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产丰富的古巴比伦教案

物产丰富的古巴比伦教案

物产丰富的古巴比伦教案
物产丰富的古巴比伦教案

第四单元文明交融的步伐

第一课世界文明古国

师专附小吴洁教学目标

1.知道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人

类文明的发源地。

2.在地图上指认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及相关的河流,体会文明古

国的诞生与河流的关系。

3.了解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希腊的主要文明成就。

4.收集资料,提高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1 物产丰富的古国――古巴比伦(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人

类文明的发源地。

2.在地图上指认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及相关的河流,体会文明古

国的诞生与河流的关系。

3. 收集资料,探究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汉谟拉比法典》和楔形文字等文明成就。

教学准备

学生:

1.收集有关伊甸园传说的资料。

2.收集世界七大奇迹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观察地图,了解水文明

1. 师:以水为主题,前三个单元我们了解了我国的黄河、大运河和

长江。知道了水,平凡而伟大,有水才有生命,有水才有文明。(出示课件:“水,平凡而伟大”的有关文字)纵观人类历史,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

这就是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和古印度,它们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

不同的河流围绕着它们,产生了不同的历史故事,也哺育了不同性格的民族,形成了绚烂多彩的文明。

2. 师(出示课件:四大文明古国地理位置示意图)请同学们看图,想想四大文明古国的诞生与哪些河流有关?

3. 师小结过渡:中国有黄河和长江,古埃及有尼罗河,古巴比伦有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印度有印度河和恒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探访物产丰富的古国——古巴比伦。(板书:物产丰富的古国——古巴比伦)

二、指认位置,了解传说

1. 师(出示课件:古巴比伦地图)这就是古巴比伦的地图,古巴比伦位于亚洲的西部。很多人也称这里是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位置在哪里呢?请大家在地图上找一找。

2. 师:从地图上看,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经的一片新月型的肥沃平原,被称为两河流域。西方人曾把这美丽的地方称为“伊甸园”。“伊甸园”还有美丽的传说,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出示课件:伊甸园的传说)

3. 学生交流有关伊甸园传说的资料。

4. 师:古巴比伦在距今7000——6000年前,土地肥沃、气候湿润,人们安居乐业,请大家打开书,看P70第一小节。

5. 师小结:古巴比伦的先民很早就开始从事农业,种植粮食、豆类和水果,还盛产羊毛。(出示课件:农业)

6.(课件出示:“古巴比伦的文明成就”表格)完成“农业”部分的填写。

三、交流学习,加深了解

1. 师: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巴比伦还有哪些具代表性的文明成果呢?请大家先来看一段录像,然后分小组自学教材P70——71,再完成表格交流。

(教师播放课件:录像《古巴比伦空中花园、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学生观看。

学生分小组自学教材,并完成表格。(出示相关课件)

2. 学生交流所收集的资料,加深了解古巴比伦的文明成就。

3. 师过渡:古巴比伦哪方面的成就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4.学生交流。

四、拓展知识,引发兴趣

1.师:古巴比伦是物产丰富的古国,更是我们心中的“伊甸园”。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因战争荡然无存,实在让人扼腕叹息。思考:你对空中花园被毁有什么样的感想?

学生交流。

2.师:世界七大奇迹的另外六大奇迹是什么呢?

学生交流世界七大奇迹的资料。(埃及金字塔、宙斯神像、罗德港巨人雕像、摩索拉斯陵墓、阿耳忒弥斯神庙、巴比伦空中花园、万里长城) 3.师:这七大奇迹中,有毁于战火或地震的,也有依然存在的。(出示课件:万里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国长城名列世界七大奇迹,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后连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增大规模修建,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在世界建筑史上绝无仅有!)

五、总结全课

师:古巴比伦人早在距今7000——6000年前已开始种植粮食、豆类和水果,还盛产羊毛。古巴比伦人不仅发明了楔形文字,建造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还制定了最早的法律宝典。因此,古巴比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巴比伦空中花园英文介绍

