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业优势

行业优势

行业优势
行业优势

同行业优势

网上医疗相较于传统医疗形式有很多优势,人们在网上可以快捷方便的做

到很多传统医疗所做的事情,其中包括信息化管理、远程医疗技术、网上医院、新型医疗APP、网上挂号、专家咨询、网上药物购买等。以下优势使得这种新

型医疗形式在医疗行业渐渐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我们可以将之分为以下几条:

1.其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安全质量和缓解医疗资源的不平衡。信息

化建设对于增强行业的创新能力、优化行业的产品结构及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

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2.其远程医疗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发展十分迅速的跨学科高新科技,它的意义在

于打破地域界限,既可以使偏远地区的患者享受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又可以提

高大城市的医疗服务水平,还可以提高医学自身的水平,更合理地配置医疗资源。而且该技术还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与鼓励。根据媒体统计,2014年以来,针对远程医疗实践和政策不断出台。2014年7月,国家发改委、民政部、

国家卫计委下发通知,决定在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大兴区新秋老年公寓与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社会福利院、东湖高新区佛祖岭

福利院与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一医院,云南省昆明市社会福利院与云南省红十字

会医院合作开展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工作;2014年8月底,国家

卫计委出台了《有关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明确规定将开展远

程医疗的责任主体限定为医疗机构。

3. 由于我国医疗资源稀缺长期存在,网络医院的出现会很好地提升医疗资

源的利用率与分配均衡性。网络医院的发起主体虽然是医院本身,但整个

外延环节需要更多领域参与其中,也会带来大量的机会。我国还普遍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不方便”的难题,而网络医院的优势恰好可以较

好地解决这类问题。事实上,移动互联网正在深刻渗透改变现有的传统就

医模式。去年,阿里巴巴开始加速布局推进“未来医院”计划,旨在最先

限度地帮助医院提高运转效率,优化医疗资源科学配置。

4.其中的移动医疗APP,为百姓提供着更为便捷的医疗资讯和诊疗服务。值得

注意的是,真正的移动医疗要把医院、医生和患者三者打通,让资源和信息有

效流动;还要能够和线下的医生资源有效地对接起来。按照业内专家的观点,

未来医疗市场会变得更加开放,移动医疗的发展方向可能是非禁即入,但它必

须能够优化产业链的资源配置,帮助医院解决医疗资源紧缺的问题。有了移动

医疗APP,一些小病小痛可以及时在线进行咨询,不仅方便快捷,还能消除人

们对疾病的一些恐惧,还可以把多个医生的诊断进行对比。

5.其在线医生功能会根据患者自述病情,针对患者的病情作出专业、针对性的

解答。并且在就诊前通过网络或电话咨询,和医师“一对一”的交流,不仅可

以免费咨询病情,还可以了解医院的资质,有哪些皮肤科专家坐诊,诊疗实力

如何等,让您对诊断和治疗心中有数,避免盲目就医。

6.其中的预约挂号功能会大大地减少排队时间。到医院看病最怕的就是排长龙,挂号排队,看医生排队,拿药也要排队……但是,现在如果你选择了免费咨询

平台,就可以通过提前咨询、预约,了解专家会诊信息、手术价格、预约情况,以及医院的地理位置、行车路线、开诊时间、床位数量、术后保健等医院动态。觉得合适就可以免费预约专家号。您通过网络和电话预约,在到诊时只须说明,即可减少排队排号的时间,由导医人员帮助填写个人信息,引领至预约科室、

就可以见到你预约的专家进行看病了。根据自己时间看病,网络预约专家更加

方便快捷。

7.网上买药对于消费者来说有很多好处。第一,可以在家“逛药店”,订货买

药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对时间忙或不便于长时间运动的消费者来说

尤为方便;第二,可以获得大量的药品信息、价格信息以及用户评论等信息,还可以买到当地没有的药品;第三,从订货买药、到药品上门,无需亲临现场,省时省力;第四,由于网上药店/房省去租店面、召雇员及储存保管等一系列费用,总的来说其价格较一般药店/房的同类药品更便宜。

以文化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以文化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摘要】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柳州赶超东部发达地区的立足点之一。发展柳州民族文化产业能够把人们对文化本身的认同感转化为消费的欲望,引发并不断强化人们自觉的消费行为,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带动信息、旅游、餐饮、娱乐、交通和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柳州;文化资源;经济;文化产业 一、柳州文化产业的特点 柳州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一直以来是广西工业发展的领头羊,然而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却远远落后于周边省市,柳州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整理、利用和转化为文化产业开发的产品和服务项目。打造柳州文化产业,形成文化支柱产业,要从柳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考虑,柳州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产业,可以从各个角度扩展和提升生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民族文化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加快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步伐。 二、发展柳州民族文化产业的研究思路 文化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高低直接标志着国家或地域的文明发达程度。在即将到来的信息时代,综合实力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文化实力的竞争。柳州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利用,可以缓解地方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可

