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五年级语文:推敲(二)

小学五年级语文:推敲(二)

小学五年级语文:推敲(二)
小学五年级语文:推敲(二)

小学五年级语文:推敲(二)

2、通过学习,可以讲出这个故事。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精

神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读懂两幅插图的含义,理解推敲的含义及引申义。

教学难点:认识到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精神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磁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目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起!(生齐读课题)

2、文中的这些词语能读好吗?

(出示词语:夜深人静月光皎洁妥贴吟哦

不知不觉簇拥比比划划仪仗队

斟酌宽恕犹豫不决思索)

3、能不能选择其中几个词语对课文进行一下描述?(贾岛去拜访李凝,作了一首《题李凝幽居》的诗。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一个字眼儿,误闯了韩愈的仪仗队,后来韩愈帮助贾岛一起思考,确定敲比推好。)

教师评价:你把课文概括得很全面,不错,请坐。

二、细读课文,自主探究。

1、推敲这个故事因何而起呢,打开课本,谁愿意给我们读一读第2自然段?(指名读)

教师评价:在你的朗读下,我们仿佛也同贾岛一起走进了那个月光皎洁的夜晚。谁来说?

指名回答:(一个月光皎洁夜晚,贾岛去拜访朋友李凝,没有遇到,便作了一首《题李凝幽居》的诗。)

2、是啊,让我们来看看这两句诗。

出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1)谁来读。

教师评价:你读出了那份宁静。

(2)我们一起来读读看。

(3)那么文中这两句诗描绘的是怎样一个情景呢?请你细细品读第2自然段,还可以联系图画进行思考。

(4)谁来描述一下诗中的情景?

(宁静的夜晚,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空中。夜深了,四周是这么寂静,连树上的小岛都睡着了。这时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的家的门。这清脆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3、啊,皎洁明亮的月光,宁静的山村夜晚,此情此景,让贾岛突然迸发了创作的灵感,便写下了《题李凝幽居》一诗,让我们一起来读第2自然段吧。(生齐读第2自然段)

三、反馈矫正,读议拓宽。

1、同学们,正是这首诗还引出了一段千古佳话呢,不信读读37自然段,划出跟推、敲有关的词句,透过这些句子和词语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呢?可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悟。

2、生可能会交流:

(1)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师:谁也找到这句的?(指名读)

什么是吟哦?你能想象一下贾岛当时可能会吟哦些什么呢?

贾岛就这样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什么是不知不觉那?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那时你怎么会这样的?

也就是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才可能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不知不觉,可见贾岛当时肯定是一心在想诗句里到底是推好,还是敲好,都忘了周围的一切了。你从这句话里能不能体会到些什么?(生:我从贾岛的动作和不知不觉这个词可以感受到他创作的严肃认真和做事的专注。)

师点评:你的感悟非常到位。你很会读书,找的词相当准确地反映了人物的形象。

师:能把你的感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个别读,齐读)(感觉得到你感悟得非常深刻。)

(2)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从这句话里我觉得贾岛可真有点莽撞,不过同时我也看出了当时贾岛专心致志,已经沉迷在诗中,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了,那个竟然很好地体现了这点。)

指导感情朗读。

(3)贾岛回答道:我正在斟酌诗里的一个字眼儿,无意间冲撞了大驾,求您宽恕。(我从您字看出了贾岛为人谦虚。)

指导感情朗读。

(4)接着,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我从这儿觉得贾岛非常善于向别人虚心请教。)

(5)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6)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韩愈的这番话让我明白了诗句最终选择敲的原因。)

同学们,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通过这个故事,你看贾岛是个怎样的人呢?(生:我觉得他是个创作严谨的人,并且做事专

心致志,还有虚心好学的品质。)(教师评价:老师看得出你回答问题也相当严谨啊。)

四、总结评价,整体回归。

1、同学们,这儿有个句子你来看看这里的推敲是原来的推敲吗?

出示:施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小铃在写到月夜时,对用宁静还是安静两个词推敲了半天。(不一样。)

师:那这儿的推敲是什么意思呢,能用书中的话来解释一下吗?

