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化要览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要览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要览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要览复习资料

第一章中国思想

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重要著作。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论语》《孟子》《荀子》

墨家:墨子,《墨子》

道家:老子、庄子,《老子》《庄子》

法家:韩非、申不害、管仲、子产,《韩非子》

2.孔子的仁学和礼学思想分别是什么?

仁学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礼学思想:恢复周礼,以西周礼制为标准,实行的具体主张为“正民”、反对“政”、“刑”。

3.老子和庄子的思想有何异同?

异:老子的“无为”指顺应自然,庄子的“无为”指遵循事物的自然趋势而为;老子认为社会的发展和文明乃万恶之源,他斥礼乐、排刑政、恶甲兵,主张回到“小国寡民”时代,实行无为而治,但社会发展不可逆转,复归原始时代的人的本性无法实现,于是庄子试图逃离实物质世界地藩篱,到纯粹的精神世界去寻求自由,他认为一个人可以彻底摆脱物质世界的羁绊,让精神离开肉体的躯壳,无拘无束地游心于无功、无名、无几的绝对自由的世界。

同:把道作为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道法自然”的哲学命题和“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是一致的,作为万事万物的本原的道是自然无为的,统治者治理国家也应顺其自然,实行“无为而治”的方针。

4.什么叫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

5.什么是玄学?

玄学即以老庄学说为思想资源来研究幽深玄远的形上问题的学说,因其主要以老庄思想为依据,所以又称“新道家”。

6.什么是阳明心学?

阳明心学即由王阳明提出的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三大论题的学说。

7.什么是考据学(朴学)?

清代自雍正、乾隆以后,思想控制日趋严格,学者为避免触犯时忌,其著述多集中在考据训诂方面,其结果便是清代考据学的兴起。其治学之根本方法在“实事求是,无证不信”,其研究范围以经学为中心而衍及小学、音韵、史学、天算、水地、典章制度、金石、校勘、辑佚,等等。

对古籍加以整理校勘注疏辑佚。

8.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有哪些,主要贡献或思想是什么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对专制制度做了有史以来最激烈的抨击,提出的“分治”思想不经否定了“君权神授”说,也超越了孟子的“民贵君轻”论,可为近代民主意

识的先声。

顾炎武:主要致力于对经文本义的考索,欲籍此探索圣人之本义,著有《音学五书》《日知录》《金石文字录》等作品,开清代考据学先河。

王夫之:以“六经责我开新面”的气魄对理学进行全面批评和创新,在理气、理欲、道器、心性等许多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传统学术进行了总结。

第二章中国宗教

1.简单了解佛教的传入和发展情况

两汉之际,佛教由西域传入中国内地。东汉初年上层权贵中已有人信佛,但依附于黄老崇拜。汉末三国时期,下层佛教信徒日渐增多。在佛经传译方面,安息国僧人安世高于桓灵之世来到中国,系统翻译介绍小乘经典及禅法。与此同时,月支僧大支娄迦谶来华传译大乘般若学经典及思想,从此大乘佛教传入汉地。三国时,魏人朱世行首次西行求法。但终汉之时,佛教尚未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未能引起人们强烈的关注。南朝诸帝皆敬信佛法,尤以梁武帝佞佛最深,使佛教在南朝盛极一时。北方诸少数民族政权大多扶持佛教,中国僧人不断西行求法,最著名的为晋宋之际的法显。道安弟子慧远在南方颇有影响,他与刘遗民等123人建斋立誓,共期往生净土,开中国净土宗之端。隋唐时期是佛教的成熟期,先后出现了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净土宗、禅宗等佛教宗派。宋元以后,佛教衰落,成就主要表现在佛典的整理。

藏传佛教是在公元7世纪,由西藏原有的“苯教”结合印度传入的密教和汉地传入的大乘佛教而形成的。从7世纪松赞干布奉教,到9世纪中叶以前为“前弘期”,以赤松德赞时期最盛,但内有渐顿之争,外有与苯教的激烈冲突。该教又传到四川、青海、甘肃、蒙古等地,并外传至附近不丹、尼泊尔等国家。

2.什么是原始宗教,具体内容有哪些

原始宗教是指尚无宗教经典,也无宗教组织的的一种有神信仰,它属于宗教发展的早期形态,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诸等形式,分别反映了原始人类的生态观、人际观和伦理观。

3.什么是民间宗教,正统宗教,我国正统宗教的代表是什么

民间宗教:包括信仰、迷信及时代相传的文化仪式。

正统宗教:指具有精致的教义管理、严密的组织仪轨,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宗教形式。

其代表为佛教和道教。

4.什么是图腾崇拜

在远古时期,人们相信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有着神秘的亲属关系后其他特殊关系,此物就成为这个氏族的图腾,成了这个氏族的保护者和象征。

5.简单了解我国佛教的一般知识

a 佛教是世界四大宗教之一,创立者:释迦牟尼。

b 佛教寻求苦乐之根源及其对策:要求止恶行善,改修往来,断烦恼,了生死,超越轮回,悟证真理;发菩提心,立大悲愿,愿我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c 梵语中:释迦,译能仁,代表慈悲;牟尼,译寂默,代表智慧。

d佛教中的“自由”:不是言论上、信仰上、经济上以及行动上的自由,而是心理上的自由。

e佛教中的“平等”:不是种族的、法律的、经济的以及待遇的平等,而是理性的平等。

f佛教中的名僧及其著作:

g晋宋之际:法显著作《佛国记》

h鸠摩罗什是龟兹名僧著作《般若》、《法华》、《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经论74部,系统介绍了印度佛教大乘空宗学说。、

i中国名僧:道安、支遁、僧肇、慧远、道生等人。

j慧远:《三报论》、《沙门不敬王者论》

k佛教中不同的宗派:

(1)天台宗:

创始人:智顗

特点:该宗适应中国统一的政治形势,用“五时”、“八教”、的判教方法,将佛教内部各派加以贯通。认为,空、假、中三谛皆由心生,提出“止观”双修,以智慧断惑,以禅定养性。

(2)唯识宗(又称法相宗):

创始人:玄奘和窥基主要著作:《成唯识论》

特点:该宗宣扬“万法唯识”,以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为八识,前六识管感觉和思维,第七识起联系作用,第八识总管一切,是“根本识”。

(3)华严宗:

创始人:法藏主要著作:《华严经》

特点:该宗强调无碍圆融,要沟通主客观界限,把认识对象看成主客统一,把世界描绘成复杂多样又连贯圆融的关系网,事事皆体现佛性,彼此交相辉映,重重无尽。(3)净土宗:

创始人:道绰、善导主要著作:《无量寿经》、《观音量寿经》、《阿弥陀经》

特点:该宗宣扬极乐世界美妙无比,信奉者只要口念佛号,坚持不懈,即死后往生净土。(4)禅宗:

创始人:达摩

L六祖弘忍后分为北宗和南宗。北宗尊神秀为祖,主张渐悟。南宗的创始人是惠能,南宗的出现,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完成。

m佛典:宋代雕刻的《大藏经》明代雕刻的《南藏》、《北藏》、《方策藏》清代刊刻的《龙藏》

6.什么叫机锋,什么叫公案,什么叫棒喝

机锋:用比喻、隐语等来表达思想、启发他人。

公案:禅宗所称宗门历史故事,名为“公案”。

棒喝:禅宗大师们喜欢手持禅杖,作为领众的威信象征。后以棒击或拳打、脚踢的方式来开导信徒,称之为棒喝。

7.道教对中国文化有何影响

(1)对中国思想文化进程的影响: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受道家思想影响,邵雍的先天象

数之学,其框架来自道家的《先天图》;

(2)对民间信仰的影响:道教诸神庞杂而无严密系统,造成明清民间信仰的多重崇拜;还

有明代问世的道教《功过格》《阴骘文》等劝善书,对民间道德生活有深远影响,起着移风易俗色作用;

