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要点(精心整理)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要点(精心整理)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要点(精心整理)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要点(精心整理)

自考《纲要》复习要点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

2.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是: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3.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中国割让台湾全岛及所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并赔款白银2亿两(单个国家赔款数额最多),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3)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赔款4.5亿两(赔款总额最多),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 把持中国海关大权长达40多年的是英国人赫德。

5.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政治方面:

(1)资本—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中外反动势力对中国人民实行联合专政)

经济方面:

(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依然存在,在社会经济中占显著优势,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在中国政治、文化生活中有一定作用,但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

社会方面:

(5)在列强争夺和间接统治下,加之地方性农业经济所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使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极不平衡性。

(6)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人民群众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贫困和不自由世界少见)

7.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旧的封建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旧的被统治阶级是农民阶级;新产生的阶级是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革命性的两面性特征);新诞生的被剥削阶级工人阶级。

8.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1)深受三重压迫和剥削,革命性最强;(2)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力量和传播先进思想;(3)同农民有着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9.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关系: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关系:

(1)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当外国列强同封建政权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时,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3)国内战争威胁帝国主义利益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时,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完全勾结。10. 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关系:相互区别、相互联系。

区别:二者的主体、内容不一样。第一个历史任务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第二个历史任务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要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第一个历史任务是第二历史任务的前提条件;第二个历史任务时第一个历史任务的最终目标。

11.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1841年广州三元里人民的反英斗争。

12.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是重要原因;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饶的反侵略斗争是最根本原因。

13.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最根本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

14.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组织编撰《四洲志》。

15.魏源:编撰《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16.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中响亮喊出“救亡”口号,他翻译的《天演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

17.孙中山在1894年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9月,攻克永安,分封诸王,永安建制使太平天国政权初具规模。1853年3月,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位首都。1956年上半年,达到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2.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写下了“三原”:《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歌》、《原道觉世训》,为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提供思想基础。

3.《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把土地分为九等,按人口平均分配,16岁以上不分男女每人一份,16岁以下减半。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积极性: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与以往农民起义相比,有更完备的内容,深刻触及了封建社会矛盾核心。

局限性: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追求的理想天国,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和不切实际的空想性。

4.《资政新篇》(1859年),作者:洪仁玕(干王)

内容:(1)政治: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2)经济: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准富人请人雇工”、对穷人“宜令作工,以受所值”,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3)思想文化: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4)外交:与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严禁鸦片入口,外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

评价:《资政新篇》是第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和建设方案,反映出太平天国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历史特点。

局限性: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5. 1856年9月,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6.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1)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政府的衰败过程;(2)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两个纲领);(3)太平天国对孔子及儒家经典予以严厉批判,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4)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5)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具有世界意义。

7. 太平天国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无法制止统治集团内部的腐化,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2)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3)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缺乏理性的认识。

8. 太平天国失败的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是革命的主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9. 洋务派主要代表:奕訢(倡导洋务的首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坤一)。

10.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总理衙门大臣有:奕訢、桂良、文祥。

11.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后来张之洞在他的《劝学篇》中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2.洋务派举办军事工业的目的:首先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其次是加强海防、边防,抵御侵略。

13.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

第一,兴办近代企业;

第二,建立新式海陆军;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北洋水师(主力、李鸿章管辖)第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翻译学堂(京师同文馆)、工艺学堂、军事学堂)

江南制造总局,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

最重要的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举办民用企业的目的是:解决军事工业所需的原料的需求、交通运输的需求、弥补军用工业的亏空(经费的需求)。

14.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社会价值观的变化。

15.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2)洋务运动对西方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16.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17.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18.维新派的宣传活动:

(1)向皇帝上书(“公车上书”康有为旗手)

(2)著书立说(康的“两考”、梁《变法通义》、谭《仁学》、严复《天演论》)

(3)介绍外国变法经验(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4)办学会: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

办报纸:上海《时务报》(梁)、天津《国闻报》(严)、湖南《湘报》(严)

设学堂:万木草堂(康)、时务学堂(梁)

19.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张之洞的《劝学篇》成为对抗维新变法的代表作)

第一、要不要变法;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兴西学。

论战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20.“百日维新”:1898.6.11,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到1898.9.21,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重新“训政”,共103天。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机构,裁减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等。

经济方面: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等。

军事方面:裁撤绿营,改练新式陆军等。

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创设京师大学堂,广设学堂;提倡西学,翻译西书,派人出国留学等。

21.“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光仁

2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2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主要原因:(1)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2)维新派自身的局限(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第三,脱离人民群众)。

次要原因:(1)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维新派无严密组织、不掌握军队;(3)没有发动群众支持。

24.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历史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2)清末“新政”破产;(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力量增强。

2. 1901年,清末“新政”

“新政”的原因:为了取得外国列强的信任;平息国内民怨;安抚统治阶级各派;拉拢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

“新政”的内容:(1)改革官制,整顿吏制;(2)改革兵制,训练新军;(3)改革学制,提倡新学,从1906年起废除科学考试;(4)奖励工商,兴办实业。

“新政”的目的: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4.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歌颂革命是“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

邹容:《革命军》,阐述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第一个喊出了“中华共和国”的口号。

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揭露清政府已经是“洋人的朝廷”。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继1894年兴中会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重要的有华兴会(黄兴)、光复会(蔡元培)、科学补习所、岳王会等。

5.同盟会的建立

时间:1905年8月;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孙中山(总理)、黄兴;机关报:《民报》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标志着民主革命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6.三民主义学说

(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内容: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国家。

评价:第一,进步性是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清朝统治者,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第二,局限性:没有明确反帝主张;没有明确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

(2)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内容: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评价:第一,进步性:为资产阶级革命提出了一套建国方案,在理论上解决了当时民主革命迫切需要解决的革命目的问题。

第二,局限性:没有明确广大人民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也难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权利。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最具特色的内容)

内容: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属于原主,革命后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

评价:局限性是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难以成为发动农民的理论武器。

对三民主义整体评价:

进步性: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推动了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局限性:

第一,革命派未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

第二,革命派只停留在对民主制度的形式理解上,缺乏对民主建政的深入认识;

第三,革命派未能把土地制度改革和反封建主义联系起来,无法真正解决农民土地问题。7.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革命派:孙中山,《民报》

改良派:康有为,《新民丛报》

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论战的焦点)

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第三,要不要社会革命;

论战的意义: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

8. 1911年4月,黄兴领导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

9. 1911年5月,保路运动。清政府将川汉、粵汉铁路出卖给帝国主义,引起湖南、湖北、广东、四川人民的保路运动,以四川省最为激烈。四川总督赵尔丰制造了成都血案。

10.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共进会、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联合行动,控制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

11.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标志着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覆灭。

12.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13.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政权;

(2)在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1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

(1)“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设行政、司法、立法机关;

(3)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评价: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5. 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

(5)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6.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

17.辛亥革命的教训: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18.北洋军阀的统治(1912—1927年)

第一,政治上,北洋军阀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1)镇压“二次革命”;(2)总统制代替内阁制;(3)复辟帝制(袁世凯、张勋)

