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中药企业产品创新不足

浅析中药企业产品创新不足

浅析中药企业产品创新不足
浅析中药企业产品创新不足

浅析中药企业产品创新不足

浅析中药企业产品创新不足

文章标题:浅析中药企业产品创新不足

摘要:提出中国中药企业面临来自国际上的挑战,必须走产品创新的道路。阐述了中药企业在产品创新方面所处的现状,从资金、技术、人才、知识产权、信息建设几个角度深入分析了现状产生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产品创新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中药企业;产品;技术;创新

作者简介:欧玉梅(1983-),女,湖南人,华南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创新与集成管理;侯先荣(1944-),男,江苏丰县人,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长期从事系统工程、经济控制论、科研生产管理、技术及其创新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实践、研究、教学和推广应用工作。

1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传统中药企业不仅被认为是最具知识产权的行业,而且是21世纪健康的朝阳产业。“回归自然”思想的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养生保健观念逐渐转变,西药副作用的日益凸现,这些必将给中药行业带来新的契机。

[1]

我国加入WTO后,国内的中药企业在拥有新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的挑战。一方面,近年来国际中医药产业加大了发展的力度,他们用超低的价格向我国购买优等的药材和提取物或粗产品,以雄厚的资金支持和先进的技术,开发出质量稳定可控,剂型适宜的产品,然后又以高价返销回中国,这对我国生产工艺落后、技术含量低下的中药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另一方面,国际制药企业的相互兼并活动,如德国的赫希斯特公司和法国的罗纳一普朗公司联手,组建了欧洲最大的生命科学集团等等,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扩大了市场的占有率。面对国外企业的强烈攻势,我国中药企业惟有以市场为导向推出有自己特色的中药产品,才能从容应对挑战。[2]

然而近年来,我国中药产品创新的滞后,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严重影响了我国中药行业的发展。因此,如何在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下进行产品创新,将是我国中药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2中国中药企业产品创新的现状

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中国中药企业产品质量不高、疗效不佳,无法满足市场的有效需求,大多数企业亦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在新产品开发上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2.1中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没有自己的专利品种,只能走抄袭、仿制的路

国内中药企业“散、小、弱、乱”的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科研,无法形成以企业为主的科技创新体系,企业只好以学习、模仿为主,从而导致近年来在新药研究开发上,产品仿制严重,出现了热门项目一哄而上、“高水平”抄袭的现象。据统计,到20xx年国内制药企业生产的药品中97.8都是非专利药。同类产品的过度重复势必造成有限资源的浪费、低水平重复生产和无序竞争。

2.2中药创新产品品种少、成熟程度差、进展速度慢

到20xx年,在已经注册成功的中药新药中,其中一类新药占11.5,二类占6.5,这两类作为反映我国新药研制水平的数量明显偏少。即使在已批准立项在研的一类新药中,全新结构的化合物也很少,多数是已知结构的化合物发现了新用途,或已知药物的结构类似物。不少新药在立项时就已进行过多年甚至十多年的研究,但由于研究内容与方法均不规范,与新药审评的要求相距较大,立项后需重新设计研究,事倍功半。

2.3中药创新产品结构失衡,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从20xx年到20xx年期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审中心受理的中药新药品种多数都集中在药膏、丹、丸、散、酒、汤等传统剂型上,而应用新型制剂的药物品种则很少。制剂的研究,对发挥药物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关系极大。然而我国制剂研究长期滞后,约有2/3的原料药只有一种剂型,至今制剂研究仍未引起药企的足够重视,不能满足现代人们对药物三效(高效、速效、长效)、量少且服用、携带方便、口感易接受等要求。

3中国中药企业产品创新不足的原因分析

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现阶段我国中药企业的产品创新尚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国内还未形成一个良性的创新氛围和完善的创新体制,中药企业在产品创新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3.1研发资金严重不足,融资渠道单一

据相关数据显示,20xx年我国4000多家中药企业的研发投入总额约为30亿元人民币,但不及美国制药企业对一个新药研发投入的2/5。加上国家发改委的17次降价,药企很难得到应有的投资回报,甚至连生存都面临问题。多数企业根本无力再投入新药研发。尽管政府自实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以来,加大了对产品开发的资金投入力度,但对于高投入的中药创新活动,这无异于杯水车薪。且融资渠道不够浅析中药企业产品创新不足第2页

畅通、过于单一,企业无法充分调动社会资源。这些直接导致了行业严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3.2国家对中药知识产权不够重视,企业缺乏产品创新的动力

国内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主要是通过我国现行的《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法来实施的,但国家并未筹建专门的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组织,这使得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始终处于民间散发的状态,立法存在诸多漏洞。政府的保护力度不够,例如中药发明者根据专利法及相应的法规,可以自主申请中药专利保护或中药行政保护,但却没有配套的政策对这种权利加以支持。这使得一旦研发出一种新的产品,各企业纷纷效仿、重复生产,严重挫伤了研发企业的积极性,影响整个行业产品创新的动力。[3]

3.3工艺技术创新的落后和专业人才的匮乏,制约了中药产品的开发与创新

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中国中医药产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整体工艺技术水平还很低,使得中药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等无法保障。然而,工艺技术创新是产品创新得以最终实现的保证。因此,由于无法解决所面临的加工工艺以及技术上的难题,许多新产品的诞生只能停留在设计阶段,严重阻碍了新产品的开发。我国有大约200所医药高等院校,其中仅有30多所中医院校,相对中医药发源地及中医药应用大国而言,中国中医高等教育规模实在太小了。作为产品的创新主体,专业人才在培养上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形成强有力的研发团队,从而制约了中药产品的开发。

3.4信息技术应用跟不上新药研究工作需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发达国家纷纷建立了中药信息产业,大大加快了中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速度。我国目前还是应用传统的数据处理与管理方法,信息的流失、不准确、不及时,经常造成企业选题失误、投资失败或是错失良机。这些都大大降低了新产品研发、创新的效率。

4对中国中药企业产品创新的一些对策

我国中药企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不断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创新出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提高竞争力。针对中药产品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的原因,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4.1政府的大力支持

中药行业要顺利进行产品创新,离不开“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共同推进”。政府一方面要促进多渠道的融资方式,推行融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源、引入外资,加大对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政府要积极开展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理论的研究,加强与世界各国或地区在传统医药政策、法规方面的交流,健全有关法规、机构,从而拓宽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并且要从实际行动上加大执法的力度,调动企业产品创新的积极性。