(3)对艺术的影响:广泛吸收各地民间音乐乃至西域音乐发展起来的道教音乐,不仅涌现

了像阿炳这样的著名音乐家,而且还保存了《玉音法事》《大明御制玄教乐章》等许多乐谱,这些都是民间音乐的宝贵遗产。

(4)对文学的影响:道教对中国文化的艺术想象力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使中国文学充满

了浪漫主义色彩,丰富了文学创作的题材,给文学艺术提供了神奇诡谲、色彩绚丽的意象,激发了无数作家、诗人的艺术想象力;

(5)对科学技术的影响:炼丹术极大地推动了古代化学科学的发展,积累了关于汞、铅、

砷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此外《真元妙道要略》一书载了有关制造火药的最明确记录;

(6)对医学的影响:“悬壶济世”出自道教的故事传说,葛洪撰有《金匮药方》《肘后备

急方》《神仙服食药方》等多种医药书籍,对传染病有所研究,对疫苗法也有确切的认识,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孙思邈的《千金药方》都是道教著名的医药书,李时珍《本草纲目》肯定任督二脉乃道家从静定功夫中得来,还丹内炼成为医疗术之一;

8.简单了解藏传佛教的基本知识

(1)藏传佛教在公元7世纪由“苯教”和印度密教、大乘佛教结合形成。

(2)该教以无上瑜伽密为最高修行次第,称为藏密。

(3)宗教活动重视诵咒、祈祷、祭祀、供养,尊称高僧为“喇嘛”分“前弘期”和“后弘期”(4)11世纪中叶起,各教派陆续形成,有白教(噶举派)、花教(萨迦派)、红教(宁玛派)、黄教(格鲁派)等,13世纪出现活佛转世制度

(5)黄教由宗喀巴创立,在各教派中势力最大,其嗣法弟子称达赖、班禅,代代相传,担任黄教教主。

第三章中国民俗

1.了解古代姓氏起源

姓氏本身是社会结构中标示血缘关系的符号,与宗族、门阀、身份等制度密切相关。姓氏最初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为若干氏族,每个氏族以区别他族的图腾和居住地为族号,这个族号便是“姓”。

“氏”的产生比姓晚,同一母族又分为若干族,每个支族要有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便是“氏”。

奴隶社会以后,“氏”大都由统治者赐封地而得来。

春秋战国时期,“氏”已经成为贵族地位的标志,秦汉以后姓与氏合二为一了。

2.古人名与字的关系如何

(1)字与名意义相同;例:屈原,本名平,字原,平原同意。

(2)名与字意义相关,字是对名的补充与说明;例:张飞,字翼德。

(3)名与字意义相反;例:晏殊,字同叔,殊与同意义相反。

(4)名与字取于五行相生相克;例:楚公子壬夫字子辛,壬为水,辛为金,取水生金之意。

(5)名与字取自古语;例:钱谦益字受之,取自《尚书》“满招损,谦受益”之语。

3.古代称谓的常用谦称,重要亲属称谓,上古女子称名方式

常用称呼:

先秦男子一般对尊贵者成为:臣、仆

后世只有官员对帝王称:臣

清代大臣对皇帝自称:奴才

官场中下属对上司自称:卑职

老百姓在地方官面前自称:小民、小人

先秦之外平辈间的谦称:仆、有时也会有鄙人、不才

年轻者对年长者自称:晚生、后学

年长者对后辈自称:老朽、愚

写信给别人时要自署名而非字号,向对方称自己的亲属时要加“家”,如“家父”等

“弟妹”要称为“舍妹”、“舍弟”

“儿女”要称为“小儿”、“小女”

“妻子”要称为“内人”、“拙荆”

已故的亲属要加“先”,已故的兄弟要加“亡”

平辈一般称字或号,下级称上级为大人,长辈对晚辈用“尔”、“汝”,自称“吾”、“余”、“我”,对年长男性尊称为“丈”,平辈尊称为“子”,称对方亲属常加“令”字

对方父母亲:令尊、令堂

儿女为:令郎、令爱

对方夫人为:尊夫人

重要亲属称谓:父亲称考,母亲叫妣

上古女子称名方式:比较常见,故不一一举例,请翻看书P48

4.古代婚姻形式经历了那几阶段

(1)杂婚;(2)血缘婚;(3)伙婚;(4)对偶婚;(5)专偶婚;

5.了解古代服制(礼服、官服、丧服制度)的一般知识

丧服制度:

斩缞:丧服中最终的孝服。材质:最粗的麻布制成,断处外露,不缝边。一般是子女为父母,妻为夫,或父亲为长子所服。守制:三年。

齐缞:次重的丧服。材质:用粗麻布制成,剪短的地方缝边。一般是孙辈为祖辈服,为祖父母服制一年,为曾祖父母服五个月,为高祖父母服三个月。

大功:材质:用熟麻布做成,为伯叔父母及堂兄弟和未出嫁的堂姐妹。服丧时间:九个月。

小功:五个月。

缌麻:用最细的熟麻布做成,为从曾祖父母、族伯叔父母、族兄弟姐妹、表兄弟、岳父母,服丧时间为三个月。

官服制度:

(1)随着宗法制度的形成,天子、诸侯、大夫、平民的服饰都因尊卑等级不同而不同,一般有冕服、弁服、元端和深衣数种。

(2)在唐朝服饰中,最重要的变化是品色衣的出现,即以服装颜色分辨官位的品级。皇帝着黄袍、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都是紫袍衫,五品以上大红袍,五品以下着绿、青衫,士兵衣皂,庶人着白袍衫。

(3)明代依据汉族习俗重新规定了服饰制度。

(4)清朝服饰一改汉人的习俗,按满族风尚订制服饰制度。

礼服制度:汉代后,人们喜欢把宽袍大袖的深衣作为礼服,但在形制上有所改进。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历代公卿的服饰正式有了礼服和常服的区分。

6.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节俗活动、文化意义

由于起源和节俗活动比较简单,故不作介绍。

文化意义:

我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是在农业文明的大背景下形成的发展的,所以节日也具有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与春种、夏锄、秋收和冬藏这种生产性节律相适应。春祈、秋报、夏伏和冬腊这些民间节日,无不显示了农业社会的特色,反映出人们渴望风调雨顺、年年丰收的情怀。,

同时,因为传统社会中人伦亲情的特点,节日习俗也有了浓厚的伦理观念和人情味,祭祖团圆是节日习俗的重要内容,就这一角度而言,传统节日也是维系人际情感的重要纽带。体现凝聚力和包容性。

7.了解关于茶的知识、重要著作、重要人物

(1)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其故乡在我国云南思茅地区,茶最初被作为一种药材。(2)西周时期,栽茶作为一项农事生产;秦汉时期饮茶成为日常习惯,作为社交活动的一种媒介;唐宋之后,饮茶风气普遍,开始征收茶税,沿丝绸之路传向西方种植和加工技术开始走向世界;公元805年,在天台山国清寺学习的日本最澄和尚回国时把茶籽带回日本,从此开始日本饮茶的历史;17世纪,中国的茶叶又陆续传入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地,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饮料。

(3)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一套茶具表明当时贵族饮茶一般要举行一定的仪式,即茶道;“吃茶”之说,宋元后,逐渐改为泡茶。

(4)均出自唐代的两部著作:《四时纂要》,陆羽(被追忆为茶仙、茶圣)的《茶经》

(5)茶的发展与宗教相关,道教认为茶可以轻身延年,有助于修行;佛教中,品茶可以提神,也是参禅悟道的媒介;宗教与茶的结合提升了茶的精神品味,丰富了茶的内在含蕴。

第四章中国语文

1.简单了解汉字形成发展的几个阶段(主要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的知识

(1)甲骨文、金文、篆文称为古文字,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称为近代文字。秦末汉初是汉字由古文字发展为近代文字的过渡时期。

