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竣工验收领导发言稿

竣工验收领导发言稿

竣工验收领导发言稿

同志们:

正值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我国长江干堤建设取得重大胜利之际,我们由湖南出发,顺江而下,实地考察了湖南、湖北和安徽的长江干堤加固工程,亲身感受长江堤防的巨大变化,所到之处无不令人振奋。实践证明,1998年长江大水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重大决策是英明正确的,长江堤防建设真正代表了沿江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今天上午,安徽、湖北、长江委就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建设与验收的有关情况作了发言,部建管司、规计司分别对下一步的工作做了具体安排。国家计委梁新同志和长江委蔡其华主任也讲了很好的意见。这次会议对我们下一步加快长江堤防尾工建设,做好验收工作都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下面,我再讲四点意见。

一、长江堤防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长江治理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关系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党中央、国务院历来深切关注长江治理和防洪工作,沿江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长江防洪工程建设作为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事来抓。特别是1998年汛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做出重大决策,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投巨资整治长江堤防。几年来,沿江各地抢抓机遇,与时俱进,迅速掀起了大规模堤防建设高潮,并保持了连续五年大干的良好态势。长江堤防建设的巨大成效不仅在1999、XX 年的抗洪中得以充分显现,而且还在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长江堤防建设的基本情况

1998年汛后,国家计委、水利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按照长江防洪建设的原则,先后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江苏等5省范围内的长江堤防建设列入国债项目,按照国务院批准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标准进行了重点加固。1999年8月,国务院召开第46次总理办公会议决定,将长江干堤加固工程中的隐蔽工程由长江委组织实施。按照设计要求,在4年多的时间内,要先后投入资金282亿元,加高加固堤防3576公里,建设堤身护坡2190公里,改建新建穿堤建筑物1991座,修筑堤顶防汛道路3440公里,其投资规模相当于1998年之前近50年长江堤防投入总和的10倍。如此大规模的堤防工程建设,在我国水利建设史上是空前的。到XX年底,长江堤防建设共完成投资270亿元,占计划的96%,完成土方亿立方米,占计划的99%,已累计建设"三度"达标堤段3490公里,完成堤身护坡2060公里,穿堤建筑物1865座,堤顶路面2420公里。可以说,朱基总

理提出的到XX年底基本修完修好长江干堤的奋斗目标已经实现。

(二)长江堤防建设的主要经验

长江堤防建设的4年,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4年,也是实现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堤防建设模式向市场经济条件下堤防建设模式历史性跨越的4年。4年多来,在长江堤防建设中实现了“"五大转变”:即在组织管理上,由传统的行政指挥、大包大揽模式向以“四制”为主,规范运作转变;在施工方式上,由人挑肩扛为主向机械化、专业化施工转变;在建设投入上,由群众投劳、集资为主向国家投入为主、分级配套转变;在质量管理上,由传统的检查方式向实施工程监理、全程质量监控转变;在工程技术上,由单纯依靠传统技术向发挥传统技术优势与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相结合转变。主要经验有以下几点:

1、领导重视,责任明确,为长江干堤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1998年大水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洪工程建设,对长江防洪工程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进一步明确了长江防洪工程建设的目标和总体部署,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深切关注长江堤防建设,多次到沿江各省视察长江堤防建设情况,对长江堤防建设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批示。水利部成立了防洪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防洪工程建设的指导,

并于XX年专门成立水利部长江干堤工程建设工作组,协调长江堤防建设管理工作。沿江各省高度重视长江堤防建设工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长江堤防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通过各级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项目法人层层签订责任状,进一步明确了堤防建设管理的任务、职责,为实现修完修好长江干堤目标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2、落实“四制”,严格程序,为长江干堤建设提供了体制保证。1999年九江全国堤防工程建设现场会后,特别是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财政部、水利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若干意见》(国发〔XX〕20号)出台后,长江干堤工程建设普遍推行并逐步规范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实现了堤防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重大转变。

3、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为长江干堤建设提供了制度保证。1998年大水过后,为适应大规模堤防建设的需要,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财政部、水利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若干意见》(国发〔XX〕20号),水利部和有关省也颁布了一系列具体的堤防建设管理规定和办法,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入手,加强了对堤防工程建设的管理。从国债项目的安排原则、前期工作、计划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验收工作、信息报送等全方位进行规范管理。