第二,经济上,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第三,文化上,北洋政府尊孔复古。

19.孙中山为挽救共和所作的努力

(1)1913年,发动“二次革命”(反袁)

(2)1914年,成立中华革命党(反袁)

(3)1915年,发动护国运动(反袁)

(4)1917年,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反段)

(5)1920—1922年,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

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新文化运动的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上海,《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2.主要阵地:《新青年》编辑部和北京大学。

3.主要代表: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4.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鲁迅发表的《狂人日记》,是新文学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5.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及意义

性质: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由民主主义知识分子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

历史意义:(1)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

(2)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3)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条件。

6.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1)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

(2)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脱离社会实践,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3)在实行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7.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十月革命给中国一个启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2)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以新的平等态度对待中国,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十月革命昭示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开展革命。

8.李大钊:最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

主要代表作:《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

9. 五四运动的爆发条件

(1)新的时代条件:十月革命开辟的新时代;

(2)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产业工人达200万;

(3)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10.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6月3日以前,以北京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力;

6月3日以后,以上海为中心,以工人为主力。

11.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五四运动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12.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分为三类:

第一类: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陈独秀、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

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的学说)。

第二类: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毛泽东、蔡和森、周恩来、杨匏安(《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作了比较确切的阐述)。

第三类:一部分原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活动家: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

13.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1)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和出版。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2)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纷纷涌现。

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陈独秀:上海成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新民学会、互助社、觉悟社

(3)大量进步刊物的创办。

《新青年》、《每周评论》、《星期评论》、《湘江评论》、《少年中国》、《觉悟》、《国民》14.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历史特点

第一,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第二,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第三,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15.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1)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是中国第一个地方共产党组织,成为党的发起组和联络中心。

(2)1920年10月:李大钊、张国焘、张申府发起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

16.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

第一,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第二,到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李中主持成立了第一个产业工会:上海机器工会)第三,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17.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大的召开

时间:1921年7月23日;地点: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后改在嘉兴南湖游船上

代表:12人。另有包惠僧、马林、尼科尔斯基。

主要内容:(1)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2)制定党的纲领: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取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

废除资本私有制。

(3)规定了党员条件和党的纪律。

(4)规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开展工人运动。

(5)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书记)、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18.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历史特点:

(1)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后,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和帮助,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马克思主义政党,有一个好的思想基础。

(2)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深受三重压迫,具有坚强的革命性,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有一个好阶级基础。

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具有划时代伟大意义。

(1)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2)中国革命从此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3)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19. 中共二大: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1922年7月)

内容:(1)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2)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3)提出“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方法。

意义: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在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解决了八十多年来没有弄清楚的革命的性质、对象和动力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0. 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领导工人运动。

21.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香港海员大罢工(起点)、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终点:林祥谦、施洋牺牲)。

22.农民运动:沈定一在浙江省萧山县衙前村成立第一个农民协会、彭湃在海丰县成立总农会、毛泽东在湘区注重开展农民运动。

23.1923年6月,中共三大:集中讨论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会议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中共三大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24.第一次国共合作合作

标志: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新三民主义。

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联盟。25.创办黄埔军校(1924年5月):军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这是它同一切旧式军校的根本区别。

26.1925年1月,上海,中共四大召开。中心议题:讨论党如何领导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大会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以及工农联盟的问题。

27.1925年6月,广州、香港工人举行省港大罢工,坚持16个月,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对大革命高潮的形成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28.1925年7月,广州革命政府改组,国民政府成立。

29.1925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北伐的目标是: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即: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0.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1)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特别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重要原因;(2)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3)北伐战争得到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援助。

31.1927年,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取得胜利。

32.1927年3月,周恩来直接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33.1926年3月、5月,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事件,成为国民党内新右派的代表。

34.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

35.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第一,反革命力量的强大,敌我力量悬殊。第二,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出现剧烈的分化,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叛变革命。

主观原因:第一,以陈独秀为代表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犯了严重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领导权。第二,中共还处于幼年时期,没有经验,缺乏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第三,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

36.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

(1)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明显提高。

(2)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

受了一次打革命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 1928年12月,张学良“改易旗帜”,服从国民政府,标志着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2.国民党政权的性质: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1)建立了庞大的军队;(2)建立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中统和军统;(3)大力推行保甲制度;(4)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3.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经济

(1)国民党统治时期,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仍然是封建经济。

(2)官僚垄断资本的急剧膨胀(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是从金融业开始的,建立以“四行二局”为中心的金融垄断体系(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央银行、中国农民银行;邮政储蓄金汇业局、中央信托局)。

发行“法币”,是四大银行完成其金融垄断的有决定意义的步骤。

4.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任务。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成为新主主义革命的主要目标。

5.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外国资本的压迫、官僚资本的排挤、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

6.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1)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2)在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

(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4)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5)和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两面性)

7.中间党派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8.主要的中间党派: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邓演达第三党)、乡村建设派(梁漱溟)、中华职业教育会(黄炎培)、中国青年党(曾琦等)、中国国家社会党(张君励等再造派)。

9.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0 年,邓演达第三党)主张:政治上,主张进行“平民革命”,建立平民政权;经济上,主张实行土地国有,实现“耕者有其田”;军事上,策动军事反蒋活动。

10.1927 年7月,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决定三件大事:(1)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准备南昌起义);(2)组织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暴动;(组织秋收暴动);(3)召集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召开八七会议)

11.“八七会议”(1927.8.7汉口)

主要内容: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选举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毛泽东:“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意义:“八七会议”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出路,为挽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12.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

意义:(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2)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3)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13. 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

特点:(1)它放弃了“左派国民党”运动的旗号,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帜;

(2)它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14. 三湾改编

内容:(1)将原有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2)在部队建立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3)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部队实行民主管理;

意义:三湾改编成为建设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15.井冈山根据地建立的意义:(1)它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火,为党领导的各地武装起义树立了榜样;(2)它从实践上开辟了一条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共产党深入农村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

16. 广州起义(1927年12月):张太雷、叶剑英、叶挺等领导,对国民党屠杀政策发动的又一次英勇反击,也是我党探索革命道路的重要尝试。

17. 1928年10、11月,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分析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

客观条件:全国形势的向前发展;国民革命的影响

主观条件:相当力量正式红军存在;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

18.“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

19.《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批评了“城市中心论”,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20.《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深刻阐明了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表现毛泽东开辟新道路,开创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

21.农民土地问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基本问题。

22.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井冈山土地法》(1928年12月),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存在两个缺陷:其一,没收一切土地,侵害了中农的利益;其二,禁止土地买卖。

23.《兴国县土地法》(1929年4月),进行原则性修改: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土地”,保护了中农的利益。

24.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25.在文化战线上开展了反“围剿”的斗争,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左翼文化运动。鲁迅的杂文,瞿秋白的评论,矛盾的小说,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鲁迅,成为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代表着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26.三次“左”倾错误:(1)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2)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3)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27.“左”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

