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隐伏矿床预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

隐伏矿床预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

隐伏矿床预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
隐伏矿床预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

第15卷第1期2000年2月

地球科学进展

ADVAN CE I N EA R TH SC IEN CES

V o l.15 N o.1

Feb.,2000

综述与评述

隐伏矿床预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Ξ

徐兴旺,蔡新平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29)

摘 要:隐伏矿床预测是当今经济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前沿课题,地球科学家从不同学科和角度出发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诸如模型理论与方法、构造控岩控矿理论与构造学方法、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物理学方法、数学地质和岩石矿物学方法等理论与方法,并成功地预测和发现了一些隐伏矿床。对近20年来隐伏矿床预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最后指出大科学、大协作和工业化将是隐伏矿床预测研究的主要趋势。

关 键 词:隐伏矿床;构造控矿成矿理论;预测理论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P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66(2000)0120076208

经过几千年的寻找、开采和利用,可寻找和发现的、出露于地表的矿床总数正在不断减少,而人类对各种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却日益增长,隐伏矿床预测已成为世界各国找矿工作所面临的难题。我国众多国营矿山、油田都面临着储备资源不足与危机的问题,寻找和发现新的、隐伏的接替资源是振兴我国矿业的关键之一。鉴于此,近20年来,国内外许多地球科学家都投入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研究和探讨隐伏矿床预测的理论与方法,出现了多学科参与、新理论新方法辈出的百花争艳局面,成功地预测和发现了一些隐伏矿床。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回顾与简单总结,旨在引起更多地球科学家对隐伏矿床预测研究的兴趣,促进隐伏矿床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的深入开展。

1 隐伏矿床预测的模型理论与方法自艾孟斯(1924)提出围绕花岗岩矿床地热分带的认识和斯米尔诺夫(1937)提出硫化物矿床氧化带的矿化分带规律,捷克(1962)提出作为描述一组类似矿床基本特征的成矿模型(m etallogen ic m odel)名词以来〔1〕,矿床学家开始研究某个矿床或某一组类似矿床的(物理、化学和地质的)基本特征,并称之为矿床模型。模型理论与方法,从其研究的内容看,有侧重于矿床成因的矿床成因模型和侧重于找矿的物理—化学—地质模型。

矿床成因模型的研究又可概况为几个方面:单个矿床的成因模型〔2~6〕、一组类似矿床的成因模型〔1,7~10〕、成矿系列〔11~17〕和矿床体空间分布与定位模型〔18~26〕。其中,成矿系列是程裕淇等(1979、1983)根据我国矿床区域成矿规律提出的概念和理论。根据已知矿床成因模型,可直接预测该已知矿床深部和近外围的成矿和找矿靶区。例如,根据岩舌下凹兜成矿模型预测并发现了老厂矿田双竹矿床〔27〕;根据长坡矿床的矿体类型与分带模型,推断并发现了大福楼锡矿床〔28〕;根据云龙锡矿床“三层楼”成矿模型,推测下层接触带存在矽卡岩型或脉状矿,结果使云龙矿床从中型规模变为大型规模〔29〕;根据武夷山地区锡矿床的成矿模型,预测和发现了上湾隐伏锡矿床〔30〕;根据凹山铁矿“三部八式”的成矿模式,在南山铁矿深部发现8000万吨凹山式铁矿、在火山

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冀西北钾化蚀变岩中裂理构造的交代成因机制与控矿作用”(编号:49802021)和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项目“区域成矿预测与危机矿山深部找矿研究”(编号:KZ9512A12404202)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徐兴旺,男,1966年10月出生,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构造地质、构造与成矿及隐伏矿床预测研究。

收稿日期:1999202202;修改稿:1999204222。

基底抬升断块下部预测并发现厚30m的凤凰山式铁矿,预测和发现新的雍镇矿田〔31〕。某种矿床成因模型或成因类型的确立,可指导不同地区该类型矿床的寻找与发现,如我国陆相生油理论的形成和提出(潘钟祥,1941;孙健初,1943),引发我国一系列陆相成因大油气田的发现〔32〕。

矿床的物理—化学—地质模型的研究源于前苏联,从事这项研究的主要是地球物理勘探学家。70年代中期以来,前苏联的地球物理勘探学者,在乌拉尔和阿尔泰矿区做了大量工作,先后提出了铁矿床、内生稀有金属矿床、含铜黄铁矿床、硫化铜镍矿床、斑岩铜矿床及铅锌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模型,简称物理—地质模型。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的地球物理工作者开始探索建立找矿模型的技术,从早期的地质—磁法模型、地质—电法模型、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地质—地球化学模型,发展到现在的地质—地球物理一地球化学综合地学找矿模型〔33〕。

近年来,蔡新平〔34~41〕在危机矿山增储和找矿实践过程中提出了矿床结构模型(tex tu re m odel of m ineral depo sit)的概念,强调对矿床体在三维构造框架中占位规律的研究,并成功地运用于冀东金厂峪金矿深部找矿和滇西北衙金矿的深部找矿和区域成矿预测。徐兴旺等〔42〕和蔡新平等〔43〕根据新疆康古尔金矿和云南墨江金矿的成矿特征和找矿研究,提出了矿床四维时空结构模型的概念,即把矿床成因特征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标志有机地结合起来,从系统和场的角度考察矿床体与诸控矿因素和特征场因子的时空配置关系。

2 隐伏矿床预测的构造控矿成矿理论与构造学方法

构造地质学家较早地注意到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与贡献,如W h ite于1901年就提出了背斜构造对石油圈闭的控制作用〔32〕,李四光1921年在论述新华夏构造时就指出其沉降带(地向斜)内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矿床(油气藏)〔44〕。目前,构造控矿成矿理论主要有构造体系控岩控矿论〔45〕、板块构造成矿论〔46,47〕、断块构造控矿论〔48〕和地洼活化成矿论〔49,50〕。构造地质学家已注意到不同级别和规模的构造对矿带、矿田、矿床和矿体的分级控制作用〔51~53〕,注意到构造活动对成岩和成矿物质转化的贡献并提出构造成岩成矿理论〔54~58〕、成矿构造的概念和研究方法〔59,60〕,对褶皱构造〔38,61〕、断裂构造〔62~67〕、韧性剪切带〔68~74〕、伸展构造〔75,76〕、隐爆角砾岩筒〔77~85〕、盆地构造〔86〕和旋卷构造〔87〕等构造的控矿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诸如S与反S构造〔88〕、“5”形构造〔89〕、“K”字型构造〔90〕、韧性挤压带〔91〕和反转构造〔92〕等新的控矿构造型式,研究了断层分带与成矿分带的关系〔93〕。

构造地质学通过构造解析〔94〕、应力场和应变场分析〔95,96〕、及模拟实验〔97~100〕等方法研究矿床体与构造的时空配置关系,建立构造控矿型式,根据构造分布规律预测新的有利成矿靶区和成矿部位。李四光(1921、1955)根据新华夏构造体系控制中国东部沉积盆地形成和分布规律,指出新华夏系沉降带内有油气藏分布与存在〔44〕、是寻找油气藏的有利地区〔101〕,该认识和预测为后来的油气勘探所证实〔102〕。刘如琦等(1987)通过构造解析,在辽宁本溪预测并发现储量较大的铁矿床。蔡新平等(1994)根据褶皱构造控矿规律在金厂峪金矿床深部预测和发现了10吨黄金工业储量。最近,蔡新平领导的科研小组通过对大小兴安岭地区新构造活动特征与剥蚀程度和成矿构造的分析,在黑河砂金富集区发现和找到一个中型岩金矿床。

3 隐伏矿床预测的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矿床作为人类活动、生存与发展所需物质元素的富集体,其形成过程本质上是元素的地球化学过程,有用元素富集同时伴生着相关元素的相对富集或贫化,它们在空间分布上常表现出分带的规律性〔103〕。如金矿床的元素地球化学具有明显的分带性,李惠将其称为地球化学异常模式〔104〕。矿床地球化学家就是根据这种规律来预测和寻找隐伏矿床的,主要的方法有:岩石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法、同位素地球化学找矿法和地电化学找矿法。

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在前苏联开展的较早,据格里戈良等的报道〔105,106〕,他们总结提出了一个热液矿床原生晕元素组分分带的综合序列,对元素分带的指数、累加晕和累乘晕比值等指标进行了定量计算,运用该方法已成功地发现了数以百计的金属矿床。邵跃等(1959)和谢学锦等(1959)也较早地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邵跃等〔105〕运用岩石测量方法在湖北大冶铁矿的尖林山矿段的深部又找到了一个较大的矽卡岩型铁铜矿体。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对于覆盖区隐伏矿床或风化淋滤型矿床的找矿效果较好,如钟立志〔107〕采用此方法发现了隐埋的石英脉型锡矿,澳大利亚一黄金公司采用该方法在卡利翁地

77

第1期 徐兴旺等:隐伏矿床预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

区找到了一个红土型金矿(地质储量10.3万吨,含A u1.86g t)、继而发现了石英脉型金矿体〔108〕。近年来,谢学锦〔109〕又提出超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法,对找矿预测将大有帮助。赵利青〔110,111〕在对蚀变带元素地球化学测量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蚀变带元素地球化学成矿预测法。

T aylo r等〔113,114〕开创性地将同位素研究应用于找矿工作,并认为大气降水在成矿中起主导的地位,低18O中心即是成矿活动作用中心。张理刚等〔115~117〕也较早地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勾画出中国现代及中生代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变化等值线图和划出三大类大气降水热液矿床,提出了缓冲开放体系两阶段大气降水-岩石交换成矿作用新理论,提出了三种氧同位素勘查模型。

地电化学测量是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相结合的一种新方法〔118〕,罗先熔〔119,120〕自1982年开始对其寻找隐伏矿床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如在广西栗木矿田采用该方法测出了强度高、背景值大且与矿体位置吻合较好的异常,涧口—焦巴井异常预测部位经工程验证,见到了隐伏的锡矿体〔121〕。

