εp、安装板的数量np以及颗粒直径ds 有关[1]。

2运行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1出水浊度超标 2.1.1分析原因 (1)斜管沉淀池进口处布水不均匀,在进水口附近,液体的运动会出现严重的湍流或进水速度快,致使进口处局部液体流动速度极大,使原来在斜管上沉积下的污泥再度泛起[2]; (2)局部出现“短流”现象,使絮体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导致前期已经形成的絮体容易重新破碎成细小絮体。 (3)为了布水均匀,斜管沉淀池花墙开孔范围较小,往往造成过孔流速比平流沉淀池大,造成前期形成的矾花二次破碎,并且容易冲起配水孔底部沉积的死泥,造成出水浊度升高[5]。 2.1.2解决方法: (1)斜板与水平面成60°倾斜角放置,在每块斜板的下方引出一排翼片,与水平面仍成60°倾斜角。加入的翼片可以显著降低水流流动的雷诺数,明显增强了水流流动过程中的粘性力,有利于沉淀。且颗粒物沉降路径缩短,密度大的颗粒有利于沉淀[3]。 (2)保证配水均匀,采用穿孔花墙配水,配水区起端水平流速宜控制在0.010~0.018m/s之间[4]。 (3)沉淀池前加一段平流式整流段,使出水堰出水没有立即进入斜管沉淀池,而是先通过平流式整流段(占沉淀池总长的1/3),增加的平流段增强了沉淀池的抗冲击能力,进一步降低了水平流速,既能起到整流作用,又能降低斜管池内的上升流速,沉淀效果好,耐冲击负荷强。同时在平流段和斜管段增加导流隔墙,提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水厂)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1、清水区面积A 211000 1.1==63.02m 824 Q A q ?=? 式中: 2332m m 5~9m /m h,A Q q ?——清水区面积,; ——单组斜管沉淀池的设计流量,;——斜管沉淀池的液面负荷,北方寒冷地区宜取低值。 2、清水区实际面积A ' 263.0267.77m 0.93 A A α'=== 式中: 2m 0.92~0.950.79~0.86A α'——清水区的实际面积,;——有效系数(或利用系数),指斜管区中有效过水面积(总面积扣除斜管的结构面积)与总面积之比。由于材料厚度和性状的不同的而已,塑料与纸质六边形蜂窝斜管的有系数为,石棉水泥板的有效系数为。 3、清水区宽B 同絮凝池。通常,为保证排水均匀,清水区宽B 沿絮凝池的长边布置。 即是清水区宽为:10.8m B = 4、清水区长L 6.28m A L B '== 5、斜管长 取斜管长为1m l = 斜管支撑系统采用钢筋混凝土梁——角钢——扁钢的方式制作。等边角钢对中置于钢筋混凝土上,两侧电焊连接,角钢与扁钢垂直搁置并在接头处的扁钢两侧焊牢固,钢筋混凝土两端与池壁现浇。 6、沉淀池水力校核 斜管内流速取为3.5mm /(3~10mm /)s s 一般为 Re =56<500=?管内流速水力半径/运动粘度,要求,满足。 2 -5=765.63>10Fr =?管内流速,要求,满足。水力半径运动粘度 7、沉淀池池高H 12345 =0.3+1.2+0.87+1.6+0.54 =4.51m H h h h h h =++++ 式中:

