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人墓碑记

五人墓碑记

五人墓碑记
五人墓碑记

五人墓碑记

教学目标

1.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

2.了解本文跌宕多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

3.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教学重点

1.夹叙夹议,运用对比方式进行议论,同时兼用抒情的写法。

2.在熟读的基础上,掌握本文涉及到的实词及文言句式,进一步巩固词类活用,以增强语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1.本文叙述和议论之间的转承结合。

2.运用注释,系统了解有关历史背景,并由此领会五人牺牲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中的五位主人公就是这样为民请命的人,是舍身求法的人。

二.资料链接

1、作者介绍:

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社会活动家。自幼刻苦自励,勤

奋好学,每次读书一定要先亲手抄一遍,抄后读过即焚去,然后再抄、再读、再焚,至七次始

罢。崇祯四年进士,曾集郡中文士,结复社评议时政,为权贵所恶,后以党祸而死。著有《七

录斋集》等。

2.背景

明王朝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设立了锦衣卫等特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由上到下地建立了一整套特务统治。这些机构的组织者,大多是皇上宠信的宦官。明熹宗时,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达七年之久。此时,魏阉党羽遍布天下,异己排斥殆尽。明神宗(万历帝)时,统治者又向各地派出大批“税监”,加征税赋。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多次进行抗暴斗争。本文所写,就是其中一次。

3. 解题

应天巡抚周起元得罪魏阉忠贤而被免职。已削职乡居的周顺昌,同情周起元而当众辱骂魏阉,魏因此怀恨在心。天启四年,苏州丝绸工业不堪剥削而罢工。当时,魏阉死党、巡抚毛一鹭把“煽动”罢工的罪名强加于周顺昌。天启七年,魏阉用圣旨逮捕了周顺昌,并趁机勒索,激起人民极大愤慨。于是趁毛一鹭等人逮捕周顺昌之机,群起反抗。他们毁官府,杀缇骑,毛一鹭躲进厕所才免一死。这次斗争被镇压后,朝廷在苏州大肆捕人,颜佩韦等五人挺身而出,慷慨就义。不到一年,魏阉被明思宗贬往凤阳看陵,走在途中,畏罪自杀。周顺昌冤案始得昭雪。苏州乡绅吴默等人收葬颜佩韦等五人尸体于虎丘山塘的魏生祠──普惠祠内,并立了墓碑。三、自主积累

注意下面的读音

蓼liǎo洲阉yān(指太监,文中逆阉、大阉专指魏忠贤) 旌jīng(表扬)

湮yān(埋没) 皦jiǎo皦(通“皎皎”,名声显赫的意思)?敛赀zī(同“资”,钱财)

缇骑tíjì(橘红色的士兵,这里专指明代锦衣卫) 抶chì(笞打,鞭打)

溷藩hùnfān(厕所) 傫lěi 曷hé(同“何”) 逡巡qūnxún(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

缳huán(绳索,套索) 暴pù(同“曝”,显露) 谥shì(死后追封的称号)

户牖yǒu(窗洞,这里指代家忠) 詈lì(骂)?冏jiǒng(光、明亮)

四、设疑自探、

1、.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并解释: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古义:“行为”是“行”和“为”两个词的连用。行:品行,名词;为,成为,动词。

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2)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古义:头颅。今义:多指一个团体的领导

(3)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古义:,党羽,亲信,名词;

今义:指属于个人或以个人身份从事的,非公共的

(4)颜色不少变

古义:脸色,名词;今义:色彩

(5)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古义:非常,两词连用,不同寻常;

今义:程度副词,很,极。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活用词并解释。

(1)去今之墓而葬焉(墓,修墓,名词作动词)

(2)其疾病而死(患病,名作动。)

(3)缇骑按剑而前(走上前,名作动。)

(4)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函,用木匣子装,用棺材收敛,名词作动词)

(5)今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老:老死,形容词作动词)

(6)安能屈豪杰之流(屈,使……屈身,使……折服。使动用法)

(7)不能容于远近(远近,即近处和远处,形容词作名词)

(8)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名词作状语,像奴隶那样,当做奴仆。)

(9)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明,表明;形作动。大,重大意义,形容词作名词)3.解释下列多义词

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支付)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发难)

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

安能屈豪杰之流……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慨叹)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

当: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处在某个地方或时候。)

请于当道(主持,掌管)

然五人之当刑也(面临,面对)

道:死而湮没不足道者(称道)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路)

徒:慷慨得志之徒(一类人)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空,徒然)

行: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品行,德行)

敛赀财以送其行(上路,行程)

其辱人贱行(行为)

之: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取消句子独立性)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的;代五人)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结构助词,的)

为之声义(代周顺昌)

四海之大(定语后置的标志)

佯狂不知所之者(到)

以: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目的连词,来)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凭借……的身份)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相当于而,表修饰)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因为)

而:其疾病而死(表因果、承接关系)

缇骑按剑而前(表修饰关系)

抶而仆之(表承接关系)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表转折关系)指出文中的特殊句式并说明。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判断句)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用介词“于”表被动)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宾结构后置作状语)

激昂大义(被动句)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定语后置)

斯固百世之遇也(判断句)

4、翻译下列句子

(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3)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4)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五、解疑合探:

1、五人是那些人?他们都是怎样的人?哪里人?

2、他们是因为什么而与阉党斗争的?

3、作者仅仅在写他们的斗争经历么?

4、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5、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赞扬五人的精神的?

