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配套K12高中历史考点2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2016年高考试题人民版

配套K12高中历史考点2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2016年高考试题人民版

配套K12高中历史考点2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2016年高考试题人民版
配套K12高中历史考点2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2016年高考试题人民版

考点2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2016·课标全国Ⅰ卷·T48)【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高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安西副都护,镇守西域。天宝六年(747),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境内),俘其国王。经此一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天宝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蕃属之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石国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怛逻斯城(在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大败。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高仙芝的功过。(6分)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对高仙芝的评价。

解答关键: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

【解析】第(1)题,据材料“唐朝开边拓土”及所处时代,得出其积极的边疆政策;任用少数民族将士体现出开放的民族政策与用人政策;结合所学知识,从唐朝综合国力的强大,民族和对外交往的繁荣等方面分析。第(2)题,由“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可知高仙芝为维护唐朝统治,为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稳定做出过贡献;由材料“率军征讨,大肆杀掠”“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可知高仙芝的个人贪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朝的西域开拓。

答案:(1)背景:强大的综合国力,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对外贸易繁荣;积极的边疆政策;开放的民族政策与用人政策。

(2)评述:维护唐朝的统治;为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稳定做出过贡献;个人贪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朝的西域开拓。

2.(2016·课标全国Ⅱ卷·T48)【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皆拾古人之唾余”。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经断律。”郑板桥一生最爱画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作

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7分)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对郑板桥书画艺术的认识和评价。

解题关键: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对历史事物形成的背景进行分析说明。【解析】第(1)题主要是从材料中归纳概括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提取材料信息逐一概括即可,可从艺术表现手法、艺术题材等方面入手。第(2)题利用材料提供的时代信息,再联系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社会、思想等方面分析其历史背景。

答案:(1)个性鲜明;借物抒情,以形表意;画风题材生活化、写实化;多种艺术形式完美结合。

(2)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社会的世俗化;“经世”思想的发展。

3.(2016·课标全国Ⅲ卷·T48)【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发现德国大学校长和各科学长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会公选。1916年底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此前的北大,校长独揽大权,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等少数几个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蔡元培接任校长后,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凡大学“立法”均须评议会通过;同时,它又是全校最高权力机构,凡重要事项经评议会审核通过才能付诸执行。评议会由评议员组成,校长是当然的议长,评议员包括各科学长、主任教员和各科教授。此后,蔡元培又组织选举产生各学科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他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能力。1919年3月,《东方杂志》载文称蔡元培“使数年来无声无臭生机殆尽之北京大学挺然特出,褒然独立……学风丕振,声誉日隆”。

——据周天度《蔡元培传》

(1)根据材料,指出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校务改革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大学校务改革的特点,并评价蔡元培的贡献。(11分)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蔡元培的相关史实。

解答关键:联系必修三内容,要放在新文化运动这一大背景下,全面分析材料。

【解析】第(1)题原因只需从材料概括即可。要抓住关键词“留学期间”“校长独揽大权”两个关键点。第(2)题在回答特点和贡献时,需要结合课本内容再结合第一题组织答案。

答案:(1)北京大学原有管理体制存在严重弊端;蔡元培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善于借鉴国外教育管理经验。(4分)

(2)特点:成立相应管理机构,权力下移;教授治校;兼容并包。(4分)

贡献:力倡并推行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使北京大学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推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7分)

4.(2016·江苏单科·T24B)(10分)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代表着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作为一名医生,李时珍非常注重药物名实的考证。鉴于历代本草虽屡经修订,仍有不少错误,于是他立志重修本草,经过多年寻访,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生姜是味常用药,可历代药书都强调生姜不可多食、久食,但未提及生姜的害处。李时珍便天天食之,结果“眼发热”,后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食姜久,积热患目疾,珍屡试有准。”

——摘编自卢嘉锡《中国科学技术史》等材料二《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但已谈到接种疫苗以防治天花及今天仍在应用的一些医药用品。欧洲学者普里高津在论及《本草纲目》等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时曾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首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研究协调与协和。现代新科学的发展更符合中国的哲学思想。”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时珍从事药物研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本草纲目》的优点。(7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本草纲目》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特点和地位。(3分)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对李时珍的认识和评价。

【解析】第(1)题,第一问据材料一“作为一名医生,李时珍非常注重药物名实的考证”得出药物研究与行医相结合等。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分类、药物品种、内容以及吸收前人经验等方面回答。第(2)题,第一问据材料二“接种疫苗以防治天花及今天仍在应用的一些医药用品”“首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研究协调与协和”得出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整体性;第二问据材料二“欧洲学者普里高津在论及《本草纲目》等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时曾高度评价”得出中国古代科技文明曾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答案:(1)特点:药物研究与行医相结合;重视亲身实践;具有精益求精的态度。

优点: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涉及多门学科(分类细致);收集的药物品种丰富(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2)特点: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整体性。

地位: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5.(2016·海南单科·T 32)【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

材料一吴佩孚等在致大总统徐世昌的电报中称:“有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逮者数百余人,沪商全体罢市……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俾全国一致力争,收回青岛,以平民气,而救危亡。”

——摘编自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材料二1923年,吴佩孚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1927年,在北伐军和冯玉祥国民军的夹击下,吴佩孚彻底失败。抗战爆发后,日本特务机关企图以吴佩孚为傀儡建立伪政权,为其所拒绝。吴佩孚死后,重庆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一级上将。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佩孚发布这一电报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吴佩孚。(8分)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人物——吴佩孚。

解答关键:从社会环境角度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中“有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逮者数百余人,沪商全体罢市”可以判断出是在五四运动这一大背景下,由此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来分析概括即可;第(2)题,对人物的评价要依据史实和材料,一分为二,全面客观地去评价,不能有感情色彩,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答案】(1)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五四运动兴起,学生运动受到压制。(4分)

(2)进行军阀混战给中国带来灾难;镇压工人运动;主张维护国家主权;同情学生爱国运动;抗战时保持民族气节。(8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