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除法解决问题练习

用除法解决问题练习

用除法解决问题练习
用除法解决问题练习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课 姓名--------

1.12里面有( )个6,12是6的( )倍。42里面有( )个7,42是7的( )倍。

2.列式计算 (1)把45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多少? (1)15是3的多少倍?

(2)8的6倍是多少? (3)9是3的几倍?

3.动物园里有20只大猴,5只小猴。大猴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

4.

(1)大黑伞的价钱是儿童伞的几倍?(2)大黑伞比儿童伞贵多少元?

5.填表。

6.在○里填上“<”、 “>”或“=”。

54÷6○33 45÷5○27÷3 56÷7○42÷6 24÷3○18÷6 24÷4○72÷9 30÷6○

24÷6 3.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48÷( )=8

( )÷5=7 36÷( )=6 ( )÷3=8 、 4.(1)食堂运来28筐白菜,平均分4天吃,每天吃几筐?

(2)食堂运来28筐白菜,每天吃7筐,可以几天吃完?

2.幸福大厦共有48户人家,每层有8户,这栋楼一共有几层?

6元 42元

6.

(1)如果都坐大船用几只? (2)如果都坐小船用几只?

(3)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4、看图解决问题

(1

(2)七星瓢虫是蜻蜓的几倍?

(3)你还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解答。

54个萝卜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评课意见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评课意见 各位老师好: 我们知道,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并加深已学过的知识,它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独特功能。一堂好的复习课,不是机械地重复过去的教学,应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 陈老师这节课的两块内容和一个思想给我深刻的体会: 一、第一块内容:重视学生的自主整理,让学生经历表内除法表格的整理过程。 在梳理除法知识,理清所学知识点的环节中,陈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8=()这一道算式回忆有关除法的知识,先是让学生静下思考在练习本上记录,在评价学生的反馈情 况后,再一次分组完成()÷7=()、()÷9=(),最后形成完整的表内除法表格。这整一 个流程充分体现陈老师十分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细心地关注着不同层次的学生,先“扶”再“放”,从而使得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自主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整理的过程中,使学生平时所 学的“分散、零乱、细碎”的知识点,结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网。 二、第二块内容:在生动富有层次的练习设计中,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堂好的复习课,习题的设计与安排至关重要。除了形式要多样化外,更应做到让不同层次 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陈老师首先复习了除法的意义和3种用除法的情况,并安排了基础性练习(如:未知总数的情况下,让学生用加法、乘法先求出总数再解题),同时逐步提高练习的层次(如:先求总价再求另一物品价格可买几包的两步式解决问题)。 三、一个思想:注重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在()÷8=()这一算式中,陈老师多次强调并鼓励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思考,旨在 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这一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除此之外,陈老师从容的教态,紧凑的语速,营造出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同时陈老师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 最后听了陈老师的课,我有如下的思考: 1、在回忆整理表内除法的知识网的环节中,陈老师只是简单的整理了表格,对于一些趣味 性的除法计算题可以适当增加吗,如()÷( )=1,可以延伸到100、1000等表内除法外的算式。2、陈老师把较多的内容放在了解决问题这一块,但由于时间有限,在最后的练习讲解中稍 显简单,部分中下的学生的对其理解掌握就存在难度,可以在习题上再精炼。 3、学生课堂中出现了读错24除8等于3,教师在复习除法各部分名称时要增加除法算式的 读法。另一个疑问,说“一个数平均分成几分,每份是几”,一个数平均分这样的说法是否科学?大家一起探讨下。 以上是我对本堂课一些粗浅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前一篇:三上《可能性》详细教案 后一篇:数学教师二年级家长会发言稿 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发评论] 让同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表内除法---整理和复习》课后反思 讲了这么多年课,好象把复习课作为公开课来讲是第一次,复习课应怎么上呢?在新课程中,复习课还是对旧知识整理,使之更加逻辑和系统,仅仅是同学对一局部知识理解的深化和升华 吗?突然间,好象有些找不到北了。请教了好多老师,好象别的地方也在搞这个,她们把复 习课叫习题课,但是对于怎么上都没有一个定论。下面是摘录网上一位老师的一些看法,觉得有些道理,写给大家看看: “我们知道,复习课是最难上的一种课,是最能代表教师水平的课.我认为就知识整理知识,同学肯定收获不大,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我认为设计的关键是要体现数学思想的一个