明确:这是一篇墓碑记,这种文体通常记述死者的姓氏、籍贯、出身、经历等情况的,但这篇墓碑记却打破这种写法,他通过叙写苏州五位义士反抗阉党的经历,赞扬了五人仗义抗暴,不怕牺牲、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肯定了他们斗争的重要意义,进而阐述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

六、质疑再探

试分析本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第2段把“死而湮没不足道者”的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与“激于义而死焉”的五人做对比,突出“独五人之皦皦”的伟大;第5段把“大阉之乱”时“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之少与“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五人作对比,突出五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第6段把“高爵显位”之人的“辱人贱行”与“有重于社稷”的五人作对比,突出五人之死的意义的重大;又把假设的“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与现在的“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作对比,突出五人荣于身后的显耀。这样反复对比,使五人的形象更加突出,也强化了文章的主题。

七、拓展延伸

、颁奖词是在某一主题的颁奖典礼上,对获奖对象的事迹所作的一种陈述评价性的礼仪文稿。例如感动中国对于丛飞的颁奖词: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请仿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以《五人墓碑记》的主人公五义士为颁奖对象,写一段颁奖词,并在组内交流。

参考答案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

抱残守缺,丹心一片,千古楷模已成千古

慷慨赴死,仗义直言,苏州五义激昂苏州

自作孽必死,一独夫臭名遗千载

激于义而发,五壮士浩气干九霄

自作孽必死,一独夫臭名遗千载

激于义而发,五壮士浩气干九霄

一夫谋于私而缢,死轻于鸿毛

五贤激于义而发,亡重于泰山

万群众激昂除奸邪,人民功绩千秋颂

五壮士慷慨赴刑场,英雄名烈万古流

五豪杰驱恶殁身明正义

千秋事永铭人心万古流

八、课时达标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蓼州liǎo 逡巡jūn 湮没yān 社稷jì

B.赠谥yì缇骑tí溷藩hùn 傫然lěi

C.詈之lì大堤dī废祠sī佯狂yáng

D.猝发cù赀财zī户牖yǒu 皦皦jiǎo

2.下列各组中的多义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发

①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动词,拿出

②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动词,发动

③发其志士之悲哉动词,抒发

B.当

①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介词,在……的时候

②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动词,掌握

③然五人之当刑也动词,判罪

C.于

①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词,向

②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词,在

③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跟

D.以

①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连词,表目的关系,而

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用

③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把,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吾社之行为

..不少变

..士先者,为之声义B.断头至城上,颜色

C.哭声震动

..以老于户牖之下

..天地D.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活用现象没有同类的一项是()

A.去今之墓.而葬焉B.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C.安能屈.豪杰之流D.买五

人之脰而函.之E.不能容于远近

..F.亦以明.死生之大G.人皆得以隶.使之H.众不能堪,抶而仆.之I.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5.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被动句)

A.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B.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C.予犹记周公之被逮D.谁为哀者

6.填空

①《五人墓碑记》选自_______,作者____,明末文学家。崇祯时,与同乡张采等组织____,继承东林党人传统,进行文学和政治活动,影响很大。

②《五人墓碑记》在文体上属于___,它除了记事之外,尤重____。本文所议论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课文中的话作答)。

③“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中的“缙绅”原指古代大臣把笏插在腰间,文中指做官的人,这是采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

二、迁移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周顺昌,字景文,吴县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福州推官。捕治税监高寀爪牙,不少贷。寀激民变,劫辱巡抚袁一骥,质其二子,并质副使吕纯如。或议以顺昌代,顺昌不可,纯如以此衔顺昌。擢吏部稽勋主事。天启中,历文选员外郎,署选事。力杜请寄①,抑侥幸②,清操皭然。乞假归。

顺昌为人刚方贞介,疾恶如仇。巡抚周起元忤魏忠贤,削籍,顺昌为文送之,指斥无所讳。魏大中被逮,道吴门,顺昌出饯,与同卧起者三日,许以女聘大中孙。旗尉屡趣行,顺昌瞋目

曰:“若不知世间有不畏死男子耶?归语忠贤,我故吏部郎周顺昌也。”因戟手③呼忠贤名,骂不绝口。旗尉归,以告忠贤。御史倪文焕者,忠贤义子也,诬劾同官夏之令,致之死。顺昌尝语人,他日倪御史当偿夏御史命。文焕大恚,遂承忠贤指,劾顺昌与罪人婚,且诬以赃贿,忠贤即矫旨削夺。先所忤副使吕纯如,顺昌同郡人,以京卿家居,挟前恨,数谮于织造中官李实及巡抚毛一鹭。已,实追论周起元,遂诬顺昌请嘱,有所乾没④,与起元等并逮。

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甚。及闻逮者至,众咸愤怒,号冤者塞道。至开读日,不期而集者数万人,咸执香为周吏部乞命。诸生文震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前谒一鹭及巡按御史徐吉,请以民情上闻。旗尉厉声骂曰:“东厂⑤逮人,鼠辈敢尔!”大呼:“囚安在?”手掷锒铛于地,声琅然。众益愤,曰:“始吾以为天子命,乃东厂耶!”蜂拥大呼,势如山崩。旗尉东西窜,众纵横殴击,毙一人,余负重伤,逾垣走。一鹭、吉不能语。知府寇慎、知县陈文瑞素得民,曲为解谕,众始散。顺昌乃自诣吏。又三日,北行,一鹭飞章告变,东厂刺事者言吴人尽反,谋断水道,劫漕舟⑥,忠贤大惧。已而一鹭言缚得倡乱者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乱已定,忠贤乃安。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

顺昌至京师,下诏狱。许显纯锻炼,坐赃三千,五日一酷掠,每掠治,必大骂忠贤。显纯椎落其齿,自起问曰:“复能骂魏上公否?”顺昌噀血⑦唾其面,骂益厉。遂于夜中潜毙之。时六年六月十有七日也。

明年,庄烈帝即位,文焕伏诛,实下吏,一鹭、吉坐建忠贤祠,纯如坐颂珰,并丽逆案。顺昌赠太常卿,官其一子。给事中瞿式耜讼诸臣冤,称顺昌及杨涟、魏大中清忠尤著,诏谥忠介。

(选自《明史?列传一百三十三》)

注:①请寄:请托。以私事相托;走门路,通关节。②侥幸:求利不止,意外获得成功或免除不幸。③戟手:用食指中指指点,其形如戟(古兵器)。形容怒骂时情状。④乾没:侵吞公家或别人的财物。⑤东厂:明代特种侦察机关,为宦官所掌握,从事特务活动,以镇压人民和官员中的反对派,凡事可直接报告皇帝,权力在锦衣卫之上。⑥糟舟:水道运官家的粮食和军粮的船。⑦噀(xùn)血:血含在口中而喷出。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和释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数谮.于织造中官李实及巡抚毛一鹭忠贤即矫.旨削夺