以改变社会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使社会、经济、环境之间达到协调发展。以“一乡一品”、“一村一业”为目标建设民族文化产业特色乡村,以民族区域自治县、乡为重点,努力发展一批民族文化产业重点地区的经验,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做精做深民族民间工艺品业。 柳州民间工艺品业有着丰富而又独特的资源储备、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一定的人才潜力,如三江县同乐乡的刺绣、剪纸等都有了一定规模的发展。柳州民间工艺业由于主要是家庭型、手工作坊型,不符合现代市场需求的精细型、规模经营型,须开发出了一批较有市场潜力的产品,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2.做大做强民族文艺演出业 柳州各族人民能歌善舞,民族文艺演出业具有非常广泛的基础,而且颇具特色。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旅游业的推动,民族文艺演出业显示出惊人的潜力,但在时代潮流冲击下优秀的民族文艺开始失传,如《侗族大歌》、《侗戏》、《高沙锣鼓》等。 3.发展新兴体育文化产业 柳州民族特色体育文化资源十分充裕,并且具有内涵丰富、独具特色、观赏性和娱乐性较强等,如赛马、斗牛、抢花炮、打陀螺、赛龙舟等,如三江县内的斗牛场已形成规模。发展体育文化产业是柳州建设和发展文化产业的一种宝贵的地域性文化资源。 4.深度开发民族饮食业

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发展重点分析

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发展重点分析 2005年10月12日 目前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仍在继续扩大,除了基础设施薄弱、社会发展长期滞后、生态环境脆弱等原因外,突出的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工业化程度低,自我发展能力弱。在"十一五"乃至更长的时期内,西部地区还必须加快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 --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依托特色资源,发挥比较优势,一些产业已经在全国工业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先是能源建设。通过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大型煤炭基地等一批重大工程的建设,初步形成新疆、青海、陕甘宁、川渝等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黄河上游、长江上游水电基地,陕北、蒙西、宁夏和云贵等煤电基地。 2004年西部地区主要能源产量及在全国所占比重 产量在全国所占比重(%) 煤炭51866万吨32.7 原油4071万吨23.3 发电量5099亿千瓦时23.9 其次是原材料工业。甘肃、云南的铅锌、四川的钒钛、内蒙古的稀土等得到较快发展。青海100万吨钾肥工程建成投产,成为我国重要的钾肥生产基地。贵州和云南磷肥企业通过改造,使我国高浓度磷肥自给率提高到50%以上。 第三是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新疆的优质棉和果蔬、内蒙古的乳业和羊绒制品、云

南的烟草、广西的制糖等已逐步成为优势产业。 第四是旅游业。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独特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各地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度假旅游和探险旅游,丝绸之路、长江三峡、香格里拉、青藏雪域高原等跨区域旅游线路已经形成。九寨沟、喀纳斯、黄果树、兵马俑、桂林山水、草原风光等一批旅游景点已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精品。 此外,西安、成都、重庆等地的航空航天、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等也渐成气候。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王金祥分析,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有四大有利条件:一是资源优势明显。二是基础设施的改善。三是巨大的市场潜力(全国对能源、原材料和农副产品的需求十分旺盛)。四是毗连众多国家的区位优势显现。 虽然成绩不小,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仍然存在如下四个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产业结构不够协调仍是西部地区的首要突出问题。其次,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第三是产业链条短。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齐同生介绍,宁夏目前的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为1:2.1,显著低于全国1:1的水平。当前煤转电效益可增加5倍,煤转化工效益可增加10倍,煤转油效益可增加20倍。但从内蒙目前情况看,主要以输出原煤为主,加工转化率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第四是在个别地区和个别领域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 西部地区近五年来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五年前现在 内蒙25:39.7:35.318.7:49.1:32.2 陕西18.43:1.38:38.913.7:49.1:37.2 青海14.6:43.3:42.110.6:51:38.4

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促进主导产业长足发展

突出特色发挥优势 促进主导产业长足发展 临夏州以工代赈办公室杨映伟 产业发展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和主体。面向“十一五”今后一个时期,充分认识我州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对于积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现我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宏观经济效益,推动全州建设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州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发展布局和发展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我们本着对州情再认识、再分析、再研究,实实在在寻找出我州适时适势发展,具有经济支柱能力的主导产业,并就其成因和发展对策建议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分析。 一、全州产业发展现状 我州八县(市)中除临夏市外,其余七个县都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历经各届州委、政府的努力,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基本培育和建立起了加快经济发展的框架体系,全州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推进,农业结构趋于合理。2007年全州完成农业总产值30亿元,比上年增加5.8%;农业增加值19.4亿元,占GDP 26.6 %;第一产业中种植业完成产值17.05亿元,比上年增长4.24%,畜牧业完成产值10.68亿元,增长7.15 %。粮食生产形势稳定,农作物区域布局、品种品质结构取得新进展,区域优势产业更加集中,地方特色主导产业日趋明显,马铃薯、双低杂交油菜、玉米、设施蔬菜、豆类、百合、中药材7个产业基地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一批“农”字牌龙头企业竞相发展,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企业活力增强。作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工业化是我州经济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十五”以来州委、州政府十分重视工业的发展,不断营造工业发展的环境,加大对工业发展的力度,提出了工业强州战略,制订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使我州的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2007年第二产业20.83亿元,占GDP28.6%,其中电力生产及供应业实现增加值6.95亿元,增长5.69%;基本上形成了以兰