4.2形成产品创新的企业氛围

产品的创新归根到底要依靠全体员工的努力。因此,企业首先要转变人的观念。随着中国加入WTO,众多国外有实力的中药企业正瞄准了中国的市场,国内中药企业惟有不断地推出新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企业员工要意识到只有持续不断的产品创新,企业才有可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然后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全员创新,持之以恒地营造出一种积极创新的企业氛围,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高效率的创新团队。

4.3以市场为导向指导新产品的开发

中药产品的创新具有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特点,因此,新产品的适销对路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在决定研发设计哪种产品前,企业应对相关市场状况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包括国内外市场容量、竞争环境、市场发展趋势、消费者特点等。在整个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企业必须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产品的研发做出相应的调整。从产品研制之始,企业就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思路,包括最终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什么样的、要达到一个什么质量、目标群体有哪些、要得到什么样的回报等。只有有针对性地进行研发,才能生产出适合消费者的产品。

4.4引进先进技术、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技术和人才是进行产品创新的关键因素。我国中药企业基础研究和开发薄弱,生产设备陈旧,工艺技术落后,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下,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与外商合作,引进先进的设备、工艺流程、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等,在逐步积累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实现自主创新。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企业合作定向培养应用性人才、高校接受企业委托培养在职专业人才以及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培养实用人才三种形式。中药企业只有依靠先进的技术、专业的人才队伍,才有可能提供有自己特色的、难以模仿和替代的产品,形成核心竞争力,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

4.5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通过大面积铺设基础信息设施,建立信息系统,能有效提高研发的效率,减少无效的资金投入。因此,企业要在慎重投入的前提上,逐步建立新药开发数据库,收集目前国外如日本、韩国、德国己批准上市汉方药、植物药和本国已批准

上市及正在处于报批的各个不同阶段的中成药产品信息数据,建立中成药产品数据库、报批新药与中药保护品种信息数据库,为产品创新提供有力的数据,加快产品创新的周期。[4]

5结论

中药企业产品创新是一项耗资巨大、耗时漫长的工程,也是中药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中药企业要加快产品创新的步伐,不断推出适应市场要求的新产品,坚持与时俱进,推动中药企业走向国际,将具有20xx多年历史的传统中药进行发掘、整理和提高,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中药企业。

参考文献:

[1]吴芳芳.浅谈中药产业存在的问题和21世纪面临的挑战[J].中医药信息,20xx,30(5):61-62.

[2]应维华,杨金凤.中药企业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J].中国流通经济,20xx,11:31-33.

[3]王高玲.中药国际化迫切需要加大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J].维普资讯,20xx,15(1):8.

[4]张珂.我国中药企业技术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xx:48-48.

《浅析中药企业产品创新不足》

中小企业创新管理模式探讨

浅谈公司管理模式的创新摘要:公司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公司要想取得一定的比较优势,必须在所处的价值链中进行管理创新,打造独特的创新能力,进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管理创新必要性,完善技术创新管理制度、管理创新之路等方面具体探讨创新管理模式。 关键词:公司管理创新 一、公司管理创新必要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公司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但由于我国公司存在的一些先天不足,如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管理水平低下,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再加上近年来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升值,我国公司的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面临更多新的压力和挑战。在这种新形势下,我国公司要想成功突围,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图变求新,把管理创新作为企业第二次创业的动力和源泉。因此,积极探讨我国公司管理创新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实现管理体制的创新,对促进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企业如何完善技术创新管理制度 当前,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培育企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才能使企业生存和发展。所以,企业如何实施技术创新管理,是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制订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制度。公司应确定技术中心的年度工作目标和方针,并层层分解到各项目组和研发人员。在方针目标的落实

上,要实施月度自查和上级检查考核相结合,做到每月进行跟踪落实,促进各研发项目按计划、进度和质量要求推进并实施。在这方面,企业要提高执行力,将管理制度、战略目标落到实处。 二是建立健全技术中心各项管理制度。为了保证技术中心开发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好的新产品,企业要制定完善各项政策、措施与办法。如:《设计目标成本管理办法》、《技术中心内部管理制度》、《技术中心激励制度》、《技术中心财务管理制度》、《技术中心信息管理制度》、《加强立项管理的措施与办法》、《新产品开发管理办法》、《新产品研发项目管理规定》、《技术开发费管理制度》、《科技人才年度考核评分标准》、《工程技术人员薪酬制度》、《工程技术人员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制度形成从规划、立项、计划、调度实施、对外技术合作、项目评审鉴定、项目申报、知识产权保护、项目奖励兑现等全过程的管理体系文件,使技术中心的管理工作有章有序,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三是实施研发项目管理。研发项目应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全面负责项目的市场调查、立项、实施。项目立项后,项目经理负责编制研发进度计划和预算,经专家委员会或技术委员会讨论通过后,由项目经理全面管理和控制项目的进度和质量,调度实施计划。项目市场化后,经济效益情况要与项目组成员薪酬挂钩,同时项目组要进行跟踪和服务。通过项目管理,可以提高研发项目的成功率,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四是消除技术创新中的部门割裂。在以职能管理为基本导向的企业组织结构中,技术创新仅仅被看做是研发部门的事情,技术创新的责任最终会落到研发部门经理的头上。然而,仅仅依靠研发部门根本无法确保新产品开发的成功。因为,如果技术创新缺乏市场营销部门所提供的

十大营销创新案例

2002年十大营销创新案例本文根据作者2002年跟踪研究的约300个消费品服务品牌的营销活动所得出的研究结果。作者曾作为策划人,服务于消费品品牌。本排行榜试图从策划人立场出发,排除企业和产品的影响力,而只关注营销的创新程度和营销的实效。 作者希望通过本文,将消费品、服务等领域内最近一年内出现的营销创新案例介绍给读者,并力图在营销领域内褒扬策划人扎根中国市场状况、坚持创新变革的进取精神;同时也试图通过排行榜告诉企业家,中国的市场上仍存在大量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机会。中国并不是“过剩经济”,所谓“过剩”不过是缺乏创新能力和低水平同质化竞争的表现。 笔者选择营销案例的标准如下: 1.只关注营销创新程度,不关注企业和产品的影响力。只要在营销策划、市场推广等表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创新能力,即可入选; 2.产品创新。入选产品,必须在产品概念研发上,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创新能力; 3.营销效果。所有入选产品,均必须有良好效益——或者帮助销量迅速提升、或者在短期内实现赢利; 4.激励效应。能放映中国市场上存在的大量机会,激励企业家进行探索创新的。

