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楷书技法

楷书技法

楷书技法
楷书技法

楷书

第一节概说

一、释名

自古以来,楷无定名,名实混杂,指称不一,有时很容易造成误解,比如,张怀瓘《六体书论》曰:“隶书,程邈造也。迹皆真正,亦曰‘真书’。”把“真书”和“隶书”等同了起来。《宣和书谱》也说:“上谷王次仲始以隶字作楷法,所谓‘楷书’即今之‘正书’也。”其实,当时所指“真”、“正”、“楷”、“隶”都是一些灵活的名称。凡书体之规范者,皆可名曰“真”、“正”,其端整可为法式典范者,名之曰“楷”。我们今天所说的“真书”、“正书”、“楷书”,特指今天通行的楷体字而言。

据载,汉末王次仲作楷法。唐玄度《论十体书》说:“后汉章帝时,上谷王次仲以古书字形少波磔,始作八分楷书法,谓有楷法也。”唐人蔡希综《法书论》中说:“东汉上谷王次仲以隶书改为楷法,仲又以楷法变为八分,其后继迹者,伯喈(蔡邕)得之极,元常(钟繇)成其业。”这里所说的“楷法”,倒不一定是指今天的楷书,但从汉代的一些隶书看,波磔雁尾的特点被弱化或略去,即已开始了向楷书的过渡。

楷书作为一种新兴字体,在隶书成熟时就已经孕育萌生了。竹简帛书等墨迹文字为研究秦汉之际的书体演变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如敦煌、居延、武威等西北边陲出土的大量简牍,昭示出楷书由隶书简捷书写而逐渐形成的史实,书写者突出毛笔的柔畅性,显得放逸可爱。另从《汉兖州刺史雒阳令王稚子阙》、《司隶校尉杨淮表记》、《汉武都太守耿勋表》、《朱君长题字》等石刻文字,都可看出隶意已渐淡薄,点、撇、钩等楷书笔画初具形态,楷书雏形日趋明显。三国至魏晋时期的遗迹向后世宣告,隶书的时代即将结束,楷书的时代开始了。楷书萌生虽始于汉末,但真正的形成却应当是在魏晋时代。

隶书发展成楷书,应该说是一个历史的必然,在隶书的基础上加进一些篆籀的圆转,自然形成一种轻松便易的简捷写法,无论在用笔上或结字上,都免除了一些多余的矜持。而楷书也就在这种趋向下,又融进了简书和草书的笔法,再加以规范化,于是一种新的字体便形成了。

当然,一种字体的形成不会由一个人完成,也不会形成于旦夕之间,需要有一个酝酿、集中、规范、定型的过程。有些隶书碑刻,笔画的起始及收驻都脱离了隶书的要求,虽然也不见得就是楷书的开始,但总是隶书笔法的解体;从总的趋势上看,必然为楷书的形成提供了可为的条件。

楷书在魏晋时期成形,经过北魏至唐,逐渐定型,一直流传至今,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所不同的只是风格特色的差异。关于楷书的发展,清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有一段探本追源之论:“真书之变其在魏汉间乎?汉以前无真书体,真书之传于今日者,自吴之《葛府君碑》及元常(钟繇,作者注)之《力命》、《戎辂》、《宣示》、《荐季直》诸帖始。至二王则变化殆尽,以迄于今,遂为大法,莫或小易。”这种楷书,在隋唐之前比较放逸。到了唐代,为了适应科举制度的要求,写字成了衡文取士的标准之一。字写得不好,就丧失了被评阅的资格。为此,大家都讲究起写字来了。写字怎样才算好?需要有个标准,随之还要有如何达到标准的办法,这样自然而然有了一套法度。所以,大家常说唐朝尚“法”。

这个“法”,当然有它好的一面,即人们有了标准,有所依从。但也有不好的一面,即容易因此而导向僵化。事实也确是如此,由唐定法,至宋而定“台阁”,规定了政府公布的文字书体的要求,即当时所谓的“台阁体”。既然政府对于文字书体有了具体的要求,塾馆教学自然照此行事,否则书不合辙,考中率不高,塾馆就难以存在。塾馆教学如此,社会通用也如此。沿袭至清朝,便形成了所谓的“馆阁体”。

“馆阁体”的字好不好姑且不论,从“尚法”这一点来说,立标准,定要求,教有序,学有法,把艺术的要求用比较严格、比较合理的办法规定下来,这是一种建树,所以对“馆阁体”不能轻率地否定,更不能为了鄙弃“馆阁”,而对唐楷也提出许多责难。康有为便是卑唐者。我们认为应该用历史的观点去看唐楷。尽管唐以前的各代对楷书的形成都作出过贡献,但楷书的定型是唐代完成的,唐楷的这一历史功绩是抹杀不了的。

关于楷书,我们不好从内涵方面给以定义,不如从外延方面做一个界说。我们认为楷书应包括“锺(繇)王(羲之)“正书”、“魏碑”、“唐碑”,以及以它们为法式的字体。这种始于汉末定型于唐的楷书,就演化的系统而言,是甲骨文、篆、隶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临摹轨程建议

学习楷书,是为了入规矩,打基础。宋代书法家蔡襄《论书》说:“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而至于行,草亦不离于楷正。”如果不从楷书学起,或楷书的基础没打好,便学其它字体,不仅没有掌握汉字书写的根本规范,而且无头无脑,半路出家,打乱了以后深入学习的步调。学楷书要先了解笔法,锻炼笔力并摸清结体的规矩。

楷书基本分为三大系统:一是钟王小楷系列;二是唐楷系统;三是魏碑系统。

唐人楷书,规矩法度皆极谨严,适于初学者临摹。

唐人楷书,各有其特点,初学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资质以及喜好,选择相应的字

帖来临摹:如欧阳询的楷书方劲刻厉,欲求骨力者,可从欧字入手;褚遂良的楷书清腴流动,欲求瘦媚者,可从褚字入手;颜真卿的楷书厚重磅礴,欲求肥劲者,可从颜字入手;虞世南的楷书简静蕴藉,欲求含蓄者,可从虞字入手;李北海的楷书险绝雄健,欲以楷入行者,可从邕书入手等等。初学唐楷,可以先选定一家来精心临摹,点画既工,结体亦熟,则留意笔势,逐步掌握该帖的特点,将这些特点都“吃”透后,再换别的帖临习。

学习唐楷,主要是为了规正手脚,欲求变化则可以继续临北碑,包括碑碣、墓志、造像、摩崖等等。由于它处于从隶到楷的过渡阶段,楷法尚未成熟,故风格多样,拙朴古茂而富有很多随机的灵趣,体势亦奇宕恣肆,章法变化错综,在唐楷的基础上再涉猎北碑,会增加许多奇趣,有利于丰富创作思路。

明确了这些之后,选定一家,首先要临帖。

有一种说法,说“临帖主要追求神似,而不在于形似”。这句话听来好像是对临帖有更高的要求,但实际上这是一种由误解而导致的错误思路。临书,只求形似还不够,还要在形似的基础上求其神似,可是有的人便误解为舍形求神。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曾对此有过精辟而独到的论述:“‘舍形而取神’,是‘魂不附体’,形之不存,神将安附?‘形神兼备’当然是上上乘,而‘有形无神’虽不足训,但究有几分是处,最低限度也是一个‘半仙之体’,总比‘魂不附体’好得多。”

我们认为,初学临帖,先求形似,而且务必形似。只有形似,才能揣摩古人的用笔法。对于临帖求其形似,古人的论述很多,如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序》中讲:“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宋代书法家黄庭坚《论书》讲:“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帖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清代书法翁方纲《苏斋题跋》中也讲:“愚最不服临古帖以不似为得神。形之不似,神于何似?”这些论述对我们都很有启发。初临帖时,求其逼真,务得形似,否则毫发失真便神情顿异。然而想达到惟妙惟肖的境地,殊非易事,功力未到,笔法不熟,难臻此境。所以,需要大家要在“像”上下功夫,如果认识到了这一点,写一家“像”一家,才有可能把两家或更多家都融汇在一起,具有各家之长而自成一家,这是因为在临“像”的过程中,眼睛的观察力和手上的表现力都提高了,那时候,只要心里想写谁,就能马上写出谁来,这才能称作真正具有了书写能力。

一般说,有了楷书的基础,再学其它字体会相对容易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说,楷书是基础但又是最难写的,这是因为楷书的规范性最可是而且通俗易辨,妍媸美丑,毫发死生,来不得半点儿模糊。如果轻视楷书,耻于规矩,不知法度,只图痛快,则容易滑向写字软弱、怪异的歧途。所以,以楷书作为书法学习的基础是一条正确的稳妥而且事半功倍的途径。