广西产业优势 发展优势

广西发展概况-发展优势-产业优势 经过建国5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广西培育并初步形成以制糖、有色、冶金、电力、汽车、机械、建材、食品、医药等为主的一批优势产业,具备与国内外企业开展产业合作的良好基础。 【制糖工业】广西制糖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3年机制糖产量突破600万吨,占全国糖产量的一半以上。广西制糖工业产业链较长,蔗渣造纸制板、糖蜜生产氨基酸、单细胞蛋白、酒精以及提取丙酮等有机化合物、滤泥生产复合肥等综合利用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广西的制糖成本比国内其他蔗糖主产区每吨低100~200元,加上综合利用的效益,市场竞争力较强。 【电力工业】建国以来,广西根据自身资源特点,按照"水电为主、水火并举、大中小型并举、电源电网并举"的方针发展电力工业,先后在境内建成西津、大化、岩滩、天生桥、百龙滩水电站以及合山、柳州、田东、永福、来宾A、来宾B火电厂等骨干电源项目。2003年,全区境内发电总装机772万千瓦,其中水电453万千瓦。拥有50万伏变电容量600万千伏安,线路总长度3947公里;22万伏变电容量767万千伏安,线路总长度5322公里。目前在建或启动的大型电源项目主要有龙滩、百色水利枢纽、平班、乐滩、长洲水利枢纽等水电项目,以及北海电厂、钦州电厂、防城港电厂、贵港电厂等火电项目,在建项目总装机1144万千瓦。正在加快前期工作的大型电源项目主要有桥巩、岩滩扩建、大藤峡、瓦村等水电项目和来宾A厂扩建、永福电厂扩建、南宁电厂、百色电厂、桂东电厂等火电项目,总装机超过1000万千瓦。广西电力工业发展总的思路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继续加快电源开发步伐,逐步建成为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到2010年,全区境内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560万千瓦;2020年将达到5000万千瓦左右。 【机械工业】广西的机械行业拥有11个分行业,年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均超过全区的20%。作为传统优势产业,机械行业已培育形成了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如玉柴机器股份公司是全国最大的车用内燃机生产企业,柳州建筑机械总厂是全国最大的预应力机具生产企业,柳州工程机械股份公司是全国装载机行业的龙头企业。空气压缩机、机床、农业机械也有相当规模,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部份产品远销国外。 【汽车工业】汽车工业是广西正在着力培育壮大的支柱产业。中国一汽、上汽、东风三大国内汽车集团,以及美国通用、韩国大宇、法国雷诺等国际汽车大公司已在广西建立生产基地。2003年,广西生产乘用车、商务用车、微型车、载重车、客车、特种车等20万辆,同时,以柳州、玉林、南宁、桂林市为中心的汽配工业正在逐步形成,汽车工业配套能力进一步加强。目前,广西正借助国内外汽车大公司资金、技术、品牌和管理的优势,加大汽车工业技术改造力度,扩大产能,开辟柳州阳和工业新区作为汽配工业基地,2005年实现汽车产量50万辆,力争成为我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基地。 【铝工业】铝工业是广西最具发展潜力和优势的支柱产业。平果铝业公司已形成年产85万吨氧化铝、13万吨电解铝的生产能力,经过2004年的扩建,最终将达到年产160万吨氧化铝、40万吨电解铝的生产规模。广西与中国铝业公司、中国五矿公司合作兴建的桂西氧化铝厂已经启动,一期建设规模年产160万氧化铝。广西铝材加工已有相当的基础。2010年广

四川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概况汇报材料(1)

四川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概况汇报材料 (1) 一、四川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概况 十年来,我省产业结构趋于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1999年的::调整为XX年的::,初步形成了以特色农业、重大装备、高新技术、清洁能源、农产品加工、旅游业等为代表的特色优势产业体系,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支撑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XX年,全省农业实现增加值亿元,较十年前增长60%以上,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壮大。工业实现增加值亿元,是1999年的倍,年均递增%,拉动全省经济增长个百分点。其中,四大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350亿元,年均递增%。其中旅游业实现总收入亿元,是1999年的倍。 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按照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和占全国市场份额5%以上的标准,目前四川以工业小类划分的优势产业共有52个,比XX年的17个增长了倍,位居西部第一。形成了攀钢、长虹、东电、二重、五粮液、泸州老窖、成都卷烟、新希望、二滩水电、四川化工、新光硅业等一批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大企业,打造了数字家电、大型发电成套设备、水电开发、合成氨、多晶硅、钒钛制品、名优白酒等一批市场份额

位居全国前列的优势产品。全省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万亩,730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195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 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凸显 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初步形成了优质水果、名优茶业、精细蔬菜、道地中药、优质生猪和特色林竹等区域优势明显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以战略资源开发、现代加工制造、科技创新服务、农产品加工为导向,重点打造了三江流域水电开发基地,德阳重大装备产业集群,以成都高新区和绵阳科技城为代表的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攀西钒钛制造基地,川南综合化工产业基地和川东北天然气产业基地。围绕建设西部物流中心、西部商贸中心和西部金融中心,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二、主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成就 特色农业 XX年,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比1999年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比1999年增长倍。粮食总产达3500万吨,时隔八年后重新跃上700亿斤台阶。油菜籽产量万吨,生猪出栏9020万头,分别比1999年增长73%和%;优质果、精细菜、名优茶、优质茧的比重分别达到49%、52%、40%和35%。全力推进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和“再造一本文来源:http://个都江堰”工程,积极建设国家优

(发展战略)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促进主导产业长足发展最全版

(发展战略)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促进主导产业长足发 展

突出特色发挥优势 促进主导产业长足发展 临夏州以工代赈办公室杨映伟 产业发展是壹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和主体。面向“十壹五”今后壹个时期,充分认识我州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对于积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现我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宏观经济效益,推动全州建设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州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发展布局和发展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我们本着对州情再认识、再分析、再研究,实实在在寻找出我州适时适势发展,具有经济支柱能力的主导产业,且就其成因和发展对策建议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分析。 壹、全州产业发展现状 我州八县(市)中除临夏市外,其余七个县都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历经各届州委、政府的努力,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基本培育和建立起了加快经济发展的框架体系,全州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农业产业化运营不断推进,农业结构趋于合理。2007年全州完成农业总产值30亿元,比上年增加5.8%;农业增加值19.4亿元,占GDP26.6%;第壹产业中种植业完成产值17.05亿元,比上年增长4.24%,畜牧业完成产值10.68亿元,增长7.15%。粮食生产形势稳定,农作物区域布局、品种品质结构取得新进展,区域优势产业更加集中,地方特色主导产业日趋明显,马铃薯、双低杂交油菜、玉米、设施蔬菜、豆类、百合、中药材7个产业基地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