一.《英雄》:一部糟糕电影的辉煌纪录有史以来中国电影市场最成功的票房,有着糟糕动作片的一切特征——弱智的故事情节、失真的动作设计、装腔作势的台词,但这部糟糕的电影,上市20天就创下了超过2亿元的票房,而本年度风靡全球的《哈利·伯特》,在中国创下的票房仅为6300万元。 让《英雄》成功的,不是由于电影的精彩,而是由于营销策划、市场推广的创新。《英雄》组成了阵容强大的明星剧组,早在2001年初,新画面公司就开始借助团队的明星效应,持续制造新闻。在媒体的支持下,这些“新闻广告”高强度持续进行了两年时间,终于让大量中国人按捺不住,走进影院观看这个中国有史以来营销最成功的电影——也许还是最糟糕的动作片之一。这些人中间,包括几乎从来不看电影的笔者。 《英雄》以令人赞叹的耐心、丝丝相扣的营销策划和长达2年的新闻公关,列本年度十大营销创新案例之首。《英雄》必将以营销的创新写入中国电影史,但未来的电影观众必把它忘得一干二净。 《英雄》入选,是为了表彰发行商新画面公司对电影营销的突破性贡献。 点评:《英雄》所获得空前成功,将把电影营销策略和营销组织性推进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英雄》以后中国电影将越来越倾向于大制作、倾向于告别艺术电影、倾向于向好莱坞靠拢。

科技创新企业经典案例

案例一 柯达和富士的数字化生存道路 柯达的市场份额通过近乎垄断的“98协议”,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2001年,柯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达到了63%,超过富士近一倍。但从2000年起,数码相机市场连续高速增长,并呈现出集中爆发的趋势。在这个高速增长期,索尼、佳能、三星、尼康等数码企业纷纷杀入相机领域,其可替代的优势对传统胶片领域构成强烈冲击,当年,全球数码成像市场翻了差不多两倍,全球彩色胶卷的需求开始出现拐点,此后以每年10%的速度开始急速下滑。 柯达的决策者,此时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断,他们的重心,依旧放在传统胶片上。作为一个在传统胶片业占绝对份额的公司,柯达的决策者们并不希望看到数字业务太过迅猛的局面。“98协议”过后,柯达在中国范围展开了大量的投资,巨额的产能和规模还来不及消化,他们也不可能顾此失彼,下决心在数码领域投入过多的精力。对新一轮的数码变革,柯达的情境可用一句话来形容:一脚踩在油门上,一脚踩在刹车上,瞻前顾后,心态复杂。2000年,柯达的数码业务收入基本与1999年度持平,只占营业额的21%。 相比而言,没有太多选择的富士在数字业务转型上则心无旁骛。早在1995年,富士即在苏州成立了苏州富士胶片映像机器有限公司,着眼于高科技产业,1997年,富士即开始生产数码相机。以技术立身的富士公司在数码相机领域拥有许多核心技术。2000年,富士胶片与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共同出资成立了富士星光有限公司,结合中国本土实际情况,自主研发推出了一系列高质量PS版(预涂式感光版),在国内印刷业得到广泛应用。富士星光还与国内企业进行技术合作,推出了两款国际领先技术的高速激光照排机。富士的数码冲印设备开始风靡全球,对传统冲印造成了很大冲击。 这一时期,柯达一直是被动的。直到2001年3月,柯达才在上海推出了数码冲印业务。就在2003年10月23日,柯达还高调宣称,与乐凯达成了一项为期20年的合作协议,柯达以总额约为1亿美元的现金和其他资产换取乐凯胶片20%的股份——柯达还在费尽周折地与传统胶片行业对手纠结。 到了2002年,一则数据很能说明问题:柯达的数字化率只有25%左右,而富士已达到了60%。就在这年,据调查显示,2300万的美国家庭拥有了数码相机,比前一年增加了57%。同期富士公司数码相机的销售量比2001年又翻了一倍,占据了日本市场的30%,全球市场的20%。 此时,柯达才意识到,传统胶片的辉煌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市场是残酷的,2000~2003年柯达利润报告显示,柯达传统影像部门的销售利润从2000年的143亿美元锐减至2003 年的41.8亿美元,跌幅达到了71%。 目前,富士胶片在液晶显示屏材料中的TAC 膜、高像素拍照手机的镜头组件和彩色相纸三大块,都占世界市场排名第一的位置。这和富士一直高度重视技术开发有关,因为富士一直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古森社长在给员工的2008 年新年致词中表示:富士胶片要在21 世纪成为“不断创新,持续发展的公司”。 反观柯达:09年6月底柯达胶卷的停产、柯达印店推广的受阻,及不断下滑的业绩(至2009年第三季度,柯达已经连续4个季度营收下降20%,且连续4个季度亏),致使人们不得不猜测柯达是否会被收购,柯达首先判断错了数码的前景,其次又没有快速抓住回调弥补的时机,结果只能够从影像业的霸主沦为末流,代价不可谓不刻骨铭心。