那么怎样才谓“有了一定的楷书基础”呢?概括地讲,即对于楷书的笔法已经都能掌握,而且初步形成了规范的书写习惯,如对于楷书的结字成“个”,占格的大小,集字炼行,分行布白等方面都能达到自觉的程度,这便是概言的“楷书基础”,而且以上这几项贯穿起来看,则又构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楷书规矩。

因为大部分的初学者对于“怎样才算是有了楷书基础”感到很模糊而且心里没底,所以我们明确提出这几项,为的是有法可循。当然要精当地掌握这套规矩,是很难的,对于初学者来说,只要能粗具规模也就算有了一定的基础。

有了楷书基础,可以再转向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等字体深入学习。

楷则浅说

一、字占一格

所谓“字占一格”,首先想到的是方格为界,横竖成行,即使无格也必须以有格来论。可是,古人作楷书,有的是以竖成行,而横不成列。每个字有大有小,有长有扁,如再要求横向成列,势必长扁错综,欲求整齐而

不得整齐。于是

古人想了一个办

法,即每字字距

一定,不管长短

大小,都以字距

定规格,这样,

果然能取得整齐

划一的规矩。以

字距定规格,仍

不失是“字占一

格”,这正是破

格有格的艺术处

理。

二、字型规范

所谓“字型规范”,是指每个字基本立足于方型,即“方块汉字”。虽然绝对方型者极少,长、扁、圆、斜者居多,但都以方块为基本字型。“字型规范”,还要求每个字都应是规范的汉字,不允许写错字。我们见字帖上常有一些增笔、缺画、变形的字,在当时这些都可以作为标准字来用。当然,那时的标准未必统一,会稍有出入,但从要求上来说,树楷则必须定标准,这是明确的。

三、笔画标准

所谓“笔画标准”,是指各种笔画都有自己的标准,不能任意改变。

四、笔笔不苟

所谓“笔笔不苟”,是指每一笔画的起、落、转、折都有依据,都有归宿,即都有交代,而不是率意为之,任笔胡来。

以上数则,对于各体都适用,对于楷书各家也都适用,可能有的极为严谨,有的稍有差池,但基本要求可以归纳如此。

基本技巧的学习

一、笔法

“笔法”,即指行笔方法。当然,各种字体有各种笔法,但是它们之间也有共同的法则,我们学习楷书,先要求掌握楷书的笔法,其实,其他字体的一些共同的用笔方法也就自然而然的掌握了。

在这里,我们不想谈的很具体,什么五指如何执笔,手掌应该怎样,手腕应该怎样等等问题,都不去涉及,因为讲得越具体,其实越不准确,况且有许多东西又是因人而异的。比如,执笔是不是一定要用力,笔杆是不是一定要垂直于纸面,是不是一定要悬肘等等这些问题,有些是传说附会,并无道理,有些则是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要从角度、力度、适度及形态来要求之

乍一想来,点应该是极其简单的笔画,好象只要随随便便笔尖一落纸上便是,其实恰恰不然。且不说它在行书、草书中有多么复杂,即使在楷书中也不比其它笔画简单。形式既多,有中点、竖点、左点、右点、仰点、提点、长点,又有藏锋、露锋、放锋、敛锋的诸种不同。点,虽落墨不多,但写起来像大笔画一样,有起笔、行笔、收笔的完整过程,而且在表现能力上有时甚至比大笔画更夺目。所以,点的写法不可轻视,必须认真琢磨才行。

中点,即如宝盖头的第一笔,京字头、广字头的第一笔,或如竖的写法,只是不能写长,但起、行、收的书写过程和竖完全一样;或只作一横点;或将收笔计划掩在第二笔之间,则不必收笔。

竖点,即如宝盖头的第二笔,不管上粗下细,还是上细下粗,都是同于竖的写法。

左点,有藏锋、露锋、回锋、放锋的区别。起笔原则相同,但方向不同,需要注意。

右点较左点为易,因方向顺手,写法相同。

仰点,主要指“心”字中间的点,或下底四点的第三点之类。这是左点的变形,只需将左点逆时针方向一转即可。

提点,主要指三点水的第三点。有的是左点放锋的延长;有的是先将点写竖,但下端是笔腹所成,即须将笔按下去,至笔根,再提起笔根,由笔锋停顿处再向右上长长放锋;有的则是魏碑或欧体的写法,露锋起笔,按笔下去,不须提笔,直接向上放锋出去。

长点,是由捺变来的。因一种捺过短,便多写作长点,如“矢”字最后一笔之类。再者,在楷书中,一般认为同一个字中应避免重捺的出现。如果恰好其中有两个捺,一立捺一卧捺好一些,避不避皆可;如果是两个立捺,则须改变其中一个的写法,规律是将长大的捺保留,改变那个短捺。如“發”字,通常把最后一笔捺改作长点。一般的也都不作逆入藏锋,因为长度不大,空隙必小,再作逆入藏锋,势必显得蠢笨,所以笔锋顺笔而下者多,而且收笔也多作敛锋。

绝大部分汉字,或长或短,都有横的笔画。横和竖好像字之支架,关系到字势是否稳定坚实。写横贵在能于曲势中显平直,平直中显曲势,横的形态应由直和曲相辅相成。横画起笔,可藏可露,关键在于落笔后铺毫向左下转,待笔锋转平后,确保中锋向右行笔。短横的写法,一般锋尖外露,轻拖而过,尤其是极短的小碎横,笔尖一触即起,无须运锋,有古人所言“以荒率为沉厚”之意。

横的楷书起笔有两种,一是藏锋的,一是露锋的。收笔有三种,一是回锋的,一是敛锋的,一是放锋的。

藏锋的起笔、回锋收笔的写法,1起笔,先向左上行进,至2处跪笔,即令笔尖从1向左上稍稍一起,按笔下去,使笔腹至3,笔毫跪下,向右下行笔,笔腹压至4,然后5转锋向右行进,渐分前后,下侧锋至7停下,上侧锋至6,将笔按下,使笔腹完成8的要求,将笔稍提,回锋向9,将锋拢起收笔。

露锋起笔、敛锋收笔的写法,1起笔向右下(向下亦可),至2处翻笔,即抑住笔毫的转动,直接折转角度而向右行笔,上前至3,下后至4,上侧锋停滞,下侧锋渐由4至5再至6,上侧锋再由3至7,将锋敛起收笔。

横的起笔无非藏锋(逆入)露锋,而收笔除回锋、敛锋外,还有一种放锋收笔的,如“地”字的“”第三笔便可用放锋收笔,如在1,下侧锋后行在2,上侧锋至3,下侧锋在4,上侧锋离纸,下侧锋再由4至5,将锋放出。

古人比喻竖如万岁枯藤,写竖不能一划而下,在写的过程中要有衄挫。竖画的起笔、行笔、收笔和横画道理相同,改变的只是方向。两竖相并,最忌讳形成平行现状的“胡同”,或相向取势,或相背取势,两种都可以显现出结构的稳定性和立体感。向背方式虽有不同,但表现出的艺术情趣同样精采。

竖的楷书起笔有两种,一是藏锋的,一是露锋的。收笔有三种,一是回锋的,一是敛锋的,还有放锋的。藏锋起笔、回锋收笔的写法。1起笔,向左上行进,至2跪笔,即令笔尖从1向左上稍稍一起,按笔下去,使笔腹至3,笔毫跑下,向右下行笔,笔腹压至4,然后5转锋向下行进,稍分前后,至6,左侧在前右侧在后,转笔向右下至7,笔腹在8,而右侧至9,从右侧向上拢毫回锋,收至10(回锋收笔的竖,谓之“垂露”)。

露锋起笔、敛锋收笔的写法:1露锋起笔,渐压笔至2,笔腹成3,转笔向下,至4、5,左侧锋转笔向右下,右侧稍慢,渐渐拢毫,至6将锋敛起收笔。

放锋收笔的竖,谓之“悬针”,在颜体、柳体中较多。不管起笔如何,单说一下收笔的“悬针”写法。为了便于将笔毫拢起,形成“悬针”,尽可能在笔向下行进时保护中锋,使两侧笔锋相应,笔锋同时下行,逐渐将笔上提,使笔锋慢慢拢起,笔离纸时,行笔稍快一点,但不能一甩了事。

如果说,点好像一个人的眼睛,那么撇就像一个舞者挥动的手臂,姿态飘逸舒展与否与它大有关系。临习时需要细细分析,用心琢磨。作撇之法,贵险而劲,忌虚尖飘忽。

撇的起笔与竖的起笔一样,只是行笔、收笔不同。有立撇、卧撇、回锋撇三种。

立撇,不管长短,只要是自右上至左下的斜弯笔,便是立撇。一般说收笔都是放锋的。起笔之后,需根据撇在字中的部位,决定它的弯度,弯处行笔必然左侧锋越走越在前边,最后拢毫收笔,把笔放出去,写法正如“悬针”。为了拢毫,使左侧锋行进在前,有时可以转动一下笔杆,大拇指略向后转,则右侧锋必然落后,正好拢毫。另外还须特别注意笔画右侧笔腹所成的轨迹,千万不要形成横扫。