巴比伦空中花园英文介绍 古巴比伦王国曾出现过一座漂浮在半空中的园林,考古学家至今仍未能找到它的确实位置。事实上,大半描绘空中花园的人都从未涉足巴比伦,只知东方有座奇妙的花园,波斯王称之为“天堂”,而在两相凑合下,形成遥远的巴比伦梦幻花园。由于花园比宫墙还要高,给人感觉像是整个御花园悬挂在空中,因此被称为“空中花园”,又叫“悬苑”。当年到巴比伦城朝拜、经商或旅游的人们老远就可以看到空中城楼上的金色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所以,到公元2世纪,希腊学者在品评世界各地著名建筑和雕塑品时,把“空中花园”列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从此以后,“空中花园”更是闻名遐迩。 Hanging Gardens of Babylon English Introduction Babylon Kingdom there had been a garden floating in the air, archaeologists have yet to find its exact location. In fact, most depicting the Hanging Gardens of Babylon, who have never set foot in, only knew that the East has a wonderful garden seat, the Persian king known as "paradise", and make do in the two-phase, the formation of distant Babylon dream garden. As the garden is even higher than a wall, giving the impression hanging in the air like the Imperial Garden, known as the "sky gardens", sometimes called "hanging Court." Babylon then to worship, business or tourism for people far away can see the golden roof of the tower on the air in the sun shine. So, to the 2nd century AD, the Greek scholars in the building and tasting the world famous sculptures when the "sky gardens" as "Seven Wonders of the world" one. Since then, the "Hanging Gardens" is famous. The Love Story Behind the Hanging Gardens There has been a beautiful love story behind the building of the Hanging Gardens. The Hanging Gardens were built by Nebuchadnezzar II, King of Babylon around 600 BC. He married Amytis, the princess of Media. The beautiful princess was so adorable (可爱的) that the king loved her very much. Not long after their marriage, the princess became very frustrated and looked very sad. The king cared for his wife but didn’t know why she was unhappy. The princess told him that she was homesick(想家的). She said that there were plenty of trees and flowers in her homeland(家乡), surrounded by mountains. While here in Babylon, only endless plains were in view(看得见) and even a small hill can not be found. How I wish to see the winding trails (小径) and mountains in my homeland! Then, the king ordered to build gardens to imitate (模仿) the scenery in Media, the homeland of Amitys. Gardens with the appearance of a theatre, waterfalls, animals, fruits and plants were built. These were the Hanging Gardens of Babylon. 空中花园背后的爱情故事 在建造空中花园的背后,有着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空中花园是由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于大约公元前600年主持建造。他娶了米底的公主米梯斯为王后,美丽的王后非常惹人疼爱,国王对她宠爱有加。但婚后不久,公主变得非常失落,看起来很伤心。国王关心她的爱妻但不明白其中缘由。 公主告诉国王,她非常想家。她说,家乡米底山峦叠翠,花草丛生;而在这里只能看见一望无际的平原,连个小山丘都看不到。我多么希望能看到家乡的盘山小道和山峦呀! 于是,国王下令,模仿米梯斯家乡——米底的景色,在他的宫殿里,建造花园。花园建造成露天剧场的形状,里面有瀑布、动物、水果和花草。这就是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

物产丰富的古国--古巴比伦

物产丰富的古国——古巴比伦 教学目标: 1、能在地图上指出古巴比伦及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大致地理位置,并知道两河流域肥沃的土壤和湿润的气候造就了古巴比伦发达的农业、丰富的农作物。 2、能在小组学习中借助学习单了解古巴比伦的文明成就,提高对信息的整理、归纳能力及表达能力。对世界其他文明产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 3、认识到战争摧残文明,体会和平的重要。 教学重、难点: 能在小组学习中借助学习单了解古巴比伦的文明成就,提高对信息的整理、归纳能力及表达能力。认识到战争摧残文明,体会和平的重要。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资料,收集有关古巴比伦文明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了解地理位置,感知水与文明的关系 1、复习导入:师:通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今天起,老师将带着你们去探究另外的三个文明古国,去领略不同的异域文化。那么,除中国外,另三大文明古国是哪三个国家? 2、请大家把课本翻到68页,同桌两人在地图上指认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并讨论: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点? 3、抽同学到讲台上指出四大文明古国及相关河流的位置 (这些国家都有河流围绕。中国有黄河和长江,古埃及有尼罗河,古巴比伦有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印度有印度河和恒河。) 4、师小结:是呀!水孕育了生命(板书:水孕育生命) 二、走进古巴比伦,了解文明成就 1、出示伊甸园图片并介绍:(这个乐园被称为伊甸园。那里地上撒满金子、珍珠、红玛瑙,各种树木从地里长出来,开满各种奇花异卉,非常好看;树上的果子还可以作为食物。园子当中还有生命树和分别善恶树。还有河水在园中淙淙流淌,滋润大地。) 2、师:文中那个叫伊甸园的地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知道它在哪个地方? 3、生交流,师小结:这个地方很美,古希腊人称这里为“美索不达米亚”,(出示:美索不达米亚)在犹太人和希腊人的笔下美索不达米亚是一个人人向往的天堂,我们习惯上称两河流域,(出示:两河流域)就是古巴比伦的所在地,(出示:古巴比伦)现在的伊拉克。(出示伊拉克) 4、为什么这个地方会有“伊甸园”、“美索不达米亚”这么好听的名字呢?读读书上第70页第一段文字说说理由 根据学生的交流,师出示课文中提到的农作物的图片 师小结:六、七千年前古巴比伦已经出产那么多好吃的蔬菜和水果,可见当时的农业是多么发达,难怪人人向往,这真是个物产丰富的天堂。(板书:物产丰富) 5、为什么这个地方物产丰富?想想这跟什么有关?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两河流域: (1)两河流域的两河是指哪两河?(板书: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 (2)出示地图,找到两条河。 (3)师简单介绍两条河:(两河的源头在土耳其东部山间,相距不到80公里,幼发拉底河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教案】

