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长距离跑

中长距离跑

中长距离跑
中长距离跑

第二节中长距离跑

一、中长距离跑简介

中长跑是中距离跑和长距离跑的简称。属800米以上距离的田径运动项目。中距离跑项目有男、女800米和1500米;长距离跑项目有男子5000米和10000米,女子3000米、5000米和10000米。中长跑是典型的周期性耐力项目。其能量代谢特点是有氧代谢、糖酵解和磷酸原(ATP-cp)三种供能系统兼有的混合代谢。代谢类型随项目中距离的增加,逐渐从无氧代谢为主的混合代谢过程向以有氧代谢为主的混合代谢过程过渡。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既要有良好的耐力能力作基础,又要具备很高的速度水平,属于高速度的耐力项目。

二、中长距离跑对人体的好处

中长跑属体能类运动,是发展耐力的项目,长时间的连续的肌肉活动,是这个项目的特点。长期进行中长跑锻炼,能增强与提高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功能,并有助于培养坚定的意志,顽强的斗志,塑造完善的个性心理特征,适应新世纪的挑战。

(一)身体影响

1、坚持中长跑锻炼能提高心血管系统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使心脏、血管系统发达——平常人安静时的摄氧量为200-300毫升每分钟,长跑时为3000-5000毫升每分钟,长期坚持中长跑锻炼最大摄氧量能获得明显的改善,且心跳次数增加,增加由心脏送出的血液量,从而使输送到身体各个器官的氧量大大增加,各个器官的工作质量自然大大提高。另外中长跑会加速血液循环,使冠状动脉有足够的血液供给心肌,从而预防各种心脏病。通过下肢的运动,促使静脉血流回心脏,预防静脉内血栓形成。身体对长期中长跑发挥的适应性改变可改善新陈代谢,减低血脂和胆固醇水平,有利于控制体重。

2、坚持中长跑锻炼能提高呼吸系统功能。长期进行中长跑锻炼使肺功能变强,增大肺活量——进行规律性的长期长跑可发达肺部呼吸肌,使每次换气量变大,肺功能增强。平常人换气量为60-120升每分钟,经常长跑者为100-150升每分钟。

3、坚持中长跑锻炼能提高消化系统功能。中长跑使人情绪饱满乐观,有助于增进食欲,加强消化功能,促进营养吸收。

4、坚持中长跑锻炼能增加肌肉的强度。长期中长跑可增强肺部呼吸肌、心脏肌肉、颈部肌肉、胸腔肌肉、手臂肌及腰部、臀部、大腿、小腿、足

1

部等处的肌肉,使各处肌肉不易堆积乳酸或二氧化碳等代谢物。

5、坚持中长跑锻炼能增加关节柔软度及强化骨骼。长期中长跑可提高各关节的强度,韧带的柔软度,并增加骨骼的强度、密度,避免人到老年患退化性骨质疏松。

6、坚持中长跑锻炼有利于防病治病。中长跑使血液循环加快,对排泄系统有害物质起到清洗作用,从而使有害物质难以在体内停留和扩散。

(二)心理影响

1、使人精神振奋,提高对抗压力的能力。中长跑可起到调节大脑皮质兴奋的抑制的作用,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消除脑力劳动的疲劳,预防神经衰弱。中长跑时可制造出与“幸福感”有关的“脑啡”,并且在压力出现时,身体自然释放出脑啡,减少心跳的次数,轻松处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2、增进创造力。中长跑时,脑部的Beta波会渐渐消退,Alpha波增加,有助于右脑直觉式思考,所释放出来的脑啡有助于人集中精神,思考清晰,激发潜能而增进创造力。

3、使人信心大增。中长跑时会影响自我独立概念,在不断喘气呼吸及汗流浃背时,较容易突破自我设限,可提升个人效率以及自尊感从而使人充满信心。

4、使人乐观进取。中长跑是一种有氧运动,可促进血液中氧的浓度,因而增强体力,精神意志力集中,对人及事务的处理较积极乐观。

总之,中长跑好处有很多,重点在持之以恒,只有长期坚持中长跑锻炼,才能受到其益。

三、中长距离跑的技术

按中长跑的技术特点可将其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和中长跑的呼吸。

(一)起跑

一般中长跑采用的是站立式起跑。听一“各就位”后运动员先做一两次深呼吸,然后到起跑线后,两脚前后开,有力脚放在前面,另一脚放在后面,两腿弯曲,上体前倾,眼看3-5米处,颈部放松,集中注意力听枪声。

(二)起跑后的加速跑

听到枪声时,两腿用力蹬地,使身体快速向前冲出。有很多运动起跑后加速中的技术不合理,有的起跑后直插内道,有的在外围跑很长距离,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的是为了抢内道,有的是不理解弧线起跑的含义。起跑线是以一定的距离为半径,画一条弧作为起跑线,这样在起跑线上的

2

任何一点跑入里道中,只有沿直线跑向该点在第一道实跑线切处时,其跑完的距离才是参加该项比赛的实际距离,任何早切入或晚切入里道跑的距离都不合理的。

(三)途中跑

上体正直或稍前倾,头部与脊柱成一条直线,胸部正对前方,下颌微收,两眼平视,颈部放松,整个躯干自然而不僵硬。这里要格外注意上身不要过大的左右晃动。两臂弯曲约成90度,两手放松或半握拳,肩带放松,以肩为轴,自然地做前后摆动。前摆时稍向内,后摆时肖向外。摆动幅度随速度变化而变化,速度快时臂的摆幅大。

在一个跑的周期中,当身体重心移过支撑点以后,开始后蹬动作,首先伸展髋关节,再迅速伸展膝关节和踝关节,蹬地时不仅腿部的大肌肉参加工作,而且脚掌的小肌肉也积极参加工作,最后用脚趾蹬离地面。当摆动腿处在支撑点垂直上方时,小腿的“折叠”是通过放松肌肉来实现的,这时摆动腿的脚应该放松。然后用大腿发力向前抬,而小腿只是被身体带动的一部分。当摆动腿摆到最高点时,小腿处在与蹬地腿几乎平行的状态。跑的距离越长,大腿抬的高度越低。

1、直道跑

跑直道时要求两腿沿平行线跑,抬腿既不靠内也不靠外,正直往前,两脚皆脚前掌去扒地跑。

2、弯道跑

弯道跑时要求左脚前脚掌外侧,右脚前脚掌内侧着地,左腿膝关节外展和右腿膝关节内扣,身体重心向内倾斜协调用力,速度越快倾斜角度越大,右臂的摆幅稍微大于左臂摆幅。

(四)终点跑

终点跑是临近终点的一段加速跑,进入最后的直道时,要竭尽全力进行冲刺跑。一般800米跑在最后200-250米开始加速跑。1500米比赛时加速距离,一般为300-500米。5000-10000米跑时,在最后600-1000米开始加速跑。加速跑时要选择良好的时机,动员全部力量以顽强的毅力跑过终点。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要养成最快速度跑最后段落的习惯。

