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路勘测与设计原理

公路勘测与设计原理

公路勘测与设计原理
公路勘测与设计原理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公路勘测与设计原理试卷(作业考核线上2) A 卷(共 3 页)

1四车道高速公路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B )辆

A 45000—80000;

B 25000—55000;

C 15000—30000;

D 5000—15000

2设计交通量是指( C )

A 起算年年平均日交通量;

B 设计年限内的各年年平均日交通量的平均值;

C 设计年限末年平均日交通量;

D 设计年年平均日交通量。

3滚动阻力的计算与下列那项无关( C )

A 轮胎变形;

B 轮胎负荷;

C 道路坡度;

D 路面种类。

4 同向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为( A )

A 6V;

B 2V;

C 3V; D4V。

5设计速度为100km/h,最大超高为8%,则当园曲线半径取1300m时,其超高横坡宜为(C)

A 6%;

B 5%;

C 4%;

D 3%

6新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设计标高是指( D )

A 路中线标高;

B 行车道边缘标高;

C 路基边缘标高;

D 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

7设计速度为80km/h,纵坡为5%,则最大坡长为( A )

A 700 m;

B 900m;

C 600m;

D 800m。

8桩号分别为K40+456.44和K40+470.25的两相邻横断面的填挖高度分别为1.1、0,填挖面积分别为和,则两桩号间的土石方填挖数量分别

为( C )

A ;

B ;

C不能确定; D

9 二级双车道公路弯道处,已知超高横坡度为5%,采用绕路面内边线旋转方式,路拱横坡度为1.5%,超高缓和段长度为100m,加宽值为0.6m,采用比例加宽,则该超高缓和段的为

(D )

A 50m;

B 42.6m;

C 28m;

D 30m。

10 会车视距约为停车视距的( B)倍

A 1.5;

B 2;

C 3;

D 2.5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同一公路等级可分段选用不同的( CD )。

A 行车视距; B路基边坡坡度;

C设计速度; D路基宽度。

2我国公路设计中常用的交通量是( ABCD )

A 设计交通量; B设计小时交通量;

C 观测交通量; D累计交通量。

3 施工图设计的主要任务是:( ABCD )

A最终确定各项工程数量和尺寸; B编制施工图预算;

C 选定设计方案; D编制设计概算。

4公路勘测设计的内业设计包括( ABCD )。

A 路线设计; B概算编制;

C 路线视察; D踏勘测量。

5从汽车动力特性图上,可以获取( ABCD )

A 临界速度; B设计速度;

C最高速度; D最小稳定速度。

6公路的平面线形中的直线具有( ABC )的特点。

A 路线短捷; B视距良好;

C线形呆板; D易与地形及周围环境相协调。

7回旋线的几何要素是( ABCD )

A 内移值; B回旋参数;

C切线角; D曲率半径。

8 缓和曲线的作用是(ABCD )

A曲率逐渐变化,便于驾驶操作;

B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避免离心力突变,乘客感到舒适;

C与竖曲线配合,纵面线形更美观;

D为设置超高和加宽提供过度段。

9 停车视距由(BCD )构成。

A 最小超车视距; B司机反应时间所行驶距离;

C制动距离; D安全距离。

10最大纵坡的确定考虑了( AB )因素。

A汽车的动力特性; B工程经济;

C平曲线半径; D行驶车辆型号。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1二级公路在困难地段应每隔500m设置一个错车道。(错)

2在挖方路段的弯道处,若有加宽值,则其最大横净距应等于所计算的值加上加宽值。

3垭口的选择是沿河(溪)线主要应解决的问题之一。(对)

4公路工程的设计一般多采用两阶段设计。(对)

5在动力特性图上,附着系数越低,则可使用的档位越多。(对)

6干线公路采用二级公路标准时,应采取增大平面交叉间距,以减少横向干扰。(对)

7当车辆重心过高时,可能会发生倾覆先于倒溜。(对)

8采用第30高峰小时交通量(或第20~40高峰小时)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是因为在30高峰小时处(或第20~40高峰小时)全年小时交通量排列顺序曲线有明显的拐点。

9二、三、四级公路,在工程特别困难或受其它条件限制地段,可以采用停车视距,但必须采取分道行驶措施。(错)

10缓和曲线回旋参数A越小,则离心加速度变化率越大。(对)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10分)

1 行车视距

答:行车视距可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和超车视距,另外还有弯道视距、纵坡视距及平面交叉口视距。对于城市道路上,停车视距和会车视距较为重要;而对于公路,后四种视距对安全行车影响较大。停车视距是指驾驶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使汽车在障碍物前停住所需要的最短距离;会车视距是在同一车道上有对向的车辆行驶,为避免相碰而双双停下所需要的最短距离;超车视距是快车超越前面的慢车后再回到原来车道所需要的最短距离。会车视距为停车视距的两倍。中间无分隔带的道路应能保证会车视距,对有中间分隔带的较高级道路可仅保证停车视距。对向行驶的双车道道路,根据需要结合地形设置具有足够超车视距的路段。为此,在道路设计中,在平面弯道和交叉口处应注意清除内侧障碍,在纵断面的凸形变坡处,应注意采用足够大的竖曲线半径。

行车视距的大小与机动车制动效率、行车速度和驾驶员克服障碍所采取的措施有关。由于多数车辆以接近或略低于计算行车速度运行,因此,按计算行车速度计算行车视距,既有利于保证安全,又有利于行车效率的提高。

2 缓和曲线的作用

答:

(1)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

(2)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

(3)超高横坡度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稳定。

(4)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

五计算题(每小题15分,共计30分)

设计速度为60km/h的山岭区二级公路,相邻四个变坡点桩号分别为K12+126.42、K12+332.42、K12+482.42和K12+765.68,该路段纵坡分别为+0.03、-0.02、+0.02,变坡点K12+332.42和K12+482.42的高程分别为84.48m、81.48m。(“+”表示上坡)

(1)若K12+332.42处的竖曲线半径为,则K12+482.42处的半径应为多少合适?