(2)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现在所知道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3)战国时期,文字的载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春秋末期形成了与周秦文字形体结构差异明显的新字体,称为六国古文。

(4)秦统一六国后,为了实现文化上的统一,秦始皇规范了标准文字为小篆,这就是古文字最进步的阶段。

(5)隶书是汉字形体进入“近代文字”的开始,相传为秦代书家程邈所作。

(6)草书最初是在隶书快写的过程中产生的。

(7)楷书一名始于唐代。

第五章中国史学

1.我国古代史书的主要体裁有哪些

纪传体通史,如汉代司马迁的《史记》

编年体断代史,如汉代的荀悦的《汉纪》

制书通史,如杜佑的《通典》

编年体通史,如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纪事本末体,如袁枢的《资治通鉴纪事本末》

本朝史,如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

典制体史书,如南宋郑樵的《通志》元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与《通典》并称三通;

第六章中国文学

1.《诗经》历史地位、基本知识

《诗经》是我国第一本现实主义的文学,所体现的写实精神,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诗经》共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地方民歌十五国风160篇。

雅:正声雅乐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

颂:宗庙祭祀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采用手法:赋、比、兴

2.关汉卿、王实甫的代表作是什么

关汉卿《窦娥冤》

王实甫《西厢记》

3.《三言》是什么

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第七章中国美术

1.国画从题材、画法、主体等方面划分,分别可分为哪些类型

题材: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画法:工笔,写意,没骨

主体:工匠画,院体画,文人画

2.一般了解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及其字体、历史地位、代表作(主要为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

王羲之:魏晋时期人,书圣,与钟繇并称为“种王”,《兰亭集序》,其书法奇而正,雄而迭,健而美。把中国的书法艺术推向了顶峰。

欧阳询:初唐,楷书最好,被推为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皇甫诞碑》,九成宫醴泉铭。

颜真卿:中唐时期人,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楷书代表人物,创“颜体”,《多宝塔感应碑》《东方画赞碑》《颜氏家庙碑》。

柳公权:中唐时期人,楷书代表人物,创“柳体”,《玄秘塔碑》《符璘碑》《神策将军碑》,颜柳书体之别,用“颜肥柳瘦”来概括。

第八章中国音乐

1.“五音”指什么

宫、商、角、徵、羽

2.典故“高山流水”相关人物

俞伯牙、钟子期

3.“阳春白雪”的意思

指难度高,不易演奏和歌唱的曲子

第十章中国科技

1.了解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的重要贡献、医学史上的地位

扁鹊: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医学家,除总结出四诊法外,还熟练掌握了针灸、砭石、按摩、烫贴、手术、导引、汤药等治疗技术。皇帝内经。

华佗:东汉末年名医,以外科闻名于世一生坚持在民间行医,曾成功做过大手术,所用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创造了著名的“五禽戏”。

张仲景:东汉末年名医,擅长内科,撰述的,《伤寒杂病论》具有极高的地位和价值,它最终确定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奠定了中医诊治学体系的基础,从宋代起,

此书被列为官办医学的教科书,并流传到日本、朝鲜和东南亚国家,促进了这

些国家的医学发展。

孙思邈:隋唐时期医学大师,其著的医学著作《备急千金要方》可以算作是一本临床医

学的百科全书,后写了《千金翼方》补充前书,

李时珍:明代医学家,所著的《本草纲目》对世界医学和生物学都作出了杰出贡献。2.《九章算术》《周髀算经》的历史地位

《九章算数》:其中许多内容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他奠定了中国传统数学的特点和风格,标志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形成,历代数学家基本按此体例来阐

述理论和方法。

《周髀算经》: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著作。记载了周代商高所提出的直角三角形“勾三股四弦五”的关系。

第十一章中国建筑

1.中国建筑发展的几个阶段

(1)自上古至秦为成型期;(2)秦汉时期为成年期;(3)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吸收期;

(4)隋唐时期为高峰期;(5)五代宋辽金时期为转型期;(6)元明清视时期为渐进期;

2.了解园林建筑最著名的城市、最著名的园林

苏州狮子林。具体请阅读P274~283

第十二章中国官制

1.什么叫九品中正制

将察举的对象分为九等,政府按等录用。

2.什么是三省六部制

中央形成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分职的制度,中书省取旨,门下省封驳,尚书省执行,尚书省又分为史、民(户)、礼、兵、刑、工,六部。

3.掌握科举制度的基本情况(科举制的定义、产生于何时、唐代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宋代和唐代发生了什么变化,明清时期科举考试有那几个级,通过各级考试者分别叫什么,等等)

科举制的定义: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产生于何时:隋朝

唐代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常科和制科两种。常科又分: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

法、明字、明算等五十余种。

宋代和唐代发生了什么变化:

(a)宋:

1.礼部考试,主考官由皇帝临时任命。

2.建立了殿试制度。

3.废除了“公荐”制度,推行弥封、誊录法。

4.废除明经等科,只保留进士科。

5.考试内容和方法,取消唐代偏重记忆的帖经墨义等考试方法,注重经书义理的阐明。(b)唐:

1. 考试的主要科目:常科和制科两种。常科又分: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

字、明算等五十余种;

2.主考改为礼部侍郎,有时皇上临时委派中书舍人等清要官吏主持,称谓“知贡举”

3.唐人科举及第后须经吏部考试合格才能授官;

4.唐代的科举是由皇帝特招举行的考试;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有哪几个等级:乡试、会试、殿试。

通过各级的考生分别叫什么:

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会试考中的称为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叫会元。殿试录分三甲:一甲取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为状元,也称殿元;第二名称为榜眼;第三名称为探花,合称三鼎甲。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

4.科举制度有什么样的影响

(a)积极影响:

(1)科举对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起了很大作用;

(2)科举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才;

(3)科举对文化教育事业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4)科举对于文学、语言、习俗、民间艺术等方面也有相当大的作用;

(b)消极影响:

(1)考试内容的老套、陈旧和考试方式的僵化,完全不利于选拔经世致用的人才,同时也埋没和耽误了大批杰出人才;

(2)科举败坏了世风,导致官场腐败;

(3)科举导致中国近代学术思想落后,科学技术停滞不前

第十三章中国教育

1.了解西周官学教育情况

西周时期,形成了官学制度,即所谓“学在官府”。官学分为“国学”和“乡校”。国学设立在南郊,又叫四门学。乡学是地方学校。西周各级学校的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一般8岁入小学,15岁入大学。以“六艺”为教学内容,六艺即为“礼乐射御书数”。具体的科技知识,如天文、历法、医药、建筑等知识,则是由“百工”以父传子的方式教学,世代相继,称为“世业”。它们不属于贵族学校的教学内容,这是因为贵族们奉行的原则是“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2.汉代太学的老师、学生分别叫什么

老师:五经博士

学生:博士弟子

3.简单了解专科学校发展情况

汉代时,官学除太学之外,还有“洪都门学”,是我国最早的艺术专科学校,类似今天的文化艺术学院。洪都门学为唐代的各种专科学校开了先河。

魏晋时期专科教育得到发展,设了律学、书学、算学、文学、医学等实用学科的学校,丰富了封建教育制度的内容。私学较前有了发展,质量和规模均超过官学。

唐朝教育的显著特点是重视技能教育,出现了医学、兽医学、天文学、音乐学等诸多门类的专科学校。

明清时期地方性专科学校还有军事、医学、阴阳学等。

4.王安石元丰兴学的主要内容

(1)创立“三舍法”,以严格升级考试制度;

(2)对教材作了规定,学生一律使用由王安石亲自改定的《三经新意》(《诗经》《尚书》《周官》)该教材反对繁琐的章句之学,注重义理之学。

5.什么是“三舍法”