第一,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将民族资产阶级视为革命敌人,进行排斥和打击。

第二,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

第三,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的主张。

第四,在军事斗争问题上,实行消极防御的方针。

第五,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

28.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

(1)八七会议后,党内存在着的浓厚的近乎拼命的冲动,始终没有能够从指导思想上得到认真的清理;(2)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3)共产

国际的干预以及对王明的全力支持,使许多人失去了识别和抵制能力。

29.中央红军长征:1934年10月,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开始了震惊中外的长征。为调动和牵制国民党军队,组成了以方志敏为首的北上抗日先遣队。

长征的胜利结束:(1)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于四川懋功。

(2)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红十五军团会师于陕北吴起镇。

(3)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于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30.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1)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2)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

(3)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

(4)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5)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31. 长征精神:(1)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2)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3)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4)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5)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32. 遵义会议(1935年1月)

内容:集中解决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1)在军事问题上,批判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作战基本原则。(2)在组织问题上,改组了党和红军的领导,增选毛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意义:(1)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2)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这个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 东方会议(1927年):日本首相兼外相田中义一制定了八条《对华政策纲领》,确定了“田中外交”的对华新政策。主要内容是:

第一,日本将实行“满蒙”与“中国本土”相分离的方针;第二,日本将对中国内部事务实行武力干涉政策;第三,确定对当前中国各派政治势力的方针。

东方会议是日本决定“国策”的重要会议,《对华政策纲领》的出台,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决定占领整个东北,加快实现大陆政策。

2.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了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侵华战争。

3. 1935年,日本策划“华北事变”,将华北五省(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山东)两市(北平、天津)防共自治运动。

4.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5. 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1)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2)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3) 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6.1932年1月28日,淞沪会战(国民党第十九路军蔡廷锴、蒋光鼐);1933年5月,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7.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地点:北平)

意义: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并华北的计划,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8.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到来作了理论和政治上的准备。

9.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为了实现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在“哭谏”无效的情况下,毅然对蒋介石实现“兵谏”。

和平解决:通过谈判,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等六条承诺。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10.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标志:(1)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同年9月23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11.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战略防御阶段:1938年3月,李宗仁等取得台儿庄大捷。谢晋元带领“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失败的原因:客观原因:敌强我弱。主观原因: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第一,在战略上: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第二,在战术上:单纯的阵地防御战,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

战略相持阶段:1939年1月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这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

枣宜会战:1940年5月,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殉国;

1942年2月,十万大军远征缅甸,第200师师长戴安澜缅北殉国。

12.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

(1)洛川会议:1937年8月,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实行全国军事总动员、全国人民总动员;改革政治机构;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后方发动游击战争,在国统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全面抗战路线

(2)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毛泽东《论持久战》,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

内容:第一,分析了中日双方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指出战争是持久的,但最后胜利是属于中国的。第二,科学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最关键阶段)、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意义: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确定了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的战略方针,增强了全国人民赢得抗战胜利的信心,对全国抗战的战略指导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敌后战场的开辟:平型关大捷,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粹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4)游击战争的战略地:第一,在防御阶段,敌后游击战争减轻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压力,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第二,在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是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同时辅之以运动战,如百团大战。削弱敌人,壮大自己,逐步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第三,为战略反攻准备条件。第四,拖住了侵华日军的主力,配合了太平洋战场,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3. 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既统一,又独立。

第一,中国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发动群众,壮大力量。

第二,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权,发展人民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

第三,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14. 1939年7月中共提出的三大口号: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15.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发展进步势力: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

争取中间势力: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

孤立顽固势力: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16.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加强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务。

三三制原则:共产党员占1/3、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1/3、中间派占1/3。

李鼎铭:精兵简政

17.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1)根据地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在政策,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2)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发展生产,保障供给”;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3)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八路军359旅开发南泥湾为“陕北的好江南”

18.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

一批干部学校和专门学校创办起来: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抗大)、鲁迅艺术学院(鲁艺)

成立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育与研究的专门机构。

1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1938年9至11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20.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初,毛泽东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著作:《〈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21.新民主主义理论

(1)分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特征,科学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2)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经济上: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国家所有,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所有,引导个体农民发展合作经济;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

文化上:废除封建买办文化,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月自考国际法试题及答案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国际法试卷 (课程代码 00247)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国际法规范的强制实施主要依靠的是 A.维和部队的强制措施 B.国际组织的制裁措施C.国际司法机构的强制执行 D. 受害国的自助措施2.国家在涉及下列事项的诉讼中可以援引管辖豁免的是 P66不得援

引国家豁免的诉讼的八种情况 A. 从事商业活动的外国政府船舶 B.与政府行使权力紧密相关的雇佣合同 C.商业交易 D.财产的所有、占有和使用 3. “光华寮案”涉及中国的两航公司案 P86 A.条约继承 B.财产继承 C. 债务继承湖广铁路债券案 D.在国际组织的代表权继承 4. 外国人可享有国民待遇的权利是P99 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些事项上给予外国人与本国国民相同的待遇。主要表现为民事权利。政治权利一般不能享有 A.诉权 B.选举权 C.担任公务员的劳动权 D.参军入伍的权利5.我国对外国人给予庇护的情况是我国不实行域外庇护(一国的使领馆、军舰或商船对于所在地国家的罪犯给予保护)。因政治原因遭到外国追诉或迫害的外国人给予保护,对犯有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反人道罪等国际条约规定的国际罪行者拒绝给予保护。P113 A.请求进入外国驻中国使领馆避难(属于域外庇护) B.因犯有破坏和平罪请求在中国居留 C.因政治原因请求进入中国驻外国使领馆避难(属于域外庇护)D. 因政治原因请求在中国境内避难领土庇护 6.边境条约一般都赋予边境居民享有进出国境的特殊便利是航运、

全国自考2008年1月自考流体力学试题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流体力学试题 课程代码:0334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气体与液体的粘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别( ) A .减小、减小 B .增大、减小 C .减小、增大 D .增大、增大 2.MN 曲面上的压力体图为( ) 3.皮托管可以用作测量流体的( ) A .点流速 B .断面平均流速 C .压强 D .流量 4.已知输油管直径d=250mm ,长度l =8000m ,油的密度 =850kg/m 3,运动粘度v=0.2cm 2/s ,若保持层流流态,此时过流断面上轴线处的流速为( ) A .73.6cm/s B .36.8cm/s C. 18.4cm/s D .9.2cm/s 5.如图所示的并联管路,已知两支路的比阻之比a 1/a 2 =1,管长之比l 1/l 2 =2,则两支管的流量之比Q 1/Q 2为( ) A .2 B .2 C .2 2 D .21 6.有一混凝土衬砌的矩形渠道,已知底宽b=2m ,水深h=lm ,粗糙系数n=0.01,底坡i=0.001,则断面平均流速v 为( ) A .4.47m /s B .3.98m /s C .3.16m /s D .1.99m /s 7.若明渠水流为缓流时,则( ) A .h>h c B.dh de <0 C .F r >1 D .i

