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路勘测设计重点

公路勘测设计重点

公路勘测设计重点
公路勘测设计重点

公路勘测设计重点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公路根据其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其目的在于根据公路功能及适应的交通量{远景设计}按需求建设公路。

2.公路勘测设计的依据和程序:㈠设计依据:①设计车辆{车辆的外廓尺寸是公路几何设

计的重要依据}②设计交通量,应换算成小客车作为标准车型③设计速度{是指在气候和交通量正常的情况下,汽车运行只受公路自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影响时,一般驾驶员能保持安全和舒适行驶的行车速度。

3.设计速度的作用:设计速度是决定公路几何线形的关键参数。设计速度一旦选定,公路

的相关要素如曲线半径、超高、视距、路幅宽度和竖曲线设计等指标均与其配合以获得均衡,是体现公路等级的一项重要的指标。最大值我国采用120Km∕h,最小20Km∕h.

4.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公路某断面的交通量{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公路某断面的车辆数目},是确定公路等级的主要依据。

5.确定一条公路建设标准的主要因素:公路功能﹑路网规划﹑交通量。交通量是指设计年限末的设计交通量。

6.公路勘测设计阶段:一阶段设计﹑两阶段设计﹑三阶段设计

7.公路平面线形三要素:直线﹑圆曲线和曲线。

8.直线长度限制:控制在20V以内{乡间平原},20V以上{城市附近},同向曲线间的直线

最小长度L≧6V,反向曲线间L≧2V。9.圆曲线最小半径:①极限最小半径是路线设计中各级公路所能允许的极限值,其υ值的选用,主要满足安全要求,兼顾舒适性。②一般最小半径:为避免路线设计时只考虑节

约投资,不考虑线形的整体协调和今后提高公路等级而过多采用极限最小半径的片面倾向,同时也要考虑在地形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不会过多地增加工程量,而且也具有充分的舒适感。为此,《标准》规定了“一般最小半径”③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在设计速度一定时,当圆曲线半径较大时,离心力较小?

10.缓和曲线的作用:①有利于驾驶员操作方向盘②消除离心力的突变,提高乘客的舒适性

③满足超高和加宽的过渡。④与圆曲线配合得当,线形美观?11.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该级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12.一般地区的圆曲线最大超高值宜采用8%13.超高缓和段的过渡形式:

㈠无中央分隔带的超高过渡:㈠超高横坡度等于路拱坡度时,将外侧车道绕中线旋转,直至路拱坡度值㈡超高横坡度大于路拱坡度时,分别采用以下三种方式:①绕路面未加宽的内侧边缘旋转{绕内边轴旋转}②绕路面中心线旋转{绕中轴旋转}③绕路面外侧边缘旋转{绕外边轴旋转}

㈡有中央分隔带的超高过渡;

①绕中央分隔带的中心线旋转②绕中央分隔带两侧边

缘线旋转③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

14.超高缓和段:为了满足行车舒适、路容美观及排水的要求,超高缓和段必须要有一定的

长度。四级公路不设缓和曲线,但应在圆曲线两端直线段设置超高缓和段。超高缓和段的长度应为5的倍数,并不小于10m,同时超高渐变率p≧1/330?

15.设置加宽的条件:我国《标准》规定:当平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在曲线内

侧设置加宽?16.

视距: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看到前方一定距离内的公路路面,以便及时发现障碍物或对向来车,使汽车在一定车速下及时制动或绕过,汽车在这段时间内所行使的最短距离,称为行车视距。直接关系到汽车行驶的安全与舒适,必须保证。

17.视距类型:停车视距﹑会车﹑错车﹑超车。超车视距最长;错车视距最短,容易保证;会车视距等于停车视距的2倍,所以停车视距是最基本视距,双车道公路还应保证有足够长度的超车视距的路段。

18.视距保证的方法:汽车在直线上行驶时,一般会车视距﹑停车视距和超车视距是容易保

证的,对于弯道的暗弯都应进行检查,若不能保证该级公路的设计视距长度,则应该将阻碍视距的障碍物清除。

19.平面线形组合类型:{平面线形包括直线﹑缓和曲线和圆曲线}

①基本型:单圆曲线②S形:两个反向圆曲线用回旋线连接起来的组合线形为S形?

③卵形: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形式④凸形:两个同向回旋线间

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衔接的线形称为凸形。⑤复合型:两个及两个以上同向回旋线,在曲率相等处相互连接的形式⑥C型:同向曲线的两个回旋线在曲率为0处径相连接

20.公路平面设计成果及其编制:{一图两表}①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②逐桩坐标表

③公路路线平面设计图21.公路纵断面{沿公路中线竖向剖切进而展开即为公路纵断面图}。22.公路纵断面线形组成:①实际地面线②设计线。

23.路基设计标高规定:①新建公路:高速﹑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二﹑

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和加宽路段时则是指设置超高加宽之前该处标高②改建公路:一般按新建公路的规定办理,也可以采用中央分隔带中线或行车道中线标高。

24.竖曲线概念:当纵断面上两条坡度不同的相邻纵坡线相交时,就出现了变坡点,为了行车平顺用一段曲线来过渡,这条连接两纵坡线的曲线叫竖曲线?