(2)在(1)题确定的的基础上,计算桩号为K12+300.00、K12+500.00处的设计标高。

公路隧道毕业设计

公路隧道毕业设计

榆树坪隧道综合设计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西安 710064 ) 摘要: 本设计按照“新奥法”施工的要求,对某山岭二级公路上的榆树坪隧道进行了综合设计。主要内容包括:路线方案的拟定比选、隧道横纵断面设计、隧道衬砌结构设计、路基路面防排水及管线沟槽设计以及施工组织设计,并进行了隧道二次衬砌的结构计算,IV级围岩隧道施工阶段分析,同时还完成了隧道通风、照明的计算及设计。 关键词: 隧道新奥法防排水衬砌结构 通风照明监控测量结构计算 第一章隧道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概况 榆树坪隧道位于吴旗县,是连接刘河湾,胜利山,贺石湾,洛源桥,榆树坪地区的山岭二级公路区段上重要的通道,该地区为构造剥蚀侵蚀低山地貌,地质地形复杂,拟建隧道经过区域地表地形整体起伏较大,其中最低标高1252.0m,最高标高1512.0m。该隧道拟设计为单洞双向隧道,该隧道为整体一段,入口桩号K0+015,出口桩号

K2+140.87,全长2125.87m,采用双坡,坡度为第一段1.25%,第二段-1.5%。隧道行车道宽度按照设计行车速度60km/m考虑。明洞施工按明挖法施工,暗洞按“新奥法”施工。隧道衬砌结构设计采用“新奥法”复合式衬砌,并采用高压钠灯光电照明、射流风机机械通风;隧道洞门形式根据地形条件采用入口削竹式,出口端墙式洞门。隧道围岩以较为破碎的白云岩、片麻岩、玄武岩、页岩、变质砂岩为主,围岩级别以Ⅲ,Ⅳ、Ⅴ级为主。 二、隧道主要技术标准 定的远景交通量设计,采用单洞双向隧道 公路等级:山岭重丘二级公路 设计交通量:262辆/h(近期),540/h(远期) 隧道设计车速:60km/h 隧道建筑限界 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规定确定: 行车道: W=2×3.50m 侧向宽度: L L=0.50m 余宽: C= 0.25m 人行道宽: R=1.00m 限界净高: 5.00m 隧道净高: 7.09m

道路勘测设计

一.基本资料 二.公路建设等级与设计标准 三.路线平面设计 (1)公路选线 (2)方案比选 (3)公路定线 四.道路纵断面设计 (1)准备工作 (2)纵坡设计 (3)纵断面设计成果 五.道路横断面设计 (1)No table of contents entries found.确定路基横断面宽度(2)资料收集 (3)横断面设计计算 (4)横断面设计成果 六.土石方调配 (1)计算横断面面积 (2)土石方数量计算

二级公路路线设计 一、基本资料 1.道路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该工程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地形条件为平原微丘,地形起伏不大,为发展农村开放杨道庄村交通而建此公路。 秦皇岛市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1℃,一月平均气温为-5℃,七月平均气温为24℃。气温受海洋影响较大,比较湿润温和,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多集中于八九月份,约占年降水量的70%,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内。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本区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2q,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2.交通量资料(见表1) 表1 交通量调查表 3.路线所经地区地形图一张(比例1:1000)路段起点K0+000为所给地形图坐标(450671.0156,4402307.32366,32.5),终点为所给地形图坐标(474985.5693,4818852.8961,02.006)。