的单宽流量为( ) A .2.19m 3/s B .2.61m 3/s C .3.10m 3/s D .4.38m 3/s 9.地下水渐变渗流,过流断面上各点的渗透速度按( ) A .线性分布 B .抛物线分布 C .均匀分布 D .对数曲线分布 10.在进行水力模型实验时,要实现有压管流的动力相似,一般应选( ) A .弗劳德准则 B .雷诺准则 C .欧拉准则 D .马赫准则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静止流体能承受的表面力为__________。 l2.均匀流是指流线是____________的流动。 13.当流动处于紊流光滑区时,其沿程水头损失h f 与流速v 的_______次方成正比。 14.一管路长l =100m ,水头损失h f =0.8m ,管道d=200mm ,发生均匀流管路的单位面积上边壁摩擦阻力为________Pa 。 l5.管道内水流速度突然变化的因素(如阀门突然关闭)是引发水击的条件,水本身具有_________则是发生水击的内在原因。 16.计算孔口与管嘴出流的损失时,通常只考虑_________损失。 17.欲使水力最优梯形断面渠道的水深和底宽相等,则渠道的边坡系数m 应为_________。 18.当堰顶厚度与堰上水头的比值介于2.5与10之间时,这种堰称为___________。 19.达西装置中的圆筒直径为20cm ,土层厚度为40cm(即两测压管间距为40cm),两测压管的水头差为20cm ,土样的渗透系数k 为0.0l06cm /s ,则测得通过的流量Q 为____________ ml /min 。 20.已知明渠水流模型实验的长度比尺l λ=4,若原型和模型采用同一种流体,则其流量比尺Q λ为 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1.测压管水头 22.水力坡度 23.紊流 24.长管 25.断面单位能量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6.一个水深1.5m 、水平截面积为3m×3m 的水箱,箱底接一直径d=200mm ,长为2m 的竖直管,在水箱进水量等于出水量情况下作恒定出流,不计水头损失。试求点3的压强。

流体力学复习要点(计算公式)

D D y S x e P gh2 gh1 h2 h1 b L y C C D D y x P hc 第一章 绪论 单位质量力: m F f B m = 密度值: 3 m kg 1000=水ρ, 3 m kg 13600=水银ρ, 3 m kg 29.1=空气ρ 牛顿内摩擦定律:剪切力: dy du μ τ=, 内摩擦力:dy du A T μ= 动力粘度: ρυ μ= 完全气体状态方程:RT P =ρ 压缩系数: dp d 1dp dV 1ρρκ= -=V (N m 2 ) 膨胀系数:T T V V V d d 1d d 1ρρα - == (1/C ?或1/K) 第二章 流体静力学+ 流体平衡微分方程: 01;01;01=??-=??-=??- z p z y p Y x p X ρρρ 液体平衡全微分方程:)(zdz ydy xdx dp ++=ρ 液体静力学基本方程:C =+ +=g p z gh p p 0ρρ或 绝对压强、相对压强与真空度:a abs P P P +=;v a abs P P P P -=-= 压强单位换算:水银柱水柱mm 73610/9800012 ===m m N at 2/101325 1m N atm = 注: h g P P →→ρ ; P N at →→2m /98000乘以 2/98000m N P a = 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1)图算法 Sb P = 作用点e h y D +=α sin 1 ) () 2(32121h h h h L e ++= ρ 若01 =h ,则压强为三角形分布,3 2L e y D == ρ 注:①图算法适合于矩形平面;②计算静水压力首先绘制压强分布图, α 且用相对压强绘制。 (2)解析法 A gh A p P c c ρ== 作用点A y I y y C xc C D + = 矩形12 3 bL I xc = 圆形 64 4 d I xc π= 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x c x c x A gh A p P ρ==;gV P z ρ= 总压力z x P P P += 与水平面的夹角 x z P P arct an =θ 潜体和浮体的总压力: 0=x P 排浮gV F P z ρ== 第三章 流体动力学基础 质点加速度的表达式??? ? ? ? ??? ??+??+??+??=??+??+??+??=??+??+??+??=z u u y u u x u u t u a z u u y u u x u u t u a z u u y u u x u u t u a z z z y z x z z y z y y y x y y x z x y x x x x A Q V Q Q Q Q Q G A = === ? 断面平均流速重量流量质量流量体积流量g udA m ρρ 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 t z t y t x d du z p z d du y p Y d du x p X = ??-=??-=??- ρρρ1;1;1 不可压缩流体的连续性微分方程 : 0z u y u x u z y x =??+??+?? 恒定元流的连续性方程: dQ A A ==2211d u d u 恒定总流的连续性方程:Q A A ==2211νν 无粘性流体元流伯努利方程:g 2u g p z g 2u g p z 2 2 222 111++=++ρρ 粘性流体元流伯努利方程: w 2 2222111'h g 2u g p z g 2u g p z +++=++ρρ

自考中国税制重点简答汇总

简单说明我国中央税和地方税的划分依据。 标准答案:中央税:属于税源集中,收入较大的税; 地方税:税源分散,与地方经济联系密切的税; 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兼顾各方利益,调动中央与地方两方积极性。 简述税务机关的权利。 标准答案:执法的相对独立权;征税权(税务机关最基本的权利);税法解释权;估税权;委托代征权;责令提供纳税担保权;税收保全权;强制执行权;行政处罚权;税收检查权;税款追征权。 简述“三性”特征的关系。 标准答案:(1)“三性”特征是税收本身所固有的特征,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无偿性是税收的本质的体现,是“三性”的核心,是由财政支出的无偿性决定的。 (3)强制性是无偿性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无偿性、固定性的保证。 (4)固定性是强制性的必然结果。 (5)税收的“三性”特征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是区别于非税的重要依据。 简述全额(率)累进税率与超额(率)累进税率的区别。 标准答案:(1)在名义税率相同的情况下,实际税率不同。全累负担重,超累负担轻。 (2)全累的最大缺点是在累进级距的临界点附近,全累负担不合理,而超累则不存在这一问题。 (3)在各个级距上,全累税负变化急剧,而超累变化缓和,也就是随着征税对象数额的增长,税款的增加,全累较快,超累较缓和。 (4)在计算上,全累计算简单,超累计算复杂。

税负转嫁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 标准答案:(1)前转(由卖方向买方转嫁);(2)后转(由买方向卖方转嫁,厂商让利); (3)消转(提高效益,消化掉税负)。 试比较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的优缺点。 标准答案:——比例税率:优点:(1)计算简便。(2)不论征税对象的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税率,不影响流转额的扩大,适合于对商品流转额的征税。 缺点:对收入调节的效果不理想。就高,低收入者难以承受。就低,对高收入者缺乏调节作用。 ——累进税率: 优点:(1)最能体现公平税负的原则,多得多交,少得少交,无得不交,最适合调节纳税人的收入水平。(2)据以征税,将缩小纳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 缺点:计算和征收都比较复杂。 ——定额税率: 优点:(1)计算简便,适用于从量计征的税种。(2)征税对象应该是价格固定,质量和规格标准统一的产品。(3)有利于企业改进包装。(4)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缺点:客观上会减少税收收入。 论述现代国家税收的经济职能。 标准答案:(1)调节总供求平衡。一般而言,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出现总需求膨胀时,,应采取增税政策;当社会总需求严重低于社会总供给,出现总供给过剩时,应采取减税政策。 (2)调节资源配置。直接税,主要是各种所得税,直接影响投资报酬率,进而影响投资倾向;间接税直接影响的是消费水平,进而影响投资规模的变化,同