4 隐伏矿床预测的物理学方法

目前,用于找矿的物理学方法已不限于传统的电法、磁法和重力,出现了诸如放射性测量、地震测量和遥感等新方法,随着科学的进步,还将会有更多的高科技方法被用于找矿工作,比如用激光穿刺法来探测隐伏矿床体的位置和物质组成。不同尺度磁法、电法和重力仍是找矿评价的重要地球物理手段〔122〕,对于覆盖区含矿构造带、某种隐伏的含矿地质体或岩石体的确定可取得较好的效果〔123~126〕,如储量惊人的南澳大利亚奥林匹克坝铜—金—铀(隐伏)矿床就是根据重、磁异常发现的〔103〕。放射性测量是近20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方法〔127〕,较成熟和应用较多的有Α法、Χ能谱法和X射线荧光法。X射线荧光法是章桦等〔128〕发明和设计的,其对一些含量较低或肉眼难于识别的矿物、岩石,能进行现场鉴别和及时提供近似定量的元素含量的数据,徐相成〔129〕、洪德乐等〔130〕和章桦等〔131〕采用该方法在金矿找矿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Α法和Χ能谱法对于寻找与K和U有关的矿化带效果较好〔132~134〕。蔡新平等(1998)采用Χ能谱法在冀西北后沟金矿田发现两个新的矿化异常体。苏联哈萨克矿床学家利用Χ能谱测定法圈定高铀含量的接触变质带,作为寻找斑岩铜矿的标志〔135〕。另外,蒋永一等〔136〕还将放射性测量应用于油气寻找与勘探研究,他们采用U、R a、T h、H e、R n、Po210等放射性核数在辽河油田进行了测量和研究,结果圈出了新的油气远景区,经验证钻出两口工业油流井。

地震方法自50年代用于石油勘探以来,已从简单的时间剖面发展为三维和四维地震技术〔137〕,并成为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可较精细地确定沉积盆地内部地质体的结构和构造〔138,139〕。蔡新平(1993)将该方法应用于变质岩区找金矿研究,结果较好地验证了建立的构造模型〔37〕;蔡新平等(1998)又将该方法用于次火山岩区,结果能很好地揭示出预测的隐伏含矿角砾岩筒的形态和结构。地震资料和数据的处理技术是地震勘探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隐伏矿床预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杨长春等〔140〕采用地震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流程对胜利油田某古潜山地震剖面进行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结果在深部发现两条逆冲推覆断层、发现于古潜山主体下方4500~5 000m处有一反射波组能量强和内容丰富的异常体,该异常体两个验证井的日喷油量达千吨。近年来,赵鸿儒等〔141~143〕在几何地震学基础上提出了多波地震勘探的理论与方法,该方法利用来自同一波源的多分量多震相的地震波对地下复杂介质构造的形态和性质进行探测,目前该方法主要应用于工程地震勘探,估计不久将可应用于找矿勘探。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信息技术,随着探测平台不断增加、新型传感器相继出现、工作频率向全波段延伸、空间及光谱分辨率逐渐提高和遥感图像处理技术获得质的进展,它在隐伏矿床预测和勘查中的作用越来越大〔144,145〕。遥感图像可提供直观的影像构造信息,提供隐伏构造带和隐伏岩体存在的信息〔146~149〕;遥感图像的数字处理结果,可提供与矿化有关的地质体分布的信息〔150,151〕。如李恭〔152〕根据遥感综合信息处理结果,在内蒙东部锡多金属成矿区预测和发现了安乐和曹家屯两个隐伏矿床体,在湖南香花岭锡铅锌矿田预测和发现了代叶山隐伏矿床体。郭华东等〔145〕利用遥感技术在新疆哈巴河县发现恰奔布拉克金矿(科研预测储量25.3t)。

5 伏矿床预测的数学地质、岩石学和矿物学等方法

数学方法在成矿预测研究中的应用,使成矿预测研究向定量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用于成矿预测的数学方法有很多,如多元统计分析、秩相关分析、

87 地球科学进展 第15卷

映射分析、逻辑信息法和模糊数学等〔153,154〕。赵鹏大等〔155〕提出了根据数学统计分析资料成矿预测的相似类比理论、求异理论和成矿因子定量组合控制理论;在此基础上,胡旺亮等〔156〕提出了矿床统计预测方法流程,并根据该流程在新疆305项目研究中发现多个矿化异常区、矿床及矿体。近年来,赵鹏大(1991、1993、1995)在数学地质基础上提出了地质异常找矿理论〔157,158〕,卢宇等〔159〕采用该理论在新疆找矿工作中发现了红山金矿和南庐金矿化带。

80年代以来,矿物学家提出了根据矿物某些标型特征找矿的新思路〔160〕,提出了成因矿物学概念〔161,162〕和矿物学填图的找矿方法〔163,164〕。广西个旧锡矿田斑岩型锡矿就是通过研究锡石标型特征,探索砂锡矿源而发现的〔27〕。近年来,岩石学家开始研究岩浆作用〔165〕、变质作用〔166〕和沉积作用〔167〕与成矿的关系,袁奎荣等〔168〕提出了隐伏花岗岩及相关矿床的预测理论及方法。

6 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尽管前述的理论与方法在找矿实践过程有许多成功的范例,但在钻探验证之前,我们对隐伏矿床体的确切形态和品位都不清楚或不确定,这意味着我们找矿勘探的风险依然非常高,与定位定量定级“三定”目标的差距还很大〔169〕。隐伏矿床(体)空间位置、形态和含矿度的精确确定将是将来隐伏矿床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的任务和目标。

大科学、大协作和工业化将是隐伏矿床预测研究的主要趋势。具体表现为多学科联合、不同理论相互渗透、不同方法结合与相互验证,同时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引入。系统思维的引入,使我们对矿床成因、控制因素、找矿标志及确定方法的认识更加合理与准确,如石油系统和成矿系统概念的提出〔32,74,170,171〕。分形理论的引入又使隐伏矿床预测向定量化发展向前迈进了一步〔172〕。GPS空间定位技术使我们在大山和荒漠中位置的测定成为现实。

致谢:承蒙王杰审阅本文,成文过程中与张宝林、秦大军、梁光河和高浩中等进行了有益讨论,在此深表谢意。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毓川,朱裕生.中国矿床成矿模式〔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3.1~7.

〔2〕 罗传治.陈家庙铁铜矿床成矿模式探讨〔J〕.地质与勘探, 1989,25(9):12~16.〔3〕 Zang W eisheng,Fyfe W S.A th ree2stage model fo r the Igarape Bah ia lateritic go ld depo sit,Carajas,B razil〔J〕.

Econom ic Geo logy,1993,88(7):1768~1779.

〔4〕 H aynes D W,C ii o ss K C,B ills R T,et a l.O lymp ic D am O re Genesis:A F luid2M ixing M odel〔J〕.Econom ic Geo logy,

1995,90(2):281~307.

〔5〕 张术根.泗顶铅锌矿田地下水成矿模式〔J〕.矿床地质,1990, 9(1):26~34.

〔6〕 覃功炯.陆相碎屑岩中的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成因模式〔A〕.

见:中国地质学会.“七五”地质科技重要成果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选集〔C〕.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51~455.〔7〕 考克斯D P,辛格D A.矿床模式〔M〕.宋伯庆,李文祥等译.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1~20.

〔8〕 卢冰,胡受溪,蔺雨时,等.宁芜型铁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的探讨〔J〕.矿床地质,1990,9(1):13~24.

〔9〕 胡瑞忠.花岗岩型铀矿床的一种可能的成矿模式〔J〕.科学通报,1990,7:526~528.

〔10〕 倪师军,胡瑞忠,金景福.寻找隐伏铀矿床的一种可能的地球化学模式〔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1993,(1):6~9.〔11〕 程裕淇,陈毓川,赵一鸣.初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J〕.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79,1(1):32~57.

〔12〕 程裕淇,陈毓川,赵一鸣,等.再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兼论中生代某些矿床的成矿系列〔J〕.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3,(6):1~33.

〔13〕 翟裕生.成矿系列研究问题〔J〕.现代地质,1992,6(3):301~307.

〔14〕 翟裕生,姚书振,林新多.长江中下游成矿历史和成矿系列〔A〕.见:中国地质学会.“七五”地质科技重要成果学术交流

会议论文选集〔C〕.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478~

483.

〔15〕 翟裕生,姚书振,崔彬,等1成矿系列研究〔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6.1~8.

〔16〕 王世称,陈永清.成矿系列预测的基本原则及特点〔J〕.地质找矿论从,1994,9(4):79~85.

〔17〕 陈毓川.矿床的成矿系列研究现状与趋势〔J〕.地质与勘探, 1997,33(1):21~25.

〔18〕 赵鹏大,魏民.矿体空间特征及其地质勘探意义〔J〕.物化探电算技术,1983,(2):10~25.

〔19〕 魏民.矿体数学特征及变化性分类〔J〕.地球科学,1984,9

(4):125~134.

〔20〕 刘石年.山东玲珑式金矿床矿体空间定位形式及形成机制初探〔J〕.地球科学,1984,9(4):45~56.

〔21〕 魏民,赵鹏大.锡矿体变化特征及其勘探意义〔J〕.地球科学, 1987,12(4):425~434.

〔22〕 魏民,赵鹏大.试论矿化空间的有序性规律及矿体定位预测〔J〕.地球科学,1995,20(2):144~145.

〔23〕 李佩兰.天台山含金、银铅锌矿床定位过程的研究〔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0,(3):229~238.

〔24〕 Castaing C.流变不均一性在脉状矿床定位中的应用〔J〕.地质科学译从,1994,(4):62~67.

〔25〕 张均,吴树仁,张武雪.石板溪金矿区矿体产出样式及定位规律研究〔J〕.地球科学,1995,20(2):159~165.

97

第1期 徐兴旺等:隐伏矿床预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

〔26〕 张均.矿体定位预测的研究现状与趋向〔J〕.地球科学进展, 1997,12(3):242~246.

〔27〕 彭程电.略论个旧锡矿床地质找矿的新发现及其途径〔J〕.矿床地质,1986,5(3):37~48.

〔28〕 姚金炎.隐伏矿床及其找矿方法〔J〕.地质与勘探,1990,26

(3):10~16.

〔29〕 戴福盛.构造蚀变岩成矿观点在云龙锡矿找矿上的应用〔J〕.

地质与勘探,1990,26(3):63.

〔30〕 梅勇文.上湾隐伏锡矿床的预测和发现〔J〕.地质与勘探, 1992,28(7):1~7.

〔31〕 赵玉琛.凹山玢岩铁流矿田的勘查历史和找矿预测〔J〕.地质与勘探,1990,26(2):10~16.