回锋收笔的撇,弯度不大,左右两侧锋可能不分前后,见1、2。行进至3,转笔向下,笔腹压下,形成如4,右侧锋至5,由下向右侧回锋,至6拢毫收笔,。

卧撇,笔画角度较平,先从1处向右下落笔,深深压笔至2,转毫向左下进行,上侧必然走在前边,逐渐拢毫,放锋收笔于3。这种笔画的重点在于下笔之后要深深按笔,行笔时不要提起,仍如所按深度行进,至将收笔处须特别注意下边笔腹所写成的笔画轨迹,尽可能按要求去写,收笔拢毫,上侧锋先离纸面,最后下侧锋去完成放锋的任务。

古人常以一波三折来形容捺画,喻其曲状。捺是自左向右的一种斜笔,它在隶书中已经形成,和撇左右对称,写法也基本差不多,还有一种托底的卧捺,写法稍为复杂。

捺的起笔,也有藏锋与露锋之分,收笔都需放锋,但所成之脚有平脚与弧脚之别。倒不见得藏锋起笔一定是弧脚收笔,也不一定藏锋起笔必然平脚收笔,这是可以交错的。为了叙述方便,可以将藏锋起笔和弧脚收笔合为一谈。自1处起笔,逆向左上,至2略提翻笔向右下,逐渐按笔,至3仍是下侧前行,上侧略迟,至4按笔,笔腹压至5,再提笔,上侧变前行,至6收笔,下侧再至6放锋收笔。

露锋起笔而平脚收笔的捺,写法见。1处起笔,顺笔向右下行进,经2下侧稍顿至3,按笔至4,使上侧前行,至5转作拢毫,至6行笔稍速,上侧锋至7提笔离纸,然后下侧锋再至7提起放锋收笔。

平捺的起笔或承上笔,或连笔而入,或再作横起笔,既可以藏锋,也可以露锋。只是藏锋起笔,逆入而按笔的方向须作调整便是。至于收笔则与上同。

(六)

折有多

种,如竖折()、横

折()、横折撇()、撇折()、撇折点()等,当然也还有连续折,如竖折折()等。但折法只有两种:①原地另起为折;②前笔尽而连起为折,如(图二十)。

弯也有多种,如立弯()、竖弯()、卧弯()等。它们的写法不难,只须掌握笔锋在转换中要自然成弧,不要矜持。特别是急转弯处,万勿从“写”变成为“扫”。解决的办法是:需转处稍稍一缓,待笔锋转过向来再往前行笔即可。

(七)钩

钩是附在横、竖或弯画末端的一种收笔方式,如横钩、竖钩、横折钩、竖弯钩、斜钩、卧钩、横折弯钩等等,钩的形式不尽相同,钩法细节也不一样,但万变不离其宗,用笔要领同出一辙。总的原则是出钩前调顺笔锋,得势后迅速出钩,注意不是抢进,而是推出。

横钩比较容易,两种形式,两种方法。其主要不同点在于一种要提笔作钩,即将笔根按下后再提起来;一种按笔作钩,即将笔按至笔腹后,不要提笔即向左下钩来;一种如前一种,

但转折过后多向下走一点再按笔作钩。

竖钩比较复杂,有的要放锋,有的要敛锋,

有的形若敛锋但实际上是回锋所致。

颜、柳作钩,笔腹向左下走,欧作钩,则用

翻笔向上,虽似放锋,实为敛锋。由1至2,再从

3回锋。魏碑钩则笔根向右下走,然后逆行钩上,

将锋放出,但不能

快,否则笔锋转不

过来。立弯钩的写

法与上同,不赘。

竖弯钩有提

笔成钩的,有按笔一顿拈笔成钩的,也有翻笔逆钩的,行笔至1则按笔腹成2,然后提笔拈笔向上,转锋成钩,颜、柳多用此钩法。

起笔至1则按笔至2,不须提笔,就原来深浅拈笔向右上放锋至4成钩。欧字多用此写法。

行笔至1,转向右下按笔至2,然后翻笔向左上逆钩,至3敛锋成钩。魏碑多用此写法。

卧弯钩,即“心”字的主笔钩,基本上同竖弯钩的写法,有提笔成钩、翻笔逆钩及按笔拢毫成钩等写法。前两种不作示图,只将最后一种画出一看就行了:行笔至1,不须提笔,按笔至2,从外侧向左上钩来,拈笔拢毫,至3敛锋收笔,关键是必须掌握笔腹从2向左上钩的轨迹,要尽如我意才好。

斜钩,有人也叫“戈钩”,因为是“戈”字主笔的钩。行笔至1按笔,按至2,从右向右上慢慢翻笔拢毫,放锋至3收笔。

竖弯钩又称为“浮鹅”,看到“浮鹅”二字,不禁使人联想起骆宾王《咏鹅》“曲项向天歌”的诗句,一个“曲”字,甚是传神。如何才能把竖弯钩写得曲弓圆转,需要理解转弯处是“遣毫”而行,不能硬折,不能横抹,只有转动笔锋,顺势前行,毛笔才会听话,才能

服从调遣,写出的笔画也才能顺遂人意。这一点,不单写竖弯钩如此,其他笔画原理亦然。

在一个字里,斜钩与其他笔画搭配是否和谐主要取决于它的倾斜度。斜钩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末端可以挑钩,也可以不挑钩,一般根据字的左下部和整个字的重心来安排决定。“写字”本身蕴含着思考经营的过程,每个笔画的长短、轻重、欹正、弯直等等都要服从整个字的安排,一个字看上去最美平衡最好的时候,也正是每个笔画最合度到位的状态。

通过以上几种基本笔画的对比与归纳,可以总结出楷书用笔的一些要点,概括地讲,要善于入笔(或藏或露)铺毫,行进中要善于运用笔腹,收笔时无论回锋与放锋,要善于敛笔拢毫。更简单地讲,就是“铺”、“拢”二字。熟悉“铺”和“拢”交替互转的遣毫原理并能熟练掌握的话,毛笔便会很听话地为我所用,如我所愿。以上所述是基本笔画及笔画形式的写法,其它众多的笔画皆由这些基本笔画通过变化而来,如“”则是竖折横的结合,只是横用放锋收笔而致,因此便有了所谓的“竖提”,其余可类推。

对于笔画,概括起来,其要点是要善于入笔(或藏或露)铺毫,善于运用笔腹,善于转笔、翻笔,善于拢毫、敛毫,善于回锋或放锋。只要笔毫尽在控制之中,为我所用,如我所愿,足矣。

楷书法作品欣赏

楷书法作品欣赏 楷书法作品欣赏: 楷书法作品欣赏1 楷书法作品欣赏2 楷书法作品欣赏3 楷书结构的变化: 楷书是书法史上发展最规范最成熟也是最稳定的书体。它化篆书的圆转回环为直来直去方折,并用八种基本笔画来概括它,并且要求书写者将众多的汉字书写的各尽情态,飞舞活泼而不呆板,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就要求书写者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高度的艺术技巧。除去点画的运笔等书写基本功以外,就属结构重要了。故此前人对汉字结构的论述也就相当多。今天这里谈谈楷书结构的变化,以求于有道。 1、蓄势。颜真卿在其《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中说“趣长笔短,长使意气有余,画若不足”。这就是说写字的笔画和结构都要含蓄,笔短而趣长,画若不足而意气有余,就是把运动中的力量蕴藏在含蓄的笔画之中。有一种蓄势待发的气势。运用蓄势最多最好的是唐代的楷书大家颜真卿,他的书作可以用《大字麻姑仙坛记》为代表。字例“声”“归”“布”“时”诸字末笔不放长,写的含蓄有力。这是他善于用隶书的结构和气势融化到楷书的结果。 2、补空。楷书要写的丰满和谐,破除呆板,在需要的时候对

某些汉字结构做些适当调整是必要的。后代人辑录的《欧阳率更三十六法》说补空“欲其四满方正也”清人说“补空,补其空处,使其完处相称也”“完其神理而调匀八边也”。补空的目的也并非是填补字的空白处,而是解散原来汉字的结构,在它的某一空白处进行延伸,迁移,补充,完善,进而使整个字结构有虚实相生之妙。需要注意的是,要审时度势,熟悉六书原则,不可乱书。字例可见褚遂良《大字阴符经》“圣”颜真卿《东方朔画赞》“嘲”等字。 3、展缩。随僧智果在《心诚颂》中说“回瓦留放”“变换垂缩”,他的意思是说,在一个字中,同类的笔画不可重复并出,要有留有放,有伸展有收缩。比如,重出的两捺,要一收缩一伸展,才能有变化之美。在偏旁部首和结构单位里也有展缩变化,目的都是使字的结构富于变化之美。例如柳公权《神策军碑》中的两个“欣欣”右捺一正一反,一展一缩。褚遂良《大字阴符经》两个“虞”字,左撇一展一缩等。 4、易位。书法创作中常见的易位例子如“稣”“秋”有左右易位;“鹅”字写为上下结构。有的认为是原来的字难于结体,其实是为了打破楷书常见的视觉习惯,使其姿态各异,增加情趣,追求其变化之美罢了。 5、增减。随僧智果《心诚颂》说“繁则减除,疏当续补”,还有的认为“疏势不补,密势补之”。书法的创造是书法家对文字定体依势要求进行省减或者添繁,一方面是打破平匀工整,增加疏密感,另一方面是对文字的美学改造,造成视觉反差。当然增减笔画要有度。例子可见赵孟頫《胆巴碑》“神”最后加一笔;柳