自考流体力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0年10月自学考试流体力学试题 课程代码:0334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流体在静止时() A.既可以承受压力,也可以承受剪切力 B.既不能承受压力,也不能承受剪切力 C.不能承受压力,可以承受剪切力 D.可以承受压力,不能承受剪切力 2.如图所示,密闭容器上装有U型水银测压计。在同一水平面上1、2、3点上的压强关系为() A.p1=p2=p3 B.p1<p2<p3 C.p1>p2>p3 D.p1>p2=p3 3.恒定流一定是() A.当地加速度为零B.迁移加速度为零 C.向心加速度为零D.质点加速度为零 4.在总流伯努利方程中,压强P是渐变流过流断面上的() A.某点压强B.平均压强 C.最大压强D.最小压强 5.圆管均匀流过流断面上切应力符合() A.均匀分布 B.抛物线分布 C.管轴处为零、管壁处最大的线性分布 D.管壁处为零、管轴处最大的线性分布 6.如图所示,安装高度不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三根长管道的流量关系为() =Q2=Q3 A.Q B.Q l<Q2<Q3

C .Q l >Q 2>Q 3 D .Q l <Q 2=Q 3 7.有压管流中,阀门瞬时完全关闭,最大水击压强?p 的计算公式为( ) A .g cv B .z gT l v 02 C .z T T cv 0ρ D .0cv ρ 8.只适用于明渠均匀流流动状态的判别标准是( ) A .微波波速 B .临界底坡 C .弗劳德数 D .临界水深 9.矩形修圆进口宽顶堰在 >H p 3.0的条件下,其流量系数( ) A .m <0.32 B .m=0.32 C .m=0.36 D .m >0.36 10.用裘皮依公式分析普通完全井浸润线方程时的变量是( ) A .含水层厚度 B .浸润面高度 C .井的半径 D .渗透系数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1.动力粘度μ与运动粘度v 的关系为μ=__________。 12.水的体积模量(体积弹性模量)K =2.1×109N/m 2,压强增加196kPa 后,8m 3水的体积减小 量为__________m 3. 13.液体静力学基本方程z + g p ρ=C 的物理意义是静止液体中各点单位重量液体具有的__________相等。 14.在紊流光滑区,25.0Re 3164 .0=λ,则沿程水头损失h f 与流速v 的__________次方成正比。 15.绕流阻力包括摩擦阻力和__________阻力。 16.孔口外接短管,成为管嘴出流,增加了阻力,但流量不减,反而增加,这是由于_______ 的作用。 17.共轭水深中跃前水深和跃后水深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 18.宽顶堰发生侧收缩时,局部水头损失增加,__________降低。 19.渗透系数的确定方法有实验室测定法、__________和经验方法三种。 20.采用国际单位制进行量纲分析时,对于不可压缩流体,三个基本量纲分别是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自学考试流体力学名词解释汇总

流体力学名词解释 1. 流动性:流体在静止时不能承受剪切力,或者说任何微小的剪切力作用,都使流体流动,只要剪切力存在,流动就持续进行。 2. 连续介质假设:把流体当做是由密集质点构成的、内部无空隙的连续体来研究。 3. 质点:指大小同所有流动空间相比微不足道,又含有大量分子,具有一定质量的流体微元。 4. 质量力:作用在所取流体体积内每个质点上的力,力的大小与流体的质量成比例。 5. 压缩性:流体受压,分子间距离减小,体积缩小的性质。 6. 膨胀性:流体受热,分子间距离增大,体积膨胀的性质。 7. 等压面:流体中压强相等的空间点构成的面(平面或曲面)。 8. 绝对压强:以没有气体分子存在的完全真空为基准起算的压强。 9. 相对压强:以当地大气压为基准起算的压强。 10. 真空度:指绝对压强不足当地大气压的差值,即相对压强的负值。 11. 真空高度:当测点的绝对压强小于当地大气压,即处于真空状态时,hv=Pv/ ρg也是可以直接量测的高度。 12. 位置水头:z为某点在基准面以上的高度,可直接测量,称为位置高度或位置水头。它的物理意义是单位重量液体具有的相对于基准面的重力势能,简称位能。 13. 压强水头:hp=p/ρg称为测压管高度或压强水头,物理意义是单位重量液体具有的压强势能,称为压能。 14. 测压管水头:z+ p/ρg称为测压管水头,是单位重量液体具有的总势能,物理意义是静止液体中各点单位重量液体具有的总势能相等。 15. 潜体:全部浸入液体中的物体。 16. 浮体:部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 17. 阿基米德原理:液体作用于潜体或浮体上的总压力,只有铅垂向上的浮力,大小等于所排开的液体重量,作用线通过潜体的几何中心。

【自考真题】2018年4月自考00146中国税制试题含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税制试卷 (课程代码00146)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和纳税人负担的税收制度要素是 A.税率 B.纳税人 C.征税对象 D.纳税期限 2.随着经济的周期性变化,税收自动发生增减变化,从而对经济波动发挥自动抵消作用,其体现的税收职能是 A.稳定经济职能 B.资源配置职能 C.财富分配职能 D.财政收入职能 3.在计算增值税时,允许将购入的固定资产价款一次性扣除的增值税类型是 A.生产型增值税 B.收入型增值税 C.消费型增值税 D.扣除型增值税 4.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收取的下列款项中,不计入增值税销售额的是 A.提供包装物而收取的包装物租金 B.购买方延期付款而收取的延期付款利息 C.提供运输和装卸服务而收取的运输装卸费 D.受托加工应征消费税的消费品所代收代缴的消费税 5.按月申报纳税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其增值税纳税申报的期限为 A.当月月末 B.次月的l0日内 C.次月的l5日内 D.次月的20日内 6. 国产小汽车消费税的征收环节是 A.使用环节 B.出口环节 C.批发环节 D.生产销售环节 7.下列用途的自产应税消费品,不缴纳消费税的是 A.用于在建工程 B.用于职工福利

国际私法课件【2018年自学考试《国际私法》重点复习资料【三篇】】

国际私法课件【2018年自学考试《国际私法》重点复习资料 【三篇】】 【导语】天空吸引你展翅飞翔,海洋召唤你扬帆启航,高山激励你奋勇攀登,平原等待你信马由缰……出发吧,愿你前程无量,努力备考,考入理想院校!以下是大为大家的《2018年自学考试《国际私法》重点复习资料【三篇】》供您查阅。 篇一 承认或赋予外国人与内国人平等的法律地位,是国际私法得以产生的一个重要前提。 在历史上,外 __民事法律地位曾几经变迁,由在奴隶制时期对外国人采取敌视待遇,经封建时期采取差别待遇,到资本主义时期才采取相互待遇和平等待遇。 国民待遇又称平等待遇,是指所在国应给予外国人以内国公民享有的同等的民事权利地位。 目前,各国还将国民待遇制度通过缔结条约的方法相互赋予对方的法人、商船及产品等。