4、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加快堤防建设进度。沿江各

地和各有关部门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切实加快了长江堤防建设步伐。国务院提出"到XX年年底前修完修好长江干堤"的要求后,水利部组建了长江干堤工程建设工作组,派驻到堤防建设任务较重的湖北、安徽指导、协调有关工作;国家计委、水利部与各省签订了堤防建设责任状,进一步明确了堤防建设的任务和责任,地方政府和沿江广大人民群众全力支持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建设;各参建单位及时调整方案,采取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年的办法,倒排工期,分类指导,加大人力、财力和设备的投入,确保按期实现"修完修好"目标。

5、强化监督管理,大力推广“三新”,确保堤防建设质量。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生命,长江堤防建设是千年大计。长江水利委员会和沿江各省始终把长江干堤建设质量摆在工程建设的首位,不断完善堤防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和监管方式,逐步建立起"项目法人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保证体系,有效保证了长江干堤建设质量。同时,机械化施工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运用,为提高长江堤防工程建设质量提供了重要保证。

6、加大稽察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1998年汛后,水利部建立了项目巡视制度,先后对多个长江干堤项目进行了巡视检查。1999年11月成立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稽

察办公室后,进一步加强了对长江堤防加固工程质量、资金、计划等的稽察、监督,依法对一些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严厉查处。沿线各省也加大了检查、监督力度,严格执法,对促进长江堤防工程建设的规范管理、提高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长江堤防建设的巨大效益

经过4年多的大规模建设,长江中下流干堤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的改善,防洪能力的提高,不仅为两岸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可靠的防洪安全保障,而且对沿江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都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极其深远的影响。一是长江堤防建设大大提高了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长江干堤建成后,加上三峡工程即将发挥防洪效益,标志着以堤防为基础,以三峡等控制性枢纽为骨干的长江防洪框架基本形成,通过防洪体系的综合调度运用,长江中下游再遇1998年型洪水可以保证度汛安全,遇1954年型洪水可保障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二是长江堤防的建设,解放了多年来洪水威胁对沿江各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力发展的禁锢,极大地减少了对防洪抢险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三是长江堤防建设有效地拉动了经济增长。长江干堤建设发挥了巨大的投资拉动作用,同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了人民收入。据初步统计,使用国债加固长江干堤,使沿江4省增加工农

业总产值319亿元,直接增加就业人数万人,受益区内人均收入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四是长江堤防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移民建镇和拆迁安置,使沿江几百万人摆脱了洪水威胁,不仅改善了居住条件,而且还促进了城镇化建设;对3570多公里的大堤进行加固后,极大地改善了沿江地区的交通条件、环境状况,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二、深刻认识加强长江堤防验收工作的重要意义

1999年7月,朱基总理在长江防汛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长江堤防工程质量事关千百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各地、各部门要严把质量关,绝不能搞成"豆腐渣"工程。要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关键是建立健全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一套有效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温家宝副总理在1998年底召开的全国江河堤防建设现场会上也强调:“设计、监理、施工、验收等,也要明确具体负责人,切实把责任制落实到每一个项目,每一个堤段,每一个环节”。因此,我们要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长江堤防验收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抓紧抓好,按期完成任务。

(一) 充分认识长江堤防验收工作的重要性。

长江堤防建设,在中国水利建设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它不仅是一项艰苦的经济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是否按照设计要求,高质量地完成建设任务,国债资金是否发挥应有的投资效益,党和人民是否真正满意,只有通过验收,才能得到答案。

首先,长江堤防验收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政治责任。在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稳定需要进一步巩固的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举债进行长江堤防建设,这充分说明了水利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中央领导同志对沿江人民的关爱。目前,长江堤防建设虽然取得了重大胜利,基本实现了修完修好的目标,但是如果我们不抓紧进行工程验收,长江堤防建设就不能划上圆满的句号,就无法向党和人民作出交待,就必然影响到积极财政政策的继续实施。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也损害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因此验收工作是对完成剩余工作量的促进,既是一项具体的水利工作,从全局上看又是一项重要的政治责任,切不可掉以轻心。

其次,长江堤防验收工作是水利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具体体现。建成后的长江堤防是一笔巨大的良性资产,是沿江地区水利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管好这笔资产,责任非常重大。目前,抓好长江堤防的验收工作,及时移交管理,尽快投入运用,已显得十分迫切。同时,在长江堤防的验收过程中,沿江各级水利部门,还可以