A.zèn 诬陷jiǎо伪造

B.jiān 诬陷jiǎо改换

C.zèn 说谎话jiāо伪造

D.jiān 说谎话jiáо假托

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纯如以此衔.顺昌衔:怀恨

B.许以女聘.大中孙聘:嫁

C.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国:国家

D.一鹭、吉坐.建忠贤祠坐:定罪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旗尉屡趣行B.时六年六月十有七日也

C.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D.余负重伤,逾垣走

4、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用法与例句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显纯椎.落其齿

A.劫辱巡抚袁一骥,质.其二子B.以故士民德.顺昌甚

C.蜂.拥大呼,势如山崩D.顺昌赠太常卿,官.其一子

5、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主要叙述了周顺昌反对阉党、同情人民,因而得到人民支持的历史事实。

B.本文提到周顺昌“捕治税监高寀爪牙”,当高寀激起“民变”的时候有人主张让周顺昌代替副使吕纯如,而周顺昌坚决不肯,说明反对阉党和同情人民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C.原江苏巡抚周起元被罢官时,周顺昌曾为文送他,其中有赞美周起元,斥责阉党的话。魏忠贤获悉此事后,指使东厂特务罗织罪名,借机陷害。

D.被迫害的“六君子”之一魏大中被捕路过苏州,当时请假家居的周顺昌激于大义,竟与魏“周旋累日”,还把女儿许配魏的孙子。在谈话中,切齿痛骂阉党。这事被缇骑报告魏忠贤,周顺昌终于被革职。

E.虽然本文和《五人墓碑记》的体裁不同,一是传记,一是墓碑记;两文突出的重点也不同,本文是为周顺昌立传,突出周的品德,及苏州市民对周的感戴,而《五人墓碑记》是为五义士树碑立传,突出五人死难的经过。但两文的表达方式基本相同,都是以记叙为主。

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知府寇慎、知县陈文瑞素得民,曲为解谕,众始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一、

1.D.(逡:音qūn;谥:音shì;祠:音cí)

2.A.(B③“面对”,C③“被”,D②“凭……身份”)

3.C.(行为:行,道德品行;为,成为。颜色:面容,脸色。首领:头颅)

4.G.(G,名词作状语,像奴仆那样。AD,名词活用作动词。墓,修墓;函,用木匣子装。BE,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先,表率;远近,远近的人。CH,使动用法。屈,使……屈身;仆,使……倒下。FI,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明,表明;乱,作乱)

5.C.(C和例句都是被动句,C直接用“被”表示被动,例句用“于”表示被动。A,判断句,B,反问句,D,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谁”作介词“为”的宾语,提前)

6.①《七录斋集》张溥复社②碑文议论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③借代

二、

1、A.

2、C(“国”是指“国都、都城”而不是指“国家”)

3、D(A.“趣”通“促”,催促;B.“有”通“又”;C.“曷”通“何”)

4、C(C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椎,用椎;蜂,像蜂一样。A是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质”;B项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感激”;D项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授官”)

5、BE(有人主张让周顺昌代替高寀做税监去平息“民变”,而不是代替副使吕纯如,所以B 项错。本文是以记叙为主,而《五人墓碑记》则是以议论为主,两文的表达方式有较大差别,

所以E项错)

6、①百姓有了冤屈及有关郡中重大利害之事,周顺昌总要向有关官府陈说。②知府寇慎、知县陈文瑞一向得民心,这时婉转疏导劝谕,集会的士民才散开。

《五人墓碑记》知识点

《五人墓碑记》知识点复习 一、通假字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止” 同“只”,不过 2.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赀”同“资”,资财,钱财 3.蹈死不顾,亦曷故哉?“曷”同“何” 4.独五人之皦皦,“ 皦皦”同“皎皎”,明亮的样子,这里指名声显赫 二、古今异义词: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行为”古:两个词——品行+成为 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私人”古:自己人,此处可译为“党羽”、“爪牙” 今:个人 3.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颜色”古:脸色今:的各种现象(例如红色、棕色、桃红色、灰色、绿色、蓝色和白色等),或使人们得以区分在大小、形状或结构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体的视觉或知觉现象 5.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非常”古:异乎寻常今:副词,十分,很 7.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首领”古:头颅今: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8.吴之民方痛心焉 “痛心”古:痛恨今:极度伤心 ⒒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慷慨” 古:胸怀大志或情绪激昂今:大方,不吝啬 三、实词解释 1.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动词,拿出) 2.发其志士之悲哉(动词,抒发) 3.其辱人贱行(名词,行为) 4.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动词,比较副词本来,引申为“究竟”、“到底”) 5.斯固百世之遇也(副词,实在,真是) 6.公之逮所由使也(动词,主使) 7.慷慨得志之徒(名词,一类的人) 8.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形容词,空) 9.抶而仆之:笞打,鞭打 10.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名词,声名) 11.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捆缚 12.呼中丞之名而詈之:斥骂 13.不敢复有诛治:株连惩治 14.逡巡畏义: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 15.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自缢;绳圈 16.户牖:门;窗 二、文言虚词 1.而 (1) 连词,表承接。 去今之墓而葬焉

五人墓碑记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气势恢弘、情理并茂,叙议结合,巧用对比来突出人物形象与精神的写法。 2、掌握和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巩固词类活用知识,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义举中,领会“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的道理,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价值观。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著名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写道:“有的人话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为什么有的人虽生犹死,而有的人却虽死犹生?毛泽东曾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用VCD放电影《谭嗣同》中谭嗣同就义的场面) 谭嗣同用自己的鲜血洗亮了人们的眼睛,告诉人们继续走变法图强的道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豪言壮语,仿佛仍在我们心中回荡,他虽死犹生。 明代张溥先生的《五人墓碑记》也同样记述了五义士就义的壮举,义士的悲壮故事对生与死的问题做出了响亮的回答。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感受英雄的壮举、豪杰的正气。(板书课题) 二、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思考:课文记述了哪五个义士?他们为什么而死?作者为什么要记述他们的事迹? 明确:五义士是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他们“激于义而死”,即为正义而献身。作者因为他们“激于义而死”,“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三、多媒体显示文章背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明末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专权,许多正直人士被杀害。天启七年(1627年),魏阉假借圣旨逮捕了周顺昌,并趁机勒索,激起人民极大愤慨。于是趁毛一鹭等人逮捕周顺昌之机,群起反抗。他们毁官府,杀缇骑,毛一鹭躲进厕所才免一死。这次斗争被镇压后,朝廷在苏州大肆捕人,颜佩韦等五人挺身而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毫不隐讳,慷慨就义。不到一年,崇祯皇帝即位,阉党失势,魏忠贤畏罪自杀。周顺昌冤案始得昭雪。苏州乡绅吴默等人收葬了