国民待遇原则最早是资本主义国家为追逐全球商业利润而提出 来的。1804年《法国民法典》率先在国内法中作出guo民待遇原则 的规定。它也是WTO法律的一项基本原则。 当今国民待遇原则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1)虽仍以互惠为基础,但并不一定以条约和法律上的规定为条件,即被认为是一种不言而喻的制度。(2)在内国的外国人享有跟内国人同等的权利,而不是同样 的权利。(3)还常通过双边条约或多边条约,把国民待遇原则适用于 船舶遇难施救、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版权以及民事诉讼方面。 中国在处理外 __民事法律地位问题时,历来对国民待遇原则持肯定态度。 最惠国待遇是指给惠国承担条约义务,将它已经给予或将来给 予第三国(最惠国)的公民或法人的优惠同样给予缔约他方(受惠国) 的自然人或法人。给惠国也称优惠授予国。受惠国是已经或将来有以任一第三国所享有的最优惠待遇为标准而享受优惠待遇的国家。 最惠国待遇制度的作用,在于保证在内国的各外国的公民和法 人之间的民事权利地位的平等。最惠国待遇与国民待遇最显著的不同点在于,前者是保证在内国的外国人之间的民事权利地位平等,而后者是保证在内国的外国人和内国人之间的民事权利地位平等。

《流体力学》各章节复习要点..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理想流体:没有粘性的流体 2.惯性:是物体所具有的反抗改变原有运动状态的物理性质。 3.牛顿内摩擦力定律:流体内摩擦力T 的大小与液体性质有关,并与流速梯度和接触面A 成正比而与接触面上的压力无关。 4.膨胀性:在压力不变条件下,流体温度升高时,其体积增大的性质。 5.收缩性:在温度不变条件下,流体在压强作用下,体积缩小的性质。 6.牛顿流体:遵循牛顿粘性定律得流体。 二、填空题 1.流体的动力粘性系数,将随流体的(温度)改变而变化,但随流体的(压力)变化则不大。 2.动力粘度μ的国际单位是(s p a ?或帕·秒)物理单位是(达因·秒/厘米2或2 /cm s dyn ?)。 3.运动粘度的国际单位是(米2/秒、s m /2 ),物理单位是(沱 )。 4.流体就是各个(质点)之间具有很大的(流动性)的连续介质。 5.理想流体是一种设想的没有(粘性)的流体,在流动时各层之间没有相互作用的(切应力), 即没有(摩擦力) 三、单选题 1. 不考虑流体粘性的流体称( )流体。 A A 理想 B 牛顿 C 非牛顿 D 实际 2.温度升高时,空气的粘性( ) B A .变小 B .变大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3.运动粘度的单位是( ) B A .s/m 2 B .m 2/s C .N ?m 2/s D .N ?s/m 2 4.与牛顿内摩擦定律直接有关的因素是( ) C A .切应力与速度 B .切应力与剪切变形 C .切应力与剪切变形速度 D .切应力与压强 5.200℃体积为2.5m 3的水,当温度升至800℃时,其体积变化率为( ) C 200℃时:1ρ=998.23kg/m 3; 800℃时: 2ρ=971.83kg/m 3 A .2.16% B .1.28% C .2.64% D .3.08% 6.温度升高时,水的粘性( )。 A A .变小 B .变大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2.[动力]粘度μ与运动粘度υ的关系为( )。 B A .υμρ= B .μυρ= C .ρυμ = D .μυ=P

00146自考中国税制考前复习重点

001461110中国税制 1.税收“三性”中的核心特征是什么? 税收的“三性”是个完整的整体,其中其 核心特征是无偿性。 2.简述税收的含义? 税收作为一种财政收入,在社会再生产的 总过程中,是一个分配过程. 3.征税权利主体是什么? 征税权利主体是指征税方。 4.简述我国税法的分类? 我国税法分为税收法律、税收法规和规章。5.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而 言是否对等? 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而言 是对等的。 6.什么是偷税? 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 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 不列、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 报的手段,不缴或少缴税款的,是偷税。 7.什么是抗税? 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是抗税。 8.国家征税行使的是一种什么权利? 国家征税行使的是一种政治权力。 9.委托代征权是否属于纳税人的权利? 委托代征权不属于纳税人的权利. 10.税收征缴采取方式的是什么? 税收征缴采取方式的是强制征收。 11.税收财政职能的特点有哪些? 税收财政职能的特点有:适应范围广泛性 ;取得收入的及时性;征收数额的稳定性12.税收对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实行什么措施 ,体现的是经济职能? 税收对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实行低税或补助 ,体现的是一种经济职能. 13简述税收的三个形式特征? ⒈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是依据国家的政治权力,具体表现 在税收是以国家法律的形式规定的,税法 作为国家法律的组成部分,任何单位和个 人都必须遵守。⒉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在具体征税过程中,国家征税后 税款即为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给纳税人。税收的无偿性是相对的,从财政活动 的整体来看,税收最终通过政府提供公共 产品等方式用之于纳税人,体现了税收取 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就某一具体的 纳税人来说,其所缴纳的税款与其消费的 公共产品中的价格并不一定是相等的。⒊税收的固定性,是指税收是国家按照法律 规定的标准向纳税人征收的,具有事前规 定的特征,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随意改 变。 14简述税收“三性”的关系? ⑴三性”特征是税收本身所固有的特征 ,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⑵偿性是税收的本质和体现,是“三性” 的核心,是由财政支出的无偿性决定的。 ⑶制性是无偿性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无 偿性、固定性的保证。 ⑷定性是强制性的必然结果。 ⑸收的“三性”特征相互依存,缺一不 可,是区别于非税的重要依据。 15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而 言是对等的,但其权利义务是否对等? 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而言是 对等的,但其权利义务是不对等的。 16税收职能中,最首要的、基本的职能是 什么? 税收职能中,财政职能是最首要的、基本 的职能。 17简述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 税制要素是指构成一国税制的基本要素, 尤其是构成税种的基本元素,也是进行税收 理论分析和税收设计的基本工具。它包括 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 节、纳税期限、减税免税、违章处理等, 其中纳税人、课税对象和税率为税收制度 的基本因素。任何税种如果缺少这三个要 素中的某一个,均不能成立。税收分类是 按一定标准对各种税收进行的分类,一个 国家的税收体系通常是由许多不同的税种 构成的。每个税种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功 能。 18什么是计税依据? 计税依据是指征税对象的计量单位和征收 标准。 19从价计征的税收,计税依据也称为什么 ? 计税金额 20在税法构成要素中,衡量税负轻重与否 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税率 21最能体现公平税负原则的税率是什么? 超额累进税率 22简述税收要素的构成? 税收要素的构成:包括征税对象、纳税人、 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税免税等。 23什么是超额累进税率? 累进税率是随征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提 高的税率。超额累进税率是把征税对象 划分为若干等级,对每个等级部分分别 规定相应税率,分别计算税额,各级税 额之和为应纳税额。 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等于按 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速算扣除数 24简述税负转嫁的概念及其形式? 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 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 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 现象。一般包括前转和后转两种基本形式 25什么是间接税? 是指纳税义务人不是税收的实际负担人, 纳税义务人能够用提高价格或提高收费标 准等方法把税收负担转嫁给别人的税种。 26对收益额课税,税负不能转嫁,属于哪 类税? 直接税 27用于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征税对象 28根据税负是否可以转嫁,我国现行税收 可分为什么? 直接税和间接税 29简述起征点和免征额的区别和联系? 起征点不等于免税,起征点是对征税对象应 当征税的数量界限。征税对象达不到起征点 的不征税,达到并超过起征点,按全部数额 征税。免税是对纳税人按税法规定应纳的税 额不予征收。两者的区别是:起征点是不需 要纳税,即没纳税义务;免税是应该纳税而 国家减免,有纳税义务而不需要实际交纳, 其法律性质是不同的。两者的法律地位也不 同,由于起征点是决定是否具有纳税义务, 所以一般只有国务院才能设立起征点,而免 税则根据国务院的授权税务总局也可以免税。 起征点是不到不征,达到或者超过全额征收; 免征额是不到不征,达到的就其超过部分征收。 30什么是税收实体法? 税收实体法是规定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实体 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主要内容 包括纳税主体、征税客体、计税依据、税目 、税率、减免税等,是国家向纳税人行使征 税权和纳税人负担纳税义务的要件,只有具 备这些要件时,纳税人才负有纳税义务,国 家才能向纳税人征税。 31简述税制原则? 税制原则即税制建立原则,是一个国家在设 计税收制度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它是判断税