2、是的,推敲经过千年的演变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推和敲的原意了,而是指人们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的意思了,然而,贾岛当年作诗的那种专注、严肃的精神正是我们推敲时所需要的。

五、巩固提高,课堂作业。

同学们,我们也来推敲推敲吧,看课后第四题,任意选择一小题去试着做做看。

(1)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访问)一个叫李凝的朋友。(拜访多了一层尊敬对方的含义。)

(2)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即时)写成的那首小诗(即时表示立即的意思。即兴是指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

(3)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安静),读起来也响亮些。(宁静多指环境、心境安静和平静,首先指环境。课文中写的是月夜,故宜用宁静。安静多用于人的行为。)

六、附板书。

刻苦钻研 9、推敲贾岛锲而不舍

严肃认真

小学五年级语文推敲课文

推敲课文 五年级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第九册课文] 这是唐朝的一件事。 一天,通往京城的路上,有个僧人,骑在驴上低头沉思默想。他伸着左手,食指和中指张开,右手食指一会儿点向左手食指,一会儿点向中指,嘴里叨咕着:“是‘推’好呢,还是‘敲’好呢?”过了一阵,又两手掌立做“推”状,然后弯起一只手食指做“敲”状。瞧他侧头蹙眉,眨眼凝神,看来是思虑得极苦。 他正想得出神,一下子撞上迎面而来的一路人马。他似乎不觉,继续前行,被人大声喝住:“无礼和尚,往哪里冲?”他一下子猛醒,抬头看去,原来,是撞上了京兆尹韩愈的人马。自己不知避让。罪过不小。韩愈手下人正要拿他问罪,没想到这个大官韩愈竟不摆老爷架子,让手下人把他带到马前,仔细询问:“你叫什么名字?” “小人贾岛,刚才只因作诗寻句不得,冥思苦想之际,冒犯了大人,还请大人见谅。” “咦,你在作诗吗?是什么句子想不出来啊?” “小人在驴背上吟得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却不知这‘敲’字是不是换作‘推’字更好。” 韩愈立在马上,沉思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更佳。”

贾岛知道韩愈是有名的文学家,听了韩愈的话,自己思量一番,果然觉得“敲”更有韵味,于是采用了韩愈的意见。这才有了千古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课文] 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贾岛就把一首《题李凝幽居》的诗留了下来。 第二天,贾岛独自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这时,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两个差人将贾岛带到韩愈面前。韩愈问:“你为何冲撞我的仪仗队?” 贾岛回答道:“我正在斟酌诗里的一个字眼儿,无意间冲撞了大驾,求您宽恕。” 接着,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访友,即使友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推敲》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推敲》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一、基础题 1.按拼音写汉字 jiǎo jié zhēn zhuó bì rán tuǒ tiē lǐ mào máo lú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多音字组词 屏píng________ bǐng________

将jiāng________ jiàng ________ 贾jiǎ________ gǔ________ 3.读拼音写字、词,注意书写工整、正确。 xiāo ________烟撒huǎng________ jìdiàn ________________chà________紫yān ________红 4.在划横线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上横线。 他们俩躲在屏(bǐngpíng)________风后面,敛声屏(bǐngpíng)________气,生怕被人发现。 将(jiāng jiàng)领________ 将(jiāngjiàng)来________ 5.同音字填空。 xiàn:________制呈________ ________害 ________索 6.形近字组词 推________贾________仪________城________ 堆________票________议________诚________ 7.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即兴即时访问拜访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贝多芬________创作了著名的《月光曲》,皮鞋匠和盲姑娘听得如痴如醉。 星期六,爸爸________了他的小学老师。 老朋友见面,________我们聊了将近半天。 明明是个没主见的孩子,办事总是________,一点儿不果断。 8.将括号里能与前面搭配的词用“ ”画出来。 月光(洁白皎洁)________月夜(宁静平静) ________发现(问题题目)________ 反映(意见建议) ________印象(深刻深厚)________著名(诗人朋友)________ 9.根据课文《推敲》内容,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________①为了一字,斟酌推敲。 ________②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________③冲闯仪仗,请求宽恕。 ________④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10.把下面的句子改为否定句 他见义勇为的行为,让我们深受感动。 11.把下列句子改为把字句 ①同学们交给我一项任务。 ②姐姐送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12.根据课文《推敲》理解,填空。 本课讲的是唐朝诗人与韩愈一起________的故事,表现了贾岛 ________的创作态度和________的钻研精神。 13.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②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③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14.从《推敲》这篇文章里,我们认识了两位诗人,他们是________和________ 15.列出《推敲》这个故事的提纲 ①故事的发生: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推敲》教学设计