古诗五人墓碑记翻译赏析

古诗五人墓碑记翻译赏析 《五人墓碑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溥。其古诗全文如下: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赉以资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

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注释】 ⑴本文作于明崇祯元年(1628)。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专权,网罗遍天下,以残暴手段镇压东林党人。天启六年(1626),派人到苏州逮捕曾任吏部主事、文选员外郎的周顺昌,激起苏州市民的义愤,爆发了反抗宦官统治的斗争。本文是为这次斗争中被阉党杀害的五位义士而写的碑文。文章议论随叙事而入,感慨淋漓,激昂尽致,题外有情,题外有旨,开人心胸。 ⑵蓼(iǎo)洲周公:周顺昌,字景文,号蓼洲,吴县(今苏州)人。万历年间进士,曾官福州推官、吏部主事、文选员外郎等职,因不满朝政,辞职归家。东林党人魏大中被逮,途经吴县时,周顺昌不避株连,曾招待过他。后周顺昌被捕遇害。崇祯年间,谥忠介。 ⑶郡:指吴郡,即今苏州市。当道:执Org掌政权的人。

五人墓碑记文言知识整理

五人墓碑记 张溥 一.古今词义 1吾社之行为 ..士先者 古义:行,品行,名词;为,成为,动词。 今义:行动。 2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 古义:头颅。 今义:领导。 3凡富贵之子,慷慨 ..得志之徒。 古义:胸怀大志,情绪激昂。 今义:大方。 4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毛一鹭。 古义:,私党,亲信。 今义:指属于个人的。 5颜色 ..不少变。 古义:脸色。 今义:色彩。 6非常 ..之谋难于猝发。

古义:不同寻常。 今义:很,极。 二.词类活用 1去今之墓.而葬焉(名作动修墓) 2其疾病 ..而死(名作动患病) 3缇骑按剑而前.(名作动走上前) 4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作动用木匣子装) 5安能屈.豪杰之流(使动用法使……屈使……折服) 6不能容于远近 ..(形容词作名词近处和远处) 7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作状语,像奴隶那样) 三.实词虚词 以旌.其所为(表扬) 去.今之墓而葬焉(距离) 独五人之皦皦,何也(明亮的样子,这里指名声显赫) 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申告)(查办)、 素.不闻诗书之训(向来) 之: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取消句子独立性)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前一个“之”:的后一个“之”:代词)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结构助词的)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结构助词的)

为之声义(代词) 佯狂不知所之者(到)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 以旌其所为(连词,表目的,来)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连词,表目的,来)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凭借……的身份)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相当于“而”,表修饰)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因为) 而: 缇骑按剑而前(表修饰) 抶而仆之(表承接)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表承接)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表转折) 四.文言句式 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判断句) 2安能屈豪杰之流……发其志士之悲哉(“安……哉”古汉语中表示反问的常用句式) 3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被动句) 4即今傫然在墓者也。(判断句) 5斯固百世之遇也。(判断句)

(完整版)《五人墓碑记》知识点最全整理

《五人墓碑记》知识点 (墓中的)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先生被捕的时候,被正义所激励而死于这件事的。到了现在,本郡有声望的士大夫们向有关当局请求,就清理已被废除的魏忠贤生祠旧址来安葬他们;并且在他们的墓门之前竖立碑石,来表彰他们的事迹。啊,也真是盛大隆重的事情呀!这五人的死,距离现在建墓安葬,时间只不过十一个月罢了。在这十一个月当中,所有富贵人家的子弟,意气豪放、志得意满的人,他们因患病而死,死后埋没不值得称道的人,也太多了;何况乡间没有声名的人呢?唯独这五个人声名显赫,为什么呢?我还记得周公被捕,是在丙寅年三月十五日。我们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的榜样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程,哭声震天动地。差役们按着剑柄上前,问:“谁在为他悲痛?”大家不能再忍受了,把他们打倒在地。当时以大中丞职衔作应天府巡抚的是魏忠贤的党羽毛一鹭,周公被捕就是由他主使的;苏州的老百姓正在痛恨他,这时趁着他厉声呵骂的时候,就一齐喊叫着追赶他。这位大中丞藏在厕所里才得以逃脱。不久,他以苏州人民发动暴乱的罪名向朝廷请示,追究这件事,杀了五个人,他们是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就是现在一起埋葬在墓中的这五个人。然而,当五个人临刑的时候,神情慷慨自若,呼喊着中丞的名字斥骂他,谈笑着死去了。砍下的头放在城头上,脸上的神情一点也没改变。有位有名望的人拿出五十两银子,买下五个人的头并用棺材收起来,最终与尸体合到了一起。所以现在墓中是完完整整的五个人。唉!当魏忠贤作乱的时候,做官的人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中国之大,能有几个人呢?但这五个人生于民间,从来没受过《诗》《书》的教诲,却能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也不回头,又是什么缘故呢?况且当时假托的皇帝的诏书纷纷传出,追捕同党的人遍于天下,终于因为我们苏州人民的发愤抗击,使阉党不敢再将我们株连治罪;魏忠贤也迟疑不决,畏惧正义,篡夺帝位的阴谋难于立刻发动,直到当今的皇上即位,(魏忠贤畏罪)吊死在路上,不能不说是这五个人的功劳呀。由此看来,那么如今这些高官显贵们,一旦犯罪受罚,有的人脱身逃走,不能被远近的百姓所容纳;也有的剪发毁容、闭门不出,或假装疯狂不知逃到何处的,他们那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轻重的差别到底怎么样呢?因此周蓼洲先生的忠义显露在朝廷,赠给他的谥号美好而光荣,在死后享受到荣耀;而这五个人也能够修建一座大坟墓,在大堤之上立碑刻名,所有四方的有志之士经过这里没有不跪拜流泪的,这实在是百代难得的机遇啊。不这样的话,假使让这五个人保全性命在家中一直生活到老,尽享天年,人人都能够像对待奴仆一样使唤他们,又怎么能让豪杰们屈身下拜,在墓道上扼腕惋惜,抒发他们有志之士的悲叹呢?所以我和我们同社的诸位先生,惋惜这墓前空有一块石碑,就为它作了这篇碑记,也用以说明死生意义的重大,(即使)一个普通老百姓对于国家也有重要的作用啊。几位有声望的士大夫是:太仆卿吴因之公,太史文起文公,姚孟长公。 通假字: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止” 同“只”,不过 2.夫十有一月之中,“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3.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赀”同“资”,资财,钱财 4.蹈死不顾,亦曷故哉?“曷”同“何” 5. 独五人之皦皦,“ 皦皦”同“皎皎”,明亮的样子,这里指名声显赫 6.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少”同“稍”,一点儿,稍稍