(五)呼吸

合理的技术取决于正确的呼吸。为了保证机体对氧气的需要,呼吸必须有一定的深度和频率。呼吸是利用鼻和半张开的嘴进行的,仅用鼻呼吸不能保证必要的通气量。呼吸的节奏要和跑的节奏相配合,一般是跑两步一呼气,跑两步一呼气,随着疲劳的出现呼吸的频率加快。要特别注意加

3

强呼气,将气呼出,吸气的深度决定于呼气的深度。当极点出现时,一定要以坚强的意志跑下去,注意做深呼吸,特别是加深呼气,再适当调整跑速,跑一段距离后,难受的感觉就会减轻,呼吸又会逐渐均匀。“极点”的克服不仅是提高训练水平和锻炼效果的过程,也是培养顽强意志品质的过程。

四、中长距离跑的专门练习方法

(一)间歇训练法

实践证明,以次极限强度进行间歇训练对发展运动员的糖酵解供能系统非常有效,它可以提高运动员制造乳酸的能力,使运动员体内乳酸的堆积量超过比赛时的最高值。间歇训练法创立于20世纪40年代末,随着训练科学化进程的发展,间歇训练法演变种类较多,目前世界优秀运动员普遍采用的间歇训练法主要有下列几种:

1、等距离、等间歇时间训练法。例如,400米×5次,每次间歇3分钟。

2、递增距离、等间歇时间训练法。例如,200米+400米+800米+1000米,每次间歇3分钟。

3、等距离、递减间歇时间训练法。例如,400米+间歇3分钟+400米+间歇2分钟+400米+间歇1分钟+400米。

4、递减距离、等间歇时间训练法。例如,2000米+1600米+1000米+800米+400米,每次间歇时间5分钟。

5、等距离、等间歇时间多组训练法。例如,(400米×4次)×3组,每个400米间歇2分钟,跑完4个为一组,组间歇时间为10分钟,共跑3组。

6、不等距离、等间歇时间多组训练法。例如,(600米+间歇1分钟+200米)×4组,组间歇时间为5分钟,共跑4组。

运用间歇训练法进行训练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训练强度与间歇时间。一般来说,应选用85%-95%的次极限强度进行训练。间歇时间应根据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恢复能力来确定,通常以心率恢复到20-22次/10秒开始下一次练习为宜。其次要考虑的是间歇快跑的距离,数量与专项特征及个人特点的一致性,换句话讲,就是要因人、因项、因课的训练目的来确定训练量的多少。

(二)重复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是指为了提高中长跑运动员耐受乳酸的能力,选用略短于专项的距离进行多次极限强度训练的方法。如800米运动员,选跑600米;

4

1500米运动员,选跑1200米;5000米运动员,选跑3000-4000米。训练中要求跑速等于或高于专项目标成绩的平均速度。由于训练强度大,因此每次课的重复次数以2-4次为宜,重复跑之间的恢复时间应确保运动员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一般在10-15分钟之间。重复训练法对强化专项能力,提高专项成绩有着非常重要和直接的作用。

(三)变速训练法

在中长跑的训练中,常采用不同速度长时间的交替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变道跑。变速跑分为越野变速跑和场地变速跑两种。越野变速跑多在公路和草地上进行,由于路线多变和距离测量不精确,因此加速快跑的次数、距离和速度一般由运动员自己掌握。而场地变速跑,由于距离测量准确,教练员可以对快跑和慢跑的距离、速度提出具体的要求,而且不以运动员恢复到什么程度为标准,因此训练难度相对较大。场地变速训练法分为两种,一种是短段落,短间歇、重复次数多,如(100米快+100米慢或200米快+100米慢或400米快+100米慢)×10-20次;另一种是长段落、短间歇、重复次数少,如(1000米快+200米慢或2000米快+400米慢)×4-8次。变速训练法对改善运动员不同代谢方式的转换能力及培养意志品质是非常有益的。

发展中长跑运动员专项耐力的关键在于如何因项、因人,控制好有氧、无氧及混合代谢供能的训练比例,科学制定跑的速度、距离以及间歇时间。只有根据专项特征,在强化有氧代谢训练的基础上,逐步加大无氧供能训练和混合供能训练的比重,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运动员的潜力,提高专项成绩。

五、中长距离跑应注意的问题及训练原则

(一)易获错误及纠正方法

1、起跑抢跑和起跑后加速过快

产生原因:不重视中长跑的起跑技术,身体重心过份前移,不善于分配体力,急于抢位。

纠正方法:加强中长跑起跑技术学习,强调“各就位”姿势时身体重心的稳定,要遵守起跑规则,合理的分配体力和加速跑的方法。

2、跑的动作紧张不协调

产生原因:技术概念不清,不放松肩部和腿部的肌肉,身体姿势不正确,过于前倾后仰。

纠正方法:反复听讲解与看示范,了解正确的动作过程,多做柔韧性练习,增强弱肌群的力量,使各部位肌肉力量发展平衡;多做上体保持正

5

直的慢跑、中速跑、变速跑和跑的专门性练习,强调身体放松。

3、身体重心起伏过大,跑的直线性差

产生原因:后蹬角度太大,摆臂方向不正确,脚着地成八字形使两腿的力量不均匀。

纠正方法:注意膝关节向正前方摆动,用适宜的后蹬角度跑;加强弱腿力量练习,增强手臂、肩带的力量,加强摆臂技术练习,沿跑道的白线跑,强调用前脚掌内侧着地。

4、后蹬效果不好,形成“坐着跑”

产生原因:技术概念不清,蹬地腿离地过早,关节灵活性和腿的柔韧性差,腿部和踝关节力量差。

纠正方法:反复听讲解和看示范,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加强后蹬跑、跨步跳、上坡跑、支撑送髋、原地多级跳等练习,要求髋、膝、踝关节充分蹬直,强调送髋动作,加强腿部力量练习。

5、呼吸方法不正确和跑的节奏性差

产生原因:对跑时的呼吸方法、跑的节奏掌握不好,跑的速度感及均匀分配体力的能力差。

纠正方法:反复听讲解和看示范,了解正确的呼吸方法及跑的节奏性的重要意义。原地跑步,练习呼吸步子的协调配合,逐渐过渡到途中跑,保持呼吸和步子的协调配合;多做各种跑的练习,在练习中强调保持稳定的步长和步频以及均匀的跑速,通过分段报时的方法,逐渐培养跑的速度感。

(二)训练原则

1、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2、要根据个人情况及特点训练,加强自我监督,防止疲劳或过度训练。