〔32〕 李德生.中国石油地质学的理论与实践〔J〕.地学前缘,1995, 2(3~4):15~19.

〔33〕 王钟,邵孟林,肖树建.隐伏有色金属矿床综合找矿模型〔J〕.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1~193.

〔34〕 蔡新平,张宝林.矿床结构模型与某些类型金矿床定位预测〔J〕.地质科学,1996,33(3):329~337.

〔35〕 蔡新平,刘秉光,季成云,等1滇西北衙金矿床特征及成因初探〔J〕.黄金地质科技,1991,(7):15~20.

〔36〕 蔡新平,季成云,应汉龙,等.滇西北衙金矿矿床特征、成因及找矿远景预测〔A〕.见:中国科学院黄金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办

公室.中国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第一集)〔C〕.北京:科学

出版社,1991.134~151.

〔37〕 蔡新平,刘秉光,秀钟霖,等.金厂峪金矿的控矿构造及其地球物理验证〔J〕.黄金科学技术,1994,(5):1~4.

〔38〕 蔡新平.金厂峪控矿构造及深部找矿研究〔A〕.见:中国科学院黄金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金矿研究新进展(第

一卷?下篇)〔C〕.北京:地震出版社,1994.457~472.〔39〕 蔡新平.胶东金矿集中区的地质背景〔A〕.见:中国科学院黄金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金矿研究新进展(第一卷

?上篇)〔C〕.北京:地震出版社,1994.220~227.

〔40〕Cai X inp ing,Q in D ajun,Zhang Bao lin.O rigin of go ld depo sits in rnetallogenic areas of Eastern Shandong〔A〕.In:

J in Chengw ei,ed.Geo logy of M ain Go ld M etallogenic Be Its

in N o rthern Part of Ch ina〔C〕.Beijing:Seis mo logical P ress,

1996.133~168.

〔41〕Cai X inp ing,Zhang Bao lin,Q in D ajun,et a l.R egi onal m ineralizati on of go ld and its typ ical depo sits in southern

be It of no rthern m argin of N o rth Ch ina fau It2block regi on

〔A〕.In:J in Chengw ei,ed.Geo logy of M ain Go ld

M etallogenic Belts in N o rthern Part of Ch ina〔C〕.Beijing:

Seis mo logical P ress,1996.78~132.

〔42〕 徐兴旺,蔡新平,马天林,等.新疆康古尔金矿床时空四维结构模型〔J〕.矿床地质,1998,17(2):150~157.

〔43〕 蔡新平,徐兴旺,张宝林,等.云南墨江金厂金矿床时空四维结构模型〔J〕.矿床地质,1999,18(2).

〔44〕 L ee J S.O utlines of the Geo logy of Ch ina(1921)〔A〕.见:李四光全集(第一卷?中国地质)〔C〕.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6.338~342.

〔45〕 孙殿卿,高庆华.隐伏矿床预测〔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7.1~64.〔46〕 L ow ell J D,N elson T H,Genik G J,et a l.Petro leum and p late tectonics of the southern R ed Sea〔A〕.In:F ischer A G,

Judson S,eds.Petro leum and Globe T ectonics〔C〕.

P rinceton:P rinceton U niversity P ress,1975.129~153.〔47〕 李春昱,王荃,刘雪亚.中国的内生成矿与板块构造〔J〕.地质学报,1981,55(3):195~204.

〔48〕 张文佑.断块构造导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4.

267~326.

〔49〕 陈国达.地台活化及其找矿意义〔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59.1~55.

〔50〕 陈国达.多因复成矿床并从地壳演化规律看其形成机理〔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82,6(1):1~55.

〔51〕 刘迅.关于构造体系多级控矿问题〔J〕.地质找矿论丛, 1992,7(3):1~11.

〔52〕 刘肇昌.扬子板块西缘地体——板块构造与金属矿床〔A〕.

第五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集〔C〕.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58~60.

〔53〕 毛景文,毕承思,李红艳.中国锡矿成矿带与板块构造的关系〔A〕.见:第五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集〔C〕.北京:地质出版

社,1993.358~360.

〔54〕 杨开庆.构造动力作用中地球化学作用〔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84,8(4):327~336.

〔55〕 杨开庆.动力成岩成矿理论的研究内容和方向〔J〕.地质力学研究所所刊,1986,(7):1~14.

〔56〕 杜方权,王伏泉,王开怡,等.构造成矿与找矿——以香花岭至千里山一带及其邻侧地区为例〔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1~150.

〔57〕 Xu X ingw ang,Sun L iqian,M a T ianling,et a 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Petrogenesis and M ineralizati on of the

M assive po lym etal depo sits in Baiyin,Gansu p rovince,Ch ina

〔J〕.Journal of Geom echanics,1996,2(English

Supp lem ent):85~94.

〔58〕A ugustith is S S.O bservati on on petro logy2tectonics2 m etallogeny〔J〕.地学前缘,1998,5(3):51~58.

〔59〕 陈国达.成矿构造研究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1~376.

〔60〕 边千韬.成矿构造学在成长〔A〕.见:王思敬,易善峰编.90年代的地质科学〔C〕.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213~218.〔61〕 王永基.褶皱构造与隐伏矿床预测〔J〕.地质与勘探,1990,26

(7):10~15.

〔62〕 蔡新平.试论郯庐断裂带对胶东金矿集中区形成的巨大作用〔J〕.山东地质,1990,9(2):93~101.

〔63〕 毛先成.断层波状构造及其控矿规律的定量研究〔J〕.中南矿业学院学报,1993,(1):8~13.

〔64〕 吴树仁.控矿断层几何学和运动学及其控矿规律研究〔J〕.地质与勘探,1993,(3):1~6.

〔65〕 高秋斌,范永香.论变质岩区断裂构造对脉状金矿床的控制规律〔J〕.地球科学,1995,20(2):209~214.

〔66〕 吉亚勃金KФ.地壳断裂体系及其在金属矿床预测中的应用〔J〕.火山地质与矿产,1997,18(1):49.

〔67〕 戚建中.内生金属矿床的断裂网络定位与预测——以中国东南部地区为例〔J〕.矿床地质,1998,17(增刊):917~920.

08 地球科学进展 第15卷

〔68〕 博伊尔R W.金的地球化学及金矿床〔M〕.马万均等译.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567~570.

〔69〕 Bonnem aison M,M arcoux E.A uriferous m ineralizati on in som e shear zones:a th ree stage2model of m etallogenesis〔J〕.

M ineralium D epo sita,1990,25(2):96~106.

〔70〕 江克一,李维群,王义福.吉林华甸夹皮沟型金矿化构造〔J〕.

地质与勘探,1990,26(8):1~8.

〔71〕 王吉君,余和勇.玲珑金矿田花岗岩中韧性剪切带与成矿的关系〔J〕.矿床地质,1990,9(3):231~242.

〔72〕 何绍勋,段家瑞,刘继顺,等.韧性剪切带与成矿〔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1~16.

〔73〕 林传勇.韧性剪切带与金矿化的关系——以金厂峪金矿床为例〔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5.78~79.

〔74〕 邓军,翟裕生,杨立强,等.论剪切带构造成矿系统〔J〕.现代地质,1998,12(4):493~500.

〔75〕 L ister G S,D avis G A.T he o rigin of m etamo rph ic co re comp lexes and detachm ent fault fo r m ed during T ertiary

continental extenti on in the N o rthern Co lo rado R iver regi on,

U S A〔J〕.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 logy,1989,11(1~2):

65~94.

〔76〕 李先福,余研.湖南桃林幕阜山地洼期变质核杂岩及剥离断层有关的铅锌矿化作用〔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1,15(2):

90~98.

〔77〕 B ryant D G.Intrusive breccias associated w ith o re,W arren

(B isbee)M ining D istrict,A rizona〔J〕.Econom ic Geo logy,

1968,63(1):1~12.

〔78〕N o rton D L,Cath les L M.B reccia p i pes,p roducts of exso lved vapo r from m agm as〔J〕.Econom ic Geo logy,1973,

68(3):540~546.

〔79〕Sharp J E.Cave Peak,a M o lybdenum2M ineralized B reccia P i pe Comp lex in Culberson County,T exas〔J〕.Econom ic

Geo logy and the Bulletin of the Society of Econom ic

Geo logists,1979,74(3):517~534.

〔80〕N o r m an D I,Saw k ins F J.T he T ribag breccia p i pes: P recam brian Cu2M o depo sits,Batchaw ana Bay,O ntari o〔J〕.

Econom ic Geo logy,1985,80(5):1593~1621.

〔81〕 Barker E M,A ndrew A S.Geo logic,F luid Inclusi on,and Stable Iso tope studies of the Go ld2Bearing B reccia P i pe at

K idston,Q ueensland,A ustralia〔J〕.Econom ic Geo logy,

1991,86:810~830.

〔82〕 陈津,唐跃林.山西灵丘支家地热液隐爆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机制〔J〕.地质与勘探,1993,29(11):16~22.

〔83〕 章增凤.隐爆角砾岩筒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J〕.地质科技情报,1991,10(4):1~5.

〔84〕 胡承绮,冯佐海,王林江,等.中酸性隐爆角砾岩、次生(超浅成)岩与成矿的关系——以广西贵港新民—吉塘铜银矿区为

例〔J〕.地质与勘探,1997,33(33):1~6.

〔85〕 徐兴旺,蔡新平,秦大军,等.山东七宝山角砾岩筒流体温压双重致裂成因机制与金铜成矿〔J〕.中国科学(D辑),1999,29

(3).

〔86〕 黄汉纯,周显强,王长利.柴达木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富集规律〔J〕.地质论评,1989,35(4):314~323.〔87〕 刘泽荣,李亚辉.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旋钮构造体系与油气聚集〔J〕.地质力学学报,1997,3(1):95~96.

〔88〕 孙殿卿,孙泰玉.从构造形式的观点讨论柴达木盆地石油勘探远景〔J〕.地质力学丛刊,1959,(第1号):46~57.

〔89〕 王安建,马志红.Ф形构造-脉状金(银)矿床的一种新勘探模式〔J〕.地质与勘探,1993,29(10):5~12.

〔90〕 刘永滨,贾德裕.热液矿床空间定位的构造模式〔J〕,矿床地质,1988,7(2):31~38.