抓住当前水管体制改革的新机遇,理顺关系,明确职责,进一步探索江堤良性运行的新途径,以确保堤防可持续地发挥效益。久拖不验或验收移交不及时,不仅不利于堤防管护,甚至还会造成边建设、边破坏的严重后果。同时,完整的竣工验收资料也是今后运行管理及维修的依据。

第三,长江堤防验收工作是基本建设程序的重要环节。水利基本建设有着严格的建设管理程序,各个程序之间都是环环相扣,层层相依的,验收工作贯穿于工程实施的全过程。把好长江堤防验收关,是确保工程建设成效的关键环节。长江堤防只有通过竣工验收,才算真正完成这一阶段的建设使命,彻底实现"修完修好"的目标。

(二)充分认识长江堤防验收工作的艰巨性。

长江干堤加固工程涉及近3600公里长的堤防,包括隐蔽工程和非隐蔽工程,堤防等级多、实施时间长,投资构成复杂。长江堤防项目大部分是1998年以后实施的,但也有1998年以前实施的;投资以国家投入为主,也有地方自筹,还有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项目。从总体来看,长江干堤加固工程的验收工作十分繁重,验收管理协调复杂,验收工作量大。据初步统计,长江干堤加固工程29个项目,共有1309个单位工程,绝大多数尚未进行验收。29个项目中,江西九江大堤的竣工验收刚刚完成,剩下的28个项目的竣工验收都基本安排在今年完成。因此,任务是非常艰巨的。我们要

进一步认清形势,把握主动,精心组织,科学安排,拿出去年抓长江堤防建设那种拼搏精神,扎实做好验收工作。

三、正确处理好长江堤防验收工作中的几大关系

验收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系统工程,需要对历时多年的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对工程的建设规模、标准、投资、质量、进度及其它有关工作进行总体评价,涉及到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建设历时近5年,有部分项目前后已实施建设十几年,验收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因此,必须处理好以下几大关系。

(一) 专项验收、竣工初步验收与竣工验收的关系

专项验收是竣工验收的组成部分,专项验收是否完成是能否进行竣工验收的必要条件之一。长江堤防加固工程专项验收要与竣工验收相协调,其中征地移民、水土保持、档案等专项验收工作应在初步验收前按有关程序要求全部完成,并向初验工作组提交终验报告;竣工财务决算和竣工决算审计要在竣工验收前完成。各项目法人单位要及早部署和安排专项验收的准备工作,加强与专项验收主持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各专项验收主持单位要根据总体验收的进度安排,提前介入并及时开展工作,为竣工验收创造条件。

初步验收是以技术性为主的验收,是保证竣工验收顺利进行的重要技术关口和基础,原则上,除竣工财务决算和竣工决算审计以外的其它所有问题都应在初步验收时得到

妥善处理。因此,要在长江堤防初步验收工作的质量上狠下功夫,以保证初验工作的全面、深入和具体,切忌初步验收不深、不细,甚至流于形式。一是要对初验条件进行严格把关,工程进度、投资、质量评定以及资料准备等工作均要满足规程要求,除竣工决算和审计外的其它专项验收要在初验前完成并提供报告。二是初验的组织和形式要满足技术性验收的要求。初验工作要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广泛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初验工作组要以专家为主,验收工作的各专业、专项都要有专家参加,验收的专业分组要尽可能涵盖初验的所有内容,要减少行政官员的参加比例,原则上,除初验主持单位认为必要的行政单位以外,其它有关行政单位只参加竣工验收,不参加初步验收。三是保证初步验收要有足够的工作时间,避免初步验收仓促进行或流于形式。

(二) 隐蔽工程验收与非隐蔽工程验收的关系

长江委组织实施的隐蔽工程是长江干堤项目的组成部分,将参加所在工程项目的整体竣工验收。隐蔽工程和非隐蔽工程要分别整理验收资料、进行竣工决算和审计,分别进行单位工程验收。整个工程竣工验收的准备工作,由计划下达投资额较多的一方项目法人负责,其他项目法人应按要求主动给予配合。长江委与各省要继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加强勾通,密切配合,保证隐蔽工程和非隐蔽工程的验收工作同步进行。