二、公路建设等级与设计标准 根据《标准》表2.0.2“各汽车代表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确定 现有交通量的折算数,以小客车为标准进行交通量预测: 根据本公路预测年末平均交通量为3000辆,查《标准》中 公路的分级标准,确定此公路为二级公路,并确定此公路的设计速 度为60km/h,路基宽采用10m,路面宽采用7.5m两侧采用硬路肩, 其设计宽度为1.5m,土路肩,其设计宽度为0.75m。 三、路线平面设计 1.公路选线 (1)路线方案选择(全面布局) 该公路为一条二级公路,起点连接旧路,终点连接杨道庄村并 与旧路衔接。期间要保证路线线型合理。按照公路的起始点及控制 点要求,路线有方案一和方案二两个方案可以选择。 d pcu N N d pcu N N N N N N N n d / 3423 ) 096 . 1( 1500 ) 096 . 1( / 1500 4 250 5 . 1 150 . 1 300 . 2 150 5 . 1 250 . 1 800 4 . 1 5 . 1 . 1 . 2 5 . 1 . 1 9 1 拖拉机 大中客 小客 大货 中货 小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勘测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心 得 院系:×××××班级:11土木工程 指导老师:×××老师姓名:××××学号: ×××× 日期:2013·12 道路勘测设计心得 道勘设计接近尾声了,最感慨的一次,状况最多的一次,虽然不是一帆风顺,但是最后 看到设计成果,很欣慰。 刚开始安装软件,安装成功了,但是却打不开,检查步骤,百度说明后试了好多次,到 电脑自动关机,纬地依旧无动于衷。但是难以解释的是到早上宿舍来电后打开却成功了,小 伙伴们都惊呆啦。分析了一下,最后结果是---人品爆发。以为就按照设计指导步骤做就很顺 利了,但是,我猜到了开头却没有猜到这结尾。 事实是在纸上定线很简单,定线完之后在电子地形图上定线默认坐标不同,而且另一个 问题是纸上定线有约数,但是电子地形图上很精确。纠结了一天之后再网上下载了一个纬地 视频教程,放弃了先在纸上定线,先在电子地形图上设计路线。开始一直到设计向导都很顺 利,又一次以为从此就顺顺利利,只要认真就可以提前结束了,但是又一次华丽的局势逆转 了,纵断面设计时候,没有高程数据文件,直接导入是行不通的,利用交点坐标输入也不行, 只能手动输入。可是问题是手动输入因为电子地形图是平面图形,高程计算不现实也不准确, 网上搜查了很多资料,找高年级学姐询问也还是找不到确实的方法。最后老师给了方法,,当 时心里的真实想法是:这下,放心了。 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充满各种意外,当自己满心欢喜的一大早就背着电脑去教室,然后 打开项目,输入高程,点击纵断面绘图,提示的是“无效的文件,无效的路径”,提示刚出来 瞬间心里紧张了,不 敢相信。然后在反复尝试多次之后,崩溃了,从大一到现在也经历多好多课程设计了, 可是没有一个让人心里起伏如此大的,很郁闷。还发过说说抱怨了一下,可是看到保存的文 件,这表示我在平曲线这一块从开始的一团糟到现在的熟练运用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证明 我的努力取得了应有的成果。现在放弃,也对不起这么多天的努力,还有我们五组所有组员 的支持。于是从头开始,重新安装软件,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 打开“纬地”图标,好着,但是到点击“打开项目”时,提示的是“需要升级软件或时 间锁”,以为是自己的安装步骤有问题,但是试了好几次,还是这样。我们组的同学也尝试了, 结果一样。在其他同学的建议下,把纬地标准版改成了数模版。虽然这意味着从头开始,但 是我们都没有想要放弃或者是随便应付,因为谁也不想看着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的它就此夭 折。 虽然数模版的路程也遇到了困难,像刚开始的三维等高线高程智能布线致使电脑直接死 掉只能在别的电脑上用南方测绘软件设置三维地形图;像在设置约数线和地形点时还要翻译 一个个专业单词,找不到的就一次次尝试;像数模应用横断面插值出了点小意外,纵断面设 计时弄了些笑话、、、、、、但是在成果出来的那一刻,在看这些都不算什么。 课程设计结束了,回想之前的种种,很是感慨,不夸张的说,这是那么多设计以来投入 最多的,原来是老师让做什么,自己就学什么,跟着老师的指导做,是很顺利没遇到什么麻 烦,但是感觉是完全不同 的。虽然设计中仍然存在很多很多问题,但是看到设计成果还是非常地欣慰,由衷的满 足。当然自己知道这对于专业人员来说我们还只是略懂皮毛的初学者,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

道路勘测设计重点

道路勘测设计 名词解释 1、设计速度:又称计算行车速度,是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 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P12) 2、爬坡车道:指设置在陡坡路段上坡方向右侧供慢速车行驶的附加车道。(P72) 3、避险车道:是指在长陡下坡路段行车道外侧增设的供速度失控车辆驶离正线安全减速的专用车道。 4、运行速度:是指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良好的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所能保持的 安全速度。 5、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的分界控制线。 6、横向超高:为减小或抵消离心力的作用,保证汽车在圆曲线上稳定行驶,必须使圆曲线上路面做成 外侧高、内侧低呈单向横坡的形式。 7、缓和曲线: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间或半径相差较大、转向相同的两圆曲线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 的曲线。 8、最小纵坡:是为纵向排水的需要,对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所规定的纵坡最小值。 9、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路段两端点的高差与该路段长度的比值,它是衡量纵断面线形质量的一个 重要指标。 10、合成坡度:是指道路纵坡和横坡的矢量和。 11、路肩:位于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部分。 12、行车视距:为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方相当远的一段路程,一旦发现前方路面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这一必需的最短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13、垭口:是山脊上呈马鞍状的明显下凹地形。 14、展线:是为使山岭区路线纵坡能符合技术标准,利用地形延伸路线长度用以克服高差的布线方法。 15、平面交叉:道路与道路(或其他线形工程)在同一平面上的相互交叉。 16、渠化交通:在交叉口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岛等,引导车流和行人各行其道的措施。 简答题(选择题) 1、公路按功能和行政管理属性的分类? 答:(1)功能: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和地方公路。(2)行政:国道、省道、县道、乡道。 2、公路分级?答: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3、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有哪些? 答: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 4、道路建筑限界的组成? 答:净高和净宽。净高是指道路在横断面范围内保证安全通行所必须满足的竖向高度,我国一般采用不小于4.5米的净高。净宽是指道路在横断面范围内保证安全通行所必须满足的横向宽度。

