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阻元件教案.

电阻元件教案.

电阻元件教案.
电阻元件教案.

《电阻元件》教案

开阳县职业技术学校 XX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阻的分类、单位、符号、作用。

2.根据色环,能识读电阻的阻值;

3.尝试用万用表检测色环电阻的阻值与好坏;

过程与方法:

1.自学教材,了解电阻的分类、单位、符号与作用;

2.听讲解,了解颜色与数字的关系,学习识读色环电阻的方法;

3.合作使用万用表,检测色环电阻的阻值、判断好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色环电阻的识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用万用表检测,知道判断电阻好坏的方法,提高质量意识;

3. 损坏的电阻不能随意丢弃,要按国家规定交给专业回收单位,增强学生环保和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

1. 四环电阻的识读;

2.电阻的检测;

【教学难点】四环电阻的识读和检测

【教具】电路板若干、色环电阻若干、万用表、光敏电阻、压敏电阻

【教学过程】

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设目标

启发引入1.展示电路板。问:谁认识这是什么东西?电路板

上哪些元件你认识?

2.这是基本电子元器件中的一种,叫电阻元件,简称

电阻。导入新课

观查识别并回

答。

让学生了解到

电阻就在身

边,从而产生

学习兴趣。

新授学习1.请学生自学教材P9-10页,学习电阻的符号、单

位、作用。符号为:Ω;单位为欧姆。提问:为什

么叫欧姆?讲欧姆的故事。

2. 提问:你家的电线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为什么没

有见到用铁丝来做电线?进而讲解电阻的大小由自身

决定。

3. 电阻一般分为固定电阻和可变电阻。展示固定电阻

和可变电阻,并讲解:固定电阻阻值不会变,可变电

阻阻值可以被改变。

4. 电阻的基本参数有①标称阻值:电阻表面所标的

阻值;②允许误差:反映了电阻元件阻值的精确程

度,一般分为三级,即±5%、±10%、±20%,用Ⅰ、

Ⅱ、Ⅲ表示;③标称功率:电阻的额定功率。

5. 展示一个110Ω的色环电阻,告诉学生阻值,问学

生:想不想知道为何老师一看就知道它的阻值?电阻

常用的标注方法有两种:文字符号法和色标法。让学

生看看电阻上是否有文字?

6. 讲解色环电阻(四环):顾名思义,色标法就是用

不同颜色的带在电阻器表面标出标称阻值和允许偏

差。根据色环的环数多少,色环电阻分为四色环表示

法和五色环表示法。

当电阻上

的色环为4环时,前两位为有效数字,第三位为乘

数,第四位为偏差。提问:两位有效数字是几位数?

下表是电阻值的色标符号:

学生看书学习,

并回答电阻符

号、单位、作

用。

思考回答。

观察两种电阻元

听讲

回答:没有任何

文字。

. 查表计算得:

阻值27KΩ,误

差为±5%。

学习知道尾部的

判断方法。

回答:有十个数

字。 .复述

练习识读,进

一步掌握颜色代

表的具体数字。

回答:用万用表

来测

回忆、回答。

让学生了解电

阻的符号、单

位、作用。

让学生体会到

成功的不易。

让学生了解电

阻率的含义和

影响电阻阻值

的因素。

让学生了解电

阻的分类。

让学生了解电

阻的基本参

数。

让学生了解电

阻的标注方

法。

知道四环色环

电阻前两环时

有效数字,第

三环是倍率。

第四环是偏差

等级。

.

通过实例了解

色标电阻的标

注方法。

通过练习巩

固。

知道色环电阻

运用工具检测举例:某四环电阻颜色依次为红-红-棕-金,表示

电阻的大小为220Ω,误差为±5%。

让学生练习:某四环电阻颜色依次为红-紫-橙-

金,表示电阻的大小为多少?误差为多少?

7.提问:怎么来判断首尾部?告诉学生:金色、银色

是表示色环电阻的误差,也就是色环电阻的尾部,那

么另一端就是头部。

8. 提问:有几个数字?对应的应有几种颜色?黑板

上展示十个数字,十种颜色。

9. 与学生一起复述各颜色对应的数字。

10. 再展示一枚色环电阻,请学生识读。

12. 提问:怎么知道这个色环电阻的好坏呢? 1.观

察:引脚是否断?阻体是否有烧焦的痕迹? 2.用万用

表测阻值。

13. 复习使用万用表欧姆档位测量电阻的方法:

第一步:选择合适量程

第二步:欧姆调零(数字表不用调零)

第三步:表棒接元件引脚(强调双手不能都抓住电阻

引脚,以免测的值为并联了人体电阻的总值)

第四步:读阻值

第五步:关闭

举一个电阻,请两个学生来测量。

14. 分析电阻的好坏。

检测做纪录。

一起交流

思考,分析色环

电阻的好坏,讨

论回答。

首尾部的判断

方法。

了解数字与颜

色的对应关

系。

加深印象。

尝试识读电

阻。

让学生了解怎

样判断电阻的

好坏。

让学生熟悉万

用表测电阻的

方法。

通过检测能判

断色环电阻的

好坏,增强质

量意识。

德育渗透问:坏了的电阻怎么处理?