五人墓碑记字词整理

《五人墓碑记》字词整理 一、通假字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2、独五人之皦皦 ..(同“皎皎”,明亮的样子,这里指名声显赫) 3、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钱财) 4、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同“累”,重叠堆积) 5、颜色不少.变(同“稍”) 二、常见实词 1、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在……的时候)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主持、执掌) 然五人之当.刑也(接受、承当) 2、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清理、整理) 3、以旌.其所为(表彰) 4、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声誉、名声) 素不闻.诗书之训(接受) 5、敛.赀财以送其行(募集) 6、谁为哀.者?(同情、怜悯) 7、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指使) 人皆得以隶使.之(役使、使唤) 8、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暴动、暴乱) 大阉之乱.(残暴无道) 9、按.诛五人(追究、查办) 10、呼中丞之名而詈.之(斥骂) 11、卒.与尸合(最后、终于) 12、且矫.诏纷出(矫,假托、诈称,可特指假托君命) 13、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牵连) 14、不敢复有株.治(株连、牵连) 15、而又有剪发杜.门(封闭) 16、视.五人之死(和……比较) 17、轻重固.何如哉?(究竟、到底) 斯固.百世之遇也(实在、确实) 18、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显露) 19、令.五人者保其首领(假如、如果) 20、慷慨得志之徒.(同类的人)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空) 三、古今异义 1、至于 ..今(古义:到;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 表示另提一事。)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毛一鹭(古义:心腹、党羽;今义:①个人(就从事某种活动或拥有财产而言,区别于“公家”)。②指个人和个人之间。③因私交、私利而依附于自己的人) 3、吴之民方痛心 ..焉(古义:痛恨;今义:极端伤心。) 4、意气 ..扬扬(古义:神情、神色;今义:①意志和气概。 ②志趣和性格。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5、意气扬扬 ..(古义:自若貌;今义:得意的样子。)6、颜色不少变(古义:脸色、神色;今义:①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②指面貌;容貌。③指脸上的表情。④指显示给人看的厉害的脸色或行动。) 7、激昂 ..大义(古义:激励;今义:(情绪、语调等)激动昂扬。) 8、卒以吾郡之发愤 ..一击(古义:激于义愤;今义:决心努力。) 9、非常 ..之谋难于猝发(古义:不同寻常;今义:①属性词。异乎寻常的;特殊的。②十分;极。) 10、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古义:头颅,借指性命;今义:①头和脖子。②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四、词类活用 1、去今之墓.而葬焉(筑墓、修墓,名作动) 2、其疾病 ..而死(患病,名作动) 3、吾社之行为士先.者(表率、榜样,形作名) 4、按剑而前.(上前,名作动) 5、抶而仆.之(使……倒下,动词的使动用法) 6、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担任巡抚,名作动) 7、买五人之头而函.之(用匣子装盛,名作动) 8、缙绅 ..而能不易其志者(当官、做官,名作动) 9、不能容于远近 ..(远方近处的人,形作名) 10、赠谥褒美.(美德,形作名) 11、人皆得以隶.使之(像对待奴仆那样,名作状) 12、安能屈.豪杰之流(使……屈身,动词的使动用法) 13、亦以明死生之大.(重大意义,形作名) 14、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重大作用,形作名) 五、常见虚词 1、之 (1)助词,主谓间取独,不译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夫五人之死 独五人之皦皦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公之逮所由使也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视五人之死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2)助词,主谓间取独,“……的时候” 然五人之当刑也 大阉之乱 (3)结构助词,的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五人墓碑记(优课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 【课题】五人墓碑记 【教材】苏教版必修三 【年级】高一下学期 【执教】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韩红敏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重点文言知识,尤其是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特殊文言知识。 2、引导学生朗读分析五人之死,感受其“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精神品格,理解作者“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思想主旨,从而熏陶学生追求高尚的人格操守。【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朗读分析五人之死,感受其“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精神品格。【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思想主旨,并追求高尚的人格操守。【教学方法】多媒体朗读讨论 【课型设计】研读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课前预习:教师印发相关背景材料,学生自读课文,梳理文言知识,并结合材料理解文意。 【整体设计】整篇文章,计划用两课时。第一课时熟读文本,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第二课时在复习巩固重点文言知识的基础上,朗读分析五人之死,感受其“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精神品格,理解作者“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思想主旨。其中,第一课时是基础,重在学生的朗读与积累;第二课时是提高,重在学生的研读与思考。此“优课”即第二课时。 一、导入 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教师课件呈现,学生齐读理解)其中,“舍身求法”,原指佛教徒不惜牺牲自己寻求佛法;后来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五人墓碑记》中的“五人”就是舍身求法这类人的典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一起感受他们不朽的精神与品格。 二、明确目标 1、复习巩固重点文言知识,尤其是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特殊文言知识。 2、朗读分析五人之死,感受其“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精神品格,理解作者“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思想主旨。 三、巩固知识 1、读准字音。 重点:蓼.(liǎo)洲旌.(jīng)其所为湮.(yān)没皦皦 ..(jiǎo)赀.(zī)财抶.(chì)而扑之溷.(hùn)藩傫.(lěi)然詈.(lì)之矫.(jiǎo)诏逡.(qūn)巡投缳.(huán)暴.(pù)于朝廷赠谥.(shì)褒.(bāo)美户牖.(yǒu)