第2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 一、课程标准 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有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波斯第一帝国、马其顿帝国、孔雀帝国(佛教)、罗马帝国(奴隶制、基督教)以及古代世界文明间的交流。 三、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 1、学生通过学习古代文明的发展,能够明白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政治能对文化产生影响。 2、学生通过学习古代世界大帝国的交替,能够明白旧事物终将被新事物取代。 时空观念: 学生通过阅读古代世界各个大帝国的疆域图,能够了解各个帝国疆域的范围,并能将帝国交替以及疆域扩张的过程在图中反映出来。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1、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分析史料,掌握古代世界各大帝国的统治措施。 2、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分析史料,掌握古代世界各大帝国交替的原因。 家国情怀: 学生通过学习秦汉王朝和罗马帝国的交往,能够对中国古代对外交流有一定了解,形成爱国情怀和民族使命感。 四、课型:新授课。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重点: 1、波斯帝国(大流士改革) 2、罗马帝国(奴隶制) 七、教学难点 1、亚述帝国 2、马其顿帝国 八、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结合小组讨论式课堂教学法、情景创意教学法、史料教学法等,引导学生掌握本课内容。 九、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有人知道“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个吗? 【学生】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代中国。 【教师】很好,就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代中国这四个。那么请大家看这张图。 【图片】

【教师】老师把这四个古国的位置分别标出来了。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想一想这几个地方为什么能够孕育出文明古国呢? 【学生】发表自己看法。 【教师】嗯,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地形、气候和水源。那么这些条件又对什么有利呢?大家想一想,在当时的人们是从事什么生产为主呢? 【学生】农业。 2、第一幕——古代文明的扩展 【教师】没错,就是农业。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使这些文明古国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也就是说农业的发展让国家得以对外扩张。比如,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张,鼎盛时期还曾达到两河流域,并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而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 再比如,大家请看这张图。 【图片】 【教师】这块浮雕上面记述了亚述骑兵攻击对手的情景。亚述帝国组建了包括步兵、骑兵、战车兵、工兵等在内的多兵种部队,数百年时间里几乎战无不胜。亚述帝国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建立了历史上空前的大帝国。我们再来看看欧洲的古希腊文明。

数学方法与数学史之浅谈古巴比伦与古埃及数学

浅谈古巴比伦与古埃及数学 ——数学之蕊 数学知识伴随着人类的文明的产生而起源,并率先在几个文明古国开始了漫长的原始积累过程,人类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可供研究的原始资料,其中最著名的古埃及象形文字纸草书和巴比伦楔形文字泥板书,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古埃及数学和巴比伦数学的水平,它们被视为人类早期数学知识积累的代表。古埃及数学现今我们对古埃及数学的认识,主要根据两卷用僧侣文写成的纸草书;一卷藏在伦敦,叫做莱因德纸草书,一卷藏在莫斯科。 古埃及数学 埃及最古老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较简单的书写体,通常叫僧侣文。除了这两卷纸草书外,还有一些写在羊皮上或用象形文字刻在石碑上和木头上的史料,藏于世界各地。两卷纸草书的年代在公元前1850~前1650年之间,相当于中国的夏代。 埃及很早就用十进记数法,但却不知道位值制,每一个较高的单位是用特殊的符号来表示的。例如111,象形文字写成三个不同的字符,而不是将 1重复三次。埃及算术主要是加法,而乘法是加法的重复。 他们能解决一些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并有等差、等比数列的初步知识。占特别重要地位的是分数算法,即把所有分数都化成单位分数(即分子是1的分数)的和。 莱因德纸草书用很大的篇幅来记载2/N(N从5到101)型的分数分解成单位分数的结果。为什么要这样分解以及用什么方法去分解,到现在还是一个谜。这种繁杂的分数算法实际上阻碍了算术的进一步发展。 纸草书还给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将直径减去它的1/9之后再平方。计算的结果相当于用3.1605作为圆周率,不过他们并没有圆周率这个概念。根据莫斯科纸草书,推测他们也许知道正四棱台体积的计算方法。总之,古代埃及人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还没有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众所周知我们所熟悉的埃及金字塔,这是埃及人的骄傲,这其中就蕴含着丰富的几何,代数方面的数学知识。也是古埃及数学的应用于典型成就。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金字塔:塔高一百四十六点五米;塔基每面长约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

文档网 文档网可免积分在线阅读和下载文档 ?文档下载 ?高等教育 ?高中教育 ?初中教育 ?小学教育 ?外语考试 ?资格考试 ?工作范文 ?求职职场 ?党团工作 ?表格模板 ?总结汇报 ?经管营销 ?思想汇报 您的位置:文档网所有分类人文社科文化/宗教古巴比伦空中花园PPT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PPT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 Hanging Gardens of Babylon 马克设计 https://www.doczj.com/doc/d93510045.html, ——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页下一页 文档免费下载:古巴比伦空中花园PPT(共11页,当前第1页)你可能喜欢

?异域风情 ?万科17英里 ?楼盘定价策略 ?C语言经典 ?房地产定价策略 ?京剧的起源 ?古希腊文明特征 ?世界七大奇迹 ?异域风情文化展22页 ?3异域风情重点回顾(单元)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4页?异域风情33页 ?异域风情13页 ?3异域风情重点回顾4页 ?异域文化风情展4页 更多与“异域风情”相关的内容>> ?深圳万科17英里楼书文案9页 ?【免费】万科17英里广告提案5页 ?万科 17英里楼书13页 ?万科17英里修改稿79页 ?经典你不知道的万科17英里提案109页 ?成全企划万科17英里系统执行推广方案96页 更多与“万科17英里”相关的内容>> ?楼盘定价策略[1]7页 ?楼盘定价策略1页 ?新楼盘定价策略12页 ?新开楼盘的定价策略3页 ?世联深圳某楼盘定价策略说明(汇报)38页 ?房产开发商楼盘“定价机密” 定价策略重中之重4页 更多与“楼盘定价策略”相关的内容>> ?C语言经典上机题目54页 ?C语言经典程序3页 ?C语言经典C语言程序设计100例31-4011页 ?C语言经典100例61页 ?C语言经典著作2页 ?C语言经典算法100例30页 更多与“C语言经典”相关的内容>>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亚非文明古国 第2课 古巴比伦王国教案 川教版