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

学生回答增强学生环保

意识和法制意

识,养成良好

法》规定: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丢弃固体废弃物,必须交由专业回收公司进行处理。的习惯和职业道德。

拓展1、怎么识读五环电阻(前三环均为有效数字)

2、介绍特种电阻:压敏电阻和光敏电阻。展示两

种电阻给学生。压敏电阻,起保护电路的作用,

当电压超过额定值而自动接通。光敏电阻,随光

的亮度增强而阻值减小,汽车上检测发动机内温

度就会用到。学生了解

学生观察两种电

阻,听讲解,并

用万用表进行测

量试验。

丰富学生知

识。

丰富学生知

识,初步认识

特种电阻。

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复述并布置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

容。

加深学习效果

公开课教案:圆的认识

课题: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第57~5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圆规画圆,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其特征。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思考等探索活动,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我国古代数学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PPT课件;直尺、带圆孔的三角板、硬币等圆形物体。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寻宝创“圆” ⑴师:小明参加头脑奥林匹克寻宝活动,得到这样一张纸条——“宝物距离你左脚3米。”你手头的白纸上有一个红点,这个红点就代表小明的左脚,想一想,宝物可能在那儿呢?用1厘米表示1米,请在纸上表示出你的想法。 ⑵学生尝试 ⑶展示作品

⑷师:还有不同的位置吗?这些位置如果都表示出来将会形成什么?(课件演示出圆) 2.谁来说说自己在哪里见过圆? 3.欣赏生活中的圆(课件出示) 4.揭题: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经说过:“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吧!(课件出示)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㈠概念 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观察这些图形,想一想:圆和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前的平面图形是由什么围成的?圆呢?(课件出示) (学生可能说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边是直的,它们是由线段围成的,都有角,而圆的边是弯的,圆没有角,它是由曲线围成的) 2.体验:请拿起桌上的圆片,闭上眼睛摸着圆的边想象圆的形状。 ㈡画圆 1.师:同学们!你会画圆吗?你能怎样画圆?请试着在纸上画圆。 2.交流汇报:你采用哪个工具画圆?是怎样画的?(展示学生作

伏安法测电阻教案

《伏安法测电阻》教学设计 泉港美发中学 吴坤辉 【教材分析与处理】 伏安法测电阻是欧姆定律内容的延续,本节主体内容是利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算出小灯泡的电阻,通过实验探究去发现钨丝电阻变化的规律,并最终找到影响钨丝电阻变化的因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课型】实验探究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会同时使用电压表与电流表,了解钨丝的电阻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测量过程中的兴趣培养,爱护实验器材。 【教学准备】 器材:小灯泡(2.5V/3.8V )、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导线(每组7条)、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引导学生由欧姆定律R U I = 推出I U R =。 二、新课教学 (一)提出问题 (展示小灯泡)如果要测量这个小灯泡灯丝的电阻,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分别用什么测量? (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灯泡的电流,分别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 根据什么公式算出灯泡灯丝的电阻?I U R = (二)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实验原理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依据的原理就是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I U R = 。 2.实验电路图 请同学们画出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电路图。(强调如果没有滑动变阻器,只能测出一次电阻) 由于电压表也叫伏特表,电流表也叫安培表,所以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三)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1.实验步骤 (1)根据电路图把实验器材摆好。 (2)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引导学生回答在连接电路中应注意的事项:①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②注意电压表和电流表量程的选择、“+”、“-”接线柱的接法。③滑动变阻器采用“一上一下”接法,闭合开关前,滑片应位于阻值最大处。) (3)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注意:移动要慢),分别使灯泡微弱发光、 较亮、亮,读出三种情况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3)由公式R=U I 算出灯丝在三种情况下的电阻。 2.实验数据记录 度。 学生实验中教师巡视辅导、关注细节 1.学生电路的连接正确与否。 2.注意实验器材不因电流过大而损坏。 (四)分析与论证 (1)、我们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什么? (多次测量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减少误差,二是:寻找规律) (2)、分析上表数据,你会发现:你三次测出的灯丝电阻相同还是不同,是什么原因使灯丝的 电阻发生变化的呢? (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滑动变阻器在这个实验中的作用有哪些?体现在实验中操作中的哪里? (一是:保护电路,二是:改变电路的电流和电压) 三、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单 四、板书:在黑板上写出实验步骤 五、教学反思: 伏安法测电阻是初中电学非常重要的一个实验,它不但是欧姆定律内容的延续,同时又可以检验学生对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使用规则的掌握情况,书本中把原来的定值电阻改成了小灯泡,这样还可以验证电阻与温度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是一节综合性较强的实验探究课。 1、 成功之处