10大管理创新以及案例分析

10大管理创新以及案例分析 营销方式越来越简捷,组织结构越来越富有柔性,经营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企业越来越注重发挥各种资源整合的力量。而引领这一系列变化的,正是管理创新! 从设计创造价值、供应链整合,到对产品、设计、研发、IT等进行外包而获利,以及并购管理方式等进行的创新,简言之,管理创新就是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客观要求和科技发展的条件,对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进行改革、改进和改造。通过管理创新,培育和实施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经营方式,使各种生产要素有机结合,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从而保证企业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竞争能力。 管理创新,已经成为中国CEO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这里选出的10项,只是中国企业近年来实施管理创新实践的代表。 或许昨天,中国企业曾因某些方面缺乏创新而交过学费;而今天,中国企业也因方方面面的管理创新而飞速发展,闪耀世界! No.1设计创造价值 影响力指数:★★★★★ 关注率:★★★★☆ 通过更好的设计,可以使产品获得更高的价值。这一点,早已被国外的诸多大型企业所认识和应用。譬如韩国三星,他们认为,杰出的外观是增强产品亲和力的有效途径,对这方面的孜孜以求,使其确立了现代工业设计杰出代表的地位。 典型案例:家居企业博洛尼认为,橱柜行业也跟时装、汽车等时尚产品一样,有自己独特的风向标,意大利的设计无疑是前沿潮流的代表。他们从意大利高薪聘请了首席设计师,让博洛尼展示出纯正的意大利风格。披上了意大利时尚设计的外衣,博洛尼的品牌效应凸显,迅速坐上国内整体厨房业第一的位置。 点评:很长一段时间,设计在中国遭受冷遇——从制造商到消费者,大家对设计的认识还很狭隘,特别是有些制造型企业,一味地强调低成本,并不把设计看成一门管理或一项必要的投资。这使不少中国企业交了高昂的学费。 博洛尼以及其他具有“设计创造价值”理念企业的成功,至少给人们这样的启示:要使设计体现价值,首先要认识到设计的价值!只有将关注设计融入企业的DNA,以产品卓越的性能为基础,满足人们对视觉审美的品味,才能使产品整体表现得以飞跃,使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力得以提高。 No.2外包获利 影响力指数:★★★★★ 关注率:★★★★★ 业务外包是指企业根据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将某个或某些部门或业务转包给更加擅长和专业的企业进行管理和经营的行为,强调企业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关键业务上,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涉及产品外包、设计外包、研发外包、人力资源外包、物流外包,以及IT外包等多种形式。 典型案例:汽车制造行业零部件多,自己去做采购物流,要费很多时间,上海通用就将物流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中远集团。中远按照通用要求的时间,把原材料直接送到通用的生产线上。这不但使上海通用的生产线基本做到了零库存,包装成本也大幅下降。 上海通用将物流外包的模式,在国内的制造型企业,尤其是做零库存的生产企业是非常实用的。在实施业务外包时,企业应认真分析,挖掘竞争对手难以获得和复制的资源和优势,将其演变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扬长避短的业务外包,才能够使企业真正获益。 No.3供应链整合 影响力指数:★★★★☆

企业创新管理概述

企业创新管理 江泽民同志指出:现在我们更应十分重视创新。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最本质特征就是创新,资本主义不断突破自身的各种局限性和经常发生的经济危机,其最主要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自发创新的机制。 纵观当代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立于不败之地。许多企业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做不到这一点。 现代信息技术(IT)是企业创新的助推剂。从1954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运用计算机来计算工资,到数据库、互联网、电子商务,无一不是IT技术的功劳。 所以,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也有人将创新比喻成带有氧气的新鲜血液。 国外有关专家在共青团中央举办的培训班上曾经做了这样的游戏:主讲人手上有一个白色信封,里面可能是50元钱,也可能是一张罚款单,也可能是别的惩罚。你有三种选择:(1)可以打开信封,但必须遵从信封里的要求,(2)也可以不打开信封,(3)还可以传给同伴,让同伴打开。究竟作何选择? 不打开信封,就意味着一切在停滞不前。这样尽管无风险,可是机会会悄然滑过。原地踏步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倒退。发展的内涵是很丰富的。我们把发展看成是现实的突破,好比那个信封,撕开它就意味着对现状的突破。要发展就必须创新。 什么是创新

创新,也叫创造。创造是个体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的条件,产生出新颖、有价值的成果(精神的、社会的、物质的)的认知和行为活动。 按照管理大师熊彼特的理论,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包括5个方面内容:(1)引进一种新产品(2)采用新的生产方式,(3)开辟新的市场(4)开辟和利用新的原材料,(5)采用新的组织形式。 其实,还应包括观念和思维的创新。这是最重要的。中央党校有位教授在总结深圳特区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首先归功于制度的创新。如果没有特区拓荒者的观念创新,就不可能有制度的创新,更谈不上深圳的惊人成就。 创新的特点 创新的最主要特点是新颖性和具有价值。 1、新颖性。新颖性包括三个层次:(1)世界新颖性或绝对新颖性(2)局部新颖性(3)主观新颖性,即只是对创造者个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 2、具有价值。这个特点与新颖性密切相关,世界新颖性的价值层次最高,局部新颖性次之,主观新颖性更次之。

3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分析.doc

3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分析1 3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分析 本章通过国内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的分析,分析其成功的经验和启示,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方式提供有益的借鉴。 3.1海尔集团基于核心能力的技术创新 3.1.1海尔集团的技术创新网络 海尔集团公司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及时地把企业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核心创新,着手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系统,形成了海尔特色的企业创新网络系统,科研成果基本上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了同步,而且紧紧与市场相衔接,为海尔的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1)产品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和基础 海尔技术创新系统由5部分构成:中央研究院、国际认证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测试检验中心、产品开发中心。中央研究院承担超前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产品开发中心承担短期产品的设计,工业设计中心为集团产品提供独具特色的外观设计,而国际认证中心、测试检验中心是海尔产品的保证体系。其中,工业设计中心包括海高公司、东京设计分部,洛杉矶设计分部、阿姆斯特丹设计分部,里昂设计分部、蒙特利尔设计分部、悉尼设计分部。国际认证中心包括国际认证室、环境参数测试室、电磁兼容测试室、电器安全测试室、声学测试室等。 海尔集团公司的技术创新系统的三个层次是:①海尔中央研

究院——体系核心机构。海尔中央研究院是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机构,是为实现其科技力量的整合和优势资源的优化而设立的集科研、开发、中试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研发机构。在国内外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大举进攻国内市场的情况下,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地位,就需要拥有自己的超前技术储备,需要研讨世界上各种先进的技术。1998年12月,海尔成立了中央研究院,研究开发相关领域的超前技术和超前项目,旨在针对行业及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进行跟踪和预测,并及时根据市场的最新发展及时调整集团科技开发整体战略部署,确保集团科技开发的超前性、国际性、整体性。②产品开发中心——中短期产品的设计基地。各事业部所属的产品开发中心,电冰箱研究所、空调器研究所、洗衣机研究所等14个新产品研究所,从事相应产品的应用技术的研究,同时研究开发相关产品,为 市场直接提供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在这一层次上形成当前市场产品、未来2—3年的技术储备能力,同时承担降低成本的工作,各产品研究所同时还从事中短期相关产品的规划工作。即同销售、企划、制造、供应等部门协作编制中短期产品、技术规划。各产品开发中心均有自己下属的中试基地,使科研成果能够迅速的转化和完善。③具有海尔特色的生产一线技改小组。在海尔源头论的思想带动下,海尔生产一线还活跃着小发明小改革的创新小组,他们没有年龄、学历的限制。凭借自己的心灵手巧和实际工作经验,发明出小工具,小方法,使自己和同事的生产效率成倍的增长。有一些员工企业解决了许多生产难题,这些小发明被命名后,在集团内得到推广和肯定。比如,“孔涌刮板”、“强绪支架”、“杨明隔离器”等小发明都出自一线工人之手。海尔每年都对为企业在发明创造、革新改进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职工,