分太学为上舍、内舍和外舍,并制定了一套太学生的肄业、考核及出身的章程。

6.书院教育性质如何,宋明各有哪些著名书院

书院教育性质: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在系统地综合和改造传统的官学和私学的基础上,建构了一种不是官学但有官学成分,不是私

学但又吸收私学优点的新的教育模式。它的官学与私学相结合的产物。著名书院:宋——石鼓书院、岳麓书院、雕阳书院、白鹿洞书院

元——太极书院、鲁斋书院、紫金山书院、岱山书院、双溪书院、景星书院7.书院教育的特点,教育方法何处值得现代教育借鉴

书院教育特点:(1)因材施教、随人指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2)注重校园环境对于人格熏陶的意义,环境成为书院的第二课堂,把

环境和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3)把教育与训育结合起来,提倡道德完善,注重人格教育,形成了一

种重视人格陶冶的书院精神;

(4)通过箴牌、门楹、堂联和斋舍的命名来教育学生;

(5)注重聘请名师主持院务;

借鉴之处:(a)教育特点

(b)管理与教学制度:(1)重在学习方法的传授;

(2)讲会制度

(3)规约制度

(4)以考试的手段来考核学生的学业水平,建立考课制度;

(5)设立日记来记录、考查学生每天的学习情况;

8.书院教育的内容

书院教学内容包括儒学经典(易、诗、书、春秋、孝经、论语、孟子、四书集注),甚至道德性命之说;

9.了解明清时期国子监学生的类别及具体情况,管理人员设置情况

学生类别:(1)举监:在京会试落第的举人,由翰林院择优选送入国子监就读的学生;

(2)贡监:从各地方学校中选拔入监就读的学生;

(3)荫监:三品以上官员子弟靠父荫入监就读的学生;

(4)例监:因监生缺额由普通人家捐助而特许其子弟入监就读的学生;

管理人员设置:(1)最高领导人(祭酒):一般由学识渊博、声望较高的儒学者担任;

(2)副职(司业):协助祭酒管理全监事物;

(3)监丞:坐绳愆厅办公;

(4)典簿:坐典簿厅办公;

(5)典籍:坐典籍厅办公;

(6)博士:坐博士厅,负责讲解经义;

(7)助教:坐六堂,负责讲解经义;

第十四章中国典籍

1.《北堂书抄》《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的性质、特点、历史地位《永乐大典》:(1)性质:明永乐年间编纂的规模最大的类书

(2)特点:“以韵统字,以字系事”

(3)历史地位:

《古今图书集成》:(1)性质:我国现存的规模最大的古代类书。

(2)特点:取材范围从上古到清康熙末年,引书数千种,收图像

6244幅,引文比较准确。

(3)历史地位:

《北堂书钞》:(1)性质:

(2)特点:

(3)历史地位:

2.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图书分类法

四部分类法

第十六章中外交流

1.我国历史上重大的中外交流活动有哪几次,特点分别是什么

自己去翻书吧,姐姐我不高兴打了。。。。。。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题四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题(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称作() A.文化思潮 B.文化传统 C.文化观念 D.文化现象 2.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故其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是() A.地质灾害等 B.沙尘暴灾害等 C.洪涝灾害等 D.风灾等 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进入() A.第一个温暖期 B.第二个温暖期 C.第三个温暖期 D.第四个温暖期 4.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其占主导倾向的追求是() A.和睦 B.团结 C.和平 D.统一 5.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打制石器的使用,当时还没有() A.原始采集业 B.原始捕捞业 C.原始狩猎业 D.农业 6.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 A.三皇时代 B.五帝时代 C.夏代 D.商代 7.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牧师,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 A.教师 B.官吏 C.说客 D.辩士 8.中国历史上,南方的水稻生产上升至高居粮食作物产量的全国第一位是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9.七巧板运用的原理是古算中的() A.出入相补原理 B.等差原理

C.中国剩余定理 D.秦王暗点兵 10.我国古代医学诊断技术“四诊”指望、闻、问和() A.查 B.验 C.测 D.切 11.我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是在() A.公元6世纪 B.公元8世纪 C.公元l2世纪 D.公元16世纪 12.中国古代,开创考选官员的制度,而且确立了儒家思想在选官制度中的支配地位的朝代是() A.周代 B.汉代 C.隋代 D.唐代 13.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则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使得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 A.选举政治 B.世袭政治 C.伦理政治 D.文官政治 l4.完整的宗法制度出现于() A.五帝时期 B.夏朝 C.周代 D.春秋时期 15.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 A.宗族祭祀与祖先崇拜 B.军事征伐与发展农业 C.祖先崇拜与发展农业 D.宗族祭祀与军事征伐 16.中国素称“礼义之邦”,把礼的重要作用说成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经典是() A.《左传》 B.《周礼》 C.《论语》 D.《孟子》 17.下列典籍中,运用类比思维最多的是() A.《周礼》 B.《庄子》 C.《周易》 D.《诗经》 l8.下列观念中,造成中国文化中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的观念是() A.知行合一 B.天人合一 C.重义轻利 D.文以载道 19.倡导道教于鹤鸣山(今四川崇庆境内),因入道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这位“天师”是() A.张道陵 B.张角

中国文化史考题

【中国文化史】 一、选择题(15×1')(出自PPT) 二、名词解释 ①三武一宗 分别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三武灭佛”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这些皇帝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武”字,加上后周世宗时的限佛运动,则合称为“三武一宗之厄”。这四位皇帝先后掀起大规模的排斥打击佛教的运动,使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受到很大打击,在佛教史上被称为“法难”。 ②经和经学 在春秋战国时期,经指的是官府重要典籍和各学派的重要著述的称谓。到汉武帝时设立五经博士,经变成了儒家学派尊崇的所谓孔子亲授的五类或六类著述的专称。经学原泛指注解各家学说要义的学问,后特指训解、阐述“法定”的十三部儒家经典的学问。 ③宗法 宗法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在家族内区分尊卑长幼、规定成员权利与义务、调整内部关系的法则。它源于氏族社会末期的家长制,依血缘关系分大宗和小宗,强调前者支配后者、后者服从前者。中国君主制国家产生之后,宗法制与君主制、官僚制相结合,成为古代中国的基本体制和法律维护的主体。宗法制在西周时候是重要政治制度,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起着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④家国同构 “家国同构”指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由于古代中国的经济基础一直处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状况,所以与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家族制度也深深根植于数千年中国社会结构之中,使国家结构打上家族结构的印记,家与国的组织系统和权力配置都是严格的父家长制。 ⑤古文经学 是指经学中研究古文经籍的学术流派,兴起于西汉末年,盛行于东汉,与“今文经学”相对。古文经,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儒家经书。今文经学为朝廷所承认,处于正统的官学地位;古文经学则未设立学官,处于非正统的私学地位。 (始皇焚书期间,民间儒生将一些古文经书埋藏起来,至汉代前期,相继发现,被先后献给朝廷、藏于秘府,这就是古文经的来历。今文经,指汉初由老儒背诵的经文与解释,由弟子用当时的隶书记录下来的经典。) 三、简答题(3×10') ①法律伦理化的过程 中国法律的伦理化经历了德治、礼治、法治三个阶段。 中国法律伦理化的萌芽时期是原始公社时期,人们依照效法天地的自然法而活动,形成了自节自律的伦理精神。这一时期孕育了中国伦理法律的核心“礼”和思想渊源。 中国法律伦理化的第一次飞跃在西周时期,统治者吸收夏商两朝的教训,将“礼”重新纳入法律体系当中,发掘出伦理精神,形成了刑礼并举的治世之道。 封建社会是法律伦理化的第二次飞跃时期,以汉代法律儒家化的开启为起点,以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的发展为继续,以隋唐伦理法律的完善为标志。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试题