17.3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塔子城镇中心学校王广宇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方法。 2.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3.加深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根据实验原理设计电路图,并且能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2、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发现规律,加深对电阻概念的认识。 三、教学资源: 电源、开关、定值电阻、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若干四、教学过程 (1)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问题引入:如何测定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大小? 设计实验:由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I可知,用电流表测出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用电压表测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把实验数据代入公式,即可求出定值电阻的阻值大小。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实际测量中要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多次测量电压及电流的值,求出每次的电阻值,最后求电阻的平均数。其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移动滑片,就可以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的电流。电路设计如图所示: 进行实验: 实验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什么 状态;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是否处 于阻值最大处; 3.滑动变阻器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 4.是否认真检查电路,电流表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是否接反了;确认无误 后才闭合开关等。 5.是否通过“试触”进行量程的选择; ①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②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并记下相应的

电压表示数和电流表示数填在表格中。 ③断开开关,整理器材,结束实验。 ④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大小及电阻的平均值并填入表格中。 次数电压/V 电流/A 电阻/Ω电阻平均值/Ω 1 2 3 分析与讨论: 当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改变时通过它的也随之而改变,但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不变,即电阻不变,同时证明了电阻是导体自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由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决定,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2)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参照教科书“想想议议,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会发现灯丝的电阻是变化的。 分析与讨论: 由于定值电阻是采用电阻受温度影响小的材料制作的,因此当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发生变化时,定值电阻的温度虽然改变了,但阻值发生的变化却很小,可以不计,但小灯泡的灯丝是采用阻值受温度影响大的材料制成的,因此当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时,灯丝的温度升高,灯丝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而增大,灯丝的电阻变化不是实验误差在起主导作用,因此灯丝的电阻不能求平均值。 五、课堂练习 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题。 六、板书设计: 伏安法测电阻 a)原理:R=U/I b)电路图: 表格设计: 次数电压/V 电流/A 电阻/Ω电阻平均值/Ω 1 2 3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材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1)学生活动,观看动画片 出示问题: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哪里? 2、如果车轮做成正方形的、椭圆形的,我们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 [教师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告诉大家,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圆形。这里,教师采用学生感兴趣动画表演入手,既直

观形象,又易于发现,进而抽象出“圆”。学生从“看”入手,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与,利于学习。] (2)师生对话(学生可相互讨论后回答)。 教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学生:在钟面、圆桌、人民币硬币上……都有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觉:……闭封的、弯曲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圆形物体→圆):这(指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指圆)这种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教师(鼓励表扬学生):对,这个图形就是圆,你能说说什么是圆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这时,教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想圆的形状,睁开眼睛再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记住它。) 教师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请学生回答:你还想认识圆的什么?学生说:还想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

《电阻的测量》教案设计

《电阻的测量》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加深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知道测量电阻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进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进一步掌握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方法,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做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并观察试验现象分析结果,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并养成求真务实、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根据实验原理设计电路图,并且能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难点】 组装电路,分析实验,发现规律,以及对电阻概念的理解认识。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问题引入:如何测定一个定值电阻的大小?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所学的欧姆定律的知识,然后得出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 ,通过测量通过电阻的电流以及电阻两端的电压得出定值电阻的电阻值的方法。

环节二:新课讲授 设计实验 已经讨论出了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即测量电流和电阻根据公式 得出电阻值。但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实际测量中要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多次测量电压以及电流的值,求出每次的电阻值,最后求出电阻的平均数。其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移动滑片,就可以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的电流。电路图如图所示: 所用器材有:电源、开关、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若干。 进行实验 首先,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在连接电路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注意哪些问题,比如,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在断开状态;闭合开关前检查滑动变阻器是否处于阻值最大处;电压表电流表的支付接线柱的正确连接等。且应该提醒学生通过“试触”进行测量工具量程的选择,在闭合开关前仔细检查电路连接情况。在学生连接完电路后,应该检查学生的电路连接情况,确保电路连接没有问题。其次,闭合开关,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注意应提醒学生不能将滑动变阻器调节的太狠,也不能超过测量工具的量程,并且指导学生设计表格将所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最后,断开开关,整理器材,收拾仪器,结束实验。 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让学生利用记录在表格中的数据以及公式,计算出不同电压电流情况下定值电阻的阻值,并求出平均值,各组同学互相讨论看看其他组得到的结果,分析实验结论。 根据所做的实验,可以看出,在各个电压下测量的阻值变化不大,且与平均值较为接近。当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改变时,通过它的电流也随之改变,但