教案《用除法解决问题》数学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23页例3 教学目标: 1.学会用除法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2.体会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除法知识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理解各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用2、6、12这三个数写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2.看图写算式。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的第一个问题。 (1)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同桌合作摆一摆并列出算式解答。 (3)汇报,交流,怎样摆小棒,怎样列算式。 (4)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5)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板书:总数÷份数=每份数 2.教学例3的第二个问题。 (1)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列出算式解答。 (3)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板书:总数÷每份数=份数 3.找出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找相同点:第(1)小题已知总只数与盒数,求每盒的只数。第(2)小题已知总只数与每盒的只数,求盒数。 (2)找不同点: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解决问题,计算时都用“三五十五”这句乘法口诀来求商。 4.小结后揭示课题。 三、巩固应用 1.完成茶叶题。 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计算? 说检验的方法。 2.根据图意编一道乘法数学题和两道除法数学题。 3.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买哪种袜子最划算。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平均分总数÷份数=每份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东川区第四小学:xxx 20XX年4月5日

用除法解决问题

二年级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23页例3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 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问题中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3、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教学难点:是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并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策略:自主探究法为主,讲授法为辅。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把12块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块? 2.把12块糖,每份分4块,可以分成几份? (1)怎样列式?(2)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 (3)小结:“将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都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3.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蚕宝宝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15只可爱的蚕宝宝,想请同学们给这些可爱的蚕宝宝安排好住的地方。你们乐意帮忙吗?

设计意图: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例3 1.集体读题,说说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左图:右图: 生:有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生: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 2.要解决什么问题? 左图:右图: 生:每个纸盒放几只?生:要用几个纸盒? 3.你能尝试画图理解题意吗? (1)学生尝试在练习本上画。 (2)小组交流所画的图。 (3)交流汇报,师画出线段图。 15只15只 (4)看线段图再说一说图意。 4.你会列式解答吗? (1)例3左图(2)例3右图 15÷3=5(只)15÷5=3(个) 师:说一说15、3、5分别指什么?师:说一说15、5、3分别指什么? 5.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左图: 生:要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将15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优质】乘法和除法的简便运算评课稿-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乘法和除法的简便运算评课稿 篇一:乘法简便计算评课稿 乘法简便计算评课稿 评课教师:王周敏今天我在此对李老师的课作以简单评析,发表一下自己浅陋 的见解,不当之处请多指教.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乘法的简便计算。李老师的 课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喜欢上什么课?学生回答“体育课”之后,李老 师继续问:为什么喜欢上体育课呢?你们玩了那些项目?学生回答:因为可以 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同时出示了“王老师买羽毛球”的例题的条件,学 生看之后,又问这个题目缺少了什么?要求学生看题之后提出用乘法问题.这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了要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看题后能正确列式。 李老师这节课让学生在计算两个数乘法的同时,可用多种方法计算,然后在多种算法中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怎样算比较简便?”使算法得到了更优化, 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对乘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节课始终把数学同生活紧密在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切实在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较好 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体现了新课改精神,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从整节课从内容上看安排得比较合理。但上课时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存在于 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生计算“12×25”出现的明显错误没有做到深入分析,没有发挥好老师的主导作用,在这里过于担心耽误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其实学生的出错 点是老师最应该把握和仔细研究处理的地方。 (2)学生把25×12写成25×(3×4)之后,又还原成25×12,然而这种问题也是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但此处没有处理好。可以让学生说说把 12写成3×4有什么用?要分析的得再透彻些。 (3) 教师讲新课的内容太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太少,应该因材施教。 从这几方面的问题也可以暴露出平日教学的薄弱环节。学生的出错是有原因的,说明对于运算定律运用的还不够扎实,所以计算教学的功夫还要下在平时,对 于学生常出的错误,老师要注意总结,对学所以在平日教学中要认真思考, 注意总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因材施教,把基础知识巩固扎实。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设计高清明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学校高清明 学习内容:教科书第54—55页例2、例3,练习十二的第1、2题 学习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是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用课件,学生每人准备小棒20根,三角形20个,4个○。 预设流程: 一、激趣引入 出示本课内容课件 https://www.doczj.com/doc/d914777371.html,/i?ct 投影出示图片:神舟五号 师:小朋友,看到这个画面,你的心情怎样?(高兴、自豪、激动……)让我们记住这一难忘的时刻吧!想不想像宇航员杨利伟叔叔那样去遨游太空呢?(想)有志气!那我们就一起用小棒来摆飞机代表我们的心愿吧!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2 1、用小木棒摆飞机。 ⑴实物台展示老师用小木棒摆的飞机。数一数,老师摆一架飞机用了几根小棒?(5根) ⑵学生拿出小棒自己动手摆飞机。 ⑶你摆了几架飞机?(有2架、3架、4架) 2、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⑴请一位摆了两架飞机的同学到实物展示台上去摆。 ①摆两架飞机用了几根小棒?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这个同学用的小棒根数是老师的几倍?为什么? ③小组交流。 ④反馈评价:说说你是怎样解决的?怎么想的? 生1:看出来的。 生2:这个同学摆两架飞机用了2个5根,是老师的2倍。 ⑵小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错题集(全)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 一、最大填几 9×()< 65 2×()< 19 9 ×()< 75 52 > 6×()()× 5 < 21 55 > 8 ×()50 > 9 ×() 462 > 4□7 726 >□19 5□2 < 573 82□< 837 二、填空 1、 2、45是5的()倍,表示45里面有()个()。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000克棉花和8千克相比()重。 5、配列大小:200克、500克、2千克、5000克、6千克 6、500克+1500克=()千克3千克=1500克+()克1千克=1公斤=()斤一个5分硬币重1克,()个5分硬币重10克。