隧道设计说明.doc

高整公路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A合同段)第五篇隧道 SⅤ-1 A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1 说明1 设计依据以及总体原则 1.1 设计依据和技术标准 1.1.1 设计依据: 1)勘察设计合同及相关批复文件 《高整公路公路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文件》(第三合同); A省交通厅桂交基建函[2010]564号文《关于高整公路公路初步设计的批复》的要求; A省环境保护文件《关于高整公路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桂环管字(2009)268号。 1.1.2 执行的交通部颁布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 ⑴《公路工程技术指标》(JTG B01—2003); ⑵《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⑶《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⑷《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 (JTG/T D71-2004); ⑸《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 026.1—1999); ⑹《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 ⑺《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 ⑻《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⑼《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 ⑽《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94); ⑾《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⑿《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 ⒀《爆破安全规程》(GB 6722-2003); ⒁《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⒂《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04); ⒃《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D63—2007); 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TJG D50-2006; ⒅《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 ⒆《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 (JTG/T B05-2004); ⒇《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JTG B03-2006)。1.1.3 技术标准 ⑴ 隧道设计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6m; ⑵ 隧道设计为高速公路双洞单向交通行车两车道分离式隧道; ⑶ 隧道长度超过100米,设置照明;若L·N≥2×106设置机械通风,否则自然通风; ⑷ 隧道设计交通量:2033年交通量32562辆/日(小车); ⑸ 隧道建筑限界净宽:10.75m 净高5m ⑹ CO设计浓度 正常行驶时δco=250ppm 交通堵塞时 δco=300ppm(20min) ⑺ 烟雾设计浓度正常行驶时K=0.0065m-1

公路勘测设计复习题库答案培训资料

《公路勘测设计》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公路的平、纵、横三方面应进行综合设计,做到平面________、纵坡________、横面________。2.高速公路和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________预测;具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以及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________预测;四级公路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公路平面线形是由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要素组合而成。 4.《技术标准》规定,公路平曲线最小半径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 5.汽车通过弯道时,由于横向力系数的存在,它不仅影响到乘客的舒适性,还增加了__________消耗和___________磨损。 6.行车视距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7.根据测定,在转角小于_________时,司机容易产生错觉,即曲线长将被看成比实际的_________,公路产生急转弯。 8.在公路路线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_____;另一条是___________。 9.纵坡度表征匀坡路段纵坡度的大小,它是以路线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的百分数来量度的,即i=h/L(%) 10.横断面一般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地面线所围成的面。 11.当地面横坡大于1:5时,为保证路堤填土的稳定,应将基底(原地面)挖成_________,其宽度应不小于__________,且底面应有__________的向内倾坡。 12.相交路线在__________平面上的交叉称为平面交叉,相交路线分别在__________平面上的交叉称为立体交叉。 13.公路勘测设计根据项目的规模大小和技术的繁简程度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种。 14、公路纵断面设计线是由和组成,竖曲线根据转坡点处相邻坡度代数差的 符号的不同可分为和两种形式。 15、公路横断面设计的目的是保证路基具有足够的、和,使之,同时为路基土石方工程数量计算等提供依据。 16、土石方调配中,所有均应予计价,但应按土的来源决定是否计价。计价土石方数量,用公式表示为:。 17、选线一般要经过、和等三个步骤,越岭线展线方式有、、。 18、纸上定线一般是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进行,然后敷设到实地上,实地放线方法很多,常用的 有、、和等。

公路隧道毕业设计图纸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2015届毕业设计文件设计题目:天台山公路隧道设计 专 业:土木工程(岩土)班 级: 11-3 班 学生姓名:臧浩然学号:20117181 指导教师:刘振平院长: 武鹤 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二〇一五年六月

目 录 图 表 名 称 图 号 备 注 设计总说明 I 共2页 上行先平纵缩图 S1-1 共5页 下行线平纵缩图 S1-2 隧道平面布置图(一) S1-3 隧道平面布置图(二) S1-4 隧道平面布置图(三) S1-5 隧道上行线纵断面缩图 S2 共1页 隧道上行线纵断面布置图(一) S3-1 共3页 隧道上行线纵断面布置图(二) S3-2 隧道上行线纵断面布置图(三) S3-3 隧道下行线纵断面缩图 S4 共1页 隧道下行线纵断面布置图(一) S5-1 共3页 隧道下行线纵断面布置图(二) S5-2 隧道下行线纵断面布置图(三) S5-3 Ⅲ级围岩隧道标准横断面图 S6 共1页 Ⅲ级围岩衬砌配筋图(一) S7-1 共2页 Ⅲ级围岩衬砌配筋图(二) S7-2 Ⅲ级围岩支护与衬砌构造图 S8 共1页 Ⅳ、Ⅴ级围岩标准横断面图 S9 共1页 Ⅳ级围岩衬砌配筋图(一) S10-1 共4页 图 表 名 称 图 号 备 注 Ⅳ级围岩衬砌配筋图(二) S10-2 Ⅴ级围岩衬砌配筋图(一) S10-3 Ⅴ级围岩衬砌配筋图(一) S10-4 共4页 Ⅳ、Ⅴ级围岩支护与衬砌构造图 S11 共1页 标准横断面图 S12 共1页 紧急停车带横断面和平面图 S13 共1页 人、车横向通道横断面图 S14 共1页 翼墙式洞门立面图 S15 共1页 翼墙式洞门侧面图 S16 共1页 翼墙式洞门平面图 S17 共1页 射流机安装位置图 S18 共1页 射流机平面布置图 S19 共1页 照明灯具安装位置图 S20 共1页 照明灯具平面布置图 S21 共1页 Ⅲ级围岩施工方案图 S22 共1页 Ⅳ级围岩施工方案图 S23 共1页 Ⅴ级围岩施工方案图 S24 共1页