简答题 1. 简述文化的特征。 1)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2)文化具有超个人性。(3)人及人类群体的心理差异决定了文化内容的多样性。 2.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现代化因素有哪些。 ⑴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整体性,研究协调与协和,可为现代智能理论提供启示。 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思想和人际协调理论对调节工业社会中各种人际关系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⑶中国儒学的管理思想越来越引起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的重视。 3. 简要说明孔子的仁学. 仁者爱人,“仁”的基本含义是人所本有的对于他人的关爱。这种对于他人的关爱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但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好的。孔子更强调的是内在的自觉追求,它是要通过艰苦的追求才能取得的。作为君子,在任情况下都不能没有仁。仁是全德之德,恭、宽、信、敏、惠、敬、忠、礼、恕、勇、孝、刚、毅、木、纳及爱人等德目与仁相较而言也能说成是对仁的某一方面的限定。仁应是孔子所认为的道德的最高标准,孔子并不轻意以仁许人。仁的本质内涵是给他人与社会带来益处。 4. 简述孔子的礼学。 孔子认为春秋明期礼崩乐坏,礼乐所代表的等级秩序观念已丧失殆尽,社会动荡而不稳定,因而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保证社会稳定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复礼,即复归周礼。仁是礼的基础,但内心之仁外现的行动要以礼来规范,最终并表现为合礼的规范,因此也可以说复礼是仁的目标所在。 5. 简述庄子的相对论。 庄子认为,贵贱、大小、有无、是非、同异等等一切都是相对的.人们的认识能力有强弱,知识涵养有大小,立场观点有不同,因此对于同一问题解答方式、应答内容就会有不同。井底之蛙、望洋兴叹都表达了人的认识有限性的思考。与其以人的有限性观察各种存在物,不如尽量舍弃身从道,从道的角度思考问题。 6. 简述《周易》一书的构成。 现行本的《周易》一书,由经与传两部分组成,传为七篇十翼。每卦皆有卦爻辞组成。义理与象数都是周易不可缺少的部分,辞、变、象、占四者皆可成为学易的门径,但四者皆知才能真正懂易。 7. 什么是文化传统? 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文化(一般指“软文化”部分)特征或个性。? 8. 简述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并非不作为,而是不强为,顺应道而为。道并非不作为,而是无心于作为,无意于作为,而是为而不宰治,为而不居功,为而不图报。无心于万物,无心于为仁,任其自然,顺其自然。而无不为并非目的,它只是顺从道作为的自然而的结果。 9. 中国古代系统论有何特点。 (1)着眼于整体稳定、协调的对立互补,以及有别有序的阴阳交感的矛盾观。(2)着眼于整体的完善和连续的物极必反,生生不息的回圈运动观。如阴阳双方,有别有序。 (3)以应变为目的,以全体用中为要点的实践辩证法。

中国传统文化复习题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 一、单选题 1.____,是中国形成辽阔版图的一个重要因素。 A、五河流域文化融合 B、黄河文化向各地幅射 C、长江文化向各地幅射 D、南方文化向各地迁徒 2.“二千年之政,秦政也”。这里的秦政指的是____. A、贵族政治 B、古代民主政治 C、古代官僚政治 D、以上三种政治的混合状态 3.中国传统的“和”的起点和基础是____。 A、存异 B、趋同 C、守一 D、无异 4.____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创造出来的景观 A、自然景色 B、文化景观 C、奇异地貌 D、沙漠绿洲5.中国文化的进化是____,遣传因素较多,变异因素较少。 A、直线性 B、跳跃性 C、渐变性(传承性) D、突变性 6.中国传统文化现象的特征是____。 A、智圆行方 B、行规守矩 C、极尽浪漫 D、融汇贯通 7.中国文化充满理性,这是一种“制天命而用之”的____。 A、分析理性 B、实用理性 C、非实用理性 D、创造性 8.____是宗族对中国古代政治的最要影响。 A、儒家治理 B、家国同构 C、宗族关怀 D、宗产继承 9._________是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分嫡庶亲疏的等级制度。 A、贵族制 B、世袭制 C、宗族制 D、宗法制 10.古代世界中较为完善的官僚制是__朝的____。 A、魏九品中正制 B、秦三公九卿制 C、唐三省六部制 D、宋三省六部制 11.中国哲学发展的高潮期是在____时代。 A、殷周 B、近代 C、宋明 D、先秦 12.人性论是中国________的主要理论之一。 A、道德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人本主义 13.战国时的墨家和名家提出的理论,标志中国曾出现____。 A、形式逻辑 B、辩证逻辑 C、伦理学 D、自然哲学 14.中国古代较为全面概括系统思想的观念是________。 A、道德观 B、逻辑观 C、阴阳观 D、五行观 15.佛教汉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____。 A、改变全部原来教义 B、分化为大、小乘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1、试述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古代学术主流思想的发展主要有先秦儒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 宋明理学、乾嘉汉学以及近代的西学东渐所引起的东西文化和学术的交流、碰撞 与融合。中国学术文化思想独具魅力的东方意识与华夏气相对世界文化也产生过 深刻影响。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18世纪前后,欧洲不少启蒙思想家纷纷 从中国文化中寻找思想理论武器。除了儒家思想外,中国传统学术文化思想中的 其他学说也对欧洲产生过影响。如墨子的“兼爱”“非攻”等思想,老庄“柔弱 胜刚强”的学说,深受德国戏剧家莱布尼茨的关注。 中国文化对日本、朝鲜、越南及东南亚等的影响更为明显。日本早在信使开端就大量的引进中国文化。七世纪的“大化革新”实为全盘唐化,自动接受中国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的影响。 2、试述中国古代艺术审美观念中的“尊崇自然”,并结合具体的文学形式展开 其分析。 受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尊崇自然成了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 念。艺术家们渴望与自然达成高度的和谐,在自然之中陶冶自己的审美情操,使 自己的思想境界得以升华。崇尚自然,赞美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永恒的主 题。 道家是最重自然的,他们把物我一体作为审美的最高境界。他们认为作为艺术创 作的主体,应该在精神上达到物我合一的状态,使主体精神与自然同化,使主题 情感与自然同趣,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创作巧夺天工。 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是反应作家渴望回归自然的典范之作。他的《归园田居》细 致描写了纯洁幽美的田园风光,的表达了自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喜悦心 情。 在陶渊明等人的倡导下追求自然的风尚在晋宋之际出现了一个高潮。对此宗白华 在《美学散步》中有过一段描述晋宋人欣赏自然,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超然玄远的意境。 这种尊崇自然的审美观念在钟嵘的《诗品》中也得到了体现。钟嵘重视艺术表现 上的自然本色,反对刻意雕琢藻饰之美,把自然之美当作诗歌创作的最高审美原 则,要求诗歌要充满清新流畅的自然气息。 唐宋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山水游记,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这些作品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反映 了作者对自然造化的憧憬和向往,抒发了作者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的思想情感。 3、试述中国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 第一,传统礼俗的等差性。在农业宗法社会里,人们的身份、地位及人与人的关