(三) 验收进度与验收质量的关系

长江干堤工程的验收工作,一方面要严格执行经水利部批准的验收计划,加强统一部署和协调,细化工作任务,一环扣一环,按计划开展工作,要通过严密地组织加快验收工作进度,避免因勾通和协调的不足延误验收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要切实保证验收工作质量,严把验收关口。验收中要对照批复的设计文件和有关规程规范进行逐项内容的检查和落实,对发现的问题,要提出明确的解决意见并督促落实。从总体上讲,验收进度应服从服务于验收工作质量,对不具备验收条件的项目,坚决不进行验收。

(四) 工程验收与运行管理的关系

长江干堤建好了,但不等于一劳永逸,必须要加强运行管理。国务院最近批复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对水利工程的管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长江堤防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必须按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要求,没有管理机构的要组建管理机构;已有管理机构的,要完善管理机构。要制定对长江堤防的管理制度。明确并保证长江堤防管理和维护经费。虽然长江堤防基本都已经有了管理机构,但有些地方的堤防工程竣工验收时运行管理单位仍不健全,关系不顺,机构、人员和经费未能落实,运行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也不完善,这种局面极不利于堤防工程的良性运行和管理,更不利于长期发挥工程效益,

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必须切实加以扭转。要把长江堤防工程运行管理的准备工作情况做为验收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加以检查,运行管理准备不落实的项目不能进行竣工验收。各地要把落实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做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采取措施保障长江干堤工程能够长期发挥效益,真正成为保障沿岸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强屏障。

四、长江堤防竣工验收工作的总体部署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切实做好长江干堤加固工程验收工作,是圆满完成国务院领导提出的修完修好长江干堤建设任务的重要工作之一。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对验收工作的领导,各省水利厅及项目法人要安排主管领导亲自负责工程验收工作,要成立专门的验收工作机构,具体负责验收工作。长江水利委员会要成立专门组织来加强对长江干堤验收工作的管理,履行好长江流域水利建设的行业管理职能,保障验收工作顺利进行。

(二)高质量,严要求,完成扫尾工程。从目前工程完成的情况来看,虽然绝大部分投资和工程量已经完成,尾工工程量不大,未完投资量也不多,但工程零散,工作量很大,费时费工,完成尾工任务仍然还相当艰巨。各地、各参建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工程的扫尾工作,要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督促,抓住当前有利的施工队时机,加快扫尾工程建设进度。

同时要特别处理好工程进度和质量的关系,不能因抓尾工进度而忽视工程质量。

(三)明确责任,分级管理。长江干堤加固工程验收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制。结合长江干堤工程实际,最近水利部将下发《长江干堤工程验收计划》进一步明确长江干堤加固工程验收的主持单位,各省和有关单位要根据验收计划要求,进一步明确和落实验收责任,严格验收程序,切实把好验收关。

(四)严格执行验收计划,限期完成验收任务。长江干堤加固工程所有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原则上要在XX年底前全部完成。各省和有关单位要根据这一总体目标和水利部下发的《长江干堤加固工程验收计划》的时间安排,详细分解验收任务,逐项落实验收工作,扎实做好竣工验收前的各项准备,加快验收工作进度,保障验收任务按计划完成。

(五)认真执行规程规范,切实搞好专项验收。要切实做好征地移民、水土保持、工程档案等专项验收和竣工决算及审计工作。征地移民验收分为自验和终验二个阶段。自验由有关市级地方政府组织,终验由竣工验收主持单位主持。竣工决算的审计,应按照《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暂行办法》(水监370号)的规定执行。水土保持、工程档案等专项验收和竣工决算应根据相应规定做好验收工作。要切实保证专项验收工作的质量,专项验收的进度应满足工程总

体验收的进度要求。

(六)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验收工作。长江干堤验收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任务极其繁重,各有关单位务必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以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作为工程建设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这一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行业指导,各有关司局要根据职责分工,做好验收有关工作的指导和督办,对具体的验收工作要提前介入,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早处理。长江委和各省要加强沟通和联系,继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作好隐蔽工程和非隐蔽工程的验收衔接,保证长江堤防验收工作按计划高质量地完成。

同志们,长江堤防建设已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上实现了在XX年修完修好的目标,但是剩余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希望同志们继续努力,发扬98抗洪精神和堤防建设中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加快长江堤防尾工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切实做好长江堤防验收工作,为今年整个长江堤防建设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给的任务,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