〔91〕 徐兴旺,马天林,孙立倩,等.新疆东天山觉罗塔格韧性挤压带基本特征及动力学意义〔J〕.地质科学,1998,33(2):147~

157.

〔92〕 陈昭年,陈发景.反转构造与油气圈闭〔J〕.地学前缘,1995, 2(3~4):96~102.

〔93〕 王京彬.断裂的垂直构造地球化学分带与成矿〔J〕.地质与勘探,1990,26(3):48~50.

〔94〕 刘如琦、郑峻庆,张宝华,等.辽宁省本溪北台铁矿的构造控制规律——运用构造解析解决找矿问题的一个实例〔J〕.地质

找矿论从,1987,2(4):15~21.

〔95〕 赵演震.同成矿应力场与矿床形成、分布的关系〔J〕.地质力学文集,1989,9:33~46.

〔96〕 丁式江,翟裕生,邓军.胶东焦家金矿床有限应变分析及其意义〔J〕.地质找矿论从,1997,12(4):9~16.

〔97〕 岳石,马瑞.实验岩石变形与构造成岩成矿〔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1~90.

〔98〕 张存威.垮石岩断裂构造应力场模拟与东北寨金矿体定位分析〔J〕.地质找矿论丛,1991,6(4):90~97.

〔99〕 谭成轩,王连捷,孙宝珊,等.含油气盆地三维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方法〔J〕.地质力学学报,1997,3(1):71~79.

〔100〕 钟嘉猷.实验构造地质学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218~235.

〔101〕 李四光.从大地构造看我国石油资源勘探的远景〔J〕.石油地质,1955,16:1~40.

〔102〕 李四光.关于石油问题给地质部何长工同志并党组的信(1961)〔A〕.见:李四光全集(第七卷?矿床地质与地震地

质)〔C〕,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402~403.

〔103〕 中国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开发研究实验室.矿床地球化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1~29.

〔104〕 李惠.金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研究的新进展〔J〕.地质与勘探,1997,33(2):43~47.

〔105〕 邵跃,沈时全.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寻找隐伏热液矿床几个技术问题的讨论〔J〕.地质与勘探,1992,28(7):45~48.〔106〕 谢学锦.区域化探〔M〕.北京:地质出版社,1979.1~50.〔107〕 钟立志.云南西部某地隐埋石英脉型锡矿找矿方法试验及其效果〔J〕.地质找矿论从,1987,2(3):72~79.

〔108〕 翟建华.西澳大利亚东部金矿田卡利翁地区的黄金找矿〔J〕.地质与勘探,1992,26(2):51.

〔109〕 谢学锦.勘查地球化学的现状与未来展望〔J〕.地质论评, 1996,42(4):346~356.

〔110〕 赵利青.蚀变带元素地球化学成矿预测法——以金龙山微细浸染型金矿为例〔J〕.地质找矿论从,1997,12(3):41~

48.

〔111〕 赵利青.界河金矿的构造地球化学预测〔A〕.见:阮天健,吴

18

第1期 徐兴旺等:隐伏矿床预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

昌荣编.第五届全国勘查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

〔C〕.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5.48~51.

〔112〕 刘敬秀,张理刚,于桂香.黑龙江尚志黑龙宫铜矿点氧同位素勘查找矿〔J〕.地质找矿论丛,1995,10(3):55~63.〔113〕 T aylo r H P J r.T he app licati on of oxygen and hydrogen iso tope studies to p roblem s of hydro ther m al alterati on and

o re depo siti on〔J〕.Econom ic Geo logy,1974,(69):843~

883.

〔114〕 Sheppard S M F,N ielesen R L,T aylo r H P J r.O xygen and hydrogence iso tope rati o s of clay m inerals from po rphyry

copper depo sits〔J〕.Econom ic Geo logy,1969,(64):755~

777.

〔115〕 张理刚.稳定同位素在地质科学中应用〔M〕.西安:陕西省科学出版社,1985.1~66.

〔116〕 张理刚.成岩成矿理论及找矿〔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1~100.

〔117〕 张理刚,陈振胜,刘敬秀,等.胶东焦家式金矿水-岩交换作用-成矿流体氢氧同位素研究〔J〕.矿床地质,1994,13(3):

193~200.

〔118〕 雷斯.地电化学勘探法〔M〕.张肇元译1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6.5~50.

〔119〕 罗先熔.地电提取测量寻找隐伏矿研究〔J〕.地质与勘探, 1989,(12):43~51.

〔120〕 罗先熔,杨晓.地电化学测量找寻隐伏矿床的研究及找矿预测〔J〕.地质与勘探,1989,25(12):43~51.

〔121〕 罗先熔,喻亨祥.栗木矿田某些新方法找矿试验研究和找矿效果〔J〕.矿产与地质,1997,11(4):277~282.

〔122〕 王志明.地球物理探矿方法在金矿勘查中的应用研究〔J〕.

矿产与地质,1996,10(2):131~135.

〔123〕 张德润.塔里木盆地高精度航磁测量的主要地质效果及油气勘探选区问题〔A〕.见:中国地质学会.“七五”地质科技

重要成果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选集〔C〕.北京:北京科学技术

出版社,1992.726~729.

〔124〕 潘勇飞.原生金矿床磁异常特征〔A〕.见:中国地质学会.

“七五”地质科技重要成果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选集〔C〕.北

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63~365.

〔125〕 余振华,邱秀文.重力逼近法在预测油气资源中的应用〔A〕.

见:王思敬,易善峰.90年代的地质科学〔C〕.北京:海洋出

版社,1992.226~233.

〔126〕 白大明,刘光海.甚低频电磁法在老硐沟氧化淋滤型金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J〕.地质与勘探,1998,34(2):46~49.〔127〕 曹利国.核地球物理勘查方法〔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1991.1~2.

〔128〕 章桦,谢庭周,曹利国,等.X射线荧光探矿技术〔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117~140.

〔129〕 徐相成.射线荧光法勘查金矿的效果〔J〕.地质与勘探, 1989,25(9):42~45.

〔130〕 洪德乐,魏文芹,王可勇.X射线荧光技术及其在江西金山地质找矿上的应用效果〔J〕.地质科技情报,1993,12(3):89

~92.

〔131〕 章桦,侯胜利,程业勋,等.桂西地区核地球物理学Α卡法、Χ能谱法、X射线荧光法现场勘查金矿研究〔J〕.地质与勘探,

1993,29(11):45~51.

〔132〕 周瑞.218Po测氡及其找矿效果的初步探讨〔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83,9(2):60~68.

〔133〕 谭义东.Χ能谱测量和甚低频波阻抗法在评价金家庄金矿区异常上的应用〔J〕.地质与勘探,1991,27(3):37~43.〔134〕 黄国夫,叶树林,万骏.地面氡法测量技术在普查层间氧化型砂岩铀矿中应用的可行性探讨〔J〕.矿床地质,1998,17

(增刊):913~916.

〔135〕 高乾兰.放射性测量法寻找斑岩铜矿床〔J〕1桂林冶金地质学院院报,1985,5(2):162.

〔136〕 蒋永一,陈国良,付镜.核技术勘查油气藏的有效性及应用实例〔A〕.见:中国地质学会.“七五”地质科技重要成果学

术交流会议论文选集〔C〕.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748~751.

〔137〕 张学文,张菊康.四维地震技术与油藏管理〔J〕.地质科技情报,1998,17(2):55~59.

〔138〕 田在艺,常承永,钱绍兴.隐蔽油气藏的勘探〔A〕.见:《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编辑部.中国隐蔽油气藏勘探论文集

〔C〕.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39~49.〔139〕 王振东.浅层地震勘探应用技术〔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8.1~296.

〔140〕 杨长春,刘兴材,李幼铭,等1地震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流程及应用〔J〕.地球物理学报,1996,39(3):409~415.

〔141〕 赵鸿儒,孙进忠,唐文榜.全波震相分析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报,1990,33(1):54~62.

〔142〕 赵鸿儒,孙进忠,彭一民.埋藏基岩断裂对地震波动的超声模拟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94,37(3):382~390.〔143〕 吴小平,赵鸿儒.我国工程多波地震勘探研究与应用现状〔J〕.地震学报,1996,18(2):262~268.

〔144〕A gterberg F P.A pp licati on of I m ge A nalysis and M ultivariate A nalysis to M ineral R esource〔J〕.Econom ic

Geo logy,1981,76:1016~1031.

〔145〕 郭华东.新疆北部地质矿产遥感〔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5.1~244.

〔146〕 孙竞雄.环形构造及其找矿分析〔A〕.见:遥感地质应用文集〔C〕.北京:地质出版社,1981.15~22.

〔147〕 李瑾焕,李晓云.航天相片解译酸性岩体〔A〕.见:遥感地质应用文集〔C〕.北京:地质出版社,1981.23~26.

〔148〕 王学佑.遥感图象在找寻铀矿中的应用〔J〕.矿床地质, 1986,5(3):49~59.

〔149〕 杨柏林.航空短波红外分光谱遥感技术直接寻找油气资源试验研究〔A〕.见:中国地质学会.“七五”地质科技重要成

果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选集〔C〕.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739~742.

〔150〕 刘德长,何钟琦,崔振奎,等.综合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及其在铀、金成矿环境研究和找矿靶区优选中的应用〔A〕.见:中国

地质学会.“七五”地质科技重要成果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选

集〔C〕.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730~733.〔151〕 王海平,曲国林.TM数据的KL变换及金矿化信息提取〔J〕.矿床地质,1998,17(增刊):827:829.

〔152〕 李恭.重点成矿区带找矿信息综合图象处理与隐伏矿床预测研究〔A〕.见:中国地质学会.“七五”地质科技重要成果

28 地球科学进展 第15卷

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选集〔C 〕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734~738.

〔153〕 金友渔.自相关-判别分析与矿床统计预测〔J 〕

.地质与勘探,1991,27(3):32~36.

〔154〕 陈永良,李学斌,许亚光.秩特征分析方法在矿产资源预测

中的应用〔J 〕

.地质与勘探,1998,34(2):37~42.〔155〕 赵鹏大,胡旺亮,李紫金.矿床统计预测〔M 〕

.北京:地质出版社,1983159~64.