7、1000克比700克多()克,1千克300克=()克 8、你妈妈体重是()千克,你爸爸体重是()千克。 9、1000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对吗?() 10、2030千克比2000千克多()千克,1袋白糖重1()。 11、一个苹果重200克,()个苹果1千克。 12、按从轻到重排列。 600克1千克20千克3000克 ( ) ( ) ( ) ( ) 13、改正不对的单位。 小明体重30克,他一顿饭能吃50千克的包子。 14、一桶油连桶重9千克,桶重100克,油重()千克()克。 15、一头大水牛的体重是469千克,大约是()千克。 16、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常用()作单位。表示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常用()作单位。 17、1个2分硬币约重1克,1000个2分硬币约重()。 18、1袋精盐重500克,()袋精盐正好是1千克。 19、4000克=()千克,1千克又叫1()。 20、一个四位数,百位上是6,百位上的数是千位上的数的2倍,其他数位上都是零,这个数是()。 22、电话机的价格是408元,约是(),笔记本电脑的价格是5984元,约是()元,买这两种商品大约需要带()元。 23、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一个西瓜重5()一个冬瓜重10() 一颗糖果重3()一个鸡蛋重50() 一袋大米重25()一辆卡车可以装货50000()

二年级《用除法解决问题》数学教学设计与评课稿

二年级《用除法解决问题》数学教学设计与评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轻轻悄悄地又来了。小朋友说说,你眼中的春天是怎么样的? 师:你们的春天真美!汪老师眼中的春天是生机勃勃,百花争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师在黑板上先摆一朵花 师:瞧!黑板上现在就开了一朵花!这朵花有几片花瓣呢? 生:5片 (板书:5) 师:老师再来摆几朵!

(2)师在第二行摆2朵 师:看,第二行我摆了几朵花呢? 生:2朵。 师:第二行用了几片花瓣呢? 生:10片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摆一朵花用5片花瓣,摆两朵花要用2个5片,就是10片。 师:2个5片是10片。(板书:2个5) 师:10和5比,10是5的几倍呢? 生:2倍 师:为什么呢? 生:10里面有2个5,所以10是5的2倍。(2倍,2个) 师:说得真好!谁再来试一试呢? (板书:10是5的2倍) (请3~4个学生回答) (3)学生摆花 师:如果老师给你们15片花瓣,这样的花你能摆几朵呢? 生:3朵

师:是吗?我们同桌合作摆一摆。 师:15片花瓣这样的花你们摆了几朵? 生:3朵。 师:没摆之前你们为什么快就知道是3朵呢? 生:3个5片,就是15片。 (板书:3个5) 师:15和5比,你也能这么说吗? 生:15是5的3倍。 师:你真是聪明,谁还能再来说一说呢? (请个学生回答)(齐说) 师:那为什么15是5的3倍呢? 生:因为15里面有3个5,所以15是5的3倍。 (4)练习 师:15和5比,15是5的3倍。35和7比,35里面有()个7,35是7的()倍; 师:全体男同学来回答,28里面有()个4,28是4的()倍。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