壹批“农”字牌龙头企业竞相发展,初步形成了产加销壹条龙、农工贸壹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企业活力增强。作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工业化是我州经济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十五”以来州委、州政府十分重视工业的发展,不断营造工业发展的环境,加大对工业发展的力度,提出了工业强州战略,制订出台了壹系列加快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使我州的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2007年第二产业20.83亿元,占GDP28.6%,其中电力生产及供应业实现增加值6.95亿元,增长5.69%;基本上形成了以兰郎公路壹线为主的皮革毛纺企业聚集区、刘盐俩峡冶炼铸造聚集区、以黄河、洮河、大夏河流域为重点的水电能源工业开发区、以临夏市为中心的清真牛羊肉、乳制品、手工地毯加工聚集区。农畜产品加工、建筑建材、酿造、民族工艺品等各具地方特色的的工业布局,基本形成了以水电能源、清真牛羊肉加工、农产品加工、皮革毛纺加工、手工地毯加工、冶炼铸造、建材加工为支柱的特色工业生产体系。 商贸旅游呈现出平稳的发展态势。2007年,我州第三产业实现总产值32.69亿元,占GDP44.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2亿元,增长14.24%;输转劳务39.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5.59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断趋好。我州具有独特的区位环境和人文优势,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塑造了以民族贸易为重点的特色商贸流通业。成为西部有较大影响力的皮革、羊毛、茶叶、木材、日用百货、清真食品、牛羊活畜产品的集散中心。商贸流通市场体系逐渐完善,商贸流通业规模水平进壹步提高,形成以各县县城、重点集镇为骨架,以各类市场为依托的商贸流通网络。流通网络延伸到全国各地,物流交易由传统贸易向期货贸易、定单贸易发展,新型商业业态正在兴起。近年来,我州旅游景区

发挥区域优势 发展特色产业

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水泉镇是我区唯一一个黄河流经的镇,该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已形成了一些科技含量高、有规模、有市场、效益好的优势特色产业。 一、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1、以陡城、下村、双岔村为主的日光温室科技示范园区,日光温室达到1200座,面积达到1000亩,以西甜瓜、反季节蔬菜种植为主。 2、以中村、陡城、玉碗泉村为主的玉米制种基地,2005年玉米制种面积约6000亩,产值达800万元。 3、以小黄湾、下村、野麻村为主的双膜小弓棚和冷棚早熟西瓜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500亩,产值达百万元。 4、以贾庄、杨岭、旱坪川村为主的肉猪养殖基地,猪存栏达1.57万头,年出栏达3万头,其中益丰养殖场为龙头的规模养殖户54户,养殖规模均在百头以上;水泉镇肉猪屠宰场正在建设之中。 5、以牙沟水、陡城、杨岭村为主的养鸡业发展迅速,鸡存栏达26万只,年产蛋700万公斤,千只以上的养殖户84户。 6、以黄湾小康专业养殖场、月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养牛业发展迅速,全镇肉牛存栏达600头,建成了白

银博康食品有限公司(肉牛屠宰场)。 二、特色产业发展思路 1、主导产业: (1)以制种为主的种子产业。种子公司已与四川、湖北等省种子公司、科研单位建成合作关系,每年制种面积10000-12000亩,已形成了典型的订单农业。今后应创造条件,继续实行优惠政策,吸纳更多的科研单位加强合作,逐年扩大制种面积,使种子产业做大做强。 (2)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主要抓好日光温室西甜瓜生产,大力发展小拱棚、塑料大棚及大田西甜瓜,使园区内西甜瓜面积达到10000亩,其中核心区内稳定在1000亩,辅射带动全区西甜瓜面积达到15000亩,其中标准化无公害面积达到2000亩。 (3)以辣椒为主的蔬菜产业。陡城核心示范园600亩日光温室,其中300亩就是辣椒,而且产量高,品质优,今后继续壮大辣子产业,并辐射带动小拱棚蔬菜、大田蔬菜的发展,面积达到3000亩。 2、核心技术: (1)大力提高日光温室建造技术,全面推广白银二代日光温室建造技术,并逐步推广日光温室三代技术。 (2)全面推广日光温室滴灌技术。目前有40%的日光温室未配备滴灌设备,今后2—3年内要将已建成的日光温室

发展优势产业 打造工业重镇

发展优势产业打造工业重镇 近年来,茅草街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优势产业,着力打造益阳北部工业重镇,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该镇工业经济冲破逆境、扬帆破浪,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2008年,全镇实现工业产值61500万元,同比增长10.02%;2009年上半年,实现工业产值354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12%,镇域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至10家,比去年增加1家,形成了以纺织、造纸、船舶制造、大米加工等为主的四大优势产业。 一、抓引进,壮大工业 近年来,该镇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全镇工业发展的第一抓手。一是选准招商项目。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对纺织、造纸、船舶制造等一批具有较强发展潜质的产业进行包装推介。二是优化招商环境。从领导力度、招商氛围、服务质量等方面入手,将招商引资作为全镇工作的“一号工程”,努力营造重商、安商、护商的招商氛围。三是跟踪优质服务。实行招商引资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努力做到办理程序从简、建设环境从优、排忧解难从速。在办理手续时,属本镇范围内的事项,在一天内办结,在县以上部门办理有关手续的,联系领导全日制跟踪服务。四是重视情感招商。通过加大感情投入,让客商和有识之士充分感受到茅草街镇人民的热情和诚意。平时党政主要领导主动与客商进行电话联系,嘘寒问暖;在春节、中秋等节日经常举办客商及返乡知名人

