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三丰祖师《打坐歌》译解

张三丰祖师《打坐歌》译解

张三丰祖师《打坐歌》译解
张三丰祖师《打坐歌》译解

张三丰祖师《打坐歌》译解(一)《高帅注》

参禅修真是《打坐歌》的基本思想

张三丰先生的《打坐歌》,是一首妇孺皆知的金丹文化名篇,它将道家炼金丹的基本方法,用歌诀的形式讲了出来,亦对那种“假烧香,拜参禅”的非关乎性命,期望长生的修道行为作了说明。

打坐(资料图图源网络)

《打坐歌》通俗地解说了道家炼金丹“打坐法”的基本原理,指出了“三教原来是一家”的修真,是道家金丹文化三教合一的大道根本。故千百年来,祖师的这首《打坐歌》,影响深远,成为普及道家金丹文化知识的重要典籍之一。

这篇《打坐歌》所讲解的道家道情修行境界,是一种“此真之外更无真”的炼金丹的修真活动,它跟常见气功类静坐法,这些近似于日常生活中的休息式静坐,是有本质区别的。

原文

初打坐,学参禅,这个消息在玄关。密密绵绵调呼吸,一阴一阳鼎内煎。

译解

一个开始学习道家打坐修真工夫的人,一个刚刚学习禅宗参禅的人,其入门的消息,个中的秘要,在于修真的玄关。

初打坐的玄关出现,离不开密密绵绵的呼吸调整,密密绵绵的呼吸调整,也跟修心的真意相需相因,即心平才能气和。

玄关的真意,是为阳生,调整呼吸的意识活动,是为阴生,二者一阴一阳、一进一退的修真活动,是为“一阴一阳鼎内煎”的金丹水火既济之功。

赏析

祖师在他的《道言浅近说》中,将炼金丹的玄关真消息,称之为“玄关窍开”,归属于内丹术小三候的“中候”,是金丹太极修真,从初候的“积精累气”,深入到中候的“开关展窍”的心性修为。

玄关的具体修法,是“以在身中之中,寻不在身中之中”的从容中道,是道家金丹太极修真的入门进阶。

要弄清金丹名词术语(资料图图源网络)

所以,《打坐歌》这里开门见山地指出,内丹术的入手方法,是要从那种密密绵绵的调整呼吸,及结合凝神修出来的真意,这个正念来逐步实现的。

故我们的修真活动,是在那种心平气和的状态下,按照祖师所教授的“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只此八字,便是下手工夫”的修真入手方法,逐步实现“息乎其息”的“真息”状态,也就修出了“玄关”这个真消息。

本段所指的“一阴一阳鼎内煎”的“炉鼎”知识,在道家金丹文化来讲,代表着先天的真意活动,才属于炉鼎范畴。

《道言浅近说》曰:“凡丹旨中有“先天”字、“真”字、“元”字,皆是阴阳鼎中生出来的,皆是杳冥昏默后产出来的,就如混沌初开之诸圣真一般,以后看丹经,可类推矣。”

凡是丹书涉及到的“炉鼎”这些金丹名词术语,都是指的炼金丹的先天产物,而不是现代气功所指的意守腹部丹田部位的后天意识活动,而是特指的“杳冥昏默后产出来”的真意活动。

故丹书又称炉鼎为阴阳鼎,具有特定范围的特指意义,是要有真意、真息、真息的协同共生,具有一阴一阳的意识形态,跟日常生活中的静坐的心意行为不一样,这是大家阅读传统丹经,理解这首《打坐歌》首先需要明白的金丹文化常识。

内丹学性与命的不同属于炼丹的火候内容

原文

性要悟,命要传,休将火候当等闲。闭目观心守本命,清静无为是根源。

译文

内丹术入门打坐的方法,是“未炼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且修心,心修自然丹信至,性清然后药材生。”的参禅修真(《道情歌》)。每当开始打坐的时候,内心不得有丝毫忖度之心的存在,唯有一心一意地抱着内呼吸做工夫,这就是炼金丹开始的“炼性、修心”,这种心意的调整,靠个人的悟性去实现,也靠个人的禀赋去完成。

抱内呼吸做工夫(资料图图源网络)

那些充斥着各种期望、贪欲效验的打坐,哪怕是意守身体的某一个部位,或者期望疾病早日康复的愿望,和去意想空无的念头,这样的意识存在,都是一种杂念。

要想通过打坐获得玄关,就要依心而行,依息而行,顺其所欲,渐次导之,去炼其性,悟其真,逐渐降伏其心。

一旦“微茫之中,心光发现”的活子时出现,就是悟出来的性,修出来的命,故曰:性要悟,命要传。悟性靠自知,得命的方法赖师传。

祖师告诉我们,炼性时要“不可用心守,不可无意求”,要“以在身中之中,寻得那个不在身中之中”,这个“中”就是玄关,是获得了金丹修真的本命,即真意、真心、道心。

打坐时要努力去破除我执,不断深入到虚空的“钻杳冥”境地,不断地排遣层出不穷的欲望,让正念呈现,只有这样去闭目观心,体察一灵独觉,才是实现真正的清静无为。

这些修命的入手方法,是需要按照师传的步骤去修真的。

提示

性和命的概念,在内丹学来讲,是有层次之分的。狭义的讲,这里的性,是指刚刚入门修真的心意活动。这里的命,是指通过心意和呼吸的调整,在具体的修真过程中,所出现的“静中生慧,一意斡旋”的正念,即是内丹术小三候之“中候”的“玄关窍开”,这种修为境界,内丹学称之为得一的“命”,也叫真意、真心、活子时。

火候(资料图图源网络)

火候是什么?悟元子说:“火候者,修炼之法程也。”火候的意思,是指内丹修炼的入手方法与步骤。

张三丰先生的《炼丹火候说》,是专门讲炼金丹的入手方法的,是一篇著名的有关火候细微,心意运用的文章,这些师传修命之术,在祖师的《炼丹火候说》中,最为详明且备。

坎卦的寓意与炼己持心的活子时

原文

百日内,见效验,坎中一点往上翻。黄婆其间为媒聘,婴儿姹女两团圆。美不尽,对谁言,浑身上下气冲天。这个消息谁知道,哑子做梦不能言。

译文

一个修真者,经过虔诚修炼,一般会在百日之内,万念俱寂之时,出现一灵独觉的正念,就是张三丰先生所讲的玄关真消息。真意也叫黄婆,她的作用是从中调和阴阳,让性命合而为一。一旦性命合一,浑身上下自然有畅通舒服的感受,是难以用言语来形容的快乐,这种喜乐他人怎么体会得到呢,就好比哑巴做美梦,想告诉他人,也说不出来啊。

注解

道家炼金丹出现玄关的真消息,刘海蟾称之为“太极布妙人得一”。张三丰先生称之为“玄关窍开”,是祖师入手工夫“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后,不断的“钻杳冥”而出现的“不觉恍然阳生”,这个“阳生”,丹书又叫活子时,《打坐歌》形容为“坎中一点往上翻”。

坎卦

传统金丹文化是用《易经》的河图、洛书、八卦、配以五行、四象、五色、五方、龙虎、铅汞、水火以及干支等来阐释修真道理的。

坎卦?阴中藏阳,内丹学预示人的真心。钻杳冥而得玄关真消息,即是坎卦中隐藏的阳爻上翻。坎卦属水,其中的阳爻这一横,丹书又称之为壬水,即是指的先天的真心。

依照自然界的水火属性,火是上焰的,水是下流的,火性浮上,水性沉下。金丹学运用这个自然现象,来比喻人心的真假,假心张狂如火上焰,真心隐藏如水下沉,故《悟真篇》说:“谁识沉浮定主宾?”意思就是,很多痴迷于二流丹法的人,谁又识别得了这个真心呢?明白“坎中一点往上翻”,就是“定主宾”的意思,是识得真假之心的主宾反复,即是金丹的还元返本。

黄婆、婴儿、姹女,是内丹学入门阶段最基本的名词术语之一。源于河洛五方配五色的位置,古人认为:五行中央颜色属黄色,属于戊己中央土,是古人所说的大地黄土的颜色,古代媒婆有调和男女婚配的能力,故内丹学比喻真意为黄婆,来说明真意的作用,实际上都是古代文学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比喻而已。

婴儿和姹女,在内丹学分别是性命的代号,性命合一是靠真意这个黄婆的调和实现的,故《打坐歌》说:“黄婆其间为媒聘,婴儿姹女两团圆。”《悟真篇》也说“全凭戊己成功。”均是源于河洛文化的金丹语言。

离不开传统文化基础知识(资料图图源网络)

大家阅读传统丹书,是离不开这些传统文化基础知识的,尤其是《易经》的河洛文化知识,它跟道家金丹文化是一双孪生姊妹,想读懂那些丹书,先从这些传统道家文化入手,因为道学家们是用这些传统文化知识和历史典故来写丹经的,虽比喻万象,但丹理则一。

性命合一,修真的体会就来了,对身体的作用,也就体现出来了。故《打坐歌》形容为:“美不尽,对谁言,浑身上下气冲天。”这些现象,只可自知,是不可预贪效验的。

道家炼金丹的秘密——“采药”之功

原文

急下手,采先天,灵药一点透三关。

译文

当真意出现,玄关显露,就要加紧采取先天灵药,神明默运,谨固牢藏,浑身上下气机活跃,舒适自在。

注释

修真者对于先天正念的初次显露,往往很容易犯一种错误,会因为有了一点小小的肉体反应,就以为修真成功而暗暗高兴,以为自己已经得一、得道了。

这种窃喜的念头,对于修真来讲,其本身就是一种欲望之心,是一种杂念,将会阻碍修真的深入,迫使得之不易的玄关征兆迅速消失。

修真者(资料图图源网络)

道家炼金丹的称之为“旋得旋失”现象,是用以形容玄关显露快,消失也快。这种稍微用意执念,是修真的放纵之念,进一步的修真效果就没有了,玄关消失,铅汞不能相投,阴阳不能媾和,都是源于这种心意的变化。