9 推敲 【备课资料包】 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后蜀何光远《鉴戒录·贾忤旨》:“(贾岛)忽一日于驴上吟得:‘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初欲著‘推’字,或欲著‘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作‘推’字手势,又作‘敲’字手势。不觉行半坊。观者讶之,岛似不见。时韩吏部愈权京尹,意气清严,威振紫陌。经第三对呵唱,岛但手势未已。俄为官者推下驴,拥至尹前,岛方觉悟。顾问欲责之。岛具对:‘偶得一联,吟安一字未定,神游诗府,致冲大官,非敢取尤,希垂至鍳。’韩立马良久思之,谓岛曰:‘作敲字佳矣。’”后因以“推敲”指斟酌字句。亦泛谓对事情的反复考虑。宋·张孝祥《念奴娇·再用韵呈朱丈》词:“忍冻推敲、清兴满,风里乌巾猎猎。”明·徐渭《过陈守经留饭海棠树下赋得夜雨剪春韭》:“醉后推敲应不免,只愁别驾恼郎当。”清·孔尚任《桃花扇·投轩》:“你的北来意费推敲,一封书信无名号。”吴组缃·《山洪》二:“三官认真的沉着脸,觉得这话值得推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用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推敲》名师课堂实录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推敲》名师课堂实录 (苏教版五年级上 册) 贾志敏 注:《推敲》选自江苏版教材第九册第九课 执教老师:贾志敏(上海市特级教师) 记录整理:叶海雪(浙江省永嘉县瓯北第五小学) 教学日期:2017.12.8,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教育论坛。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 (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课12个生字,并一一注上拼音。)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课题导入】 师:有个学生考我:“这个字你认识吗?”(师板书“行”字)我笑了,这个字我还不认识?它是个多音字:银行的“行”(hang),人行道的“行”(xing)都读后鼻音。我还会写呢!(板书“行”字的楷书、行书、草书)这孩子又问:“老师,这个字您认识吗?”“银行”的“行”里面加上三点,啊!这个?我不认识。谁认识?(走向举手的学生)念啥? 生:繁衍的“衍”。(师板书“衍”) 师:真好。念“衍”,第三声,跟我读。(师领读“衍”3次) 师:用它能组成什么词呢?

生:繁衍。 师:有人还用它作名字呢!一个姓夏的杭州人叫夏衍 (在“衍”前面板书“夏”)。 生齐读:夏衍。 师:夏衍是浙江杭州人,著名剧作家,写过《上海屋檐下》《包身工》等作品,94岁了,体质越来越差,住进了医院。时儿清醒,时儿昏迷,他需要24小时有人护理。 一天,他的病情突然恶化,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护理 人员大声喊:“夏老,我马上去叫医生。”说着(师作跑步状)跑到医生办公室去了……本来,昏迷不醒的夏老突然醒 过来了;闭着的眼睛突然睁开了;他举起手大声说:“不是叫——是请!”说完,倒在床上咽气了。(停了停,问学生)什么叫“咽气”?(见学生没反应,幽默一下)哦,你们都 没有“咽气”过,所以—— 生:就是“去世”的意思。 师:对。说完这句话,夏衍倒在床上死了。活到94岁,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不是叫医生,是请医生!”。改动一 个字,感动一幢楼。事后,大家议论纷纷:五楼这个老人真好,临死了还想着“要尊重医生。”(学生点头) 师:(换一个话题)哎,姚明认识吗?(生点头说认识) 师:(故意)踢球的那个? 生:(纠正老师的说法)不,姚明是打篮球的。

小学五年级语文:推敲小故事

小学五年级语文:推敲小故事 1、一字师的典故,源于宋人计有功的《唐诗纪事》,亦见于宋人陶兵的《五代史补》及宋人魏庆之的《诗人玉屑》。他们记载的都是同一个故事: 唐代诗人郑谷的诗文写得非常好,尤其《鹧鸪诗》写得更是超群出众。因此,人们称他为郑鹧鸪。他的朋友齐已是个和尚,也很喜欢写诗著文。有一次,齐已带了自己写好的一首《早梅》诗前去请教郑谷,当郑谷看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的时候,总觉得有些不妥,经过仔细琢磨、反复推敲,改来改去还觉不形象,最后认为把数枝改为一枝更能体现出梅花的早开来。齐已听了以后非常佩服郑谷的匠心独运,深深地向郑谷表示谢意。当时写诗作文的人,都佩服郑谷把齐已的诗只改换了一个字,就使整首诗显得确切生动,于是人以郑谷为一字师。 2、王安石《泊船瓜洲》诗中的绿字用得巧妙,自古以来广为称道。据南宋洪迈(《容斋随笔》续笔卷八)记载,王安石先后用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那么,这个绿字究竟好在哪呢?原来这个绿字是一个表颜色的形容词,用在诗中变成了使动用法的动词,有色彩感和动态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美。从修辞上讲这是一种移觉手法,也叫通感。风一般只能以听觉和感觉辨别,但春天却是惠风和畅,吹面不寒,过耳无声的。现在用绿去描写它,化不十分容易传达的听觉、感觉而为视觉,即见出春风的到来,又表现出春风到后江南水乡的变化,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