3、要在训练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防止发生事故。

4、春季训练要跑暖和逐渐脱,跑完后要逐渐把衣服穿上;冬季训练要注意保暖,可以通过膳食和中药驱寒。

5、要制定自我训练计划,增强信心。

6

你应当这样进行长距离跑

你应当这样进行长距离跑 这是每个长跑选手的计划中的主要训练:长距离跑。如果你是一名马拉松选手——不管是菜鸟还是老手——都需要这样。菜鸟将长距离跑作为完成6英里公路赛的跳板,而老手则进行多次的长距离跑来提高成绩,甚至是五公里和万米选手也发现有规律的长距离跑可以让他们跑得更快。如果你只是想保持健康,那周末进行一次更长距离的跑会更有意思,可以和朋友分享这段时光。 但是长距离跑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能让你做好马拉松比赛准备的机理又是什么?是否存在完美的长距离跑距离呢?我应该多长时间进行一次长距离跑?速度是怎样的呢? 最近跑步者世界将这些问题寄给了几位顶级的教练,他们训练和指导的上千名跑步者参加了各种大型马拉松赛,包括纽约马拉松、芝加哥马拉松、达拉斯马拉松、明尼阿波利斯马拉松、波特兰马拉松。每位教练都同意长距离跑是马拉松获胜的关键。“如果训练中避开长距离跑,那你会在马拉松中付出代价。”Al Lawrece警告道,他是一名澳大利亚的教练兼作家,目前在休斯顿为跑步者服务。 以下是对长距离跑的八个重要问题的回答: 1、长距离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长距离跑是比赛的一次排演。“这就是一次测试,”John Graham 说道,他撰写了一本马拉松书籍《26个目标》,同时在互联网上训练跑步者。亚特兰大受人尊敬的教练兼跑步训练营负责人Roy Benson 也同意这个观点:“长距离跑让你习惯每小时迈步5000次的压力。”

长距离跑还能让你练习马拉松中所要用到的技巧,比如喝水和进食。长距离跑仅仅通过延长跑步时间就能让你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当然你也锻炼了耐力,这很重要。“很多跑步者将每天的跑步安排得很难,”Bob Glover说道,她是纽约路跑俱乐部的教练。“而长距离跑逼迫你放慢步伐而选择聪明的配速——因为你要参加马拉松赛。” 此外还有心理上重要的原因。Robert H.Vaughan是一位运动生理学家,同时也是指导马拉松老手和菜鸟参加达拉斯白石马拉松赛的顶级教练。Vaughan提供了如下的科学依据:“长距离跑可以增加肌肉中线粒体和微血管的数量,从而提高肌肉输送和利用氧气的能力。此外,长距离跑可以保持肌肉纤维的活力而不至于不用,这样在将来的比赛中就能够利用更多的肌肉纤维。同时长距离跑还可以影响到你的心理障碍以及缓解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 简而言之,长距离跑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让肌肉能延缓疲劳的来临。 2.马拉松选手的长距离跑的最佳距离是多少? 不存在完美的距离,20英里是绝大多数美国马拉松选手在训练计划中的最长距离,这只是因为20是一个整数,在很多国家采用米制,因此30公里(18.6英里)才是整数而被广泛采用。 绝大多数教练都觉得一旦你跑到了16英里,你就跨入了长距离跑的行列,这是一个心理和生理发生变化的转折点,有些教练喜欢用时间而不是距离来衡量长距离跑——计算跑的小时而不是英里。科罗拉多州Boulder市的Benji Durden是前奥运会马拉松教练,他就相信跑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全书教材分析(必修)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浙教版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紧紧围绕这一总目标编写教材,按照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本教材之后,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地操作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健康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 从教材内容设计结构来看,本册教材由7章组成,每一章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主题。其中第一章是概括性的,为后续各章节的学习做一些准备,其后各章是沿着培养信息素养的主线(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交流和评价)有侧重地展开的。全书课时分配计划如下表所示,大约需要32课时完成。 课时分配计划表 标题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 技术 第二章 信息的来 源与获取 第三章 信息的编 程加工和 智能化加 工 第四章 信息的 管理 第五章 信息的 表达和 交流 第六章 网页的 设计与 制作 第七章 信息技术与 社会 课时数 1 1 20 5 3 1 1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包含“信息及其特征”、“信息的编码”以及信息技术三节。这一章是高中生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讲,通过介绍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将学生引入奇妙的信息世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求知欲。既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过去,也揭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产生对生活中新技术的信息敏感度,能够紧跟信息化时代潮流。同时,通过一定情境案例展示,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现实应用有所体悟,并且让其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本章的重点是能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并能对应实例说出其特征。本章的难点是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基本含义。 第二章“信息的来源与获取”,本章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的首要环节,分为四节。第一节“信息获取的方法”,通过分析和比较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能有效规划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案,同时让学生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意义,学会选择恰当的方法获取信息;第二节“因特网信息的浏览与获取”,通过搜索引擎的应用,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技巧,学会在网络中高效查找所需信息;第三节“网上资源检索”,掌握运用搜索引擎和主题目录在因特网上检索相关信息资源的方法;第四节“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了解评价因特网信息资源的三种主要方式与评价标准,初步掌握网络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 第三章“信息的加工”,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分别是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多媒体信息加工。其中,多媒体信息加工包括音频、视频、图像三个方面的采集与加工,这部分是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衔接较多的一部分,是初中内容的深化,并且更注重应用性。第三章中信息的编程加工主要依托VB程序进行介绍,通过体验一个完整的程序设计过程,让学生懂得用编程加工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客观认识程序设计的本质,消除对编程加工信息的神秘感和畏难心理。其后,通过体验几个智能化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