炼金丹的得玄关,是修真的主要关口,机动性很大,故丹书又称之为稍纵即逝的金丹活子时。

《打坐歌》遵循往古丹经的习惯,为保持玄关显露之心,不至于纵意而旋得旋失,也用传统金丹文化的“采药”术语,来形容这个“旋得旋失”现象的解决方法。

道家炼金丹,把修得的玄关,比喻为药材,目的也是为了把这个修真得一的心意运用的道理,方便讲出来。

在深山修真的道士,大多也是一个高明的采药人,他们一面修真,一面采药以济世,并维持道士的基本生活。

道家用这个日常的基本劳动,来预示炼金丹的基本原则,也是有一定的缘由的。采药人上山采药,必须按照不同的时节,药材生长的气候与环境情况,来决定药材的质地和最佳药性。

道家用这个采药人采药的道理,来比喻炼金丹的修真得一,也是一种掌握季节采药的法则,叫炼金丹的“火候”,是最难知的金丹秘要。

那么,这个采药之功,在金丹文化里面,究竟指的是什么呢?我们还是看看《悟真篇》是怎么解释的。

《悟真篇》曰:

纵识朱砂与黑铅,不知火候也如闲;

大都全藉修持力,毫发差殊不结丹。

这里的“朱砂”和“黑铅”,是金丹文化源于外丹术的基本术语,是指炼金丹的药物——真假之心。

纵使大家修真能够识别朱砂和黑铅的寓意,不明白火候的作用,这样的修真也是白忙乎。

金丹文化(资料图图源网络)

这其中的关键,大都是靠个人的修持力,才能保证修真不至于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更何况很多人谈修真,连炼金丹的朱砂和黑铅的含义,还不知道呢。

《悟真篇》用“修持力”这个概念,诠释了《至真诀》的“太极布妙人得一,得一善持谨勿失”的金丹火候秘密,它是一种修真的善持,一种无心之心的真意。

祖师《道情歌》说:“药材生,紧加功,雷声隐隐震虚空;电光烁处寻真种,风信来时觅本宗。”

故这句“急下手,采先天”的含义,是祖师告诉我们采药的修持之功,是金丹文化的武火运用,是金丹文化进阳火、退阴符的意思。

“灵药”一词,灵有变动、神奇之意,药有修补、治疗之功。称灵药为“一点”,是表达“微茫之中,心光发现”的玄关显露。

《打坐歌》的“透三关”,跟真意的运用密不可分。透,是透过、穿透的意思。形容修真的玄关透露时,人体所出现的种种征兆。

道家金丹文化,将人体上中下,统称为“三关”。这里的“三关”,不是单指身体具体的某一个部位,更不是肉体里面的某一点或穴位。那种在肉体上去标注各种窍穴、关口,更有画图立像讲运气的作法,应是对道家金丹文化“三关”之意的猜测而来的。

如果金丹修真执泥于肉体的窍穴上去了,这种窍穴的描述,本身就会成为修真者预贪效验的一种诱因,即道家批评的“以言诠者,易涉迹象”的错误授受,往往误导修真者执迷不悟,堕入歧途,难以出现正念的玄关。

金丹丹田的本义与气功丹田说的贻害

原文

丹田直上泥丸顶,降下重楼入中元。

译文

水火既济,温养还丹,出现气机上下升腾时,应一意斡旋,降下重楼,复归中宫土釜封固。

注解

道家金丹文化丹田一词的出现,在张三丰先生的文章中,已经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这跟道家金丹文化的立禅、行禅工夫的普世,有一定的联系。诸如形意拳、太极拳术等,这样的行禅工夫,对人体中位丹田的提出,或许有一定的关联。

丹田的含义,就字面意思来理解,是能够孕育金丹的地方。这跟农民的稻田、麦田等词汇一样,都是寓意养育一物的田地。丹田,即为修真者温养还丹的地方,这是金丹文化丹田的本义。

丹田的含义跟农民的稻田一样,都是寓意养育一物的田地(资料图图源网络)

丹田被广泛运用到健身武术、内家拳术、养生气功、中医保健学、武侠小说中,成为现代健身、养生学中,曝光率最高的道家文化名词。

现代气功、武侠小说夸大了人体丹田的功能与作用,甚至有人称丹田为人体的发动机。乃至于这个源于道家金丹学的无形玄关窍、黄庭的代名词,完全失去了原始的本义。

这样过度揣测,望文生义地将丹田有形化、具体化、神秘化,对金丹修真来讲,是一种羁绊。它往往会诱导修真者,产生寻找丹田具体位置的杂念,产生丹田神奇功效的预贪效验,产生修真本不可有丝毫忖度之心的杂念。

因为对丹田的相化、功能化,则各种稀奇古怪念头的层出不穷,会致使修真者贪欲无穷,私心满怀,执迷其中,愈修愈执。

金丹修真若出现丹田相化之住,修真者则不能生其心,有形有意的丹田,则成了修真的枷锁。

道家金丹文化,对丹田的阐释,并不是指肉体的某一具体位置。祖师反复告诫大家;“执着己身不是道,离了己身事更糟。”虽修真是不离己身,但又不可执于己身,是“以在身中之中,寻不在身中之中”的从容中道。

所谓“执着己身不是道”,拿那些炼丹田道法的危害来说,一般表现为修真者,因死守腹部丹田,出现遗精底漏的症状。或误以为意守头部的祖窍的上丹田,来当做高级气功的,又容易导致记忆力下降,神经衰弱的脑漏症状。

所谓“离了己身事更糟”,其更大的危害是诸如那种离开肉体去寻找者,以服食日月之光,来采阴补阳,则往往面黄肌瘦,饥肠辘辘。或是那种男女阴阳双修者,妄以金丹阴阳栽接之道之名,以行苟且之事之实的邪道,不知祖师所言“延年药在身”的奥义。

这些道家邪术的出现,大多跟他们对道家金丹文化丹田本义的认识与理解的糊涂有关。

那么,道家又是怎么炼丹田的呢?人体究竟有没有具体的上中下丹田呢?这在祖师的文章中,早就给我们解释了那些基本道理。他要求大家修真时,要“不可用心守,不可无意求;用心守即着相,无意求则落空”。告诉大家修真的关键是“以在身中之中,寻不在身中之中。”的中道意义。更将丹田的位置,描述是:“垂帘观照心下肾上一寸三分之间”的淡淡有无间,不能有具体的部位和用心去守的执相行为。

虽然修真过程中,会出现很多身体上的反应,但我们若执着、痴迷这些肉体上的反应,就是一种落入有的错误。故而内丹学的修真,到了这个阶段,有土釜封固之功,实质是强调的一种真意的善持活动,以走出执相的窠臼。

一些道书将人体呼吸道的气管,称为十二重楼,痴迷于有一种气体,可以从督脉上升,再从任脉下降,经过气管、胸部、再到腹部丹田,所谓的真气如此前后循环一周,为周天功的降重楼。

道家金丹文化跟古代中医药学的发展休戚相关,道家常常用中药采药、制药等这样的生动故事,来解释炼金丹的基本道理,这也包括运用道家外丹术的铅汞化学反应,做为道家金丹太极修真文化的语言基础。

道家金丹文化的内丹术,基本是借用早期道家外丹术炼丹的“铅汞”术语,来解释道家内丹术的炼养知识。如将用具有外黑内白的“铅”,来预示真心的外暗内明,《周易参同契》形容这个“真铅”是:“知白守黑,神明自来”;“故

铅外黑,内含金华”;“采之类白,造之则朱”的“黑白相符”特征,来预示真心的外暗内明的道理。

道家金丹文化习惯将修真的得丹、得一,形容为产药、采药。也习惯用中药的一些特征,来形容一些基本道理。这里的中草药重楼,具有外黄内白的特征,《打坐歌》用中药材重楼,以预示人心的真意黄婆。

金丹文化习惯将修真的得丹、得一,形容为产药、采药(资料图图源网络)

在祖师的《大道歌》里面,他对重楼的含义,有很清楚的解释。他说:“从此三关一撞开,泥丸顶上转将来。金锁关穿下鹊桥,重楼十二真奇哉。重楼即名绛宫室,一颗明珠永不离。”祖师说的这个重楼,是寓意道家的绛宫,而非人体的气管。道家称绛宫,也叫赤帝宫。绛为赤色,即为心宫,中医称为君主之宫。

道家把绛宫室,比喻为重楼,预示的是一种修真状态——黄婆的媾和作用,故绛宫又叫黄庭宫。

道家的修真,是一种从容中道的实践活动。祖师《炼丹火候说》开篇就批评道门修真,往往落入执着肉体“有”的窠臼,成为普遍的执着于丹田练气的孤阴现象。

若是这种执着于胸背位置,所谓任督二脉的某种气血的升降,则这种心意运用,就成为道家批判的只会“弄识神”的阴而无阳了。

金丹修真是玄关窍开后的善持过程,靠的是个人的修持力。金丹文化形容这种现象,就好比是用锅来烧水的一种自然现象,必需是水在上,火在下,才能把水烧开,叫做水火既济的生命逆修之功。反之,则为常道水火未济的生命顺生现象。

所以,这种真意的善持情状,道家金丹文化,又比喻为“土釜”。因土的颜色为黄色,釜是用来烧水的锅,这个黄婆的媾和作用,就是土釜之功了。

《打坐歌》前文的“婴儿姹女两团圆”的阴阳合一,靠的是“黄婆其间为媒聘”的这个真意。修真的玄关窍开,靠的是黄婆的调和能力。就好比烧水一样,要水上火下,才能将水烧开,故被称作土釜封固。所以《入药镜》才会这样说:“识沉浮,明主客;要聚会,莫间隔。”,来强调铅汞合一的重要性。

我们再看看《悟真篇》是怎么讲这个道理的。《悟真篇》曰:

送归土釜牢封固,次入流珠厮配当;