士的联谊会、茶话会;政界名人、商界巨子节假日回家探亲,主要领导还亲自登门拜访。近年来,通过努力该镇招商引资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年,成功引进广东佛山锦叶纺织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兴办兆丰纺织公司,并顺利完成第一、二期工程建设,今年产值有可能突破1亿元,税收达到200万元。2007年,吉林化纤集团落户茅草街镇,受让湖南建材纸厂成立湖南拓普竹麻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总投资将达到8.8亿元,已顺利完成第一期工程3万吨棉浆粕生产线和污水处理流程建设,目前正在着手征地400亩,新上国家专利技术竹纤维深加工项目,预计至2015年,将发展成为吉林化纤集团长江以南的最大生产基地,年产值将达到20亿元,税收超过9600万元。该镇还成功引进浙江APP纸业公司投资800万元新办盛大纸业,引进衡阳金虎粮油公司投资1230万元收购茅草街米业有限公司发展大米加工,引进长沙市银星米业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设加工大米5万吨、生产河粉2万吨、生产色拉油5000吨等一批工业项目。快速扩大了全镇工业规模,有效的支撑和带动了全镇工业的发展。 二、抓技改,促进工业 近年来,该镇通过政府扶持引导和市场机制运作,支持企业技改扩能,提高企业规模和产品质量,鼓励相关联的企业联合,实现以企业的优化配置,打造一批产业突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核心企业,促进了工业规模的扩大。 2007年3月,该镇认真落实国家关于洞庭湖区造纸企业污染

四川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概况汇报材料(1)

四川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概况汇报材料(1) 一、四川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概况 十年来,我省产业结构趋于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1999 年的::调整为20XX年的:初步形成了以特色农业、重大装备、高新技术、清洁能源、农产品加工、旅游业等为代表的特色优势产业体系,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支撑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20XX年,全省农业实现增加值亿元,较十年前增长60% 以上,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壮大。工业实现增加值亿元,是1999 年的倍,年均递增%拉动全省经济增长个百分点。其中,四大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服务 业实现增加值4350亿元,年均递增%其中旅游业实现总收入亿元,是1999年的倍。 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按照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和占全国市场份额5%以上的标准,目前四川以工业小类划分的优势产业共有52个,比20XX年的17个增长了倍,位居西部第一。形成了攀钢、长虹、东电、二重、五粮液、泸州老窖、成都卷烟、新希望、二滩水电、四川化工、新光硅业等一批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大企业,打造了数字家电、大型发电成套设备、水电开发、合成氨、多晶硅、钒钛制品、名优白酒等一批市场份额

位居全国前列的优势产品。全省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万亩,730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195个产品获 得有机食品认证。 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凸显 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初步形成了优质水果、 名优茶业、精细蔬菜、道地中药、优质生猪和特色林竹等区域优势明显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以战略资源开发、现代加工制造、科技创新服务、农产品加工为导向,重点打造了三江流域水电开发基地,德阳重大装备产业集群,以成都高新区和绵阳科技城为代表的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攀西钒钛制造基地,川南综合化工产业基地和川东北天然气产业基地。围绕建设西部物流中心、西部商贸中心和西部金融中心,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二、主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成就 特色农业 20XX年,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比1999年 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比1999年增长倍。粮食总 产达3500万吨,时隔八年后重新跃上700亿斤台阶。油菜 籽产量万吨,生猪出栏9020万头,分别比1999年增长73% 和%;优质果、精细菜、名优茶、优质茧的比重分别达到49% 52% 40%和35%全力推进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和“再造一XX个都江堰”工程,积极建设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优势和特色发展道路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优势 和特色发展道路 食用菌产业作为中国农业的传统产业和近年快速发 展的新兴产业而备受重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快食用菌产业的特色发展进程,在可持续发展中进一步提高食用菌产业竞争力,这也是中国食用菌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食用菌产业作为国际性的“健康食品”标志性产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效益空间。我国的食用菌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加入WTO后,我国的食用菌产业更是受益匪浅。我国的食用菌产品以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原料成本,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竞争优势。 一、中国食用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优势突出,市场潜力极大。 近几十年来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现在,我国在新品种栽培、产品产量和出口量上都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我国食用菌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我国拥有800多年源远流长的栽培食用菌的历史和饮食文化;二是我国菇农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三是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资源,为食用菌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我国食用菌资源丰富,为新品种开发

和育种工作提供了相当有力的条件;五是有辽阔的国土和各种类型的地理气候条件,可以满足各类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六是有大量生产食用菌的廉价原材料。 我国食用菌产量居世界首位,尤其香菇称霸东南亚,占据五大洲市场。以2002年为例,全国食用菌总产量780万吨,占全球的65%,其中香菇产量占全世界的78%。全国出口量50多万吨,居世界第一位。这是中国食用菌在国际市场上的一大优势。近年来,我国食用菌的产量更是逐年增长,就2009年一年,我国的蘑菇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然而现在中国食用菌出口量与全国总产量相比,还达不到1%,说明菇平的潜力极大。 全世界食用菌年总产量已达到1200万吨,在国外人均消费量正以每年13%的速度递增。食用菌产品已逐步成为当今世界的三大主流食品之一。在发达国家中,食用菌产品的供求缺口甚大。美国每年需进口各种食用菌产品18万吨,法国16万吨,就产菇大国日本来说,每年也需要进口12万吨来拟补产销所造成的逆差。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菇平更深层次的融入世界市场,可以在WTO的134个缔约国中享受关税减免,无歧视性的自由贸易,这是全国上下都乐于见到的千载难逢的商机。 二、食用菌产业成为我国振兴“三农”的重要产业。