最新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 1 2 教学目标: 3 1.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进一步认识圆,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认识圆的基本特征。 4 5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 3.使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7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8 教学过程: 9 一、导入: 1.我们在一年级就能辨认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认识》。(出示课 10 11 题) 12 2.出示例1图, 问:这些物体上都有圆吗?用手指一指。 13 14 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看到圆。(学生举例) 15 3.同学们观察力真不错。那么圆和以前学过的这些平面图形相比有什么不同16 呢?老师请一个小组汇报。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17 梯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18 4.我们已经认识了圆的这一特征。 二、学习画圆及圆各部分名称 19 20 1.画圆 21 ①通过预习你能画圆吗?用你喜欢的方法画一个圆。 老师请一个小组汇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画圆的。 22 23 ②用圆规怎样画圆?学生汇报,教师出示:定点、定长、旋转一周。

③教师用圆规画一个圆。 24 25 ④请同学们也用圆规在本子上画一个圆,画好后组长检查。 26 请一个小组的学生说说要注意什么。 27 2.同学们已经能用圆规画圆了,那么通过昨天的预习,谁知道圆各部分的名28 称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94页。投影出示例2。在小组里交流。学生先在小29 组里交流,然后请一个小组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板书:圆心、半径、直径。教师在画好的圆上用字母标出来。相机指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 30 31 大小。 32 请在你画好的圆上也用字母也标出圆心、半径、直径。 3.巩固练习 33 34 ①指出下面圆的半径和直径。 35 ②在作业本上画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直径。 36 三、小组学习圆的特征。 37 我们已经知道了圆各部分的名称,那么圆还有哪些特征呢?请同学们拿出课38 前剪好的圆,把预习的结果在小组里交流。 1.出示小组学习目标。 39 40 拿出剪好的圆,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 41 ①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42 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43 ③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44 ④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多少条对称轴? 45 2.小组交流。 46 3.请一个小组展示,说说是怎么知道这些特征的。 47 教师板书:d=2r r=d÷2 轴对称图形

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报告

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一、提出问题 ※二、猜想与假设 ※三、设计实验 (一) 实验原理 (二) 实验装置图 (三)实验器材和规格 (三)实验步骤 (四)记录数据和现象的表格 四、进行试验 ※五、分析与论证 ※六、评估 七、交流与合作 ※最后:总结实验注意事项 第一方面:电学主要实验

滑动变阻器复习提纲 1、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路中的电阻, 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2、构造和铭牌意义——200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1.5A: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3、结构示意图和电路符号——

4、变阻特点——能够连续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 5、接线方法—— 6、使用方法——与被调节电路(用电器)串联

7、作用——1、保护电路 2、改变所在电路中的电压分配或电流大小 8、注意事项——电流不能超过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 9、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可调亮度的电灯、可调热度的电锅、 收音机的音量调节旋钮?…… 实验题目: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研究欧姆定 律实验新教材方案) 一、提出问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定性的知道: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通过导体的电流就会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现在我们共同来探究:如果知道了一个导体的电阻值和它两端的电压值,能不能计算出通过它的电流呢?即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 二、猜想与假设: 1、电阻不变,电压越大,电流越。(填“大”或“小”)

2、电压不变,电阻越大,电流越。(填“大”或“小”) 3、电流用I表示,电压用U表示,电阻用R表示,则三者之间可能会有什么关系? 三、设计实验: (一) 实验器材:干电池3节,10 Ω和5 Ω电阻各一个,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 开关各一只,导线若干。 (二)实验电路图: 1、从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能否能否保证电压成整数倍的变化,鉴

电阻的测量教案

电阻的测量教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宇华教育集团初三年级物理新授课教案 备课人桑宇峰时间年月日课时序 课题《电阻的测量》第17章第三节电阻的测量 一、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 2)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和方法: 1)有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领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方法,初步形成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培养初步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初步培养合作交流的愿望,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二、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伏安法测量电阻的电路设计。 学习难点: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 三、学习过程 1、温故知新: (1)电流表、电压表使用时注意事项? 【电流表: 1两个必须:必须将电流表串联接入被测电路中;必须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 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2两个不能:所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不能将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上. 3三先三后:先调零后使用;先画图后连接;先认清分度值后读数 电压表: 1两个必须:必须将电压表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必须将电压表的“+”接线柱靠 近电源正极,“-”接线柱靠近电源负极. 2一个不能:所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量程. 3三先三后:先调零后使用;先画图后连接;先认清分度值后读数】

学习张齐华老师的《圆的认识》_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张齐华老师的《圆的认识》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张齐华(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观察、画圆、测量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点,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2.在活动中,感受圆与其它图形的区别,沟通它们的联系,获得对数学美的丰富体验,提升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同。 【教学线索】 (一)在活动中整体感知 1.思考:如何从各种平面图形中摸出圆? 2.操作并体会:圆与其它图形有怎样的区别?在交流中整体感知圆的特征。 (二)在操作中丰富感受 1.交流:圆规的构造。 2.操作:学生尝试画圆,交流中归纳用圆规画圆的一般方法。 3.体会(学生第二次画圆):如果方法正确,为什么用圆规画不出直线图形或是其它的曲线图形? 4.引导(教师示范画圆):使学生将思维聚焦于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体会到圆规两脚距离的恒等,恰是“圆之所以为圆”的内在原因。 (三)在交流中建构认识