用除法解决问题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第23 页的内容及相关的练习题。 教材分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课标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除法,理解和掌握了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除法计算进行教学的。教材中引导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理解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设计理念:本节课是除法应用题(一步计算)教学,也是学生初步接触除法应用题,因此会分析除法应用题题意尤为重要。在教学时,首先应让学生知道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教会学生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教师讲解,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强调单位名称的书写。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小棒、圆片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所学的除法知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两种分法,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3、使学生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及时验证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难点:明确平均分的两种分法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蚕宝宝吗?下面老师带大家去参观一 下 王小明同学在生物兴趣小组学习养的蚕宝宝,他正准备给蚕宝宝分“家”呢,我们去帮帮他好吗?[设计意图:以小朋友喜爱的小动物蚕宝宝导入,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第1题。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小明养了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 3 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师:已经知道了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生:知道小明要把15 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问题是每个纸盒放几只。 师:说得真好,我们在分蚕的时候,最关键是怎么分?生:平均分。 师:对,实际上就是平均分的问题,请讨论一下,如何用平均分的知识说一说这道题目的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生:这道题的意思实际上就是把15平均分成 3 份,每一份是多少?(课件出示) 师:你能完整的用平均分知识来解释这道题目的意思,我真替你高兴。谁还愿意再说一遍? 生:15就是15只蚕宝宝,平均分成3份是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而每一份就是每个纸盒放几只。 师:你说得真清楚,谢谢你。师:会计算吗? 学生独立完成,并请一生上黑板板演。 学生板演:15+ 3= 5 师: 5 表示什么意思?生:每个纸盒放 5 只。师:对,也就是求每个纸盒 放几只。 教师板书:每个纸盒放几只? 师:这道算式我们要加上什么就更完整了? 生:单位名称“只”。 师:这位同学计算的对吗?(学具操作,同桌合作验证) 预设: 生1:对的,因为每一盒5只,3盒就是15只。 (课件演示)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易错题汇总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易错题汇总姓名: 一、填空(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 1、黑板长是300()一棵大树高12() 2、一幢楼房高48()一支铅笔长18() 3、操场直跑道长100() 4、一根灯管长60() 5、一个角有()顶点,()条边。 6、一个长方形中,有()个角,有()直角 7、一张长方形纸,减去一个直角,还有()个角。 8、一米里面有()个厘米。 9、连接两个点,能画()条线段。 填写>、<、= 5、200厘米()2米100厘米()10米1厘米()1米2米()150厘米 35厘米+6厘米()40厘米2米()20厘米 10米()100厘米 二、列式计算: 1、灰鸽子有28只,黑鸽子比灰鸽子少12只,白鸽子比灰鸽子多26只,黑鸽子有多少只,白鸽子有多少只? 2、我们班有男生26个人,女生比男生少12只,班里一共有多少人?

3、玩具汽车8元,文具盒9元,3辆玩具汽车和4个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钱? 4、停车场上有27辆货车,大客车比货车少8辆,小汽车比货车多六辆,停车场一共有多少辆汽车。 5、篮球55元,足球46元,排球38元, (1)篮球比足球贵多少元? (2)足球比篮球省钱多少元? (3)100元可以买哪两种球? 6、学校合唱队原来有64人,有7人毕业了,新参加了15人,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7、小方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去看电影,一张票5元, (1)买3张票多少元?买4张呢? (2)、小方拿出30元,买五张够不够? 8、小朋友排队做操,从左往右数小红是第6个,从右往左数小红也是第6个,算一算,这一排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9、小轿车说:“我车上有43位乘客。”吉普车说:“我车上的人比小汽车多18。”大客车说:“小轿车比我车上的人数是少36。” (1)、吉普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位乘客? (2)、大客车上有多少位乘客? 10、一只小兔说:“我一天吃9个萝卜。”另五只小兔说:“我们每人一天吃的和你同样多,我们一共吃多少萝卜?” 11、一个文具盒8元,一支笔7元,一辆小汽车价钱和4个文具盒的价钱一样。 (1)、一辆车多少钱?