25.当竖曲线转坡点在曲线上方时为凸形竖曲线,反之为凹形竖曲线。

26.公路平﹑纵面线形组合设计原则:①在视觉上能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证视觉

的连续性②平面﹑纵断面线形的技术指标应大小均衡,避免出现平面高标准,纵断面低标准或于此相反的情况,使线形在视觉上﹑心理上保持协调③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④平﹑纵面线形组合应注意与周围环境相配合,充分利用公路周围的地貌﹑地形﹑天然树林﹑建筑物等,尽量保持自然景观的连续性,以消除景观单调感,使公路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27.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①点绘地面线②标注控制点③试定纵坡④调整纵坡⑤与纵断面进行核对⑥定坡⑦设置竖曲线⑧高程计算

28.公路纵断面设计成果及其编制:①绘制纵断面图②路基设计表③

29.典型横断面:①路堤{全填}②路堑{全挖}③半填半挖

30.公路建筑用地:公路用地是为修建﹑养护公路及其沿线设施,依照国家规定所征用的土地

31.公路用地界限:①路堤:公路用地为两侧排水沟外边缘以外不小于1m的范围②二级公

路有条件改为2m③?

32.横断面设计应满足:稳定性﹑经济性﹑规范性和兼顾性

33.横断面设计方法:{戴帽子}在横断面测量所得各桩号的横断面地面线上,按纵断面设计

所确定的填挖高度和平面设计所确定的路基宽度﹑超高﹑加宽值﹑,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参考典型横断面图式,逐桩号绘出横断面图?

34.横断面面积计算方法:积距法﹑坐标法?

35.平均运距:土方调配中从挖方体积的重心到填方重心之间的距离

36.免费运距:在一定特定距离内,只按土﹑石方数量计价而不计运费的特点距离

37.经济运距:按费用经济计算的纵向调运的最大限度距离

38.运量:为平均超运运距单位与土石方调配数量的乘积。

39.土石方调配原则;①尽可能在本路段内先横向调配再纵向调配,以减少废方和借方?②综合考虑不同的施工方法﹑运输条件﹑地形情况等因素,选用合理的经济运距不同性质的土石方应分别调配,以做分层填筑③不往上坡方向调运?

40.横断面设计成果:{三图多表}①路基标准横断面图②一般路基设计图③路基横断面设计

图④路基设计表⑤土石方数量表计算及调配表⑥每公里土石方数量表?41.公路选线步骤:①全面布局{路线方案选择}②逐段安排{路线带控制}③具体定线42.公路选线方法:实地选线﹑纸上定线﹑自动化选线

43.路线方案选择:㈠原则性方案选择①对国家政策的贯彻和体现②与沿线城镇等规划的关

系③路线受地形地质所能达到的等级④工程费用和标准情况⑤耕地少占㈡详细的方案比较①技术指标的比选②经济指标的比选?

44.平原地区路线特征;①线形好,标准高②在纵面上,坡度平缓,横断面以低路堤为主③便

于旧路改造?45.

山岭区路线:㈠沿溪线:{公路沿河岸方向布设,路线总的走向与等高线一致}

布线要点①河岸选择:地形平坦﹑有阶地可利用,水文及地质条件较好的一岸②气候条件:尽量走阳面和迎风面③中间主要控制点的影响㈡山腰线:㈢越岭线{垭口的选择,过岭标高,垭口两侧路线展线方案的拟定}

布线要点:①垭口选择{位置,高低}②过岭的方式:深挖垭口﹑浅挖低填垭口﹑隧道穿越③㈣山脊线布线要点:①控制垭口的选择②侧坡选择③试坡定线

46.丘陵区布线:①平坦地带—走直线②斜坡地带—走匀坡线③起伏地带—走中间47.公路定线的方法:纸上定线﹑实地定线﹑航测定线

48.公路外业分组:选线组﹑测角组﹑中桩组﹑水平组﹑横断面组﹑调查组﹑路基路面组﹑

桥涵组﹑内业组?

49.分流点:当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进入交叉口后,以不同的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50.合流点:来自不同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一般小于45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

两车可能发生挤撞的地点?51.

冲突点:来自不同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交角一般大于45度}相互交叉,两车可能发生碰撞的地点?

52.直行与直行﹑直行与左转﹑左转与左转车辆之间产生的冲突点对行车干扰及安全影响最大,其次是合流点,再次是分流点

53.分流点﹑合流点﹑冲突点统称交错点{危险点}

54.要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不庸人自扰。要快乐,要开朗,要坚韧,要温暖,对人要真诚。要诚恳,要坦然,要慷慨,要宽容,要有平常心。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对于困境与磨难,微笑面对。多看书,看好书。少吃点,吃好的。要有梦想,即使遥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