中国文化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整理:程德年、杨杨、陈曼、孙珍珍、朱晓笑、蔡东黎、黄丹、俞黄燕、校对:庞丽华、程德年 (^o^)期末复习资料终于整理完了!这里一定一定要感谢10旅管的学舍 和班委会O(∩_∩)O。祝愿每位同学都能考试顺利。 整理的知识主要针对选择题、填空和判断题,涉及了部分名词解释,简答题 和论述题由同学们自己总结答案。有遗漏、错误的知识点请同学们自行补充修改。 一、名词解释 1、文化:现代所谓的文化因研究视角不同而众说纷纭,目前争议主要是对文化范围的认定。 但在一定意义上,则可归纳为两种观点: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所谓广义文化,即人类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所有成就的总和;狭义文化之意识形态,即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你的补充: 2、传统文化:只能够反映一个民族最为本质和最具特色的内涵,由此最能体现该民族基本 精神的今本载体。 你的补充: 3、综合国力:指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而拥有的全部实力,是有许多物质和精神因素作 用的综合体。 你的补充: 二、简答题 1、传统文化形成的基本成因 (1)自然环境:古代文化最容易成长在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水力资源丰富、有天然屏障保卫的自然环境中。 ①适宜的温带气候 ②波澜壮阔的大河——黄河是中国文化最早的发祥地 ③封闭式大陆——万里长城、故宫、四合院是这一特征的形象注释 你的补充: (2)社会环境 ①农业自然经济——起决定作用的是农业经济 ②家族宗法制度 ③政治大一统 你的补充: (3)外来文化 ①第一次是西域文化的输入——波斯葡萄、大宛石榴、大约是毛织品、伊斯兰教 ②第二次是南亚次大陆文化的输入——印度佛教文化 ③第三次西洋文化的输入 三次外来文化输入形成中国文化的包容性,能吸收外来文化来扩大本土文化内涵 你的补充: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练习题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习题 一、填空题: 1、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漫长的历史积淀,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同时又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 2、中国古代社会长达数千年,其社会结构模式是一个以为主体的宗法专制社会。 3、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民族文化。 4、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历史遗产,学习它、认识它具有的现实意义。 5、现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个成员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年代迭经变动演变而成。 6、研究历史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是指环境同时也不能忽视人文环境的重要作用。 7、人类的生存是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通过一定的生产方式,不断为基础的。 8、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农耕的重要性。中国古代夏商周三代就都以立国。 9、农业生产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向人们反复昭示着事物的与生生不息。 10、中国古代农耕型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实现国家的大统一,必须要依靠政治上,和 上的君主集权主义。 11、关于道,老子曾作过多种解释,大致有三方面的涵义:(1);(2);(3)。前两种涵义表明道的,后一种涵义又表明其 。这种现象是老子哲学本身具有的,也是道家学派在尔后的发展中产生的根本原因。 12、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 13、人类思维发展经历了、、、等历史阶段,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是一种。 14、阶级产生以来,人类走着大体相同的道路,都是以为纽带建立起来的组织形式。 15、马克思曾大致把君主专制分为两种类型,即以英、法、德等为代表的欧洲型和以 为代表的东方或亚洲型。 16、中国君主专制出现的年代先于世界各国,早于近两千年。 17、以宗法色彩浓厚和君主专制高度发达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结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18、中国历代学者往往以“”来概括发明并使用文字以前的历史阶段,而这一遥远的文化期正是中国文化发端的初始阶段。 19、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有了人,就开始有了历史,也开始有了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本科)复习资料及答案

期末练兵多选题 1、天人之辩的主要观点(ABCD ) A、重人事,轻天道 B、天道自然 C、天人相分 D、天人交相胜,还相用 2、中国传统艺术的民族特色(ABC ) A、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追求 B、重言志,追求美善合一的审美旨趣 C、圆融贯通的表现手法 D、较强的功利性 3、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 ABCD ) A、以人为本 B、强大的延续力 C、以和为贵 D、重道德 4、造成中国文化近代转型迟滞的原因主要有( ABCD ) A、腐败的专制制度和残酷的经济剥削 B、腐败专制的官僚政治 C、禁海锁国,画牢自封 D、文化专制,扼杀异端 5、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 ABCD ) A、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B、有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C、有助于祖国统一、振兴中华 D、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位 6、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总体特征包括( ABD )

A、实用功利性 B、辨证整体性 C、科学实践性 D、经验直观性 7、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 ABCD ) A、侧重于人生哲理的探讨 B、哲学与政治、伦理含融不分 C、整体把握、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 D、注重对事物的整体把握,较少做细部论证;注重对道理的直觉体悟,而较少做逻辑分析 8、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 ABCD ) A、天台宗 B、唯识宗 C、华严宗 D、净土宗 9、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的传播主要包括( ABCD ) A、造纸术约在唐朝中期传入西亚,再到欧洲 B、火药13、14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很快被应用于军事 C、中国美术、绘画、陶瓷对欧洲人来说不仅实用,而且是有价值的艺术品 D、在学术思想方面,儒家思想由传教士传播到欧洲 10、中国优秀的史学文化传统包括( ABCD ) A、求实精神 B、惩恶扬善的批判精神 C、以史为鉴的经邦致用精神 D、融贯诸学,吸纳百家的会通精神 1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 ) A、仁爱孝悌、谦和好礼 B、诚信知报、精忠爱国 C、克己奉公、修己独慎 D、见利思义、勤俭廉正 12、董仲舒的思想主要有哪些方面( ABC )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 绪论 一、文化的概念、结构和传承 (一)文化和文明 1、文化的概念 中国:“文”本意指交错的纹理,引申为自然与社会纷繁复杂的事象; “化”本意为改易、生成与整理,含有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西方: “文化”本意为耕种、居住、练习、留心或注意、敬神等,后引申为对人类精神的培养化育。 “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英]泰勒《原始文化》1871年 1952年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检讨》一书中,统计从1871——1951年间关于文化的定义有164种,现在有两百余种甚至上千种。 梁启超、梁漱溟、钱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几种文化界说: 广义文化说: 凡是把社会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作为文化涵盖对象的文化定义。 “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1977年版《辞海》

“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1982年《现代汉语词典》 把文化涵盖对象限定在精神现象和精神活动方面的文化定义。 “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专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归结为生活方式、民族心理结构、思维方式、知识系统等等 文化多义兼容说 ”广义地说,指人类的活动方式几创造的物质、精神成果的总和。中义而言,它可以理解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也就是人类创造的精神产品,如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法律、道德、伦理、习俗风尚等观念性的东西。狭义指人类的一般知识及运用文字的能力、水平等。“ 2、文化与文明 文化、文明同义说 施宜圆《中国文化辞典》1987年;袁方《社会学百科辞典》1991 认为文明与文化没有多大差别 文明大于文化说 钱学森、罗大冈”文明包括文化,而文化不能替代文明” 最早见“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易·乾·文言》 指社会生活光彩绚烂,其义包括文化 文化大于文明说 汪澍白“濬哲文明”——孔颖达《尚书·舜典》疏解:“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赋予文明以观照和传播人类所创造的整个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题库完整

一填空题: 1. 文化是人类和的总和,也可以称之 为。 2. 《易传》共有,包 括、、、、、、。 3. 《周易》一书容博杂,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本之书, 也是一本之书,亦或者是一本之书。 4. 儒的最原始的意义应指专门负责办理的神职人员。 5. 如果乾坤两卦表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则乾卦代表的是儒家的,坤卦则代表道家的。 6. 优秀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具有和 等的积极作用。 7. 通行本的《周易》一书由和两部分组成。 8. 中国传统文化就其渊流来说可以理解为三教合流的过程,三教 指、、。 9. 宗法制形成于代,代以后名存实亡。 10.儒墨两家都提倡爱人,但具体所指不同,儒家之爱是 有,墨家之爱是指。 11、就儒道释三教的关系言,我们可以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 的历史中存在的趋势,也可以认为是以吸收外 来文化的结果。 12、“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了庄子的思想。