用除法解决问题评课稿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评课稿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计算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当运算意义以生活场景为背景时,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大大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易懂,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去理解和建构知识。现实生活既是计算教学的源头,更是计算教学的归宿。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以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机会,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解决问题的策略表现在解题的活动中,是通过解题活动逐步逐渐形成的,在解决问题中也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计算能力和习惯才会顺利成功的完成问题的解答。所以我认为计算能力也是学生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基础知识。下面我就本节课谈谈我的见解和体会。 1、导学案的设计合理,充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帮助。 2、联系生活实际问题分析具体情况。“需要多少”和“可以装多少”,看似简单但是却体现了学生对生活实际问题的处理方法。从实际情况入手学生去思考去分析问题,简单明了的进1去尾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整节课都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不知不觉就探究了新知获得了学习方法。 3、填表列举,体会列举策略。让学生获得答案后,继续利用表格的数据让学生发现数学规律:你有什么发现?这就需要通过例2的教学,学生进一步体验策略,提高了列举的能力。

4、练习要有多样性、层次性。 解决问题的教学是一种策略的学习,是通过学习掌握一种解答题目的技能技巧,是灵活运用方法的一种体现。所以,教材中的练习都是不同的,但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怎样安排练习,使学生从巩固——掌握——形成技能。因此,练习的题目不易过多,要精,有层次性,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教学难点: 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具准备:课件、作业纸、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玩什么游戏? 2、丰富多彩的游戏可以锻炼身体,开发智力,所以吸引了很多同学参加。老师昨天就看到一些同学在高高兴兴的做游戏,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学习新知:

1、认真观察,根据图上的信息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决,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2、汇报:(有15个同学做游戏,平均分成了3组,每组有几人?)(有15个同学做游戏,每组有5人,可以分成几组?)将提前写好的例题贴在黑板上。如果学生提出了有3组同学在做游戏,每组5人,求一共有多少人?时,直接让学生解答。 3、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自己做在作业纸上,找学生板书。 4、由板书的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写的。并通过生生交流的形式解决以下问题: ①、为什么这样列式?(有15个同学做游戏,平均分成了3组,每组有几人?就是把15平均分成了3分,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 ②、 153=5表示什么?(153=5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 ③、为什么单位名称是人?(因为最后求得是每组有几人?所以单位名称是人。) ④、第二题为什么用除法?(有15个同学做游戏,每组有5人,可以分成几组?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所以用除法。) ⑤、 155=3表示什么?(155=3表示15里面有3个5。) ⑥、为什么单位名称是组?(因为最后求的是可以分成几组?所以单位名称是组。) 5、通过观察、思考我们解决了三个问题,你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小组里讨论讨论。汇报。

二年级下数学评课稿有余数除法应解决问题_人教新课标

《有余数除法应解决问题》评课稿本课时陈老师力求改变以往的按教材编排的顺序进行教学,打破教材束缚,不再做教材的复制者,力求做到教学设计的开放和教学过程的开放,让学生在“体悟”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课一开始是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摆小棒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摆小棒的时候,可能刚好全部摆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够再摆一个。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里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本单元教学有余数除法,分四步帮助学生逐步认识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用9根小棒摆独立的正方形,最多可以摆几个,最后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初步接触认识余数。第二次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随意拿小棒摆独立的正方形,最多能摆几个,可能会余下几根。由于问题具有开放性、容量大,所以学生需要合作学习,教学效果好! 教材创设了合作学习的情境,并让学生把分的各种情况记录在一张表格里。组织他们通过操作、填表、观察、分类、交流等活动,探索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以往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传统的做法是在练习的订正和反馈环节中直接告诉学生:余数不能比除数大,必须比除数小。对于其中的道理,学生不是从自己得出,而是机械记忆。我在教学本课时,我用一组实例辨析,让学生去分析,归纳、总结规律,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学生在交流、反思中不仅增长着知识,而且从中也发展着解决问题、数学思考、合作交流等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帮助了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学效果比较好。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平台,教师要积极探求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用比例解决问题》评课稿