1.引导:引导学生将上述距离画下来,由此揭示圆心及半径,进而介绍各自的字母表示。 2.思考:半径有多少条、长度怎样,你是怎么发现的? 3.概括:介绍古代数学家的相关发现,并与学生的发现作比较。 4.类比:先介绍直径,进而引导学生借助类比展开思考,发现直径的特征,并提出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5.沟通:圆的内部特征与外部特征之间具有怎样的有机联系? (四)在比较中深化认识 1.比较: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中类似等长的“径”各有多少条?圆的半径又有多少条? 2.沟通:这些正多边形与圆这一曲线图形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五)在练习中形成结构 1.寻找:给定的圆中没有标出圆心,半径是多少厘米? 2.想像:半径不同,圆的大小会怎样?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猜测:不用圆规,还可能怎样画出一个圆?在交流中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半径、直径之间关系的认识。 4.沟通:用圆规如何画出指定大小的圆? (六)在拓展中深化体验 1.渗透:在与直线图形的对比中,揭示圆的旋转不变性。 2.介绍:呈现直线图形旋转后的情形,再一次引导学生感受圆与直线图形的联系,体会圆与旋转的内在关联,丰富对圆这一曲线图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完整版本

课题电阻的测量执教:赵文明协备:吴雨婷九一班时间: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原理。 2. 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导体的电阻。 3. 了解灯丝电阻的特性。 4.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2. 通过学生选择实验仪器,设计实验,制定实验操作步骤,培养学生的观察、正确读数、数 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测量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 作的团队精神。 2. 通过本次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在实验中注意养成严谨的 科学态度。 重点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阻。 难点设计科学的、完整的实验操作方案。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教具电池组、电压表、电流表、2.5V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 讲授实验电路图和实物图: 电路图 实物图 实验记录表格 测量次数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1 2 3 注意事项 1.在连接电路前要调节电流表、电压表 到零刻度。 2.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连接完电路 要调节滑动变阻器到阻值最大端。 3.连接好电路,在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 要用开关试触,在确定电路完好后再闭合 开关S。 4.电压表和电流表要注意选择适当的量 程。 二、例题分析 例1 (小宣用伏安法测量电阻R的阻值 时,并联在电阻R两端的电压表的示数如 图甲所示,与电阻R串联的电流表的示数 如图乙所示,则电压表的示数为 V, 电流表的示数为 ________A,电阻R 的阻值为Ω。 例 2 某同学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 下表为记录的实验数据,从中你发现了什 么?说明原因。 电路图:要求学生自己设计 实物图:要求学生根据电路图连接实 物图 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上: 然后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出电阻,再 取平均值 想想做做 1.将上述实验中的定值电阻换成小灯 泡,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 2.多测几组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分别 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 3.比较计算出的几个数值,看看每次 算出的电阻的大小相同吗?有什么变 化规律吗? 4.如果出现的情况和测量定值电阻时 不同,你如何解释?与同学交流一下。 法和学生动 手实验的能 力 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的方 法和学生动 手实验的能 力 培养学生的 解题能力, 思考能力

【优质教案】初中物理伏安法测电阻教案

第1课时“伏安法”测电阻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爷爷的收音机坏了,小聪和小明决定把它修好,经过检查发现一只标注模糊的电阻引线断了,需要更换,怎样才能知道它的电阻值呢?这时小明犯了愁?聪明的你能够替小明想一想办法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1.设计实验:从情景导入中让学生讨论、探究如何测量出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需要哪些测量工具?电路图如何设计? 学生总结: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分别测量出未知电阻的电压和电流,然后通过公式U 计算出电阻的阻值。电路图为: R I 组电压值和电流值,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得出电阻的阻值。故电路图如下:

2.进行实验: 活动1:让学生根据经验分析,在连接实物图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并适当的整理。 学生总结:(1)连接实物图时,开关应该断开,滑动变阻器应该滑到最大值。(2)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选择要正确,两表的连接方式、接线柱接法要正确。滑动变阻器的接法要正确。 活动2:小组之间交流分析需要测量的数据和记录的数据,划片移动的次数。设计出实验表格,并记录数据。 3 通过实验数据,让学生分析根据实验数据你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有哪些? 归纳总结:(1)当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改变时,通过它的电流也随之改变,但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变,即电阻不变;(2)同时证明了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由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决定,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4.交流与评估 实验完成后,让每一个小组进行评估自己组的实验过程。师做最后的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处于断开状态; (2)连接实物图时,滑动变阻器应该“一上一下”接入电路中,且滑到最大值。(3)滑动变阻器有两个作用:一个是保护电路,另一个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4)电流表、电压表的“+”“-”接线柱接法是否正确。 (5)是否是通过“试触”进行量程的选择。 探究点二测量小灯泡的阻值 活动1:学生根据测量定值电阻的这一实验,画出实验电路图,并连接实物图,设计