项目一公路勘测设计的认知

项目一 公路勘测设计的认知 教学目的与要求: 会搜集国内外公路发展概况的相关资料; 会分析公路运输在现代交通运输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 能够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进行公路分级; 能描述《标准》及《规范》的相关规定; 知道公路设计车辆的组成; 知道各级公路设计速度的选用; 能够进行公路交通量的调查和统计; 熟悉公路勘测设计文件的组成。 内容和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内容;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应用;平、纵、横设计简介 2.时间安排: 4 学时 3.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讲述。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及其公路线形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及其重性; 2.难点:各级公路的主要技术指导、公路建筑限 界的概念。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1、目前公路分为几个等级? 2、公路的建设程序是什么? 3、公路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实施情况及分析: 1. 本项目内容范围较广,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大。通过生动讲介及多媒体图片演示,使学生对于该课程有 一个初步的了解。 本次效果较好。 2.本次内容应及时更新,对于新技术、新的设计方法尚应加强。 本课程的课堂教学说明 使学生明确公路主要组成部分、公路分级与技术标准、公路勘测设计的依据、程序和内容; 使学生掌握公路设计中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及公路交叉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基 本设计方法; 熟悉公路平、纵、横设计的过程及文件的编制方法,能在施工中进行技术施工与管理; 会运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与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进行正确的设计; 10)完成本课程的考试。 课程名称 公路勘测技术 专业名称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授课教师 /职称 王建林 /副教授 授课方式(合、小班) 小班 教材及参考书目 公路设计、 公路线型设计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授课题目(章、节) 1、 教学任务与目的: 1) 2) 使学生初步明确汽车行驶理论与特性; 3) 4) 掌握公路勘测工作的内容与要求; 5) 6) 7) 引导学生系统的分析公路勘测与设计中的有关问题; 8) 掌握有效的公路设计方法,提高现代公路设计理念; 9) 完成本课程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的实习心得

道路勘测设计的实习心得 实习对于学生们来讲很重要。下文是3篇道路勘测 设计实习心得,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范文一:道路勘测设计实习心得 紧张的两周的实习生活结束了,在这两周里我们还 是有不少的收获。首先了解了道路勘测设计的要点,如下: 平面设计:掌握路线平面设计的基本线形;重点掌握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设计的原理及标准;重点掌握弯道的超高与加宽方法及其计算;掌握行车视距的标准及其对视距的标准的运用;掌握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衔接;基本 掌握道路平面交叉设计;了解路线平面图的绘制的内容与方法。 纵断面设计:掌握路线纵断面的概念;重点掌握纵坡设计、竖曲线设计的标准与设计方法以及城市道路锯齿 形街沟设计;掌握高等级道路上的爬坡车道的设置条件与设计方法;基本掌握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方法以及平、纵组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掌握纵断纵断面图的内容。 横断面设计:了解道路用地宽度与界限;掌握横断面组成;掌握路基、行车道宽度确定的原理;如何设计路拱、边沟、边坡;重点掌握横断面设计方法与面积计算以及土

石方计算与调配、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及其运用;掌握路基设计表的填绘;基本掌握城市道路排水设计要点;基本掌握城市道路公用设施设计。 道路定线:重点掌握实地定线与纸上定线的方法与 步骤及其注意的问题;重点掌握如何确定道路曲线半径值与缓和曲线长度的方法;基本掌握纸上移线产生的原因及其移线的方法,了解道路定线新方法。 道路外业勘测:了解道路初测与定测目的、任务及 测量队的组成;掌握各作业组的工作内容及分工;重点掌 握曲线测设与计算方法。了解新仪器、新手段、新方法 在现代勘测技术中的运用。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运用atou cad和纬地三维设计软件相结合来进行道路的设计,用这两个软件设计的图纸 更形象美观。 然后我们开始前往实习地点进行测量,巩固、扩大 和加深了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了水准仪、经纬仪的基本操作,还有学会了施工放样及地形图的绘 制方法,获得了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 着重培养了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熟练了测量仪 器的操作技能,培养了我们的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 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了一个全面和系统 的认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注意的,

隧道勘察设计

1.隧道:修筑在地表以下作为通道的工程建筑物,它一般具有接近水平且细长的地下空间 2.隧道分类(根据不同要求有许多不同种类):①按隧道使用功能:交通隧道、水工隧道、矿山巷道、国防地道②按所处地层介质:岩石隧道、土质隧道③按所处的地理位置:山岭隧道、城市隧道、水底隧道④按施工方法分:明挖隧道、暗挖隧道⑤按埋置深度:深埋隧道、浅埋隧道⑥按断面形状:拱形隧道、圆形隧道、矩形隧道⑦按开挖断面大小:特大断面隧道、大断面隧道、中等断面隧道、小断面隧道⑧按隧道内行车道数:单车道隧道、双车道隧道、三车道隧道、四车道隧道⑨隧道内车辆行驶方向:单向行驶隧道、双向行车隧道 3.施工方法:明挖法、暗挖法;暗挖法包括:矿山法、新奥法、盾构法、顶推法等,明挖法包括:挖筑法,沉埋法,沉箱法等 4.路面交通隧道的主体建筑物:隧道洞身结构,隧道洞门结构;附属建筑物:通风井、采光井、遮阳棚、排水洞、集水井、避车洞安全横洞等,以及管理所、风机室、配电房、水泵室等 5.隧道洞身结构的主要类型有:锚喷支护,砼衬砌、拼装管段、复合式衬砌 6.洞门结构的作用:稳定洞口边坡仰坡、防止洞口坍方落石、美化洞口 7.公路隧道的主要作用:在公路路线中设置公路隧道,能使路线顺利克服由山岭、水域、已有建筑物所造成的地理地形障碍;能在总体上拓宽路线走向的选择;能使路线在整体布局上顺畅、简洁、直达、最