爱莲说硬笔书法作品欣赏

爱莲说硬笔书法作品欣赏 爱莲说硬笔书法作品欣赏: 爱莲说硬笔书法作品欣赏1 爱莲说硬笔书法作品欣赏2 爱莲说硬笔书法作品欣赏3 书法的神采意味: 神采本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采。书法中的神采是指点画线条及其结构组合中透出的精神、格调、气质、情趣和意味的统称。“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说明神采高于“形质”(点画线条及其结构布局的形态和外观),形质是神采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书法艺术神采的实质是点画线条及其空间组合的总体和谐。追求神采,抒写性灵始终是书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书法中神采的获得,一方面依赖于创作技巧的精熟,这是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只有创作心态恬淡自如,创作中心手双畅,物我两忘,才能写出真情至性,融进自己的知识修养和审美趣味。 书法欣赏的方法: 书法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一致,需要遵循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由于书法艺术的特殊性,又使书法欣赏在方法上表现出独特性。一般地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书法欣赏时,应首先统观

全局,对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进而注意用笔、结字、章法、墨韵等局部是否法意兼备,生动活泼。局部欣赏完毕后,再退立远处统观全局,校正首次观赏获得的“大概印象”,重新从理性的高度予以把握。注意艺术表现手法与艺术风格是否协调一致,作品何处精采、何处尚有不足,从宏观和微观充分地进行赏析。 把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展开联想。书法作品作为创作结果是相对静止不动的。欣赏时应随作者的创作过程,采用“移动视线”的方法,依作品的前后(语言、时间)顺序,想象作者创作过程中用笔的节奏、力度以及作者感情的不同变化,将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也就是摹拟作者的创作过程,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变化等。 从书法形象到具体形象,展开联想,正确领会作品意境。在书法欣赏过程中,应充分展开联想,将书法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使书法形象具体化。再由与书法形象相类似事物的审美特征,进一步联想到作品的审美价值,从而领会作品意境。如欣赏颜真卿楷书,可将其书法形象与“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眩目,力士挥拳”等具体形象类比联想,从而可以得出:体格强健,有阳刚之气,富于英雄本色,端严不可侵犯的特征,由此联想到颜真卿楷书端庄雄伟的艺术风格。 了解作品创作背景,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任何一件书法作品都是某种文化、历史的积淀,,都是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因而,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包括创作环境),弄清作品中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气息和作者的人格修养、审美情趣、创作心境、创

欧阳柳赵简介、楷书图片

欧阳柳赵楷书 一、欧阳询(唐朝著名书法家) 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字信本,汉族,唐 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 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南梁征南大将军欧阳頠 之孙,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二、柳公权(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 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 人。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 尚书柳公绰之弟。 柳公权二十九岁时进士及第,早年曾任 秘书省校书郎,并入李听幕府。于穆宗、 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书,长在朝中。 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 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权去世,年八十八,追赠太子太师。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传世。柳公权亦工诗,《全唐诗》存其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

三、赵孟頫(fǔ) 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1322 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 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 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 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 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赵孟頫被行台侍 御史程钜夫举荐,受元世祖忽必烈的礼敬,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晚年逐渐隐退,后借病乞归。至治二年(1322年),赵孟頫逝世,年六十九。获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号“文敏”,故称“赵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等。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硬笔楷书基本笔画教程文件

硬笔楷书28种基本笔画 基本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大致可以分成八种,即:点、横、竖、撇、捺、提、钩和折。 每一种基本笔画有多种变化形态,虽然它们的写法大体相同,但亦有较细微的变化,在书写时应注意。基本笔画对于一个字而言如同建造房子的材料,材料不合格房子 必然不牢固。要写好硬笔楷书必须熟悉和掌握汉字基本笔画的写法,才能把字写得 正确、美观、大方,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艺术欣赏价值。 书写笔画时,是写,还是平拖平划,笔画表现出的效果是不同的。见下图: 挺,就是要将笔画写得挺拔、刚劲、有力。体现笔画“挺”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带有横或竖的笔画要乎、要直,笔画不能上下或左右颤抖,做到直如线。二是带有“弧”或“弯”的笔画不能出现折弯,应圆转自如,做到弯如弓。见下图: 准,就是每写一个笔画之前要看准下笔的位置,这主要指在临摹字帖过程中,一要看准字帖上字的笔画在格子中间的位置;二要看准笔画的形态,同一种笔画在不同字的结构当中或在同一个字的不同部位有长、短、横势、竖势、斜势等

不同的表现形态,应看准、写准;三要看准笔画的粗细,是重下笔还是轻下笔,收笔是顿笔还是出尖,要看准、写准。做到位置准确、长短适宜、租细恰当。见下图: 基本笔画 (一)横横画要写平稳,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横有长、短之长横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所以,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卜去平稳的意思。如同: 短横的写法是,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行笔大约写到长横的一半时停笔即收。笔画稍向右上仰。如图: (二)竖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如图:

楷书钢笔书法作品

楷书钢笔书法作品 楷书钢笔书法作品欣赏: 楷书钢笔书法作品1 楷书钢笔书法作品2 楷书钢笔书法作品3 楷书的临摹特点: 楷书是已经经过发展的艺术了,历史给留下了太多的经典。虽然无论把哪个时代的作品作为范本,都难免受到那个时代书风的影响。下笔即落入前人规范,下笔既显现前人面目,沉迷其中难免为以后的个人风格形成造成羁绊。但对于初学者把握楷书的基本技法,临摹还是不可欠缺的步骤。作为传统学习的惟一手段“临摹”,在整个书法的学习过程中占有着重要的意义。临摹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向传统经典学习,从而获得对楷书技巧的掌控能力。在对于传统经典的学习过程中,取舍的原则存于个性深处。主动选择和调整取决于个体。选择接近自己审美感觉的范本是楷书临摹的关键。个人以为由初唐入手比较合适。首先在法度方面做足工夫,以后无论是上溯魏晋还是下追明清,有“法”在心,才能有所依凭。 藏、露、顿、挫诸般笔法;疏、密、长、短等结构法则都可以通过临摹学习过来。(书法的形式构成笔法和章法)临摹是借鉴别人的经验,不仅仅依靠自己感觉中的摸索的过程。所以要“傍通

点画之情,探究始终之理”。信息时代的依靠科技、依靠当代众多的名家、依靠报刊、网络等传媒,早已经学会了如何辨证地学习传统。正试图接近书法的核心。正在开创全新的楷书之路。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是古人对临帖提出的要求。摹(启蒙适用于儿童)、照临(初学)、背临(加强训练)和意临(为创作做准备工作)是今人对临帖的阐释。在经过漫长时间的积累,会逐渐的在线条的力度和运动感方面做足工夫,那么临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在熟悉了中、侧、藏、露、搓等笔法之后,会豁然开朗,楷书的一点、一横、一撇、一捺都有如此多的规矩,在或长、或短、或收、或放中,其字体本身的美感就会跃然纸上。 在历史的穿越中被形容为法度森严的楷书,其谨严之处不仅只包含笔法一个方面,还表现在结构上的留空(间架结构)。唐孙过庭云:“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欧阳询、黄自元等书家都对此有详尽的阐释。那些珠玑之言,是楷书体式的规则。在临习阶段姑且将其全部的拿来,待到以后在进行辨证的学习和提炼,也不失为过。 过对不同的文词内容,产生不同的想象空间,从而通过笔触加以再现,进而完成整个楷书的创作。于是就出现了面目不尽相同的作品。(每个书者的文化环境、知识结构、性格特点都不相同,对于相同事物的感觉、不同时间的感受也各异)。 书者的情绪在楷书的创作中是“大者”,是命脉,是楷书气势的具体表现。同时,它也是最易察觉和最难表现的,只有在长期的加强欣赏水平和技法练习之后,才能将其自由地、自然地运用出来。