初中物理《电阻的测量》教案

《电阻的测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方法。 2、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3、加深对欧姆定律的及应用的理解。 4、加深对“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根据实验原理设计电路图,并且能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2、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发现规律,加深对电阻概念的认识。 三、实验器材: 干电池、开关、定值电阻、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 四、教学过程 (一)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问题引入: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 1:实验原理:________。 2:实验中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有:___,相对应的测量器材是:________。 3:在实验中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我们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多测几组数据呢?用到什么器材? 4:画出实验电路图 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时开关要______。 2:连接滑动变阻器时要___选择接线柱,为保护电路一开始要调到____。 3:电压表要与被测用电器___联,电流表要与被测用电器___联,使用时都要注意___选择以及___的接法。 4:连接完电路先要___再闭合开关。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1.按电路图连接实物,调节滑动变阻器到阻值最大端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适当位置,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I、电压表的示数U,并记录在表格中. 3.计算每组的电阻的大小,并算出平均值。 思考 1:你们组测得三个电阻都相等吗?原因是什么? 2: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的电压以及通过它的电流有没有关系? 分析与讨论: 当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改变时通过它的也随之而改变,但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不变,即电阻不变,同时证明了电阻是导体自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由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决定,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想想做做 将上述实验中的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多测几组数据后,根据实验数据分别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比较计算出的几个数值,看看每次算出的电阻的大小相同吗?有什么变化规律吗? 讨论交流 1:每次算出的电阻的大小相同吗?你认为原因是什么?(猜一猜) 2:你能总结出变化规律吗? 小资料 定值电阻是采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受温度影响小的材料制作的,因此当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发生变化时,定值电阻的温度虽然改变了,但阻值发生的变化却很小。 小灯泡的灯丝是采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材料制成的,因此当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时,灯泡变亮,灯丝的温度升高,灯丝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而增大,灯丝的电阻变化并不是实验误差在起主导作用。分析与讨论:

第2课时 圆的认识(2)教学教案

第2课时圆的认识(2) 教学内容:教材第59页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在前面所学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圆的轴对称特性。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的认识。 3.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提高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圆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用圆设计图案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等。

在讲述过程中要重点说出:圆心的位置在哪里,是如何找到的?半径是如何找到的? 学生讲述,教师在黑板上画。 小结:画图时首先要找出图中包含的各个圆或半圆,找到它们的圆心、半径。 2.设计美丽的图案——风车图。 (1)观察图案,想一想如果画这个图案,应按怎样的步骤。(2)在小组内交流后动手完成。 展示自己画出的图案,并说一说画图步骤: ①先画一个圆,在圆内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 ②分别以这4个半径的中点为圆心,以大圆半径的一半为半径向同一方向画半圆。 ③把所画半圆涂上颜色。 3.设计美丽的图案——太极图。 指名说一说画太极图的步骤: (1)画一个圆,在圆内画一条直径。 (2)分别以组成这条直径的两个半径的中点为圆心,以大圆半径的一半为半径,分别向上、下两个方向画半圆。把大圆分成上、下两部分。(3)把圆的一半涂上颜色,如图所示。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6题。2.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8题。3.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9题。 五、拓展提升 观察图案,说一说下面两个图案的画法。 六、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十三第7题和第10题的第1、4个图案。流后再汇报。 观察图案,找到各个圆、半圆的圆心和半径。 观察图案,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 首先要对图案进行“分解”,知道每一部分是怎么来的。难度较大,可在课下完成。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思考、交流、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主动获

数学六年级北师大版第一单元第二课《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对圆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此基础上学习的,教材进一步挖掘圆的特性,让学生更深一层认识、理解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相比,圆有很多不同的特性,其中对称性就是圆的一个重要特性。教材创设学生做折纸活动,探索圆的对称性以及圆心的确定方法,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圆是轴对称图形,沿不同的方向把圆对折两次后,就能找到圆心。 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圆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材进一步挖掘圆的特性,让学生更深一层认识、理解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操作、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实践、探索。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的操作活动,在实践中逐步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并能画出圆的对称轴。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圆的对称性,找出圆心。 突破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探究讨论等活动,体会圆的对称性,找出圆心。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体会圆的对称性。 突破方法: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在实践中掌握新知,突破难点。 教具、学具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圆形纸片 学生准备:圆纸片、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课件出示: (一)、提问: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几幅图,谁能告诉我,这几幅图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预测:这些图形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所以这几幅图都是轴对称图形。 (二)谁能总结一下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是什么? 学生讨论并汇报:轴对称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的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 (三)那么圆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的认识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问题中进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能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互动新授 (一)探究圆的对称性 (1)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片,认真观察并想一想,圆是对称图形吗?如果是,怎样验证? 学生仔细观察,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进行判断。 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将圆沿着直径所在的直线对折,我们可以发现,对折后左右两边正好完全重合,所以圆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反馈汇报:圆是轴对称图形。 (2)探究圆有多少条对称轴。 师:在圆形小纸片上画一画,看看你能画出多少条对称轴? 学生动手操作,根据画对称轴的方法,画出圆的对称轴。 学生反馈汇报: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圆的对称轴的特点。 师:仔细观察你们所画的圆的对称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小组内讨论,并汇报。