3、毛主席写的《长征》诗中,曾经因为两个浪字犯诗家之忌。1952年元旦,原东北大学历史系教师罗元贞看到毛泽东的《长征》诗中,出现了两个浪字五岭逶迤腾细浪,金沙水浪云崖暖,认为这是历来诗家所忌讳的。于是,他便借向毛泽东写贺年信的机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建议将金沙水浪改为金沙水拍。毛泽东对此意见欣然接受,并回信表示感谢,还称罗元贞是他的一字之师。 4、1957年,毛泽东邀请诗人臧克家谈诗。臧克家提到毛泽东的词《念奴矫雪》,问道:原驰腊象的腊怎么讲?毛泽东和蔼地反问道:你看应该怎样讲?臧克家说:如果作蜡烛的蜡,比较好讲,而且原驰蜡象也与上句的山舞银蛇正好对应。而原来作腊月的腊就有点费解!毛泽东点点头说,好,你就替我改过来。

五年级上册推敲练习题

五年级上册推敲练习题 智慧小木屋 ◎五年级上册推敲练习题 ◎愚蠢的人多花时间解释,聪明的人多花时间思索· ◎没有思维的人犹如没人居住的大厦,很快就会倒塌· 开心一练 一.我读得准,写得规范· jiǎo jié zhēn zhuó bì ràng ( ) ( ) ( ) tuǒ tiē lǐ miào máo lǘ ( ) ( ) ( ) 二.我会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即兴即时访问拜访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1.贝多芬()创作了著名的《月光曲》,皮鞋匠和盲姑娘听得如痴如醉· 2.星期六,爸爸()了他的小学老师· 3.老朋友见面,()我们聊了将近半天· 4.明明是个没主见的孩子,办事总是(),一点儿不果断· 三.黄金搭档·将括号里能与前面搭配的词用“”画出来· 月光(洁白皎洁)月夜(宁静平静)发现(问题题目) 反映(意见建议)印象(深刻深厚)著名(诗人朋友) 四.根据课文内容,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为了一字,斟酌推敲· ()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冲闯仪仗,请求宽恕· ()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五.学了课文我会填空· 1.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这一典故出自我国朝诗人的诗《》中“”一句· 2.本课讲的是唐朝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的故事,

表现了贾岛的创作态度和的钻研精神· 开心阅读 六.阅读课文片段,我能行· 接着,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用“推”好,()用“敲”好·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访友,()友人家门没有闩,()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贾岛犹豫不决是因为,韩愈认为用“敲”比“推”好是因为 3.读了片段,我认为贾岛是个的 人,韩愈是个的人· 轻松探究 七.你知道书中的那句诗出自何处吗?快来背背吧·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语文书五年级上册推敲预习教案

语文书五年级上册推敲预习教案 五年级上册推敲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同学们需要掌握哪些重点难点?下面是由整理的语文书五年级上册推敲预习教案,希望对您有用。 语文书五年级上册推敲预习教案第一课时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幽居即兴妥帖吟哦簇拥斟酌宽恕莽撞推敲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恰当差人李凝

最新《推敲》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品)

《推敲》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教具学具: 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 课时分配: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着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推敲》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推敲》教学设计 肖珍香 【教材简解】 《推敲》一课讲的是唐代诗人贾岛潜心推敲诗句的故事,表现出诗人反复吟咏,苦心推敲,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这篇文章的条理清楚,内容具体。开篇先讲诗人得一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他读来品去,总觉得“推”用得不够确切。不知道是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好,就坐在毛驴上想啊想。接着写诗人因在街上比划着推门和敲门的动作而挡了韩愈的路;然后写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韩愈认为用“敲”字好,并说了“敲”字好的理由。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简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新词的意思。 3、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做“推”与“敲”的动作,生猜词语。 师板书这两个字。问:这两个字连在一起,成为一个词语以后是什么意思呢?生答。 师:推敲就是斟酌文字的意思。 “推敲”一词的由来还蕴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推敲。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词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师:你能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吗?

