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一近现代史纲要复习

大一近现代史纲要复习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及其原因。

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原因:1、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些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并一步步地

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

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它变成自己的殖民地,但是由于中

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特别是中国人民顽强、持久的反抗,同时也

由于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使得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国家无法

单独征服中国,也使得它们不可能共同瓜分中国。这样,它们才没有能够如英国

在印度那样,对中国实行直接的殖民统治,而是通过其代理人对中国实行间接统

治。帝国主义势力与中国的封建势力、买办势力相勾结,共同压迫、剥削中国人

民,镇压中国革命。因此,近代中国尽管在实际上已经丧失拥有完整主权和独立

国的地位,但是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由于它与

连名义上的独立也没有、而由殖民主义宗主国直接统治的殖民地尚有区别,因此

被称作半殖民地。

2、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世

界市场之中。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洋纱、洋布等商品在中国大量倾销,逐

渐使中国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

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又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

品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破产的农民和手工

业者成了产业工人的后备军。一批官僚、买办、地主、商人投资兴办新式工业。

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国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

然而,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并不容许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他们获

取的政治、经济特权,在中国倾销商品,经营轻工业和重工业,对中国的民族工

业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了一些发展,但是并没

有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而在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外国资

本及依附于它的官僚资本居于主要和支配的地位。在中国农村中,地主剥削农民

的封建生产关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依然占着显然的优势。这样,中国的经济既

不是完全的封建经济,也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

济了。

二、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其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般来说,当资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民族矛盾特别尖锐,阶级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而当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用战争以外的形式共同压迫中国人民,尤其是封建主义统治特别残酷的时候,阶级矛盾就会上升为

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当国内战争发展到从根本上威胁资本-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时候,外国侵略势力甚至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原著中国的反动派。这时,外国侵略者和国内封建统治者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

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方式: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经济技术的落后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首先是为了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中国同盟会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中共十三大正式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三、《资政新篇》

提出时间:1859年

提出者:洪仁玕

主要内容: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

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实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

器制造,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文化方面,建议设立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

事业。

外交方面,主张同歪果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与番人并雄”,但严禁鸦片输入。

评价:《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受到时代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四、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外因: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内因:维新派自身的局限:

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只是幻想依靠光绪帝,让资产阶级和

开明士绅的代表参加政权,逐步实现君主立宪。

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但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即封建

土地所有制。

在思想上,虽然提倡学习西学,却仍然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借古代圣贤之名“托

古改制”。

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幻想西方列强能够帮助自己变法维新。

③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

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恨人民群众,他们没有意识到“回天

之力”存在于亿万民众之中。

五、三民主义

提出: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内容: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是要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其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建立中华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即政治革命。目的是建立民国。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即社会革命。

评价:初步描绘了中国未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六、辛亥革命的失败。

根本原因:在帝国主义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建国方案行不通。

客观原因: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从而使自己失去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剥削、奴役的对象。因此,它们用政治、

外交、军事、经济、财政等各种手段来破坏、干涉中国革命,帝国主义与

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扶

植其代理人袁世凯夺取政权。

主观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的弱点。这些弱点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①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甚至

幻想以妥协和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

②未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有千丝万

缕的联系,因而不敢依靠反封的主力军农民群众。

③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同盟

会内部组织松懈,派系纷杂,缺乏统一稳定的领导核心。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

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六、十月革命是如何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

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力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七、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它所接受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展了的马列主义,是在斗争中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的科学社会主义。

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者、本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而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工人阶级根本不可能进行和平的议会斗争,他们不可能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抱有期望。

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列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就是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八、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1月

内容: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多数人同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增选毛泽东为中央

政治局常务委员,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

红军的军事行动。

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

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九、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

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仅仅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十、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到达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攻打陕甘红军,遭到拒绝。12日凌晨,张、杨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

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为了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确定促成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并参加张、杨同南京方面代表宋美龄、宋子文的和平谈判。蒋介石被迫做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十一、延安整风运动

时间:20C40年代前期

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其中,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

意义: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内确立起来。

十二、抗战胜利的意义

第一,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阴谋。

第二,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团结,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第三,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四,开辟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只有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才能真正实现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奋斗,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中

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十三、重庆谈判

背景:1945年8月14到23日,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

目的: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

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

人物: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同国民党当局

结果:双方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十四、七届二中全会

时间:1949年3月

地点: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

内容: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意义: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的准备。

十五、“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

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今后一

个时期奋斗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

略举措。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成果,是对党

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集中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

的新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

动纲领。

十六、中国共产党在九十多年中做的三件大事。

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