长距离跑训练方法

长距离跑训练方法 3000米到10000米跑 为了训练长跑运动员,必须了解训练计划,并有能力去完成它。这种训练计划必须遵循科学原则,遵循能控制生理和心理对训练有所应激的原则。必须把生物力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循序渐进的、灵活的、系统的运应到每名运动员的身上。因此,计划的制定对于成功意义来说,比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要求更为重要。既然如此,应该考虑以下几点参考; 1 所有训练计划都应具有个性特色,然而大众化的方法也能为运动员的发展提供帮助。 2 每一名运动员都需要确认一种理想的训练计划,以便提高运动员的专项力量和减少缺点。使用下列生理学原则作为指导; ●必须运用专项强度 ●负荷不能过大 ●在恢复期,机体应与负荷相适应 对机体采用训练负荷强度,机体适应此负荷后,变的更强壮和增强了他的生理能力。如果这种训练负荷过大或过频,机体将不适应或削弱其能力。充分的恢复是提高身体机能的关键。 3 所有训练都是依据生理和心理特征来制定的,以加强运动员的潜能的挖掘,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出最大潜能。也就是说,训练是为了比赛。 4 训练必须有连续性和循序渐进性。 5 教练员和运动员直接进行沟通,确立和讨论运动员的赛事以及运动员的奋斗目标。这在训练和比赛中也给教练员和运动员一个明确的方向。 6 自觉努力来增加负荷意识和努力完成训练任务。 7 每名运动员的跑都是在较轻松的和疲劳两种状态下进行的。 技术 长跑运动员跑的周期,像其他项目一样,都是由三个阶段组成; 1 后蹬 2 前摆 3 支撑 在后蹬阶段,支撑腿蹬伸,最后用脚趾蹬离地面,身体向前移动。前摆阶段,身体腾空,两腿都不触地。支撑阶段,是当脚接触地面开始的。当身体重心移至支撑点垂直面时,下一步的后蹬阶段又开始了。因为每只腿都要向前移动,所以异侧臂在运动员每一步的各个阶段都要向前摆动。换句话说,左腿向前摆,同时右臂也向前摆,反之亦然。 在指导运动员跑的技术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在跑的类型上,一定要注意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性,但基本技术原理一定要遵循。 ●步长(每步两只脚的距离)和步频(每秒钟的步数)是跑速的基本因素。 ●好的跑姿应是“高姿势”,运动员的肩部和髋部保持平行,身体重心在髋部上和两腿中间。 ●速度越快,身体越向前倾。在速度较慢时,不要过分前倾身体,这种跑效率较低(身体过分前倾必须伸腿以防跌倒,这将会导致制动,使的身体前移较慢。因此身体需要更多努力去克服这种制动,这也导致步长的缩短)。 ●长跑运动员应该寻求一种在主要赛事中能提高跑的效率,在专项比赛中能有效发挥的赛跑类型,例如当他们决定赶上或超过对手,在比赛最后发起冲刺时。 ●手臂应该很舒适的向前向后摆动,前摆是大臂和小臂夹角小于90度,直到需要冲刺时,才需要适宜的夹角,此时夹角接近90度。在手臂前后摆动时,运动员应避免手臂摆动超过身体中线,因为这样会引起步长的加大。 ●手臂摆动控制跑速。因为手臂的摆动节奏影响着运动员步频的变化。 ●最适宜的脚着地是用脚掌外侧,应将脚落在离身体重心较近的地方形成支撑。身体重心继续向前移动,经过前脚掌时一只腿伸直,然后进入后蹬阶段,最后通过脚趾蹬离地面。 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跑的过程中所有的暗示语;

场地竞走和长距离跑几种记圈方法的比较研究

场地竞走和长距离跑几种记圈方法的比较研究 郑建华 摘要:综合运用各类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观察统计法和分析比较法对场地竞走和长距离跑几种记圈方法从科学性和实用性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单一的记圈方法有缺点和优点,综合法集中了各种单一方法的优点,又对各种单一方法的缺点起到了互辅作用。建议在比赛中采用综合法比较好。 关键词:场地竞走;长距离跑;记圈方法 1 问题的提出 田径运动会径赛裁判工作中的名次判定,距离越短越难判定,同样距离越长也越难判定。前者是距离越短,运动员跑的速度越快,一瞬间有多名运动员几乎同时撞线,给肉眼判别名次带来诸多困难;后者是距离越长,运动员需多次通过终点,由于运动员水平参差不齐,造成脱圈情况,给准确记圈,判定最后名次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在场地竞走和长距离赛跑中,运动员多走或多跑一圈或少走少跑一圈的现象时有发生。短距离赛跑名次判定的困难,由于用全自动电子计时器已经解决了。在场地竞走和长距离赛跑中,虽然也用了全自动电子计时器,但运动员到达终点的先后顺序还必须由终点裁判员来提供。因此,在场地竞走和长距离跑的比赛中如何快速准确地记好圈,以便准确无误地判定名次,一直是田径竞赛中重点研究和需要解决的课题。笔者对近几年全国田径比赛中场地竞走和长距离跑使用的几种记圈方法从科学性和实用性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目的是对终点判裁工作的记圈方法进行改革和完善。 2 研究方法 2.1 访问调查法 走访了我国田径裁判老前辈8人;多次参加过国内外田径比赛的教练员、运动员10人。 2.2 问卷调查法 对多次担任过田径赛终点裁判工作的国家级裁判员、一级裁判员和参加过场地竞走、长距离赛跑的知名运动员及他们的教练员共发出问卷50份,回收率为68%。 2.3 观察统计法 对亲自参加的几次运动会裁判工作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3 结果与分析 据不完全调查统计,从1975年到现在,我国已在田径大赛中,出现过15例终点裁判错圈的问题,占田径大赛失误总数的38.46%。影响较大的有:1975年第三届全运会10000m比赛,北京市运动员谢宝江多跑了一圈,造成了本该破全国记录没破成,只有名次而无正式成绩的大错误。1994年全国竞走锦标赛男子20km竞走和公路50km竞走比赛中,各有一名运动员多走了一圈。 国外举办的世界田径大赛中,也有此类问题发生。1995年在哥德堡举行的世界马拉松比赛中,女子马拉松运动员在场地上多跑了一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浙教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浙教版) 编写指导思想和教材特点 华东师范大学陶增乐 一、编写目的及编写指导思想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这门课程年轻而富有活力,但建设的时间还很短,教师和学生对如何教和学这门课程都缺乏经验,同时由于本课程的一些特点(如发展快、实践性强等),对教师的教和学都很具挑战性,提高教师素质的要求也显得更迫切。因此,编写高质量的教材和具有实际指导价值的教师用书是十分必要的。 编写本套教材的目的是: 1. 为全国高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提供基本的教学资源,同时也可探索高中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一般过程和规律。目前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人才的信息素养的培养,编写出能直接用于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2. 为教师全面实施《标准》的基本理念提供具体的指导,保证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能得到正确的落实,便于教师科学、全面地把握本课程的内容体系和教学过程。 3. 作为师范大学长期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研究的教师,我们将教材编写、实验区试验、课程评价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显然,做好当前的教材编写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我们为基础教育应作的贡献。 编写的指导思想: 1. 以《标准》为依据,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强化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特别重视培养未来公民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 2. 从高中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学科知识基础出发,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关注信息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和对推动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打下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基础。 3. 着力改变本课程现行教材内容以软件操作为主的倾向,强调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的奥秘,感受信息文化,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4. 教材以实践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法,如组织“讨论交流”、“实践体验”、“综合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整书)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整书)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 本书地位: 本模块是培养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是学习各选修模块的基础,具有普遍价值,为必修模块。本书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实际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本书章节之间关系: 本模块由四个主题组成: 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处理与交流