〔156〕 胡旺亮,吕瑞英,高怀忠,等.矿床统计预测方法流程研究

〔J 〕

.地球科学,1995,20(2):128~133.〔157〕 赵鹏大,孟宪国.地质异常与矿产预测〔J 〕

.地球科学,1993,18(1):39~46.

〔158〕 赵鹏大,王京贵,饶明辉.中国地质异常〔J 〕

.地球科学,1995,20(2):117~127.

〔159〕 卢宇,李师兰,余成就.地质异常理论在找矿靶区优选与评

价中的应用——以新疆“305”项目《阿其克布拉克-梧桐沟一带金铜成矿靶区优选与评价》为例〔J 〕

.地质与勘探,1996,32(1):7~12.

〔160〕 谢广东.东伙房金矿中黄铁矿和石英的某些标型特征及其找

矿意义〔J 〕

.地球科学,1995,20(2):221~224.〔161〕 陈光远,邵伟,孙岱生.胶东金矿成因矿物学与找矿〔M 〕

.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1~365.

〔162〕 鲁安怀,陈光远.铬铝云母成因矿物学——兼论焦家式金矿

床成因与找矿〔M 〕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1~114.〔163〕 波克罗夫斯卡娅N ?B .鲁德内阿尔泰矿床矿物学填图的经

验〔J 〕

.地质科技动态,1985,(2):1~4.〔164〕 陈庆年,周丕康,何磷明.用“矿物学填图”研究海南漠滨型

脉金矿床〔J 〕

.地质找矿论丛,1995,4(1):50~65.〔165〕Yang

Kaihui 1M agm atic

fluids

and

m ineralizati on 2

observati on of subaerial vo lcanic 2hydro ther m al p rocesses,black s mok ings on modern sea floo r and m elt incluti on

studies 〔J 〕

.地学前缘,1998,5(3):7~38.〔166〕 从柏林,王清晨.超高压变质作用与成矿〔J 〕

.地质与勘探,1997,33(1):49~52.

〔167〕 叶连俊.生物有机质成矿作用〔M 〕

.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1~278.

〔168〕 袁奎荣,邹进福.隐伏花岗岩预测及深部找矿的进展和展望

〔J 〕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院报,1992,12(3):227~233.〔169〕 刘鹏鹗.试论隐伏金矿体的预测精度〔J 〕

.地质与勘探,1996,32(1):27~32.

〔170〕 李人澍1成矿系统分析的理论与实践〔M 〕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1~15.

〔171〕 张正伟,邓军,蔡克勤.关于成矿系统成矿踪迹及隐伏矿床

寻找的探索〔J 〕

.矿床地质,1998,17(增刊):877~880.〔172〕 陈春仔,金友渔.分形理论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J 〕

.矿产与地质,1997,11(4):272~276.

RESEARCH AD VANCE IN PRED I CTI ON THEORY AND

M ETHOD S OF CONCEAL ED M INERAL D EPOSITS

XU X ingw ang ,CA I X inp ing

(Institu te of Geology ,CA S ,B eij ing 100029,Ch ina )

Abstract :Concealed m ineral depo sit p rogno stic is one i m po rtan t fo r w ard po siti on p rob lem of econom ical geo logy up 2to 2date .Geo sciences have tho rough ly done a vast am oun t of research w o rk at differen t sub jects and angles ,and set up som e new theo ries and m ethods ,including m odel theo ry and m ethod ,

theo ry of o re and petro logy fo r m ati on con tro lled by tecton ics and structu res m ethods ,

geochem istry theo ry and m ethod ,p hysical m ethod ,m athem atics geo logy ,petro logic and m ineral m ethods ,w h ich have been u sed to p rogno stic and discover successfu lly som e concealed m ineral depo sits .T h is paper has review ed and summ arized si m p ly the advances in p redicti on theo ry and m ethods of concealed m ineral depo sits in recen t tw en ty years ,finally pu t fo r w ard that great science ,

great co rpo rati on and

indu strializati on w ill be the m ain trends of research on p redicti on and m ethods of concealed m ineral

depo sits .

Key words :Concealed m ineral depo sit ;P redicti on theo ry and m ethod ;R esearch advance .

3

8第1期 徐兴旺等:隐伏矿床预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

成矿预测图的编制方法

成矿预测图的编制方法 [导读]成矿预测图的编制过程,包括准备工作;编制基础图件等具体内容见文中。 成矿预测图的编制过程,一般包括下列工作步骤和内容: 一、准备工作 编图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收集资料,确定地形底图,制定编图的技术要求,编制区域研究程度图等。由于编图是在各种航天、航空和地面实际工作所取得的资料基础上进行的,所以依据的实际资料应十分充分。为此要广泛地收集研究地区的各种比例尺的地质图件、地质调查报告、矿点和矿床资料、物探和化探工作成果,以及有关区域地层、构造、岩浆作用、矿产等方面的专题著作。所有资料都应分类编号,登记在目录卡片上,便于检索。 编制预测图需要选择适当的地形图,作为各种图件的统一底图。地形底图要求平面位置必须准确,地形等高线则可以省略或从简,但要保留坐标系统、水系、主要城镇、铁路、公路和重要的地形制高点,便于标定和转绘各种有关资料。 编图的技术要求,是根据预测矿产的类型和资料的完备程度而定,由此确定编制图件的种类、内容和图示方法。 区域研究程度图是用于反映区域各地段以往研究工作的详细程度,并且说明编图资料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据此反映矿产预测的可靠程度,所以是一项必须进行的准备工作。图上用不同颜色、线条、符号分别表示以往各种比例尺的地质调查、物化探工作的面积范围,并说明工作时间和工作单位。 二、编制基础图件 在编制预测图之前,必须进行各项资料的整理,编制完成各种基础图件。一般要求有地质图、构造图、岩相-古地理图、物化探成果图、重砂测量成果图、矿产图等。 (一)地质图它是区域地质特征分析的主要依据,也是编制其它各种图件的基础,因此应当尽早编出。地质图的内容一般应当符合相应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规范要求。由于编图利用资料的来源不一,单图的比例尺也可能不尽相同,所以编图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不同图幅之间地层分层统一性的研究,按照统一的分层标淮将它们编在同一比例尺的底图上。在覆盖地区,还应利用物探资料对区域构造进行修正和补充。 (二)构造图它是以地质图为基础,应用地质构造分析、力学分析或地质历史分析的方法研究编制。要反映出构造体系对岩浆岩和矿产分布的控制作用。应用地质历史分析方法作图则要突出区域构造的发展阶段,要把区域构造发展不同阶段的沉积岩层划分成构造层。

预测理论与方法

预测理论与方法 预测理论与方法电子教案北京交通大学郎茂祥第四章因果分析预测法第一节回归分析预测法概述第二节一元线性回归分析预测法第三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预测法第四节自回归预测法第五节非线性回归分析预测法第六节弹性系数预测法第七节计量经济模型预测法(自学)第八节投入产出预测法第一节回归分析预测法概述一、因果分析预测和结构关系预测二、有关回归分析预测的几个名词三、变量间的关系四、回归方程一、因果分析预测和结构关系预测因果分析预测前因后果关系单方程模型分析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结构关系预测互为因果关系多方程模型分析宏观计量经济模型预测分析二、有关回归分析预测的几个名词、回归关系进行因果分析时用统计方法在大量试验和观察中获得的在随机性中内涵的统计规律性。 、相关分析指回归关系的分析过程以判别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及相关的密切程度。 、回归分析指在相关分析的前提下有关回归关系的计算和理论。 、相关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统称。 、相关回归预测法利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预测。 三、变量间的关系、函数关系、相关关系。 因变量和自变量的总体平均数呈某种函数关系。 处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的方法就是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若只涉及到两个变量(一个因变量和一个自变量)称为一元回归分析。

若涉及变量多于两个(一个因变量和多个自变量)称为多元回归分析。 四、回归方程回归方程分为:①一元回归方程②多元回归方程。 ①线性回归方程②非线性回归方程。 回归方程的形式:①代数形式②超越形式③代数形式和超越形式相混合。 第二节一元线性回归分析预测法一、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二、确定回归参数a、b的方法三、相关性检验一、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研究自变量x与因变量y的相关回归。 拟合数学模型从两个方面考虑:①两变量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质②两者之间的经验方式线性公式。 量一、一元线性相关回归方程(一)引例例一:已知某地区年的货物周转量和汽车需要量见下表。 预计年的货运周转量为万t·km预测该年的汽车需要量。 一、一元线性相关回归方程对汽车需求量的预测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按时间序列方法求解(建模)。 ②计算平均每辆汽车完成的周转量。 ③用线性回归方法预测。 通过画图描点可以看出x和y呈一定的线性关系。 用下式表示yi和xi的对应关系yi=abxiei其中=abxiei=yi-ei随机项除Yi和Xi的线性影响之外的其它各因素对Yi的影响散点分布与拟合直线图一、一元线性相关回归方程(二)一元线性回归的重要假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在会泽铅锌矿隐伏矿定位预测中的应用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在会泽铅锌矿 隐伏矿定位预测中的应用 刘名龙,黄德镛,李 勃,韩润生,李玉惠,伏云发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学院,昆明650093) 摘 要: 模糊综合评判(FCA )模型是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并结合隐伏矿预测理论而建立的一个找矿模型。在会泽铅锌矿隐伏矿定位预测中,运用FCA 模型,进行了成矿因素评价集的确定,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并根据流程作出找矿预测的异常图。预测结果与实际工程施工验证相吻合,证明所构造的模型有效。该模型还可以推广到其他矿山进行隐伏矿定位预测。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判;隐伏矿床;定位预测;会泽铅锌矿 中图分类号: P612;P61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21412(2005)0120057204 会泽铅锌矿是云南省经济效益较好的国有大型 企业。但是,截止1998年6月,会泽铅锌矿尚保有铅锌金属储量按现有生产能力计算只能满足7~8年的生产需求。在老矿山深部及外围寻找矿体是国内外大力推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它既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矿山已建成的大量辅助设施和外部设施,又有利于所在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根据己采矿体的实际情况,其资源特点为铅锌品位高(w (Pb +Zn )=35%)、伴生的有用组分多,是国内外罕见的特富矿。但是,矿床成因至今还不十分清楚,隐伏矿定位预测及增储也无显著的突破。所以,在矿区深部及外围进行隐伏矿定位预测及有效增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在找矿方法和手段上,目前有许多传统地质数学数据处理方法[1,2],虽然这些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被广泛应用,但因其存在固有的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矿预测的准确性和可信度[3]。由于神经网络理论和模糊数学具有它们独特的优越性[4],有必要探索研究它们在隐伏矿体定位预测中的应用。 1 FCA 模型概述 FCA 模型是根据隐伏矿预测理论、方法和发展 趋势,考虑成矿往往是受多种因素的控制和影响,并 且成矿与其多因素之间是不确定的、复杂的非线性关系等特点,综合信息预测、运用已知的区域成矿规律进行隐伏矿床预测,同时利用模糊数学中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及方法,针对会泽铅锌矿深部矿体的成矿因素及特点,建立的隐伏矿定位预测模型。充分发挥了专家及模糊数学在处理寻找隐伏矿床中所遇到的模糊现象、模糊行为的优势。模糊综合评判就是对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众多模糊因素进行综合的多元信息处理,以期望得到满意的结果。这就是用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和方法进行隐伏矿预测的依据。所谓综合评判,就是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评价。这里,评判是指按照给定的条件对事物的优劣进行评比、判定。综合是指评判条件包含多个因素。因此,模糊综合评判又可说是对受到多个因素影响的事物作出全面的评价。以隐伏矿预测区为评价对象,对它的矿化程度或成矿有利度的优劣进行评价,评判条件是与成矿密切相关的多个控矿因素,如断裂因素、地层因素、地球化学因素等。 FCA 模型的研究对象是矿区中划分的单元。对研究区进行单元划分是进行地质研究(如矿产资源评价、成矿靶区圈定、地质信息提取)最基础的环节。其目的为了确定地质变量观察尺度和取值范围,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而单元类型和大小,犹如样品采集和分析那样,其取样的方法及大小不同, 收稿日期:2004202204 基金项目:云南省省科技合作项目(项目编号:2000YK 204)资助。作者简介:刘名龙(192),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采矿工程。 第20卷 第1期 2005年3月 地 质 找 矿 论 丛 Vol. 20 No.1 Mar.2005