中小企业产品创新案例分析

银联信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研究系列

目录 第一讲四月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发展综述 (1) 一、大型银行:信息网络与金融产品全新融合 (1) 二、中型银行:产品创新与市场推广携手并进 (2) 三、各家银行中小企业享受利率优惠大打折扣 (2) 第二讲内资银行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创新 (3) 一、国有商业银行 (3) 工商银行:“易融通”助推网商微型企业贷款 (4) 中国银行:推“技改通宝”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升级 (6) 农业银行:推中小企业“成长通”金融服务方案 (8) 交通银行:服务中小企业“苏州模式”渐入佳境 (10) 建设银行:小企业“成长之路”全程持续的信贷支持 (12) 二、股份商业银行 (15) 华夏银行:举办“龙舟计划”金融服务推介会 (16) 中信银行:正式设立北京小企业金融中心 (18) 浦发银行:“融资易”助推小企业发展 (21) 民生银行: “组合贷”扩大抵押率助推小企业 (23) 招商银行:助力中小企业突破资金瓶颈 (25) 三、城市商业银行 (28) 龙江银行:“农业供应链——惠农链”助力涉农中小企业 (29) 宁波银行:推介中小企业服务品牌“透易融” (31) 汉口银行:“东湖模式”科技金融推进金融创新 (33) 四、农村商业银行 (36) 韶山光大村镇银行:推出“农联保”贷款产品 (37) 太仓市农商行:推出“中小企业阳光信贷”融资业务 (39) 第三讲外资银行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创新 (41)

一、渣打银行:将在武汉推中小企业“无抵押贷款” (42) 二、首都银行:“账户透支”业务服务中小企业 (44) 第四讲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经典模式借鉴 (46) 一、经典模式借鉴——自偿性贸易融资 (46) 二、经典模式借鉴——工程机械车按揭贷款 (50) 第五讲中小企业金融业务案例深度解析 (54) 一、案例——履约保证保险贷款 (54) 二、案例——未来货权质押融资 (59)

创新案例分析——联想

企业自主创新案例分析——联想 在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库里,中国企业有两家,其中之一就是联想。在这个名为《中国科技的奇迹--联想在中国》的案例中,哈佛经济学家认为,在全球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里,还没有哪个国家拥有一家全球知名的信息技术企业,除了中国,除了联想。 2002年12月3日,联想又一次聚焦了世人的目光,联想技术创新大会(Legend World)在联想大厦隆重举行,来自英特尔、微软、甲骨文、德州仪器等世界级信息产业顶尖技术精英亲临联想,参加各种论坛和产品展示活动。 多年来,“World”基本上是国际优秀信息技术企业的通行证,国内信息技术企业在其中只能是充当一个配角的角色。联想代表国内IT企业首次坐庄“World”。这使得中外知名企业巨头坐在了中国人的企业里谈经论道,这件事本身正是这种国际化合作潮流的体现,同时也表明中国企业自身技术实力已经开始崛起,能够与世界对话未来。这些都使我们看到了中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曙光。联想的技术创新之路 据联想有关人士称,此次联想之所以能够举办此次盛会,根本的原因是联想在技术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的确,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在新经济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持续的创新力,创新再生产通过对扩大再生产的否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如果说创新是新经济的动力之源,那么技术创新则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创新要求技术创新作为其坚实的基础,而合理的技术创新方法则可以促进企业创新的整体进程,从而更有利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身处IT行业,每一个人都有一种紧迫感,因为我们看到,技术创新正在加速前进。例如半导体产业过去用了28年时间才使微处理器的速度达到1GHz;而近20个月以来,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上了3GHz的新高峰! 一.自主创新模式分析 在坚定走技术创新道路的企业发展道路中,基本上有两种模式,业界称之为“爬北坡”和“爬南坡”。所谓“爬北坡”,指的是企业从发展一开始就把自身定位在技术驱动型企业上,在研发方向上直接切入核心技术的领域,在此方面投入巨大的精力。“爬北坡”道路笔直,但比较艰险。 所谓“爬南坡”指的是企业从产品、应用技术层面开始研发,逐渐在技术、资金上积累,逐渐向核心领域进军,最终把自身塑造成技术驱动型企业。“爬南坡”道路平缓,但比较安全。 对于中国的企业而言,“爬南坡”从产品、应用层面向核心技术层面逼近有它天然的优越条件:首先,中国企业位于中国市场的最前端,灵感来源于用户的需求,所以,在产品、应用领域中对用户需求的把握占据了先机。 其次,一旦占据了产品、应用层面的技术制高点之后,必将会带来可观的利润,这就保证了研发的持续性,对于科技创新而言,坚持不懈的投入至关重要。 从联想的技术发展模式而言属于后者,事实证明,在产品、应用技术层面的不断积累,在研发上的持续投入,后者已经在此种发展道路上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2002年,联想万全慧眼智能监控管理系统问世,服务器实现核心技术从“0”到“1”的跨越;3月18日,深腾1800系列发布,高性能服务器实现从无到有

企业的知识创新与管理探讨

企业的知识创新与管理探讨 一、知识经济的发展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作为生产要素,以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为基础的经济形式。知识作为一种产品有着和传统产品不同的特性,知识的生产是以教育和学习为基础的。在中国,知识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已经逐渐渗透到国家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随着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传统产业,知识已经逐渐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 知识经济是相对于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而言的,农业经济持续时间最长,以农耕业与畜牧业为主,主要生产满足人们最基本生活需要的生活资料为主,本质上还以个体手工业为主。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第一产业。随着蒸汽机的发展与电气技术的应用,人类进入工业经济时代,个体手工业被规模化的工业生产方式代替,资本迭代累积,促进了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工业生产也制造业为中心,这就是第二产业。 知识经济以网络化信息化为基础,以知识产品的生产流通为特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彻底改變了传统意义上的产业结构,生产与消费社会化程度更高。知识经济使全球化程度空前提高,市场供求关系变得精确和透明,原材料与能源可以更有效地调配与使用,工业化生产可以更有效率地组织起来。人的知识生产能力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科学技术成为真正的第一生产力,知识与信息产业被称为第三产业。 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企业想要在严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必须努力研制新技术,加快产品迭代速度。因为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只表现在规模上,更多地表现在创新实力上。传统的企业创新仍然依靠封闭式的内部创新,这种模式已经开始遏制企业的创新活力,企业如何突破这一限制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二、企业技术研发与知识创新