信息技术与社会 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 教材内容: 1.定性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有以下亮点: (1) 内容编排角度新颖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在内容编排上打破了传统的以技能模块为教学单元的教材编写思路,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按照“信息的获取与评价——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的逻辑线索呈现教学内容,让人耳目一新。 (2) 注重信息文化的渗透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非常注重信息文化的渗透,人文性很强,无论是教科书正文的阐述,还是各种联系的设计,都很重视信息文化的培养,尤其是重视相关历史文化背景的引用与介绍。 (3) 内容广、知识新

《信息技术基础》覆盖的知识点范围广,内容新,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习尽可能多、尽可能前沿的信息技术知识。 (4)给教学活动额实施留有较大的空间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秉承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对教学内容不过于限制,特别是在信息加工模块更多的是学习思路和方法的指导,很少涉及具体软件的操作步骤。而且也不指定具体的应用软件,大大提升了教师教学的弹性。 2.定量分析 (1) 章节与全书关系分析 ①章节与页数 表1 各章页数一览表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二 章 信息 获取 第三 章 信息 的编 程加 工和 智能 化加 工 第四 章 文本 和表 格信 息加 工 第五 章 多媒 体信 息加 工 第六 章 信息 集成 与信 息交 流 第七 章 信息 资源 管理

长距离跑步计时系统案例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竞时计圈系统方案目录 1 功能需求分析 1.1 需求内容 1.2 需求应答 2 系统硬件及施工方案 2.1 硬件系统框架 2.2 数据采集系统 2.2.1 运动员便携芯片 2.2.2 数据采集天线 2.2.3 无线传感器 2.2.4 施工方案 2.3 数据管理系统 2.3.1 运动员登陆硬件系统 2.3.2 运动员数据处理系统 2.3.3 数据输出系统 3.系统软件构成 3.1运动员登陆系统 3.1.1运动员个人数据生成 3.1.2校内运动员登陆 3.1.3校外临时考核人员登陆 3.2运动员数据处理系统

3.2.1运动项目及成绩显示 3.2.2 成绩数据的判别 3.2.3 历史成绩记录 3.2. 4.运动员成绩显示 3.2.5 系统与校园数据库结合 4系统使用维护成本 1. 功能需求分析: 1.1上海公安专科学校体育竞时自动计圈系统需求分析需求内容: (1)公安学校对其拥有的运动场地进行电子化管理 (2)减少人员体能测试对裁判的需求 (3)减少由于裁判过失造成的成绩错误 (4)使得体能测试可以随时进行 (5)更加有效的公正精确的成绩 (6)有效的利用学校场地资源

1.2对上海公安专科学校体育竞时自动计圈系统需求应答:(1)电子化管理: 我们公司采用目前先进的电子射频技术,该技术现在应用领域在安防,防盗,考勤类领域被广泛利用,由于电子系统拥有唯一性,可靠性,公正性,利用在运动竞技类项目上进行管理具有一定优势。 (2)对裁判数量的需求 对每组参赛运动员数量在在几十人以上,对于不分道(如田径长跑、马拉松等),要准确记录运动员到达终点的成绩就采用裁判与运动员一定比例对应的项目,我们采用体育竞时自动计圈系统能有效的减少裁判数量,甚至达到不需要裁判在现场 (3)裁判人员过失造成的错误 裁判作为体育竞技场唯一的公正,由于本身的人物因素造成的成绩错误在体育竞技历史上出现过多次,而且人工记录还很容易出错,不能确保万无一失,我们体育竞时自动计圈系统完全可以把人为因素排除在外,电子开关判断可以减少成绩出错。 (4)体能测试的随时性能 体育竞时自动计圈系统由于无需裁判到场的情况下进行数据的采集,所以只要运动员到场,就可以随时进行体育竞技项目的数据采集。

摘 要:中长跑是中距离、长距离跑的合称

浅谈如何提高中长跑的能力 摘要:中长跑是中距离、长距离跑的合称。由于中长跑项目赛跑的距离不同,所以在技 术细节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在技术结构上有其共性。总的来说,现代中长跑技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下压、着地缓冲速度快、着地点近;全程跑在保持适宜的步长基础上,突出步频的能力。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统计对比法对现代中长跑运动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认为以“速度训练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及高速度能力训练的手段,是当今中长跑运动训练的主体和有效法。 关键词:速度耐力力量柔韧性协调性 中长跑是典型的周期性耐力项目,其突出特征是高速度持续跑的专项速度耐力。只有具备较快的速度能力素质和良好的速度耐力,运动员才可能在比赛中战胜对手,取得好成绩。当今的中长跑比赛运动员往往都是到最后几十米或几米才分伯仲,速度慢必然输掉。可见速度的快慢是决定运动员最后冲刺,取得好成绩的最重要一环。因此,在运动员的多年训练中,确立以“速度训练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是当今中长跑运动训练的主体和有效方法。 一.中长跑所需素质的分析 速度训练的目的是发展无氧代谢能力,为发展速度耐力打下基础。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能力对其成绩的影响很大,当今世界中长跑正朝着高速跑方向发展,中跑更为重要。一些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能力十分出色,如基普凯特的100米10.80.塞科10.39。另外,速度能力的提高与步长关系密切,因此,中长跑运动员提高速度能力的关键是提高步长的能力。 二、发展中长跑速度可采用如下手段: 1)、30-100米的起跑.加速跑和行进跑。 2)、60-300米的重复跑.变速跑及接力跑。 3)、短距离借助外力跑,如电动跑台跑.下坡跑.牵引跑即顺风跑等。 4)、跑的专门练习.发展速率练习等。 5)、变速跑练习 ???? 采用变速跑练习,快跑段落一般为400─1000m。变速的次数,则根据具体情况(如:任务,快跑、慢跑的段落,队员的身体情况)而定,一般在5次以上。快跑段落的总距离也可适当加长些,?但也不应超过太多。如:800m运动员:4.5─5倍,即3400?─?4000m?; 1500m 运动员:3─4倍,即4500─6000m;3000m运动员:2─3?倍,即6000─9000m。 6)、短跑能力训练 ?????在高速跑能力训练的同时,加速跑能力的提高不容忽视,可以进行以下短跑能力训练。