成矿预测基本理论

一、成矿预测基本理论 1.相似类比理论 相似类比理论是指在相似的地质环境下,应该有相似的矿床产出,如一定种类的矿床及其共生组合特征,在相同的地区范围内应该有相似的矿产资源量。依据于这一理论,在进行矿产资源评价时,就可以运用研究程度较高、地质资料丰富的矿床所取得的有关认识去推测研究程度较低、地质资料比较有限的同类矿床的成矿前景和可能的资源量等。 2.求异理论 求异理论是相对于人们熟知的相似类比理论而提出,其主要是指一些新类型、特殊类型或超规模(巨型、超大型)的矿床皆产于特殊的地质环境中,这种特殊的地质环境具有与周围地质环境截然不同的地质结构和要素,构成所谓的地质异常。在找矿评价中,从总结、研究和探求地质异常入手,进而进行成矿可能性分析。 求异理论强调的是地质体(地质环境)的不同之处对成矿的影响及作用,它对于找寻评价新类型、特殊类型、超大型的矿床具有特殊的指导作用,而相似类比理论只能指导人们进行已熟知的同类型矿床的找寻评价工作。 3.定量组合控矿理论 定量组合控矿理论是指成矿不是由单一因素,也不是由任意几个因素的组合完成的,而是由必要和充分的因素的耦合而完成的,但这种“必要和充分”的因素的组合对于矿产勘查工作者往往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找矿成功概率,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查明控矿的定量组合因素。 在进行某一地区或某一矿区的成矿前景或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时,按照定量组合控矿理论,首先应全面地分析有关控矿地质因素并掌握这些因素对成矿的贡献及其相互之间的耦合关系,尽可能定量地研究控矿因素组合,而不是仅限于定性分析和判断。在地质条件相似的情况下,一些地区成矿,而另一些地区可能无矿,这是因为相似的地质条件并不一定是成矿的充分条件。一般地说,一个地区成矿概率的大小与成矿的有利因素的种类及其耦合有关。 “定量”是任何一门科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及基本要求。按照定量组合控矿理论,在进行矿产预测时应该充分提取、构置、优化各种控矿要素及各种信息,并采用一定的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综合的定量处理,定量地把握各种因素在成矿中所起作用的大小、性质、参与程度等,以提高评价结论的准确程度。 4.惯性理论 惯性理论本身是指自然界的客观事物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常常表现出一定的延续性,通常称其为惯性现象。在矿产勘查领域中,这种惯性现象表现为成矿事件及其有关的地质体,如矿床等在时间、空间上所具有的稳定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趋势越稳定,则越不易受到外界其它因素的干扰而改变其发展趋势。在进行地质评价时,依据惯性理论作指导,通过分析、总结有关的地质体及成矿事件的发展变化规律,就可以对其相邻地段及深部地段的成矿前景及可能的成矿规模进行推断。 5.相关理论 相关理论是指任何成矿事件的发生、变化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与其它地质作用的相互影响下发展的,并且这种相互影响常常表现为一种因果关系。例如地质评价的主要对象—矿床和各种岩石及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定类型的矿床是特定的地质作用的特殊产物。相关理论有助于评价者深入、全面地分析与成矿有关的各种地质因素,从而正确地认识矿床的有关特征及成矿规律,进而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基本方法

云南羊拉铜矿江边矿段三维地质建模及隐伏矿床(矿体)定位预测

Advances in Geosciences地球科学前沿, 2020, 10(9), 857-868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0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d88514555.html,/journal/ag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d88514555.html,/10.12677/ag.2020.109084 云南羊拉铜矿江边矿段三维地质建模及隐伏矿床(矿体)定位预测 坚润堂1*#,邹国富2,张俊岭3,苏富彬1,宋小美1 1百色学院,广西百色 2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3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 收稿日期:2020年9月4日;录用日期:2020年9月20日;发布日期:2020年9月27日 摘要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在寻找隐伏矿床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在地表矿化信息不足的地段,具有传统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羊拉铜矿床江边矿段因构造破坏和不同期次岩浆作用的叠加,地表找矿信息较少,常规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进行深部预测往往成果高且效果不佳。本文在深入研究区域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研究区已有的勘查数据,以Surpac软件为平台,建立了江边矿段的三维地质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成矿预测信息模型,并采用三维信息量法,开展了找矿预测,圈定了3处远景预测区,对于指导区内下一步的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羊拉铜矿江边矿段,找矿预测,三维地质建模,信息量法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ing and Location Prognosis of Concealed Ore Deposit (Bodies) in Jiangbian Section of Yangla Copper Mine, Yunnan Province Runtang Jian1*#, Guofu Zou2, Junling Zhang3, Fubin Su1, Xiaomei Song1 1Baise university, Baise Guangxi 2Kunming Prospecting Design Institute of China Nonferrous Metals Industry Co., Ltd., Kunming Yunnan 3Guangzhou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Guangdong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

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 ◆重点实验室概况 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依托桂林理工大学,于2007年获批区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以国家对有色及贵金属资源战略需求为目标,依托学科包括1个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4个广西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和地球化学),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目标定位 实验室以国家对有色及贵金属资源战略需求为目标,依托学科在有色及贵金属隐伏矿床勘查领域的学术特色与优势,服务广西千亿元产业“有色金属产业”,着力解决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深边部勘查面临的基础理论与勘查技术问题。将实验室建成广西集地学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及一流地质科技人才的培养于一体的地质工程开发利用实验研究基地,使之具备高精度、高效率、高水平的特色分析测试能力与科学研究实力,成为地质学科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组织机构设置 围绕重点实验室各个研究方向,初步形成“学术带头人-项目负责人-科研骨干”一体化的学术队伍。重点实验室现任实验室主任为罗先熔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金振民教授,学术委员会由付水兴、冯佐海、侯增谦、赖绍聪、刘树根、郑有业、王登红、王学求、许继锋、徐勇、张德会等11位成员组成。 重点实验室主任罗先熔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金振民院士

◆研究方向 重点实验室围绕有色金属矿床成矿及成晕机制等领域的理论基础研究和隐伏矿体精确定位集成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确立三个研究方向: (1)成矿环境与矿床就位机制研究,重点针对有色金属矿床,探讨其成矿环境和控矿条件,分析成矿过程,精细研究典型矿床的成矿就位机制; (2)隐伏金属矿床勘查模型研究,对隐伏金属矿床进行研究,建立具有代表性的重要金属矿床的勘查模型; (3)隐伏矿床预测方法技术研究,以深穿透勘查技术为主,结合多种勘查技术方法的集成,建立高效快速的勘查技术方法体系。 ◆人才队伍 实验室通过创造良好的研发环境和实验条件,引进高水平区内外人才,着力加强人才梯队建设。重点实验室现有人员66人(含客座人员),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26人,博士生导师7人;具博士学位人员41人(含博士后10人),具研究生学位人员占总人数的80%以上。研究成员的学科背景广泛,涵盖本重点实验室各个研究领域。