广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广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广西发展概况-发展优势-产业优势 经过建国5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广西培育并初步形成以制糖、有色、冶金、电力、汽车、机械、建材、食品、医药等为主的一批优势产业,具备与国内外企业开展产业合作的良好基础。 【制糖工业】广西制糖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3年机制糖产量突破600万吨,占全国糖产量的一半以上。广西制糖工业产业链较长,蔗渣造纸制板、糖蜜生产氨基酸、单细胞蛋白、酒精以及提取丙酮等有机化合物、滤泥生产复合肥等综合利用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广西的制糖成本比国内其他蔗糖主产区每吨低100~200元,加上综合利用的效益,市场竞争力较强。 【电力工业】建国以来,广西根据自身资源特点,按照"水电为主、水火并举、大中小型并举、电源电网并举"的方针发展电力工业,先后在境内建成西津、大化、岩滩、天生桥、百龙滩水电站以及合山、柳州、田东、永福、来宾A、来宾B火电厂等骨干电源项目。2003年,全区境内发电总装机772万千瓦,其中水电453万千瓦。拥有50万伏变电容量600万千伏安,线路总长度3947公里;22万伏变电容量767万千伏安,线路总长度5322公里。目前在建或启动的大型电源项目主要有龙滩、百色水利枢纽、平班、乐滩、长洲水利枢纽等水电项目,以及北海电厂、钦州电厂、防城港电厂、贵港电厂等火电项目,在建项目总装机1144万千瓦。正在加快前期工作的大型电源项目主要有桥巩、岩滩扩建、大藤峡、瓦村等水电项目和来宾A厂扩建、永福电厂扩建、南宁电厂、百色电厂、

发展特色产业 壮大县域经济

发展特色产业壮大县域经济

立足比较优势壮大特色产业 ———对我县特色产业发展的研究与思考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我县实际情况看,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缩小与先进地区差距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一、正确理解特色产业的含义和作用 (一)特色产业的概念 特色产业是指具有独特的资源条件、明显的区域特征、特殊的产品品质和特定的消费市场的产业,是发展前景较好并在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的产业体系。特色产业是地区特色经济形成的基础,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是增强区域竞争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二)特色产业的特征 一是地域性,特色产业总是与特定的区域相联系,其孕育的土壤是区域比较优势;二是开放性,县域特色产业是开放的市场体系的产物,离不开区域产业的分工;三是相对性,特色产业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相对的,其特色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四是创新性,特色产业的发展可以获得与新技术相关联的新的生产能力,能够实现“产业突破”;五是扩散性,特色产业能够广泛地采取多种手段,带动或启动其他产业的增长和发展。 (三)特色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就会成为区域主导产业,形成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是壮大区域经济实力,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是区域活力的源泉,能够统领区域经济发展。 一是有利于增强产业及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是平原农业县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环节,在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变化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产业产品结构必须着眼于培育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而竞争力即是特

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 汇报材料

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汇报材料 (一)、四川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概况 十年来,我省产业结构趋于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xx年的25.4:37.0:37.6调整为2xx年的18.9:46.3:34.8,初步形成了以特色农业、重大装备、高新技术、清洁能源、农产品加工、旅游业等为代表的特色优势产业体系,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一)支撑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2xx年,全省农业实现增加值2366.2亿元,较十年前增长60%以上,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壮大。工业实现增加值4939.3亿元,是xx年的4.5倍,年均递增15.9%,拉动全省经济增长5.8个百分点。其中,四大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3314.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7.1%。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350亿元,年均递增13.7%。其中旅游业实现总收入1091.5亿元,是xx年的4.3倍。 (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按照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和占全国市场份额5%以上的标准,目前四川以工业小类划分的优势产业共有52个,比2xx年的17个增长了2.1倍,位居西部第一。形成了攀钢、长虹、东电、二重、五粮液、泸州老窖、成都卷烟、新希望、二滩水电、四川化工、新光硅业等一批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大企业,打造了数字家电、大型发电成套设备、水电开发、合成氨、多晶硅、钒钛制品、名优白酒等一批市场份额位居全国前列的优势产品。全省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289.6万亩,730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195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 (三)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凸显 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初步形成了优质水果、名优茶业、精细蔬菜、道地中药、优质生猪和特色林竹等区域优势明显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以战略资源开发、现代加工制造、科技创新服务、农产品加工为导向,重点打造了三江流域水电开发基地,德阳重大装备产业集群,以成都高新区和绵阳科技城为代表的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攀西钒钛制造基地,川南综合化工产业基地和川东北天然气产业基地。围绕建设西部物流中心、西部商贸中心和西部金融中心,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二)、主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成就 (一)特色农业 2xx年,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03.4亿元,比xx年增长54.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21.2元,比xx年增长1.24倍。粮食总产达3500万吨,时隔八年后重新跃上700亿斤台阶。油菜籽产量189.5万吨,生猪出栏9020万头,分别比xx年增长73%和40.1%;优质果、精细菜、名优茶、优质茧的比重分别达到49%、52%、40%和35%。全力推进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和“再造一个都江堰”工程,积极建设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重点培育优质粮油、特色果蔬、食用菌、茶叶、中药材、林竹、烟叶、蚕桑、花卉等十大特色优势种植业,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牲畜和小家禽,建成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初步形成。 (二)清洁能源 我省已形成以水电、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体系,2xx年全省清洁能源产量占一次能源的比重接近50%,占全国清洁能源的比重达20%以上,是全国最大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十年来,水电发电装机容量由770.89万千瓦增加到2223.67万千瓦,年均增幅11.2%;水电发电量由222.87亿千瓦时增加到835.51亿千瓦时。开工建设了溪洛渡、向家坝、锦屏一级二级、瀑布沟等一批大中型水电工程,建成了二滩、紫坪铺、龙头石等一批大中型水电站。天然气产量由83.54亿立方米增加到175.11亿立方米(全口径),用量由46.9亿立方米增加到102.1亿立方米,全省气化率达83.6%,居全国第一,重点建设了普光、龙岗、广安、九龙山、通南巴等大型气田,是我国三大内陆天然气主产区之一。 (三)高新技术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xx年的110亿元增长到2xx年的835.6亿元,年均增速达25%,高于全省同期工业增加值增速近10个百分点。总产值、新产品产值、销售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