第2课古巴比伦王国 教学目标1.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代表性成就——《汉谟拉比法典》,理解它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2.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古巴比伦王国的自然环境,理解两河流域在古巴比伦王国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实质。 教学 难点 《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 教学内容新 课 导 入 导入1(情境式导入)展示图片空中花园,老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吗?由此导入新课。 导入2(材料式导入)两河流域文明最早的创造者是公元前4000年左右来自东部山区的苏美尔人。前3000年,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建立了众多城邦。巴比伦最初不过是幼发拉底河边的一个不知名的小城市。在公元前2200年左右,阿摩利人攻占这座小城,建立了国家。骁勇善战的阿摩利人以此为中心,四处征战,最终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巴比伦王国,历史上称之为“古巴比伦王国”。阿摩利人也因此被称为巴比伦人。巴比伦人继承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的文明成果,并发扬光大,把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发展到了顶峰。人们喜欢用“巴比伦”三个字来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足以表明巴比伦文明所创造的辉煌业绩和对世人所具有的魅力。由此导入新课。 课 堂 探 究 板块一两河流域的早期国家 1.看图片(见课件)两河流域指的是哪两河?这一地区什么时候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答案: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代末至前3000年代初开始。 2.在两河流域建立的最早统一国家是哪个?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 答案:阿卡德王国;苏美尔人。 过渡语:公元前xx年,乌尔第三王朝灭亡,两河流域南部又陷入分裂之中。随后,阿摩利人建立起古巴比伦王国。 板块二古巴比伦王国 1.看图片(见课件)全盛时期的古巴比伦王国,结合课本知识说出古巴比伦王国建 立的时间和民族是什么?谁在位时古巴比伦王国达到了空前繁荣? 答案:约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 2.分组讨论:汉谟拉比实行中央集权统治的表现有哪些? 答案: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庞大官僚机构,组建了直接由他掌控的常备军队,编订了加强专制统治的法典,统一管理税收和水利系统,将国家行政、军事、司法等大权都集于一人之手。 3.你知道随着汉谟拉比的死亡,古巴比伦王国也随着走向衰落的原因吗? 答案:汉谟拉比以军事征服建立的统一国家缺乏稳固的基础。 过渡语:古巴比伦王国最终在公元前1595年,被北方入侵的民族所灭,但它却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明遗产——《汉谟拉比法典》。 板块三《汉谟拉比法典》 1.看图片(见课件)《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结合课本知识说一说石柱上部浮雕人物 是谁?下部是用哪种文字铭刻的法典原文?法典原文由哪几部分构成? 答案:汉谟拉比;楔形文字;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 2.分组讨论:通过《汉谟拉比法典》,我们能了解到古巴比伦社会的哪些历史信息? 这部法典有何历史价值?

古巴比伦楔形文字探究.doc

楔形文字教案准备 1 (放映第1张)玥:我先来问一问同学们,历史上有名的四大古国是哪四个? 古巴比伦,古埃及,印度,中国(第2张) 建议:顺便了解一下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 2 刘:(如果回答正确)对了。四大古国就是这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 (如果错误)还有谁补充的?好,XXX来答答看。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放映第3张上) 3 毕: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放映第3张下) 4 冯:请同学们用心来记每一个知识点,我们后面会有问答的(在放映第3张下时说) 5 饶:先来看一看楔形文字的简介,看完后我们来补充几点(读红色第○1条) (放映第4张) 6 毕: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楔形文字,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放映第5张后说) 7 张:下面是古波斯文,这种楔形文字包含41个符号,有时也作为表示音位的字母 (放映第6张,将纸○2拿出来,放在投影仪上) 8 刘:这就是三种文字的一些关系(放映第7张表格时),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楔形文字和甲骨文。 9 冯:这就是楔形文字(放映第8张时开始说) 10 饶:这个故事我来读一下(放映第8张后一张图时说) 11 毕:这是甲骨文(放映第9张时说) 12 张:接下来,我们开始回答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在黑板上计分,看看哪个小组得分最高。(放映第10张时说) 13 (五个人谁想说都一起说,管理好计分和请人回答) (答案顺序A, C, B, A) 14 玥:最后,我们来看看楔形文字与象形文字的对比表(放映第16张) 15玥:通过以上的内容,我们认识了甲骨文和楔形文字,大家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再去了解一下有关方面的知识,谢谢大家。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知识点总结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知识点总结 【强基固本赢在中考】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我们听说过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空中花园的故事发生在两河流域,反映的是新巴比伦王国的故事。下面学习古代两河流域。两河流域是当今国际问题的热点,《汉谟拉比法典》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阅读课本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完成下面的空格,思考回答相关的问题) 1.“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在后来的1800多年里,两河流域几度统一,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3.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他们通常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板上压刻出符号。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所以由这种笔画构成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苏美尔人还根据月亮的盈亏变化制定了阴历,一年354天,并设置闰月来调整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天数差距。计数法中的60进位制也是两河流域人发明的。 ●问题: (1)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高峰指什么? 古巴比伦王国 (2)说出两河流域出现国家的时间,这些国家有何特点?约公元前3500年,以城市为中心。 (3)说出两河流域初步统一的时间。大约在什么时期,谁在该地区建立了统一的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大约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国王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4)(阅读课本第7页的相关史事,思考回答):两河流域的居民是什么人?他们发明的文字被称为什么文字?为什么? 苏美尔人;“楔形文字” 因为这些文字是苏美尔人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版上压刻出符号。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所以由这种笔画构成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5)除去“楔形文字”外,苏美尔人还有哪些重要发明?阴历和60进位制。(当今世界普遍采用十进位制)(6)苏美尔人的阴历是根据什么制定的?他们怎样调整阴历(一年354天)和阳历之间的天数差距的? 月亮的盈亏;设置闰月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国王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再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情况。 二.古巴比伦王国(阅读课本古巴比伦王国,完成下面的空格,思考回答相关的问题) 1.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对外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王国,史称古巴比伦王国。 2.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问题: (1)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是谁、采取什么策略完成的? 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类似于秦朝) (2)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时期的国王是谁?他自称什么来神化自己?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众神之王” (3)例举国王汉谟拉比的主要事迹。(结合课本上的人物扫描部分) ①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②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③大兴水利,开凿河渠 在国王汉谟拉比的主要事迹中,法典是主要的。《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再了解一下法典的情况。 三.《汉谟拉比法典》(阅读课本《汉谟拉比法典》,完成下面的空格,思考回答相关的问题) 1.《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2.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法典