五人墓碑记知识介绍

简要提供课文有关人物的材料 1、时代背景 明朝万历年间,用政治暴力兼并民田的情况愈演愈烈,江南是全国首富之区,情况更加恶劣。明神宗朱翊钧连年发动对外战争,大事营建宫殿,为搜括财物,他大兴矿税,通都大邑,都设税监,税监又滥用群小,布满城乡,竭力榨取、掠夺。一时间农商交困,民怨鼎沸,因而爆发多次大规模群众性的抗税、反税、惩治税监的斗争。 当时江南地主阶级中一部分知识分子为了政治清明,减少社会矛盾,挽救江河日下的局面,常常在一起议论朝政。因为他们的领袖顾宪成等 在江苏无锡东林书院讲学,所以这些知识分子就被称为东林党。对于当时反矿税、反税监的斗争,他们不仅同情,而且积极支持并参加。(关于东林党: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4)顾宪成革职还乡,于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议论朝政,得一部分士大夫支持,形成改革派的政治集团,世称“东林党”。) 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明熹宗朱由校即位,魏忠贤受命为司礼秉笔太监,执掌要职;后来他又兼掌特务机关东厂,加紧镇压人民和7官员中的反对派,实行阉党专政。熹宗初年,东林党人在朝任职的人还较多,他们一再上疏熹宗,反对魏忠贤,反对横征暴敛,反对专制统治,要求任用贤能,关心民生,允许知识分子公开讲学,议论朝政。这些主张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的,但是由于熹宗的包庇,

东林党人的斗争都遭到失败。在朝的东林党主要人物,有的被革职、贬谪,有的被逮捕酷刑致死。 江南广大人民深受阉党之害,同情并支持东林党人。因此,当阉党在天启六年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东林党人周顺昌时,一场广大人民群众反抗阉党的暴动就爆发了。 2、周顺昌简介 周顺昌(1584一1626),字景文,号蓼洲,苏州吴县人。万历四十一年中进士,任福州推官(掌管州中刑狱的官)。后来进入吏部,任文选司员外郎(掌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他虽掌管人事大权,但仍极清廉正直。后来离京回南方时,只有“行李一肩,都门叹为稀有”。他为人正直、清廉,关注民间疾苦。像他这样的人,人民欢迎,阉党不容,被魏忠贤列名《东林点将录》(阉党捕人的黑名单)。 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被迫害的“六君子”之一魏大中被捕路过苏州,当时请假家居的周顺昌激于大义,竟与魏“周旋累日”,还把女儿许配魏的孙子。在谈话中,切齿痛骂阉党。这事被缇骑报告魏忠贤,周顺昌终于被革职。 周顺昌被罢官后,阉党仍不罢手,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原江苏巡抚周起元被罢官时,周顺昌曾为文送他,其中有赞美周起元,斥责阉党的话。魏忠贤获悉此事后,指使东厂特务罗织罪名,借机陷害。天启六年三月周顺昌被逮到北京,在狱中被拷打得体无完肤,仍痛骂魏忠贤如故。同年六月十七日被拷死狱中,年四十三岁。到崇侦元年才得

(完整版)五人墓碑记

五人墓碑记 教学目的 一、了解颜佩韦等五人“蹈死不顺”从容赴难的原因与意义,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价值观。 二、学习本文叙事议论有机结合和运用正反对比揭示中心思想的写法;辨识课文中活用的词 ,理解其意义和用法;掌握课文中“痛心”、“按”、“非常”、“首领”等词语的古义与今义;归纳“之”、“而”、“其”三个文言虚词的用法;了解课文中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表达作用。三、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古代人物,提高学习、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设想 一、叙事与议论相结合和运用对比来揭示中心思想的写法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如何评价五人赴义,把握课文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对作者竭力颂扬的“义”,教师应作必要的分析,明确时代不同,阶级不同,“义”的内涵也不同。 二、教学采用释译、讲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课堂教学效果,随机控制教学进程,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尽可能向教学目标靠拢。 教学时数三教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在“鸿门宴”上,项羽因为害怕担当“不义”之名,终于让刘邦得以脱逃,纵虎归山,铸成大错。其实项羽真正注重的不过是一个“名”,他企图“名正言顺”的爬上帝王的宝座。其人虽不可一概抹杀,其“义”却不足为训。 在我国历史上,另有一大批志士仁人,他们舍生取义,前仆后继,或藐视权贵,或为国为民。不务虚名,不图私利,他们跟项羽有着很大不同!现在我们来学习张溥的《五人墓碑记》,文中记述了颜佩韦等五人的“蹈死不顾”,会帮助我们“明死生之大”,加深对“义”的认识与理解。 二、检查引导。 (一)结合课文注释给下列字注音。 阉旌湮曒缇抶 溷傫脰詈逡冏 (二)区别下面各组字的形音义,先注意后组词。 (三)指名朗读课文,口头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四)简要提供课文有关人物的材料(也可在学生预习时提供)。 1.五义士。 颜佩韦(商人,为人慷慨,喜打抱不平)、杨念如(阊门外鬻衣)、沈扬(牙侩)、马杰(练武玩棒)、周文元(周顺昌的轿夫)。颜佩韦等人过去互不相识,而且除周文元外,其它四人同周顺昌也毫无交往,在周顺昌被捕时,他们完全是出于义愤才自发参加斗争的。五人被捕后,对自己的作为,理直气壮,毫不隐讳。天启六年七月中,苏州城里布满警卫,戒备森严,就在阊门外吊桥上,五义士大骂魏忠贤和毛一鹭,从容就义。临刑时,几万市民含泪同五人诀别。 2.周顺昌(1584—1626),字景文,号蓼(lù)洲,苏州吴县人。万历进士,任福州推官,后升吏部文选员外郎。为人正直、清廉,疾恶如仇,对民间疾苦多所关注,后辞官还乡。原应天巡抚周起元被罢官时,周顺昌指斥魏阉并为之送行。天启五年,被迫害的“六君子”之一魏大中被捕路过苏州,周顺昌与他“周旋累日”,还把女儿许配魏大中的孙子。魏忠贤获悉此事后指使东厂特务罗织罪名,借机陷害。天启六年三月,周顺昌被逮到北京,在狱中受尽酷刑,同年六月十七日被拷死狱中,年四十三岁。到崇祯元年才得以昭雪,赠太常卿,谥忠介。(详见人教社《中语参》高中第二册) 3.张溥与复社。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明末太仓(现江苏省太仓县人)。崇祯四年进士,“复社”的创始人和领袖。复社成立于熹宗天启末年,是和阉党斗争的东林党的继续,他们自认为东林党的继起者。复社是文社,但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能与政治斗争相结合,在历史上是很少有的现象。 (五)跳读课文,理清行文脉络。