2018年4月自考国际法真题(选择题部分及参考解析)

2018年4月自考国际法真题(选择题部分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关于国际法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国际社会统一的凌驾于各国之上的立法机构制定 B.主体只能是国家 C.依靠国家之上的强制执行机关来执行 D.由组成国际社会的国家以明示或默示同意共同确认 2.下列关于承认与建交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承认不等于建交B.建交不必有承认 C.承认后必须建交D.承认和建交都是单方面的行为 3.保护性管辖的对象是 A.外国人在国外从事的犯罪行为B.本国人在国外从事的犯罪行为 C.本国人在国内从事的犯罪行为D.本国领域内的一切犯罪行为 4.下列关于国家豁免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国家豁免是l9世纪逐渐形成的一项国际成文法规则

B.其理论依据是国家主权平等原则 C.发达国家多数采取绝对豁免原则 D.我国至今拒绝接受限制豁免原则 5.依据国际组织的权力及其与成员国关系的性质,国际组织可分为A.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问组织 B.国家间组织和超国家组织 C.全球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 D.一般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 6.规定了非政府组织的个人来文申诉权的联合国公约是A.《有关侵犯人权及基本自由的来文的处理程序》 B.《禁止酷刑公约》 C.《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 D.《世界人权宣言》 7.国际人权可分为个人人权和 A.公民权B.民族自决权C.发展权D.集体人权 8.第一个区域性人权公约是

A.《非洲宪章》B.《欧洲人权公约》 C.《美洲人权公约》D.《美洲国家组织宪章》 9.国家之间引渡罪犯,大部分是基于 A.双边条约B.区域性条约C.国际公约D.多边条约 10.以一定的经纬度来确定国家边界的划界方法是 A.自然划界法B.天文学划界法 C.几何学划界法D.物理划界法 11.边晁地区发生的特别严重的事件,必须 A.由根据条约设立的边界委员会处理B.由负责的边界当局处理 C.通过外交途径解决D.通过国际司法途径解决 12.中国目前与个别相邻或相向国家在大陆架划界问题上存在的争议主要涉及A.东海和南海大陆架B.东海和黄海大陆架 C. 黄海和南海大陆架D.南海和渤海大陆架 13.我国法律规定的领海宽度为 A.10海里B.12海里C.20海里D.24海里 14.最早的全球航空公约是

全国流体力学自考题目2007年1月

1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流体力学试题 课程代码:0334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无粘性流体是( C ) A .符合 p =RT 的流体 B .ρ=0的流体 C.μ=0的流体 D .实际工程中常见的流体 2.水流由水箱流经管径d 1=200mm ,d 2=100mm 的管路后流入大气中,已知出口处v 2=lm/s ,则d 1管段的断面平均流速v 1为( A ) A. 0.25m/s B. 0.5m/s C. 1m/s D. 2m/s 3.某变径管的雷诺数之比Re 1∶Re 2=1∶4,则其管径之比d 1∶d 2,为( D ) A .1∶4 B .1∶2 C .2∶1 D .4∶1 4.如图所示密闭水箱,压力表读数为9800N /m 2,表中心至水箱底的高度h =0.5m , 液面距箱底H =2m ,则液面相对压强为( B ) A .-9800N /m 2 B .-4900N /m 2 C .4900N /m 2 D .9800N /m 2 5.对于水箱水位恒定为4.9m 的薄壁小孔口(孔径为10mm)自由出流,流经孔口的 流量为( A ) A .0.48L/s B .0.63L/s C .1.05L/s D .1.40L/s 6.压力表测得城市给水干管(长管,比阻a=1.07s 2/m 6)某处的水压P =9.8N /cm 2,从此处引出一根水平输出管,如要保证通过的流量Q=l00L /s ,该水压能将水流输送至( D ) A .9.8m B .93.5m C .915.9m D .934.6m 7.实用堰溢流堰顶厚度δ与堰上水头H 符合的条件是( B )

47全国自考流体力学知识点汇总

3347流体力学全国自考 第一章绪论 1、液体和气体统称流体,流体的基本特性是具有流动性。流动性是区别固体和流体的力学特性。 2、连续介质假设:把流体当作是由密集质点构成的、内部无空隙的连续踢来研究。 3、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理论、数值和实验。 4、表面力:通过直接接触,作用在所取流体表面上的力。 5、质量力:作用在所取流体体积内每个质点上的力,因力的大小与流体的质量成比例,故称质量力。重力是最常见的质量力。 6、与流体运动有关的主要物理性质:惯性、粘性和压缩性。 7、惯性: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改变物体的运功状态,都必须客服惯性的作用。 8、粘性:流体在运动过程中出现阻力,产生机械能损失的根源。粘性是流体的内摩擦特性。粘性又可定义为阻抗剪切变形速度的特性。 9、动力粘度:是流体粘性大小的度量,其值越大,流体越粘,流动性越差。 10、液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气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1、压缩性:流体受压,分子间距离减小,体积缩小的性质。 12、膨胀性:流体受热,分子间距离增大,体积膨胀的性质。 13、不可压缩流体:流体的每个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密度不变化的流体。 14、气体的粘度不受压强影响,液体的粘度受压强影响也很小。 第二章流体静力学 1、精致流体中的应力具有一下两个特性: 应力的方向沿作用面的内法线方向。 静压强的大小与作用面方位无关。 2、等压面:流体中压强相等的空间点构成的面;等压面与质量力正交。 3、绝对压强是以没有气体分子存在的完全真空为基准起算的压强、 4、相对压强是以当地大气压强为基准起算的压强。 5、真空度:若绝对压强小于当地大气压,相对压强便是负值,有才呢个·又称负压,这种状态用真空度来度量。 6、工业用的各种压力表,因测量元件处于大气压作用之下,测得的压强是改点的绝对压强超过当地大气压的值,乃是相对压强。因此,先跪压强又称为表压强或计示压强。 7、z+p/ρg=C: z为某点在基准面以上的高度,可以直接测量,称为位置高度或位置水头.。 p/ρg=h p,称为测压管高度或压强水头,其物理意义是单位重量的液体具有的压强势能,简称压能。 z+p/ρg称为测压管水头,是单位重量液体具有的总势能,其物理意义是静止液体中各点单位重量液体具有的总势能相等。 第三章流体动力学基础 1、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 2、拉格朗日法:从整个流体运动是无数个质点运动的综合出发,以个别质点为观察对象来描述,再讲每个质点的运动情况汇总起来,就描述了流体的整个流动。 3、欧拉法:以流体运动的空间点作为观察对象,观察不同时刻各空间点上流体质点的运动,再将每个时刻的情况汇总起来,就描述了整个运动。