硬笔楷书竖撇写法

钢笔楷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竖、撇的写法 一、内容分析: 1、硬笔书法基本笔画“竖”、“撇”书写技巧简介 2、书写中复习硬笔书法的基本技法:1.书写姿势、2.执笔方法、3.运笔 3、欣赏几幅现代硬笔书法作品 4、练习并掌握硬笔书法的基本技法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竖”、“撇” 2.能力目标:学会书写基本笔画““竖”、“撇”,运笔行笔的过程。 3.情感目标:通过赏析对比,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高尚的品性和艺术审美能力。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各种“竖”、“撇”的写法。Array 2.难点:楷书点画书写要点 四、【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优秀作业展示。 指名优秀同学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新授:“竖”的写法 (一)讲解“竖”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从上到下)。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竖”有什么特点。分小组讨论。 4 则字不正。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 垂露竖的写法,竖画尾端好像垂滴一颗露珠,顾名思义叫垂露竖。下笔稍重,行笔 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

图示: 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只是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看起来像是一根悬着的衣针。图示: 短竖,写法同垂露竖,只是笔画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图示: 5、指名说一说垂露竖、悬针竖、短竖怎样书写。 6、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竖,师行间巡视辅导。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竖的字。 1、出示范字。 2、指名认读。 3、指名说笔顺,书空。 4、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5、演示书写过程。 6、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 三、新授:“撇”的写法 (一)讲解“撇”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

楷书四大家(课件)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楷书四体,他们是: 唐初欧阳询、盛唐颜真卿、 唐朝柳公权、元朝赵孟頫。 人物简介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他广泛地学习北朝的碑版石刻,同时吸取了当地一些书家的长处,再融入隶书笔意,形成“刚健险劲,法度森严”的特点。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世称“唐人楷书第一”,后人称为“欧体”,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风格特点

欧阳询书法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欧阳询楷书碑版多为中楷,主要有《化度寺邕禅师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九成宫醴泉铭》等。 用笔特点 欧阳询书法用笔方整,略带隶意,笔力刚劲,一丝不苟。清包世臣曾说:“欧字指法沉实,力贯毫端,八方充满,更无假于外力。”就是说欧字强调指力,写出的笔画结实有力,骨气内含,既不过分瘦劲,又不过分丰满。每一笔画都是增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轻重得体,长短适宜,恰到好处。欧字的用笔还讲究笔画中段的力度,一些横画看上去中段饱满,得“中实”之趣;一些字的主笔都向外延伸,更显中宫紧密,尤其是右半边的竖画,常向上作夸张延伸,显示其超人的胆魄。这些都是欧字用笔的独特之处。 代表作品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铭文由魏征撰,记载了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涌泉的事。欧阳询奉敕书。 此碑书法,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明陈继儒曾谓:“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公屈膝,非他刻所可方驾也。” 原碑24行,1108字,由于年久风化,加之椎拓过多,断损严重,后人又加以开凿修补,以至笔画锋芒全失。传世最佳拓本是明代李琪旧藏宋拓本,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1]

详解41个使用频率最高汉字硬笔楷书技法

详解41个使用频率最高汉字硬笔楷书技法汉字浩瀚如海,一个个去练吗,只有愚者才会这么干的,智者选择的是学方法,方法好比杀手锏,有了这一招,随便给你个汉字,你都能顺利写好。 中小学生包括成人,就实用而言,所能用的汉字大约5000—7000个,据专家统计,使用频率最高的有41个汉字,分别是:的在了不和有是大这主人中上为们地个用工时要动国产以我到他会做分生来对于学下级义就年 练好这41个字,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那么,接下来,详细讲解这些字的专业知识与学习方法。 1、的写法 硬笔字帖多如牛毛,风格千姿百态,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那些书法家在书写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遵循硬笔书法的原则和技法,简言之,叫“法”,谁编写硬笔楷书字帖也得照着这个“法”来。他们有共性的“法”:“窄方扁”、“动作点”、“直稍弯”、“收放显”。那好,在学写“的”这个字之前,有必要先讲一讲这四个“法”的含义。 1 第一法“窄方扁”——指的是结构方面,字形。汉字可以看成三种字形:窄形、方形、扁形。比如为窄形,为方形,为扁形。但是很多人将月写成方形,将永写成窄形,将之写成方形

,又如为方形,但好多学生将游写成扁形。 第二法“动作点”——指的是写笔画的时候一定要让这个笔画有一个或两个动作点,然后,从动作点出发,笔画开始渐变,或渐重,或渐轻。不论你写的字有多少笔,都要求笔笔有动作点。有的笔画只有一个动作点,而有的笔画则有两个甚至三个动作点。例如,“的”字的撇,只有一个动作点(图中圈起来的),貌似钉子头。而横折钩则有两个动作点,由横转向折的转折点和出钩的顿挫点。 第三法“直稍弯”——指的是笔画的弯曲程度要把握好“度”,不是直的,也不是弯的,而是“直稍弯”, 2 注意理解这个“稍”的含义是稍微,略微。但是,很多学生走极端,要么写得直,要么写得弯。比如写“长横”这个笔画,错误写作:,正确写法应是:。又如,写横折弯钩,错误写法: ,正确写法应是: 第四法“收放显”——指的是结构方面,主笔与次笔的相互关系。每一个汉字基本上都有一个或两个(有的是三个)主要笔画,其余的则是次要笔画。主要笔画从两方面来体现:一方面是长度,主笔当长,而且还要适当夸张加长,让其明显~否

优秀的楷体书法字体作品欣赏

优秀的楷体书法字体作品欣赏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优秀的楷体书法字体作品欣赏》的内容,具体内容:楷体是我国书法字体中的一种风格,它对我国书法的影响甚大。现如今,一个优秀的楷体书法作品可以提高人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增强作品的整体效果。下面是我整理的。精美的楷体书法作品图片...楷体是我国书法字体中的一种风格,它对我国书法的影响甚大。现如今,一个优秀的楷体书法作品可以提高人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增强作品的整体效果。下面是我整理的。 精美的楷体书法作品图片 楷书有模楷的意思,张怀瓘《书断》中已先谈到过。六朝人仍习惯地用着它,例如羊欣《采》文,王僧虔《论书》韦诞传中都云∶"诞字仲将,京兆人,善楷书。"那是"八分楷法"的简称。到北宋才以之代替了正书之名,其内容显然和古称是不一样的,名异实同和名同实异之例,大概有以上这些,这些概念不弄清楚,势必至于把各方面的其他问题也永远混淆不清,一无是处了。 好看的楷体书法欣赏 楷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在楷书产生之前,我国的书法已产生了大篆、小篆和隶书三种书体。大篆是相对小篆而言的,一般把小篆以前所有的古文字统称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和战国时期除秦国之外的六国文字。小篆是秦统一中国之后通行的文字,它是以秦国的文字为基础,参照其他诸侯国文字,为便于书写而删繁就简、规范统一的,

这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初的规范化书体。隶书是继小篆之后出现的又一代表性书体,它是在小篆的基础上产生的。隶书的产生是汉字的一次大革命,其意义不仅在于汉字从此走向了符号化,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汉字的书写方式和审美趋向,从而为楷书书法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并进而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开辟广阔的天地。 楷书的划分 如今一般所说的楷书,是从汉隶逐渐演变而来的,按照时期划分,可分为魏碑和唐楷。魏碑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体,它可以说是一种从隶书到唐楷的过渡书体,很不成熟,经常带有隶书的写法在其中,但正因为它的不成熟性,也就造成了百花齐放的场面,意态奇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康有为评价有"魏碑十美"。而狭义的楷书则是指到唐朝以后逐渐成熟起来的唐楷,其代表人物有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楮遂良、薛稷,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我们常说的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前三个就在唐朝。到了唐末,楷书已发展到了顶峰,风格已过于规整,于是逐渐走下坡路了。但是"唐书重法,宋书重意",宋朝的苏轼以其诗人的风度开创了丰腴跌宕、天真烂漫的"苏体",堪称"宋朝第一"。宋末元初的赵孟頫U,以其恬润、婉畅,形成了"赵体",也就是四大家中的"赵",但是"赵体"严格来讲应该属于行楷,不再是规规矩矩的楷书了,所以初学者一般从"颜柳欧"三体择一入手,这也被公认为学书之正路。下面我将这三体从多个角度作一对比,有的角度还参考了魏碑和赵体,为的是能够全面的认识楷书个体。以上重点对比了"颜柳欧"三体的风格与特点,这里面既有

(完整版)硬笔楷书基本笔画技法与训练

硬笔楷书基本笔画 基本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大致可以分成八种,即:点、横、竖、撇、捺、提、钩和折。每一种基本笔画有多种变化形态,虽然它们的写法大体相同,但亦有较细微的变化,在书写时应注意。基本笔画对于一个字而言如同建造房子的材料,材料不合格房子必然不牢固。要写好硬笔楷书必须熟悉和掌握汉字基本笔画的写法,才能把字写得正确、美观、大方,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艺术欣赏价值。 硬笔楷书基本笔画训练材料 一点 姓名年班月日得分 1、右点:从左上方向右下起笔,起笔稍轻,行笔斜中略带弯曲,顿笔后向左上回收。 2、左点:落笔稍轻,向左下渐重行笔,顿笔后向右上回收,犹如将要垂落之石。