短;能提高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降低运输成本和节省运输时间;还能增加运输的隐蔽性、减少受气候、自然灾害的影响 8.公路山岭隧道的主要作用:改善路线线形、缩短路线里程、避免损坏自然环境、保证行车安全畅通 9.公路城市隧道的主要作用:构成立体交叉,解决交叉路口的拥挤阻塞,疏导交通,避免交通事故发生;减少城市噪音污染和城市地表用地,有利于城市观瞻;构成干道的过境线,有利于城市的物资运输,减少城市地面交通的压力 10.公路水底隧道优点:不论平时战时基本能做到畅通无阻;抗拒自然灾害能力强;对船舶的航行无然和影响;行驶不受恶劣气候影响11.隧道边墙效应:指隧道边墙给汽车驾驶员带来唯恐与之冲撞的心理影响,使司机不自觉的降低车速或将汽车向隧道中间靠拢,这种现象称为~ 12.与铁路隧道相比,公路隧道的主要特点:①公路隧道断面呈扁坦状,大断面②公路隧道断面多为双孔状③公路隧道设计中要考虑边墙效应④公路隧道的通风量大,时间长⑤公路隧道需要适应视觉的照明⑥公路隧道需要系统的配套设施⑦公路隧道内防水要求高 13.公路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三级,四级 14.公路设计依据:在公路路线的全部设计过程中,首先是以公路所经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交通资料为根据决定公路改采用的等级;然后再线性设计中仍以这些交通资料数据位根据计算路线的几何元素以及隧道的通风量和照明亮度曲线;在设计中要用到的交通数据包括:设

公路勘测设计论文

公路勘测设计论文 专业:道路桥梁班级:路桥一班姓名:赵靖学号:1108510114 《公路勘测设计》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公路与城市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勘测设计方法等。全书共分13章,包括汽车行驶理论,公路与城市道路平、纵、横断面设计,道路选线与定线,道路交叉口设计,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设计,城市道路公用设施设计,小桥涵勘测设计等。本书以现行标准、规范为依据,紧密结合生产实践,系统性强,内容丰富,叙述翔实,图文并茂。在编写过程中,注意吸取国内外道路勘测设计的经验与方法。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养护、管理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并可作为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的教材。

公路的景观设计 摘要:传统道路一般只注重交通的快捷与使用年限,然而却大多忽视了对道路 的景观设计,这将在今后的道路发展中逐步改善,本文通过对景观设计的作用、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公路建设与景观设计的关系、景观设计的原则、景观设计的内容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希望能对以后的公路建设起到一定的作用,使道路绿化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字:景观设计景观设计的作用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公路建设与景观设计的关系景观设计的原则景观设计的内容 引言 近十几年来,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道路系统的不断完善,为国家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对精神文明和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最初的以最小工程量获得最大通行能力的原则,已不能满足社会对道路建设的要求。与此同时,道路建设对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受到重视。因此,公路的建设应综合考虑其功能性要求、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司乘人员的心理,通过合理的环境景观设计,把公路建设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并综合环保、美化、历史人文等因素,使公路成为自然景观的新亮点,实现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道路绿化在城市中的作用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环境,在大部分的城市中,道路的面积约占所有土地面积的1/4。 道路可以看作是城市的骨架和血管;从精神构成关系来说,道路又是决定人们关于城市印象的首要因素。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人文精神要素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构成区域文化表象背后的灵魂要素。加强道路建设,讲究道路空间的艺术设计,追求其与整体的平衡和谐,是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 城市道路是现代化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城市疏散交通的重要功能,是现代化城市必备的重要基础设施,起到窗口作用,是现代化城市进步的一个标志。现代化的城市道路,在满足交通等道路使用功能外,还应做好道路的绿化美化,起到防眩光、缓解驾车疲劳、调节心情稳定情绪等作用。因此,有良好绿化美化的园林环境和赏心悦目的道路景观,也是现代化城市道路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道路绿化就是实现这一功能的主要手段。 二、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篇一: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报告及心得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实习的任务: 本次实习为一阶段设计,一阶段设计是两阶段设计第一阶段(初步设计阶段)的外来勘测工作。一阶段设计的目的是根据计划任务书确定的修建原则和路线基本走向,通过现场对各有价值方案的勘测,从中确定采用的路线,搜集编制初步设计文件的资料。一阶段设计则是要对路线方案作进一步的核实落实,并进行选线、高程、地形、路线交叉和其他资料的测量、调查工作、进行纸上定线和有关的内业工作。 实习目的: 1)了解公路测量队的组队、测设准备、公路视察等。

2)实地参加公路选线、测角、水平、断面、内业各组的工作,并掌握各作业组的基本训练。 3)学习路线而布局的基本方法,了解路线方案比较的方法,公路路线线形的概念进一步加深课堂所学勘测知识。 4) 熟悉测量的工作方法,并进行测量的基本训练。 二.实习内容和要求:(测角组、水平组、中桩组、地形组、横断面组各自的任务与内容) 一)、生产实习任务 主要进行施工图设计阶段(本次为一阶段设计)的外业勘测和调查工作。其具体任务是:根据老师要求,具体确定路线方案,实地标定路线或放线,并进行详细测量和作图工作。 二)、实习内容 1.实地选定路线或实地放线,进行测角、量距、中线测设、中桩固定等工作; 2.引设水准点,并进行路线水准测

量; 3.路线横断面测量; 4.勾绘路线沿线的带状地形图; 5.对有大型构造物地带,应测绘局部大比例地形图; 6、沿线土壤地质调查及筑路材料勘查; 7、检查及整理外业资料,并完成外业期间所规定的内业设计工作 三)、实习要求 外业测设的分工定测分为选线组、导线测角组、中桩组、水平组、断面组、地形组、调查组进行。如果定线采用纸上定线方法进行,则此时可将选线和导线测角可以合并,以下是各个组的实习要求。 地形组:根据设计的需要,按一定比例测绘出沿线一定宽度范围内的带状地形图,供设计和施工使用。 测角组:标定直线与修正点位;测角及转角计算;方位角观测及复核;经纬仪视距测量;作分角桩;设置临时水