13、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的有的“性善论”、的 “性恶论”及的“性三品说”。 14、《系辞传》中有学易的四圣道,即、、、四 条学习《易经》的门径。 15、人性论是中国的主要理论之一。 16、孟子四端说,认为人之仁义礼智四德皆有其开端,其中 仁之端,义之端,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 17、文化传统,是指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或。 18、可以将文化概括为四个层次结构, 即、、、。 19、讲人的文化,突出人的命题的思想或流派,我们称之 为。 20、中国的人文主义,出现在古代。它是一种学说,提倡 和谐,追求道德,以为主。 21、是一个地方的人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所习惯 采用的方法。 二、选择题 1.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持的态度。 A. 整理国故 B.全盘否定 C.完全肯定 D.批判继承 2. “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庄子的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_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导论期末复习 考试形式:开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考题题型及要求: 1.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1分) 2.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 3.案例题(1题,30分) 4.拓展题(2选1, 30分) 复习重点: 道德无为礼乐仁义兼爱 名士外儒内法孝法隐 琴棋书画意境茶中庸君子和恕恭敬佛禅 市民文化洋务运动“五四”西学东渐 《中国文化导论》资料 一、单选题(按第一个字的拼音字母排列) A 1、安史之乱造成的文化南移,其结果是(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 B 2、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巨著是(《史记》)。 C 3、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所产生的实际影响是(.消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界限)。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命题,所体现的思想是(人本思想)。 5、从汉代起,历代统治者的统治术可概括为(外儒内法)。 6、创造出诗、书、画三位一体的抒情模式,将之融汇出完整的艺术整体是在(.宋元时期)。 7、从地域上讲,茶文化主要代表了哪个亚文化圈的文化现象(南方亚文化圈)。 8、从本源上讲,炼丹的思想属于(神仙家)。 9、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可以称之为(蜕变时代)。 10、创立了拜上帝教并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的人物是(洪秀全)。 D 11、《大学》和《中庸》所提出的掌握知识的步骤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12、道家应对社会纷争提出“无为”,其中的“为”指的是(人的作为)。 13、“德”的内涵在古代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德”成为美德的代称是在(宋代)。 14、对于“和”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巨大作用,我们可以看出(“和”成为民族文化融合的动因)。 15、第一个在吸取诸子学说精华的基础上对原始儒学进行全面清理和升华的儒学大师是(董仲舒)。 16、对“止于至善”,正确的理解是(不可能到至善之境,因此永不能停止)。 F

中国文化概论(定稿)期末复习资料

一、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的区别及文化结构的四层次说。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 二、中国传统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 是社会结构的宗法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伦理型范式。其正面价值是使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成为礼仪之邦;其负面影响是使三纲五常的伦理说教,“存理灭欲”等成为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障碍。 2 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专制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其正面价值是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整体观念、民族心理上的文化认同;其负面价值是使国人存有严重的服从心态,对权威和权力迷信, 3 是宗法与专制相结合,在政治上表现为儒法合流,在文化上反映为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突出地表现为内圣外王的心态,另一方面又造成法律意识淡薄。 三、“百家争鸣”及其影响。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以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诸子百家”,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等。百家争鸣是中国教育思想史和学术史上空前繁荣和极为活跃的一次盛会。史学教育家孙培青先生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其思想成果,堪称中国思想学术发展的重要源泉”。百家争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的地主阶级和没落的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我国学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以后中国文化的发展基础,决定其发展方向。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主义所推崇的传统文化就是百家争鸣的思想精华。秦朝所采用的治国思想是法家的思想,从汉朝开始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以后各朝都以儒家为正统的思想。法家、儒家都是百家中的大家。百家争鸣为各朝代的统治者提供了各种治国思想,也开辟了多元文化的先河。可以说,百家争鸣的精华部分的组合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源泉。百家争鸣的影响一直贯穿与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虽然自汉开始,儒家正统。此后历代都以儒为主流。但是,百家争鸣的思想依然存在,只不过是融合进儒家的思想当中去了。儒家思想随着改朝换代的历史进程,不断完善自身的特点。为了符合统治者的治国需要,儒家思想必须不断的补充新的内容,而这些部分绝大多是从百家争鸣的精华中取得。可以说,儒家的思想是百家争鸣的一个浓缩。综上所述,百家争鸣自出现的时代起一直到现在,其所产生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2000多年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发展的道路、特点及其中的各种问题、思想都可以从先秦百家争鸣中追溯到其源头。可见,百家争鸣在中国文化中是起着基础性作用的。 四、儒学的发展、演变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儒学的发展演变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儒家思想的形成--先秦时期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孟子是重要奠基人;荀子继承儒家思想,同时杂

中国文化史 复习题

中国文化史 一、名词解释(1) 1、文化的概念 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意识形态。 狭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2、汉语史的历史分期 上古期:从公元前18世纪到公园3世纪,即商、周、秦、汉时期。其中商是上古前期,周秦是上古中期,两汉是上古后期; 中古期:从公元4世纪到公元12世纪左右,即六朝、唐、宋时期; 近代期:从公元13世纪到公元20世纪初,即元,明、清时期。元代是近代前期,明清是近代中期,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是近代后期; 现代期:从“五四”运动到现在。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最后形成。 3、北方文化区特征: 这一地带是区系类型理论运用于实践的重点试点。广义的北方三大块:西北、北方、东北。狭义的北方则东以辽河为界,辽东、辽西各成区系,内蒙古中南部的河套地区和河曲地区也各为区系,西部以陇山为界,陇西属北方区系,陇东属中原区系。又以辽西和内蒙古中南部为中心区系。这一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宜农宜牧地区,既是农牧分界区,又是农牧交错地带。这里文化发展的规律性突出表现在:同一时代有不同文化群体在这里交错。如两种新石器文化(红山文化和富河文化)、两种青铜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曾交错存在。这一地区是中原与北方草原地区的中间环节,在中国古文明缔造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一连串问题,似乎最集中地反映在这里,不仅秦以前如此,就是以后,从五胡乱华到辽、金、元、明、清,许多重头戏都是在这个舞台上演出的。 4、“五礼”的所指及内容 传统的观点认为礼分“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见《周礼大伯宗》章) 五礼分述如下: ①吉礼,就是祭祀的典礼。祭祀是国之大事,所以列为五礼之首。祭祀的对象可以是上帝祖先,也可以是日月星辰、山川林泽、风雨雷电、神鬼怪魔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复习题教学文案

中国传统文化复习题

第一讲绪论 1、名词解释:中国传统文化 答: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中华民族中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与“新文化”相对】 2、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明,两者有何区别? 答:文化本义:文,纹理。引申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文德教化。化,教化,使人与人和谐融洽。 文化定义:广义: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总之,文化是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社会和自身的一切活动及结果。 3、文化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 A、时代性——承传与变异B、地域性——差异性C、民族性——与地域性紧密相连D、阶级性——E、同一性——超自然性与超个体性 4、文化有哪些作用?请简单分析。 答:A、满足需要的功能。B、认知的功能。 C、规范的功能。 D、凝聚的功能。 分析,暂略 5、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哪些基本特点?请简单阐释。 答:(1)崇尚统一,追求稳定(2)伦理至上,群体至上(3)尊老尚古,贵中尚和(4)兼容并包,丰富多彩,非宗教性、泛道德性、内倾性、重乡土情谊 第二讲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一)

《周易》的哲学观 名词解释:《周易》 1、《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中的地位。 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学专著,是中国哲学和文化的源头活水。 2、《周易》一书的组成部分。 答:《易经》和《易传》 3、《周易》卦形中的两种基本符号及其代表意义。 答:阴阳二爻 阴(--)代表阴、柔、女、妻、臣、弱、小、暗、偶数等,代表静态的。阳(——)代表阳、刚、男、夫、君、强、大、明、奇数等,代表动态的;阴阳爻象的形成,本于古人对自然万物的直接观察,象征着广泛的相互对立的种种事物、现象。 4、《周易》的核心思想及其变化观是什么? 答:变化观: 1、矛盾观 2、发展观 3、内外因结合的动力观 核心思想: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矛盾运动之中,并在阴、阳的作用中向前发展。“三易”:变易、简易、不易 (上面四个小问题,可以成为该名词解释的主要内容) 5、“三才”指什么? 答:天—人(君子)—地 1、人取法天地之性,与自然相融合。