3、挑点:起笔时向右下方顿一下,然后提笔向右上方向迅速挑出。 4、撇点:起笔顿笔,向左下方向迅速撇出,形如短撇。 硬笔楷书基本笔画训练材料 二横 姓名年班月日得分 1、长横:顿笔起笔,中间行笔稍快,要轻而略带弯度,至末尾顿笔回收。长横的写法总体来说是一个“重—轻—重”的过程。

2、中横:写法基本与长横相同,只是行笔速度较慢,长度比长横略短。 3、短横:起笔时要轻,由轻而重,收笔略顿或回锋收笔,略向上斜,形不宜长。 硬笔楷书基本笔画训练材料 三竖 姓名年班月日得分 1、悬针竖:起笔稍顿,再向下行笔,用力逐渐减轻,中间蓄势略慢,最后出锋直下。悬针竖的形状如一根悬挂着的针,故名。

2、垂露竖:起笔与悬针竖一样,起笔重顿,再向下行笔,回锋收笔,形如露滴下垂之势。 3、短竖:短竖的写法一般与垂露竖相同,只是稍短。 硬笔楷书基本笔画训练材料 四撇 姓名年班月日得分 1、竖撇:起笔如同写竖画,略向左斜而后弯曲,末尾快速行笔出锋。

140字硬笔书法作品欣赏楷书

140字硬笔书法作品欣赏楷书 硬笔书法是一门新兴的艺术门类。所谓硬笔书法就是以钢笔、竹片为工具来表现汉字书写技巧,再抒发作者情感的方法及活动的。而硬笔书法的瘦硬特点,使硬笔线条能产生一种动势,由此展示出硬笔书法的审美特征。下面带给大家的是140字硬笔书法作品欣赏楷书,希望你们喜欢。 140字硬笔楷书书法作品欣赏 1、硬笔书法分类特点 硬笔书法是书法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它的书写工具包括钢笔、圆珠笔、蘸笔、铅笔、塑头笔、竹笔、木笔、铁笔等,以墨水为主要载体,来表现汉字书写技巧。具有携带方便、书写快捷、使用价值广等特点。它与毛笔的区别在于变软笔的粗壮点画为纤细的点画,去其肉筋存其骨质。 硬笔书法分硬笔书法艺术和实用硬笔书法,前者主要是强调艺术性,后者主要是强调实用性。硬笔书法的艺术性,主要是通过线条与结构的变化表现出书写者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和感受,它追求的是美

感、情感、趣味、意境、个性,等等;而实用硬笔书法,即日常写字,主要是满足实用,能做到易写易认即可,关键是做到书写快捷和规范,所以实用硬笔书法,是以行书为主的。 硬笔书法的特点,主要是与毛笔书法相比较而言的。 一、由于硬笔笔尖的材质比较硬,它的线条变化没有软笔,毛笔变化大。 二、由于一般使用的硬笔,是以钢笔、圆珠笔、铅笔等为主,所以线条相当于毛笔来说要细微得多,所以字型也要小得多,甚至比毛笔的小楷还要小。 三、由于笔的材质的缘故,硬笔比毛笔易控制。 2、硬笔书法注意事项 硬笔书法是书法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它的书写工具包括钢笔、圆珠笔、蘸笔、铅笔、塑头笔、竹笔、木笔、铁笔等,以墨水为主要载体,来表现汉字书写技巧。具有携带方便、书写快捷、使用价值广等特点。它与毛笔的区别在于变软笔的粗壮点画为纤细的点画,去其肉筋存其骨质。 一、一定要学以致用。在平常的书写中运用所学的写法,不但可以加深印象,而且可以将所学到的写法,逐步转化为自己的书写习惯。这就要求平时多动笔,“动笔有益”。 二、选择好的字帖是至关重要的。如果选择的字帖本身就不好,那可能会令误入歧途,越练越糟。对于毛笔书法字帖,根据自己喜欢的风格,任何古人的字帖都可以选择;选择硬笔书法字帖时,则应以

赵体楷书技法

赵体楷书笔法 所谓赵体即为元代书法家赵孟頫(1254—1322)所书。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是一代书画大家,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赵体楷书带有行书的笔意,用笔流畅,笔画的起收、转折的动作比起颜、柳、欧各体有所减省,写起来不失法度又比较灵活,很实用。学过赵体,再去学行书、以至草书,相对容易顺手些。 下面谈谈赵体楷书的运笔方法: 1、横 取左低右高之势,以稳定字的重心。最常见的写法是向右下45度按点,稍顿后向右行笔,收笔时向右下顿,即向左回锋提笔离纸。如“一、二、三”等字。 2、竖——垂露竖 竖有垂露和悬针之别,尾部圆,悬针竖尾部尖。垂露竖逆锋向左上起笔,向右下轻顿后向下行,至末尾稍驻即回锋收笔,如“十、下、仁”等字。 3、竖——悬针竖 悬针竖为笔画行至大 约四分之三后向下边 走边提,出锋迅速稳 健。如“十、 千、中”等字。 4、撇——长撇 撇画有多 种写法,在不同 的字或不同的部 位写法各异。主 要有长撇、短撇 之分,长撇写法 为:向右下顿笔, 转锋向左下行 走,至末尾边行 边提笔最后出尖 锋,如“开、在、 少”等字。 5、撇——短撇 短撇, 向右下顿 笔,转锋向 左下边行边 提笔出尖 锋,如“生、 仕”等字。 有时向右下 行笔没有提的动和,至末尾回锋收笔,笔画没有粗细变化,尾部圆,如“作”字。 6、捺——斜捺 捺主要有斜捺和平捺。斜捺,由二段构成,轻轻入笔,向右下边行边按,至捺底稍驻,转向右提笔出锋,如“人、夫、丈”等字。

7、捺——平捺 平捺,平捺有三段,如同把斜捺放平,再在前面加一短横,写法为:先右下切锋起笔写一短横,然后再向右下由轻到重逐渐渐按笔行走,至捺底稍驻,转向右提笔出锋,如“之、近”等字。 8、提 向左下方逆锋起笔,转锋向右下顿笔,再向右上边行边提笔,最后出尖锋,如“江、非、状”等字。 9、折——横折 赵体的折,以圆为主,棱角不明显,横折行至横尾时,顺势向右下稍顿即转向下写竖,如“中、田、吾”等字。 10、折——横撇 横撇的横通常很短,折处与横折用笔相同,折后接着写撇,如“又、名、友”等字。 11、折——竖折 向右下顿笔后向下行笔,至竖尾将笔锋提向左,然后向右下顿笔,紧接着向右写横,如“山、出、牙”等字。 12、折——撇折 撇画不宜出尖锋,至撇画末尾,将笔锋向左提起向右上下顿笔,然后向右上边行边提笔出锋,如“公、玄、索”等字。

硬笔楷书基本笔画技法与训练

硬笔楷书基本笔画技法与训练 基本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大致可以分成八种,即:点、横、竖、撇、捺、提、钩和折。 每一种基本笔画有多种变化形态,虽然它们的写法大体相同,但亦有较细微的变化,在书写时应注意。基本笔画对于一个字而言如同建造房子的材料,材料不合格房子必然不牢固。要写好硬笔楷书必须熟悉和掌握汉字基本笔画的写法,才能把字写得正确、美观、大方,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艺术欣赏价值。 (一)点 1、上点:从左上方想右下起笔,起笔稍轻,行笔斜中略带弯曲,收笔时顿笔向 (二)横 1、长横:顿笔起笔,中间行笔稍快,要轻而略带弯度,至末尾顿笔回收。长横 (三)竖

1、悬针竖:起笔稍顿,再向下行笔,用力逐渐减轻,中间蓄势略慢,最后出锋 (四)撇 (五)捺 1、平捺:逆锋起笔,起笔要平,行笔呈“一波三折”之起伏状,笔画平而长。平

(六)提 (七)钩

8、竖弯钩:起笔如同写竖,至竖画末端向右作圆弧状转折,至末尾处重按,顿 (八)折 撇长,折角大约为45度。

竖折下笔写竖(有长、短之分),顿笔后向右写横,收笔较重。注意竖要直,横要平,一笔写成。如图: 竖折折钩下笔写短竖,顿笔折向右写横,再顿笔折向左下写竖钩。注意竖钩既不能太直,也不能太斜,钩要小,要出尖。如图: 横折提下笔写短横,顿笔折向下写竖,再顿笔向右上写斜提。注意提要短一些斜一些,要出尖。如图: 横折折撇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左下写短撇,不出尖,不要太长,再折向右写—小短横,最后折向下撇出,要出尖。如图:

横撇弯钩下笔写短横,转折处略顿笔后写短撇,接着笔尖不离纸写小弯钩,钩的方向往左上。如图: )横折折折钩下笔写短横,右边稍高些,略顿笔折向左下写短撇,不出尖,不要太长,再折向右写短横,再折向左下写弯钓。注意最后的弯钩要稍有弧度如图: 横折弯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下写短竖,再圆转向右写短横,收笔较重。如图: 竖折撇下笔写斜竖,略顿笔折向有写短横,再顿笔向左下撇出,要出尖。如图: 从上面介绍的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可以看出,汉字笔画书写的运笔规律,一般是,横、竖、撇的起笔较重,点、撩的起笔较轻;转折处要略顿笔,稍重、稍慢;提和钩,开始要略顿笔、稍重,尔后逐渐转为轻快,收笔出尖;撇、撩雌出尖。所有笔画都是一笔写成,不能重描。这些笔画在组成汉字时,有的形状会略有变化,因此,在书写时,要注意多观察,把笔画形状写准确。

欧颜柳赵楷书的特点比较

欧颜柳赵楷书的特点比较 欧体:字体以“二王”为基础,融和了汉隶魏晋书法余韵,吸收诸家之长,于平正中求见险绝,自创新意,独树一帜。在用笔上和点画上基本上以方笔为主,间用圆笔,落笔轻松自然,干净利落,行笔缓慢含蓄,有顿无蹲,收笔不苟。点画讲究呼应连贯之气,笔画追求变化,点像三角形,横竖起笔多用方笔,撇捺多用圆笔,笔势灵活生动。钩画取法于隶,仪态饱满,气势开展,转折又多是方中带圆势,既显方劲,又见浑厚。在结构上取修长,四面均匀停当,严紧欹侧,峰棱比较突出,左收紧,右舒展,竖为主干,横成图案,法度森严,于平正中求见险劲。中间匀集紧密(中宫较紧),大都向右扩展,而字的中心一般多见稍偏左,险劲奇巧,沉稳严谨,无懈可击。 颜体:广泛吸纳六朝、隋、唐书家的技法,兼收并蓄融为一炉,法前人而愚新意,开创新的风格,笔画劲挺肥厚,间架平整茂密,气势磅礴多变,上密下疏,似泰岳之高耸。行笔雄健,起笔藏锋圆转,笔笔中锋,用墨横轻竖重,奈笔有“蚕头燕尾”之态,转笔多长用提法,圆转直下,而不取折笔。转折处多呈现内方外圆。钩笔笔法多成鸟嘴状,字形结构宽博方正饱满,左右基本对称,端庄平稳,表现出雍荣度大、开阔雄伟的气概。颜楷特别加强了运笔用腕的作用,

更多地运用藏锋,形成雄厚、丰润、劲健的特征。颜体的笔画一般对称,但是竖画大有向内环抱之势,略呈弧形。造型隶书笔意十足,是整个字外观圆深,内含雄强,具有深厚的艺术效果。 柳体:晚唐著名书法。初学“二王”,后习隋唐各家笔法,后进一步把变用颜体,另辟蹊径创新独树一帜。书体结构严谨,疏朗开阔,格局方正,劲健挺拔,骨力洞达,神采俊发,因此成为后世楷模。其点画遒劲刚健,富有弹性,横竖撇奈笔势都向四面伸展,大局势开阔,“竖钩”“斜戈”,往往采用适当的上伸和下延的写法,使字显得昂首屹立,雄资磅礴。横画多采用方起园收,竖画多用逆峰起笔,顿笔之后引峰下行,收笔多采用悬针或者垂露法书。撇奈多有一定的弧度,虽然出锋挺拔,但有着内部的骨力。用笔行驻提按精悍出神。以颜体为基础,结字紧凑疏朗豪放,中宫收紧,四面开张,紧而不拘,疏而不散,规整中富有变化,平正中偶出险奇。 赵体:以楷书艺术成就最高。所做楷书,中锋用笔,平顺和畅。结构匀称,从而得妍媚丰满,婉转秀劲,之美,大与欧、颜、柳子的风格显然不同,其代表作《胆巴碑》。赵字特点是姿态繁多,圆活生动,顾盼呼应,其实连贯,横画竖下笔,中间稍提笔行走,收笔回锋,整个运笔沉稳果断,一般都是向右上取势。竖画大多垂直常常根据结体的需要微

唐诗楷书书法行书作品欣赏

唐诗楷书书法行书作品欣赏 易从字画官网:千里的远行,从脚下开始。这一路过来,有过目标,也就有过誓言,所以才有动力,为将来,也为现在,奋力去追梦,用真心在奋斗。想的是多年以后的问心无愧与微笑过活。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一路走来,我们需要精神的支撑,而一幅幅饱含正能量的励志书法,便是我们前行的动力。今天,就为大家推荐几幅非常励志的书法作品,供大家欣赏。 01)有志者事竟成国宾礼书法家观山行书书法《有志者事竟成》作品:易从网行草名家刘锴明书法作品《有志者事竟成》作品:易从网“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易从字画官网:在这纷繁的人生路上,我们躲不了风吹雨打,避不了跌跌撞撞,更逃脱不了心灰意冷。但是一个人,早已有足够的坚强来应付,去面对那些知道或不知道,经历过或没遇过的无常世事。志向高远固然重要,但要实现它,却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认真的努力。眼睛可以眺望高空,但是双脚却必须踏在地上。梦想,愿望,再大,现实却是每天必须做好单纯,甚至枯燥的工作。在昨天的基础上前进一毫米,一厘米都要挥洒汗水,把横亘在面前的问题一个一个的解决掉。

0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国宾礼书法家观山行书书法作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作品:易从网易从字画官网:孔德文精品楷书作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作品:易从网每个人的理想有所不同,有的远大,有的现实,但无论哪个有志者,都应该牢记住这句名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事情的成功,多是从细微之处开始。在现实世界里,每个人都有梦想,都渴望成功,然而智大才疏往往是阻碍人们成功的最大的障碍。人世间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任何人都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凝聚起改变自身命运的爆发力。认准方向朝着理想,从小处做起,一步一步地积累着,走下去,这就是成功的秘诀。行,始于足下。如果这一步都不敢趟入,又何谈成功呢。 0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国宾礼书法家观山行书书法作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品:易从网世上也许大多都是数学题,你要最大值必须要有 1,就算后面都是零,你依旧最大;反之你一开始就是零,后面就算有再多的 1 也无济于事。古往今来,能够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人是很多的。他们的成就和荣誉,往往令人敬佩、羡慕,人们也常渴望着能取得他们那样的成就。然而, __达到预想的目标呢?做任何事情,都要脚踏实地,不能虚度光阴,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无论易从字画官网:多么远大的理想,伟大的事业,都必须从小处做起,从平凡处做起。现在有些人却不然,他们似乎只知道树立理想,却不认真想想该怎样去做。像他们这样日夜看着远方辉

高清楷书书法作品欣赏

高清楷书书法作品欣赏 楷书从汉末、魏晋开始,距今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是官方书体,发展时间最长,应用范围最广。下面带给大家的是楷书书法作品欣赏大全,希望你们喜欢。 楷书书法作品欣赏 关于楷书10点谈 1、写楷书要端庄平静而重心准立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说:“凡是写字贵在平正安稳,首先是用笔的巧妙。有向下的笔势,也有向上的笔势。有倾向一边的笔画,也有歪而不正的笔画;还有斜着的;从整篇看,有小的字也有大的字。有(长)高一些的字;也有(短)矮一些的字。 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说:“初学书法,字体的笔画与字体章法

的分布,但求既平安而又方正。” 明代书法家项穆说:“书法有三个要注意的地方:初学写字时要注意防止不均匀和倾斜,继续学下去后知道了写字的规矩,就要防止笔画与字体的不灵活或者出现呆滞现象。最终学的熟练后,要防止任意的狂涂乱造的怪现象和不守规矩的俗气。 2、字体形象舒服而上下平稳 王羲之说:“写字的形象与气势不能上面宽而下面窄,如果这样重与轻显得不相配。字画和字间的空白布置应该远近均称,上下合适。自然就会平稳起来。 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说:“字的结构有上下两部分的,大多是(惟上重下)就是以上面为中心,而重在下面。上面轻的如头上顶戴着装饰物,如:叠、警、声之类的字就是代表。书论《八决》里所说的如:人体长得均称,上下比例协调。又不那么头轻尾重,头小尾大的。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说:“想写字先要预先心里想好字的形象,布置的笔画让它们平正稳妥,或者有意外生出的体势。令其有异样的美感才是巧妙的书法。” 3、字的轻重要平衡,左右要均称 欧阳询说:“开始学写字的人先要立意字的大体形象,横评竖直的安排。对于笔画之间的空白安排,务必均匀整齐。” 元代书法家陈绎曾说:“所有字的偏旁,都要让它们狭窄而长,这样右边就有余地了。在右边的也是这样。观察它们的轻重,使它们相符合而又相当为最好。就是说大小轻重很平衡美观。”