高中信息技术 教材编写体例素材 选修1

教材编写体例 每章第一版面(章首页)进行专门设置,内容包括三方面: 1.本章学习目的:说明本章内容有何作用,为什么要学习本章等。 2.本章学习目标:根据体系结构划分,依据课标内容标准的要求,提出本章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将落实到各节中,具体目标在教师用书该节书中有说明)。 3.本章学习内容:列出本章各节目录,给学生有个总体认识。 各节一般先设计一段“情景引入”语,然后以“任务驱动”等方式展开学习过程。设置如下一些栏目:任务、观摩、实践、交流、探究、评价、练习等。希望通过这些栏目引导学生的学习进程,方便教师组织教学。不同学习内容由于采取的学习方式不同,因此包含的栏目情况各不一样。各个栏目大致含义如下:问题(任务):指为完成学习目标而设立的具体要做的事情,课文中一般有完成该任务的学习过程。 观摩:观察实际事物,围绕某些问题思考分析。 实践:要求学生按照课文中示范的方法而具体做的事情。 交流:同学之间的问题讨论、交换意见及成果等活动。 探究:对某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的探讨、研究活动。 评价:对活动过程或结果的评定,一般包括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 练习:一节书后设置的巩固、测试性习题。技术性较强且需要较多时间才能完成的“实践”活动,可能要延续到课后才能完成,这时一般不再设练习。 每章最后设置“本章扼要回顾”和“本章学习评价”两项。扼要回顾用“概念图”的方式呈现该章的知识及其联系;学习评价是让学生综合评估自己在知识与技能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是否达到了本章的学习目标。 为方便学生学习,正文旁边设置了一些提示、建议,表示教师的引导,另外还设置了一些旁注,对某些内容作解释。

长距离徒步注意事项

前言: 长距离徒步指的是一、两天之内进行较长距离的徒步活动,如12小时徒步60公里、24小时徒步100公里等活动。 前期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 一、体能准备 了解自己的体能极限和身体状况,并提前适度拉练以作准备。 二、了解线路 了解各路段距离,路况。是水泥路、青石路还是硬土路?哪些地点要注意交通安全?哪些地方有物资补给?充分了解了这些对整个行程才能有比较合理的安排。 三、装备物资 长时间的负重徒步你吃得消吗? 装备尽可能精简,装备分为必备装备和可选装备。 可选装备,不必人人都带,如公共药品、备用鞋子和雨衣(视当时天气情况)等。必备的装备是每人必不可少的,如保暖衣服、水、食物和个人药品、手机等。 四、选择鞋子,预防水泡。 最好轮换使用两双不同质地、不同鞋垫的徒步鞋或运动鞋。大一号的在尾段时穿着会较为舒适。登山鞋重,鞋底硬,公路长距离徒步不宜选择登山鞋。 长距离平地穿越,必然造成脚掌的极度疲劳。如果配备两双不同质地、不同鞋垫的鞋(如轻便跑鞋、徒步鞋、运动鞋),每隔一小时换鞋行走,并经常改变行走方式(行走、小跑结合),轮换脚掌受力点,整个脚掌受力更均匀,并调动腿部更多的肌肉群参与运动,必可减缓疲劳和疼痛,可以徒步更远的路。 新鞋容易引致脚部不适,刺激水泡形成,因此正式参加活动时,最好穿着练习时穿过的鞋。有经验的毅行者建议在穿袜前在足趾背上涂上适量Vaseline ointment (凡士林)膏,或用Micropore tape (医生胶布)把脚趾个别分开包扎,或《尝试用橡皮膏和泡漠双面胶贴于足底》。参加者可在练习期间尝试不同的方法,从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种。 鞋带要系紧,使鞋子包脚良好。鞋底较薄可以加多一双鞋垫或穿厚一点的袜子。一般穿底厚有弹性运动鞋较好,登山鞋较重底硬,走久了易起水泡。很多人走不完百公里主要原因是鞋子没选好脚起水泡而放弃。穿上厚的干爽袜子可以减少脚与鞋底的磨擦,减少起水泡的机会。 袜子:厚而干爽的袜子,要带备用,多换几次,能保持足部干爽,可预防水泡。 五、徒步注意事项 1、徒步是种全身运动。 注意通过摆臂来平衡身体、调整步伐。 不定期地变换行走姿势,如走跑结合,每小时小跑5分钟。可以轮换脚掌受力点,整个脚掌均匀受力,同时运用到更多的肌肉组合,让肌肉可以交替得到休息。平路时放松,用大腿带动小腿。步伐均匀,有节奏感。 2、不要去追赶别人,走自己的节奏。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不要时快时慢,时跑时停,尽量保持匀速。 3、当感觉脚趾或脚掌痛,勿只用脚掌一侧行走,这样造成脚的局部受力,时间长了会极为痛苦。 4、肩沉背挺,用腹部深呼吸。 5、上坡时先深呼吸,上身前倾。 下坡时,如果加速,或跑,身体后仰,降低重心,不易摔跌。 六、选择伙伴 同组人员行进的节奏可能有所不同,有些人习惯走得快些,有些人走得慢些。如果走得快的人走得很快,走得慢的人拼命追,可能前面的人会拖跨后面的人,被拖跨的人最后也会拖住整队人。同样,走得快的人老是等走得慢的人,体能消耗也会加大,总觉得热不起身来。这是行进节奏的不协调,所以在选人时最好选择节奏相近的人同行,走得快的人要控制一下,走得慢的也适当加快一点。 活动中注意事项 提醒:

高一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上).

高一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上) 2017-06-29 2014-2015上学期个人 高一年级信息技术: 新的学期开始了,来到了陌生又熟悉的环境,心里充满激情和挑战,对于新的教学环境,我既期待又担忧。对我来说这只不过是重新走一遍而已,新学期里我担任高一9个班级的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同时承担学校办公室的一些工作,这学期在教学方面我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本学期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要学习的内容共4章,是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按照“信息的获取与评价―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信息的存储与管理”这一线索呈现学习内容。每一章的首页有导言,叙述了本章的学习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本书充分体现《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有关要求。注意层次性和开放性,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通过本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 的`实际问题;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三、学情分析 高中一年级学生身心渐趋成熟,逻辑思维趋于严密,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经验,只是对所学内容尚欠系统的提炼、重组和内化。而由于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分化很快,况且起点水平参差不齐,同时高中信息技术课只是作为学业水平测试的学科,因此很多学生也不重视,只想上网玩,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许多不便。教师要在教学中掌握好难易度和松紧度,即要照顾到水平较低的学生,使他们学有所得,又要照顾到水平较高的学生,使他们能再上一个台阶。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四、教学目标及要求