《五人墓碑记》知识梳理(最新整理)

《五人墓碑记》知识整理 一、字音 蓼(liǎo)缙绅(jìnshēn)阉(yān)祠(cí) 旌(jīng)湮没(yān) 欤(yú) 皦(jiǎo)敛赀(zī)缇(tí)骑(qí) 抶(chì) 仆(pú) 呵(hē)噪(zào) 溷(hùn)藩(fān)傫(lěi)然(rán) 詈(lì) 脰(dòu) 函(hán) 逮(dǎi)投缳(tóuhuán) 矫(jiǎo)诏(zhào) 钩(gōu)党(dǎng)株(zhū)治逡巡(qūnxún)猝(cù) 曷(hé)故赠(zèng)谥(shì) 社稷(jì) 户牖(yǒu) 扼(è)腕(wàn) 冏(jiǒng)卿(qīng)暴pù 二、通假字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有”通“又”) 2、独五人之皦皦(“皦皦”通“皎皎”) 3、亦曷故哉(“曷”通“何”) 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绅” 通“搢绅”) 5、敛赀财以送其行(“赀” 通“资” ) 三、古今异义词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古义:品行成为)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义:亲信,心腹) 3、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义:不同寻常) 4、颜色不少变(古义:面色) 5、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头颅) 6、吴之民方痛心焉(痛恨) 四、重点实词 1、以旌其所为表扬,表彰 2、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清理,整理 3、慷慨得志之徒一类人 4、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品行作为 5、众不能堪,抶而仆之忍受;笞打,鞭打 6、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亲信,党羽 7、吴之民方痛心焉痛恨 8、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追究,查办 9、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有的 10、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向来回头 11、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立即 12、佯狂不知所之者往,到 13、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比较 14、斯固百世之遇也这 15、安能屈豪杰之流怎么

五人墓碑记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五人墓碑记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原文阅读: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前,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 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扑之。是时以大中丞 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而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 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 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视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 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 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牗之下,则 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 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大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翻译译文或注释: 这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先生被阉党逮捕时,为正义所激奋而死于这件事的。到了现在,吴郡贤士大夫向有关当局请示,就清理已废的魏阉生祠的旧址来安葬他们,并且在他 们的墓门立碑,来表彰他们的事迹。啊,也够隆重呀!

五人墓碑记(原文+翻译)

五人墓碑记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前,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这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先生被阉党逮捕时,为正义所激奋而死于这件事的。到了现在,吴郡贤士大夫向有关当局请示,就清理已废的魏阉生祠的旧址来安葬他们,并且在他们的墓门立碑,来表彰他们的事迹。啊,也够隆重呀!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这五人的牺牲,距离现在修墓安葬他们,为时不过十一个月罢了。在这十一个月当中,那班富贵之士和志得意满。官运亨通的人,他们患病而死,死了而埋没不足称道的,也太多了,何况乡间的没有声名的人呢?唯独这五人名声皎如白日,是什么缘故呢?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扑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我还记得周先生被逮捕,是在丁卯年三月十五日。我们复社里那些品德可为读书人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行,哭声震动天地。阉党抓牙红衣马队按着剑把上前喝问道:“谁在替他哀哭?”大家再也不能忍受,就把他们打倒在地。这时以大中丞官街作苏州巡抚的是魏阉的私党,周先生被捕是他主使的;苏州的老百姓正对他痛恨到极点,于是趁他严厉地高声呵叱的时候,就呼叫着追击他。这巡抚躲到厕所里才逃脱了。不久,他以苏州老百姓暴

《五人墓碑记》知识梳理

《五人墓碑记》知识整理 一、字音 蓼(liao)缙绅(jlnshen)阉(yan)祠(cf)旌(jlng) 扼 @)腕(wdn) 冏(jidng)卿(qlng)暴 pu 二、 通假字 1、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有”通“乂”) 2、 独五人之锻瞰 (“瞰锻”通“皎皎”) 3、 亦曷故哉(“曷”通“何”) 4、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绅”通“扌晋绅”) 5、 敛费财以送其行 (“费”通“资”) 三、 古今异义词 1、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古义:品行成为) 2、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之私人(古义:亲信,心腹) 3、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义:不同寻常) 4、 颜色不少变(古义:面色) 5、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头颅) 6、 吴之民方痛心焉(痛恨) 四、 重点实词 1、 以旌其所为 表扬,表彰 ■ 2、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清理,整理 3、 慷慨得志之徒 一类人 4、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品行作为 ? ? 5、 众不能堪,扌失而仆之 忍受;笞打,鞭打 ? ? 6、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之私人 亲信,党羽 ? ? 7、 吴之民方痛心焉 痛恨 ? ? 8、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追究,查办 ■ 9、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有的 ■ 欤(yu) ?(jiao) 敛 Sf(zl)缓(⑴骑(qf)挟(chi) 仆(pd) 呵(he) 噪(zdo ) 溷(hun)藩(fan)傑(16i)然(rdn) 詈⑴) 月豆(ddu) 函(han) 逮(dai) 投纟曩(tduhudn)矫(jiao)诏(zhao) 钩(gou)党(ddng) 株(zhu)治 逡巡(qunxun) 猝(cu) 曷(hO)故 赠(zdng)谥(shl) 社稷(jl ) 户牖 (yOu ) 湮没(yan)