在上个世纪,企业的研发以及产品生产与销售都被限制在企业内部,属于封闭式创新。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已经全球化,过于依赖自我研发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因为这种模式导致重复研究,研发效率太低,技术转化为产品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封闭式内部创新模式很难跟上日益变化的市场形势,所以,必须采用新的研发创新模式。 企业的研发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用研究。分别对应于科研机构的科学研究、企业中的技术研究以及中小企业的对现有技术的实用性研究。 基础研究的案例中美国加州大学的查尔斯汤斯教授的激光研究最为典型,汤斯教授一直在研究如何得到狭窄波段的光线,后来发明了激光,并因此获得了196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激光现在的应用范围极为广阔,可用于医疗、通讯、交通、制造业以及军事领域。而最初研制过程中,人们是无法预料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的。 日本东丽公司的研发中心常年以来一直进行的高强度碳素纤维研究属于应用研究,该研究通过大量实验,缩短了这种纤维的制造时间,强度是普通钢材的10倍。现在,东丽的碳素纤维在全球市场中拥有四成份额。在纺织业利润日趋薄弱的时代,东丽公司依靠新型碳素纤维的研究成功进军飞机与汽车制造领域,成为这些领域举足轻重的材料供应者。前后算起来,东丽从开始研发到成品进入市场总共花了三十年时间。 至于实用研究,有时候又称为混合创新性研发,就是对已有的技术成果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改进。这种研发的投入相对前两种来说要少很多,而且更有针对性。就算使用的技术已经成熟,但如果想进行符合企业特点的生产,仍然需要一定量的试验以掌握足够多的数据,同时积累经验和技巧。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非不重要,而是说对于中小企业,这两类研究需要更大的投入和承担更大的风险。 现在人们讨论的企业创新理念,大都发源于熊彼特的理论。熊彼特在经济学著作《经济发展的理论》中,认为创新主体是中小型企业。

企业创新之道企业案例调研报告

附件五: 创新型企业院线提升计划项目综合报告 撰写参考提纲 (注:企业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撰写“一+二+四+五”或“一+三+四+五”部分内容。) 一、企业概述 (一)企业概况。 内容包括: 1.企业全称/成立日期/企业性质/所属行业及在行业中的位置/主营业务和产品。 2.企业组织结构/经营情况、规模(最近统计年度的总资产、总收入、利润总额、全员劳动生产率、现有从业人员)/主要发展历程。 (二)企业近五年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与不足。 内容包括: 1.技术创新成果。专利、科技奖励、产品标准制定、新产品开

发、名牌名标等情况。 2.研发平台。国家、省市级各类研发平台的建设情况(如工程中心、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 3.创新队伍。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人才梯队等情况。 4.产品体系。产品结构、产品层次等情况。 二、企业组建研究开发院情况 主要描述、总结与凝练创新型企业“院线提升计划”项目实施期间,企业在组建研究开发院(简称“研发院”)方面的主要措施、经验、成效及特色做法,重点阐述具有企业特色的做法。对企业研发院建设情况的客观描述,包括研发院的组织结构、功能定位、职能分工、管理制度、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管理流程等内容。 (一)总体思路。 阐述企业组建研发院的思路、原则、目标、架构、机制与功能。 (二)发展目标。 阐述企业研发院的发展目标。从建设规模、研发能力、研发水平、平台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建设、机制建设等方面阐述研

发院的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 (三)建设内容。 阐述企业组建研发院的具体建设内容与成效。建议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 1.能力建设。战略规划、资源统筹与整合、技术创新等能力建设。 2.机制建设。组织架构及各组成部分职能、制度规范等,阐述基本的管理制度。 3.平台建设。工程中心、技术中心、知识产权管理平台、科研管理平台、信息平台等。 4.队伍建设。晋升计划、培养计划、引进计划以及人才队伍的结构、规模、水平。 5.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 6.组织建设。 (1)科研管理组织。包括科研管理、信息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

产品创新管理办法

银行产品创新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全行产品创新管理,加强统筹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强化风险管控,促进全行金融产品创新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全行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根据《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等监管法规以及《银行产品创新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等我行相关规章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产品创新是指我行根据市场变化、客户需求变化等,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的全新产品研发和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进等产品管理行为,具体包括需求发起、立项、研发、审批、开发、上线准备、上线、后评价等阶段。 第三条产品创新管理原则 (一)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全行产品创新应在符合相关法 律法规的前提下依法合规开展,对涉及的风险进行全面和客观的 分析,并在上线前落实相关风险管控措施和监管报备程序。同时,应在上线后加强风险监控,并视情况适时追加风险缓释及控制措施。 (二)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全行产品创新应有明确的目标客户群和目标市场,重视客户体验,注重开发效率。 (三)综合效益最大化。全行产品创新应在上线前进行全面的成本收益分析,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保证全行综合效益最大化。 (四)注重时效性。全行产品创新应注重时效性,各相关部 门应高度重视产品创新工作,安排必要的人力和物力以保证全行产品创新工作的时效性。

(五)操作流程明确,产品核算清晰。新产品上线前,应明确业务操作流程、会计处理办法及分产品核算规则,并在后台操作、员工培训、营销推广、系统支持等方面做好准备,保证推向市场后产品效益可计量、运营高效率和客户服务高质量。 (六)动态更新改进。新产品上线后,应及时跟踪客户和市场反应、销售及业务运作情况等,并根据以上因素进行动态调整,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总行及一级分行。 第二章创新产品的范畴及分类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创新产品具体包括: (一)全新产品,指从未向外部客户提供过的金融产品或服务以及金融市场业务中新增的用于投资和交易的金融工具。 (二)现有产品的改进,是指我行对现有产品进行的将导致我行所承受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信用风险、法律与合规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声誉风险等)发生变化的功能优化、产品组合等改进行为,具体包括: 1. 现有产品增加新功能或原有功能发生变化; 2. 产品组合(捆绑或包装两个以上现有产品或服务); 3. 金融市场业务中现有金融工具由于币种、结构等发生变化而引入新的风险因素; 4. 其他改进。以下对现有产品的改进,如未新增我行所承受风险者,则不属于本办法所称创新产品范畴,具体包括: (一)产品名称的改变;