大学生利用跑步软件进行课余长距离跑锻炼的方法及建议

体育教育PHYSICAL EDUCATION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08月上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不断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其中下降最快的莫过于心肺功能。 进行长距离跑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而且能振奋精神,锻炼人的意志力。长距离跑作为最普及的大众体育运动项目,深受人们的喜爱,但不受大学生的喜爱。但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心肺功能,各个高校都把课余长距离跑作为每学期的必练习项目。为了便于统计考勤,利用互联网,下载跑步软件(APP)进行跑步,已经成为高校的标配。但由于长跑属于一种长时间,长距离的运动,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如果盲目进行,极有可能“健身不成反伤身”。为了更好地发挥长距离跑对大学生的健身作用,根据多年的训练健身经验特提出以下建议。 1、准备跑步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再打开“运动世界校园”APP软件 每次跑步前必须做好热身运动,如压腿、压腰、转体、压肩等,将相关的关节、韧带、肌肉都活动开,以有效地调动身体,不要随心所欲,想起了就跑以避免运动损伤。进行运动时,应尽量选择在地面平坦、行人较少、空气比较清新的地方,最好在学校的塑胶田径场里跑。并且最好根据自身体质及天气状况,选择舒适的运动衣裤和鞋袜(建议穿专业跑鞋,有利于保护足部)长距离跑的特点是消耗较多的热量,而热量主要来源子血糖,所以为避免发生低血糖(如出现头昏、出冷汗、面色苍白、昏厥等现象,)在跑步30分钟之前宜喝少量的葡萄糖水(葡萄糖是单糖,可迅速消化吸收,直接作用于肌肉),或吃些点心类食物,如蛋糕卷、棉花糖等,不要空腹运动。 2、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2.1、长距离跑的动作要领 在跑步的过程中,两眼要平视前方,头要正,不要前探,从颈部到腰部要保持直立,微收腹,当加速时或者遇到上坡时上身可以微微前倾;跑时两肩稍提,两臂弯由成90度,随着跑步的节奏,以肩为轴,用肘发力做前后自然摆动,幅度不大而稍有上下弹动,同时两臂的摆动还起着调节步长和步频的作用,要想两腿交换快,两臂就得摆动快;跑步中大腿和膝盖用力向前摆动,尽量不要有太大的横向摆动,不仅浪费体力而且容易损伤膝关节;跑步中小腿可以尝试落在正前方一尺远的位置,靠近正中线,如果步子迈不到那么大,可以小一点,但脚尖要朝向正前方,不要外翻;脚着地时应采用“全脚掌落地过渡到前脚掌着地”的方式,脚着地后,应迅速屈踝、屈膝、屈髋,完成缓冲动作,之后充分蹬直;手、腕、臂自然放松,跑动中上下左右的晃动幅度都不要太大。 2.2、跑步过程中的呼吸方法 长距离跑步是一项活动量大、持续时间长的有氧代谢运动,在跑的过程中,因为肌肉活动剧烈,需要的氧气增多,所以呼吸频率必须大大加快,在这种情况下,要是呼吸的方法掌握得不正确,不能更好地促进体内的气体交换和血液循环,就会过早地出现疲劳,难以跑完较长的距离,甚至有时还会引起呼吸器官发炎、嗓子疼或咳嗽等情况,因此长跑呼吸很重要。 一般情况下,建议采用鼻呼吸和口鼻混合吸气的方式,吸气要缓慢匀和,呼气要短促有力,并有适宜的呼气深度,随着疲劳的出现,呼吸频率有所增快,应着重将气呼出,有利于吸入更多氧气而减轻疲劳感。此外,呼吸还应与步伐密切配合,注意做到均匀而又有节奏,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要,整个人跑起来就会感到轻快自然。配合方法一般是: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或三步一呼、三步一吸。中途加速跑或感到累而减速跑时,呼吸的深度和节奏可随着步伐的快慢而相应地改变。 2.3、锻炼者要注意控制强度 由于大学生长距离跑是为了强身健体,并非是为了争取什么成绩,所以每次锻炼时都要放松心态,并注意自我感觉,控制好强度。感觉轻松,可跑快点、时间长点,感觉吃力,就跑慢点、缩短时间。途中也可以走跑交替,逐渐过渡到匀速慢跑,随着适应能力的不断提高,然后再一点一点地慢慢增加跑步速度、时间和路程。 一般建议以每次跑步后稍感疲劳为度,但不能影响食欲、睡眠及第二天的精神状态。如第二天体力、精神状态不能很好地恢复,就应及时调整运动量及强度。 2.4、要学会突破自身极限 在长距离跑过程中,由于氧气供应落后于肌肉的活动需要,当跑到一定距离时,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非常痛苦的情况,这就是运动极限既第二次呼吸,长距离跑中的正常现象,这时不要突然停下来,而是稍微方面脚步,继续跑,等到稍微缓解以后再继续加速。 3、长距离跑完后不可立即休息 为避免出现脑部暂时性缺氧(表现为心慌气短、头昏眼花、面色苍白、休克等)现象,在看到运动软件设置的距离快结束时应继续做5分钟左右的放松运动,如慢走、压腿、踢腿、跨跳、纵跳摸高、单腿跳、高抬腿等,让全身逐渐恢复常态后再停下歇息。之后还要注意调适一下自己,对消除疲劳、恢复体能、加强健身效果大有裨益。调试时,可喝适量温开水,及时补充水分,加速跑步产生的废物排泄,但忌因口渴而暴饮;对下肢(尤其是小腿、大腿及膝关节)进行适当按摩,以松弛紧张的肌肉;现在学校都是采用24小时供应热水,淋个热水澡,去除全身汗渍,放松肌肉,促进新陈代谢,但要注意在跑完30分钟后进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吃些新鲜水果,以增加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 大学生利用跑步软件进行课余长距离跑锻炼的方法及建议 姚平(浙江科技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23) 摘要:按照学校的要求,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利用互联网跑步软件设置跑步的方式及距离。在利用跑步软件进行跑步时建 议选择道路要平坦;跑前的准备活动要充分;跑中注意跑步的姿势和呼吸;跑后的积极放松也是很重要的内容。 关键词:大学生跑步软件课余锻炼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02-(2018)-08-TJ (下转第124页) 121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完整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以进一 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过程中, 在通过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 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契机,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为高中学生提 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使学校学习与社会学习 相连续,使当前学习与未来发展相连续;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 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 展,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 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高中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在此过程中分享思想、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强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3.中长距离跑