古巴比伦园林——空中花园(含图)

古巴比伦园林概况 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 两河之间的美索不达 米亚(今伊拉克境 内),古代巴比伦文化 也是两河流域的产 物。在河流形成的冲 积平原上,林木茂盛, 加之温和湿润的气 候,使这一地区十分 美丽富饶。两河的流 量受上游地区雨量的 影响很大,有时也泛 滥成灾。一马平川的 地形,使这里无险可守,以至战乱频繁。 古巴比伦园林类型 猎苑 两河流域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有着茂密的天然森林。进入农业社会以后,人们仍眷 恋过去的渔猎生活,因而出现了以狩猎为娱乐目的的猎苑。 圣苑 敬之情却也毫不逊色。在远古时代,森林便是人类躲避自然灾害的理想场所,这 或许是人们神化树木的原因之一。出于对树木的尊崇,人们常常在庙宇周围呈行 列式地种植树木,形成圣苑。 宫苑——“空中花园” 关于埃及园林的史料非常有限。然而,对于巴比伦,尤其是她的被誉为古代世界 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Hanging Garden),又称“悬园”,各种史料、介绍 就很多了。关于这一花园的来源曾有种种说法,直到19世纪,一位英国的西亚考 古专家罗林松爵士(Sir Henry Creswicke Rawlinson, 1801-1895)解读了当地砖刻的 楔形文字,才确定了其中一种说法:它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其王妃建造的。 古巴比伦园林特征(1) 古巴比伦园林的形式及其特征,同样是其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状况、宗教思想和人们的生活习俗的综合反映。

从古巴比伦园林的形成及其类型来看,有受当地自然条件和生活习俗影响而产生的猎苑;有受宗教思想影响而建造的神苑。至于宫苑和私家宅园所采用的屋顶花园的形式,则既有地理条件的影响因素,也有工程技术发展水平的保证,如提水装置、建筑构造等,拱券结构正是当时两河流域地区流行的建筑样式。 古巴比伦所处的两河流域雨量充沛,气候温和,茂密的天然森林广泛分布。进入农业社会以后,人们仍眷恋过去的渔猎生活,因而将一些天然森林人为改造成供狩猎娱乐为主要目的的猎苑。苑中增加了许多人工种植的树木,品种主要有香木、意大利柏木、石榴、葡萄等。同时,猎苑中还豢养着各种用于狩猎的小动物,缺少猛兽。 此外,由于两河流域多为平原地带,因此,人们十分热衷于在园内堆叠土山。猎苑中通常堆叠着数座土丘,用于登高了望,观察动物的行踪。有些土山上还建有神殿、祭坛等建筑物。在高地上设建筑,既是突出主景的手段,又能开阔视野。在洪水泛滥之时,高地也是更为安全的地方。人们还引水在猎苑中形成贮水池,既可供动物饮用,又是造景要素。 古巴比伦园林特征(2) 在缺少天然森林的埃及,人们将树木神化而大量植树造林。而在富有郁郁葱葱森林的古巴比伦,人们对树木同样还有极高的崇敬之情。由于在远古时代,森林就是人类赖以生存、躲避自然灾害的理想场所,这或许也是古巴比伦人将树木神化的原因之一。 因此,古巴比伦的神庙周围,也常常建有圣苑,树木呈行列式种植,与埃及圣苑的情形十分相似。耸立在林木幽邃、绿荫森森的氛围之中的神殿,不仅具有良好的环境,也加强了神庙庄严肃穆的气氛。 就古巴比伦的宫苑和宅园而言,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采取类似今天的屋顶花园的结构和形式。 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为免居室受到阳光的直射,人们通常在房屋前建有宽敞的走廊,起到通风和遮荫的作用。当灌溉技术发展到一定的高度之时,人们还在屋顶平台上铺设置灌溉设施,铺以泥土,种植花草,甚至树木,营造屋顶花园。 作为古巴比伦宫苑代表作品的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其实就是建造在数层平台上的屋顶花园,反映出当时的建筑承重结构、防水技术、引水灌溉设施和园艺水平等,都发展到了相当高的程度,有能力为大型宫殿营造屋顶花园了。 空中花园,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又称悬园。在前6世纪由新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在巴比伦城为其患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Amyitis)修建的。现已不存。空中花园据说采用立体造园手法,将花园放在四层平台之上,由沥青及砖块建成,平台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撑,并且有灌溉系统,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系著齿轮的把手。园中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远看犹如花园悬在半空中。巴比伦文献中,空中花园仅是一个谜,甚至没有一篇提及空中花园。