药重一斤须二八,调停火候托阴阳。

《悟真篇》的这首诗告诉我们,修真是一个阴阳合一的过程,当“坎中一点往上翻”的阳生时,是真铅的出现,人心这个阴汞,就要不即不离,是为“铅汞相投”的水火既济。靠的是真意这个黄婆,来完成阴阳媾和的合一,才是这句“降下重楼入中元”寓意的所指,靠的是修真者修持力去实现。所以,《悟真篇》又说:

纵识朱砂与黑铅,不知火候也如闲;

大都全籍修持力,毫发差殊不做丹。

《悟真篇》的这些源于内外丹术的金丹文化语言,寓意深刻。如果用海蟾翁针对平民百姓的的话来讲,就是“太极布妙人得一,得一善持谨勿失”的善持真意、真心。

因此,《打坐歌》的这句“丹田直至泥丸顶,降下重楼入中元。”,是不能从字面的意思去揣测的,它是紧接着前文的“坎中一点往上翻”道理,用一种金丹语言,来讲解修真者阴阳合一的水火既济原理。

这句“入中元”的道理,是金丹文化“温养还丹”过程中,当人体出现一些生理上的反应时,修真者此时应该注意的是,切莫执迷其中,而要秉持从容中道的原则,去土釜封固养黄芽,以早日获得黍米玄珠的大药生。

金丹铅汞与戊己,是破译内丹隐语的重点术语

原文

水火既济真铅汞,若非戊己不成丹。

译文

阴阳相交、性命内外合一,是金丹的水火既济之功,是真正的铅汞相投,如果没有真意黄婆的调和作用,是不能成丹的。

注解

道家金丹文化的“铅汞”寓意及“戊己成丹”道理,是内丹学的核心术语。基本可以这样地认为,一个修真者对道家金丹“铅汞”和“戊己”概念理解的程度,决定修真的正邪与见地,能够明白铅汞的真实含义,我国道家金丹文化的原理,也就明白了大半儿。所以,《打坐歌》的这句“水火既济真铅汞,若非戊己不成丹”是通篇文章最紧要之句。

水火相济(资料图图源网络)

内丹术用外丹术的“铅汞”,这两种元素的化学反应,来预示金丹内炼的性命合一现象。元素铅与汞的化学反应,预示内丹黄婆的媾和作用。《悟真篇》说:

调和铅汞要成丹,大小无伤两国全;

若问真铅何处是?蟾光终日照西川。

铅和汞,一为先天,一为后天。一为阳,一为阴。一为大,一为小。依赖黄婆的媾和作用,完成铅汞的阴阳合一。这就是《悟真篇》所解释的“遂使夫妻镇合欢”的寓意。

前面我们已经解释了黄婆的含义,她是戊己的代号,是金丹文化的核心术语,是修真能否步入正道和误入邪道的判断标志。是《悟真篇》的“全凭戊己成功”修真至理。

惜目前绝大多数养生类书,或标榜正宗传承的丹书,不知铅汞的寓意,千奇百怪地揣测金丹大道,出现各种臆说与妄为,成为近当代丹道最大的修真病患。

铅与汞核心术语的妄猜,也是道家金丹文化,在现代社会,甚至是知识群体,亦惑于道家炼金丹,走向他求的男女阴阳性命双修之邪歧的主要原因。

道家金丹文化一阴一阳的铅汞,即是一性一命,一大一小。它是“此般至宝家家有,自是愚人识不全”的阴阳二物。

《悟真篇》“家家有”的家,在我国金丹文化史上,成为个别注解者妄猜为妻室,甚至成为邪恶之徒,籍口行另类男女双修的幌子。

道家炼金丹(资料图图源网络)

金丹文化的隐秘和寓意的深刻,直接影响大家阅读金丹原著的困难。但像《悟真篇》丹诗中的文意表达,还是十分清楚的。这句“此般至宝家家有”后面,紧接着是“自是愚人识不全”。已经告诉我们,这个家家有,是一种定中生慧,只是愚人难以辨别的悟真。

道家金丹大道文化,虽推崇《悟真篇》的正统地位,可那些五花八门的丹书,竟然连《悟真篇序》明示的“不识沉浮,宁分主客”的道理糊涂至极,也是不知金丹的“铅汞”含义造成的。

《打坐歌》这里强调的金丹戊己之功,也是源于道家传统文化的天干配五行、五方来的。

戊己中央土,戊为阳土,己为阴土。居于河图的中央,颜色属黄色,寓意为黄婆,故这句“若非戊己不成丹”是在强调炼性时,玄关窍开后,真意的重要调和作用。

所以,“水火既济真铅汞,若非戊己不成丹”,是源于传统道家金丹文化的《打坐歌》中最重要的名言。大家修真若能够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就不会拘泥于二流丹道的那些错误修法,绝对不会相信世上会有“男女双修”的所谓阴阳性命双修术的存在。

对道家金丹文化“铅汞”的糊涂,出现了对整个金丹文化的迷失,但祖师的这首《打坐歌》,却一语道破了这个天机,那就是“水火既济”之功,才是金丹大道真正的铅汞。

金丹的杀机与真铅神光固漏的修命价值

原文

心要死,命要坚,神光照耀遍三千。

译文

排除欲望的那个心,也是一种杂念,修真一定要泯灭这些欲望,以机死神活。金丹宝命全形,靠的是本性的自然清净,宛如一轮明月当空,照见三千大千世界。

释义

道家金丹文化的修真活动,早在唐吕洞宾时代,就已经明确提出了道家的炼金丹,对于下德之人,是“依世法而修出世法”的借假修真,走的是道法两用的实修路线。

道家金丹文化通过总结以往外丹术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否定了外丹术的“休炼三黄及四神,若寻众草更非真。”(《悟真篇》)的非同类道法。批判了那些

“劳形按影皆非道,服气餐霞总是狂。”(《悟真篇》)的借助外力的外求、外修错误行为之后,早已经走向了张三丰祖师所指的“延年药在身”的内炼实修。

道家金丹大道逐渐与禅宗融合,以顺应自心的活动、变化,去顺其所欲,渐次导之,来降伏其心。金丹大道用这种道法自然的方式,去获得道心真知的天理。

清静本心(资料图图源网络)

道家金丹文化的这一得清净的本心修真进步,也是道家金丹文化在不断地对禅宗文化兼容并蓄的基础上,形成了道家独特的三教合一的金丹太极修真文化。所以祖师在《玄机直讲》中说:“初功在寂灭情缘,扫除杂念;除杂念是第一着——筑基炼己之功也。人心即除,则天心来复;人欲即静,则天理长存。”

这是在告诉我们,金丹修真的入门工夫,先要做到人心绝,后才能道心见。这就是《阴符经》所讲的“机在目”的机的本义。祖师这里讲的“人心即除,则天心来复”的这个过程,道家叫做杀机,这个机是指我们层出不穷的欲望之心。道家的道情,是主张灭人欲的杀机,以得“天理长存”的道心,通过炼金丹的真铅,去实现养命固形的价值,这一真铅长期的善持过程,是为“神光照耀遍三千”。

实际上,道家金丹文化的整过步骤,是祖师说的要经历一阳火起的温养,二阳火起的神功,三阳开泰的烧虚空。

道家金丹文化修命的实质,就是金丹的修真。关于这个“真”的含义,张三丰先生解释为“实、正”的意思,即是真实不虚的修道和正见、正行的人间正道。用现代语言来讲,修真就是一种知行合一、真实不虚的人间正道。它不是道家金丹文化所批评的气功类的道术,道家把那些炼气脉的道法,统统归属于是弄识神的阴而无阳,这些道法均不是道家的金丹修真活动。

所以,道家金丹文化史上,一直流传着一首批判众多执相道法的偈语:“道法三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唯有些子玄关窍,不在三千六百门。”

金丹大道的修真,是依赖我们的真心,即道家金丹文化所指的道心——真铅,去完成实修的过程。这一修真过程,道家金丹文化称作水火既济之功,以实现修命、了命。他是道家金丹文化的有为阶段,故这样的修真活动,《悟真篇》称作:“始于有作无人见”的工夫。若有形有象,就是现代气功等二流丹道的流于自见、他见的执相法门了。

道家的修命、了命的意义,吕洞宾曾作《窑头坯》一首,用一个自然现象,作了极为形象的解释。他说:“窑头坯,随雨破,只是未曾经水火;若经水火烧成砖,留向世间驻万年。”窑头的泥砖坯,见水即散,只有经过入窑用适度的水火烧,这样的砖做成的房子,才能驻世万年。

道家用这个自然现象,来表达道家金丹文化的修命与了命的本质,也是需要经过如此的水火既济之功,才能保持我们生命的长久。这也是道家金丹大道“天人相参”的哲学基础。故而道家炼金丹,之所以能够驻世延年,宝命全形,也是需要用自身的水火既济之功去实现的。

所以道家金丹文化用金子的特性,来预示道家金丹大道的长生意义。道家通过水火既济之功的驻世延年,提出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长寿论断。道家金丹大道生命自主的由我不由天的炼金丹,也是靠我们自身的水火既济之功去完成的。道家金丹文化的修命和了命,在道家来讲,是两个不同的阶段,真正实现固漏的了命,靠的是道家所讲的“真种”去实现的。

人体生命因子消耗的快慢,决定一个人寿命的长短。构成生命因子的表象有哪些呢?道家称之为“离内七般朱砂”。这些是人体生命因子消耗的表象。《吕祖黄鹤赋》中说:“离内七般朱砂,是名孤阴,无真种,则时刻难留。”。综合地讲,道家所形容的“七般朱砂”是指涕、唾、津、精、气、血、液等,这些人体生理上的代谢过程中的后天产物,是受人体先天的真种控制的。

七般朱砂是个概数,是指后天的生理代谢的产物,但他们又是先天转化为后天的。故它们消耗的快慢与多寡,将决定一个人的寿命长短。如何控制这些人体能量的消耗,是道家金丹文化提出的长寿延年的基础理论,是道家所说的“真种”去固漏。

修真者个人的德行是第一位的(资料图图源网络)