4月全国自考《中国税制》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税制》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146 注: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并不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CBCAB 6-10:CDCCA 11-15:ADA DD 16-20:ACADB 二、多项选择题: 21:无 22. ACE 三、简单题: 26.简述税收的财政职能所具有的特点。 答:税收的财政职能有如下几个特点。 (1)用范围的广泛性。 (2)取得财政收入的及时性。 (3)征收数额上的稳定性。 27.简述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及其特点

答:概念: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它最早于1799年在英国创立,目前世界上已有140多个国家开征了这一税种。 (一)实行分类征收 (二)累进税率与比例的税率并用 (三)费用扣除额较宽 (四)计算简便 (五)采取课源制和申报制两种征税方法 28.简述契税的概念及其作用 答:契税是在转移土地、房屋权属订立契约时,由承受人交纳的一种税。 作用:契税实行40多年来,在搞好土地、房屋权属转移的管理,增加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不公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①征税对象不符合宪法规定。宪法规定土地不得买卖,原《契税暂行条例》则规定对土地所有权买卖征收契税,明显与宪法相抵触。 ②税负不公。原来的契税只对个人、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等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征收,对公有制经济组织是免征的,这不符合公平税负的原则。 ③原《契税暂行条例》关于征收机关、征收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已经大大落后于形势,影响了契税的征收,税源大量流失的情况难以得到遏制。 29.简述印花税的纳税方法。 答:(1)自行贴花办法即“三自”纳税办法,是指纳税人在发生纳税义务时,应当根据应税凭证的性质和适用的税目税率,自行计算应纳税额,自行购买印花税票,自行一次贴足印花税票并加以注销或画销。 (2)汇贴或汇缴办法

全国2020年8月自考中国税制00146试题及答案

D020·00146(通卡)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0年08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税制 (课程代码:00146)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 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 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税种中,属于地方税的是 A.车辆购置税 B.房产税 C.个人所得税 D.消费税 2.下列纳税人中,符合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销售额标准的是 A.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为500万元的甲公司 B.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为600万元的乙公司 C.年主营业务收入为700万元的丙公司 D.年主营业务收入为800万元的丁公司 3.下列不属于 ...增值税免税项目的是 A.个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物品

B.外国政府无偿援助的进口设备 C.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 D.外贸公司进口的供残疾人专用的物品 4.下列行为应征收消费税的是 A.出厂销售金基首饰 B.批发钻石饰品 C.出厂销售银基首饰 D.零售金基合金镶嵌首饰 5.某化妆品厂2019年5月份销售高档化妆品取得不含增值税销售额100元,同时收取包装物押金10万元,已知高档化妆品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15%。该厂5月份应缴纳的消费税税额为 A.0万元 B.1.5万元 C.15万元 D.16.5万元 6.烟叶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 A.收购烟叶的当日 B.收购烟叶的次日 C.收购烟叶15日后 D.收购烟叶30日后 7.下列有关进口货物原产地的确定,符合我国关税相关规定的是国 A.从越南船只上卸下的海洋捕捞物,其原产地为越南 B.由印度加工成衣,经新加坡转运,其原产地为新加坡 C.在荷兰采集并运往日本销售的郁金香,其原产地为日本 D.在澳大利亚开采并经美国转运的铁矿石,其原产地为美国 8.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其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 A.10% B.15% C.20% D.25% 9.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比例为 A.25% B.60% C.75% D.100% 10.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人接受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其定额扣除标准为 A.1000元 B.2400元 C.3600元 D.5000元

国际法主要知识点整理

国际法 第一章导论 案例 国际法的概念 国际法的效力根据 国际法的渊源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国际法基本原则 第一节国际法的概念 一、国际法的名称(international law, law of nations, droit international ) 罗马法jus gentium万民法,格老秀斯(Hugo Grotius)叫万国法,边沁叫国际法。 国际法在19世纪中叶正式传入中国。1864年丁韙良(William Martin)将惠顿Wheaton 《国际法原理》译成《万国公法》。清末,“国际法”一词由日本传入中国。 一、国际法的名称(续):三类国际法规范 1.普遍国际法(universal international law):适用于一切国家和其他国际法主体。两个概念“对国际社会整体的义务”,对一切人的义务(erga omnes obligations)。 2.一般国际法(general international law):对绝大多数国家有拘束力的,除了一贯反对的国家。 3.区域国际法regional int. law 或特别国际法special int. law:世界上某个区域内的国家在相互交往中发展起来的,仅仅适用于这些国家之间关系的国际法规则,如所谓“美洲国际法”。 现行法lex lata和应有法lex ferenda。 二、国际法的定义 影响国际法定义的因素:对国际法的主体、性质、范围以及效力根据等基本问题有不同见解。 国际(公)法public international law主要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有法律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国际法是在国家之间的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它是法律的一个特殊体系。 国际法的调整对象使它有别于国际私法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law on conflict of laws和跨国法transnational law 。 国际私法主要是解决不同国家之间的民商事法律冲突问题,又称为“法律冲突法”或“法律的冲突”。跨国法是调整一切跨越国界的行为或事件的法律,它适用于国家相互之间的关系、国家与外国个人或公司法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国家的个人之间的关系。 三、国际法的特征 国际法是法律,因为它是①由对国际社会成员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各种行为规范组成的, 在国家之间的关系中,②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是经常被遵守的,③任何国际法主体若违反国际法的规范,将构成国际不法行为,并由此而承担相应的国家法律责任。(不法使用武力的后果包括:A.UN制裁;B.受害者可行使单独或集体的自卫;C.违反不使用武力原则的行为无效;D.承担国际责任;E.承担武力被削弱的义务;F.战争策动者个人将受到刑事审判。) 路易斯·亨金:几乎所有国家在几乎所有的时候都遵守这些国家几乎所有的国际法规,履行其几乎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