一. 教材快速跑是人的最快位移能力的体现,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段学生对快速跑有一股“天性的”偏爱,也最能适应学生好动、爱玩的心理特点。另外,通过快速跑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团队、竞争意识,这是其它教材所无法替代的。 二. 教学目标学会快速跑的正确动作,提高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素质,发展奔跑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树立正确的团队、竞争意识。三. 分段目标 1.低年级段: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奔跑姿势和直线跑的能力。 2.中年级段:着重解决腿部动作,提高起跑反应速度和奔跑位移速度,发展身体素质。 3.高年级段:重点训练上下肢协调动作,继续提高奔跑位移速度。四. 动作分析 1.高抬腿跑(三、四年级)从现代训练理论看,高抬腿跑的主要作用是训练腿部力量,提高下肢下肌肉群的蹬撑能力。因此,练习中要注重交换频率和学生自主锻炼的指导,强化学生自主体验原地高抬腿时蹬腿直、摆腿高,两腿交换快的动作。动作说明:身体保持正直,大腿努力抬高,支撑腿充分蹬直。动作各位歌诀:高抬腿、腿抬高,前后摆臂记得牢,快速交换提重心,上体稍倾莫后倒。动作要求:三年级----学会有扶持高抬腿跑的方法,做到高抬大腿、快速交换。四年级----学会上下肢协调高抬腿跑的方法,做到“三提一快”:提踝、提臀、提腿,两腿交换频率要快。教学重点:动作正确,强调频率。教学难点:蹬摆结合。 2.窄道跑(一、二年级)主要训练学生跑的直线性,从沿地上画的直线跑到窄道跑、学生从有标记到无具体标记而仅有一定区域,要求逐渐提高,对跑的动作要求也随之提高。动作说明:上体正直、稍前倾,头正眼看前方,前脚掌着地,自然迈步向前快跑。同时两臂屈肘自然前后摆动,跑的距离可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要求调整,要求跑得直。动作歌诀:两臂弯曲前后摆,身直头正眼看前,前掌着地身莫摇,直线快跑争第一。教学要求: 一年级---沿地上画的直线跑,逐渐提高速度,培养自然跑的姿势, 要求前后摆臂,身体不左右摇晃。 二年级---在窄道内直线跑,改进跑的动作,要求做到前脚掌着地,沿前方目标直线跑。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跑步姿势。教学难点:跑得直。 3.加速跑与放松跑组合练习(五年级)本教材是快速跑的重要手段,以改进快速跑的动作。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关系,教学中应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主、先进行单个动作与其它快速跑(如起跑)的组合练习,后进行放松跑与加速跑的组合。加速跑动作说明:起跑后上体稍前倾,两臂有力摆动,上体正直,以前脚掌着地并不断加强摆臂和后蹬力量,跑速不断增加。放松跑动作说明:上体正直或稍前倾,颈、肩带和下肢放松,大步幅有弹性地跑动,两臂自然摆臂。

长距离跑的一些训练方法

长距离跑是对运动员意志品质、心理素质和心肺功能要求很高的一项专项运动竞赛!作为长距离跑运动员,如何克服训练中所带来的枯燥感?以及训练后身体机能所产生的保护自身的疲劳调整和放松?如何在比赛或训练中达到自觉训练?克服各种自然现象所带来的种种困难,取得好的成绩,以提高竞技水平和比赛的兴奋程度。 我们知道:长距离跑的成绩主要取决于有机体的有氧能力,速度训练水平。一般来讲,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多少直接决定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携氧能力,意志品质、拼搏进取和高速保持节奏的能力。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期的训练是比赛时能够发挥的基础。年训练量和周训练量是自身身体指标检测的标准之一。速度耐力是长距离匀速保持的关键,如何在全程中保证没有明显的减速,来保证在规定时间内,不因为过份的降速造成全程时间上的亏损。一般来讲,年训练量应保持跑量为6000—8000公里,周训练跑量为80-300公里。训练跑量有氧量占55%;混合供能训练量占5%,耐久力的提高与训练负荷量有线性联系,但有一定限度。当训练量已达到相当大(年总量超过8000公里)时,再增加跑量已不能引起能量指标的相应变化,而应在控制总跑量前提下,减少有氧跑量,增加混合供能跑量(有氧-无氧)。 (一)在训练中,常采用如下手段 1.速度为10-15公里/小时的匀速和变速越野跑(心率130-150次/分); 2.长时间速度为15-17公里/小时(心率为150-165次/分)的节奏跑; 3.以比赛速度或高于比赛速度(心率为180-190次/分)跑300-1000米; 4.以低于比赛速度(心率为160-180次/分)跑400-3000米或更长距离; 5.50-200米跑、上坡跑、接近最高速度的下坡跑。 (二)专项力量训练的手段 1.增加难度条件下的沙地、雪地、草地和水中跑; 2.在丘陵地段的加速跑; 3.短跑间歇训练; 4.各种形式的负重跑; 5.斜坡上进行上坡跑; 6.腰腹力量专项训练,达到身体的平衡。 (三)比赛中的战术运用 1.速度较好的往往采取跟随跑,离终点200-400米处时突然加速冲刺; 2.耐力较好的运动员运用较高的速度去跑,加长最后冲刺距离;

高中信息技术总结

高中信息技术总结 百度《高中信息技术总结》,感觉很有用处, 篇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学年第一学期高一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纪苗美一个学期又已过去,在这几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做老师的艰辛和快乐,我把自己的青春倾注于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上,倾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 一个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收获不少,下面我对本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一、思想认识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教师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力争思想上和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都树立起榜样的作用。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 一学期来,我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 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在同事们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 新学期即将结束,我将在今后工作中更加努力工作,勤学苦练,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经受得起任何考验的人民教师。 二、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方面,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最全面的范文写作网站我坚持经常看电脑报,还经常网上找一些优秀的教案课件学习,还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

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 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 一学期来,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三、学校工作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并能完成学校给予的各项任务。 由于我们是信息技术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决定了我们必须还有很多的学校工作要做,我服从学校领导的安排,兢兢业业,主要完成了学校电脑室的维护任务,学校几间多功能教室的管理及维护工作,在教务主任的安排下完成教务方面的相关工作。 在以后的工作,我将一如既往,脚踏实地,我会更加积极地配合学校领导完成各项任务,为学校的美好明天更加努力。 四、百度考勤方面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处理好学校工作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一个学年里没有缺席过一次,一边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一边准备教材和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 在新学期中,我将更加勤恳,为学校作更多的事,自己更加努力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基础(教科版2017)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基础 (教科版) 2017

目录 1.1 信息及其特征 (1) 1.2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4) 2.1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8) 2.2.1 搜索引擎 (10) 2.2.2 搜索技巧 (13) 2.3.1 文件及其类型 (16) 2.3.2 多途径下载文件 (19) 2.3.3下载效率的提高 (22) 2.4 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 (24) 3.1 信息加工概述 (27) 3.2 信息的编程加工 (30) 3.3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 (33) 4.1.1文字及其处理技术 (36) 4.1.2 字处理软件 (39) 4.1.3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 (42) 4.2.1表格数据的处理 (45) 4.2.2表格数据的图形化 (48) 4.2.3表格数据加工的多元性 (51) 4.2 表格信息的加工(作业) (54) 5.1 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55) 5.2 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58) 5.3.1 图像的类型与格式 (61) 5.3.2 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63) 6.1 信息集成(1) (66) 6.1 信息集成(2) (69) 6.2 信息发布 (71) 6.3 信息交流 (74) 7.1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76) 7.2 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 (79) 7.3 利用数据库管理大量信息 (81)

1.1 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持特征 难点:信息的含义,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别 【教学方法】 讲解法、分组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 谈话:介绍“信息技术”这门课在高中阶段的概况,信息技术对我们今后学习、生活的帮助;我校“信息技术”科目的相关的硬件、软件方面的情况及课程安排。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活动一:什么是信息? 1、学生阅读教材,探究以下问题: ①从图1-1以及下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这些都是信息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