道家金丹文化认为,修真者个人的德行是第一位。这一论断是源于那种穷凶极欲,人心张狂,用心过度,以及情深者,则必定消耗大,寿命短。而善于控制个人欲望而养心者,则体能消耗会处于节能减排的一种状态,则寿命相对要长久。而努力修出的真种,经过水火既济,群阴剥尽,练出紫金丹者,则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道家修仙阶段,张三丰祖师形容是仙翁寿无极的境界。

道家金丹文化认为,人体的先天物质,一旦转化为后天的物质,对修真来讲,就是后天的渣滓,即是已经漏出来的外物,这些后天的物质,是不能返还利用以修真的。所以,道家金丹大道,强烈批判那些邪行,如炼女子红铅、男女阴阳双修、男子追求性冲动出现,以提气闭精固肾等道术,都是正统道家严厉批判的外道、邪道。

铅汞喻义简析

铅汞喻义简析 卢理湘 铅汞二字,在内丹书中比比皆是,铅为命,汞为性,为性命之学之根源。张三丰祖师《参禅歌》云:“有人识得真铅汞,便是长生不老仙”。然比喻众多,曰阴阳,曰青龙白虎,曰后天之炁、先天阳精等等,令初学之士无所适从。 因铅汞之喻意极为重要,故以龙门派一家之言,对此二字作出简单的解释,以消除学士心中之疑惑,如能为天下学道之士,晓然指出菩提之正路,则吾心愿已足! 在吾教尊崇的南五祖、北七真中,南宗之丹法是先命后性,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故先论铅。 真铅,丹字中一点(、),坎卦中之阳爻——,真铅为祖炁,在天地混沌时产生,为天地之父母,阴阳之本源。 老圣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悟真》云:“子得一,万事毕。” 陈泥丸祖师《翠虚吟》云:“只取一味水中金。” 修道之士,要“寻师指破水中铅”。真铅,药物也,此般至宝家家皆有,自身具足,不假外求,不在千山万水之处,为先天元精,真一之水也。丹书名为白虎、水中金、水乡铅、金公(铅之旧体字为釒公)、郎君(坎为中男故名)、坎水、西江水、黄河水、逆流水、漕溪水(因禅宗六祖慧能祖师住于漕溪,性命双修之道与禅宗真传皆为一理一法,佛道同源故名),种种喻名,不一而足,丹书皆指真铅为道枢(修道之钤键、成道之枢机也)。 学士若不知闭精炁诀法,则到精满时自溢,此为正常之生理现象,不以人生顺逆境界而转移,丹家称为“情动”、“淫性”、“二候”、“盗机”、“铅遇癸生”、“水中火发”、“虎啸”、“白虎出洞”等等。自溢时大多好梦连连,且多为春梦,要知一切梦全是假的,不足为信,古有南柯一梦之说,万不可以梦中所见之事为真。 王重阳祖师云:“梦中识破梦中身,才是逍遥达彼岸之人。” 《南华经》曰:“其寢无梦,其觉不忧,此所以凝神不分,聚炁不散而然也。” 学士宜知“本来无一物”,炼己纯熟,才能作到睡觉时无梦,若未得诀,往往于恍惚杳冥之中或熟睡时或极度疲劳时,觉得一股热流,从下身流岀,一缕氤氲而矣,真铅走也,丹

陈瑜先生传授太极拳内功心法

陈瑜先生传授陈氏太极拳内功心法 一代太极大师陈照奎先生曾说:“没功夫,技巧也是空的;功夫不出,什么技巧也不顶用,关键是出功夫。”这里讲的“功夫”就是内劲功力。从所周知太极拳除养生外,还具有较强的技击作用。技击正是靠内劲功力来达到其目的的。杨氏三代在近代威显武林,陈家沟也不乏继往开来之人,这都是靠内劲功力显名创派,提高知名度的。因此太极拳讲究功夫与技巧,功力是技术的基础,而技巧又是内劲功力发挥得恰到好处的保证。所以我们练习太极拳技击,必须培植内劲功力。如果训练内劲,达到具有随心所欲的高强功力,加之配合以无极和太极的神奇技巧,便是所向披靡的拳技。太极拳内劲功力是考查一个拳手的必检之课,是衡量一个太极技击家功夫高低的重要标志。一个太极拳手必须精通一门(一式)太极拳,并融合多式太极拳或其他拳术之精华,互相吸收,方能成为高手。任何一位卓有成就的太极拳家不只熟悉一门拳术,他触类旁通,把其他拳术都溶合在自己的拳技中了。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机械地把他划归为哪一类太极拳。在练习太极拳时各自会形成一个独特风格,这样就产生出陈、杨、吴、武、孙等多式太极拳,还包括现在整理的赵堡太极及武当太极。太极拳的演变绝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它们互相溶合渗透,吸收变通以至改造创新。正因为如此,太极拳的发明是历史文化(传统武术)积淀后,经智者、高加之配合以无极和太极的神奇技巧,便是所向披靡的拳技。 太极拳内劲功力是考查一个拳手的必检之课,是衡量一个太极技击家功夫高低的重要标志。一个太极拳手必须精通一门(一式)太极拳,并融合多式太极拳或其他拳术之精华,互相吸收,方能成为高手。任何一位卓有成就的太极拳家不只熟悉一门拳术,他触类旁通,把其他拳术都溶合在自己的拳技中了。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机械地把他划归为哪一类太极拳。在练习太极拳时各自会形成一个独特风格,这样就产生出陈、杨、吴、武、孙等多式太极拳,还包括现在整理的赵堡太极及武当太极。太极拳的演变绝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它们互相溶合渗透,吸收变通以至改造创新。正因为如此,太极拳的发明是历史文化(传统武术)积淀后,经智者、高下,使呼吸与动作相结合锻炼,在精神意念贯注之中,体内形成的一种既沉重又轻灵,既刚硬又柔软的劲力。也就是说,太极拳的内劲是通过技击性专

王宗岳张三丰太极拳论原文

王宗岳张三丰太极拳论原文 “王宗岳太极拳论”原文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功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平准,活如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治,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辩焉。 注:王宗岳系是明朝中期,中原太极拳家。该论文是当今太极拳界一致公认的太极拳经典论。市面上各种版本都有,内容多有出入,唯有此版为原版。本文引自杨澄甫“太极拳体甩全书”一文附文。 “张三丰太极拳论”原文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

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惹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掤、捋、挤、按、採、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挤、按。即干、坤、坎、离四正方也。採、挒、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合之则为十三势也。(原注云:此系武当山张三丰先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徙作技艺之末也。) 注:张三丰系是明朝初年,道教武当派著名道教人士。也是太极拳家,太极拳创编者。本人史考,至今无从查证。唯留下此一篇拳论,为后世公认。在上世纪后期,此拳论被人为删改、腰斩、张冠李戴,使之论文不完整。至今在许多书籍中还被误编。本文引自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一书附文。经论证后才确定。

张三丰原式太极站桩的技击价值

张三丰原式太极站桩的技击价值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它内容丰富、形势多样、风格独特、运动简便、老少皆宜,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张三丰原式太极站桩的技击价值。欢迎阅读! 简述张三丰原式太极站桩的技击价值 第一太极拳站桩的调息作用 太极拳站桩的一招一式都需要有相应的呼吸配合着,特别是在站桩的过程中.更是要平心静气,保持注意力集中和自然呼吸.如此呼吸才篚细、均、慢、深。 在联系抱球桩的时候在平心静气的情况下.配合着呼吸的话就会感觉到两手之间的一开一合犹如抱着一个圆球.全身上下有气运贯全身四肢畅达由此可见.太极拳站桩可以调节人的呼吸.对于人的内功有很大促进提升作用。 第二太极拳站桩能够增强练习者身体抗击力的作用 在太极拳站桩的过程中.练习者始终要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要不断通过手与足合、肘与膝合、屙与胯合、气与力合、意与气合、神与意合.协调内外三合使得全身浑圆整体之力量.然后再通过舒筋、气血鼓荡、开骨和透肌肤等独特训练能够有效增强练习者的身体抗击打力。

第三练习太极拳站桩可以有效增强练习者的意念 所谓的太极拳站桩练习的意念就是指练习者在练习太极拳站桩的过程中-必须要能够不断调整呼吸.消除大脑一切杂念,假想出自己的身体和外界事物在相互发生作用然后在身体内部发生一定的变化。 例如在联系太极拳抱球桩的时候练习者就可以想象自己抱着一个圆球,如果不用力气的话,就会落地如果用力的话圆球就会缩小,如果放松力气的话圆球就会大由此来训练练拳时候的用力方式。 张三丰原式太极桩功教学 第一,按照拳种的不同分类,可以把太极拳桩功分为滚球桩、缠绕桩、开合桩、浑圆桩和无极桩等一般而言.由于太极拳主要是以防御为主的。所以太根拳桩功主要是以练习守中用中、重心居中的浑圆桩为主的。 第二,按照拳势的动静不同,可以把太极拳桩功分为动式桩功和静式桩功。其中动式桩功有滚球桩、升降桩、开合桩和缠绕桩等静式桩功主要有浑圆桩和无极桩等。 第三,按照练习的目的不同.可以把太极拳桩功分为技击桩功和养生桩功。其中技击桩功有缠绕桩和托按桩.主要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技击水平而练习的。养生桩功主要为了强身健体而联系的.主要有浑圆桩和无极桩等。 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武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当今的众多武术门派。而促使这些武术门派不断延续发展.其主要动力就是