《伏安法测电阻》教学设计

《15-3伏安法测电阻》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伏安法”测电阻. U 实验原理:R= I 实验电路:

实验器材:学生电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2.5V的小灯泡各一个,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 (1)根据设计的电路图连接电路(注意开关、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连接电路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如可以从电池的正极开始,依次连接开关、其它电路元件直到电源负极。 (2)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灯丝暗红、微弱发光、正常发光,各测一次电流值和相应的电压值,分别读出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填入表格。 (3)计算出灯丝在上述几种情况下的电阻值。 课后练习 1.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下列注意事项中,没有必要的是:() A. 接电路时,先断开开关。 B. 应从电源的正极开始连线,开关应靠近电源的正极。 C. 在无法估计被测电阻大小时,电流表、电压表应选用较大的量程。 D. 将变阻器连入电路时,滑片应放在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上。 2在做“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误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位置调换了位置,闭合开关S后,下列现象中会发生的是:() A。电压表烧坏。 B. 电流表烧坏。C. 小灯泡烧坏。 D. 小灯泡不亮。 3.如图所示,若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A端滑动时,小灯泡变亮,那么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和接在电路的M、N 两端. 4.小刚同学测量2.5V小灯泡的电阻时,连接的电路如图: (1)检查电路,发现有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连接错误的导 线上打“×”。闭合开关,会出现现象.在图中补. 画出 ..正确的连线.闭合开关前,他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resistance measurement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本教案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2、知道伏安法测电阻有内接和外接两种方法。 3、理解两种方法的误差原因,并能在实际中作出选择。 4、理解多用电表直流电流档、直流电压档、欧姆档的基本原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测量误差分析,实际测量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2、了解欧姆表的原理,学会使用欧姆表。 3、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本课学生测量分析,器材选择判断,树立学生知识

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的观点。教学建议 1、伏安法测电阻这个实验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了, 但是初中时只要求学生掌握测量基本原理,不需要学生考虑测量 的误差以及引起误差的原因,也不需要学生掌握两种连接方法, 而在高中阶段,本节重点是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接法,使学生知 道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哪种接法,知道两种接法对测量值带来的 不同测量结果,要求学生对两种连接方法所产生的误差来源有所 了解。 在新课讲解中可以首先复习电阻定义,引出测量电阻的思路,结合具体实际,提出两种测量方式,分析误差原因,总结适用条件,通过测量分析,进一步巩固。通过器材分析选择,培养学生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学生活动展开时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两种测量电阻方 法的误差原因及适用条件,利用自行测量进一步体会适用条件, 通过练习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器材选择判断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本节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运用,具有联系 实际的意义,为学生提供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2、教材要求了解欧姆表的原理,不要求进一步讲解欧姆表 的刻度等问题. 通过对欧姆表原理的讲解,进一步加强学生使用欧姆表的能力,重点强调欧姆表在使用前调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分 清欧姆表的各档位之间的转换,知道欧姆表内置电源的正负极与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观察、画图、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画图、比较、猜想、上网搜索等活动,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 情感与态度目标: 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美和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案重点 1、圆的认识 2、画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复习旧知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的平面图形,仔细想一想、搜一搜有哪些常见的平面图形? 2.揭示课题 演示:一个小球,小球的一端还系着一段绳子,老师用手拽住绳的一端,将小球甩起来。 引入:对,这就是一个圆!圆也是一个平面图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中的四幅图 提问: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这些物体上有圆吗?(学生上计算机点出圆) 2.课件出示篮球图片 提问:你认为它也是一个圆吗?(学生思考并回答)