精美的楷体书法作品高清壁纸

精美的楷体书法作品高清壁纸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精美的楷体书法作品高清壁纸》的内容,具体内容:楷体书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风格,它对我国书法的影响甚大。现如今,一个精美的楷体书法字体可以提高人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对人们的视觉有一定的影响。下面是我整理的。优秀... 楷体书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风格,它对我国书法的影响甚大。现如今,一个精美的楷体书法字体可以提高人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对人们的视觉有一定的影响。下面是我整理的。 优秀的楷体书法壁纸图片 颜真卿的书法渊自家学,但其得以变革的启迪者,乃吴郡张旭。由于他能兼取百家,自如取舍,留下大量书帖足可见其功力。史学家范文澜在著述中每及于唐书,皆称"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颜的楷书,反映出一种盛世风貌,气字轩昂;而他的行草,使宋代米芾也心仪斯书,原因是那些书帖往往是在极度悲愤的心境中走笔疾书的,读者可从本文中领略个中滋味。情溶于艺,艺才生魂,历史上大凡优秀的艺术,均不违背此一准则。 好看的楷体书法作品壁纸 颜真卿,一位书坛的巨灵。千百年来,唯颜鲁公能比肩书圣王羲之,雄视阔步于书坛。唐代书坛固然以颜真卿为冠冕,而宋代也以颜书为大纛。自兹以往,颜真卿的书魂形成了巨大的向力,而又积淀成中华民族书魂的

重要部分。《新唐书颜真卿传》赞曰:"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英烈的日月人生,便是浇灌其书艺奇葩的不竭泉源。 楷书的临习章法 章法是书法艺术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点画是线条美,间架结构是局部的构图美,章法是整体构图美。赵体楷书的章法,可以从两个方面研究和把握起规律。 其一,整齐一律。楷书章法的整体感,首先是整齐,字的排列形式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等距,给人一稳定、庄重的视觉效果,这种形式最适合严格意义的楷书。结字的宽窄、长短不同的造型产生局部参差变化,便整齐一律而不呆板拘谨的楷书不会出现不和谐或单调之弊。 其二,多样统一。赵体楷书的最大特点是带有行书的成分,笔法多变,因字赋形,不刻意布置,在多样性、变化性中有着十分和谐统一的关系。给人的感受是静中有动,字中融情。一件书法艺术品首先感染人的是其整体效果,而整体是由无数个局部构成。因此,在布置章法时,不应该忽略每个字的细节,诸如字的造型、长短、欹正的变化,轻重的节奏感等,都需要慎重地考虑,严密地设计,并且要坚持不懈地经过较长时期磨练,始能自由地进行章法处理,表现出一种似乎没有设计的设计美,达到书法艺术的较高境界。 楷书章法并不复杂,其主要形式有中堂、对联、条幅、横披、扇面等。楷书的章法布置,字距与行距大多基本相等,但也有行距大于字距的;一律自右至左竖写,横披的少字数者也仍然是由右至左书写;现代的中文横

古诗楷书书法作品欣赏古诗硬笔书法作品欣赏

古诗楷书书法作品欣赏古诗硬笔书法作品欣赏 楷书结字以方形为主,字的大小差别不大,故而方正规整。这种方正、规整匀称的楷书排列起来必然形成“纵横成行”的填格布局方式。也因此方正的楷书非常的适合来书写古诗。这样的书法作品又会有怎样的书法风味呢?下面是为你的古诗楷书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毫端之有轻重,犹用笔之有肥瘦,无论肥瘦,都贵于中锋,能运中锋,则虽肥实劲,虽瘦亦腴,钟繇、颜真卿的小楷,用笔丰腴,看似肥而实劲,看似浊而实清,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温润清雅之气,惟王羲之的小楷粗不为重,细不为轻,肥瘦适中,修短合度,有冲和静逸,萧洒绝尘之态,为世人所重。故小楷用笔,不欲太肥,太肥则质浊,质浊则点画臃肿,龌龊,钝慢而多肉,肥浊而无骨,致有墨猪之诮,也不欲太瘦,太瘦则形枯,形枯则用笔单薄,平扁,干枯而露骨,瘦硬而无肉,致有枯骨之谓。 小楷用笔,无论肥瘦,都应以骨力为尚,未正骨骼,先尚态度,不知中锋,辄讲肥瘠,这是一种舍本图末的方法。唐太宗《指意》中有一段段耐人寻味的话,他说:“夫书以神情为精魄,神若不和则无态度耳;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以副毫为皮肤,副若不圆,则字无温润也,所资心副相参用,神气冲和为妙。”所谓心即指

笔心,亦犹字之筋骨,副毫之在两旁,亦犹字之肌肤,肉须裹筋,骨须藏肉,用笔方能圆润,能圆润则肥瘦皆宜,骨肉相称。 小楷用笔,贵有轻重曲直的变化,若“上下齐平,前后一等,平直相似,状如算子,这种没有起伏的用笔,势必就会导致板刻生硬的弊病。包世臣《历下笔谈》中说:凡人之生也,必柔而润;其死也,必硬而燥,草木亦然,柔润则肥瘦皆圆,硬燥则长短皆扁。 楷书点画的挺拔是富有一种弹性的力,它通过一种曲线美的形态表现出来,犹如一个运动员的形体美一样,试观“永字八法“中有哪一笔是平直相似的,即使是十分挺拔的垂露、悬针亦富有刚柔曲直粗细的变化,故作小楷当使其用笔,曲而有直致,直而有曲致,寓刚健于婀娜之间,含挺拔于姿态之内,自然能达到刚柔互济的效果。 内容仅供参考

柳公权精美书法作品欣赏

柳公权精美书法作品欣赏 柳公权,唐朝著名的书法家,那么柳公权的作品有哪些?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柳公权精美书法作品欣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金刚经》是柳公权于公元前824年所刻立,当时柳公权四十七岁。《金刚经》全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是体现佛法精神和内涵的一部作品。 1908年,有人在敦煌石窟中发现了唐拓孤本,被认为是十分珍贵的作品。发现的时候,《金刚经》没有丝毫的损毁,上面的字形和字体依然清晰可见。 《金刚经》是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早期作品,从他的字体中可以看出借鉴的成分。早年间,柳公权临摹和研习了王羲之、钟繇等书法大家的作品,在这基础之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在楷书书法作品方向上,认真学习了颜真卿的书法技巧和字体,随之进行了融合创新,开创了“柳体”。柳公权的柳体作品也成为“唐书尚法”的代表之一。后来柳公权的字体展现了字瘦而硬的特征,以此说明下笔的力度很足;除此之外,书法作品干净秀丽,一幅作品一气呵成,比较连贯流畅;以及书法作品的结构很严谨,字体之间充满整体性和力度美。和颜真卿的颜体相比,柳公权的柳体均匀瘦硬,后人称俩人的作品特点为“颜筋柳骨”。在《金刚经》中,可以看出柳公权的字体和颜体有几分相似,但是,柳公权加以改革和创新,融入了魏晋和唐朝初年的楷书书

写技巧,在碑文上,字体苍劲而有力。仔细观察字体,会发现每一个字体都有不同的变法,极富动感之态。 柳公权楷书三字经介绍《柳公权楷书三字经》是后人所编著的一部图书,齐鲁书社于2010年出版发行,全书为16开本,共有93页,旨在帮助书法爱好者学习了解柳公权的字体形式。 《柳公权楷书三字经》将我国上下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融于其中,书法初学者和启蒙者在练习字体的时候,可以感受中国文化的礼仪之美,品德之美。比如《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经典书籍,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发重视它的教育作用。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愿意从《三字经》教学,通俗易懂的道理让学生更加体会到做人处事的基本规范和规则。 将柳公权的书法艺术融入其中,学生在临摹之时,既可以学习楷体的写作技巧,又可以从中感受国学之美。现在倡导的方块汉字,从一定角度上来说和楷体十分相近,学习柳公权的楷书作品,也有助于写好汉字。对柳公权书法感兴趣的书法爱好者,他们长期临摹和研习柳公权的书法作品,总结出了柳体在书写方面的技巧。 随后,著有字帖一书,在书中详细地介绍了柳公权楷书的书写步骤和书写技巧,比如一撇一捺怎样写才会有“柳体”的形态。通过学习《柳公权楷书三字经》,在长期的练习和临摹过程中,可以日益提升书法写作技巧。而《柳公权楷书三字经》也受到各个阶层的书法爱好者的欢迎,成为学习书法必备书籍之一。 柳公权书法字帖鉴赏《柳公权书法字帖》是后人为了学习柳公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