大国优势、产业发展与本地市场效应

大国优势、产业发展与本地市场效应 摘要:人口红利之后,中国靠什么发挥大国优势?通过空间经济理论构建市场需求规模与产业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利用中国工业统计数据,检验中国分省区和分行业的制造业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性,并以欧美分国别和分行业的制造业本地市场效应进行对比。结果发现:中国近一半省份存在HME,欧盟存在本地市场效应的主要是区域中相对发达国家。需求规模优势将成为继劳动力等要素比较优势后的又一内生增长动力;作为发展中大国,识别并发挥潜在的市场需求规模优势,并用于指导区域产业发展和布局,是改善供给结构和提高有效供给能力,是“大国优势”从人口规模向需求规模演变的一个动态升级。 关键词:本地市场效应;大国优势;需求规模;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6)06-0030-06 一、引言 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发挥大国所拥有的规模经济效应是发展现代经济的内生要求。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传统的比较优势和增长模式正在趋近极限,新的突破口――大国的

市场需求规模优势将成为新的动态比较优势。当前,规模与发展空间已成为全球竞争的核心,大国的优势就在于有大的市场需求规模优势和竞争能力。谁掌握了巨大的本土市场,也就掌握了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一个国家拥有了潜力最大的国内市场,这个国家就有资格参与并领导制定国际市场运行的各种规则。然而,大国规模经济优势的实现需要经济的空间聚集和区域内统一市场来实现,这就涉及到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要素产业层面经济活动的聚集,二是区域层面的市场整合和区域分工。 中国人口众多,理论上的市场需求规模巨大,但是人口规模并不等同于市场需求规模,前者是理论上的需求量,而后者强调的是能创造产业需求的真实的需求量。从产业的角度,对一些先进制造业而言,技术问题和市场需求规模同样重要,因为必须有一个足够大的国内市场能够满足其最低生产规模的时候,才有可能产业化。例如飞机制造业,航天和卫星定位系统,这些产业的技术、资本和市场,都需要大国独有的优势(陆铭,2015)。从区域的角度来看,即使一个地区具有某种比较优势,但如果市场需求规模过小,则因缺乏对工业生产的吸引力会导致无法实现工业化。因此,由人口总量内生出来的需求规模,和由此形成的市场需求规模成为人口红利之后发挥大国优势的动态化发展要求。目前,中国所采取的产业发展战略由于没有能够把握“大国优势”的

(发展战略)关于促进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

关于促进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 国西办经[2006]15号 加快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经济实力,是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实现西部地区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任务,对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全国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促进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发展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总体思路 (一)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立足比较优势,促进结构调整,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着力自主创新,提升竞争能力,突出重点区域,保护生态环境,走具有西部地区特色的优势产业发展道路。 (二)发展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指导原则。一是坚持市场导向。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外引内联,推进强强结合,发展一批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有效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发挥比较优势。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根据支撑条件,考虑约束因素,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尽量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有资源、有市场、有效益的产业。三是促进合理布局。着力支持重点地带、重点

城市和重点产业加快发展,依托基础较好的中心城市和资源富集区,促进产业集中布局、土地集约利用、资源节约使用和环境综合治理,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培育增长极。四是转变增长方式。坚持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科学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三)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目标。通过“十一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西部地区能源及化工、重要矿产开发及加工、特色农牧业及加工、重大装备制造、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产业6类特色优势产业得到较快发展。长江上游和关中地区等重点经济带、省会城市及周边地区、资源富集地区和重要口岸城镇4类增长极初步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超过百家。 二、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重点 (四)能源及化学工业。充分利用西部地区水能资源、煤炭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有序开发水电,集约开发煤炭,加快勘探开发石油天然气,大力发展新能源。因地制宜发展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和煤化工。建设黄河上游、金沙江、澜沧江、红睡河、怒江等流域大型水电基地。加大新疆、川渝、陕甘宁、青海、内蒙古等地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建设石油天然气开发及相关产业基地。建设广西沿海地区炼油及相关产业基地。建设陕北、宁东、内蒙古西部、贵州毕节、新疆哈密等地煤炭生产、煤电一体化基地,择点建设煤制油等煤化工基地。大力发展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风能、太阳能和其