隐伏矿体预测的技术方法及其进展

第61卷 第1期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09年1月  隐伏矿体预测的技术方法及其进展 陈伟,王琳琳,李应栩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矿产勘查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方法。总结了目前矿产勘查应用的新技术方 法和取得的成果,并对技术的进展做了展望。地球化学新技术方法主要有地气法、构造-地球化学填图法、地电化学法、同位素法及生物地球化学找矿法等法;地球物理新技术方法有高精度航空物探测量系统、可控源大地电磁测深、瞬变电磁法、小波放大技术等;综合预测新技术主要有成因矿物学预测法、流体包体研究、隐伏矿体综合预测技术等。勘查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以计算机的应用,并结合目前物理学方面的最新进展,来带动传统技术的进步。这些技术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些方法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下一步的工作主要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来提高勘查的效率。 关键词:隐伏矿体;定位预测;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技术;综合预测 中图分类号:T D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172(2009)01-0025-04 Technology and D evelopm en t of Pred i cti n g Bli n d O re body CHEN W ei,WANG L inlin,L I Yingxu (Civil and Envir on ment Engineering school,UST B,Beijing 100038,China ) Abstract:There are s ome ne w technol ogy for surveying and exp l orati on with devel 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This paper su m up ne w technol ogy and results of surveying and exp l orati on at p resent .Ne w geoche m ical technol ogy have geogas,geoelectr oche m ical,tect onics 2geoche m ical mapp ing,and ne w geophysical technol ogies have high 2p recisi on aer o 2geophysical integrated survey,CS AMT,transient electr omagnetic method and wavelet analysis et al .Technol ogies of inte 2grated p redicti on mainly have genetic m ineral ogy;study on fluid inclusi on,integrated p redicti on on blind ore bodies et al .Devel opmental trend of exp l orati on technol ogy is that app licati on of computer and ne west devel opment in physics i m p r ove traditi onal technol ogy .The ne w technol ogies gain s ome succeed,but have s ome li m itati on .The next work is t o increase p recise and efficiency in exp l orati on . Key words:blind ore body;site p redicti on;geoche m istry;geophysics;re mote sensing;integrated p redicti on 作者简介:陈伟(1969-),男,博士研究生 隐伏矿体定位预测一直是矿产勘查领域中急迫而又艰 难的课题。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隐伏矿体定位预测具有技术研究探索性强的特点,要取得良好预测效果,必须重视新方法的应用。许多传统技术在找矿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局限性也很明显,为了提高勘查的准确性,应运而生了许多新技术和新方法。 1 传统技术方法 勘查技术主要分为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技术和综合预测技术。传统的地球化学技术主要是原生晕和次生晕[1]。20世纪90年代以来,李惠在深入研究原生晕分带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热液金矿床具有多期多阶段脉动叠加成晕特点,开创了原生叠加晕法,该模型为各矿区深部及外围盲矿体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和手段[2],并在山东金青顶金矿成功应用[3]。近年来原生叠加晕法又有新突破,发展为构造叠加晕法,并且在小秦岭杨寨峪金矿、文峪金矿、黑岚沟金矿、陕西太白金矿和山东乳山金青顶金矿得到成功应用[4]。原生晕法还在云南保山金厂河铜铁多金属矿、东天山石英滩 金矿田和个旧锡矿高松矿田取得很大成果[5-7] 。传统的地 球物理方法主要为电法、磁法和重力测量;传统的综合预测 方法中,国外采用的主要有,1)非地质标志估计法:如齐波夫定律、时律法;2)成矿地质标志法:如编码打分法,回归分析预测法;3)定量地质标志估计法:如逻辑信息法、特征分析 法、有利因素相关法;4)成因地质模型法等[8] 。国内预测隐伏矿体的方法主要有:有利因素相关法[9]、三联成矿预测方法[10]。 2 新技术方法 2.1 地球化学方法 除传统的原生晕法和次生晕法外,地球化学勘查还发展了一批寻找隐伏矿体(床)的新方法,如地气法、构造-地球 动力学填图法[11] 、地电化学法、同位素法及生物地球化学找矿法等。其中以地气法和地电化学法最为重要。 地气法又分为地气溶胶测量法、元素分子形式法[12-13]、元素活动态提取法(热磁法、有机络合物法)、酶浸析法和顺 磁共振法[14] 。是瑞典布利登矿业公司和伦德科学技术学院核物理系合作于20世纪80年代推出的在厚层覆盖区寻找隐伏矿床的找矿方法[15],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物理公司研制出名为元素分子形式法的地气找矿方法[16]。该方法在捷克斯洛伐克、芬兰、俄罗斯、蒙古、德国和其他一些国家成功

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笔记

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唐宁玉 第一章人事测评概论 一、定义 1、人事测评:就是对人与事之间的适应关系进行定量和固定性相结合的测量和评价。 2、坚定性测评:又称为考核性测评,是用来鉴定与验证与某些人员是否具备特定的技能、素质或具备程度大小的人事测评。 3、人事管理:就是对人事关系的管理,其目的在于调整好各方面的人事关系,使人与事以及共事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最佳状态,以最优化的方式实现组织目标。 4、效标:指与被试群体无关的外部客观标准。 5、常模:就是特定群体的“效标”。 6、工作生活质量(QWL):是指组织中所有人员的参与感、工作满意感和精神压力的状况。 二、人事测评的基本范畴 以目的和用途为标准划分为:选拔性测评、诊断性测评、配置型测评、鉴定性测评、开发性测评、发展性测评。 三、人事测评的目的、作用及意义 1、人事测评的目的:选拔、培训、考核、职位调动。 2、人事测评作用:评定、诊断反馈、预测 3、人事测评的意义 (1)有助于资源配置的科学化(2)有助于人力资源开发 (3)有助于劳动认识的优化管理(4)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QWL)。 QWL的重要性体现在:可以提高员工主人翁意识,可以提高员工自我控制能力,可以加强员工的责任感,可以增强员工的自尊心,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四、人事测评在我国的发展 1、现代人事测评在西方的兴起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的。 2、在我国的发展:三个阶段: (1)引进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2)发展阶段 (3)应用阶段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 3、从国内现状来看,人事测评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 (1)专门人事测评机构蓬勃发展(2)测评方法和技术的中国化 (3)人事测评专业人员的培养(4)人事测评已在企业中有所应用,并取得了一些成就。 第二章人事测评的基本原理 一、定义 1、问卷法:是指利用已编制的问卷,要求被试填写,再根据被试的回答来获取特定信息的一种快速而有效的方法。 2、观察法:是指主试有目的、有计划地在一定时间里运用感觉器官或其他工具观察员工的实际工作,用文字或图表形式记录、收集工作信息的一种方法。

中国重要矿产地质找矿计划

重要矿产资源地质找矿计划 国土资源部 二○○九年九月

重要矿产资源地质找矿计划是国家以财政补贴形式组织开展的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是实现找矿重大突破、缓解资源瓶颈制约、提高国内资源保障能力的战略行动;是促进找矿新机制建立、推动中央与地方的分工协作、引导和拉动矿业企业加大矿产勘查开发投入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地勘单位改革发展、加快地质找矿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勘查企业和矿业公司的有效措施。 地质找矿计划周期为10年,中央财政加大投入,力争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增加一批资源储量,为大幅提高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一、加强地质找矿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资源需求持续快速增长。近十五年来,我国矿产资源消费保持两位数增长,累计消费超过历史总和的2倍,石油、铁、铜、铝等大宗矿产的进口量大幅攀升,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2008年主要矿产品消费量:煤炭27.4亿吨、原油3.6亿吨、钢材5.4亿吨、精炼铜538万吨、钾盐805万吨,石油、铁矿石、矿山铜、钾盐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51%、52%、71%、64%,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未来二十年,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

段,资源需求将长时间保持高位态势。如不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重要矿产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加剧。 近年来,国际矿产品价格暴涨,矿业垄断加剧(如“力拓案”),利用境外资源的风险急剧增大,重要矿产资源受制于人,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安全。因此,加强地质找矿工作,立足国内提高资源保障程度,对于维护我国的资源安全、经济安全意义重大。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资源需求和开发强度加大,而地质找矿工作相对滞后,可供开发的后备基地严重不足。虽然,近年地质大调查和危机矿山专项的实施,已经取得了重要找矿进展,增加了一批资源储量,但与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立足国内,加大地质找矿力度,充分挖掘国内资源潜力,大幅增加重要矿产资源可采储量,提高国内资源保障能力,降低对外依存度,改变资源格局,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实现找矿重大突破的可行性 我国地质工作程度整体偏低,矿产资源潜力较大。预测表明,重要矿产资源查明程度平均为35%,铁、铝等大宗矿产查明率为40%左右。在待查明资源中,铁、金等矿产资源仍有1倍的潜力,铜、铅锌、铝土矿等约有2~3倍的潜力。 截至2008年底,煤炭查明资源储量11000亿吨,预测未查明资源总量16000亿吨,查明程度为42%;铀矿查明程度

成矿预测理论与方法新进展

成矿预测理论与方法新进展 侯翠霞1,刘向冲1,张文斌2,申 维1 HOU Cui-xia 1,LIU Xiang-chong 1,ZHANG Wen-bin 2,SHEN Wei 1 1.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2.中国冶金地质总局西北局,陕西西安710061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Processes and Mineral Resources/School of the Earth Sciences and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100083,China; 2.Northwest Bureau of China Metallurgical Geology Bureau,Xi ′an 710061,Shaanxi,China 摘要:成矿预测研究的历史与人类进行矿产勘查的历史紧密联系,随着找矿难度的增大,成矿预测对勘查工作的指导作用越来越重要。现代地质科学的重要特征是冲破学科的界线,立足于整个地质学的高度进行跨学科的联合攻关,方能在理论上和技术方法上有所创新。论述与总结了一些现有成矿预测新方法的特点,包括美国“三步式”固体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方法、成矿系列缺位预测法、基于GIS 的综合信息预测法及人工神经网络、多重分形等非线性数学预测方法。这为今后进行成矿预测时在方法选择上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成矿预测;综合信息;人工神经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模糊逻辑中图分类号:P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552(2010)06-0953-08 Hou C X,Shen W.New method and theory of metallogenic prediction.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2010,29(6):953-960Abstract :Metallogenic prediction research histo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s mineral exploration.With the increasing difficulty of prospecting,it's indicated that metallogenic prediction can be an important guide to mineral exploration.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modern geosciences is breach of discipline the restriction.Thus focus on the whole geosciences,to conduct jointly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we can obtain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s.This paper has summarized characteristics of several existing metallogenic prediction methods,such as "three-step"solid mineral resources evaluation method form USA,Vacancy of Metallogenic Series Predic -tion,Synthetic Metallogenic Prognosis Method Based on GIS,Artificial nerve network,and Multi -fractal non -linear methods for mineral resource prediction,which will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to metallogenic prediction in future. Key words:metallogenic prediction;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artificial nerve network(ANN);GIS;fuzzy logic 地质通报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第29卷第6期2010年6月Vol.29,No.6Jun.,2010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国民经济发展仍处在对矿产资源需求的高峰期,矿产资源能否有效供给仍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在新的形势下,对有限的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需求有增无减,但找矿难度却在日益增大,矿产勘查和矿业开发面临严峻的挑战。成矿预测研究成为应对这种挑战的重要举措,它是实现科学找矿的基础,是避 免和减少勘查风险、提高勘查效益的重要途径[1]。成矿预测是在基本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成矿地质理论、成矿地质环境、成矿条件、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对还没有而将来可能或应当发现的矿床作出推断、解释和评价,提出潜在的矿床发现的途径,从而发现矿床和对潜在的资源量进行评价[2]。在预测过程中要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做到实事求是、去粗取 收稿日期:2009-09-23;修订日期:2009-09-28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06CB7014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672196、40638041)和高等学校学科 创新引智计划(编号:B07011)资助 作者简介:侯翠霞(1986-),女,在读硕士,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E-mail:houcuixia@https://www.doczj.com/doc/d88514555.html,