中国八大供应链创新案例

供应链平台信息汇总 2016-10 目录 供应链平台信息汇总 (1) 解读:2013年中国八大供应链创新案例 (2) 一、小米模式:粉丝饥渴营销+C2B预售+快速供应链响应+"零库存"策略 (2) 二、阿里巴巴:社会化平台供应链整合模式 (4) 三、海尔:C2B+DIY定制+扁平化敏捷制造+开放供应链服务平台模式 (5) 四、一达通:海外电商供应链服务平台的典型模式 (7) 五、上品折扣:打造全渠道模式下的O2O供应链服务模式 (8) 六、顺丰优选:生鲜、农产品直供供应链模式的标杆 (9) 七、海底捞:餐饮连锁供应链平台化模式 (10) 八、汽车之家:潜在的新型汽车供应链渠道平台 (11) 2013年度十大自媒体物流与供应链创新企业”榜单揭晓 (13) 1、深圳一达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中小企业外贸电商服务平台 (13) 2、深圳市递四方速递有限公司-国内外电子商务产业链平台 (14) 3、深圳市创捷供应链有限公司-创捷电子商务产业链服务平台 (14) 4、上海协运天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协运天下-行业电子商务全程标准化服务平台 (15) 5、上海安能物流有限公司-零担快运加盟经营开放式网络平台 (16) 6、稻之道供应链有限公司-中国第一现代农业供应链服务提供商 (16) 7、成都我来啦网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速递易24小时快递自助服务系统 (17) 8、快行线食品物流有限公司-城市共同配送\二段式冷链宅配服务平台 (17) 9、满意通达(北京)软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全国综合物流服务网络 (18) 10、国药乐仁堂医药有限公司-国内第一家、成功实施SPD平台 (19)

解读:2013年中国八大供应链创新案例 张丽娟2014-01-04 标签:供应链 全球供应链20年一次重组,2013年刚好是迎来一个重要的重组之年。在中国,2013年中国企业在互联网经济推动下供应链模式正面临快速转型和创新。回味这一年的行业变化,我们看到太多血淋淋的变革,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新的商业机会正在孕育和诞生。值得欣慰的是那些有创新意识的企业正尝试全面获得了不错的效果,同时也爆发出许多创新的供应链新模式。先总结一下2013年中国供应链的创新亮点: 1、供应链商业模式创新陆续颠覆供应链技术创新。 2、扁平化供应链组织成创新的主流。 3、企业混合型供应链组织模式正在出现。 4、C2B模式和敏捷制造成为新的亮点。 5、O2O的新供应链模式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 6、供应链平台化服务格局初显。 当我整理和解读2013年中国十大供应链创新模式时候,猛然发现,这些品牌和企业他们都融合了上面的6大创新亮点,在各自细分的领域探索出了独特的创新,很值得行业借鉴。 一、小米模式:粉丝饥渴营销+C2B预售+快速供应链响应+"零库存"策略 【背景】 小米,一家创业仅三年的公司,2013年8月实现新一轮融资时,被估值100亿美金!意味着排在腾讯、阿里、百度后面成为中国第4大互联网公司,在硬件公司排名则仅次于联想

关于企业管理创新的相关问题探讨

关于企业管理创新的相关问题探讨

关于企业管理创新的相关问题探讨 摘要:企业管理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课题,在企业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催生了一系列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在学术界也出台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以指导。企业生产经营的实践。近几年来,随着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加强现代企业管理的意义越来越重大。本文首先阐释了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而论述了当前企业管理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新趋势 一、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1.企业管理创新有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管理创新的目标是提高企业有限资源的配置效率。这一效率虽然可以在众多指标上得到反映,例如资金周转速度加快、资源消耗系统减小、劳动生产率提高等等,但最终还要在经济效益指标上有所体现,即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提高目前的效益,二是提高未来的效益即企业的长远发展。管理诸多方面的创新,有的是提高前者,如生产组织优化创新,有的是提高后者,如战略创新与安排。无论是提高当前的效益还是未来的效益,都是在增强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从而有助于企业下一轮的发展。 2.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企业管理的有序化、高度化是企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常有人说管理和技术是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倘若管理是如此的话,管理创新自然更是如此,因为管理创新的结果是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管理创新对稳定企业、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可以从诸多方面来看。如用来管理新型多单位企业的管理层级制,一旦形成并有效地实现了它的

协调功能后,其本身也就变成了企业持久性、权力和持续成长的源泉。因为层级制超越了工作于其间的个人或集团的限制。当一名经理退休、升职或离职时,另一个人已做好准备,他已受过接管该职位的培训。因而人员虽有进出,其机构和职能却保持不变。管理层级制的这一创新,不仅使层级制本身稳定下来,也使企业发展的支撑架稳定下来,而这将有效地帮助企业长远的发展。 3.企业管理创新有利于企业拓展市场增强竞争力。 企业管理创新在市场营销方面进行,将帮助企业有力地拓展市场、展开竞争。企业在进行市场竞争和市场拓展时,将遇到众多竞争对手即厂商和顾客,因此这一竞争过程实为多个博弈对象的动态博弈过程。一个企业若能在这一过程中最先获得该博弈的均衡解,即管理创新具体方案,便能战胜对手,获得博弈的胜出。这个解无非是在能预见对手们的相应对策条件下寻找出最佳的、新的市场策略的运行方式而已,这就是一种管理的创新。如许多跨国公司在瞄准中国市场后,所采取的一系列市场行为,均有其战略意图,这一意图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二、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有效管理。 企业管理松弛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首先是工作纪律松,企业内部分工不明,企业内人浮于事,职责不清,涣散,很多的干部职工都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企业经营效益每况愈下,经营随波逐流;其次是“乱”,财务管理和营业现场管理混乱,导致了管理服务质量差,企业的声誉受到了影响,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的销售和利润受到了影响,尤其是财务管理的混乱,会使成本急剧上升,开支费用时空,资金周转速度下降,企业发展没有后劲,负债率提高。很多企业出于某种目的,甚至在指标、数据上大掺杂水分,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出现了“三低”现象:效益低、效率低、收入低,最终导致了企业发展中的恶性循环。