2019年精选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 古巴比伦王国川教版知识点练习二

2019年精选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巴比伦王国川教版知识点练习二 第1题【单选题】 被同归为“古代东方文明”的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和古代中国文明有其共同点,其中与自然地理密切相关的是( ) ①都发源于土地肥沃的大河流域②都采用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体③都有留存于世的伟大的建筑工程④都属于农业文明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世界古代文明的内容对应正确的有( ) ①古埃及文明一金字塔 ②古巴比伦文明—种姓制度 ③古印度文明—《汉谟拉比法典》 ④古希腊文明-雅典民主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动荡不安的伊拉克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下列哪一文明成果出自该地区( ) A、金字塔 B、佛教 C、《汉谟拉彼法典》 D、《荷马史诗》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圣经》把两河流域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下列图片哪一幅与这种文明有关( )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伯利克里 D、长城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计划在2010年8月31日让美军撤出伊拉克,保留3.5--5万人用来支援和培训当地警察。根据美伊安全协定,美军必须于2011年底全部撤离。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这一地区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许多两河流域文明遭到破坏,这一地区曾是哪一个文明古国所在地(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王国 C、古印度 D、古希腊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某历史兴趣小组探究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形成了下列初步的认识,这些认识中正确的是( ) A、世界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诞生于此地 B、佛教产生于此地 C、古代该地区人们曾建造举世文明的金字塔 D、西方文明发源于此地 【答案】: 【解析】:

(完整word版)古巴比伦人的数学智慧

古巴比伦人的数学智慧 古巴比伦人的数学智慧 ■ 林革 古巴比伦王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建于公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位于西亚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中下游地区,也就是现在的伊拉克境内。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两河流域文明孕育了璀璨夺目、享誉世界的古巴比伦文化。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古巴比伦人在3000多年前就掌握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和一些独特巧妙的解题策略,令人惊讶之余,不由得击节叹服。 泥板书上的数学成就 考古学研究表明,古巴比伦人当时使用的是特殊的楔形文字,并把文字刻在泥板上晒干,晒干后的泥板变得和石头一样坚硬,可以长期保存;但岁月的侵蚀还是使得大部分泥板书消蚀破损,保存下来的泥板书数量远不及埃及的纸草书。不过,这并不影响后人对古巴比伦灿烂文化的全面了解。古巴比伦人对于数学的发现和记载,也是采用这种独特的泥板书,在已经挖掘出的50万块古巴比伦泥板中,纯数学泥板有300块左右。 从这些存世发掘的数学泥板书中人们发现,古巴比伦人不仅早就形成“逢十进一”的概念,而且掌握了每隔六十进一的计数法。在泥板上,古巴比伦人用“▼”表示1,用“ 古巴比伦人还掌握了许多计算方法,并且编制有各种数表辅助计算。从数学泥板书上,人们发现古巴比伦人使用乘法表、倒数表、平方和立方表、平方根和立方根表。他们在代数领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能卓有成效地处理一般的三项二次方程和某些三次方程,特别是开方根的算法非常成熟。美国耶鲁大学收藏的一块编号7289的古巴比伦泥板书上,载有的近似值,用现代阿拉伯数字表示就是 1.414213,这已是相当的精确。古巴比伦人还掌握了等差数列的概念,对级数问题有一些研究。

他们还具备初步的几何知识,能把不规则形状的田地分割为长方形、三角形和梯形来计算面积,也能计算简单的体积。他们非常熟悉等分圆周的方法,求得圆周与直径的比π=3,甚至还使用了勾股定理。 诸如此类,林林总总,足以证实古巴比伦人杰出的数学成就。 兄弟分银与等差数列 在德国柏林博物馆收藏的一块古巴比伦数学泥板书上记载了这样一道题目:兄弟10人分3/5米那的银子(米那和后面的赛克尔都是古巴比伦的重量单位,其中1米那=60赛克尔),相邻的兄弟俩,比如老大和老二、老二和老三……所分银子的差相等,而且已知老八分到的银子是6赛克尔,求每人所得的银子数量?通俗转化的意思是:“10个兄弟分100两银子,一个比一个多,只知道每一级相差的数量都一样,但究竟相差多少不知道,现在第八个兄弟分到6两银子,问每级间相差多少?”这是一则涉及到等差数列的问题,古巴比伦人给出的解题方法是如此巧妙简便,甚至连小学生也能理解。 他们的具体解答是:首先要判断出10个兄弟分得的银子数,从老大到老十要么越来越多,要么越来越少。如果10个兄弟平均分这100两银子,则每人应该分到10 两。而现在第八个兄弟分到了6两,说明只能是第二种情况,即老大分得多,往下是一个比一个少。其次,要找到各兄弟所得银子数间的关系。根据题意条件,假设老十的银子数为A,一 级相差d,那么老九的银子数为A+d,老八的银子数为A+2d,老七的银子数为A+3d……老三的的银子数为A+7d,老二的银子数为A+8d,老大的银子数为 A+9d。这样不难得出,老大与老十的银子数之和=老二与老九的银子数之和=老三与老八的银子数之和=老四与老七的银子数之和=老五与老六的银子数之和,这样100两银子就分成了相等的5组,每组为20两。 最后,就从老三与老八的银子数之和为20两入手。由老八的银子数6 两,可求出老三的银子数为20-6=14 (两),这就说明,老三比老八多得14-6=8 (两)。而老三与老八相差(A +7d)- (A+2d)=5d,因此可求得一级相差 d=8÷5=1.6(两)。