《用比例解决问题》评课稿 黄倩 教学内容中隐藏着怎样的“模”? 正比例和反比例是重要的数学模型,体现了基本的函数思想,在数学思想层面上对以前所学过的许多数学问题(如单位量不变的数学问题、总量不变)的数学问题进行模型化,对学生代数思维的发展十分有益。比例的应用,是在更高水平上对一些特殊的实际问题以及原来遇到过的数学问题运用代数方法进行分析与解答,要求学生具备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在数学思想方法的层面上具有重要的教育教学价值。 教学活动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怎样的“模”? 本册教材中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突破了单一的算术思维,使学生尝试用新的思路来解决同样的问题,进一步丰富问题解决的策略,提高思维水平,形成初步的代数思维,理解和掌握运用等式、方程等方法来解决问题,促进问题解决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 采用什么方法,策略来建模? 比例的知识以及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内容一般都可以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与方法加以解决,而当用比例去解决时,其思维的过程与方式发生了变化,不是像以前那样直接思考怎么计算,而是需要思考题目中什么量是相等或不变的,即从关系与结构的角度去分析与解决问题。这样的内容,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代数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脉络,学会融会贯通地运用知识。比例知识,特别是正、反比例的知识,反映了生活和数学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是重要的数学模型,蕴涵了基本的函数思想。它既是现实问题的抽象,又是解决问题的工具。通过比例知识的学习,能使学生更深地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关系、抽象建模、问题解决等学习过程,能使学生更好地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更好地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1)重视呈现真实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展示数学知识的抽象和建模过程,促进基础知识的建构。比例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找到大量的有关比例的原型。教材在编写时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例如,比例知识是在大、中、小三面国旗的情境中引出的,既真实又为学生所熟悉,还隐含了“形状相同”这一重要的表象经验。再如,用正比例解决问题采用的是“李奶奶家交水费”的问题,用反比例解决问题创设的是“普通白炽灯与节能灯用电时间比较”的情境,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便于学生理解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同时,教材在编排时努力体现知识的形成和抽象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模型的掌握。例如,正比例的意义,教材虽篇幅不大,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知识形成的过程非常完整:理解情境,观察数量——发现关联,探索规律——对应观察,计算比值——明确规律,表征关系——揭示概念,字母表征。学生既经历了知识的发现、抽象、表征、建模的过程,又很好地理解了知识的本质。 在例题中创设了求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求轨道交通部分线路的长度、求水费的多少等真实情境;而在习题的编写中,应用性的情境就更多了:求兵马俑的高度,求汽车的油耗,求高铁跑完全程的时间,求铺房间所用地砖的块数,求姐姐的零花钱等,都很好地体现了知识的应用价值,促进了学生应用意识的提高,也为学生展现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和掌握完整的问题解决步骤提供了较好的经验支持。 需要学生清楚地表述:在这个问题中,正方形地砖边长的变化与所需要的块数的变化之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易错题汇总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易错题汇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易错题汇总 姓名: 一、填空(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单位) 1、黑板长是300()一棵大树高12() 2、一幢楼房高48()一支铅笔长18() 3、操场直跑道长100() 4、一根灯管长60() 5、一个角有()顶点,()条边。 6、一个长方形中,有()个角,有()直角 7、一张长方形纸,减去一个直角,还有()个角。 8、一米里面有()个厘米。 9、连接两个点,能画()条线段。 填写 >、<、= 5、200厘米()2米 100厘米()10米 1厘米()1米 2米()150厘米 35厘米+6厘米()40厘米 2米()20厘米 10米( )100厘米 二、列式计算: 1、灰鸽子有28只,黑鸽子比灰鸽子少12只,白鸽子比灰鸽子多26只,黑鸽子有多少只,白鸽子有多少只? 2、我们班有男生26个人,女生比男生少12只,班里一共有多少人?