12233114450.3m; 1.0m; =sin (m),601.5m m h h h h h l l h h h αα≥?≥ ——超高,取为——清水区高度,《室外给水设计规范》要求——斜管区高度,,为斜管长为斜管放置倾角,通常为;——配水区高度,《室外给水设计规范》要求——泥斗高,。 8、沉淀池出口设计—集水系統 目前采用的办法多为集水槽出水。断面为矩形的集水槽,采用淹没式孔口集水方式。 ①集水槽长度jsc L 6.28m jsc L =沉淀池长度= ②每座沉淀池中集水槽的个数N /10.8/1.29N B a === 式中: m <1.5m B a ——清水区宽,;——集水槽中心距,一般。 ③单根集水槽槽宽b 0.40 0.9()=0.19m b q '= 式中: 330 000 1.2~1.5=1.372.83m /h =/56.02m /h q q q q q Q N ''=——考虑了沉淀池超载系数的单根集水槽的流量(一般为设计流量的倍),=;——单根集水槽中的流量,。校核:集水槽总面积/沉淀池表面积<0.25。 ④单根集水槽的高度jsc h 123411234=0.24+0.05+0.05+0.1 =0.44m +0.75 1.25m = =,221.2550mm 50mm jsc jsc jsc jsc jsc jsc jsc jsc jsc jsc h h h h h b b h h b h h h =++++ 式中: 起点槽中水深中点槽中水深——集水槽中水深,,为了便于施工,统一按照计; ——集水槽中水的跌落高度,一般取;——孔口的淹没深度,可取为;——槽的超高,可取为100mm 。 ⑤集水槽上孔眼的计算 集水槽所需孔眼的总面积ω: 203 =0.033m 2jsc q gh ωμ'=

斜管沉淀池设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2

斜管沉淀池设计方案 1.二层池改建说明 二沉池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后面,用于沉淀去除活性污泥或腐殖污泥取消MBR膜池,增加三个二次沉淀池,更好的对污水的处理、沉淀,达到排放要求。再改建好氧区,各部分,多增加回流部分,充分利用污泥,并增设添加药剂管道。 池体结构复杂、设备安装和使用精度要求高,必须保证池体结构具有相当高的尺寸、标高和公差配合要求,以便顺利安装和保证正常使用,例如反应区池壁的标高、角度和斜板的平直度;过墙柔性套管的位置和标高以及平直度;各种设备基础、预埋螺栓轴线及位置和尺寸均需精确无偏差,反应区、集泥槽底部工艺混凝土的坡度控制、位置尺寸等必须精确控制。 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口设在池长的一端,一般采用淹没进水孔,水由进水渠通过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流入池体,进水孔后设有挡板,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池宽的横断面。沉淀池的出口设在池长的另一废水沉淀池端,多采用溢流堰,以保证沉淀后的澄清水可沿池宽均匀地流入出水渠。堰前设浮渣槽和挡板以截留水面浮渣。水流部分是池的主体。池宽和池深要保证水流沿池的过水断面布水均匀,依设计流速缓慢而稳定地流过。污泥斗用来积聚沉淀下来的污泥,多设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 【构造】

根据水流和泥流的相对方向,可将斜板斜管沉淀池分为异向流(逆向流)、同流向和测向流(横向流)三种类型,其中异向流,应用的最广。异向流的特点:水流向上、泥流向下,倾角60度。初步设定为横向流。 【斜管沉淀池的排泥】 斜管沉淀池由于单位面积出水量高,因而泥量亦相应增 加,与普通平流式沉淀池相比,每单位面积的积泥量, 将增加好几倍,积泥分布在整个底板上,虽比较均匀, 但积泥不及时排除将会严重影响出水水质。 常用的排泥措施: A机械刮泥;适用于大型斜板沉淀池,管理简单,可以自动控制。但加工维修困难,某些部件质量尚未过关,容易发生故障,影响使用,在国内积累经验上不多,有待提高和巩固。 B穿孔管排泥;应用于平流沉淀池已有相当历史,目前用于斜板沉淀池也不少,但须严格管理,不然容易堵塞,

斜管斜板填料沉淀池的结构及特点(借鉴内容)