古巴比伦人的数学智慧

古巴比伦人的数学智慧 ■林革 古巴比伦王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建于公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位于西亚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中下游地区,也就是现在的伊拉克境内。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两河流域文明孕育了璀璨夺目、享誉世界的古巴比伦文化。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古巴比伦人在3000多年前就掌握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和一些独特巧妙的解题策略,令人惊讶之余,不由得击节叹服。 泥板书上的数学成就 考古学研究表明,古巴比伦人当时使用的是特殊的楔形文字,并把文字刻在泥板上晒干,晒干后的泥板变得和石头一样坚硬,可以长期保存;但岁月的侵蚀还是使得大部分泥板书消蚀破损,保存下来的泥板书数量远不及埃及的纸草书。不过,这并不影响后人对古巴比伦灿烂文化的全面了解。古巴比伦人对于数学的发现和记载,也是采用这种独特的泥板书,在已经挖掘出的50万块古巴比伦泥板中,纯数学泥板有300块左右。 从这些存世发掘的数学泥板书中人们发现,古巴比伦人不仅早就形成“逢十进一”的概念,而且掌握了每隔六十进一的计数法。在泥板上,古巴比伦人用“▼”表示1,用“<”表示10,从1 到9 是把“▼”写相应的次数,而60以内的其他数字则通过“▼”和“<”的组合实现。比如35,就用:<<<▼▼▼▼▼来表示。显然,这种记数方法对如今普遍使用的十进制和六十进制有着重要而直接的影响。 古巴比伦人还掌握了许多计算方法,并且编制有各种数表辅助计算。从数学泥板书上,人们发现古巴比伦人使用乘法表、倒数表、平方和立方表、平方根和立方根表。他们在代数领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能卓有成效地处理一般的三项二次方程和某些三次方程,特别是开方根的算法非常成熟。美国耶鲁大学收藏的一块编号7289的古巴比伦泥板书上,载有的近似值,用现代阿拉伯数字表示就是1.414213,这已是相当的精确。古巴比伦人还掌握了等差数列的概念,对级数问题有一些研究。 他们还具备初步的几何知识,能把不规则形状的田地分割为长方形、三角形和梯形来计算面积,也能计算简单的体积。他们非常熟悉等分圆周的方法,求得圆周与直径的比π=3,甚至还使用了勾股定理。 诸如此类,林林总总,足以证实古巴比伦人杰出的数学成就。 兄弟分银与等差数列 在德国柏林博物馆收藏的一块古巴比伦数学泥板书上记载了这样一道题目:兄弟10人分3/5米那的银子(米那和后面的赛克尔都是古巴比伦的重量单位,其中1米那=60赛克尔),相邻的兄弟俩,比如老大和老二、老二和老三……所分银子的差相等,而且已知老八分到的银子是6赛克尔,求每人所得的银子数量?通俗转化的意思是:“10个兄弟分100两银子,一个比一个多,只知道每一级相差的数量都一样,但究竟相差多少不知道,现在第八个兄弟分到6两银子,问每级间相差多少?”这是一则涉及到等差数列的问题,古巴比伦人给出的解题方法是如此巧妙简便,甚至连小学生也能理解。 他们的具体解答是:首先要判断出10个兄弟分得的银子数,从老大到老十要么越来越多,要么越来越少。如果10个兄弟平均分这100两银子,则每人应该分到10 两。而现在第八个兄弟分到了6两,说明只能是第二种情况,即老大分得多,往下是一个比一个少。 其次,要找到各兄弟所得银子数间的关系。根据题意条件,假设老十的银子数为A,一