3、玩具汽车8元,文具盒9元,3辆玩具汽车和4个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钱? 4、停车场上有27辆货车,大客车比货车少8辆,小汽车比货车多六辆,停车场一共有多少辆汽车。 5、篮球55元,足球46元,排球38元, (1)篮球比足球贵多少元? (2)足球比篮球便宜多少元? (3)100元可以买哪两种球? (4) (5) (6) (7) 6、学校合唱队原来有64人,有7人毕业了,新参加了15人,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7、小方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去看电影,一张票5元, (1)买3张票多少元买4张呢 (2)、小方拿出30元,买五张够不够?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评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评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自评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课程标准》指出:解决问题是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余数意义的理解,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从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节课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评析: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方面: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初步明白许多数学问题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情境,游戏引入,出示奥运福娃,提出问题:“如果按这样的排列方式,第38个是会是哪个福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了探究问题的欲望。一上课就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接着复习铺垫,直接以口算引入,了解学生的计算能力,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而这些都能为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打好基础。学生刚开始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回答第9个是什么福娃时,学生表达的清楚,达到了预期的教学要求。不足是引入课题创设的情景还是有些死板,学生理解起来有些费劲。 二、实践感知,探究新知方面 这一环节的意图是让学生体会本节课的着重点是在于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算式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含义?用什么单位名称?同样二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整节课的设计始终围绕:“跳绳”这一主题进行教学,以“跳绳”为主线,让学生在解答一组对比题后加深对除法意义以及商和余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到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跳绳主题图的引入:出示例4的主题图跳绳活动,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并解答,对学生的口算、笔算,老师不加强求,目的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恰当地选择计算方法。最后质疑算式中“32、6、5、2”各代表的是什么?通过追问的方式,使学生深刻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同时也让学生体验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用除法解决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用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二年级(2)班学习舞蹈的有3人,学习绘画的人数是学习舞蹈人数的2倍,学习绘画的有多少人? a.抽生回答,并讲一讲思考过程; b.请学习绘画的6位同学向大家挥挥手,再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成绩,教师向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表示祝贺。

2.二年级(2)班学习唱歌的有6人,学打乒乓球的是学习唱歌的3倍,学打乒乓球的有多少人? 3.二年级(2)班学习弹琴的有4人,学吹号的是学习弹琴的4倍,学吹号的有多少人?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第54页例2主题图(动画课件) 师:你们想参加这个游戏活动吗? 2.活动:学生动手摆飞机;(播放音乐) 3.汇报结果 师:根据你摆的飞机,谁能提个问题让大家猜一猜? 引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数的除法含义” 4.课件出示例题中小强提出的问题:“我摆了3架飞机,我用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几倍? 5.小组讨论 6.汇报结果,学生在动脑思考、充分探究中找到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15÷5=3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 2.学生根据画面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3.根据所提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易错题集锦附答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 一. 填空题 1、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如果余数是5.除数最小是( )。如果除数是5.余数最大是( )。 2、一个数除以8商7余数是7.这个数是( )。 3、()÷6=6……。被除数最大是( )。 4、()÷()=7……6。被除数最小是( )。 5、比较数位相同的两个数大小时,我们首先比较( )位上的数。 6、一个数最高位是千位,这个数是( )数。 7、用3、4、7能组成( )个不同的三位数。 8、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 )。被减数和减数一样多,差是( )。 9、表示物体质量一般用( )和( )作单位。一只兔子大约重3( )。 10、由7个千和85个十组成的数是(),这个数的最高位是( )位。 11、1、3、7、13、( )、31、……。 12、40÷5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还可以表示( )里面有( )个( )。 13、笔算加减法都要把( )对齐。 14、用7、0、0、9组成四位数,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读数时,只读一个零的是( )、( )、( )和( )。一个零也不读的是( )和( )。 15、与799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16、豆浆机原价是398元,现价是288元,便宜了约( )元。 17、8个碗,14根筷子,可以分给( )位客人。 18、从45里面连续减去5,减( )次还剩5。 19、从63里面连续减去9,减( )次还剩0。 20、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它是一个( )位数。 21、在一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如果除数是7,余数最大是( )。 22、写出4998后面的第3个数是( )。 23、写出两道商是6的除法算式( )、( )。 24、在一道除法算式里,除数和商都是7,余数是3,被除数是( )。 25、一个鸡蛋的重量比一个西瓜的重量( )得( )。 26、“神州8号”升空时( )现象,“神州8号”绕地球飞行是( )现象。 27、由9个千,5个一组成的数是( ),这个数读作( )。 28、从3、7、8、9、0中选择,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 ),最小的三位数是( ),两数的和是( ),两数的差是( )。 29、最大的四位数是( ),比10000少( )。 30、618+365大约是( ),795-147大约是( )。 3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袋盐重500( );小兰的体重是42( );小刚身高135( ); 妈妈每天睡8( );小巧脉搏1( )大约跳70次。 32、便利店推出促销活动,2个空瓶换1瓶汽水,小丁丁买了5瓶汽水,最后他可以喝到( )瓶汽水。 33、小胖帮爸爸锯木条,这根木条要锯成5段,每锯一段需要3分钟,休息2分钟,小胖全部锯完要( )分钟。 二.判断题。 1、计算7×8和56÷7用的是同一句口诀。( ) 2、9÷1比9×1小。( ) 3、1×1÷1=1。( ) 4、在调查本班周末愿意去动物园、游乐园、海滨公园3个地方的人数时,可以 采用画“正”的办法统计。( )