太极歌诀》武当张三丰著 王宗岳 解

太极歌诀》武当张三丰著王宗岳解 武当张三丰著山右王宗岳解 (由张三丰祖师所著,王宗岳先师精解的太极拳经,因长期传抄而身首分离,谬误百出。对其作者亦产生莫大混乱与篡改。经笔者认真考证,还其原貌。虽不尽善,乃求本追根之始也。六首歌诀为“经",歌诀释文为“论"。经无论则不明,论无经则不通。经论对应,始成一体,本篇以乾隆抄本为主要依据,参阅诸本。限于篇幅,校勘说明从略。) 歌诀一 顺项贯顶两膀松,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两背松,然后窒。 束胁下气把裆撑,提顶吊裆,心中力量。 戚音开劲两捶争,开合按势怀中抱,七星势视如车轮,柔而不刚。 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而己意先动。 五指抓地上弯弓,由脚而腿,由腿而身,如练一气。 如转鹘之鸟,如猫擒鼠, 劲如弓发矢,正其四体。步履要轻随,步步要滑齐。 歌诀二 举步轻羡神肉敛,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 奠教断续一气研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 其根在自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由即市腿市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咕命得机得势。 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左宣右有虚实处虚实宜分清楚。 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 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意上寓下后天还上下前后左右皆然。 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 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辟如将植物揪起而加以挫之之力。 斯其根自断,损坏之速乃无疑。 歌诀三 拿住丹田练内功拿住丹田之气,练住元形,能打哼哈二气。 哼哈二气妙无穷气贴背后,敛入脊骨。 静动全身,意在蓄神,不在聚气。在气则滞。内三合,外三合。 动分静合屈伸就,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屈就伸。

紫云观太极拳宣传短片文案11

紫云观太极拳宣传短片方案(初稿) 一、项目背景: (一)制作方简介 …… (二)需求方简介 新会紫云观坐落于圭峰山附近凤山脚下,十多年来,紫云观不仅成为葵乡一个亮丽的景点,也成为了张三丰原式太极拳在葵乡的培训推广中心。 而今,紫云观在江门开了一个健身会馆,进一步推广太极拳。 据史料载,新会紫云观原址在会城象山南簏。唐宋年间,古冈州象山麓有一紫云洞,道教信徒在洞中布教活动。清同治元年(1862年),有道士在紫云洞内奉祀吕洞宾祖师。传说吕祖为当地百姓消灾造福,非常灵验。因此,紫云洞香火鼎盛,游人香客络绎不绝,是著名的道教宫观,可惜早已荒废。 为弘扬道教文化,恢复旧观,上世纪90年代,信众倡议重建紫云洞。在热心人士积极倡导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1996年经广东省宗教事务部门批准,由“谭兆慈善基金”捐资,易地重建道教活动场所,改名为紫云观,2002年6月26日建成,现已成为新会著名的旅游风景区。 入住宫内的10多位道士,来自陕西楼观台、八仙宫等著名道观,经新会宗教局考查备案,具有较高的宗教文化素质。现任主持刘嗣传是新会政协第12届常委,他在太极拳领域颇有造诣,多次应邀到国内外进行学术交流,使新会紫云观及太极拳名扬四海。 二、项目概况 (一)本宣传片策划制作的基本思路 1、主题:武当健身 2、突出太极拳以柔克刚、招式柔和、追求自身与外在环境和谐统一的特点,向人们推广它是一项老少咸宜,集养生医疗、技击护身和艺术造型于一体的武术运动,且入门招式简易,适合大多数人学习。 3、拍摄突出太极拳与场景和谐结合,表现其特有的柔和美,利用视觉震撼吸引观众,吸引人们学习太极拳。 (二)影片主旨 1、宣传紫云观位于江门的健身会馆

张三丰太极太极拳及内功理论

张三丰太极拳及内功理论 一、大道论 (一)上篇 夫道者,统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而名,含阴阳动静之机,具造化玄微之理,统无极,生太极。无极为无名,无名者,天地之始。太极为有名,有名者,万物之母。因无名而有名,则天生、地生、人生、物生矣。 今专以人生言之。父母未生以前,一片太虚,托诸于穆,此无极是也。无极为阴静,阴静阳亦静也。父母施生之始,一片灵气投入胞中,此太极是也。太极为阳动,阳动阴亦动也。自是而阴阳相推,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则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矣。故男女交媾之初,男精女血,混成一物,此即是人身之本也。嗣后而父精藏于肾,母血藏于心,心肾脉连,随母呼吸,十月形全,脱离母腹。斯时也,性浑于无识,又以无极伏其神,命资于有生,复以太极育其气。气脉静而内蕴元神,则曰真性。神思静而中长元气,则曰真命。浑浑沦沦,孩子之体,正所谓天性天命也。 人能率此天性,以复其天命,此即可谓之道,又何修道之不可成道哉!奈何灵明日著,知觉日深,血气滋养,岁渐长成,则七情六欲,万绪千端,昼夜无休息矣。心久动而神渐疲,精多耗而气益惫,生老迫而病死之患成,并且无所滋补,则疾病频生。而欲长有其身,难矣。 观此生死之道,人以为常,诚为可惜。然其疾病临身,亦有求医调治,望起沉疴,图延岁月者,此时即有求生之心,又何益乎?予观恶死之常情,即觅长生之妙术,辛苦数年,得闻仙道。

仙道者,长生之道也,而世人多以异端目之。夫黄老所传,亦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之理也,而何诧为异端哉?人能修正身心,则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圣经曰:“安而后能虑”,富哉言乎!吾尝论之矣,有如子房公之安居下邳,而后能用汉报韩;诸葛君之安卧南阳,而后能辅蜀伐魏;李邺侯之安养衡山,而后能兴唐灭虏。他若葛稚川之令勾漏,赵清源之刺嘉州,许真君之治旌阳,是皆道成住世,出仕安民者。彼其心,不皆有君父仁义之心哉? 予也不才,窃尝学览百家,理综三教,并知三教之同此一道也。儒离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仙离此道不成仙。而仙家特称为道门,是更以道自任也,复何言哉!平充论之曰:“儒也者,行道济世者也;佛也者,悟道觉世者也;仙也者,藏道度人者也”。各讲各的妙处,合讲合的好处,何必口舌是非哉?夫道者,无非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而已矣。孔子隐诸罕言,仙家畅言之、喻言之,字样多而道义微,故人不知耳。 人由天地而育,亦由父母而生。含阴阳动静之机,具造物玄微之理。人能体生身之道,顺而用之,则鼻祖耳孙,嗣续而成;逆而用之,则真仙上圣,亦接踵而出,同其理也。《悟真篇》云:“修身之事,不拘男女。此金丹大药,虽愚昧野人得之,立登仙位”。不拘贵贱贤愚、老衰少壮,只要素行阴德,仁慈悲悯,忠孝信诚,全于人道,仙道自然不远也。又须洞晓阴阳,深参造化,察其真伪,得阴阳之正气,觅汞铅之真宗,方能换骨长生,居不夜之天,玩长春之景,与天地同久,日月同明,此正大丈夫分内事也。至于旁门邪径,御女采阴,服炼三黄,烧饵八石,是旁门无功也。又有以按摩、导引、吐纳、呵嘘,修服药草为养生之方者,虽能暂去其疾,难逃老衰命尽,而被达人耻笑也。伯端翁云:“闭息一法,若能忘机绝念,亦可入定出神”。奈何精气神属阴,宅舍难固,不免有迁徙之苦。

《太极张三丰》观后感

《太极张三丰》观后感 由李连杰、杨紫琼、钱小豪主演的电影《太极张三丰》可谓是家喻户晓,相信很多人也都看过,我也不例外。尽管时隔多年,只要还有得看,我还是兴奋不已。 电影讲述的是“张三丰”成为一代宗师的故事,当然是否符合历史真实这里就不考究了,我只想谈谈我看完这部影片的感受。 张君宝(李连杰饰,即后来的“张三丰”)是少林寺的小和尚,他生性善良,同情弱者,爱打抱不平,他对物质要求不高,只要有东西吃,有地方睡,他就很满足了。一天他的师傅又领来了一个与他年纪相仿的小孩天宝(钱小豪饰)。他与君宝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时时处处都显示自己比别人强,只要有人比他强,他就愤愤不平,不管采取什么手段都要占据上风,甚至不惜采取极端手段,处处打压,让别人都怕他,他就高兴了;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的功利心太重,在他看来只要当了官,既有了钱也有了权,这样就可以称霸一方,可以凌驾于任何人。 这样的性格差异当然也就注定了他们两人必定会分道扬镳,甚至是互相敌对。标志性的情节是这样的——一次街头卖艺,天宝花言巧语赢得了一位巡视的公公的好感,被征召入伍,当了差,终于如愿以偿;但他还只是个普通小兵,仍没达到他的需求。这天军营进行大比武,谁赢了最后的胜利谁就会被提拔为刀统,可以掌管兵权,这对于天宝来说是绝佳的机会。因而他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更不惜采取残忍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的手段打败所有对手,赢得了最终的胜利,但由于只是普通小兵,没立过显赫战功,当时并没有马上提拔。后来他得到的暗示是想办法清除那些与朝廷作对的乱党分子,实际上就等于向自己的同门师兄张君宝宣战。 天宝用计谋骗取了君宝的信任,让君宝联络一批反抗朝廷的志士豪杰共同起事。由于君宝天性善良,且又念及同门师兄弟的情谊,于是就爽快答应了。起事当天,君宝带领其联络的十多名志士在天宝的指引下来到了军营,准备行刺这里最大的长官——太监刘公公,却遭到了埋伏,大批士兵从帐幔冲出,将君宝等人团团围住,终因寡不敌众,大多数志士豪杰被杀,只存活了两三个,君宝其中一个好友(杨紫琼饰)被抓,最后还是在一个老道的帮助下才侥幸逃脱。至此,君宝才意识到是自己的同门师弟、自己最要好的伙伴出卖了自己。 在一阵阵谩骂声中,君宝第二天就去营救他的好友,尽管也付出了一些代价,幸好好友也被安全救了回来,这也宣告了他与天宝的交情就此终结。回来后君宝就像变了一个人,头发凌乱,衣服也弄得脏脏的,整天疯疯颠颠,吃饭、睡觉也极不老实,老道见他这般模样便半嘲笑地说“一天疯三次,不要叫君宝了,干脆叫‘三疯(丰)’吧!”殊不知,一句无意的玩笑竟成就了一位太极宗师,真是很偶然啊! 好友见状也不忍心,决定帮助张君宝。一天,趁着天气睛朗,阳光明媚,就带着君宝到野外散心,当走到一段枯木旁边,看到上面又长出了嫩嫩的树芽,好友告诉君宝尽管这棵树已枯死,但仍会有新的生命在此诞生。正看着,远处又看见一个村民背着柴禾正回家,这时