三、感知文本,了解“推敲”的故事 (一)、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故事的?(第2-7自然段(二)、细读第2-7自然段 1、快速阅读课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以下填空题。 ( 二、导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看书中的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板书:发生访友不遇即兴成诗 三、精读课文3—6节。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6自然段,想象这一部分写什么?(这一部分主要写 贾岛在返回长安路上仍然在思索着昨夜诗中的用字,由于投入,闯进了韩愈的仪仗队。)

五年级语文:《推敲》说课稿(新整理)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五年级语文:《推敲》说课稿(新 整理)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五年级语文:《推敲》说课稿(新整理) 一、教材简析、教学目标的确定 《推敲》一课讲的是:“苦吟诗人”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位名叫李凝的朋友。可是他经过千辛万苦来到深山中,朋友却不在家。他留下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其中有这样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他读来品去,总觉得“推”用得不够确切。不知道其中是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好,就坐在毛驴上想啊想。不想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问其原因,贾岛如实相告。韩愈就指点他用“敲”好,并说了“敲”字好的理由。 我认为《推敲》一文所承载的教学价值绝不是只让学生“会讲这个故事,认识两个诗人,知道‘推敲’一词的由来”这些东西,而应该真正用这篇教材来教,让这篇教材发挥它的全部价值。基于

这样的考虑,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推敲”的含义。学习诗人严谨的创作精神,练习推敲文字,逐步做到用词准确,使语言文字增强色彩,从而达到表情达意的效果。 2、精读课文,感悟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并能把学习这种精神用到我们的学习中去。 二、说教法学法: 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诵读法(学生自读自悟,读中体验、读中悟情)、表演法、迁移训练等教学形式,使学生入情入境,情境合一,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积累学生知识,丰富学生情感,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三、说教学程序: (一)扣中心,“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意思是说,只要抓住皮袄领子轻轻地顿一顿,所有的毛便会顺顺溜溜。这个“领”便是课文内

五年级语文:《推敲》教学设计(示范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五年级语文:《推敲》教学设计 (示范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五年级语文:《推敲》教学设计(示范文本)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推敲"的来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讲述这个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推",让学生做一做"推"的动作. 板书:"敲",让学生做一做"敲"的动作. 2、这两个字都表示一个动作,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词后表示什么意思呢? (质疑) 3、今天我们学习13课《推敲》这片课文. 4、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读生字词:贫寒和尚拜访夜深人静月光皎洁 推敲斟酌思索恰当犹豫不决 2教师:还有陌生的词语吗? 三、初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讲故事比赛 1、提出讲故事要求,及评分标准. (1)分组,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讲故事比赛.

五年级语文:推敲教学案例(实用文本)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五年级语文:推敲教学案例(实 用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五年级语文:推敲教学案例(实用文本) 师:我们的祖先真聪明,发明了火药、指南针,还创造了许多有趣的文字。比如说“休”这个字,一个人正靠在树木边上。 师:汉字有意思,词语更有意思。如“左右”一词,怎么理解?(生举左手,生再举右手)但如果将词语放到句子里,“我左右不了你”,意思就大不相同了。再比如说“东西”一词,哪些是东西呢? 生:语文书、教棒、粉笔…… 师:老师是东西吗? 生:你不是东西! 师:这不是骂人吗?(生众笑) 师:你看,汉语是多么有生命力呀!就连外国人也觉得汉语特