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报告及心得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实习的任务: 本次实习为一阶段设计,一阶段设计是两阶段设计第一阶段(初步设计阶段)的外来勘测工作。一阶段设计的目的是根据计划任务书确定的修建原则和路线基本走向,通过现场对各有价值方案的勘测,从中确定采用的路线,搜集编制初步设计文件的资料。一阶段设计则是要对路线方案作进一步的核实落实,并进行选线、高程、地形、路线交叉和其他资料的测量、调查工作、进行纸上定线和有关的内业工作。 实习目的: 1)了解公路测量队的组队、测设准备、公路视察等。 2)实地参加公路选线、测角、水平、断面、内业各组的工作,并掌握各作业组 的基本训练。 3)学习路线而布局的基本方法,了解路线方案比较的方法,公路路线线形的概 念进一步加深课堂所学勘测知识。 4) 熟悉测量的工作方法,并进行测量的基本训练。 二.实习内容和要求:(测角组、水平组、中桩组、地形组、横断面组各自的任务与内容) 一)、生产实习任务 主要进行施工图设计阶段(本次为一阶段设计)的外业勘测和调查工作。其具体任务是:根据老师要求,具体确定路线方案,实地标定路线或放线,并进行详细测量和作图工作。 二)、实习内容 1.实地选定路线或实地放线(纸上定线时),进行测角、量距、中线测设、中桩固定等工作; 2.引设水准点,并进行路线水准测量; 3.路线横断面测量; 4.勾绘路线沿线的带状地形图; 5.对有大型构造物地带,应测绘局部大比例地形图;

6、沿线土壤地质调查及筑路材料勘查; 7、检查及整理外业资料,并完成外业期间所规定的内业设计工作 三)、实习要求 外业测设的分工定测分为选线组、导线测角组、中桩组、水平组、断面组、地形组、调查组进行。如果定线采用纸上定线方法进行,则此时可将选线和导线测角可以合并,以下是各个组的实习要求。 地形组:根据设计的需要,按一定比例测绘出沿线一定宽度范围内的带状地形图(由实际工作限制改测定局部范围的控制点),供设计和施工使用。 测角组:标定直线与修正点位;测角及转角计算;方位角观测及复核;经纬仪视距测量;作分角桩;设置临时水准点;协助中桩组敷设难度大的曲线等工作。(导线测角组一般由四人组成,其中操作仪器一人,记录计算一人,插杆跑点一人,固桩一人。)中桩组:根据选线组选定的控制点位置、交点位置、曲线半径、缓和曲线参数(或缓和曲线长度)及导线测角组所测得的路线转角,进行量距、钉桩、敷设曲线及桩号计算等工作。 水平组:对中桩高程进行测量,设置水准点,为路线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和施工提供高程资料。 横断面组:测量各中桩垂直于路中线方向的地面起伏情况,并绘制横断面图,为路基设计、计算土石方数量及施工放样提供依据。 (三级公路:V=30KM/h B=7.5 m R=30-65m 平曲线最小长度=50-100m,园曲线、 > 平曲线最小长度==25m 直线同向>6V (特殊75m) ,反向>2V (特殊25m) L S V/1.2=25m ) 三.实习的过程与体会 为其两周的道路勘测实习开始了,第一天在召开完动员大会之后,我们全体组员在实验大楼领取仪器,并检查仪器,在刘老师的带领下,确定了本组路线的起点,终点,以及大致的路线走向。 第二天由于起终点指导老师已给定,本组的选线成员在经过老师的带领与指导下,我们大致定出了路线走向,然后,我们综合考虑了路线不能占用建筑物等因素,初步定出交点,其中包括一个虚交。由于路线较短,所以定交点时我们采用的目测和经纬仪,根据路线大致走向,在一个需要转角的地方以能看见前后焦点为标准,综合与附近建筑物的关系,以站在中间转折点的同学为准,对两边交点进行调整。最后用油漆做记号将各点做好记号,以便于后续工作。 第三天的时候,本组主要进行了测角、定中桩与基平。由于本组共有十六名组员,

隧道设计说明

说明 1 设计依据以及总体原则 1.1 设计依据和技术标准 1.1.1 设计依据: 1)勘察设计合同及相关批复文件 《高整公路公路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文件》(第三合同); A省交通厅桂交基建函[2010]564号文《关于高整公路公路初步设计的批复》的要求; A省环境保护文件《关于高整公路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桂环管字(2009)268号。 1.1.2 执行的交通部颁布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 ⑴《公路工程技术指标》(JTG B01—2003); ⑵《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⑶《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⑷《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 (JTG/T D71-2004); ⑸《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 026.1—1999); ⑹《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 ⑺《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 ⑻《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⑼《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 ⑽《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94); ⑾《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⑿《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 ⒀《爆破安全规程》(GB 6722-2003); ⒁《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⒂《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04); ⒃《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D63—2007); 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TJG D50-2006; ⒅《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 ⒆《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 (JTG/T B05-2004); ⒇《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JTG B03-2006)。1.1.3 技术标准 ⑴隧道设计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6m; ⑵隧道设计为高速公路双洞单向交通行车两车道分离式隧道; ⑶隧道长度超过100米,设置照明;若L·N≥2×106设置机械通风,否则自然通风; ⑷隧道设计交通量:2033年交通量32562辆/日(小车); ⑸隧道建筑限界净宽:10.75m 净高 5m ⑹ CO设计浓度正常行驶时δco=250ppm 交通堵塞时δco=300ppm(20min) ⑺烟雾设计浓度正常行驶时K=0.0065m-1 事故时 K=0.009m-1 ⑻火灾时,隧道内换气风速为 2.5m/s 1.2 总体原则 遵守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借鉴、参考国内外类似工程的成功经验,根据隧道所处的总体线形、地形、地质条件,结合施工、运营、管理等情况,遵循“安全、经济、合理、环保”的原则进行设计。 2 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批复意见以及相关咨询意见的执行情况: 本合同段施工图技术标准按初设批复意见执行,结合新民交投集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及新民公路学会对本项目初步设计的审查意见,根据地形、地质条件优化隧道平纵面线形,合理确定轴线、洞口位置和类型,对洞口段支护参数进行了进一步优化调整: 2.1隧道地质勘探工作 根据初步设计批复意见以及相关咨询意见,加强了隧道地质勘探工作,增设了部分钻孔,加大了勘探力度,重点加强对断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的勘察,通过相关工程试验,取得了可靠的围岩物理力学特性,并对围岩的稳定性作了综合分析评价。 2.2隧道线形优化 根据初步设计批复及相关咨询意见,对本合同段隧道平纵面线形进行了优化。 2.3隧道洞口 根据初步设计批复意见以及相关咨询意见,对隧道的洞口方案进行了合理的方案比较,隧道洞口采用削竹式及端墙式洞门。