二年级《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与评课稿

二年级《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与 评课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轻轻悄悄地又来了。小朋友说说,你眼中的春天是怎么样的? 师:你们的春天真美!汪老师眼中的春天是生机勃勃,百花争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师在黑板上先摆一朵花 师:瞧!黑板上现在就开了一朵花!这朵花有几片花瓣呢? 生:5片 (板书:5) 师:老师再来摆几朵! (2)师在第二行摆2朵 师:看,第二行我摆了几朵花呢? 生:2朵。 师:第二行用了几片花瓣呢? 生:10片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摆一朵花用5片花瓣,摆两朵花要用2个5片,就是10片。 师:2个5片是10片。(板书:2个5) 师:10和5比,10是5的几倍呢? 生:2倍 师:为什么呢? 生:10里面有2个5,所以10是5的2倍。(2倍,2个) 师:说得真好!谁再来试一试呢? (板书:10是5的2倍) (请3~4个学生回答) (3)学生摆花 师:如果老师给你们15片花瓣,这样的花你能摆几朵呢? 生:3朵 师:是吗?我们同桌合作摆一摆。 师:15片花瓣这样的花你们摆了几朵? 生:3朵。 师:没摆之前你们为什么快就知道是3朵呢? 生:3个5片,就是15片。 (板书:3个5)

师:15和5比,你也能这么说吗? 生:15是5的3倍。 师:你真是聪明,谁还能再来说一说呢? (请个学生回答)(齐说) 师:那为什么15是5的3倍呢? 生:因为15里面有3个5,所以15是5的3倍。 (4)练习 师:15和5比,15是5的3倍。35和7比,35里面有()个7,35是 7 的()倍; 师:全体男同学来回答,28里面有()个4,28是4的()倍。 (5)学生摆花 师:如果我有20片花瓣摆花,说说这样的花我能摆几朵呢? 生:4朵。 师:你是怎么想的啊? 预测1: 生:因为4个5是20,所以是4朵。 (板书:4个5) 预测2: 师: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因为20是5的4倍,所以是4朵。

教案:用除法解决问题

教案:用除法解决问题 教案:用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学会“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获得成功的的体验,感知生活和数学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学会解答一步计算的除法简单应用题教学难点掌握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的思考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学生,那每个学生能分到几个苹果有12个苹果,每个同学能分到4个,则可以分到几个学生由学生列式,并说出这样做的`理由.二、讲授新知出示同学玩游戏的图片1、提出问题请学生看着小朋友们玩游戏的情境,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学生汇报:(1)有15个同学做游戏,平均分成了3组,每组有几人(2)有15个同学做游戏,每组有5人,可以分成几组2解决问题你能有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5÷3=5(人)?15÷5=3(组)并要求回答以下问题:①、为什么这样列式(有15个同学做游戏,平均分成了3组,每组有几人就是把15平均分成了3分,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②、?15÷3=5表示什么(15÷3=5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③、为什么单位

名称是人(因为最后求得是每组有几人所以单位名称是人。)④、第二题为什么用除法(有15个同学做游戏,每组有5人,可以分成几组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所以用除法。)⑤、15÷5=3表示什么(15÷5=3表示15里面有3个5。)⑥、为什么单位名称是组(因为最后求的是可以分成几组所以单位名称是组。)3通过观察、思考我们解决了两个问题,你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小组里讨论讨论、汇报。小结:都用除法;而且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都是有15个同学在做游戏,所以算式中被除数都是15;第二个已知条件和问题交换了位置,所以算式中除数和商交换了位置,造成了算式的意义不同,一个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另一个表示15里面有3个5。三、巩固练习1我们做了30个风筝,平均每人做几个(图中画出有5个同学在做风筝)2有18棵白菜,每筐装6棵,可以装几筐如果现在又多了6棵白菜,那又可以装几筐呢四、拓展练习一星难度:有30颗糖果,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人分到几颗二星难度:补充问题并解答有20人做游戏,分成4组,————三星难度:有16人做游戏,————,可以分成几组又来了8人,又可以分成几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