斜管/斜板填料沉淀池的结构及特点 一、斜管沉淀池的原理及特点 根据浅池原理,在沉淀池有效容积一定的条件下。沉淀池面积越大,沉淀池的沉淀效率就越高,与沉淀时间没有关系;沉淀池越浅,沉淀时间就越短。斜管填料式沉淀池的沉淀区是由一系列平行的斜板或斜管把水流分隔成薄层,体现了浅池原理。 斜板斜管沉淀池的特点是: (1)利用了层流原理,水流在板间或管内流动,水力半径很小,所以雷诺数较低,一般情况下,雷诺数Re在200左右,水流呈现层流状态,对沉淀极为有利,斜管内水流的弗劳德数约在1*10^-3~1*10^-4之间,水流呈稳定状态。 (2)增加了沉淀池的面积,使沉淀效率提高。当然,由于斜板的具体布置、进出水的影响及板或管内流态的影响等,处理能力不可能达到理论倍数。实际提高的沉淀效率与理论沉淀效率比称为有效系数。 (3)缩短了颗粒沉淀距离,使沉淀时间大大缩短。 (4)斜板或斜管填料内絮状颗粒的再凝聚,促进了颗粒进一步长大,提高了沉淀效率。 二、斜管填料沉淀池的结构 斜管斜板式沉淀池的结构与一般沉淀池相同,是由进口、沉淀区、出口与集泥区四个部分组成,只是在沉淀区设置有许多斜管或斜板。图3-16为斜管式沉淀池的典型结构。 在斜板斜管沉淀池中,按照水流流过斜板的方向,可分为上向流、下向流和平向流三种,如图3-17和图3-18所示。水流由下向上通过斜管或斜板,沉淀物由上向下,它们的方向正好相反,这种形式称作上向流(也称异向流)。水流向下通过斜管或斜板与沉淀。

物的流向相同,这种形式称作下向流(也称同向流)。水流以水平方向流动的方式,称为平向流(也称横向流,仅适用于斜板)。目前,电厂的水处理中多采用上向流,多以斜管作为组件组成斜管沉淀池。 1.进水区 水流从水平方向进入沉淀池,进水区主要有穿孔墙,缝隙墙和下向流斜管进水等形式,使水流在池宽方向上布水均匀,其要求和设计布置与平流式沉淀池相同。为了使上向流斜管均匀出水,需要在斜管以下保持一定的配水区高度,并使进口断面处的水流速度不大于0.02-0.05m/s。 2.斜板斜管的倾斜角 斜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称为倾斜角,倾斜角a越小,截留速度u0越小,沉降效果越好,但为使污泥能自动滑下排泥通畅,a值不能太小,对上向流斜板、斜管沉淀池,a一般不小于55°-60°。对下向流斜板、斜管沉淀池因排泥比较容易,一般不小于30°-40°。 3.斜板斜管的形状与材质 为了充分利用沉淀池的有限容积,斜板、斜管都设计成截面为密集形的几何图形,其中有正方形、长方形、正六边形和波纹形等。为了便于安装,一般将几个或几百个斜管组成一个整体,作为一个安装组件,然后在沉淀区安放几个或几十个这样的组件。 斜板斜管的材料要求轻质、坚牢、无毒、价廉。目前使用较多的有纸质蜂窝、薄塑料板

污水处理站斜管沉淀池运行规定

污水处理站斜管沉淀池日常操作说明 一、运行人员:当班人员1名 运行人员基本要求:污水、废水处理设施在运行过程中最重要的一块管理,就是工艺控制管理了。作为工艺控制管理者,如何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对工艺故障的判断和调整;要具备较高的工艺故障控制水平,工艺管理人员具备了基础性的整体分析能力,在理解污水、废水处理的要点上更加容易接受,也就为进一步在实践中理清和分析故障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证。 二、相关构筑物及设备: 二沉池相关设备:斜管沉淀池及斜管填料、斜管沉淀池排污阀、污泥回流池、污泥回流泵、絮凝剂投加装置。 三、主要工作内容: 1、每班员工应对二成池池面进行巡视及观察。主要观察二沉池泥面高低、上清液透明程度,有无漂泥,漂泥粒大小等。上清液清澈透明---运行正常,污泥状态良好;上清液混浊---负荷高,污泥对有机物氧化、分解不彻底;泥面上升---污泥膨胀,污泥沉降性差;污泥成层上浮---污泥中毒;大块污泥上浮---沉淀池局部厌氧,导致污泥腐败;细小污泥漂浮---水温过高、C/N不适、营养不足等原因导致污泥解絮。 2、监测待出水水质、浊度情况,控制絮凝剂投加量。 3、定期对沉淀池污泥进行回流,回流比根据实验数据确定。 4、定期对斜管沉淀池上清液浮渣进行人工清理。采用高压水枪冲洗斜管填料。具体操作要求:

1、对沉淀池池面巡视每天不少于3次(早、中、晚各一次),观察池内是否有大块污泥漂浮、出水是否含有悬浮颗粒等情况,及时处理和汇报并做好记录。 2、活性污泥法生化处理,为保证曝气池有足量活性污泥,二沉池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进行污泥回流;根据工艺流程,本套污水处理系统回流比暂定为25-75%(具体以实验数据确定),因此每天需要排泥。通过控制斜管沉淀池排污阀开度调节回流量。 3、二沉池排入污泥回流池的污水,通过污泥回流泵回流至曝气池。污泥回流泵开启时间根据污泥回流泵流量及污泥高度进行确定。当曝气池污泥浓度较高时,减少污泥回流,污泥抽吸进入干化池。 4、应每月检查、清洗斜管,防止污泥堵塞斜管,影响沉淀效果。 5、应每天清理池面漂浮物,保持池面干净。 四、沉淀池运行中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1、絮凝剂投药量过大现象:沉淀池清水区有大絮体上浮,且水体发白。 措施:a、减少投药量;b、加强排泥 2、投药量过小现象:清水区有细小絮体上升,出水水质变差。 措施:a、增大投药量:一种方法是增加溶药池溶药浓度,一种方 法是增大投药流量;b、反应池排泥。 3、排泥间隔周期长:清水区泥渣上浮,出水水质变差。 措施:a、缩短排泥周期;b、延长排泥时间 五、沉淀池运行记录: 一般SV(污泥沉降比)和DO(溶解氧)最好2~4h测定一次,至少每班

斜管沉淀池计算例题

3.3 沉淀 3.3.1 介绍 给水处理的沉淀工艺是指在重力作用下,悬浮固体从水中分离的过程,原水经过投药,混合与反应过程,水中悬浮物存在形式变为较大的絮凝体,要在沉淀池中分离出来,以完成澄清的作用,混凝沉淀后出水浊度一般在10 度以下。 (1)沉淀池类型的选择 本设计采用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是根据浅池理论发展而来的,是一种在沉淀池装置许多直径较小的平行的倾斜管的沉淀池。斜管沉淀池的特点:沉淀效率高,池子容积小和占地面积小;斜管沉淀池沉淀时间短,故在运行中遇到水质、水量的变化时,应注意加强管理, 以保证达到要求的水质。从改善沉淀池水力条件的角度分析,由于斜管的放入,沉淀池水力半径大大减小,从而使雷诺数大为降低,而弗劳德数则大大提高,因此,斜管沉淀池也满足水流的稳定性和层流的要求。从而提高沉淀效果。 (2)斜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本设计采用两组沉淀池,水流用上向流。异向流斜管沉淀池宜用于浑浊度长期低于1000 度的原水。斜管沉淀区液面负荷,应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一般可采用9.0~11.0)/(23h m m ?。 斜管设计一般可采用下列数据:管径为25~35 毫米;斜长为1.0 米;倾角为60°。斜管沉淀池的清水区保护高度一般不宜小于1.0 米;底部配水区高度不宜小于1.5 米。 3.3.2 设计计算 (1)设计参数 处理水量Q =0.425 m/s ,斜管沉淀池与反应池合建,池有效宽度B =8.8m ,混凝处理后颗粒沉降速度u 0=0.4mm/s ,清水区上升速度v =3.0mm/s ,采用塑料片热压六边形蜂窝管,管厚0.4mm ,边距d =30mm ,水平倾角60度。采用后倾式,以利于均匀配水。斜管长1m ,管径一般为25~35mm (即管的切圆直径),取为30mm 。 (2)清水面积