张三丰原式太极拳图解(个人整理版)

张三丰原式太极拳图解 万籁声整理

万籁声先生1932年(时年三十岁)时,在湘办国术训练所所演练的张三丰“原式太极拳”影印图解,现由万老(八十四岁)交本刊首次在国内公开刊出,以明太极拳源流。张三丰原式太极拳博大精深,其“劈太极”,超出推手之外,可以应付任何形式的对抗。原本张式太极传入河北刘德宽后,刘传赵鑫洲,赵又传万籁声。目前图内武林挖珍掘宝,尤以张式太极为最难得。万先生原本系影印直排,今除改直排为横排版外,并重新绘图,其它一切照旧。 太极拳目次 (一)太极拳源流 (二)太极拳论 (三)太极拳行功全图次序 1 预备式两拳握置腰眼下 2 半面向左转两目平视 3 提手上式斜开右步 4 左向挤手上左步 5 右向挤手不动步 6 揽雀尾外转凡三 7 手挥琵琶左向 8 提手上式上右步犹有二手乃右下左上左下右上 9 搂膝拗步开左步 10 揽雀尾里转凡三 11 搂膝拗步上右步 1

12 揽雀尾里转 13 搂膝拗步开左步 14 揽雀尾里转 15 进步搬拦锤进左脚半步 16 如封似闭凡两手,先撤后进 17 提手上式斜开右步收左步 18 抱虎归山开右步,右手搂膝出左手,右手抱回,右脚虚点前面,右拳在左肘下 19 肘底看锤退右步翻出左手,左脚在前 20 倒辇猴凡四手,先倒退左步,出左手,右掌撤回 21 斜飞式开右步 22 手挥琵琶左向 23 提手上式上右步,如前法,犹有二手 24 海底针左向 25 撤步赛通臂共有四手,第三手时撤右步,以左手向后贯下 26 上步挤上右步 27 白鹤亮翅不动步 28 云手凡四手 29 高探马起右脚,手翻时,右手均在里 30 转身左右分脚先右后左 31 搂膝拗步凡四手 32 搂膝栽锤上左步,右拳在左手外 33 翻身撇身锤右手右腿,翻身向后压下 34 披身踢脚上左步,踢右脚,不落下退回,再开左步,左手推出 35 翻身二起脚上左步,右手拍右脚,再左手拍左脚落下 36 转身蹬脚右向转身,右脚蹬出 2

太极张三丰

太极张三丰 说明: 1.可以向路人挑战对打,升等级 2.有牵一只马的为驿站,他可以带你去任何地方 3.骠局为接任务的地方,不过此游戏好像没有功用 4.等级最好都在 40 级(最高),不然粉难打的耶!有人加入,升等级再去目标 5.这一个最重要,最後对 紫微真君 时,最好就把所有的药材及最好的武器都准备好再去,所以一有银两就快买东东,否则决对打不过的! 6.要卖东东可以去 苗疆 第一个碰到的人做交易 序幕: 这是第一次和紫微真君对打,此仗必败,师父死去,方杖叫张君宝可以去洛阳城。走下面那一条路,走到洛阳城前为了救人与蒙古兵对打,一蒙古兵押人为人质,幸得仙儿出面相救,但反被蒙古兵追刹,於是张君宝就去帮仙儿,向左走到底碰到了蒙古兵,与其对打,救了仙儿,仙儿叫他一定要来洛阳城来找她(分舵前有一井),但要进城去,要先换上蒙古装,点一下躺在地上的蒙古兵,便会换上服装。要进城去,忽然听到鼓声,说是木华犁要来点兵,来时会与其对话,他会问张君宝问,答对可得 流星剑谱 (答案为1、2、3,简单吧!哈哈哈),不过没什  用。 进城去前面第二间为武器店,第一间为药店,往前走,在未过桥之前,先往右转去所换回服装(在驿站旁)换好了之後,过桥後往左转,看到一间有一口井的房子,往上走,进去之後碰到了仙儿等等一群人,於是加入 岳王会 此时要张君宝去买 火石 及 硫磺 (去武器&药店买),买回来之後,结果分舵被蒙古兵发现了,张君宝因而被怀疑,张君宝叫仙儿一帮人先走,他来惦後,因而蒙古兵对打,打退了蒙古兵之後,往地道去,往右边走到底,再左转,看到有一条路往上走,进入第二层,往上走,碰到十字路口,往左边走,进入第三层,往上走到底再左转,到中间有一条往上之路,走去,出密道,然後被桃花所救,走出去和桃花对话,结果桃花变成张君宝之主人。 一路来到了客栈之後与卖首饰及卖马的对打完之後,桃花先跑出去,张君宝也追了出去,在空地上走下楼梯,往右走去,就可找到桃花了,但会与其对打,胜了之後,一仆人来向桃花说有族人被人抓去,於是桃花和张君宝就赶回村子里救人,碰到了刘云对打,胜了之後桃花要张君宝陪她去 武当山 找宝藏(路就在和桃花对打的所在),到洞口前与 蜘蛛和黑蝙蝠对打,胜了之後,进洞穴,走到底左转,进入第二层,直走到底左转,第一个路口往上,右转至地上一块大空地上,结果碰到了仙儿及薛牧,对话完之後,出去洞外,仙儿加入,碰到了三大天王,与其 对打,此杖也必败,逃至一块草也上,桃花中毒了,对话完之後去找仙儿,找到一个暗道,进 去(会计时,只有一小时之时间,没把握先存档),往右走到底,第二层往上走,第三层往上走,找到了岳飞留下之词(时间限制解除),找宝藏,再往左边这一条路往上走去,一翻礼拜之後

武当太极拳与其它太极拳的区别

太极拳有几大流派?每种流派的区别在哪里? 1、武当太极拳 虽然目前学者公认为太极拳与武当张三丰无关,不过确实存在武当太极拳。武当太极拳讲究“拳打卧牛之地”,基本上两米方圆足以施展,其中除螺旋缠丝外,另有九宫、八卦的内容,其内涵与当前流行的太极拳不尽相同。武当太极拳的要决就是:拳随心境,舒展绵长,恢宏大气,容万物于心。武当太极拳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至,能四两拨千斤。不但是强身健体还可以防身自卫,武当太极拳结合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还虚合道的道教气功功法,开人智慧、发人体能,使人延年益寿、长生久世,是一种集武术与养生一体,至高无上的拳法。太极拳的练习过程分三个阶段:首先练形、然后练气、最后练神。其内含功法主要有:吐纳导引功、外气采补功、混元站桩功。其动作以崩履、挤、按、采、列、肘、靠为主,在应用中随、连、粘、贴,连绵不断、行云流水。演练太极拳要求虚灵顶静、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动作舒展,做到神形俱妙。武当太极拳动静结合、内外相含,是内外双修的至宝,是人体性命的源泉。 2、陈式太极拳简介 陈式太极拳有陈式老架、新架之分。老架由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廷所创。陈式太极拳老架共有七个套路,现仅流传第一路和第二路(炮捶),大约道光咸丰年间,陈王廷五传弟子陈有本去掉老架中的某些难度动作,编成陈式新架太极拳。其弟子陈青萍又在陈有本所传拳架基础上创编成另一拳架套路——“赵堡架”。陈式老架拳与新架拳没有本质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于老架拳弧形绕转的圈较大,新架拳圈较小。故陈家沟也称老架拳为“大圈拳”,称新架拳为“小圈拳”。 陈式太极拳虽有小架、大架之分,但其运动特点基本一致:其在内是意气运动,在外是螺旋缠绕运动。强调在意识主持下,头顶、气沉,放长身肢,通过旋腰转脊带动上肢旋膀转腕,带动下肢旋胯转踝,使肢体在顺逆缠绕中,促成内外相合,节节贯穿。陈式太极拳的动作有快、有慢,一般发劲时和转换时快,动作过渡时慢,陈式太极拳有刚有柔,一般动作的终点刚,过程柔。 全套动作在快慢、刚柔、开合、曲直等矛盾的相互依存、互相转化中,相连不断,一气呵成。 3、杨氏太极拳 杨褔魁(1799一1871),字露襌,河北永年人。陈家沟陈德瑚在永年开中药铺,杨因家贫卖身到药铺为徒,后陈德瑚带杨回陈家沟家中做些杂活。陈氏十四世袓陈长兴在陈德瑚家设武学,教后人习拳舞械。陈长兴见杨聪明伶俐,作事殷勤,为人忠诚老实,又喜爱拳术,与陈德瑚商量后,乃收为徒弟,传授太极拳。杨练拳极下功夫,夜里鍊拳疲困时,仅在长板凳上打盹。这种长凳很窄,很快就跌下来,醒后继续再练,如是者七年之久,拳乃练成。经老师与东家同意后,装卷归里,离开陈家沟(后又两次拜访陈家)。 杨露襌回家后,经亲友推荐到北京教拳,打败许多名手,名声大震,后到清宫王府教拲,因习拳的都是些贵族子弟,为了适应他们娇嫩体质的需要,便将陈氏太极拳套路中的缠丝劲及窜蹦跳跃发劲等难度较大的动作作了些改动,使其姿势较为简化,动作柔和,不纵不跳,后经其三子健候修改成中架子。再经其孙澄甫的修改而成为目前流行较广的杨式太极拲。其特点是,拳架舒展、动作和顺、姿势柔软。要求绵里藏针。扬澄甫(1883~1936)著有(太极拳使用法)、(太极拳体用全书),曾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传拳,是著名的杨式太极拳一代宗师。 4、吴式太极拳 杨露襌在清宫王府教拳时,满族人全佑从学之,后全佑又从学於杨班候(1837~1892 )。全佑传其子鉴泉,后来鉴泉从汉姓为吴。吴鉴泉(1870~1942),拳架以柔化著称,推手守静而不忘动,形成了架式大小适中,柔和紧凑的特点。吴鉴泉曾在上海开办拳社,培养学生,