别有意思。再如“斟”、“酌”,本来都是表示“倒酒”,但两个字放在一起就表示“研究”的意思了。 师:再看一个“推”、“敲”。如果你要推门?(生演示)这需要手向前发出力;如果你要敲门,(生演示)这需要用手去撞击。但“推敲”在一起时就表示“斟酌、研究”了。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推敲》这篇课文。 赏析:语文的学习重在一个“趣”字,教师教得有趣味,学生自然学得主动,学得活泼,学得趣味。贾老师教学伊始,并没有急于出示课题,而是饶有兴致地同学生说起了这有趣的中国汉字。从“休”到“左右”至“东西”,学生时而点头称是,时而议论纷纷,时而捧腹大笑,时而精彩作答。这不仅让学生们在享受愉悦的同时学到了许多的语文知识,而且还通过这样的学习,增强了孩子与汉语言文化的亲和力,与语文的亲和力,并更加有意识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推敲、斟酌语言文字。可谓一举三得。 语文的学习还重在“熏陶、感染”。在贾老师的课堂上,我们不仅可以聆听到贾老师严肃但不乏情趣化的教学语言,可以直视到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全册教材简析 1、主题单元。 “园丁之歌”“自然的奥秘”“故事集锦”“无私奉献”“祖国各地”“百折不挠”“走进名著” 高林生老师说解读教材是一种上有课标,下有学生,中间有文本的活动。感觉这种说法很是精妙。因此,下面的所有教材解读都必须要沿着这条思想的轨迹前行。 2、本阶段的训练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1.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 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4.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 3、篇章分析: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 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读书做笔记,二是学会使用工具书 读书做笔记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这个习惯我目前也在使用,它可以起到博闻强识的作用。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做读书笔记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写读后感,二是做读书摘抄。我平时给学生做的摘抄比较多,一般是先阅读后摘抄的再复习运用的。 我感觉引导学生做摘抄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摘抄与学生平时语文学习的紧密结合性。不能平时摘抄归摘抄,语文学习归语文学习,这样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要让学生的语文摘抄直接服务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2、注重对学生摘抄的评价。学生辛苦做了摘抄教师该如何评价?首先要确立评价的目的,那是引导学生感受摘抄的妙处的。所以,评价要注重启发引导的功能! 读后感教师可以与课外阅读辅导结合起来搞,让学生真正能够读透书本。 学会使用工具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那么多的工具书,然后开展一些查字典的比赛。记得我初中时候老师开展了一次查字典比赛到今天我还记得。 第一单元教材的编排没有看出很严密的体系,教材倒有一种复习前面内容的意向在这里面。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尽量把教材教得有体系一些。 《师恩难忘》我觉得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抓“难忘”二字,什么难忘?师恩。师恩为什么那么难忘呢? 主要是老师编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来教育我,让“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要抓住田老师所编的故事对我的影响来引导学生体会田老师的教育对我的影响。课后作业第二、三题教师应该抓住,让学生细致体会。 又:田老师的教育方式对我们也是很有启发的,为什么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反倒不如一个小故事来得有吸引力?真是咄咄怪事!可见,现代语文课堂的繁文缛节太多了。 再又:我们应该读一读回忆老师的文章,看看别人是如何做老师的。 《陶校长的演讲》这篇课文很是实在,主要就是讲了陶校长的四点要求。掌握这篇课文的大意是教学的重点之一,要让学生明白有哪四问,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四问。 重点之二就是学习陶行知的语言,他讲解得是多么的通俗易懂啊。用一些问句的形式,用一些假设,有深入透彻的说理,也有浅显易懂的比方 《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歌很有哲学意味。“不遇”是一种意味,本身要找的人是隐者;其次,身在此山中,存在也是一种意味。他是隐者,我们看不到,但是,他又是存在的。这恐怕只有从哲学的角度来讲解了。 但教给学生不要这么繁复,让他们明白这样一种意境就可以了。 《所见》是一首很有童趣的诗,描写出了孩童的天真。不过最有趣的应该是他闭口立之后在想什么呢? 一比:前面的表现与后面的表现进行对比,二想,孩童想什么呢?

小学五年级语文推敲小故事

推敲小故事 五年级语文教案 说起诗句炼字,在唐代诗人那里,特别是晚唐的“苦吟”派那里,表现得很突出了。如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孟郊:“夜学晓未休,苦吟鬼神愁。”李贺:“巨鼻宜山褐,庞眉入苦吟。”朱庆余:“崭来戎马地,不敢苦吟诗。”“十夜郡斋宿,苦吟身未闲。”这些“吟”、“苦吟”都含有对诗的形式,特别是文字声律的“推敲”的意思。 1、“一字师”的典故,源于宋人计有功的《唐诗纪事》,亦见于宋人陶兵的《五代史补》及宋人魏庆之的《诗人玉屑》。他们记载的都是同一个故事:唐代诗人郑谷的诗文写得非常好,尤其《鹧鸪诗》写得更是超群出众。因此,人们称他为“郑鹧鸪”。他的朋友齐已是个和尚,也很喜欢写诗著文。有一次,齐已带了自己写好的一首《早梅》诗前去请教郑谷,当郑谷看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的时候,总觉得有些不妥,经过仔细琢磨、反复推敲,改来改去还觉不形象,最后认为把“数枝”改为“一枝”更能体现出梅花的早开来。齐已听了以后非常佩服郑谷的匠心独运,深深地向郑谷表示谢意。当时写诗作文的人,都佩服郑谷把齐已的诗只改换了一个字,就使整首诗显得确切生动,于是“人以郑谷为一字师”。 2、王安石《泊船瓜洲》诗中的“绿”字用得巧妙,自古以来广为称道。据南宋洪迈(《容斋随笔》续笔卷八)记载,王安石先后用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那么,这个“绿”字究竟好在哪呢?原来这个“绿”字是一个表颜色的形容词,用在诗中变成了使动用