产业发展的区域优势

六安市产业发展的机遇与优势 1、区位优势 六安依山襟淮,承东接西,区位优越。东与合肥市相连,南与安庆市接壤,西与河南省信阳市毗邻,北接淮南市、阜阳市。贯淮淠而望江海,连鄂豫而衔中原,是大别山沿淮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地处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长三角”腹地,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网络,境内有3条国道、4条高速、3条铁路,至建设中的新桥国际机场仅半小时,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城市,具有东融长三角、西连大京九的独特之利;距南京不足2小时车程,距离上海也仅4小时左右,是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 2、资源优势 1)丰富的土地资源。 有很大的土地储备,能够符合产业集团的产能持续扩张的条件。 2)充足的人力资源。 目前,六安市是安徽省最大劳务输出市之一,相对目前制造业严重缺工的沿海发达城市,人力资源比较充足,可以满足产业发展用工需要。 3)丰富的物质资源。 丰富的农业资源,素有白鹅王国、茶药宝库、丝绸之府的美誉; 红色旅游资源:拥有4A级景区2处、3A级景区7处,大别山以独特的地质地貌被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全国12个重要红色旅游景区之一,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9%,重要的旅游景点有天堂寨、万佛湖,寿县古城,八公山和楚文化博物馆等; 丰富的水电资源:境内佛子岭等五大水库犹如五颗明珠镶嵌其中,全市水能总蕴藏量52万千瓦,占全省近三分之一。 丰富的矿藏资源:盛产金、银、铁、铅、锌、花岗岩等40多种矿物资源,已探明的霍山单龙寺宽度达200米的高品位金矿带,霍邱铁矿已探明储量16.5亿吨,远景储量20亿吨,位居华东第一、全国第五。 3、成本优势 1)人力资源用工成本优势。 人力资源用工成本成为目前企业综合成本的重要指标之一,并具有不断攀升的趋势特征,近年来,长三角用工成本快速上升,给微利与阶段性亏损企业带来了极大的生存危机。而六安市由于产业少、人力资源充足、综合生活成本较低等特征,在整体用工成本上,只有上海的1/3,江浙的1/2至。 2)土地成本优势。 六安市目前土地储备充足,整体工业用地的成本要比皖江带其他城市都要低,特别是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目前六安市的产业规划区主要位于交通便利的公路两侧,由于土质大多属于岩土与无营养土质,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所以,用地成本极低。 3)物流成本优势。 由于六安市独特的区位优势,是全国产业集团最理想的区域性储备中心、流转中心、产业基地与销售中心的最佳选择,六安市城市人口未来规划在100万以上,本身就是一个消费性城市,加上区位优势,销售半径在100-300公里的区域战略发展的优势非常明显。 4、政策优势。 201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六安市的

[2020年](发展战略)福鼎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状态调查精编

(发展战略)福鼎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状态调查

福鼎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现状调查 化油器、石材、茶叶加工是福鼎市传统三大优势产业,已初具产业集群雏形,2008年化油器及配件行业完成产值20亿,石材加工完成产值10亿,茶叶加工完成产值5亿元,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完成产值约占福鼎工业总产值50%以上。福鼎市委、市政府把传统三大优势产业确立为加快“工业立市”发展战略支撑点,加大扶持力度,引导产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本文拟通过对福鼎市三大传统优势产业行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理清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的金融支持思路。 一、福鼎市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现状 (一)化油器产业发展现状:福鼎化油器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步,近几年经历了快速发展期,目前已形成一个颇具规模的产业群体和以化油器生产为中心,以相关配件等上下游产业为配套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构建起较为完整的专业化分工合作网络。 1、产量占全国的“半壁江山” 根据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和中国摩托车技术中心有关资料显示,2007年,全国摩托车化油器5000多万台;通用机化油器产量为4500万台,福鼎市两种化油器产量分别是2000万台和2600万台,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40%和58%。两种化油器全国总产量9500万台,福鼎生产的化油器占了其中的48.42%,达到4600万台。也就是说,全国化油器总产量,福鼎占“半壁江山”。2009年福鼎市荣获“中国化油器城”称号。 2、以内销为主,出口以代理为主要形式 2007年,福鼎市出口摩托车化油器210万台,占全国总出口量

的23.3%;出口通用机化油器800万台(含间接出口),占全国的44%。2种化油器出口总量占全市化油器产量的21.96%,化油器产品主要配套于国内大的摩托车生产企业。截止2007年末,福鼎市166家化油器生产企业中,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仅有4家,占比仅2.4%;大部分出口通过代理,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等国。 3、产业链条基本形成,实现较完整的行业分工 至2007年,福鼎市化油器及配件企业发展到166家,其中化油器整机生产企业71家,模具、压铸及相关配件企业95家,化油器类型从摩托车化油器发展到通用机化油器,产品从产业发展初期的5、6个品种发展到112个品种,形成一个颇具规模的产业群体和以化油器生产为中心,以模具、压铸、铜件、冲件、塑料件、柱塞、针阀等上下游产业为配套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并在发展过程中分解成众多零部件生产环节,构建起较为完整的专业化分工合作网络,实现了不走出福鼎就可以实现完整的配套。 4、标准化生产初具雏形,品牌建设步伐加快, 2007年福鼎市年产化油器整机4600多万台,化油器配件6500万套,年销售收入保守估算已超过20亿元。其中37家规模以上化油器及配件企业产值在10亿元以上,年纳税额超过5000万元。全市从事化油器产业及配件生产人员达13000多人。有36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或ISO9001、ISO0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家企业获得省名牌产品,6家企业获省著名商标,15家企业获知名商标。2007年,福建省化油器检测中心在福鼎落户,为实现产业标准化管理,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