隐伏矿床预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

第15卷第1期2000年2月 地球科学进展 ADVAN CE I N EA R TH SC IEN CES V o l.15 N o.1 Feb.,2000 综述与评述 隐伏矿床预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Ξ 徐兴旺,蔡新平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29) 摘 要:隐伏矿床预测是当今经济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前沿课题,地球科学家从不同学科和角度出发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诸如模型理论与方法、构造控岩控矿理论与构造学方法、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物理学方法、数学地质和岩石矿物学方法等理论与方法,并成功地预测和发现了一些隐伏矿床。对近20年来隐伏矿床预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最后指出大科学、大协作和工业化将是隐伏矿床预测研究的主要趋势。 关 键 词:隐伏矿床;构造控矿成矿理论;预测理论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P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66(2000)0120076208 经过几千年的寻找、开采和利用,可寻找和发现的、出露于地表的矿床总数正在不断减少,而人类对各种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却日益增长,隐伏矿床预测已成为世界各国找矿工作所面临的难题。我国众多国营矿山、油田都面临着储备资源不足与危机的问题,寻找和发现新的、隐伏的接替资源是振兴我国矿业的关键之一。鉴于此,近20年来,国内外许多地球科学家都投入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研究和探讨隐伏矿床预测的理论与方法,出现了多学科参与、新理论新方法辈出的百花争艳局面,成功地预测和发现了一些隐伏矿床。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回顾与简单总结,旨在引起更多地球科学家对隐伏矿床预测研究的兴趣,促进隐伏矿床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的深入开展。 1 隐伏矿床预测的模型理论与方法自艾孟斯(1924)提出围绕花岗岩矿床地热分带的认识和斯米尔诺夫(1937)提出硫化物矿床氧化带的矿化分带规律,捷克(1962)提出作为描述一组类似矿床基本特征的成矿模型(m etallogen ic m odel)名词以来〔1〕,矿床学家开始研究某个矿床或某一组类似矿床的(物理、化学和地质的)基本特征,并称之为矿床模型。模型理论与方法,从其研究的内容看,有侧重于矿床成因的矿床成因模型和侧重于找矿的物理—化学—地质模型。 矿床成因模型的研究又可概况为几个方面:单个矿床的成因模型〔2~6〕、一组类似矿床的成因模型〔1,7~10〕、成矿系列〔11~17〕和矿床体空间分布与定位模型〔18~26〕。其中,成矿系列是程裕淇等(1979、1983)根据我国矿床区域成矿规律提出的概念和理论。根据已知矿床成因模型,可直接预测该已知矿床深部和近外围的成矿和找矿靶区。例如,根据岩舌下凹兜成矿模型预测并发现了老厂矿田双竹矿床〔27〕;根据长坡矿床的矿体类型与分带模型,推断并发现了大福楼锡矿床〔28〕;根据云龙锡矿床“三层楼”成矿模型,推测下层接触带存在矽卡岩型或脉状矿,结果使云龙矿床从中型规模变为大型规模〔29〕;根据武夷山地区锡矿床的成矿模型,预测和发现了上湾隐伏锡矿床〔30〕;根据凹山铁矿“三部八式”的成矿模式,在南山铁矿深部发现8000万吨凹山式铁矿、在火山 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冀西北钾化蚀变岩中裂理构造的交代成因机制与控矿作用”(编号:49802021)和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项目“区域成矿预测与危机矿山深部找矿研究”(编号:KZ9512A12404202)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徐兴旺,男,1966年10月出生,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构造地质、构造与成矿及隐伏矿床预测研究。 收稿日期:1999202202;修改稿:1999204222。

道路交通事故预测的理论与方法

道路交通事故预测的理论与方法 摘要:道路交通事故预测是道路交通安全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首先介绍了事故预测的定义、要素、程序然后分析了现有交通事故预测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比较评述,以便于我们正确的选用预测方法对交通事故进行预测。 关键词:道路交通事故;预测;原理和方法 0.引言 道路交通事故作为道路交通的三大公害之一,它不仅直接威胁着道路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地影响着道路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交通事故是随机事件,表面上它没有规律可循,其实,交通事故偶然性的表象,是始终受其内部的规律所支配的,这种规律已被大量的交通事故的研究结果所证实,它是客观存在的【1】。因此利用交通事故的客观发展规律,对交通事故的发展进行预测以便减少和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改善城市交通安全状况是至关重要的。 1.交通事故预测的涵义及目的 道路交通事故预测就是对交通事故未来的形势进行估计和推测。它是通过对交通事故的过去和现在状态的系统探讨,并考虑其相关因素的变化,所做出的对交通事故未来状态的描述过程[2]。具体可以定义为:以某个地区或某条道路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等手段获得与道路交通事故相关的信息(历年事故指标、人口、GDP、车辆保有量、公路通车里程、道路设施、道路线形、天气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应用数学方法,如:模糊数学、统计学、灰色理论等,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预测未来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状况。 进行道路交通事故预测就是为了掌握未来交通事故的状况,根据交通事故预测情况有针对的采取相应的对策和决策,避免日后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从而最终达到减少交通事故的目的【3】。 2.交通事故预测的类型及作用 2.1交通事故预测的类型 按照预测目标,道路交通事故预测可以分为事故率预测和事故数预测,事故率预测是用来揭示未来年事故发展趋势,事故数预测是用来揭示未来年事故发展程度 按预测范围可分为宏观预测和微观预测两类。交通事故宏观预测是指对时间较长(一年以上)或空间区域较大的交通事故进行总体性和趋势性的预测,如地区交通事故变化趋势预测等。交通事故微观预测是指短时间内或某一地点、路段交通事故变化的预测,如一年内各月交通事故预测、交叉口事故预测、某路段事故预测等【4-6】。 2.2道路交通事故预测的作用 作用主要有:(l)根据历年道路交通事故原始数据,预测未来年交通事故发

最新最全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复习题

现代人员测评理论与实务 第一章- 1.人员测评的基础性作用表现在两个层面:认知人,评价人1 2.人员测评涉及到素质测评,能力测评,绩效评估三个概念(p1) 3.素质的心理学含义:包括心理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错)包括后天实践活动中形成和 发展的生理特点(错)包括群体素质,如国民素质,民族素质等(错)个人生来所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生理素质,先天素质,个人素质。(p2) 4.素质是个体完成任务,形成绩效及继续发展的前提 5.本书素质观:素质是指个体在完成一定活动与任务时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行为的基础与根 本因素。 6.素质的特征:基础性,稳定性,可塑性,内在性,表出性,差异性,综合性,可分解性,层次性与相对 性(p3) 7.素质是由遗传,环境,个体能动性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并非天生不变(p4) 8.核心素质是基本素质的基础,基本素质又是生成素质的基础 9.个体素质一般划分为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两大类。身体素质是个体发展与事业的生理基础,指个体的体 质,体力和健康状况的总和。心理素质是个体发展与事业的关键因素,包括智能素质,品德素质,人格素质,文化素质等。(p5) 10.智能素质包括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和思维力。人格素质指人们所具有的个体独特的,稳定的对待现 实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品德素质包括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及其他个性品质。文化素质品质包括文化的广度与深度及工作生活的经验。 11.心理健康与创新意识,是衡量一个具体人才身心发展的综合素质指标内容,在未来社会人才身心发展的 综合素质中居于重要地位。 12.素质测评:通过科学的手段与方法,对人员素质及其功能行为进行定量描述和评鉴的过程。(p6)

找矿预测理论和方法在金属矿山隐伏矿中的应用

找矿预测理论和方法在金属矿山隐伏矿中的应用 自古,我国就对矿产开采有着深刻研究,其历史十分久远。而随着改革开放,针对金属矿山的开采也有了更进一步的先进技术。但是,对于金属矿山中的隐伏矿的找矿方法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了解矿产模式、成矿系列系统、多因复成成矿、地质异常理论以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新技术探讨、金属矿山隐伏矿的找矿预测中的应用前景等相关找矿预测的理论知识。本文将针对找矿预测理论和方法在金属矿山隐伏矿中的应用做简单论述。 标签:找矿预测理论方法金属矿山隐伏矿应用 0前言 何为隐伏矿?即为地表未露出的矿体,与露天矿是相对的。可细分为埋藏矿和盲矿体。埋藏矿是指曾经有露出过地表,而后被沉积物、火山岩等覆盖于地下;而盲矿体则是指其一直藏与地下基岩中,从未露出过地表。想要在金属矿山隐伏矿中进行找矿预测,多是在已知矿床或矿田范围内进行的,属于大比例尺找矿预测范畴。隐伏矿的大比例尺找矿预测的关键问题在于:矿体空间定位机理、定位规律以及矿质异常的形成机理,其技术难度很大。 1金属矿山隐伏矿找矿预测的基本方法和理论 1.1地质找矿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在我国,针对地质找矿工作已不再局限于对地表矿、易识别矿和浅部矿的探索,对于隐伏矿、难识别矿和深部矿也开始了探索研究,且已不再仅凭经验,开始向理论知识方向发展。其中,矿床模式理论较为经典。另外,我国还独创了许多矿学理论,例如成矿系列、地洼递进成矿、成矿系统等等。 所谓成矿系列是指在一定的地质时期、地质环境、要素主导成矿作用下形成的,在时间、空间、成因上有着密切相关的一组矿床类型的组合。根据成矿作用的次级,可以将成矿系列分为不同的次级,例如亚系列、系列、矿床式等等。 成矿系统主要是指在成因、时空上密切相关的矿床组合。对于成矿系统的研究,一般是在基本矿床成因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出发,从成矿空间、成矿时间、成矿物质、成矿运动的相结合来探讨成矿规律,从整体出发,全面系统的认识成矿发生、成矿发展和成矿作用的一系列过程。 1.2找矿预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在金属矿山隐伏矿的找矿预测中,模型预测法一直是被广泛运用的。其是建立在矿床模式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找矿预测法,可分为概念模型预测和经验模型预测两种预测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