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

一.基本资料 二.公路建设等级与设计标准 三.路线平面设计 (1)公路选线 (2)方案比选 (3)公路定线 四.道路纵断面设计 (1)准备工作 (2)纵坡设计 (3)纵断面设计成果五.道路横断面设计 (1)确定路基横断面宽度(2)资料收集 (3)横断面设计计算(4)横断面设计成果六.土石方调配 (1)计算横断面面积(2)土石方数量计算

二级公路路线设计 一、基本资料 1.道路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该工程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地形条件为平原微丘,地形起伏不大 ,为发展农村开放杨道庄村交通而建此公路。 秦皇岛市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1℃,一月平均气温为-5℃,七月平均气温为24℃。气温受海洋影响较大,比较湿润温和,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多集中于八九月份,约占年降水量的70%,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内。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本区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2q,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2.交通量资料(见表1)

表1 交通量调查表 3.路线所经地区地形图一张(比例1:1000)路段起点K0+000为所给地形图坐标(450671.0156,4402307.32366,32.5),终点为所给地形图坐标(474985.5693,4818852.8961,02.006)。 二、公路建设等级与设计标准 根据《标准》表2.0.2“各汽车代表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确定现有交通量的折算数,以小客车为标准进行交通量预测:

根据本公路预测年末平均交通量为3000辆,查《标准》中公路的分级标准,确定此公路为二级公路,并确定此公路的设计速度为60km/h,路基宽采用10m ,路面宽采用7.5m 两侧采用硬路肩,其设计宽度为1.5m ,土路肩,其设计宽度为0.75m 。 三、路线平面设计 1.公路选线 (1)路线方案选择(全面布局) 该公路为一条二级公路,起点连接旧路,终点连接杨道庄村并与旧路衔接。期间要保证路线线型合理。按照公路的起始点及控制点要求,路线有方案一和方案二两个方案可以选择。 ①方案一 路线的起点与原有的公路连接,位于平坦处,从起点拉直线到达转点1,在路线中部设置控制点A,之后通过一个大半径曲线转向南方,通过直线上坡,到达高处平坦处后设置转点2,在高处平坦处设置控制点B ,之后引直线与旧路相接,到达终点 ②方案二 起点与方案一起点相同,该方案从路的南侧山后用大半径曲线绕行到高地上之后拉直线与旧路相交,以后的路段与方案一相同。 (2)方案比选 d pcu N N d pcu N N N N N N N n d /3423)096.01(1500)096.01(/150042505.11500.13000.21505.12500.18004 .15.10.10.25.10.1910拖拉机大中客小客大货中货小货0=+=+==?+?+?+?+?+?=?+?+?+?+?+?=-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要点

第1章绪论 1.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及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我国将用30年时间,形成8.5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高速公路网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组成,简称为“7918网”,将把我国人口超过20万的城市全部用高速公路连接起来,覆盖10 亿人口。 3.公路按功能划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 4.公路按行政管理属性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 5.公路分级(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 公路。 6.全部控制出入的高速公路应符合的条件:必须具有四条或四条以上的车道, 必须设置中间带,必须设置禁入栅栏,必须设置立体交叉。 7.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8.除快速路外,各类道路划分为Ⅰ、Ⅱ、Ⅲ级。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Ⅰ 级 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Ⅲ级标准。 9.城市道路设计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根据规定:快速路、主干 路为20年:次干路为15年;支干路为10~15年。 10.作为道路设计依据的车辆可分为四类: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铰接车。 11.设计速度(又指计算行车速度):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12.运行速度:是指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良好的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所能保持的安全速度。 13.设计交通量:指拟建道路到预测年限时所能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14.设计小时交通量的合理取值范围应在第20~40位以内,宜采用第30位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的依据。 15.各级公路车辆折算系数:小客车1.0 中型车1.5大型车2.0 拖挂车3.0 16.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分界控制线。 17.道路建筑限界:又称净空,由净高和净宽两部分组成。它是为保证车辆和行人的正常通行与安全,规定在道路的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设施及障碍物侵入的空间范围。净高即净空高度,是指道路在横断面范围内保证安全通行所必须满足的竖向高度。净宽是指道路在横断面范围内保证安全通行所必须满足的横向宽度。 18.道路勘测设计阶段 (1)一阶段设计:即一阶段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地小型建设项目。 (2)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 (3)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或隧道等。 第二章平面设计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