外国数学史简介

外国数学史简介 高二 赵墨君 外国数学史,在古代实际上是指各个地区的数学史,例如古巴比伦数学、古埃及数学、古希腊数学、古印度数学、阿拉伯数学等;在中世纪,是指欧洲数学史;在近代,才是世界数学史。由于中国数学有覣E久的发展史,经历了数千年之久,而且具有很突出的特色,与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极不相称,所以把中国数学史单独列出很有必要,也有充分理论根据。相应地也把外国数学史单列一项。在古代,亚洲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地带,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公元前19世纪,苏美尔和阿卡德民族在这里建立了巴比伦王国。19世纪,在美索不达米亚出土约50万块刻有楔形文字的泥板,经考证,这些泥板有的是公元前20世纪的遗物,有的是公元前6世纪的遗物。这些楔形文字中也包括巴比伦人在数学上的一些成就。由于古巴比伦对奴隶的剥削日趋严酷,农奴生活濒于绝境,于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王国覆灭,合并于波斯帝国,而巴比伦数学也告结束。 大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尼罗河一带,形成了古埃及王国。由于埃及人长期与大自然作斗争,逐渐掌握了一些科学、技术知识;又因需要以物易物、丈量土地、建筑房屋及坟墓,也积累了一些数学知识;为了传递信息,古埃及人也创造了一种像形文字,一般称为僧侣文。根据考证,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泛滥之后,需要重新丈量被淹没的土地,因而长期以来,便由丈量土地的知识逐渐发展成为所谓几何学。要了解古埃及的某些情况,只能通"莫斯科纸草书"、"阿默斯纸草书"这两卷纸草书进行探讨。由于宗教的改革,古代埃及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愈加剧烈,外部则经常受到欺凌,于公元前6世纪前后,被波斯吞并,成为一个省,而古埃及的文化也随之逐渐消失。 古代希腊人,为人类创造了历史上的文明,尤AE?对西方的文化有巨大的影响。古希腊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9世纪,一直延续到公元6世纪。古希腊的数学发展是由学派组成的,例如,最早是以泰勒斯为代表的爱奥尼亚学派。在爱奥尼亚学派之后,相继而AE?的是毕达哥拉斯学派,在数学方面,研究了一些初等数论的问题,并以发现勾股定理(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驰名于世。与毕达哥拉斯齐名的学派,是芝诺为代表的悖论学派,悖论学派创立了一些悖论,给学术界造成了极大的震动。原子论学派,主张宇诌e间的物质都由不可分割的元素组成。 与悖论学派差不多同时,雅典出现了诡辩学派,在数学方面。他们提出了三大几何问题,即"化圆为方"、"倍立方"、"三等分角"。在雅典相继而起的是柏拉图学派,柏拉图是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他注重数学,并十分推崇几何,认为几何可以培养思维能力。该学派培养出不少优秀学生,亚里士多德就是他的学生之一。在雅典以亚里士多德为首创办了吕园学派。吕园学派的贡献在于创立了逻辑学,因而为欧几里得的《原本》铺平了发展道路。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帝国瓜分为三个国家,最大的是托勒密王朝。托勒密王在亚历山大城建立了最大的图书馆,从而使得亚历山大城变为希腊文化的中心;但是,到公元5-6世纪,由于东罗马的入侵,希腊文化的发展即告终结,而保留下来的希腊文化遗产,为欧洲的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古印度也是古代文明国家之一,印度数学大约产生于公元前4世纪,当时是一种十进非位值制系统,经过千年的变迁,到公元6世纪,才形成印度数码,8世纪传入阿拉伯,13世纪输入欧洲,逐渐演变成现今所谓印度B阿拉伯数码。19世纪出土了"巴克沙利手稿",经考证,记载了印度4、5世纪的数学知识,其中论述了"反演法"及其例证。古印度人还以"库塔卡"来解某些不定方程;还改变了希腊人的"全弦"为"半弦",即今之"正弦"线。

第二课 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教案

第二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教案 一、课程标准 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有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波斯第一帝国、马其顿帝国、孔雀帝国(佛教)、罗马帝国(奴隶制、基督教)以及古代世界文明间的交流。 三、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 1、学生通过学习古代文明的发展,能够明白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政治能对文化产生影响。 2、学生通过学习古代世界大帝国的交替,能够明白旧事物终将被新事物取代。 时空观念: 学生通过阅读古代世界各个大帝国的疆域图,能够了解各个帝国疆域的范围,并能将帝国交替以及疆域扩张的过程在图中反映出来。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1、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分析史料,掌握古代世界各大帝国的统治措施。 2、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分析史料,掌握古代世界各大帝国交替的原因。 家国情怀: 学生通过学习秦汉王朝和罗马帝国的交往,能够对中国古代对外交流有一定了解,形成爱国情怀和民族使命感。 四、课型:新授课。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重点: 1、波斯帝国(大流士改革) 2、罗马帝国(奴隶制) 七、教学难点 1、亚述帝国 2、马其顿帝国 八、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结合小组讨论式课堂教学法、情景创意教学法、史料教学法等,引导学生掌握本课内容。 九、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有人知道“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个吗? 【学生】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代中国。 【教师】很好,就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代中国这四个。那么请大家看这张图。 【图片】

【教师】老师把这四个古国的位置分别标出来了。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想一想这几个地方为什么能够孕育出文明古国呢? 【学生】发表自己看法。 【教师】嗯,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地形、气候和水源。那么这些条件又对什么有利呢?大家想一想,在当时的人们是从事什么生产为主呢? 【学生】农业。 2、第一幕——古代文明的扩展 【教师】没错,就是农业。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使这些文明古国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也就是说农业的发展让国家得以对外扩张。比如,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张,鼎盛时期还曾达到两河流域,并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而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 再比如,大家请看这张图。 【图片】 【教师】这块浮雕上面记述了亚述骑兵攻击对手的情景。亚述帝国组建了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