张三丰《上天梯》讲解

张三丰《上天梯》讲解 *导读:大元飘远客,拂拂髯如戟,一曲上天梯,可当飞空锡。回思访道初,不转心如石,弃官游海岳,辛苦寻丹秘,舍我亡亲墓,乡山留不得,别我…… 大元飘远客,拂拂髯如戟,一曲上天梯,可当飞空锡。回思访道初,不转心如石,弃官游海岳,辛苦寻丹秘,舍我亡亲墓,乡山留不得,别我中年妇,出门天始白,舍我丱角儿,掉头离火宅,人所难毕者,行人已做毕,人所难割者,行人皆能割,欲证长生果,冲举乘仙鹤。后天培养坚,两足迈于役,悠悠摧我心,流年驹过隙,翘首终南山,对天三叹息。 天降火龙师,玄音参一一,知我内丹成,不讲筑基业,赐我外丹功,可怜谆告切,炼己忘世情,采药按时节,先天无斤两,火候无爻策,只将老嫩分,但把文武别,纯以真意求,刀圭难缕晰,十月抱元胎,九年加面壁,换鼎复生孙,骑龙起霹雳,天地坏有时,仙翁寿无极。 张三丰先生《上天梯》词,是祖师苦求金丹大道,修炼有成的过程自述。曲名《上天梯》的意思,是祝愿有缘者,能够顺着这首《上天梯》,修得道家的天仙成就。 《上天梯》基本可以分作上下两部分来讲解,上半部分是陈述祖师未遇真师前的苦恼,以及在出家前,为完成修道所做的准备,主要包括张三丰祖师的家庭情况、背井离乡了全大道的愿望、

别妻弃子一心修道的破常格道理,从他的这些现身说法可以看出张三丰先生的金丹大道理论的源头。 《上天梯》的下半部分,是祖师陈述幸遇火龙真人后的修道秘密,主要陈述了祖师怎样经历了内丹成,外丹就的了命修为;了命后的十月怀胎,是成就法身,即内丹学的金液大还丹,再到饮刀圭的脱胎神化,完成移胎换鼎的顿悟,先了命,后了性,以至于身外有身而超凡入圣,这一道家金丹文化的性命双修大道原理,在《上天梯》中基本得到呈现,故《上天梯》的下半部分内容最为关键。 本文为了讲解的方便,按照现代文的习惯,将《张三丰全集》中的这首《上天梯》,根据文意分为两段来逐步解释 大元飘远客一句,据史书记载,张三丰先生约生活在元末明初时期,这句大元飘远客与汉终唐国飘蓬客。(吕洞宾《敲爻歌》),两位祖师都称自己是客,这跟现代通俗的客的含义不同,道士出家修行称作客,是出家无家,抛弃世俗的一种谦称。大元飘远客有版本也写做大元飘蓬客,将远字改为蓬字,含有道家修仙成为蓬莱仙客的意思。而史实证明,张三丰先生主要是活动于明朝,若改为蓬字,则应该是大明飘蓬客,比较妥当些。所以,《上天梯》这句大元飘远客,比较符合祖师出生在元朝末年,直到67岁入终南山出家的这个时间跨越的。 拂拂髯如戟一句,是张三丰先生的自画像。史载张三丰先生的相貌是丰神奇异,龟形鹤背,大耳圆睛。拂拂,胡须茂盛样。

武当三丰太极十三式

武当三丰太极十三式 武当太极拳简介: 武当内家拳,是一种集武术养身为一体的精妙拳法,有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四两千斤,后发先制的武术特点;亦有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刚柔相含,含而不露的武术风格。更有发人潜能,开人智慧,充人精神,壮人体魄,去病健身,益寿延年的独特功效,实为中华武术之晶体,东方文化之瑰宝。太极拳法,并非是指目前所见单纯的太极拳套路,而是由俩仪、太极、无极、三种不同层次的拳术、功法组合而成的一套由外至内,由动至静,从初级到高级,动静结合,内外兼修完整的修练功法。 太极十三式 是第一代内家拳,为三丰祖师所创,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功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采补混元桩等三种道家内修养身功法,然十三势动作亦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组合,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势”。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舌顶上腭。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松沉自然;动静之中如棉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太极十三势内含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镇山之宝,秘传之法。 太极十三势(拳谱) 1、起势 2、抱球势 3、单推势 4、探势 5、托势 6、扑势 7、担势 8、分势 9、云势10、化势11、双推势12、下势 13、收势 师宇简介 陈师宇武当道家功夫馆创办人,出生于湖北省阳新县,俗名陈祥文,93年习武,师承钟云龙道长,是武当三丰派第十五代功夫传人。 在武当山随师习武已近二十年,如今陈师宇道长的拳法已是别具一格,特别在太极门中更是有很高的造诣。为学期间多次随团出访港、澳、台地区循环演出,并为国家主要领导人作武术表演。 九六年选为入室弟子 九八年入选武当武道功夫团,同年八月选入教练。 九九年被福建莆田体校聘为武术教练。 二零零零年四月荣获武当山特区散打争霸赛五十二公斤级冠军。同年五月赴武汉黄鹤楼演出两个月。至今陈师宇多次随团出访港、澳、台地区循环演出,也多次为国家主要领导人作武术表演。 二00四年随著名书法大师练习书法,并获小成。

道门 原始太极拳 练法详解

原始太极拳 本拳法是轩辕黄帝根据蛇和喜鹊相斗时的形态所始创。距今有五千年历史。共有二百十二式。 原始太极拳属道家拳术,历代道长视其为珍宝,秘不外传。北京白云观安声远道长,道家清微派第十五代“志”字辈传人,现已近九十高龄。自幼从师白云观崔理真道长,后又从学高虎臣道长,经二位大师的教诲,安道长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继承了道家太极拳的真谛和绝技。为不使之失传,安道长愿将原始太极拳贡献出来。 该拳内容丰富,结构严谨,重在实用,走架开合蓄发,外导内引,练到一定火候,则可筑基成真,内气循任督二脉周天运行。除拳法外,还有太极针、如意、吕祖纯阳剑、盘龙棍、太极八卦反手勾……等,拳械具备,风格独特。 此拳相传轩辕黄帝根据蛇鹊相斗所创。拳谱记载:“黄帝偶行于坡前,看见蛇鹊相斗紧相连,鹊攻尾,首来救;鹊攻首,尾相连;鹊攻中,首尾援。黄帝见到非偶然,从此留下太极拳。”后经张三丰真人、其他道长精心提炼,按飞禽走兽动静形态,把技击、养生融于一炉,形成独特的道家拳法。此拳共分动静快慢四部分。 (一)动部:又名十三式,练时以意运气,使周身百骸皆通。 (二)静部:是技击的主要部分。 (三)快部:也称后十三式,共十二套动作。练时发劲要求猛、暴、脆、快、硬。 (四)慢部:也称拜四方,要求以形挂意,以意行气,以气试力。达到意气相聚,运功发力的意到、气到、力到的内三合。 原始太极拳的特点分三个方面: (一)在劲力上要求刚柔相济。主张只柔不刚则不坚,只刚不柔则不圆,刚柔相济才完全。(二)在拳速上要求快慢相兼。主张只快不慢则不轻,只慢不快则不精,快慢结合方为灵。进而做到刚而不僵,柔而不弱,快而不乱,慢而不滞。 (三)技击上主张引进落空,以静制动。但更强调看其神,观手足,乘虚而入,见隙发招。本拳法由安声远道长传授,由其高足弟子,白云观居士骆巨方演练,张宏生整理。 说明:动作图中标线左实右虚。 动部太极十三式目录 第一式:九转还阳功 第二式:倒拽九牛 第三式:三盘落地 第四式:旱地拔葱

太极张三丰电影观后感

太极张三丰电影观后感 由李连杰、杨紫琼、钱小豪主演的电影《太极张三丰》可谓是家喻户晓,相信很多人也都看过,我也不例外。尽管时隔多年,只要还有得看,我还是兴奋不已。 电影讲述的是“张三丰”成为一代宗师的故事,当然是否符合历史真实这里就不考究了,我只想谈谈我看完这部影片的感受。 张君宝(李连杰饰,即后来的“张三丰”)是少林寺的小和尚,他生性善良,同情弱者,爱打抱不平,他对物质要求不高,只要有东西吃,有地方睡,他就很满足了。一天他的师傅又领来了一个与他年纪相仿的小孩天宝(钱小豪饰)。他与君宝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时时处处都显示自己比别人强,只要有人比他强,他就愤愤不平,不管采取什么手段都要占据上风,甚至不惜采取极端手段,处处打压,让别人都怕他,他就高兴了;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的功利心太重,在他看来只要当了官,既有了钱也有了权,这样就可以称霸一方,可以凌驾于任何人。 这样的性格差异当然也就注定了他们两人必定会分道扬镳,甚至是互相敌对。标志性的情节是这样的——一次街头卖艺,天宝花言巧语赢得了一位巡视的公公的好感,被

征召入伍,当了差,终于如愿以偿;但他还只是个普通小兵,仍没达到他的需求。这天军营进行大比武,谁赢了最后的胜利谁就会被提拔为刀统,可以掌管兵权,这对于天宝来说是绝佳的机会。因而他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更不惜采取残忍的手段打败所有对手,赢得了最终的胜利,但由于只是普通小兵,没立过显赫战功,当时并没有马上提拔。后来他得到的暗示是想办法清除那些与朝廷作对的乱党分子,实际上就等于向自己的同门师兄张君宝宣战。 天宝用计谋骗取了君宝的信任,让君宝联络一批反抗朝廷的志士豪杰共同起事。由于君宝天性善良,且又念及同门师兄弟的情谊,于是就爽快答应了。起事当天,君宝带领其联络的十多名志士在天宝的指引下来到了军营,准备行刺这里最大的长官——太监刘公公,却遭到了埋伏,大批士兵从帐幔冲出,将君宝等人团团围住,终因寡不敌众,大多数志士豪杰被杀,只存活了两三个,君宝其中一个好友(杨紫琼饰)被抓,最后还是在一个老道的帮助下才侥幸逃脱。至此,君宝才意识到是自己的同门师弟、自己最要好的伙伴出卖了自己。 在一阵阵谩骂声中,君宝第二天就去营救他的好友,尽管也付出了一些代价,幸好好友也被安全救了回来,这也宣告了他与天宝的交情就此终结。回来后君宝就像变了一个