法的动词,有色彩感和动态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美。从修辞上讲这是一种移觉手法,也叫通感。风一般只能以听觉和感觉辨别,但春天却是惠风和畅,吹面不寒,过耳无声的。现在用“绿”去描写它,化不十分容易传达的听觉、感觉而为视觉,即见出春风的到来,又表现出春风到后江南水乡的变化,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 3、毛主席写的《长征》诗中,曾经因为两个浪字犯诗家之忌。____年元旦,原东北大学历史系教师罗元贞看到毛****的《长征》诗中,出现了两个“浪”字——“五岭逶迤腾细浪”,“金沙水浪云崖暖”,认为这是历来诗家所忌讳的。于是,他便借向毛****写贺年信的机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建议将“金沙水浪”改为“金沙水拍”。毛****对此意见欣然接受,并回信表示感谢,还称罗元贞是他的“一字之师”。 4、____年,毛****邀请诗人臧克家谈诗。臧克家提到毛****的词《念奴矫·雪》,问道:“‘原驰腊象’的‘腊’怎么讲?”毛****和蔼地反问道:“你看应该怎样讲?”臧克家说:“如果作蜡烛的‘蜡’,比较好讲,而且‘原驰蜡象’也与上句的‘山舞银蛇’正好对应。而原来作腊月的‘腊’就有点费解!”毛****点点头说,“好,你就替我改过来。”

杨梅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推敲》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推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个故事讲的是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一个词,不知不觉地撞进韩愈的依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课文配有两幅插图。一幅是贾岛拜访朋友,月夜敲门声惊醒了小鸟。这情境使贾岛写下了一首诗。另一幅描绘了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憨态可掬,栩栩如生,故事情节动人,再现了贾岛苦苦吟咏、颇费推敲的诗人形象。突出了他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第一小节,初步学习选择用词中反复推敲。 3、大概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初步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中生词。 教学难点: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为第二课时贾岛推、敲做好铺垫。 设计理念: 新课程实施中,以自主阅读体验为核心,通过合作探究要求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既培养能力又习得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化三方面都得到发展。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应该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故事情节,读故事中品析人物形象,透过人物形象学习人物品质,练习选择用词中感知推敲方法。在了解故事经过后,体会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设计思路: 巧妙地利用游戏导入新课,咬文嚼字中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魅力,从而对文字的推敲产生兴趣。恰当地利用文中的插图,它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意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句,感受到当时的环境,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用“敲”字的好处之一:衬托出了月夜的宁静。由此为第二课时中贾岛专注和认真的推敲做好铺垫。在指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时理解生字词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从部分到整体,辅助学生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培养语感。 教学过程: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推敲(三课时)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推敲(三课时) 本课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文中有两幅插图,一幅是贾岛拜访朋友,月夜敲门惊醒了小鸟。另一幅是描绘了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一边吟诗,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憨态可掬,栩栩如生,突出了他那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充分利用好这些图,可以形象地展现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读通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正确、流利读通课文。 难点: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对策:听、读、说。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贾岛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题李凝幽居》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出示并理解: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7、学生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尚恰当差人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布置作业:

小学五年级语文:推敲(二)

小学五年级语文:推敲(二) 2、通过学习,可以讲出这个故事。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精 神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读懂两幅插图的含义,理解推敲的含义及引申义。 教学难点:认识到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精神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磁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目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起!(生齐读课题) 2、文中的这些词语能读好吗? (出示词语:夜深人静月光皎洁妥贴吟哦 不知不觉簇拥比比划划仪仗队

斟酌宽恕犹豫不决思索) 3、能不能选择其中几个词语对课文进行一下描述?(贾岛去拜访李凝,作了一首《题李凝幽居》的诗。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一个字眼儿,误闯了韩愈的仪仗队,后来韩愈帮助贾岛一起思考,确定敲比推好。) 教师评价:你把课文概括得很全面,不错,请坐。 二、细读课文,自主探究。 1、推敲这个故事因何而起呢,打开课本,谁愿意给我们读一读第2自然段?(指名读) 教师评价:在你的朗读下,我们仿佛也同贾岛一起走进了那个月光皎洁的夜晚。谁来说? 指名回答:(一个月光皎洁夜晚,贾岛去拜访朋友李凝,没有遇到,便作了一首《题李凝幽居》的诗。) 2、是啊,让我们来看看这两句诗。 出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1)谁来读。

教师评价:你读出了那份宁静。 (2)我们一起来读读看。 (3)那么文中这两句诗描绘的是怎样一个情景呢?请你细细品读第2自然段,还可以联系图画进行思考。 (4)谁来描述一下诗中的情景? (宁静的夜晚,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空中。夜深了,四周是这么寂静,连树上的小岛都睡着了。这时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的家的门。这清脆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3、啊,皎洁明亮的月光,宁静的山村夜晚,此情此景,让贾岛突然迸发了创作的灵感,便写下了《题李凝幽居》一诗,让我们一起来读第2自然段吧。(生齐读第2自然段) 三、反馈矫正,读议拓宽。 1、同学们,正是这首诗还引出了一段千古佳话呢,不信读读37自然段,划出跟推、敲有关的词句,透过这些句子和词语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呢?可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悟。 2、生可能会交流:

小学五年级语文推敲——推敲俞校长的《推敲》一课

推敲——推敲俞校长的《推敲》一课 五年级语文教案 font size="6"> | by: 水清浅 ] 听了俞校长的《推敲》一课,让我受益匪浅。看得出俞校长为了上好这节课,是仔细推敲了一番,课的设计非常巧妙,值得我们反复推敲、学习。 下面就我个人的理解,谈以下两点。 ●一、“闯”字的推敲。 课文有一段讲贾岛在思考自己的即兴诗中的“僧推月下门”,是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更恰当,不知不觉“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俞校长在此设下一个让学生来推敲的字——“闯”,问学生,“闯”是否可以改成“走”字。学生们马上展开讨论,都说用“闯”字好。一个学生说,贾岛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进入了仪仗队,这对于仪仗队的人来说,贾岛的这种行为是很不礼貌的,“闯”字就比“走”字更恰当,反映出了贾岛的不礼貌行为。还有的学生说,贾岛在思考哪个字更恰当时入了神,忘了周围的一切,以至于进入了仪仗队,用“闯”字更能表现出贾岛的这种敬学精神。学生们的回答多好,我们不得不佩服俞校长的设计好巧妙,学生们已能活学活用了。 ●二、板书顺序的推敲。 课文结束时的板书顺序是“以诗赠友”“反复斟酌”“确定用‘敲’”“闯进仪仗队”。俞校长说这个顺序对吗?如果你认为不对,该怎样改?要求学生对

这一个顺序仔细推敲推敲,有个学生是这么该的:将“反复斟酌”与“确定用‘敲’”对调,有很多学生有不同意见。有个学生说是“确定用‘敲’”与“闯进仪仗队”对调,很多学生都赞同,因为课文及老师讲课的顺序是这样的。在我看来,前一个学生说的顺序不无不可,我们大可以这么看:先有贾岛的“以诗赠友”的即兴诗,然后就有了贾岛斟酌“推”“敲”两字入神而“闯进仪仗队”,接着与韩愈商搓而“确定用‘敲’”,最后是“反复斟酌”,表示我们后人在思考时,反复斟酌厉害关系,拿不定主意,可以用“推敲”来表示。学生若是这样想的话,就是一种创新思维,我们老师就要加以表扬,以此来激励学生进行创新,保护学生柔弱的求异思维。我想这也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是我们老师应该要努力创设的。

2021年五年级上册《推敲》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推敲》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推敲》教学反思 《推敲》这篇课文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中的一个字,不知不觉闯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 ___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课文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造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前不久刚刚上了一节公开课,课后对这课的一些环节也作了回顾与反思。 片断一:创设情境, ___内容,整体把握。师:同学们,《推敲》是流行于文坛的历史典故,如果把它拍成一部电视剧,拍几集?(学生自读课文27自然段)生:拍三集为宜,第一集访友留诗、第二集骑驴斟酌、第三集路遇知音。 生:拍四集也可,第一集访友、第二集斟酌、第三集误闯、第四集敲好。生:拍五集也行,第一集留诗会友、第二集吟哦推敲、第三集痴迷误闯、第四集韩愈指点、第五集换推为敲。师:在短暂的时间内,就起了这些好听的名字,了不起!起名字要依据课文情节,每个标题的字数要力求相等,名字中的文字要精炼、优美。看看这些名字能否改得更精炼优美呢?生:讨论交流

【反思: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符合自己的兴趣,方才可得益。教学中创设拍电视剧这样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在浓浓的趣味中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自由划分段落,个性编写小标题。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见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善于推敲的习惯和技能。】 片断二:抓住空白,合理拓展,适当延伸。在教学留诗会友一部分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师: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让我们跟随着他来到那个夜晚。(音乐起)请大家慢慢地、轻轻地读第二自然段,在脑海中想像那情景,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吗?(学生听着音乐,很投入地读着想着)生:我看到贾岛正在沿着山路寻找李凝的家,他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生:我看到了山路很难走。生:我看到那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那夜晚宁静又美好。生:我听到贾岛清脆的敲门声。生:我看到小鸟被惊醒后,扑棱着翅膀叫着飞走了。在此基础上,我投影《题李凝幽居》让学生图文结合,自读自悟。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反思: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这里学生通过听音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