斜管沉淀池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斜管沉淀池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沉淀池的种类按照内部结构的不同分为斜管沉淀池、斜板沉淀池;按照外部形状有可分为平流式沉淀池和竖流式沉淀池......对于蜂窝斜管填料,是目前给排水工程中采用比较广泛的水处理装置,其主要用于水处理中的各种沉淀和出砂,而在平时使用中我们可能会碰到一些小问题,欧米伽环保小编为您详细解答一下蜂窝斜管沉淀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1、蜂窝斜管沉淀池水堰出水脏且不均 造成此原因是因为污泥黏附,藻类生在在水堰上或浮渣等物体卡在出水堰口上,导致水堰出水脏,甚至某些堰口堵塞出水不均匀。 解决办法:需定期清楚出水堰口的污物,适当加氯清毒阻止藻类、污泥在堰口的生长、积累。 2、蜂窝斜管沉淀池污泥上浮 导致污泥上浮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污泥停留时间厂,有机质腐败,斜管沉淀池沉淀池中污泥反硝化,还原称N2而导致污泥上浮。 解决办法:保证正常的贮存和拍泥时间,检查排泥设备故障,清除沉淀池内壁部件某些死角的污泥,降低好痒处理系统污泥的硝化程度;如高速污泥回流量、调整污泥泥龄,防治其他构筑物腐化污泥进入。 3、蜂窝斜管沉淀池出水有细小悬浮颗粒 沉淀池出水有细小悬浮颗粒说明沉淀池局部沉淀效果不好,原因可能有水量负荷冲击或者长期超负荷,因短流而减少了停留时间,导致絮体在沉降前既流出水堰,曝气池活污泥过度曝气,使污泥自身氧化而解体。 解决办法:调整进水、出水配水设施不均匀,减轻冲击负荷有利于克服短流,调整曝气池参数、改善污泥絮凝性能;营养缺失时补充,泥龄过长污泥老化应使之缩短,过度曝气时,应高调整曝气量,均匀分配浓缩池上清液的负荷影响以及进入初沉池的剩余污泥负荷影响。 4、刮泥机故障 刮泥机故障一般是由于承受高负荷等原因停止工作的。

斜管沉淀池斜管积泥成因及解决措施

斜管沉淀池斜管积泥成因及解决措施 1 存在的问题 某水厂现供水规模为35×104m3/d。因源水水质日趋恶化而于1999年开始对原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进行了技术改造,现工艺流程见图1。 运行一年多来发现网格絮凝斜管沉淀池斜管上部的绒状积泥现象十分严重,运行3~5d 后整个斜管上部即被一层厚厚的积泥覆盖(尤其是在沉淀池的前端约10m范围内),积泥的堆积高度直至集水分槽的淹没出流孔口处,并呈现前厚(>1.0m)后薄(30~50 cm)的一条陡坡状的积泥曲线,成片的积泥呈悬浮状以致每周至少要洗池一次,为此水厂特派2名员工专职洗池。 经分析斜管上部聚集成片绒状积泥的主要原因为: ①该厂源水属于低浊、多藻微污染水,水中的藻类多、有机物多、浊度低、颗粒少而导致相互碰撞机会少、絮凝效果差,故在絮凝池末端出现矾花少、矾花粒径小、松散和絮体质量小的现象,造成矾花聚积在斜管表面; ②沉淀池长为33.9m、宽为9.8m,沉淀池进水沿着池宽配水,因这种配水方式不理想而导致沉淀效率低; ③在沉淀池进水口处缺乏稳流措施(配水区的设计是为了使已形成的矾花不致被打碎并使絮凝池出水均匀地流入斜管沉淀池的配水区),絮凝池出口也应有整流措施,另外因斜管区下面的配水高度除要保证进口端与末端配水均匀外,还要考虑安装和检修的要求,因此一般其高度≥1.5m,但该厂沉淀池进水处无整流措施且配水高度也仅有1.4m,故对沉淀效果有一定影响; ④因两组沉淀池间无隔墙而导致在两单池的中间形成紊流,已长成一定粒径的絮体承受水流剪力的能力差而易被紊流打碎,从而影响沉淀效果; ⑤沉淀池清水区中的集水分槽所开孔洞个数比理论上所需孔洞数多出38.3%,从而影响水流上升速度及沉淀效率; ⑥设计的上升流速为1.5mm/s,但因斜管的支架采用了宽度达12cm的工字钢从而阻塞了12%的斜管进水孔洞,导致上升流速偏大(达1.78mm/s)并影响斜管内的泥水分离和管内泥的下滑,从而使沉淀效率降低; ⑦因斜管沉淀池沉淀效率高而使单位面积的积泥量较多,因此对排泥的要求也高,而该厂沉淀池中的穿孔排泥管排泥不彻底(特别是在管的末端淤积的污泥较多),尽管4h排泥一次也不能彻底排净,故对沉淀效果存在一定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