指出:球是立体图形,而圆是平面图形,所以球不是一个圆,但球的切面是圆形。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二)教学例2 1.介绍圆规构造(同时出示圆规实物与课件) 在画圆时,我们通常会借助一个专门的工具,那就是圆规。圆规有两只脚,一只脚是针尖,另一只脚是用来画圆的笔,两只脚可以随意叉开。 2.边讲解边演示圆规画圆的方法 第一步:把圆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板书:定长) 第二步: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板书:定点) 第三步: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板书:旋转) 强调: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重心放在针尖一脚上;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3.尝试画圆 讲述:现在请你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分别定为2㎝和4cm,按照老师演示的方法自己试着画两个圆。 4.介绍圆心、半径和直径 讲授:刚才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学生标出圆心) 讲授: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学生标出半径) 提问:那你有没有发现圆规两脚间距离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学生比较后发现,圆规两脚间距就等于半径) 讲授: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学生标出直径) 强调:让我们再直观地来看看圆心、半径和直径。 5.巩固练习:练一练第1题。(教材P97) 三、深化感知(教学例3) 1. 认识半径特征 (1)比一比: 讲述:给大家10秒时间,看谁在自己的圆中画的半径最多! 追问:还能继续画吗?能画得完吗?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半径有无数条,同时课件出示“无数条”半径) (2)量一量:

最新西师大小学数学六上《2.1圆的认识》word教案(3)汇编

圆的认识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7页例3,课堂活动第2、3、4、5题,练习四第4、5、6题。 教学目标 理解和建立扇形的概念,认识圆心角和弧。 教学重点 认识扇形以及圆心角和弧。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圆规、直尺、彩色粉笔,学生准备圆规、直尺、量角器、折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用折扇作为导入新课的道具)同学们对折扇并不陌生,能说说你们对它的认识吗? 一把打开的折扇的形状(教师打开折扇演示)像扇子形状的平面图形。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图形称为“扇形”。(出示课题:认识扇形)对扇形你想了解哪些知识呢? 教师:同学们说的这些知识,我们今天一起来解决。 二、教学新知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图,圆中的涂色部分与圆有什么关系? 它们是圆的一部分,扇形是由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形象地说,就是两条线段和一段弧(曲线)围成了扇形。 1.认识圆心角。 教师用投影仪映出右图。 教师在右图的基础上标出∠1,指出:像∠1这样,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 提问:圆心角是由什么组成的?顶点在什么上?使学生认识到:圆心角是由两条半径和圆心组成的,所以圆心角的顶点在圆心上。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几个角(如下图),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圆心角。 教师接着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在圆上分别画出圆心角是150°、20°、30°、40°的扇形,让学生比较这些扇形的大小。使学生明确: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圆心角越大,扇形就越大。可以再次演示折扇,同一把扇子,张开程度的不同,扇面的大小就不同。 2.认识弧。 教师拿出圆规和直尺,先画一个虚线圆,在圆上取A、B两点,再用实线画A、B两点间的部分。(弧是圆上的一部分,这样处理易于理解) 教师:请同学观察一下,这两点间的实线部分是在什么上画出来的? 教师: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读作“弧AB”(如下左图)。 然后让学生将∠1所对的弧涂成红色,并找出前面3个涂色部分的圆心角和它所对的弧,用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

(九年级物理教案)伏安法测电阻的教案

伏安法测电阻的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一、基本教学要求 1. 学会正确使用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滑线变阻器,学会电表的读数方法; 2. 学习用伏安法测电阻,正确选择电路、连接电路(内接或外接); 3. 认识实验中存在的系统误差,学习减小、修正系统误差的方法。 4.用不确定度来表示测量误差。 ●二、实验原理 根据测量电阻。电表内阻会引入系统误差,为减小系统误差就要合理选择电路。一般测量电路的选择标准为:当用内接法,当时用外接法,但满足时选哪种接法呢? 还可根据公式法和试触法判断。 公式法:当被测电阻的粗测值时,用“内接法”测量误差小;当时,用“外接法”测量误差小;如果被测电阻的粗测值恰好满足条件时,用两种接法误差相等。当Rx的大约值和RV、RA已知时,可用此法判断。

试触法:分别用内、外接法测出(U内、I内)和(U外、I外),若时,说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明显,应该选外接法;若时,说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明显,应该选内接法。当Rx的大约值、RV、RA未知时,可用此法判断。 为了消除电表引入的系统误差,可用(内接法)和(外接法)来消除系统误差。 为了用上述公式消除系统误差,可先测出电表内阻。测电表内阻时伏安法、半偏法、等偏法、替代法、补偿法等方法任选。 ●三、实验内容 给定一个标定值为1K?,额定功率为1W的待测电阻,安培表和伏特表内阻都未知。 1、选择合适的接法测出电阻值。 2、主回路中要有滑线变阻器调节Rx上的电压,有分压和限流两种接法,要根据滑线变阻器的规格选择合适的接法。 3、选择合适的量程使滑线变阻器改变时,表的指针有较大幅度的变化。并根据量程确定读数应保留的小数位数。 4、测出伏特表或安培表的内阻(测量方法见电表内阻的测量部分),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四、测量数据及数据处理 (1)先判断用哪种接法测量(写出判断依据)。画出电路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