《中国文化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文化:现代所谓的文化因研究视角不同而众说纷纭,目前争议主要是对文化范围的认定。 但在一定意义上,则可归纳为两种观点: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所谓广义文化,即人类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所有成就的总和;狭义文化之意识形态,即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你的补充: 2、传统文化:只能够反映一个民族最为本质和最具特色的内涵,由此最能体现该民族基本 精神的今本载体。 你的补充: 3、综合国力:指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而拥有的全部实力,是有许多物质和精神因素作 用的综合体。 你的补充: 二、简答题 1、传统文化形成的基本成因 (1)自然环境:古代文化最容易成长在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水力资源丰富、有天然屏障保卫的自然环境中。 ①适宜的温带气候 ②波澜壮阔的大河——黄河是中国文化最早的发祥地 ③封闭式大陆——万里长城、故宫、四合院是这一特征的形象注释 你的补充: (2)社会环境 ①农业自然经济——起决定作用的是农业经济 ②家族宗法制度 ③政治大一统 你的补充: (3)外来文化 ①第一次是西域文化的输入——波斯葡萄、大宛石榴、大约是毛织品、伊斯兰教 ②第二次是南亚次大陆文化的输入——印度佛教文化 ③第三次西洋文化的输入 三次外来文化输入形成中国文化的包容性,能吸收外来文化来扩大本土文化内涵 你的补充: 2、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 (1)崇尚伦理道德的人际关系——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2)重视政务的价值取向 (3)推崇入世的处世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强调统一的政治理念 (5)光宗耀祖的功名思想 3、学习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自己总结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试卷A及答案

. .. . .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试卷A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 A.生产工具B.生活器具C.运输工具D.典籍 2.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是() A.文化现象B.文化事象C.文化思潮D.文化产品3.青藏高原地区居住于黄河上游河、潢谷地的羌族人,在西汉时称为()A.西夏B.西戎C.西狄D.西羌 4.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毁灭了。其重要原因是()A.与地理条件有关B.与气候条件有关 C.与社会条件有关D.与生活条件有关 5.《阿房宫赋》的作者是() A.李白B.杜甫C.杜牧D.孟浩然 6.中国文化的源泉是() A.三代文化B.先秦文化C.秦汉文化D.唐宋文化 7.陶器的烧制,直接带出的另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手工业是() A.铁器制造B.铜器制造C.青铜器制造D.铝器制造 8.我国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是() A.金銮殿B.宗庙C.天坛D.明堂 9.下列选项中,对血亲五服制的正确表述是() . . . w

A.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 B.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二代,向上推二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 C.以父族二、母族二、妻族一为五服 D.以父族三、母族二为五服 10.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是() A.会亲友B.家族饮宴C.祭祖扫墓D.散祭神 11.西周以后,文献中频繁出现“皇天”、“上天”、“ 天”、“昊天”、“苍天”,表明一种信仰已广泛流传,这种信仰是() A.日崇拜B.月崇拜C.鬼魂崇拜D.上帝崇拜 12.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 A.仁、义、礼B.孝、悌、忠C.礼、智、信 D.恭、敬、诚 13.《中国拉丁化字母草案》的作者是() A.赵元任B.章炳麟C.瞿秋白D.钱玄同 14.下列佛学宗派中,属于中国化佛学宗派的是() A.天台宗B.法相宗C.律宗D.密宗 15.20世纪80年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是() A.梁漱溟B.徐复观C.唐君毅D.杜维明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中国文化属于() A.民族文化B.国别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2.文化的三层次说:广义,狭义,专义的文化 (1)广义的文化又称大文化,即主张文化是涵盖人类所有文明成果的大文化观。(2)狭义的文化又称小文化,主要指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性成果,不包括物质生产及其器物性,实体性成果。 (3)专义的文化是指沿袭传统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文化的直观理解,即将文化理解为文学,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等为主的艺术文化。 3.文化的本质是自然的人化或人化自然。 具体包括: (1)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2)自然包括两个部分: A.人之外的自然。即不依赖于人存在的自然界;“无机身体” B.人自身的自然。即人的“有机身体” (3)自然的人化包括两个方面: A.人类对外在自然的能动的现实的改造。 B.人自身躯体的全部的感觉(内在自然)发生属人的变化。 说到底,文化就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实体而逐步满足自身需要(包括肉体和精神需要)的过程。 4.文化的一般特征 (1)从文化的形成上来看,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 (2)从文化的内容构成上来说,文化具有复合性。 (3)从文化的表现上来说,文化具有象征性。 (4)从文化的影响来说,文化具有传递性。 5.文化的功能 定义:文化的功能是指文化系统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中,能适应和满足个人与社会多种需要的重要作用。 (1)记录功能:口头语言,文字,物质型文化

(2)认知功能:人类总是不断地通过文化来认识自然,社会,自身,世界。(3)传播功能:言语和文字,实物 (4)教化功能:文化不仅自觉地教化人,而且更多时候是潜移默化的教化人,使之社会化。 (5)凝聚功能:在民族群体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义;文化层次不同,文化凝聚范围,程度,层次也不同。 (6)调控功能:主要依靠精神型文化和制度行为文化来实现。 6.文化形态学角度将广义文化分为四个层次: (1)物态文化;是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 (2)制度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社会规范的总和。 (3)行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风俗习惯,行为礼仪,交往方式等); (4)心态文化:(是文化的核心部分)相当于精神文化或社会意识的概念,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又包括基层意识形态和高层意识形态)。 7.什么是中国文化?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实际谈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国文化的含义:是指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在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创造出来 并且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文化总和。中国文化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中国文化根生土长,多源一体。 ●中国传统文化含义: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 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诸多层面的内容。 ●理解【从时间维度理解】: (1)传统文化指文化的过去式。 (2)传统文化又指文化的现在式或正在进行式,即从过去一直延伸到现在的文化观念。 (3)传统文化也可能指文化的将来式,即对未来的文化建构产生影响的文化观念,它们将成为未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题(最终稿)

1. Eight Taoist Immortals 2. The Book of Songs 3. Sima Qian 4. The Four Literary Eminences 5. Dream of the Red Mansions 6. Huangmei Opera 7. Official schools 8. Eight-part Essay 9. Compass vehicle 10. G oldbach's Conjecture 11. Shadow boxing 12. Spring Festival 13. Cowherd and Weaver Maid 14. Efang Palace 15. Beijing quadrangles 1.The Eight Taoist Immortals were popularly worshipped by Taoist believers as well asordinary people. They were Han Zhongli, Zhang Guolao, Lu Dongbin, Tieguai Li, He Xian'gu, Lan Caihe, Han Xiangzi and Cao Guojiu. 2.The Book of Songs is a collection of China's 305 oldest poems from the early Western Zhou Dynasty to the middl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is regarded as the earliest realistic literature in China. In the light of rhythms, the work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Feng ,Ya and Song. 3.Sima Qian was the first historian to record and narrate historical events in the form of individual biographies. 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is a monumental work that recording the Chinese history from the time of the legendary figure Yellow Emperor to the Han Dynasty, over a period of about 3,000 years, in 130 chapters. 4.The Four Literary Eminences refer to the four pre-eminent poets of the early Tang Dynasty, Wang Bo, Yang Jiong, Luo Binwang, and Lu Zhaolin, the pioneers of Tang poetry. Their poems, in a refined language, boast beautiful tonal patterns and rhyme schemes. 5.Written by Cao Xueqin, Dream of the Red Mansions is the pinnacle of Chinese novels. It has long been acknowledged as the greatest novel in Chinese literature. This novel describes the prosperity and decline of a large feudal family. The central thread of the novel is the tragic love story between Jia Baoyu and Lin Daiyu. Instead of telling the love story, it taps the social origins of the tragedy through probing deeply into the characters' minds and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s. The novel contains poems, ci, lyric verse and prose essays, which fit the plot and the fate of the characters. 6.Huangmei Opera has been performed for over 200 years. It is a local opera in Anhui Province and evolved from the "Caicha Tune" (tea-picking tune) of Huangmei County, Hubei Province. The music of Huangmei Opera is its core attraction: light and lyrical. Huangmei Opera is easy to understand and lear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