产品整体概念的创新研究_朱思文

产品整体概念的创新研究 朱思文 摘 要:产品作为市场营销组合(4P S)中的一个利器,一直是企业所重视的内容,许多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在不断地完善产品整体概念。文章在菲利普 科特勒(Philip Kotler)的产品整体概念三层次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产品五层次论,并提出了实施情感产品和个性产品的方法。 关键词:产品整体概念 创新研究 方法中图分类号:F2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5)11-182-02产品是企业市场营销组合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仅仅靠提高产品质量是远远不够的,企业还应该从最佳营销组合的需要出发,多角度完善产品,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 产品力。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对产品整体概念的创新研究。 一、产品整体概念的演变 1.两层次结构的产品整体模型。贝内特(Peter.D.Bennet,1988)构建了一个三角形的两层次模型,见图1。在这个模型中,附加产品包括送货、修理服务、品牌形象、保证、包装和信贷等。他指出: 附加产品是由伴随的利益而增加了价值的物品、服务和思想,它是卖方打算卖的东西和买方感知到的东西两者的综合。 但他错误地认为: 附加产品是消费者真正购买的东西。 这就忽视了核心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利益。 马杰罗(Simon M ajaro,1993)和佩恩(1993)的模型在结构上十分相似,均由核心产品和产品围绕物构成。齐克曼德和阿米科(1993)共同推出的模型由核心产品和附加产品构成。他们认为产品整体分为主要性状和附属方面两个层次。核心产品即产品整体的主要性状,是核心提供物的基本特性和基本方面,包括具体的特性、美学、包装、保证、使用指令、修理服务、合同、威望和品牌名称等,每一部分都提供追加利益。附属方面与核心产品的绩效结合后,共同满足购买者的需要。 库尔茨和布恩(David L.Kurtz and Louis E.Boone,1987)推出了一个正方形的两层次模型,见图2。内层的正方形是提供给消费者的物品或服务的物理特征和功能特征,外面的正方形包括品牌、包装和标签、保证和服务以及产品形象等。 从上述两层次模型,我们可以发现,模型构建者在认识上尚不尽一致,对附加产品认识层的认识差异较大。 2.三层次结构的产品整体模型。三层次结构产品整体模型的构建应归功于科特勒。在其著作 营销管理 1976年版中,他最早提出了三层次划分:即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核心产品是提供给购买者或购买者所追求的基本效用或利益,有形产品是产品的外观,包括质量、特征、式样、品牌名称和包装,附加产品为买主取得有形产品时所获的附加利益。这时,科特勒尚未给出三个层次的具体位置。这一问题在 营销管理 1984年版中得到了明确回答,即核心产品位于产品整体的中心,它回答 购买者真正要购买的是什么 ,有形产品位于产品整体的中间层,附加产品位于产品整体的最外层。三层次结构模型的层次增加,本质上是对两层次结构模型中第二层次所包括的内容进行再次划分的结果。 3.四层次结构的产品整体模型。四层次结构的产品整体模型是莱 维特(1986)提出的。他认为,提供物可以在几个层次上加以观察,并具体的提出了四个层次:一是核心产品或一般产品,它是产品的有形属性;二是期望产品,是消费者对有形属性或其他属性的期望,是需要满足的最低限度的购买条件,诸如送货条件、安装服务、售后服务、维修、备件、训练、包装、便利等;三是附加产品,是超出顾客期望的部分;四是潜在产品,是可能增加对购买者具有效用或可能具有效用的特点和利 益。 4.五层次结构的产品整体模型。五层次产品整体模型最早见于科特勒的 营销管理 (1984)著作中。与他的三层次模型相比,五层次模型增加了潜在产品(第五层)和期望产品(第三层),改造了原来的第二层,有形产品的提法代之以 一般产品 ;附加产品层被推向第四层。据科特勒解释,五层次由内到外依次是核心产品、一般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潜在产品。核心产品是最基本的层次,是购买者真正购买的基本服务或基本利益;一般产品由核心利益转化而来;期望产品是购买者购买这种产品时通常期望和赞同的一组属性和条件;附加产品是期望产品之外的购买者欲求(desires);潜在产品包括产品在将来可能经过的所有附加和转化,潜在产品指出了产品可能的演变,而附加产品描述的是产品中现今包括的东西。 二、产品整体概念的创新 1.新的产品整体概念五层次的构成。尽管国内外学者不断地在完善产品整体概念,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必须从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剖析产品整体概念,因此,本文提出了个性产品和情感产品概念,把整体产品分为核心产品、形式产品、附加产品、个性产品和情感产品五个层次。由此可知:产品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系统,它既包括有形产品,也包括无形产品,产品既要满足消费者的生理需要,也要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要。情感产品和个性产品的提出,正好弥补了以往产品概念对无形产品重视不够,对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关注较少的不足,对企业提高产品的无形价值,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产品的赢利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 2.个性产品研究。个性产品就是指消费者在消费产品时,通过产品消费所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利益。包括产品宣扬的价值观、生活态度、性格、生活方式、爱好、兴趣等。消费不仅是为了满足生存、生活的需要,而且成为了一种张扬个性,凸现自我、铸就特性的方式。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可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一个从物质需要到精神需要,由实到实中有虚的过程。并且,随着需要水平由低向高发展,需要的个性呈倒金字塔结构膨胀,即需要层次越低,需要的个性越少;层次越高,个性、差异性就表现得越明显和复杂,此时的消费可以看成追求个性的需要。正因为如此,许多酒吧请技师指导客人自己亲手调酒、调饮料,许多商场打出了 调出你自己的味道 的广告,在商场由技师指导你自兑香水。这些营销手段尊重了消费者的个性,提高了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因此,个性产品就成了产品整体概念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3.情感产品研究。情感产品是指产品含有的情感意义。它包括亲情、友情、爱情、满足感、成就感、自豪感、归宿感等情感、情绪因素或象征意义。人是有情感的社会群体,产品不能再被看成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形态,而是与人交流的媒介,人与物质是可以产生感情的,并可以把这种情感融入人类的行为活动中,将情感赋予产品,让产品具有 人的情感 。企业可以通过制造一个感人的画面或故事情节,让目标顾客感动或产生共鸣,引发其同情心或其他情愫,使产品演变成抒发情感的载体。 三、情感产品和个性产品的实施 1.在产品中融入情感和个性的因素。既然消费者购买产品时非常关注产品所表达的个性意义和情感因素,企业在进行产品概念构思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如何把情感沉淀在产品中,通过情感纽带建立购买产品时的联想。淡化产品的功效,让产品变为一种情感的载体,通过产品的消费,表达渲泄或寄托情感,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 在产品功能、品质、服务日益同质化的今天,仅靠传(下转第184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