《五人墓碑记》文言文整理

五人墓碑记 文学常识: 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明代文学家,有《七录斋记》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独五人之曒曒,何也(通“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 (2)敛赀财以送其行(通“资”,钱财) (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通“搢”,插。缙绅,指一般做官的人) 2.古今异义 (1)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古义:“至”动词,“于”介词;“至于”是“到”的意思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古义:党羽今义: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 (3)吴之民方痛心焉 古义:痛于心,痛恨今义:极端伤心 (4)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古义:考察,查究今义:压住 (5)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古义: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今义:金子 (6)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古义:非同寻常今义:程度副词,十分,极 (7)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古义:比较今义:看 (8)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古义:头颅,借指性命今义: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9)慷慨得志之徒 古义:胸怀大志今义:情绪激昂或不吝啬 (10)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古义:两个词,行,品行;为,成为。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11)颜色不少变 古义:脸色今义:色彩 3.一词多义 (1)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动词,拿出)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动词,激发)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动词,发动) 发其志士之悲哉(动词,抒发) 而又有剪发杜门(名词,头发)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动词,射出) (2)行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名词,品行) 其辱人贱行(名词,行为) 敛赀财以送其行(动词,走,上路) (3)固轻重固何如哉(副词,本来,引申为“究竟”、“到底”) 斯固百世之遇也(副词,实在,真是) (4)使公之逮所由使也(动词,主使) 人皆得以隶使之(动词,使唤) (5)徒慷慨得志之徒(名词,一类的人)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形容词,空) 徒有虚名(副词,相当于“只”“空”)

《五人墓碑记》知识点整理

《五人墓碑记》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古今字(4处)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2.夫十有一月之中, 3.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4.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二、古今异义词(7处)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古: 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古: 今:个人 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古: 今:压住、依靠 4.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古: 今:颜料或染料 5.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 今:十分,很 6.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古: 今:看 7.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 今:头儿 三、词类活用(17处) 1.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2.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 3.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4.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5.缇骑按剑而前 6.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7.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8.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9.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10.不敢复有株治 11.不能容于远近

12.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13.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14.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15.安能屈豪杰之流自动词的使动用法, 16.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17.亦以明死生之大 四、变式句 1.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2.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3.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4.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5.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6.不能容于远近 7.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延 8.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9.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10.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11.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3.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4.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5.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非,否定判断 6.斯固百世之遇也固,副词表判断 7.斯固百世之遇也 8.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1.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3.不能容于远近 五人墓碑记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⑸。 ·呜呼,亦盛矣哉!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

《五人墓碑记》文言知识整理

《五人墓碑记》文言知识整理 1、通假字 其为时止有十有一月(“止”通“只”,仅,不过,副词) 亦曷故哉?(“曷”通“何”,为什么,疑问代词) 2、古今异义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古义:“行为”是“行”和“为”两个词的连用。 行:品行,名词;为,成为,动词。 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2)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古义:头颅。今义:多指一个团体的领导 (3)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唯之私人 古义:,党羽,亲信,名词; 今义:指属于个人或以个人身份从事的,非公共的) (4)颜色不少变 古义:脸色,名词;今义:色彩 (5)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古义:非常,两词连用,不同寻常; 今义:程度副词,很,极。 3、词类活用 1、去今之墓而葬焉(墓,修墓,名词作动词) 2、其疾病而死(患病,名作动。) 3、缇骑按剑而前(走上前,名作动。) 4、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函,用木匣子装,用棺材收敛,名词作动词) 5、今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老:老死,形容词作动词) 6、安能屈豪杰之流(屈,使……屈身,使……折服。使动用法) 7、不能容于远近(远近,即近处和远处,形容词作名词) 8、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名词作状语,像奴隶那样,当做奴仆。) 9、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 (明,表明;形作动。大,重大意义,形容词作名词) 10、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形容词用为名词,先导、表率) 1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名词用如动词,伸张) 12、众不能堪,抶而仆之。(仆,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 13、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名词动用,出任……巡抚) 14、激昂大义,蹈死不顾(激昂,形容词用如动词,激动振奋) 15、不敢复有株治(株,动词用如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 16、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荣,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荣耀)

《五人墓碑记》知识点

通假字: 1.夫十有一月之中,“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2..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赀”同“资”,资财,钱财 3.蹈死不顾,亦曷故哉?“曷”同“何” 4.独五人之皦皦,“ 皦皦”同“皎皎”,明亮的样子,这里指名声显赫 5.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少”同“稍”,一点儿,稍稍 6.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同“搢”,插 古今异义词: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行为”古:两个词——品行+成为 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私人”古:自己人,此处可译为“党羽”、“爪牙” 今:个人 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按”古:考查、查究今:压住、依靠 4.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颜色”古:脸色今:的各种现象(例如红色、棕色、桃红色、灰色、绿色、蓝色和白色等),或使人们得以区分在大小、形状或结构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体的视觉或知觉现象 5.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非常”古:异乎寻常今:副词,十分,很 6.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视”古:比今:看 7.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首领”古:头颅今: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8.吴之民方痛心焉 “痛心”古:痛恨今:极度伤心 9.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发愤” 古:发泄愤怒今:决心努力 ⒑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至于”古:到了今:表示程度、范围;表示程度、范围 “当道”古:当权者,文中指当地的行政长官今:路中间 ⒒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慷慨” 古:胸怀大志或情绪激昂今:大方,不吝啬 ⒓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 “意气” 古:神情今:意志气概,志趣性格[1-4] 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 1.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墓,名词活用为动词,修墓) 2.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疾病,名词活用为动词,生病) 3.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声,名词用如动词,伸张) 4.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名词动用,出任……巡抚)

(完整版)《五人墓碑记》文言文整理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五人墓碑记

五人墓碑记 原文及翻译

五人墓碑记: 张溥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而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翻译】: 这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先生被阉党逮捕时,为正义所激奋而死于这件事的。到了现在,吴郡贤士大夫向有关当局请示,就清理已废的魏阉生祠的旧址来安葬他们,并且在他们的墓门立碑,来表彰他们的事迹。啊,也够隆重呀! 这五人的牺牲,距离现在修墓安葬他们,为时不过十一个月罢了。在这十一个月当中,那班富贵之士和志得意满。官运亨通的人,他们患病而死,死了而埋没不足称道的,也太多了,何况乡间的没有声名的人呢?唯独这五人名声皎如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