太极拳的源流发展演变及功法套路

太极拳的源流发展演变及 功法套路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太极拳的源流发展演变及功法介绍要知太极拳之来由,必先知太极之含意。太极即太虚。“太”者,有极其至大的意思。“虚”者,空虚无物之意。太虚为空空之境,真气所充,神明之宫府。真气之精微无运不至,故主生化之本始,运气之真元。太极乘气动而生阳,静而生阴。这就是太极生阴阳之理。 “阴阳”是古代哲学理论的代名词,用来说明一切事物内部不同属性的相互对立统一与转化。阴阳观念中具有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转化的特点,太极拳就是在符合阴阳对立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的一套刚柔相济,内外相合,上下相通,快慢相兼,形意结合,顺逆缠丝等阴阳相合的动作套路,阴阳相合而为太极,所以将这套拳称之为太极拳。如按太极拳姿势要求去练习,持之以恒,日久就可以练到五阴五阳的功夫。进入“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的境界。达到这种程度时,太极理气活跃,气机相通,真气充盛,阴阳平衡,周身上下内外形气一体,如太极之象,混然一圆。 太极拳发源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家沟位于温县城东的青风岭上,600年前叫常杨村。据温县县志记载:“明洪武初年,因元铁木耳守怀庆(怀庆府管辖八县,温县在内),明兵久攻不下,急于统一天下。太祖迁怒于民,大加屠戮,时温民死者甚多……..。”相传有三洗怀庆之言。人烟几绝,乃迁民填补,屯田垦荒。十有八九由山西洪桐迁来,当地至今尚有“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桐大槐树”的说法。 陈氏始祖陈卜,原籍山西泽州郡(今晋城),后来由泽州搬居山西洪桐县。明洪武7年(1374年),迁居河南怀庆府(今沁阳)。因始祖陈

武当三丰太极拳二十八式

武当三丰太极拳二十八式 2010年10月27日来源: 互联网 第一式:预备式 姿势:面南直立,自然中正,全身放松,两眼平视,头正直,项松竖,头顶虚灵,仿佛上顶有线悬梁之意;下颔微收,齿轻合,唇轻闭,内舌轻触上腭;两臂坠肘下垂,沉肩松胸,气含小腹,肘不贴肋,手心向里,中指肚轻贴腿侧(裤缝);松胯,两膝微弯,分脚,两脚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十趾随意动而抓地;呼吸顺遂平畅,意守丹田。 要点:头顶悬意不可缺,长腰松胯,护肋,胸间不凹不凸背要圆,十趾抓地空涌泉穴。 说明: 1、此预备式乃无极式,其基本要领均体现太极拳贯串始终的各项要求,故在行拳过程中均应一贯持守这些法则; 2、此无极式暂未分阴阳虚实,但重在呼吸自然,意守丹田,虽静犹动,势如张弓待发之动意,守我之静,待人之动; 3、思想集中而虚静无物,神气抱一而达无形无象之感,然意存丹田而待动,保持一种平和静气,安祥随和,全神贯注而内敛一种神气之韵 动作:双手托天气沉丹田 1.双手捧天 两臂分别从两侧,意动、手动、腕、肘整体一起向上缓慢抬起,沿斜前方起手(与身体成180度) 起手与肩平,沉肩坠肘,撘腕,此时是吸气和意念吸收地之灵气之势和灵气向上运行之中,手指领意,劳宫吸天之精华,捧天之精华之气,又转腕向内,手向上抬至头顶百会穴。此时是吸气和意念吸收地之灵气之势和灵气向上运行之中,手指领意,劳宫吸天之精华,手臂从裤缝侧上行时,捧天之精华之气,当到达头顶时,又转腕向内,掌心遂变朝下,十指相对,意念天地之精灵汇聚百会穴(图2)o 2.气沉丹田 接上动作(在十指相对掌心朝下时),沿体前前臂以抱球状下行,做不明显呼气,意念百会真气下行人中穴,达鹊桥,沿任脉、经天突、璇玑、华盖、膻中、中脘、神阙,聚回丹田。双手亦同达下腹,后分别沿带脉斜下胯边,回至无极式要点: 1、这是一个深呼吸过程,意念周天循环,呼吸要彻底,手意牵引要协调,吸尽天地灵气,真气存聚丹田。 2、这也是开始进入功态的一个起势,保持全身放松,心情平和舒畅动作慢,匀称一致,呼吸在自然之原则下,由师傅和自己的熟练程度而掌握方式。 说明:掌经云:“先在心,后在身。”修道即修心,故首先要心无杂念,开始练此功也须遵循“有为”地存想内观之法。此运行大周天之功是,先扣脚十趾而提涌泉吸地之灵气,实质一是稳定脚根,二是活动经脉,沿阴跷上行缩阴提肛,过三关到达百会。此时两手劳宫及天门九宫打开吸收天之精华而聚汇百会,再由百会沿任脉下到丹田,此中真气保存,鼓腹蓄气,废秽之气随放松之体散发体外。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当前位置:中国福建 > 政府公报 > 2012年第1期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闽政〔2011〕105号字体显示:大中小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福建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经研究,同意省文化厅组织专家评审后提出的我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74项),现予以公布。 福建省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四日 福建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74项) 一、新增项目(共52项) 序号项目类别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 Ⅰ 民间文学洛阳桥传说 泉州市洛江区 泉州市台商投资区 2姑嫂塔传说石狮市 3江梅妃传说莆田市荔城区4妈祖传说莆田市 5福州诗钟福州市鼓楼区6福建土楼楹联(永定)永定县 7 Ⅱ 传统音乐莆仙十音八乐(涵江、仙游) 莆田市涵江区 仙游县 8将乐食闹音乐将乐县

9Ⅲ 传统舞蹈灯舞(五夫龙鱼戏)武夷山市 10竹马(福鼎前岐马灯)福鼎市 11 Ⅳ 传统戏剧 平讲戏(福安)福安市 12Ⅴ曲艺闽北南词(将乐)将乐县 13 Ⅵ 传统体育、 游艺与杂技六合门福建华夏武术发展中心 14南少林武术(莆田)莆田市城厢区 15张三丰原式太极拳心武自然门武术研究院16漳州太祖拳青龙阵漳州市 17俞家棍泉州市洛江区 18 Ⅶ 传统美术彩扎(诏安彩扎技艺)诏安县 19木雕(潘山庙宇木雕)晋江市 20根雕(福安、蕉城) 福安市 宁德市蕉城区21灯彩(长汀童坊镇彭坊刻纸龙灯)长汀县 22泥塑(莆田神佛泥塑)莆田市荔城区23翔安农民画厦门市翔安区 24 Ⅷ 传统技艺漆线雕(泉州)泉州市 25剪瓷雕工艺(诏安)诏安县 26珠光青瓷烧制技艺(同安汀溪)厦门市同安区27竹藤编技艺(安溪)安溪县 28湛卢宝剑铸造技艺松溪县 29木活字印刷术(宁化、光泽) 宁化县 光泽县 30漳州水仙花雕刻技艺龙海市 31铜雕技艺(莆田)莆田市秀屿区32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仙游)仙游县 33“金镶玉”、“玉镶金”传统技艺莆田市涵江区34壶山砂花传统技艺莆田市荔城区

转载:太极拳史——真相大白(1)太极拳源自道家

转载:太极拳史——真相大白(1)太极拳源自道家 太极拳源自道家 太极拳“源自道家,由武当道士张三丰集大成而开创”的说法,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前似乎是一种定论。 然唐豪(陈子明的学生)及后来的顾留馨(陈照丕的弟子)却提出了异议,宣称太极拳的创始人是陈家沟的陈氏第九世陈王廷。虽然,其提出的论据漏洞百出,并被太极拳界学者们不断抨击,但近世陈氏后人仍坚持唐、顾之说,广为宣传,甚至国家体委也下结论说“太极拳创自陈家沟的陈王廷”,从而造成世界范围内太极拳爱好者们的疑惑、混乱甚至误解。 然而,2002年在河南博爱县(原河内)唐村发现的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李氏第十世李元善编修的《李氏家谱》、王堡村乾隆五十二年王安民编着的《王堡枪谱》、李氏后人抄录的乾隆年间的《太极拳谱》、以及位于唐村北千载寺的《千载寺唐僧十力传碑的碑文》及千载寺里原石碑上拓下的《春秋刀诀》,将这段持续了近百年的太极拳史之争论,彻底扫清,真相大白!

据《李氏家谱》记载:唐村李氏是洪武四年由山西洪洞县凤凰村迁至怀庆府河内县唐村,李清江为始祖一世,至修谱时历经十二世,修谱人李元善是第十世。他在谱中自述其生平事略:“字维芬,申氏、毛氏。行四。生三子,长如椿、次如檀,三如园。生三女。生于明崇祯十五年九月初九日午时。故四门叔信无再出,取侄行四元善为嗣。一门双挑,仲、信双立祖,世裔奉祀。早年随父浙江读习文武十三势拳剑枪法,武堂训导名师。后返河内学府读习,文武双修。康熙年以岁贡考太学,先后开封府、济源、山西教书传拳,门弟数干。晚年助修李氏族谱,练养生功,资助为村开办武学堂,有传”,全谱设9目: 1.《序》2.《家训诗联》3.《世辈续字》 4.《老茔新茔茔位向口》5.《始祖迁志》6.《家谱一至十二世》7.《无极拳论》、《十三势功歌》、《太极拳养生功谱》 8.《进士举人名人传》9.《后记》 其中,第六目,是按辈分述记李氏世系,起自一世李清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